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演员
>
街舞狂潮
街舞狂潮
类型:
纪录片
主演:
地区:
中国台湾
年代:
2010
推荐首页
演员表
影评
剧照海报
播出时间
主题曲
新闻花絮
剧情介绍
街舞狂潮
影评
jellyfish
2015/4/23 15:48:21
还是跳吧,尬到赢为止
“为什么34岁还要去法国PK街舞,那是因为壮志未酬。”2007年,台湾街舞老将彭英伦(阿伦)下定决心,远赴法国参赛。
那一次的法国之战让阿伦折戟而归。然而3年之后,他终于登上了领奖台。只不过,获奖的是一部以他为主要人物的电影。
2010年11月20日晚,第47届台湾金马奖将最佳纪录片奖颁给了台湾纪录片《街舞狂潮》,颁给了28岁的台湾新生代导演苏哲贤,也颁给了37岁的“舞林斗士”
“为什么34岁还要去法国PK街舞,那是因为壮志未酬。”2007年,台湾街舞老将彭英伦(阿伦)下定决心,远赴法国参赛。
那一次的法国之战让阿伦折戟而归。然而3年之后,他终于登上了领奖台。只不过,获奖的是一部以他为主要人物的电影。
2010年11月20日晚,第47届台湾金马奖将最佳纪录片奖颁给了台湾纪录片《街舞狂潮》,颁给了28岁的台湾新生代导演苏哲贤,也颁给了37岁的“舞林斗士”彭英伦。那一年颁奖时,苏哲贤正服着兵役,为了参加颁奖典礼特意请假回到台北。
街舞在台湾有超过20年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初和2000年前后,分别有过两个高峰。在大屏幕上,这一领域之前并没有被好好展现过。但苏哲贤拍《街舞狂潮》,绝不是为了介绍街舞。
被苏哲贤收录在影像里的人物,甚至不能算“街舞界翘楚”。主人公阿伦在上世纪90年代成立过Hip-hop组合,签过唱片公司,还为歌星编排过舞蹈,但他自己从未红过。
“阿伦,你怎么那么老还跳?”影片中一位年轻舞者毫不客气地发问。纪录片开拍那年,阿伦已经34岁。导演苏哲贤还特意拍下了一个小插曲:到上海开班教学,宣传单上对阿伦的介绍是“台湾舞林最老的街舞斗士”。
而影片的另一条叙事线索,由“八个孩子”承担。这是由一群年龄只有阿伦一半的高中生组成的街舞社团,在联考结束后的夏天,这些一腔热血的街舞少年为参加比赛而挥汗流泪。两条叙事线索、两个时代的街舞斗士在比赛前夕完成了交汇。
从一开始,苏哲贤就确定不会去拍那些知名舞团。早在2007年4月,还在台湾艺术大学攻读研究生的他就开始寻找心目中的拍摄对象。这是他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不过在此之前,他为不少电影“打过工”,其中包括杨力州导演的《奇迹的夏天》。这部电影讲述了台湾花莲一支中学生足球队的梦想与成长,并获得2006年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参与《奇迹的夏天》,让他发现,自己身边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梦想和故事。
经过近2个月的寻找,2007年6月底,他看到“八个孩子”,觉得他们散发着电影的感觉”。
而与阿伦的相遇更为巧合,他有一帮白领朋友,每天下班后都会去学跳House街舞。于是苏哲贤想拍拍他们。那一天,他与朋友约好在舞蹈教室见面,岂料天降大雨,朋友一个都没有来。倒是那天教课的老师,让苏哲贤觉得气质与感觉都非常适合。
阿伦身上确实充满了故事。这位“街舞界的疯子”,从17岁跳街舞跳到34岁,混过舞厅,也曾怀揣一把弹簧刀行走街头。“如果当时没有接触街舞,你可能没有办法拍我的纪录片了。”影片里,他有些尴尬地笑着对摄像机说。
摄像机记录下阿伦的笑容,也记录下他的彷徨。老大不小的年纪让阿伦几次犹豫是否要告别自己热爱的街舞,现实的压力更让他动摇。“有时候街舞让我疑惑,这样是不是对的。”但最终,这个“跳舞界的疯子”选择了戴着护膝继续跳下去,“34岁,还是跳吧,尬(干)到赢为止。”
【详细】
7452
1243
P.Diddy
2013/9/28 15:32:16
北京学街舞都进来看看
Yatoo雅图舞蹈工作室以0基础学员为主要招生对象,自2013年开办至今,已有数百名学员在我工作室学习,并且与cctv/北京电视台/河北电视台良好合作,担任众多明星的演出伴舞。工作室课程包括:JAZZ(CLUB JAZZ/NEW JAZZ/MTV JAZZ),HIP-HOP,POPPIN,Breaking.本工作室有新加入全国最具实力bboy成员,已是全国最优秀Breaking实力团队的轩辕舞蹈工
Yatoo雅图舞蹈工作室以0基础学员为主要招生对象,自2013年开办至今,已有数百名学员在我工作室学习,并且与cctv/北京电视台/河北电视台良好合作,担任众多明星的演出伴舞。工作室课程包括:JAZZ(CLUB JAZZ/NEW JAZZ/MTV JAZZ),HIP-HOP,POPPIN,Breaking.本工作室有新加入全国最具实力bboy成员,已是全国最优秀Breaking实力团队的轩辕舞蹈工作室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 Yatoo雅图舞蹈工作室用最严谨的教学态度,欢迎广大街舞爱好者的加入! 我们开设的课程有: 舞蹈类 ------LA Style(LA风格) ------Jazz(爵士) ------Girl‘s Hiphop(女子街舞) ------Hiphop(嘻哈街舞) ------Popin(机械舞) ------Breaking(霹雳舞) ------Mtv Dance(MTV 舞蹈) 特设课程: ------Kid Dance Camp(少儿明星街舞) ------白领塑身班 ------成品舞编排 其他 ------排练室出租 北京东西海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QQ:1241269153 联系电话 迪迪 13120141228
北京市朝阳区四惠东国粹苑大厦西南角源创空间大厦F06
【详细】
6304
563
Sunset Blvd.
2013/2/8 0:01:46
最难忘大学前的那个夏天永远锁定在了电影的胶片上
阿伦说 34岁了 还能怎么样 继续跳下去 尬到赢 他还在继续人生的battle 穿着阿迪参加PUMA比赛的8个小孩幸运地赢了捷运杯的比赛 之后大家各奔东西 但最难忘大学前的那个夏天永远锁定在了电影的胶片上 看完才知道原来是金马最佳纪录片来头不小 老师出生的80后导演是个话痨 听到许多幕后发生的故事 那个时候拍这样的电影真是一件开心的事 期待下一部ABC唱中文饶舌的题材
阿伦说 34岁了 还能怎么样 继续跳下去 尬到赢 他还在继续人生的battle 穿着阿迪参加PUMA比赛的8个小孩幸运地赢了捷运杯的比赛 之后大家各奔东西 但最难忘大学前的那个夏天永远锁定在了电影的胶片上 看完才知道原来是金马最佳纪录片来头不小 老师出生的80后导演是个话痨 听到许多幕后发生的故事 那个时候拍这样的电影真是一件开心的事 期待下一部ABC唱中文饶舌的题材
【详细】
5771
185
小麦
2012/5/9 12:36:53
一个人走
(去年写的观后感,偶然在douban上看到了这一条,于是就搬上来了)
昨天晚上和老李去看纪录片了。自从离开新闻学院之后,就很少看真正的纪录片了,昨晚是久违之后的相逢,再次被一击即中。
&n
(去年写的观后感,偶然在douban上看到了这一条,于是就搬上来了)
昨天晚上和老李去看纪录片了。自从离开新闻学院之后,就很少看真正的纪录片了,昨晚是久违之后的相逢,再次被一击即中。
一口气看了两个。第一个是关于街舞的。这厢将近40岁的老Dancer阿伦,一个人便是一支队伍,那边8个高中毕业即将步入大学的青少年,偶然的机会组成了undergradu-eight,便开始一路参加比赛直到拿到最后的冠军,只是年少青春的他们,尚不懂这可能是他们人生中唯一的一个交点。之后,他们的人生轨道就开始朝着各个不同的方向发散,一个人一条路,又是另一个阿伦。那个夏天,将成为他们人生中一段金光闪闪的记忆。
影片中有几次拍到阿伦坐着,在地上戴护膝,边戴边笑笑地说:“年纪大了”。很多次,都是他一个人背着大背包,顶着那头黄色的爆炸式头发,走在晚上无人的街道上,孤独的追求者的形象。鼓起勇气去巴黎参加比赛,散场的时候,阿伦走出人群,依旧是笑笑说:“输了,太紧张了”,然后又一个人离开。导演很聪明地直接跳过了比赛现场,将观众直接带到这个有点惨淡却是意料之中的结局。
结束的时候,阿伦决定继续跳下去,从另外一个人的口中,我们知道了阿伦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准备下一站去纽约,脸上已经有了沧桑的岁月之痕,跳舞的心未死,大背包黄头发便依旧跟随着他。
第二个片子《生活在别处》,以小清新开始,很像陈绮贞的调调,音乐是安静有力的钢琴,画面是旅行路上一掠而过的风景。然而,小清新显然不是导演想要达到的高度,于是发展下去,伴随着导演自己的内心独白,以及一个个独特灵魂在幕天席地中与自然的对话,片子讲述了导演在东海岸的花莲休假途中,遇到的几个逃离了城市生活、来东海岸寻找生活的人。没有太多的故事,大部分镜头是他们沉默地面对着夕阳、森林、土地以及潮汐的涨落;没有太多的对话,一段一段直面内心的独白。
其中有一个年轻人,他一直想要寻找夕阳的颜色,于是在东海岸一待就是很多年。但是,对着镜头,他拿着调色盘,无奈地说:“我调不出晚霞的颜色”,此时,独白响起,导演说:“我也无法知道夕阳的颜色。”另一个人,他想要在东海岸盖一间和土地更为贴近的房子,因为他觉得人类的社区,没有泥土的芳香,没有鸡鸭鹅而只有娇贵的宠物,在那里他有一种深深地失落感。于是,他和几个人,在东海岸的森林中,开始自己和泥土,先是光着脚踩软软的黑泥,然后用手搓成一团一团,其中夹杂着长长短短的草屑。堆砌起这些泥团,慢慢地一面有着许多“气孔”的墙立起来了,他说:“我听到了泥土呼吸的声音”……
休假结束,回到城市,身体和灵魂似乎又开始分家,从快节奏的镜头转换到一朵出现过多次的牵牛花特写,片子伴随着一段独白慢慢结束:“到今天我才明白,原来有一种与天与地、与花与草与自然如此贴近的生活,已经无法复返”。
两部内容风格完全不一样的片子,却都是关于那条一个人走的路,关于寻找。导演的寻找、片中人们的寻找、还有我的以及老李的寻找。寻找、靠近,孤独、难以企及,就像歌里唱的一样,都要一个人受。
看第二个片子的时候,想起了童年时好多好多的事情。我想,和那些人相似,自然、花地姿态、草以及泥土的香对我应该也是重要的东西吧。可能有一天nature 也会calling me的。。
【详细】
5421
1679
小千
2012/2/25 16:45:39
闪动的双面梦想
导 演: 苏哲贤(曾参与《奇迹的夏天》、《天黑》等片)
2010年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并入围最佳剪接奖
■梦想的正面:一部关于梦想的电影
《街》堪称台湾首部记录街舞文化的纪录片,也为街舞运动提供了正面形象。金马奖史上最年轻的导演苏哲贤深入街头舞者的心,拍出了两个
导 演: 苏哲贤(曾参与《奇迹的夏天》、《天黑》等片)
2010年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并入围最佳剪接奖
■梦想的正面:一部关于梦想的电影
《街》堪称台湾首部记录街舞文化的纪录片,也为街舞运动提供了正面形象。金马奖史上最年轻的导演苏哲贤深入街头舞者的心,拍出了两个世代对同一梦想的热情。
影片双线并进,以同一梦想为主轴,将对两个世代的人的拍摄交叉剪辑在一起,既是不同生命轨迹的纵向比较,又是个体与群体的横向对比。影片主线是舞者阿伦,他从17岁跳到34岁,从国三时学习“剪刀脚舞”到历经“戒严时期”成为大中华地区Hip-Hop的先锋者,从谋生而为儿童和职员教学到无偿举办推广台湾街舞文化的国际街舞工作坊,从街头混混到“街舞斗士”直至三次直闯国际街舞比赛的舞台——他终于踏上了前往世界的理想之路,在街道旁、广场上、凯撒门前、埃菲尔铁塔下、上海外滩前,激情起舞。最后,虽再应邀参加巴黎世界街舞大赛却不幸落败,却越战越勇,决不放弃:“34岁了,还是跳下去吧。尬到赢为止。”
另外一条线,是来自不同高中的八个十七岁的少年组成的地下舞团“八个小孩”。他们因喜欢跳舞聚在一起,共同为捷运杯街舞大赛冠军的梦想而努力训练,为高中生涯最后的夏天留下回忆。虽跳舞的环境与前辈相比已有很大进步,但他们仍有自己的压力与追求。最后他们的愿望得以实现,而生命与舞蹈也将继续。
影片试图将壮心未老与青春激情进行相互碰撞,实际上这两条线索并无直接联系,但以共同的梦想和激情来贯穿,以共同的音乐舞蹈、奋斗形成的对话与同构,在环环相扣的剪辑中有种传承、对话的意味,并试图形成微妙的命运相似感。这虽是一种形式上的寓意设计,但客观上却有些分散主题和主要人物的不足。
与同时期台湾掀热潮的《3D舞力对决》、《舞力全开3D》等视觉冲击的特技电影不同,《街》作为一部通俗易懂且以真动人的纪录片,不是追求花哨的舞动与炫技,反是朴实的讲述故事。而苏作为一个年轻新锐导演,也并非一味自我表现。信奉真实电影的他,相信现场音响和影像带给观众的力量,也更多的是客观呈现而非评断,如忠实记录下阿伦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困顿和妥协,并将这种疑惑平静带过,让观众去思索。而李念修的剪辑选择精准、不着痕迹,略过炫目舞蹈来透视影像内在,让其更具人性。而作为一部上院线的记录片,这部电影也可称得上是“记录片电影”,类似剧情片的操作、街舞时尚元素、明快节奏(放入了1300个镜头)、从头到尾的简单线索,大量具节奏与视觉感的舞蹈片段带来视听冲击,又具易于让人认同的电影感染力。
但与电影的不同处在于,《街》虽定位是青春励志、积极向上,但作为一部纪录片,无法人为安排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而恰好这未卜的结局,却让一切都得以继续,并凸显出本片最重要部分——过程:电影中的过程、拍电影和看电影的过程。就像导演说“追逐梦想,重要的是过程中的热血,而不是结果”。又像蛋堡创作的主题曲《过程》歌词一样,“离开世界之前,一切都是过程……那以为是结果,其实是每一站;每过一站,不断开始着每一段”,“于是,过程是风景,结果是明信片”。
这个过程,也包括电影结束后却依旧继续的生命过程。当现实生活让人们的梦想过早的夭折,让我们丢失激情越来越现实时,阿伦却试图告诉观众“梦想怎样令人的生命得改变”。片中有许多镜头都拍摄他从地上跌倒再爬起来继续跳舞,那种百折不饶的精神不仅是街舞的精神,更是人生的精神,“我想要拍摄和我同年纪的人表达出来的热血,又是我们这个世代共同认同记忆的。”更多的力量,也并非是关于影片或者街舞本身,而是由观影者不同的人生经历在自己心中折射出不同的光——曾经有过梦想的、正在坚持梦想的、丢失梦想的、不再相信梦想的,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就像影片中“八个小孩”说:“如果你有梦想,你是一个人、或者你是一群人;在你还没实现之前,你可以先来看看,我们是怎样实现了这个梦想的。”也像虽阿伦被人称为“舞界的疯子”,虽“八个小孩”只是希望留下一场夏日的热血记忆,但这都不会只是一场痴人说梦,也不会只是一场仲夏日之梦,因为,这不是梦,这是永不会消亡的的梦想。
■梦想的背面:一部来自梦想的电影
从07年到2010年,历经两年多的拍摄、一年多的后制和剪辑;从最初开拍的一万零五百块开始,到获得记录片组织CNEX赞助,再到跟着主角飞奔于世界各地,这部大学生导演的研究生毕业作品却成为了台湾第一部以“街舞”这一“次文化”题材获奖的纪录片,并得以在全省五个戏院上映和在全国(包括大陆)进行主题巡演——这部纪录片的奇迹,依靠的是现实中的梦想的支撑。
首先,影片最大的背后推手便是以“给下一代的太平盛世备忘录”为主旨的CNEX组织。它的创始人蒋显斌放弃了新浪副总的位置成立CNEX,便是因为“人生短暂,我该去实现自己更大的梦想”,他试图以纪录片的形式描述一部华人当代的文化史,并每年设定一个主题,支持8—10部纪录片。08年的主题是「梦想与希望」,《街舞》跟《音乐人生》都于同年入选。其中《音乐人生》获09年金马奖三项大奖,进入院线并取得显著成绩,《街舞》则让CNEX接着第二年拿到金马最佳纪录片奖。而成立四年的CNEX除了文化记录的决心,还努力寻找纪录片的各种推广和盈利方式,计划在院线、与咖啡馆合作、DVD发行和新媒体等中开辟纪录片渠道,自身造血功能也不断增强。它们对纪录片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考量对探索纪录片生存之路的意义重大,而这一切,也是来源于推动纪录片这一文化创意产业良性发展的梦想的力量。
其次,也是因为自己的梦想支撑,苏哲贤才能拍出一部充满真情的诚意之作:“这是一个梦想,如果说跳舞是阿伦的全部,那么电影就是我的全部。”承袭台湾优秀记录片传统的他,在《海角七号》带动台湾国片回春的大背景下,选择了纪录片作为自己的探索,也是希望能够在台湾电影整体环境还算好的情况下,为台湾电影形成商业片导演和创作型导演并存和谐的生存机制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而他认为票房与院线只是途径,目的是有多少人能够听到看到,并受到影响。自参与前辈杨力州导演《奇迹的夏天》的制作之后,他便开始关注起自己所居住的城市里众多需要被听见的声音;而为了筹募拍片基金,更不惜接杂活、啃干面包、一个月睡不好觉。他赖以维持自己生活的,仅仅是梦想,而这种梦想也将作为他一生的主题延续下去。
再次,电影人物也是组成影片的主要部分。作为一部人物记录片,只有长时间的接触与心灵的沟通,与被拍摄者之间建立一定的默契和信任,才能捕捉出最真实本质的一面。就像苏哲贤在金马获奖感言中曾说:“因为他们在我的生命里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我参与他们的生命,我得到了很多”。2007年,苏第一眼见到了阿伦,便因阿伦的激情而决定他是自己要拍摄的对象,而阿伦也说:“我感觉我们两人的命运就是隔着一台机器。他看到我,也替我难过,而我看到他,我就想,导演,你要撑下去啊。我们都是生活的斗士。”这一对“纪录片斗士”和“街舞斗士”心心相惜,在巴黎拍片的日子还曾因经费紧张而分吃一个法国面包;而八个小孩,也由觉得导演“不靠谱”到彼此理解。导演和主角之间相互印证、投射的梦想与激情,使得影片不仅是两个世代的对比,更是三个梦的叠合。
而构建影片整体骨架的剪辑师李念修,在08年炎夏没有冷气的楼顶上,仍保持着认真与专注,虽“每一只纪录片要剪出来就象是要生产一样,半条命都快没了”,她却依旧乐此不疲。而“每一次黑暗的夜晚,当她离开工作室关上门,带着疲惫的身心,安静地离开,即使没有掌声,没有人知晓她的重要,她仍然继续往前。”
因为“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信仰电影,信仰真实”,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梦想支撑,属于街舞和生命、属于青春与激情的奇迹才能够得以发生。
原载于《看电影·午夜场》“纪录片"栏目
【详细】
5319
3816
fwb
2012/1/1 21:17:08
过程和目的
一个在中国文化中常出现的“过程与目的”的纠结话题:跳舞不是个正经事情,玩年轻时玩儿可以,比如8个高中生用作青春热血记忆的夏天,而那个34岁的男人还要跳下去的话,就会困惑。
而我以为,撕开各种伪装来说,人生的目地其实就是死路一条,过程比那个虚幻的目的,更重要!
一个在中国文化中常出现的“过程与目的”的纠结话题:跳舞不是个正经事情,玩年轻时玩儿可以,比如8个高中生用作青春热血记忆的夏天,而那个34岁的男人还要跳下去的话,就会困惑。
而我以为,撕开各种伪装来说,人生的目地其实就是死路一条,过程比那个虚幻的目的,更重要!
【详细】
5240
132
紫菀
2011/5/22 21:55:03
你要去哪里
《街舞狂潮》是去年金马奖的最佳纪录片获奖影片。在去年12月的“CNEX两岸三地主题纪录片影展”广州站,我终于看到了这部纪录片。去年CNEX影展的主题是:梦想与希望。其实这个主题是08年的时候CNEX作品提案征集的主题,《街舞狂潮》就是那时候入围那届的十大作品。金马奖的获奖让这部片子知名度更高。
成功到底是什么
《街舞狂潮》分两条主线,记录了32岁的台湾街舞斗士阿伦和国中
《街舞狂潮》是去年金马奖的最佳纪录片获奖影片。在去年12月的“CNEX两岸三地主题纪录片影展”广州站,我终于看到了这部纪录片。去年CNEX影展的主题是:梦想与希望。其实这个主题是08年的时候CNEX作品提案征集的主题,《街舞狂潮》就是那时候入围那届的十大作品。金马奖的获奖让这部片子知名度更高。
成功到底是什么
《街舞狂潮》分两条主线,记录了32岁的台湾街舞斗士阿伦和国中生街舞团队“八个小孩”的故事。两条线交叉前进,推进叙述。而我想说的是阿伦的故事。阿伦跳了17年的街舞,在台湾街舞还没完全兴起的时候,他已经到了国外取经学习,回来台湾,一直继续教街舞。凭着对街舞狂热的热爱,一直跳一直跳。2007年,阿伦第一次参加法国巴黎的街舞世界大赛。结果失败了。在三十多岁的年龄关口,面对法国比赛的失利,面临人生转型的关口,他也开始思考“这样做到底对不对”的问题。看着法国世界大赛里的街舞界的“成功人士”,阿伦开始思考:“我也想和这些舞者一样,能够成功,但是这些舞者成功了吗,他们老了之后又都在做些什么呢?有时候,街舞让我疑惑,这样是不是对的?”到四十岁还可以跳吗?不跳之后又可以做什么。阿伦内心产生疑惑。
可以我行我素,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不管别人的看法,但是却不可以忽视内心深处那渐渐怀疑的东西。阿伦把街舞当作了他生命的全部,但是年纪大了,是不是还可以继续跳下去?还可以跳多久?这样的坚持有没有意义?在片中,阿伦在陷入了自我怀疑及面对现实种种困境的时候,一度想放弃街舞。他找到一份卖房子的工作。但是被告知一定要剪掉他那头撒亚人头发,才可以上班。导演这时很识趣地剪辑了一段快速运行的、在街上拍的各色中青年男路人,顶着平头,或西装革履或大腹便便的影像,这种影像的对比会让你觉得很搞笑。因为你很难想象在长达一小时的观影中,那个片中顶着一头金黄色撒亚人头发,帅帅地跳着街舞动作的阿伦,有一天会变得大腹便便西装革履的男路人形象。终于在阿伦放弃街舞之前,他接到了到上海交流授课的邀约。而在上海开班教学,该机构宣传单上对阿伦的介绍是“台湾舞林最老的街舞斗士”。这句宣传语你很难讲是恭维还是讽刺。你很难说阿伦他究竟想没想明白那个“这样做到底是不是对的”这个问题,我想,他只是追随自己的心,只要这条路还可以走,那就走走试试看,“34岁了,还是尬吧!尬到我赢为止。”
阿伦的那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头脑风暴》一期关于自由职业者的讨论。成功到底怎么衡量?是社会主流价值观下的有钱有权,还是其实可以不止一种的?那期节目里一个自由职业者嘉宾说:“我们从事这份职业肯定是因为我们热爱自己做的这份行业,无论做得成功与否,所以这个成功定义也是由我们内心来平衡。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只有我们自己可以定义我们是否成功。”一直以来衡量一个人成不成功都是由社会主流价值观来定义的。可是又有谁可以告诉我们,定义永远不只有一个,标准不只有一条。
阿伦选择了继续走下去,至少暂时是。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可以到达哪里。可是也从来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哪条路一定可以去到哪里。区别只是有些路多人走一点,路向清晰一些,有些路少人走一点,模糊一些而已。
阿伦后来第二次参加法国巴黎世界大赛,这次,他赢了。
我会很羡慕那种我行我素的人。他们会纯粹很多。在大多数人被世俗同化得思维一致的时候,他们的坚持显得那么的不合时宜。你可以说这种人“不识趣”“不会想”“很傻”。但是每个人实现自我的方式都不一样。在这样一条坚持自我的道路上,就是他们实现自我的方式。
这不是一部励志片。导演的镜头记录了阿伦的失败、疑惑、和再出发。纪录片记录的是街舞的故事,但是我觉得这具有更普遍的意义。无论是阿伦的故事,还是“八个小孩”那个夏天艰苦练舞最后获得比赛第一名,以及后来各自的发展的故事,梦想不应该只是一个励志的词,它更应该镶嵌在你的生命里。没有人可以知道你会去到哪里,可是,不管去到哪里,都是人生的风景。继续走就是了。
【详细】
4959
1685
暈塵
2011/3/1 1:19:44
一場又一場的Battle
《街舞狂潮》紀錄片當然關於街舞和夢想,但我更覺得導演蘇哲賢抓住了hip hop中battle這個字—無論是阿倫或八個小孩,他們每天都在battle中或廝磨或亢奮或淡然,與對手決戰,與現實決戰,與旁人的目光對決,與流逝的歲月對決,以自己身體的熱情與社會的冷漠對決,最難打的還是自己與自己對決。片中著眼的這些對決容或老生常談(與CNEX上一部出品《音樂人生》KJ的「反比賽」更大異其趣),但在冷靜與熱情之
《街舞狂潮》紀錄片當然關於街舞和夢想,但我更覺得導演蘇哲賢抓住了hip hop中battle這個字—無論是阿倫或八個小孩,他們每天都在battle中或廝磨或亢奮或淡然,與對手決戰,與現實決戰,與旁人的目光對決,與流逝的歲月對決,以自己身體的熱情與社會的冷漠對決,最難打的還是自己與自己對決。片中著眼的這些對決容或老生常談(與CNEX上一部出品《音樂人生》KJ的「反比賽」更大異其趣),但在冷靜與熱情之間,阿倫在長路上孑然的身影,八個小孩青春臉孔上直率而流動的微細表情,卻又真實地呈現了人生的種種盼望與無奈。懂得與失望battle,不管現實多糟,繼續舞吧舞吧,處處盡是自己的好舞台、好風光。
【详细】
4718
294
鸣株
2011/2/18 18:26:26
台湾街舞的反映
在台北市政府的华纳影院看了这部片子,毫无疑问,这部纪录片真实的反映了台湾街舞的氛围。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有这样的热情,这样多的人仅仅因为喜欢,而去坚持自己的爱。
在电影院,我们都看得热血沸腾
在台北市政府的华纳影院看了这部片子,毫无疑问,这部纪录片真实的反映了台湾街舞的氛围。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有这样的热情,这样多的人仅仅因为喜欢,而去坚持自己的爱。
在电影院,我们都看得热血沸腾
【详细】
4654
127
开膛手贝塔
2010/12/7 0:08:43
平凡人的不凡梦
在水吧看了这部片子,出去晃荡到这时候才回来,打开豆瓣一看好多人第一时间都在豆瓣上记录下自己已经把这片子看了,时间虽有不同但是实质都是一样的,我一度觉得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记录强迫症,豆瓣的好处就在于此,你像贪心的小蚂蚁一样积攒着自己所看的书,观的影与听过的音乐,每每看过的电影多上那么一部就觉的这一天感觉太好,几乎跟攒钱的快感是一样一样的,不同的是以往的存钱罐变作了豆瓣,而钱币掉进存钱罐的叮当作响则被
在水吧看了这部片子,出去晃荡到这时候才回来,打开豆瓣一看好多人第一时间都在豆瓣上记录下自己已经把这片子看了,时间虽有不同但是实质都是一样的,我一度觉得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记录强迫症,豆瓣的好处就在于此,你像贪心的小蚂蚁一样积攒着自己所看的书,观的影与听过的音乐,每每看过的电影多上那么一部就觉的这一天感觉太好,几乎跟攒钱的快感是一样一样的,不同的是以往的存钱罐变作了豆瓣,而钱币掉进存钱罐的叮当作响则被鼠标清脆的点击声取代了。
如果用学术的眼光分析我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网络对人的异化,但是众所周知,学术至少在中国是远远站不住脚的,任何事情一加上中国特色就变得怪异而另类,中国仿佛众多国家中特立独行的非主流青年,昂扬着自己用GDP冲起的爆炸头,在世界之巅笑的一脸灿烂。
说了这么多似乎与电影无关,但是影评并非一定要去结合电影画面或者情节去刻板的分析,电影真正的效果是激发一种情绪与共鸣,如果你看完了若有所思便证明这电影并未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一切好电影的铁律在于,它不教你什么,它只是让你莫可名状的激动或者悲哀,它应该是从眼睛与耳朵直达内心,而不是再经过大脑的习惯性过滤。
这部片子也是如此,从老男孩受到追捧的程度来看,这部片子的引进也必定会造就个好票房,因为梦想这个词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是个比LV更奢侈的东西,况且当你奋斗到能够买LV如买白菜的时候,你曾经的梦想往往已经不见踪影了,时代的大潮中容不得个人的梦想,梦想只是少数人的专利,但是也只有少数人对梦想的追逐与锲而不舍,才会让这个抽象的不能再抽象的东西如此的牵动人心。
然而,有多少人像阿伦一样,像八小孩一样去一意孤行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身边总有乱七八糟的一众妖魔鬼怪把你所谓的梦想撕的片片碎,最要命的是,很多时候没等到魔鬼出现,你自己先怂掉了,于是很多人连见识魔鬼的资格都不曾真正的有过。看看每一年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就知道中国这个标榜主流的非主流暴发户是有多么的畸形,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们在国考中为了安定的生活争得头破血流,在这个时候,所有当年的梦想已经被暂时或者永远的抛到脑后,也许下一个十年里,当你问一个初中的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的时候,他们会面带憧憬的说,我想当公务员。
其实梦想与电影一样,都是玄之又玄却从根本上虚无的东西,而用电影去表现梦想则更虚无到不切实际,然而,如果抛开可恶的理性真正的去感觉它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一切都是如此真实,仿佛触手可及。
其实有时候会觉得,妄谈梦想其实是一个特别矫情的事情,从来遂愿的人都不会像马丁路德金一样去慷慨激昂的说,i have a dream,他们只是做,并且旁若无人的快乐着,当你看到阿伦在金马奖的典礼上跳跃着去领奖的样子,看到八个小孩得到第一名欢呼雀跃的样子,就会知道,所有实现梦想的人都不是梦想家,他们其实是最最平凡的人,做了最最平凡的事,但就是这份毫无功利的单纯与执着,却是他们与那些以梦想之名行庸常之事的人类的最大区别。
【详细】
4507
125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