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46202
  • 媛媛
    2018/12/28 21:06:16
    特效最多、制作最精良的网络电影

    看完全片,惊叹于这部电影的特效数量之多,除了早期网络电影最常用的简单光影特效以外,这部片子还用到了合成特效、数字绘景、三维特效等相对复杂的特效。看一些新闻和推送,《戏命师》分上下两部,特效镜头合计近千个,而刚刚上线的上部《飞天神兽》,特效镜头超500个,实现难度很大。值得赞赏的是,这些并不是简单的数量拼凑,而是高品质的效果呈现。

    看完全片,惊叹于这部电影的特效数量之多,除了早期网络电影最常用的简单光影特效以外,这部片子还用到了合成特效、数字绘景、三维特效等相对复杂的特效。看一些新闻和推送,《戏命师》分上下两部,特效镜头合计近千个,而刚刚上线的上部《飞天神兽》,特效镜头超500个,实现难度很大。值得赞赏的是,这些并不是简单的数量拼凑,而是高品质的效果呈现。

    9856352
  • Aurora
    2022/4/26 16:44:40
    月女的一生和弥留的碎片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第七集是终结,也是开始。 前六集的故事看似毫无联系,但是导演的拍摄手法可以看出,同一个演员饰演不同身份与吴月女的身世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第七集回看前六集的蛛丝马迹(从现实线回看弥留碎片): (我会从演员 - 月女故事饰演角色 - 弥留关联故事 - 月女的真实想法 - 解读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第七集是终结,也是开始。 前六集的故事看似毫无联系,但是导演的拍摄手法可以看出,同一个演员饰演不同身份与吴月女的身世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第七集回看前六集的蛛丝马迹(从现实线回看弥留碎片): (我会从演员 - 月女故事饰演角色 - 弥留关联故事 - 月女的真实想法 - 解读...  (展开)
    【详细】
    14360260
  • panzercat
    2013/11/1 0:21:55
    其实导演把他儿时的YY拍出来报复社会了
           几个的毛子孤军在德军团部几十米外大摇大摆谈人生泡妹子,偶尔高调乱放几枪,高兴了冲去杀几个人,完事回去继续谈人生泡妹子,一个连的守军愣是拿他们没办法,一周后坦克连来强拆,最后终于找到片场的炮兵把大家都干掉了。这就是斯大林格勒#的故事
          &nb
           几个的毛子孤军在德军团部几十米外大摇大摆谈人生泡妹子,偶尔高调乱放几枪,高兴了冲去杀几个人,完事回去继续谈人生泡妹子,一个连的守军愣是拿他们没办法,一周后坦克连来强拆,最后终于找到片场的炮兵把大家都干掉了。这就是斯大林格勒#的故事
           这是一部没有战争没有爱情没有人物没有常识没有逻辑的特效片,整个故事就是立足于一个小学生级臆想基础上的荒诞狗血大杂烩,导演试图把所有战争片出现过的原素堆积在这个由硬伤组成的架构里,看来就如同一个小学生军迷卧室里诞生的白日梦。他真的拍过《9连》而不是抗日神剧?
    【详细】
    6366331
  • 匠青
    2021/9/13 10:29:32
    跟动物聊聊感情

    每天在跑道上迎接飞机的温暖画面,《忠犬八公》也有类似的等待。狗主人轻易抛弃了来自动物的忠诚,拾起它的,则是一位失去母亲的纯真少年。父子之间的恩怨,在那封告知信中得以舒展,名为寻主的狂奔,同时也救赎了机长的内心。大人丢失了童年的美好,如今再难守住那份曾经,渴望被爱,但孤独敏感,却又率真烂漫。草地里的翘首以盼,机场上的执着分辨,我用我的今世此生换取你某一时刻的陪伴。动物的长情令人汗颜。故事平淡舒

    每天在跑道上迎接飞机的温暖画面,《忠犬八公》也有类似的等待。狗主人轻易抛弃了来自动物的忠诚,拾起它的,则是一位失去母亲的纯真少年。父子之间的恩怨,在那封告知信中得以舒展,名为寻主的狂奔,同时也救赎了机长的内心。大人丢失了童年的美好,如今再难守住那份曾经,渴望被爱,但孤独敏感,却又率真烂漫。草地里的翘首以盼,机场上的执着分辨,我用我的今世此生换取你某一时刻的陪伴。动物的长情令人汗颜。故事平淡舒缓,有点印式教育片的味道,需要静下心来慢慢观看,某些方面这也是一个缺点。

    【详细】
    13861240
  • 随喜
    2022/4/29 10:41:49
    说不寒而栗的都是外宾吗

    好的科幻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将现在与现实推到未来,推向极致。那样一来,即便是最硬核的科技故事也有了神话童话般的隐喻与象征。

    那些看完惊呼神作,然后就显摆自己深邃目光看出了资本主义对人进行终极剥削的,在某方面的受教育和认知程度没超过初中。当然有可能是他们由于短评字数的限制或是标题未能准确反映全文的想法而造成误解

    好的科幻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将现在与现实推到未来,推向极致。那样一来,即便是最硬核的科技故事也有了神话童话般的隐喻与象征。

    那些看完惊呼神作,然后就显摆自己深邃目光看出了资本主义对人进行终极剥削的,在某方面的受教育和认知程度没超过初中。当然有可能是他们由于短评字数的限制或是标题未能准确反映全文的想法而造成误解,但是正如之前说到的语言精确性的重要,如果无法或怠于使用能最正确表达想法,或者低限是尽量不引起歧义的遣造词句,那活该被误会。

    那些明知是可笑的却被习以为常,那些分明的无意义却被郑重其事,剩下的唯一问题就是:组织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迷雾和解谜总让人着迷。

    永远不要低估组织的恶意,当你把自决的权利交出,交得越多,恶意越多。进一步讲,如果认真的能将自己一分为二,一部分为另一部分劳作,自己对自己有多狠,他者就会对他者有多狠。

    还有人说,看得一身冷汗,毛骨悚然。太夸张了,我的蜘蛛感应怎么就一根汗毛也没竖立。别装外宾了。

    【详细】
    14366557
  • dami
    2009/1/5 17:11:48
    从《乡音》社会存在的内部矛盾看主人公命运的悲剧性根源
    从《乡音》社会存在的内部矛盾
    看主人公命运的悲剧性根源

    范达明

    影片《乡音》显现的那个独特“角落”的社会存在固然是原始的和落后的,但毕竟不可能长远地同整个中国大地绝对相分裂。新时期迈开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四化步伐,也开始通过这个独特“角落”的内部矛盾而引起着或大或小或强或弱的共震!《乡音》的编导正是如此地去尽力折射出这个“角落”的时代感的。在这里,新与旧的交替,
    从《乡音》社会存在的内部矛盾
    看主人公命运的悲剧性根源

    范达明

    影片《乡音》显现的那个独特“角落”的社会存在固然是原始的和落后的,但毕竟不可能长远地同整个中国大地绝对相分裂。新时期迈开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四化步伐,也开始通过这个独特“角落”的内部矛盾而引起着或大或小或强或弱的共震!《乡音》的编导正是如此地去尽力折射出这个“角落”的时代感的。在这里,新与旧的交替,通过这个“角落”两代人的冲突,甚至也已表现得相当明显。
    如果说杏枝的爷爷与明汉的师傅所代表的是这个“角落”的过去的社会存在与生产方式的话,那么,杏枝与明汉这两个年轻人,无疑是代表着这个“角落”的现实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即新兴的未来的社会存在与生产方式了。两代人的冲突在杏枝与其爷爷的关系中具有特别尖锐的、不可调和的趋势 [此可以杏枝一脚把爷爷编好的斗笠“踢得乱滚”(c8—9)为极致];而在明汉与其师傅的关系中,则有前者改造与胜过后者,后者努力学习与赶上前者,使两者的对立不至于对抗而是臻于统一的趋势[此可以明汉与师傅俩在新油榨坊检修机器时表现两者师徒关系互相转化的充满风趣的一段喜剧性对话(c8-10)为极致]。两代人的冲突在这两对人物关系中表明了新旧“代沟”的客观存在,它的不可填平性与可填平性的质的区别性与新陈代谢的“扬弃”性质。它显示了杏枝的爷爷——这位抱残守缺、对新事物一概否认、把现实看作一片漆黑而只靠在意识中与故妻亡灵厮守相言,在幻想中谛听往事回响,几乎失去了一切存在合理性的老人的可怜性与可悲性;也显示了明汉师傅——这位尽管对旧事物仍要“拜三拜”、仍有流连与迷信(如告别木油榨坊时),但终还是迈开了弃旧图新步伐的老人的可笑性与可爱性。
    而木生与陶春这对夫妻,这对人物关系,正是代表着这个“角落”现实的社会存在(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又代表着从过去到未来的社会存在的发展过程(既是过去又是未来),以及随着这一发展过程所表现出的这一现实存在从其合理性到日益丧失其合理性的介于新旧交替与新老两代人冲突之间的一种独特转捩点的矛盾性与两重性。
    它表明,一方面,这种现实的社会存在仍在日常生产与生话方式中占统治地位,因而其合理性还不可能完全丧失,还是暂时地相对地存在着——虽然山那边的柴云河下游正在修筑大桥,但桥仍未修通,且毕竟是在下游的河面修筑;公路修进了山里却要到前边刘家湾才看得见,自家山门前还尽是山间小路;龙泉寨通火车快一年了,却在一二十里山路之外,眼前日常的交通仍是撑船摆渡;大桥工地通电,两周有一次电影,眼前山里仍得用油灯照明,没有什么现代文化生活,最多是一台装干电的半导体收音机;虽有了塑料雨衣,可斗笠还有市场,还在不停地编;石埠镇上可买到尼龙女衫,但普通农家妇女个个一天忙到黑,确实难得有穿出来的时间;劳动致富成了现实的可能,但眼下还不能马上改善消费水平,盖房欠下的债尚得慢慢还清;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已成风尚,但家里老人思想旧,还坚持婚事得按老规矩办;县镇有了医院,农家日常却少医缺药,也没养成就医用药的习惯,充其量是靠“仁丹”来就急……另一方面,这种现实的社会存在的合理性毕竟是暂时的相对的,它的合理性的日益丧失却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尽管对于这个“角落”它要缓慢得多——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木生与陶春似乎也有适应的趋势:陶春萌动想去龙泉寨看看火车、去照张相的心愿,也不排除添置新衣美化自己的愿望;木生则太实际而显得迟钝,他不完全反对,但认为得有个轻重缓急:看火车要等大桥修通后,买衣服要等还清了债。在青年男女婚事上,陶春甚至还是个急进派,不顾体弱有病,跑山路去做明汉父母工作,让他入赘杏枝家,并取得成功……然而,这种适应毕竟是有限的、微弱的,对于这对男女主人公来说,甚至是相当盲目而不自觉的,只是处在受一种外在于他们的必然性的力量的支配中。眼下,木生依旧撑船,依旧用木盆洗脚;陶春依旧喂猪养鸡、烧火做饭,依旧不知道山那边是什么,依旧言必“我随你!”而事实上,这种外在必然性的力量已经在动摇他们一直所习惯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以及建筑在此基础上的全部家庭关系与伦理关系了。无疑,这种对于他们还是外在的实际上已是内在的必然性,就处在新旧交替的两代人、两种生产方式冲突中的木生与陶春这对夫妻而言,那种仅仅在适应与固守日益失去合理性的现实社会存在与生产方式上的自觉性,与在适应属发展趋势的未来社会存在与生产方式上基本的盲目性两者的矛盾与分裂,正是他们自身命运的悲剧性甚至是毁灭性的必然性根源。
        影片中,这种主人公的悲剧性或毁灭性的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来开辟道路的。而这种偶然性,为影片编导所选择的,不是别的,正是一种生理的恶性病变的爆发——癌症,晚期肝癌!在这里,陶春的癌症,不但是作为人类当今医学上的“绝症”及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常有所遇的客观病症的反映,更是作为主人公命运之受盲目的必然性(即作为医学上尚待攻克的一个“必然王国”)支配而表现出的一种悲剧性的象征了。
                                                         

    1984年5月4—7日写于YC
    原载《西陵影讯》1984年7月号(总71)第3版“影评园地”
    2009年1月4日录入电脑于杭州梅苑阁

    [相关链接]
    影片信息
    珠江电影制片厂1983年摄制 彩色(遮幅)故事片(9本)
    编剧:王一民
    导演:胡炳榴
    摄影:梁雄伟
    主演:张伟欣(陶春)、刘延(余木生)、赵越(杏枝)、陈锐(明汉)、位北原(爷爷)
    【详细】
    1609260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