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间谍影评

142991635
  • 蜗牛先森
    2022/1/16 14:46:54
    三年之约还真得等三年
    结尾结得恰到好处 正如开头一般 短短二十分钟把海波东 雅菲在内的米特尔家 云芝 萧家 纳兰家都照顾到位了 可以说是虎头豹尾 期待下一部 催更! 整个剧情紧凑 不拖泥带水 特效与任务细节的建模可以看得出是花了功夫的 尤其是跟云山打斗的场景 佛怒火连的特效(比漫画的人物精...  (展
    结尾结得恰到好处 正如开头一般 短短二十分钟把海波东 雅菲在内的米特尔家 云芝 萧家 纳兰家都照顾到位了 可以说是虎头豹尾 期待下一部 催更! 整个剧情紧凑 不拖泥带水 特效与任务细节的建模可以看得出是花了功夫的 尤其是跟云山打斗的场景 佛怒火连的特效(比漫画的人物精...  (展开)
    【详细】
    14144223
  • 远方
    2021/9/7 9:00:47
    用出轨缓解焦虑,你病得不轻
    你要说生活的本质是什么,肯定没有人给出一个普惠的答案,但你要说生活的体验或者是追求是什么,不同的人给出的答案一定是相迥异的。我们活着,我们努力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不同阶段就会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时期就会有不同的感触。你去问劳动者对于生活的体验是一定跟知识...  (展开)
    你要说生活的本质是什么,肯定没有人给出一个普惠的答案,但你要说生活的体验或者是追求是什么,不同的人给出的答案一定是相迥异的。我们活着,我们努力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不同阶段就会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时期就会有不同的感触。你去问劳动者对于生活的体验是一定跟知识...  (展开)
    【详细】
    13850214
  • ˙?˙
    2018/5/19 21:27:47
    对不起我错了!泡泡哥最帅!

    一开始是被几个帖子安利的 说这个电视怎么苏怎么好看 然后不追泰剧的我还特地下了第一弹去看!

    刚开始看觉得男主真的太丑的!!!一点都不帅!看到后面我只想给我们泡泡哥打电话!!怎么这么苏啊啊啊啊

    古代女主特别坏后面被施咒死了 现代的那个女主魂穿过来 男主特别讨厌以前坏女主但是等穿越后的女主来了疯狂打脸爱上女主这种晋江无敌玛丽苏狗血剧情我竟然觉得很好看哈哈

    一开始是被几个帖子安利的 说这个电视怎么苏怎么好看 然后不追泰剧的我还特地下了第一弹去看!

    刚开始看觉得男主真的太丑的!!!一点都不帅!看到后面我只想给我们泡泡哥打电话!!怎么这么苏啊啊啊啊

    古代女主特别坏后面被施咒死了 现代的那个女主魂穿过来 男主特别讨厌以前坏女主但是等穿越后的女主来了疯狂打脸爱上女主这种晋江无敌玛丽苏狗血剧情我竟然觉得很好看哈哈哈哈哈哈 换成国产这种剧情估计会被我疯狂diss吧 但是泰国的这个就是拍的很爽啊 男女主演技都非常棒!!!尤其是男主!!!真的真的太苏了!坤皮一笑感觉哪里都是好的哈哈哈??

    听说是因为男主嘴巴闭起来有个口所以叫泡泡哥 也太可爱了吧 男主真的是用演技征服了我 让我疯狂打脸 第一集我就和室友吐槽男主为什么这么丑 看完要被他苏死 完全抵挡不住泡泡哥的笑??

    剧情很狗血啦但是还是值得一看的 冲泡泡哥的笑给五星~

    【详细】
    9379448
  • 翎雪踏歌
    2017/12/15 3:27:37
    《一起同过窗》对大学生活的还原是否真实?

    就这部电视剧而言,它总体写出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现状,记忆深刻的是一只蟑螂在路桥川它们寝室该着最后死去的那段,大部分大学生现在不就是这样吗?没有事情的时候简直想在寝室呆到地老天荒。

    不过,毕竟是电视剧,如果完全还原大学生活未免略显无聊和平淡,于是剧情也添加了许多戏剧化的部分,比如大家这如同一个圈的爱情,两个宿舍之间,你喜欢我,我喜欢他,他喜欢她。又比如,他们的生活中总能碰到

    就这部电视剧而言,它总体写出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现状,记忆深刻的是一只蟑螂在路桥川它们寝室该着最后死去的那段,大部分大学生现在不就是这样吗?没有事情的时候简直想在寝室呆到地老天荒。

    不过,毕竟是电视剧,如果完全还原大学生活未免略显无聊和平淡,于是剧情也添加了许多戏剧化的部分,比如大家这如同一个圈的爱情,两个宿舍之间,你喜欢我,我喜欢他,他喜欢她。又比如,他们的生活中总能碰到些经历过类似事情的人,从行为到言语给她们以启迪,也告诉我们,这部电视剧想让我们懂得的道理。

    不过,我觉得这样的处理很好,这部电视剧以群像演绎了大学生活,同时根据每个人的视角叙述剧情的发展,仿佛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不过是视角不同罢了。

    【详细】
    8985337
  • 天上飞的
    2022/1/25 23:53:41
    浴火鸟——这是一部历经10年精雕细琢的影片(无剧透,夸一下电影制作,值得一看)

    我看完之后有被剧情和画面震撼到,立马去官网看了下幕后导演故事,导演2011年看到了谢尔盖(电影主角原型)写的传记《关于罗曼的记忆》,读完非常喜欢然后决定写电影剧本作为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几年之后剧本完成,2014遇到了tom(饰演谢尔盖的演员),tom加入了剧本创作,2016年两人去俄罗斯和谢尔盖见面,又了解了大量的细节使剧本更加丰满,2017年演员确定

    我看完之后有被剧情和画面震撼到,立马去官网看了下幕后导演故事,导演2011年看到了谢尔盖(电影主角原型)写的传记《关于罗曼的记忆》,读完非常喜欢然后决定写电影剧本作为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几年之后剧本完成,2014遇到了tom(饰演谢尔盖的演员),tom加入了剧本创作,2016年两人去俄罗斯和谢尔盖见面,又了解了大量的细节使剧本更加丰满,2017年演员确定开始排练,2021年在电影节上映。

    电影的三角恋让我想起了之前看的《橘衫男子》,同样的军官和士兵,军官和女人结婚生子。

    另外浴火鸟的取景摄像和画面调色都太厉害了,画面质感在同性片里面绝对超过了大部分的电影,改编自真实故事让电影里感情更加动容。

    14167539
  • 我们俩
    2020/4/1 9:43:47
    我也想去买同款衣服

    一些大火的甜宠剧我看不下去,总觉得很腻歪,看着看着就觉得男女主很油腻,而且有的甚至男女主衣服土到爆,简直不能忍受!!!

    我承认我就是颜控,不仅颜控,还身材控。有些甜宠剧里的男主简直让我匪夷所思,女主要颜值没颜值,要身材没身材,只能走可爱风,长得不可爱还要走可爱风,别怪我不买账!所以说,男主是有多瞎才会看上只有可爱(油腻)的女主???

    这一部剧首先男女主身材没话说,大长

    一些大火的甜宠剧我看不下去,总觉得很腻歪,看着看着就觉得男女主很油腻,而且有的甚至男女主衣服土到爆,简直不能忍受!!!

    我承认我就是颜控,不仅颜控,还身材控。有些甜宠剧里的男主简直让我匪夷所思,女主要颜值没颜值,要身材没身材,只能走可爱风,长得不可爱还要走可爱风,别怪我不买账!所以说,男主是有多瞎才会看上只有可爱(油腻)的女主???

    这一部剧首先男女主身材没话说,大长腿我太羡慕了!颜值也赏心悦目,就算剧情有时候由于题材的限制有些欠逻辑,但这时候就显出颜值高的重要性了??,反正我看着青春靓丽的人就开心!!!就是这么肤浅,理直气壮!(叉腰)

    我还有个意外的发现:

    乔欣身上竟然有时候会有一种韩国美人的气质,具体像哪个我记不清了,直接上图!

    12460531
  • 爱吃馒头的宝宝
    2017/6/2 9:23:15
    称呼他为“仙剑系列”

    《仙剑云之凡》作为仙剑系列电视剧作品的最新一部,随着《云之凡》大结局的上演,曾经的十年之约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部用心演绎的诚意之作没有让仙迷失望。回忆开播后的一幅幅画面,四人小分队的成长历程带给观众无数欢声笑语和感动。

    《云之凡》的结局延续了仙剑系列“从美好走向遗憾”的虐恋精髓,也体现了珍惜彼此为爱牺牲的仙剑精神。剧情历经重重磨难的四位主角不再是初登

    《仙剑云之凡》作为仙剑系列电视剧作品的最新一部,随着《云之凡》大结局的上演,曾经的十年之约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部用心演绎的诚意之作没有让仙迷失望。回忆开播后的一幅幅画面,四人小分队的成长历程带给观众无数欢声笑语和感动。

    《云之凡》的结局延续了仙剑系列“从美好走向遗憾”的虐恋精髓,也体现了珍惜彼此为爱牺牲的仙剑精神。剧情历经重重磨难的四位主角不再是初登场时的青涩模样,在打怪升级的历程中实现了蜕变与成长,都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随着剧情进入关键期,剧中精彩的动作戏也随之而增多,激烈的打斗场面,故事的主线与副线相互交织,高潮频出。

    【详细】
    8576306
  • 红晕在心上
    2017/3/27 19:53:09
    亲情 还有 要对生活充满能量

    很感人,让我泪崩的地方是男主回到了自己的父亲家,发现那个匿名捐款的一千万就是自己父亲捐的时候,其实我心里在怪男主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回去看看老父亲,女主明明有5个哥哥,为什么两个家庭不可以一起照顾这个孩子。这毕竟是影片,为了戏剧效果,少一点现实生活中七大姑八大姨的照顾,而更多一点的是一个小家庭互相之间的温暖与照顾,有开心有伤心。小男孩真的很坚强很懂事,当然,可能是因为他是一个生病的孩

    很感人,让我泪崩的地方是男主回到了自己的父亲家,发现那个匿名捐款的一千万就是自己父亲捐的时候,其实我心里在怪男主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回去看看老父亲,女主明明有5个哥哥,为什么两个家庭不可以一起照顾这个孩子。这毕竟是影片,为了戏剧效果,少一点现实生活中七大姑八大姨的照顾,而更多一点的是一个小家庭互相之间的温暖与照顾,有开心有伤心。小男孩真的很坚强很懂事,当然,可能是因为他是一个生病的孩子,所以他更加成熟,他从未对父母发过火,直到知道自己快要死去,想做一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候,对父母发了脾气,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啊,他是个孩子啊。人是在不断老去的,我们都会变老,所以珍惜自己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吧。

    【详细】
    8441309
  • 2021/7/4 12:17:03
    校园剧创新低

    女主人物设定像一摊狗屎

    这是我看《你是我的命中注定》之后的再一部毁三观的偶像剧

    如芒在背 如鲠在喉

    垃圾剧情,谁看谁吐

    要热血不热血,要励志不励志,要青春不青春,真是烂作

    垃圾剧情,谁看谁吐垃圾剧情,谁看谁吐垃圾剧情,谁看谁吐垃圾剧情,谁看谁吐垃圾剧情,谁看谁吐垃圾剧情,谁看谁吐垃圾剧情,谁看谁吐垃圾剧情,谁看谁吐垃圾剧情,谁看谁吐

    女主人物设定像一摊狗屎

    这是我看《你是我的命中注定》之后的再一部毁三观的偶像剧

    如芒在背 如鲠在喉

    垃圾剧情,谁看谁吐

    要热血不热血,要励志不励志,要青春不青春,真是烂作

    垃圾剧情,谁看谁吐垃圾剧情,谁看谁吐垃圾剧情,谁看谁吐垃圾剧情,谁看谁吐垃圾剧情,谁看谁吐垃圾剧情,谁看谁吐垃圾剧情,谁看谁吐垃圾剧情,谁看谁吐垃圾剧情,谁看谁吐垃圾剧情,谁看谁吐垃圾剧情,谁看谁吐垃圾剧情,谁看谁吐垃圾剧情,谁看谁吐垃圾剧情,谁看谁吐

    【详细】
    13652249
  • San Fransokyo
    2020/4/29 3:45:11
    风云战国之列国 分集总结及简评

    挺有教育意义的片子,旁白文采也非常好,缺点就是除了几位老戏骨之外的演员都演得很尬,配音也很尬,而且幕与幕之间、不同镜头之间的衔接有明显的断层,有的地方太过dramatic搞得好像舞台剧一样。而且为了在一集里面塞入更多大事记,把有些历史的重要节点演绎得过于简单化和扁平化了,把一些曾引发历史重大转折的权谋会议简化成跟过家家似的。有很多强行煽情或者特别中二的场景看着真的

    挺有教育意义的片子,旁白文采也非常好,缺点就是除了几位老戏骨之外的演员都演得很尬,配音也很尬,而且幕与幕之间、不同镜头之间的衔接有明显的断层,有的地方太过dramatic搞得好像舞台剧一样。而且为了在一集里面塞入更多大事记,把有些历史的重要节点演绎得过于简单化和扁平化了,把一些曾引发历史重大转折的权谋会议简化成跟过家家似的。有很多强行煽情或者特别中二的场景看着真的特尬????整体来说,我觉得如果以往历史知识足够的话可以自己去看一看书籍之类的文字记载,毕竟这剧里面除了几位老戏骨,其他的演员真的一言难尽,看着都出戏(当然也不能怪剧组,他们也很不容易,毕竟现在流量当道,很少有好演员会拍这种深刻题材的剧了)

    第一集:《燕过无痕》。燕国之亡,亡于传统。燕国的三次重大历史变革:搞礼制禅让闹得太子造反齐国借此武装介入;想趁火打劫袭击长平之战后的赵国结果被廉颇反杀;燕太子丹派荆轲生擒(注意是生擒)而不是刺秦王;无一不表现出想搞王道却不合时宜,想搞霸道却没有实力,天真软弱到以为生擒便可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想想嬴政是什么心狠手辣的人物)。结论:乱世之中想偏安一隅固守传统是做梦,你不去找麻烦麻烦到时候了自然会来找你。实力才是硬道理。

    第二集:《烈乱之国》。在秦国一统天下横扫之时,其他国家都割地退让苟且偷生,列国之中只有赵国有实力和骨气与秦国抗衡。片子的前半部分focus在大名鼎鼎的胡服骑射赵武灵王身上,当然先交代了赵氏一族(赵无恤)如何窃晋国而立国和自古以来的暴烈任性,为这位爷各种天马行空的大胆想法做铺垫。有想法当然好,比如缔造了战国最强骑兵;但是可能这位爷一路开挂自信心太膨胀,再加上不了解自己的两个儿子是什么狼子野心都只想杀死对方(说到底还是不care嫡长子继承制+同父异母的锅),在赵国内部南北文化矛盾的面前竟选择让两个儿子分而治之。剧中旁白解说如下:“分而治之不是分裂赵国,而是为了聚拢双方的力量攻打秦国。这本是合情合理的设计,但过于理想。赵雍低估了人性的复杂。人心是很难设计的。一代枭雄饿死在沙丘宫。” 可惜啊。

    然后交代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蔺相如完璧归赵、长平之战、秦国设计离间剪除名将廉颇李牧等等。“赵人和秦人同根同族本是兄弟,他们的气质和秉性一直非常相像。直到商鞅变法改变了秦人,而赵人一直是赵人,好勇而气躁,任性而胡作非为。他们性情暴烈,无视法度,破坏力十足。民间惯于私斗,庙堂妄诛乱杀,十二代赵王,竟然发生了十一次兵变和内乱。如此赵国,不可能不亡。” 不过虽然赵国男人都性格暴躁,赵国女人倒是姿色和心机都十分过人,“遍布各国诸侯权臣之家”,其中有好几个都间接影响了历史进程,包括嬴政的母亲也是赵人。

    第三集:《贵族之殇》。“楚国大部分土地都由贵族自治,是楚国的传统。自治的贵族与楚王貌合神离。即使是楚王直接管辖的领土,豪门大族也是此起彼伏。” “身居高位的贵族,以自家利益为重,不思改变,资源和力量始终无法聚合,楚王一筹莫展。” 吴起改革,是要颠覆楚国数百年的传统,削弱贵族的实力和财富,加强王权,改地方自治为中央集权。这本是合理合法的变革,却实施得既生硬(人家魏国变法之后贵族只是停止世袭爵位和官职,好歹还有立功领赏的机会,你这给人家流放充边不是让人家直接从天堂坠到地狱吗不恨你才怪),却又没狠到位,以至于愤懑的贵族们先害死他的靠山楚王,然后在楚王葬礼上乱箭射死了吴起。新王倒是老辣,以此(伤害先王遗体)为罪名诛杀了七十多家贵族。可楚国依旧是一个贵族的国家。然后又扯到了屈原。“在诡诈成风的战国时代,楚怀王仍坚守春秋时期的道义。武关会盟,楚怀王果然被秦国绑架。在残酷的战国晚期,任何天真和单纯都是无法承受的奢侈。只有血与火浇灌的实用主义之花,才能在这个冷酷的季节怒放。”但是楚人也是桀骜不驯、宁折不屈的汉子,项燕灭了二十万秦军,令秦国一时胆寒,最后秦举全国之力派了六十万大兵才把楚国攻破。直至最后一刻楚人也拒绝投降,“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第四集:《权术的代价》。韩国申不害变法。“自从有了人,就有了权术,而申不害是第一个为权术建立系统理论的人。” 以术治国,“监督和考核是阳术,有利于吏治清明。阳术之外,还有阴术。阴术的目的就是控制和防范官员。”一时间韩国成了国君的猎场,而作为猎物的官员们则是心惊胆战,人人自危。“有驾驭之术,就会有应对之法,光明磊落消失了,互相觊觎;安全感消失了,人人自危。”申不害之前,韩国是一个耿直而充满了理想的青年;申不害之后,韩国迅速蜕变成了一个老谋深算的中年人。强悍和忠直消失了,权术和阴谋大行其道。君臣勾心斗角,官场尔虞我诈,一己之安危被视为最高利益,国家兴亡为己任的高贵品格荡然无存。战国中期之后,韩国彻底沦为避祸谋人的术治之邦。在韩魏联军抵抗秦国进攻的伊阙之战,韩人拒绝做前锋;当魏人被攻击的时候,也拒绝支援。当勾心斗角延伸到战场上,失败早已注定。苟活成为韩人的秉性。韩国之亡,亡在诸国博弈之中奉权谋之术为国策,却放弃熬炼真正的实力。

    第五集:《士人的魔咒》。“取消贵族世袭的特权,将贵族的土地分给平民。无论国籍和身份,以才华和贡献获取名利。自周天子以来六百年,僵化的等级社会第一次被打破。数量最为庞大的平民阶层有了上升通道,一直被压抑的能量,如火山一般喷涌而出。” 可是魏国贵族包括推行这一制度的魏王在内,其实心里是瞧不起平民出身的人。一百多年来,魏国的相邦主要由王室子弟担任,魏氏家族从未真正信任过士人,也因此损失了吴起、公孙鞅等不世出的大才。影片接着讲述了吴起训练出魏武卒(嗯没错是同一个吴起,这人跑过好几个国家),魏斯率领大军攻入齐国,胁迫齐公带魏赵韩三家觐见周天子,正式接受册封成为诸侯。礼制的春秋结束了,以实力论英雄的战国时代就此拉开了序幕。战国时代,士人只重功名,没有家国意识。在魏国权力斗争中失势的吴起投奔楚国当了相邦,重创魏军。庞涓陷害孙膑,招致马陵之战损失十万魏军的惨败。被魏国放走的公孙鞅通过变法使秦国走向了霸主之路,而魏国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品。“有人这样形容战国时代士人的影响力,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 西河学派的徒子徒孙,源自魏国,但大多成为魏国的对手。公孙衍斩首八万魏军,张仪连横,范雎远交近攻,蚕食土地。魏王猜忌信陵君并罢免其相位,灭亡已不可逆转。“一百多年来,魏国始终无法逃脱士人的魔咒,一边源源不断地制造人才,一边孜孜不倦地为对手输送人才。他们自大而多疑,有大才而不同。魏国之亡,亡在魏氏王族的性格秉性。”魏国最先学会利用平民士族的力量,因此成为第一个崛起的大国;然而却轻视人才,只是把他们当做可利用和压榨的棋子;而秦国意识到了士族的巨大能量并礼遇贤臣,从而不断强大,得成霸业。

    第六集:《靖绥之谜》。稷下学宫,百家争鸣。齐国的兵法和艺术文化都远胜其余六国。工商业最发达也是齐国。田齐兴起于百工之位,对财富的热爱源自于家族基因,王室和贵族享乐之风盛行,奢华达到了极致。商业文化塑造了齐人的性格和国民精神,齐人普遍喜欢钱财,上行下效,民间和市井也热衷于享受生活。齐国的军队在打仗时以经常逃跑而被对手嘲讽。齐人家境殷实,生活如此美好,没有人愿意上战场送死。正因为此,如此强大的齐国在面对他国来袭时竟大开城门四散逃跑将国土拱手让人。“天下浴血烽火,惟齐国偏安于东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齐国,一个奇异的国度,他们创造了上古时代最为耀眼的商业文明,他们留下了一个学宫一百五十年的传奇。在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他们遮住耳朵,拒绝聆听远方的战鼓声,他们选择享受当下的生活。宗族离心,大臣不亲,百姓不附,打败齐国的,是齐人的国民性格。”

    第六集:《为什么是秦》“在国君和人民之间,隔着世袭的贵族阶层,他们是国家的蛀虫,是祸乱的根源,必须彻底铲除。法令之所以丧失尊严,皆因权贵之枉法。律法面前,人人平等,贵族犯法,与庶民同罪。七国之中,秦国的贵族传统本来就弱,再加上国君义无反顾的支持,公孙鞅的新法,首先消灭了秦国的贵族阶层。在贵族之后,士人也成为打击的对象,这些人只知道咬文嚼字,胡言乱语。雷霆般的措施,使全国震慑。从此秦人唯新法是从,再也没有人敢议论变法的是非。公孙鞅认为,秦国必须全面而有效地控制社会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秦国也不需要商人,只需要耕和战来变得强大,人民只有两种职业,农夫和战士,平时种田,战时打仗,耕战是人民唯一的获利途径,唯一的上升通道,秦国就这样变成了一座大兵营,一家大农场。秦人获得名利最主要的通道是军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公孙鞅的希望是,民之见战,如饿狼之见肉,这样的虎狼之师,哪里还有对手呢。商鞅之后,秦国就像一台装备精良的战车,只要驾驭者技艺精湛,便可一往无前。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石,在于秦人独一无二的军功文化,吏治清明,猛将如云,虎狼之师无坚不摧。秦人最后一统天下,在于神秘莫测的天命。武力可以一时征服天下,但长久的统一在于文化,在于人心。数百年历史的六国,文化不同,气质迥异。天命如果不再庇佑秦人,新生的大帝国遭遇一个顽劣的驾驭者,结局又会如何呢。”

    125494089
  • bookbug
    2005/12/27 15:35:55
    客途秋恨
        喜欢许鞍华,应该是在多年之前的一个黄昏,静静地看了《半生缘》的唏嘘之后。
        虽说将张爱玲的小说搬上银幕,总是难免惹得一身诟病;而且她还不止一次地知难而进。然而相比于《倾城之恋》所遭到的冷遇,《半生缘》至少也可以达到毁誉参半的地步了。
        其实我本人比
        喜欢许鞍华,应该是在多年之前的一个黄昏,静静地看了《半生缘》的唏嘘之后。
        虽说将张爱玲的小说搬上银幕,总是难免惹得一身诟病;而且她还不止一次地知难而进。然而相比于《倾城之恋》所遭到的冷遇,《半生缘》至少也可以达到毁誉参半的地步了。
        其实我本人比较欣赏许鞍华的这次尝试,尽管仍然无法像原著那般让人欲哭无泪,却也似乎找到了字里行间的一丝感觉:那一低头的冷清与羞涩,那一转身的华丽和寂寞……吴倩莲的曼桢与梅艳芳的曼璐尤其印象深刻。记得后来和朋友一起看她的专访,她说自己很庆幸当年决定破除万难从香港移师上海来拍这部电影,事实证明,这一步没有错。我当时在想,值得庆幸的应该是我们。
        之后的《女人四十》、《男人四十》再次让我领略到她在香港、乃至华人影坛特有的美丽与哀愁。没有呼天抢地,没有歇斯底里;貌似平平淡淡,实则如泣如诉;许多情绪都只是一笔代过,并不刻意地对之进行渲染,常常在镜头之中追求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客途秋恨》,这是我最新看过的一部许鞍华的作品,却是我的收藏中她的最老的片子了。同样是一个黄昏,同样是一个人静静地看完,沉淀下来的,是一丝淡淡的乡愁和伤感,一股浓浓的母女温情。据说这部电影带有半自传的性质,许鞍华的母亲就是当年战乱滞留在华的日本女子,怪不得如此感同身受啊。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一个自行车轮的定格,然而是经过处理了的,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其实仔细看也看不出,还以为一面沉静的湖水上微微泛起了涟漪。直到影片真正开始,才发现车轮一转,小恩(张曼玉)骑着单车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是小恩在伦敦读大学的最后一年,她甚至已经拿到了BBC面试的通知,却最终因为赶去参加妹妹小惠的婚礼,放弃了这一难得的机会,回到了阔别的香港。正所谓“近乡情更怯”,小恩的返乡却因为自身的经历,更有着与众不同的愁绪。影片于是在这里开始穿插许多回忆性的镜头,并从此将整个情节放在回忆与现实的交错中展开,传递着一种怀旧和伤感。
        回到香港与母亲葵子(陆小芬)的第一次交流,便不难看出这一对母女之间关系的复杂与微妙。影片的张力便在这里。

        原来葵子是一个日本人,抗战结束之后染病为一名中国军官(李子雄)所救,因感恩而独自随夫留在中国生活。由于对中国语言和风俗习惯的陌生而被婆家冷落,心中没有安全感,空虚,寂寞,甚至亲生的女儿小恩也和自己有着不小的隔阂。直到随夫迁离婆家广州,才逐渐投入香港妇女的生活圈,变成一个喜欢打牌玩乐的居家女人。
        长女小恩从小便与爷爷奶奶有着很深的感情,对母亲却一向感情冷淡,在母亲负气与父亲迁至香港之时,她仍然愿意留在广州生活。等到成年之后搬回香港,却已经发现与母亲、与父亲、与这个家有些格格不入了。绝望的她决定背弃这个家庭,一个人搬去学校宿舍里住。即使是父亲在她临走前告诉她母亲是日本人这一消息,年轻的她也无法理解这与她们冷漠的母女之情有什么关系。
        毕业后小恩便直接去了伦敦读大学。香港的家对她而言,似乎只是一个码头,一个渡口;而自己,就像一个永远的旅客,无牵无挂;也只有广州,才能勾起内心深处那一抹马不停蹄的忧伤。也正是如此,我才理解了小恩为什么无论在哪里,都总是万分关注电台那边的中国,那边的广州,以及电视里的文革。

        其实小恩对葵子的感情是复杂的,并不仅仅因为从来没有得到母爱的眷顾而怨恨,也不仅仅因为没有陪在父母身边尽孝而歉疚。在改善母女关系这一问题上,她无疑是主动的、耐心的,至于最初无法取得相应的效果,那完全是因为时机不对。
        机会来自妹妹小惠的远嫁。
        小惠出嫁移民去了加拿大,无可奈何的小恩只能头一回一个人陪着母亲生活。刚开始的那段日子无疑是一种煎熬,幸而小恩是耐心的,在葵子做出赴日本省亲的决定时,不放心的女儿毅然同母亲一起,踏上了另外一个异乡的旅程。也只有到了日本,当周遭的一切突然变得陌生——陌生的风物,陌生的语言,陌生的人情,只能俯首埋声,孤单惶恐——小恩才彻底明白了母亲当年的处境,才理解了常人所无法理解的那种“客途秋恨”。
        影片的高潮是在母女二人深情的依偎中出现的,那轻轻的相拥,足以化解任何藏埋在心底的恩怨情仇,足以沟通任何母亲与子女的心灵!
        最后的小恩,终于得以再次回到广州这一心中唯一的“家”,得以见到了自己深爱着的爷爷和奶奶,尽管此时的爷爷由于受到文革的迫害而中风。也只有回到这里,小恩才知道这里才是自己永远的家!
        这时耳边响起了小恩的一段独白,也是这部电影的最后一声叹息:
       
        “当我看着妈妈走远的背影,我觉得我好象了解了她的心情,一度我不也是绝望地背弃过什么吗?只是那年我才15岁,而妈妈已经是快50岁的人了,她还有机会像我这样得到赎解吗?”

        我不是女孩,或许不能理解一些母女之间感情特有的复杂,但这却并不妨碍我喜欢这部电影;就好像许多女孩都不可能和我一样,对《大河恋》中的父子、兄弟之情有着那样真实、切身的体验,这也依然不能影响她们对它的热爱。

        后来才知道,“客途秋恨”这个片名,出自粤曲名伶白驹荣的南音;而台湾有一个名叫曾淑勤的台湾女歌手,也曾唱过一首叫做《客途秋恨》的歌曲,歌词很凄美,甚合我心,可以作结:

        秋天的风 就这样吹了一生
        忧伤的味道尝到现在
        生命是一条任性的河川
        急急缓缓 甜甜酸酸

        秋天的恨 躲在她的裙摆
        忧伤的眼神藏到现在
        命运是一粒客途的尘埃
        朝夕不定 海角天涯
    【详细】
    10172975
  • 餅干今天看什麼
    2018/8/22 14:45:45
    男主为什么要重新找一个女主这样的女人呢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答案很明显。他想通过找一个工作繁忙不顾家的女人来体验自己妻子的痛苦,用这种方式悼念妻子,也减轻自己的罪疚感。 不过话说回来,本片的戏剧性分量足足的,感觉编剧使出了浑身解数。 女主发现谎言后本来打算走一走了之,决心查明真相后后又遇到阻力,克服阻力后又遇到线索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答案很明显。他想通过找一个工作繁忙不顾家的女人来体验自己妻子的痛苦,用这种方式悼念妻子,也减轻自己的罪疚感。 不过话说回来,本片的戏剧性分量足足的,感觉编剧使出了浑身解数。 女主发现谎言后本来打算走一走了之,决心查明真相后后又遇到阻力,克服阻力后又遇到线索的...  (展开)
    【详细】
    9608253
  • davidguo
    2007/4/12 11:06:13
    密……不透风





    南方周末   2007-04-05 16:44:02



      密……不透风
      ———关于《暗算》的一次咖啡吧谈话
      
      □刘小枫
      
      今年元旦前的两天还是三天——我记不太清楚了,十年未见的老朋友、捷克汉学家高一乐来电话,说他刚到广州,待两天,问我看过电视剧《暗算》没有,想同我聊聊。




    南方周末   2007-04-05 16:44:02



      密……不透风
      ———关于《暗算》的一次咖啡吧谈话
      
      □刘小枫
      
      今年元旦前的两天还是三天——我记不太清楚了,十年未见的老朋友、捷克汉学家高一乐来电话,说他刚到广州,待两天,问我看过电视剧《暗算》没有,想同我聊聊。
      高一乐研究现代中国文学与欧洲近代思想的关系,有点成就,不过早已退休———高一乐是他的中国名字,捷克原名很长,我一直记不住,仅记得G开头。
      因眼睛患病动过手术,我已经好些年不看电影电视。我对高一乐说,可以推荐一位朋友跟他聊———我们系里有位教中国古代思想的中年老师,叫尚悠,学问很好,读书多且广,可惜几乎不写文章,在家除了看书就是看片子、听古典音乐。虽然不搞什么研究,这家伙却喜欢侃,前不久还在饭局上大谈《暗算》,眉飞色舞———我对高一乐说,同尚悠聊,保你开心。
      为了尽老朋友之谊,我找到我的年轻朋友万全(我叫他小万)请他帮忙———他去年从北京一所大学拿到博士学位来到南方,在一家传媒写专栏,也是个影迷,同尚悠刚认识。让他陪高一乐和尚悠去二沙岛那间高尚咖啡吧,一边喝咖啡、吃小咸鱼,一边聊《暗算》,由我埋单。
      下面所记的谈话大要,是小万第二天讲给我听的———我尽量保留小万讲述时的原貌。
      
      一部国家主义的电视剧?
      昨天傍晚,我先到广州宾馆接高先生———小万对我说———然后带他去二沙岛,尚悠老师在高尚咖啡吧等我们。尚老师同人见面就熟,高一乐老师腼腆些,笑起来像个孩子———他精神和身体都很好,不像七十出头……中国话讲得不错,虽然四声咬得不太准,但流利、清楚,用词准确,几乎没有动词与名词搭配不当的时候。
      《暗算》是我看过的最好的讲中国革命历史的电视剧———我们在一个包间坐定后,尚悠老师说———通常电视剧不及电影拍得精致,但这部电视剧比我看过的所有同类电影都好。老实讲,除了小时候看《冰山上的来客》感动过好几天,我还没有被哪部国产电影感动过,这次却深受感动。凡涉及中国革命历史的电影和电视剧,大多装腔作态,从情节、表演、化装到场景设计,都缺乏真实感———咱们的红军、八路军那个时候哪有整整齐齐的清一色衣服穿?再不然就是缺乏让人感动的东西,别说让人回味再三了。《暗算》出手不凡,你看其中的人物,个个有型,即便次要演员,张张脸都挑得极具个性。周围好些朋友津津乐道其中的情节,其实,最值得称道的不是情节,而是道德感。无论外国电影还是中国电影,我还从来没有过自己崇拜的男角儿,只有崇拜的女角儿,但这回呵,安同志(编者注:《暗算》主角安在天)成了我的偶像:仅仅那张脸就是天生的道德形象———有信念、有好品德、坚忍,还很温厚、懂得体贴……真正的男人味哦,难怪好多网上女人说安同志是“女人杀手”。
      我忍不住说,尚老师,你吹得恐怕有些过头吧。这个片子好看,没错,拍得好,电影语言流畅、细腻,干净利索,挺讲究镜头品味。不过,我倒觉得,这部片子的最大优点在于,赞颂革命历史英雄的技巧或者说手法有历史性突破:你一定注意到,前两部的革命历史英雄(编者注:《听风》主角阿炳和《看风》主角黄依依)都不是党员,这就突出了人民群众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当然,真实是这部作品的最大优点———毕竟真实才具有巨大感染力呵。前年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性的电影和电视片我追着看,几乎没有哪部片子搞得像真的,实在让人失望……人家欧洲人或美国的犹太人多会搞自己的“新传统”教育:要么是访谈性记录片,配大量历史资料镜头———没历史镜头,老照片也行呵;要么是编得跟真事一样的故事,无论哪种,意识形态语言从不挂嘴上———潜移默化嘛。《暗算》属于歌颂我们“新传统”的作品,它的优点就在于潜移默化,完全没有意识形态语言,尤其形象语言方面,甚至刻意打破八股式脸谱———好些人的脸相很中性,看不出是好人坏人……加上故事情节“反特”,看起来当然精彩啦,但也仅此而已。
      不过,我还想说,这部片子明显有国家主义倾向,张扬“国家利益”……不是吗?与其说《暗算》没有意识形态语言,不如说在塑造新的意识形态语言。这跟时势很合拍呵:国家正在“和平崛起”,《暗算》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第二次“翻身”献身。尚老师呵,上次听你在课堂上讲,“国家利益”这个概念出自所谓“国家理由”,这是西方专制主义时代的政治语词。难道我们能够只讲“国家利益”,忽略现代的普世价值———自由和民主?
      听你前面的说法,还以为你是个“新左派”,现在才看出是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尚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说。
      我感到自己脸上有些发热,心情一下子有点儿激动。
      斗士呵……别不好意思嘛……你觉得,《暗算》的主题是国家主义?
      你怎么断定我是自由主义?我脸上写字了么?我故意调侃。
      研究生毕业、在传媒中干的年轻人,好多不是新左就是自由主义,后者居多……一个人看到的只能是他能够看到的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嘛。从你刚才对《暗算》的点评,就看得出你是哪派……《暗算》是不是国家主义,待会儿再谈———你觉得《暗算》没别的主题?
      当然喽,网上还有这样的说法:《暗算》的主题是天才与死亡。你看,阿炳和黄依依都是天才,只要是天才,命就奇特得很———生得奇、死得也奇。这固然也可以算是《暗算》的主题,但我觉得,这些天才命运的故事不过是为国家主义这个主题服务而已。正因为如此,《暗算》才显得妙,喜欢的人很多———寓教于乐嘛……
       
      歌颂自然道德品质?
      天才故事至多让人惊叹,不会让人感动,即便天才死了也罢——尚老师说。什么东西才让人感动?道德的东西——即便爱情故事,没道德成分在里面,至多让人叹息,不会令人感动。17世纪有个法国作家叫费纳隆,擅写对话,他说过,“天资再好,没有可靠的道德基础,结果往往只能导致自己名誉扫地”。与你的感觉和看法不同,我觉得,《暗算》的主题是歌颂道德德性,因此《暗算》让我感动。
      道德?什么道德,国家道德?新左派呼唤的民族道德?至多可以说国家主义道德,知识分子有良心的话,恰恰要……
      要“呐喊”……你真的很“主义”哦,小万。
      此话怎讲?
      仅仅盯住“自由”,用“自由”取代所有最基本的道德,以为有了自由就有了一切……
      尚老师,我看你是个新左吧———我也笑眯眯地对他说……只讲国家利益、不讲个人权利,算有道德?
      这么说来,《暗算》的主题谈不上道德?
      鲁迅先生的道德力量,不就在于他争自由表达的权利?“匕首和投枪”还需要去争自由表达的权利?搞错了吧……鲁迅倒是要争“启蒙”———自由表达是现代启蒙知识分子追求的道德,鲁迅已经有了,但这种道德不是基本的自然道德。
      自然道德?从来没听说过……
      比如基本的是非感———什么是什么,什么不是什么。仅仅作为一个听觉天才的离奇命运,阿炳的故事并不会让我感动,哪怕他年纪轻轻就死了———如今,有是非感这种自然道德死了,才让我感怀系之,唏嘘再三……在我们的后现代社会,稀缺的难道不是最基本的是非感?阿炳耳朵忒尖,尖在哪里?尖在能分清谁是谁家孩子、谁是哪村人,总之,能分清最基本的什么是什么、什么不是什么———相反,你看,如今的知识分子最擅长的就是:混淆是非……阿炳容不得最最基本的是非不清,否则他没法活,一听见有人想当然地不分是非———比如究竟是母狗的崽还是公狗———阿炳就跟人急。阿炳死于听见自己的孩子不是自己孩子的声音,自己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难道不是最最基本的自然道德问题?
      尚悠端起咖啡杯呷了一口,摆出打算好好教育我一番的样子接着说:与这种天然的是非感相匹配的是阿炳的好人直觉———阿炳没政治觉悟,他仅仅为母亲、为安同志工作,而非为国家……因为他天生的直觉告诉自己,自己的母亲和安同志是好人。什么叫“好人”,如今你这个自由主义哲学博士说得清楚?新左派文人说得清楚?你问阿炳,什么叫“好人”,他一定也说不清楚,但他凭自己天生的直觉知道谁是好人,而且凭这直觉懂得,惟有信赖好人,自己的生活才可靠、安全,他谁都不信,只信靠自己觉得的好人———安同志是党员,阿炳的妈不是,所以,好人是自然而然的,阿炳与这“自然”有一种天然联系,如今各路启蒙知识分子切断的就是这种联系———你这个哲学博士读书比阿炳多,却不一定知道谁是好人,而且,离了好人,你恐怕觉得活得尚好吧,因为你有“主义”……
      阿炳能够出来为国家工作,靠的是他耳朵尖——可这耳朵尖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天生的偶然带来的:这就是自然的道德品质,而非某种政治伦理的道德修养——阿炳能分清自然的是还是不是,所以,无需培训他掌握敌情、启发阶级觉悟,他就可以为国家作贡献啦。总之,基本的、自然的道德品质不是什么政治教育培养出来的东西,而是一个人身上自然而然禀有的。自古以来,有些人身上天生禀有的某种基本品质就被人们的共同生活经验认可为“好”的道德品质——比如分清是非、为人正派、勇敢、善良等等,任何一位好母亲都会从小教育孩子持守住这些品质,或者向这些品质看齐。而我们的后现代社会、传媒或课堂哩,却不断地用种种现代的所谓自主道德取代这些品质。
      从生活中其实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并非人人都有这些品质,某人有一种这种品质已经不错啦——能分清是非的人,不一定勇敢,阿炳就胆小得很呵。反过来说,有的人身上则非常突出地具有某种这类基本的自然道德品质。总之,这些品质总是偶然地出现在某个个人身上,古代的圣王说要“隐恶扬善”,意思就是要张扬这些自然的道德品质,不要张扬有些人身上同样自然而然的不道德品质……古人称为“凶德”——可以说,所谓“自然的”道德品质是指对人群生活来说自然的好品性。我们的后现代社会有个突出特征:自然的道德品质贬值以至于一钱不值……种种后现代道德-哲学观念作为现代启蒙的结果畅销起来,就是自然的道德品质的全面贬值——比如现在的女性主义要教你,女人应该是……算啦,扯远喽……反正什么是什么被搞乱喽。我觉得,阿炳的故事让我感动,首先是因为,在如今因飞速现代化而引出的非自然道德的社会氛围中,它讴歌——我要用这个久违了的字眼儿——讴歌基本的自然道德。
      可是,我说,你所谓的这种自然道德在剧中被用来为国家主义服务啊!
      只知道盯住一样东西,与你们喜欢攻击的新左半斤八两。国家主义并非一种道德原则,而是一种低限的政治原则。换句话说,国家主义并不排斥其他政治诉求,比如,并不排斥你要的“自由民主”啊……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可能是非常国家主义的,比如说人家美国。严格来讲,你喜欢讲的个人,只有在国家这个机体中才实实在在地在。从前没有国家,也就不谈什么个人及其权利……古代的国家与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可不是一回事哦。不过,我这样子说,可别把我当成国家主义者喔,请分清什么是……什么不是……尚悠用手在空中比划了那么两下。
      高先生一直没说话?我问。
      没有,这不,一坐下来我就同尚悠干上了,高先生在一旁嗑瓜子儿、吃开心果,笑眯眯听我们说,不时还拿笔在纸上记点什么。
      
      勇敢,还是敢“疯”?
      个人与国家的冲突,在黄依依的故事中不是很明显吗?———我紧逼尚悠不放。
      我不这么看,尚悠说,冲突的是个人爱情与个人信念,而非个人与国家。不过,我仍然要说,即便黄依依的故事,真正的主题仍然是自然的道德品质。在旁人眼里,黄依依有“生活作风”问题———所谓“乱搞男女关系”,这说法唤起的恰恰是人们对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伦理的记忆。在“五四”时期或者在今天,黄依依就会被看作爱情至上、率性而为的“新女性”喽……但这些“看法”同样不过是在用某种现代的政治伦理看人,如此看人当然看不到一个人身上的自然品德,看到的仅是现代政治伦理所看到的东西———用你熟悉的庄子的话来说吧:你并没有置身自然的人间世,而是置身于非自然的人间世;尽管你也在人间世里,看到的全是非自然的东西,却自以为可以看到超自然的东西———没有自知之明是你们这些现代启蒙知识分子最突出的道德品质,实际上,与超自然的东西还隔着一层自然的人间世哩……
      离开种种现代的“主义”道德眼界,在自然的人间世中,黄依依的个人道德品质看起来就不过是自然的勇敢而已。黄依依似乎爱得很“疯”、很大胆,但“疯”或大胆其实都不算是勇敢,勇敢基于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是好东西、值得去追求的东西——所以,勇敢散发出来的人味是美,“疯”或胆儿大指的是自己并不清楚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是好还是不好、是否值得去追求,就不管三七十一去追,所以散发出来的人味是丑。勇敢的行为必然伴随着一个人对什么是好生活的认识——你这类公共知识分子,看起来勇敢而已……斗士嘛,其实是胆儿大或敢“疯”。黄依依凭自己的自然直觉感到,安在天是个品质优秀、心性难得的男人,她同样凭直觉知道,与他一起生活,自己的生命会很美好,于是身不由己、奋不顾身地去追……
      《看风》一开始就铺展得很清楚,黄依依根本不关心什么国家不国家的,还明确表示不喜欢做“保密性质”的工作。但为了自己的追求,黄依依用自己的生命下赌注:她其实并没有把握破解密码,却以破解密码后带走一个人为条件进了“保密单位”。刚才说了,所谓勇敢,就是冲着自己认识到的更高、更好的东西而去,相反,所谓懦弱,就是不愿冲着更高、更好的而去。对于黄依依这样的女人来说,迷恋上安同志这样的人———仅仅就这个人本身来说,不就是在冲着自己看到的更高、更好的而去吗?
      那你如何解释她与汪林的关系?汪林被发配到农场,黄依依还去看他,破解密码后甚至要跟汪林走……
      在黄依依身上,与勇敢这一自然的道德品质交织在一起的,还有自然的善良、正派——你应该注意到,黄依依明确表示,处分汪林而不同时处分她,是不公正的;汪林因为与她的事情被发配去后山放羊,黄依依觉得对不起他,看到他处境很惨,于心不忍……后来与机要员张国庆的事情更凸显出黄依依身上自然的善良品质:这段关系写得很含混,一方面在非自然的人间世层面展现黄依依与张国庆的关系,好像两人有什么“不正当关系”似的,另一方面则在自然人间世层面展现两人的关系,这时又很清楚,她与张国庆没那种关系,只是出于自然的善良给这个我们如今在生活中都十分熟悉的机要员全国粮票,为他因偶然过失被处分说情——黄依依身上的自然美德还不止这些,她有教养,还虔敬,瞧她好几次拜祖冲之神……一个人没可能一点儿不虔敬、不正派、没教养,却出色地勇敢。阿炳信赖自然的好人、凭耳朵听得出自然的好人,有自然的“好人”感觉,黄依依就是个自然的好人:善良、正派——如今这种人咱们得打起灯笼找才能找到,因为现代-后现代伦理……
      又来啦……算了吧,我挥了挥手打断尚悠,知道你又要攻击我啦……可汪林实在不咋地哦,你看他那张脸———好像我念本科时的一个老师。
      《看风》并非一出悲剧,但我看了后特别心酸,好些天心情都没味道,沉甸甸的——我在想,自己为什么会感到心酸,到现在也没想明白。这会儿我只能说:黄依依与汪林的关系,凸显的是黄依依勇敢到进入绝境,或者说,勇敢到自我毁灭的地步,因而让我感到心酸……很清楚的是,黄依依把汪林当成安同志的替身——你一定记得整个《暗算》中惟一的一场“床上戏”吧,非常节制、有内涵的“床上戏”:酒后的迷糊、清晨醒来的失落,黄依依背过脸去要汪林穿上衣服,汪林非要黄依依看着他穿、非要她看他的身体——那身体怎么让人看得下去哩,黄依依给了他一巴掌……你把中外电影中的“床上戏”都剪下来比比,有多少像这场戏那样细节设计得有品有味有质地?
      我不愿意说,黄依依与汪林的关系是她勇敢时犯了错……也就是在追求自己的好生活时犯了错,似乎她缺乏分辨、衡量的能力———她是数学家呵,这是精确衡量的结果:勇敢在遭遇痛苦时选择了另一种痛苦……何况,两人的事情其实很复杂———跟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生活遇到的事情一样复杂,也就是说:自然地复杂———两人的关系起因于黄依依在痛苦中的迷糊,人性毕竟自然地脆弱……接下来是精确衡量痛苦后的选择,出事后则是善良的同情心在支配黄依依的行动……
      
      密……还是谜?
      就算这样的解释马马虎虎说得过去,我说,你又如何解释:黄依依在汪林叛变(编者注:汪林在与黄依依的关系被发现后,被发配到后山放羊。期间又结识了一位农村寡妇)以后没有离开701单位,反而留下来,连安在天也觉得这是个谜……还有,安在天安葬了前妻回来,临时伪造了一件礼物——他并不知道黄依依留了下来,根本没为她带什么礼物——送给她,好像有点儿那个意思,小黄拒绝了礼物,把门对安在天关上——黄依依难道不清楚,两人这时已经没有生活在一起的障碍了?用你的话说,“自然地”善良的人恐怕都会问:为什么不是幸福的结局?明明可以是幸福的结局嘛!
      答案得从编导提供的情节去找,不能凭想当然,尚悠说……可以肯定,黄依依留下来是精确衡量痛苦的结果。但问题是,衡量怎样的痛苦,如何衡量的?我不知道,没想清楚。我只是在想,为什么编导要把安在天对黄依依讲述自己与妻子小雨的事情安排在最后时刻———第二天,黄依依将要随汪林而去,安在天则要“回家探亲”。安在天最后的独白说:那天晚上,他对黄依依讲了小雨死在他手上的经过,这深深地伤害了她——小雨的故事为什么会伤害到黄依依?或者说,黄依依受到了怎样的伤害?难道她从另一个女人的痛苦中破译了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痛苦的秘密?
      谜呵,是个谜呵……我说,确实不好理解。不过,也许没那么高深吧,这情节不是编导的败笔,就是故意玩的噱头……
      是谜,还是密?———高一乐突然插进来……对不起,我们老外学中文喜欢或者说不得不咬字眼儿。如果是“谜”,就是编导有意迷惑人,让人辨不清、想不明,进而让人迷恋……所谓“回互其辞,使昏迷也”。编故事嘛,当然得尽量搞出让人迷恋的效果,古有“怀其宝而迷其邦”的说法,如今要迷观众呵。但“谜”终归不过是一时的遮掩,“谜”底终究是要让人或想要让人知道的东西,就像你们古人讲的,要“使民无迷惑之忧”。如果是“密”,就是另一码事……“密”的古字形仿的是有如堂室的山,隐秘、隐曲的东西就是:看起来是这,实际却是那,让人以为看明白了,其实根本就没明白———说到底,“密”是有意不让人知道的东西……
      故事本来就是破译密码嘛,《暗算》本身是个隐喻:破译生命的密码。我说。
      有点儿道理,但你可以说“生命之谜”,却很难说“生命之密”吧———高一乐说。所谓“生命之谜”不过是说,生命本身让人看不透,或者说生命的真谛本然地被遮掩起来了……就像我在巴金小说中读到的:“死是谜,有人把生也看作一个谜”———他没说有人把生和死看作一个“密”,因为生命本身并非是有意要秘而不宣的“密”。我是老共产党员,17岁时提前一年入党,我父亲就是干地下党的,从小听他讲过好些干秘密活动的事情。所以,你们可以理解,《捕风》给我的印象最深、感触也最多,我很想听听你们怎么看。
      没错,高先生说得对,尚悠说,虽然生命之道既深且微,谁都在经历生命,却不知道其中原委,但生命之道至多可以说是“谜”,而不是“密”。我们这几代人大多是“五四”启蒙精神教出来的,当然只知道有“谜”,不知道有“密”——尚老师说着瞟了我一眼——我们的夫子有言:“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如今,自由民主政治伦理对什么事情都讲究公开性,凡秘密的事情都要不得,整天热衷于揭秘……从形式上看,《暗算》三部曲中,就数《捕风》最具动作性,情节设计得合理、紧凑,还很出奇,峰回路转——正当你以为情节在这里只有了结完事,它却能突转出另一条线索继续编下去……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好看,实际上,虽然《捕风》情节紧张、动作性强,扣人心弦,我却觉得,《捕风》在《暗算》中最具宁静品质,让人透彻地感到静谧——密者静谧嘛……《捕风》整个看起来的确慎密、封闭,可以说本身就是个“密”……而钱之江这个人物至少在戏中给人的感觉整个来说是:“深”……什么叫“深”?“其静也敛之无余,而其动也发之必尽”,非有至刚至柔之德不能为呵……
      难道黄依依为什么留下来也是个“密”?我问。
      这也许是个“谜”,钱之江的故事却是“密”……
      这“谜”和“密”是两出戏,扯得上关系么?我说。
      黄依依的故事与钱之江的故事连起来理解,才意味深长。安在天不过是另一处境中的钱之江,无论在《听风》还是《捕风》中,安在天身上都重现了钱之江的品质,处境不同而已——当然,处境的变化非同小可:在钱之江的处境中,守密直接关系到自己的性命,而安在天的守密更多是职业纪律,不是性命危险……或者说,钱之江与安在天要守的“密”已经不是同一个“密”,但他们的“工作”性质一样,都干“保密工作”,都有使命之“密”。于是,黄依依的生命之“谜”与钱之江的使命之“密”就在黄依依与安在天的故事中相遇了。要解开黄依依既留下来又对安在天冷淡这个“谜”,就得搞清楚钱之江的使命之“密”。可是,即便已经解放了,安在天仍然在保守钱之江的使命之“密”——这倒是个“谜”,而非“密”,结果使得我们最终没法解开黄依依为什么最后会这样这个“谜”。
      
      有信念是一种自然的道德品质?
      尚先生,你的说法听起来满有道理———高一乐说。那么,你觉得,《捕风》的意图不再是体现某种自然的道德品质了?
      非也,哈哈哈哈———听到高一乐夸奖,尚老师好像有点儿飘飘然起来,挪动了几下身子,装模作样呷了两口咖啡,然后用对老外说话时特有的慢调子说:编导当然也让钱之江身上凸显出某种自然的道德品质。你一定会马上问我:是什么嘛,嘿嘿嘿嘿……我要说……是:节制、审慎。首先体现在表演上:谁都看到,钱之江这个角儿难演得很,即便剧情编得妙,演得不好也会搞砸……云龙———别人说我是他的“粉丝”,其实,我是他所体现的自然道德形象的“粉丝”———演得多有节制,分寸拿捏得多到家呵,充分体现出咱们古人所说的审慎品质,这品质可不是常常都能见到的喔……搞政治、尤其搞革命这种非常政治,太需要这种品质啦……我遇到好些年轻人,蛮有政治热情,却偏偏没这品质———说着又笑着鬼脸瞟我一眼。我的意思是,审慎作为一种道德品质本来也是天生的,因而也就是自然的,不是培养出来的……你培养咱们小万试试看……我刚才说了,从编导设计的剧情到演员的表演,整个儿突出的是钱之江的“机静”———“心密而机静,经世之才”呵。难怪连代主任(编者注:《捕风》中负责审讯钱之江等人的国民党特务头目)也非常欣赏钱之江,如果钱之江不是共产党,代主任说过,一定会重用他……
      说得好呵,高一乐打断尚悠,不过,我觉得,还有信念……信念,钱之江有信念呐———有信念算不算一种自然的道德品质?
      信念,呃……这东西咱们中国古代……好像没有哦……尚悠一时接不上话,埋下头去像要品咖啡。
      我是过来人,高一乐见状赶紧接着说,在我们捷克,如今还是有新党员不断涌现出来,但在我这个老党员看来,大多谈不上真正有信念,至多算有寄托……钱之江有一次同唐一娜说到信念与寄托的差别,我印象很深,他的原话大致是:有信念意味着你为那个更高的东西献身,有寄托意味着某个更高的东西为你服务。钱之江用这种自我理解把自己与周围的其他人区分开来,这无异于在区分少数人与多数人:少数人是有信念的,多数人是有寄托的……要多数人有信念,不仅没可能,恐怕也没必要,非让多数人有信念的话,整个社会就发高烧了。但一个社会里的少数人没信念,整个社会就会贫血,虚飘飘得像失去舵手的航船,在大海上一会儿被西风吹向东边、一会儿被东风吹向西边。在我们捷克,过去是要让所有人都有信念,结果使得昆德拉那样的自然德性在现代之后风行起来,多数人没了寄托、少数人没了信念,整个国家被西风吹着一窝蜂追仿美国,而美国实际上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多数人和少数人都不清楚……多数人不清楚倒也自然而然,我们的少数人也不清楚,从而不审慎、不节制,那就惨喽……
      所以,现在我忒儿……喜欢跑到中国来住——高一乐特意摹仿了一下京腔,冲着尚悠莫名其妙地笑了笑,然后接着说,《暗算》让我想到的就是这个多数人与少数人的关系问题——阿炳、黄依依都算是多数人,尽管一个是乡镇上的底层人,一个是当时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钱之江才是真正的少数人——《看风》在这个三部曲的中间,刚好是多数人与少数人关系问题打结的地方。《听风》的戏重点在多数人身上,我们知道,很多人参加革命工作,其实并没什么信念,至多有自然的美德……没关系啊,少数人有就行了……重要的是,少数人懂得看到多数人中的自然美德和凶德。尚老师刚才说到自然美德,我完全同意,仅想补充一点儿:所谓自然美德,也指“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品德,但“仁者见之”、“知者见之”——未必你们没看出来,《听风》和《看风》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安在天很会看人,以其“慈祥恺恻之心”发现阿炳,以其“明辨精详之见”相中黄依依,无论别人多么不相信,他总坚持自己看人的眼力。《捕风》的戏重点在少数人身上……《看风》则是多数人与少数人的关系纠缠不清——看看我们捷克的后现代社会,告诉你们吧:多数人与少数人混而不分,各自都不清楚自己,还经常把自己搞错。从前我们讲党群关系,党员当然是优秀分子,但优秀分子永远都是少数,哪有全民优秀的国家?群众嘛……自然是多数人,可如今在我们捷克,你根本不知道谁是党员,谁是群众……
      哈哈哈哈……我忍不住大笑起来,咱们尚老师最像个党员啦,可他偏偏……哈哈哈哈……
      尚悠连忙用手按着我的肩,一脸严肃地说:开玩笑要分时间、地点、场合,人家高先生在说正经事。
      我们可以来回忆一下安在天所讲述的他与小雨的故事的要点,高先生接着说。虽然安在天与小雨已经一起生活了不短的日子,小雨却不知道安在天真正的身份,也就是说,安在天一直对小雨保守秘密——这可以说是少数人对多数人保守自己的秘密,为什么要保密?按我自己的体会是,让作为多数人类型的小雨知道这秘密,会害了她——告诉你们我自己的经历吧:当年我入党后好些年,我妻子都不知道我是……那个……后来出于工作需要,安在天向小雨透露了自己的秘密。安在天说,小雨听后哭了整整一个晚上……请注意,哭了整整一个晚上呵,对一个女人来说,这相当于哭了整整一生,因为这是为自己的整个一生命运的改变而哭!对于小雨来说,生活本来只有“谜”,没有“密”,如今却被拖进了“密”,她必然会因为“密”而死……但实际上是为安在天而死……这也是一回事,安在天就是“密”本身嘛——小雨死那场戏很短,却设计得好极:小雨喊出“开枪,一、二、三”,声调并非高昂,而是轻柔,尤其最后的“三”,缓慢而轻柔得简直就是一生的温柔都在里面的低唤,好像在最后说一声:“我爱你……开枪吧”……
      这比我所看过的电影里所有高呼“向我开炮”的场景都真实……感人,我也有些激动起来。
      你的意思是,所谓“保密”与这类少数人类型有关系?——尚悠收起了刚才的得意,一脸严肃,还点燃了一支烟。
      在这段故事中,小雨的生命之“谜”变成了安在天的生命之“密”,高一乐说,所以她在剧中非那样死不可。生活对于黄依依来说,与小雨一样,本来只有“谜”,没有“密”。安在天讲述的他与小雨的故事,在我们听起来至多是个“谜”,甚至是有人在网上说是情节破绽:都“解放了”,怎么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而且在苏联?但在安在天那里,这可是个“密”呵……安在天用“谜”一般的叙事讲述了一个“密”——黄依依属于女人中智商忒儿高的一类,她真正要破解的不是蒋匪的密码,而是安在天身上的“密”……一旦她破解了这个“密”,自己的命运就彻底地被改变了。
      哇……这样看来,《暗算》三部曲还另有妙道哦——尚悠从椅子上直起腰来,咱们中国人看不出什么名堂,你这个老外反倒能看出点名堂,真像后现代理论说的,需要他者的眼光呵。高先生,你的说法让我想起《庄子·人间世》起头三个对话,就像是三部曲,全涉及生活中的巨大难题:颜回问的是,如何才能与刚愎自用的君王相处;叶公子高问的是自己作为国使如何与敌国君王打交道;颜阖问的就更惨啦:作为一个贤人,他得去给一个天性有凶德的太子当傅保。尽管三人都是贤人,如今“不得已”要涉足过于艰难的人间事,该怎么办?要是换了我自己,早就一身冷汗……让我困惑的是,第一段对话是颜回问仲尼,第二段对话是叶公子高问仲尼,到了第三段对话,仲尼不见了,变成贤人颜阖与大夫蘧伯玉的对话,被问的人由高而低——我老在想:仲尼哪去了?为什么直到最后仲尼才又出场?我一直以为,这是个“谜”,现在看来,八成是“密”……这些对话涉及的毕竟都是国家大事呵。所谓“保密”当然指关乎社稷的事情,像《楚辞·九章·惜往日》里面说的,“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这里的所谓“秘密事”,按朱熹的说法就是“国所秘之密事”……按咱们小万的说法,国家主义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喽,他刚写了一篇论文——“论先秦时期的自由主义思想萌芽:以孟子和韩非子为中心”……论证“事以密成,语以泄败”的说法是专制的表现……
      我刚要抗辩,尚悠比了个stop的手势,接着说:不过,高先生,代主任也有信念啊,他并没有要保密呀……
      没错,但他的信念在一开始也是要保密的;再说,代主任自己讲得很清楚,他与钱之江的信念不同呀……刚才你俩都夸《暗算》有真实感,我不反对,但我觉得,《暗算》中仍然有败笔——从真实感来说的败笔:你们看那个老年的安在天,装模作样,演员也不像是同一个,配音也假兮兮的……
      不对,很真实,我禁不住插话说,因为安在天退休时已经后现代了嘛……你看他居然坐在躺椅上,以后现代的上海外滩为背景留影———老革命会这样留影……
      别扯得太远,尚悠打断我,还是来搞清黄依依为什么留下来这个“谜”,高先生,为什么安在天说,他讲述的与小雨的故事会深深伤害了黄依依?他怎么知道?难道因为黄依依从安在天与小雨的事情中得知安在天是搞秘密工作的?她不是一开始就知道了吗!
      我在想,钱之江身上会不会有双重的“密”。表面上的“密”是他当时的特殊工作,另一层“密”是什么,我不清楚,而且不清楚钱之江自己是否也清楚。只是,《暗算》的整个故事都以“秘密工作”为背景,这让我想到西方思想史上的“秘密”和“保密”的问题。
      
      西方思想史上的“保密”与“揭秘”
      西方思想史上也有“秘密”和“保密”?没搞错吧,我说,从来没听哪位老师讲过,也没从西方人写的思想史中见到过呵……
      18世纪的德国剧作家莱辛写过一部对话作品《恩斯特与法尔克:对共济会员的谈话》……
      就是那个写《汉堡剧评》、《拉奥孔》的莱辛?我问。
      没错,他还写过好些剧本,用今天的话说,是个剧作家。《对共济会员的谈话》可以说是部小品剧,主题是共济会员为什么要保密。当然,莱辛说到的保密,与后来革命党的保密不同——严格来说,革命党没什么可保密的,保密仅仅是因为一时的恐怖统治,革命党的目的光明正大;18世纪的莱辛所讲的共济会是个秘密组织,革命党性质上不是秘密组织……
      慢点儿———尚悠说,你说的……不,莱辛说的这个“共济会”就是缔造了现在自由民主宪政原则及其普世价值的哪个共济会?
      历史上还有过别的共济会吗?如今的Constitution(宪政)这个语词,本来是共济会的用语,指共济会为自己这个组织订的章程……共济会最早在英国出现,后来在美、法、德等地兴起,18世纪后期已经几乎遍布欧洲,有很多分会———左中右都有,各自都有自己的Constitution。
      这么说,自由民主宪政是共济会搞出来的?我向尚悠要了支烟点燃,尖起耳朵听。
      那不能这么说,只能说,自由民主宪政的形成与共济会有过不可小视的历史渊源——历史上有桩著名公案嘛:美国立宪时,谣传国会议员中好些是共济会成员……《对共济会员的谈话》就提到这事……扯远了,回过头来说莱辛的小品剧吧。莱辛本来很想加入共济会,因为,共济会的目的是要清除人间世所有的恶——这目的对于少数有血气的人来说从来就非常有吸引力。莱辛当时在汉堡,汉堡的共济会分会经过一段时间考察,没批准他入会,他转到柏林,向那里的共济会分会提出入会申请。就在柏林的共济会分会决定吸收莱辛入会时,他却偏偏不入了,随即写了《对共济会员的谈话》——为什么莱辛不加入共济会了?这是一个“谜”还是一个“密”?……《对共济会员的谈话》是一个资深会员与一个想要入会的年青人之间的对话,共济会在当时是秘密组织——也许现在还是,因此,这个资深会员与想要入会的年青人谈的话题主要就是:为什么共济会要保密。共济会被后来的启蒙知识人看作理性、自由且“看不见的教会”,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则把共济会看作新兴知识人志同道合的组织——据说,共济会的真正秘密是……
      真可惜,没有中译本,我没读过……尚悠还没等高先生把话说完,就冒出一句。
      有中译本也未必读得懂,我在德国留过学,看德文没问题,这篇作品的德文我在1968年就读过,后来又读过多遍,迄今不敢说读懂了,仅仅知道,这部作品说的是双重的保“密”。难读懂的原因是莱辛的写作方式:用揭示秘密的方式来保密。共济会有自己的秘密组织的规矩、章程乃至联络方式(比如说暗号之类),对话在师傅(共济会称分会会长为“师傅”)与门徒之间进行,门徒想要知道共济会的秘密———师傅告诉他:什么是共济会的秘密。从表面上看,这个秘密就是“保密”:保守共济会的组织这个秘密,可我看来看去,总觉得还有个更深的共济会的秘密被这个揭密的过程隐藏起来了……
      妙!尚悠说,《庄子·人间世》开头的几个对话都可以看作是师傅与弟子的对话,我在读的时候同样有这种感觉——在传授秘密的过程中,某个更大的秘密被隐藏起来了……不过,高先生,你能简单说说,共济会是怎么回事,它的保密性质究竟怎么回事儿?清除人间世所有的恶,这目的伟大而崇高,干嘛要隐藏起来——这究竟是个“谜”,还是个“密”?
      我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时发现,中国的学者喜欢把封建与专制连起来用,动辄就是“封建专制”……可封建与专制是两码事呀:在西方,封建是中古后期的政制形式,所谓“专制”———正确的名称应该是“绝对王权”政制,16和17世纪才出现……那个时候,宗教改革运动把传统教会搞得四分五裂,人们为了自己的信仰不惜以刀枪相向,内战打得一塌糊涂。所谓“绝对王权”指君王在下辖地域内独有最高主权,首先针对的就是搞武装冲突的宗教派别,从政治领域排除教派权力,最低限度地为国家的和平和秩序提供保障,这就是所谓“国家理由”。绝对王权国家并非无法无天,国家有所谓“基本法律”,君王也得对自然法负责;但如此法制把政治与道德-宗教分隔开来,直接的后果是个人被分割成外在之人和内在之人———或者说被切割成公、私两半:一方面是如今所谓法律面前政治上平等的公民,不再受中世纪式的封建等级制身份结构的制约,但得按“公民理性”或者说国家理由来规范自己的外在行为;另一方面,个人作为“私”人,可按个人良知来决定自己信什么,国家不管也管不了,但个人不得以上帝名义提出任何政治诉求……作为交换,君王主导的这个法治国家为每个公民提供保护,就像我现在拿着护照到中国来会朋友,护照上由捷克政府外交部写得很清楚,我受到捷克这个国家的保护;反过来,倘若你要在这个国家中生活,就得顺从提供保护的君王———如今叫做国家……在思想史上,这就是著名的所谓“保护”与“顺从”的理论……所谓信念自由,本来的意思是:个人得把自己的道德-宗教认信隐藏在“内心密室”,in secret free(秘密地自由)信仰……不过,这并不等于“保密”,像你们“文革”初期打派仗时人们对自己属于哪派得保密那样,以免被敌对派暗算———“保密”指的是,倘若有人认为以国家理由为理由搞无道德的政治要不得,非要让自己的个体认信走出“内心密室”,进入王权专有的政治领域,就得秘密行事,对自己的行动保密。后来的启蒙运动实际上就是要扩大个人信念的政治空间……秘密与启蒙、揭露与守秘,在西方思想史上是一大问题呵,你们的西方思想史老师不讲这段?
      
      共济会的两种“秘密”
      我们的思想史界呵,尚悠说,无论研究西方的还是中国的,基本上还在启蒙梦想中没醒过来哩……不过,这个话题不谈为好,免得咱们小万这样的人听了不高兴……高先生,你刚才说的,倒让我想起近代自由主义理论先驱对内与外、私人与公共的区分,由此提出了自由的权利诉求……不过,思想自由、良知自由的问题,古希腊的时候就有喔……西方的近代史史书上的确提到各种秘密结社、秘密教团,共济会不过是其中最有历史影响的,但古希腊贵族政制衰微时就出现过秘密团体,这与近代的———比如说共济会有什么不同?
      莱辛不仅是个剧作家——高一乐说——也是大学者,用今天的话说,是个文史学家,他长期待在一个老图书馆里整理善本,不时以“历史与文献”为题发表一些据他说自己整理出来的善本书稿,其实有些东西根本是他自己写的……不过,为了写《对共济会员的谈话》,莱辛倒下过一番功夫考索共济会保密性质的来由……共济会起初在英国是一种行业会,所谓“保密原则”不外乎是谨防门派的手艺绝活外传。大约到了18世纪的时候,开始出现“思辨的”共济会,也就是新兴知识人的行会,并很快风行整个欧洲大陆,据统计,18世纪40年代,仅法国就有200多个分会——这时,共济会分会的保密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这么说来,共济会员起初不少是如今所谓搞自然科学的知识人?尚悠问。难怪我们好些启蒙知识分子是学理科出身的……理论物理、分析化学、基础数学之类……这类人一转到人文领域,尤其政治思想领域,脑子往往直愣得很……
      我听了很不高兴———因为我本科念的就是理论物理———顶了尚悠一句:你知道“假舅舅”的领导(编者注:《捕风》剧中的上海地下党负责人“彩云”)是学什么专业的呢?看他那满头的白发和资深的眼镜,没准是学康德伦理学出身的哩。
      高先生完全没听懂我俩在说什么,只能接着自己的话往下说——在共济会中其实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秘密:一种可以说是形式的秘密或保密原则,也就是共济会组织的具体规定、行内规矩等等……后来有共济会员退出,这些形式上的秘密早就外泄,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另一种性质的秘密可以叫做内在的秘密:秘密的共同信念和感情,也就是共济会员因接受秘传的信念而产生的一种特别的生存感觉……共济会的“兄弟们”不分国籍、民族、社会等级差别,都是“同志”,就像警犬和耗子那样,都为共同的圣殿工作,从而形成一种超乎自然伦常的道德感情——我不清楚后来的“国际歌”与此是否有关系,总之,共济会的秘密信念营构出秘密的共同情感,使得会员兄弟们有一种秘密的自足感,活起来觉得非常充实……难怪梵蒂冈教廷在1738年发出教宗诏书,“谴责和禁止”共济会,因为,共济会简直是在与大公教会争夺灵魂嘛。
      清除人间世所有的恶,这目的很伟大呵,为什么要保密呢?还是搞不懂,我说。
      要到达这目的就得搞大政治,但王权国家禁止宗教团体或类似的团体涉足政治,共济会的保密性质首先就在于保护自己的这种相当政治性的诉求———这种意义上的保密,相当于钱之江当年的保密,解放以后,这种性质的保密就没必要啦。这种性质的保密尽管从历史过程来看具有暂时性,但在当时却具有意想不到的意义:如此保密实际上营构出了一个秘密的新社会———共济会内部的社会,而共济会希望这个秘密社会将来成为人类生活的普遍形式,因为,这个社会才是道德的社会,自由和平等是首要的道德……共济会的原文直译的话就叫“自由工匠”,有free这个词……你们已经很难体会得到———我相信钱之江和安在天就能体会到:起初内在的秘密感觉的确是一种颇为美妙的自由感觉,在一个秘密的道德共同体内才会有的感觉,一旦与共济会内部的平等情谊连在一起,这种感觉就更为美妙得……
      明白啦——我一拍桌子说,这不像是自由主义了吗,黄依依根本没受什么伤害,她破译了安在天身上的密……且听我道来——我故意卖关子,慢腾腾吸了口烟——通过小雨的死这件事,黄依依终于明白,安在天是个使命人,对他来说,与使命维系在一起的信念情感高于自然情感。黄依依终于回过神来,从安在天身上得不到自然情感,得到也靠不住,向那个苏联人开的一枪不就是证明?安在天的爱情在使命,要与安在天结合,就得与安在天的信念或使命结合……所以黄依依决定留下来当破译组长,成了少数人……什么叫“少数人”?不都是从多数人中冒出来的嘛……
      觉悟得蛮快哦,尚悠说……
      我的话还没说完呢,高先生说。内在的秘密感觉基于共济会的工作使命,也就是说,共济会要让自身的生存方式最终成为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反对道德与政治的分离,尽管眼下这还是一个需要保守的秘密,但这个秘密最终是要走向公开的,一旦整个国家……不,应该说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人获得了彻底解放——摆脱“专制”,这个内在的秘密就见光明啦……其实,共济会在18世纪兴盛的时候,教派内战已经过去100多年,“专制的”国家理由早已不成其为理由,但绝对王权式的国家形式还在……或者说专制还在,共济会要保守的真正秘密就是反专制——所谓反专制,意思是从道德上、政治上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区隔,弥合因民族、国家和封建等级残余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分裂”,促成人类一体的大同社会;“人类”这个词我们如今用得很普遍甚至很随便,其实,这个词是18世纪才开始流行……因此,共济会的保密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行为,掩护自己的政治诉求由内而外、从道德自由向政治自由推进……
      难怪不得,尚悠说,启蒙主义者们无不具有高昂的道德热诚……
      
      保密……还是该公开?
      问题是———高一乐说———《对共济会员的谈话》借师傅向弟子传授秘密,公开讲出了共济会的第一层保“密”,又借口共济会员“不可说他最好缄口不说的东西”,莱辛好像有意要隐瞒共济会的第二层“密”———这与当时的启蒙思想家们很不同呵……要是到此为止,小万的解释就有道理。可莱辛笔下的共济会师傅说:“共济会始终存在”———这话究竟什么意思?非常费解……新社会建成以后,共济会岂不没了存在的理由?绝对王权国家出现前,哪有什么共济会?……难道共济会身上还有第三层“密”,但莱辛隐瞒了……
      我突然想到一个“谜”,尚悠打断高一乐说,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黄依依是学数学出身的——西方最早的知识人秘密团体就是数学人团体……毕达戈拉斯派呵,你老先生知道的……咱们中国古代恐怕也有类似的数学人群体,在哪儿我不清楚,凭直觉反正觉得应该会有,不然“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之类写给谁看?……安在天说他讲的事情伤害了黄依依,的确不过是他的一面之辞,我们毕竟没听到黄依依自己的说法,她内心怎么想的,咱们不知道,仅看到她完全变了样,见到安在天时冷冰冰的——也许,黄依依确实没受到伤害,但并非小万说的那样,毋宁说,她破译了安在天身上的“密”……数学对黄依依本来是“谜”,如今成了“密”……毕竟,即便黄依依是多数人,也得算是多数人中的异类:她看似有很强的爱欲,其实是有很强的上进心,追求干净、纯粹得跟数学差不多的东西,起初在多数人中间自己还没觉得,遇到安在天才醒过来,爱欲于是一下子变为“基命宥密”……在我们这些多数人眼里,她才显得是变得“冷淡”而已,在她自己或者在少数人眼里呢,怕是“澡身浴德”后的神妙莫测哦……不过这样一来,她要找到合适的爱人就几乎没什么指望啦,安在天恐怕也不在她眼里……
      这不已经伤害了黄依依吗!高先生差点儿从椅子上腾起身来打断尚悠,激动得说中国话发音也乱七八糟——难道黄依依与安在天错了位……难道黄依依既非多数人也非少数人,而是……?毕竟是个女人呵……她笑起来的时候好美丽,但嘴角总隐含着一丝丝儿苦涩,让人揪心地痛,就好像美好的东西总是艰难的命……不管怎样,要说黄依依没受到伤害,我断难接受……你俩对黄依依的结局解释不同,就像后人对《对共济会员的谈话》各有说法:有共济会大师说,莱辛破碎了共济会的理念,有的大师却说,莱辛最为精当地表达了共济会的理念……最妙的是,法国大革命以后,有两个当时非常著名的德国哲人接着莱辛的《对共济会员的谈话》写了续篇,但方向完全相反。莱辛的对话是在法国大革命前最后一个十年之初发表的,1793年——也就是法国大革命之后的第四年,著名的赫尔德发表了《关于一个不可见的可见社会的谈话》,公开主张把莱辛笔下的人物所隐瞒的“密”公开化,使之明确为历史的终极目的。几十年后,马克思流亡巴黎时,建议《前进》杂志在被关闭前的最后两期重刊莱辛这篇对话,就是在坚持走赫尔德的方向——当时,马克思正与资产阶级民主派决裂,积极倡议发表莱辛的这部作品,看来与他对共产主义同盟的理解有关……有意思的是,重刊这篇对话时,《前进》杂志用了“社会主义者莱辛”这个标题。
      另一个写续篇的是著名的小施勒格尔——1804年,小施勒格尔给自己编的莱辛文选作注疏,写了篇《关于共济会员的谈话》,他说,没有大革命之前,我们应该保“密”,如今有了法国大革命,我们更应该保“密”……可是,康德带出的那帮德意志唯心主义哲学家们竟然都忘了,哲人生活本质上是密契性的……因为,哲学不过是一只翻飞的蝴蝶……因为,哲学基于一个最终的大“密”:绝对完满的善本身最终是没法彻底搞清的。“保密”与“传达”相辅相成,压根儿就不传达,也就谈不上什么保不保密……如何把这个最大的“密”传下去呢?只能以秘传方式来传,所以,凡修炼到家的哲人在表达时肯定会用寓意方式……康德以后的启蒙哲人一个劲要到市场上去传布哲学,向大众揭密,恰恰因为他们认定,绝对完满的善不仅可以搞清,还可以实现,或者说已经搞清,因此应该实现,有何保密的必要?施勒格尔简直把古老的哲学传统说成了一种宗教——当然是内教而非外教。任何大宗教都有内教和外教两层,因为凡大宗教都既有信念又有寄托……钱之江老是念佛、做打坐状,在别人看来是有寄托,其实是有保密性质的信念……
      没想到你这个老党员竟会懂得那么深……深者“蕴奥而难见也”……我猜,你的意思是:黄依依肯定受到安在天的伤害,但究竟是哪层“密”伤害到她,就不清楚了,总之,是少数人伤害到多数人……在这伤害的同时,少数人也伤害了自己……要搞清楚黄依依究竟受到哪层“密”伤害,取决于安在天是否认识到这两层“密”及其相互间的历史关系,可我们没法知道这一点。
      但这历史关系肯定是个“谜”、而非“密”……高一乐没再说下去,只埋头呷咖啡。
      越听越迷……糊———我说,共济会的事情与黄依依同安在天的故事究竟有什么关系?高先生的说法倒像是“密”上加“谜”。
      看来呵,尚悠摆出一副自得的姿势说,咱们这些被西方启蒙精神教育出来的中国知识人要搞懂“谜”还是“密”,根本就没指望——我倒是想起《庄子·人间世》中接下来的第四个对话:前面三个对话都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第四个对话中多了一位他者。有个名叫“石”的匠人带着弟子去齐国,路过一个神社,见到一棵高大的栎树——高大得甚至看周围的山也得俯视。弟子见了,惊奇得止步不前,师傅却看也不看,径直前行。弟子觉得师傅的行为是个谜,问师傅:我从没见过这等好材,你怎么连看也不看一眼?师傅说:够了,别说啦,什么好材,散木而已。当天晚上,这师傅就梦见那棵高大的栎树把自己训斥一通:你知道什么好材、劣材,什么有用、没用?我告诉你这等散人罢:无用才是大用。这师傅醒来,把梦中的对话讲给弟子听——弟子听了觉得又多了一个谜,他问:既然志趣在于无用,怎么不在大山里站着,偏偏要到神社这地方来站着?这回师傅的回答就与先前不同啦,他说:“密!若无言。……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誉之,不亦远乎?”……哎呀呀……真所谓“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呵……
      Sī tacuisses,philosophus mānsisses———高先生嘀咕了一句洋文,尚悠和我都没听出来是哪国的,愣在那里。高先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是句拉丁语,不知道中文怎么翻译……
      尚悠朝高一乐举起杯子,高一乐也举杯,两人对视着,像两个小孩子一样微笑着,饮完最后一口咖啡。尚悠要付账———我和高先生没谁同他争。
      我们三人各自打的离去,谁也没送谁。(篇幅所限,略有删节。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暗算》三部曲梗概
      《听风》讲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情报部门“701”搜索侦听台湾无线电通讯的故事。敌人实施“无线电静默”活动后,普通侦听员很难发现敌人的信号。“701”干部安在天请来听觉特别发达的盲人“阿炳”,找到了敌人的所有电波。
      《看风》中苏交恶时期,蒋介石叫嚣“光复大陆”,台湾特务系统启用新密码。
      “701”虽能接收到敌人发出的信号,却无法破译。安在天请来女数学家黄依依。黄依依是留学归国人员,个性奔放,因为喜欢安在天而答应调到“701”,条件是破译密码后带安在天退出情报系统。安在天决定献身情报事业,拒绝了黄依依的爱情。绝望的黄依依为了忘记与刺激安在天,就与刚刚认识的汪林逢场作戏。汪林受到处分,被发配到后山放羊。黄依依为此十分内疚。在安在天跟她讲过前妻小雨牺牲的经过后,她对安在天就失去兴趣了———小雨被苏联特务劫持,安在天为保护情报,开枪将特务打死,小雨也死于特务之手。
      《捕风》宁沪杭地下党准备在上海召开会议的计划为国民党特务机关掌握,有被一网打尽的危险。打入国民党军队通讯机关的地下党员钱之江,将这一情报通知了地下党员张秘书。不料,张秘书被捕,情报为国民党收缴。国民党方面为追查泄密者,将破译这封密电的钱之江和另外几位情报人员隔离。钱之江为了将情报带出,阻止地下党会议的如期召开,服毒而死。钱之江的遗体被运回家后,地下党人根据他在遗书里留下的线索,在他的肚子里发现了情报。
     
    【详细】
  • 114420562
  • iceread
    2022/12/3 3:32:35
    尬到抠出魔仙堡却又笑到头掉的青春校园腐剧

    真是一部又尬又好笑的泰国校园腐剧。老实说,自从《爱来了》的ot be之后,我基本没有关注过高中校园腐剧了。一是演技二是颜值,真的都戳不到我。这部腐剧算是无聊时刷到的,因为有会长梗,所以是我萌点之一,就打开看了。果然泰国人拍高中腐剧就是这么又萌又尬。

    受是没落音乐社的社长,攻是新晋的会长大人(话说高三还能做会长

    真是一部又尬又好笑的泰国校园腐剧。老实说,自从《爱来了》的ot be之后,我基本没有关注过高中校园腐剧了。一是演技二是颜值,真的都戳不到我。这部腐剧算是无聊时刷到的,因为有会长梗,所以是我萌点之一,就打开看了。果然泰国人拍高中腐剧就是这么又萌又尬。

    受是没落音乐社的社长,攻是新晋的会长大人(话说高三还能做会长吗?高三不一般都退居二线了吗)。看完第一集,我都没有成功分清楚攻受的脸,以及配角abcde。

    这部剧的颜值没有很拉,但都帅得没有特色。而且攻的腹黑有点让我觉得欠揍的味道。可能我天生不吃腹黑攻x天然受(反过来倒可以磕一磕)。第一集看下来,除了尴尬的对视和各种工业造糖,我还真没看出cp感。cp感这种东西真是玄学。观众自带主观感受,觉得他们有就有,觉得没有就没有。可能这一对与我无眼缘吧。

    14795586
  • 方金可
    2022/8/31 10:04:21
    教育的社会属性

    纪录片充分展示了中国妈妈对子女的教育所付出的一切,真的很感人。一个家庭似乎有了孩子,孩子再上学之后,一切都得围着孩子转,家庭的重心不再是夫妻两个人,而是孩子,孩子的衣食住行,教育上学,都变成了头等大事。有的家长为了一个重点学校的名额,绞尽脑汁,付出了极大的时间和经历。让孩子练习音乐专业走特长生,或者上很多辅导班,甚至成为专职的家庭主妇,

    纪录片充分展示了中国妈妈对子女的教育所付出的一切,真的很感人。一个家庭似乎有了孩子,孩子再上学之后,一切都得围着孩子转,家庭的重心不再是夫妻两个人,而是孩子,孩子的衣食住行,教育上学,都变成了头等大事。有的家长为了一个重点学校的名额,绞尽脑汁,付出了极大的时间和经历。让孩子练习音乐专业走特长生,或者上很多辅导班,甚至成为专职的家庭主妇,磨灭了自己的社会价值。虽然这是自己的个人选择,但只有家庭属性的女性又何尝不是对自己价值的否定呢?

    纪录片里不同地市、不同年龄的妈妈为了孩子的教育呕心沥血,甚至倾尽家产,只为了培养孩子,这由何尝不是一种内卷。当今社会会对教育资源的争抢,大城市比中小城市要厉害的多,古人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是改变阶级的通道,但是如今教育资源的分配是机器不公平的,大城市的家长在选择上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公办还是私立,甚至考虑的是出国。而在偏远的西北,甚至很多孩子都没有学可以上,几个老师就是一所学校,更无法与全是研究生配置的重点学校相比。当成立孩子在学特长、玩平板,夏令营,游学时,农村的孩子却只能帮父母放羊,甚至只能陪着爷爷奶奶,一年只能见父母一次,如此种种都是无法对比的。

    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每个人也被教育所影响着。

    纪录片很真实、也很震撼,但是也可以选中 一些小城市的家庭、普通的家庭进行记录,将会更加贴近普罗大众的生活实际。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被记录。

    【详细】
    14619705
  • 浅蓝大肥猫
    2021/12/15 14:44:46
    秉承唯物主义、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夺宝探险题材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

    (首发于《中国电影报》)

    自“决议”公布、电影十四五规划出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时成为电影圈内坊间热词,兴起一片深入学习领会的热潮,热得叫人不禁深究: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哪些元素、符号、精神、价值,是来自于传统又能圆融自洽地生长于当代?如何识别哪些属于糟粕,应当摒弃,哪些属于精华,应当继承?电影如何对精华部分进行创造性

    (首发于《中国电影报》)

    自“决议”公布、电影十四五规划出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时成为电影圈内坊间热词,兴起一片深入学习领会的热潮,热得叫人不禁深究: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哪些元素、符号、精神、价值,是来自于传统又能圆融自洽地生长于当代?如何识别哪些属于糟粕,应当摒弃,哪些属于精华,应当继承?电影如何对精华部分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章题目起得很大,所涉问题又太深,所幸有文本分析、类型分析、文化分析工具在手,且拿《古董局中局》开刀,投石问路,抛砖引玉,还请众方家指教。

    电影与古董确有相似之处:文化行当儿,鱼龙混杂,好(真)坏(假)难辨,投资风险极高,有打眼的,有砸浆的,也有鉴宝的,二者都极度重视圈层人脉。顶级佳作的待遇也都像皇冠上的明珠,归宿都是永久收藏与广泛展示——电影放映与文物展览都叫exhibition。用电影作为媒介来讲古董界的故事,确实是绝配。而这个搭配,也确已自成一派,好莱坞寻宝探险片的百宝园中,不乏《印第安纳琼斯》《国家宝藏》《古墓丽影》等系列IP珠玉在前,咱们国产电影也有质量上成的《寻龙诀》在当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杀四方。

    不过,要正视一个我们特有的问题:自《神秘的大佛》《夜盗珍妃墓》以降,伴随着《十二生肖》《富春山居图》《天脉传奇》《盗墓笔记》《九层妖塔》等一众夺宝探险(盗墓)片的关于传统文化过度娱乐化的指摘。说得再直白一些:盗墓(盗宝)还能不能拍?能拍的话,怎么拍?不能拍的话,这个类型要在题材上怎么突破?

    《古董局中局》从选材上给了一个灵光乍现:谁说非要盗呢,鉴不行吗?盗的着眼点偏重武戏,鉴的着眼点偏重文戏。文戏里最吸引的人是哪种?无疑是悬疑。决定一部作品的深度和格局的,就是疑点的设置。

    小说《古董局中局》中的五脉,就像秤杆上那定盘的星,古玩行业里的真真假假,全靠着明眼梅花扛鼎掌眼。而电影行业里的定盘之星,现阶段里最客观的,恐怕也就是票房了。毕竟,电影是一门大众艺术,与小众收藏不同,市场总收入是老百姓们用钱包投票选出来的结果。平心而论,电影《古董局中局》目前的票房,与这个IP的巨大影响、卡司的强大阵容相比,确实差了那么点意思。但凭心而论,这片子的成色、诚意,又相当的分量十足。问题在哪呢?就在疑点的设置。

    140681320
  • 糖饺子
    2020/7/13 20:18:08
    这个编剧是喝到酒精中毒能写出这么扯的剧本吧?

    这个剧从编剧到导演,演员,道具....都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充数的意思。我可以理解编剧不懂刑侦不懂警察不懂专业,所以让一个犯罪心理学家和一个法医把警察局所有人的活都干了。但是你不能连起码的逻辑都不管了啊,凶手在警察局门口杀人,你出来一个拿叉子的门卫可还行啊,咋的,一个市刑警大队就四个警察一个法医一个女主角还有一个警卫????当观众是傻子也没有这么糊弄的。也不提主演的演技有多拙劣了,连群演的外卖小

    这个剧从编剧到导演,演员,道具....都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充数的意思。我可以理解编剧不懂刑侦不懂警察不懂专业,所以让一个犯罪心理学家和一个法医把警察局所有人的活都干了。但是你不能连起码的逻辑都不管了啊,凶手在警察局门口杀人,你出来一个拿叉子的门卫可还行啊,咋的,一个市刑警大队就四个警察一个法医一个女主角还有一个警卫????当观众是傻子也没有这么糊弄的。也不提主演的演技有多拙劣了,连群演的外卖小哥都比主演演技好我也是服了!这种一无是处的刑侦局,少拍一点我都谢谢你们全家。

    【详细】
    12724242
  • 小薛
    2020/5/28 23:13:34
    只会写短评的我终于愿意尝试发表一次剧评了,哈哈

    本来就想发个短评给了五星就睡觉的,可是打了很多字,就复制过来变成剧评了,内容如下,就如题目,我这应该是第一次尝试剧评,哈哈!

    今晚开播,看了三集半了,很想很想再看下去可是明天还得早起上班,眼睛也好困,所以就逼自己放下了,但是一定抽时间继续追下去!因为演过我很喜欢的赵敏的女主从此以后格外留意她,之前又看了两世欢,可是月上感觉比两世欢好看很多的样子,个人喜好和观后感,勿喷!希望这部剧

    本来就想发个短评给了五星就睡觉的,可是打了很多字,就复制过来变成剧评了,内容如下,就如题目,我这应该是第一次尝试剧评,哈哈!

    今晚开播,看了三集半了,很想很想再看下去可是明天还得早起上班,眼睛也好困,所以就逼自己放下了,但是一定抽时间继续追下去!因为演过我很喜欢的赵敏的女主从此以后格外留意她,之前又看了两世欢,可是月上感觉比两世欢好看很多的样子,个人喜好和观后感,勿喷!希望这部剧评分可以达到七分以上,加油,月上重火,陈钰琪,未来可期!

    虽然昨天刷抖音看到说男主造型跳不出之前香蜜里润玉的装扮,可是,在这里我目前看的短短的三集多的还不是太多的出场里,我觉得罗云熙的演技有大大的进步了,对女主嬉笑认真严肃思索探究…各种的神态表现的是恰到好处,所以,也是未来可期,加油!

    本来想睡觉的,现在一发不可收拾了,且听我再啰嗦几句!

    之前看了锦衣之下,很喜欢任嘉伦所以想看他的秋蝉,可是很不好意思看了七集后有点追不下去了,后来只是有空刷刷评论和看看抖音片段了,但是这部月上重火是感觉怎么样都想追下去的,希望后期一直保存这样的水准,加油加油!看好你!最近还追了,传闻中的陈芊芊和韫色正浓,因为是同一男主,哈哈,后来还有山寨小萌主,只觉得自己时间不够,好多剧来不及看,可是,说真的,有的剧我会因为演员去看,但有的剧即使有我喜欢的演员也看不下去,而有的剧即使是不认识的演员也是想看的不可自拔的必须去追完!

    这也就是所谓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再要说的是,我很喜欢看电视,还喜欢看些韩剧和泰剧,追剧能够让人忘却烦恼,逃离残酷的现实,可是时间不允许自己一直看电视,多看了眼睛也会疼,哈哈!我也很喜欢豆瓣这个平台,可以发表言论,可以搜索初步去了解每一部电视的概况和其中的演员!可是,希望每个打分者可以客观一些,手下留情,嘴上积德,少点攻击和嘲讽,多点鼓励和表扬!每一行都不容易,每个作品的呈现有太多的付出,为了台前幕后的每个辛勤工作者,大家且看且珍惜!

    最后祝月上重火这部剧可以得到更多更多的关注!好了,得睡觉了,晚安??

    【详细】
    12627914
  • 陈锦庄
    2019/2/1 23:54:15
    这次,韩寒拍了自己的一半人生。

    《飞驰人生》是韩寒第三部作品,昨天提前看了,具体的感觉要“从头说起”:

    《飞驰人生》是韩寒第三部作品,昨天提前看了,具体的感觉要“从头说起”:

    9931208
  • 正是江南好风景
    2017/5/20 15:50:22
    十一集兆鹏和朱先生的对话,点睛之笔。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这段是书上没有的。兆鹏去白鹿书院找朱先生问问题。 兆鹏:“那些绑匪想的啥您咋都知道?” 朱先生:“因为他们是人,是人都有弱点。”“娃你咋那么大胆敢咬绑匪,不怕吗?” 兆鹏:“怕,可是我得救我爸啊。”“朱先生,我妈没把全部的钱拿出来,这件事我不告诉你心里堵得慌,...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这段是书上没有的。兆鹏去白鹿书院找朱先生问问题。 兆鹏:“那些绑匪想的啥您咋都知道?” 朱先生:“因为他们是人,是人都有弱点。”“娃你咋那么大胆敢咬绑匪,不怕吗?” 兆鹏:“怕,可是我得救我爸啊。”“朱先生,我妈没把全部的钱拿出来,这件事我不告诉你心里堵得慌,...  (展开)
    【详细】
    8551254
  • 什么都不知道
    2023/1/3 22:03:01
    香港人对普通法的情书

    无疑,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看,全剧的焦点是唐文奇是否真的有罪。因此,可能有很多观众会认为作品的主旨是在批判陪审团制度是否能彰显公义。尤其是在整个审判过程中,我们见到很多陪审员都是凭感觉做判断,又容易受情感因素左右,好像不太靠谱的样子。而影片结尾的一个幻想片段,唐文奇被无数蜘蛛纠缠,等于说他余生会一直造噩梦,暗示他确实有过杀人。这些迹象,似乎在告诉我们,这个制度没有把坏

    无疑,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看,全剧的焦点是唐文奇是否真的有罪。因此,可能有很多观众会认为作品的主旨是在批判陪审团制度是否能彰显公义。尤其是在整个审判过程中,我们见到很多陪审员都是凭感觉做判断,又容易受情感因素左右,好像不太靠谱的样子。而影片结尾的一个幻想片段,唐文奇被无数蜘蛛纠缠,等于说他余生会一直造噩梦,暗示他确实有过杀人。这些迹象,似乎在告诉我们,这个制度没有把坏人绳之于法。

    但是我们细心看看,以上好像不是导演要表达的意思。第一,不像一般的悬疑片或侦探片,作品拒绝对案件发生的经过作事实性的交代,只是如上段所说的用个幻想片段摸棱两可地带过。与其说这是导演故意留白,倒不如说他刻意回避唐文奇是否有犯罪这点,以免观众过于纠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忽略他想探讨的话题。第二,作品也从来没有揭穿唐文奇是真傻还是假傻。虽然后面社工家访那场肯定了唐文奇是懂会计的,但是二级会计其实也不是什么很厉害的资格,就是高中度而已。而且唐声称在自杀后变蠢,这个可能性也不能抹杀的。

    既然作品没有断定唐文奇确实有犯罪,就无从批评陪审团制度的优劣了。

    那作品的重点是什么呢?是过程,整个司法程序的过程。故事很快就进入了法庭,然后才通过倒叙和插叙去表达案件发生时的事实,就是告诉你法庭程序才是导演有兴趣的东西。从选陪审团开始,到各个证人和专家被盘问,证据的展示,我们经历了一个通过司法程序重新构建事实的过程。而这个恰好也是陪审员经历的过程,因此观众最为代入的角色,反而是陪审员。我们随着剧情推进,对唐文奇的看法不断产生变化,这不是跟陪审员们一样吗?陪审员也是人,如果我们看电影时会被个人观感影响,他们为什么就不会呢?叶蕴仪扮演的那个陪审员明白制度不容许她们考虑法庭证据以外的资料,虽然现实中很难做到,就名言了这个冲突。剧中陪审员们有着五花八门的背景,除了增加戏剧性以外,会不会也是方便观众代入?甚至引诱我们take side?

    按一般的套路,法庭戏的主角应该是律师,但是本剧的两个律师和主控官都没有表现出期望中出唇枪舌剑,光芒四射。反而,他们的功能就是协助司法程序的推进,变成了司法大机器里的一个构件。

    所以,唐文奇有没有杀人不是重点。重点是他的释放是经过了一个正确地执行的司法程序,虽然程序与人的天性有所冲突,但是在各个参与者的尊重和努力下,这个程序总算走完了。它出来的结果,也需要被尊重。反观,全片唯一有作出明谴责的地方,是警察逼迫唐文奇招供的行为。为什么?因为程序没有被尊重。

    作品大概就是要为所谓的程序公义写赞歌吧。这个公义并不保证能找到真相,但只要你100%忠于方法,其结果就应该是一般受过教育的人,以理性、common sense和当时的道德标准审视真实证据之后得出的结论。这是经过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人类应有的处事方式,而不是夜审乌盆,尽管后者也许更能昭雪沉冤。

    2019至2020年发生的社会运动对香港人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影响遍及政治经济学术文化民生伦理等方方面面。因此,要了解这两年的港产片,也免不了要从这场运动的后遗症出发作分析,本片也不例外。

    【详细】
    148631431
  • 爱读诗的军军
    2018/4/14 22:13:08
    这种大片目前为止还是美国才拍的出来
    《狂暴巨兽》是一部非常有诚意的特效大片,我给7.9分! 首先三观非常正确,片中坏人全是白人,黑人和有色人种全是好人。 其次特效无与伦比,难得的视觉盛宴,不看会后悔的。 再次,语言幽默搞笑,尤其是白猩猩的手语笑倒一大片观众! 第四,主人公与动物的感情令人感动,军军也...  (展开)
    《狂暴巨兽》是一部非常有诚意的特效大片,我给7.9分! 首先三观非常正确,片中坏人全是白人,黑人和有色人种全是好人。 其次特效无与伦比,难得的视觉盛宴,不看会后悔的。 再次,语言幽默搞笑,尤其是白猩猩的手语笑倒一大片观众! 第四,主人公与动物的感情令人感动,军军也...  (展开)
    【详细】
    9296218
  • 东君长风
    2018/7/22 21:45:16
    从一个文艺大龄美女青年的角度分析《魔道祖师》火爆的原因

    这几天追《魔道祖师》,从动漫到漫画,最终到原著党,从白天到通宵,从二刷到N刷,然后克制地告诉自己,每天只能最多花2个小时在《魔道祖师》上。??

    今晚冷静下来,稍微自我冷静一下,研究这个IP火爆的原因!

    先说动漫:

    1. 画面精美、制作精良,基本可以达到“帧数狂魔”;

    2. 大场景的设计气势恢弘,例如:或幽静如兰的云深不知处、或狂狷邪魅的大梵山天

    这几天追《魔道祖师》,从动漫到漫画,最终到原著党,从白天到通宵,从二刷到N刷,然后克制地告诉自己,每天只能最多花2个小时在《魔道祖师》上。??

    今晚冷静下来,稍微自我冷静一下,研究这个IP火爆的原因!

    先说动漫:

    1. 画面精美、制作精良,基本可以达到“帧数狂魔”;

    2. 大场景的设计气势恢弘,例如:或幽静如兰的云深不知处、或狂狷邪魅的大梵山天女格斗、或温柔婉约的江南水乡古镇,每一处大场景都像名家大作;

    3. 敲黑板,重点来了…… 当然就是每个小哥哥的盛世美颜喇!?????? 但凡不这么美,也不可能让大家着魔到如此癫狂之态喇!又美又糖又萌,完全没有抵抗力啊!??????

    4. 不仅人美,人设、台词、情节都尽量做到了忠实原著,这也是原著党表示满意的地方。这里各位优秀的声优功不可没!观众基本听台词就把这个人物的人设能猜个大概。

    5. 动漫改编剧情紧凑,情节推进张弛有度,摈弃了一些细枝末节,每一集都很有尿。(至少目前4集都这样)

    然后就要说到小说本尊火的原因了。

    1. 作者脑洞大开,在一个架空的世界,完美地演绎了一出传统正道修真、剑走偏锋的魔道修行、“虽修非常道、但行正义事”的纷繁纠缠、光怪陆离、恢弘磅礴的恩怨情仇,同时做到了格局宏大,人物多却不乱。

    2. 作者的文笔流畅优美,对于每一种修真修魔、人物性格、场景描述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3. 再次敲黑板... 本书的精髓和主旨:我见诸君皆有病,料诸君见我应如是。看了几集动漫的人肯定会想,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个颜值榜打榜第四、天资聪颖、天天打山鸡还能拿第一的小鲜肉怎么就变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魔道祖师”?看完原著小说就明白了。站在大众这边的时候,你就是一代枭雄、奇才,哪怕你还有点鬼才,但大家是能允许你的存在的。但是几大家族,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各自的私心、利益的牵扯,你终于桀骜不驯地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说了“大家都觉得不该说的话”,你就会顷刻变成众矢之的,说你罔顾人伦,所有丧心病狂的事情第一个联想到你。你说你只想“偏安一隅”,在他们看来那叫“占山为王”,你以为你可以独自逍遥于世外?对不起,大社会容不下异类!你被pick了,被百家集体讨伐,把你挫骨扬灰才是“正道”。

    4. 第三点看上去是不是很操蛋?别吐血,当你拨开迷雾,探索每一个“反派”的故事,你才发现,善恶因果,没有一个天生的恶人,没有没来由的恨,事出必有因,所有人都只不过的浪潮裹挟的牺牲品。最终,你不原谅他,但却理解了他。

    5. 特别打动我的一点:年少定情,时光很慢,从此一眼万年。从前世到今生,大家一起经历、一起成长,蓝二哥哥对羡羡始终默默的付出、痴痴的等待、深深的爱意,最终修成正果,只羡鸳鸯不羡仙,互为“秀妻狂魔”。????

    试问哪个女人会不想要一个这样的“蓝朋友”!我又说多了!大家要多笑哦,可爱多了!??

    【详细】
    95351260
  • 元二楼
    2021/7/1 9:56:58
    结局完美,衣品太差

    第七季没有了我爱的戴安娜,伤心!

    女主穿的还是挺好看的,但惊艳的服装一套都没有,中规中矩,主要还是身材好,批个麻袋也好看!

    女主闺蜜,风情万种的艺术家这季胡乱的穿,衣品下降的厉害,完全没有艺术家范了!

    希拉里达芙因

    第七季没有了我爱的戴安娜,伤心!

    女主穿的还是挺好看的,但惊艳的服装一套都没有,中规中矩,主要还是身材好,批个麻袋也好看!

    女主闺蜜,风情万种的艺术家这季胡乱的穿,衣品下降的厉害,完全没有艺术家范了!

    希拉里达芙因为怀孕,全是遮肚子装,

    她的闺蜜这季也变丑了不少,

    女boss 奎恩穿的还不错!

    【详细】
    13646292
  • 我沉默
    2018/7/20 15:36:13
    《人际关系事务所》

    张亮真的是一个很单纯善良的人。所以当康佑乐出现在他身边的时候,我竟不希望他们在一起。因为我始终觉得康佑乐只是一个凡人,配不上像天使一样的张亮。我们对善良的人总是很憧憬,我们希望身边有一个人可以像张亮一样无条件的帮助你我。甚至在安梅欺骗他利用他的时候,张亮仍然选择无条件的帮助。那个时候我们骂张亮真的蠢到家了。但是当我们依赖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真的就是这么恶毒,希望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

    张亮真的是一个很单纯善良的人。所以当康佑乐出现在他身边的时候,我竟不希望他们在一起。因为我始终觉得康佑乐只是一个凡人,配不上像天使一样的张亮。我们对善良的人总是很憧憬,我们希望身边有一个人可以像张亮一样无条件的帮助你我。甚至在安梅欺骗他利用他的时候,张亮仍然选择无条件的帮助。那个时候我们骂张亮真的蠢到家了。但是当我们依赖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真的就是这么恶毒,希望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我们总是喜欢欺负善良的人,不是因为我们讨厌他,恰恰相反,是因为喜欢。就是喜欢他们对自己的关心。就像是对身边的人,我们总是露出自己丑恶的嘴脸。我们学会了待客之道,却学不会去爱身边的人。我很喜欢这部剧,它讲的不仅仅是我们对待陌生人的态度,还有我们应该如何去和你最亲近的人相处。你的姐姐,你的发小,你的邻居,还有,你暗恋的人。

    【详细】
    9530370
  • jian
    2017/10/28 8:25:29
    烂片一部
    9.9分评分绝对是假的,3分都没有!!!80s看到9.9分,赶紧下了全集,一打开什么鬼,要演技没演技,要颜值没颜值,赶紧凑足人数出评分,这剧太恶心了。清一色整容脸,看看打发时间还不错,这种剧还烂尾,难道要排2?女主角比任何配角都丑,剧情就不说了,智力正常的人连台词都能猜的到,姐姐整容回来之后更是丑的比女主角还丑,整部剧里面都是整容脸,连前台小妹都是整容脸,我想可能女主角整容失败了,总裁家全套宜家家
    9.9分评分绝对是假的,3分都没有!!!80s看到9.9分,赶紧下了全集,一打开什么鬼,要演技没演技,要颜值没颜值,赶紧凑足人数出评分,这剧太恶心了。清一色整容脸,看看打发时间还不错,这种剧还烂尾,难道要排2?女主角比任何配角都丑,剧情就不说了,智力正常的人连台词都能猜的到,姐姐整容回来之后更是丑的比女主角还丑,整部剧里面都是整容脸,连前台小妹都是整容脸,我想可能女主角整容失败了,总裁家全套宜家家具,为什么这部剧要用这么好的配角来演,真心带不动主演们。纵观所有的评论,绝对不可能是9.9分,一定做假的,女主角长的像赵薇一样的大眼睛像假的一样,太难看了!!!
    【详细】
    8890280
  • 岱宗_灰兔酱
    2022/4/26 16:41:57
    奇幻诗意般的"另类"母女情爱:痛彻,释然

    所有的骸骨都叫奥斯卡。玛蒂尔德给奥斯卡盛装郑重下葬的时刻,亲吻奥斯卡的额头、低语"Je t'aime"道别,孤寂荒凉浸入每一寸肌肤每一滴骨血,冰彻心髓。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都是过早独立成熟地令人心疼...... 那天玛蒂尔德坐在教室里幻想着母亲于森林深处发现女儿的尸体漂浮于湖面的场景,既有玛蒂尔德对自己糟糕的憎恶、对母亲的埋怨,更是对"好妈妈"

    所有的骸骨都叫奥斯卡。玛蒂尔德给奥斯卡盛装郑重下葬的时刻,亲吻奥斯卡的额头、低语"Je t'aime"道别,孤寂荒凉浸入每一寸肌肤每一滴骨血,冰彻心髓。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都是过早独立成熟地令人心疼...... 那天玛蒂尔德坐在教室里幻想着母亲于森林深处发现女儿的尸体漂浮于湖面的场景,既有玛蒂尔德对自己糟糕的憎恶、对母亲的埋怨,更是对"好妈妈"无出路般內隐压抑的渴望...... 而猫头鹰,犹如神迹,从幻象走进现实生活,作为母亲送给玛蒂尔德的礼物,陪伴着玛蒂尔德的话语、言行和思维,甚至成长...... 声如天籁的玛蒂尔德,是母亲的女王和救赎,而只有“奥斯卡”和“猫头鹰”温暖着她的冰霜皇宫......成年后的玛蒂尔德与母亲在太阳雨中忘情起舞,在屋外猫头鹰的注视下合作诗一首..... 原来,能读懂她们的,只有彼此...... 幸好,猫头鹰,还在,飞翔许多无法追寻、无以名状的东西,逝去就逝去了吧,丢弃就丢弃了吧,埋葬就埋葬了吧,禁锢就禁锢了吧...... 而理解了母亲的玛蒂尔德,终于从水底深处,一跃而起......P.S.你是个糟糕的小姑娘但你会成为个好妈妈(你会是个好妈妈)——玛蒂尔德洗澡时和妈妈玩指令游戏我的女儿玛蒂尔德是我最珍爱的人她将我的心填满她让我的心跳动没有了她我会干枯成一片死叶我会破碎然后被风吹着零落一地是的,没错,我宁愿去死也不愿和她分离——玛蒂尔德给妈妈写的诗我的女儿为什么你的头发湿漉漉?因我在暴雨中行走许久我的女儿我给你买的小鞋子,去了哪儿?它们不再合脚,我把它们扔进了水沟不是水沟,我的脚长大了我把我的小鞋子留在了路边我的女儿你脱落的第一颗乳牙去了哪儿一只老鼠把它埋进了森林深处我的女儿你第一次忧伤所流的眼泪去了哪儿你的手擦去了泪,风又吹干你的手眼泪蒸发了,又成为雨滴远远落下我的女儿我们从前的日子去了哪儿还有你的生日它们被锁进盒子存在海的最深处——成年玛蒂尔德与母亲合作的诗

    【详细】
    1436083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