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影评

120671072
  • 智能小人
    2019/6/22 20:35:11
    启功的一撇一捺

    启功的人生,身不由己。他是旗人的后代,他是,他爱人是,他师傅是,旗人尊贵的过去给了他们无需操心生计玩弄字画艺术的机会,“高皇帝的子孙”尤其钟情于高雅的艺术。启功虽出身平民,但家族也有工于书画的长辈,打小就浸染在艺术氛围里,在那朦胧的白纸一般的童蒙期,在爷爷叔伯的亲切教导里,对字画开了窍门,通了天眼,方寸之间腾挪天地,“就爱画画儿,天天画。”

    那艺术,不独是贵族家的嗜好。在那叫叫嚷

    启功的人生,身不由己。他是旗人的后代,他是,他爱人是,他师傅是,旗人尊贵的过去给了他们无需操心生计玩弄字画艺术的机会,“高皇帝的子孙”尤其钟情于高雅的艺术。启功虽出身平民,但家族也有工于书画的长辈,打小就浸染在艺术氛围里,在那朦胧的白纸一般的童蒙期,在爷爷叔伯的亲切教导里,对字画开了窍门,通了天眼,方寸之间腾挪天地,“就爱画画儿,天天画。”

    那艺术,不独是贵族家的嗜好。在那叫叫嚷嚷的红卫兵小鬼群里,当着老头子启功临摹大字报的面,也静了下来,围拢在一起,啧啧称奇,仿佛那一刻革命的时代使命忘记了,鸡血消失了,统统成了好学生。小鬼头子小刘假装批判启功,趁夜里却偷偷撕下一张张大字报体书法,在煤油灯下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剪下,糊在一起,用油纸蒙上,一笔一划地临摹。红卫兵成了醉心书法的文艺青年。在那牛鬼蛇神的年代里,启功竟凭一撇一捺的书法,不费唇舌,无形中熏陶了人心,培养了文艺青年,带来了一方净土,艺术的魅力何其大哉!

    也正是在这造化的艺术魅力下,陋室里,执手终老的妻子终其一生为其收藏书法字纸,舍不得扔掉一个纸头。不懂文化的发妻,姐姐,恰恰成了启功的知音和恩人。

    【详细】
    10259507
  • 光明王后
    2018/1/23 13:37:14
    这是一部需要用心去看的电影

    这部电影上映时的宣传悄无声息,人们对它印象也就是那个爱招黑的主持张绍刚演的,票房十分的惨淡,但是因此就可以判断这是一部烂片儿吗?显然不是。现在的观众其实真的普遍浮躁,也难怪那个大嘴导演冯小刚骂现在观众都是垃圾观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如今超级英雄电影横行,有几个人愿意静下心来去细细的品味一部文艺片,像《百鸟朝凤》的导演跪下来求观众才总算收回了本,可是怎么可能

    这部电影上映时的宣传悄无声息,人们对它印象也就是那个爱招黑的主持张绍刚演的,票房十分的惨淡,但是因此就可以判断这是一部烂片儿吗?显然不是。现在的观众其实真的普遍浮躁,也难怪那个大嘴导演冯小刚骂现在观众都是垃圾观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如今超级英雄电影横行,有几个人愿意静下心来去细细的品味一部文艺片,像《百鸟朝凤》的导演跪下来求观众才总算收回了本,可是怎么可能每部文艺片都让制作者们跪下来求观众去看,那男儿的膝盖也太不值钱了。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的眼睛时不时的都会湿润,这是一部大师走过中国20世纪百年沧桑的历程再现。影片的开头,启功在讲台上讲述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结果眨眼间,文革便发生了,学生们从教室里一哄而散,只留下启功落寞的擦去了黑板上的诗句。红卫兵运动兴起,对他们的老师们百般羞辱,我们都知道,很多的文化名流就是在这场劫难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傅雷,老舍……相比之下,眼前这个唯唯诺诺,老实巴交的启功,反而是个幸运儿。很多人知道启功是爱新觉罗氏的皇室后裔,他的祖先就是那个有名的爱吃祭品的荒唐王爷弘昼,人们说弘昼此举其实也是极富智慧的,用荒唐的举止破除皇帝的戒心,保全自己一生平安富贵,启功无疑也继承了祖先的一些生存智慧。也或许是曾经被打为右派的经历,让他知道如何在政治风暴中小心的保全自己,不反抗不还嘴,让他往东不要往西,就这样让他熬过了十年浩劫。如今很多人提起现在的国学大师都认为那是因为他们同辈的大师们都早早的故去,颇有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感。可是实际上,中国历朝历代知识分子,铁骨铮铮,宁折不弯者固然可敬,但是知道保全自己,留下文化命脉传承后人者也同样可敬。在逆境中保全自己,不忘初心,传承文化者,考验的并不仅仅只是知识,更是心胸和智慧。

    现代很多人都实在看不上郭沫若,无论他在新中国文化史上地位有多高,很多人提起他,都认为他就是个御用文人。我们不提他的学术成就,但就其道德而言,不可否认的是有缺点的,无论是他对政治风潮的阿谀奉承,还是在私德上,对众多女性的始乱终弃,都实在让人们对他难有好感。相比之下,启功或许政治地位,学术名气上比不上郭沫若,但是却让人觉得他和蔼可亲,令人尊敬。固然是时代所逼,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也没有必要对政治闻风而动,曲意奉承。

    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一幕就是启功给老校长陈垣磕头,献寿桃祝寿,在那一刻我哭了。启功那时也已经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了,可是对着他的老师,依然尊敬有加。在文革中,这些老知识分子们被打成了臭老九,噤若寒蝉,道路以目,生活困窘,可起启功愿意拿出宝贵的白面做成寿桃给老师祝寿,因为陈校长真的帮助了自己太多太多。在影片中只是短短的反映了启功的青年和中年时期,但却是与中国上世纪最跌宕的岁月相伴的。我们从启功的教学生涯也可以看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些背景,中国教育的崇洋媚外,其实到现在都没有消失。启功是国学大师,他的英语却实在是不好,也没有闪亮的学历,所以他最后只无法继续中学教师的工作,幸好有陈垣把他推荐入了辅仁大学担任国学讲师,让他得以养家糊口,并且潜心学问,很多人都说西南联大如何如何,但是这些坚守在敌占区的学者们同样是令人仰望的。

    同样的,启功和发妻章宝琛之间相濡以沫的感情也让看的人满含热泪。其实他们夫妻很像胡适与江冬秀,都是看起来很不般配的一对儿,但是却白头偕老,走到最后。还记得近代刚刚思想解放时,追求婚姻自由,恋爱自由,多少的名流大家抛弃了父母包办的发妻,转而追求新派的女学生们,徐志摩,郭沫若乃至鲁迅都是当中的代表。可是在今天,人们更愿意提起的,还是胡适与江冬秀,林语堂与廖翠凤这样看起来不般配的包办婚姻,因为事实证明包办婚姻并不一定就是不幸福的,现代人婚恋倒都是自由了,可是婚姻反而更加不幸福了。人们更加羡慕的是那些白头偕老,细水长流的稳定婚姻,比如说英国女王与菲利普亲王70年的白金婚,固然中间有许多的波折,许多的诱惑,但是能走到最后,依然让人们心生向往,相信人间真情。像是徐志摩倒是风流倜傥,追求婚恋自由,结果怎么样呢?把自己的命都给折腾进去了,也没有换得幸福。章宝琛无疑是位贤妻,也许她不够漂亮,不够有文化,不能给启功红袖添香,但是她贤惠豁达,帮助她照顾母亲,照料生活,在困难的生活中不离不弃,鼓励她积极面对困难,钻研学问。当启功失望的要将自己的心血手稿付之一炬时,她可以冒险把书稿抢救出来,我想起了凡尔纳的妻子,当年凡尔纳找了17家出版社都不能出版自己的书稿,一怒之下要把它付之一炬,也是他的妻子把书稿救了出来,然后鼓励他不要放弃,这才有了今天科幻大家凡尔纳。尽管章宝琛没能给他留下一个孩子,但启功无疑是幸福的,所以发妻去世后,他没有再续娶,再找老伴。其实通过他们的婚姻也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像胡适林语堂等人会守着自己的发妻过了一辈子,相濡以沫,其实婚姻之道就在于相处,轻松自如才是最好的。胡适,启功,其实都是豁达圆融之人,他们懂得发现身边人身上的优点,包容她们身上的缺陷,这才有了幸福的婚姻。很多人都说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姻如何如何幸福,但在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不顾众人的反对迎娶了林洙,哪怕造成与儿女及朋友的隔阂。其实原因很简单,梁思成亲口说过,他和林徽因在一起很累,一个才貌双全,光芒完全盖过了自己的妻子,跟她在一起,哪个男人能不累呢。而林洙却懂得崇拜他,仰慕他,让他的男人心得到满足。其实查尔斯和戴安娜何尝不是这样呢,戴安娜看起来再怎样的完美,也终究不能满足查尔斯的一颗男人心,你不能简单地指责他们是渣男,因为夫妻之间的相处,如果不自在,又怎么能持续下去呢。

    这真的是一部你需要静下心来用心去看的电影,你会从中发现很多很多,无论是知识分子风骨的坚守,还是对现代社会浮躁的警戒,我们只需要静下心来,就会发现很多,明白很多的。

    【详细】
    90962518
  • coconut_milk
    2016/5/26 12:36:28
    有个搞笑的大师叫启功(摘自初中某次语文试卷阅读理解题)
    偶然间发现了这部记录启功老师生平的传记电影,一小时余足以彰显其“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大师魅力。但翻了翻影评,总觉得味道不够,遂想起曾在初中的某次语文考试中做过一篇关于启功老师的阅读理解,更记得当时读罢全文便被老师的人格征服而将全文记录了下来。由于年代久远,当时又没有记录下作者,因此只得将文章呈上,如有人知晓作者我立即填上。

    偶然间发现了这部记录启功老师生平的传记电影,一小时余足以彰显其“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大师魅力。但翻了翻影评,总觉得味道不够,遂想起曾在初中的某次语文考试中做过一篇关于启功老师的阅读理解,更记得当时读罢全文便被老师的人格征服而将全文记录了下来。由于年代久远,当时又没有记录下作者,因此只得将文章呈上,如有人知晓作者我立即填上。

    7911333
  • 陈守二
    2016/3/29 9:28:13
    最后一个书法匠
      昨天在网站上翻到一部叫《启功》的电影,看完了,还不错。
      中国人讲究盖棺定论,启功先生逝于二零零五年,十年过去了,应该可以当作“历史人物”去评点,鉴于书法鉴赏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谈启功的书法成就意义并不大,况且启功先生生前自言自己是个老师,书法绘画只是副业。我欣赏先生的豁达,事实上近几年启功的书法拍卖价格都在百万级别以上,已经证明其书名之盛,遑论
      昨天在网站上翻到一部叫《启功》的电影,看完了,还不错。
      中国人讲究盖棺定论,启功先生逝于二零零五年,十年过去了,应该可以当作“历史人物”去评点,鉴于书法鉴赏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谈启功的书法成就意义并不大,况且启功先生生前自言自己是个老师,书法绘画只是副业。我欣赏先生的豁达,事实上近几年启功的书法拍卖价格都在百万级别以上,已经证明其书名之盛,遑论如今我们身处于网络时代,传统书法陷入几千年未曾有的尴尬处境,我断言启功或许会是最后一个合格的书法家。


    仅仅简单的几个启功书体的文字就很具备美感了

      每想起这些让人沮丧。
      导演应该是考虑了这些问题,并没有把书法当做核心内容去加以讨论,而是把启功定位在学生和老师两个角色里,重点突出师道传承,不但契合启功先生的遗志,并且把人物形象刻画的很深,启功为陈垣庆寿,两人对面而泣的那一幕让人不禁潸然泪落,对近代史有了解的人都会感同身受,那十年浩劫里中国的知识分子究竟遭遇了什么,对比现实的文革,电影中的刻画其无耻程度不及现实的百分之一,真希望今后会有更多的影视作品能直面这一段历史,扯掉这一块令人作呕的遮羞布。


    电影里的一个镜头,苍下面的口写坏了

      仅就还原历史这一点来看,这部电影是基本合格的,情节拖沓一点,结构松散一点都在意料之内,毕竟只是一部写人的伪纪录片。这里不得不说马老饰演的老年启功,真是神形兼似,几以乱真;叮当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唯独张绍刚饰演的中年启功,老是皱着八字眉,实在让人出戏,找不到工作那一段情节更是讽刺,换做现实的张绍刚肯定是急头白脸了,还好是在拍电影。



      关于电影就说这么多,也没啥可发掘的了,整体比较平庸的一部作品。
      斗胆谈两句启功先生的书法。现在网上一些人谈近代书法必提启功、太祖、郭沫若。结论往往是启功书法是馆阁体,呆板没有气节之类的。而太祖书法大开大阖,有枭雄气。谈郭沫若又要扯到人品上去做文章。我觉得没啥意思,书法应该是建立在美学的基础上,再结合个人特点加以分析,不能本末倒置。跳过审美的分析,直接谈论书法的内在气势,根本就是扯淡。



      启功是近代书法家,这一点毋庸置疑,其历史地位,远的不说,肯定在吴昌硕,于右任等人之下,但他对书法的影响也许要高于这两位,真正做到了雅俗皆赏,殊为难得。个人浅见,启功书法不仅不呆板,反而有些“匠气”,细节一丝不苟,少了一点疏狂烂漫,算是白璧微瑕。

      斯人已去,过多评点已是索然无味,回首启功一生,由其亲手所题的北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当为其一生之写照。
      我辈只能高山仰止。
    【详细】
    78311243
  • 吱吱吱
    2016/3/26 12:53:57
    大师 老爷爷 先生 老人 或者是曾经的热血青年
    特别喜欢启功master的字 我这是真想不出来是叫爷爷还是先生 临当然也临不出韵味 很久都没明白 为什么字的轻重总是像是有极端一样 为什么字有时就像活了一样 而今 更懂 为什么一定一定要先懂这个人 才能懂他的字画

    看到第二分钟他开始写字的时候就duang就哭了 想起来看过的启功先生的书法视频 那种笔的运用 那种活灵活现的字的感觉 不知道到底是多少苦难多少付出换来的 尤其是书画这种 日
    特别喜欢启功master的字 我这是真想不出来是叫爷爷还是先生 临当然也临不出韵味 很久都没明白 为什么字的轻重总是像是有极端一样 为什么字有时就像活了一样 而今 更懂 为什么一定一定要先懂这个人 才能懂他的字画

    看到第二分钟他开始写字的时候就duang就哭了 想起来看过的启功先生的书法视频 那种笔的运用 那种活灵活现的字的感觉 不知道到底是多少苦难多少付出换来的 尤其是书画这种 日久见功力的东西

    粗略了解他的平生 觉得经历过很多才会有他笔下这样有韵味的字 有阅历 有心境 有勤学 有苦练 有执着 有深爱 有太多的内容在里面 可能当事人并没有太多感觉 在旁人看来 这字是短暂人生的浓缩 五味陈杂 看了真心想哭

    总体来说 他也是很幸运的 有好师傅有学习环境 这是多少人求不来的 我等凡夫俗子只能是YY一下 只是不幸的是…好在 嗯 享年90 挺好的

    电影拍摄比黄金时代好很多 读多很多萧红的有关萧红的书 没想过一部电影能被拍成那样 很怪

    这部没有太多的技巧 讲启功大师的生活 我觉得 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们看了太多他的字 他的画 知道了太多他的头衔 却对他的人生遭遇知之甚少 说人老了老了 对人生对有更多的感悟 电影中的细节 很多都有体现
    讲他的老师和他的感情 拍摄的也很好 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师生情也有如父子情了 说实话 觉得他很幸福 他有一个懂他教他的老师 当然也是因为他真的有天赋 我不太懂这种感觉 可能是班级人太多更可能是伦家没天赋…
    他的妻子 亦母亦姐 虽然 没法深交 在那个年代 也是他的幸运 只是不知道 这个年代 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感情了

    民国时期的好老师确实挺多的 可能是时代造英雄 现在当然更多 只是 太多的急功近利了

    我们老师说 书画的再多技巧 都不如踏踏实实的做学问 像启功那样 我原来觉得老师太商业化 但细想想 他可能是真的爱书法 身边的小事也会让人知道启功先生是真的适合教书 爱做学问 形象真是深入人心啊

    嗯 就是演青年时期的演员略丑啊…刚看了上面的影评 我不太同意 这并不是高山仰止 启功先生很平凡 像每个固执的教书老先生一样 真的只是平平淡淡和固执坚持 造就了不平凡

    为了终于有人拍这部电影 并且没有太多炫技 满分

    希望有一天 可能在我老了的时候 能够运一身功力于每一字 还希望 世界和平
    【详细】
    78271035
  • 老爱书
    2016/2/4 23:26:29
    以柔克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作为一部电影,《启功》主要就是将先生的一生以电影作为载体浓缩了一下,其中对启功先生将书法、绘画艺术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进行了详细了刻画,实际上在最为坎坷的岁月启功先生则依旧收到其人生追求的影响。

    书法、绘画艺术都是要建立在深厚的学养基础上的,正所谓“书法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启功先生并非只是一个画师或一个书匠,他在文学、文字和历史方面也都有较高的造诣,可以说他骨子里是透着一
    作为一部电影,《启功》主要就是将先生的一生以电影作为载体浓缩了一下,其中对启功先生将书法、绘画艺术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进行了详细了刻画,实际上在最为坎坷的岁月启功先生则依旧收到其人生追求的影响。

    书法、绘画艺术都是要建立在深厚的学养基础上的,正所谓“书法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启功先生并非只是一个画师或一个书匠,他在文学、文字和历史方面也都有较高的造诣,可以说他骨子里是透着一股中国文人的气息的。一部电影不会时时刻刻都打动人心,《启功》也许有很多值得人感动的地方,但是对我来讲有一个情节让我看了又看,甚至感动的要掉下泪来。当文革开始后,很多大学老师特别是著名学者成为了右派的典型代表,启功虽然摘了帽子仍旧处境艰难,没有什么人能瞧得上这样一个糟老头子,但是当无知的红卫兵为无法抄写好《毛主席语录》时烦恼时,启功挥毫泼墨的场景使得那些红卫兵们深深的震撼其中,甚至其中一个人最后竟成了他的门生。
    <图片1>

    这一个镜头、这一个场景实际上表现出的就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书法虽然只是一种形式美学,但是它本身也承载着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无论启功先生看起来多么的随和,但是当他进入了书法创作的环境,便立即显现出了一种中国文人的风骨,在对待兰亭序真伪的探讨问题上,启功先生内心中仍存在着中国士大夫传统中的自尊。有人怕谈及中国传统的士大夫情节诶,但是我却认为这恰恰是中国文人的风骨和气节所在。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一个环境中的核心,关键不在于这个人是否长得好看,更在于这个人所具有的气质、所带来的气场是怎么样的。那么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塑造一个人的气场就是看这个人被何种文化所熏陶。
    <图片2>

    老子讲“上善若水”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水虽然柔软至极却能战胜比它坚硬的东西,而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水”,面对来势汹汹的极左思潮却没有能够断绝它的存在和延续。即使受到思想流毒影响至深的红卫兵,面对书法美学的魅力也不由自主的折服。在我看来,受到折服的不仅仅是启功的书法,更是启功带来的气场。儒雅的涵养、深厚的学识会使仁人志士趋之若鹜的。
    【详细】
    7761903
  • 延延
    2015/8/29 12:49:24
    中规中矩的片子,高山仰止的人生
    看了格瓦拉组织的超前点映,影片像是一篇中规中矩的命题作文,完成度较高。选角非常值得称道,扮演老年启功的马恩然戴着那顶小帽,与先生的形象惊人相似。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的演员形象连贯性极佳,完全能脱离演员本身的话题和形象。

    剧情完整展现了启功先生的生平,几乎所有剧情均有出处,就连很多细节,比如唤妻子姐姐,向妻子磕头,与妻子打赌等等都出自先生亲笔。

    启功先生与陈垣先生的师生
    看了格瓦拉组织的超前点映,影片像是一篇中规中矩的命题作文,完成度较高。选角非常值得称道,扮演老年启功的马恩然戴着那顶小帽,与先生的形象惊人相似。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的演员形象连贯性极佳,完全能脱离演员本身的话题和形象。

    剧情完整展现了启功先生的生平,几乎所有剧情均有出处,就连很多细节,比如唤妻子姐姐,向妻子磕头,与妻子打赌等等都出自先生亲笔。

    启功先生与陈垣先生的师生情谊十分动人,也是片子浓墨重彩渲染的。青年相知提携,暮年拜寿,晚年以陈垣先生书斋命名奖学金,足见师道传承,也颇为契合教师节的主题。

    可能是为了更多的展现先生的生平细节,参与创作者也多为先生的学生,影片几乎没有演绎的成分,叙事方式多少有些老套且流水账。纯粹为致敬是足够了,但作为传记电影,稍欠火候。

    启功先生常说,书法绘画都是副业,教师才是自己的主业,他用一生践行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三星给中规中矩的作品,一星敬高山仰止的先生。
    【详细】
    758442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