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往柏林影评

14493453
  • 张敞
    2019/3/16 9:13:53
    剧本非常薄弱
    《地久天长》谈不上任何思想性和高超的立意。 电影中角色三十年的人生沉浮,都化成了导演或编剧要求的,直白的且不够太真实的表达。 它是生活的模仿,完全反生活的真相。这样的一群人,我不相信。 举例说吧,在更伟大和厉害的电影里,我经常看到的是很多人把泪水咽在肚里,把笑...  (展开)
    《地久天长》谈不上任何思想性和高超的立意。 电影中角色三十年的人生沉浮,都化成了导演或编剧要求的,直白的且不够太真实的表达。 它是生活的模仿,完全反生活的真相。这样的一群人,我不相信。 举例说吧,在更伟大和厉害的电影里,我经常看到的是很多人把泪水咽在肚里,把笑...  (展开)
    【详细】
    10045216
  • stegman
    2015/5/27 18:15:41
    Episode 07
    Does anyone know where I can download episode 07 of this show?

    Thanks for any help!
    Does anyone know where I can download episode 07 of this show?

    Thanks for any help!
    【详细】
    748390
  • 尉迟上九
    2015/4/20 23:52:55
    极速风流:不怕神样的对手,就怕命运的玩笑
    想想我也算个F1的菜鸟级车迷,不过随着条条框框越来越保守稳妥的规定和制度出台后,我也逐渐从起初能精神奕奕通宵达旦兴奋看完一场比赛的狂热分子变成了如今只会偶尔瞄瞄结果和新闻的业余爱好者,近年来一家独大一马当先闭着眼睛都能预测出冠军的F1,越发失去了真正意义上“速度与激情”的核心目的,车手的价值也一落千丈,虽然将近四十年过去了,跃马和迈凯轮依旧是赛场上竞争最为激烈的对手,却失去了更为激动人心的引擎轰鸣
    想想我也算个F1的菜鸟级车迷,不过随着条条框框越来越保守稳妥的规定和制度出台后,我也逐渐从起初能精神奕奕通宵达旦兴奋看完一场比赛的狂热分子变成了如今只会偶尔瞄瞄结果和新闻的业余爱好者,近年来一家独大一马当先闭着眼睛都能预测出冠军的F1,越发失去了真正意义上“速度与激情”的核心目的,车手的价值也一落千丈,虽然将近四十年过去了,跃马和迈凯轮依旧是赛场上竞争最为激烈的对手,却失去了更为激动人心的引擎轰鸣声,少了命悬一线精彩纷呈你追我赶的经典戏码,没了吊人胃口不到最后一刻输赢难定的冲线悬念,以及旗鼓相当难分伯仲神一般惺惺相惜的对手。

    对于上世纪被无数车迷视为黄金年代最带感的美好70s,我了解甚少,反倒得感谢这部电影,就像一台神奇有着巨大感染力的时光机,引领我身临其境般走进了昔日足以燃爆小心脏的F1,重回惊心动魄肾上腺素疯狂飙升的赛场,虽说当年的车速远不如现在风驰电掣,也没有高科技面面俱到的保护装备,惨烈恐怖的事故场面成了家常便饭,没法压低居高不下的死亡率,还得硬着头皮玩命的直面命运的残酷玩笑,含有一切未知危险因素的雨站更是一场难以预料的生死搏斗,但除了能给予观众足够的惊喜、快感和精彩外,车手的个人能力和魅力却能最大限度的放大和凸显,他们争强好胜亡命驾驶,有着发自内心的狂热和职业素养,在将这项急速运动的强大魅力发扬光大的同时,也一并造就了刻骨铭心的传奇时刻。

    尼基和詹姆斯不仅在惊险万分的赛道上留下过惊人的战绩,同时还上演了玩命逆袭和险象环生的历史瞬间,而影片就是以他俩为原型,围绕着这对70s亦敌亦友的对手展开,这部电影并不像俗烂的爆米花电影那般,一门心思追求震撼逆天的视听效果,剧情却像豆腐渣一样不忍直视,从天不怕地不怕混迹于三流车队的毛头小子,到想尽法子挤进梦寐已久的F1大本营,成为无数人崇拜追捧的顶尖车手,一路看过来就像亲历了他们从失败到成功牵动人心的脱变过程,其中对于他们情感生活的刻画,更成了他们往后命运走向的重要因素,也使两人的形象看上去不再是简单空洞的赛车手,而是个性十足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男人,而之所以能给这部电影打上经典佳作的标签,除了紧张刺激的叙事节奏和形象反映人物心态的细节刻画(对詹姆斯玩转打火机的镜头印象最为深刻)外,锤哥和布鲁赫之间火花四溅的精彩演绎功不可没。

    虽然都有着一颗争强斗胜雷打不动的决心和两条见面就异常亢奋的毒舌,冷嘲热讽的斗嘴数落起来完全不留情面(看得我直乐),在骄傲自负的性格特征上他俩或许还能达成一定的共识,但他们对待生活却有着天差地别大相径庭的态度和观念,詹姆斯就像个潇洒不羁的浪子处处留情,私下过着看似随意享乐的糜烂生活,到了赛场,就成了将生死置之度外不顾一切争分夺秒杀出一条出路的牛逼车手,这种鲜明的风格注定詹姆斯会是个不受束缚任意妄为的玩命之徒,而这种锋芒毕露存有隐患的危险个性虽然助他反败为胜从死神的手里拿下了世界冠军,但同时也为他绚烂缤纷的人生画上了令人伤感的句点,不过或许就如詹姆斯自己所说的那样,他所在意的并非结果,而是非凡的享受过程,虽然短暂,却足够的夺目精彩。

    尼基则显得更加的踏实和稳重,对赛车有着超强而敏锐的调教能力和天赋,凭借这点不仅收获了美满的爱情,还从一位碌碌无名的付费车手一跃成为最牛车队跃马的头号车手,并轻松拿下世界冠军,但就在世事难料的经历了面目全非痛苦不堪的死里逃生和术后恢复后,虽然不顾医生劝阻咬牙忍痛回归赛场拿下不俗的成绩,决定和詹姆斯一决高下,但永远没法预知的可怕命运却有着让手握的幸福稍纵即逝的可能性,意识到这点的尼基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不再横冲直撞的赌上性命,而是在关键的最后关头选择了退赛,把近在咫尺的胜利拱手让人,这股勇气和明智之举无疑更加令人钦佩。而这及时的收手并非退缩,反倒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的体现,也是为将来的胜利埋下伏笔,并也得到了时间的印证。而在后来创办的劳达航空发生坠毁事故中,从尼基的态度和行动中也可看出,他对于职责永恒不变的执着信念和坚定的处事原则。

    表面看来他们从不放过讥讽和刺激对方的机会,但实际内心却是相互的敬重和佩服,在某一时刻,相信他们会由衷的感慨这辈子能遇到这样的一个对手是多么值得庆幸和自豪的事,就像最后尼基说的那番感人至深的话:“人们都说我们是死对头,可他是少数我喜欢过、敬佩过、甚至嫉妒过的人。”在F1这个用金钱堆砌起来的游戏中,在技术越来越发达和场外因素逐渐掺和进来的当下,必然的扼杀了理应拥有的精彩好戏,幸运的是还能利用影像的特性,回望当年那个让人激动不已痴迷疯狂的年代,一个个伟大的车手身影相信将会被永远的定格在辉煌的历史中,被永远铭记和怀念。上星期的巴林大奖赛,时隔多年,身穿红色战袍的莱科宁,再次站上了久违的领奖台,举起奖杯的那一刻,真心让人感慨万千。
    【详细】
    74491987
  • C.HAN
    2023/2/9 0:43:25
    感觉被辜负了

    虽然我没有看完原著《簪中录》,但是大致剧情我还是知道的!本来很期待,现在无比的失望。让我更加期待原著了!

    首先,原来以为之前看的《禁婚令》已经够穷的了,服化道已经很一般了,没想到这部本应该是大制作的《青春月谭》服化道更丑。我都无力吐槽了!世子的出巡的打猎装为

    虽然我没有看完原著《簪中录》,但是大致剧情我还是知道的!本来很期待,现在无比的失望。让我更加期待原著了!

    首先,原来以为之前看的《禁婚令》已经够穷的了,服化道已经很一般了,没想到这部本应该是大制作的《青春月谭》服化道更丑。我都无力吐槽了!世子的出巡的打猎装为啥是绛红色,相比较我们金永大的紫色出巡装真是帅爆了!还显贵气!

    演女主奸夫的告发者原来是我们的信元呀。他的出场没丑到我,要不是我对他在《禁婚令》的表现念念不忘,我真的不会多看他一眼。果然制服诱惑是有根据的!

    其次女主男二的颜值就不必说了,大家都能看的出来,且不贴角色。男主朴炯植我还挺喜欢他的,但是他怎么肿了。放一张《花郎》时候的照片看看。如果这样的话,你觉得会不会更好。

    韩国的古装总是让人觉得学我们学的四不像,果然是画龙画虎难画骨。学的都是表皮,看的让人挺难受的!前面的剧情蛮拖沓的。目前看老戏骨演的还不错,女主的那个丫鬟真是各方面眼前一亮。期待后面的剧情。但是我还是再去听听有声小说去。总体觉得这是低配版。

    【详细】
    14974660
  • 珍贵的尧尧
    2018/1/24 22:21:51
    严重剧透请不需要剧透的不要看

    一路追剧,简直了,无数次刷新的的三观,第二季的第十九集,我真的不能忍啊。要吐槽啊。首先。

    请看对话四爷说:那么好喝的汤,一定不是白喝的,想必喝完之后必是有事。说吧。

    年姝媛说:王爷你怎么知道。

    四爷说:从你嫁到我王府,你成为侧福晋,我们又相识很久,你的心事我自然看的出,想要去见二哥。

    年姝媛说:王爷我知道你会不开心可我

    四爷说:去吧

    一路追剧,简直了,无数次刷新的的三观,第二季的第十九集,我真的不能忍啊。要吐槽啊。首先。

    请看对话四爷说:那么好喝的汤,一定不是白喝的,想必喝完之后必是有事。说吧。

    年姝媛说:王爷你怎么知道。

    四爷说:从你嫁到我王府,你成为侧福晋,我们又相识很久,你的心事我自然看的出,想要去见二哥。

    年姝媛说:王爷我知道你会不开心可我

    四爷说:去吧

    年姝媛说:真的

    四爷说:去吧

    年姝媛说:王爷姝媛先行告退

    四爷说:早去早回对了送你四个字谨言慎行

    年姝媛说:是姝媛去看看他

    ……

    我真的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好的男二啊!把女主救出去,然后顶着流言蜚语娶女主。娶了还夸她汤做的好,有目的汤也喝了,答应女主让她见二阿哥。

    女主知道自己嫁给四爷,就不该再幽会太子。

    可结果女主害的海兰早产,被康熙知道了女主和太子的私情,四爷替女主领了罚奉一年,并且被警告:年姝媛再去就把四爷贬为庶人。

    ……

    果然,除了四爷从头到尾在抢皇位啊,其他人都没有智商。

    【详细】
    9100533
  • /
    2020/12/13 18:48:09
    你背起来像棉花一样轻柔。

    深爱着别人 也被别人深爱着 这是一件多么值得感恩的事情啊

    电影的节奏很慢

    慢到不去述说这对相爱的恋人 如何在一起

    最后又拥有怎样的结局

    好像都不重要了

    深爱着别人 也被别人深爱着 这是一件多么值得感恩的事情啊

    电影的节奏很慢

    慢到不去述说这对相爱的恋人 如何在一起

    最后又拥有怎样的结局

    好像都不重要了

    曾经相爱过 幸福地同居过

    一起醒来 一起工作 一起生活

    突如其来的灾难似乎也没有使她们的感情淡了

    只是很多事不是相爱就够了的

    总要很努力 很努力 才能冲过这重重阻碍

    抱你。

    【详细】
  • 13053431
  • 悠然
    2013/8/14 22:19:41
    一部有诚意的影片
    影片对细节的打磨、道具与台词的相得益彰,前后呼应,比如派出所内两套警服与台词的呼应。简洁的镜头语言、精炼的台词很是让人惊喜。一些诙谐的场景设置,比如,五洲大酒店,川剧及方言元素的加入也让影片增色不少。

        也是因为过于追求简洁精炼的效果,影片的总体把握上仍不太顺畅,个别情节有些突兀,比如感情戏。而左手手指砸断后竟然一点都不影响救灾无疑是个最
    影片对细节的打磨、道具与台词的相得益彰,前后呼应,比如派出所内两套警服与台词的呼应。简洁的镜头语言、精炼的台词很是让人惊喜。一些诙谐的场景设置,比如,五洲大酒店,川剧及方言元素的加入也让影片增色不少。

        也是因为过于追求简洁精炼的效果,影片的总体把握上仍不太顺畅,个别情节有些突兀,比如感情戏。而左手手指砸断后竟然一点都不影响救灾无疑是个最大的败笔。

        作为国产影片,这是一部有诚意的影片,能看到编剧和导演的诚意。这一点在烂片满天飞的当下实属难得;作为力图展现主旋律的警匪片,能够说出基层警察的生活状态(进步、中午喝酒)也不能说不是一个进步。
    【详细】
    6214331
  • xīn
    2016/9/21 18:07:35
    《追凶者也》:撕扯的拼图游戏
    (我本来已经不再在豆瓣上发影评了,但这篇约稿被修改得太大,完全改变了我谈论此片的态度,出于备份自身文章的目的,不得已在此贴下原文。)

    《追凶者也》采取了一种主要围绕三个视点人物叙事的编排方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我们一开始获得的只是一些零星的叙事线索,在对不同视点人物的关照中,信息不断补充到之前的框架上、层叠交错,不时改写和颠覆(有时也迎合)我们之前对于故事“想当然”的缝合。这种对既定叙
    (我本来已经不再在豆瓣上发影评了,但这篇约稿被修改得太大,完全改变了我谈论此片的态度,出于备份自身文章的目的,不得已在此贴下原文。)

    《追凶者也》采取了一种主要围绕三个视点人物叙事的编排方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我们一开始获得的只是一些零星的叙事线索,在对不同视点人物的关照中,信息不断补充到之前的框架上、层叠交错,不时改写和颠覆(有时也迎合)我们之前对于故事“想当然”的缝合。这种对既定叙事时空不断上色重绘的游戏,如果使用得当可以编织线性叙事中无法构造的戏剧性,并将一种惊奇感灌注在故事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我们最为熟悉的《低俗小说》、《冰血暴》、《两杆大烟枪》、《疯狂的石头》,乃至较近的《心迷宫》都是如此。

    然而《追凶者也》相对于以上影片,交错的密度和繁复程度都要小得多,它进行了一种更加整块的划分,虽然全片被划分为五个章节,然而到第三段董小凤的故事讲述完毕,全片的主要内容便已交待清楚,后面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犯人穷途末路的挣扎和无辜者意料之中的胜利。当然这种后半程的乏力并不是回归顺序叙事导致的,许多制造谜题的影片在谜底揭晓后都会回归顺序叙事,但是因为前面剧情强度的累积,这类影片往往能在顺序中一路狂奔到底。

    《追凶者也》的问题在于它的三个人物体现着三种不同的故事讲述意图。刘烨饰演的宋老二因为猫哥的被杀染上了不白之冤,百口莫辩的他凭着一股轴劲一定要找出凶手。这种因为外部变故突然被卷入一种无力自救/自证的情境,进而引发的精神焦虑与恐慌(有时连带家人),不由让我们想起希区柯克《伸冤记》(The Wrong Man);而执着于依靠自身解决难题、洗刷名声,则不免勾连起《寻枪》《秋菊打官司》等作品。如果我们先搁置这种外部环境压力和持续追凶动力在影片中是否得到了充分交待,我们至少可以感受到第一节进入了人物,除了展现宋老二的处境更是在呈现他的心理空间。然而第二节对王友全的描绘,包括和女朋友的一场楼顶性爱戏,基本上都是在对应第一节的叙述并在末尾给出一个新的线索。这种更局限于人物行动的拍摄,源于一种拼图式的理念,在这种方法之中观众永远无法获得对于人物的完整预设,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对他的道德评价都在不断生成和变化中。第三节对于张译扮演的董小凤的刻画则走向了一种喜剧模式,从杀死猫哥前后到几次追杀失败的过程里,董小凤越来越靠近笨贼的套路。这种套路在这里之所以不合适,是因为这毕竟是一个以杀人和洗刷罪名为缘起的故事,而不是一个在茅坑里挖出翡翠的故事(此外笨贼也不适合被警察击毙,适合被击毙的是电锯狂魔)。而另一个这一喜剧套路引起的后果,是宋老二之前的神经质紧张都被改写为了潜意识中对杀手的正确应对。这种近乎周星驰式的桥段,和不小心划破雇主喉咙等情节一起,让影片通过环境和方言建立的真实感逐渐剥落下来。更为重要的是,在第三段揭示出猫哥是宋老二的替死鬼后,第一段蒙受不白之冤的焦灼、替人追凶的轴劲都不再成立,只能被硬行替换为找出想杀自己的人的冲动。而因为这是中途加进来的情节,观众对这一转换很难体认(两个指使老板在最后完全被忘记了),整部影片的动力到最后便很成问题。

    而为了统摄这三种讲述意图的裂隙,创作者选择将谋杀的理由无限拔高——因为不肯迁坟导致无法采矿,经济搞不好,于是“全村全镇全县全省”都想杀宋老二。创作者无疑是想批判某种GDP至上的拆迁逻辑,但这与影片的主体并没有产生内在勾连。而这类牵强到尴尬的拔高,无法使影片成为一个关于当代中国的寓言。因为寓言不是靠片中人物讲述、用以遮蔽叙事层面的问题的,而是在完善的叙事中可以系统性解码出的辽阔图景。

    而从创作层面来讲,学习一种叙事模式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哪怕看似相近的讲述方式,因为推进叙事的动力不同,情绪基调、组织编排理念不同,其中的桥段/手法依然不能简单的组合混用。一个新鲜而美妙的故事必须在一种整体性的建设中完成,而不能仅仅是将不同的线头缠绕在一起。
    【详细】
    80951641
  • 你说的很对
    2022/5/30 1:49:56
    女主角杀死了立意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在女性话题被捧上热门的当下,b站出品了这部动画,只能说不愧是阿b,太会恰饭了。 近年来不难看到,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网络上热议起了关于女性的话题。不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只要带上了“女性问题”就可以打高分赢口碑,动画自然也要来分一杯流量。 《谎颜》目前只播了八集...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在女性话题被捧上热门的当下,b站出品了这部动画,只能说不愧是阿b,太会恰饭了。 近年来不难看到,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网络上热议起了关于女性的话题。不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只要带上了“女性问题”就可以打高分赢口碑,动画自然也要来分一杯流量。 《谎颜》目前只播了八集...  (展开)
    【详细】
    14426254
  • 超级电影迷1973
    2021/9/14 14:32:37
    低配低幼版的《怒海争锋》+《加勒比海盗》+《完美风暴》
    2019西班牙动画片《麦哲伦环游历险记》,又名《环游世界大冒险》,根据真实事件改编,IMDb评分4.1,将于2021年9月19日引进国内上映。 影片马上就要在国内上映了,豆瓣至今都没出评分,足见本片的关注度之低。 本片改编自真实事件,虽然虚构了菜鸟水手这个男主角色,但是故事框...  (
    2019西班牙动画片《麦哲伦环游历险记》,又名《环游世界大冒险》,根据真实事件改编,IMDb评分4.1,将于2021年9月19日引进国内上映。 影片马上就要在国内上映了,豆瓣至今都没出评分,足见本片的关注度之低。 本片改编自真实事件,虽然虚构了菜鸟水手这个男主角色,但是故事框...  (展开)
    【详细】
    13864224
  • daodao125
    2017/3/26 9:47:55
    相爱没有那么容易

    女人都是喜欢情话的 老k的情话百听不腻

    从日记里的"I fancy you. "

    到初代里的“Caroline. l am standing in one of my favourite places in the world, surrounded by food, music, art, culture, and all l can thi

    女人都是喜欢情话的 老k的情话百听不腻

    从日记里的"I fancy you. "

    到初代里的“Caroline. l am standing in one of my favourite places in the world, surrounded by food, music, art, culture, and all l can think about is how much l want to show it to you. Maybe one day you will let me. ”

    都是我的心头好

    但是按剧情走向来看 显然小c已经成为老k心中的红玫瑰

    虽然编剧试图把卡密作为老k的救赎 但是我始终觉得老k不会被轻易放过

    果然。。。隔壁日记翻来覆去死不了 不知道初代会给卡密怎样的安排

    btw隔壁s已经死了 依旧希望老k和小c携手到老 哈哈哈 我的执念

    【详细】
    8437452
  • janedai
    2021/5/18 13:21:31
    说来说去都是为了孩子

    啊摇篮终于出了一个电视剧版,谢晋祝希娟的电影版已经是42年前了,那部电影是讲解放战争时期保育院的撤退途中的故事,而剧版更像是前传,全方位的讲述了中央幼儿园的历史,也更接近历史的真实,丑子冈刘元暉两个所长带领一群非专业的保育人员在抗战时期的延安在一无所有中创立了幼儿园,庇护了战争中成长的孩子。

    啊摇篮终于出了一个电视剧版,谢晋祝希娟的电影版已经是42年前了,那部电影是讲解放战争时期保育院的撤退途中的故事,而剧版更像是前传,全方位的讲述了中央幼儿园的历史,也更接近历史的真实,丑子冈刘元暉两个所长带领一群非专业的保育人员在抗战时期的延安在一无所有中创立了幼儿园,庇护了战争中成长的孩子。

    看剧过程中多次泪奔,也多次去百度。虽然这是一个父母有级别才能进入的幼儿园,但一样的牺牲,一样的艰难,骑着大白马送来的孩子,转瞬就变成了父母双亡的孤儿,还有那些从迪化盛世才监狱里接回来的孩子们,他们特殊的生活方式与防御能力,让人无法忽略他们曾经面临的恶劣环境,无暇的孩子甚至诞生在监狱,放风受刑以及刑场,以为那才是生活的日常。

    再苦不能苦孩子,而特殊的年代,人如草芥,能顽强的在石头缝里活下来才能告诉后来者,曾经的苦难,剧尾出现的娓娓道来者每一位都是人生赢家。

    每个年代都有特别的烙印,但不变的主题是孩子,因为他们是未来,是希望,境况好坏不重要,或粗生粗养或精工细雕,长大成人才是终极目标。

    而今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依旧在上演着新版本的啊摇篮的颠沛流离,是人心使然,所以无法释然孩子的自然健康生长环境的造就,说来说去为了孩子,人类永远无法超越自己的认知,所以永远秉承能尽可能把最好的留给孩子的初衷,成人世界总在煎熬中。

    【详细】
  • 13552699
  • Kaplan
    2021/12/7 10:28:39
    观《农村来了个洋媳妇》之“七不堪者”

    本周电影文化与电影史结课之际,老师组织全班观看任意飞导演新作《农村来了个洋媳妇》,此片映后,讨论不断,各种看法观点,莫衷一是。我写此文,且抒拙见。魏晋嵇康有文《与山巨源绝交书》,其中有言“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我观此片,只觉乏善可陈,不足之处,令人反感,厌恶之处亦有七点,故称此七点为“七不堪者”。作为一部电影,观众最先接受的信息是光影的交织,音效的糅

    本周电影文化与电影史结课之际,老师组织全班观看任意飞导演新作《农村来了个洋媳妇》,此片映后,讨论不断,各种看法观点,莫衷一是。我写此文,且抒拙见。魏晋嵇康有文《与山巨源绝交书》,其中有言“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我观此片,只觉乏善可陈,不足之处,令人反感,厌恶之处亦有七点,故称此七点为“七不堪者”。作为一部电影,观众最先接受的信息是光影的交织,音效的糅合,也就是电影的“视听语言”,只有当言语动听,故事才能出彩,而此片光影呆板凝滞,毫无变化,全片过程光影似乎都是偏亮的亮度,呆板的色彩,而且全片就没有呈现一部电影应有的电影感,更像是一部电视剧的选集,还有,整部作品的镜头变化,场景转换,都显得毫无生气,抛开所有的故事情节,这部影片的光影呈现,都令人难以接受,我认为就算用普通的手机,加上初学者的后期技术,也能胜任影片的拍摄;再说配乐,配乐是电影中制造氛围感的工具,是最能反映情感流露、情绪变化,情节发展的寄托之无形无言之物,是影片的灵魂之一,单此部影片的配乐,实在是不忍卒听,一方面是很多时候与内容冲突,如在葬礼上,明明是哀婉之乐,却听得像喜悦之音,另一方面是,配合喜剧效果的戏谑轻快的乐声,显得如此轻佻俗气,让人联想到“抖音”上刺耳磨人的BGM。光影配乐且不和《教父》《2001太空漫游》等名作经典相比,就是与最为平常普通的院线大片相较,也相去甚远。光影呆板凝滞,配乐轻佻俗气,此一不堪者。影片的选角也是一大问题,演员的演技欠缺火候,小军的表情变化市场与人物的情绪变化所不一,面对自己心中的纠结时,表情依旧平静,而语言却出现了爆发;母亲的表演又显得过于浮夸,在很快本不该出现大的情绪变化之处手舞足蹈,连蹦带跳,令我反感;沈莹本该在严肃,集中的时刻,却出现了很多莫名其妙的笑容,令我难以理解……演员演技尴尬,欠缺火候,此二不堪者。脱离现实,逻辑模糊,影片的发展源于小军带媳妇回家乡为领证办婚宴结婚,在之后的发展却并没有围绕此展开,转而来叙述洋媳妇与小军的家人的冲突,和小军,洋媳妇,沈莹,狗蛋的感情纠葛,就算后续二者的情节发展也算合理,但其并没有自圆其说,并未以当事人小军,洋媳妇本身来展开,两人对婚事好像不太重视,矛盾与冲突全部落在了小军家人尤其母亲棒打鸳鸯,想尽办法来拆散这对夫妇,而小军夫妇本人并未对他们的婚事,爱情有过详尽,细致的讨论和叙述,仅仅是围绕其他的反对而展开,这难免不让人觉得影片在矛盾冲突的设置上是否过于刻意,脱离现实,按正常人的逻辑,现实生活中,如遇此等事件,必然本人心急如焚,绞尽脑汁来寻一个破局之道,而影片中展示的是,小军面对母亲的不理解与刁难,沈莹的搅局,只有进退维谷的纠结之貌,而从未想过如何作为来保卫自己的爱情,保护自己的爱人;而洋媳妇也是一味见招拆招,从未对小军母亲,沈莹的棒打鸳鸯,甚至种族偏见,人格侮辱有所反抗,这显然都不合乎正常之逻辑。脱离现实,逻辑模糊,令我不解,令我难受,此三不堪者。故事烂俗,情节奇观化,整部影片讲述的故事有如下几个:小军母亲反对儿子的异国婚事,以个人的喜好来撮合沈莹与小军;沈莹与小军故事重提;小军与洋媳妇释嫌修好,蜜游乡村,发现化工厂污水污染河流;小军母亲导演葬礼,望以所谓乡村习俗破坏小军夫妇;小军,沈莹,洋媳妇,“三角恋”;小军的妹妹,母亲设计逼走洋媳妇;一切真相得以揭示,小军,洋媳妇重修于好,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些情节看似寡淡如水,实则烂俗至极,为何这样说呢,其一,在于母亲对儿女的婚事的干涉,反对,已经在中国的影片中,尤其是农村的影片中被讨论过千千万万次,就算这次是洋媳妇与中国丈母娘的冲突,也依旧没能逃脱烂俗的故事模式,对此类话题,观众早已麻木,避而远之;其二,烂俗的三角恋情节,明明小军和洋媳妇情投意合,而沈莹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仍要搅局,还装作一副“虽然我还是很喜欢小军,但是我衷心地祝福你们”,而小军却一面说深爱妻子,却不拒绝沈莹,妥妥的花心,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洋媳妇不但维护自己的爱情与婚姻,还与沈莹说出我们公平竞争的话术,制造了“两女共侍一夫”这类哗众取宠的情节,这实在令人作呕;其三,整部影片中其他的故事情节,我们不只见过一遍,导演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手法都没能跳脱出俗套的模板,甚至出现了大量令人大跌眼镜的情节,及其大量用以制造笑料的低俗“梗”。所以说,这些故事烂俗至极,此四不堪者。正因为上述演员演技欠缺火候,故事逻辑模糊,情节烂俗,导致此片人物塑造上显得极为失败。人物性格片面单一,刻板化,没有展现应有的鲜活貌。小军的形象我认为是一个类似于人格分裂的精神病患者,症状一:一面说爱自己的妻子,一面对沈莹的投怀送抱不拒绝,对沈莹的搅局不反对;症状二:面对妻子与母亲的矛盾,面对母亲的对妻子种族侮辱,文明歧视,默不作声,毫无作为,而面对沈莹与狗蛋的情愫渐生,情感渐浓,却出拳相向,一面是深情款款,一面又是见异思迁;一面是软弱无能,一面又是勇敢强硬,这些都杂糅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上,这已经不是一个正常人能拥有的性格了,这十有八九是思想出了问题了。而他母亲,导演用的镜头只极尽把她塑造为一位自私刻薄的泼妇形象,而没有把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小军好这层对小军的母爱上,虽说这是畸形扭曲的母爱,这层爱的表现的缺失,让母亲的形象仅仅变成了一个毫无感情的农村泼妇。还有,洋媳妇只是见招拆招,不知反抗,不为自己婚姻,不为自己的爱情做强有力的斗争,看起来是一个逆来顺受,得过且过的人物;沈莹,口是心非,强行搅局而自恃清高,没有给予洋媳妇相应的尊重,明明是“第三者”,还借机诱导洋媳妇接受公平竞争,我没有看到他们对爱情的严肃,敬畏,尊重,看到的是他们的无知,轻浮,甚至人格扭曲,这些人物形象必然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不能获得观众的认同。人物形象塑造极为失败,此五不堪者。在观看这部影片的末端时,我一直费解这部影片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或说想法,直到看毕全片也不能解惑释疑。影片虽短,但它涉猎的题材十分广泛,这本该成为这部影片的优点,但导演对主次关系,不同题材的衔接所作的处理十分差劲,这导致本该成为优点的广泛,却成为断层分裂的拼盘。影片讨论了爱情,婆媳关系,乡村振兴,环境保护……却并未将其很好的衔接串联起来,导致最后,好像什么都说了,却感觉什么也没能提到,各种话题走马观花般的讨论,我依旧不明白洋媳妇与农村保守丈母娘该如何共存,影片中三人复杂的感情关系,想向观众传达怎样的爱情观念,究竟哪些点展现了乡村振兴,难道是关停化工厂,3A景区变成4A景区,但这些似乎也只能说明乡村环境优美,适宜旅游,还是没能体现乡村振兴,环境保护只是只言片语围绕关停化工厂进行,没能进一步深入,这样的泛泛的讨论,不如不要浪费时值来展现这与主体内容没有太大关联的冗余的话题。主题不突出,主旨不明确,思想表达不通达,此六不堪者。电影有第七艺术之美誉,既然是艺术,必然是作为文化符号承载文艺思想,而此片中最不堪者即为作品缺失基本的文化素养,这令此作品缺少神韵,极为浅薄。这明显的例子就是其中出现了大量对黑人种族不太友好的“梗”,这是对黑人种族的极大偏见与歧视,既然导演本人有提到说影片即将在非洲部分国家上映,但这些冒犯,偏见会对非洲国家的观众产生不适与反感,这必然会遭受他们的强烈抵制。就本人在观看时,也产生较为强烈的不适感,这对异国文化的偏见,还是不出现在影片中为好。其二,我国自古以来都对葬礼报以严肃庄重的态度,“死者为大”,这是我们基本的道德观念,而影片中,小军母亲却导演一处假葬礼,这是对生命的亵渎,且众农村却不以为然,毫无觉得这有合乎世俗道德,我在农村长大,我所接受的教导是不能以死亡,葬礼开玩笑,这显示背离现实,背离乡村习俗,这必须要怀疑导演是否到过农村,了解农村的情况。再者,影片中出现了“二女侍一夫”的情节,而且“二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沾沾自喜,这情节的安排不免让人怀疑是否为导演的意淫,更严重的说,这是在物化女性,把她们描绘成为了爱情,婚姻,可以抛出一切,甚至普罗大众同具之人性,健全之人格,这些都能反映出导演,文化修养不够,没有考虑到现实的伦理道德,情节的设计像是一厢情愿的华丽的意淫,这着实令人能以接受与理解,此为七不堪,也为最不堪者。综上所述,此七不堪者,实为我所不纳,不解也。这些就是我对此部影片最为主观的评论,或许用词苛刻极端,但却也正反映我观毕此影片的感触,感慨,绝无为了一黑到底而有意为之,只是依我之拙见,分享心中所感所想。当然,此部作品也并非一无是处,考虑到这是一部新锐导演拍摄的小成本短期制作的影片,确实完成了一部喜剧作品的喜剧任务,观看此片时抛开思想性观众确实欢乐,在同样境况下的影片中,也算不凡,但要面向一部观众喜闻乐见,人人称赞的作品,前路漫漫,道阻且长。在予以最严厉的评判下,仍要鼓励新锐导演,不怯于评判,大胆去尝试,努力向着拍摄更为优秀的作品迈进。

    【详细】
    140503647
  • 森茂
    2011/12/14 23:52:55
    大明湖畔的韩梅梅,她嫁人了
    嗯,是的,我看了这部片儿,没错,是这部片儿。
    很奇怪是吧。是的,相当的奇怪。
    近期饱赏烂片儿的我,今晚终于想写点流水账。
    这印象中看的第一部爱情片(如果大话西游也要作为爱情片来定义那我觉得哥们儿您这楞是和我过意不去),个人感觉拍得挺不错的。
    作为爱情文艺片界的顶级菜鸟,我评判片儿好坏的标准就是:它能否忽悠您献出宝贵的眼泪。我相信,这片儿做到了。
    得,容哥装会儿逼。想到
    嗯,是的,我看了这部片儿,没错,是这部片儿。
    很奇怪是吧。是的,相当的奇怪。
    近期饱赏烂片儿的我,今晚终于想写点流水账。
    这印象中看的第一部爱情片(如果大话西游也要作为爱情片来定义那我觉得哥们儿您这楞是和我过意不去),个人感觉拍得挺不错的。
    作为爱情文艺片界的顶级菜鸟,我评判片儿好坏的标准就是:它能否忽悠您献出宝贵的眼泪。我相信,这片儿做到了。
    得,容哥装会儿逼。想到沈露那失去最爱的男友同时又不得不牺牲如此爱她的陈文的心境时,异常纠结无奈伤感,眼珠使劲打转逐渐模糊,稍一个闪失就要莹履划面了———可是哥HOLD住了,嗯,是的,TMD哥怎么就能HOLD住了呢?
    先不去探讨哥是如何做到尔等定力。回到正文,首先这部片儿的编剧确实比较理想主义比较布波比较童话甚至雷人,但烂俗是永不过时的潮流,人家岩井俊二撩动了多少萝莉OL御姐欧巴桑还有基佬们的荡漾春潮,不照样是烂俗取材(虽然自己一部未赏过从来都是看简介便顿失观瘾),当然战斗力那又是另一回事。不过此片成功塑造了浮躁虚伪信任极度缺失的社会下男女渴求的伴侣形象。一位是浪漫恬静灵性淡雅又能疯的小清新妹纸,一位是呆傻执着活力无限又百依百顺的妻管严灰太狼。仿佛把你又带回那个灿烂纯真无限遐想的十八岁天空,当时李雷还在大明湖畔和韩梅梅打得火热。而荒唐无厘头甚至令人匪夷所思的YY情节,则又毫不客气的戳中了这些空虚寂寞冷被窝成天抱着美丽爱情幻想的死宅腐们稚嫩幼小的心。其实我也很渴望完美的爱情,直到我的膝盖中了一箭。
    认识的明星不多,因为疯狂的石头才知道的黄渤,演技不错并且不招人讨厌,也许是来源石头中的极佳印象,据说此哥们儿以前还是摇滚乐队主唱,刮目相看哦。生面孔江一燕,我实在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赞:好一枚小清新文艺妹纸啊~!片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无微不至观察她,难道我也萌生了一颗天真烂漫少女心?
    其实某些剧情也是自己幻想过很多次的计划,但总觉得凡大喜便难逃大悲。越刻骨难忘的爱情,到头伤痛欲绝的概率亦越高。人生苦短几十载,那些真正白了头的夫妇,每日的生活何尝不是平淡无奇呢?倘若真能相守到老,这又何尝不是人生最大的一次冒险?天下无不散筵席,高潮终将归于平淡。那些苦觅寻求完美TA的苦逼青年们,好好珍惜身边人,找到一个深爱你的绝逼青年就招了吧。
    陈文终于找到沈露后对她说:

    你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跑到这儿来了吗?
    公司让我过来啊推销一份保险
    你知道保的是什么吗
    保的是未来
    也就是说
    你只要投了这份保险
    就会立刻拥有一个
    忠诚的伴侣
    他可以时时刻刻无微不至的
    照顾你
    保护你
    陪伴你
    而且最重要的是
    他永远不会离开你

    聪慧的沈露最后如梦初醒,抱住陈文哭泣道:
    我现在想保一辈子,可以吗?



    你呢?


    【详细】
    52131223
  • 九斤Eva
    2019/1/9 23:35:34
    《红衣少女》荧幕上的个体苏醒:寻找中国电影中个体化的主体性

    《红衣少女》故事所发生的背景是文革后的中国,在文革中被迫害和批斗的妈妈失去了工作,妈妈内心充满了怨恨和愤怒,而不争不抢的爸爸在妈妈的眼里成为了无能的发泄处,她不断地埋怨丈夫的无能和懦弱,甚至从不欣赏他的画,也从不说好话。这样的母亲形象是真实的,她就是那个年代的女性的写照。女主角安然是一个追逐自我个性的新一代的代表,这样的女性在那个年代是被诟病的,因为她身上有“自我”的存在。在那个敏感的年代需

    《红衣少女》故事所发生的背景是文革后的中国,在文革中被迫害和批斗的妈妈失去了工作,妈妈内心充满了怨恨和愤怒,而不争不抢的爸爸在妈妈的眼里成为了无能的发泄处,她不断地埋怨丈夫的无能和懦弱,甚至从不欣赏他的画,也从不说好话。这样的母亲形象是真实的,她就是那个年代的女性的写照。女主角安然是一个追逐自我个性的新一代的代表,这样的女性在那个年代是被诟病的,因为她身上有“自我”的存在。在那个敏感的年代需要的是团结一致,而非个性张扬,所以她代表着一股中国女性的新兴力量,也代表着我们崛起的中国。姐姐安静则是一个过渡断代的牺牲品,她为旧社会牺牲了自我和爱情,把真正的内心映射到了妹妹安然身上,这件红衣服就是她对妹妹爱的呈现,同样也是姐姐自我内心的呈现。身不由己,又心向自由。

    安东尼·吉登斯说过:现代性的特征是制度性反思、时空重组和抽离化机制的扩展,即将社会关系从特殊的地域限制中解放,在时空中重组。Ulrich Beck说过:风险社会中的个性化趋势包含三个相关联的过程:一时将个体从之前无所不包的社会集体束缚,如家庭、亲属、群落、性别和阶级无所不包的阶级中寄托出来;二是用现代的科学知识瓦解其传统的信仰和规范;三是将个体重新融入一个社会连接的新形势,即现代社会,成为现代意义的公民。

    西方国家与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主导轨迹不同。中国电影参与推动了社会的个体化进程,将特殊的个体化历史时期和主导力量的差异都表现在影像叙事中,塑造出丰富的个体表现形式。但是,长期以来,电影学界普遍强调中国电影拥有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集体意识和修辞。例如,Chris Berry说过:中国电影拥有“反个体主义美学”;Yau Esther说过:中国电影中的个体是非自主的。他们均认为中国电影继承了传统文化中将集体置于个体之上的文化修辞。但是,他们片面强调中国电影的集体修辞,却在另一方面简化了中国电影中不断调整的个体与集体关系,忽视了电影中逐渐增多的个体呈现。如果将西方电影的横向比较放置一边,便能发现中国电影中个体化的主体性的崛起。只是个体的反叛常被纳入集体的修辞中,容易被忽视。

    喻婉婷老师从中国的社会发展阶段论证了每一个阶段中国的主体性特点。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早期的个体化时期,第二个时期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个体化,第三个时期是1980年代之后的快速的个体化时期。

    首先,20世纪早期的个体化时期。长期以来,“自我”是个包含“大我”和“小我”的二元概念。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引进西方个人主义的话语作为摧毁封建体制的武器,在知识界和政治领域引发了实践和理论领域的震动。例如:五四运动就提出了“民族”“性别平等”“个性解放”的口号。刘禾在《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一文中说: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持续的翻译、引用、重申和讨论,重新诠释并操纵了西方个人主义话语来建构其自身的民族国家理论。不同的知识分子群体也发展出了不同的个人主义话语。这表明,个体从封建等级制度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中解放出来,首次被赋予追求个体自由和享受的权利,使新的国家权力直接控制个人,开创了民族解放和革命中的个体创造工程。30年代的电影,尤其是左翼电影已经描绘个体崛起的曲折过程。如《体育皇后》1934,《桃李劫》1934,《新女性》1935等。

    其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个体化。阎云翔曾说:社会主义的改革运动,创造了一个无所不包的集体系统,将其中的每个个体牢牢固定。但在更深的层面上,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路径将个体进一步从传统教条中解放出来,重新植入到一个社会主义系统中,导致了“钟鼓哦社会的片面个体化”。其中,工人、农民、妇女、青年获益最大。国家力量通过这一系列社会改革工程渗入原先的私领域,这一时期的个体化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大目标服务的。这阶段的女性图像大致分为三种:1.林道静式的女性知识分子;2.解放后的农村妇女;3.坚强有力的女党员干部。使用国家化话语的叙事策略,在强化权威的同时,弱化了女性个体的主体性。这一时期的个体称之为被模式化的个体化。可大致分为几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如干部、农民、革命者、地主和资本家。其行动更多的是被阶级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兴趣驱动。个体幸福,无论是浪漫的爱情还是和谐的家庭生活,都只有在当它符合并满足集体利益时才能获得。

    在前两个个体化阶段,个体的崛起通过建设新民族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合法化,被个体利益驱动的个人主义也不被捍卫,但是和传统制度相比,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已被系统地改造。

    最后是1980年代之后地快速个体化时期。以极快地速度和不同地形式在公、私领域持续至今。在80年代地“思想解放和新启蒙运动”中,知识分子提出地目标之一就是重建人地主体性,在这里,人是抽离与历史语境、超脱于国家等社会范畴地自然人,拥有至高无上地主体性。更接近西方理论所描绘地内在与工业化和商品化过程中地个体化过程,即消费社会地个体原子化过程。20年代地社会个体化背景带来了电影影像的个体化,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导演发展出个人意识并拥有越来越突出的个人风格。例如《一个和八个》1984,《黄土地》1984,《沙鸥》1982,《女儿楼》1985,《青春祭》1985等;其二是电影文本叙述中的个体化,即角色的个性化和个体呈现,重塑个体的主体性——个体化的主体性真正浮出历史地表。

    个体化即个体化的主观范畴。贝克曾说:个性化的范畴分为客观范畴和主观范畴。主观范畴包括个体认同和个体意识,即在出身的身份之外,个体重新进行自我定位的过程,从由出身所决定的社会角色中解放出来。电影作为承载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并积极参与到社会文化发展的浪潮中,对社会个体化的主客观范畴,尤其是个体化的主体性的提升有着生动体现。

    Dominique Chateau说过:批判巴赞的现实主义电影学忽视了电影中常见的主体性,是“刻意的本质主义”和“过度简化的”。认为主体性包含三个方面含义:意识、多样化的内在表征、以及主体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定位。

    Gregory Currie说过:主观镜头,包括视点镜头、幻觉画面、梦境序列、对错觉的描写、模糊的画面、扭曲的镜头中的主体性。还可以通过主题、叙事、蒙太奇、时空重组和场面调度来表现主体性——内在思维、心理活动、想象、思想、梦境、幻觉。广泛主观领域——从某个角色的主观意识活动直到指涉“作者”之存在的超主体性。个体化的主体性在中国早期电影中曾短暂出现。例如《小城之春》1948等。

    80年代的角色主体性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特征模糊化。1979年,《春雨潇潇》《生活的颤音》《苦恼人的笑》等影片显示出阶级之间流动的可能性,使任何被固化的阶级特征显得相对和不真实。角色越来越多呈现为不可归类的个人,而不是类型或模式。电影显示出一个持续调整的个体—集体关系,在这个关系中,个体的诉求被关注得越来越多。

    第二,个体的牺牲。在社会现实主义电影叙事中,集体利益等于或者保障了个体的利益,80年代电影仍然要将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但是开始表现个体在贡献集体式做出的牺牲,受益的集体在反哺个体时显得无能为力,例如《女儿楼》《乡音》《人到中年》

    第三,女性的呐喊。在大多数的80年代电影中,个体“喊”出了他们的诉求或叛逆,虽然个体诉求的实施仍然在集体的操控下,但是电影已将其合法化,成就了电影对主体性的塑造。例如《原野》《春桃》《乡音》《贞女》《孩子王》《轮回》(清晰的个体化陈述)《红衣少女》。

    第四,男性的解放。《原野》《摇滚青年》(体制边缘人的群像)。

    《红衣少女》是一部作为寓言的伤痕电影。

    第一,个体化与集体化的对抗。

    第二,多种文本冲突(个体—集体、少儿—承认、家庭—学校、不同道德如诚实—不诚实、新—旧)等。

    第三,作为符号系统的色彩模式。红色的三层意义:时尚、突出、前卫;主人翁的个性、自我实现、性别意识、反思性的自我;通过展示个体—集体冲突使社会监视系统得以显现。

    最后,对萤幕个体化的反思。中国社会的个体化大致在国家的管理之下,国家将个人解放作为持续发展市场经济的手段,而不是政治生活的结局。与社会运动中的集体策略相类似,中国电影也采用了国家化的叙事来表达个体的诉求。中国的个体化的一个特征是生产自私的个体。

    【详细】
    98853475
  • 乱乱puck
    2018/7/30 18:59:00
    《摩天营救》的悬疑表现如何?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哪有悬疑?一点悬疑都没有,就前同事和强森在boss开会的时候,找BOss让他输入面部识别,那位同事那个表情,好吧,我知道他是坏人了。然后一句台词,好吧我知道平板会成为大Bug了,后面就这么来着,所以全程简单粗暴,一句话一个眼神就知道是坏的。哪有悬疑?一点悬疑都没有,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哪有悬疑?一点悬疑都没有,就前同事和强森在boss开会的时候,找BOss让他输入面部识别,那位同事那个表情,好吧,我知道他是坏人了。然后一句台词,好吧我知道平板会成为大Bug了,后面就这么来着,所以全程简单粗暴,一句话一个眼神就知道是坏的。哪有悬疑?一点悬疑都没有,就...  (展开)
    【详细】
    9551258
  • ╰浅淡时光╮
    2022/2/1 13:33:13
    华英雄吓得跪在地上

    练中华傲决之前,菜的一批还浪得一批,基本上谁都能虐华英雄,而且还是打成重伤昏迷那种,还特别不自量力认为自己学了一招大海无量就天下无敌了,练了20年中华傲决的华英雄居然差点被金太保拿下,要不是鬼仆指导就盒饭了,赤剑跟无敌拼了一刀就断了,看到无敌放技能居然吓得双腿跪下了,还号称武学天才,居然弱的一批。对比郑伊健的版本差远了。

    练中华傲决之前,菜的一批还浪得一批,基本上谁都能虐华英雄,而且还是打成重伤昏迷那种,还特别不自量力认为自己学了一招大海无量就天下无敌了,练了20年中华傲决的华英雄居然差点被金太保拿下,要不是鬼仆指导就盒饭了,赤剑跟无敌拼了一刀就断了,看到无敌放技能居然吓得双腿跪下了,还号称武学天才,居然弱的一批。对比郑伊健的版本差远了。

    14180348
  • 姜促
    2018/5/16 11:40:55
    姜促·追番记录

    全金属狂潮的第四季。我不喜欢鲁莽耿直又笨拙的人,可是宗介有时候很像我,是他像我,我能看见自己。对我来说也都有几年了,可是对他们来说只是几个月。泰沙和雷纳德在雪里相见,宗介和小要牵手,我以前大声吼我爱威巴。不是的,我以前爱很多人。我看着他们评论,那些三十多岁的人,那些孩子都有了的人,他们一个个聚精会神地像是赴宴,像是老友聚会,嗑着瓜子,说泰莎你还是这么年轻,我都老了。我看见一个人讲,平行宇宙的

    全金属狂潮的第四季。我不喜欢鲁莽耿直又笨拙的人,可是宗介有时候很像我,是他像我,我能看见自己。对我来说也都有几年了,可是对他们来说只是几个月。泰沙和雷纳德在雪里相见,宗介和小要牵手,我以前大声吼我爱威巴。不是的,我以前爱很多人。我看着他们评论,那些三十多岁的人,那些孩子都有了的人,他们一个个聚精会神地像是赴宴,像是老友聚会,嗑着瓜子,说泰莎你还是这么年轻,我都老了。我看见一个人讲,平行宇宙的不老友人。我看过那么多好东西,他们告诉我那么多好东西,有时候翻翻捡捡,觉得过不下去的时候,觉得迷茫又沉湎的时候,都能看见他们。像是傻子那看着0的眼睛,也像是阿尔看着爱德的明明是机械的神情,甚至是真嗣掐着明日香的样子。我以为我什么都等不到。但是银英都更了好几集了。我朋友刚刚特别感慨地跟我讲,活着挺有意思的,我们什么都能等到。我哭的冒鼻涕泡。我看过那么多好东西,富坚老贼我都等得到。可是我都变了,他们一点儿都没变,他们就站在那儿,站在那儿看着我,说好久不见了啊。然后他说,我当不了高达,我说我也当不了,他摇摇头说,不对,我就是呀。然后我朋友说,你说老虚干嘛呢。我说还能干嘛呀,想着怎么让人死的更快呗。他说,我还是继续待在漫威的怀抱吧。他们都不变的,时移星转,只有我是朝前走的,有时候不能昂首挺胸了,就想到他们,那是相当长时间的精神慰藉,我甚至写到桌子上,只要看看名字说不定就能再坚持一下。他们都在看,待着耳机匆匆走在路上的少女,下班时疲累地靠在公交车窗上的年轻人,抱着孩子喂奶的父亲,办公室里挺着肚子的大叔。我听着他们的兴奋和嫌弃,也是高兴的。我朋友说,不知道再过五十年我们什么样,早忘光了吧。我说,是唉,不过没关系,我看过那么多好东西呢。

    【详细】
    9371723
  • 浮梦
    2020/3/23 15:26:55
    宰相刘罗锅

    看着电视,我又回忆起我在阳间那短暂的一生,说起来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心潮起伏。《宰相刘罗锅》一剧大多数还是符合我的生活理念和轨迹的,我用毕生精力践行了我年少时的人生诺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险恶的官场游戏中,在虎狼般的君王身边,我经历多少充满变数的风雨洗礼,经过了多少人情悲欢离合。好算,我终于做到了一生平安,不信你们看看,嘉庆爷登基时所余的为数不多的前朝老臣,我就是其中之一。能够得到

    看着电视,我又回忆起我在阳间那短暂的一生,说起来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心潮起伏。《宰相刘罗锅》一剧大多数还是符合我的生活理念和轨迹的,我用毕生精力践行了我年少时的人生诺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险恶的官场游戏中,在虎狼般的君王身边,我经历多少充满变数的风雨洗礼,经过了多少人情悲欢离合。好算,我终于做到了一生平安,不信你们看看,嘉庆爷登基时所余的为数不多的前朝老臣,我就是其中之一。能够得到两朝君主的信任和倚仗,这本身就是我为官为人的成功所在。相比之下,那个和大人,虽然有段时间过得舒服风光,但终因做恶太多,难得善终。

    【详细】
    12427268
  • 三年?
    2013/5/24 8:29:30
    摇滚中国乐势力香港红磡演出十年祭(转载)
    新京报 江海蓝

      ●十年前,他们才华横溢地尽情歌唱,像从来不曾熄灭的火,所有的人都以为中国摇滚乐的春天已经到来,所有的人都企盼着中国摇滚在轰隆隆的金属咆哮中团结起来,到明天就一定会实现。

      ●十年后,历经被禁、疯狂、平淡、发胖,让人心疼的何勇试图重新用音乐围捕自己的影子;窦唯依次以王菲的丈夫/前夫的身份出现在娱乐版里,以至于小小孩们完全不知道他曾是多么才情四溅。新京报 江海蓝

      ●十年前,他们才华横溢地尽情歌唱,像从来不曾熄灭的火,所有的人都以为中国摇滚乐的春天已经到来,所有的人都企盼着中国摇滚在轰隆隆的金属咆哮中团结起来,到明天就一定会实现。

      ●十年后,历经被禁、疯狂、平淡、发胖,让人心疼的何勇试图重新用音乐围捕自己的影子;窦唯依次以王菲的丈夫/前夫的身份出现在娱乐版里,以至于小小孩们完全不知道他曾是多么才情四溅。

      千层雪、万重浪,整整十年。

      刚刚步入中国摇滚乐大门的孩子们,常常会在短暂的摇滚历程中读到这样的纪录:1994年,“魔岩三杰”窦唯、何勇、张楚以及唐朝乐队联袂在香港红磡体育馆演出,轰动香江,成为摇滚演出经典,昭示着中国摇滚全面繁荣的黄金时代到来。各种研究流行文化的学者煞有介事地分析说,“这些歌手用夸张的语气抨击某些不良现象,有其积极的一面,反映了作为个体的人在强大世俗面前的无可奈何,以及小人物的自我调侃和解嘲,另一方面他们又表露出没有进取心的消极,扮演着精神空虚的角色,这种现象在当时非常具有普遍意义”。

      真的是开始了“具有普遍意义”的黄金时代吗?

      好汉犹记当年勇,一句“香港四大天王除张学友之外都是小丑”令流行乐坛一时哗然,也让麒麟童当年稚气未脱的娃娃脸在舞台上洋溢着哪咤闹海般的幸福,他热情地邀大家一起高歌,他在台上给父亲深深鞠躬,耍宝地凑在窦唯的笛子边捣乱,他获得了那场红磡演出中最华丽的灯光伴奏……还有在舞台上冷静得格格不入的骄傲的窦唯,已经显露出如入无人之境的音乐气质走向;在舞台中央孤单而渺小地唱到青筋暴突的张楚,则前前后后几次神态游离地提到一个词———荒谬;当年充满力量与节奏之美的唐朝,长发飞舞满场打转的张炬给出了他们每首歌的第一个乐句。

      十年前,他们才华横溢地尽情歌唱,像从来不曾熄灭的火,所有的人都以为中国摇滚乐的春天已经到来,所有的人都企盼着中国摇滚在轰隆隆的金属咆哮中团结起来,到明天就一定会实现。

      当每一颗曾为那场“摇滚中国乐势力香港红磡”演出沸腾过的心,如今又名正言顺地翻出那些尘封的影像时,是否发现自己仍然能够毫无障碍地随意唱出每一句旋律?它们始终在心底潜藏如潺潺清泉或如惊鸿飞瀑,哪怕已物是人非?你是否依然可以高声应和、在深夜为这场早已逝去的狂欢跳舞?

      十年后,历经被禁、疯狂、平淡、发胖,让人心疼的何勇试图重新用音乐围捕自己的影子;窦唯依次以王菲的丈夫/前夫的身份出现在娱乐版里,以至于小小孩们完全不知道他曾是多么才情四溢,他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用梦想完成自我,也许青春的烙印已不那么疼痛,可以大隐于市中;唐朝更多的时候苍老地出现在人们有关来时路的回忆里面,没有人记得他们在张炬墓前的承诺,因为一切都已经不再。张楚呢?他背着诗人的行囊悄悄地离开让他声名显赫的北京,依旧当着那个可耻的孤独的人,任凭我们千呼万唤,他始终小心翼翼地收藏起自己的音乐与心。

      十年音乐时光,一转眼工夫。曾经容纳过无数掌声与泪水的红馆,那个令人们嗓音嘶哑的夜晚已经难觅踪影。

      张炬死了。黑豹解散了。

      窦唯离婚了又结婚了。张楚不见了。忽然金属说唱了。忽然朋克了。《音乐殖民地》停办了……还有什么呢?电视要换数字高清了,北京居民不储大白菜了,上大学要收费了,肯德基推中式早餐了,我们长大了,他们变老了。

        何勇专访:张楚死了,我疯了,窦唯成仙了(转载)

      1994年12月17日,史称“魔岩三杰”的窦唯、张楚、何勇,加上唐朝乐队,一齐在香港的红磡体育馆登台演出。这些乐手都是第一次离开内地,香港的乐迷更是从来没有见识过北京摇滚的现场模样。

      在张培仁的“香港演出后记”里,他这样写到:

      “现场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和近万名香港观众。在此之前,他们很少有机会目睹来自北京的新音乐风采……在没有人能预料到的状况下,这场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演唱会,几乎全程陷入了不可思议的状态。观众用双手和喉咙舞动、嘶吼,连向来见惯演出场面的媒体和保安人员也陷入了激动的情绪中。在香港,几年来几乎没有一场演唱会像这样疯狂……”

      这是中国摇滚继崔健后第一次高峰的实地见证。10年一转眼,当年倾情忘我的观众渐渐淡忘了那个令他们嗓音嘶哑的夜晚。而那些乐手们呢?

      1996年,何勇在一场工体演唱会结束后,便从人们眼中消失了;张楚在发表第二张专辑后便回老家西安过上了隐居生活。窦唯则彻底改变了音乐风格,走出了大众的视野。也许“魔岩三杰”和红磡的演出只是中国摇滚史上的一个坐标,并不能涵盖整个中国摇滚的进程。但追寻他们的这十年来的变化足迹,我们也许能隐约摸出一面中国摇滚乐的墙———尽管它残缺不全。

      十年来,当初的乐迷现在都过得比我们好

      新京报:有好多人特怀念10年前的魔岩三杰,有人说那是中国摇滚黄金年代的一面旗帜。你怎么看待大家对“魔岩三杰”的呼唤?你怎么评价当年在香港红馆的那场演出?

      何勇:我觉得人们怀念“魔岩三杰”是有理由的,那是中国摇滚最辉煌的年代,红磡的那场演出也是我人生中最好的一场演出。可这十年来,连当初的乐迷现在都过的比我们好。我说的好坏不单指钱。看看张楚、我和窦唯,我们这些年的境遇,你就明白了。如果说我是自己把自己毁了,那他们呢,他们并没招谁吧,不是一样吗?这里有我们自己的原因,需要好好反思,但最主要的原因并不在我们。这原因很复杂,很难一下说清。

      新京报:今年春节的时候,我还在KTV唱过你的歌———你这些年收到过作品版税吗?

      何勇:刚出专籍那一年多时间收过,后来一分钱都没有。我都不知道管谁去要,魔岩都没了。

      新京报:你们那时候那么成功,为什么突然一下就衰落了?

      何勇:魔岩把孩子推出去就管不了了。他们没想长远发展,也没这实力。1996年的时候,我演出的时候没公司也没经纪人,要是背后有个公司,我的事情不会那么不好解决。这是相当复杂的一个问题。摇滚乐当时对港台流行音乐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一些人可能不敢再叫它发展下去了。当然还有其他更深的原因了,我想不明白的事,就不去想了。

      新京报:你现在怎么评价魔岩?有人说它就是为了挣钱。也有人说它缔造了中国摇滚。

      何勇:不能说魔岩就为了挣钱,他们有很多追求。挣了多少钱,只有天知道,但是他们确实做成事了,创造了品牌,也创造了历史。至今我依然觉得张培仁的那篇新音乐的宣言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文章。充满了只有那个年代才有的理想主义激情。我现在依旧很想念他和贾敏恕。但是,魔岩的问题也很多,它追求的是一种短期的效益,虎头蛇尾,好大喜功,并没有长远的打算,没有能力去建设和保护他的歌手。这是我离开他的原因。

      张楚死了,我疯了,窦唯成仙了

      新京报:人们习惯叫你们“魔岩三杰”。但是,首先从音乐上看,你们一开始就不太一样吧。然后再看这十年的走向,你们的差别恐怕就更大了。你觉得张培仁和贾敏恕当初为什么选了你们仨,而且一块推出来?

      何勇:正是因为我们不同,他们才选了我们。在推出我们之前,窦唯因为黑豹乐队,已经很有名气了;张楚在中国火也露面了;我完全是新人。如果我们相同,我和张楚就完全被窦唯“盖”下去了。只有不同才能一起推。从唱片工业的规律看,一起做宣传可以节省不少成本,还能造势,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做法。

      新京报:那可不可以这样看,“魔岩三杰”的结合完全是商业的结果?

      何勇:对,可以这么说。就是商业的。但商业的不意味着不好。恰好相反,摇滚衰落很大程度因为在它背后从来没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商业规则来。

      新京报:能描述一下你们三人的关系吗?94年前的,还有94年后的。

      何勇:我们是君子之交。都是一个圈子的,早就熟。后来,各奔东西了。这几年,我跟张楚只见过几次。跟窦唯在后海常碰见,有时候还杀两盘棋。

      新京报:贺兰山音乐节上,你和张楚都复出了。张楚的演出状态不好,很多人看了都有点难受……

      何勇:我看了也很难受,而且特不满意那天他那几个乐手的发挥,后来我还骂了他们。我原来说过,我们是魔岩三病人,张楚死了,我疯了,窦唯成仙了。

      我在现在的摇滚里找不到真的,全是假的

      新京报:1994年红?,你说四大天王只有张学友会唱歌。结果引起轩然大波。后来这个事件甚至叫好多孩子分成了两派,听摇滚的和听四大天王的。你现在怎么看这件事?

      何勇:我对当年说过的话今天还承认,但我现在不想再说他们了。因为这两年港台流行音乐太伤感了。走了那么多人。我不忍心再张口说什么了。

      新京报:如今的摇滚圈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很多人认为你是中国朋克的祖师爷。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并不认老前辈。

      何勇:我摇了很多年,一直在摇,后来我“滚”了,“滚”了很多年,对我来说,这个圈子已经不存在了,我一直是自由独立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我觉得我不需要什么准备,我回来了,没带什么礼物,我也知道有人不高兴。我跟现在孩子接触不多,但我认识的那些孩子都很尊重我。现在谁认不认我们没关系,因为没有人可以否认,没有我们这些人也就没有现在的中国摇滚。历史和事实是存在的,不需要你认,音乐不是给圈子里做的,音乐最主要的是要得到人民大众的认可,还有,时间会见证一切。

      新京报:那你对现在的中国摇滚有怎么看?

      何勇:首先你得承认,现在摇滚从当年我们的星星之火已经初见燎原了。但确实也有好多问题。摇滚不是宣扬谁比谁更惨,摇滚是建立在最民间的基础上的。而现在讲的民间都是精英分子的民间,不是真正的民间。

      我在现在好多摇滚里找不到真的。一切都是虚假的。我说的虚假的和假唱那种虚假还不一样。假唱的人还知道他想要什么,目的很明确。但他们还不如假唱,他们是自己把自己骗了,用更流行点的说法是,这些人自己把自己给虚拟了。对自己不知所云,以为自己在真唱呢。

      现在,摇滚出了多少叫大众接受的东西,离开大众的摇滚是什么,现在的很多摇滚是意淫是模仿,可悲的是还自以为很真。

      这次纪念演出,哪怕只有我一个人,也要演

      新京报:说到你的复出,好多人都看到了希望,觉得又看到了十年前的何勇。

      何勇:我的状态其实比十年前差远了,不过我觉得有些地方又比十年前要强。我之所以要复出,是因为我要生活,要还债,我要为我父母想。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还有一些人记得我和想念着我,我要做点事和尽点责任,我依然热爱音乐和舞台。

      新京报:12月17日,将是你8年来第一次在北京正式登台演出。但是,魔岩三杰很有可能无法聚首。你为什么这么坚持要纪念红馆的演出?

      何勇:我觉得这也不是什么正式演出,这就是一聚会,如果我和有待不张罗这事,我不演,这个活动就不存在了。这个十年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过去了,从各个方面来讲,都只能说三个字:对不住。对不住任何人。这个十年的活动从各个角度来说都该做个大的,但就这么个小活动没有我和有待就没了。另外,这么多年不见了,我特想看看北京的知音。这是大家的记忆。哪怕只有我一个人,我也要演。等到什么时候再去纪念呢?我不管别人怎么想我,这场演出值得去纪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ab5bb7010005r7.html
    【详细】
  • 59885001
  • 罗宾汉
    2020/8/12 17:34:53
    在风格化和实验叙事下的传记类型突变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假如让王家卫来改编拍摄劳伦斯·布洛克的侦探小说,大抵就会像这部《追捕聂鲁达》的模样,甚至觉得盖尔·加西亚·贝纳尔在影片里的某个角度看起来像极了梁朝伟。帕布罗·拉拉因在凭《神父俱乐部》在柏林获奖后,转向人物传记题材,在2016年一口气接连推出两部作品《追捕聂鲁达...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假如让王家卫来改编拍摄劳伦斯·布洛克的侦探小说,大抵就会像这部《追捕聂鲁达》的模样,甚至觉得盖尔·加西亚·贝纳尔在影片里的某个角度看起来像极了梁朝伟。帕布罗·拉拉因在凭《神父俱乐部》在柏林获奖后,转向人物传记题材,在2016年一口气接连推出两部作品《追捕聂鲁达...  (展开)
    【详细】
    12791254
  • 嘻嘻
    2017/8/20 19:02:58
    为朵喵大人打call

    没想到网剧居然告别了五毛钱特效,做出了这么精良的小萌物朵喵

    不得不说比花千骨的糖宝都精良多了!!

    没想到网剧居然告别了五毛钱特效,做出了这么精良的小萌物朵喵

    不得不说比花千骨的糖宝都精良多了!!

    8764225
  • 努斯是个牌子
    2015/12/21 23:41:50
    《倩女箫魂》给了我几个看网络电影的理由(含剧透,慎入)
    初看《倩女箫魂》的名字,我是拒绝的。具体表现为拒绝打开,拒绝观看。这其中的原因既有这片子一看就是个鬼片,我从上高中开始就已经抵制鬼片了——因为胆小;还有一个原因是,这名字,一看就是个网络电影。

    我不是对网络电影有微词,我是对制作网络电影的人颇有意见。我知道,能选择网络电影这种方式的,大半(绝大多数?)是资金不够。资金量一定的情况下,怎么拍?有人选择豁了也得上满60分钟,有人则选择“微
    初看《倩女箫魂》的名字,我是拒绝的。具体表现为拒绝打开,拒绝观看。这其中的原因既有这片子一看就是个鬼片,我从上高中开始就已经抵制鬼片了——因为胆小;还有一个原因是,这名字,一看就是个网络电影。

    我不是对网络电影有微词,我是对制作网络电影的人颇有意见。我知道,能选择网络电影这种方式的,大半(绝大多数?)是资金不够。资金量一定的情况下,怎么拍?有人选择豁了也得上满60分钟,有人则选择“微电影”。当然微电影这个词也已经被炒烂了,现在随便拍个短片,镜头唯美点,都敢说是微电影——抱歉,我只见“微”,未见电影。

    第一次让我改变了看法的,是优酷11度青春系列。没错,我说的是筷子兄弟的《老男孩》。甚至我觉得,一开始的《老男孩》,还远比后来搬上大荧幕的版本好得多。他们让我眼前一亮:短片还能拍的这么有意思。

    第二次改变了我看法的,是《四平青年》。这部引起一阵观影潮的“电影”,粗制滥造之极,却深得我口味,因为有意思。粗糙到了极致,你也只能用另一种眼光去欣赏了。

    所以我对此类型电影评判的标准就是,剧本好,有意思。如果画面能再精良点,那基本上及格了。所以,基于这样的评判标准,客官往下看:

    话回《倩女箫魂》,没错,箫。我知道此刻,如我一般浸淫岛国成人影片长大的大家,已经按捺不住了。影片一开头,清水四少之一的韩天泡在木桶里,脸上放着《官人我还要不要停》,嘴里哼着十八摸。忽然,一个女子缓缓出现,脱掉衣服也进了桶里。尽管韩少爷眼睛惊恐,但是女子起身,慢慢移到了韩少爷的肚脐之下,然后,传来了“kimoji”……这是什么鬼!此刻我的脑洞极速旋转,难道影片讲述的是倩女吹箫把人都吹死了,然后连环案件发生,然后一个勇敢机智的少年站了出来拯救了大家,原来是一场误会,因为建国后动物不许成精,所以一切都是大家的错觉,案件真相大白……但,直到我看完了,我才明白,只是吹个箫而已,跟岛国爱情片没什么关系,导演你为什么一开始就诱导我们,为什么?

    虽然猜错了,但是有一点没错,整片的基调就是一个“大乱炖”:微信公众号、Kimoji与木马震、龙虎山,齐飞!

    林捕头是这个叫做清水县的断案能手,同时又非常好色,喜欢到妓院同一个叫小月的姑娘羞耻play——这不就是古代版的城市猎人孟波么?带着这个设定,我继续看了下去。

    清水四少韩天和徐新的死亡,另外两个少爷,许如风和董飘飘嫌疑迅速上升。然而,没一会,这俩人也都挂了。与此同时,林捕头已经找到了很多的线索,这个时候林捕头想起了一些事情,锁定了嫌疑人就是自己的随从,秦小宝。一番斗智斗勇之后,好人胜利,坏人死亡。全剧终。

    一点也不“扯”对不对?可是导演根本就不是这么拍的!

    一个让我跳戏的实习道士从一开始就蹦了出来,协助办案。大哥,道士长什么样,天知地知啊,好歹穿一身像样的衣服吧?好歹眼神不要那么猥琐吧?我分分钟跳出戏外啊!

    还有秦小宝就是李凤楼,李凤楼就是秦小宝,然后特写了两本书,《易容术》和《招魂大法》,就交代过去了啊!剧情太生硬了吧喂!好歹拍一拍如何艰辛地易容,如何苦练招魂大法好吧!

    决战时刻,反派一招吹大箫,召唤出了女鬼。咦,手里怎么拿着两个蛋?哎这个5分钱的特效是什么?衙役们怎么都捂着裆部?咦女鬼开始抚摸鸡蛋了!咦衙役们感觉很不舒服啊!咦女鬼把鸡蛋捏爆了!咦衙役们怎么捂着裆部表情痛苦一个个倒下了啊!我怎么看不懂啊!虽然看不懂,但不妨碍我笑出了声,为导演的脑回路点个蜡!原来网络电影这么玩儿!

    斗智斗勇之后,长得贼像凤小岳的坏人死亡,帅气的林捕头夺回了箫。然后影片一个move,开始了,煽情?

    如果说这之前的扯,我尚能接受,还看得还算没心没肺地开心的话,最后的狗尾续貂,就有点磕碜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神探》,没错,刘青云。你和我想的一样么?

    经过一个多小时,我终于看完了这部披着三级鬼片外皮的侦探片。本想把他归入国产cult片,可发现既没有剑走偏锋,也没有带有强烈的导演特色(逗比算么)。故事不OK,剧本没能打动我。当然我也知道,好的剧本早就拍大片儿去了……那么归入网络大电影的话,我可以打个优良分,因为拍摄手法还有画面的纯净度都相当不错,配乐也算中规中矩,演员演技没有让我爆发尴尬症,都OK。

    至少,看完我觉得,我对国产网络小制作电影有了新的认识的。不吹不黑,优于80%的网络上的电影,用点心,能出作品的。

    最后,小月姑娘,你的吊带能不能好好穿,搞得我就记住你了……
    【详细】
    76991918
  • hyberking
    2018/3/26 15:33:35
    真正参与过地区建设的老兵一定会很兴奋
    这些可敬的英雄们把一生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祖国这片广袤的土地 这份感情至真 至上 既有大英雄的一面 也有温情的关怀,整体剧情有血有肉,节点完整 可以说是新时代的佳作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出来 ,来帮我们提高自己在思想上的认识 因为当今社会就是缺少这种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积极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这些可敬的英雄们把一生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祖国这片广袤的土地 这份感情至真 至上 既有大英雄的一面 也有温情的关怀,整体剧情有血有肉,节点完整 可以说是新时代的佳作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出来 ,来帮我们提高自己在思想上的认识 因为当今社会就是缺少这种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积极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详细】
    9250147
  • 年轻就该醒着拼
    2021/12/13 20:40:00
    E1太阳源起,还是觉得上帝之星更好

    宇宙开篇:讨论大爆炸之前没有意义,已经超越了我们这个维度的认知

    宇宙开篇:讨论大爆炸之前没有意义,已经超越了我们这个维度的认知

    14064222
  • Robin
    2007/10/28 6:03:24
    一个老男人的梦想与坚持
    平心而论,马克·沃伯格 Mark Wahlberg的这部《万夫莫敌》(Invincible,又译成《所向披靡》)也许算不上是体育励志片的上乘之作,但能够令我在看完后的凌晨五点半依然精神焕发,执意上豆瓣来写点什么,也算是比较成功了。

    其实我并不懂橄榄球,甚至连规则都没有弄明白,更不能理解为什么老美会对这项在我看来颇为野蛮的运动如此痴迷以致对风靡世界的足球都不屑一顾。但这并不妨碍我继续欣
    平心而论,马克·沃伯格 Mark Wahlberg的这部《万夫莫敌》(Invincible,又译成《所向披靡》)也许算不上是体育励志片的上乘之作,但能够令我在看完后的凌晨五点半依然精神焕发,执意上豆瓣来写点什么,也算是比较成功了。

    其实我并不懂橄榄球,甚至连规则都没有弄明白,更不能理解为什么老美会对这项在我看来颇为野蛮的运动如此痴迷以致对风靡世界的足球都不屑一顾。但这并不妨碍我继续欣赏有关橄榄球的电影,印象中最深刻的当然还属米卢给当年那届国足们的精神武器《热血强人》(Remember the Titan),那部片子中的教练的确能够鼓舞人心。但Invincible其实也有自己的特色,例如一个三十岁的老男人为了梦想而勇敢的迎接挑战并且坚持到最后,一个还算独具慧眼的教练,一帮除了友情一无所有的穷哥们儿,一个养眼而又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美眉,再加上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激动人心的大战场面,凌晨的两个小时还是值得的。

    忘了说一句,迪斯尼的电影里面要是少了点亲情才会让人奇怪,所以Papel的老爸总会在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及时给儿子以鼓励和帮助。这样的片子才适合全家齐上阵嘛!

    再来说几句男主角,马克·沃伯格 Mark Wahlberg,印象当中做第一男主角的机会并不多,尽管我总觉得他和马特达蒙长的就像兄弟俩,但他显然没有后者的星途那么一帆风顺,小马哥凭着文艺片《心灵捕手》和动作片波恩系列牢牢占据了一线男星的地位,而且还有一帮哥们儿经常相互捧场,想不红都难。而Wahlberg就只有今年的《狙击手》还算是比较出彩,其他的就只有在《The Departed》、《The Italy Job》等片里面演些配角了。但其实他的演技应该还是不错的,运气和选片的眼光差了点。

    三十岁就快来,这种勇气和坚持也是我所需要学习的。
    【详细】
    122978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