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8309
  • D可可
    2022/10/29 11:50:16
    片名应该改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整部剧主角大哥绝对是真男人,他和他爸爸在海边的战斗场面估计是编出来骗警察的自己做苦肉计弄伤了自己,他根本没带钱去海边见他爸爸,他让弟弟妹妹们拿着“1万元英镑盒子”在阁楼躲着,并且给弟弟妹妹灌述要守好这笔钱交别墅处置费,他爸爸当然气愤从烟囱下去,双方争斗!哥哥...  (展开)
    整部剧主角大哥绝对是真男人,他和他爸爸在海边的战斗场面估计是编出来骗警察的自己做苦肉计弄伤了自己,他根本没带钱去海边见他爸爸,他让弟弟妹妹们拿着“1万元英镑盒子”在阁楼躲着,并且给弟弟妹妹灌述要守好这笔钱交别墅处置费,他爸爸当然气愤从烟囱下去,双方争斗!哥哥...  (展开)
    【详细】
    14728215
  • 唐小唐
    2009/10/11 7:07:47
    荒诞和现实
    “荒诞和现实”无疑是个大俗的标题,但除此之外我想不到更好的,把它安插在《顽主》这部电影上了。
      
       88年拍的,89年上了峨嵋的标,看碟的时候不知道画面粗糙还是当时的环境就如此粗糙,那个时候我刚刚上小学,农村一片郁郁葱葱,胆小的我憋尿憋得难受,无奈老师拖堂,所以就在课堂上撒起尿来。所幸正好是夏天,小学生都有带水的习惯。那个时候糖精应该还是稀有物,把吊水的盐水瓶刷干净,放几粒进
    “荒诞和现实”无疑是个大俗的标题,但除此之外我想不到更好的,把它安插在《顽主》这部电影上了。
      
       88年拍的,89年上了峨嵋的标,看碟的时候不知道画面粗糙还是当时的环境就如此粗糙,那个时候我刚刚上小学,农村一片郁郁葱葱,胆小的我憋尿憋得难受,无奈老师拖堂,所以就在课堂上撒起尿来。所幸正好是夏天,小学生都有带水的习惯。那个时候糖精应该还是稀有物,把吊水的盐水瓶刷干净,放几粒进去,在井里打一桶新鲜的水,便是对于上学最好的奖赏。也正为这个奖赏,我堂而皇之的在班级那么多人面前撒了一泡尿,然后奢侈的把喝剩下的水倒在裤子上,造成失事的假象。十几年过去了,我几乎未曾向任何人提起过,但我一直记着。那便是我仅有的童年。
      
       《顽主》基本上符合西方荒诞戏剧的很多基本特征。比如人物性格的淡化,塑造“群体人物”,诉说人生的“荒诞不经,毫无意义”。这在电影中都可以找到一一对应。3T公司所造的就是一个“群体人物”。作家颁奖大会上诗人的“我一出生就死了”以及德育教授的两种朋友:“一种是可以做爱的,一种是不可以的”,把荒诞和人生的无意义发挥到了极点。
      
       电影的一开始就是几个木面具的特写,然后便是一首摇滚的MTV。那个时候MTV的水平也应该就是那样吧,快切是唯一的表现手法。更可能的是那时根本没有MTV,有的只是红灯牌收音机和牛逼的随身听。
      
       88年的3T公司是荒诞的,在今天的很多城市这样的公司已经出现。88年的作家颁奖大会,今天我们在同一个网站和著名作家用同样的博客。88年的3T公司义务咨询,今天小区的性爱之家免费发放安全套传授艾滋病防御知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幻想和现实之间顺利连通。
      
       人类的发展也许就是荒诞向现实的转变和现实向荒诞之间的转变的不断更迭吧。16、7年它是否短了点啊?一代人才刚刚长大啊,叫我们怎么才能相信眼前的事实,去赞美潘金莲呢?但是今天我们确实这样做了。
      
       这样一出电影,更像是一个实验,虽然没有实验的外表,但比之《帝国大厦》、《北京的风很大》丝毫不逊色,因为它已经不光光是停留在形式上的实验,而是进入生活内部,还有什么比一个活人的生活更加有意义的呢?
      
       电影的重头戏无疑是作家颁奖大会的一场,很多艺术形式和群体范畴的综合表现,有冲突有和谐荒诞和现实很好的结合,勾勒出一个转型期的社会,带有一些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
      
       前段时间看别人的博客也提到这部电影,说的是关于建筑的和那种小市民色彩的社会环境的。我想这应该就是王小波《红佛夜奔》中李卫公的洛阳城和长安城的区别吧。
      
       时间是个变形器把兽变成人,把荒诞变成现实。我们所要等待的就是它在把人变成兽,然后再把现实变成荒诞。但愿这样的时间要就一点,我们已经不再这个世上了。

    2006-01-04 17:03:51   来自: 唐小唐·糖@此名固定 (广州)
    【详细】
    24951284
  • 哑古
    2018/11/8 7:21:15
    爱的黑暗旅程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场旅程,那么,此人抵达终点的方式很可能会改变他一生中诸多事件的意义。大多时候,被清除、被遗忘,以及偶尔——被审视、被记忆。如今,距胡波离开并不太久,我们无法乐观地断定他属于后一种情况。但他暴裂的离场方式至少促成了一件事的转变,那就是他留下的一部(生前被剥夺所有权的)电影《大象席地而坐》终于被诸多观众所知晓。虽然,对于这部电影以及他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场旅程,那么,此人抵达终点的方式很可能会改变他一生中诸多事件的意义。大多时候,被清除、被遗忘,以及偶尔——被审视、被记忆。如今,距胡波离开并不太久,我们无法乐观地断定他属于后一种情况。但他暴裂的离场方式至少促成了一件事的转变,那就是他留下的一部(生前被剥夺所有权的)电影《大象席地而坐》终于被诸多观众所知晓。虽然,对于这部电影以及他对于电影曾持有的信念,他已经无法提供任何阐释。任何想从他的人生际遇里寻找答案的人,最终只能——也最好是回到他的电影和小说——获取一些个人化的解读,或者说:误读。

    1.大象与自我

    “满洲里有一只大象,它整天就坐在那儿。”

    电影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中开始。镜头运动缓慢而凝滞,带领观众从一片虚无之地移往另一片虚无之地。与此同时,四个人依次从睡梦中起身,坐着,就这样电影中的一天开始了。

    这部电影讲了四个在日常生活中陷入绝望的人——胡波曾这样介绍《大象席地而坐》。事实上,只有当观众跟随四个人结束这一天的生活,回望电影的开场镜头时,被隐藏的意义才昭示出来:大象席地而坐,从来不是远方的奇观,而是身陷囹圄的人自身的隐喻。

    电影中的四位主角,无疑是最具现代性的人物样本,也是胡波小说人物的电影版的延伸:和母亲关系紧张的单亲少女,和学校发生对抗的青春期少年,游离在社会边缘的问题青年,被家庭驱逐的孤寡老人……电影截取的一天,始于人物深陷泥沼的生活常态,突然坠入某种生活绝境,据此引发的对痛苦深刻的私人体验(而非弥散的虚无主义)使他们开启了对自我、以及对他们所置身的世界的反思和质疑。

    随着电影的情节推进,我们发现四个人精神深处的内在联结:当他人为了维护自我利益而向他们发出非难时,他们却因为某种爱(韦布对同学的信任,王金对于孙女的爱,于城对某女孩的迷恋,黄玲对母亲的保护)而丧失了反击能力,从而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无言地经受着生活的磨难——他们尚未被这个自私、功利的社会所异化,他们因沉默的爱而倍显高贵。这也是胡波定义的爱:爱是沉默的行径与牺牲。然而,尤其悲哀的是,正是此种爱使他们沦为被世界驱逐的一群人。因此,他们在大象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他们决意去满洲里看一看“大象为什么坐在那儿”,实际上,这旅程并非为了寻找虚幻的出路,而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这是一趟注定虚无的启程,甚至在旅程开始之前,他们已经得到了答案:

    王金:“……你站在这里,就是你现在站的这个地方,然后(王金指向远处),可以看到那边一个地方。你相信那里很好,比这里好。但你不能去,你不去,才能解决好这里的问题。”
    (《大象席地而坐》台词)

    的确,故事可以这么发展。但那样的话他们也就加入这个世界的其他人了:做一个实用主义者,放弃思考和诘问的权利,去解决每一个当下的问题。他们分明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却仍旧选择了那条注定无功而返的旅程。人的崇高正是来自这里。当夜晚降临,风景隐退,人会在徒劳的旅程中相遇并产生真正的精神联结——这是失落已久的人类之爱。虽然,这爱必将会经受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新艰难地开始……正如人们在微弱的光线里笨拙地传递着毽子,却无奈毽子一次次从空中跌落。笼罩它们的大巴虚弱的光线。光线细瘦,却像利斧,劈开了这个世界的黑暗——我们得以看到某种光的可能,爱的可能。而大象传来的嘶鸣仿佛神迹,衔接了空间与时间、词与物的断裂。

    2.火车与文明

    人,生活在断裂感中。这是胡波贯穿在所有创作(电影、小说、戏剧)中的思考——最真实的痛苦来自人与人关系的断裂、人与世界的信任的断裂。而追根溯源,断裂感最终指向现实与文明的断裂、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断裂。断裂带来隔绝,因此,所有人都被一种死亡气息笼罩着,人们活着,却好像已经死去,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压制进不同的“化石层”之中。小说《大裂》中有对这种断层最清晰直接的思考:

    “不同文明程度有不同文明程度的规律和计划,高级可以连同低级计划吞噬掉。这些的区别就是二百年。二百年是文明的区别,一百年是国家的区别,几十年是家族与个体的区别。层,就是这么形成的。”

    胡波的几本书集中呈现了在文明断裂的社会中生活的人的虚无与绝望。并且在不同时间阶段对这一问题作出的不同回应:《牛蛙》(2015年)借助荒诞的谜题(“表姐为什么嫁给牛蛙”)来探寻世界的真实,而《大裂》(2016年)借助挖掘黄金的旅程为当代年轻人陷于精神痛苦的出路赋予一个明晰的外部路径,而在他最后一本书《远处的拉莫》(2017年,《大象席地而坐》完成后)中,他索性虚构了一幅末世图景,试图在文明毁灭后寻找重生的可能。然而这一阶段的胡波无疑变得更绝望了,甚至,他一度信任的文明所能提供的出路也被彻底否定:

    “人们最先抛弃道德,接着是情感,最后是信仰,剩下废墟般的躯壳。……这个民族早在大迁徙之前就已经抛弃了道德,信仰更无从谈起。……那些聪明人,从古到今追求着智慧的人,他们令文明得到进化,逐利使文明扩张,扩张代表着侵蚀、封锁、杀戮,然而仍有奔赴向智慧的人,一切糟糕的结果由他们而起,他们进化着文明的同时,让更野蛮的力量得以无限扩张。这从来都不是双刃剑,一直都是通向此刻的必然。”
    (《远处的拉莫》)

    这种“毁灭的必然性”正是胡波最终陷入绝望的来源。然而,文学和电影从来无法为世界的疾病提供治疗之道,然而,毕竟能提供一份病情诊断。在他创作于稍早时期的《大裂》中写道:

    “世界会越来越坏,这一点无法控制,比如一列火车冲入悬崖,也是从头到尾按顺序掉落,这趟火车就是二百年时光。”

    在人类历史上,正是火车(或蒸汽机)的发明造成了东西方文明的割裂的开始,而在电影史上,《火车进站》则第一次提供了电影对现实世界的摹仿。在胡波的作品中,火车无疑是现代文明与秩序的最恰当隐喻。韦布想要搭乘火车去满洲里,却买到一张假票。这是以“火车”为标志的文明社会对处于不同层级的人发出的第一次拒绝。之后,韦布尝试要回车票,于是和于城为首的社会青年发生了冲突——这一场戏的背景选在了铁轨旁的一处荒地上,这个近二十分钟的长镜头忠实记录了黄昏从明亮转为黑暗的这段时间——与此同时,于城和韦布由相互伤害走向相互理解,但更深的断裂却无法弥合:他们都是被“文明世界”所遗弃的人,他们站在铁轨旁,能看到远处开过的火车,却永远无法成为火车上的乘客。笼罩他们的是孤独、死亡以及渐浓的夜色。电影结尾处于城受了伤,他坐在能够眺望到火车的这片荒地上——像满洲里那只绝望的大象,这是第一种命运。而第二种命运里,剩余的人将改乘大巴前往,开始一段更漫长、更颠沛流离的旅程。这旅程并不开启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而是一份必将失败的激情,因其绝望的昂扬而令人动容。

    3.一天与一生

    时间,作为一种容器,规定了人作为生命体的基本限度;时间,作为一种构建历史的单位,实现了世界的循环、嵌套、演绎与言说;而时间,当它作为电影的载体,便成了重构世界秩序的钥匙。

    电影首先是关于处理时间的艺术。通过进入电影时间,观众的现实时间被改变了——低密度的糟糕电影消磨了我们的时间,而高密度的艺术电影扩展了我们的时间,一部伟大的电影有时甚至会改变我们对于时间的认知。比如,带有史诗气质的电影让我们目睹几代人经历的斗争与生死,而《2001太空漫游》则让我们在一部电影里经历了整个人类的历史。它们无疑都扩展了一个人有限的经验。而《大象席地而坐》则采取了反向策略,它是关于历史的小叙事,它回避了大历史叙事中的传奇、灾难、冒险,甚至回避事件、标志、符号,而是将目光纯粹投向普通人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困顿、痛苦与失败。这些不被讲述的人,是被历史遗忘的幽灵。在电影中,人们只过了一天,看似是从一片虚无到另一片虚无,从一阵黑暗抵达另一阵黑暗,却跨越了埋藏于生活表象下的道道深渊。

    胡波仿佛从时间中获得了启示,最终发现人世的答案不在别处,不在于所谓的终点的幻觉,而在于个人面对世界的立场。明日的光亮就蕴含在昨日的黑暗里——虽然这光注定无法照亮未来,然而:光毕竟存在。而当我们从《大象席地而坐》中抽离,返回到现实时间,会重新看待我们的现实。比如我们会重新理解作为沉默和牺牲的爱,比如我们看似自由的行为背后另有主宰力量,比如我们经历的精神痛苦并不是空穴来风——这也是现实中的启程。而人的一生不过如此,电影作为现实世界的镜像,能为现实残破的人生提供的补偿性力量,不过如此。

    这便是《大象席地而坐》所能抵达观众内心深处的那种震动,它首先来自一个人对于他人痛苦的深刻理解,更来自胡波对于电影的虔敬之心。也许,尤其重要的还有:它是独属于这个时代与这片地方的声音。因此,我们每一次重看它时总能获得对当下新的启示。

    阿甘本曾在《何谓同时代人》中这样定义“同时代人”:

    “同时代人不仅仅是指那些感知当下黑暗、领会那注定无法抵达之光的人,同时也是划分和植入时间、有能力改变时间并把它与其他时间联系起来的人。他能够以出乎意料的方式阅读历史,并且根据某种必要性来“引证它”,这种必要性无论如何都不是来自他的意志,而是来自他不得不做出回应的某种紧迫性。就好像这种无形之光——即当下的黑暗——把自己的阴影投射到过去,在这种阴影的触碰下,过去也就获得一种能力来回应现在的黑暗。”

    在《大象席地而坐》里,我们看到的,正是胡波感知黑暗的过人天赋,对于那注定无法抵达的光的向往,并且依靠电影(一种时间媒介)重塑现实时间的能力。他以一种紧迫性回应着历史当下的幽暗,并以此为命运。而在他留下的最后一本书《远处的拉莫》里,“抵达”作为关键词曾多次出现在不同文本里——他无疑是一个主动寻求流放的旅人,然而,对于“抵达”的紧迫性成了他开启旅程的力量,也成了终结这旅程的绝望。最终,他以反对他的时代的方式成了同时代人中最具代表性(同时也最具悲剧性)的一位。而他人生中最后一个月写完的戏剧剧本便叫做《抵达》,里面有这样一段对话:

    徐蓉:我听到死者在低语。
    孟雯:他说了什么?
    徐蓉:我无法听清,他们在说着关于明天的事情。

    通往未来的旅程在这里被话语阻断,并退回时间深处——死者的国度。胡波活着的时候,他以一种沉默、隐忍的方式开掘着历史深处的私人叙事,试图将感受痛苦的能力转化成弥合电影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深渊的力量,那些声音却被无边的寂静吞没。直到有一天,他昂首走进了过去的阴影,那束在他活着时无法抵达世间的光却意外地投向了今天:人们坐在黑暗的电影院里,看见了那束由不远的过去投向此刻的、强烈到足以灼伤我们的光。最终,电影成了生活的预言,而生活,成了对电影的摹仿。

    2018年10月,遥寄

    【详细】
    97485137
  • 看电影的大熊猫
    2019/3/13 9:01:37
    三颗星
    这部影片很现实充分体现出了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的无奈与心酸。为了活下去放弃理想放弃尊严只为了当下能多挣钱然后风风光光的回到家乡。社会底层的人物就是这样充满了无奈。从一个一开始不认同其他按摩女到心里完全接受这中间的过程导演用几段故事让观众了解也去理解。这部片没有...  (展开)
    这部影片很现实充分体现出了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的无奈与心酸。为了活下去放弃理想放弃尊严只为了当下能多挣钱然后风风光光的回到家乡。社会底层的人物就是这样充满了无奈。从一个一开始不认同其他按摩女到心里完全接受这中间的过程导演用几段故事让观众了解也去理解。这部片没有...  (展开)
    【详细】
    10040214
  • 瘸哥
    2018/6/21 16:12:48
    给没看懂的梳理下故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二战前夕,德国法西斯分子反犹情绪日益滋生,匈牙利总理根伯什亲德,准备与希特勒的政策统一,遭到一些官员反对。还未等根伯什推行反犹政策,就因病去世,全国都准备着总理的国葬仪式。此时布达佩斯发生了一件谋杀案,一位高级妓女死在花街柳巷之中。 专门负责凶杀案报道的记者...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二战前夕,德国法西斯分子反犹情绪日益滋生,匈牙利总理根伯什亲德,准备与希特勒的政策统一,遭到一些官员反对。还未等根伯什推行反犹政策,就因病去世,全国都准备着总理的国葬仪式。此时布达佩斯发生了一件谋杀案,一位高级妓女死在花街柳巷之中。 专门负责凶杀案报道的记者...  (展开)
    【详细】
    9445253
  • brennteiskalt
    2018/1/26 5:15:33
    艺术的方块
    “我觉得你是如此的有趣!”这样的赞叹来自于一位美国文化刊物女记者。在2017年金棕榈获奖影片进行至二分之一处时,她用这句话评论了一位瑞典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策展人、电影的男主人公。此前,发生过一夜情的二人刚刚结束了一场令人尴尬的对话。而背景里则摇摇晃晃地站立着一件...  (展开)
    “我觉得你是如此的有趣!”这样的赞叹来自于一位美国文化刊物女记者。在2017年金棕榈获奖影片进行至二分之一处时,她用这句话评论了一位瑞典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策展人、电影的男主人公。此前,发生过一夜情的二人刚刚结束了一场令人尴尬的对话。而背景里则摇摇晃晃地站立着一件...  (展开)
    【详细】
    9102216
  • 刚擒住了几个妖
    2022/12/6 15:14:03
    高开低走 越后来越烂

    刚开始好看 越到后来越烂。

    全班倒数第一 一下飞升重点班 就学了半年美术直接艺考直逼人家准备好多年的 就离谱。男女主刚认识的时候给她弄的扑克牌 为了让她发现特意扔到女主家里??在女主家里沙发底下发现就太问号了吧?

    男主前期全能洞悉人心人设 后期突然跟疯了似的 能

    刚开始好看 越到后来越烂。

    全班倒数第一 一下飞升重点班 就学了半年美术直接艺考直逼人家准备好多年的 就离谱。男女主刚认识的时候给她弄的扑克牌 为了让她发现特意扔到女主家里??在女主家里沙发底下发现就太问号了吧?

    男主前期全能洞悉人心人设 后期突然跟疯了似的 能理解爸爸快死了 但是蛮不讲理 情绪崩坏无差别攻击真的合理吗?然后一句话压中高考作文题?这个老师你来当吧。女主疯癫又没啥礼貌 后期唧唧歪歪 台词都是类似“下雨的夜晚 冰冷的铁”这种莫名其妙尬的。还自我pua?被骂被拉黑了好几年 然后自己爱了好几年 一见面就爱回去了 有点太….

    再加上我和这部剧真的很多三观不符 男二妈妈再婚 俩儿子在唱歌 我不知道男主上去干啥去 跑人家妈妈婚礼上砸场子?就找到网友这事不能完事再说?女二练了半辈子的芭蕾 “支持爱好梦想”和“不参加艺考”不是一回事吧。帮女二参加面试 合伙骗人家妈 让她不参加艺考我真的接受无能。都高三生了就算叛逆青春期也不可能不分轻重缓急的直线思考过度理想化吧?

    还有一个我每每看到这种剧就一个疑问:真的会有人在毕业之后成熟了 到了新环境 身边人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的情况下 还是自己高中喜欢的人一心一意念念不忘吗?

    而且女主这也太不女主了 就不说女二 就她那俩闺蜜都明晃晃的艳压 评分这么高不会因为半部剧都是豆瓣的广告吧?

    【详细】
    14804712
  • 秦朗
    2012/1/29 13:37:18
    关于爱情……
    作为一个女人,你会选择南易还是崔大可?
    作为一个男人,你会选择梁拉娣还是丁秋楠?

    迷恋丁秋楠似的小姑娘,她让我想起林黛玉:美丽动人却又太容易受伤,单纯而又脆弱;在现实面前,爱情于她终是悲剧。

    欣赏梁拉娣似的小妇人,她坚强、爽朗。作为单亲母亲,她为了孩子挑起生活的重担,苦并快乐着;作为女人,她有着让男人无法抗拒的体贴、温柔;作为寡妇,她驰骋于男人的世界,勇于追求自己
    作为一个女人,你会选择南易还是崔大可?
    作为一个男人,你会选择梁拉娣还是丁秋楠?

    迷恋丁秋楠似的小姑娘,她让我想起林黛玉:美丽动人却又太容易受伤,单纯而又脆弱;在现实面前,爱情于她终是悲剧。

    欣赏梁拉娣似的小妇人,她坚强、爽朗。作为单亲母亲,她为了孩子挑起生活的重担,苦并快乐着;作为女人,她有着让男人无法抗拒的体贴、温柔;作为寡妇,她驰骋于男人的世界,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

    南易的细心体贴憨厚……

    崔大可投机倒把、狡猾无耻;却是手段十足的现实“能人”……

    什么是爱情?谁和谁适合在一起?谁会让你觉得幸福?

    这是一部幽默的电视剧,当你厌倦了纸醉金迷的都市生活,当你希望体味质朴爱情,不妨看看……
    【详细】
    5284342
  • 独眼龙
    2013/2/13 10:48:11
    可以说这是一部又会被名字毁掉的电影
    爱情不NG往那儿一摆,你知道是啥意思不?
    事实是很多人不知道!

    与它同档期的几部电影:《西游》就不说了,它摆的不是片名和阵容,是导演,他们的海报没有啥,就一“周星驰”作品就觉得霸气外露了!《越来越好之村晚》这个名字,额,不知道怎么弄形容,但是绝对很直截了当地迎合了大年初一的气氛!《101求婚》《在一起》直接了当,就是要搞对象!只有《爱情不NG》这名儿,让人一看就是讲爱情,然后就
    爱情不NG往那儿一摆,你知道是啥意思不?
    事实是很多人不知道!

    与它同档期的几部电影:《西游》就不说了,它摆的不是片名和阵容,是导演,他们的海报没有啥,就一“周星驰”作品就觉得霸气外露了!《越来越好之村晚》这个名字,额,不知道怎么弄形容,但是绝对很直截了当地迎合了大年初一的气氛!《101求婚》《在一起》直接了当,就是要搞对象!只有《爱情不NG》这名儿,让人一看就是讲爱情,然后就不知道到底讲什么,而且整个名儿非常有“烂片”的气质!这个连他们主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这么说……

    《西游》现在看来是整个贺岁档的大赢家,票房嗷嗷飙升!《爱情不NG》票房……就不说了。但是大概浏览了一下各处的评论,也自己去看过,电影绝对不说看到片名想象的那样。很搞笑,而且细看是有道理在其中的,节奏也还不错,比101强很多。

    人们看电影很多时候随机性很大,可能在路边看到一个海报,觉得还不错,说不定等下就去电影院看了,这种概率非常的高。相反,也会有很多人看到一电影海报,可能因为海报不好看或者名字不咋地就直接否定了这部电影,很难再因为别人的劝服去看这部电影。想当年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个名字坑了多少爹啊!多么好的一部电影就这样被一个烂名给毁了。这次《爱情不NG》也是,很多影院排片一塌糊涂,有人问为什么影院对这样一部片子这么没信心,有人就回说这啥名儿呀,看不懂!直接歇菜!一句“看不懂”,票房无望了!这就是我们电影市场的现实!

    这电影估计要被沉没了,替朱时茂惋惜一下~期待下部作品。
    【详细】
    5776666
  • Clyde
    2018/11/27 12:18:04
    “藏地新浪潮(电影)”ABC——万玛才旦和他的“朋友们”
    “藏地新浪潮”发轫于2002年,这一年,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的以万玛才旦拍出了一部颇受好评的真实反映藏地生活的短片——《静静的嘛呢石》。 万玛才旦及其作品的出现,标志着“藏地新浪潮”的到来。 此后的十年间,万玛才旦几乎独自扛起了“藏地新浪潮”这面“大旗”。 2011年,...  (展开)
    “藏地新浪潮”发轫于2002年,这一年,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的以万玛才旦拍出了一部颇受好评的真实反映藏地生活的短片——《静静的嘛呢石》。 万玛才旦及其作品的出现,标志着“藏地新浪潮”的到来。 此后的十年间,万玛才旦几乎独自扛起了“藏地新浪潮”这面“大旗”。 2011年,...  (展开)
    【详细】
    9786220
  • 止。
    2022/7/17 22:22:42
    得绕道走的导演

    从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炸裂的三观开始,虚伪,自大,又当又立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实不懂为什么要捧,导演编剧不同于演员,其作品多多少少是人品的投射,这种电影能上映实属行业咎由自取。

    没有金刚钻硬揽瓷器活,在一个部分电影甚至批评不得的时代,不知道还有什么魔幻的作品横空出世。

    好在这部还可以被骂,可能哪不到位?也有可能真的是,太次了。

    从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炸裂的三观开始,虚伪,自大,又当又立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实不懂为什么要捧,导演编剧不同于演员,其作品多多少少是人品的投射,这种电影能上映实属行业咎由自取。

    没有金刚钻硬揽瓷器活,在一个部分电影甚至批评不得的时代,不知道还有什么魔幻的作品横空出世。

    好在这部还可以被骂,可能哪不到位?也有可能真的是,太次了。

    【详细】
    14519190
  • szm
    2015/11/23 9:57:46
    老片有感
    小的时候很喜欢这本小说翻了很多遍,也看了这部剧,如今又翻出这部剧来看,和当时的喜欢与理解又完全不同,相同的是依然喜欢费云帆,当时就觉得他人好好哦,小时候也喜欢紫菱,这次看却那么讨厌她,这次我喜欢绿萍,最讨厌依然是楚廉,此片上来女主角就很矫情,这样那样的,事真多,当绿萍出车祸时,她又自以为的伟大,把楚廉让给绿萍,做个老好人,烂好人,而楚廉做个老好人都不称职,她自以为的伟大害了三个人,把别人更显得一文
    小的时候很喜欢这本小说翻了很多遍,也看了这部剧,如今又翻出这部剧来看,和当时的喜欢与理解又完全不同,相同的是依然喜欢费云帆,当时就觉得他人好好哦,小时候也喜欢紫菱,这次看却那么讨厌她,这次我喜欢绿萍,最讨厌依然是楚廉,此片上来女主角就很矫情,这样那样的,事真多,当绿萍出车祸时,她又自以为的伟大,把楚廉让给绿萍,做个老好人,烂好人,而楚廉做个老好人都不称职,她自以为的伟大害了三个人,把别人更显得一文不值,虽然她并不是这么想的,但观众及旁观者在当时确实是这么认为的,真是个自以为是的人,而绿萍却一切蒙在鼓里,先是身体上受到的伤痛后有在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最后又挺了过来,而整个过程中,楚廉却并没有感觉到绿萍的好,到最后绿萍的解脱,重新做人后他才明白他又失去绿萍了,我能说活该吗!两个心地善良的好女孩他都没把握住,太贪心的结果!
    【详细】
    7668365
  • 方方
    2022/12/18 23:22:36
    评一分会不会给高了

    编剧,导演,演员……也不知道该谁背这个锅 。剧情尬,演技更尬,你要说是职场戏吧,上班时间好像全在谈恋爱,你要说是爱情戏吧, 恋爱又都没看头,服化道和后期也是让人觉得这戏是不是很缺钱,总之情侣间无CP感,社畜各个缺心眼,心机们的小心思全摆在面上,生怕别人不知道,这点评非要写满140字的吐槽,对这戏来讲还真是够难的

    编剧,导演,演员……也不知道该谁背这个锅 。剧情尬,演技更尬,你要说是职场戏吧,上班时间好像全在谈恋爱,你要说是爱情戏吧, 恋爱又都没看头,服化道和后期也是让人觉得这戏是不是很缺钱,总之情侣间无CP感,社畜各个缺心眼,心机们的小心思全摆在面上,生怕别人不知道,这点评非要写满140字的吐槽,对这戏来讲还真是够难的

    【详细】
    14831181
  • 1nL
    2021/2/15 9:33:08
    演技者们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想象比了解更重要。所谓“怪圈”现象,就是当我们向上或向下穿过某种层次关系中的一些层次时,会意外地发现我们正好回到了我们开始的地方。人生是什么,拉屎吃饭而已,只有爱才有价值,格外可笑。我之前听过哪个男性一句话说,女人,比你以为的要聪明,但比她们自己以为的要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想象比了解更重要。所谓“怪圈”现象,就是当我们向上或向下穿过某种层次关系中的一些层次时,会意外地发现我们正好回到了我们开始的地方。人生是什么,拉屎吃饭而已,只有爱才有价值,格外可笑。我之前听过哪个男性一句话说,女人,比你以为的要聪明,但比她们自己以为的要傻...  (展开)
    【详细】
    13226252
  • 多想和你去远方
    2018/11/14 22:11:51
    坚持低空飞行,并时刻望着云端

    我是在学校看的这部电影,张小鲨导演的处女作,他本人亲自来了学校做宣传。刚开始看的时候影片说的武汉话,因为自己是武汉人所以感觉格外亲近。后来看到拍摄地点是天兴洲,然后看见了一艘船。觉得简直太巧了,因为以前学校有在那艘船那里组织过一个篝火晚会,并且那艘船还被我们校长买了下来哈哈哈哈哈哈。

    后来有个问答环节,有一个辅导员问了为什么要用方言,当时张导演说因为演员并不是专业的,如果硬是要用

    我是在学校看的这部电影,张小鲨导演的处女作,他本人亲自来了学校做宣传。刚开始看的时候影片说的武汉话,因为自己是武汉人所以感觉格外亲近。后来看到拍摄地点是天兴洲,然后看见了一艘船。觉得简直太巧了,因为以前学校有在那艘船那里组织过一个篝火晚会,并且那艘船还被我们校长买了下来哈哈哈哈哈哈。

    后来有个问答环节,有一个辅导员问了为什么要用方言,当时张导演说因为演员并不是专业的,如果硬是要用普通话可能不会把感情太带入进电影里,而且用方言可能会更加亲切,让演员也更自在。还有人提问说老父亲失去儿子的悲伤感不太深,张导演回答自己删掉了很多感情方面的镜头,因为大众不一定能坐下慢慢去看,所以牺牲掉了。当时就觉得真的太可惜了,后来快结束时有很多皮影戏在里面,有人走了,导演说有点伤心。可正是因为那些人走了,所以后来留下来的也才更可能产生共鸣。当你发现自己比很多人都努力,聪明,未雨绸缪,坚持不懈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你是反派。

    张导演说加入皮影戏是因为小时候受爷爷影响较深,再者就是不能丢掉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我本人是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文化熏陶,但是作为中国人,看到还是有人愿意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我由衷的感到自豪。

    记得在现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自己儿子出去和去了外星没有什么区别。现在的年轻人难得回家,回家也和父母交流的太少,一代人比一代人的隔阂更多。大家都沉溺于网络世界之中,现在太多的年轻人不读书不看报,整天微博微信公众号,谈个恋爱也发丧,除了活的不耐烦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

    我希望张小鲨导演能拍出更好的作品,不期望大众都喜欢,但自己满意便足以。岂能尽人如意,但求无愧于心。

    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哈维尔

    【详细】
    9761772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