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5483
  • 一直守护付辛博
    2013/4/4 18:54:12
    #付辛博# #忠烈杨家将# 么有作家的水平、将就着看看吧 @付辛博的BBT之家 @忠烈杨家将微博
          如果木有柴郡主、木有比武招亲、七郎就不会帮助因为帮六郎误杀了潘豹、或许这样之后的一切都不会发生了吧。
          七郎性子倔强、冲动、也许只是因为年轻、时间还么有好好打磨他、他就死了、我觉得好可惜、好不平。
        
          如果木有柴郡主、木有比武招亲、七郎就不会帮助因为帮六郎误杀了潘豹、或许这样之后的一切都不会发生了吧。
          七郎性子倔强、冲动、也许只是因为年轻、时间还么有好好打磨他、他就死了、我觉得好可惜、好不平。
          年纪亲亲的七郎随着几位哥哥一起上战场、当时他的义无反顾、让我觉得真男人。
          七郎死、所谓有因必有果、但是也不至于让他死那么惨吧、他是杨家最年轻的、你就让他万箭穿心而死、我想说、潘仁美你实在想替自己儿子报仇你可以直接了当、你为什么要诬陷一门忠烈的杨七郎为辽人。我真心想不通~
          为了救爹含冤而死、最后还魂回来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他的愧疚、只是淡淡的叫了声"爹"、让我好揪心好揪心啊~
          如果有来生、我希望七郎不要在那么冲动了、一切都听听周围的人就好了、反正不管怎样我觉得这部戏很值得一看。
          这部电影主题“忠、义、仁、孝”真的做的好到位。
          忠烈杨家将、值得一看、大家影院走起吧、在此预祝票房大卖~
          
         
    【详细】
    5833782
  • 江山吴
    2016/8/22 2:37:01
    生活中悲剧的根源往往在自己身上
     几天以来,媒体的头条都被宝宝给占据了。大家以各种形式来讨论传播着宝宝的离婚事件,大家纷纷为他鸣不平,觉得他这绿帽子戴的冤屈。但其实有另外一个人,绿帽子比他戴的更绿。那就是电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主人公刘好。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部电影,是11年前(2005年)上映的,讲述的是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故事。本剧导演冯巩相声出身,这部电影也上不了太高的档次,自然难入大众的法眼。但是我
     几天以来,媒体的头条都被宝宝给占据了。大家以各种形式来讨论传播着宝宝的离婚事件,大家纷纷为他鸣不平,觉得他这绿帽子戴的冤屈。但其实有另外一个人,绿帽子比他戴的更绿。那就是电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主人公刘好。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部电影,是11年前(2005年)上映的,讲述的是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故事。本剧导演冯巩相声出身,这部电影也上不了太高的档次,自然难入大众的法眼。但是我至今看这部电影,仍然很喜欢。

    这部影片想极力的塑造一个善良无私的好男人形象。但看完这部电影,对于主人公刘好,我感觉他更多的是一个窝囊废的形象。在我看来,他是一个窝囊的老公,一个懦弱的家长。在电影的开头,刘好和相亲对象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和别人发生了误会,女人就说了一句话:我知道你是个窝囊废。他的窝囊废形象贯穿影片始终。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他和前妻贺文兰没有结婚之前,贺文兰是厂花,有很多人在追,也有像“野狼”这样的人骚扰她。在下班后的路上“野狼”骚扰他,刘好路过只当视而不见,但却被工友推向前去,他也没有勇气去制止野狼的流氓行径,而是选择被动的挨打。在最起码的勇力上来说,他是一个窝囊废的形象。
    2面对众人的追求,贺文兰之所以最后选择了刘好。她自己说是因为看中了他人好。但我觉得,这完全是贺文兰的一个阴谋。在婚前她隐瞒了自己被人强暴过的事实,她知道窝囊的刘好会接受她,而且能够接受他的孩子。这是她和刘好结婚的唯一动机。
    如果刘好不是一味迁就贺文兰,而是选择去把孩子打掉。也不会造成小好没有人管教的恶劣后果。
    3当刘浩把前妻捉奸在床的时候,他没有向妻子质问,也没有采取任何其他的措施。以至于妻子最后和别人私奔,留下他和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而就是这个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成为了他后来相亲,重新组建新家庭的一个严重的阻碍因素。
    如果刘好当时能够果断离婚,并且把这个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抛给前妻,你先不仁,我才不义,他后来的生活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4虽然从血缘关系上来说,小好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但作为养父,他也没有尽到基本的监护人的责任。他管制不住小好,孩子在家里连爸都不叫一声,在学校里面上课睡觉,放学后去网吧,身上有各种恶习。
    或许刘好觉得让孩子生长在单亲家庭里,自己对孩子有所愧疚,所以才百般的讨好他极力的哄他。但他的这种行为只能纵容孩子。是对孩子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就像他当初对妻子的纵容一样。
    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给他最好的教育。而不是什么都不管,由着他,宠她,惯他,放任他,对于他所犯的错误也一味迁就,不闻不问。
    孩子没有管教好,根本原因还不是刘好自身的懦弱吗?
    5他和相亲对象杨倩的交往。当杨倩知道自己被“欺骗”的时候,来到他的家里砸东西,而刘好也没有去阻拦,只能任由他们破坏,再一次证明买了他的懦弱。
    6当野狼被公安局抓起来的时候,刘好接到前妻以自己的生命为要挟的电话时,他立刻就赶过去跟她见面了。
    前妻的生命跟他有什么关系?刘好还答应前妻,等孩子长大之后,前妻可以随时把他带走。这些做法不都是助纣为虐吗?刘好如果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到铁石心肠,当断则断。自己婚姻的路上,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波浪?
    所以刘好的人生悲剧,看似是前妻造成的,其实根源还在于他自己。他太懦弱了,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拿出男人的勇气来,客观合理的处理好这一切的问题。
    对于影片的一点疑问:
    另外这部影片其实也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因为它的主旨是打造刘好这个老实巴交的好人形象。但是在经历了第一次婚姻之后,刘好似乎也有所改变。在他和杨倩的交往中,感觉他有一丝花花肠子。
    1首先她和相亲对象交往的时候,都坚决声称自己没有孩子。
    2在电影院里看《乱世佳人》,刘好也不够安分,他先把手慢慢的搭在了杨倩的肩上,然后还试图想去接吻。
    3当杨倩来到他家的时候,到晚上留她一起吃饭,他拼命的给她倒酒,想灌醉她。
    4一次当刘好单独到杨倩家中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一个电话,或许他们之间早就已经发生了关系。
    以上情节的设计主要是想收到喜剧效果,但与影片主旨有冲突啊!
    写在最后:
    影片最终想表现的是好人有好报的道理。所以结尾处刘好最终还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俘获了另一个女孩陈红的心。故事结局很圆满,儿子在梦中叫了他一声爸。
    这部影片其实就是一个现代版武大郎的故事,但刘好的结局比武大郎要好得多。其实刘好也是王宝强的一个翻版。但王宝强比他强。宝强能够真实的面对马蓉的出轨并且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电影因为艺术的原因,它是随着编剧和导演的思路而改变的。但真实的生活绝对不是这样,生活比电影更残酷。我们应该从电影中反思生活。
    【详细】
    80531985
  • 雪末
    2020/8/28 20:02:08
    《女世子》观后感

    为看这个电视剧,开了一个月会员加24元超前点播,用了一个通宵,加上今天下午。总算是一心一意看完了。第一次这么冲动的只为一部剧。

    这很符合我一贯的风格。

    剧是看完了,心情却万分沉重,沉痛,难以自拔的落寞…

    开放式结局

    为看这个电视剧,开了一个月会员加24元超前点播,用了一个通宵,加上今天下午。总算是一心一意看完了。第一次这么冲动的只为一部剧。

    这很符合我一贯的风格。

    剧是看完了,心情却万分沉重,沉痛,难以自拔的落寞…

    开放式结局,女主,男主,男二,最后走成了三条平行线,各安天涯。谁能想到他们曾经那么好过?

    最后一集里男主送给女主的项链,最后重新回到男主的手上,心痛的感觉,仿佛是一丝记忆也不要拥有,就好像从未遇见过一样…这对于用过情的人来说,该是怎样的残忍啊?

    喜剧,哈哈一笑就完了,多半情况下追都追不下去

    悲剧却有着直戳心灵的力量,仿佛你也是剧中的一员…恨不得陪那个角色同生共死,参与他一切的喜乐哀愁!

    尤靖茹让女世子复活了,她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你身边确实的人:重情重义,伟岸无双。

    我被这个女子征服了,上扬的剑眉,坚定的目光,毫不矫揉造作,那样浑然天成的潇洒气质,丝毫不像别的剧女扮男装让人一眼识破!你在外观上几乎辨不清她的性别。当别的同龄女孩涂脂抹粉,恣意去享受作为一个女孩儿被家庭悉心照顾的滋味,她却一身戎装,自觉帮父亲为家族去挑起那份艰巨的责任。一个女生,本身体力就不如男儿,她是需要多努力才能出脱的骁勇善战、为将为帅统领三军?

    她眼神里泛着微波,秋风乍起,吹皱了我平静的心情。

    虽然知道这只是故事,不要轻易被影响了心情,可是由不得自己,强烈希望她能所愿皆成真,幸福美满。她嫁给陈延易多美好啊,浪迹天涯,听起来很浪漫,可是,我不希望她过这种居无定所漂泊无依的生活,毕竟是个姑娘啊!

    这结局,不是我想看到的。但是,可能,这才是生活吧

    嫁到皇宫,只能是一只笼中鸟,冲天翱翔才是雄鹰的宿命…

    真的是尤靖茹一个人撑起了一部剧…不然这剧情我早都弃剧了。她穿男装的样子比男生还要胜出几分,当今俗滥的影视剧里,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详细】
    128331093
  • 一苁二白
    2018/9/12 9:18:42
    依然伊丽莎白

    电影的风景是法国的,你可以看见塞纳河和埃菲尔铁塔。电影的服装是法国的,你可以看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装风格。电影的文字是法国的,你可以看懂红磨坊的拼写和人物写下的流畅的法语。但是,如果抛开字幕提醒的年份与地点,我会以为我看了两个小时的简?奥斯丁,或者其他一部BBC出品的年代戏。

    当两位主演用一口悦耳的英伦口音念出自己写下的法文句子,我实在无法被说服这是一部关于法国icon的传

    电影的风景是法国的,你可以看见塞纳河和埃菲尔铁塔。电影的服装是法国的,你可以看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装风格。电影的文字是法国的,你可以看懂红磨坊的拼写和人物写下的流畅的法语。但是,如果抛开字幕提醒的年份与地点,我会以为我看了两个小时的简?奥斯丁,或者其他一部BBC出品的年代戏。

    当两位主演用一口悦耳的英伦口音念出自己写下的法文句子,我实在无法被说服这是一部关于法国icon的传记电影。It's just too British!

    导演摘取Colette18到34岁,从初到巴黎到和丈夫决裂这一段人生轨迹来进行创作,其实是非常聪明的。因为在这16年里,离开家乡自然来到繁华都市;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成长为一个迷人自信的女人;在单纯的写作中发掘出自己的才华,将其演变成成熟的创作;对丈夫的热爱与崇敬逐渐变质为清醒的放弃。这期间有太多的素材可以发挥,有太多的主题可以探讨。可遗憾的是,电影变成了简单的记叙文,用大量的篇幅刻画了很多Colette的生活片段,她做了什么事,见了什么人,和谁说了什么话,但却看不见她自己的思考与结论。

    无论是决定要求丈夫在书上署下自己的名字,或者是简单的要不要去和感兴趣的女人见面,影片中这些个人的决定都是在别人的参与下作出的。朋友说我知道你才是真正的作家,你完全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作品;母亲说你应该离开那个男人,因为他只会拖你的后腿;丈夫说你应该答应那个女人的邀约,因为显而易见她只对你有兴趣。可是Colette自己的思考呢?影片并没有留出停顿或留白,让演员的内心活动得以展现,作为观众的我也无法感受到最为重要的女主角的心理的波动。

    所以最后整部电影的所有话题的探讨都显得流于表面,因为最激励人心的这个女人的独立思考是缺失的,她的一切独特性也由此被剥夺了。

    我非常喜欢Keira在电影结尾前和丈夫对话的一场戏,她质问眼前蠢钝的男人为什么如此肤浅如此急切如此功利,为什么把自己的一切都视为理所应当。在这一段长镜头里,只聚焦Keira的脸,当她用充满感情的语气念出这一大段独白性质的对话,随着她起伏的语调,你可以感受她内心复杂情感的宣泄,在这一刻,她是Colette。这短短的几分钟胜过前半篇幅无数。

    但是除此之外,我仿佛还是看了100多分钟的伊丽莎白,还是那个带着英式倔强与伶俐的伊丽莎白。

    非常遗憾,“依然爱丽丝”之后,导演给了我们一部“依然伊丽莎白”。

    96461212
  • Sharon
    2017/8/23 10:33:59
    追过一,谈谈二

    发自内心地说,第二部真的没有第一部好看。无论是从剧情上,还是节奏上,没有第一部那样紧扣人心。

    剧情没有吸引力且拖沓。从找苏桃到找杀苏桃全家的凶手到找到了凶手,演了10几集。中间穿插的捉妖,一个个妖,战斗力都不高,没怎么捉,妖就被降了。

    本剧最大的 bug是苏桃人设。她被收入铜镜时,无心救了她;她全家被杀时,无心带她逃跑;她被骗卖身时,无心又救了

    发自内心地说,第二部真的没有第一部好看。无论是从剧情上,还是节奏上,没有第一部那样紧扣人心。

    剧情没有吸引力且拖沓。从找苏桃到找杀苏桃全家的凶手到找到了凶手,演了10几集。中间穿插的捉妖,一个个妖,战斗力都不高,没怎么捉,妖就被降了。

    本剧最大的 bug是苏桃人设。她被收入铜镜时,无心救了她;她全家被杀时,无心带她逃跑;她被骗卖身时,无心又救了她。吃住都是无心的,工作也是通过无心找到的,帮她查杀人凶手,她不仅毫无感激之情,还误会无心。很神奇啊,我就是小公举,你要哄我,让着我,误会了你,你也得挺着。十五六岁的人了,况且家里好发生了那么大变故,还当自己是大小姐么?人要会感恩啊!看个剧,满屏弹幕都是白川快把桃桃弄死!编剧啊,能不能长点心啊!

    唉……

    我其实还想问,那个血的颜色,为什么是玫红色的,我也是不懂了……

    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详细】
    8769447
  • feeling
    2008/11/4 12:44:43
    出柜一百年:从《莫瑞斯》到《迷情站台》

    1897年,E·M·福斯特进入剑桥大学读书,《莫瑞斯》故事的雏形由此孕育。
    1967年,英国“同性恋改革法案”(Homosexual Reform Act)在国会获得通过,21岁以上成年男子在非公众场合的性爱不再被认定为犯罪。
    1987年,英国电影《莫瑞斯》问世。无论小说还是电影,《莫瑞斯》对于同性恋文学、同性恋电影的重要影响至今犹存。
    2007年,英国CHANNE

    1897年,E·M·福斯特进入剑桥大学读书,《莫瑞斯》故事的雏形由此孕育。
    1967年,英国“同性恋改革法案”(Homosexual Reform Act)在国会获得通过,21岁以上成年男子在非公众场合的性爱不再被认定为犯罪。
    1987年,英国电影《莫瑞斯》问世。无论小说还是电影,《莫瑞斯》对于同性恋文学、同性恋电影的重要影响至今犹存。
    2007年,英国CHANNEL 4为纪念英国同性恋合法化四十周年推出了系列节目,电视电影《迷情站台》即是其中的一部。20年前《莫瑞斯》的两位男主演,詹姆斯·威尔比(James Wilby)和拉珀特·格雷夫斯(Rupert Graves)在本片中再度聚首。
     
    不知道是谁给电影译了这么诗意浪漫的名字,迷情站台,令人浮想联翩,以为遭遇的又将是一场或多场唯美的男男爱情。
    本片英文名Clapham Junction则要现实得多。Clapham Junction,克拉彭站台,伦敦西南部的一个火车站,据说也是英国最忙碌的一个火车站。但电影里,找不到与火车站的关联。其实Junction此处为公厕的暗语,所谓男同志们的钓鱼场、偷欢地——唯美的感觉顿然全无。
     
    影片中14岁男孩和30岁男人的这段故事,可能最符合我们对一个“迷情”故事的期待——汗湿淋漓的身体,诱惑渴望的眼神,氤氲缭绕的香烟烟雾,画面里弥漫散发出来的荷尔蒙的气息,还有接吻时,男孩眼角滑下的那滴感觉能烫到人心的眼泪……这是整部影片中最性感、也最真挚的段落。
    但这部电影远远不止于此,它带给我的体验迥异于我以前所看过的同性恋电影。虽然之前也有无数电影展现同性恋所面临的困境,但是没有一部来得如此直面现实的残酷,如此让人震动与心痛。
     
    本片采用的是近年大行其道的多人物、多线性的交叉叙事结构,36小时内,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种族、不同性向的数位主人公演绎了命运的汇聚、交错、背离。
    影片开场不久就是一场热闹的同性婚礼,当我还在感慨它的甜蜜幸福时,新郎之一转眼间却已在私下里勾引漂亮的侍应生。但即便我已洞悉他们之间存在的背叛,他们依偎彼此肩头,坐在星光下的镜头依然有我无法否认的温情动人。
    这部电影里时时涌动着这样矛盾的情绪暗流:忠实与背叛,直面与怯懦,执着与拒绝,宽容与仇视,温情与暴力……同性恋的情感世界并不比异性恋更加美好,同性恋面对的境遇也并不如我们以为的那样足够宽容。
     
    影片开场时,拉珀特·格雷夫斯扮演的作家与出版社编辑谈起了他想要创作的新作,不过编辑很快就打断了他,颇为意兴阑珊地提出质疑——“同志题材还是卖点吗?”在他看来,同性恋已经为大众所接受,变得稀松平常,不再是吸引人的题材,“它已经被解决了,我们不再纠结,同志已经被认可”。
    真的是这样吗?看看从《莫瑞斯》到《迷情站台》的转变,也许能体味出一些有趣的同与不同。
    “莫瑞斯”年华老去,形容猥琐,依旧是无爱婚姻中的柜中人,看他战战兢兢、偷偷摸摸地在公厕里苟且,爱过莫瑞斯的人,恐怕很难不产生幻灭感。
    “阿列克”青春不再,孤身一人。他的大度与坦然,并不能改变世俗异样的目光和餐桌上旁人刻薄鄙夷的语调。
    当年携手奔向绿林的二人,在现代时空下的公厕里偶遇,物是人非,擦枪却未走火,跨越时光的重逢画面,弥漫着他们的荒诞不经和我的怅然若失。
     
    更值得玩味的是,出现在本片中的《莫瑞斯》演员班底并不止他们两位,Phoebe Nicholls——扮演嫁给克莱夫的安妮的女演员也出现在本片中。
    当年把同志掰成直人的“安妮”如今已成了那位14岁男孩的母亲。她在餐桌上对同性恋的恶语相向近乎不通人性的冷血,生怕儿子被“娈童犯”诱骗时又近乎张牙舞爪的疯狂。“安妮”依然在用或温柔或凶猛的手段,继续捍卫她光鲜亮丽的中产家庭。
     
    距离莫瑞斯的故事发生的年代,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同性可以合法结婚了,但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欺骗和背叛;同性可以在阳光下相爱了,但是他们依然面临着冷眼、侮辱,甚至暴力的阴影。
    当看见身着红衣的年轻身躯被覆盖上白单,当看见小提琴支离破碎地丢弃在地下通道里,冰冷的感觉从心头不可遏制地蔓延开来。那么年轻美丽的生命涂满血污,就此终结,他究竟做错了什么?
    没有人……没有人应该被那样对待。
    走出柜子,面对人生,这个世界上需要这样做的人又何止是gay呢?
    【详细】
    15451880
  • 都令
    2022/10/22 18:33:08
    淮海战役

    刘伯承对17岁的卫兵说,记住走过的17级阶梯,跑上跑下,也就如履平地,心中有数了蒋:80w对60w,优势在我。毛:60w对80w,这是一锅夹生饭,虽然是夹生,但也要吃下去。(支援前线的老百姓,543w男女民工,担架扁担,太平车独轮车,黄牛毛驴,米面大饼,棉衣军鞋,棺木和裹尸布,“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独轮小车推出了的”)敌方黄伯韬将领阵亡。“徐州大捷”发勋章自我邀功,却不管临近兵团的苦战。蒋要求放

    刘伯承对17岁的卫兵说,记住走过的17级阶梯,跑上跑下,也就如履平地,心中有数了蒋:80w对60w,优势在我。毛:60w对80w,这是一锅夹生饭,虽然是夹生,但也要吃下去。(支援前线的老百姓,543w男女民工,担架扁担,太平车独轮车,黄牛毛驴,米面大饼,棉衣军鞋,棺木和裹尸布,“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独轮小车推出了的”)敌方黄伯韬将领阵亡。“徐州大捷”发勋章自我邀功,却不管临近兵团的苦战。蒋要求放弃徐州与黄维军团汇合,杜聿明军团只能撤离,在这之后又遭到我军围而不歼,一边耗一边展开日夜喇叭宣传,撤退被追击有之,弃暗投明有之,蒋的高压与执令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同样奏效只能说,80万敌军被击溃50多万,剩下的俘虏或收编。怎么当上国军的?车站卖鸡蛋。一个排长让我篮子递高点,一把把我拉上车,扣了顶军帽,就当上兵了(丁小二虽然在国军当通信兵拿了勋章,但听说老家分了田地后,连夜带战友和几支枪投奔我军,要为更实际的打战,而不是那勋章和那金圆券)那段4分多钟的长镜头行军场面,宏大制作,经典配乐,交到黄维的部队,如此精兵强干,强渡河,而另一边则是芦苇撑杆,几辆越野开到江边商量计划,陈毅,刘伯承,邓小平对于之后战役的发展,分阶段,从自身,迎目标。人搭木板踩水里当桥墩,战友跑步踩着木板过河,有人不支倒下,过河的战友立即下河当桥墩,很自然。阻止敌军突围,我军成营成团牺牲的都有。有士兵不愿剃光头,锃亮的不好看,但没头发能更好治疗,首长带头身体力行,一起剃光头。李将军,你对会战有什么看法?会战一直是蒋(总统)在亲自指挥,我怎么敢妄加议论呢我们只是朋友,随便聊聊,将军不妨直言。天知道啊。(暗淡前景,不可说,guys know)陈布雷对蒋的提议,如今军事不在首要,人心更需,三民主义振奋精神,可让孔,宋,陈捐款于国库呢?蒋:时间很晚了,回去休息吧。(对智囊的直言不谏尚且听不进,莫如说被眼前蒙蔽了,路在何方,他又能往何处,历史需要一个有分量的失败者)

    【详细】
    1472182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