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 How Denis Villeneuve Made 原文 | How Denis Villeneuve Made the Gridlock Scene in \'Sicario\' Unbearably Tense文 | V Renee译 | Dora Tan校 | Solemn 故事的戏剧性来源于紧张的气氛,而构建这种紧张则依赖于故事的结构性。 丹尼 · 维勒纳夫导演的《边境杀手》中大塞车,是影史上最令人紧张的场景之一。 在这场戏中,FBI 探员凯特(Kate Macer)连同政府特遣部队的车队押送毒贩,穿过毒枭控制的墨西哥边境小镇。 到底是什么让这场戏使人神经如此紧绷呢? 电影播客 CineFix 在视频中逐帧拆解场景。 我们也做了一个一览图表,这样导演怎样构建场景就一目了然了。 近日,关于推进拉丁美洲特种药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相关行业良性发展的会议在亚利桑那州召开。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和相关从业人员代表出席了会议。 与会各方一致认为,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拉丁美洲地区的特种药品产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产品质量逐步提升,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口皆碑。但同时,一些高速扩张行业的普遍性问题也开始显现,部分从 近日,关于推进拉丁美洲特种药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相关行业良性发展的会议在亚利桑那州召开。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和相关从业人员代表出席了会议。 与会各方一致认为,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拉丁美洲地区的特种药品产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产品质量逐步提升,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口皆碑。但同时,一些高速扩张行业的普遍性问题也开始显现,部分从业人员不顾政治纪律,不守行业规范,盲目追求短期利益,恶性竞争的问题突出。对美墨边境地区的安定和谐以及特种药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关各方应该各尽所能,积极推进拉丁美洲特种药品产业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央情报局代表指出,特种药品产业的发展事关美墨关系的大局,纵观历史,毒品产业一向是美国社会的稳定器,美墨关系的压舱石,维护好,发展好种药品产业,意义重大,因此,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联邦政府对于特种药品产业“总体可控,结构优化”的总方针,有关部门要切实规划好,落实好相关产业政策,在行业内坚决淘汰一批影响边境和谐,恶性竞争和野蛮发展的落后产能;同时大力扶植一批绿色发展,有利于边境和谐和产业长远发展的优秀企业,做到奖惩有别,引导有序。最终达到政府放心,群众安心,边境安宁,和气生财的目标。 与会行业代表亚利桑德罗表示,特殊药品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行业秩序的规范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拉丁美洲特种药品企业背靠美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毒品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这与联邦政府的政策关怀是分不开的,值此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拉丁美洲的所有从业人员,都有理由,有义务,更有责任积极配合联邦政府的供给侧改革的各项要求,实现边境的和谐稳定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本人也将竭尽所能,努力达成此次改革的所有目标,为维护一个清朗,健康,向上的拉丁美洲而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践行毒品报国,发展强国的理念。为美国社会的稳定和美墨关系的大局添砖加瓦。 会议还讨论研究了其他事项。 有一个朋友,上海人,有次她跟我讲了一段自己的经历,那天她独自一人走在一条小街上,然后突然发现自己的东西丢了,忘记她说的是手机还是钱包,赶紧前后看看,因为是小街道嘛人比较少,于是认定是刚才从身边走过的一位新疆人干的,便迅速上前扭住了他,并报警。警察接警赶到后,一看是钱包手机这等小事,又不在那名新疆人的身上,就像懒政,劝这姐妹算了,说先回家等吧,等警察找到了会打电话通知云云,明星敷衍不想干事的稀 有一个朋友,上海人,有次她跟我讲了一段自己的经历,那天她独自一人走在一条小街上,然后突然发现自己的东西丢了,忘记她说的是手机还是钱包,赶紧前后看看,因为是小街道嘛人比较少,于是认定是刚才从身边走过的一位新疆人干的,便迅速上前扭住了他,并报警。警察接警赶到后,一看是钱包手机这等小事,又不在那名新疆人的身上,就像懒政,劝这姐妹算了,说先回家等吧,等警察找到了会打电话通知云云,明星敷衍不想干事的稀泥派头。不过警察叔叔这等哄小孩子的话,一般人都会很无奈然后听话回家了,不过我朋友是个很认真的人,更是看不惯警察的不作为,加上认定了就是这名新疆人,一时不肯甘休。急了时就飚了几句上海话,警察叔叔一看是土著啊,发现遇上硬茬不好打发,那就带警局吧。到了警局,警察跟新疆人讲,你是那谁的人吧,然后一个电话过去,又问清楚了朋友丢的物品的颜色型号啥的,再然后过了不到半小时,丢失的物品就神奇地原封不动地被送了上来。 原载于《 看电影·午夜场》2016年第3期,限于杂志社规定的篇幅,总觉得没有说透,颇为意犹未尽: 2015年5月—9月,加拿大法裔导演德尼?维尔纳夫指导的美国电影《边境杀手》,先后在法国戛纳电影节和美国公映。这部成本3000万美元的电影赢得满堂喝彩,获得了第68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第88届奥斯 原载于《 看电影·午夜场》2016年第3期,限于杂志社规定的篇幅,总觉得没有说透,颇为意犹未尽: 2015年5月—9月,加拿大法裔导演德尼?维尔纳夫指导的美国电影《边境杀手》,先后在法国戛纳电影节和美国公映。这部成本3000万美元的电影赢得满堂喝彩,获得了第68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并在全球席卷了8000万美元的票房。英国最畅销的电影杂志《帝国》甚至将其列入年度十佳电影。从题材与情节看,其似乎是犯罪片或动作片,实际上却有着更为宏大的叙事背景——美国的禁毒战争。 我为利刃 你为棋子 在历史上,美国与墨西哥不乏龃龉,亦有过战争。墨西哥政府不再“妄想”后,毒品却再次使美墨边境成为敏感地区。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启“禁毒战争”,重点打击拉丁美洲国家的毒枭。之所以称为“战争”,而不是简单的打击犯罪行动,不仅因为有美国情报部门和美军的直接干涉与援助,还因为其地域范围横跨国际、洲际,时间范围更是持续至今仍没有结束。 《边境杀手》虚构了美国禁毒战争中的片段:在亚利桑那州钱德勒的突袭行动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特种武器与战术部队(SWAT,亦称“霹雳”小组)的女特工“凯特?梅瑟”被上司调往美国国防部与中央情报局(CIA)特别行动组构建的特遣队,协同打击美墨边境的贩毒组织。期间,她结识了身份不明的“顾问”,实为执行暗杀任务的前墨西哥检察官“亚历杭德罗”。最终,在美军“三角洲”特种部队的参与下,特遣队捣毁了美墨边境的运毒地道。“亚历杭德罗”以刺杀行动完成了复仇,美国政府也实现了整肃边境秩序的目的。“梅瑟”却惊恐而悲哀地发现,在禁毒行动中,自己不过是政府利用的“棋子”。 CIA与FBI都是美国的情报系统。总体来说,CIA主要对外,FBI则隶属于与CIA平级的司法部,主要对内,但亦有权调查境外事务。CIA局长也是美国情报委员会主席,负责协调全国13个情报机构的工作,其中包括FBI,但只能协调而无权指挥。CIA没有在美国国内的执法权,除非行动中有其他具备国内执法权机构的人员参加。在电影中,CIA不得不拉上FBI的“梅瑟”,以获得在美墨边境突袭运毒地道行动的执法权。“梅瑟”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棋子”。 对集权国家的观众来说,政府强制权力大的氛围,会让他们觉得电影中CIA的行为是一种多余。而在美国这样的法治国家,当政府需要行使强制权力时,“程序正义”却是必须遵守的原则,哪怕经过了变相利用,而沦为形式。 所有的铺垫都是为“女主举枪瞄准男主却最终放下枪”这一瞬间服务的,这是一个奉行丛林法则的人发现软肋的故事,这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被摧毁价值观后最终决定活着坚守自我的故事。 导演的灵感源于恐惧,他将恐惧层层推进,当生命时刻受到威胁,当曾经坚信的价值观即将崩塌,到底什么才是值得坚守的。 所有的铺垫都是为“女主举枪瞄准男主却最终放下枪”这一瞬间服务的,这是一个奉行丛林法则的人发现软肋的故事,这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被摧毁价值观后最终决定活着坚守自我的故事。 导演的灵感源于恐惧,他将恐惧层层推进,当生命时刻受到威胁,当曾经坚信的价值观即将崩塌,到底什么才是值得坚守的。 已然是好莱坞老调重弹的贩毒故事,却在丹尼斯·维伦纽瓦的《边境杀手》中展现了一种别样的魅力,冷峻暗黑的写实风格,张弛有度的节奏把控,以暴制暴下法律与秩序在现实面前的破灭,那一黑到底的剧情构筑了此作为人惊艳的脉络。 视听俱佳,迪金斯牛逼航拍把墨西哥广袤荒凉尽收眼底。配乐厚重加点阴郁感,极好。而德尔托罗的演技也渐入佳境,故事基本上悬念不断,将毒品犯罪题材的代入感又提升了一个档次。我爱 已然是好莱坞老调重弹的贩毒故事,却在丹尼斯·维伦纽瓦的《边境杀手》中展现了一种别样的魅力,冷峻暗黑的写实风格,张弛有度的节奏把控,以暴制暴下法律与秩序在现实面前的破灭,那一黑到底的剧情构筑了此作为人惊艳的脉络。 视听俱佳,迪金斯牛逼航拍把墨西哥广袤荒凉尽收眼底。配乐厚重加点阴郁感,极好。而德尔托罗的演技也渐入佳境,故事基本上悬念不断,将毒品犯罪题材的代入感又提升了一个档次。我爱的勃朗特就一件T恤从头穿到尾,暴殄天物,边境押运年度动作戏十佳。 本片无论在摄影、配乐、场景的调度,以及演员的发挥上都是极度的精赞,而比这些更具优势的是本片所折射出来的内容深度。 影片虽然是警匪题材,但编导却巧妙的借助了这个平常的视角揭示了道德与法律、人性善恶与暴力执法的残酷,顿时升华了片子的主题,提高了档次,显得极其不平常。几位主演均以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角度对比讽刺了现实社会法律的漏洞,而由漏洞引发出来的一系列人性善恶着实令人发指。 本片的叙述手法不愠不 本片无论在摄影、配乐、场景的调度,以及演员的发挥上都是极度的精赞,而比这些更具优势的是本片所折射出来的内容深度。 影片虽然是警匪题材,但编导却巧妙的借助了这个平常的视角揭示了道德与法律、人性善恶与暴力执法的残酷,顿时升华了片子的主题,提高了档次,显得极其不平常。几位主演均以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角度对比讽刺了现实社会法律的漏洞,而由漏洞引发出来的一系列人性善恶着实令人发指。 本片的叙述手法不愠不火,节奏推动错落有致,剧情铺垫层层深入,以无声胜有声,以静制动,看着人心惶惶,看完内心压抑,再加上艾米莉的出色发挥,更为本片加分。 黑暗境地,恶狼扑虎影片开篇,黑屏字幕给出“Sicario”一词的意思,最后一句写着:在墨西哥“Sicario”的意思就是“Hitman”——职业杀手。而影片给这位有着特殊称号的杀手,设定了极其沉重的故事背景:墨西哥腹地与毒品走私交易。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曾说,别人给他这部电影的剧本时告诉他,这个就是你一直在寻找的故事,而事实证明那个人说的是对的。丹尼斯说 黑暗境地,恶狼扑虎影片开篇,黑屏字幕给出“Sicario”一词的意思,最后一句写着:在墨西哥“Sicario”的意思就是“Hitman”——职业杀手。而影片给这位有着特殊称号的杀手,设定了极其沉重的故事背景:墨西哥腹地与毒品走私交易。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曾说,别人给他这部电影的剧本时告诉他,这个就是你一直在寻找的故事,而事实证明那个人说的是对的。丹尼斯说,这部电影,相比墨西哥与毒品,其实更与战争有关。在越发嚣张的暴力压制下,导致人民越来越沉默,这让他觉得更有必要去好好面对这份恐惧。而在他以往备受人们喜爱的作品中,无论是《囚徒》、《宿敌》、还是《焦土之城》,他常常说,“恐惧”是他的灵感来源。而这一次的故事历程,就像电影海报中那句:在黑暗中越走越深,得到的真相也就越来越黑暗。这一次的极端与挑战,绝不止是行走在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上那么简单,伴随而来的不只是国家的边界被打破,更涉及了法律的边界被挑战,甚至还有内心的原则被践踏。从另外一张北美宣传海报上,可以清晰的拿到本片的基调。由艾米莉.布朗特饰演的FBI特警Kate,在故事的发展中虽然是个开端,但是之后她却反被人利用自己的正义气节,身陷无力反击的谜团当中。她的一切:言行方式、做事原则、人做底线,都被一个一个的无视甚至推翻。但是,她却是这个在美国与墨西哥边境上,悄然上演的战争中,关键的背景元素。有了她的加入,由本尼西奥·德尔·托罗饰演的职业杀手:Alejandro,才有了充分的发挥余地。而由乔什·布洛林饰演的任务指挥:Matt,则像极了老奸巨猾的狐狸,见惯了这样的亡命之徒和单纯探员,他只是从容的在两边拿到好处,再给出别人难以拒绝的理由,任由别人帮他达成最终的目的,当然也是大家共同的目的——端掉墨西哥腹地中的毒枭首脑。这样的缉毒故事,在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摄影:罗杰·狄金斯 ,原创音乐:约翰·约翰森,三位大师级人物的杰出奉献下,影片堪称艺术杰作也不为过。导演丹尼斯最擅长的内心戏表达:压抑、沉重、阴郁。而这一次没有《宿敌》中那么多室内灯光的辅助,没有《囚徒》中那么多紧迫感的追逐。在《边境杀手》中,丹尼斯更多的,是把握影片的深沉基调,张弛有度的刺痛观者的内心,从开篇的虐心与惊吓,到终场的冲突不断,最后到血雨腥风前的静默。整体传达一种按耐着内心的波澜,稳扎稳打,一步一步逼近无底深渊的内心状态。影片中几次大场景里低沉的配乐,像是来控制观众呼吸和心跳的镇魂曲。重音鼓,低音号,大提琴等等不同种类的配乐,依次出现在影片不同的重量级场景中,而配乐的音调和节奏却是一致的单调、重复。令观者的心跳速度减慢,呼吸减缓,不禁感到瞳孔的扩张,一颗心就要悬到嗓子眼,气氛环境的营造,可谓是到位至极。而影片从一上来的白色沙地,就传来一股没有生气的战场气息。而随后展开的对墨西哥的不毛之地的航拍画面,沙漠上稀疏的荆棘绿植,令人刺痛感十足,连续航拍的剪辑,不但不枯燥,而是从沙地,到富人区城市,跨越交界,再到贫民山区,灰压压一片贫民窟的住宅区,更是令人透不过气。而这样的场景铺垫下,承接车队戒备提取人质的桥段,真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在墨西哥贫瘠的地貌全景下,五辆军用黑色雪弗莱,火力戒备,列队出发。一路紧贴,每一处转弯,每一次超车,都像铁链一般,完整通过,间距从未改变,直至进入边检站。而驶入后,可以看到更多当地警备的声援,越野警车上站着数名荷枪实弹的武警,前面三辆开路,后面三辆断后,中间夹裹着五辆黑色雪弗莱,车队瞬间加长一倍,但是整肃有序,依然密而不断。这时坐在车上的Alejandro说了一句,欢迎来到这里。镜头里开始出现吊挂在桥头上的残缺死尸,满墙的失踪女性的告示。而接下来,车队全速通过铁门,进入了一座基地,车队停下,接手了罩着黑布的人质,全体人马迅速开拔回程。没有一丝懈怠,风驰电掣,重新上演刚才发生的警车前后护送过程。不过回程路上,前后都变成了四辆警车,左右平行的巷道里,依然有并行的护送车队(当然也有可能是潜在的危险)。这一连串的镜头剪辑,剧情估计只是一句话:谨慎地提取并押送人质。而影片中第一天来到墨西哥的Kate,就跟着大队,茫然的加入了这一次行动中。也是从这里开始Kate认识到,这里的危险,这里的非法和这里不一样的准则。之后如Alejandro预料,当地巡警里出了奸细,而队员也与当地的毒贩在边检站外短暂火拼,好在有惊无险。如果说影片伊始,观众对背景中的墨西哥腹地,缉毒警办案,都只是概念上的认知,这一连串的剧情发展下来,每个观众心里,相信都被重重的捶了一击。这段剪辑和镜头链接之精彩,令你在看过无数飙车、飞车、撞车的情节后,发现还可以有别样的过瘾与带劲,这样的收队工作,干净的处理,令人感叹完美。而影片在大师罗杰·狄金斯的掌镜下,又怎会没有更多惊喜。如果说一个能拍出漂亮风景的摄影,可以算一名好摄影,那么能让漂亮风景在画面里流动起来,还能与剧情主题联系起来,传递更深刻寓意的,就是摄影大师的级别了。影片在最后高潮来临前,从夕阳到入夜,队伍潜入边境山洞的桥段。从突击队一行人马下车,在边境一马平川的背景下,夕阳的景色的就美得令人窒息。接下来这里即将上演的是血腥战斗,这份平和,令人更加的沉稳笃定。斜阳下一抹嫣红,整装待发的一行人逐渐变成了剪影,在定格的画面中,从高地慢慢走下山坡。而画面一半彩云,一半山丘剪影的构图,正好让身在其中的列兵,可以完成从在夕阳下行走,到逐渐埋没在山丘的剪影,与黑暗融为一体,消失在下面漆黑的沟壑里。也预示着影片的剧情,将走入更黑暗的深渊里。而接下来,夜视镜的模式就自然的衔接上了。没有任何突兀,黑白的热感画面,粗糙的绿色夜视画面,小队在山间移动,最后进入洞口,队长下达了武器解禁,祝大家好运的口令。从此入洞,凶险无比,队员可自行判断处理。镜头中,洞口透着幽蓝色的天际,打头镇的应该是Alejandro,他右手持冲锋枪,左手从腿上拔出一把军刀,人却从未停止前进,当身体从镜头中心移动到左侧时,逆光只看到一柄短刀的剪影在画面中心。气氛几近凝结,这样的一把小刀模式,堪比第一人称视角的生化危机要震慑数倍。这部影片正是靠着每一个这样扎实的镜头,带给了观众无法言表的冲击力。全程都令人目不转睛的盯着大荧幕,等着下一个画面的出现。即便这部影片被人说是“拍摄技术上炫技”那也是实力使然。如果说这样的拍摄手法,是为了掩盖剧情的薄弱,那要看是从哪个角度来讲。本片的剧情设定,几个主题观点,其实都在几句主角们的对话中,简单明了。Alejandro说,你们美国不会理解我们做的事。但是最终你们会明白,我们做的是对的。Alejandro是那个从不多说话的人,对他来说,这不只是执行任务,还有私人仇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故事开篇,这位女性FBI小队长Kate,容易令人感受到如同《猎杀本.拉登》中的杰西卡饰演的角色一样,是一位女性主持正义的好手。而很快你就会发现,她们本质的不同。Kate是被加入队伍那个一个,而不是控制任务和场面的那一位。而采访中艾米莉曾提到,Kate多次想挣回自己面子,也就是存在感,但是都徒劳无功,她一切正义依法的行为,都变成了愚蠢的暴露行为,反而令自己身陷窘境。而她从第一天押送人质收队归来,就开始四处讨烟抽,之后不时就拿出一盒新烟拆封,直至最后一天,她依然站在阳台上抽烟,时而颤抖,时而惊愕。而Matt其实更像一个坐收渔人之利的幕后黑手,他看得清如何控制一头愤恨的恶狼,如何利用一只单纯的羔羊,从而达到最终歼灭毒贩首脑的目的。他不会轻易评判对错,他的目标明确,见多不怪。他不必像《战略特勤组》中的主角一样亲自审问人质,而是有人恨不得拔下人质一层皮,帮他审问线索,而他倒是轻灾乐祸的看得开心。饰演Matt的乔什·布洛林曾说:“这部电影有关人们内心的秘密。而你要做的是,抓住每个人的秘密,然后为自己所用。它是令人焦虑的,又令人容易迷失其中。”这三位主角构成一个稳定三角,顶端便是统筹的Matt,左下有恶狼Alejandro坐镇,帮他撕咬猎物。右下有纯良的Kate,用FBI的身份令行动没有权限阻碍。这样的行事方式,难怪他的设定就是全片的轻松帝,穿着人字拖与高层开会,看见人质被整,大嚼口香糖,最后行动前,确认消息不假,立即准备行动,没一点担心成败的隐忧。对他来说,这三天内不成也得成,因为有人比他更着急,更希望在这三天内达到他想达到的目的。而影片中,从一开始就穿插演绎的一条墨西哥家庭支线剧情,一名普通的墨西哥警察,每天妻子做好早餐,他吃完送儿子去足球场,自己常常值夜班,坚决不让孩子碰触放在自己床边的长抢。三天之后,这位母亲没有等待丈夫的归来,早晨自己带着孩子来到了球场,在孩子临门一脚之前,耳边又响起爆炸与枪声不断,众人停下,看向远方,停顿几秒,孩子们继续踢球,只有母亲还望着远方,缓慢收回视线。这里刻画的,也许就是导演先前的采访中提到的,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为了生活,没有更多的选择,只能是为了家庭,没有对错,只有求生。而这里的剧情和导演的处理,相信也道出了全片的主题。这不仅仅一次缉毒战场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次私人恩怨的复仇,不仅仅是一次不择手段的剿匪。更多的是,令我们思考,我们是在为了谁而战斗,为了谁而跨越边界,为了谁而放弃原则。贩毒的警察是为了妻儿,职业杀手复仇也是为了妻儿,而整个行动本身,也是为了更多的妻子不必被割掉头颅,女儿不会被送去轮奸。在这样的目的下,不是正义在妥协,而是人性在妥协。那个违反法规的人,被制度质疑,但是他做到了常规制度下,做不到的事情,杀掉了那个每天与自己家人共进晚餐,却天天斩杀别人妻儿的毒枭。即便Kate在愤恨,举起枪却难以扣下扳机射杀他,因为就像他早前说的那样:最后,你们终将明白。也许,失去了家人的那一刻,Alejandro已经蜕变为一头野狼,在这虎狼之地,他眼中只有猎物,已无其他。就像导演丹尼斯说的,这部影片关于选择。有些人选择了孤注一掷有些人选择了面对现实有些人选择了最终结果2015年10月5日 小玄儿记------------------------------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边境杀手》是一部2015年上映的警匪动作题材影片,由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导演,编剧泰勒·谢里丹,著名摄影师罗杰·迪金斯掌镜,主演艾米莉·布朗特,本尼西奥·德尔·托罗,乔什·布洛林,影片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以及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二.主创介绍
《边境杀手》是一部2015年上映的警匪动作题材影片,由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导演,编剧泰勒·谢里丹,著名摄影师罗杰·迪金斯掌镜,主演艾米莉·布朗特,本尼西奥·德尔·托罗,乔什·布洛林,影片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以及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二.主创介绍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是近年来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作者型商业电影导演之一,其作品《焦土之城》、《宿敌》、《囚徒》、《边境杀手》、《降临》等均受到影迷热捧,2017年新作《银翼杀手2049》更因其在科幻商业电影类型中置入的深厚人文气质以及一贯的缓慢节奏而备受关注。编剧泰勒·谢里丹在《边境杀手》之后接连创作了《赴汤蹈火》和《猎凶风河谷》,形成其关注美国现代社会之外的荒蛮地域的“美国边境三部曲”。摄影师罗杰·迪金斯被称为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无冕之王,擅长细腻微妙的影调处理,通过剪影、航拍等方式刻画人物、烘托氛围。
三.片段分析
1.影片第24分钟-30分钟缉毒车队深入华瑞兹市一段的航拍镜头分析
华瑞兹是美墨边境一座毒品泛滥的城市,是南美毒品进入美国境内的港口。城内盘踞着数支从事毒品交易的团伙势力,持续的武装冲突使这座罪恶之城处于法律真空状态,而主人公一行人的目的就是深入这座城市,将一名重要线人押送到美国境内。这是女主人公凯特第一次直面缉毒一线,押送任务中缉毒队伍人员组成并不正规,上级马特、亚历桑德罗等人对毒贩实施非人道的处理方式,这些都冲击到女主人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底线。
针对上述剧情需要,摄影师罗杰迪金斯对这一段落的拍摄采用了大开大合的镜头设计,从视角上来看,分量最重的是在车内拍摄的凯特视角部分,这是整个段落的主轴,摄影师用中近景时刻关注凯特的表情与动作,让观众与主人公一同感知险恶丑陋的边境现实对内心秩序形成的强大冲击。除此之外,摄影师还用车外机位摇、跟等方式表现华瑞兹市民的生活状态,并时刻让铁链一般的缉毒车队出现在华瑞兹的街景中,营造表面平静下危机四伏的强大张力。除了这两种较为常规的拍法,摄影师罗杰迪金斯还大量运用了气势恢宏的航拍镜头来创造氛围、推动叙事。
段落开始的航拍镜头从美国境内的小镇出发,在浑厚低沉的配乐中缓缓向前推进,在航拍镜头强大的表现力下,美墨边境的不毛之地直扑人心.这是与建立在钢筋混凝土地基上的现代文明社会截然不同的荒蛮之地,沙漠上稀疏的荆棘绿植,令人刺痛感十足.连续航拍的剪辑时刻保持着低沉有力的节奏感以及几何构图的形式感,从沙地,到富人区城市,跨越边界,再到贫民山区,灰压压一片贫民窟的住宅区,更是令人透不过气。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第26分钟处的一个航拍镜头,镜头从下方在公路上飞驰的车队上方向左前方拉开,车队在画面右下方变得越来越小,而巨大的城市区域重重地压在画面左上方,这种悬殊的大小对比给观众造成冷峻压抑的观影体验,并与整个段落的节奏铺排和悬念营造契合一致。
2.影片第82-89分钟缉毒队趁夜色出发突击运毒地道一段的夜景场面分析
这是发生在影片后三分之二处的一段重头戏,讲述缉毒队获得情报,对贩毒团伙所在的地道进行突击收网。维伦纽瓦与罗杰迪金斯在设计本段落时采用了极为风格化的视听设计,即采用极其写实的方式处理夜景场面,在低照度的情况下不使用任何戏剧性的人工照明效果。
本段落从黄昏时分的荒野雷雨开始,给整个段落定下肃杀的情绪基调。缉毒队在地道附近整理装备的时候,黄昏的“magic hour”即将结束,随后一前一后两队特种兵缓步出画,背景是黑幕降临前最后一抹淡淡的晚霞,所有人物都采用剪影的方式进行拍摄,这些黑影渐渐隐没到画面下方浓郁的黑暗中。摄影师通过这种极为独特的画面处理将“恶魔潜行”的观感准确地传达给了观众。
进入夜景场面后,罗杰迪金斯并未采用常规的夜景打光方法进行拍摄,而是保持场景的真实黑暗状态,采用模拟人物主观视角的红外成像摄影机、夜视摄影机进行拍摄,甚至对黑暗场景进行直接拍摄。罗杰迪金斯在访谈中表示,“这场戏做好莱坞传统的那种月光照明毫无意义,既然是完全黑暗的情况下,如果观众看得见角色,那故事里的角色怎么会看不见彼此呢?”除了追求真实带来的极强的临场感,这种极端化的摄影处理还进一步完成了电影的风格化表意。
随着情节的推进,主角一行人趁着夜幕摸到了地道入口,队长下达了武器解禁的口令。从此入洞,凶险无比,队员可自行判断处理。镜头中,洞口透着幽蓝色的天际,打头阵的是亚历桑德罗,他右手持冲锋枪,左手从腿上拔出一把军刀,人却从未停止前进,当身体从镜头中心移动到左侧时,逆光只看到一柄短刀的剪影在画面中心。紧接着镜头切到女主角的主观红外成像视角,镜头跟着地上亚历桑德罗留下的脚印缓缓前进,同时听到前方传来搏斗的声音。镜头继续向前推进,观众跟随女主角的视野,看到地道内两个守卫已经被割喉,倒地身亡。这种处理方式延续了之前营造的凝重冷峻的气氛,避过了千篇一律的动作戏份,反而以一种极具真实感和代入感的方式令观众对发生在黑暗地道中的死斗充满想象,带给了观众无法言表的冲击力。
3.从影片第108分钟-第115分钟的结尾片段看全片“沉默”主题的表达
《边境杀手》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无非就是涉世未深的FBI女探员在正义感的驱使下卷入非常规的跨国缉毒行动,法外制裁、黑金交易、相互利用等等肮脏现实,冲击并摧毁了她的理想主义和传统正义观。凯特这一人物设计与经典影片《沉默的羔羊》中朱迪福斯特饰演的女探员史塔玲十分相似,但人物发展走向却截然相反。
《沉默的羔羊》中,史塔玲也是一个脆弱又坚韧的菜鸟探员形象,被上司推到食人魔汉尼拔面前,调查连环杀人犯水牛比尔。面对凶险的环境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史塔玲得到了汉尼拔的帮助,在抓捕水牛比尔的同时也打开了自己童年的心结,得到FBI内部嘉奖,完成了正向的成长转变,最终从沉默中走出。而《边境杀手》中的女探员凯特则与之相反,她被上司从绑架案调查推到缉毒战线,成为老奸巨猾的组长马特与一心报仇的杀手亚历桑德罗共同利用的一颗棋子,其存在的意义只是为肮脏的缉毒任务获得一个合法的身份。而这个过程中,她以往的行事原则,道德准则,被完全打破而不再适用。她的理想主义受到第一次冲击,她也试图否认排斥,企图利用惯常的正义法律程序去缉拿嫌犯,不但无济于事还反而遭致危险。最终,凯特不得不在亚历桑德罗提供的法律文书上签字,结束了她无果的反抗,最终在沉默中迷失、挣扎、破碎。
香港电影《阿嫂》中曾讲述过一个关于两只羊的故事。有两只羊分别掉进了狼群,第一只羊为了在血雨腥风的狼群中生存下来,它改变了自己,让自己比狼更加凶狠;而第二只羊不愿意改变自己善良正直的本性,同样是为了求得生存,它改变了狼群。但是在现实中,大多数人既没有能力改变别人,也没有足够的勇气改变自己,沉默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普通的影视剧里主角都会戴上
普通的影视剧里主角都会戴上光环,一路开外挂,披荆斩棘,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边境杀手》里的梅瑟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影片故事梅瑟从头到尾都在打酱油,被人当棋子一样利用,结尾还摧毁一下三观。
影片以一场绑架案的营救开场,结果发现没有人质,却有因为毒枭争斗而惨死的一群人的尸体。而且这次行动中梅瑟还有两名兄弟牺牲了。为了将犯下如此罪行的人绳之以法,给死去的兄弟讨回公道,梅瑟自愿深入一线,加入专案小组。注意,讨回公道和报仇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随着剧情的进一步发展,观众和梅瑟一起越来越了解到事情的不对劲,首先在运送毒贩吉尔莫的途中,专案小组在有平民的地方与一些墨西哥武装分子交火。接着是专案小组为了引蛇出洞,故意制造事端,将迪亚兹的银行帐户全部冻结,最后是梅瑟发现真相,专案小组找她来,并不是让她参与破案,而是利用她作为方便自由行动的通行证。这时就会明白当初不选雷吉是因为他是法律高材生,对专案小组不利,而专案小组的目的也不是将罪犯绳之以法,而是要恢复麦德林秩序,将贩毒组织压制在政府的可控范围。
得知真相的梅瑟眼泪掉下来,三观完全被震碎,影片可以清楚地看到梅瑟的精神是如何一步一步崩溃的,事态的发展跟梅瑟想得完全不一样。梅瑟的想法是找到证据,起诉罪犯,走正常的法律程序,但梅瑟的想法在复杂凶险的边境之地并没有太大的可行性。
梅瑟信仰的是法治与正义,与之相对的是亚历桑德罗,他信仰的是以暴制暴,马特是为了建立麦德林秩序,而亚历桑德罗是他达成这一目标的刽子手,亚历桑德罗的目的就是复仇,杀掉杀害自己妻女的人。
亚历桑德罗这个人物是很耐人寻味的,他可怜可恨又可怕,在他与终极大Boss对决时,他以牙还牙地让大Boss眼睁睁地看见他杀死了自己的妻儿。镜头画面为对称构图,意寓此刻的亚历桑德罗与大毒枭是一样的,他为了消灭恶魔不惜把自己也变成了恶魔。他可恶地利用梅瑟,嘲笑梅瑟维护法治的理想,用生命威胁梅瑟作假证,但他也不是一个完全冷血嗜血的人,在运送吉尔莫与墨西哥武装分子交火时,他起初并不想杀他们,而在大Boss家里,他也放过了那个无辜的女佣。
讽刺的是,影片在高潮处揭露亚历桑德罗曾是一名律师,他从法律的捍卫者变成了完全蔑视法律的私刑者复仇者。从他个人的转变,他与梅瑟的对立,都表明了法治与以暴制暴的对立与斗争,而他个人的转变是否说明了法治在穷凶极恶的边境地带其实是鞭长莫及的呢?
影片中以梅瑟的屈服表明暴力压过了法治,但影片显然不是在歌颂以暴制暴,影片的态度和梅瑟的处境是一样的。梅瑟最后放下了举向亚历桑德罗的枪,表明她依然坚守底线,没有变成私刑者,影片依然认同法治。影片的内涵其实也是纠结的,它一方面愤恨私刑与暴力,但又对法治的无能感到无奈。影片最关心最同情的是那片利益战火下的焦土。
虽然第二条故事线占据的篇幅很小,但是影片确实是双线叙事。第一条就是梅瑟与专案小组的行动过程,另一条线是墨西哥警察西尔维奥的生活,作为警察却帮助毒贩运毒,这是令人发指的,可却也能理解,因为他是乱世中挣扎求生的小人物,他也是迫不得已的。另一方面,他又是个慈爱的父亲。
影片多次强调家庭,尤其是孩子,毒枭迪亚兹出场时,后景是他的孩子在游泳,亚历桑德罗遇到前同事问候了他的妻子与孩子,马特在隧道完成任务后也问了队友的妻儿的情况,对决大Boss,依然表现的是他与妻儿共享晚餐的场景。影片通过不断的强调,向观众传达了一个观念:无论是毒贩,运毒警察,还是来剿灭毒贩的专案小组,大家都是有家庭的人(除梅瑟),都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可为了利益,大Boss残忍地杀害了亚历桑德罗的妻女,亚历桑德罗为了复仇也杀了他全家,在复仇的过程中,又使运毒警察家破人亡。影片悲伤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迫害的悲剧,悲悯地注视着那片战火纷飞的边境之地,由衷地呼吁它停止杀戮,因而影片才会以墨西哥儿童足球场上的枪声作为结束。
试想一下,如果影片以亚力山卓的视点去讲这个故事,那么电影的故事线将会变成这样:亚力山卓的妻子、女儿被毒枭杀死。他痛不欲生并决定为他们报仇。接着,他联系上了正在打击国外贩毒势力的C.I.A。在一番磋商过后,双
试想一下,如果影片以亚力山卓的视点去讲这个故事,那么电影的故事线将会变成这样:亚力山卓的妻子、女儿被毒枭杀死。他痛不欲生并决定为他们报仇。接着,他联系上了正在打击国外贩毒势力的C.I.A。在一番磋商过后,双方达成共识。C.I.A利用手上的资源帮助亚力山卓,亚力山卓杀掉毒枭,完成复仇。双赢!接下来,影片的故事就会局限在亚力山卓如何猎杀毒贩云云。梳理完故事线后,我发现《边境杀手》与《飓风营救3》竟然如此相像,可见讲故事的方式与技巧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影片以一位旁观者的视点——凯特讲述了这个故事。故事发展类似解谜,刚开始我们不知道亚力山卓是何许人也,接着了解了一部分情况,最后知道了全部真相。感情一层层递进,故事内涵一层层上升,正是这样层层叠进的方式,辅以迪金斯冷峻的镜头语言,使得整部影片都是压抑的,虽然故事起伏不大,没有什么波澜与戏剧性冲突的出现,但它依然能牢牢抓住我的注意力。正是这样的视点选择,使得这部电影顺利表达出了导演所想表达的现实的悲剧与无奈。如果影片视点设置在亚力山卓这一角色上,则完全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之所以说凯特是个旁观者,是因为她虽然参与其中,但她只是给C.I.A行动的正当理由,是一枚棋子。对于真相,她是不知道的。所以她呈现出来的感情比亚力山卓的更为客观与冷静。亚力山卓是个复仇者,如果影片一开始聚焦到他的经历,那么,我期待看到的便会是亚力山卓如何除掉自己的仇人。我会享受亚力山卓猎杀仇人的热血与快感。我把自己代入了这个角色。我绝不会考虑他行为的正当性。如果此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飓风营救3》,连姆·尼森打警察,拒捕。你会考虑他行为的正当性吗?
那么,透过凯特能看到什么呢?凯特一开始加入行动的时候是带着一些小激动的,她只知道她可以找到为多起爆炸,绑架案件负责任的幕后黑手,她脸上挂着的一抹微笑,与主动与亚力山卓打招呼,都是她刚加入新集体时正常表现(可以回想下你刚刚进入一个新班级的心情)。接着,她经历了公路交火,她与C.I.A行动小组的冲突就开始了,她想将毒枭绳之以法,但C.I.A并不打算这么做,他们的目的是想将毒贩除掉。当凯特一步步认识到法律的无力与现实的残酷时,她是矛盾的,她还是幻想着搜集足够证据,立案,将毒枭送进大牢。
艾米丽·布朗特奉献的精彩演出完美地表现出了凯特的矛盾与挣扎,其中结尾的两场戏可谓是最体现演技的,她被亚力山卓逼着在报告上签了字。那时,凯特落下的泪水是她心中价值观与残酷现实的正面交锋。最后她拿枪指向亚力山卓而后放下,其中凯特表情的变化能很好地表现出人物当时的心境——她屈服了。一连串冷冰冰的现实的不断打击下,她选择了退后。就算他再怎么不同意C.I.A以暴制暴的做法,那又有什么办法呢?她无能为力。
这里还须提到影片开头与结尾巧妙的设计。开头一开始出现的墨西哥小警察,在影片接近尾声时露脸,并被亚力山卓挟持,最后被射死。到结尾时,他的孩子望着空荡荡的床,没有一点伤痛。接着他去踢球,提到一半,耳边传来枪声,但他们并没有四散而逃,而是继续进行比赛。最后在这里结束全片。这一设计带来的心灵冲击是巨大的。民众已经对动荡的社会习以为常。每天都有家庭失去亲人,每天枪声不绝于耳。这一设计既丰富了故事,也升华了影片主题,而这些的设计,只有在一个旁观者的视点的前提下才是合理的。如果是主观视角,则不可能做到如此冷静。
《边境杀手》跳出一般商业犯罪电影的套路与模式。它不着重表现与犯罪分子如何斗智斗勇,而是冷静地表现出当法律不能有效遏制犯罪时,政府粗暴以暴制暴的残酷现实。多了层现实意义。这便是它在故事上比一般犯罪电影高明的地方。而要想讲好这个故事,与视点的巧妙设置是分不开的。
看过这部电影的同学,应该了解这部电影的剧情。女主角凯特(艾米莉·布朗特 Emily Blunt 饰)是FBI探
看过这部电影的同学,应该了解这部电影的剧情。女主角凯特(艾米莉·布朗特 Emily Blunt 饰)是FBI探员,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打击毒贩,她遵纪守法、满怀理想,但是自从加入了马特(乔什·布洛林 Josh Brolin 饰)的队伍,尤其是看到亚历桑德罗(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Benicio Del Toro 饰)的所作所为之后,她一贯奉行的正义观发生了动摇。电影不仅在故事的设定上,一次又一次地打击女主角所秉持的信念;还利用画面构图,辅助叙事。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部电影的这一特点。
<图片27>
「高调出场
电影开场,女主角带队执行任务。这个开场,是独立于后面的叙事的,主要目的,是隆重推出女主角。这时候的女主角是个“立场坚定主义真”的女汉子,所以在构图在对她的表现,要让她看起来尽量的高大。
女主角的出场镜头是一个单人面部特写,时间大约持续16秒钟左右。用这么长一个镜头意在强调这个人物在电影中的重要性,非常直接,非常清晰。
<图片1>
接下来镜头拉开,我们可以看到女主角和队友们坐在一辆行进的车中,这个时候的女主角依然是被突出的,因为镜头的焦点一直在她脸上,其他人则是模糊的。
<图片2>
到了行动现场,镜头也主要集中在女主角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主角的表情非常坚毅,说明内心的坚定。
影片一开始就非常重口的给出了十分震慑的一幕,艾米莉·布朗特饰演的凯特一伙FBI警员冲进屋子发现了诸多隐藏在墙内被残忍杀害看着毛骨悚然的尸体,随即发生意外爆炸,拉响警报的迷局就此拉开帷幕,本怀着国家大义想要一举歼灭幕后罪魁祸首的凯特自愿加入看似吊儿郎当的CIA警探马特和神情凝重的侦察能手亚历桑德罗带领的缉毒团队,深入边境揪出制造出一系列恐怖事件的幕后毒枭大BOSS,不料随着一步步的了解,一头雾水的凯特开始意识到自己一直被牵扯鼻子走,所参与的过程和局面似乎也没她想得那么纯粹,她坚定不移的道德界限和职权意识不断地受到挑战,进而发现原来他们不过是一边借由打击罪犯一边以非法的手段完成斩草除根的任务和复仇的目标。
<图片1>维伦纽瓦将整部电影都处理得相当稳重利落,没有一丝多余的赘肉,看到最后会发觉线索和目的都非常的明确,就着他不按常理出牌张弛有度的节奏和片中角色视角、立场的转换,逐步体会影片所传达的信息和核心,非常有意思。牛逼的摄影大师迪金斯为这片立下奇功,那个弥漫着战火的硝烟和死亡的血腥味的墨西哥边境之地,在他无可挑剔的镜头中流露出了一种死寂、冷峻而荒凉的美感,晚霞的映照、大气的俯拍,一时想到了去年我比较偏爱的西班牙电影《沼泽地》,使整部影片的质感和氛围更加迷人,迷雾重重之中透着厚重的杀机感和虚无感,但那种贫瘠荒芜的景象依旧让人无能为力的沉醉和欣赏。配乐的融入时刻低调又重点的挑逗着观众的心理素质,看得我几次都坐立难安手心冒汗,为充满悬念和危机的紧张气氛推波助澜了不少,这片的基本配备可以说都做到了无懈可击。
一开始他们一伙人来到墨西哥抓捕重要线人的一段,拍得很有张力和力道,被悬挂的分支尸体作为铺垫和对讲机中发出的指示让人提高了警惕,从按兵不动到下车开枪射击,三下五除二快速干脆利落的搞定,就在充满着平明百姓的拥堵公路上大开杀戒,这样在混乱的当地看似异常合情合理的杀戮场面给初来乍到的凯特和观众的冲击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后来他们深入隧道狙击的一段,从黑夜中小心翼翼紧张刺激慢慢地深入隧道,透过几次视觉效果的转换,几具倒下的尸体,火光频频闪现,枪声不绝于耳,看得我整个人都紧绷起来,屏息凝神,非常带感。欲透过情欲发泄的凯特看到捆钱的皮筋意识到被骗中计,继而被救后洞悉到马特他们的计划,最后凯特被威胁,亚历桑德罗说出的那句点题的话,明白他立场的凯特没法扣动扳机杀他的一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亚历桑德罗独自一人跑到毒枭大BOSS家报仇雪恨,太过轻而易举干掉他全家的举动实在是有点扯,其中或许也有维伦纽瓦不想模糊焦点将过多的情节放在会略显拖沓的枪战场面上的想法。
身处中立报以惩奸除恶正义的态度、以局外人身份介入的凯特,从恐惧→疑惑→分歧→利用→真相→挣扎,是揭晓这个迷局非常重要的一把关键钥匙,前半段观众基本都是跟着她的心态变化和立场角度来看待一群早已熟悉当地生存法则的猛兽,潜藏着阴谋和凶残的杀戮之地,体会他们有违法理的所作所为,直截了当的杀戮,滥用绝不手软的私刑,利用凯特做诱饵和合法证明,不管是对是错只要有利用的价值,即可达成合作。但若单一将凯特作为主观视角进行刻画,就以这样不太出乎意料的叙事走向揭晓他们的目的,那这片注定会摆脱不了平庸的标签,也有违于维伦纽瓦一贯不甘寻常的风格,妙的地方就在影片的后半段,自然而然的重心一转,从凯特身上毫无违和感的过度到了亚历桑德罗身上,马特吐露了亚历桑德罗的真实身份、实际目标和要为妻女报仇的理由,在观众的观影意识中维伦纽瓦就很巧妙的开辟出了另一条分支,开始更进一步的随着亚历桑德罗的意图和行径深入了解到交织在这个社会中充斥着阴暗残暴的恶性循环中。
因为是在墨西哥和美国动乱受限的边境上,加上那里的社会形态和局势趋向,马特他们一伙人只能以非法手段放长线钓大鱼,并非像凯特那样单纯的想要将所谓最大的幕后黑手绳之以法,那样完全无济于事,只会让人觉得是个笑话,而是依靠一个更加庞大的毒贩集团以极权主义的势头控制住这片土地上混乱的局面,用一块有分量的大石头压制住那些想要作怪捣乱的小石头,但前提是要除掉之前那块镇压在这片土地上的巨石,想要彻底击垮就要借由同一个目的的拉拢棋子,利用凯特的身份和和亚历桑德罗的双手,一个保行动的合法性,一个保能铲除毒枭大BOSS,这就是边境上纯走形式主义没有丝毫价值的法律和正义所无法撼动的处事方法和生存之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三位演员都表现都很好,艾米莉·布朗特的思想斗争和情绪波动,乔什·布洛林的胸有成竹,本尼西奥·德尔·托罗的沉稳内敛,整体代入感很强。
一开始墙内那几十具不忍直视血肉模糊的尸体,公路上毫无顾忌的肆意射杀,之前还吃着早餐陪儿子踢球的老爸转眼就成了走私毒贩死在亚历桑德罗的枪下,亚历桑德罗的妻子被砍头女儿被硫酸浸泡,惨死在毒枭大BOSS的指令下,以此为由亚历桑德罗杀入他家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一口气干掉了毒枭大BOSS、他老婆和两儿子,送他们一起去见上帝。战火纷飞、枪声频繁、毒贩横行、法治无效,亲人成了要挟和利用的筹码,不用绞尽脑汁的区分和挣扎于是与非,就像那些麻木的百姓,一切都变得力不从心,凯特想要走正规渠道的处理方法只会变得可笑,马特那套以非常规手段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效,活在这里,摆在眼前的只有杀虐和交易,一场场带有仇恨、愤懑、权利的对峙和火拼场面不断地循环上演,在这片动荡惨烈的大地上,可叹只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边境杀手》(Sicario 2015)应当是一部引领观众思考“秩序与道德”主题的电影。它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即美国FBI反绑架小组在凤凰城的一次解救人质行动中,意外发现境外毒品集团暴力犯罪的证据,从而引发了另一场由美国政府多部门参与的、以铲除墨西哥大毒枭为主要任务的、并不那么合法的秘密行动。电影在接近尾声的时候交待了这场秘密行动的目的是为了重建毒品交易秩序,这当然会导
《边境杀手》(Sicario 2015)应当是一部引领观众思考“秩序与道德”主题的电影。它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即美国FBI反绑架小组在凤凰城的一次解救人质行动中,意外发现境外毒品集团暴力犯罪的证据,从而引发了另一场由美国政府多部门参与的、以铲除墨西哥大毒枭为主要任务的、并不那么合法的秘密行动。电影在接近尾声的时候交待了这场秘密行动的目的是为了重建毒品交易秩序,这当然会导致我们思考这种秩序重建的道德性问题。然而,本片所涉及到的“道德性问题”并不止于这最后的价值判断,事实上电影在交待故事的过程中一直有意让我们思考伦理性的问题。能证明这一点的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影片对一名被毒贩收买的墨西哥警察西尔维奥一家的展示。如果不是有意让我们思考伦理,为什么影片要三番五次的展示他们一家的镜头,正如有些观影者所体会的,这些镜头似乎显得多余;然而,当我们看到他的一家还算过得幸福,最后却被行动者枪杀,即使西尔维奥被劫持时有意说到自己有一个儿子,也没能引起劫持者的道德怜悯,尤其在影片最后,他儿子对头父亲的空床,未能等到父亲回来陪自己去踢足球的镜头,给我们造成的伦理冲击还是非常强大的。除了西尔维奥一家外,被收买的警察特德、大毒枭福斯托?阿拉尔孔在面对行动者时也都请求勿伤害自己的子女,虽然他们都未获得道德同情,但影片不时出现的这些细节,的确有促使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秩序不存,道德焉附?
在秘密行动之前有一场公开的行动,那就是将毒品集团的一个重要成员吉尔莫从墨西哥的华雷斯押回美国审问。影片充分展现了华雷斯的无秩序,比如毒贩将肢解后的人体尤如屠宰场悬挂猪肉一样地挂在高速公路桥下,竟然无警察过问,要知道这地方是有警察的,因为押解犯人的过程中是有当地警察护卫的。当押解罪犯的车辆被毒贩跟踪,行动指挥者发出的交战指令是“如果他们轻举妄动,我们立刻还击”,即使车道上拥挤着大量平民的车辆,当武装毒贩试图反击时,他们还是将他们全部射杀。这引起同行者中唯一的女性FBI反绑架小组组长凯特的极大抱怨,认为他们以战争行为对待平民中的武装毒犯是不合法的。然而行动小组负责人马特回答是,在华雷斯就应当执行这样的规则。对于这次行动,可以肯定的是,除了墨西哥政府,除了在华雷斯,恐怕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容忍别国武装在自己领地如此行使虎狼规则,但这个规则就是被执行了,似乎连我们观众也认可这点,在非常地区适用非常手段。然而,这一以恶制恶先发制人的虎狼规则的合理究竟有几何,它应当值得我们每位观影者认真思考。
接下来,我们看看秘密行动造成了什么样的伦理冲突。需要要解释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进行秘密行动?首先,这是一场针对别国的行动,但又未达到两国之间战争的程度,而且行动引起了政府多部门联合参与,尤其得到军队部门的协助,按道理,这类行动需要国会授权,然而,它的不合法性连FBI小组长凯特都知道,他们要想通过正规途径获得授权几乎不可能,所以,秘密行动就能理解了。其次,行动针对的是一个大毒枭,如果通过正常的外交途径,势必会打草惊蛇,从而导致行动无果。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行动的目的和手段均不合法。目的是想重建毒品交易的秩序,而手段是黑白勾结借刀杀人。在正常情况下,目的和手段只要一方不合法,他们行动的合理性都会遭到质疑。然而,在代表国家利益的行动小组负责人马特的眼里,非法的手段是为了获得可控的边境毒品交易的秩序,这仍然是正当的。这点在秘密行动结束时,马特向凯特作解释的那段话中表现得非常明显。然而,即使我们也相信国家利益至上,但这次秘密行动是否真的达到可控秩序的目的呢?显然,没有。因为在影片结尾,当小男孩们的足球比赛正在进行时,华雷斯的枪声依旧,这似乎是想告诉人们,杀了一个大毒枭并不意味华雷斯的秩序能被控制住,那个被哥伦比亚派来的另一贩毒集团要想掌控该地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国人费了老大的劲似乎又做了一件一厢情愿的事,他们能否得到边境安宁仍是未知数。如果真是这样,本故事唯一获利者是那个由美国外交部从哥伦比亚协商来当秘密行动顾问的亚历桑德罗,他大仇得报,又赢得了双方主顾的青睐。他最后给凯特的建议似乎也证明了美国人做了一次冤大头,不仅华雷斯局面未变,与华雷斯毗邻的美国边境都成了虎狼之地。
我们应当再进一步思考秩序与道德的关系。虽说秩序不存,道德焉附,秩序对道德规则的建设是有作用的,但为了秩序,尤其以国家利益之名,是否所有不道德的非法手段都可使用?秩序与道德之争,在某种程度上可泛化为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争,以国家利益之名,可以在别国实施非法行动,那么,同样以此为名,它也就可以在本国实施类似的行动。以国家利益行动应当有其基本的界限,如果我们忽视了这点,不在基本的法律框架下行动,那把对准凯特的枪说不定哪天也会对准你的下巴,这似乎是本片想要警醒人们的。没看见吗,依靠非法途径引进来的亚历桑德罗,正在成为一头名符其实的"狼"!(文/石板栽花 2015年12月21日星期一)
PS. 感谢本片中文字幕译制人员:Alber1982.
Sicario的故事底子本身并不强,无非就是涉世未深的FBI女探员在正义感的驱使下卷入非常规的跨国缉毒行动,残酷的现实,暴力的手段以及利益下的阴谋,冲击并摧毁了她的理想主义和传统正义观的过程。远的不说,相似的情节在美剧《国土安全》中就已涉及。但是Denis Villeneuve却就是能把这么一个从内容到主题都不算新颖的故事,讲得精彩有趣,令人耐人寻味,甚至让一
Sicario的故事底子本身并不强,无非就是涉世未深的FBI女探员在正义感的驱使下卷入非常规的跨国缉毒行动,残酷的现实,暴力的手段以及利益下的阴谋,冲击并摧毁了她的理想主义和传统正义观的过程。远的不说,相似的情节在美剧《国土安全》中就已涉及。但是Denis Villeneuve却就是能把这么一个从内容到主题都不算新颖的故事,讲得精彩有趣,令人耐人寻味,甚至让一年懒得写长影评的我,有动笔的冲动。
看过《囚徒》Prisoners的人都了解,Villeneuve被誉为电影气氛大师,充分利用影像声音剪辑来制造悬疑,操控观众的心理和情绪。本片也不例外,最大的亮点便是女主角Kate的设定,与其说观众随着女主角的视角带入故事,更不如说女主角其实就是观众的投影和喻体。Kate最开始绑架案的行动,胸有成竹,好像掌控全局。而这正好像观众,走进电影院前,自以为对这种缉毒探案的电影了如指掌,并不觉得本片能有什么特别。而就在这时,事件发展升级,才发现自己管中窥豹,对大局一无所知。于是观众其实与Kate处在同样的状态下,对一切毫无所知,充满好奇,在悬念与正义感的驱使下,逐渐深入电影,去揭开真相。
当然,女主角和观众间的暗喻,并不仅是导演抖机灵的表现,更有在主题上更深层次的勾连。Kate随着特勤小组,越过边境,进入墨西哥腹地缉拿毒枭,一路以旁观者的身份,目睹残暴现实,便是与观众的属性再一次勾连。而这个过程中,她以往的行事原则,道德准则,被完全打破而不再试用。在现实的冲击下,她的理想主义受到第一次冲击,她也试图否认排斥,企图利用惯常的正义法律程序去缉拿嫌犯,不但无济于事还反而遭致危险。而第二次从美国到墨西哥地道中的穿越,使她彻底认清了现实,残酷暴力,利益勾结。这其中的隐喻也逐渐清晰起来,女主曾经的理想主义的正义观,都是在美国境内构建起来的,而现实的残酷,都是在越过边境后,才目睹经历到。所以女主角象征着观众,更进一步便是指向在理想主义气泡中的美国人,而导演就旨在通过这个电影,去揭露出所谓美国正义的虚伪,将真实残酷的现实展现给不明真相的观众们。
话说回来,Sicario并不是第一个去揭露真相的电影,所以这种类比总会给人做作自恋的感觉。但Villeneuve这种从电影人物到观众心理构建的连接,从电影故事主题到实际现实的交互映射的构思,确实令人叫绝。
与主线想比,电影对墨西哥警察家庭这条副线的插入,就显得有些毁誉参半。双线叙事,但主次分明,而弱肉强食,利益争夺,受害的只有像女主角和孩子,这样边缘弱势群体,也确实开拓了主题的新层次,但每次的插叙都显得非常断裂生硬,与主线的联系也不够紧密巧妙,确实是编排上的一大缺憾。
除了编剧,其他部门都在Villeneuve的协调下发挥出色,其中特别突出的就是摄影,特写,全景,航拍,监视,夜视,无所不尽其极,边境上暗流涌动的冷峻残酷的美感,也是呼之欲出。
表演方面,女主角功能化与平凡化的设定,注定让Emily Blunt不会有像劳模姐Jessica Chastain在《刺杀本拉登》中的发挥空间,但Blunt还是抓住了人物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发展,把理想主义逐渐崩塌的过程细腻的展现了出来,尤其最后和Del Toro的对戏,在如此强大的气场下表演都不落下风,真是精彩。如果竞争对手不强,Blunt凭借影片质量和自身履历提名,还是颇有希望的。而Del Toro就更不用说,和Josh Brolin都是anti-hero反英雄角色,设定本就讨巧许多,一出场便气场十足,尽显人物阴郁神秘的特质。同时比Brolin简单的不羁形象更进一步,他的复仇和与女主的纠葛,更让人物丰满而富有层次,作为配角应该算锁定奥斯卡提名。
1) Emily Blunt的角色虽然是女性,但除了和反面配角未成功的one night stand功能之外基本没有女性角色特征。影片的前半段基本以Emily Blunt的视角进行,她带着观众的眼睛,带着美国的传统三观,对程序正义的追求,审视着发生在边境上的种种。Blunt的角色实际上就是电影观众。
2) 手环的相关剧情刻意取巧,和全片强烈的现实感格格不入。为什么在可以
1) Emily Blunt的角色虽然是女性,但除了和反面配角未成功的one night stand功能之外基本没有女性角色特征。影片的前半段基本以Emily Blunt的视角进行,她带着观众的眼睛,带着美国的传统三观,对程序正义的追求,审视着发生在边境上的种种。Blunt的角色实际上就是电影观众。
2) 手环的相关剧情刻意取巧,和全片强烈的现实感格格不入。为什么在可以有多种情节设置选择的情况下出现如此狗血的剧情?减分。
电影语言:
各种完美。
1) 开始爆炸前突然切入黑男闺蜜的主观视角,运用得当;
2) Emily Blunt和黑男闺蜜在会议室门口等待时室内室外声音的切换很巧妙;
3) 墨西哥警察家人第一次吃饭时小孩滚鸡蛋,然后下一个镜头小孩在室外颠球,能看出非常次要的戏也处理得很细致;
4))Emily Blunt刚到达空军基地,布置任务的一场戏,教科书式的剪辑,完全身临其境;
5)水桶那场戏科恩兄弟上身了;
6)牛逼的第一次进出墨西哥,航拍和美到爆的自然景观就不说啦。
7)不明白为什么第一次从墨西哥回来,Emily Blunt指责Josh Brolin的戏要用全远景,为什么不用中近景?
表演:
1) Del Toro这个角色就是有戏,看他在车门外虐人耳朵爽死;
2)Josh Brolin 次之,一开始的会议室戏不错;
3)Emily Blunt 受到角色限制,只能撸头发揉脖子。
Sicario讲述的是FBI探员Kate(Emily Blunt饰,上一年Edge of Tomorrow的女主角,把阿汤哥的风头都抢过去了)参加缉毒特别行动组追查墨西哥毒枭的故事。其中有招揽她加入行动组却并不知道从什么组织而来的Matt(Josh Brolin饰),以及曾经是检察官但身份极其神秘的Alejandro(Benicio del
Sicario讲述的是FBI探员Kate(Emily Blunt饰,上一年Edge of Tomorrow的女主角,把阿汤哥的风头都抢过去了)参加缉毒特别行动组追查墨西哥毒枭的故事。其中有招揽她加入行动组却并不知道从什么组织而来的Matt(Josh Brolin饰),以及曾经是检察官但身份极其神秘的Alejandro(Benicio del Toro饰)。乍一看剧情可以说是典型的缉毒片,但是真的只是这么简单吗?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导演拍了很多暴力的电影,但是却很少人像导演Denis Villenueve一样去拍关于暴力的电影。这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后者关注的更多是暴力发生前后的故事,那些暴力事件爆发前让人神经紧绷的瞬间,以及发生后让人无奈与迷茫的时刻。他2009年拍的Polytechnique一丝不苟地为大家重现了蒙特利尔大学枪击事件,而2012年拍的Prinsoner则以极其悬疑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绑架事件。
对于这次的Sicario来说,Denis Villenueve带来的不仅是悬疑,让人高度紧张,这些他以往影片中常有的元素。虽然可以说这依然是一部关于暴力的电影,但他这次的聚焦点,更多的在于真正正正的暴力,或者说这场关于毒品的战争上。
我本来打算大段评论这部悬疑感达到极致的影片中高水准的摄影以及配乐,毕竟这些都是使得观众能全情投入的重要元素。其中比较有趣的是摄影师Roger Deakins(曾经拍摄过The Shawshank Redemption/No Country for Old Men/Skyfall/A Beautiful Mind…12次提名奥斯卡无一获奖的大师)不断使用无人机在高空拍摄的画面,既有跟踪缉毒组的行动,也有仅仅为了显示边境干旱而又咄咄逼人的恶劣环境。配乐则由Johann Johannsson操刀,导演上一部作品Prisoner正是出自他手…你问我感觉如何?试想一下你家里那个平时都不敢靠近半步的地下室突然传来了恐怖的钉钉子声音,大概就是这样吧。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因为在缉毒片的外表下,这实际上是一部战争片。这是一部关于毒品的战争的片子。并不是像Narcos(电视剧我就不评论了,但是强烈推荐: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5850640/?suggest=narcos)那样关于毒品交易的战争,而是实实在在真枪实弹的战争。可能对于观众来说,这并不是从头开始就能明显感觉到的事情。没有关系,因为电影中有些角色也不是一开始就明白这一点的。
Sicario与同类影片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观众们以及Kate发现自己正处在战争中央这个事实的过程,正是推动电影情节发展的主要因素。这是一部关于揭露事实的影片,这是一部通往地狱深渊的影片,然而当Kate以及观众回过神来的时候却发现,尽管很恐怖,这些情节却离我们很接近。
Kate作为影片“正义”一方的主角,实际上代表了大部分天真的群众。她在自己的部门里出类拔萃,她奉公守法,她希望用法律手段逮捕毒枭。她希望把日趋北移的犯罪团伙摧毁,因此“自愿”参加特别行动组。一开始觉得整个过程莫名其妙,甚至觉得行动有太多越界行为了,却依然希望能按程序把案子办好。随着故事的发展,事实慢慢展示在她的面前,而观众同时也开始了解到真正的情况。但即使残酷的现实就在眼前,她依然拒绝用不公正的方式来执法。正如其中一幕,她坚持要到银行里拿交易记录来立案,但Matt却给了她当头一棒。钱你可以通过立案来没收,甚至整个行动下来缉获的毒品你也可以拿去充公。但行动组有且仅有一个目标,就是把这场战争赢下来,把秩序重新调平,虽然这是贩毒的秩序。随着剧情的推移,关于与Kate终于都慢慢了解到,好与不好的界限,法与无法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
不得不说Emily Blunt贯穿整部电影的演出是无可挑剔的(可惜今年女演员竞争太激烈…)。对Kate这个角色而言,她受到的打击不仅仅在身体上,也在心灵上。从蒙在鼓里到深谙整个行动的实质,她不仅多次被利用,与死亡擦身而过,更从一开始天真无知地反抗发展到了最后只能无奈接受残酷的事实。当她最后把枪重新装起来指向Alejandro的时候,正正表明了她希望彻底毁灭这种毫无原则可言的无序治理的愿望。然而她还是没有扣动扳机,似乎她终于明白了要维持社会的秩序和安稳,这种无序治理是必须的。而她的存在,以及她所代表的“正义”的存在,在这场战争中是毫无用处的。
枪的另外一头是由始至终保持神秘的Alejandro。相对于Kate,Alejandro被设定成不给任何情节去发展的角色,所以他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冰冷精确的杀手。我们只知道他也有让人怜悯的过去,妻女被杀,为了报仇而成为最后这个毫不留情的杀手。但除此之外我们一无所知。影片很好地从细节中让观众更多的了解不同的角色,比如说Matt一出场的时候穿着的是拖鞋,比如Kate每天几乎都是穿同一套衣服。但是Alejandro并没有太多这样的细节。回想起来,似乎只有他细心叠好外套那一幕。而Alejandro代表的,正正是虽然无情,却能直接解决问题的办法。当他丝毫无损闯入毒枭家中的时候,当他让毒枭一家人继续吃饭的时候,影片的紧张气氛终于到了极点。相信多多少少有些观众会希望Alejandro最后放过无辜的妻儿,但画面无情得甚至不给瞬间被杀的他们一个交代的画面。当他说出“是时间去见上帝了”的时候,我们终于明白到这场毒品的战争使得他的人性早已不存在了。
剧本实际上是整部影片质量最低的地方,很多不太合理的情节,我就不一一评论了。最让我觉得遗憾的地方,可以说是穿插在影片之间的墨西哥警察的故事。很明显,编导的意图是想把他以及他家人的故事来代表影片的主题传达给观众,也就是“纵然经过了这么一场残酷激烈的战争,但对于希望控制毒品以及毒品带来的牺牲这个美好愿望,依然是徒劳无功的”。我很容易明白编导希望传达的这个主题,但是要我对这家人产生更多的感情以升华这个主题,恕我无法做到,因为影片根本没有放太多的心思去为观众构造这个感情基础。
但是拿着这样一个质量不太好的剧本,Denis Villenueve依然能拍出这么一部悬疑感十足的电影,可谓十分难得,我也十分期待他后面的作品(Blade Runner续集!)。在这个影片总体质量偏低的9月(我的Black Mass影评: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603437/ ;Everest影评: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604386/) Sicario可以说是一枝独秀。至少我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感觉差点要喘不过气来了。
对于悬疑片来说,让观众喘不过气来大概就是最好的感觉吧。
我好喜欢这部片子!
比较钟意@包子岛 写的那篇影评,对于导演Denis Villeneuve和摄影Roger Deakins的介绍,以及他们对片子的贡献,都讲得挺清楚的。
有一点补充,就是很多“从上而下俯视墨西哥”的镜头其实是Drone(无人机)的镜头,我不知道是他们是直接选择“俯视镜头”、还是选择了“无人机”镜头,不过效果都一样,让人感到危机。另外,车内的镜头处理是非常妙的,比如墨西哥的街道仿佛是单独的一个角色一样,别有性格。
Emily Blunt, Josh Brolin, Benicio Del Toro三个人的戏都很强。
至于人物,我看到有人说EB的角色太弱了,我想大概是觉得她没有完全靠自己脱险、最后没有做出英雄一般的举动。但是那样的话电影的真实性就大降了,而Kate这个角色从一开始就被蒙在鼓里,一直摸不着头脑的设定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她就是一枚棋子而已,如果最后把她写得死不服输,让你看舒服了,这就不是Sicario,而是Die Hard,它可以是一部好的Die Hard,但还是Die Hard.
Brolin其实是中介角色,从头到尾有点One-Note(人物没太大起伏或发展),但是Del Toro的角色却非常有意思,我抱着心理准备,也被自己对他真面目的反应吃了一惊。这个人物的过去有很让人同情的遭遇,而他也真是一个狠角色,特别实际,不讲一点人情。表演上压得真好,安静、沉着、冷血、慑人,他在Guardians里面那个夸张的卡通表演是我唯一觉得不好意思看的戏,希望漫威的人跟他讲讲,到哪儿都正常演就行,别朝着Joel Schumacher的蝙蝠侠方向使劲儿……题外话了。
至于主题的话,@包子岛 提到了Kate的执着、“正义主义,黑白之间并无灰”,我同意,这个角色是很天真、有一丝的理想化,整部电影所描画的这幅大环境,确实比她所想得要复杂、险恶、难以招架多了。
不过Kate的“理想”,只停留在“执法”上,她对与自己学到的东西——due process, procedure, protocol, International Law等等,这些都严格遵守奉为自己的原则,但是在电影中,她却没有想过法律本身的对与错,所以她对“正义”“黑白”的追随还是比较盲目的。这让我想到电影Lone Survivor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836070/) 的主角(真实人物)Marcus Luttrell,他在推广电影时听到记者评论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入侵、以及这么多年无法脱身的纠缠是“毫无意义”的("senseless"),Luttrell立马就不高兴了,“你凭什么说我们的拼命是没有意义的?我救了很多穆斯林的命,我的很多战友都死在那里了,你竟然说那些都没有意义?” 这就是我文章标题的由来。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并没有打压“理想主义”或者以消极的态度看待对正义或者真理的追求。当然,美国政府的很多政策,对内对外,都让人诟病,“美国不是完美的”已经不是什么惊人之语了,美国离自己标榜的高度差远了。但是我们对任何东西的认识,停留在这一步,不就太懒太没意思了吗?想想不完美的东西怎么能更好,不也挺有意思的?Kate这个人,若发现自己所遵守的“秩序、程序”都是没用的狗屎,发现黑白两道其实是在合作维持某种“秩序”,即使她不再干警察,也可以继续进一步往下思索,怎样才能真正解决毒枭和暴力的问题。即使人物不去想、想不到,我们观众总可以去想。
我对这个问题没有太深入的研究,只是想提一下第一时间进入我脑子的想法:当Josh Brolin的角色说出“秩序”这个词时,我想,既然用药的人总是存在的,既然黑白两道在合力维持非法贩毒的秩序,那么如果毒品被合法化、药品使用被政府制定了安全的监督程序、毒瘾被当做医保问题对待,“秩序”是否能在减少非法交易和暴力的同时依旧存在呢?
最起码,我们应该意识到,“毒品战争”打来打去,打到现在,是已经变得"senseless"了,继续打下去,无数对现存法律和秩序有“理想”态度、想要在报效社会的事业中展翅高飞的小兵就会像Kate一样被现实一个个打落。但走出“毒品战争”所限定的思维看这部电影,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太“愤世嫉俗”(cynical)的片子,我觉得这部电影反而比Prisoner或者Enemy更加积极,不单单让人们感受到沉重,还在尝试把我们往前推。在各个辩证一看都不完美的国度里,哪个地方有希望更快的往前迈最积极的一步呢(当然只是“有希望”而已啦)?——那个已经可以公开讨论这些问题的地方?还是那个你敢咋呼就让你消失的地方?
没有给它5个星,是因为有几处叙事有些含糊。比如Emily Blunt的一句台词算是阐述中的范例(Exposition),这句词里包含的信息,让观众自己看出来不更好么。另外几处出了电影院走了几步就想明白了,但是我觉得电影明明可以处理得好一点从而避免这个时间差。
电影开场前的一条条预告片都特别有分量,Brie Larson的Room,Keaton、Ruffalo的Spotlight,Sorkin的Steve Jobs,拼奖季来了,好兴奋啊!!
此片的上映是带着导演光环
此片的上映是带着导演光环的。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三部曲,如果用颜色来形容-Prisoners是压抑的蓝,Enemy是迷茫的黄,Sicario是绝望的灰。丹尼斯片子的最大特色就是气氛,导演和摄影搭档Roger Deakins用不同寻常的镜头和陈述方式让观众体会到不敢呼吸,不敢闭眼的紧迫感。抛开了Prisoner过于铺垫和Enemy太过注重气氛渲染,Sicario继承了两者长处,让故事发展和气氛互补互助,融为一体,察觉不到刻意的边策,一切水到渠成。Deakins用从上而下俯视墨西哥的角度呈现了旷野中潜伏的危机,十五分钟进出墨西哥的桥段,从正面诠释墨西毒枭已不是秘密的凶残,在这样的土地上,规矩权限都不用再遵守,群狼混战,只有生死为输赢。
喜欢导演丹尼斯的原因是他对观众的信任。电影这个媒介如果将很多事情说的过度明白反而失去了观众自主想象的能力。片子Sicario给了观众一个大背景,墨西哥贩毒之争,一个接入点,EB的角色FBI地域刑警角色,一种情绪,身在其中却对任何事情都无法信任的焦躁,这之后的一切都只是观众自己的思考,就像EB角色涉入困惑的区域,观众也只能靠自己的双眼去找寻主题和原因。
墨西哥警察的副线巧妙在在片子结尾让主题得到升华。EB角色对真相的执着,想利用司法对所谓“坏人”施下的恶行审判,这是美国现实社会典型的正义主义,黑白之间并无灰。然而当迷雾一层层散开,真想如此尴尬不堪,等不到父亲回归在墨西哥踢着足球,听到枪声惊恐不堪回头的孩子,只不过是这荒野之争下的受害者罢了,美国的介入,冠冕堂皇的拯救计划更是让主角最初下定决心铲除毒害的意念更加可悲。与其说此片是anti-American, 更不如说其为truthful-American, The truth? America is not as glamorous and righteous as we want to believe.
演员方面,Emily Blunt一如既往的好,虽长了最温柔的眼睛却全身散发出一股硬气,真正让我惊艳到的是Benecio Del Toro的表现。Benecio在片子里的角色,话语不多却最吸引人,角色本身的神秘感加上最后的揭秘都给Benecio很多发展空间,这样一对比EB的角色过于单调,演技虽是无可挑剔但却少了一些角色上突破性的诠释。
看完此片又想起<真探>,真探第一季的完美和气氛都和此片很为相似,我在心里已经默默的把<真探>第二季烂剧情带给我的不愉快和记忆全部抹去,对,这片才是真探真正的后续。
原PO:http://www.mikasproject.com/blog1/2015/9/22/-sicar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