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119
  • 黄若松
    2018/5/30 7:37:07
    影像-书 导读

    书-影像

    戈达尔今年的影片平易近人,少了像社会主义电影一样对观众的挑衅,变成了自己跟自己的独白,不再期待别人能够听到。因为他对影像已经没有了信心,50年前,曾经试图通过画面影响社会的理想破灭了,戈达尔告诉我们,画面没有任何力量,也没有任何作用,他自己做的一切关于画面的工作也不过是在别人的谣言中被误解和侮辱,自己的死也只作为别人的笑料。影片充满了深深的自嘲和一种前所

    书-影像

    戈达尔今年的影片平易近人,少了像社会主义电影一样对观众的挑衅,变成了自己跟自己的独白,不再期待别人能够听到。因为他对影像已经没有了信心,50年前,曾经试图通过画面影响社会的理想破灭了,戈达尔告诉我们,画面没有任何力量,也没有任何作用,他自己做的一切关于画面的工作也不过是在别人的谣言中被误解和侮辱,自己的死也只作为别人的笑料。影片充满了深深的自嘲和一种前所未有的平和。

    书 影像 继续了电影史的工作,找到指射人类社会的丰富含义的符号的画面,同时告诉大家自己的电影观点,以及告诉大家这部电影在做什么。这部影片出奇的容易观赏,因为戈达尔在影片开始花了大量时间认真的跟大家讲解应该如何观看它。

    影片开始,一只手指,becassine 女士的手指,她在主 神 面前沉默,手指向天上,因为我们的主人,上帝,在看着我们,同时一只手指是感觉,灵魂,情感,的所在,5个指头组成的手,是电影工作的开始,是的,这次戈达尔的电影是个手工的电影,意思是说是用手在剪辑台上完成的,是用画面,声音,语言,音乐,手工合成的,就像作曲家写和弦一样。

    人类的真实的处境,就是用手来思考。

    概括下,戈达尔告诉我我们说他的电影是手工劳动。不是工业产品,不需要面对别人交流,所以不需要明星,不需要演员,不需要那些能够集合资本的有明星脸的画面。影片里头只有他自己,戈达尔。

    史料与(是)道德

    接着,他说,我们这次要看的是,我们人类社会几百年来的视觉的符号。我们之间的符号。我们的符号,信号,指射。。。。。重复5遍。这也是电影史里头的观点,那些画面里头的元素能指对应的人类生活当中的一些可能牵连的所指,但这里说的是要如何观看这部电影,意思是,这部影片不会像社会主义影片一样那么具体,有很形象化的画面,这里的画面的元素会更加抽象,集中在发觉人类社会生产的形象背后的东西,比如戈达尔在之后的画面里头用一些油画跟我们展示,我们人类曾经用红色和黄色表现惊恐和暴力,我们也用蓝色表现自然,用白色表现纯洁和吊念,黑色表现死亡。

    所以,电影的标题中,书是红色的,影像是白色的,戈达尔的手拿着剪辑台的胶片抽动的时候,现实是红色的,胶片是蓝色的。整个影片的观看的介绍指南都在这里。像是一本书的导读。

    这个就是戈达尔对影像的真实和真实的真实的理解。在以谎言,暴力,血腥,权力为结构的人类社会里,书的力量是毁灭性的,这是人类的原罪,影像却纯洁,没有任何的煽动暴力能力,它没有原罪。

    这些都是人类的社会形成的隐喻,戈达尔的电影就是用影像轨和声轨组成的隐喻的片段集合。(圣经,古兰经,这些书赋予了一个社会权力结构,有无穷的政治力量。画面从来就没有任何的能力。),对于基督教文明的一些呓语(基督教文明是一个争战的文明,用暴力的视野看待其他的文明,所以在西方世界表现一个主题的时候,我们能看到表现手法的暴力,同时能感觉到被表现的主题的内在的平静,暴力在西方世界不会平息,所以对于流血和战争没有解决办法,人类也会一直如此下去。),同时给出面对未来世界的选择。(在这样一个血淋淋的社会里头如何生存下去呢?他嘲笑说,在绝望的时候,要保有希望。)

    第一章

    remakes

    翻拍

    战争:一块铁在一块肉里。

    人类历史不断的重复,各种各样的暴力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国家,连杀人的姿势都是一样,比如纳粹(黑色)和伊斯兰分子杀人丢到水里(红色)的画面。我们对自然的恐惧,比如鲨鱼张开血盆大口的恐惧,被用在一些飞机上面,用来吓唬敌人,一些的符号,都在人类社会里重复着,在电影的各种remakes里头重复着。各种不同的人射击的画面,以及当一片金属插入肉体的样子等等,戈达尔嘲笑说它叫: rim(AK)es,所有片子里AK47步枪开枪子弹的节奏都押韵。总之,恐惧,暴力,死亡,杀戮,这些在电影当中不停的出现的东西,也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停止过的活动。

    可是画面并没有原罪,他强调,这些只不过是一些画面而已,当我们把那些开枪的人的的画面变成白色,和被他们射击的目标变成白色,画面就看不到任何暴力的东西,也没有血腥。

    可是,剪辑台上,在胶片之外的所有地方,都是红色的,那里是真实的真实,人类社会的真实,血的颜色,胶片是蓝色的,蓝色的,蓝色的,一格一格,所有都是蓝色的,那是影像的真实,纯洁,自然。

    第二章

    圣彼得堡的夜

    伊凡大帝,圣经要照耀在他脸上祝福,圣经啊,至高无上的权利的象征,苏联人很早就发现了书的隐喻,同时也发现了铁路的隐喻,同样发现了国家跟个人之间的权力关系的隐喻,苏联人发现了很多惊人的符号。

    这一章要专门送给苏联。

    可是书本的力量是很大,文字的力量很大,政治家的口号,人民的集体运动总是在一起。

    可是,国家,国家,总要统一,可是当有一个人不同意的时候,国家就把这一个人用斧子砍成两半。

    第三章

    铁轨上的花,在旅途的风中

    小红花朵长在铁道的中间,在风中挣扎,挥舞着革命的旗帜,远处来的火车,毫无任何阻碍,从铁路上开向权力要求的地方。革命者能反抗国家的意志?

    个人丢石子对抗铁路上要来的火车。一个人对抗国家的权力。

    克里斯 马克,亚历山大 梅德维德金 的坟墓,苏联人的社会主义梦想。

    从电影发明之初,观众就被火车进站的画面吓到,电影的发明跟火车的普及同时进行,电影中表现了无数火车的镜头,那些铁路在政府的权力下,直直的扑向远方,不可抗拒。

    火车的力量同样不能抗拒,开动的时候不能上,在里头的时候人和人在相互折磨挣扎,人倒在铁轨上的时候要挣扎的爬开,躲开火车的到来。

    梅德维德金发明了电影火车,把制作和放映电影的所有设备放在一个火车车厢里,在苏联境内所有铁路通到的地方,去那些农民家里,拍摄农民的生活,然后马上洗印出来,放映给农民自己看自己的生活,作为社会主义重要的宣传工具,电影的功能,被苏联人发展到了极致。苏联人的铁路铺到哪里,电影作为意识形态的宣传站就开到哪里。

    电影里头的铁路,人和铁路的关系,个人和国家的关系。

    第四章

    法律的精神

    法律的出现是语言和书,法律是社会最强有力的规范,也是书。法律,律法,自然法则,语言,但是语言不是话语。成年人的语言不是儿童的话语。

    律法,有自然的律法和人类社会的律法,少年林肯因为尊重自然的法则而学习了人类的律法,又在人类的法庭上用自然的律法判断了人类社会的纠纷。

    宗教的律法,社会的法律。

    手指向上,我们的主 神,在上面看着我们。

    问题是先有宗教再有社会,还是先有社会再有宗教呢?圣经跟古兰经的章节,关于律法的章节,是否就是社会最开始的法则。

    从西方的眼里看。从西方的眼里看。

    在西方的视野里,对事物的呈现总是有一种暴力,但是我们西方人在看待阿拉伯世界的时候,经常看到我们呈现方式的暴力和被呈现主题当中的平静。

    在阿拉伯海岸边,深蓝色的海,和红色的土地,以及海面和地面交界线之间的小人。暴力的色彩呈现深沉而平静的内容。这个是西方对阿拉伯世界的表现。

    第五章

    中央区域

    幸福的阿拉伯半岛

    在西方人眼中的阿拉伯世界,阿拉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能说话么?

    阿拉伯人有自己的话语么?比如埃及情节剧电影中的一段,一对年轻的男女在电话亭里,表达自己的感情。跟法国的年轻人,跟美国的年轻人,有什么区别呢?

    大仲马的小说。幸福的阿拉比。

    可是。因为,石油,资源,因为那些富人的消费和浪费,因为穷人的对生存的必须。

    小说虚构了Dofa的故事。在阿拉伯半岛上的一个幸运的国家,它没有石油。。。。。。。。

    这个地方的人们让人听到自己的方式是足球比赛。

    显然,阿拉伯发明有自己的文字,数字,语言,他们也可以运动和世界各地人一些,用共同的规则,足球比赛。

    这些政治的思考要回到关于艺术的形式,线条,取景,色彩,等等。

    为什么一个表达形式总是在出现的下一个世纪才被承认为艺术呢?

    可是因为我们的世界,被毁灭者,两种人,富人的用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浪费的资源来毁灭,穷人因为自己对生存的最低需求而毁灭。

    那我们要怎么样做呢?

    没有办法。

    我们无论如何都要走向毁灭。

    同时也要保持希望。

    像我们养的狗对待我们一样,把主人放在自己的前面。

    狗对于人,人对于上帝。

    布莱希特说,只有通过这些不连贯的碎片才能获得真实的思想。

    戈达尔又模模糊糊的说了一串谁都听不懂的东西,咳嗽了起来,自己的死也不远了,去年还住了医院。在沉默里,我们看到一段黑白的法国康康舞,Max Ophuls 的电影段落。男人陪着女人跳舞,跳着跳着,昏过去,倒在地上,死了。

    画面的文字游戏暗示说,当自己倒下之后,在别人的胯下过去,(passer sous la jambe不会有人再想起我曾经用画面做的工作,),剩下的只是被各种各样的谣言传颂,(cancaner , 康康,法语里头传谣言的意思)

    影片就用一张这样的画面隐喻结束了自己的总结。

    达芬奇的向上的一指,我们的主 神 看着。

    戈达尔就用这样一个清教徒先知的模样给自己落幕。

    【详细】
    94024034
  • 浅蓝 丶
    2022/5/14 20:50:41
    剧情。

    化骨龙、啊king、陈百祥一起合谋赌局骗人,行骗过程中,伪装出老千暴露,然后陈百祥拿枪要化骨龙把钱装进袋子。一行人连骗带抢把钱拿走,对方还以为杀了人要跑路到深圳。

    识破骗局后,,他们要抓啊king等人,警察也抓捕啊king等人。

    警察成功抓获啊king等人,化骨龙则被赌徒抓获。

    化骨龙、啊king、陈百祥一起合谋赌局骗人,行骗过程中,伪装出老千暴露,然后陈百祥拿枪要化骨龙把钱装进袋子。一行人连骗带抢把钱拿走,对方还以为杀了人要跑路到深圳。

    识破骗局后,,他们要抓啊king等人,警察也抓捕啊king等人。

    警察成功抓获啊king等人,化骨龙则被赌徒抓获。

    赌徒要挟啊king以3000万赎人。

    警察来了大陆警官,要求啊king等人去把在大陆搞豆腐渣工程骗走40亿的万梓良抓回并找回40亿。

    啊king、陈百祥赌局片万梓良,但万梓良早都知道,还窃听了啊king。

    啊king、陈百祥遇到之前的两个女人,他们要女人勾引万梓良,但还是被万梓良知道。

    万梓良派人去抓啊king,但啊king用了3个假模特和3个电暖风骗了万梓良的热成像。

    啊king等人抓到了万梓良,一路逃跑,骗取万梓良密码,但万梓良就是不说。万梓良多次要收买大家,但都没有成功。

    一行人来到沙漠,2个直升机飞来救万梓良。在枪战中,万梓良昏迷。

    醒来,他看见啊king等人已被抓捕还在自己家中。

    万梓良急切输入密码开锁查看自己的40亿。

    结果却中了计,原来这一切都是王晶导演拍的戏,模仿万梓良的家,都是为了骗出万梓良的密码。

    大陆警方抓获万梓良得到40亿,化骨龙也被救了出来。

    【详细】
    14397810
  • FreedomVan
    2013/5/2 18:20:04
    从刺马到昆汀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作乱,清廷无能,不得不依重曾国藩麾下的湘军。后太平军被湘军“荡平”,慈禧太后为了防止曾国藩独大,于是她把曾国藩调离江宁,任命马新贻为两江总督,并迅速裁撤湘军。上任没多久后马新贻被刺身亡,慈禧于是又赶紧调回曾国藩至江宁,任命为两江总督,自此,两江总督宝座长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问津。

    与此同时,马新贻被刺案疑点重重,在民间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一场预谋已久的政治谋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作乱,清廷无能,不得不依重曾国藩麾下的湘军。后太平军被湘军“荡平”,慈禧太后为了防止曾国藩独大,于是她把曾国藩调离江宁,任命马新贻为两江总督,并迅速裁撤湘军。上任没多久后马新贻被刺身亡,慈禧于是又赶紧调回曾国藩至江宁,任命为两江总督,自此,两江总督宝座长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问津。

    与此同时,马新贻被刺案疑点重重,在民间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一场预谋已久的政治谋杀,有人说这是另有别情。这就是清末著名的四大奇案之一,张文祥刺马案。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邵氏电影就将这一故事改编成了电影《刺马》,导演张彻,编剧倪匡,主演狄龙、姜大卫和井莉。这在当时的香港算是超华丽阵容了。再后来,香港导演陈可辛根据张彻的《刺马》又改编了同题材的电影《投名状》。这两部影片都采用了当时民间的马新贻夺兄弟之妻后为兄弟所杀的说法。这种题材因为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而且更有戏剧性,所以更为普通老百姓所接收。至于历史真相到底如何,那就无所知晓了。张彻的《刺马》据传当时编剧倪匡只用了三天就搞定了剧本(倪匡是一个写作速度惊人的作家每小时八千字)。但是不难想象,即便如此神速,这样的剧本肯定也有着这样那样的漏洞。好在张彻驾驭武侠片轻车熟路。

    老港片的所有打斗戏份有着很明显的拆招的痕迹,演员的每一式都像是摆拍好后然后再人为的一帧帧的拼凑到一块。那时的武术指导只能做到这样了,预先设定好演员之间的每一个动作,然后连成一长串打斗。我相信看惯了徐克武侠片的人,现在倘回头看张彻肯定特别没耐性,我差不多就这样,全程快进看完。这部电影最让我受不了的倒不是那打斗,而是拖沓的镜头,电影时长近两个小时,实际上真正的戏份估计只有一个小时,很多镜头都浪费在了一些无谓的场景上,比如远处看到一人骑着一匹马,镜头非得让你看清楚这匹马是如何从远处一步步走过来,生怕你盯错了人似的。主角们的台词也有待考究,反正你只要愿意回发现这部电影真心有够粗糙,不过外行如我者,只能看到粗糙面了。还有就是当时的电影剪辑水平其实是最最大的限制。电影的剧本和题材这是在任何年代都没有限制的,它之于每一代电影人都是无比公平,不会因为早一些就有更好更多题材,晚一些就只能吃剩下的。这部电影里面演员的塑造也有问题,比如姜大卫饰演的张文祥在剧中始终嬉皮笑脸浑身痞气,但是导演硬是给这个人物塑造成一个悲剧英雄,有违和感,不过好在姜大卫演技不错,片中的每一个坏笑都好的没话说。昆汀·塔兰蒂诺特别喜欢张彻的电影,他的《杀死比尔》系列就是像张彻致敬之作。我唯一能找到一点张彻痕迹的就是,我记得在《被解放的姜戈》里面,莱昂纳多第一次出场时,从他扭头摄像立马给了一个由远及近的快移的特写镜头。这种快移镜头在这部电影里简直是数不胜数。恕我外行,只能牵强的找到这么一点“模仿”痕迹。

    像我这样的外行只能挑这么一堆无关大雅的刺了,再深刻的东西我就自恨眼拙了。但是我知道这样看电影的态度很可取,这就够了。
    【详细】
    59151252
  • 枨不戒
    2019/8/4 22:17:51
    家庭的战役

    自唐朝以来实行科举制,打破世家对官员选拔的垄断,原本以家世定品级的九品中正制,变成了以个人能力为标准的唯才是举,所谓的“鲤鱼跃龙门”、“朝为田舍翁,暮登天子堂”,说的就是处于中下层的古人凭借读书得到改变命运的机会。

    读书,一千多年来,都是人们心中的神圣寄托,“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几乎现世所有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东西都可以通过书本得到,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

    自唐朝以来实行科举制,打破世家对官员选拔的垄断,原本以家世定品级的九品中正制,变成了以个人能力为标准的唯才是举,所谓的“鲤鱼跃龙门”、“朝为田舍翁,暮登天子堂”,说的就是处于中下层的古人凭借读书得到改变命运的机会。

    读书,一千多年来,都是人们心中的神圣寄托,“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几乎现世所有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东西都可以通过书本得到,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热爱,并不止步于改变生活,而是变成一种信仰。高考,是当代社会一年一度的大事,每年一到六月初,网路上各种友情支招,报纸会跟踪报道,到了考试的那两天,考场附近的道路上还有交警保驾护航,不管家里有无考生,所有人们的目光都会关注着考生,等到成绩公布下来,市、省、全国名列第一的考生还会被人们亲切地冠上“状元”两字,在整个暑假里成为年度的小明星。某种意义上来说,科举和高考有相似之处,都是公平地只论才智,都是改变人生的机会,引发全民的热度也在情理之中。

    《小欢喜》作为一部讲述高考备战的现实题材连续剧,有反映当下,也有升华意义。剧中聚焦了三个学生,学生背后引出了三个家庭。故事的设定很有意思,首先出场的是两个男生,表面爱侃大山不着调,内心有正义感有分寸的方一凡;外表酷帅沉默,其实内心善良的季杨杨,两个各有性格的学渣打了一场架,从而引出了剧中的人物和主角的背景交代,两男一女,两个学渣一个学霸,对比强烈又有趣味。

    三个家庭里,方一凡的家庭应该是最普通也最正常的,方家夫妻是普通白领,家庭关系融洽,相对应的,方一凡的性格也最开朗,玩起来没心没肺,但是讲起道理来,也能够听进去家长的劝导,这是个不缺爱不缺自信的孩子,只是还没找到自己的目标,缺乏奋斗的冲劲儿;季杨杨的家世最好,爸爸是区长,妈妈是公务员,舅舅身价不菲,法拉利跑车随便借给他开着玩,看起来他似乎是幸福的,但是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跟着外公外婆舅舅作为留守儿童长大的他心底缺乏对家庭和自我的认同,情感的错位也使得他叛逆桀骜;乔英子的成绩最好,可是她的家庭也最复杂,妈妈是个老师,高标准严要求,希望她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监控下,爸爸呢,早已经和妈妈离异,每个月只有一次探视时间,每个额外的拜访都会引起一次家庭地震。英子是三个孩子里最懂事的,也最让人心疼。

    剧中的中年演员都是演技派。黄磊饰演的方圆,是个妥妥的文艺中年,对待妻子包容温和,对待儿子能放下架子,实在是模范爸爸;海青饰演的童文洁,是个干练的事业女性,说话走路风风火火,虽然也有分数焦虑,但大体上对孩子还是理解的;小陶虹饰演的宋倩,把一个控制欲强烈的母亲表演的浑然天成,随时接听的电话,不容置疑的眼神,拿捏的十分到位,而墙上那面玻璃窗,实在是让人毛骨悚然;咏梅的参演有些让人惊喜,她扮演的刘静,把一个夹杂在丈夫和儿子之间的传统女性的狡黠和温婉全部展现出来。这三个家庭覆盖了知识分子群体里多见的家长类型,大部分人看剧,都能找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有代入感,接地气儿。

    孩子来到世界上的受到的第一个教育就是家庭教育,所谓言传身教,家庭氛围,所有青少年的行为问题都能归因到家庭上,剖析他的家庭关系,总能找到原因。有些父母,在该给予关爱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缺席了,而等到孩子大后,发现亲子关系疏远,或者自己年龄到了观点改变,变得重视家庭,想要来补救,这时却不是一件容易事。就像剧里的季胜利和刘静,年轻时专注打拼事业,无暇照顾幼儿,把季杨杨托付给老人照顾,如今事业有成,回到儿子身边,想要“团圆”,可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父爱母爱,儿子并不买账。季胜利去参加誓师大会,原本是为了儿子,可是身在高位,一举一动并不自由,到了学校的季胜利坐在嘉宾席上,作为家长代表发言,站在操场上的儿子并不感动,只觉得尴尬,觉得父亲是为了工作。双方的感受和表达并不同步,可以想象这个家庭后面的矛盾和冲突。就像英子的爸爸乔卫东,分开后才发现后悔,以前不关心女儿的他在离婚后频频到前妻家刷存在感,为了维护父女感情,他给女儿买天文望远镜,赖在前妻家不走,可是这样和前妻唱反调,真的对英子好吗?

    子曰:“过犹不及”。凡事有度,“不及”和“过”,都是不对的,和剧中一样,我身边也有大量在孩子青春期之后才想起来弥补亲子关系的父母。这样的父母有个通病:因为自己缺席孩子的成长,心里难免内疚,而孩子的爱好和想法他们又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想当然地对孩子好,而这个好就集中在了学习上,督促学习总是不会出错的。“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长大后,就知道父母的苦心了”,“等你考上大学后我就不管你了,随你干什么都好”,他们苦口婆心说着这样的话,把钱投入培训班,每天辅导作业到深夜,毫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在我小时候,有亲戚年轻时南下广州去打工,孩子当了留守儿童,等到孩子上初中后,挣了钱的亲戚回乡,开始安排孩子的前程,把成绩不错的孩子送进重点高中,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夫妻一起到县城陪读。所谓陪读就是在高中附近租套房子,每日去菜场买菜做营养餐,煲汤水,给孩子洗衣服,下午家长们之间交流心得,晚上监督孩子做作业,伺候王子公主般伺候三年,只为孩子能考上重点大学。过度的关爱也是一种负担,父母三年不工作,全家备考,把所有希望放在孩子身上,一旦考不好,那该怎么办?在这样高强度的压力下,那几个陪读亲戚家的孩子并没有考上一本,好在当事人最后也没强求,生活在高考后逐渐恢复平静。

    其实生活中那些“惟分数论”的家长们,有多少亲子关系和睦的?有多少是孩子心目中能信任的朋友?我们的亲子关系,要么“不及”,要么“过”,而那么多迟来的爱焦虑的爱内疚的爱一起爆发在高考前,海浪般把真正该对自己负责的孩子淹没了,真实的人生消失了,剩下的多少是形式?多少是功利?多少是虚荣?

    “我想成为韩寒”,这是季杨杨在气球上写下的愿望,作家就一定比赛车手高贵吗?行业之间不分贵贱,要从事一生的事业必须是自己喜爱的,要不然工作只是具谋生的镣铐;当天文学家和上北大清华有冲突吗?历史上那些著名的科学家开始他们光辉事业的起点都是因为兴趣。高考没有错,它是接受高等教育的起点,是未来事业的基石,分数也没有错,它是衡量才智现有的最公平的方式,错的是对待高考对待分数的方式。在学习之外,还有生活,还有那些珍贵的美好的感情,如果只是刻板地追求高分,为了上大学而上大学,强行把兴趣爱好和情感扼杀,也许你走出半生,回过头来一看,都是弯路。

    大家对高考的期待,可以理解,但是对高考的狂热,值得思考,生活中,除了陪考的家长,我还见过为买学期房离婚的夫妻;为了不影响孩子成绩,离婚后仍同居至孩子高考后的夫妻;见过向孩子隐瞒亲人身患绝症或去世的消息的家长,甚至我自己,也陷入早教和培训班的漩涡。这些事,相信都不是个例。其实,青少年没有我们想象的脆弱,没有我们想象的天真,他们总是要走出象牙塔的,有些东西,总会见到,有的选择,总要自己做,有些责任,只能自己担,家长不妨给予一些信任,在沟通之后,给孩子一些选择的自由,毕竟,自己的人生是自己走,各种冷暖谁也不能分担,幸福生活的标准见仁见智,但自己主观的满足必不可少。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之时,和孩子建立理解和共情之后,明白对方和自己心底真正的诉求,也许家长们的焦虑会少点,这股为了分数全家征战的热潮会稍稍冷静些。

    【详细】
    103733032
  • 林夏萨摩
    2018/11/8 11:57:38
    《教室的那一间》是我们青春的配方呀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本文配食周杰伦的《晴天》,风味更佳哦 如果用一首周杰伦的歌形容你的青春,你会用哪一首呢?《暗号》《回到过去》《七里香》《告白气球》《等你下课》还是别的? 对我来说,是《暗号》+《晴天》。 我想要的想做的,你比谁都了,你想说的,想给的,我全都知道。花落的那一...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本文配食周杰伦的《晴天》,风味更佳哦 如果用一首周杰伦的歌形容你的青春,你会用哪一首呢?《暗号》《回到过去》《七里香》《告白气球》《等你下课》还是别的? 对我来说,是《暗号》+《晴天》。 我想要的想做的,你比谁都了,你想说的,想给的,我全都知道。花落的那一...  (展开)
    【详细】
    9748254
  • 波西米亚人
    2017/8/17 23:29:33
    《八月》:1990年代的文化记忆
    文丨黄豆豆 / 瓜子酱 德国学者阿斯曼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文化记忆论,他的著作《文化记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解释文明发展规律。 [文化记忆] 在涉及到文化记忆的媒体时,他归总有文字类和仪式类两部分,前者包括书面文本和书籍,后者包括语言和口承文学在内。 如果我们把人类...  (展开)
    文丨黄豆豆 / 瓜子酱 德国学者阿斯曼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文化记忆论,他的著作《文化记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解释文明发展规律。 [文化记忆] 在涉及到文化记忆的媒体时,他归总有文字类和仪式类两部分,前者包括书面文本和书籍,后者包括语言和口承文学在内。 如果我们把人类...  (展开)
    【详细】
    8758221
  • 小玄儿
    2019/8/2 9:09:51
    对电影爱的越深,你会哭的越痛

    在看完电影的24小时内,我一直在反复思考,我为什么被感动。

    在看完电影的24小时内,我一直在反复思考,我为什么被感动。

    10364230
  • 当秉烛夜游
    2020/2/25 12:26:11
    哈哈哈哈哈哈嗝
    虽然本少女已经过了看少女漫画的年龄,但是这样的沙雕向漫改还是相当于合胃口。无脑,轻松,呵呵当个图一乐的短剧就行了。 女主真的是长得超级超级可爱,像斋藤飞鸟有木有?男主,时而帅,时而丑。其他男配更都是一言难尽的样子。 竖屏打破以往常规番,不得不说鹅厂胆子倒是挺...  (展开)
    虽然本少女已经过了看少女漫画的年龄,但是这样的沙雕向漫改还是相当于合胃口。无脑,轻松,呵呵当个图一乐的短剧就行了。 女主真的是长得超级超级可爱,像斋藤飞鸟有木有?男主,时而帅,时而丑。其他男配更都是一言难尽的样子。 竖屏打破以往常规番,不得不说鹅厂胆子倒是挺...  (展开)
    【详细】
    12298215
  • 标本师库特
    2021/4/2 23:01:08
    作为一个姐姐,我为什么讨厌这部电影?
    13361180
  • staub_
    2018/2/2 16:41:59
    以身献国

    我点赞,中国远征军无论属于哪个党派,这是政治方面的事情,但是所有的战士为国捐躯这个信念都是一样的,是我们心中的骄傲,是永远的英雄,中国是由英雄的英魂重塑对于抗战片请不是一味地批判他的编剧或者是其他的剧情等方面,这只是告诉我们,勿忘历史,警醒我们中国人要有我们的中国魂,崇洋媚外我不知是否仍然严重,但是在我所处的地方已经不存在了,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还原,他对我们而言,警醒更胜剧情,无数的先辈为我

    我点赞,中国远征军无论属于哪个党派,这是政治方面的事情,但是所有的战士为国捐躯这个信念都是一样的,是我们心中的骄傲,是永远的英雄,中国是由英雄的英魂重塑对于抗战片请不是一味地批判他的编剧或者是其他的剧情等方面,这只是告诉我们,勿忘历史,警醒我们中国人要有我们的中国魂,崇洋媚外我不知是否仍然严重,但是在我所处的地方已经不存在了,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还原,他对我们而言,警醒更胜剧情,无数的先辈为我们铺垫,当大家在抱怨环境的艰苦,没有空调没有暖气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反省,不是抱怨,对什么地方有意见,请自己以后去改正这个方面,在前辈的复兴下为国家更添复兴,他们战在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战在没有硝烟却更残酷更实际的战场上,国家在发展,请大家助它一臂之力!

    【详细】
    9121329
  • 2019/8/15 17:39:20
    探秘人类未知的世界尽头

    《十个世界尽头》这部片子必须要出个正经的评论好好说一下。

    《十个世界尽头》这部片子必须要出个正经的评论好好说一下。

    10411216
  • 方洛洛
    2017/6/7 19:24:29
    《欢乐颂》:这是大部分女孩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欢乐颂1》播出时,我写了篇吐槽文?说《欢乐颂》是良心剧,你们还有良心吗?成功洗掉了一批假粉。 《欢乐颂2》播出时,因为喜欢刘涛的颜值,我忍不住刷了几集,结果发现自己迷上了邓伦(剧中扮演谢童)的颜值。 别误会,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发花痴,而是要吐槽邱莹莹。有...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欢乐颂1》播出时,我写了篇吐槽文?说《欢乐颂》是良心剧,你们还有良心吗?成功洗掉了一批假粉。 《欢乐颂2》播出时,因为喜欢刘涛的颜值,我忍不住刷了几集,结果发现自己迷上了邓伦(剧中扮演谢童)的颜值。 别误会,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发花痴,而是要吐槽邱莹莹。有...  (展开)
    【详细】
    8588255
  • 翟天临
    2018/3/10 12:16:53
    故事被生拉硬凑在一起

    整部电影下来给我最直观最显著的印象就是眼花缭乱的动作戏……确实比起十年前看的3D技术要很多。但剧情真的……我个人觉得其中有些地方省略或者安排得不恰当,不但没有耐人寻味反而太突兀。最后是悲剧而我却没有感到什么难过。总感觉这部剧一些细节没交代清楚就这样不了了之。其实我觉得如果把镜头放大着重刻画人物细节或者把一些该有的对比情节演出来的话会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情绪……而且剧中一些台词可能因为上海滩这个背

    整部电影下来给我最直观最显著的印象就是眼花缭乱的动作戏……确实比起十年前看的3D技术要很多。但剧情真的……我个人觉得其中有些地方省略或者安排得不恰当,不但没有耐人寻味反而太突兀。最后是悲剧而我却没有感到什么难过。总感觉这部剧一些细节没交代清楚就这样不了了之。其实我觉得如果把镜头放大着重刻画人物细节或者把一些该有的对比情节演出来的话会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情绪……而且剧中一些台词可能因为上海滩这个背景太熟悉太老了没有那种感觉经典或者共鸣的感觉……啊谈不上失望因为没有特别大的期望。

    【详细】
    9214245
  • 曲奇罐儿
    2015/11/20 8:52:00
    大游戏,小棋子
    饥饿游戏上映的时间点,很不幸地,非常妙:巴黎经历了黑色星期五大屠杀,法国决定和俄国联手打击ISIS之后。饥饿游戏背后传达的信息,很不幸地,非常简单生动地影射了我们正在经历的政治博弈。游戏?博弈?game也。

    饥饿游戏四集当中第二集最有戏剧性拍的也最好,第三集空洞拖沓几乎忽略主旨为最次,第四集很合格的将原作传达的信息忠诚清晰的表达出来 – 可观性冲突性绝不是这一系列最优但却是最不可缺少
    饥饿游戏上映的时间点,很不幸地,非常妙:巴黎经历了黑色星期五大屠杀,法国决定和俄国联手打击ISIS之后。饥饿游戏背后传达的信息,很不幸地,非常简单生动地影射了我们正在经历的政治博弈。游戏?博弈?game也。

    饥饿游戏四集当中第二集最有戏剧性拍的也最好,第三集空洞拖沓几乎忽略主旨为最次,第四集很合格的将原作传达的信息忠诚清晰的表达出来 – 可观性冲突性绝不是这一系列最优但却是最不可缺少的终篇。虽然边边角角穿插了原著没有的三角恋剧情,然而在整个宏大的革命背景下,这些没有结构性的小恩小爱显得格格不入,甚至不合时宜。

    Katniss迷人之处就在于她的棱角和反叛,从头至尾没有遵守过任何规则,甚至蔑视规则:她站出来取代了被选为祭品的妹妹,她要Peeta一起吞下毒果迫使组织者修改规则,她向穹顶一箭破坏了整个饥饿游戏的设置,她对十三区总统的劝说置若罔闻,她对于事先写好的剧本毫无配合性……她太独立,太真实于自己的想法,不被虚妄的名利所动摇,不以任何派属的生命为筹码,不被堂而皇之的借口所蒙蔽 — 她就是任何想摆布民众的统治者的噩梦 — 然而,这样的一个Katniss却应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种下来。

    2010年末北非中东一系列的独裁专政政权被推翻,抗议者涌上街头,这种饱胀蓬勃的向往民主自由的信念使得革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也许有人为了保卫同胞自我牺牲,也许有人为了拥护自己相信的领导奋战流血。但是所有投入到这项运动的国家局势全部进一步恶化:本阿里流亡突尼斯临时政府权力交迭政局动荡,穆巴扎克下台新政府被军方政变推翻,卡扎菲逃亡被暗杀宗教势力和西方势力内部火拼,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不被西方世界承认由西方间接非意愿扶持的ISIS从中崛起…… 那些自愿走上街头的民众怀着的不过是“推翻了这个暴君我们就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样单纯的想法,和“如果我们有民主就可以获得自由”这样天真的愿景。很不幸地是,百万千万这样的单纯和天真只是沦为下一个争权者可利用的工具,而这些野心家最终会落为在背后虎视眈眈用金钱和武器输送来捭阖纵横的超级大国联盟的傀儡。

    Katniss不愿沦为谁的工具,Snow的不行,Alma Coin的也不行,任何人都不行。她和Gale愈行愈远本质在于此。Gale是甘心为革命牺牲,为革命而双手沾满鲜血的标准棋子。他不懂得Katniss的坚持,他说“这是战争啊,Katniss”。如果屠城可以减少敌人的反攻,为什么不呢?如果杀掉首都的孩子做一场秀可以激起民愤让我们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什么不呢?“这是战争啊,Katniss”。是,如果在真实世界里,Katniss这种理想主义者,这种心怀仁义的领导人是不会最后胜利甚至存活的。胜者多鄙陋,很不幸,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如此,而单纯天真的民众一次又一次心甘情愿的掉入陷阱。

    所以我们要吧Katniss种在心里—这才是饥饿游戏系列最了不起的地方。一个打着青少年读物旗号的小说,却有着想要让热血的青少年冷静三思的深意,对此我心怀感激。当年轻的你走上街头准备为“理想”献身的时候,少年请三思;当年轻的你穿上炸弹背心为真主复仇的时候,少年请三思;当年轻的你将菜刀捅向你隔壁不同种族的邻居,少年请三思!这世界有太多不必要的暴力,更加不缺利用暴力和混乱达到政治目的或者集权妥协的阴谋家。而且你要相信,没有自由是绝对的自由,没有民主是不受控制的民主,没有暴力是不构成恶性循环的暴力。任何打着“民主,自由,信仰”旗号的杀戮都应当被质疑。

    饥饿游戏的结尾很模糊,很温柔,很理想化,很适合Katniss。现实中,Katniss这个人民的斗士,射死新总统的凶手,就算最后能逃出生天,她不见得能逃得开政治的摆布 (而她也不适合于做一个稳定新政府的领导人),就算逃得开政局的摆布,她不见得能逃离乡愿的无可奈何,而世外桃源更加是骗人的。我很理解作者,在这里是写不下去的。

    而我终究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或者说生活在历史发生当下的民众总是惊人的健忘,亦或无知和情绪化。惟愿Katniss能在无数青少年心上种下星星之火,用最浅显的故事情节启发对当前政治形势的关注和思考。一个独裁暴君的倒台绝不是臆想中旧生活的结束,一个“民主政府”的上台也绝不能保证更好生活的开始。这些,希望从饥饿游戏中,你们慢慢能懂。
    【详细】
    76641807
  • 宋小卡
    2014/3/10 23:04:28
    专访《蓝色骨头》崔健:记者收红包是体制堕落 摇滚圈现在特腐败
    大多数时候,我们见到的崔健都是以“中国摇滚教父”的身份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音乐节上,在音乐界,他不仅作为一个中国新文化的代表存在,更是无数摇滚青年的精神领袖。然而崔健要的显然不仅止于此,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八届罗马电影节上,崔健凭借其导演作品《蓝色骨头》斩获了“评委会特别奖”,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见到崔健以一个导演的身份出现在国际电影节的红地毯上。

    在等待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崔健正在媒体中心接
    大多数时候,我们见到的崔健都是以“中国摇滚教父”的身份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音乐节上,在音乐界,他不仅作为一个中国新文化的代表存在,更是无数摇滚青年的精神领袖。然而崔健要的显然不仅止于此,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八届罗马电影节上,崔健凭借其导演作品《蓝色骨头》斩获了“评委会特别奖”,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见到崔健以一个导演的身份出现在国际电影节的红地毯上。

    在等待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崔健正在媒体中心接受四家国外媒体的采访,他不但用流利的英文与外媒记者对谈,还为影片的女主角倪虹洁 (微博)做着翻译。一时间,崔健的“摇滚老炮儿”的形象忽然变得“高大上”了起来,虽然8年没出新专辑,但完全是国际大牌的节奏。而此次大胆的跨界尝试,也绝不仅仅是“来电影圈撒点野”,而是崔健“新长征路上”的第一步。



    《蓝色骨头》信息量超大:

    影射林立果选妃、同性恋等敏感题材

    就像是60年代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中的鲍勃·迪伦一般,崔健代表的早已不仅是前卫音乐的探路者,更是勇于打破传统观念,揭露社会阴暗面,同时又坚持传播着正能量的文化代表人物。在他的电影《蓝色骨头》中,有对“特权阶级”的影射,也有对同性情感的同情和对精神自由、独立人格的鼓励和呼吁。而这一系列的敏感内容,也在崔健的精巧布置下,躲过了电影审查,拿到了龙标。用崔健的话说:“电影局的人其实很好,只要主题是积极向上的东西,他们也不会过多挑剔。”

    腾讯娱乐:影片中倪虹洁的角色,在70年代就有人送她随身听,还给她60年代的老摇滚听,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感觉这很不可思议啊。

    崔健:真实的故事你们看出来了吗?他其实就是一个部队领导的儿子选妃的故事,她其实就是个被选中的妃子。我电影里也说了嘛,她就是“被选中”的人。

    腾讯娱乐:说实话这个情节在电影中表现的不是特别明显,但我看之前的相关报道中说,这是影射林彪的儿子林立果选妃的故事?可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根本看不出来这个点啊。是为了过审所以处理的这么模糊吗?

    崔健:对,林彪的这个东西是审查的一个难点,还有电影里的同性恋也是个难点,裸体也是难点,床上戏。

    腾讯娱乐:这是您的亲身经历吗?

    崔健:不是我的亲身经历,应该说是我看到的一些场面而已,但是没有我的故事在里面。如果有的话就是我见过的那个人,我从小见过的那个阿姨,就是我爸爸的同事,她是个四川人,所以我把故事的发生地设在了重庆。某种程度上要还原一下历史。

    腾讯娱乐:如果说是您小时候看到的东西,那说明还是有一定的真实性,那时候的部队真的有那么开放吗?而且鞋都从国外订制,条件也太好了吧?

    崔健:哎哟,这都是真的,我告诉你吧,部队文化其实特别自由特别开放,可好玩了,我这都还没有特别表现呢。

    腾讯娱乐:对,因为我很不了解那个时候到底会不会这样。

    崔健:真的会这样,而且特别开放特别好玩的一帮人,真是。你要没有亲身经历部队的那种生活,你真的是很难理解,而且我不知道你看没看过《阳光灿烂的日子》,真的是那样,真的是那么好玩的一帮孩子,真的是在阳光下,真的是一帮阳光人,不管怎么样,他们觉得自己是胜利者的后代,因为他们是第一代打下江山的第一代子弟嘛,他们的心里骄傲的东西,后边人是不可能理解的,而且是相反的,现在很多年轻人会认为我倒霉,怎么生活在这个年代了,但是那时候的孩子真觉得自己是幸福。

    腾讯娱乐:所以“同性恋”的故事也是您小时候看到的吗?我感觉您不太像会想出这种情节的人。

    崔健:因为我比较直男?

    腾讯娱乐:对。

    崔健:我文工团长大的,经常看到,能够看得出,当时小时候不理解,他们两个人怎么那么好,后来就明白了。

    腾讯娱乐:林彪的事,还有同性恋的事,都挺敏感的,但是我们看到片子已经有龙标了,这些都是怎么过审的?

    崔健:我们的审查是比一般的片子长了一点,但是最后还是拿下来了,后来我觉得他们(电影局)特别通融,因为他们发现了我们的出发点不是像他们所担心的,这个东西如果是那样一部电影就算了,没法演了。

    然后我们修改也没有那么多,后来我就发现,我们的东西,实际我们追求的东西就是我们勇敢地面对它,我们真实地表达他,能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热情,我们对这个社会责任的热情,他们也会觉得这些东西不应该被浪费掉,他们也会去珍惜我们努力工作,不拍武侠片,中国的文艺家多点机会,我们不拍武侠片,不拍传统片,不拍古装戏,给年轻的艺术素材的导演提供一些机会,要不然他们也没别的东西可拍,而且我们觉得我们拍好了拍成功了,也是给中国人争光,给中国年轻人争光,确实让全世界的人对中国年轻人产生关注,这些东西他们可能会看到。

    腾讯娱乐:可我感觉您的有些台词也挺猛的,比如说那句“我不明白为什么生在那个时代却不能谈论那个时代”。

    崔健:本来就是啊,因为你看网络上都是可以谈论的,但是商业电影不能谈论,这些东西确实是大实话。

    腾讯娱乐:那我觉得审查的电影局的人对您还是挺好的。

    崔健:是啊。




    抨击社会阴暗面:

    记者拿红包是体制堕落 摇滚圈现在特腐败

    《蓝色骨头》中,有非常令媒体从业者汗颜的一幕,就是对记者收红包现象的影射。尽管在采访中,崔健一再表示并没有想要伤害记者们,只是为了剧情需要。在电影中,这个段落以记者们被音乐感动纷纷交还“车马费”告终,而在现实中,我们更多时候看到的却是前不久闹的沸沸扬扬的记者陈永洲被抓这样的事件。这也是中国记者问题第一次被赤裸裸的在大银幕上呈现,我们姑且不去评价这个段落在电影中实现的水平如何,仅从影片内容本身来说,《蓝色骨头》确实有能引起反思的功能。

    腾讯娱乐:拿红包的这个情节给刚才看片的所有中国记者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您明知道要接受记者采访,还安排一骂记者的情节?(笑)

    崔健:(笑)这是我们电影情节需要,因为我们需要现实给男主角的压力,我觉得这个素材是真实的,这是文学上的需要。男主角这个形象,确实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这东西批判,你这样理解也罢,或者那样理解也罢,确实这孩子太傻,这孩子基本常识都不了解,你搞什么音乐,还管记者要钱去,这孩子不是欠揍吗?这是他性格需要嘛。

    腾讯娱乐:但我还是觉得您是故意的。因为您自己肯定经历过很多这样的事,肯定特别看不惯。

    崔健:对啊!我都是跟他们说你们给红包我不来,后来他们还是给,偷偷给,背着我给,我也不知道。我一直提,一直在提,但我觉得没用,没有意义,因为不是记者的问题,是体制的问题。

    腾讯娱乐:体制问题就是说,其实记者收红包都是被那些要收买记者的人给惯出来的是吗?

    崔健:你这么想,当你看报纸的时候你愿意对方拿红包写东西吗?记者拿红包,做生意拿红包,大夫拿红包,这都是问题,都是社会问题,是体制的堕落。

    腾讯娱乐:但记者也并非不给红包就使劲骂人家吧。大多数记者都不是那样。

    崔健:对,这个东西,我明白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你不要以为我是在故意伤害这个群体。这恰恰是一个很自然的,就是一个现象。

    腾讯娱乐:您的电影中很多地方谈到了年轻人的理想,其实记者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可能也是有理想的,但是环境如此,或者他的理想在别处,他的职业是记者,所以他为了理想就会去干一些这样的事呢?

    崔健:对。就是因为这个我才要拍他嘛,你把这公之于众,这个东西大家就会谈论,但是你仔细想想,还有更多的人受伤害。比如说你真正想看到真实报道的时候你看不到。这变成了所有人都在错位的事。

    中国的记者比国外的记者在这方面有很多的优待,他可以忙着抢红包,追着他走。国外的记者可能的事儿吗?但是中国记者的工资,基本工资低,不靠这个挣外快到哪儿挣?国外的记者工资高,一旦有了这个位置,就进入到这个位置,就要写这个真实的东西,靠写作能力而去工作。你说你有别的理想,那我认为有理想就应该去做那件理想中的事,干嘛要用这种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腾讯娱乐:做个死磕青年吗?

    崔健:我上个月还做了一个舞蹈剧,一个月的时间做出一部舞蹈剧来,可能就是一个水漂,放一场就完了,就在国家剧院演了一场,我一个人用30天的时间做一个舞蹈剧,我个人特别享受那个过程,而且我自己像演出一样,没有任何回报,像我自己主演一样,每天都去看,我看到的是一群青年,像宗教般的一种投入艺术事业,累多了,上个脚手架,都比他们累,但是人家心甘情愿去演,费尽心思,而且工资非常低。真感动,我真的喜欢,我看了那个我就觉得摇滚乐需要被批判了,摇滚乐太腐败了,一帮人抽烟喝酒吸毒泡妞,每天排一个小时练就觉得累,没法比。

    我就看到生命的一种,后来我就发现这就是非政治、非商业的一种精神状态,能提高到巨大的人类状况能量的时候,太美了。我说我希望看到这样的人,年轻人,朝气蓬勃,完了投入地工作,那种劲,我觉得我们下一代都应该是这种状态才对。

    腾讯娱乐:您的意思是现在摇滚青年已经丧失理想了?

    崔健:我觉得现在音乐节越来越多,大家都能解决一些糊口的问题,而且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糊口的问题了,生活品质在提高,广告也在增多,结果等摇滚乐的市场上来了,演出机会上来了,这是个特别好的一个机会吧,结果我就发现好多年轻人,乐队里面在没有成功的时候有特别多的话要说,后来他们发现一旦成功了之后,突然发现哑口无言了,或者说他们说的东西过去都说过了,甚至还不如过去说的好,没啥可说的了。或者说有的乐手,感觉到我这首歌赚钱了,这首歌火了,就延续着这个风格,继续写同样的歌。就像跟很多人说你为什么不再写《一块红布》、《花房姑娘》、《一无所有》?我就想,那我写完歌那时候我干吗?所以我就想躲开这些歌了。

    我觉得,我们不是承受不了痛苦的民族,而是承受不了荣誉的民族,每个人都贪荣誉无限,就真的是贪婪,贪得无厌,对荣誉的贪得无厌,视那些荣誉为生命就完了。后来我就发现,我觉得可能很多的人会从宗教眼光看,我会发现很多人在承受不了荣誉的时候才会变得腐败,并不是承受不了痛苦,他们觉得自己荣誉越多越好,出现了独裁者,一系列的事情,包括贪污腐败,制定腐败制度的人没有能力改变又不让别人去改变的一帮人,我们的体制就是这样,他们自己的这种教育,现在已经变成了在十字路口,他们不允许外人批判,只允许自己批判,他们自己调整,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矛盾,所以我们艺术家就有这个责任站出来,告诉你们,你们在浪费的是人类的能量。

    腾讯娱乐:那您个人也经历过从一无所有到一夜爆红的过程,是什么让您有了今天这样的想法?

    崔健:我的转变过程很平淡的,不像我电影中的人一样经历文革的风雨,我就是顺顺当当的过来了,我25岁出名,所有人见了我都要求我给签字,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娇生惯养了,甚至自己都不会炒菜,甚至都不会开车门了,那时候都像我这样的人出现过,觉得是很无聊的状态,所以我自己在挑战自己的过程中也是在甩掉自己包袱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当我每次挑战的时候,包里的东西有可能就砸自己腿我上了,砸就砸了,没关系。

    腾讯娱乐:那您觉得现在的这种演出市场环境,对摇滚乐的发展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

    崔健:这个我觉得没有什么有利有害这个概念,这就是自己选择,空间肯定是越来越大,反正自己走什么样的路,最终的表现,走完这一过程你才能下定义,你现在过早地告诉他们你应该走什么路,谁也没有想到。



    喊话当代年轻人:

    不要拿赡养父母当借口 该先问问父母是否需要你养

    比起《中国合伙人》、《致青春》等今年的诸多青春题材电影,《蓝色骨头》这部青春片探讨的话题不再局限于梦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而更多的是想要激发现代年轻人学会独立思考,找到人生的意义。崔健很反对那些把买房子和养父母都当压力的年轻人,他说:“不要拿这些事当作你失去理想,失去灵魂的理由,也许你该先去问问你的父母是否需要你养?”

    腾讯娱乐:您之前访谈里边也提到,您做的音乐也好,说您拍电影也好,都是看待当代的年轻人想到当年的自己,您想通过这样一部片子传达给现代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你想告诉他们一些什么?

    崔健:其实我们这个年代,如果你想区别于上一代,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商业的原因,一个就是恐惧的原因。一个商业原因做一个区别,就是我们是时尚的,我觉得时尚是一种消费,或者说是一种传播,但是实际上这个东西很简单,所以我认为更多的人是不敢谈论年代和年代之间隔阂的,我这个人是恐惧,所以最后的旁边里边写的很清楚了:“正是因为他是我父母,所以我感到一种恐怖,一种亲切的恐怖”。

    实际上你就会发现当你一个人有恐怖的时候,实际上你浪费的资源比你获取到的利益要大了很多,所以我们人很多的潜力是要调动出来的,我们的创作性,我们的爱心和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的机会,都在浪费掉。其实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应该碰到困难,碰到困惑,碰到恐惧,希望也是一样。这个时候西方有大量的艺术家和艺术空间,同时有很多的法律来围绕这些艺术,所以我就发现,他们创造的资源确实是代表了个性,而不代表西方这两个字,西方这两个字已经不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个人的作用,人的作用,我们东方人没有创造出这个东西,很遗憾,其实发现我们的利益已经不在话下了,现在中国的演员已经比国外贵了,不是利益的问题,实际上是什么呢?是你的良心和利益之间的关系之外的东西,你怎么样爱你的生活,爱你的家人,或者爱你的后代,这个东西是我的电影想要让年轻人知道的,当然并不说你必须要知道,你不知道你就傻,不是,当你知道你会感觉到你的生活更有意思,因为我认为我相信一个道理,这道理是比较硬的,人不进则退,你发现你的能量你去创造,你这个民族就是在进步,而我通过这个电影,通过审批,通过我们陆续看到腐败现象,看到周围的,我们至今一无所有的那一方面,当然我们不从故事里面看到,我们仍然发现我们很多电影是不受人尊重的。

    腾讯娱乐:但我们这代人,似乎全都面临着买房,买车,赡养父母等这样那样的压力,您说要年轻人有个性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可能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就像前些天张元刚上映的那部新片《有种》里说的一样,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连爱情,连拥有理想对他们来说都变成一件奢侈品了。

    崔健:是这样,我觉得如果你要说有压力,有经济压力,我会说这跟你父母没有任何矛盾,而且我反过来会支持你,我觉得根本没有矛盾,而且我希望你早点过这关,早点把这关过去,因为你的人生仅有这个东西是不够的,如果仅有一个商业追求这是不够的,但是如果你全身心地追求,我觉得浪费你的人生。所以你们不要拿这些压力当借口,也许你应该跟父母弄清楚你父母需要你养吗?或者反过来说,我需要你们养吗?把这事应该弄清楚,这件事就过去了,非说不孝之子,不努力,没必要掉进这里边,因为这根本不是我们电影里或者不是我们更多的能量要投入的一个东西,因为这个东西很有限,它的空间很小,而这些很容易的,你要成功的话,商业的东西很容易,只要你不要去攀比,只要你不去攀比,这事而容易就做到了,你跟你父母交流就能够解决攀比的问题,你也能解决工资压力的问题,就怕攀比,攀比确实是一个陷阱,你总是看别人比你好,那你挣多少钱,那你就掉进这种生活方式里边了。

    因为我们的个性存在,你就发现这些东西都不重要,即使是重要,它是三分之一的重要,还有另外两个很重要的东西,一个就是你是否有你自己的独立性,我认为一个人独不独立,我们的个性都写着,一个人不独立肯定不行,我依靠父母、依靠对方女朋友、依靠对方男朋友,你这人内心里边再有,腰缠万贯,再有子孙满堂,什么兄弟,到时候一样不行,因为你有睡觉的时候,你有做梦的时候,你有自己呆着的时候,你一样看不起自己,你不喜欢自己,所以这个东西也不行。

    还有另外一个东西,我昨天去大教堂,我看到一个人在哭,就在那儿跪着弧,她就没有理由地哭,旁边都在做祈祷,完了那个旅行者是不让进去了,我的朋友不知道,就自己闯进去了,那个人特别生气,这种生活方式我们中国人没有。中国人瘪了,只要不谈论政治,也不谈论商业成功,我们中国没有别的思想的,我们不知道我们要干吗,我希望我的电影里能够开始给年轻人这样一种东西,就是非政治、非物质,你还有独立新生活,你要负起什么样的责任,你将来希望你的孩子是什么样?



    谈文艺片创作:

    别人都要接地气我要挖地三尺 《蓝色骨头》还有续集

    尽管崔健并没有刻意的要拍文艺片,在《蓝色骨头》的文艺程度还是超过了很多“文艺片导演”,而作为一个文艺青年偶像,崔健自己也在文艺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他趁倪虹洁抽烟的时候,挖掘了她“痛苦”的一面,他的第一个中国朋友杜可风说:“我平时根本不看电影,我只跟音乐圈的朋友玩”,他和他的文艺朋友们创作了一部诗歌一般的电影,有情怀,也有硬伤。

    《蓝色骨头》在罗马电影节放映后,很多外国媒体都纷纷表示对影片要表达的东西很难看懂。而在场的几家中国媒体记者,也认为电影中很多诗化的旁白,即使是中国人看也要反应一阵子才能想明白。比如说“浪漫是虚假的,孤独才是永恒的,而只有孤独才能穿越时空”等等,对于这样的疑问,崔健并不排斥,而是直接表示“这就是一首诗”,在别人都在追求接地气的年代里,他却要“挖地三尺”找出这个社会的症结。

    腾讯娱乐:电影中很多有冲击力的场面,比如倪虹洁穿着文艺兵的衣服,却听着60年代的摇滚乐,矛盾感很强,但我总觉得这种场面只有我们这些死文青才能看懂,这也会导致您的作品受众面很小,您有没有担心过这个问题?

    崔健:其实有很多的东西是再创作出来的,以后剪辑的时候再创作出来的,其实当时有些感觉,写剧本的时候是写不出来的,根本不知道,所以我特别感谢老杜,因为老杜给我大量的,基本上他给我的所有的素材我都用了。

    腾讯娱乐:但是我觉得可能还真的是很多观众会看不太懂您的台词,因为有些台词感觉需要反应一会才能明白。

    崔健:对,其实那些东西都是诗。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文章(微博)。

    腾讯娱乐:对,诗化程度特别强。它又太快,我还没时间思考,情节已经进行了,感觉特别费脑子。

    崔健:其实我反而觉得这是对的,而且呢,将来可能有中文字幕会帮助你,但是有中文字幕和没中文字幕都一样,你都会觉得有点费劲,因为我自己写的时候费那么多劲你一下就听明白了,我觉得我有点亏了。

    腾讯娱乐:但是现在大多数导演都在追求接地气嘛。

    崔健:没错,我知道,他借地气跟我接地气的概念。

    腾讯娱乐:对,您也是接地气。但是您这个接地气……

    崔健:我是挖地三尺,他们接地气只不过是盖一层楼。做一平房,我是挖地三尺接的地气。我觉得其实一个电影,应该像音乐一样被消费。

    腾讯娱乐:反复听。

    崔健:对,反复听的。像我喜欢的电影,我每年都看一遍《教父》,甚至我可以每年看两次《教父》,我一点都不会,我已经看了十几遍了,我仍然每次看还有感受,我希望我的片子到时候也可以卖给别人,每次看的时候会,他首先要喜欢那个气氛,进入那个气氛以后,他才会感觉到我时空的穿越,我知道那个年代的事儿,我愿意看那个人的反应,同时跟我自己、跟我个人有什么样的共鸣,我愿意看这样的电影,实际上有很多很多精彩的电影他们特别特别成功,包括商业电影,我基本上都会花钱买这样的片子,但是真的是让我跟我自己个人沟通的话我反而不愿意去电影院看,我反而愿意买一张碟回家看。实际上这跟市场没关系,电影市场最大的问题就在这儿,其实特惨这个,没办法。

    腾讯娱乐:但您这个电影要火了,影院应该挺高兴的,因为观众得反复买票进去看。

    崔健:对啊,其实我们都想做这种电影,我们都是这样宣传的,应该买一送一。

    腾讯娱乐:送一张碟吗?

    崔健:不是,买一张票,给他两张,第二次还可以看一次,我想是这样,应该鼓励他看第二次。

    腾讯娱乐:刚刚我问了一些外国朋友,他们也表示不懂您电影想表达的意思。

    崔健:现在我们在赶这个电影节,有它的好处,就是我们发现一些国际的观众,他们看不明白的一些点,如有可能,我希望还能做一点修改,甚至有一些国内的观众看不懂的地方我也想知道。这点跟做摇滚乐真不一样,摇滚乐,你看不懂,我来告诉你怎么看懂,就听懂,但是要看电影,我觉得还是真的得虚心听他们的意见。

    腾讯娱乐:我觉得看不懂的地方就是那个情节的穿越性有点大,有的地方我也是,看到最后才想明白。

    崔健:挺好的,我觉得你能代表着中国的观众,感觉挺好的。

    腾讯娱乐:您这部电影的这个故事酝酿了多长时间?

    崔健:04年到现在,其实已经9年了,我拍这个片子是2010年拍的。其实2004年到2011年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我从剧本,我的第一条剧本大纲是尝试,全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全是一行字一行字,“哗”写出来一大堆,把故事写出来了,我的语言就是一个记忆性的东西,谁谁谁,给编剧看,就启发他,因为我没写过这个剧本,通过这个过程写第一稿,写完第二稿,写完第三稿,到了写最后拍演之前,我们又请了戏剧学院专业的人又写了一稿,差不多我估计得换了20个。

    腾讯娱乐:您在之后会不会继续进行长篇的电影拍摄?

    崔健:有机会还会的,我不会去做一个职业型的导演,我会做完全能够满足我的条件的话就做电影的那种导演。比如说我要有剪辑权,没有剪辑权我肯定不会做,因为我试了,前两部电影都没有剪辑权。

    腾讯娱乐:下一部电影已经有计划了?

    崔健:有这个想法,但是还没有具体计划。我这个剧本实际上是出自另外一个剧本,叫《给你点颜色》,这里面有另外两个故事的线条,比如说孙宏是个舞蹈演员,他的儿子和陈冬的女儿,他们都会唱这首歌,一个是摇滚版的,一个是流行版的,而且故事也非常惨烈,加上他们父母的故事,因为孙宏是同性恋嘛,他有他的友谊,他为什么把这首歌让给他儿子唱,完了陈冬,离开了以后,他自己和自己的爱情都没完,完了,他们有孩子,也特别窝囊地过,很多人像陈冬这样,老陈冬的感觉,自己最后有一天让女儿,女儿是有抑郁症的,女儿就说我要唱歌就唱好歌,唱坏歌我就不唱的,唱这首歌的时候就发现没有比这首歌再好听的了,他女儿就想那我就最后唱一次,然后后面的事我就不讲了。

    腾讯娱乐专稿,原文链接
    http://ent.qq.com/zt2013/interview/cuijian.htm
    【详细】
    65819599
  • Halesy
    2017/8/16 18:00:03
    一部关于教育,亲情,动作,悬疑的电影
    总体这部片还不错,劫匪教育小男孩那里看得很暖心,可以看出西方的家庭教育和我们国人的家庭教 育是如此不同,这部片的劫匪,不同于其他影片的劫匪,他本心是善良的,是为了救他女朋友的母亲而和“警察”合作,去抢银行,虽然一开始看到主角救了他反而又绑架了主角的儿子,我也以为他不是什么好人,但从对小男孩的行为举止,就看出他本心是不想伤害任何人的,再加上后面对小男孩的教育,让小男孩重新认识这名“劫匪”,他感到“劫
    总体这部片还不错,劫匪教育小男孩那里看得很暖心,可以看出西方的家庭教育和我们国人的家庭教 育是如此不同,这部片的劫匪,不同于其他影片的劫匪,他本心是善良的,是为了救他女朋友的母亲而和“警察”合作,去抢银行,虽然一开始看到主角救了他反而又绑架了主角的儿子,我也以为他不是什么好人,但从对小男孩的行为举止,就看出他本心是不想伤害任何人的,再加上后面对小男孩的教育,让小男孩重新认识这名“劫匪”,他感到“劫匪”的善良,这也是令我感到暖心,同时也能侧面看出西方国家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鼓励是很重要)不像我们国家的家庭教育(至于是怎样的教育,我们都很清楚),所以到最后看到“劫匪”死了,感到非常可惜,而且小男孩立马冲过去想叫醒他,这一举动,看得出小男孩对他印象深刻啊!至于你们说不好看,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用心看呢?剧情老套的,要不给你们来拍?电影不会总是能满足你们所有人,你们就不可以尊重别人的制作成果?反正每次看完电影来豆瓣,我第一时间就想到肯定有人说不好看的,肯定说剧情不好怎样的。我一直觉得豆瓣有很多有素质的影评,但结果让我很失望,同时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你们影评从来只找不好的一方面来评论?就不会理性的评论?你们想想,导演这么用心拍成了片,本以为看到很多鼓励的好影评,却收到了一堆说这里不好看,那里不好看,你觉得导演会怎么想呢?就不会换位思考吗?
         最后,每一样东西,事物总会有它的发光之处,人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地方,每个人也有不同的发光之处,就看你怎样理性地去发现了,同时也要学会尊重!谢谢。
    【详细】
    8754689
  • 夏天吃西瓜
    2018/3/30 22:36:53
    《暴裂无声》中有哪些符号和隐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了导演见面会场 分享一下 导演也是根据观众提的问题 给了很详细的解答 1.全片都不断出现的三角形、金字塔 象征着一种阶级的分差 从磊子一开始搭的石头金字塔和昌万年桌上华贵的金字塔 到张保民村子里最高待遇的羊肉宴与昌万年精致环境下的切片羊肉卷 再到昌万年 徐文杰 张保..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了导演见面会场 分享一下 导演也是根据观众提的问题 给了很详细的解答 1.全片都不断出现的三角形、金字塔 象征着一种阶级的分差 从磊子一开始搭的石头金字塔和昌万年桌上华贵的金字塔 到张保民村子里最高待遇的羊肉宴与昌万年精致环境下的切片羊肉卷 再到昌万年 徐文杰 张保...  (展开)
    【详细】
    9260258
  • Choly
    2022/12/12 7:50:55
    小记
    最喜欢第三期云南咖啡豆的故事,创业者既是种咖啡的农民也是咖啡品鉴师,他们可以互助而成长,是理想中的互相成就的状态。印象比较深的一个细节,有咖啡采集人员解释种咖啡的农民非常辛苦,建议他通融一下给个高价,品鉴师回应他说咖啡的质量不过关,这件事情无法协商且不可持...  (展开)
    最喜欢第三期云南咖啡豆的故事,创业者既是种咖啡的农民也是咖啡品鉴师,他们可以互助而成长,是理想中的互相成就的状态。印象比较深的一个细节,有咖啡采集人员解释种咖啡的农民非常辛苦,建议他通融一下给个高价,品鉴师回应他说咖啡的质量不过关,这件事情无法协商且不可持...  (展开)
    【详细】
    14816214
  • 树姑娘
    2021/2/5 22:38:13
    熟悉的南方城市和静水流深的生活本身

    全粤语的语言环境,广州的老房子,二中校园,白云山,荒芜的海岛……让人一下子对充满层次的复古的和市井气的南方城市及其风土人情产生亲切,仿佛沉浸式地进入他们的生活,又唤起在另一座南方城市成长的相似记忆。影片中父亲的癌症,的确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但在导演的处理下只是将其融为生活的一个背景,生活依然在那样静水流深地平静地一天天过,而不像《送你一朵小红花》那样整部片时时刻刻

    全粤语的语言环境,广州的老房子,二中校园,白云山,荒芜的海岛……让人一下子对充满层次的复古的和市井气的南方城市及其风土人情产生亲切,仿佛沉浸式地进入他们的生活,又唤起在另一座南方城市成长的相似记忆。影片中父亲的癌症,的确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但在导演的处理下只是将其融为生活的一个背景,生活依然在那样静水流深地平静地一天天过,而不像《送你一朵小红花》那样整部片时时刻刻围绕癌症,显得特别重。父亲死了,影片也没有特别去交代,而是昔日爸爸常坐的沙发空了,就代表死了,很像看过的一部贾樟柯电影里,工人死了,手机还响起来,却再也没有人接。这种不浓墨重彩去强调,而以一个细微间接的方式来交代,更具有节制的艺术审美性。父亲从头到尾像是在演一出哑剧,沉默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他的沉默,为那火车上强行要全家人挤一个狭小床位的温馨一幕增加了张力。那是父亲对这个世界、对这一家人最后的留恋和告别。他一次次拒绝吃药,或许正是以这种变相加速死亡的方式,留下注定要因自己浪费的医疗费让儿子去国外上大学,让妻子不要那么负累。另外,电影的画面、光影也特别讲究,比如房里坐着的父亲侧影的暗部和高光,游轮上的窗户里倒映的海浪,人物走廊上的背影,火车里的对焦从过道吃泡面的儿子转换到车箱房间里的床,影片终了的过曝处理等等诸多画面,可以看得出背后的用心。

    【详细】
    13193579
  • 虾米皮
    2018/2/10 22:51:22
    八百里黄泉,再无孟婆???

    灵魂摆渡,又回来啦,这次作为番外篇的#灵魂摆渡黄泉篇#以赵吏为主线引出世上最后一任孟婆的凄美爱情故事。最让人惊喜的是发现剧中女主小孟婆三七,何花竟然是一位撩力值Max的小姐姐,“你若多来一时,我便多欢喜一时”硬是把主动“进攻”的小仙童撩的脸红心跳。作为移动的撩汉秘籍,何花饰演的三七身边可不止一位护花使者,就是这么一个可爱而不自知的姑娘,赵吏、王小鹿等人纷纷为她保驾护航。凄美的结局,另观众时而

    灵魂摆渡,又回来啦,这次作为番外篇的#灵魂摆渡黄泉篇#以赵吏为主线引出世上最后一任孟婆的凄美爱情故事。最让人惊喜的是发现剧中女主小孟婆三七,何花竟然是一位撩力值Max的小姐姐,“你若多来一时,我便多欢喜一时”硬是把主动“进攻”的小仙童撩的脸红心跳。作为移动的撩汉秘籍,何花饰演的三七身边可不止一位护花使者,就是这么一个可爱而不自知的姑娘,赵吏、王小鹿等人纷纷为她保驾护航。凄美的结局,另观众时而欣慰时而心碎。为这位颜艺俱佳的小姐姐疯狂打长途电话。。。。。终有一日,你行过黄泉,得见八百里红花,株株情根深重——《灵魂摆渡黄泉》曾经试着种下曼珠沙华,奈何却终不似山间生长的好………

    【详细】
    9142296
  • 海岸
    2022/7/9 1:56:30
    导演的机灵到底抖给了谁

    终于看完了千呼万唤的《咒》,凌晨1点多看完之后,脑瓜子嗡嗡的。倒不是因为觉得有多可怕,也不是单纯的觉得晦气懊恼,可以说被各种各样的思绪给轰炸了一般。

    就不赘述剧情了,只对轰炸我的这些思绪展开说说吧。

    终于看完了千呼万唤的《咒》,凌晨1点多看完之后,脑瓜子嗡嗡的。倒不是因为觉得有多可怕,也不是单纯的觉得晦气懊恼,可以说被各种各样的思绪给轰炸了一般。

    就不赘述剧情了,只对轰炸我的这些思绪展开说说吧。

    首先,我很难承认这个恐怖片没有“膈应”到我。虽然友人已经打过预防针,但是这么赤裸裸的诅咒观众的电影,我还是头一次亲见。我知道以前的《午夜凶铃》貌似传说有一个版本是玩了这样的梗,同时也遭到了当时观众的唾骂。后来很多电影其实也使用了这种所谓打破第四维,其实在我看来就是单纯的抖机灵的桥段。人家《死侍》才叫打破第四维,恐怖片向观众泼脏水真的最多就是抖机灵。

    但是关于这个抖机灵我其实不好说什么,毕竟朋友老早就给了警告,而且甚至电影都没在内地上映,还不是我自己上赶着要看的,白嫖完再辱骂,确实不是很地道。

    那么我客观的谈一下我对电影的感受:

    首先我觉得这个电影并没有多少新意,反而像是一个巧妙的缝合怪。看这个电影时我仿佛看到了《灵媒》(地方宗教题材,BE),《昆池岩》(伪纪录片闯鬼屋找死),《来了》(不可逃离的诅咒,毛毛虫),《母侵》(母爱,女童与不可名状之物之间的沟通),《贞子》(录像带散布诅咒),甚至还有之前因为种种原因被下架的游戏《还愿》(邪教,迷信,亲子关系)。总之感觉这个电影的终极目标并不是开创一个恐怖片的新思路,而是把近几年的恐怖片拍成一个微缩版,然后静等着阅片不足的观众或骂,或惊吓。不过比起国产恐怖片的“大梦一场”或是“最恐怖的是人心”这两个主题的反复横跳,把观众当傻子一样的喂翔,《咒》这样的恐怖片竟还算是有几分诚意了。

    有的人看完觉得晦气,因为电影巧妙的利用了大部分人“宁可信其有”的想法。说实话,这并不是国人特有的劣根性,全世界人民,只要不是活得极端落魄朝不保夕,无论什么种族什么信仰,多少都是有些“宁可信其有”的。在这样一个坏消息频出的时代,这个电影带来的诅咒和压抑的气氛显然很容易触碰到大家戾气的神经,该骂。我想如果这个电影出现在2005年或2015年左右,可能不会收获如此之多的恶评。现在大家都过的挺糟心的,每天看新闻都要配降压药的感觉,看个电影放松放松结果被喂了一口臭翔,不骂导演和编剧对不起我自己。不过设身处地的考虑,别说是为了父母子女,就是为了伴侣,如果是我,可能也做不到舍小爱选大爱,因此辱骂女主也是不必了。她的问题出在前边找死的部分,后来的部分相信大部分人还是会跟她做一样的选择的,只是不愿公开承认而已。(否则哪有那么多的行程瞒报。)

    但是对于纯唯物主义者,电影的基调就显得很幼稚了,就像《还愿》里的邪神,本电影里的邪灵和邪教,并不是一场阴谋,而是电影里本身认可其存在的“恶”。就像西方恐怖片的恶魔和妖兽一样,如果你不相信世界上有恶魔,那么《驱魔人》这样的电影就只能带给你感官上的刺激,并没有多大后劲。这样看来,这个机灵抖的还是有点急功近利了,它就单纯是恶心了一大部分宁可信其有的人,没有吓到一部分坚定的唯物论的人,以及完全得罪了另一部分笃信玄学的人群。合着最后讨好谁了呢?可能讨好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不想承认自己隶属于上述任何一个群体的想要给自己贴上“小众”标签的人,他们可能一边抨击被恶心到的观众,一边嫌弃那些觉得不吓人的观众,一边赞叹这个电影“绝了”,奇思妙想,前无古人。然而事实上,这部电影里任何一个恐怖元素都有迹可循,都是前人尝试且成功过的技法——甚至连引人不适的终极画面,都是利用密恐这样的陈年老梗。

    我只能说,这是一个把前人的智慧融合的不错的作品,就像一篇精美到足以骗过任何查重软件的论文。读完它,你感叹它结构的精巧或遣词造句的精妙,却看不出任何学术深度。不过,即便如此,也是值得内地恐怖电影学习的,毕竟,我们的恐怖片导演连机灵都懒得抖了。

    【详细】
    145021858
  • 小超超
    2019/4/11 22:42:18
    第二季第九集

    解释下故事三,那个女的是上一季里Jim的女友。要打破世界纪录,舞蹈马拉松。。就是一直跳舞。。

    一开始信心满满的。准备充足。还有医生。很多朋友。

    到后来,朋友们走光了。只剩下医生了。

    再后来,医生也走了然后也不再联系她了。

    之后就是她在厨房里各种作,主要为了保持清醒。还有小便,也是为了让自己清醒而已。

    结尾比较简单啦,没大家想的复杂。

    解释下故事三,那个女的是上一季里Jim的女友。要打破世界纪录,舞蹈马拉松。。就是一直跳舞。。

    一开始信心满满的。准备充足。还有医生。很多朋友。

    到后来,朋友们走光了。只剩下医生了。

    再后来,医生也走了然后也不再联系她了。

    之后就是她在厨房里各种作,主要为了保持清醒。还有小便,也是为了让自己清醒而已。

    结尾比较简单啦,没大家想的复杂。

    就是weed guy给她送大麻,她吸了以后,给the guy讲了一个故事,讲的太投入了,停止跳舞了。等她意识到发现自己的腿无法动了,然后就哭瘫了。。。

    【详细】
    10106286
  • 电影派
    2020/3/4 16:34:42
    范冰冰,就凭这你还想蜚声国际?

    12344172
  • noitibmA
    2022/12/19 2:24:40
    剧透~个人想法

    我知道为啥有两个Ryan却只有一个女主了,因为第二个Ryan是从后面的时间操纵了机器主动来的,而不是第一个Ryan启动机器搞来的

    因为第二个Ryan要杀死自己,毁掉机器,说不然会有不好的事发生,说明后面Ryan进入那个什么局以后,又发现了这个机器的其他功能,那个局想用机器做坏事,或者机器的副作用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因此Ryan不得不回到过去毁掉自己或者毁掉机器

    我知道为啥有两个Ryan却只有一个女主了,因为第二个Ryan是从后面的时间操纵了机器主动来的,而不是第一个Ryan启动机器搞来的

    因为第二个Ryan要杀死自己,毁掉机器,说不然会有不好的事发生,说明后面Ryan进入那个什么局以后,又发现了这个机器的其他功能,那个局想用机器做坏事,或者机器的副作用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因此Ryan不得不回到过去毁掉自己或者毁掉机器

    【详细】
    1483119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