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平时习惯各种英美日剧的我,想到要为了王鸥看完这部剧,其实压力有点大——一看到“家庭剧”这个分类,而且是“国产剧”,已经做好脚趾扣地的准备。
看了以后,果不其然这确实不是我感兴趣的类型,我爸妈看得比我积极多了??但说实话,比我想象中好太多。
以下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
先说优点。这剧集从第一集开始节奏就比较快,没有过多的背景介绍,人物关系都是通过各种对话和场景引出来的,以至于我看到第十集才逐渐明白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的亲爸妈分别是谁。其次,各条故事线比较清晰,讲得也清楚,而且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还是比较紧密的,时间的发生也符合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没有太多明显的逻辑不自洽的问题。再者,剧集整体氛围轻快,笑点泪点兼具,且大部分此类剧情设计并不突兀,符合“情景喜剧”的要求。
再来谈谈缺点。首先,剧情里确实存在狗血剧情,比如老三的感情线,如此坎坷又神奇的设计完全没有必要啊!严重怀疑是编剧给加戏了,具体加给谁不好说。第二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我认为是剪辑。故事线虽然不乱,但这完全归功于编剧的设计,后期剪辑看得我怀疑这是初剪(没校对过那种)——怎么会讲着A的故事线,突然插入B故事线的几个镜头,然后再返回继续讲A故事线?此处剧情毫无关系,这样剪辑的意义是啥?
说完优缺点,再来说说演技。大部分主要演员的演技都在线,能做到让人不出戏。最贴近这部剧的氛围状态的演员,非刘威老师和辛柏青老师莫属,他们俩从头到尾就散发出生活的气息,就像以前老小区里住隔壁的邻居。王鸥,比演《猎狐》时又有了些进步,有很多情绪爆发点我觉得她处理得不错,基本能做到位,再加上曾志婷这个角色跟她本人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够“妈”这一点,给这个角色增加了更多说服力。孙艺洲,我能感觉到他这几年一直在试图拜托“吕子乔”的影子,说实话是有效果的,我现在已经基本忘了“吕子乔”是什么样的了。
总体来说,在我心目中这部剧已经超过及格分(6分)很多,哪怕撇开我自带的王鸥滤镜,也能达到7分。但看了看短评,低分(3星以下)的短评还不少,其中的理由突然让我意识到年轻观众与年长创作者之间的矛盾随着信息茧房的增加和所谓先进“主流”思想的传播,日渐增大了。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种批评是“本剧输出观念和思想有问题”,甚至谈到父???的问题。我猜测这个冲突的出现主要因为老曾强迫大女儿与前夫复婚的情节上。在当下呼吁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个人主义觉醒的时代,这位父亲的想法在年轻人看来确实太过可怕。但认为其“三观不正”的观众是否考虑到老父亲的生活经历呢?他是从艰苦岁月走过来的老工人啊!这种观念不可否认是过时的、甚至与“个人自由”有冲突,但这种人不存在吗? 因为他对面子和荣誉的在乎,所以他含辛茹苦把四个孩子、甚至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拉扯大就不配得到敬佩了吗?他为了替儿子还债在酒局上说好话、喝趴下也不算是好父亲了吗?在各位观众没看到的地方,这样多面的、矛盾的长辈就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不少。
所以这样的批评让我感到很难过。一方面,人们不仅在以智能设备淘汰不通技术的老人,另一方面还在试图“杀死”他们的老旧观念和想法。给老曾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让我意识到“三观”“人权”之类的词正在复刻四十年多前的场景,它们的价值如通货膨胀被滥用得一文不值,愤怒之火正在不分好坏地烧毁一切。
不论是出于保留思想多元的目的,还是出于艺术创作的需要,我都希望剧集里保留这种“有缺陷”“多面”的主角的存在。如果所有观众都是这种单极思维,那我国的文艺创作应该差不多要完了。
另一个出现比较多的批评是“剧情太狗血”,甚至因为“过度狗血”看了几集就弃剧。上面我也提到过,除了老三的故事线因为出乎意料的巧合太多而显得有些狗血之外,其他基本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故事。有时候我实在不太明白“狗血”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一个故事能够合乎逻辑、合乎情理,并注入一定的戏剧性,就是一个合格的故事。那么,“狗血”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这是出自对“家庭剧”的刻板印象,以及对剧中“家庭”所产生的故事的不认同。提到“家庭剧”,可能大家想到的都是家长里短、婆媳斗争,全是狗血狂欢盛宴的常见要素,这当中的一些场景可能过度夸大,离我们大部分人的真实生活太遥远了。
“家庭剧”的核心是家庭,这几乎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如此不同,却又如此相同。而我所看到的《生活万岁》里的这个家庭,和我的生活太不同了!但是这不代表我不能够理解体会当中角色的心情。这是因为我也因不被父母理解而委屈过、我也曾在工作上遭受挫折、我也羡慕生活中像老四一样心大的女孩……这也是我认为这是一部合格的家庭剧的原因,它所描绘的生活确实有真实得让我有所感触的部分。至于看了开头就觉得太狗血的观众……我只能说别人的家庭生活在ta眼里,可能都不太正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