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秘史影评

59502071
  • 幻莘魔瞳
    2012/1/19 18:43:58
    借古讽今,以史为镜!
        本片较真实地重现了光绪年间光绪、珍妃与慈禧的宫廷政治历史。由永华影业公司出品,1948年上映。在解放后初期成为政治批斗的工具,后又被卷入爱国主义与卖国主义之争,也因此成为了新中国第一部禁片。
        关于慈禧,慈禧一生只有一个孩子,与咸丰帝所生,名叫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同治帝十九岁时,亲政不到三年
        本片较真实地重现了光绪年间光绪、珍妃与慈禧的宫廷政治历史。由永华影业公司出品,1948年上映。在解放后初期成为政治批斗的工具,后又被卷入爱国主义与卖国主义之争,也因此成为了新中国第一部禁片。
        关于慈禧,慈禧一生只有一个孩子,与咸丰帝所生,名叫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同治帝十九岁时,亲政不到三年就离奇地死于“天花”,而慈禧也继续了她长达四十多年的“垂帘听政”,如果说同治之死与慈禧一点关系也没,恐怕不太可能。为了追求权力,对待亲生儿子尚且如此,对待侄子兼外甥的光绪帝的态度可想而知。她从来也没将光绪当做过一国之君,连手下的太监也狗仗人势,不拿光绪当一回事。
        在影片开始时,光绪选后,明明是自己所钟爱的珍妃,却无法立为皇后,被迫屈服于慈禧的意愿,选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人(慈禧的侄女,隆裕,据说奇丑无比)作为一国之母,但显然光绪对那个被安排的皇后甚是冷淡,连大婚之夜也留宿在珍妃的房间中不愿离去。而慈禧也以手中的权利逼迫光绪与皇后圆房。
        光绪有个好老师翁同龢(关于他最著名的就是平反晚清冤案之首——“杨乃武与小白菜”),影响了光绪对人民、国家的一些看法。虽然历史上认为翁同龢对于甲午战争的失败要付上一些责任(曾经因与李鸿章的私怨而克扣北洋水师军费),但我认为战争的失败只会加快变革,而短暂的胜利势必更加麻木腐朽的政权,而在之后翁同龢在戊戌变法中发挥的作用也让我对这个七十老人赞叹不已。
        正如影片所述,历史中的珍妃也是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她关心国家大事与百姓疾苦,深刻地认识到大清王朝的岌岌可危。她主张光绪维新变革,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拯救大清王朝。倔强的她据理力争,即便是面对位高权重的慈禧时也不愿意低头。慈禧也是对她恨之入骨,在戊戌变法后就囚禁了珍妃,在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时,强迫珍妃投井,将其杀害,清王朝宫廷中屈指可数的有识女子——珍妃就此香消玉殒。
        再说义和团,我对他们了解不多,之前大部分是来自中学历史教材,当时觉得挺让人尊敬的,以为是纯粹的为了抗击外国的侵略者的平民队伍。现在了解更多才知道,就像现在的极端民族分子,仇视一切外国人,并以极端的手段报复,以牛鬼蛇神之术迷惑百姓,愚昧地制造国际矛盾。当时清廷对义和团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收编加以对付洋人,一种是管制并安抚洋人。尽管光绪与一些开明官员在当时力谏约束义和团,但昏庸的慈禧坚持地选择放任义和团行为,也由此为八国联军侵华埋下了伏笔。
        影片结尾以光绪在逃难的过程中遇到百姓感激而告终。纵观光绪一生,政治上:有机会成为开明之君,却太过天真,不懂得韬光养晦,更不懂得培养自身的势力,在戊戌变法时,甚至将全部希望压在自己都了解不深的袁世凯身上,赌输了也没法弥补,被慈禧囚禁十年居然也未想到脱身之法。爱情上:是个专一的人,也有幸碰到了一生最爱的珍妃,但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本来二人约定了不走,但却被慈禧骗走了,而将珍妃一个人留下来面对慈禧的迫害,最后得知真相后,余生郁郁寡欢。婚姻上:隆裕不是他喜欢的人,但婚姻却已是既成的事实,他的无情与冷淡更加扭曲了隆裕的人性,隆裕最后选择了与慈禧一样的道路,为了夺取权力,在慈禧死的前一天,买通太监将光绪毒死。
        最后还有一件事要提一下,也比较离奇,慈禧垂帘听政时期的同治与光绪都没有一个孩子,这大概也于慈禧有关吧……
    【详细】
    52751561
  • 大-燕-威-王
    2011/11/29 5:20:27
    吐点光绪珍妃的槽……
    光绪的老师翁同龢在日记里表示出了对皇帝性格的担心:光绪皇帝的脾气其实是易怒暴躁的,经常动辍踢打杖责身边的太监。新政期间也完全不考虑实际状况,一连发几十道圣旨,并且前后矛盾,不知所云。

    《瀛台泣血记》完全就是戏说,《故宫退食录》已经把它吐槽透了,换句话说就是德龄写给外国人看的一本清宫猎奇小说。瞧瞧结尾的光绪之死,典型地诡异,光绪嘴角的笑德龄你见过?慈禧都没见过的说。
    德龄写的《清
    光绪的老师翁同龢在日记里表示出了对皇帝性格的担心:光绪皇帝的脾气其实是易怒暴躁的,经常动辍踢打杖责身边的太监。新政期间也完全不考虑实际状况,一连发几十道圣旨,并且前后矛盾,不知所云。

    《瀛台泣血记》完全就是戏说,《故宫退食录》已经把它吐槽透了,换句话说就是德龄写给外国人看的一本清宫猎奇小说。瞧瞧结尾的光绪之死,典型地诡异,光绪嘴角的笑德龄你见过?慈禧都没见过的说。
    德龄写的《清宫二年记》倒是好的,然而辜鸿铭对作者的评价,就是她虽然可嘉,但太天真。德龄居然异想天开或许会影响慈禧的政治路线,实在是比较好笑。
    这妞儿尽管在清宫只呆了两年,但走后居然能写出一堆书(大都还都是小说),YY精神着实可嘉。

    推荐《宫女谈往录》,里面崔玉贵对珍妃的评价倒很中肯:珍妃不是美玉,也弄过权,也卖过爵。但死前呛得太后说不出话,把自己的生路全掐断,还是能看出这个25岁年纪的女人见识蛮不简单的。
    崔玉贵说这话你信不信我不管,反正我是信了。他因为太后把珍妃之死归咎于他,一辈子都咽不下去这口气,悲愤全化成食欲了,据说一顿饭能干掉一大盘海参炖蹄髈。

    实话说,光绪在我看来是个庸君,珍妃就是个普通妃子,没跳出旧式妃嫔的圈圈,缺了钱会给光绪出卖官的主意,擅宠了会管光绪要珍珠衫……这在后宫里但凡有点脑子,光这两点早不知死多少次了。对于“后妃不可干政,不可擅宠”的祖制,我不信珍妃的脖子就比其他妞儿硬多少,除非她是慈禧那种开了外挂的,能原地满血复活的,可惜她没开。慈禧对她反倒只是杖责,只贬妃号,已然够客气了也么哥。

    再说慈禧,没点手段能撑大清快五十年?而且这五十年不是康雍乾的五十年,而是清末风雨飘摇的五十年——没点真本事能撑下来?而且没被大臣和太监架空仍旧握有实权,她倒是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光绪和珍妃的故事之所以源远流长,我觉得一是有人为了抹黑慈禧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二是近代媒体已经开始在炒作这条叽歪路上蹒跚学步,三是人们喜好八卦喜欢帅男美女的爱情故事并且富有对皇宫的偷窥欲……君不见大清一倒台,写回忆录的就有如过江之鲫,太监出书,宫女也开始出书,光绪珍妃就是书中的常客,尽管这些写手连他们的面可能都没见过。

    哎哎,至于袁世凯如果照光绪的旨意办了,历史会如何改写……我比较倾向于历史不能假设。就算可以假设,袁世凯若真跟了光绪,袁世凯也就不是袁世凯了——这也是个狠角色,不是谭嗣同,不是康有为,不是政治理想主义的弱智。

    以前我们看过茜茜公主,其实那个妞儿现实之中挺可怜的,电影骗了一批人,又让另一批人成为了真正的历史爱好者。
    清宫戏也跟罗密施奈德似的赚了许多妞儿的眼泪,很多次我真心觉得那是玛丽苏式的代入式阅读……最好,我们不要去深究银幕上或者书本里的珍妃光绪是什么货色,最好,我们要去探讨为什么珍妃和光绪的形象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今天这个样子是谁最想看到的?而又为什么会是他们想看到的?

    据说玛丽安托内特和路易十六已经被教皇追认为殉道者,为什么几百年前熟悉他们的一些人并不这样认为……这中间一定发生了什么。
    清宫轶事,亦然。
    【详细】
    51901325
  • 开花的刺
    2008/3/24 14:45:56
    当时明月当时风
    买了很久,很多旧上海的片子,终于看了。才发现,比想像的好得很多。

    很地道的表演,很真实的情节。没有我预想的港台腔,也没有歪曲史实——尤其是很多故事在史料中有记载,戏说得不多。

    虽然有些脸谱化,到底无可厚非。

    周旋,舒适。
    赏心悦目。


    买了很久,很多旧上海的片子,终于看了。才发现,比想像的好得很多。

    很地道的表演,很真实的情节。没有我预想的港台腔,也没有歪曲史实——尤其是很多故事在史料中有记载,戏说得不多。

    虽然有些脸谱化,到底无可厚非。

    周旋,舒适。
    赏心悦目。


    【详细】
    1334152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