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完劇又是時候清理一下腦裡的碎片,為新劇騰出空間了。
看第一季的時候其實不太喜歡主線,公共醫療私營化這個議題讓我有點PTSD。醫療劇太喜歡搞醫院為了賺錢而架構重組然後把虧本的部門(通常是A&E或兒科)裁走的套路了,在第一季之前我就看了十幾集李棟旭大戰曹承佑,已經審美疲勞了。重點是,傻子都知道在港劇出現這種情節的話必然是唐明會贏。因為如果能負擔起私家醫院的費用,沒人會去公立醫院排隊啦。把公立醫院私營化,最後必定是窮人看不起病。所以這季搞全面開放藥物名冊這種稍微本土化一點議題,我本來還是有點期待的。只是沒想到編劇把所有的權鬥智商都用在第一季了,第二季就只顧著吹牛皮,讓人失笑。
雖然都在嘲笑YT太理想主義,但全面開放藥物名冊其實是社會上討論多年的議題。香港原來是沒有藥物名冊這回事的,當年醫管局為了壓縮開支,成立藥物名冊,於是病人要自費購買不在名冊內的藥物。所以YT的建議其實只是想還原基本步,只是提出的時機很差。在劇裡的設定,政府都財赤了,還指望增加醫療預算,無疑是癡人說夢。至於葉晴的草案就更加難以實現,我不敢說香港完全沒藥研,但至少不成規模。而且她都知道這是罕見病了,犧牲一間龍頭公營醫院就為了賭一把救那麼幾個人,這可行嗎?顯然周司長也不願賭這一把,直接把草案賣給商界就算了。藥研中心讓商界出資,順手幹掉YT那個燒錢的全面開放藥物名冊,一石二鳥,政府一毛錢都不需出。雖然一開始就有點怪怪的,但最讓人尷尬的是世衛相關的情節。讓Dr. Richmond以私人名義支持自己也就算了,世衛有空管草案的事嗎?張超雄搞《罕見疾病條例草案》也沒跑去世衛宣傳啊。好在藥廠沒有被YT的嘴砲攻陷,不然就讓人更黑人問號了。最後的結局也太童話,不過人有夢想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