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093854
  • 男高音de电影
    2015/7/25 22:23:31
    大师作品剧情赏析—吴宇森《喋血双雄》

    影片开头这两场戏不管是衔接还是过程都处理的非常浪漫却又不失张力。首先第一个场面描述的是一名身穿风衣的男子走进了一个随处可见白鸽的教堂,他直接坐在了一名早已在教堂的男人旁边,过了一会儿风衣男子打破平静问道:“你也信这个?”周润发饰演的男人答道:“我喜欢这里的清净,坐在这里觉得很舒服。”话音一落他们对视而笑。这一笑表明了他们除了交易之外还有很深厚的交情。接着风衣男子递给了他一个箱子,箱子里有照片

    影片开头这两场戏不管是衔接还是过程都处理的非常浪漫却又不失张力。首先第一个场面描述的是一名身穿风衣的男子走进了一个随处可见白鸽的教堂,他直接坐在了一名早已在教堂的男人旁边,过了一会儿风衣男子打破平静问道:“你也信这个?”周润发饰演的男人答道:“我喜欢这里的清净,坐在这里觉得很舒服。”话音一落他们对视而笑。这一笑表明了他们除了交易之外还有很深厚的交情。接着风衣男子递给了他一个箱子,箱子里有照片、钱、枪,让人一目了然。原来周润发饰演的角色是一名杀手,而这风衣男子也就是传说中所谓的杀手经纪人。接着风衣男子见周润发未检查手枪便问道:“你不检查下枪?”周润发却回答道:“我信你。”话音刚落《浅梦一生》 的音乐响起,伴随着周润发的离去,整个画面因为放慢了速度后再配上叶倩文深情的歌声,为画面增添了几分孤独浪漫味道。随着歌声,影片进入了下一个场景。这个场景里饰演歌星珍妮的叶倩文正好在演唱《浅梦一生》。周润发一进门,两人便不约而同的对视上了。在这一瞬间里,仿佛除了他们两人,世界万物都处于一个静止的状态,这深情的歌曲也仿佛只是为他一个人而演唱。可故事却不是这样的唯美浪漫,因为他可是来执行杀手任务的,周润发避开叶倩文的眼神后朝俱乐部深处去了。接下来的这场枪战戏处理的相当精彩。周润发敲了两下房门,门打开后,周润发朝开门的人连开3枪。(在第2枪时镜头切向中枪人的仰拍镜头并放慢中枪速度。)接着周润发跳进屋内反身手握双枪同时干掉了门边的两名枪手。(跳的时候画面速度给放慢,快落地时恢复原速。)接着在一个周润发的中景镜头中,他迅速用左手手枪干掉左后角的一个枪手后,右手指向前方正在拔枪的老大(也就是他的任务目标)。在特写右手手枪后,枪声一响,镜头特写老大中枪的头,周润发再用左手手枪朝他身上开了3枪。(这3枪画面放慢速度并来回切周润发和老大中枪的镜头,最后画面结束在老大倒在桌面死亡的特写镜头上。)接着周润发举起双枪集中向窗口开火。(在这一连串画面中,给周润发近景镜头时画面速度开始放慢,然后画面切向中枪者的后背近景后再切了个中枪者的中景。)剧情紧接着吧台位置的枪手用散弹枪瞄准了周润发。(随着枪声一响,镜头放慢特写被他击中的地方,这种手法重复两次之后。)周润发绕道靠近他并朝他开枪。(镜头在特写他中枪的一瞬间后放慢了画面速度,这个过程来回切了两次周润发与中枪者的镜头。)就在周润发丢掉枪准备离开时,一名躲起来的枪手试图捡起散弹枪朝他开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周润发见桌子对面有一把左轮,便一脚踩下桌子一角,接起飞来的枪,朝枪手连开三枪。(整个过程为了渲染紧张气氛都采用了慢速和原速切换处理。)干掉屋里所有枪手后,周润发走出了房间,此时珍妮从另一边走来,此时在转角处的吧台枪手朝周润发开了一枪,没打中,反而被周润发一枪击中。在转角处遇到珍妮,杀手的警觉性使他第一反应用枪指着她,她吓得往回跑,这可危险了,周润发直接跟了上去将她扑倒的同时干掉了迎面而来的一名枪手,可后方却失去了防守,周润发被后方来的一名枪手连开两枪后,立刻转身一枪干掉了他,可是枪火却伤了珍妮的眼睛,整个过程为了表现事件的紧迫性和悲惨性,从周润发中枪那刻开始便放慢了画面速度。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紧张中又不失优雅。这两场戏动静结合,从教堂到俱乐部大厅这部分的戏处理的比较沉静,利用深情的音乐来切换场景,让人感到一丝浪漫的气息,使观众无不动容(全片用了很多次这种技巧)。可正当观众还沉浸在刚才的动情时刻,一声枪响,活生生的把所有人拉回了现实。在这场枪战戏里,吴宇森先生运用了大量的近景特写和慢镜头巧妙的把这场杀戮拍的悲壮的同时却又不失儒雅和诗意,这就是吴宇森式暴力美学。两场看似矛盾的戏,却相辅相成,形成了一场富有诗意的视听盛宴,在让人着迷的同时,又为作品确立了基本的格调。让我们回到剧情,距离那次暗杀已经过去6个月了。6个月来周润发因为打伤了珍妮的眼睛,很愧疚,所以时时刻刻伴随在她的周围保护她。并且在时间的沉淀中对珍妮产生了情愫。终于在一个夜晚有两名小混混试图对珍妮劫财劫色,周润发出手制止后,有了接触珍妮的机会,并送她回家。在珍妮家中他得知她的眼睛伤势正在恶化,又看到了她以前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之间的落差,心中产生了无限的歉意和心疼。之后珍妮提出放音乐给他听。《浅梦一生》的音乐一响起,周润发脑中便闪过6个月前的那件事的各种悲痛的回忆,心中很不是滋味。伴随着音乐,为了使这种氛围不被破坏,剪辑时使用了叠化过度到影片中的另一个男主角,由李修贤饰演的警察李鹰所在的场景中。此时李鹰正准备去办案,他和他的搭档曾爷准备装扮成卧底和黑帮进行交易,来个人赃并获。可是中途事变,他们与对手火拼,对方除了老大黄雄之外,其余全都被当场击毙。黄雄逃到一辆巴士上,李鹰也追了上去。在他们两上车之后看似平静的巴士内部却暗藏着一股肃杀之气,一触即发。突然黄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挟持了一名乘客,李鹰则果断朝他开了一枪,一枪即中,随后再补上一枪,控制了现场。可是李鹰的破案并未让他得到属于他的荣誉。因为被挟持的人质有心脏病,所以这两枪给她带来的惊吓直接导致了她的死亡,家属不理解便直接投诉了李鹰。可是他们不知道黄雄有严重的人格分裂,具有杀人倾向,何况李鹰根本就不知道人质有心脏病。伴随着同僚的责问和市民的不解,李鹰愤愤不平的离开了投诉监督调查科。另一边周润发为了能让珍妮去国外医治正在恶化的眼睛,他接下了一个非常危险的任务。此时李鹰却接到了在龙船比赛的点睛仪式时,保护周润发即将刺杀的对象的任务。各种龙船比赛的镜头拼接,慢速处理,显得比赛现场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直到保护对象和刺杀对象汪东源的出现,周润发驶船进入画面,瞬间杀机四起。汪东源被邀点睛的同时却不知自己早已被狙击枪瞄准了。这一小节暗杀过程拍的特别有味道。首先周润发驾驶快艇从一艘轮船后面驶入画面,音乐开始变得不安。同时从广播中周润发得知王东源的大概位置,于是周润发试图用望远镜锁定汪东源的具体位置。一个俯拍配上一个中景镜头,瞬间把这个杀手的干练表现出来的同时又保持着画面的美感。从望远镜里他察觉到有警察的存在,音乐变得更加的不安。可这次的不安却是描写周润发的内心世界,和随后他脸部不安的神情达到了一个高度的统一。接着镜头切到汪东源那边,似乎这个黑白通吃的大坏蛋很受民众的欢迎。这与之前接到要保护他的任务时,曾爷说的那句话(“这种混蛋,都要我们保护。”)形成很大的对比,达到一种反讽的效果。镜头再次回到周润发的脸部特写,虽然知道有危险,但是还是默默给自己左手缠上防滑的布,此时放慢画面速度,等切到中景镜头时,画面恢复原速,接着用放慢画面速度配合俯拍周润发提枪的一个镜头,紧接着一个仰拍他提枪过程的画面,接着再切俯拍他架枪(画面恢复原速),一秒钟后再切回仰拍他架好枪的镜头(画面再次放慢),一秒钟后,切入狙击枪瞄准器视角,看见汪东源似乎很高兴,全然不知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过了会儿,周润发放下狙击枪,仿佛像一只优雅的猛兽发现了猎物后,在等待攻击的最佳时机。镜头再次切到汪东源那边,此时王东源开始点睛,当他完成这个仪式后,欢呼的鼓声立刻响起。伴随着鼓声,镜头回到周润发的脸部特写,仿佛这只猛兽以敏锐的感知能力,感觉到了攻击的最佳时机便是此时。突然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举起了狙击枪,瞄准后便毫不犹豫的扣动了扳机,这一枪我们可以从狙击镜视角中看到,直中额头,但是为了保证猎物毫无反抗能力,他果断再补上两枪。整个暗杀过程基本没有对白,但是运用了各种镜头素材的拼接加上画面慢速处理后,配上与场面氛围相符合的音乐,把一个沉闷的暴力行为,硬生生的拍的危机四伏富有张力却又不失优雅,整个过程观赏性极强。回到剧情,汪东源被杀惊动了警方。周润发扔掉作案工具后,驾驶快艇准备离去时,不料被李鹰看到了,李鹰以他多年的从警经验断定,周润发很有嫌疑,于是他和曾爷也上了辆快艇追了上去。周润发在预定的安全撤退路线上岸。这里是个的小渔村,没什么人,只有岸边有一帮小孩子在玩泥沙,画面显得特别平静。其实却暗藏杀机,周润发此时已经陷十面埋伏的困境,但是他却不知道。周润发看见一名认识的小女孩,便和她打招,并朝她走了过去。就在此时,小女生似乎看见了什么,表现出不安的神情。周润发见状立刻提高了警觉性,他利用墨镜的反射,发现小女生刚才注意的方向有一名枪手正瞄准自己。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说时迟那时快,周润发一个跌扑翻滚配合一个跳扑,在躲过数枪的同时,干掉了那名枪手。随后相继又干掉了右侧和后方两名枪手。此时李鹰也追赶了过来,他本来一心只想抓周润发。但当他见周润发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那个在乱枪中不幸中枪的小女孩时,他竟出手相助,但是碍于警察的职责,他还是有义务抓他回去调查。周润发驾车离去后,李鹰和搭档也找了辆车追了上去。李鹰万万想不到,周润发在这么危急的时刻竟首先去医院救小女生的命。经过一番周折后,李鹰还是让周润发给跑了。李鹰回到警察局就开始调查周润发,他找到了6个月前珍妮眼睛受伤的那个案子。他认为周润发饰演的杀手“不太冷”,如果他伤害了珍妮的眼睛,那他一定会去接触她。所以他准备从珍妮入手。而另一边周润发怎么想也想不明白那帮枪手为什么会知道他的安全撤退路线,唯一的可能就是他朋友(杀手经济人)出卖了他。他约了经纪人晚上给他送酬金。他本来只是怀疑他朋友出卖了他,却没想到真是他(原来是因为周润发被警察盯上了,因此幕后老大汪海想杀他灭口。)。他很悲痛,但又不忍心杀害昔日的老友。周润发知道自己现在已经不安全了,怕连累到珍妮,因此决定让珍妮和他一起搬家。当他去到珍妮家时,李鹰正在珍妮家守株待兔。可是周润发可不是普通的职业杀手,没那么好抓,所以最后还是被他逃脱。周润发走后,李鹰把所有的事都告诉了珍妮,想让珍妮配合警方引周润发出现。另一边汪海雇佣了一名顶级的职业杀手准备干掉周润发。而不久后,周润发也出现在汪海公司的停车场,准备干掉汪海。就在同时,他的好朋友不惜向汪海下跪也要帮他要回酬金。汪海把他侮辱了一番后,坐车离开。行驶在一个窄路段时,被周润发堵住了去路。他照着车里便连开了四枪,结果司机中了一枪死了,汪海中了两枪却不致命,最后一颗子弹也打偏了。此时汪海的小弟也赶到了,他朋友赶紧朝他车尾开了一枪提醒他离开。他的朋友也一直尾随他到了一处半山腰,他两才下车。接下来这场特别的棒,演员演的特别有张力。周润发把一把枪放在朋友的手中后悲愤地说道:“如果你还当我是朋友,那就一枪打死我,因为我不希望我的朋友为了我而跪在别人面前乞讨。”他朋友一把把他推开后,悲伤却又斩钉截铁地说道:“我是个没用的人,但是我答应朋友的事,我就一定会做到的!如果我一枪打死你,我就不用跪在别人面前帮你要钱了!你以为我这样做自己不觉得羞耻吗?”周润发走了一圈,回到车边沉思了一会儿叹息道:“这个世界变了,我们都不再适合这个江湖,因为我们太念旧了。”(没错这句流芳百世的经典台词,就是出自这里)他朋友听完后很受感触,便走过去安抚道:“或者是我们幸运呢?我不想我死的时候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离开这个世界,我最遗憾的是我欠了你一个情。”周润发欣慰的笑了笑说道:“做朋友不必要计较那么多,不然要朋友来做什么?对吗?”说完他们对视一笑。这场戏虽然技术上并没有多炫,但是演员的爆发却很棒,把这两人之间的友谊深度很好的刻画了出来。而且还对道义的流失作出了深深的叹息。这场戏的光线几乎是全片光线最好的一处,仿佛是在渲染这残存道义光辉。去到朋友的住处,周润发打电话给珍妮,珍妮让他今晚去机场等她,她说新加坡有对眼角膜,医生已经帮她订下了(这当然是骗人的。)。朋友问他去不去时,他只回答了一句:“她没有骗过我。”最后周润发和朋友使用了一招调虎离山之计,轻松把珍妮带走了。经过这件事后,上司不让李鹰再碰这个案子了,连他的搭档曾爷也被派去帮接他案子的人了。不料曾爷在跟踪周润发的朋友时,被汪海雇佣的杀手一枪打中颈部,但并未当场致命。他用最后一口气查到周润发藏身的大概位置,临死前告诉了李鹰。李鹰带着十分悲愤的情绪找到了周润发。(而汪海的杀手也跟着李鹰找到了周润发的住处)。开始李鹰因为老友的死去,很愤怒,还朝周润发的左手开了一枪,后面汪海的杀手来了,才反应过来,他的目标根本就不是周润发,而是这一切幕后的老板汪海。经过一番殊死搏斗后,他们三人安全的撤退了。李鹰和周润发经过一番磨合后在短时间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周润发让李鹰帮他一个忙。如果他死了就第一时间把他送去医院,把眼角膜移植给珍妮,如果不行,至少要把钱给她,然后送她上飞机。就在这时,周润发的朋友负伤累累的把钱给他带了来。不料汪海也带人跟了过来。首先周润发的朋友连中数枪后,在即将死亡之际他对周润发说:“我跟你都不再适合这个江湖了,我不愿意像只狗一样被人打死可惜我连最后一颗子弹都没有了。”周润发很悲痛的回答道:“我有。”然后悲痛的一枪结束了朋友的生命。这一发不可收拾,周润发决定和他们展开最后的殊死搏斗。一开始李鹰劝他放下枪,带着珍妮离开这里。可周润发却跟他说,他已经没路可走了,这是唯一的路。李鹰见周润发被众多枪手围剿,他立马站起身加入战场。经过一番激战后,周润发死了,死的很惨,眼睛也瞎了。李鹰非常悲愤!他也不管后果是什么了。当着众多警察的面,连开两枪把给汪海杀了,并流下了悲痛的眼泪。最后一段画面留给了周润发饰演的杀手用口琴吹奏《浅梦一生》时的背影,然后字幕出现,一部悲歌式充满诗意的电影就此结束。和以往吴宇森作品一样,这部片子情感方面还是主打男人之间的兄弟情。一方面是周润发与多年老友四哥的情义,另一方面是周润发和李鹰之间的特殊情谊。先说周润发和四哥的情义,四哥是真心希望周润发好的,唯一一次心邪,也是被逼的走投无路,当他得知周润发刺杀汪东海是为了要钱给珍妮治病并决心退出江湖时,他欣慰的笑了,这一笑是带着深深的祝福的。而李鹰问周润发如果四哥又背叛了他,他会怎么做。周润发却说:“我依然当他是朋友,毕竟他曾经帮过我。周润发和李鹰之间的情感就特殊了,才相识那么短时间,竟已是生死之交。我想这主要源于他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很重情义。影片中描写李鹰对周润发的欣赏之情,有两处拍的特别生动。一处是在李鹰让同僚画出周润发的肖像时,他描诉的语言都是褒义的,配合他脸上兴奋的表情,浓浓的欣赏之情一目了然。还有一处在命案现场,他模仿周润发坐在沙发上那潇洒的动作,动作是那样的神似,而曾爷骂他疯了时,他却开心的笑了笑。而李鹰对于周润发来说,他希望他最后的遗愿由他来完成,这是一种属于朋友之间的信任。而最后一场决斗,周润发见李鹰也加入了战场时,那个激昂的神情,整个画面就只能用四个字形容:快意恩仇!而他们三人也是全片唯一讲道义的三个人。其实这片子很明显是吴宇森先生在向法国黑色电影大师让?皮埃尔?梅尔维尔致敬,片中许多情节都能看到《独行杀手》的影子。只是在《独行杀手》的世界里,人们显得更加的冷漠,孤独,无道义可言,所以整部片子的色调基本都是黑灰黑灰的,可这正符合当时战后法国人的精神状态。而吴宇森先生的《喋血双雄》却没那么的冷漠,无情,更多的是表达了他自己对这个社会的精神内核的担忧。在这部片子里,吴宇森先生一如既往注入了宗教元素。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除了注入基督思想以外,还隐藏了佛家思想在影片内。我看以往的影评都喜欢聊他电影里的基督思想,那我这次就剑走偏锋,和大家聊聊这部电影隐藏的佛家思想吧。佛陀曾经用红笔划了一个圈,说:“当人们注定要相遇,就算他们一无所知,不管他们遭遇如何,不管道路迥异,在那一天,他们自会在赤环内不期而遇。”片中角色的道路是如此的不同,但他们却都相继进入了这个红圈。他们之中大多数人都自己为自己作出了选择,但是却都陷入了因果循序的宿命中。如果汪海不买凶杀人后,对周润发产生猜疑并不派人去杀他的话,也许他便不会死;如果周润发不选择救赎,直接自己逃走,最后结局也不至于死的那么惨,而他死的时候双目也被射瞎了;其实他们两人的结局都顺应了佛家因果循环的现世报。也许这就是吴宇森先生对我们所有人的告诫,在这个“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的时代,我们为了达到目的,已经逐渐模糊了“会做人”这三个字的概念。纵然世间充满了诱惑,但是我们也得守住自己的原则。毕竟“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啊。人一辈子的名和利,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唯一能带走的就是一生的善果和恶果,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吴宇森先生的电影能成为经典的原因吧,不仅故事拍的像诗一样的优雅,还注入了自己对人生哲理见解,是个很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导演。他的电影可以说是一代人无法用语言所能表达的情感与记忆。如今他马上就要进入古稀之年了,但却还在辛勤的工作,希望为影迷带来更优秀的作品。然而不管他现在的作品质量如何,他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让我们大家一起为吴宇森先生鼓掌吧!!!!

    【详细】
    75476853
  • 山西警法村社
    2016/8/27 15:14:02
    烂片
  • salvio
    2017/9/24 21:08:44
    周末消遣。
    How i became the best? By old tradition way -- I earned it ! working for 50 years.And now the young people just want what they want fast , they want it now .. that's not how the way it works.
    How i became the best? By old tradition way -- I earned it ! working for 50 years.And now the young people just want what they want fast , they want it now .. that's not how the way it works.
    【详细】
    8829191
  • Ann
    2022/3/24 19:24:13
    站在数学这个抽象的巨人肩膀上看世界

    无意间发现这部纪录片,短小精悍,引人入胜。一共四集,每一集24分钟,一共也才100分钟左右。从被数学选中的人口中了解他们眼中的数学及其功用,简述了数学与自然的关系,挑选了富有代表性的数学发现、定理和猜想,比如黎曼猜想、42问题、哥德巴赫猜想等,来展示数学家的工作。

    能天然感受到数学的美的人是被数学选中的人,他

    无意间发现这部纪录片,短小精悍,引人入胜。一共四集,每一集24分钟,一共也才100分钟左右。从被数学选中的人口中了解他们眼中的数学及其功用,简述了数学与自然的关系,挑选了富有代表性的数学发现、定理和猜想,比如黎曼猜想、42问题、哥德巴赫猜想等,来展示数学家的工作。

    能天然感受到数学的美的人是被数学选中的人,他们肩负使命,也许是把数学猜想再往前推进一步,也许是把数学应用于某个领域,推动社会进步,也许是进行数学教育,帮助对数学感到害怕的孩子缓解对数学的紧张情绪,也许是提出新的猜想。

    我曾经学数学仅仅只是为了高考,和专业需要,但是现在阴差阳错成为了一名数学老师,也在边教边学中,重新学习数学、了解数学、感受数学。这部纪录片给我印象非常深的有两点,第一是一位采访者说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成绩是有稳定的关系的,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为数学是抽象的,要解决抽象的问题,必须要把它转换为空间结构。我最近正好也在看《数学简史》,正好看到无理数的发现,无理数刚问世的时候,古人为了避免无理数,借助几何,把无理数换成线段。然而我个人认为我自己代数比几何好,我比较喜欢计算,通过运算,可以把一个复杂的式子通过一定定理最终简化成一个很简单的表达式甚至是一个数,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第二个是,一位数学教育者说如果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对数学的兴趣,那很有可能是没遇到好老师,没有把数学教透,没有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脱离了实际,让学生变成了解题机器,那学生怎么会喜欢数学呢?他自创了数学线条图,把函数图像融合在生活场景/人物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这个对我尤其受启发,我也致力于把数学课上得有趣些,让更多的学生至少不再害怕数学,愿意主动学习数学,希望自己可以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和进步。

    数学是抽象的巨人,无论哪个领域,逻辑思维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途径便是学习数学,愿有更多被数学选中的人,推动这世界前进。

    【详细】
    14296895
  • 祈求旧人万岁
    2021/4/2 23:53:58
    狗血剧本拍出一地鸡毛的烂故事

    刻意呈现的唯美镜头,矫揉造作的台词,堆砌出一个理想化的北漂生活,整个故事既不漂亮也不精彩,宛如一个空中楼阁,上次看到这种垃圾电影,还是郭敬明的小时代。

    整个剧本稀碎无比,剧情推动全靠刻意编排,演员成了导演的提线木偶,角色本身没有半点主观能动性。试问,哪位北漂女性敢把房子冒然租给陌生男性,租就算了,还敢中间打隔

    刻意呈现的唯美镜头,矫揉造作的台词,堆砌出一个理想化的北漂生活,整个故事既不漂亮也不精彩,宛如一个空中楼阁,上次看到这种垃圾电影,还是郭敬明的小时代。

    整个剧本稀碎无比,剧情推动全靠刻意编排,演员成了导演的提线木偶,角色本身没有半点主观能动性。试问,哪位北漂女性敢把房子冒然租给陌生男性,租就算了,还敢中间打隔断一块儿睡觉,晚上男主角还打飞机,这种人谁敢和他同居一室,我就问导演你自己敢吗???我真是尬的用脚趾扣出一座CBD。

    闺蜜的角色也是尬的够可以的,一边和女主角贬低自己老公,一边又因为房子和人家结婚生子,??导演物化女性的水平比拍电影还高。

    总拿年龄说事,仿佛到了某个年龄就必须拥有某种特定的姿态,真有意思,内容和电影名背道而驰,明天会好吗?会吗?我看根本就不会,我只看出了导演呈现给观众的年龄焦虑。

    大段的PPT,尬的人发麻的脱口秀,中间摔倒的镜头还抽帧了,太多槽点,不想说了,脏话已经快要脱口而出了??

    这种烂电影,真的,别买票,快逃。

    【详细】
    13362569
  • 窗扉
    2022/8/31 20:14:59
    为什么会有小孩不长眼要欺负武术冠军,霸凌也要看对象的吧?

    大男主其实就是爽文男主,弱的时候总有人要欺负他,然后总会有一个有些弱鸡的最好的朋友。和贫穷柔弱女主的配置一模一样,总有不长眼的绿茶欺负她,然后总有一个又胖又处处替她着想的好朋友。

    这个电影这个设置其实有些好笑,武术大会冠军,还勇制歹徒得了好市民奖,他老爸也超级能打,你管人家什么背景,就是武术大会冠军这一条就没人敢惹吧?怎么还

    大男主其实就是爽文男主,弱的时候总有人要欺负他,然后总会有一个有些弱鸡的最好的朋友。和贫穷柔弱女主的配置一模一样,总有不长眼的绿茶欺负她,然后总有一个又胖又处处替她着想的好朋友。

    这个电影这个设置其实有些好笑,武术大会冠军,还勇制歹徒得了好市民奖,他老爸也超级能打,你管人家什么背景,就是武术大会冠军这一条就没人敢惹吧?怎么还会有不长眼的赶着上去欺负少年穷。

    没有讨厌这个电影的意思,毕竟是我童年经典,但是这个情节放到现在怎么看怎么别扭。

    【详细】
    14620280
  • 蓝紫青灰
    2021/10/5 23:02:46
    骗中骗,计中计,局中局,贪欲一念成地狱
    2015年1月,日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上映。一开始观众被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搞得眼前一亮,演波洛的是野村万斋,演家庭教师的是松岛菜菜子,演外交官的是玉木宏,演外交官夫人的是杏……一众日本名演员联手出演阿婆作品中最著名的推理故事,日本又是推理小说的重镇,卡司推出时满...  (展开)
    2015年1月,日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上映。一开始观众被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搞得眼前一亮,演波洛的是野村万斋,演家庭教师的是松岛菜菜子,演外交官的是玉木宏,演外交官夫人的是杏……一众日本名演员联手出演阿婆作品中最著名的推理故事,日本又是推理小说的重镇,卡司推出时满...  (展开)
    【详细】
    13905217
  • 静心师太
    2016/11/6 22:14:48
    完结了有点难过,纪念我赵吏大吏吏~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顺说看完的感受。吏哥的评论往后拉~~~~ 一天看完,怕有鬼于是边加班边看。 意犹未尽啊,故事的大boss居然没两分钟的功夫就挂了,我去……最后天界冥界都没出来串场,有种故事还没完的感觉。 欣慰的是,吏哥这是拥有灵魂了吧,不然怎么和冬青共生呢~也算如愿以偿。 不解得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顺说看完的感受。吏哥的评论往后拉~~~~ 一天看完,怕有鬼于是边加班边看。 意犹未尽啊,故事的大boss居然没两分钟的功夫就挂了,我去……最后天界冥界都没出来串场,有种故事还没完的感觉。 欣慰的是,吏哥这是拥有灵魂了吧,不然怎么和冬青共生呢~也算如愿以偿。 不解得是...  (展开)
    【详细】
    8160261
  • Starry Hevn
    2022/10/8 21:38:37
    深渊与乡愁

    不知道大家有多少人既是《来自深渊》的看客,又是提瓦特大陆的旅行者。游历提瓦特诸国期间,凯瑟琳的那句“向着星辰与深渊”,已然成为我心中作为冒险家和探路者最激昂振奋的宣言。将星辰与深渊并列,使得这两个本就震撼人心的意象交织起来,彼此成就出更高层次的意味。而这个交织而来的意味,我认为正是《来自深渊》系列的核心理念,是那些震撼我们、感动我们,让我们的情绪压抑、晦暗、悲恸,

    不知道大家有多少人既是《来自深渊》的看客,又是提瓦特大陆的旅行者。游历提瓦特诸国期间,凯瑟琳的那句“向着星辰与深渊”,已然成为我心中作为冒险家和探路者最激昂振奋的宣言。将星辰与深渊并列,使得这两个本就震撼人心的意象交织起来,彼此成就出更高层次的意味。而这个交织而来的意味,我认为正是《来自深渊》系列的核心理念,是那些震撼我们、感动我们,让我们的情绪压抑、晦暗、悲恸,让我们的灵魂战栗、颂赞、呐喊,一次次引我们头皮发麻的根源所在。

    一、星辰与人心统一于无底的深渊

    康德说“世界上只有两件事物,我们越是付之以坚持不懈支持以恒的思考和探索,它就越是带给我们日新月异历久弥新的震撼和感动,那是我们头顶之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尼采说“凝视深渊,深渊必回望以凝视。”

    无边无垠的寰宇,深不见底的人心,这二者共同构成了人在世间最重要的隐秘,于是,超越已知的边界向着无垠的未知探索、跨越道德的藩篱不断叩问人性人心,这两种活动就成了人世间最伟大也最危险的探秘,并且,这两种危险往往是相伴相随的,那种迫使我们刺破伦俗、凝视人性深渊的情境,往往是在人类远离安稳熟悉的文明之地,行至蛮荒时出现的,黎明卿作为开拓者的所作所为,以及全部白笛所表现出来的异常(甚至可以说变态的),都可以作此理解。

    而这两种隐秘的意象、这两种探秘的活动、这两种伟大与危险,在《来自深渊》的故事设定中,被巨洞“阿比斯”这个符号深刻的、完美的、近乎天衣无缝的结合起来了!行向深渊既是对未知的探索,又必然是对人性的突破,两个过程相互交织,互为背景,在每一层冒险的生离死别与道德纠葛中,探窟者为了潜入至深之处,不断从身体与心理上谋求对“人”的超越,以神性与兽性掺杂的“非人”发起对世界的挑战与征服,奏响“属人”的悲歌与赞歌;这样的设定,是神作之为神作在开局处的“神来一笔”。

    二、深渊与乡愁统一于虚幻的驻留

    《来自深渊》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烈日下的黄金乡》作为续集怎样推进、升华了故事主题,我就讲一个自编的寓言吧,这个寓言本来是为了阐述尼采的理念,和《来自深渊》的故事也很相像。

    让我们设想一口深井(我比喻的就是我们所处的世界或者说宇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冷酷漠然,它就是存在于那里,没有什么目的,不为什么价值,它天生的规则,比如说,就是东西要掉下去(脑子里开始自动播放gravity gravity gravity囧),那么死的东西会摔碎,活的东西会摔死,而世界——这口深井也压根不在乎这些,不在乎从自己的崖壁上生长出来的花草虫子,偶然诞生的它们和石头一样,没有高级低级的分别,所以不管你是死的还是活的,活的东西是有意识的,有智慧的,还是本能的······这井只是深不见底的存在着,永恒沉默着,冰冷默然地吞噬着。
    然后,就有一些家伙,用墙上生长出来的花花草草编织一张美丽的网,把井盖起来,他们在花草编制的美丽的地毯上生活,让所有人相信,这个地毯铺就的,就是我们的世界。
    然而,他们最后当然会发现,网是编造的,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尼采说,“把网撕碎吧!让弱者掉下去,超人就是要每天直面着深渊,在崖壁上生活,为自己订立生存下去的目标与价值!这样的生命才能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这个讲述尼采理念的寓言,在什么地方与《烈日下的黄金乡》关联呢?就是那个网,那个用花草地毯编织起来的网,正是来无回之都中的“惨剧终末之村”,咿噜缪咿的化身。

    “罡甲”的全部成员,是一群被家乡抛弃的人,他们循着罗盘去往孤岛,深入巨渊,本身是为了“寻乡”,表面上看,这和“向着星辰与深渊”的探索精神似乎正相对立、截然相反!但这种对立只是表象罢了。

    146942029
  • 影启缘末
    2013/5/10 16:44:17
    何为亲,何为爱
    令人意外的是片子居然很不错,因为仅凭名字就可以把这种影片划为毫无看点一类的。但是如果它票房很惨淡我肯定不会意外。看看档期选择,《钢铁侠》和《致青春》势头正猛,后有阿汤哥带着《遗落战境》围追堵截,加上老派头的《星际迷航》和强势归来的《姜戈》,这部小成本国产文艺片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希望突围的。再看排片,今天是上映首日,去的那家影院一共只给排了四场,全部错开了黄金档。再加一点个人感受,进去小放映厅只有连我
    令人意外的是片子居然很不错,因为仅凭名字就可以把这种影片划为毫无看点一类的。但是如果它票房很惨淡我肯定不会意外。看看档期选择,《钢铁侠》和《致青春》势头正猛,后有阿汤哥带着《遗落战境》围追堵截,加上老派头的《星际迷航》和强势归来的《姜戈》,这部小成本国产文艺片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希望突围的。再看排片,今天是上映首日,去的那家影院一共只给排了四场,全部错开了黄金档。再加一点个人感受,进去小放映厅只有连我一起5个人,以至于我可以把脚翘在其他座位上躺着看都没有人管,看完以后前面一个女的还在给旁边两个人讲剧情是怎么回事……然后你就可以彻底对它的票房不抱任何希望了。但是这些都不能阻碍我认为它是一部好电影。

    整个影片一条主线和一条辅线,两者穿插进行,辅线完全是靠旁白完成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话,美智子随着参军的父亲从日本让你来到哈尔滨,父亲在战争中失去了消息,美智子踏上逃回日本的旅程。在途中见到了雪妮,并从无力抚养她的生母那里收养了她。两个人一起生活在哈尔滨,受尽了周围人的白眼和冷遇。美智子在死前托人找到了雪妮的生母并将她带回了他们在上海的家,雪妮在于这个是自己亲人的陌生人相处中逐渐接受了她。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两个人分别通过不同的渠道知道了两人并无血缘关系,假生母执意回到老家。其实故事还有很简单,对于前排那几个片尾还在表示看不懂的观众,我只能说你们不适合文艺片,《钢铁侠》的稀里哗啦砰砰bang比较适合你们!

    个人很喜欢旁白的叙述方式,不仅讲述了另一个故事,而且是主线的极好补充。朗诵者声音平静舒缓,很多人受不了这种基调觉得太过于矫情,我却认为很符合那位历经沧桑最后归于平静的老妇人的语调。整个影片的音响效果做到很好,两端大的钢琴伴奏,声音都较之其他部分有提高,全程下来一气呵成行云流水,配合演员的内心戏,渲染的非常到位。另外就是有每次回忆过去时候的尖锐声响配上快速剪接和喧闹场面的无声处理,都不是什么很新的技巧,但基本上用的也都恰到好处。

    有一个小细节印象很深,就是王玉芬那个关于大黄狗与小狼崽的故事。整个故事情节是分两次讲完的,每次都是辅以手影表演。第一次故事的开始是老人为了哄被雷惊倒了的孩子,后一次是在孩子同学的生日会上表演。第一次出现这个桥段的时候完全没有概念,第二次出现故事完整以后觉得是一个点题而已。直到第三次,雪妮坐在从哈尔滨回上海的车上发现窗外一只大黄狗带着小狼游荡的时候,这个细节再一次出现,就必须要赞叹一下导演的构思了。导演的整个作品实际上就是在问一个问题:爱到底和血缘有没有关系?女主人公为了这个问题也一直在挣扎,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当狗和狼这个的内容反映的就是导演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没有。女主也正是看到狼和狗之后想起了美智子第一次帮助她的往事,并将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错认的生母重新接回了上海。这个小故事在两条线之外进行了一个隐喻串联,做的还是非常漂亮的。

    最后来矫情一下主题。片子的名字叫《亲.爱》英文翻译是Beloved,这个翻译只表明了片名的一个意思,要注意到片名中有一个间隔符。何为亲?何为爱?两者有什么联系?这才是影片真正要探讨的问题。两个故事,三个城市,四个家庭,围绕女主陆雪妮展开的故事人物基本上都与之没有血缘关系,但并不妨碍他们相亲相爱。当然影片难得可贵的就是将这种挣扎很细致的表达了出来。雪妮因为早年的经历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并不是狭隘的,她只是需要时间去适应出现在自己身边的陌生人是自己的亲人这个突然的事实,为之辞去了对她极为重要的工作。而当他们相处熟悉之后,她甚至一度想将这个完完全全的陌生人留在身边,这点从她收起那张体检单的小动作就可以看出。

    我一直认为任何人之间只有一种关系——社会关系。亲戚关系,恋人关系都只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所以在本质上他们是安全一致的没有任何区别。这些关系都需要用心用时间去维系和增进,没有什么其他的要素能代替。所以我很不理解一些北方人的豪爽,半辈子没打过交道的亲戚,即便是很近的亲戚,我知道你是谁啊,我就跟你血浓于水了?从来不认识的老乡,我认识你吗,就因为是一个地方就泪汪汪了?亲戚关系或是什么其他的关系,顶多是给我们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入口,让大家在交流的时候有更多的话题,但这决不是什么无条件付出甚至登堂入室的理由。

    生命那么短,赶快珍惜身边熟知的人,携手共度人生。很多东西想想其实没那么重要,不是吗?

    PS:看到有吐槽说导演眼中的文艺片就是虚化背景,摇晃镜头,缓慢的旁边,矫揉造作。而我却自得其乐,我果然是中文艺的毒太深了!
    【详细】
    59461905
  • 博弈
    2021/9/28 15:23:58
    一星我都不想给,烂到家了。

    粉丝不要看,没有上升到你的哥哥姐姐,吹粉也不要看,想看吐槽的可以看看。盲猜评分应该是4分以下或4分左右!

    粉丝不要看,没有上升到你的哥哥姐姐,吹粉也不要看,想看吐槽的可以看看。盲猜评分应该是4分以下或4分左右!

    【详细】
    1388985
  • Seely
    2012/4/4 1:24:59
    关于“铜墙铁壁与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这边。”的出处。




    关于“铜墙铁壁与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这边。”的出处。

    这句话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2009年耶路撒冷文学奖上发表的获奖演说
    演说的题目就是《高墙与鸡蛋》
    高墙所指之物是体制
    在村上文学之中体制不仅仅是制度那么简单
    这一点需要对村上春树作品进行大量阅读才能有所体会
    以下是演讲原文。




    <




    关于“铜墙铁壁与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这边。”的出处。

    这句话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2009年耶路撒冷文学奖上发表的获奖演说
    演说的题目就是《高墙与鸡蛋》
    高墙所指之物是体制
    在村上文学之中体制不仅仅是制度那么简单
    这一点需要对村上春树作品进行大量阅读才能有所体会
    以下是演讲原文。





    村上春树:“高墙与鸡蛋”
                                           ——耶路撒冷文学奖获奖演讲
                                                                    [日]村上春树 林少华译
     
    [按:此文是依据村上春树在日本《文艺春秋》杂志(四月号)发表的日语原文翻译的]
     
        我作为一个小说家,换句话说,作为以巧妙说谎为职业的人来到这里、来到耶路撒冷市。
     
      当然,说谎的不都是小说家。诸位知道,政治家屡屡说谎,外交官和军人说谎,二手车推销员和肉铺和建筑业者也说谎。但小说家说谎和他们说谎的不同之处在于:小说家说谎不受道义上的谴责。莫如说谎说得越大越高明,小说家越能得到人们的赞赏和好评。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小说家能够通过巧妙说谎、通过栩栩如生的虚构而将真相拽到另一场所投以另一光照。以其固有的形式捕捉真相并予以准确描述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可能的。惟其如此,我们才要把真相引诱出来移去虚构地带,通过将其置换为虚构形式来抓住真相的尾巴。但为此必须首先在自己心底明确真相的所在,这是巧妙说谎所需要的重要资格。
     
      可是今天我不准备说谎,打算尽可能说实话。一年之中我也有几天不说谎,今天恰好是其中的一天。
    实话实说好了。关于此次来以色列接受耶路撒冷文学奖,不少人劝我最好拒绝。甚至警告说如果前来,将开展不买我的书的运动。无须说,理由在于加沙地区的激战。迄今为止,已不止一千人在被封锁的城区丧生,据联合国报告,大多数是儿童、老人等手无寸铁的平民。
     
      接到获奖通知以来,我本人也一再自问:这种时候来以色列接受文学奖果真是妥当的行为吗?不会给人以支持作为纷争当事者一方、拥有占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并积极行使的国家及其方针的印象吗?那当然不是我所希望的。我不认可任何战争,不支持任何国家。同时,自不待言,我的书在书店被人拒买也不是我所希求的。
     
      然而,经过深思熟虑,我重新坚定了来这里的决心。原因之一,就在于有那么多人劝我最好别来。或许我有一种大部分小说家都有的“犟脾气”——别人叫我“别去那里”、“别干那个”、尤其那样警告我的时候,我就偏偏想去或想干,此乃小说家的nature(天性)。为什么呢?因为小说家属于这样一种人:无论刮怎样的逆风,也只能相信自己实际目睹、自己实际手摸的东西。
     
      正因如此,我才出现在这里。较之不来,选择了来;较之什么也不看,选择了看点儿什么;较之什么也不说,选择了向诸位说点儿什么。
     
      有一句话(message)请允许我说出来,一句个人性质的话。这句话在我写小说时总在我脑袋里挥之不去。它并非写在纸上贴在墙壁,而是刻于我的脑壁。那是这样一句话:
     
      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
     
      是的,无论高墙多么正确和鸡蛋多么错误,我也还是站在鸡蛋一边。正确不正确是由别人决定的,或是由时间和历史决定的。假如小说家站在高墙一边写作——不管出于何种理由——那个作家又有多大价值呢?
     
      那么,这一隐喻到底意味什么呢?在某种情况下它是简单明了的。轰炸机、坦克、火箭、白燐弹、机关枪是坚硬的高墙。被其摧毁、烧毁、击穿的非武装平民是鸡蛋。这是这一隐喻的一个含义。
     
      但不仅仅是这个,还有更深的含义。请这样设想好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分别是一个鸡蛋,是具有无可替代的灵魂和包拢它的脆弱外壳的鸡蛋。我是,你们也是。再假如我们或多或少面对之于每一个人的坚硬的高墙。高墙有个名称,叫作体制(System)。体制本应是保护我们的,而它有时候却自行其是地杀害我们和让我们杀人,冷酷地、高效地、而且系统性地(Systematiclly)。
     
      我写小说的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现出来,将光线投在上面。经常投以光线,敲响警钟,以免我们的灵魂被体制纠缠和贬损。这正是故事的职责,对此我深信不疑。不断试图通过写生与死的故事、写爱的故事来让人哭泣、让人惧怕、让人欢笑,以此证明每个灵魂的无可替代性——这就是小说家的工作。我们为此而日复一日地认真编造故事。
     
      我的父亲去年夏天去世了,活了九十岁。他是个退休教师,也是个兼职佛教僧侣。在研究生院就读期间被征召入伍,参加了中国大陆的战斗。我小的时候,他每天早上都在饭前向佛坛献上长长的深深的祈祷。一次我问父亲为什么祈祷,他回答为了在战场死去的人,为了在那里——无论友方敌方——失去性命的人。每次看见父亲祈祷的身姿,我都觉得那里似乎漂浮着死亡的阴影。
     
      父亲去世了,其记忆——还没等我搞清是怎样的记忆——也彻底消失了。但是,那里漂浮的死亡气息仍留在我的记忆中。那是我从父亲身上继承的少数然而宝贵的事项之一。
     
      我在这里想向诸位传达的只有一点:我们都是超越国籍、种族和宗教的一个一个的人,都是面对体制这堵高墙的一个一个的蛋。看上去我们毫无获胜的希望。墙是那么高那么硬,那么冰冷。假如我们有类似获胜希望那样的东西,那只能来自我们相信自己和他人的灵魂的无可替代性并将其温煦聚拢在一起。
    请这样想想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以拿在手中的活的灵魂,体制则没有。不能让体制利用我们,不能让体制自行其是。不是体制创造了我们,而是我们创造了体制。
     
      我想对诸位说的仅此一点。
     
      荣获耶路撒冷奖,我很感谢。感谢世界很多地方都有看我书的人。我要向耶路撒冷的每一位读者致以谢意。毕竟是因了你们的力量我才出现在这里的。但愿我们能够共同拥有什么——非常有意义的什么。我很高兴得以来此向诸位讲话。

    =====================================================

    “Between a high,solid wall and an egg that breaks against it,I will always stand on the side of the egg。”(もしここに硬い大きな壁があり、そこにぶつかって割れる卵があったとしたら、私は常に卵の側に立ちます) 

     

    为了破碎的鸡蛋。
    【详细】
    53733534
  • 赵猪
    2021/5/18 12:37:53
    台湾古惑仔,简化的社会规则,终究逃不开小清新的爱情!

    先说个事,五一期间,《奇葩说》有个叫杨奇函的辩手在抖音发短视频,吐槽了一通《古惑仔》系列电影,我愣是没搞懂,这都过去二十多年的事儿了,他为啥在这个时候来吐?而且吐得毫无新意,甚至让人感觉他都没认真看那一系列的电影,没搞清楚《古惑仔》是漫改电影,是香港黄金年代最后的回光返照…………所以我最近憋着一股劲准备梳理一个《古惑仔》全集的文章出来。在这儿就是先预告一下。

    先说个事,五一期间,《奇葩说》有个叫杨奇函的辩手在抖音发短视频,吐槽了一通《古惑仔》系列电影,我愣是没搞懂,这都过去二十多年的事儿了,他为啥在这个时候来吐?而且吐得毫无新意,甚至让人感觉他都没认真看那一系列的电影,没搞清楚《古惑仔》是漫改电影,是香港黄金年代最后的回光返照…………所以我最近憋着一股劲准备梳理一个《古惑仔》全集的文章出来。在这儿就是先预告一下。

    不算跑题吧。

    《角头》系列从开始到现在正传两部,外传一部《浪流连》,也是有野心搞电影宇宙了,也是简化社会规则,部分架空现实,又影射部分现实的搞法,追根溯源其实还是《古惑仔》埋下的因。再想想网络电影那一块,东北一堆喜剧演员(比如说二龙湖浩哥)都憋着劲,拍了一堆拳打铜锣湾,脚踢钵兰街的系列出来。虽然不太理解,但是可以明白的是,当年的《古惑仔》居然打通了东北和台北的文化隔阂,所以才会让这两个地方的孩子都对这种简化的社会规则情有独钟。才会拍出本质上异曲同工的电影来。

    当然《角头》系列再烂,也比东北那些网大要强很多的!

    另外插播一个小梗,按照时间线来看,《浪流连》拍摄的时候,下图这个梗应该还没出来,而一部台湾电影,也没从哪儿看出需要通过抖音来宣传推广,否则,就靠这个梗,这部片子在国内都应该小有名字,小赚一笔了!

    13552817
  • 张城硕141319
    2022/4/17 19:51:51
    不错
    14342196
  • 冰鹿丝er
    2021/7/8 23:15:15
    声声入耳,熠熠生辉

    ——写给《变成你的那一天》每一次告别时的心情总是不舍,因为最欣然追逐的风景总是在路途之中,一旦停驻,却恍然发现这一切只是一场属于平行世界甜美的梦,不觉怅惘,若有所失。告别《变成你的那一天》的心情同曾经与其他许多喜爱的剧集告别时心情一般,平静中带着些许伤感,些许不能平复的失落。终究要向故事中的人挥手啊,但关于现在与未来的怀念确是永远留存的。很多人与《变你》缘分的伊始,大抵是因为男女互换夺人眼球

    ——写给《变成你的那一天》每一次告别时的心情总是不舍,因为最欣然追逐的风景总是在路途之中,一旦停驻,却恍然发现这一切只是一场属于平行世界甜美的梦,不觉怅惘,若有所失。告别《变成你的那一天》的心情同曾经与其他许多喜爱的剧集告别时心情一般,平静中带着些许伤感,些许不能平复的失落。终究要向故事中的人挥手啊,但关于现在与未来的怀念确是永远留存的。很多人与《变你》缘分的伊始,大抵是因为男女互换夺人眼球的喜剧效果。诚然,男女互换是变你中最精彩的设定与最高光的戏剧表现,但远远不是全部。我喜欢用某种直观的感受形容我对一部剧集的喜爱,记得当年看《庆余年》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是游动着清灰烟雾的烫金火炉,静谧且神秘,而《变你》带给我的直观感受则是一种平静的白色——朴素而温柔。或许是因为剧组太穷,主演们穿着过于生活化,显得格外有烟火气息反倒不像是娱乐圈中的人物。但更多的、是来自于人物间那种直白朴素亦充满自然温情的牵绊,没有悬浮,没有刻意的矛盾凸显,只是汩汩讲述着某个属于平行时空的有趣故事,故事中的人们没有惊心动魄的爱与恨,没有轰轰烈烈的得与失,即使拥有相遇的缘与分离的憾,他们都平静且坚定地在自己的轨道中努力前行,努力而可爱,就像那种朴素而温暖的白色。在步入正题之前,首先想谈谈关于所谓“刻板印象”的争议点——有人认为,在张新成的演绎中诸如“鸭子坐”“小碎步”“撩头发”等女生动作的模仿是一种对女性印象的桎梏性诠释。我并不认同这种看法。每个女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人生与习惯,没有某种认知能够全然代表全体女生的印象,在此处张新成即剧中江熠模仿的实则是梁洁扮演的余声声。作为广大女生中的独立个体,声声具有能够被尊重的鲜明的个性——她活泼、可爱、娇小灵动,她习惯于鸭子坐的坐姿,她有着撩头发的惯常习惯,她也喜欢细细碎碎地跑动。所谓“刻板印象”是不了解剧情的人以及凭借断片式的互联网传播印象得到的误解结论,在这里希望能够得到澄清。《变你》是一部充满理性与温情的剧集,身体互换要传递的并不仅仅是一种浮于表面的喜剧效果,同时也包含了互换人生的深层次理解。在这样的际遇中,两性之间能够互相体会不一样的生活,增进对彼此的理解,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一个双向认知与思考的过程,在互相角色体悟过程中借他人际遇丰富自我性灵。《变你》的剧集中也探讨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关切,比如在22集中借许舒怡“蹭热度”事件,讽刺职场中对女性工作者的苛刻;23集中当江熠问及妈妈当年为了科研事业抛弃他是否后悔时,妈妈的回答是“遗憾但不后悔”。在这里编剧没有将女性固化于一个家庭永远高于事业的位置上,江妈妈虽然对不起江熠,但宁愿承受内心的痛苦而为人类整体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一种自由的选择,无关对错,或许不能认可,但一定值得尊重。回到正题,我想分享的内容其实也很简单,正如这部剧给我带来的朴素而温暖的感受。我想分享我为什么喜欢这部剧,为什么在匆忙的26集的叙写之后,心中仍怀有一种不舍的难过与真挚的感激。我喜欢《变你》,是因为《变你》立体而鲜明的人物塑造。他们是超脱于生活之外具有偶像剧戏剧化魅力的人群,可你却又恍惚觉得他们就在身边,因为他们鲜活、灵动、丰满,循着自己人生轨迹富有逻辑地自由生长着。他们并不完美,他们有不足也有遗憾,但正是完美之余不为人知的遗憾亦或是憎恶背后的真实善良,共同构筑了变你鲜明而丰富的基调。首先,在整体的人物塑造中,相比传统类型的偶像剧,《变你》具有独特的理解与令人感动的真诚:在《变你》中,没有道德制高点的禁锢,没有为了得到某种理想化的教育结果而歪曲人物既定的发展轨迹。在剧中江熠的父亲江东海是一个卑弱无能、贪得无厌的人物,他是一个及其不合格甚至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恶劣影响的父亲。在这部剧中,编剧并没有选择为这个与主角紧密关联的人物“洗白”,只是用一种平静的叙述将这样一种平静的对抗悄然带过;在《变你》中,没有不合现实逻辑的刻意虚浮与强行降智的行为,每个人物都能基于自身经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不存在为了凸显矛盾或创设戏剧效果强行让人变得愚蠢或突然开天眼的扭曲设定。比如开车的学长谈及分手问题,会在情绪激动中把车停放好,避免了过往某些剧集中因情绪失控而惨遭车祸的狗血情节。至少对我而言,我觉得我的逻辑与智商得到了尊重;在《变你》中,人物的形象丰富而鲜明,但并没有强加任何的标签,相反,它追求的是一种符合逻辑的对自我认知的突破。以许舒怡与张知晓为例,许舒怡最初因其大大咧咧的性格和与小宇宙成员过于亲密的接触让观众对她自然带有“茶”的负面标签,但伴随着江熠的回忆与后来勇敢为声声发声的举动,人们逐渐认识到她有些虚荣有些矫作的外表下一颗善良关切、勇敢仗义的心情。基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她性格中有着自卑、虚荣的成分,但她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值得被看见与尊重。张知晓不喜欢余声声,两个人在工作中也常常作对,但当自己合作的狗仔手段卑劣对声声进行扒皮攻击时,张知晓能够毫不犹豫选择与狗仔决裂,痛骂王八蛋,有着自己为人的原则与底线;在《变你》中,没有传统为“冲突”而“冲突”的刻板设定,比如爱而不得深情隐忍的男二或者阻碍主角情感发展的恶毒女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们都为自己而活而没有选择因为别人的人生而失落,这是我认为《变你》难能可贵的一点。我喜欢《变你》,喜欢里面鲜活而澄澈的他们:我喜欢江熠,一个喜欢盘核桃泡脚打坐的养生爱豆,一个外表冷漠些许毒舌,实则内心柔弱温暖的大男孩。他有着基于原生家庭不能言说的创伤,父母草率的婚姻、无休止的争吵,父亲的贪婪无能、性情暴戾而不负责任,母亲选择献身科学事业而抛下他独自出国,他自幼就生活在寄人篱下的卑微与痛苦之中,懂事隐忍得让人心疼(果然是贺子秋后传),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向上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耀眼的明星,并且默默承担起他本不应承受的家庭原本亏欠他的重负。余声声和他意外的身体互换让他们跌跌撞撞闯入对方的人生,在声声的家里他感受到父母陪伴的温暖,而在这样健康开明又温馨的家庭中长大的声声则像一轮小太阳融化了江熠心里的坚冰。诚然,江熠在传统的人物设定中属于“高冷男神”的范畴,但并不局限于此。他温柔又热烈,面对感情他勇敢执着,毫不畏葸,责任担当。在经历风波之后他果断选择离开声声,不带给她更多痛苦,同时为了他们的再见不断努力做出改变,使得他们最终能够重逢。他也有自己的小幽默,面对自己喜欢的女孩子不扭捏地开出一些成年人的玩笑,能够给予她最真诚的袒露与最坚硬的保护。我喜欢余声声,一个被爱包围、近乎完美地可爱着的女孩子。出生在完整幸福的家庭里,在精神上永远处于乐观且富足的状态,并将这份温暖与幸福潜移默化地带给身边更多的人。她有着通情达理幽默善良的父母,有着喜欢她愿意默默保护她的学长,有着分享快乐共同生活的知心闺蜜,声声不是个完美的人,却是个极其幸福的人,她的幸福让她能够勇敢去爱,去温暖身边的人,她的幸福让她能够成为一轮温暖的小太阳,融化江熠充满苦痛坚冰的心灵。她可爱而不矫情,率真而不痴傻,热烈而不畏葸,她的善良永远富有原则与底线,她全力去爱的同时也从不迷失自我。我喜欢江熠和声声的故事,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之间的奇妙际遇,宛如一场命运的赴会。他们原本在各自的轨道上行走,一场意外身体互换让他们跌跌撞撞闯入彼此的人生,在互换的过程中,他们选择相互信任,共同认真谨慎地维护彼此的人生,江熠在声声的躯壳里感受到他所未曾经历的家的温暖与爱的救赎,“我很幸福,再变成你的那几天”,声声除了不断贡献出滑稽的笑料,更是走入江熠外表坚硬却柔软其中的内心,了解他、懂得他,发现光芒耀眼的明星躯壳之下作为普通人的江熠真诚可爱的一面。我喜欢他们,因为他们善良,即使遭遇意外经历,他们总愿意为对方着想,维护好彼此的人生;我喜欢他们,因为他们坦荡热烈,面对感情他们大方坦率、浪漫真诚,从不逃避畏葸,勇敢面对喜欢并承担喜欢的责任;我喜欢他们,因为他们彼此治愈、共同照耀,因为喜欢,所以他们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变你》中江熠声声互动一直很精彩,于我而言最最令人心动情节,有第8集在声声家吃饭醉酒的江熠仍保持着互换时的习惯,昏昏沉沉睡在声声的床上,当声声用手指挥动着比划“1”的手指时,懵懵的江熠突然抓住她的手,食指触碰食指,如同他们之前互换之时彼此承诺的模样,还有那句迷糊又真挚的“晚安”;第9集的寻找,是《变你》中永远的感动与光亮,受到原生家庭牵绊与网络攻击的江熠痛苦地选择上山逃离,而这一次,不再只有他一个人坚硬执拗地面对,这一次,声声勇敢无畏地找到他、陪伴他。“你找到我了。”短短五个字,却成为江熠声声的情感中最深挚的表达,大雨滂沱中他们披着湿透的衣衫站在徐徐淌水的木质屋檐下,他为苦苦寻找等候他的她披上外套,问及如何找到他时,他轻轻地笑着,一句“你找到我了”,何等朴素、何等普通,却在一瞬间胜过万语千言。那是少年的赤忱啊,在人生中第一次循着光照进了生命的裂隙,声声找到了被大雨孤独囚禁在屋檐下的他,找到了内心痛苦无处逃避,独自流浪的他,这一次,他终于不是一个人了;最令人心动的莫过于16集路灯下的告白,没有轰轰烈烈的一往情深,也没有天崩地裂的海誓山盟,离婚的父母再次相遇吵架,而躲在声声身体里目睹这一切的江熠痛苦地逃离用酒精麻醉自己,失落地望着遥遥的灯火,可是没有一盏为他而亮。在江熠身体里的声声找到他,“我要你,你特别好,我恨不得把你放在手心里捧起来。”她答应他,每经过一盏路灯,就说出他一个优点,两个孑然的身影在偌大的黑暗与微暗的灯火之下温存地游弋着,这是独属于他们的愈合。一瞬间的互换让江熠蓦然清醒,醉着酒的声声向他告白。“你可以走向我,可以触碰我,也可以对我有私心。”他小心地、用力地抱着她,贴着她的耳畔说着,“你跟我说,我是余声声的时候总是笑,我很开心。我认真想了想,我开心并不是因为躲在你的身体里,是因为和你在一起,我很开心。”我喜欢他们,喜欢他们流淌着细腻温情、地久天长的动容,如同汩汩流动的清泉,纯粹而真挚。他们的相遇是命中注定的缘分,能够成为彼此、懂得彼此、治愈彼此,共同成为更好的人。他们的互换让他们暂时脱离自己的轨道遇见彼此,走进对方的生活,走进对方的心里,无处隐藏自己,看清自己的内心,同时看见彼此的真心。即使分离,也是为了对方能够更好地在轨道上行进,而他们终究突破艰难险阻重逢。他们不轻易说出“爱”的字句,因为“爱是无限多喜欢,因为无限多喜欢所以会为了一个人去忍受分开的痛苦,为了能够在一起,付出再多努力也心甘情愿,因为无限多喜欢,所以会对未来抱有期待,每走一步,也都会知道要走向的终点在哪里。”他们身边的人们也循着自己的轨迹,不断发光发热。江熠的高中同学兼经纪人大川是一个为工作务实负责的人,但作为朋友,他会真诚地为江熠着想,为他追寻心中所爱保驾护航,做他“最后一个粉丝”,做他最坚实的后盾;小宇宙的另一个成员裴伽树,与江熠存在着一定竞争关系。他们关系平平并非互相憎恶,只是存在性格的偏差。他精致地经营着自己,树立起坚定的“宠粉人设”,并且愿意为之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尽管生活低能,极度自恋,有着令人啼笑皆非的学生时代过往,与同桌佟婳宛如一对欢喜冤家,但他始终保持着真诚善良,能够记住所有人对他的好,表面与江熠不和实则又会以实际行动帮助他。“宠粉不等于纵容,我宠他们,是我希望对他们好。无条件的纵容,只会害了他们。有些粉丝不成熟,缺乏正确的引导这时候就需要如我一样温暖的小太阳为他们指引方向。”这是裴伽树作为偶像的自我修养,他愿意成为一轮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的小太阳;小宇宙的可爱担当程乐一,一个懵懂可爱永远吃不胖的弟弟,他在哥哥们的帮助下也不断寻求着自我成长,变得更加努力与自律,成为能够独立担当的明星偶像。他可爱善良,直率真诚,信任江熠也信任声声。他从不委屈自己,看到恶评会用小号骂回去,如果说裴伽树是粉丝们心中的太阳,乐一就是小宇宙的太阳,明媚光亮。声声更是被爱包围着长大。她的身边有开明可爱的父母,父亲无限地信任宠爱着女儿,为她做很多很多好吃的,母亲关爱女儿却又热衷于吐槽,笑话声声爱看“总裁和穷姑娘亲嘴”。在声声关于情感问题的一次次选择中,他们总是选择信任与关切,他们不溺爱也不束缚,只是做到为女儿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并放手让她自由追寻并给予全部尊重;闺蜜佟婳是江熠的粉丝,与声声互为“对家”但彼此尊重,与声声喜欢的裴伽树还有一段不解之缘。她聪明干练,热情开朗,总是给予声声最坚定的支持,是江熠声声CP粉的“一号粉头”。最触动我的一点在于,佟婳有着优渥的家境,不愁生活,却仍然坚持独立工作,选择自己热爱的事业,依靠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天地;学长温柔善良、认真地为爱付出,虽然刻板迂腐,总爱讲一些奇怪的冷笑话,但始终尊重声声的选择并给予最好的帮助(而且男神也会放屁~);此外,温柔知性善解人意的主编,甚至于手段卑劣但为讨生活辛苦奔波、可恨又可怜的狗仔卷毛,每个人都立体而鲜活。他们循着生长的逻辑与生活的轨迹努力生活着,他们都是他们自己,并不为他人而活。我喜欢《变你》的后期,每一次转场,每一个音效,每一曲歌谣都恰到好处。别具匠心的转场让镜头语言轻快而优美,富有诙谐年轻的诗意——比如核桃被门夹的故事结束后,另一边声声家的场景切换亦以门作为开始;比如用人物的身体部位如眼睛或后背进行转场,总而言之,带来了极强的趣味效果与视觉观赏性。另一点特别为人称道的则是剧里的后期音效,无论是震惊时的打雷下雨声、可爱撒娇时的猫叫、尴尬时的狗叫、裴伽树装逼时吱吱咯咯我也不知道叫啥但印象尤为深刻的声音、火力全开时富有挑逗意味的节奏声,还有最让人难忘,戏剧性拉满的《卡门》,既完美贴合了剧中故事发展的情绪,加强了表达效果,也使视听内容达到和谐丰满。此外,剧里的配乐也恰到好处,情愫暗涌、略微羞怯却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I See You》,是暗夜里亮起的星光,是深藏心中是热泪盈眶的矢志不渝;《Crush On》则温柔轻快又浪漫,似乎是夕阳下伴着粉红色晚霞,倚在车窗边的女孩眼神明亮望着远方的美好与动容;《耳语者》更像是直白明朗的少女漫画,天真澄澈,充满停伫当下简简单单的小确幸与小美好;《My Soul》更是深情的告白,是甚至与灵魂深处及其热烈而深挚的爱与告白,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剧中与小宇宙解散画面的配合,配合所谓追星,那种关于梦想,给予人希望与力量的意义,格外令人动容。更多地关于未来,是人们坚定地带着梦循着光远行,深情的嘱托。我喜欢《变你》,喜欢整部剧的立意。在开篇部分谈及一些关于“刻板印象”争论我的理解,也提到了这部剧对女性的部分立意。除此之外,《变你》有着更为多元丰富的内涵,集中表现于剧的两大特色标签:“身体互换”与“娱乐圈题材”。从“身体互换”角度出发,不是单纯地追寻一种搞笑的效果,而是在这种阴差阳错之中,实现彼此的认识、信任、理解,从而实现人际之间情感的传递与彼此的治愈。在互换过程中,江熠和声声都在努力地维护着彼此的人生,并从中实现未曾经历的自我成长,江熠体会了普通上班族挤公交的辛苦,在声声家学会接受爱,感受到不曾拥有的家的温暖,也帮声声经历了大姨妈的辛苦过程,了解到女孩子的辛苦不易;大大咧咧的声声在江熠的身体中学习不断与人进行交流与周旋,了解到江熠私下生活中情感的痛楚并愿意给予他温暖与力量,她尽心尽力为江熠维护好形象,并借助身份温暖帮助更多的人。在后来互换“神功练成”以后,在母亲面前逃避的江熠选择躲在声声的身体里,希望以自己身体里温暖活泼的声声寻求母子关系的突破。但随着在声声身体中对母亲苦衷的理解与温情回忆,他最终原则换回来勇敢面对过去、面对爱,我认为这是非常巧妙且立意深远的设置。或许正如最初触动我的官博里的一句话:“我们常常依赖于刻板印象去认识彼此,却疏忽了每个人都具有多面性。然而,在意外交织的人生里,我们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感受爱、拥抱爱,去遇到那个能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相守一生的伴侣。”作为一部充满娱乐圈元素的剧集,《变你》中也充满多视角的思考。以裴伽树为例,探讨了偶像的修养与“宠粉”的限度:作为偶像,为粉丝保养自己、努力练习都是必要的行动,这不应该仅仅是某种人设,而是承担有责任义务的自我修养。“宠粉”不是一味的纵容,而是正确的、理性的引导;对于江熠恋爱的问题,尽管一直有“塌房”的质疑,编剧也给出了他的理解与答案:对于依靠流量贩卖梦想的偶像,应当尊重粉丝为粉丝考虑,对于如江熠般转型中的偶像,如果能够靠实力立身,用出色的创作与影视作品获得认可,做好艺人工作的本分而不依靠粉丝扶持,恋爱则是他作为普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哪个行业,不论是否与非严肃的娱乐内容相关,只要生产新闻,就应当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而不为制造流量吸引眼球伪造噱头哗众取宠,这是没有道德底线的行为;此外还包含些许揶揄讽刺,如第7集中声声的挖苦:“你们明星就好了,整容是被行业所迫,出轨是为了艺术、体验生活,和别人同喝一杯奶茶,肯定也是因为没有多余的吸管。”以及裴伽树对“炒CP,卖腐”的吐槽。当然,剧中也包含着许多关于追星正向的理解,比较令我感动的两个场景,一是小宇宙解散时粉丝们追忆的群像,伴随《My Soul》温暖而坚定的歌声,“如果爱有可能参与漫漫人生”,因为追星,所以拥有了梦想拥有了力量,拥有了精神支柱与力量,拥有了珍贵的人际交往与友谊,拥有阳光热烈的青春年少与回不去的美好时光......我最喜欢的更是声声在江熠喝醉独自痛苦时的勉励,空旷低沉的街道,只有他们的身影,地面很暗,但远方迤逦有灯火明亮,天上有微暗的星光:“这万家灯火,不是没有一盏是为你而亮的,这个世界上关心你的人有很多,舞台上的光和粉丝手里挥动的荧光棒,它们都为你点亮。出道七年,一路明明暗暗,你也从地上的路灯,变成了天上的星星。过去日子的那些黑暗还有痛苦,都只会将你衬托得更加耀眼。”我喜欢《变你》,喜欢精益求精的细节打磨。为了追寻逻辑的圆满与人物性格的圆熟,剧组在暗处也匠心独运,精雕细琢。在男女互换过程中,演员们对彼此的小特点小细节仔细揣摩与把握。比如张新成会模仿梁洁撩头发、紧张吃手、撇嘴、抱头的小动作,梁洁会不由自主地盘核桃、搂爸爸妈妈;江熠有系安全带的自觉而女熠也就是声声则没有;江熠喜欢单手、9键玩手机,而声声则是双手、26键玩手机......正是基于这样对细节的把控,才使得演员们的演绎令人信服有真实感。除了互换的细节,还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暗喻,比如声声房间里不断脱落的裴伽树海报喻示着声声“爬墙”的过程,声声对江熠“不能吃羊肉”潜在的深刻记忆也暗示着内心的念念不忘......此外还有许多细节,值得观众不断探索发现。我喜欢《变你》,因为它是一部偶像剧,但并不以“偶像剧”为耻。在大众的认知中,许多“偶像剧”就是无脑浮夸工业糖精的贬义代表,或许故事的逻辑情节并不重要,只要男帅女美,恋爱甜蜜就足够支撑了。《变你》用诚意证明,偶像剧同样可以足够精良,足够优秀,我以为剧种之间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但同类别中的作品一定有。偶像剧并不比其他类型诸如“悬疑、刑侦、年代”低贱,它本质寄托的是与人最贴近的对美好情感与生活的追索,是人类某种澄澈美好情感的艺术化表达。一些罔顾创作逻辑、粗糙低劣的作品将这种影视类别污名化,但并不代表偶像剧的种别中不能诞生优秀的作品。在强大剧本、精良制作的推动下,在张新成梁洁及所有《变你》演员的诚挚演绎中,故事美好而不虚浮,温暖而不做作,每个人物以及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故事都循着生活自然的逻辑自由成长,仿佛他们并不属于另一个世界,仿佛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朴素且令人感动。偶像剧同样需要演技,需要强大的领悟支撑,方才使情感丰满,逻辑圆熟,人物形象塑造鲜明而立体,基于生活亦超越于生活,带给真正生活中的人共情、向往与前行的力量。正如声声所言:“爱是无限多喜欢。”我爱《变你》,它诚然不是一部完美的电视剧,有许多不足以及相关争议之处,但并不妨碍在这个夏天,它用短短26集的叙写带给我发自内心的感激与感动,并且愿意将这些动容与大家进行分享。虽然我不太喜欢那个乌托邦式见仁见智、让我有些心梗的结局,但我喜欢最后的台词,并且愿意用它作为本文的结束。“生命里的某一天,你会遇到一个人,你们像身体互换过一样,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喜欢产生独一无二的牵扯和连接。你们在彼此的眼中,会像星星一样闪光,耀眼,熠熠生辉。那时候,请一定要紧紧握住彼此的手,在浩渺的宇宙中,共同前行。”感谢这个夏天的际遇,愿我爱的人们在平行时空里,平安,幸福。

    136638571
  • 阿林
    2022/4/12 13:23:29
    Alan是Pund的原型,Pund是Alan未能活出的自己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只觉得Alan是个分裂悲情的角色。 怀揣成为严肃文学大师的梦想,只可惜上天给了他操控文字的天赋,却没有给他编织故事的灵感。 他笔下的庞德侦探世界,窃取的是身边人的真实生活,以及剽窃他人的小说成果。 这或许就是他如此厌恶Atticus Pund的原因。 即使这个笔下创作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只觉得Alan是个分裂悲情的角色。 怀揣成为严肃文学大师的梦想,只可惜上天给了他操控文字的天赋,却没有给他编织故事的灵感。 他笔下的庞德侦探世界,窃取的是身边人的真实生活,以及剽窃他人的小说成果。 这或许就是他如此厌恶Atticus Pund的原因。 即使这个笔下创作的虚...  (展开)
    【详细】
    14333262
  • 我就是我
    2022/4/16 20:35:41
    韩剧tv删我评论我也要说,这部剧就是烂……
    14341180
  • 燕山电影馆
    2016/10/17 14:27:28
    《特殊嫌疑犯》:花季少女遭遇飞来横祸,代课老师能否自我救赎?
  • 春田花花班班长
    2018/11/19 0:35:06
    毫无意义的炫技
    如果能给零星,我会毫不犹豫。如果可以从来,我不会浪费人生这两小时。老夫阅片无数(吹牛逼的,比如一下,但豆瓣高分也算看了个遍)这是我个人认为烂片之最,没有之一。《房间》只能在角落瑟瑟发抖,《春居图》吓得菊花一紧,《逐梦演艺圆》只能掩面逃走。电影最重要的是什么...  (展开)
    如果能给零星,我会毫不犹豫。如果可以从来,我不会浪费人生这两小时。老夫阅片无数(吹牛逼的,比如一下,但豆瓣高分也算看了个遍)这是我个人认为烂片之最,没有之一。《房间》只能在角落瑟瑟发抖,《春居图》吓得菊花一紧,《逐梦演艺圆》只能掩面逃走。电影最重要的是什么...  (展开)
    【详细】
    9770214
  • 懒画眉
    2009/3/29 23:23:28
    对衰老的惧怕业已发生

      和衰老相联的永远是孤独、重复、失焦,腐烂的气味儿,时间和空间的停滞与循环。衰老是《天水围的日与夜》里的老太太中午做一个青菜炒鸡蛋,下午倏逝,傍晚的时候又做了一个青菜炒鸡蛋。衰老是《童年往事》里的阿婆恍恍惚惚的想要回到大陆却总是迷了路,抱着一怀的青涩的芭乐,哀哀的滚落一地。是《空城一梦》老头子不辨晨昏的独幕剧,《灰色花园》化花了妆的老妇坐在破败的荒草间晒太阳,是《我最

      和衰老相联的永远是孤独、重复、失焦,腐烂的气味儿,时间和空间的停滞与循环。衰老是《天水围的日与夜》里的老太太中午做一个青菜炒鸡蛋,下午倏逝,傍晚的时候又做了一个青菜炒鸡蛋。衰老是《童年往事》里的阿婆恍恍惚惚的想要回到大陆却总是迷了路,抱着一怀的青涩的芭乐,哀哀的滚落一地。是《空城一梦》老头子不辨晨昏的独幕剧,《灰色花园》化花了妆的老妇坐在破败的荒草间晒太阳,是《我最后的秘密》里日积月累的黑腻油污的绿纱窗,四季不更的蚊帐,青白森森的台灯光,嘶哑的喉咙一声声叫唤,干瘦的躯壳使出全部的力气捶打床板。

      衰老就该发生在这样一个寂寞的地方。苏州百步街,白墙灰瓦,翻修过的石砌的路面,一个妇人拎着铁桶倒垃圾,一个老头儿蹲在门口烧炉子。几辆自行车穿行而过,叮铃铃作响。保姆提了四个暖瓶急匆匆地进了院子。院子里蔬菜如同荒草般生长。衰朽的木门寂寂的掩上。

      张爱玲说过,时间和空间一样,有它的值钱地段,也有大片的荒芜。这个片子里的时间是不值钱的。旧式挂钟滴滴答答,那沉重的钟摆计算的时间,仿佛荒山古庙里的一寸寸斜阳。时间在这里也和空间一样,与其说是被当下充满,不如说是被记忆所充满。手工上色的旧照片,鹅黄的一分钱纸币折成的菠萝,向日葵塑料花,西洋参纸盒子……各个时代的象征物都在一张书桌前,堆积了大半个世纪。孙老太太满脑子的回忆和悔恨,也同样占据着衰老的光阴。一次次的重复着对自己显赫出身的叙述,大地主的家庭,最小的女儿,父亲最疼爱的,可惜偏偏为了一个男人轻轻的抛洒了,私定终生后的生活却非常不堪。外面的阳光把窗格子的条纹印在粉墙上,一格格的亮光越发显得屋内昏暗。“我几次想要自杀……他搞了很多很多的女人。我样样事情想到,就一样没有想到,”老太太伸出颤抖的手,神情悔恨,——“看人看错了。”

      当然也有美好的记忆,关于自己是美丽的那些。妖精,说起这个文革时戴上的高帽子,她沾沾自喜。文革是因为长得美被批斗,现在回忆起来已经没有痛苦,反而只剩得意了。不是么,多少能证明自己曾经好看过的,痛苦也是证明。和回忆起自己的男人一样,不管林林种种多少恩怨,好歹证明自己曾经爱过的,豁出了命去的爱过,虽然心下也为自己不值得,但有痛苦和悔恨相依为命,也好过空空如也的熬过漫长的老无所依的时光。

      和以往关于老年人的纪录片相比,这里的孤独难捱尤其的酷烈,因为太过于极端了。没有膝下承欢,没有翘首以盼,连《老头》里拍下的太阳底下老头们的相偎取暖也没有,有的只是吝啬,还有回报吝啬的加倍吝啬,加倍的孤傲。

      所有在她身边出没的人都是有目的的。保姆为了纸片上抖抖索索写下的那两万块钱。油光满面的侄子面露贪相。基督徒来为她祷告,为了替上帝争得一位新的信徒。孙侄女来翻抽屉,把两本圣经拿走了。新的书记来看望,也是因为老太太承诺过要给学校捐钱。偷菜的两个中年女人讪讪的溜了,连偶然的小插曲也是另一种有目的的光顾……苏州小市民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街坊邻居能够接受一个老人残破度日,却不能理解把钱捐给学堂的举动,交头接耳的议论着老太太犯神经病。在中国的传统家庭结构下,除了家庭内部的相互扶持,其余的吝啬都是可以原谅的,相对应的,其余的慷慨也就匪夷所思。孤老太太被排斥在了家庭伦理之外,她的孤苦命运没人会有负罪感。梧桐树荫下的几句碎嘴议论,暴露的却是整个伦理道德观念的偏狭和残酷,让人心下一惊。

      很多数钱,放钱,拿钱的镜头,关于钱的话题。钱是老人仅有的依靠。“我最后的秘密”也是一个和钱有关的秘密。你的钱,将来给谁?没人晓得。老太太讳莫如深,仿佛是她最后的一点尊严,和世人作战的武器。有了它,她就有资格轻蔑这个世界。

      是这样一个性格孤高倨傲的老人,成了孤老,依然不识眉眼高低,老子天下第一。毫不留情的说保姆是乡下人,小市民,没有脑子,骂自己的侄孙女最最坏。不管境遇多么不堪,也绝不在谁的手下讨生活,这样的脾气也就注定了这样的命运。
     
      我最后的秘密,其实是她最后的一点儿自尊和清高。非常的较劲。在身体没有力气朝嘴里送进一块骨头的情形下,灵魂还在较劲。在这里,老人身上善恶的边界模糊,和她身外人世的善恶模糊,完全一致。她简直是在以暴制暴啊。

      保姆和老太太的相处非常动人。无关温情脉脉,但却非常动人。两个人分别对着摄影机讲对方的坏话,都是满心的不满,却就是这两个人要像姐妹一样的相依为命,睡在一张床上,一起看报,一起背童谣,保姆像哄小孩一样的哄她,身形高大,皮包骨头的老小孩。和一个不顺心的保姆待在一起,和一个不顺心的女主人待在一起,好像别扭的命运一样的,不管怎么别扭,终究是要捱过,而且捱着捱着,也就成了你自身的一部分。保姆说要把老太太的遗像拿回乡下家里去放着,多半还是真心话,因为这个孙老师已经陪伴了她十三年,这样的时间已经足够漫长,镂刻成了记忆甚至梦境,像她的女主人回忆她那没良心的丈夫一样的,再怎么也是销魂蚀骨的过到了老,怎么可能没有感情。

      这么别扭、委屈却以时间形式占据生命的东西,类似于余华小说里的那些人物对自己命运的友情。没有办法,转眼间,磕磕绊绊,别别扭扭,相依为命的就这么过来了,到了终究还是得像个老朋友一样的,握上一握手吧。

      片子的确结束在这样的友情场面里。老太太精神又好了,和保姆躺在床上玩起了小时候的抬花轿,手握着手,哼唱着童谣,把导演小黎和他的老婆都唱到里面去了。一个哀而不伤的循环,从小到老,从老到小,来于尘的,终将归于土。

      《我最后的秘密》谈论了和衰老有关的所有话题,孤独、吝啬、悔恨,少有的一丁点儿温情,年轻人看了也会唏嘘。其实,对于衰老的惧怕很早就业已发生。我们对老无所依的恐惧令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做了很多原本并不想做的事情。匆匆的结婚,生子,把自己的青春岁月消耗在了对于将来可以膝下承欢的幻念之中。我们很多年轻的时光其实是在为老来做准备。我们的生都在为着我们的死。

      黎小锋断断续续拍了七年,多少安慰了一下老太太的晚景凄凉,这是这部纪录片影像价值之外的道德意义。可是,把你年轻的有力的光阴附着在衰朽的昏暗的迟暮里,而且你为了保持纪录片的客观和中立,不能伸出援手,在空洞绝望的声声叫喊当中,听着磁带运转的声音,这样的片子,你能承受得住么?


                                                         
                                                2009-3-22
    【详细】
    1934337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