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剧组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团队。了解日剧的都知道电视剧由各电视台制作,每个电视台有自己固定的电视剧播出时段,这个时段也叫“档”,每个档有基本固定的工作人员。TBS电视台的金十,也就是金曜日(周五)晚十点这个档有一位我很喜欢的制作人叫新井顺子,一位导演叫塚原亚由子,这两位女性电视人经常合作,制作了凑佳苗三部曲《夜行观览车》、《为了N》和《反转》,以及《我不是结不了婚,只是不想》、《mother
这个剧组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团队。了解日剧的都知道电视剧由各电视台制作,每个电视台有自己固定的电视剧播出时段,这个时段也叫“档”,每个档有基本固定的工作人员。TBS电视台的金十,也就是金曜日(周五)晚十点这个档有一位我很喜欢的制作人叫新井顺子,一位导演叫塚原亚由子,这两位女性电视人经常合作,制作了凑佳苗三部曲《夜行观览车》、《为了N》和《反转》,以及《我不是结不了婚,只是不想》、《mother game》等等。由于是同一个团队的剧作,《unnatural》的官方推特是直接沿用的《反转》的推特,只是改了ID名和简介而已。塚原导演是位个人风格鲜明的导演,很擅长制造唯美的画面,比如经常在拍摄人物胸部以上的部分时把镜头对焦到人物身上虚化背景,而且为了避免画面繁杂这时一般只会让一个人物出现在镜头里,这在《为了N》的经典镜头杉下希美坐在花瓣纷飞的樱花树下、《unnatural》第五回结尾处中堂系站在飘雪中都有体现。除了虚化背景,这两个镜头的共同点还在于为了营造画面的唯美感都让角色抬头望天了,以及都使用了慢镜头。慢镜头也是导演喜好的拍摄手法,本剧第四话中蛋糕落地一处的慢镜头极大地增强了催泪效果,而在《为了N》中这种处理更是常见,就连几处角色眨眼的镜头都做成了慢镜头。
关于电影的看法写在最前面,可能因为主题太复杂,故事讲的很一般,有点管中窥豹感觉。电影的转场有些突兀,但是画面的设计很有意思,尤其是真正的Ron在和David Duke通话时同屏幕的画面,漫画感和喜剧感十足。看完关于David Duke的维基百科,发现片中的的话基本都是原型的原话,意识到了隐藏在深处的种族主义是多么可怕。
BL
关于电影的看法写在最前面,可能因为主题太复杂,故事讲的很一般,有点管中窥豹感觉。电影的转场有些突兀,但是画面的设计很有意思,尤其是真正的Ron在和David Duke通话时同屏幕的画面,漫画感和喜剧感十足。看完关于David Duke的维基百科,发现片中的的话基本都是原型的原话,意识到了隐藏在深处的种族主义是多么可怕。
BLM活动彻底让世界都看到了美国存在的体制内系统性歧视,作为旁观者,感叹于一个种族的凝聚力,终于在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取得了一丝成果。片中以Flip为代表的白人/非非裔的警察看似很正义,但其实他们只是有正常认知的普通人。对比白人至上主义者,这些普通人身上有了正义的光环。
对于白人至上主义不想多聊,讲再多的道理也叫不醒装睡的人。只谈一谈最近回伦敦以后关于自己身份的认知变化。
留学的最开始住在学校宿舍,身边都是来求学的学生,非英国人占比更多,从哪里来的人也都有,并没有觉得格格不入,毕竟大家都是外来者。因为学生的身份,大家自然在相处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有很不一样的地方。
后来搬到了温布利,身边好多中国留学生,工作的地方也是中国人,好像回到了上海,只不过是“外国人”更多一些的上海。经常和室友说,虽然学的是口译,但是觉得自己的英文水平比刚出国的时候差了很多,上课全都是中国人,下课也大多和中国同学玩,实习也是去的华裔公司,上班说中文,下班回家和室友说中文,周末交朋友来,大多说的还是中文,一直呆在自己的舒适圈。20多岁的年纪到了伦敦,没有像移民二代的身份认知问题,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个中国人。
在国内生活的时候,大家都是中国人,并没有也不可能意识到这些。在自己的普通生活中,总是想要找一些能够让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好像这样拧巴的生活才是意义所在,现在回看,就是经常和朋友说的蔓延在上海的假精致吧。当时的自己没有追求物质上的假精致,缺追求了精神上的假精致,还把这种假精致凌驾于那些物质假精致之上,实在幼稚。
这次回伦敦,告别室友和过去的交友圈,搬到了公司附近,自己成了街区里少见的东方面孔,突然在通勤的路上开始留意,这节车厢里有几个少数裔,这辆公交车上是印巴裔多还是白人多,又有几个黑人。除此之外,还会留意观察情侣的组合,这个亚裔男生旁边站了个西方面孔的女朋友,那个印度女孩旁边是个白人男朋友,或者是亚裔女孩和黑人男生等等各种搭配。身处伦敦,对于同性情侣到没过多注意,只觉得很美好。
在这个过程中,很庆幸自己没有那种觉得白人更好的想法,也没有觉得哪个族裔的人会更差。作为一个东方面孔的个体,感受到的漠然比区别对待要多。这里之所以不说善意,是因为大家都在忙自己的生活,没有人会因为你不同而多出几分善意,而且,这种不同也只是自己脑海中想象的不同。
不知道这种明晰的身份认知是不是给自己带来了一些困扰。坐地铁、走在路上、买东西、逛博物馆美术馆等等,不论干什么,都像是困在了孙悟空给唐僧画的那个圈里,不自觉的就会带入自己的中国人,也有可能是社会强加给女性的一些思想——谦逊、少言、顺从。这些总结出来的特征已经让自己感觉受限。进一家餐馆之前,总是会闪过一丝犹豫,这家餐馆我走进去会不会让人侧目?去看一场戏剧的时候,在有意思的地方笑出声会不会让前后左右不认识的中国人觉得自己是在装本地人?这种脑海中的小剧场总是不断上演,自己给自己画圈,一个又一个。
也不知道心理学上有没有这样的一个步骤,首先是意识到问题,然后再是改变。第一步是走完了,就看第二步如何能够正视自己的身份,而且能够在保留自己的同时,去接受不断改变的自己。
25集有一幕,加贞受了伤昏迷不醒,谭伯顿情绪化的时候又见到了谭二。与以往意气风发的谭二不同,这次的谭二垂头丧气,眼神悲伤。或许是因为母亲是自杀,又或许是因为破案只能针对一件命案,但救不了不清醒的民众。
25集有一幕,加贞受了伤昏迷不醒,谭伯顿情绪化的时候又见到了谭二。与以往意气风发的谭二不同,这次的谭二垂头丧气,眼神悲伤。或许是因为母亲是自杀,又或许是因为破案只能针对一件命案,但救不了不清醒的民众。
被营销号打着“三观不正”的幌子给骗了,幻想着能看到台版昼颜的我,真是太天真了。
之前看豆瓣8.2,一万多人看过评论区一片好评。看剧之后我一脸懵逼,这都啥玩意儿?我光速前来实名辱骂以正视听。这个剧跟三观正不正有啥关系,一部作品先谈智商和逻辑,才有资格谈三观。这种流沙上的三观,我们通常叫做洗脑。
开头三分钟男主角发言完全是大型智障特写集锦,我作为10%个金融从业人士都觉得
被营销号打着“三观不正”的幌子给骗了,幻想着能看到台版昼颜的我,真是太天真了。
之前看豆瓣8.2,一万多人看过评论区一片好评。看剧之后我一脸懵逼,这都啥玩意儿?我光速前来实名辱骂以正视听。这个剧跟三观正不正有啥关系,一部作品先谈智商和逻辑,才有资格谈三观。这种流沙上的三观,我们通常叫做洗脑。
开头三分钟男主角发言完全是大型智障特写集锦,我作为10%个金融从业人士都觉得自己的工作受到了侮辱,试问八大跟公视(我们与恶的距离,赴宴)的专业度差距为什么这么大,没有专业度就不能好好拍拍我可能不会爱你这种门槛比较低的sales类职业生活吗,非要蹭什么交易员热度?男主做的是啥在这个片子中真的重要吗?
不懂得男主在干啥就算了,还安排男主“看美股”的时间stalk女主社交账号,以及主线剧情基本是由无时无刻全台北每一个街角偶遇男主(还不止女主偶遇,女主男友也能动不动偶遇)推动的,钱真是风刮来的无疑。
男主和竞争对手第一次会面的BGM是什么回事,打拳皇的背景音也不过如此吧。
2019年了还在拍女主掉东西被男主捡到这种剧情,丁立威型难道不是十年前就过气了吗?
女主可以不要嘟嘴了吗?是不是我错了,居然因为我可能对台湾偶像剧水准抱有不切实际的想象?
所有男的都不好看,这我可以容忍。然而所有男的都如此脸谱化,现在网文里的人物都比这复杂编剧你知道吗。
我错了,不是男性角色脸谱。连出现在微信对话框里的角色都脸谱(后来发现是女二)。我已经观看了一小时,感到收获了黄女士审丑的真谛。
女二刷男主的卡给男主买礼物然后跟男主道歉对不起我该刷你的卡,服了,你的问题在于你刷他卡?女二讲话为啥不中不洋也不abc,当个台妹不好吗,你的问题在于你本应该是个哑巴。
第一集结尾这什么谜之走向,致敬fifty shades of grey还不够烂吗?
看了三集唯一的亮点就是片头曲的肉戏还行,以及交易员小弟这个形象倒是很真实,毕竟金融圈最重要的技能就是跪舔。那个什么可菲简直就是个矫枉过正的伪女权产物。
拍偶像剧没问题,但是打着这么耸动的名字以及宣传来吸引眼球,这属于欺骗。整部剧大概只有半个人物站得住脚(交易员小弟),其他的人指哪儿打哪儿,毫无自主行为能力,所作所为又僵硬又愚蠢,强行为了出轨而出轨,原配基本直接被设计为逼着另一半出轨的神经病,男主的主要职能是尴尬展现自己不知从何而来的霸道和帅气,女主职能是展现自己的刁蛮心口不一以及拖延剧情。
模拟人生里的互动都比这个有生命力。拜托制作组以后老老实实交代,自己就是拍了一个霸道总裁爱上我的辣鸡剧情,今天的出轨界艺术作品已经够荒芜的了,不要再来欺骗我们弱小无助三观不正的可怜观众了。
“我建议你目前要关注的是被谁所吸引,而不是过多担心被订上什么样的标签”,无论爱谁这都不是一个错误。但是看了这个电影之后我想到的问题不在性取向上,而是婚后遇到爱情该不该选择离婚?婚后发现自己是同性恋是否对原伴侣不公平,以及是否算骗婚。我个人觉得婚后遇到更喜欢的或者说真正喜欢的人选择离婚才是对彼此更负责的选择,没有遇到就罢了可能就这么度过一生也算幸福,但是如果说遇到了但是却没法在一起,我的话是不
“我建议你目前要关注的是被谁所吸引,而不是过多担心被订上什么样的标签”,无论爱谁这都不是一个错误。但是看了这个电影之后我想到的问题不在性取向上,而是婚后遇到爱情该不该选择离婚?婚后发现自己是同性恋是否对原伴侣不公平,以及是否算骗婚。我个人觉得婚后遇到更喜欢的或者说真正喜欢的人选择离婚才是对彼此更负责的选择,没有遇到就罢了可能就这么度过一生也算幸福,但是如果说遇到了但是却没法在一起,我的话是不甘心的而且对于原伴侣而言我的心是不在他身上的,他对于我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妥协,我可能没法像以前那样对待我的家庭了,当作什么都没发生是不可能的,两个人也都不会快乐,你惦记着我会不会出轨,我惦记着我的真爱,还不如放过彼此呢。当然对于原伴侣来说这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情,本想两个人安稳生活,但是却遇到这种情况也是够倒霉的,要我也挺烦这种人的,放我身上是挺想打断他的腿的,但是又有谁能保证我结婚的人就是我余生最爱的人呢,我觉得我就没法保证啊,总不可能余生不会遇见新的人吧,所以这个还要考虑一下结婚的目的吧,如果两个人都只是为了结婚而结婚的话当我没说。哎呀关于是不是骗婚我觉得和骗婚从结果上有那么点相似阿,有儿有女还有爱人是吧,好处可不都让你占了,当然也会有些代价。不过一般我们这种俗人大概会衡量一下爱情及其带来的一切和当前的生活哪个更重要吧。得了说到最后我发现我就双标阿,要我遇到真爱我离婚你得理解;要你遇到真爱离婚,说什么玩意呢,还真爱,除了我还有别人?你他妈当年可不是这么说的,不是你当年跟我结什么婚祸害我干嘛来了,咋的前世有仇是吧怎么这么不负责任呢,看我不打断你的腿。虽然这么说我还是站在离婚这一边的,一提到这个我就想到了《谁先爱上他的》国内国外观念上还是有差异的。
自从《未曾走过的路》登上柏林电影节并拿下金熊奖提名以后,我就开始这部电影十分期待,因为它在放出海报后就给人一种特殊的神秘感,再加上哈维尔巴登与Ellie fanning的出演,更加强了我对它的期待,它甚至成为了在柏林电影节中我最期待的电影。
但它在电影节上一经放映,口碑直接炸开,成为了金熊奖提名影片中口碑最差的片子
自从《未曾走过的路》登上柏林电影节并拿下金熊奖提名以后,我就开始这部电影十分期待,因为它在放出海报后就给人一种特殊的神秘感,再加上哈维尔巴登与Ellie fanning的出演,更加强了我对它的期待,它甚至成为了在柏林电影节中我最期待的电影。
但它在电影节上一经放映,口碑直接炸开,成为了金熊奖提名影片中口碑最差的片子
1.我们一直在自己的幻象和接受到的信息之间挣扎,挣扎出我们的选择,挣扎出什么是真实。
2.我们都想一头扑进我们构建的幻象中——我们都希望眼前的世界有一个尽头,尽头的另一边是一个和这个世界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有不同的法则,不同的身份,我们都疲惫于自己在这个世界的角色。
3.生活有时候充满奇妙 有时候全是阴暗。
什么生活真正的样子,我想,就是幻想和谎言交织,因为
1.我们一直在自己的幻象和接受到的信息之间挣扎,挣扎出我们的选择,挣扎出什么是真实。
2.我们都想一头扑进我们构建的幻象中——我们都希望眼前的世界有一个尽头,尽头的另一边是一个和这个世界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有不同的法则,不同的身份,我们都疲惫于自己在这个世界的角色。
3.生活有时候充满奇妙 有时候全是阴暗。
什么生活真正的样子,我想,就是幻想和谎言交织,因为永远不存在真正的真相,除非全知视角。
既然生活没有真相,我们更应该去寻找真相还是寻找真正的自我?
4.如果某些真相的最初是幻像呢?至少可以确定,从这部剧的前十集,我们可以明确一点:如果一群人共同构建着某种幻象,最终会衍生出一些真实和对于某些人来说真实的意义。
4.至于女主,一直说,自己是那个现实的那个,不是不切实际的那个。但是她却在“成功”的路上一次一次“毁坏”,但是我还是认为女主是现实的那个。
因为她看到了那些“成功”背后有虚幻构建,是的,你可以看到所谓的经营,高层的背后不必所谓的真正的兄弟会,真实多少。这只是另一个,人们愿意相信的幻象所构成的community——
一个用一笔金钱支付去诈骗另一个金钱更庞大的金钱的骗局。
而他们的结局其实在剧中已经出现过很多次:男主临时工干分类文件的,几乎裁去所有员工的公司和厄尔闯入精英们会议的公司两星期后人去楼空。
女主选择翻身下海,游回岸边,是因为那些虚幻不是她想要的,他感到那份虚幻在吞噬本来的自己,让自己成为虚幻的工具。
恶意评分太多,这部剧完全可以上8,刷一星的那些,这部剧你认真看了吗!?虽然这个评分只是我国人可以看,但是希望这部良心剧不要因为某些恶意评分被埋没,它值得更高的评分,韩国周三周四收视冠军了解一下!!!!!!!!!!!!!!!!!!!!!!!!!!!!!!!!!!!!!!!!!!!!!!!!!!!!!!!
恶意评分太多,这部剧完全可以上8,刷一星的那些,这部剧你认真看了吗!?虽然这个评分只是我国人可以看,但是希望这部良心剧不要因为某些恶意评分被埋没,它值得更高的评分,韩国周三周四收视冠军了解一下!!!!!!!!!!!!!!!!!!!!!!!!!!!!!!!!!!!!!!!!!!!!!!!!!!!!!!!
做节目编剧最大的快乐,可能就在于听不同的被摄者讲述自己的生活,再通过洞察挖掘细节,并重新构建故事的讲述逻辑。而做《铁铁的小尾巴》的快乐,是可以边撸猫狗边,边了解不同人的生活和故事。
这个项目从春天走到冬天,直到开播这一刻,记忆的盒子才重新又被打开。
【温柔的记忆
做节目编剧最大的快乐,可能就在于听不同的被摄者讲述自己的生活,再通过洞察挖掘细节,并重新构建故事的讲述逻辑。而做《铁铁的小尾巴》的快乐,是可以边撸猫狗边,边了解不同人的生活和故事。
这个项目从春天走到冬天,直到开播这一刻,记忆的盒子才重新又被打开。
【温柔的记忆】
第一次采访嘉宾娄艺潇的时候,给她讲了金佩奶奶的故事。金佩奶奶是位典型的上海女士,优雅温柔,慢条斯理,温暖讲究。生活在一座老式洋楼里,说着吴侬软语,会精巧的手工制衣,在某个圣诞节收养了一条流浪犬起名biubiu。喜欢看展听音乐剧喝下午茶的奶奶过着悠闲的慢生活,却因为下定决心要成为治疗犬志愿者,牺牲自己很多时间带着biubiu训练。潇潇很认真的听完了所有,当我们问她感受如何?她说她能感受到奶奶生活的很充实很快乐。做了很多同龄人没做的事情,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人的年龄只不过代表着一个数字,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才算是真正的年轻。而治疗犬和志愿者用自己治愈着别人,为生活注入最温柔的力量。
【让人羡慕的记忆】
自由是什么?是抛下一切追求自己的生活吗?是无所顾忌毫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吗?世界那么大,总想去看看,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几个字也时常挂在嘴边。可勇敢踏出这一步的人并不多,吴宪就是让我羡慕的一个。吴宪说自己出发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想在路上不断寻找自己心中的家乡;带着一只狗狗出发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希望在这条孤独的骑行路上能有个伴儿。一人一狗就这样出发去往祖国最辽阔的那片土地。路遇温泉,一个猛子扎进去水花四溅的时候我羡慕;路遇旅友,形形色色的人说着自己的故事我也羡慕;穿越无人区,感受大自然带来的震撼魅力我还羡慕。但,羡慕的背后是他为了自由会付出的代价。突发恶劣天气时的无助、长期无人交流沟通的孤寂、风餐露宿的不稳定性等等…最窘迫的时刻都是一人一狗共同度过。吴宪和他的狗24小时在一起,彼此之间早就没有了秘密。即使真的有秘密,也可以无所顾忌的说给ta听。因为,宠物身边就是我们的避难所。
【光明的记忆】
超近距离感受失明带来的震撼,是医生在给刘光明做检查的时候。一颗棉球从上掉落,光明空洞无神的眼睛让人有一丝心疼,一动不动的趴在桌子上仿佛没有任何事情发生。在此之前任谁都可能都看不出来它是一只先天性失明的小狗,它嗅觉听觉极其灵敏,性格皮到成了家里的小霸王,以至于国庆(家里另一只狗)见到它便会护食。便便炸弹几乎轰炸了我们整个拍摄。(臭坏了)大夫说,也许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所以刘光明的嗅觉听觉要比正常的狗狗好十倍。假如光明重见光明你最想带它做的事情是什么?这是我问光明主人翼男的最后一个问题,她说希望带它回办公室看看,看看身边每个喜欢它的人都长什么样…看看这世界的花草、阳光…也许给予我们力量的,还有我们自己。世间美好,值得一瞧。想一起见证刘光明恢复光明的那天…
【小尾巴的记忆】
你们有试过一下午听几十个人宠故事的经历吗?项目最开始的时候,导演组和编剧组需要从无数个报名的选手里,找到那些一击即中的故事。所以我们大概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听故事,讲故事,聊故事。知道了生活里各式各样小尾巴的存在:像位骑士一样保护着家里小女儿的杜宾犬、像个小沙雕一样快乐又社恐的妈送、和主人各自快乐的海边冲浪老铁、宁愿自己被骂但依旧要守护自己狗狗的流浪者、宠物届爱豆打工赚小鱼干的大橘、用陪伴缓解思念的宠物殡葬馆小牛等等…我们发现每一段人宠关系,都是从相遇开始;之后宠物逐渐变成主人如影随形的亲密小尾巴;再到并肩同行留下人生中最好的那些回忆。故,取名《铁铁的小尾巴》。希望记录主人和宠物之间那些或感人、或欢乐、或悲伤、或温暖的瞬间。也鼓励看完这个节目的每一个你,拿起手机相机,多多记录自己和小尾巴的故事,毕竟人生很长,而宠物最多只能陪你度过五分之一的时光。
结尾:
时间总是匆匆过,还没来得及好好告别就又踏上了下一站旅程。但没关系,就像“宠物殡葬彩虹星球”的故事主题一样:只要思念还在,就不算是真正的离别。所以,我会把这段记忆藏起,也希望其中有些故事能让你们珍藏。
最后,想说…
铁铁小尾巴,紧跟爱的ta。
愿每一个有宠物、或马上有宠物、或想要有宠物的你,跟自己的宠物都能在生活中共享幸福和力量。
我觉得这部影片整体水平中等偏下。先讲出彩的地方,影片前半段剧情行进紧凑,情节设置还算合理,节奏时快时慢非常自然,以较小篇幅就将肖尔东的家庭背景、时下状况、心中梦想交代的清清楚楚,同时以插曲为线索,将肖尔东追梦、爱情的进程、友情的维系、肖大明努力工作的情节剪辑在一起,行云流水,很能引导观众入戏。
其次再来谈谈影
我觉得这部影片整体水平中等偏下。先讲出彩的地方,影片前半段剧情行进紧凑,情节设置还算合理,节奏时快时慢非常自然,以较小篇幅就将肖尔东的家庭背景、时下状况、心中梦想交代的清清楚楚,同时以插曲为线索,将肖尔东追梦、爱情的进程、友情的维系、肖大明努力工作的情节剪辑在一起,行云流水,很能引导观众入戏。
其次再来谈谈影片的“烂”。从父亲拒绝儿子参赛、儿子赤脚跑步这里开始,影片就有点走偏了。影片后半段许多情节都存在逻辑不通的问题,人物性格也非常拧巴、极端。尤其是父亲为了实现儿子的“梦想”,选择拿自己的身体健康赌博,孤注一掷,为了让儿子跑山城马拉松甘愿“牺牲”自己的身体。只能用幼稚来形容,视角太狭隘。导演能否以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待这对父子的问题?仅仅为了儿子能参加某场比赛,父亲拖着不健康的身体开始集训,心率超标也不停止,难道这种行为可以诠释父爱的伟大吗?难道儿子真的非参加这场马拉松不可吗,即使冒着父亲的生命危险?难道别的城市、别的时间段就没有马拉松吗?为何不等下次好好报名、非要用这种欺骗性的、投机取巧的方式?难道父亲自己跑马拉松时猝死、儿子就能好好生活了?因为情节不严谨,我在观看时频频出戏,只觉得尴尬。父亲的角色设置也是槽点满满,一开始都是“不关心子女意愿、强加父母意志”的类型,因此即使后来他“改过自新”,身处跑步的痛苦但极度努力,也很难令人同情。情节俗套平淡,基本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最后都是矛盾化解、和和乐乐、实现梦想的HE。中国真的不乏这种流水线片,都是大同小异。
总体来说,不管是情节、拍摄节奏还是角色,本片都是一部不成熟的商业流水励志亲情片。
好喜欢啊,寓言样的故事。
好喜欢啊,寓言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