52931473
  • 木卫二
    2010/4/27 13:44:40
    我惦记那些逝去的东西
    要说短处,影片确实有一些不大对劲的地方。《岁月神偷》耗费很大篇幅在一段童话般的爱情上,可惜受限于演员表现以及内容细节,这部份段落没能赚到任何甜头,反而遭到了集中批评,狗血、生硬、不出彩。还好其他地方的光芒完全遮挡了这些瑕疵斑点,后半段的煽情场景一个接一个来。如果你看得很投入又不得不眨眼睛,那就别怪自己太不争气。

    我是很喜欢《岁月神偷》的,并且也掉了泪。往后别人再问起上一次看得流泪的电
    要说短处,影片确实有一些不大对劲的地方。《岁月神偷》耗费很大篇幅在一段童话般的爱情上,可惜受限于演员表现以及内容细节,这部份段落没能赚到任何甜头,反而遭到了集中批评,狗血、生硬、不出彩。还好其他地方的光芒完全遮挡了这些瑕疵斑点,后半段的煽情场景一个接一个来。如果你看得很投入又不得不眨眼睛,那就别怪自己太不争气。

    我是很喜欢《岁月神偷》的,并且也掉了泪。往后别人再问起上一次看得流泪的电影是什么,我就不用想个半天,没有个确定答案了。大抵是因为有过相似的家庭环境,遭遇不少的人生变故,因而当罗启锐用自传体电影唤醒记忆,唤起港人的共同追思,我也轻易地落入其中。

    片中说了鞋字半边难,但鞋字也有半边佳,所以一步佳、一步难,人生的道路就是得这么走来着。电影基本按照这样的进程在发展,前半程相对轻快欢乐,后半段就是崩溃的痛苦体验。父亲之前就不怎么开口,后半段话就多了起来,一边抱怨多了起来,一边在高压下努力做工。曲笔写戒指的细节让很多人一下子受不了,观众都知道他肯定用什么法子找到了钱。想想满手油污黑泥,突然指节上露出一截白的,一切无需言表。对应这个手的细节,有人说吴君如的手太过健康白嫩,不大真实。其实由那双爱心鞋说起,父亲虽是个不苟言笑、一心想着做事的人,然而在爱妻这点上,他似乎从来没有拖后腿,因而不如想像下他是不想让妻子忙活操劳。而对应父亲这个话少到话多,母亲就是完全倒着来。一开始的生意买卖是嘴巴麻利,后来在医院里就只能是满腹委屈,说不出的人生辛苦。

    然而在人物和戏份的分配上,《岁月神偷》还是由小弟的视角带出,同时他跟哥哥也存在一个变化反差。哥哥是完美的象征和化身,他的遭遇是《岁月神偷》的最烈一笔。当导演不惜用一个最俗套的方式去表现一份最重要的情感关系,那么解释只有一个,这是他的亲身经历。好比侯孝贤在《童年往事》里,父亲、母亲、祖母相继去世,用亲人的死来写自己的生,这等复杂的感受有时候是难以转达给他人的。小弟的存在也不是简单观察者,他从调皮不懂事到接过哥哥的一切,迎来了成长。说起自己童年,罗启锐的表达方式没有激烈大胆,不过他到底是说清楚了一件事:我惦记那些逝去的东西,与我终究不离、真正塑造了我的是这些早我谢世的人。

    小弟两次在黑板上读秒,一回是哥哥在运动场上拼搏,一回是哥哥生命的倒计时,这是电影里对时间最精确的一次描述。至于被人误当作是警匪片的“神偷”,那还是小弟的杰作。他能偷夜光杯偷米字旗偷孙悟空,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能瞒天过海,后来还是为“偷月饼”讨了一顿打。然而有个更厉害的小偷一直潜伏在他身边,偷走了哥哥,然后是父亲。

    学校里那位男人婆老师是不怎么入戏的许鞍华,《岁月神偷》也采用了《天水围的日与夜》的做法,穿插结合一些纪实影像。香港那边的负面异议就不大认同这个,在底层与精英的阶级对立上,他们觉得罗启锐实在讲得不痛不痒,很不幸地继承了他跟张婉婷作品的通病。在他们看来,《岁月神偷》不够真实也不够苦,苦成那样还进英文学校?底层的血泪史不是一味怀旧所能拯救的。

    但我要指出的是《岁月神偷》毕竟是部个人作者作品,导演首先要做到对自己负责,像罗记鞋店和台风过境。艺术再加工的成分次之,比如把自己的初恋嫁接到哥哥身上。至于精英解读,那已经不是导演所能控制的事情,好比电影上映后居然促成了外景地永利街的保留,再有之前的反*高*铁声音,要把民愤诉求嫁接到电影阐释发挥上面,未免有些盲目了。

    那么如何解读《岁月神偷》,小弟头戴鱼缸模仿宇航员进行太空漫步,他所看到的一切自然有不真实和无意中美化的成分。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罗启锐在个人美学和意识形态上的追求就是比较温和的那种。辅助证明这点的还包括大哥同Flora看鱼,后者就只顾着说好美啊好美啊。小弟看周围隔着玻璃,大哥看鱼也隔着玻璃,他们一起趴在窗台上,隔着玻璃看到了鲜血与死亡。那些可以看见却不可触及的东西,不就是回想中的记忆么?至于再往上面发挥,诸如批旗弃旗、哥哥突然倒下、北上求医无果是香港黄金时代终结之类,那真是题目太大了点,适合另外专门引述。

    记忆这东西妙就妙在可长可短,可有可无,只不过我们当不了一只仅有三秒钟记忆的热带鱼,相反还要承受身边的人和事,欢乐跟痛苦。日本电影《金色梦乡》里讲到烟花时说,烟花之美不在于绽放时的绚烂,烟花的美好在于无论它在哪里绽放,看到的人总是能勾起相同的心中记忆。《岁月神偷》里的彩虹寓意大俗,然而看到彩虹,我们总能想起一些共同的东西,那不一定是要发生在香港的上世纪60年代。【凤凰网】
    【详细】
    32101898
  • 纪恩同学
    2009/5/15 1:26:22
    故事之后
    不喜欢血腥的片子,也因此到现在都未去看南京南京.这些注定让人看了会觉得不舒服的影片,总要事前掂量好.不久前才看的日与夜,非常喜欢,又听说下来还有续篇夜与雾,也便期待.但既然是讲述灭门惨案的,还是有些忌讳.

    像许多已有评论写的那样,许的两个片子形成对照,记述天水围居民生活的两个可能的极限.我也有本地同学住在天水围,但她被问起是不是住在天水围时总是强调,我是住在天水围,但是在后区;前面那
    不喜欢血腥的片子,也因此到现在都未去看南京南京.这些注定让人看了会觉得不舒服的影片,总要事前掂量好.不久前才看的日与夜,非常喜欢,又听说下来还有续篇夜与雾,也便期待.但既然是讲述灭门惨案的,还是有些忌讳.

    像许多已有评论写的那样,许的两个片子形成对照,记述天水围居民生活的两个可能的极限.我也有本地同学住在天水围,但她被问起是不是住在天水围时总是强调,我是住在天水围,但是在后区;前面那些公屋问题才多.天水围在她的口中分成3个区,前区是公屋(60%的香港人居住房屋类型,政府修建以低价租金提供给市民居住,一定年龄以上的永久居民即可申请),中间区域大约是一种由政府修建的但卖给私人的房屋,而最后一种是房地产商盖的私人楼盘;三者的差别,一目了然的主要体现在产权上.已有的媒体报道和社区研究基本证实,的确,天水围的各类社会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公屋区,也就是大多数社会阶层下端的家庭和新移民家庭聚居地.和夜与雾展示的天水围新移民构成的家庭情况基本一致.婚姻当中的女性通常来自于大陆,带着对生活的高期望来到香港定居,而男性,以收入和职业差别而言,多居于香港社会中底层.他们的收入的绝对值在大陆仍显出一定的竞争优势,以及永久居民的身份对部分打工来粤的女性有一定吸引力.

    在过去3年的大学课程中但凡涉及香港社会的,总有我的同学做关于天水围的案例,也集中在关于"悲情城市"这一媒体话语的批判上.尽管该社区的确存在各类社会问题,但我们已不约而同形成一种观念,即天水围之所以被标签为悲情城市,媒体的影响居功至伟.我的同学们认为媒体在这一系列事件报道和话语构造上有夸大的嫌疑.同样讨论很多的,是新移民的问题.香港移民部门有两套系统,一套吸收外来(主要还是大陆)精英人士和准精英人士,前者如很多明星,艺术家,后者如我们这些大陆在港大学生,称优才引进计划.另外一套则是针对"新移民",有趣的是这一标签并不在我们这些人身上,而特指中港跨境婚姻大陆一方移民香港的人,多数是女性及大陆生的小孩(类似内容可看陈果影片<榴莲飘飘>,也是非常之好的片子,但里面还涉及到另一类暂时性移民的"北姑",大陆妓女的标签),他们通常要经历漫长的等待期才能来港.还有一个现象是新移民家庭老夫少妻的情况比较普遍.这种跨境婚姻形成的原因众多,上段有些许讨论,但远不能描出全貌来;相似的社会现象还包括香港人在大陆包二奶这样的问题.但我们因此也看到香港政府实用功利主义的作风.这些都可以成为该电影的一个众港人皆知的注脚.

    在影片中,导演和编剧试图把各类社会角色引入局面,他们包括新移民家庭成员,政治机构(包括警察和议员及其他一些政府组织),社工团体,和社会共同体当中的其他角色(近的如邻居,其他遭遇家庭暴力的女性,远的如女主角的大陆亲友),影片制作人试图展现这些人在社会事件构成当中的角色和作用;对他们的社会关系交叉运作的考察将有利于看清事件形成的多种原因,部分出于个人,家庭本身;部分出自社会.当然在这个片子里,我们可能看到的是多数社会角色并不积极的影响.一个观察家庭暴力发生的基本视角是评估家庭中婚姻双方的权力平衡与性别角色,之后引入其他社会角色在这一权力结构平衡和性别角色再构造中的作用(当然除了其他遭遇家庭暴力女性,比如小莉,还有女邻居对女主角做出更倾向于独立决策当中的重要作用外,社工和警察的功能相形之下显得无效用,甚至有负面影响;而女主角的四川父母显然已经有些助纣为虐的味道了).我在一个课程讨论上认为新移民家庭女方弱势的地位构成原因上,不仅是性别角色本身的局限,社会结构同样影响很大.以影片为例,男主角不停向女主角申称没有他哪里有她的今日,可实际上她的今日是什么?可能只是同乡老乡眼中的一个妄想出来的高阶级的社会形象-一个香港人的妻子.但她没有权利申请独立综援,没有权利申请公屋,她甚至没有权利离婚(社工服务的目标是"在保持家庭完整性的前提下").这里就涉及到政府对于移民权利保障的问题了.另一方面,其他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本的缺乏也是女方势弱的原因之一,譬如女主角是独身一人嫁到香港的,在她身边没有家庭势力和资源的庇护,影片说她靠远望深圳,呼吸来自大陆的气息来使自己获得某种慰藉;她没有其他朋友,为数不多的认识的人,包括邻居,以及小莉(还是在妇女救援中心认识的),她们能够为她提供的支持也是有限的;语言文化资本在权力构造中同样重要,譬如女主角并不流利的广东话,使她与本地人沟通和获得帮助上形成一些阻碍.

    同样值得反思的除了香港这个社区外,中国大陆社会的转型变迁同样是型塑社会问题的一个面,而新移民问题只是两地交合的一个点.之前已经说明了一些两地婚姻市场形成的动力.但一个基本前提是,国家社会控制的放松使得内陆农民得以流动到相对发达地区寻找就业机会和更好生活际遇.在潘绥铭等考察中国南北方女性性工作者投身"市场"的原因中,学者们揭示了社会转型对个人生活机遇上的作用.他们的研究发现南方女性性工作从业者多是打工妹,他们认为是制造业时代血汗工厂制度造就了大量受迫的打工妹(传统制造业倾向于使用女性劳动力,原因诸多此处不述)选择以出卖身体的方式获得收入,同时享受比工厂集体制度下较多的个人自由.潘毅的研究虽然集中在工厂女工身上,但她毫无疑问揭示出国家垄断和资本霸权,加上中国传统的父权制度及其文化实践在转型时期对打工妹们的盘剥和控制,触及她们的认同和行为再造.在影片中,女主角也是幼时(你看她那时多么小,感觉远不到打工的年纪)由于家庭贫困,为寻找生存机会出远门打工,在深圳遇到了那个在大陆做装修工作的男主角;我们不知道她曾经做的什么工作,但男主角羞辱她时说她的妹妹在深圳是做妓女的(似乎可能是成立的,如果看影片叙述的话).我们也不知道女主角和男主角好是纯出于爱情还是有其他的利益考虑(但她听到男人说要帮老家盖房子装电话时显然很兴奋),而介绍给父母时不叫装修工却是工程师.同样在影片中,待到她来香港后对丈夫不工作只拿综援过活的不满.社会转型为她提供了流动的空间,生活方式的选择,但却没有给予庇护(比如她未去香港前,在四川家里"结婚",实际是重婚,因为男主角还未与他香港妻子离婚,但法律并未使之受到限制),她显然可能是陷入了一个自我和他人共同构造出来的妄想陷阱里,以至于发现丈夫性骚扰二妹也只是让她离开老家去深圳,自己依然"奋不顾身"地去当一名香港人的妻子.具体到文化实践,在港遭遇家庭暴力的初期,她也认为有义务维护丈夫的面子,而家庭纠纷应当在家庭中解决,家丑不可外扬心态.

    至于男主角,这里就不加多说了,感觉彻底就是一个变态多疑的老男人.任达华发挥的很好,真的很变态.
    【详细】
    20252817
  • 巴塞电影
    2021/5/2 20:10:39
    女性在职场中受了欺负怎么办?这部“她题材”爽剧中,有你想要的答案

    “男人、小孩、家庭,是毁灭女人工作的最大根源”。

    由陈意涵、林心如和简嫚书等人主演的都市女性创业剧《她们创业的那些事儿》,已于4月25日在“爱优腾”三大视频网站上圆满收官。

    “男人、小孩、家庭,是毁灭女人工作的最大根源”。

    由陈意涵、林心如和简嫚书等人主演的都市女性创业剧《她们创业的那些事儿》,已于4月25日在“爱优腾”三大视频网站上圆满收官。

    13519308
  • 2020/7/20 18:21:05
    我真心忍不住了,我感觉这部剧在残害广大爸爸妈妈们的心智健康!坚决抵制减智片发行!

    剧情毫无逻辑,演技低劣到极致,镜头凌乱幼稚,这就算了,这部东西越看越感觉价值观的扭曲,包裹在积极励志的皮下,一股浓浓的拜金,迂腐,封建,仪式崇拜。阴谋论一点我真怀疑这部剧是西方对中国的文化洗脑减智片。点名批评广东珠江台,放这种片子配音还配得很糟糕!还要在饭点放!几个意思?!逼着我配父母一起看又不能吐槽是吧!一个月中午饭否起着鸡皮疙瘩吃完的!精神污染好不好!*****!坚决抵制减智片发行!特别

    剧情毫无逻辑,演技低劣到极致,镜头凌乱幼稚,这就算了,这部东西越看越感觉价值观的扭曲,包裹在积极励志的皮下,一股浓浓的拜金,迂腐,封建,仪式崇拜。阴谋论一点我真怀疑这部剧是西方对中国的文化洗脑减智片。点名批评广东珠江台,放这种片子配音还配得很糟糕!还要在饭点放!几个意思?!逼着我配父母一起看又不能吐槽是吧!一个月中午饭否起着鸡皮疙瘩吃完的!精神污染好不好!*****!坚决抵制减智片发行!特别在饭点期间坚决抵制播放!

    【详细】
    12741216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