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3275
  • 五色全味
    2018/2/23 14:57:55
    再看《小武》

    “故乡”——贾樟柯电影中最令我迷恋的颜色与母题。

    我与贾樟柯电影的狭路相逢,还在大学时代。那时候我在广院(今天的传媒大学)读电视新闻,学纪录片。那一年林旭东老师做了一个讲座,我鬼使神差地跑去听。在讲座上,林旭东老师放了贾樟柯的《小山回家》,一部纪录片色彩浓厚的短片,那粗粝凝视的画面令我久久无法忘怀。

    多少年后,我才理解了“回家”二字在贾樟柯电影中那份沉甸甸的重量。

    “故乡”——贾樟柯电影中最令我迷恋的颜色与母题。

    我与贾樟柯电影的狭路相逢,还在大学时代。那时候我在广院(今天的传媒大学)读电视新闻,学纪录片。那一年林旭东老师做了一个讲座,我鬼使神差地跑去听。在讲座上,林旭东老师放了贾樟柯的《小山回家》,一部纪录片色彩浓厚的短片,那粗粝凝视的画面令我久久无法忘怀。

    多少年后,我才理解了“回家”二字在贾樟柯电影中那份沉甸甸的重量。

    紧随其后我看了《小武》,完全爱上了这部电影。《小武》的故事发生在贾樟柯的“家”,汾阳县城,那个距离我南方的故乡接近2000公里的地方,但我却在《小武》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故乡,那个东南一隅的海边县城,仿佛看到我成长的县城中的人和事,那份心有戚戚焉的慨然和触动,实在美妙。

    究竟是什么东西打通了南与北,连接了时空,让一个80后的我,在一个70年代生人拍摄的电影中找回了自己的记忆?

    《小武》上映20年后,2018年,我回到故乡,在家中重看了这部电影,终于拾到了答案。

    《小武》故事发生的90年代末期,正是我成长的岁月。那是改革开放后的20年,《小武》之于我,有点儿像《站台》之于贾樟柯,是成长的痕迹。汾阳一如我的家乡,虽只是局促的县城,却是整个社会变革与冲撞下的缩影。

    不同于大城市的庞杂和分散,县城的人际关系紧密,人际关系的变迁和冲突显得尤为突出明显。贾樟柯曾说过《小武》的原名是《靳小勇的朋友,胡梅梅的傍家,梁长友的儿子,小武》,那是一个靠人物关系设置层层推进但又近乎各自独立的三段式叙事。虽则贾樟柯说他三段式叙事的源头是《无用》,但其实在《小武》中他的叙事偏好已经初见端倪,他习惯用多角度去刻画主体,或是为了追求一种全面性和复杂性。而在《小武》中,这种多维角度则源自小武周边的人际关系。

    有趣的是,《小武》故事的一开头,靳小勇这个人物并非直接出场,他的名字第一次被提及,是从小武和靳小勇共同的朋友“更胜”口出道出,而小武得知靳小勇要结婚,则是来自被他唤作“郝老师”的老警察。《小武》写的是小武,侧面却写出了一副关系紧密的县城群像。而令我觉得亲切的是,这些近乎妯娌的县城关系中透露出了一种我所熟悉的、小地方的那份浓厚的人情,就像老警察与小武,虽然身份完全对立,却呈现了一种难得的熟悉和亲和,小武唤老警察作“老师”,老警察也完全待他如同晚辈一般,在“警察”身份的严苛之外也还有一份宽容和爱护。

    这种人情,非但唤起了我的县城记忆,某种程度上,竟然也令我想起了幼时对于“港片”的印象。是的,看《小武》,我有种强烈的感觉,像是在看一部香港电影。90年代,我的观影哺乳,完全来自于香港电影。香港电影中除了热衷表现邻里的亲和与人情,也经常呈现出一种武侠式的情义与情怀。而《小武》中,恰好两者兼备。小武这个人物,就像武侠小说中的草莽一般,虽身份卑微,却有着一股执拗的、对于情义义无反顾的坚守。所以当《小武》中响彻出录像厅中吴宇森电影的对白时,实在令我有些不谋而合的兴奋。而小武的“武”字,也很难不令我产生诸如“武侠”一般的联想。

    正因为有情有义,所以在变革之中就更显得怆然,那是武侠小说中的“悲壮”,是英雄人物的时不我与。贾樟柯的电影始终贯彻着一个命题,是时代的变革与个体情感的冲撞,是社会极速发展所带来的高度物质化和阶级分化,令情感产生的迷茫与无所适从。《小武》中最令我难忘的一场戏,是小武去找靳小勇,当他把红包交给靳小勇,靳小勇却不要,将红包扔回给他,那个红包恰好掉在小武翘起的二郎腿上。那场戏是一个长镜头,当红包落在小武的腿上时,那一刻的小武实在令我心酸、心疼,他是那么尴尬、不堪,却仍要努力维护着自己的自尊、维系着那份执拗,那是我最欣赏的一段王宏伟的演出,因为他表现出了那场戏的残酷,也正因为残酷,看出那个人物内在无比的深情、孤独与哀伤。

    20年后的2018年,改革开放的40周年,我们的故事和20年前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只是愈演愈烈。变革来得越来越快,个体的命运在时代之中有若微尘,更多的情感在物化的年代中不知何去何从。在我南方的故乡中,那份感受更加深刻而真切,阶层分化和贫富悬殊令越来越多的情感关系渐渐疏离。回头再看《小武》,并未觉得是20年前的电影,因为那些命题,那些冲撞,在此时此刻依然成立,依然照进现实。

    而贾樟柯的可贵之处不止是纪录了变革时代中的无奈和迷惘,更重要的是他用电影纪录下了在时代变革之中个体情感的珍贵。纵然面对变化的猝不及防,有着山河依旧人面全非的感伤,但个体的生命力永远是充沛的,情感永远是人最重要的依托。就像在贾樟柯电影中无处不在的流行曲,都象征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最朴实纯粹的个人情感。只要旋律一响起,就会令人泛起记忆,想起最弥足珍贵的回忆与感情,就像《小武》里的《心雨》《给爱丽丝》,就像《山河故人》里赵涛伴着《go west》再次起舞,脸上带着百般情愫的复杂笑容。

    题外话,回到故乡,其实我的父母还给我讲了一段往事,原来东南一隅的他们与山西也有过交集,那却是我从未知晓的他们的历史。1987年,我两岁,那时我父亲有好朋友在太原承包了一段铁路工程,便拉上了当时生活尚算窘迫的我的父母。当年有那么多北方人南下谋生,那时我的父母却为了生活出走山西。母亲说她和父亲坐了足足38个小时烧煤的火车硬座从南方来到了太原,火车上人群摩肩擦踵,到了太原他们已经精疲力尽。工程进行了两三年,他们和那位朋友耗费心力,却到底没有赚到什么钱,后来也再没有什么来往了。

    不知道父亲的那位朋友现在怎么样?他们是不是还会回忆起那些在太原一起的日子?他们中有那么多小武,那么多靳小勇,都在飞速变化中疏远、消散了。但在父亲口中提起,只说“那时我们是很好的朋友”。

    而我只记得父亲常哼唱刘欢的《少年壮志不言愁》,而那是1987年的电视剧《便衣警察》里的一首歌。

    【详细】
  • 91762454
  • PseudoIdealist
    2020/4/15 20:31:08
    每集都有新的不解

    为了家人零零碎碎把这个神剧听了也30集了,继神奇霸总男二突然爆发杀人未果被敲闷棍下线,30集又出现了单恋竹马男二突然爆发板砖拍人入狱下线……其实剧情不行猛加恋情狂喷狗血也能理解,毕竟大江大河那型的创业剧本很难遇到,但是男二板砖拍伤人然后女主没签合同占地的问题就解决了?大力出奇迹,万试万灵吧

    原来字数还有要求,电视里又演到了竹马男二的舔狗女三,随便加点字数,一直觉得舔狗这个词攻击性

    为了家人零零碎碎把这个神剧听了也30集了,继神奇霸总男二突然爆发杀人未果被敲闷棍下线,30集又出现了单恋竹马男二突然爆发板砖拍人入狱下线……其实剧情不行猛加恋情狂喷狗血也能理解,毕竟大江大河那型的创业剧本很难遇到,但是男二板砖拍伤人然后女主没签合同占地的问题就解决了?大力出奇迹,万试万灵吧

    原来字数还有要求,电视里又演到了竹马男二的舔狗女三,随便加点字数,一直觉得舔狗这个词攻击性太强了,可是看到这个角色一时想不到更适合的描述。一直在等剧里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女三会对一个没有明显优点又明显喜欢别人的男二一见钟情不离不弃(不过男二在拒绝她示爱的直白干脆还是很值得赞赏的,也算是负责的体现),有猜想过会不会是设置了女三曾经被男二偶然英雄救美过之类的梗,结果到30集了,还是纯粹的一见钟情。

    不吐不快

    【详细】
    12509371
  • tody78
    2020/3/4 13:24:59
    不想看故事,只想看美食

    感觉每个城市的宵夜拍的比较片面,并不能代表当地特色,沈阳、南宁、武汉都在大众点评里搜索了相关店铺,口碑评论残次不齐,后面的城市也就懒得再搜了。最受不了的就是第一集沈阳,夜场的故事看的我对这个城市完全没有好感,觉得很低俗,后面的烧烤还好一点,拉升了好感度。

    这个纪录片感觉总想用故事讲美食,但故事讲的都很单薄,还不如好好讲美食

    感觉每个城市的宵夜拍的比较片面,并不能代表当地特色,沈阳、南宁、武汉都在大众点评里搜索了相关店铺,口碑评论残次不齐,后面的城市也就懒得再搜了。最受不了的就是第一集沈阳,夜场的故事看的我对这个城市完全没有好感,觉得很低俗,后面的烧烤还好一点,拉升了好感度。

    这个纪录片感觉总想用故事讲美食,但故事讲的都很单薄,还不如好好讲美食

    【详细】
    12343175
  • 财源广进
    2021/1/20 21:49:37
    女主咋看着这么眼熟?但看了她好多照片知道了!

    夏于乔以为我眼神不好了???找了一下还好我看的是宋芸桦,不是84年出生的这个夏于小姐,她俩有的照片好像,但仔细一看又不一样,一个是天然可爱校园小姑娘,一个长着长着破了相,对比图片吓够呛!我看的是宋芸桦,不是84年出生的这个小姐,她俩有的照片好像,但仔细一看又不一样,一个是天然可爱校园小姑娘,一个长着长着破了相,对比图片吓够呛!我看的是宋芸桦,不是84年出生的这个小姐,她俩有的照片好像,但仔细

    夏于乔以为我眼神不好了???找了一下还好我看的是宋芸桦,不是84年出生的这个夏于小姐,她俩有的照片好像,但仔细一看又不一样,一个是天然可爱校园小姑娘,一个长着长着破了相,对比图片吓够呛!我看的是宋芸桦,不是84年出生的这个小姐,她俩有的照片好像,但仔细一看又不一样,一个是天然可爱校园小姑娘,一个长着长着破了相,对比图片吓够呛!我看的是宋芸桦,不是84年出生的这个小姐,她俩有的照片好像,但仔细一看又不一样,一个是天然可爱校园小姑娘,一个长着长着破了相,对比图片吓够呛!

    【详细】
    13152242
  • 甜伟大
    2018/3/14 15:46:07
    原著粉客观点评
    有改动很正常,每个看过原著的人都有自己心里的假想人像和设定,甚至人家作者写的场景可能都会有不同的心理预期。所以人家把你喜欢的文字作品拍成一部有人有声有影的片子,肯定要有一定和合理性,小说中就完全没有bug吗?别扯了,还有故意尬黑的,怕是连看都没看的所谓原著粉和职黑吧。
    首先,颜值上来讲,几位新人主演的颜值是不低的,虽然不是现在流行的小鲜肉小狼狗,但是至少人家没整的妈都不认识,顺便表白一下琉璃
    有改动很正常,每个看过原著的人都有自己心里的假想人像和设定,甚至人家作者写的场景可能都会有不同的心理预期。所以人家把你喜欢的文字作品拍成一部有人有声有影的片子,肯定要有一定和合理性,小说中就完全没有bug吗?别扯了,还有故意尬黑的,怕是连看都没看的所谓原著粉和职黑吧。
    首先,颜值上来讲,几位新人主演的颜值是不低的,虽然不是现在流行的小鲜肉小狼狗,但是至少人家没整的妈都不认识,顺便表白一下琉璃,颜值还是可以的。剧情上,虽然很多不能按照原著描述的写,但尽力贴近也算是对我们的尊重了。提几个不成熟的小建议,如果有第二部的话,希望能更多的描述男女主的故事,单纯自私的不想看旁枝末节啊~只想看发糖啊~求不虐~
    【详细】
    9223304
  • 顾海不是海
    2022/3/19 11:42:33
    救命

    和语义错误同期一起追的,真的越看越难看,没有一点cp感,怎么会没有一点cp感,感觉只是单纯在麦麸 啊啊啊啊啊,可是你卖的也不好看啊。颜值都还可以,剧情主题也有深度,论你爱我的灵魂,还是我的身体,不论男女,但是怎么可以拍的这么难看,我看片无数,真的看不下去,但是我还是要看完,毕竟有始有终,这剧在我心里排倒二了,倒一是history那一天,没看下去,主角太丑了,哈哈哈哈哈,那个时候怀疑这不是耽美

    和语义错误同期一起追的,真的越看越难看,没有一点cp感,怎么会没有一点cp感,感觉只是单纯在麦麸 啊啊啊啊啊,可是你卖的也不好看啊。颜值都还可以,剧情主题也有深度,论你爱我的灵魂,还是我的身体,不论男女,但是怎么可以拍的这么难看,我看片无数,真的看不下去,但是我还是要看完,毕竟有始有终,这剧在我心里排倒二了,倒一是history那一天,没看下去,主角太丑了,哈哈哈哈哈,那个时候怀疑这不是耽美,是耽丑。韩腐天花板《你的目光所及之处》《语义错误》我个人觉得,因为就看过这三部,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但是还是觉得《第三次初恋》如鲠在喉,如坐针毡,完全没有感情在演戏,只是跟着走而已,走个过场

    【详细】
    14283299
  • 紫堯
    2015/11/4 13:48:30
    大秧歌就是大闹剧
    看了几集才来评价的,真的是很苏的电视剧,虽然和抗日神剧有差距,但杰克苏+后宫真让人受不了。真心觉得郭靖宇江郎才尽 开始觉得 《刀锋》还不错,后来的《铁梨花》也还能看。《打狗棍》就有点下坡了。《勇敢的心》真是苏的不行,主角掉个悬崖都能碰见个跟前姨太太长得一样的女人,那女的还非他不嫁……还有那男主演话剧似的大段台词……
    至于这个大秧歌看了几集,更是种马后宫玛丽苏,就是两个民间秧歌队搞得跟军阀割据
    看了几集才来评价的,真的是很苏的电视剧,虽然和抗日神剧有差距,但杰克苏+后宫真让人受不了。真心觉得郭靖宇江郎才尽 开始觉得 《刀锋》还不错,后来的《铁梨花》也还能看。《打狗棍》就有点下坡了。《勇敢的心》真是苏的不行,主角掉个悬崖都能碰见个跟前姨太太长得一样的女人,那女的还非他不嫁……还有那男主演话剧似的大段台词……
    至于这个大秧歌看了几集,更是种马后宫玛丽苏,就是两个民间秧歌队搞得跟军阀割据似的,一个抗洪庆丰收的舞蹈而已,堪比华山论剑了,弄了个倚天屠龙的桥段说致敬金庸,还大言不惭辩解说海猫这种没有经历快乐童年就失去父母比张无忌更有震撼力……无语了,要点脸行不。
    海猫执行枪决两个女的都要嫁给这个要死的人,哭天抢地啊,背景乐就差《你是风儿我是沙》了,剧情进度也奇慢,各种回忆,各种啰嗦,各种男主大台词,感情您了是来耽误观众时间的。
    最后说一句海猫不是没爹没娘,编剧是他亲爹,导演是他亲娘,恨不得所有光环祝福都加上啊。
    个人意见,仁者见仁。
    【详细】
    7648433
  • 木卫二
    2013/8/27 14:39:23
    最后一次说爱你

    最宽容的说,《被偷走的那五年》也只抵得半部好戏,没能一好到底,颇为可惜。这个“好”的前提,它当然是放在黄真真的个人作品体系里面。影片想复制《分手说爱你》的成功,也想借鉴《失恋33天》甚至是《和莎莫的500天》的热卖,然而,这种努力却没有避免电影在后半部分堕为《分手合约》——一部也有五年以及韩剧病之类苦情设定的电影(亦是2013上半年最佳狗屎运电影),令人失笑哑然。好你个绝症,是不是编剧脑汁枯

    最宽容的说,《被偷走的那五年》也只抵得半部好戏,没能一好到底,颇为可惜。这个“好”的前提,它当然是放在黄真真的个人作品体系里面。影片想复制《分手说爱你》的成功,也想借鉴《失恋33天》甚至是《和莎莫的500天》的热卖,然而,这种努力却没有避免电影在后半部分堕为《分手合约》——一部也有五年以及韩剧病之类苦情设定的电影(亦是2013上半年最佳狗屎运电影),令人失笑哑然。好你个绝症,是不是编剧脑汁枯竭了,它就可以出来充当万金油?尽管演员很努力在哭泣,痛苦挣扎地说“我爱你”,不离不弃,但看上去,观众似乎更想对这部电影说放弃。开玩笑说,导演用残酷的事实来告诉所有人:秀恩爱,死得快!我还不得不提这样一幕场景,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时,当张孝全在银幕上哭泣时,全场观众都笑了。这种完全脱离于人物的表演风格,实在令人忧虑,电影拍摄时到底发生了什么。面对一个太过重复的爱情题材,在前半部分,黄真真的优势长处被充分发挥,琐碎的蜜月生活在DV镜头下也小有情趣,拌嘴逗乐,看得出有热恋的高温不减。在所有手持DV拍摄的段落,你看得出导演运用得舒心顺手,似乎也是她个人擅长的纪录风格影像再现,尤其是后来重现的第一次求婚,关于迟到和等人的争执,像极了恩爱恋人的真切反应。在这些地方,《被偷走的那五年》足可以让人会心一笑。而在精心设计的第二次求婚,不知道是从哪边的婚庆公司找来灵感,整个场景设计和镜头运动都别具一格,大玩浪漫的同时也有新鲜感,委实有趣。看得出,导演想活用失忆这个桥段,试图在老套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新意,但编剧们漫不经心的飞来一笔也让电影显得过于随意,缺乏了真实的生活经验。一个人可以失忆五年,可以回去和前夫同居,对方女朋友可以默认许可,但是,旧情重燃又把配角人物扔到垃圾桶的行为却难以原谅。这不仅说明她是一个废的人物,也是编导的欠缺考虑,连带职场精英之类的段落都令整部电影显得极其失真,想一出是一出,一边拍,一边就想到当红的票房片去了。或许,导演想夸大一份爱情的忠贞不渝,用失忆来当后悔药,挽回曾经的人生败笔。但是,她对这种努力举动又有所怀疑——未免太过光明美好太幸福,索性丢出韩剧病,一死了之。毕竟从多部前作的故事来看,黄真真显然是爱情怀疑论者,她并不信什么真爱感天动地,我见垂怜。不过,《倾城之泪》会是个例外,大概从这部电影开始,黄真真就染上了无可救药的韩剧病。从挑选白百合之类的角色来看,《被偷走的那五年》想转战内地市场。可在如何进一步适应内地市场上,香港导演包括台湾人似乎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被偷走的那五年》一边努力靠近日常生活,从秀恩爱到吵架,莫不如此,但另一边,它在主人公陷入爱情之际,又迅速令他们抽离出生活,用车祸病症之类的东西来打碎这一切,异常的轻率,非常之分裂。有时候,我们把这种创作上的分裂认定为外来导演的左右摇摆,毕竟,在他们拍摄的本土电影里,对爱情的理解和看法,显然要残酷和现实得多,没有那么多的痴想幻梦,连中二少女都未必买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当香港导演转投内地,他们显然低估了观众的智商。纵然内地主体观众的口味呈现多样化,酸辣不拒,但这并不是说,有些人的投机取巧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因为从现在的市场形势来看,真正触动到内地观众的,还是一些与本土事物结合紧密的电影题材。在很多人眼里,“说爱你”可能是陈旧的表达,但表达方式本身并不笨拙,它可以玩出很多设计花样。《被偷走的那五年》反复强调这项内容,却在“最后一次说”的点上泄了气,不过,这般敞开的结局,也许还是导演的本意。

    【详细】
    62491457
  • momu
    2023/2/1 17:34:42
    影评《不期而遇的夏天》
    陈创塑造的小人物形象:卑微而平凡,抗争却无力 画面很有故事感:农村背景,山头田间,桥头草丛,巷子天井 底层人民骨子里卑微的气质,对命运抱怨不公却不得不低头 阳光明媚下,社会底层人物和留守儿童却仍要以灰暗心情互相舔舐伤口。 黄四毛他没有读多少书,他说是因为小时候...  (展开)
    陈创塑造的小人物形象:卑微而平凡,抗争却无力 画面很有故事感:农村背景,山头田间,桥头草丛,巷子天井 底层人民骨子里卑微的气质,对命运抱怨不公却不得不低头 阳光明媚下,社会底层人物和留守儿童却仍要以灰暗心情互相舔舐伤口。 黄四毛他没有读多少书,他说是因为小时候...  (展开)
    【详细】
    14956216
  • 游侠一笑
    2018/4/16 23:48:08
    80年代津门的影视、文学题材可是不让沪上、京城的

    关于片名。你以为是“三少爷的剑”?外文名Ten Days Actio。

    关于剧情。游手好闲的少爷为女花旦报仇杀日军宪兵司令。抗日神剧的范畴。有部类似的《天津闲人》。

    关于编剧。周军,很熟悉,几日前应该是看过他导演的某片。

    关于导演。马惠武,一级美术师,转而优秀则导,也是主旋律、革命题材为主。

    关于演员。王靖宇,李

    关于片名。你以为是“三少爷的剑”?外文名Ten Days Actio。

    关于剧情。游手好闲的少爷为女花旦报仇杀日军宪兵司令。抗日神剧的范畴。有部类似的《天津闲人》。

    关于编剧。周军,很熟悉,几日前应该是看过他导演的某片。

    关于导演。马惠武,一级美术师,转而优秀则导,也是主旋律、革命题材为主。

    关于演员。王靖宇,李栋,天津人艺的话剧演员。

    三浦研一,这人跟矢野浩二 、涩谷天马、冢越博隆等是鬼子专业户,他还是国际关系学博士,来中国混饭吃有点大材小用了吧?而且这样出卖自己,不知道日本人怎么看他。不过他其实与那些在好莱坞混的华裔演员差不多,也是为了生存,可以出卖自己,出卖国家民族。甚至让人不由怀疑他,是不是间谍来的?原谅我看戏看多了。

    【详细】
    9301370
  • californium(锎)
    2008/11/6 23:16:21
    80们的年代是幸福的
     反正是9几年的时候看的,那时电视上就这些片子轮流播。。子午线一直不知道名字。反正映像一直在那,小时候看没大懂只是觉得满震撼的,为什么主角都要死呢?哎~
      长大了以后,小时候那些只觉得模模糊糊的电影突然之间就知道是在说什么了,感动,深刻,流泪,唏嘘,鼓掌。
      那个时候人都有着一种质朴的实在劲。
      我的童年
     反正是9几年的时候看的,那时电视上就这些片子轮流播。。子午线一直不知道名字。反正映像一直在那,小时候看没大懂只是觉得满震撼的,为什么主角都要死呢?哎~
      长大了以后,小时候那些只觉得模模糊糊的电影突然之间就知道是在说什么了,感动,深刻,流泪,唏嘘,鼓掌。
      那个时候人都有着一种质朴的实在劲。
      我的童年是幸福并快乐着的。每天回家等着各地方台的动画或者动画城,然后周末等着电影频道的电影。。。
     跑题了。。。上面人说了这么多,我实在没什么好说。。只能说,现在90的NB的一代们,好好回味下那个时候的电影吧,真的很好看。不比你们的国外小独立电影差多少XD。。。
    【详细】
    1547335
  • 新西兰孙小社
    2012/8/2 19:06:32
    1999年,我搁南站边上的自来水厂卖呆儿
    ?钢的琴?,电影说的是一群东北的工人为了一个女孩的弹琴梦,在废旧的工厂里亲手打造了一架纯钢制作的琴。过两天在奥克兰举行的中国电影节将放映这部电影,我推荐给所有的朋友。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包场一次,让大家都来欣赏。

    我生在沈阳,作为曾经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心脏,外地的朋友甚至沈阳的晚辈,很难对工人这一群体产生如我们这样的共鸣。以前共和国还年轻,很久以前了,那时东北的工厂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产业重
    ?钢的琴?,电影说的是一群东北的工人为了一个女孩的弹琴梦,在废旧的工厂里亲手打造了一架纯钢制作的琴。过两天在奥克兰举行的中国电影节将放映这部电影,我推荐给所有的朋友。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包场一次,让大家都来欣赏。

    我生在沈阳,作为曾经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心脏,外地的朋友甚至沈阳的晚辈,很难对工人这一群体产生如我们这样的共鸣。以前共和国还年轻,很久以前了,那时东北的工厂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产业重心,是燃烧着煤炭的钢铁打造的一颗心脏。工业成绩先按住不表,毕竟要挤掉赶英超美那段日子的水分,就另一经济支柱农业来说,整个东北生产的商品粮,能养活起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

    后来经济转型,计划经济没了,东北的工业开始没落。工厂倒闭了,东北话叫“黄了”,开始大面积裁员,这种按照市场经济走的平常事儿,让咱中国人安了一个婉转的名头:“下岗”。90年代末期,包括沈阳在内,整个东北地区开始涌现下岗大军的浪潮。

    有人管春运大迁徙叫人类奇迹,管以前闯关东叫人类奇迹,还有长征,板上钉钉的人类奇迹。我们的确是一个擅长创造人类奇迹的民族,但我们似乎三缄其口,忘记了这批下岗大军其实也是个奇迹。

    喜欢研究各国文化的韩国教授李元馥,曾经用生动的漫画勾勒出日本企业大规模精简的那段时期里,失去工作和尊严的老派顽固日本工人,是怎样成为企业转型的“绊脚石”的。漫画里,日本企业搭乘现代化管理的小车试图一溜小跑往前冲刺,但一群老日本工人,就像路障一样挡在路中央,眼一闭心一横,说要想裁掉我们,就直接从我们身上碾过去吧。

    那时候日本企业里少不得的是鸡飞狗跳,拦上吊拦剖腹,改革派只恨政府对这些老古董过分人道主义了。

    但你什么时候看到报纸上大肆渲染我们的下岗大军如何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么?几乎没有,除了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坏分子,大部分下岗工人在纸面上看来,都是走在再就业的康庄大道上的。

    这一伙以百万计的人群,就这样悄然无息地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所吞没。

    我算来自半个工人家庭。我奶奶和三姑都是工人,我父亲以前也是土木工程师。我记得我三姑父,东北话叫老姑父,以前在工厂工作时的模样。他皮肤黝黑,肌肉不突兀但很结实,这就是常年在工厂锤炼出的身板。我们以前喜欢玩他臂膊上隆起的肌肉,他一绷紧上臂,那里的肌肉就饱满地拱起,我们几个孩子就用手在上面“掐小耗子”。那时的工人学历并不高,那时可没有什么蓝翔技校,不少工人都是从学徒做起,由师傅手把手带出来的。他们没有金光灿灿的毕业证书,但他们所具有的高素质却是学历所不能尽数的,他们态度积极他们精神饱满他们热情高涨。

    曾经穿蓝色粗布、戴手套、缠着白毛巾、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工人阶级,是多么令人尊敬和羡慕的群体。沈阳的工业重区,铁西区,遍布以工业工人命名的街道:保工街、肇工街、兴工启工卫工...后来工厂倒闭,机床报废,烟囱炸毁,工人们突然失去了信仰和生活的来源。他们或领着微薄的下岗补贴,或蹬着三轮车做小生意,或挂着如卖身草标一般的“广告牌”,在劳务市场里等着接诸如木工、批灰、刮大白等零活。如上面所说,他们被社会吞没了,他们垮了。

    他们垮得无声无息。后来总有消息,说哪个哪个下岗工人作奸犯科了,哪个工厂的工人又聚众闹事了。他们燃烧了自己的青春去运转国家的发动机,而后被人们记住的则是烟囱排出的废气,仿佛没了他们,沈阳的天才是蓝的,水才是青的。现在沈阳的老工厂几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公寓和写字楼。那群人数庞大的工人们呢?他们在这个论资本讲学历的年代默然。

    市场经济是好的,飞速发展,按劳分配,凭脑力吃饭。也许是吧。

    我小学时曾参加过一个语数补习班,那是1999年。班级开设在南站附近,靠近铁西区边缘的一家濒临倒闭的自来水厂。厂里周末连条看门的狗都没有,就有一位看大门的老头,无精打采得仿佛是被这半死不活的工厂传染了一般。他偶尔在院子里晃悠一会儿,拿拖把象征性地在男厕所那满是污水的地上写意地划拉几个来回。

    课间,我们就在大院里游戏。我们在煤堆上嬉闹,踩过发出咯吱咯吱噪音的灰白色的煤渣子。用被遗弃的镐头和铁锹玩耍,拿报废的轴承和钢珠打弹子,少不了蹭上满手又难闻又难洗的油污。

    南站的铁路线上偶尔会驶过运输火车,上面排满了也许是最后一批生产的坦克。我们冲着那些绿色钢铁和炮筒欢呼,殊不知那远去的火车,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详细】
    55301848
  • 逐暗阐释者
    2021/7/29 12:07:15
    时而黑暗,时而欢乐的童话故事

    《魔女之旅》绝对是一部优秀的单元剧动画作品,比起国内优秀作品《刺客伍六七》有异曲同工的地方,所谓单元剧,就是每集都是单独的故事,不看上集看下集没有太大影响,剧情方面,除了一部分重要人物的交代以外,确实是做到了每集讲一到两个小故事。这样的作品,更加适合现在的快节奏,那么,确定了制作形式,难点就在于怎么让每个故事都做到独具匠心,都有特色,而不是让人看上半部分就猜到下半部分。

    那么,我

    《魔女之旅》绝对是一部优秀的单元剧动画作品,比起国内优秀作品《刺客伍六七》有异曲同工的地方,所谓单元剧,就是每集都是单独的故事,不看上集看下集没有太大影响,剧情方面,除了一部分重要人物的交代以外,确实是做到了每集讲一到两个小故事。这样的作品,更加适合现在的快节奏,那么,确定了制作形式,难点就在于怎么让每个故事都做到独具匠心,都有特色,而不是让人看上半部分就猜到下半部分。

    那么,我在这里不得不说,《魔女之旅》的剧情发展,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说情理之中,其实或多或少在一些细节方面都存在铺垫,剧情深度也不仅仅是图一乐的感觉,运用这种黑暗童话的风格,会不由得提高作品高度,没办法,这就是常态,黑深残反转就比平平淡淡才是真要更加让人记忆深刻。而《魔女之旅》,在黑暗风以及欢乐喜剧向的程度把控上,也是恰到好处,相互调剂,让人不会一直保持某种心理状态。

    至于说作者脑洞大开,有一些剧情的确是出乎意料的精彩,反转也让人记忆犹新,比如时之回溯以及最后的各式各样的伊蕾娜,和沙耶互换身体那一块,都让人佩服作者的脑洞,至于为什么说童话风,因为故事还是比较简单的,甚至高度概括就一两句话可以讲清楚一集的内容,这点,与《刺客伍六七》相当类似。

    能把故事说好是一方面,怎么去表现才是观众最直观的感受,直接体现在画面、声音上面,作画属于优质的范畴,许多颜色的搭配看上去非常让人觉得舒适,作品战斗场面不多,但是魔法空战也制作得不错,十分流畅。

    人物塑造方面,成功塑造了屑魔女伊蕾娜的形象,她冷静、傲娇、自恋、有点点贪财,制作组在她身上可谓是下足了力气,人物动作、细节方面制作精良,《魔女之旅》更多的是站在伊蕾娜第三方的角度上看问题,讲故事,故事的主角,并不一定是她,所以会给人一种看童话的感觉,不过就算是童话,也是深度比较深的童话故事了。

    如果硬要说存在什么不足,那就是跳跃式的悲喜剧切换,让人怀着等转折的心情看了一部纯喜剧,又或者是在毫无防备中被突如其来的反转带来不适,这样单元剧基调变换的形式并不能让所有观众买账。

    总而言之,作为一部画面制作精美、故事引人入胜、结局意想不到的作品,值得一看。

    【详细】
    13711930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