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51672
  • 有爱的回音岛
    2021/4/2 21:26:21
    非正式爱情

    总体来说我觉得还不错 ,可能我是比较喜欢“暴力茉莉”和“钢铁直男”的爱情故事吧 !正好这个电影的类型是我喜欢的 。孙耀琦通过角色向观众传递的信息是: 认真追爱远离套路, 我们要拥有打退不良爱情的勇敢“套路”。 艾嘉提倡的女性坚持做自己, 一定要活出自己的风格和魅力,也是我比较喜欢的 。生活当中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可以试着看看 !

    总体来说我觉得还不错 ,可能我是比较喜欢“暴力茉莉”和“钢铁直男”的爱情故事吧 !正好这个电影的类型是我喜欢的 。孙耀琦通过角色向观众传递的信息是: 认真追爱远离套路, 我们要拥有打退不良爱情的勇敢“套路”。 艾嘉提倡的女性坚持做自己, 一定要活出自己的风格和魅力,也是我比较喜欢的 。生活当中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可以试着看看 !

    【详细】
    13361174
  • 红拂夜奔
    2022/10/4 16:55:53
    不要和陌生人瞎搞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背景:海边小镇,傻白甜少女,在闺蜜服装店上班,母亲车祸溺亡,父亲另找新欢。(父母的背景毫无意义,影片中多次莫名其妙的闪回) 故事:女主上班时偶遇陌生帅哥,热情邀约晚上一起海边party,聚会了一会,到帅哥船上,喝了酒聊了天看了星星就睡着了。 第二天起来直接到了海上...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背景:海边小镇,傻白甜少女,在闺蜜服装店上班,母亲车祸溺亡,父亲另找新欢。(父母的背景毫无意义,影片中多次莫名其妙的闪回) 故事:女主上班时偶遇陌生帅哥,热情邀约晚上一起海边party,聚会了一会,到帅哥船上,喝了酒聊了天看了星星就睡着了。 第二天起来直接到了海上...  (展开)
    【详细】
    14685256
  • 豆友OkGPeDYpgc
    2022/10/7 23:38:03
    每天等着追
    很久没有专门每天等着看电视剧了,真的太好看(???)了,远哥好帅好帅好帅,沈月好美好美好美,这部剧又好笑又让人感动,简直太棒了,《我的反派男友》给我火??哈哈哈哈哈哈!导演也是蛮会拍的,剧情也好!真的都不知道怎么用语言形容了!怪我怪我,表达能力不太好,...  (展开)
    很久没有专门每天等着看电视剧了,真的太好看(???)了,远哥好帅好帅好帅,沈月好美好美好美,这部剧又好笑又让人感动,简直太棒了,《我的反派男友》给我火??哈哈哈哈哈哈!导演也是蛮会拍的,剧情也好!真的都不知道怎么用语言形容了!怪我怪我,表达能力不太好,...  (展开)
    【详细】
    14691212
  • 罗宾汉
    2018/12/18 1:02:42
    带有美式青春片意味的法国电视电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费利克斯·马利陶德(Félix Maritaud)这位男演员真够勤快,今年已经看过他参演的三部电影了。相比前两部在戛纳大放异彩的作品(《刺心》和《野性》),这部新作的水准有点不尽人意,感觉像是美国人拍的那种故事:童年犯错导致成年后的悲催命运,然后再给成年主角一个赎罪的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费利克斯·马利陶德(Félix Maritaud)这位男演员真够勤快,今年已经看过他参演的三部电影了。相比前两部在戛纳大放异彩的作品(《刺心》和《野性》),这部新作的水准有点不尽人意,感觉像是美国人拍的那种故事:童年犯错导致成年后的悲催命运,然后再给成年主角一个赎罪的机...  (展开)
    【详细】
    9834259
  • 逆转录猴子
    2011/11/7 13:18:56
    香江北望《钢的琴》:劳动的美学、社会主义理想、与工人阶级意识

    荷马的时代,人们向奥林匹亚山的诸神献上表演;而今天人们为了自己而表演,自己已变得很疏离陌生,陌生到可以经历自身的毁灭,竟以自身的毁灭作为一等的美感享乐。这就是法西斯主义政治运作的美学化。共产主义的回应则是让艺术政治化。
                  

    荷马的时代,人们向奥林匹亚山的诸神献上表演;而今天人们为了自己而表演,自己已变得很疏离陌生,陌生到可以经历自身的毁灭,竟以自身的毁灭作为一等的美感享乐。这就是法西斯主义政治运作的美学化。共产主义的回应则是让艺术政治化。
                               —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结语


    康文署今年的中国电影展,海报上排在首位的主打,是《钢的琴》。
    香港和东北,这看似相隔万里的“华夏边缘”的两端,如何能够链接起来?

    早在1997年,来自东北沈阳的艾敬就有传唱全国的民谣“1997快些到吧!我就可以去香港”;在陈果的《榴莲飘飘》中,秦海璐扮演的妓女从黑龙江来到香港,挣了钱再回到东北,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生于辽宁鞍山的许鞍华,更是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塑造了来自东北小城的姨妈,在大城市上海遭遇的种种幻灭,最终不得不回到自己“破败”的故乡。有人问许,将鞍山拍的那么破败,是不是在诋毁自己的故乡,许说,自己80年代回过一次鞍山,看到的就是电影中那样……

    于是,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中,从香江北望中国东北,成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寓言:从艾敬、陈果、到许鞍华,我们看到一次文化和精神的“出走(exodus)”,看到由东北换喻的社会主义中国的远去。而我想问的是,当我们再次穿越时空,从香江北望,是否会有不同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等《钢的琴》这样一部作品等的太久了。

    2009年年底,我将硕士毕业论文的田野地选在了钢城鞍山,于我来说,这是在经历了漫长的理论旅行后对故乡的一次再发现。在一个下岗老工人家里,他站在自己巨大的书架前跟我说,“当年的感觉就跟离婚一样,过的好好的,无缘无辜就离了,而且卷走了所有家产,邓小平在深圳画了一个圈,就是给我们判了个死刑。”老工人用寥寥数语穿透了历史的真相。这就是《钢的琴》的开始,一次离婚,和一场葬礼:

    “那什么,让老人加快脚步吧”“加快脚步去哪啊?”“你管他去哪的!”

    葬礼是个喜丧,工人们想吹《三套车》,让老人在冰河上再跑一会,家属们却想要高兴一点的,于是一曲步步高、一个大火球,在巨大工业废墟上搭建起简易的灵堂,我们就这么敲锣打鼓走进了新时代。自此,工人阶级不再是历史的主体,而成了历史的包袱。于是,在工人的物质废墟上,主流的表述又给他们覆盖上一层精神的废墟。工人阶级的没落不仅仅是“落后”体制的结果,更来自本身“智力和道德的缺欠”。工人成了改革开放的废品。对于毛时代的怀旧,只不过是历史的幻觉。

    我们听过太多类似上面的叙述,而《钢的琴》试图给出了一个不同的答案。社会主义的三十年对于工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仅仅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历程么?他给我们留下怎样的遗产,这些遗产真的死去了么?在这个超现实的集体造钢琴的故事里,蕴藏了许多从历史面向未来的可能性。

     “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们都熟悉这句口号,可工人的力量在哪里,我们是否知道,是男性气质么?是工人的社会地位与福利么(有论者认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工人阶级,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城市中产”)?
     
    钢的琴讲了一个回归劳动的故事。工人的力量,正体现在劳动實踐之中。陈桂林为了给小圆造一架钢琴,带着工友们回到铸造车间,开动车床,制作沙箱,使得工厂在工人自己的手中再次运转起来。作为个体被抛入历史的工人们从各自相似却又不同的命运中回到工厂,回到了集体之中。这个“超真实”的故事透露了某些“真实”的社会主义理想:生产不是为了榨取剩余价值,工人了解自己的生产工具、了解劳动过程、了解自己的产品,从共同的劳动中获得尊严。

    本科2年级的时候,我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被送入车间,跟老工人们学习。去之前,我们这些刚刚学了钢的热处理论、能看懂三相晶图的“大学生”们觉得自己什么都懂,可进了车间,才发现书本上的东西工人们都懂,而车间里的一切,我们都不懂。我们从头学起,车工、钳工、铸工、焊工……车刀与零件如何配合,如何确定进刀量与转速、如何选择沙箱、做沙模、浇注、成型……直到在工人们手把手的指导下,我们浇注出了自己设计的产品。记得我想在一块圆饼上浇注图案并刻字,自己觉得工艺不可行,决定放弃,一个老工人对我说,铸造是门艺术,工艺是人发明出来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于是,在他的指导下,我真的让铁水凝固成细密的文字。这像极了片中汪工说的那句:“见了困难就退缩,那不是我们工人阶级!”

    汪工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是这个工人团体的一员,在这个集体劳动中完成自己的分工——看文献,画图纸,他并非因“知识”而成为某种“统治者”。通过造钢琴,不同的劳动者们再次团结在一起,成为一个共同的“阶级”。在這裡沒有“勞心“與”勞力“者的社會差別,有的只是不同形式的勞動合作。这与冯内古特在《自动钢琴》中看到的未来正好相反,在这部出版于1952年的长篇小说中,冯描绘了一个生产自动钢琴机的未来世界,当时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可以通过机器完成,手工劳动变得多余。社会分化成两个阶级——精通技术和管理、只需动脑不需动手的富有的上层阶级,和那些由手工劳动者组成、相对贫穷的下层阶级。一个叫做“鬼魂衫”的革命组织试图打破这种社会格局……

    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与富士康连跳的今天,从社会主义的废墟中挖掘出面向未来的另类可能性,也就具有了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未完成”的劳动理想,与现代资本主义工业中将人像螺丝钉一样拧进流水线中,变成机器的一部分,是截然不同的。在机器消灭手工业者的维多利亚时代,卢德份子的回应方式是捣毁机器;而“亚当斯密在北京”的时代,所谓的“技术革命”将人变为机器的一部分,成为机器无法代替的那“最灵巧的双手和眼睛”,于是,后工业时代的卢德份子只能通过捣毁自己身体的方式来使机器停转……而社会主义的卢德份子对此说不!

    除了劳动,我们同时在思考的是,在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中,艺术的功能是什么?张猛镜头里的工人形象总是与文艺脱不了干系,《耳朵大有福》中的王抗美是当年宣传队里长征组歌的领唱,《钢的琴》中的陈桂林是乐器外语样样精通的乐团团长。在这里,艺术家与工人,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界限,劳动与演奏,也不见得必然分离。可以说,王抗美与陈桂林,只是社会主义庞大文化工业流水线上出来的两个普通的“标准件”,在这种生产中,艺术之于他们的并非单纯的“技艺”,而是经由艺术所释放出来的人的主体性。在工人阶级的历史崩塌后,这种主体性在工人的日常生活中以惯习的方式幸存下来,却不得不时时经受与市场经济大众文化的剧烈交锋。王抗美的“长征组歌”,无时无刻不在流行音乐与二人转的“混响”之中,陈桂林也要以吹啦弹唱的“技艺”为生……(这是需要进一步理清的大问题……)

    《钢的琴》可以看作对《铁西区》的一个回应,看做对《24城》的一个拨乱反正。这部小成本歌舞片,超越了《铁西区》那种小知识分子式的悲观主义,更超越《24城》对历史轻蔑的拼贴和景观化处理,而赋予了工人前所未有的主体性和行动力。张猛对于工人历史命运的同情,对于工人阶级主体性与尊严的理解,超越了贾樟柯和王兵。

    由香江北望,让我们也跟随张猛的革命乐观主义,从智识的悲观中解脱出来休息一下,将权力交给想象for a moment。今天劳动者能造出一架钢琴,明天也要造出一新世界。
    【详细】
    51583215
  • fuction.kk
    2020/7/26 19:32:49
    They are more than partners
    I nearly cried for these words(╥ω╥`). Their relationship is so inseparable that no matter what happened, they can still help each other and overcome all the barriers between
    I nearly cried for these words(╥ω╥`). Their relationship is so inseparable that no matter what happened, they can still help each other and overcome all the barriers between them. Without Joan, Sherlock could not make his sobriety and learnto care the pe...  (展开)
    【详细】
    12754340
  • 陈展鹏
    2022/11/17 16:14:53
    走进超能世界,做不一样的使者

    豆瓣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演员陈展鹏,我又带着新剧和大家见面啦!

    今年下半年和大家频繁见面,能够以不同角色、故事和观众们交流大概是演员最幸福的事情。从《母亲的乒乓球》、《黯夜守护者》,再到这次的新剧《超能使者》,很开心能在多元的角色中实现一次次转身和蜕变。这一次,我在TVB55周年台庆剧《超能使者》中饰演的钟孝年,带大家走进超

    豆瓣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演员陈展鹏,我又带着新剧和大家见面啦!

    今年下半年和大家频繁见面,能够以不同角色、故事和观众们交流大概是演员最幸福的事情。从《母亲的乒乓球》、《黯夜守护者》,再到这次的新剧《超能使者》,很开心能在多元的角色中实现一次次转身和蜕变。这一次,我在TVB55周年台庆剧《超能使者》中饰演的钟孝年,带大家走进超能世界。

    14767374
  • Morning
    2017/10/26 18:00:35
    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
    这部电影的推进,与一般的一个主题三幕戏不同的是,是层层剥开的。 这正是我很喜欢的一点。它并不以拥有“慰安妇”这样的题材而着急沉重的叙事,在男女主角忘年之交的感情里,慢慢地将这个题目带出来。轻松,亲切,原来你的朋友,曾遭受过这样的地狱般的苦难。对于苦难,我们不...  (展开)
    这部电影的推进,与一般的一个主题三幕戏不同的是,是层层剥开的。 这正是我很喜欢的一点。它并不以拥有“慰安妇”这样的题材而着急沉重的叙事,在男女主角忘年之交的感情里,慢慢地将这个题目带出来。轻松,亲切,原来你的朋友,曾遭受过这样的地狱般的苦难。对于苦难,我们不...  (展开)
    【详细】
    8887215
  • 泠泠七弦上
    2020/5/23 8:51:13
    《长安少年行·萧心远》半仙算到了开始,没有算到结局

    后来,我想象过心远最后的样子,大概是坐拥江山,君临天下,无边孤单。尚艺馆五子,沈蝶依与杨子安白头偕老,唐九华遇见了韩玉儿,独孤暮雪找到了凝香,萧心远成为太子,好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最终的归宿,又好像只有心远一人,无边孤单。

    心远喜欢算卦,卜测天象,衡量运气,从来没有想过握住权力的大柄,掌握他人的生死。刚出场的他,只是一个小孩子,单纯的心性,与世无争的性情,一点也不像尔虞我诈的皇宫养

    后来,我想象过心远最后的样子,大概是坐拥江山,君临天下,无边孤单。尚艺馆五子,沈蝶依与杨子安白头偕老,唐九华遇见了韩玉儿,独孤暮雪找到了凝香,萧心远成为太子,好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最终的归宿,又好像只有心远一人,无边孤单。

    心远喜欢算卦,卜测天象,衡量运气,从来没有想过握住权力的大柄,掌握他人的生死。刚出场的他,只是一个小孩子,单纯的心性,与世无争的性情,一点也不像尔虞我诈的皇宫养出来的人物。沈蝶依如卦象所示,如约而至出现在他的生命里,猝不及防闯入他的马车,只是一瞬,就在他生命里定格了一段最美的经历。后来他隐姓在尚艺馆求学,算是因缘巧合吧,又遇上沈蝶依,甚至后来在偶然间窥听到她的身世,这个姑娘,就这么猝不及防地闯进她的心里。同窗四年,肝胆相照,沈蝶依不知道,心远友情的外衣下其实暗生情愫,可能心远自己也不知道,这情起何处。

    如果所有的爱都能得到回应,人生也太过圆满了。人生啊,总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心远心心念念的蝶衣,眼里心里都是杨子安,甚至,她们还心心相印,天造地设。半仙算到了开始,却没有算到结局。作为杨子安的朋友,作为沈蝶依的爱慕者,他也只能放下,再道一声恭喜。

    蝶衣拒绝心远的时候,说的分明,拒绝的干脆,没有给他留下半点可能。到底是他喜欢过的姑娘,干净利落,从来不拖泥带水,即使说出的话如利刃扎心,也确实让他彻底放下,不会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怀有任何幻想。这个姑娘,明明那么让他伤心,他却完全怨不起来,他说,“你不用愧疚,我怪过那日马车为何不多行一会儿,悔过那夜在湖边没有将风筝给你,向你表明我自己的心意,但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错的。刚才我将这鲤鱼风筝放在天上时,突然明白了,鲤鱼应该是在水里,而人却将它放到空中,这是错的。”其实她也没有辜负他,因为从一开始就是他的一厢情愿,如今得不到回应也是所料之中。

    沈蝶依与杨子安在一起了,两人和和美美,举案齐眉。他虽然心中苦涩,但是也是会祝福的吧!故事的最后,心远对沈蝶依说:“有的时候我很羡慕父皇,羡慕他的眼里装满了日月星辰,江山万里,而我的眼里却只有一个人,而那个人,现在就要从我的眼中离开了。”好像是遗憾,但是是放心吧!我愿意相信,日后的心远,舍得下儿女情长,放得下爱恨情仇,成为一位明君,日月星辰为伴,江山万里相护。

    126131149
  • 管当当
    2012/2/10 16:32:27
    YY出来的剧本+高山反应的导演=不靠谱的情人档
           导演太不敬业了。情人节档期的商业片,既不文艺不小清新不感人并且浪费香格里拉的风景就算了,关键是连笑点都没有(不过要承认的是,当七年后的李光洁变身白毛男坐在距离出口五百米的地方抚摸盒子的时候,我还是笑了)。去年的《单身男女》,把一个美貌落魄灰姑娘与单身帅气多金男、守身如玉火星男的故事讲得多漂亮多花哨!今年这个……本来
           导演太不敬业了。情人节档期的商业片,既不文艺不小清新不感人并且浪费香格里拉的风景就算了,关键是连笑点都没有(不过要承认的是,当七年后的李光洁变身白毛男坐在距离出口五百米的地方抚摸盒子的时候,我还是笑了)。去年的《单身男女》,把一个美貌落魄灰姑娘与单身帅气多金男、守身如玉火星男的故事讲得多漂亮多花哨!今年这个……本来不知道为什么叫2,看完了才知道,导演多么有自嘲精神。

           站在树海边敲锣打鼓,一会儿就唤回古天乐,七年却换不回李光洁啊。七年了,人家都变野人了,背包都石化了,只能日复一日地痴痴看相片了。导演认为这样的情节很催泪,于是闪回了三次,怕我们看不清楚,又给了髑髅三个特写啊。

           只要在镜头前一站,郑秀文就是一根筋各种轴偏执加自闭的形象。当年她也是这样的,可那部和古天乐拍的《宠物情缘》,多清新的港剧,《百年好合》《恋上你的床》也还有笑点吧。可现在,真没看出这俩人有什么电光火石的吸引力。纳闷,他们是怎么看对眼儿的?

           还有那些配戏的,你们敢再生硬些吗?为了衬托天王巨星的号召力,身边人非得集体花痴。一高一矮的俩妹纸跳到镜头前挤眉弄眼像在演话剧,神父总是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看到最后还是个路人乙。负责搞笑的还有恬妞,角色就像《单身男女》里的林雪,但是她讲起悲伤的故事来,敢再港味一些么?镜头啊镜头,你切得敢再生硬些么?

          还有呢,骑着锃亮的摩托追日落……敢再怀旧再帅酷再陈凯歌一些吗?那啥啥广告,你敢再显眼些么?那谁谁,挂着国际歌友会的胸牌,把偶像的硬纸板堆了一屋纸。那谁谁,嫁了傻根,切着面片儿,看剧本看得涕泗横流的,敢演得再真实些么?那天皇巨星的片子,《老公的眼镜》《追风日落》……亲爱的导演,您的观众都生活在八十年代么?

          总结:YY出来的剧本+高山反应的导演=不靠谱的情人档。
    【详细】
    53001014
  • 蓝若晨星
    2019/4/12 17:35:20
    飞利普可能是遗传性脑癌先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依旧因为蕾切尔?薇兹看《浮生梦》。当我以为会看到了一个漂亮、能干、心计、自私甚至恶毒的婶婶,以春风化雨之势企图夺走单纯、善良、轻信的中计侄子的财产的时候,我已经不知不觉走偏了。 “一旦你在怀疑的焦虑中消失,他就显现。”当你开始怀疑,你已站在了怀疑这边,无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依旧因为蕾切尔?薇兹看《浮生梦》。当我以为会看到了一个漂亮、能干、心计、自私甚至恶毒的婶婶,以春风化雨之势企图夺走单纯、善良、轻信的中计侄子的财产的时候,我已经不知不觉走偏了。 “一旦你在怀疑的焦虑中消失,他就显现。”当你开始怀疑,你已站在了怀疑这边,无论...  (展开)
    【详细】
    10108252
  • six&6
    2022/2/7 17:48:38
    完美伴侣:“虚假”的完美人设,不如“真实”的普通人性

    最近因为每天追剧“对手”,一天两集,一天两集,就把那戒了多年的刷剧的瘾又勾了一点起来,接二连三的,就把最近还算热门的几部国产都市剧都刷了一刷,比如什么“小敏家”、“今生有你”,比如“完美伴侣”。虽然对这类电视剧的质量并没有太高的预期,可是连续刷下来,很快就感到了厌倦与疲惫,“小敏家”算是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今生有你”看了前2集就看不下去,“完美伴侣”看到第

    最近因为每天追剧“对手”,一天两集,一天两集,就把那戒了多年的刷剧的瘾又勾了一点起来,接二连三的,就把最近还算热门的几部国产都市剧都刷了一刷,比如什么“小敏家”、“今生有你”,比如“完美伴侣”。虽然对这类电视剧的质量并没有太高的预期,可是连续刷下来,很快就感到了厌倦与疲惫,“小敏家”算是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今生有你”看了前2集就看不下去,“完美伴侣”看到第30集时,已经有了弃剧的想法。

    不论是讲离异中年人寻找新的爱情、重建新的家庭的“小敏家”,还是讲中年夫妻在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平衡的老生常谈“完美伴侣”,甚至是掩藏在谍战外衣下的“对手”,其实都没有跳脱出都市已婚已育中年男女那点家庭情感纠葛的藩篱。这些电视剧的编剧们,感觉自己对于目前正处于中年的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生育观等等都是了如指掌、稔熟于胸的。他们将他们了解、收集、掌握到的各类都市中产的故事,包括收入刚刚达到城市平均水平的打工人的困顿,与拥有一线城市多套房产、年薪数百万的职场精英的体面,一起嫁接到了电视剧里某一个主人公的身上,然后使用一些符合传统国情的关于“婚姻”、“事业”、“生活”以及“幸福”的普世价值做为粘合剂,把一些完全没有内在联系的故事或者事件全部粘贴到主人公的身上,最后利用“工具人”与“巧合”做为播放器,将这些故事或者事件依次呈现在观众眼前。这些事故事或者事件看起来充满了细节感与真实感,但因为承载这些故事与事件的嫁接人根本就是个无法成立的“假人”而完全无法打动人心。

    记得2000年到2010年的这十年间,可以说是国产都市剧蓬勃发展的十年。这十年,国产都市剧努力拓宽维度与视角,扫视着各个年龄层次以及各个细分阶层的人民群众。这十年,人民群众认可的佳作频出。无论是相对严肃题材的比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国式离婚”、“金婚”、“蜗居”,还是偶像题材的“将爱情进行到底”、“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幸福像花儿一样” 等等。这时期的很多国产都市剧都力图展示城市的多个侧面以及不同人物的不同侧面。这十年,电视剧里既有中年人,还有老年人,更有青年人,他们虽然也代表了某个群体,但他们首先是作为蓬勃的个体而存在的。而现在呢,人物创造靠贴标签,故事内容靠复制粘贴,情节推动靠“工具人”与“巧合”,电视剧里全是有着同样境遇同样困难同样问题的同样的中年人。

    即使要讲中年人,也要先讲好“一个”人,“一个”具体的、中年的、人的故事。在人物创造与塑造上,个体当然应该拥有群体的某些共性,但共的是人性,在人性的基础上去发现个体与群体的差异性,去找到个体相对独立于群体的人格、性格、思想以及认知,在情节的推动上,要以差异性做为内因,以共同所处的时代与环境做为外因,内因外因共同推动故事的发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复制粘贴式的把“一群人”的事件拼凑到“一个人”的身上。电视剧已经开始习惯于塑造纸片人了。只要在纸片上写满各种完美的人设,丝毫不用去思考真实普通的人性是什么,然后再将社会上发生的各种真实事件全部挂到这个纸片人的身上,沙沙做响,以为就是活色生香。

    就拿“完美伴侣”来说,高圆圆饰演的精英律师妈妈陈珊就是一个完美的纸片人。我们先来看一下,在这张纸片上写着的各种“优秀特质”,包括但不限于,颜值出众,衣品出众,同时高智商、业务能力顶尖;积极进取,野心勃勃,同时道德水准高尚(亦舒说,有几个女子,可以说她的一生中未曾用一个笑一个眼色来换取她所要的东西?那我们颜值出众衣品出众的陈珊就敢说,“我没有。因为我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事业狂,拼命三娘,同时撒娇发嗲,气质温婉;业界顶级事业伙伴折服其专业与人格,老公就更不用说了,全方位崇拜、仰慕、爱慕,并用忘我舍我的献祭精神全面支持照顾妻子的方方面面,有如信徒对主。女儿乖巧活泼,勇敢大方,是一个别人家的完美小女孩。除了这些外在内在的完美以外,连年龄都得完美,那就是只能刚刚40岁。编剧觉得,女主角的年龄最多就只能到40了。因为说好了是要写中年人的,所以既不能把三十八九岁的女性做为中年人来描写,因为三十八九岁,在现在国民的心里还只能是少女呢,那也不能真的去写四十大几、甚至五十大几的女性,这些在国民心里又早成大妈了。大妈有什么好写的呢?大妈跟美丽、魅力就不搭边了呀,那后面的标签还怎么往纸片人身上贴呢?如果写大妈的话,那很多不动脑筋的经典(陈旧)桥段也就用不上了,比如情感戏,不论是被外面的异性仰慕,还是被家里的老公宠爱等等,好像就都用不上了呢。所以中年女主人公的年龄就只能是完美的刚过40,既不能更小,也不能更老了。没记错的话,小敏家的小敏,一个二十岁男孩的母亲,那年龄也是刚过40的。

    那咱们就先来说说人物设定。先不说这样一个完美女性是否真实存在,就只说真有这样一个优秀完美的女性,那么她所碰到的事情,她的人生境遇,她以其性格与认识处理事情的方法与结果,是不是会和普通大众有所不同?这远远高于一般人的硬件软件条件,不仅没有让她把人生的方方面面处理的更加从容一点,看起来反而是比普通人更加混乱。如果说,要求故事跌宕起伏、张弛有度、扣人人弦这些都是过高的要求,那么基本的逻辑性能不能还有一些保证。很多故事细节的描写现在根本就不考虑是否与人物设定之间存在矛盾。比如,为了表现事业女性没空进厨房,就让她连蒜都不会剥,还几次用到了这个剥蒜的细节。把一粒蒜剥到像狗啃的,跟忙没有关系,跟肢体是否协调的关系可能更大一点,编剧怎么不说事业女性可能吃鱼都不会吐刺呢。然后为了制造事端,除了大量利用“巧合”以外,还引进了一个一无是处的“工具人”。这个工具人简直被描绘到愚蠢至极,颜值衣品不如女主人公也就算了,人品差那也是必然的,可问题是为什么专业能力也特别差,谋略也特别差,运气也特别差,这么差劲的一个人,是不是都不配走进女主人公的视野同其竞争呢?人物的设定上,女主完美无缺,女配就必须是完全傻缺的吗?能够互相竞争的对手,本质上不应该就是同一类人吗?因为是主角,就可以一直站在道德至高点上对配角进行降维打击,因为是配角,所以就一直躺着在污渍的泥潭里无法自拔?

    而后,完美伴侣里,编剧对于男女主人公婚姻关系的处理就更加令人匪夷所思了。如果陈珊和孙磊的人设是合理的,那么这两人的婚姻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问题与障碍。

    首先,他们之间不存在情感信任危机。剧中陈珊与孙磊多次言之凿凿的表达了彼此对彼此的深刻理解与完全信任,并坚信彼此的人格是高尚的,彼此的人性是经得起任何诱惑与考验的,彼此的感情无论肉体还是精神都是和谐与完美的。所以女方从来没有猜忌、怀疑过男方对家庭、对自己的情感与忠诚,男方更是在收到“工具人”发来的绯闻照片后都没有产生过一丝一毫的芥蒂与疑虑,而只是对“工具人”的卑鄙与无耻感到愤怒。所以对婚姻杀伤力最大的信任危机完全没有发生的土壤。他们之间的信任与忠诚,堪比共产主义战士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其次,他们之间不存在家庭分工的矛盾。编剧说,妻子陈珊热爱工作,而丈夫孙磊热爱妻子与家庭。丈夫没有因为自己专业的荒废而感到任何惋惜,没有在发现自己已经完全无法适应高强度的研发工作时而感到恐慌、焦虑,却在发现自己失去了做为家庭主夫的权利时,表现出了彻底的痛苦、焦虑与惶恐,就像吸毒的人断了毒品的供给一样,面如死灰。编剧让一个曾经的科学家觉得开滴滴赚很多,觉得发计生用品也不错,这样一个真正热爱家庭爱做家务的家庭主夫,配上一个事业狂妻子,生活本可以像电视剧的开头一样,一直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啊。编剧为何一定要让事业狂的妻子出手,剥夺家庭主夫型的丈夫持续做家务以及持续为家庭奉献的权力呢?

    他们二十年都磨合下来了,现在孩子大了,父母身体健康还能帮忙,妻子事业又高歌猛进,丈夫又毫无厌倦与怨言,整个家庭的运转不应该越来越顺畅吗?那些鸡毛都是哪里拔来的,非要插在这对完美伴侣的身上。就连剧中那唯一的矛盾冲突点,即二胎流产也是非常不符合人物设定的。怀上二胎,妻子也并没有退出职场的打算,还自信满满地说“好饭不怕晚,自己有能力,很快就回来了”。既然没有打算放弃自己的事业,又何至于突然望夫成龙起来?自己可以手起刀落,亲自去帮丈夫辞掉了丈夫干了快二十年工作,那时候是杀伐决断的现代精英律师,可在发现丈夫丢掉了一份他自己找来的也还没干几天的高薪工作后,就忽然变成了一个对丈夫没有基本认知、对突发状况毫无承受能力的懦弱主妇了吗?不是号称自己洞悉人性,充分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吗?不是号称自己经历过职场大风大浪,随时随地都能以法服人,对抗黑暗势力,维护市场公平公正吗?

    最后,子女教育问题、原生家庭问题等等可能会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的因素和矛盾,在他们之间也是统统不存在。电视剧让观众看到的就是,一边看起整个家庭来没有任何实质矛盾,一边又哭哭啼啼闹着说有问题,要思考,要离婚。别人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他们是为闹离婚强说仇。

    我们的编剧们,以为只要桥段够多,细节够碎,就可以撑得起一个人物。殊不知人设虚假,故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讲着讲着,事情就会变得杂乱无章,然后开始逻辑混乱。我们就看着这些主演们忙前忙后,把人世间的各种问题、各种烦恼统统碰了个遍,也不管这些问题与烦恼中,有些可能是不够聪明的张三才会碰到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性格比较懦弱的李四才会碰到的烦恼,但编剧不管,反正只要是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矛盾,统统都给加上。觉得只要这样,张三肯定能够共情,李四也能充分信服了。演员靠信念演,观众靠降智看,可再降有时候都觉得跟不上编剧的各种神转折。

    所以与其创造这么多完美“虚假”的人设,为什么不去挖掘一些普通但真实的人性呢。人类对于完美的追求就像对于幸福的追求一样,是天性,但美成立的基础首先是真,是真就会有瑕疵。就像乱世佳人,我们在斯佳丽的冷酷中感觉到了她值得敬畏的悍勇,我们在梅兰达的柔软中感觉到了她值得敬重的宽阔。这样的人物才是完美的人物。

    国产都市剧里满是整齐划一的中年人与中年人的情感生活,年轻人与年轻人的爱情都去了哪里呢?

    看着满屏幕中年人的情感生活,不仅想到,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做什么呢?看到不少的分析,说因为压力太大导致的不婚不育“躺平”或“保平安”观念已经开始在慢慢地替代传统的婚姻与家庭观念。电视剧为什么不对这些进行多一点的探讨与挖掘呢?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怎样在生活。如果说,传统的婚姻就是用艰辛、忍耐换取所谓的幸福生活,这幸福生活包括经济上的互利,生活上的互相照顾,精神上的互相扶持,那么现在年轻人对幸福的理解到底是什么?为此他们愿意支付的对价是什么?

    年底公司部门聚会,一共16个人,如果将40岁以下的算做年轻人,那么部门里年轻人有12个,年轻人里还没有结婚的有10个,声称自己近几年以来都没有恋爱的有7个,目前有稳定恋爱对象的1个。这没有结婚的10个年轻人里,年龄分布都在28岁到35岁之间。问这些单身不恋爱的年轻人,平时非工作时间都做些什么,回答各式各样。有爱在家做饭撸铁撸猫的男生,也有爱旅游以及户外的男生,有爱跑步瑜伽拳击滑雪跳拉丁研究时尚的女生,也有只爱宅在家里刷剧吃外卖的女生。除了自己固有的一些休闲方式外,平时也会约上几个同性或者异性朋友一起去打卡美食或者网红地标,玩玩密室逃脱、剧本杀什么的。问这些单身不恋爱的年轻人,一起玩的异性朋友里有能够变成恋爱对象的吗?所有人的回答倒是挺一致的,反问,“为什么要变成恋爱对象呢?一起玩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发展成恋爱对象的必要啊!”问他们是因为婚姻成本太高、收益太小所以不愿意结婚吗?回答基本都是,“是因为首先对于爱情就不向往,并没有什么特别让人心动的对象,大家都像朋友一样。”甚至还有一个女孩说,每年生日,她许的生日愿望都是祝自己事业有成,一直单身。这么听下来,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仅仅是觉得婚姻的必要性在降低,他们好像是连谈恋爱的热情都在降低。

    我记得,柏拉图在一场赞美“爱与美”的聚会上就曾经批判过,说爱从来就不是美,爱神自己就是爱情与欲望的统一体,爱绝非尽善尽美的,而人类只是爱某种尽善尽美的东西,这也正好说明了爱本身不是尽善尽美的,否则人们就不用去爱了。人只有匮乏什么才会去追求什么,既然爱是追求美,那爱本身就是不美的。爱神是爱者,而不是被爱者,所以爱神也是不美的。爱神是两个极端特性的组合体,既非凡人也非神灵,既不善良也不邪恶,爱神与爱同样都不值得讼扬。其实除了好的东西以外,人们其实什么也不爱,爱就像用身体换取德行与智慧的交易,而这种交易正是因为本身的不完美与欠缺。柏拉图早在几千年前就首先驳斥了一些哲学家关于爱情至上以及爱即代表幸福美好的观点。而“爱情至上以及爱即代表幸福美好”这样的观点,正是现在这一代中年人从小所接受的价值观念。

    那么柏拉图对于爱情的理解是什么呢?他认为,爱是企图占有幸福的一种方式,而占有的幸福都是暂时的,但人类本能地渴望永恒。然后生命有限,所以人类通过繁衍和生育在其后人心目中赢得祖先的地位来获得永恒。这种繁衍和生育才是掩藏在爱情下的真实动机。歌颂爱无非是给自己这一追求永恒的终极目的找一个理由罢了。柏拉图认为繁衍和生育也是分为两种的,即肉体的生育和心灵的生育。肉体的生殖力会产生人类官能世界的渴求,而心灵的生育,他认为是更为高尚的生殖力,是一种心灵的创造,是智慧的孕育,美德的延生。相对于身体繁衍,精神繁衍对人类更有意义。通过性灵,对另一半寻找,对美触达,与对方形成精神的契合,再进行身体的结合与受孕,这才是对美的向往,并能最终通往善的道路。柏拉图是赞同精神之爱与肉体结合的。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唯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他崇尚精神上的爱慕,但绝对不排斥肉体的愉悦,但只有在和对方灵魂共舞后,才能达到灵与肉的真正融合,触达到美,最后触达到真正的善。柏拉图所阐述的“爱情”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完善与完美,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艰苦的磨练与修行。

    柏拉图自己一生没有恋爱,既没有爱上姑娘,也没有爱上男孩,当然更没有结婚。柏拉图说,别人都是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的,而我,生来就是完整的,我不需要恋人,我只爱智慧,爱真理,爱知识,凝结在这些上面的美,和恋人是一样的,这就是柏拉图式的恋爱。

    所以,目前占据社会主流与话语权的中年人也许不过就是被柏拉图所驳斥的那些哲学家们的观念所影响的一代人,他们根深蒂固地接受了爱情至上以及爱即代表幸福美好的观念,才会觉得爱情本身就是美好的,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是去追求爱情。而没有了这些观念束缚的年轻人,他们的想法可能早已大不相同了。但他们需要重新去寻找爱情的意义,重新确认爱情是不是触达美与善的必经途径。但至少,在与年轻人的交流与对话中,还是能粗浅的感觉到,现在年轻人对于彼此之间的身体与心灵的渴望与吸引都是在降低的。而这些,与资本控制下的生活、信息同质化是分不开的。

    在信息闭塞的年代,每个人只能凭借性格禀赋以及机缘禀赋,在原生家庭与周边环境的影响下,努力习得技能与经验,探索已知与未知的边界,任何一点阅历与见识的积累可能都需要很多次的尝试与摸爬滚打。原生家庭的差异、地域环境的差异会让每个人的外观、性情、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情趣都形成显著差别,从而个体特征更为突出。那时即使考进同一所大学的同学们,无论生活习惯,还是着装、见闻、经历都是各不相同的,对待同一事件的认识以及思考方式也不尽相同,而这些不同,这些多样性,就使得互相了解直至互相吸引有了更加具体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基础。

    而成长于全球化浪潮与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的年轻人呢,地域差异极大地缩小,思维认知被网络统一控制。每个人从小到大,从衣食住行,到虚拟所见所闻到思维模式,再到审美偏好都越来越趋同。网络与资本共同打造了形形色色的商品与资讯,看似选择无限,实则背后的逻辑完全相同。生活经历的同质化,去除了差异性,也降低了人与人互相了解的必要性与新鲜感,很容易对身边同质化的人产生无感的情绪。网络与资本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与精神产品,现实中传统的爱情就如同传统的商业模式一样,被时代慢慢抛弃了。柏拉图所说的爱情中的肉体吸引与精神吸引,资本与网络都能提供更加“完美”的模板与样本。在肉体上,可以提供拥有“完美”外型与“完美”人设的流量与爱豆,在精神上,可以提供海量的视频与游戏,这些商品供给给人们的快感都比柏拉图所说的需要不断循序渐进的爱情供给给人们的快感多的多,也容易的多了。这些大数据与模板里出来的爱情与故事,就像“完美伴侣”里的婚姻与伴侣一样,看起来是在赞扬美与善,但已经完全感觉不到“美”与“善”了。这些模板里的中年人的生活,不要说打动年轻人去谈恋爱去结婚了,恐怕连中年人自己都不想看,都会质疑这样的婚姻与生活,真的还有美还有善以及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爱情是需要不断深入的,是从肉体到思维再到灵魂的,不论是肉体的繁衍生育还是精神的繁衍创造都是需要付出无比的体能与精力的事情。这些事情必然是累的,是辛苦的,在累与辛苦中触达到了“美”与“善”,才能收获完美的伴侣与恒定的幸福。如此快速便捷就能不断获取“快乐”的时代,哪怕这些“快乐”是一种廉价的低水平的重复,也会让繁衍与创造变成一项性价比极低的苦差事。中年编剧们却还一直沉浸在过去的观念中,靠着粘贴复制,扯扯压力,再谈谈幸福与价值,就能打动年轻人,让年轻人都去谈恋爱,去结婚了?“小敏家”里两个高中生之间的爱情,在我看来,又是编剧把自己大学时代的爱情经验与体验照搬到了这一对年轻人的身上,其模式与精神内核还都是这一代中年人的模式与内核。所以要写出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甚至只是不同地域的人的真实生活以及情感变迁,都是需要下点真功夫的。同类人与同代人的悲喜尚且无法相通,更不用说有些人之间还隔着时光的洪流、阶层的铁板、地域的藩篱。只有淌过洪流,穿透铁板,翻山越岭,深入地、真诚地去探讨个体的不同,才能塑造出“普通”但真实的人性,而不是“完美”但是虚假的人设。在这个同质化的时代,找出不同比找出雷同要难的多,也重要的多。不同才是通向“完美”的通途。

    【详细】
    142027893
  • Joysophy
    2012/10/6 1:15:38
    值得推荐的功夫片试验!~!
    从头至尾都没有冷场的电影,看完之后深深的不理解,为什么豆瓣评分这么低?
    事实上,本人一向挑剔没有给满分的习惯。不过为着拉拉平均分,这次破例给个满分。这么有创意的武打片,应该受到好评和推荐的。无论向这个方向发展和试验的武打片,最终成不成功,笔者认为,还是应该给予导演这次奇幻的创意和大胆的实验充分的肯定!

    再顺便看了下其他影评。突然有种感觉,其实这部电影里面每一个关卡都设置得合理啊
    从头至尾都没有冷场的电影,看完之后深深的不理解,为什么豆瓣评分这么低?
    事实上,本人一向挑剔没有给满分的习惯。不过为着拉拉平均分,这次破例给个满分。这么有创意的武打片,应该受到好评和推荐的。无论向这个方向发展和试验的武打片,最终成不成功,笔者认为,还是应该给予导演这次奇幻的创意和大胆的实验充分的肯定!

    再顺便看了下其他影评。突然有种感觉,其实这部电影里面每一个关卡都设置得合理啊。为什么大家都那么期待看打boss呢?~?工业革命的机器很容易坏不正常吗?铁达尼不是也碰一下冰山就沉了?机器人不是都得像高达那么后现代的啊。难道还得有后备动力什么的?坏了一个还要继续打才行啊?~好怪异的G点啊
    倒是,唯一有点害怕的是,怕第一集把准备,铺垫什么的都做完了,第二集好像赤壁那样直接上来高潮,直接从头打到尾。哇~ 那一整部都是G点的电影就比没有G点的电影更呕心了......但愿不要啊。那个傻小子还是慢慢成长做宗师比较好。既要保持上下集的连贯,也要保持每集作为一部独立电影的张弛有度啊!
    虽然冯德伦已经拍完了,叮嘱都没有用了。还是小小担忧一下。期待25号的下集上映吧!!!
    【详细】
    5607497
  • 粗心的笨人
    2011/12/20 16:42:21
    Prison on Fire(监狱风云)
    好年轻的发哥,好帅气的发哥,穿囚衣算不算制服诱惑,哈哈。
    虽然片子的视角是梁家辉,但是发哥和张耀扬无疑是两个出彩的角色。
    张耀扬我说他天生就有张狠劲的脸,LP说他天生是张有暴力倾向的脸……
    发哥的角色自然很讨巧,一个悲情男子,赌钱,跑了老婆,砍死了老婆,在狱中他不参加别人的帮派,就像那个云游的武林高手,不问世事,不参与什么权利名誉的争夺,但一出手就知道身怀绝技,他也像韦小宝,与每
    好年轻的发哥,好帅气的发哥,穿囚衣算不算制服诱惑,哈哈。
    虽然片子的视角是梁家辉,但是发哥和张耀扬无疑是两个出彩的角色。
    张耀扬我说他天生就有张狠劲的脸,LP说他天生是张有暴力倾向的脸……
    发哥的角色自然很讨巧,一个悲情男子,赌钱,跑了老婆,砍死了老婆,在狱中他不参加别人的帮派,就像那个云游的武林高手,不问世事,不参与什么权利名誉的争夺,但一出手就知道身怀绝技,他也像韦小宝,与每个人都可以嬉笑怒骂,插科打诨,至于最后被逼急了,这个像。。。像八神,哈哈,那跳在空子的双腿踢,那冲过去按到加啃,以及最后仰天长吼,这货绝对是八神啊。不,不应该这么说,应该说八神是COS发哥的啊,那时候还没有八神啊,SO DAI SI NAI。
    片子里他们被罚掏下水道,坐在草地上抽烟那个镜头很漂亮,整片灰暗里出现的绿色草地,黑色雨衣,红色消防龙头,很有feel。
    【详细】
    5222384
  • 大风哥Wind
    2022/6/28 19:33:32
    那些被Trevor先生误伤的收藏品
    “憨豆先生”变身为Mr. Trevor,我愿称他为“拆爷”,说好的管家 housesitting 妥妥变成了 拆家housebreaking,一起来看看Trevor先生究竟毁了哪些艺术家的“作品”吧—— Mondrian 蒙德里安 Piet Cornelies Mondrian 皮特·科内利斯·蒙德里安,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
    “憨豆先生”变身为Mr. Trevor,我愿称他为“拆爷”,说好的管家 housesitting 妥妥变成了 拆家housebreaking,一起来看看Trevor先生究竟毁了哪些艺术家的“作品”吧—— Mondrian 蒙德里安 Piet Cornelies Mondrian 皮特·科内利斯·蒙德里安,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  (展开)
    【详细】
    14482254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