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能是下一个陈嘉玲的我点下了4星。不好意思,这部电视剧不是一部玛丽苏爱情剧,告诉你年近不惑还能甩掉妈宝男友获得英俊潇洒开朗阳光ABC年下男。
它的主题其实是如何发现并正视自我。
要说整部剧中引起我鼻子一酸差点想哭的情节是什么,我会说是陈嘉玲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伤透了家人的心的那一刻。其实这一幕在剧里出现了几次。
之所以感同身受是因为我自己也常常觉得自己并没有达到家人和世俗社会所谓的标准和期望,而尽力不辜负他们的期望成了我的期望。
突然间,我发现原来自己终日惶惶恐恐地活在所谓‘他人的期望’里。
作为社会性,群居的灵长类动物一员的我,活着,或者仅仅只是为了不成为黑压压中的队伍中那个拉车尾的人也不成为大队中勇猛当先的亮点。
于是,我活得很累。我看着队伍,被迫迈动步子追上队伍,又要小心不要过分特殊成为关注点。
陈嘉玲难道不是如此么?受到大学前男友结婚的刺激就酒醉冲动跟江大荣求婚,害怕被老板娘老板责骂即使受气也不让手下的小姑娘点破她的难,被Mark似有似无的邀约诱惑到回家就觉得患得患失。
她不想结婚,她也不想给老板和老板娘的破事擦屁股,她也不是对Mark有好感,但是她差点都接受了。
因为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面前这些又好像很符合社会的合格标准。
我们被教育,在差不多的年纪读书,就业,恋爱,结婚,生子。
没有好的学历,没有拿得出手的工作经验,没有六位数的工资,没有美满的婚姻,没有生个娃,我们好像就一事无成。
到头来,毕业了,工作了,结婚了,生子了,在一地鸡毛蒜皮的日常挤压得不能呼吸,好不容易得到片刻清闲后,突然意识到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只是盲目地追赶着所谓的标准。
就好像,阿嫲开始羡慕嘉玲一个人潇洒,回顾一生后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过了个什么样的日子一样。
此时,一个问题就很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
“那我到底要怎么样跳出来这种焦灼的状态?”
我们这些普通人,又不是电视剧女主角,总不能一气之下把交往多年的男朋友甩了,然后跟狗屁公司说掰掰,带着不多的存款跑去浪迹天涯穷游到底吧???
虽然或许是我井底之蛙不自知,但是讲句实话,去异国他乡的名胜古迹拍照打卡,脚踏一双斩男5050,吃一顿1000元人民币的大餐,入住超五星高级酒店,真的不会让我突然解决所有问题然后过上完美人生。
即使让我遇上一个会飞天遁地无所不能一夜七次器大活好英俊潇洒家财万贯深情款款的完美男人且表示非我不可必定要执子之手白首到老也不会让我好受一点。(原来我还是四字成语还是会不少的哈哈。)
因为,褪去所有梦幻,你会意识到镜子里面倒影的自我依然是个无可救药的垃圾。
于是脑海里面的声音又响起:
"那到底怎么办才能好过一点?”
我想,解决答案不在无止尽的物质当中,也更加不在苦苦追逐的他人之中。
答案只在我们的手中。
大结局中,陈嘉玲依然无业,依然未婚,甚至连存款也因为买了房子而彻底清零,年龄又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一岁,她却笑得比任何时候都要坦然而美丽。
我们无比恐惧着的自我。正如剧中的小嘉玲对生满杂草的屋子害怕不已。
而结尾中,陈嘉玲笑着对年幼的自己说:“其实这里一点都不可怕,快进来看看吧。”
于是,那些恐惧,都跟着鼓起正视自己的勇气一起烟消云散了。
那些恐惧啊,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可怕。
真正的事实是,你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糟。
只要一步一步地前进,一切都会变得更好的,管它个狗屁社会标准。
一无所惧的我就是最好的我。
-----------
写在后面:
当一部故事不仅仅是用龙傲天或者超级英雄或噱头去提供观众猎奇和粗暴简单的快感,而是让观众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进而去思考去接纳自己抑或是改进现状的方式的话,那么于我而言,就是一部有诚意的作品。
什么40岁的普通OL突然找到白马王子过上幸福生活真是太扯了。
大部分的我们,都只是普通观众。我们面对着生活中各种琐事和困境。
所幸这个是流量的时代,普通的我们占据了人群中的大部分, 也让影视组有信心将普通人的日常琐事与困境带至荧幕,也算是一件好事。
我从来都是对普通人的故事更有共鸣。就好像比起大导演王家卫的作品,我更加喜欢许鞍华的人间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