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中国电影报》)
在军事上,对铁路的控制,意味着对陆权的控制。正如《铁道英雄》开篇介绍的那样,津浦铁路,贯通南北,与连云港的海运相配合,把中国的资源运到日本,再把日本的枪支大炮运到中国。这段介绍据说是专门从国外买回来的早期纪录片档案资料,经过修复,放在《铁道英雄》的开头,作为历史背景资料,更作为主创唯物历史观的一种宣告。
把时间拉到1943年山东军区召开的全省战斗英雄模范大会,一位来自铁道游击队的代表,向全省的战斗英雄们讲述了铁道游击队的战斗事迹,这成为了刘知侠创作革命历史小说《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素材,凭着对“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相结合”创作方法的领会运用,这本小说成为了解放区文艺创作的典范,1956年被拍摄为同名电影,之后又被数度改编、翻拍为多部电视剧、电影,确立了一代红色经典IP的地位。
虽然《铁道英雄》集编导剪于一身的主创更愿将新作称为原创,但仍然难以避免地要被拿来和几部同样题材的前作相比较,探讨不同时代下红色经典的传承与传播:
1996年排名该年票房前十的《飞虎队》,荟萃了当时中国近一半优秀男演员,因对原著商业化的加工改编,一上映便引起了争论。有评论认为其“在武打、枪战、言情、裸浴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给观众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艺术分寸严重失衡”。也有评论称赞此片“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并搬出毛泽东同志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述《飞虎队》更好地反映了抗日游击战的特点,反映了“全民抗战”的特点和抗日战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