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怀疑影评

9573727
  • yaocheng1x02
    2018/9/18 10:00:50
    为什么评分这么低?樱良看上了春树什么?

    《念念手纪》2017年7月日本上映,2018年9月14号国内上映。豆瓣评分为什么只有6.6?很多很多的低分评论是2017年的,这不可能是水军干的。我查看了一下那些低分评论,总结为两条:1、将死之人樱良去招惹一个不相干的人,占据他的情感,太自私;2、万人迷班花樱良去强撩一个没朋友的孤僻的小正太,这太欺负人。而我一直的疑问是樱良看上春树什么?春树,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拥有图书管理员的资格证,整个

    《念念手纪》2017年7月日本上映,2018年9月14号国内上映。豆瓣评分为什么只有6.6?很多很多的低分评论是2017年的,这不可能是水军干的。我查看了一下那些低分评论,总结为两条:1、将死之人樱良去招惹一个不相干的人,占据他的情感,太自私;2、万人迷班花樱良去强撩一个没朋友的孤僻的小正太,这太欺负人。而我一直的疑问是樱良看上春树什么?春树,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拥有图书管理员的资格证,整个图书馆书目分类整理几乎都是由他一个人完成的。可以想象,他的阅读量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他没朋友,他孤僻不合群,这是他的主动选择。他不是受人欺负被人孤立的鼻涕虫。他是强者,他享受这份孤独。巨量的阅读,带给他这份独立和自信。嘻嘻闹闹的朋友,多一个或者少一个,有或者没有,真的很重要吗?有个打高分的豆瓣网友,形容樱良与春树的关系是万人迷与独行侠。最先打动樱良的,大概就是春树的独立和自信吧。如果理解了这一点,豆瓣低分评论显然大多是一场误会。一个享受孤独的人,他不会在意低质量的情感,他也不可能被人轻易撩动。樱良送了一本《小王子》给春树。玫瑰、小狐狸、驯服、麦子的颜色、羁绊、责任,在了解这些之前,先不要评论这部电影,谢谢。

    【详细】
    9656510
  • 赵猪
    2017/11/19 14:05:51
    爱情是人类最原始的主题
    11月17日全国上映的电影《侗族大歌》,里面描写的“他爱她一生,她爱他一生”有一种“玛丽苏爱情”的感觉,配合着天籁般的侗族大歌,诠释着亘古不变的人心和爱情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侗族大歌最早发源自距今已经2500年之前的春秋时代,在歌颂爱情和周遭自然的同时,其实也记录着中华民族最早期的生存智慧和哲学,现在看来或许这藏于深山的秘境,其实也蕴藏这老庄道家最早期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哲学意味。或
    11月17日全国上映的电影《侗族大歌》,里面描写的“他爱她一生,她爱他一生”有一种“玛丽苏爱情”的感觉,配合着天籁般的侗族大歌,诠释着亘古不变的人心和爱情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侗族大歌最早发源自距今已经2500年之前的春秋时代,在歌颂爱情和周遭自然的同时,其实也记录着中华民族最早期的生存智慧和哲学,现在看来或许这藏于深山的秘境,其实也蕴藏这老庄道家最早期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哲学意味。或许它们有着不融于现代高速发展社会的一面,但是其中真挚的情感却毋庸置疑。

    电影《侗族大歌》以音乐为线索,串连起三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也以如歌般的行板,还原最纯真、纯粹的爱情。很有趣的一点是,台湾歌手韦礼安在影片中饰演的是固守山寨的千树,而男演员萧浩冉饰演的却是游学归来的富二代那福,两人对少女阿莲爱情的追寻,充分展示的是爱情原力爆发,没有仇恨,没有暴力争夺,有的是爱作用下的理性或非理性的人类行为,并且最终“胜利”的并不是某个人,而是爱情在少女阿莲的身上发生的长达六十年的奇迹!其实,这就是最本身的原爱。

    一部非都市化的爱情电影,《侗族大歌》不仅把人类古老音乐歌曲用到极致,而且从头到尾贯穿全片,歌词内容和情绪完整地融入整个电影故事,从视听角度让电影变得更具观赏性,适合当代的审美,所以,十几天的路演过来,所到之处,都感动了无数观众。阿莲当年一直没有对上那福的歌,就这样被他默默守护了六十年以后,当她突然清醒过来,终于明白那福对她的一片真心,想要完成这跨越六十年的对歌时,斯人却已不再。虽然是个悲剧色彩的结尾,但是对于从来没有求过回报的那福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慰藉,而对于终于清醒过来的阿莲来说,能够完成未尽的对歌,也是一种补偿,至于对观众而言,能否理解其中对爱情的深度解读,并且真正看到自己身边的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当然,电影最重要的目的还是提供于浮躁喧嚣的现实世界,另外一种生活的模板,从2500年以前侗族大歌诞生开始,直到电影中六十年前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以及六十年后,老年那福依旧无怨无悔地守候着那个已经忘记他到底是谁,也忘记了千树的老年阿莲,爱情是人类最原始的主题,但是在这之外,宁静缓慢的生活方式,也保存住这种爱情得以继续发扬的纯净土壤,人类其实远没有必要那么贪婪地索求,谨守好自己内心的一方天地,就已经足够!

    最后还是需要再强推一下电影真正的主角——“侗族大歌”,作为最原始也最优美的多声部合唱艺术形式,目前侗族大歌虽然好的联合国非遗的殊荣,但是于世界,于中国,于年轻人而言,还是知名度太低了,电影将在11月17日全国上映,假如通过这部电影,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这种艺术,同时也能了解这种艺术背后所蕴含的生活状态和人生哲理,那么就再好不过了!
    【详细】
    89331155
  • 风调雨顺
    2020/7/29 5:31:24
    看不懂的结尾和剧情的请进
    很多人没看懂最后的反转,为什么猪脚约凶手上车?为什么解开凶手安全带?其实很简单,法医隐藏了他侄女的信息,因为所有案件都是他侄女被凶手胁迫做的,他制造事故的目的就是让凶手死无对证,这样案件真相只有法医知道,而法医隐瞒了侄女的视频。但他侄女经历了十年的熏陶和洗...  (展开)
    很多人没看懂最后的反转,为什么猪脚约凶手上车?为什么解开凶手安全带?其实很简单,法医隐藏了他侄女的信息,因为所有案件都是他侄女被凶手胁迫做的,他制造事故的目的就是让凶手死无对证,这样案件真相只有法医知道,而法医隐瞒了侄女的视频。但他侄女经历了十年的熏陶和洗...  (展开)
    【详细】
    12759214
  • 贩卖儿童
    2022/6/20 20:17:32
    整部剧个人感觉就是编剧把观众当傻子(内含剧透)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从电影刚开始女主转学到男主的学校,男主就开始各种靠近讨好女主真的是让人膈应,你都没跟人家说过话,上来就送信说要做朋友,我要是女主的话会感觉男主是个神经病?? 感情线给人的感觉特别突兀,就莫名其妙的就产生好感,而且男主刚认识女主两天就说什么要给她治病啥的,各种...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从电影刚开始女主转学到男主的学校,男主就开始各种靠近讨好女主真的是让人膈应,你都没跟人家说过话,上来就送信说要做朋友,我要是女主的话会感觉男主是个神经病?? 感情线给人的感觉特别突兀,就莫名其妙的就产生好感,而且男主刚认识女主两天就说什么要给她治病啥的,各种...  (展开)
    【详细】
    14466253
  • segelas
    2019/3/12 16:40:20
    感动自己,还是感动别人?

    韩国爱情片的通病:用力过猛,强行从第一秒钟就开始带观众进入角色的激烈情绪而缺少铺陈。郭在容作为韩国爱情片的老牌导演,善于制造漂亮的升格慢镜头来诠释角色对于爱情的浓烈感情,并且煽动所谓的感人高潮。但比起本身已经煽情过度的《雏菊》和《脑海中的橡皮擦》,这部作品中的郭在容已经彻底失控。从电影的开头部分即开始用各种华丽漂亮的升格镜头和深沉的旁白来突出男主角失去女主角的痛苦和对女主角的爱意之深。但由于

    韩国爱情片的通病:用力过猛,强行从第一秒钟就开始带观众进入角色的激烈情绪而缺少铺陈。郭在容作为韩国爱情片的老牌导演,善于制造漂亮的升格慢镜头来诠释角色对于爱情的浓烈感情,并且煽动所谓的感人高潮。但比起本身已经煽情过度的《雏菊》和《脑海中的橡皮擦》,这部作品中的郭在容已经彻底失控。从电影的开头部分即开始用各种华丽漂亮的升格镜头和深沉的旁白来突出男主角失去女主角的痛苦和对女主角的爱意之深。但由于完全缺少了两人的日常互动情节,也就让男主角的深情变成空中楼阁,没有任何让观众能够同感的空间(雏菊中做的相对到位,杀手的孤独生活造成了他对于盲女画家的远距离单恋,而盲女画家与警察的生活化恋爱也让人易于接受。)这一点上,日本的爱情电影恰是所长,甚至变成了日影的一种模板,即使是质量较差的爱情电影,也必定是以男女的日常快乐桥段作为前半部的主要内容,在接近真实生活的美好交往中引领观众进入到角色的世界中体会二人的甜蜜,随后的“失去”才能让观众轻易地站到角色的情绪立场上。

    即使是像《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这样从一开始即处于悲伤情绪下的“类韩影”作品,也是“男主角回忆童年爱情”的设计:男主角最初只是在婚前由于“和亚纪死亡时同样的台风”而临时起意,回老家找寻录音带来回忆亚纪,随着回忆的逐渐展开(依然以轻松的日常交往作为起手),对亚纪的感情从休眠中复苏,逐渐才由平静变为了热泪盈眶(每一次由回忆切换回现实,男主角的情绪都渐次激烈化)。比起从一开始即用尽全力地强调主角爱之深痛之切、把“感情”本身作为核心的韩影,日影把“故事”作为核心的做法无疑更加高明。感情描述在精而不在多,泛滥的重复性表述,效果远不及铺垫完毕观众入戏后的画龙点睛。

    虽然在电影中,郭在容设计了“双生”“魔术师”的概念:女主角由于男友的死亡而备受打击精神分裂,而通过男友的设计引领分裂出另一人格的女主角和长相酷似自己的男主角相爱,而男主角也成为魔术师,完成了前男友死亡的未完成魔术,作为他的替代品而完成了“前男友对女主角的归来”---前男友和男主角共同的“魔术”。重设计,是韩国爱情电影向来的招数。

    但仅就设计而言,日本电影也有代表性作品,并非韩影专美,并且在构思和完成度上远胜。《情书》中,博子和女藤井树的信件联系构成了一个奇妙的效果:女藤井树借由博子的来信,回忆起了和男藤井树的种种往昔;博子通过和“藤井树”的交流而产生“和死去的男藤井树交流”的感觉,对死去男友的感情复苏。这样一来,对博子来说,男藤井树仿佛超越了时间的障碍出现在现实,而她对他的感情也复苏在了现实空间---作为博子部分的终结,博子对着藤井树死去的雪山呼唤,而雪山的回音似乎变成藤井树的回话--博子和藤井树跨越时间和生死的相隔,这是一个超凡的段落;对女藤井树来说,经过博子引发的回忆,男藤井树对她的感情也超越了时间的障碍,终于被长大的她感受到--结尾部分,男藤井树当年夹在书里的表白信终于递交到了女藤井树的手里,男藤井树的爱意跨越了时间和生死的阻碍而切实地传达到目的地,又一个超凡的段落;同时,在全片中,回忆的部分只有女藤井树那一边,而博子一侧全部都是口述,我们可以试图理解岩井俊二想要暗示的东西:对男藤井树来说,博子只是女藤井树的替代品,他对博子的感情是对女藤井树的,所以在描写男藤井树角度出发的爱意时,只有女藤井树部分的回忆而没有博子。而在副线和配角方面,岩井俊二安排了女藤井树的父亲病逝这个部分,借由“发烧的女藤井树看到去世父亲的幻觉”和“爷爷因为孙女发烧而唤起对儿子病逝回忆”等情节,表现了角色们对失去亲人之怀念和痛感的恒久,同样辅助了主线爱情部分的主题。

    如果用这样的一部《情书》来对比的话,从设计本身来看,用到的“双生”点子和《风之颜色》类似,而且设计本身更加高级而具有灵感。更重要的是,岩井俊二的构思和表达的统一性和完成度要远远好于略有佳句而无佳章的郭在容。并且,在感情表达上,《情书》却并不显得刻意,因为它具有情感铺垫深化而成的说服力。

    或许,郭在容--或许还有大部分的韩国爱情片导演,都应该弄清楚一个问题:自己是想要从开头就沉浸在“自己设置,只有自己感同身受”的激烈情绪中不可自拔来感动自己,还是想要去感动观众。感情表达的过剩、用力的过猛,这样一种灵感枯竭一般的套路化,已经成为了相当多韩国爱情电影的最大缺陷。

    【详细】
    100381810
  • 香醉忘憂
    2018/11/26 20:34:42
    不要打着“改编”的旗号对好故事随便动刀!

    这篇影评,是看了《卫斯理之支离人》第一集之后就已经想写的!只是时间有限,硬着头皮看完了《蓝血人》才动笔。我不会掩饰自己从小就看完卫斯理系列的事实,但我也绝非生搬硬套的原著党,从事影视制作的同时,我对改编原著也有自己的底线,相信这也是不少所谓“原著党”的底线。所以这篇影评有一部分是为了还原一个原著的卫斯理,另一部分是站在中立的立场去看待这两套卫斯理的网剧。

    这一部

    这篇影评,是看了《卫斯理之支离人》第一集之后就已经想写的!只是时间有限,硬着头皮看完了《蓝血人》才动笔。我不会掩饰自己从小就看完卫斯理系列的事实,但我也绝非生搬硬套的原著党,从事影视制作的同时,我对改编原著也有自己的底线,相信这也是不少所谓“原著党”的底线。所以这篇影评有一部分是为了还原一个原著的卫斯理,另一部分是站在中立的立场去看待这两套卫斯理的网剧。

    这一部分,是针对原著而评论的。卫斯理是倪匡笔下的传奇人物,也是倪匡先生最广为人知的作品系列。卫斯理系列的特点是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贴合现代社会(当时是80、90年代)的各种人物设定,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去描述故事的新颖。其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是倪匡先生的拿手好戏。先看看网剧里的卫斯理(余文乐),不知道是王晶要求还是余文乐自己的理解,剧中的卫斯理整个一游手好闲的富二代,对任何事情都“随便啦”“OK啦”“好吧”,尽量避免让自己和别人麻烦,有事情藏在心里不轻易说;再看卫斯理心灵搭档白素,碰到卫斯理之前气焰逼人,两人好上了之后经常心事重重,最后竟然还对方天涯吃醋,而且她一出场几乎没好事,要么把卫斯理打死,要么被人活捉……这两个核心人物完全没有撑起剧集,还让人有点厌烦,于是被配角任达华、林家栋,甚至黄浩然抢戏。

    原著的卫斯理,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哪怕有一丝机会也不放过的“麻烦人物”。倪匡先生说过,其实很多事情看似平常,但仔细探查也会查出一个曲折的故事来。卫斯理能遇到这么多奇事,和他“八卦多事”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一点蛛丝马迹都注意到,所以特别容易牵扯出很多古怪的遭遇。他的性格鲁莽、脾气倔强、自大、不服输、好奇心强,因此特别容易惹事,也让他在丰富的冒险生涯里认识更多的朋友。

    网剧里的罗约翰,很明显在复制倪匡笔下的人物——亚洲之鹰罗开。倪匡先生笔下的冒险家极多,较出名的有原振侠、罗开、浪子高达、女黑侠木兰花、年轻人等等,但每个人就像漫威宇宙的超级英雄一样,大家互相认识,又很少出现在同一个故事里,都是各自为战的。白老大,白素的父亲,是一位世外高人,在黑白道里德高望重,有东邪王药师的风范,在后来卫斯理的故事里也时有出现,其长子白奇伟,也是一位冲动型人物,经常和卫斯理对着干,冲突不少。网剧中的小宝,很明显是卫斯理系列中的温宝裕,但表妹彩虹就张冠李戴了,彩虹是白素的表妹,而且只在一个故事里出现过。卫斯理初期接触最多的,有私家侦探小郭,警察厅的黄堂,还有中情局的要员例如纳尔逊等等,人物非常丰富。

    《支离人》基本把原著的主要情节都展现了出来,除了“牛头大神”的外星人,加强了邓石的人物塑造,幸亏有林家栋把控,夸张之余效果讨好。但《蓝血人》就改得乱七八糟了,首先两位主要人物都是虚构的,原著里的蓝血人是卫斯理小学男同学方天,洛卡什么的更是胡吹了,还有那个女子黑帮组织,感觉比小偷组织更乱。

    好,原著和改编已经描述完毕,现在说说剧集方面的问题了。改编,通常是为了把文字的情节变成动态真人展现出来,所以对情节、场景、人物都有可能作一定的改动,但不等于一定要来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是这样,不如另起炉灶,别拿原著开刀,因为这一改,很可能没有看过卫斯理系列的以为这人物就这么菜,为什么还能成为科幻小说的经典呢?!就算倪匡先生愿意,也要对得起收看的观众。

    王晶的影视剧如果是随便的,那基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硬伤:剧情乱堆砌,靠硬推来发展剧情,女人基本要性感,卖肉少不了,人物生硬没有灵魂……这两套卫斯理系列都是如此,从特效到情节,都是在考验观众的底线,为了特效而特效,人物做事出发点毫无根据,想怎样就怎样。就拿复活卫斯理一情节来说,随便在电力局拉条线就可以把全开罗的电力引导过来,不说合理性,就是漫画也说不过去。还有犯罪分子和集团,信一个人和怀疑一个人,只需要导演开心,可以没有任何理由。为了描述一个追求权力的女人,让云宣一个有智慧的女人变成只靠身材和野心的无脑罪犯,不知道这样的女人,罗约翰这种人物怎么会和她一起三年?!

    以上种种只是这个网剧系列的其中一些硬伤,更多情节牵强的就无谓表述了。第三季《无名发》瞄了几眼,发现罗约翰成了主角,哈哈!很想对王晶和导演钟少雄、霍耀良发表一下心声:能不能别拿卫斯理的故事来乱改?其实卫斯理的故事都很精彩,不用太大的改动已经能吸引观众了,别再拿大胸女人、豪车、豪宅这些虚幻不实际的东西来蒙骗观众,拿出像《追龙》一样实在点的内容来,不然你们都是在荼毒网民,知道吗?这些浮夸、低级趣味的文化内容,其实应该被禁止的!

    【详细】
    97851906
  • 唯唯豆奶
    2018/7/20 7:56:14
    《德九》中哪些剧情让你瞬间泪目?
    家人不就是要在一起生活吗? 看电影《德九》的时候,先刷了豆瓣短评,看有人说,这电影很套路,很煽情,所以我看的时候克制着自己不让自己流泪,直到小男孩德九的爷爷,找不到德九的妈妈,自己又重病不久于人世,无法再照顾德九兄妹俩,不得不把他们送到寄宿家庭的时候,德九哭...  (展开)
    家人不就是要在一起生活吗? 看电影《德九》的时候,先刷了豆瓣短评,看有人说,这电影很套路,很煽情,所以我看的时候克制着自己不让自己流泪,直到小男孩德九的爷爷,找不到德九的妈妈,自己又重病不久于人世,无法再照顾德九兄妹俩,不得不把他们送到寄宿家庭的时候,德九哭...  (展开)
    【详细】
    9529215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