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初识门庭,毕业非同学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生平。”
很喜欢这种传记类电影,看过之后能了解一个人大致的生平。电影选角也很好,没有小鲜肉看着就是舒服。启功的演员确实有股子儒雅随和的气度。在当时抗日文革的历史背景下,演员也演出了启功的无奈,还带了点唯唯诺诺,全片没有啥矛盾冲突,就细水长流的给你讲启功的一生。看看这种片子算是给自己打打冷鸡血,学学启功的治学精神,让自己坐的住读得
“入学初识门庭,毕业非同学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生平。”
很喜欢这种传记类电影,看过之后能了解一个人大致的生平。电影选角也很好,没有小鲜肉看着就是舒服。启功的演员确实有股子儒雅随和的气度。在当时抗日文革的历史背景下,演员也演出了启功的无奈,还带了点唯唯诺诺,全片没有啥矛盾冲突,就细水长流的给你讲启功的一生。看看这种片子算是给自己打打冷鸡血,学学启功的治学精神,让自己坐的住读得进书。最让我动容的地方是启功为自己的老师祝寿,师徒二人垂垂老矣,启功叩头贺寿,老师捧着两个寿桃一幅画泣不成声。学问一代代传承。最喜欢的地方是前面有穿插古琴,指法音乐都配的上,真不错。还有一个小地方我很喜欢,启功住的鞋垫子大小的屋里养了盆郁郁青青的兰花,果然兰花是君子气度,摆在启功房里,浸润在书画间,相得益彰。
平稳的叙事恰如舒缓的背景音乐轻柔地流淌,吟出一首朴实无华、沉郁苍劲的凡人诗篇。
作为诗中的主人公,启功在激荡的岁月里坚持操守,在怒涛滚滚的生活狂潮面前秉持尊严,这份闪耀在凡人身上的素朴以及对生命的敬重在岁月如诗的镜头语言下得到真切的呈现。
影片从动荡年代的时代背景入手,在那个砸烂一切、
平稳的叙事恰如舒缓的背景音乐轻柔地流淌,吟出一首朴实无华、沉郁苍劲的凡人诗篇。
作为诗中的主人公,启功在激荡的岁月里坚持操守,在怒涛滚滚的生活狂潮面前秉持尊严,这份闪耀在凡人身上的素朴以及对生命的敬重在岁月如诗的镜头语言下得到真切的呈现。
影片从动荡年代的时代背景入手,在那个砸烂一切、扫除一切的怒涛下,成为边缘人的启功艰难而不失尊严的活着,在毫无任何依托的生活现状下,唯有老妻宝琛的一路扶持,让启功在朝不保夕的日子里得以顽强的度过。这是相守一生的理解与宽容,它摒去了浮华,卸下了荣光,日子也就沉淀成了一抹清浅的吟唱,伴随着一路的足印,一对患难夫妻在对生活平淡地操持下诠释了相濡以沫的真谛。
这让人肃然起敬的真情在影片里未曾有任何浓墨重彩的渲染,它通过对日常事例平铺直叙的展示,以点带面的缀成启功与宝琛从相识到相守,从爱情到友情继而升华至亲情的那份朴素的挚爱情怀。启功与宝琛的相识少了浪漫的机缘,却将这份感情坚守一生,宝琛的包容在其中有着难能可贵的助力。在启功因为字写得不好被他人奚落时,宝琛的勉励如同一缕春风,拂去了围聚在启功心头的阴云。来自妻子的勉励是宝贵的,它成为启功艺术生涯里的益友与后盾,以无可取代的方式见证了启功的一生。这是爱情浇灌出的艺术之花,少了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却以包容和理解铸就了爱情的庄重。
若是缺少了沉重的生活经历,庄重的爱情难免根基浮浅,不堪摧打。启功的一生在平淡中蕴含曲折,在沉静的岁月里也少不了急遽而止的骤狂。启功先学画,后工书,曲折的艺术之路反而增强了启功的艺术自信,可这种自信在战火纷飞的时局里得到了严峻的考验。面对日寇的铁蹄,山河的破碎,启功与敬爱的师长陈垣等一批爱国人士坚定地留在辅仁继续执教,实现了艺术自信的同时也塑就了可贵的艺术人格。
启功的艺术人格之可贵,除了不屈从于侵略者的淫威,还体现在其远离宦海,不寄食于威权之门的气节。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教育部欲委任启功为部里的一员科长,影片将这一情节结合启功少无宦情的心性,通过陈垣对宦海的剖析,一个在艺术人格上逐渐成熟的艺术家形象越发的清晰起来。
“学校发的是聘书,教师就是宾客。衙门发的是委任状,官吏则是僚属。”
陈垣的一席话,让启功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这个少无宦情之人,自小痴情于画画,经由陈垣的引进,启功在自己钟情的艺术世界里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归宿。这背后有师长的发现和提点,有妻子的耐心和包容,更有心怀善意之人的义举和相助。
刘雨辰,影片里的一个虚构人物。作为动荡年代里的一名“弄潮儿”,自身又喜爱书法艺术的他,在这一旁人看来与时代风潮相悖的爱好的驱使下,巧妙的对启功伸出了援助之手。
刘雨辰带着一群“小将”们来到启功家里,朗诵完语录后,以“封建主义的糟粕”为名封存了启功的书柜,却没有进一步的将那些书籍焚烧。几年后,刘雨辰执弟子礼上门向启功请教书法,他对自己当年的无知表示了深深地忏悔,启功以当年的人都是在演戏,大度地将此页隐去。
“演戏”一说作为艺术家的大度与影片开头的一段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影片开头,刘雨辰让启功抄写领袖诗词,却遭到个别“小将”的反对。理由是,启功虽然落实了政策,但仍然属于边缘人,由这么一种人来抄写领袖诗词是不合适的。在一个群魔乱舞的动荡年代,舞台上粉墨登场的角色里,有人通过演戏适应时代的潮流,有人则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这一切,则在尘埃甫落的一刻,在出自艺术家对昔日大度的一句“那时的人都在演戏”而轻轻扫入了记忆的旮旯。
启功的人格恰如他在劳动时,以扫帚作笔,蘸着清水在地面所画的劲竹,枝干虬劲、凛然不屈,淡泊淳朴、为人有节,任它东西南北风,我自坚持一生的操守,这是启功的个人品质,亦是值得珍视的文人风骨。
2015年上映,豆瓣7.6分,腾讯视频,时长:1:37:37
里面有些细节,颇为感人。
2015年上映,豆瓣7.6分,腾讯视频,时长:1:37:37
里面有些细节,颇为感人。
这是一部好电影,老名角的演绎是自然、连贯,得体,不夸张,是现在影坛新秀无法比的,现在的影坛新秀大多是靠媒体、靠颜值捧红的,而现在新一代的年轻人却不怎么懂得去欣赏一部影视剧,真正的一个好名角。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有评论说放到现在能影响一代人,我认为夸张了,能影响一部分人还是可以的。
这是一部好电影,老名角的演绎是自然、连贯,得体,不夸张,是现在影坛新秀无法比的,现在的影坛新秀大多是靠媒体、靠颜值捧红的,而现在新一代的年轻人却不怎么懂得去欣赏一部影视剧,真正的一个好名角。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有评论说放到现在能影响一代人,我认为夸张了,能影响一部分人还是可以的。
影片讲述了著名书法艺术家启功先生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后的传奇故事。
影片讲述了著名书法艺术家启功先生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后的传奇故事。
#启功#刚好看到了文化大革命的镜头,边不自觉的对比起昨天看的《残余影像》,和《残余影像》不同的是,启功先生并没有丝毫的直接反抗斗争,而是采用顺服的方式,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样就是错的,反倒是更符合启功先生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启功先生是个乐观的人,不怒不争,好教乐教,终于兴趣,陷于爱好。他也是个长寿的人,享年92岁,我相信这也和他的乐观无法分开。开头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没讲完,中间坎坷
#启功#刚好看到了文化大革命的镜头,边不自觉的对比起昨天看的《残余影像》,和《残余影像》不同的是,启功先生并没有丝毫的直接反抗斗争,而是采用顺服的方式,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样就是错的,反倒是更符合启功先生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启功先生是个乐观的人,不怒不争,好教乐教,终于兴趣,陷于爱好。他也是个长寿的人,享年92岁,我相信这也和他的乐观无法分开。开头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没讲完,中间坎坷不断,结局再讲便讲完了,这也应着启功先生的一生吧,从始至终。
好的传记电影我看过数余部,印象深的有《巴顿将军》《美丽心灵》《知无涯者》,如此赋有中国特色的个人传记又拍的这么好的我是第一次看到,整部电影都弥漫着书香,电影中把中国元素用得淋漓尽致。中国式亲情,是爷爷的宠爱,母亲的刀子嘴豆腐心。中国式爱情,是妻子的支持和关怀,若得此妻,夫复何求。中国式师生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又表现出特别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文化,中国的画,区别于素描,色彩画。“见意境,而轻
好的传记电影我看过数余部,印象深的有《巴顿将军》《美丽心灵》《知无涯者》,如此赋有中国特色的个人传记又拍的这么好的我是第一次看到,整部电影都弥漫着书香,电影中把中国元素用得淋漓尽致。中国式亲情,是爷爷的宠爱,母亲的刀子嘴豆腐心。中国式爱情,是妻子的支持和关怀,若得此妻,夫复何求。中国式师生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又表现出特别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文化,中国的画,区别于素描,色彩画。“见意境,而轻技巧,薄异能”。中国的字,“经史为上,诗词在后,最后为画”。还表现了中国文人的品质,面对小鼻子的威胁,坚持不退。还有一些轻松的画面:中国式客气“您坐,您坐,您坐,您坐”。中国的谦虚,“都比我写得好”中国的宽容,“都过去了”看到打招呼那段,买菜回来啦,翻译为“Hi”,就忍不住笑。让我酸的一个场面是,小同志可以找到启功老师说:您帮我看看字啊。荆霄鹏老师,您也帮我看看我写的字啊。
最后,在技术层面如果能更细腻点就更好了。
纯评价电影的影评我不擅长写,想写点我看到的别的东西。
曾造访北师大,看过“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碑文,也了解过启功前辈和北师大的关系,可以说前辈身上有中国传统文士遗留下的风骨,这也正是当代我们社会所缺少的。
中国文化里的教师注重“传道”,韩愈讲“传道授业解惑”,把“道”放在第一位,如果无法传承精神,授业解惑的再好,也不能说是培养出的是好人才。当下中国,注重“授业解惑”
纯评价电影的影评我不擅长写,想写点我看到的别的东西。
曾造访北师大,看过“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碑文,也了解过启功前辈和北师大的关系,可以说前辈身上有中国传统文士遗留下的风骨,这也正是当代我们社会所缺少的。
中国文化里的教师注重“传道”,韩愈讲“传道授业解惑”,把“道”放在第一位,如果无法传承精神,授业解惑的再好,也不能说是培养出的是好人才。当下中国,注重“授业解惑”,在“道”的层面差了很多,这是时代的潮流所致,导致很多中华精神也都只能追思。
现代一部分人对中华古文化的印象几近刻板,随便说两句古人之言,便可能会被某些能人异士戴上“崇古”的帽子,此乃中国之悲哀。
梁启超曾讲“人类全体文化,从初发育之日起截至西历十五六世纪以前,我国所产者,视全世界之任何部分,皆无逊色。虽然,我国文化发展之途径,与世界任何部分皆殊其趋。故如希伯来人、印度人之超现世的热烈宗教观念,我无有也;如希腊人、日耳曼人之瞑想的形而上学,我虽有之而不昌;如近代欧洲之纯客观的科学,我益微微不足道。然则中国在全人类文化史中尚能占一位置耶?曰能。中国学术,以研究人类现世生活之理法为中心,古今思想家皆集中精力于此方面之各种问题。以今语道之,即人生哲学及政治哲学所包含之诸问题也。盖无论何时代何宗派之著述,未尝不归结于此点。坐是之故,吾国人对于此方面诸问题之解答,往往有独到之处,为世界任何部分所莫能逮。”———【先秦政治思想史】
若是现代人人都持如此观点来探讨中西方文化,我们会不会发展的更好,将“道”传承的更好呢?
这部电影以启功先生的一生为线索,而启功先生表现出的又是中华精神。所以看片子的时候要体会片中几个“道”的变更点和传承点,如刘同志从红卫兵重新变成启功先生的学生,启功先生给自己老师祝寿,到最后设立新时代的奖学金,诸多情节,在此不加赘述,观影者自行体会,希望每个人都能从影片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一点思考。
1、小人物的传记依然能窥得当时的社会一斑,可以;
2、启功先生夫妇的举案齐眉,相濡以沫,那便是我们的未来,可以;
3、“入学初识门庭,毕业非同学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还在身平。”普实而华丽,却是北师大好友们的生训之一,突然理解为啥你们总叨念着启功先生。
4、看片的时候,总觉得那不是张绍刚嘛,原来张绍刚还像启功,结果没成想看完看演员表,果然有张绍刚,回味片中
1、小人物的传记依然能窥得当时的社会一斑,可以;
2、启功先生夫妇的举案齐眉,相濡以沫,那便是我们的未来,可以;
3、“入学初识门庭,毕业非同学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还在身平。”普实而华丽,却是北师大好友们的生训之一,突然理解为啥你们总叨念着启功先生。
4、看片的时候,总觉得那不是张绍刚嘛,原来张绍刚还像启功,结果没成想看完看演员表,果然有张绍刚,回味片中中年启功,总是有点张绍刚老师的那股子油滑,笑出岔。
5、题材好、演员好,但是纪录片的叙事结构还需要稍稍加强。
可能是为了更多的展现先生的生平细节,参与创作者也多为先生的学生,影片几乎没有演绎的成分,叙事方式多少有些老套且流水账。纯粹为致敬是足够了,但作为传记电影,稍欠火候。启功先生常说,书法绘画都是副业,教师才是自己的主业,他用一生践行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三星给中规中矩的作品,一星敬高山仰止的先生。
可能是为了更多的展现先生的生平细节,参与创作者也多为先生的学生,影片几乎没有演绎的成分,叙事方式多少有些老套且流水账。纯粹为致敬是足够了,但作为传记电影,稍欠火候。启功先生常说,书法绘画都是副业,教师才是自己的主业,他用一生践行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三星给中规中矩的作品,一星敬高山仰止的先生。
该剧追求诗化的现实主义,力求形式上侧重轻灵、轻逸,在诗意中不失剧作本身内在的严肃、庄重与大气。通过启功先生的人生经历, 将逐渐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前尘往事,以艺术的样貌凝固、传播开来,以启功先生的人生故事折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境遇。主创团队以竹喻人,以“竹笋”成长为“高竹”来喻其历经黑暗与挣扎却能“坚”、“净”自守的品格与人生,提炼出“竹笋精神”概括启功先生的人生轨迹——耐得住寂寞
该剧追求诗化的现实主义,力求形式上侧重轻灵、轻逸,在诗意中不失剧作本身内在的严肃、庄重与大气。通过启功先生的人生经历, 将逐渐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前尘往事,以艺术的样貌凝固、传播开来,以启功先生的人生故事折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境遇。主创团队以竹喻人,以“竹笋”成长为“高竹”来喻其历经黑暗与挣扎却能“坚”、“净”自守的品格与人生,提炼出“竹笋精神”概括启功先生的人生轨迹——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折腾,破土而出,甘愿奉献。话剧《启功》将启功先生一生浓缩在九十分钟内,先生学养深厚,诗、书、画享誉当代中国,但最令他引以为傲的身份却是——教师。着重表现了启功先生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自身的教育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奉献,解析了他一生坚守的内在原因与动力。
纵观历史长河,众人若要被一个人所真正敬仰,除了受根深蒂固的君臣、君民的观念植入外,就是那位被敬仰的人,他本身有着超群的能力,加之于情合理的处世观,随和开朗而融于世者多,我们国家第一位总理周恩来总理算一位,在政治上有着卓群的外交能力,在爱情上对妻子坚贞不渝,偶尔在信中开开小玩笑道:闲人怎么知道忙人多想闲人。
纵观历史长河,众人若要被一个人所真正敬仰,除了受根深蒂固的君臣、君民的观念植入外,就是那位被敬仰的人,他本身有着超群的能力,加之于情合理的处世观,随和开朗而融于世者多,我们国家第一位总理周恩来总理算一位,在政治上有着卓群的外交能力,在爱情上对妻子坚贞不渝,偶尔在信中开开小玩笑道:闲人怎么知道忙人多想闲人。
这次电影传记的主题人物启功先生也是一位,在一次采访活动中,他自诩首先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老师,其次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人员,在世人眼里,启老应该给自己的的书画作品做出一个展示,实则不然,他只是认为书法绘画作诗填词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做这个工作本应该会的,怎么会值得一说?可见启老在文学造诣层次在普通人的认知里已经远及灯火阑珊处。
都说长寿的人都善于行乐,往往在乐的背后,深藏着近百岁的启老一生中经历的沉重。作为爱新觉罗氏的后代,他从小跟随祖父生活,遂有世袭官位一职,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可终究是一个职位。旗人虽然有特殊的地位,但是在战争纷乱的年代里,并不是一个利于保身的身份。启功先生在青年时期经历了民国、抗战阶段,这都在电影中极为巧妙的表现出来,抗战开始时,老友相助,帮助他渡至台湾辅仁,先后在中学、大学教书。一个人在某一个领域中如果能有其地位,不是平民百姓所能理解的优秀,艺术作品好,只有同行人、师生之间一致认可的优秀才是真正的领域行家。启功先生在一生里常受到友人的帮助,不仅也是旁人对他为人的赞同,在民族危难时刻,有人能想着保全他,更是一种对家国文化认可伸出援助之手,有温度的家国文化靠谁来能传承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这个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1912年出生的他可谓也是历经了新中国成立的点点滴滴,在本该知天命的年纪里,红卫兵径直冲进他家,封上一柜子的书,不稳定的世道往往难以让一个文艺工作者存活,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运动开始时,启老家里的一副对联“简易无威廉靖乐道,汗漫翰墨浮沉里闾”意为在胡同深处的陋室里方才安息。这副墨宝曾在红卫兵闯进来的时候被认定为不关心“运动”而匆匆取下,在听闻四人帮被抓后转头就是喜滋滋的挂上对联。不仅可见的是启老幽默顽童般的性格,更是他一生中对乐逍遥态度的坚定。
启功老先生结束在1977年结束一生中经历的两个时局动荡时期,日后稳定于北京师范大学,当一名勤勤恳恳的“园丁“,以其师陈垣名义设立励耘奖学金,他用一生践行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北师大校训。
启功的人生,身不由己。他是旗人的后代,他是,他爱人是,他师傅是,旗人尊贵的过去给了他们无需操心生计玩弄字画艺术的机会,“高皇帝的子孙”尤其钟情于高雅的艺术。启功虽出身平民,但家族也有工于书画的长辈,打小就浸染在艺术氛围里,在那朦胧的白纸一般的童蒙期,在爷爷叔伯的亲切教导里,对字画开了窍门,通了天眼,方寸之间腾挪天地,“就爱画画儿,天天画。”
那艺术,不独是贵族家的嗜好。在那叫叫嚷
启功的人生,身不由己。他是旗人的后代,他是,他爱人是,他师傅是,旗人尊贵的过去给了他们无需操心生计玩弄字画艺术的机会,“高皇帝的子孙”尤其钟情于高雅的艺术。启功虽出身平民,但家族也有工于书画的长辈,打小就浸染在艺术氛围里,在那朦胧的白纸一般的童蒙期,在爷爷叔伯的亲切教导里,对字画开了窍门,通了天眼,方寸之间腾挪天地,“就爱画画儿,天天画。”
那艺术,不独是贵族家的嗜好。在那叫叫嚷嚷的红卫兵小鬼群里,当着老头子启功临摹大字报的面,也静了下来,围拢在一起,啧啧称奇,仿佛那一刻革命的时代使命忘记了,鸡血消失了,统统成了好学生。小鬼头子小刘假装批判启功,趁夜里却偷偷撕下一张张大字报体书法,在煤油灯下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剪下,糊在一起,用油纸蒙上,一笔一划地临摹。红卫兵成了醉心书法的文艺青年。在那牛鬼蛇神的年代里,启功竟凭一撇一捺的书法,不费唇舌,无形中熏陶了人心,培养了文艺青年,带来了一方净土,艺术的魅力何其大哉!
也正是在这造化的艺术魅力下,陋室里,执手终老的妻子终其一生为其收藏书法字纸,舍不得扔掉一个纸头。不懂文化的发妻,姐姐,恰恰成了启功的知音和恩人。
这部电影上映时的宣传悄无声息,人们对它印象也就是那个爱招黑的主持张绍刚演的,票房十分的惨淡,但是因此就可以判断这是一部烂片儿吗?显然不是。现在的观众其实真的普遍浮躁,也难怪那个大嘴导演冯小刚骂现在观众都是垃圾观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如今超级英雄电影横行,有几个人愿意静下心来去细细的品味一部文艺片,像《百鸟朝凤》的导演跪下来求观众才总算收回了本,可是怎么可能
这部电影上映时的宣传悄无声息,人们对它印象也就是那个爱招黑的主持张绍刚演的,票房十分的惨淡,但是因此就可以判断这是一部烂片儿吗?显然不是。现在的观众其实真的普遍浮躁,也难怪那个大嘴导演冯小刚骂现在观众都是垃圾观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如今超级英雄电影横行,有几个人愿意静下心来去细细的品味一部文艺片,像《百鸟朝凤》的导演跪下来求观众才总算收回了本,可是怎么可能每部文艺片都让制作者们跪下来求观众去看,那男儿的膝盖也太不值钱了。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的眼睛时不时的都会湿润,这是一部大师走过中国20世纪百年沧桑的历程再现。影片的开头,启功在讲台上讲述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结果眨眼间,文革便发生了,学生们从教室里一哄而散,只留下启功落寞的擦去了黑板上的诗句。红卫兵运动兴起,对他们的老师们百般羞辱,我们都知道,很多的文化名流就是在这场劫难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傅雷,老舍……相比之下,眼前这个唯唯诺诺,老实巴交的启功,反而是个幸运儿。很多人知道启功是爱新觉罗氏的皇室后裔,他的祖先就是那个有名的爱吃祭品的荒唐王爷弘昼,人们说弘昼此举其实也是极富智慧的,用荒唐的举止破除皇帝的戒心,保全自己一生平安富贵,启功无疑也继承了祖先的一些生存智慧。也或许是曾经被打为右派的经历,让他知道如何在政治风暴中小心的保全自己,不反抗不还嘴,让他往东不要往西,就这样让他熬过了十年浩劫。如今很多人提起现在的国学大师都认为那是因为他们同辈的大师们都早早的故去,颇有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感。可是实际上,中国历朝历代知识分子,铁骨铮铮,宁折不弯者固然可敬,但是知道保全自己,留下文化命脉传承后人者也同样可敬。在逆境中保全自己,不忘初心,传承文化者,考验的并不仅仅只是知识,更是心胸和智慧。
现代很多人都实在看不上郭沫若,无论他在新中国文化史上地位有多高,很多人提起他,都认为他就是个御用文人。我们不提他的学术成就,但就其道德而言,不可否认的是有缺点的,无论是他对政治风潮的阿谀奉承,还是在私德上,对众多女性的始乱终弃,都实在让人们对他难有好感。相比之下,启功或许政治地位,学术名气上比不上郭沫若,但是却让人觉得他和蔼可亲,令人尊敬。固然是时代所逼,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也没有必要对政治闻风而动,曲意奉承。
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一幕就是启功给老校长陈垣磕头,献寿桃祝寿,在那一刻我哭了。启功那时也已经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了,可是对着他的老师,依然尊敬有加。在文革中,这些老知识分子们被打成了臭老九,噤若寒蝉,道路以目,生活困窘,可起启功愿意拿出宝贵的白面做成寿桃给老师祝寿,因为陈校长真的帮助了自己太多太多。在影片中只是短短的反映了启功的青年和中年时期,但却是与中国上世纪最跌宕的岁月相伴的。我们从启功的教学生涯也可以看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些背景,中国教育的崇洋媚外,其实到现在都没有消失。启功是国学大师,他的英语却实在是不好,也没有闪亮的学历,所以他最后只无法继续中学教师的工作,幸好有陈垣把他推荐入了辅仁大学担任国学讲师,让他得以养家糊口,并且潜心学问,很多人都说西南联大如何如何,但是这些坚守在敌占区的学者们同样是令人仰望的。
同样的,启功和发妻章宝琛之间相濡以沫的感情也让看的人满含热泪。其实他们夫妻很像胡适与江冬秀,都是看起来很不般配的一对儿,但是却白头偕老,走到最后。还记得近代刚刚思想解放时,追求婚姻自由,恋爱自由,多少的名流大家抛弃了父母包办的发妻,转而追求新派的女学生们,徐志摩,郭沫若乃至鲁迅都是当中的代表。可是在今天,人们更愿意提起的,还是胡适与江冬秀,林语堂与廖翠凤这样看起来不般配的包办婚姻,因为事实证明包办婚姻并不一定就是不幸福的,现代人婚恋倒都是自由了,可是婚姻反而更加不幸福了。人们更加羡慕的是那些白头偕老,细水长流的稳定婚姻,比如说英国女王与菲利普亲王70年的白金婚,固然中间有许多的波折,许多的诱惑,但是能走到最后,依然让人们心生向往,相信人间真情。像是徐志摩倒是风流倜傥,追求婚恋自由,结果怎么样呢?把自己的命都给折腾进去了,也没有换得幸福。章宝琛无疑是位贤妻,也许她不够漂亮,不够有文化,不能给启功红袖添香,但是她贤惠豁达,帮助她照顾母亲,照料生活,在困难的生活中不离不弃,鼓励她积极面对困难,钻研学问。当启功失望的要将自己的心血手稿付之一炬时,她可以冒险把书稿抢救出来,我想起了凡尔纳的妻子,当年凡尔纳找了17家出版社都不能出版自己的书稿,一怒之下要把它付之一炬,也是他的妻子把书稿救了出来,然后鼓励他不要放弃,这才有了今天科幻大家凡尔纳。尽管章宝琛没能给他留下一个孩子,但启功无疑是幸福的,所以发妻去世后,他没有再续娶,再找老伴。其实通过他们的婚姻也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像胡适林语堂等人会守着自己的发妻过了一辈子,相濡以沫,其实婚姻之道就在于相处,轻松自如才是最好的。胡适,启功,其实都是豁达圆融之人,他们懂得发现身边人身上的优点,包容她们身上的缺陷,这才有了幸福的婚姻。很多人都说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姻如何如何幸福,但在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不顾众人的反对迎娶了林洙,哪怕造成与儿女及朋友的隔阂。其实原因很简单,梁思成亲口说过,他和林徽因在一起很累,一个才貌双全,光芒完全盖过了自己的妻子,跟她在一起,哪个男人能不累呢。而林洙却懂得崇拜他,仰慕他,让他的男人心得到满足。其实查尔斯和戴安娜何尝不是这样呢,戴安娜看起来再怎样的完美,也终究不能满足查尔斯的一颗男人心,你不能简单地指责他们是渣男,因为夫妻之间的相处,如果不自在,又怎么能持续下去呢。
这真的是一部你需要静下心来用心去看的电影,你会从中发现很多很多,无论是知识分子风骨的坚守,还是对现代社会浮躁的警戒,我们只需要静下心来,就会发现很多,明白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