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之旅影评

5584981
  • 叶洲
    2010/2/11 23:18:42
    芳香之旅
    这部电影拍摄于2006年,讲的是几个平凡人从20世纪六十年代到21世纪的故事。
     
    主演张静初在这么大的时间跨度下演的比想象中的好,基本入戏。不过60年代时候装天真犯傻过度。70年代以后后半段化妆师很牛,把张静初塑造成了一个五大三粗的劳动妇女,但是还能从脸上看出曾有几分姿色。范伟喜剧色彩过重,尤其是后半段,神态太有喜感易让人出戏。
     
    和老妈一起看的,老
    这部电影拍摄于2006年,讲的是几个平凡人从20世纪六十年代到21世纪的故事。
     
    主演张静初在这么大的时间跨度下演的比想象中的好,基本入戏。不过60年代时候装天真犯傻过度。70年代以后后半段化妆师很牛,把张静初塑造成了一个五大三粗的劳动妇女,但是还能从脸上看出曾有几分姿色。范伟喜剧色彩过重,尤其是后半段,神态太有喜感易让人出戏。
     
    和老妈一起看的,老妈基本就是在做时代背景顾问。总体评价是细节比较属实(个别的例如过去没有红富士苹果除外),但是有的事情是在当时是不会那样发生的。首先我就能看出采石场那段激情戏,张静初和聂远明显用的是21世纪的动作在60年代偷情,实在是太前卫了。而且这种事情在当时要是曝光,一辈子就毁了,破鞋怎么可能还会嫁给受过毛主席接见的全国劳模呢。毛主席芒果的故事字幕居然写“南国”。
     
    不纠缠这些背景逻辑的话,本片讲的大概是女主角的人生道路。在时代背景下无奈的人生。人生只有一次,本片带给我的感触是一个人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实在是可惜。不过这也就是无数中国人的经历。然而作为一部剧情片,本片的剧情略显平淡,戏剧冲突不强,看的时候让人觉得乏味,观看之后可回忆的内容也不多。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详细】
    2990566
  • Dead杨
    2009/6/5 13:34:38
    一个充满怀旧的意淫之旅
        请原谅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芳香之旅》当成一部公路片,除了影片里出现的那辆看起来像是铁皮玩具的公共汽车,我看不出它和公路片什么联系。如果说公路片的母题是寻找,那么它的主题是温情的,暗藏着隐晦的哲学思考,通过一次旅行,人们完成了一次生命的体验 ,一种自我主体价值的确定。可在这部电影里,所有本应温情脉脉的生活却被导演自以为是的变成了一场矫揉造作的闹剧,在影
        请原谅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芳香之旅》当成一部公路片,除了影片里出现的那辆看起来像是铁皮玩具的公共汽车,我看不出它和公路片什么联系。如果说公路片的母题是寻找,那么它的主题是温情的,暗藏着隐晦的哲学思考,通过一次旅行,人们完成了一次生命的体验 ,一种自我主体价值的确定。可在这部电影里,所有本应温情脉脉的生活却被导演自以为是的变成了一场矫揉造作的闹剧,在影片的前半部,当我看着张静初扮演着一个心理年龄可能只有五岁的脑残少女,在导演的调教下在镜头前不停得做着夸张而幼稚的动作,看着她面对乘客面对着观众发嗲装嫩时,我真的想要呕吐,忍不住想要献给我们的杰出青年导演章家瑞先生几个烂番茄。我相信张静初是一个好演员,在《孔雀》里她的表演时如此自然而纯朴,在这部烂片的后半部,张静初表演也是可圈可点,可这仍然无法让我原谅导演的自作聪明。表现一个花季少女的天真纯朴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完全可以不露声色把一个少女的特质展现给观众,可导演却选择了最恶劣的一种,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告诉观众,这是一个纯真的姑娘。当我听到一个生长在云南一个农家姑娘说话却是一副港台腔时,我忍不住要愤怒,导演要不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要不是这其实是一部儿童题材影片,或者导演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观众。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参赛影片,它的观众只是各个电影节的评委,所以导演不用考虑普通观众的感受,他也确实在贯彻着他的宗旨——一切了获奖,因此与生活无关。这部电影融合了很多国外电影节评委喜好的元素,这是一部反映女性意识的影片,这是一部关于个人成长的影片,这是一部描写文革爱情的影片,这是一部反思时代精神的影片,从中拿出哪个元素都能成就一部影片的荣誉,而我们聪明的章家瑞导演把这些元素融合在了一起,可见他对获奖志在必得。确实,他成功了,这部影片成为了开罗电影节最佳影片。那些国外的评委们渴望窥视中国,然而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要去了解中国,他们想要看到的是一个臆想中的在意识形态急剧变化下分裂的中国,这部电影充分满足了他们的偷窥欲。
        
        在这部影片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导演谄媚的态度。在影片的前半部分,讲述了怀春少女春芳和右派青年刘奋斗的无果而终的爱情。导演在影片里处处展现着温情怀旧的情调,给观众造成一种假象——那是一个民风淳朴的纯真年代。在60年代,人们想吃肉就吃肉,丝毫没有什么物质匮乏的概念。这注定了这是一个与时代无关的影片,它只是满足了某些人对于时代的意淫。令人怀旧的毫无瑕疵的爱情,两人一见钟情,从暗恋到表白,最后再遭受些阶级压迫,爱情在时代的浪潮中被打碎,这样的题材已经被第五代导演使用了无数次。以鲜花为喻,从天才到蠢材的堕落,这种套路被再次搬上了屏幕,并希望像一如既往的得到那些评委们的偏爱。在观看这部影片的前30分钟里,我脑子想到的却是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只不过纯真的章子怡变成了矫情的张静初,而对于一个下放到农村的知识分子的形象设定,从外貌到背景都是如此相似。好吧,我们承认世界上所有的故事都是相似的,只是讲故事的方式不一样,那么让我们看看导演如何讲述他的故事。刘奋斗因为右派的身份被下放到采石场改造,少女春芳想去看望他,而老崔因为抱有对春芳的爱,纵容了她。然后就是春香和刘奋斗在牛棚偷情,被逮个正着,刘奋斗迫于压力交待是春芳勾引他,随后被送走,春香对爱情失望,选择了老崔。这样的三角恋的桥段早就让人看得乏味,可导演却乐此不疲,并自以为是的认为被博得观众的感情关注。可是在那个时时刻刻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且不说自由恋爱的可能,一个右派分子和一个出身干净的少女偷情,其结果竟然处理的如此草率。两人都相安无事,春芳而且还听从组织命令嫁给了一个被毛主席接待过的劳动模范。在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里,王小二和陈思扬因为偷情被游街,在这部电影里,两人偷情暴露后还能通信联系,周围的人对两人的关系也置若罔闻,这多么不可理喻。如果说王小波称那个年代是他的黄金时代是一种反讽,那么在章家瑞眼里,那就是一个真正的民风纯朴的理想年代。在影片的后半部分中,随着物质的丰富人们的精神也趋于现实,向阳号完成它的时代使命成为了破铜烂铁,年老的春芳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只能在贫困中怀念旧的时代。导演努力营造一种关于时代的失落感,可与其说是引起观众的反思,倒不如说这样的阐述更能博得评委的好感,因为所有的思考都是停于表面,在旧的美和新的恶中,导演展现给大家的是一种关于旧时代的幻觉,在那个梦里所以旧的都变成了美好的,对时代的反思只是基于个人的惆怅,这不是不能说,而是导演不想说,因为评委们不会去思考,他们想看到的就是这种幻觉。

        这部影片前后部分俨然在讲述两个不同的故事,前面是一个旧时代爱情,后面是一个新时代的守旧。也许导演在弘扬一个不为物质多动摇的精神,可这种精神却缺乏一个基垫。在那之前,春芳只是一个不懂人事的小姑娘,对爱情绝望,对生活失望,对老崔抱有误解,当她意识到老崔对她的爱后,误会消除,。她就毅然成为了旧时代的卫道者,这种感情的变化缺乏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

        这是一个漏洞百出的影片。放映机在雨中依旧能放映,被水泡过后的日记在多年后竟然保存完好,猪仔允许抱到车上,导演是在告诉大家那个时代不存在常识还是完全无视观众的常识?或者导演在构思剧本的时候想的如何把能获奖的元素拼凑在一起,而完全没有考虑结构上的问题。

        在镜头语言上,影片同样在表现着它分裂的倾向。导演似乎格外热衷于对摇臂的玩弄。在很多场戏的结尾都会出现一个摇升俯视镜头调度,这是好莱坞的经典镜头运动。镜头展现一个奇观的视角,强调的是一种戏剧性。镜头上升表示精神上升,或是强调人和环境的关系,可在很多场景里上升的镜头变得毫无意义,只是突出导演对于技巧的炫耀和他对于视听语言的无知。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导演抽疯的使用着繁琐的蒙太奇剪辑,他时时刻刻的引导着观众的视角,暗示给观众,你们是在看一场被排演的戏剧,这与生活无关 ,与体验无关,只是在讲述故事。观众被看昏了,也学会了把自己的情感从影片中抽离出来,而在影片的后半部,导演终于意识到了应该用长镜头把观众拉入到影片中,可在那时这部影片早已经被分裂了。
    【详细】
    20572693
  • 六月。喵
    2009/4/15 17:10:48
    那時的女人-旅途至今
    給三顆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演員演技,而非劇情。


    劇情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三角戀:
    司機,售票員,乘客之間的三角戀
    只不過這戀情在那樣的背景下,讓人有一絲感慨和不解。

    背景:60年代開始 直至 21世紀



    張靜初-李春芬

    李春芬是三角戀的關鍵人物,向陽號的女售票員,對勞模司機崔師傅佩服有加,對上海來的醫生劉奮鬥
    給三顆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演員演技,而非劇情。


    劇情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三角戀:
    司機,售票員,乘客之間的三角戀
    只不過這戀情在那樣的背景下,讓人有一絲感慨和不解。

    背景:60年代開始 直至 21世紀



    張靜初-李春芬

    李春芬是三角戀的關鍵人物,向陽號的女售票員,對勞模司機崔師傅佩服有加,對上海來的醫生劉奮鬥春心萌動。劉奮鬥家庭出身不好,在文革后,他被下放到採石場,春芬去看他,雨夜,兩人相擁而吻,被人發現,劉奮鬥懦弱地與她劃清界限,斷絕關係。崔師傅對他不離不棄,繼續照顧她。後來,她嫁了師傅,師傅卻因為常年開車,不能滿足她作為女人的慾望。
    改革開放后,劉奮鬥回來了,給她寫信,她撕掉。通過其他人約見她,她不忍拒絕,卻被崔師傅阻止。
    她和崔師傅吵了架,第二天,崔師傅就出車禍,成為植物人。
    她默默承擔了一切,做了一名女司機,日復一日地照顧老崔,直至多年後,她發現老崔那天出車禍的原因是要去接劉奮鬥來見她。
    另一個疼惜她的男子老田想要娶她, 她拒絕了。
    老崔在做了很多年植物人后,死了。
    原來的標兵車向陽號,也被當做廢鐵,賣掉了。
    她衝進廢品回收站,把已經成為廢鐵的向陽號開上大街,車卻最終拋錨在路上,蜂擁的路人,喧鬧的汽車鳴笛聲,她無助的臉。
    其實絕望和無助,都只是片刻,生活再怎樣也會繼續。
    那天,她一個人坐在去祭奠老崔的公車上,淺淺地笑著,明媚的陽光中,她看到從前,那年的陽光中,他們的笑臉,一如既往。

    張靜初是個會演戲的演員,在這部戲裡,她出演的角色,年齡跨度很大,從年輕的十幾歲演到六十幾歲,表演功力很棒,尤其是演年邁時的春芬,可以看出她的積澱。
    可是,不知爲什麽,我厭惡她在這部電影扮演小姑娘時的里吃相,基本上看過她的所有電影《孔雀》、《花腰新娘》、《紅河》、《門徒》、《七劍》,唯獨討厭她在這部電影里的吃相,咀嚼,貪婪的過於赤裸,或許是因為飢餓?可是這樣表演過度的鏡頭,讓我莫名的心生噁心。。。
    或許,她對於十七歲少女的塑造,沒有她對於年長女性的扮演來的得心應手的,畢竟已經經歷過太多。


    范偉-崔師傅

    崔師傅
    司機崔師傅是個鰥夫,北方人,被毛主席接見過,一個光榮的勞模。他愛春芬,卻不能給她一切。只有默默地把碗裡的僅有的魚肉給她吃,在她落魄時繼續照顧她,娶了她。把被她撕掉的劉奮鬥的信粘好后,得知她的喜好,買她喜歡的紅圍巾給她,帶著她去乘坐年輕時她想要坐的火車。因為愛她,開車去接劉奮鬥和她見面,卻出了車禍,成了植物人,從此變成她的拖累。

    范老師是個好演員,只是被本山大叔影響到讓眾人都以為他只是個小品或喜劇演員。其實范老師的長相,本是個主旋律的忠厚老實人。電影的後半段,范老師對植物人的塑造,也是比較贊的。


    聶遠-劉奮鬥

    他是個因為家庭出身不好而來到小鎮的上海男人,醫生,知識豐富。
    愛上了活潑的春芬,卻因為懦弱到沒有擔當而分開。
    其實即使在多年后,他也沒有能力為自己犯下的過錯進行任何的彌補,還只是他,雪上加霜地以自己的夢想去擾亂別人的生活,還天真地以為這就能改變些什麽
    在那個環境下,懦弱也只是一種生存之道,僅此而已。

    從來就不喜歡長相過於清秀的男人,他在這片中的表現,沒有出色到讓人不能忘懷。本色演出麼?好吧,我偏見了。。。

    ------------------------------------------------------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時常會有窒息到胸悶的感覺,尤其是看到電影里,眾人振臂高呼:毛主席萬歲萬歲萬萬歲~~
    個人崇拜和英雄情結,那個時候的人,就是這麼單純到相信一個人就可以拯救世界。
    那樣的狂熱激進,甚至偏執到讓人羡慕的程度了,至少,他們曾有過信仰。
    只是信仰破滅后,巨大的虛空和失落,玩弄權術的陰謀家們真實的嘴臉,還有飛速的變革,遠遠超出信仰本身,種種後果,也超出了民眾們的期望。
    於是當下:群魔亂舞&瞎折騰

    算了,莫談這些,這畢竟是部愛情片。

    章家瑞的電影,從來與愛情有關,發生在各種地方各種時代的愛情。

    愛情這東西,向來很難解讀
    對女人來講,什麽是愛情?
    一個激情的雨夜,可以幾十年都在記憶中。
    身邊人的溫情照顧,一生的責任。

    那個時候的女人,爲什麽,有些事,執著地堅持。
    例如,丈夫已經成為植物人,丈夫已經死掉,還是不能接受另一個疼惜自己的男子。
    例如,看見毛主席相,還是會買回家,工工整整地貼在牆上。
    即使這些執著,有時,那麼蒼白。
    那些對往昔的回憶,有時,那麼美好。

    我想我可以理解爲什麽我的寡居十餘年,年邁的祖母每年清明都要我們燒紙,然後在旁邊默不作聲地看著,還有她每次訴說起他和祖父年輕的時候,父輩們小時候的事情,臉上的表情就開心的像個孩子。

    那個時候的女人,爲什麽,可以承受一切,堅強而獨立?
    丈夫已經成為植物人,還是幾十年如一日地照顧他,去醫院天天替他按摩,為他清潔。
    瘦弱的身軀,開啟巨大的公共汽車,面對疼惜她的另一個男人,平靜而斷然地拒絕。
    也曾片刻無助過,卻在經歷種種后,繼續生活。

    我想我可以猜測,我的姑婆,在她的丈夫死後,一個人帶著四個女兒,如何在上海這個地方生存下來,最終,四個女兒各有各的生活,我見她的時候,她已身在老人院,不記得一切了。

    那時的女人,旅途至今,芳香與否,冷暖自知




    【详细】
    19642414
  • 胖妮儿
    2008/10/20 23:12:57
    非芳香之旅
    甜亮的嗓音,灵动的倩影,飞扬的发辫,红色的围巾……你是否将这些鲜艳美曼的符号归认为是青春的印记。朝气,活力,最主要的是还有着可期待的希望。这希望较之于年少的春芳来说,是任其遐想的未来。

        当与刘奋斗这个拥有与众不同气质的人邂逅在“向阳号”上之后,这个遐想开始插翅飞翔了。他们的眼神在这辆纷纷攘攘的长途客车里无意而又有意的碰触,向阳号里碰撞出
    甜亮的嗓音,灵动的倩影,飞扬的发辫,红色的围巾……你是否将这些鲜艳美曼的符号归认为是青春的印记。朝气,活力,最主要的是还有着可期待的希望。这希望较之于年少的春芳来说,是任其遐想的未来。

        当与刘奋斗这个拥有与众不同气质的人邂逅在“向阳号”上之后,这个遐想开始插翅飞翔了。他们的眼神在这辆纷纷攘攘的长途客车里无意而又有意的碰触,向阳号里碰撞出了微妙的情愫。

        春芳因为痛经在那咕镇被送到了卫生所,恰好碰上了在那里当医生的刘奋斗。他带着春芳去抓药,药师的问话却让俩人尴尬不已。春芳忸怩的跑开了。

        向阳号继续向前开着,但这次车后多了一个追逐的人,刘奋斗骑着自行车拼命追到车窗下,举着要大声的叮嘱春芳:大片一次四片,小片一次两片,记住,千万别喝冷水!

        那一刻,俩人碰触的眼神中交融着关切,问候,还有一点点不舍。那一刻,俩人之间最后一点隔阂和忸怩便荡然无存了。

       

         只是那个年代的爱情怎么允许你开花结果。

       

         春芳去看望被下放到采石场的刘奋斗。那个下着暴雨的夜晚,两人因避雨躲进了牛棚。在这个黑暗的环境中,荷尔蒙极具聚集,直到毁灭了两个人。

        只是没想到爱情原来这么伤,这个伤,伤了春芳一辈子。

       

        沉默了的春芳很少再有甜蜜的笑容和高亮的歌声。车队的领导要给她介绍对象。春芳带着忐忑的心情坐在电影院里,没想到等到的却是自己的师傅老崔。

        放映的是朝鲜非常有名的《卖花姑娘》,电影院里人们哭成了一片。

       

        黑暗的影院里,只有屏幕上反射的光线在春香的脸上不断地变化。

        春芳突然发现老崔的眼里也淌满了泪水。那一刻,她默许了命运。

     

        袁惟仁的歌里唱到:后来,听说你嫁给了习惯,虽然你心里并不是那么地喜欢……

     

        婚后的生活就像老崔开了几十年的那辆标兵客车“向阳号”一样,平淡安稳,却毫无激情。春芳平静地扮演好一个妻子的角色,生活仿佛已磨掉了她所有的色彩。直到有一天,她收到了刘奋斗的信。

        她用痛楚的勇气展开了信,灯下,泪水慢慢地在她的眼眶里蓄成一颗泪珠,挂在睫毛上随着眼睛眨啊眨。

        这样的眼泪看得让人心碎。

        人生有时候的难题在于,你到底是选择去追逐梦想还是选择面对现实。

     

        老崔有着自己的温柔,对于年轻美貌的春芳,他憨憨地把感情含蓄在心里。而自己的性无能使得他对春芳的爱更加小心翼翼和带着愧疚。

        然而他终究是男人,他受不了春芳与刘奋斗的过往。他用自己的方式偷偷地坚守和维护这自己的爱情,诚然,这依旧让他觉得无助和恐慌。

        这是一个善良而又矛盾的男人。

        但是他是那么地爱春芳。这个受过毛主席接见的全国劳动模范用自己的生命最后一次做了一件模范的事,他要让春香觉得“他的男人在身体上不是男人但在精神上绝对是。”

        多年后,当春芳握紧他的手对他说到:是我错怪你了。回光返照的老崔流下了他在这世上最后一滴眼泪,带着不舍终于释怀了这个世界。

     

        许多年后的一个清明节,春芳带着祭品去看望老崔,公家车上,窗外沿途的风景已更改了颜色,变换了山形,窗内昔日之人如今也已满头白发。恍惚间,春芳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向阳号”内。车厢内挤满了乘客,熙攘的人们带着朴素的笑容,还有那么年轻的刘奋斗,老崔和自己。

        春芳面带笑容地看着这一切,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苍老的脸上流满了泪水。

     

        生活仅是生活,没有什么悲剧与戏剧。无论过程怎样,它总将走向结局。这个结局好像并不确定又仿佛冥冥之中早已安排好。生命就像是一颗青核,由最初的青涩渐变成坚硬的果实,那粗糙表面上的每一道棱每一个沟都是岁月摩挲的结果,纵表面丑陋,但内心实则早已结满了饱满的果实。

     

        芳香之旅,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芳香吧。虽然这个旅程之中是那么的无奈、酸楚、无助和绝望,每一步的前进都是世事对生命极尽疯狂的打击和摧残,然而当一个鲜亮的少女坚受住了这一切熬成了一个暮年的老妇时,也许她的内心已然收获了生命馈予她的芳香。这个芳香,可以让她面带笑容回望自己这一生的非芳香之旅。
    【详细】
    15312545
  • SereneSep
    2008/4/8 11:14:11
    向阳号-满载荣誉和使命
    有这样一部可能不是很引人关注的叫做《芳香之旅》的片子,以中国上世纪60年代到步入21世纪的变迁作为时代背景,打有深深的时代烙印。那样一个时代,人民崇拜领袖,以喊口号的方式释放激情;那样一个时代,劳动光荣,工人阶级当家作主,唾弃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

    张静初在里面演一个公交车售票员春芬,跟着被毛主席接见过的劳动模范司机崔师傅搭档,他们的“向阳号”已安全行使了六十万公里,满载着荣誉与为人
    有这样一部可能不是很引人关注的叫做《芳香之旅》的片子,以中国上世纪60年代到步入21世纪的变迁作为时代背景,打有深深的时代烙印。那样一个时代,人民崇拜领袖,以喊口号的方式释放激情;那样一个时代,劳动光荣,工人阶级当家作主,唾弃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

    张静初在里面演一个公交车售票员春芬,跟着被毛主席接见过的劳动模范司机崔师傅搭档,他们的“向阳号”已安全行使了六十万公里,满载着荣誉与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春芬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孩,纯真甜美,手脚勤快,散发出花一般的芬芳。喜欢看她的灿烂笑容,听她甜美的招呼声,在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地拥抱自然以及在河边洗车时快乐勤劳的样子。这样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孩有着青春的冲动与美好的憧憬。因为心系一个经常搭车的年轻医生,禁不住跑到劳动改造的采石场去看望他,却因一时的激情而遭遇众目睽睽之下的尴尬。那个医生后来在自我检讨中摧毁了她的名声,熄灭了在她心中美好的愿望。她被当作具有资产阶级诱惑力的野花野草遭到唾弃和敬而远之,她成为了被划清界限的对象。

    在这以后的岁月里,她嫁给了年长她许多岁的老实本分的崔师傅。她知道逝去的再也回不来,她理智地把这样一份青春的情感深藏起来,而选择与老崔过平淡的生活。她对老崔的照顾体贴有加,但却未曾体验过作为一个女人的绽放的幸福。她还是一如既往地与老崔搭档工作,但她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她变得若有所思。直到收到过去曾经背叛过她的医生充满忏悔与内疚的信,她的内心波澜涟漪。

    这是她内心的一个心结,也是老崔的心结。当年因为老崔的一时宽容而让她背负了不应有的罪名。一场坚持与阻止的争执,证实了其实老崔也有作为男人的私心,他不希望他的女人的心向往别处,也不希望她再犯错误。老崔虽然不能给予她夫妻的实质,但却想向她证明在精神上他是一个完整的男人,他能给予春芬最大的财富就是他们在“向阳号”上共同度过的愉快日子,对于他们“向阳号”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但老崔还是出事了,他的“向阳号”翻入了河里。

    以后老崔躺在医院里的一段日子,春芬变得异常的吃苦耐劳和忍辱负重。她每天给她的男人擦身子,换洗衣服,她接起了老崔的班,一个女人家开起了公交车,把节约汽油作为工作指标,车子坏了的时候,学着老崔用力扳动杆子启动发动机。她想延续老崔未完成的使命,体验老崔当司机的辛苦。时代变迁,岁月逝去,没有多少人会再关注“向阳号”曾经的光荣,但“向阳号”随同他的主人老崔将永远成为春芬美好的回忆。
    【详细】
    13471044
  • 王政委
    2008/1/21 21:49:22
    主题不明
    到底是要走时代大背景的路线呢?还是要走小人物的家庭路线呢?我看导演和编剧没有处理好两条路线的关系。
    以小见大本是近年来一部成功影片的基调。不过导演铺陈的不是很清晰,背景放的很大,核心故事又比较苍白。人物,语言,场面都不是很生动。很遗憾。故事没讲好。画面还算清晰优美吧,别的没了。
    到底是要走时代大背景的路线呢?还是要走小人物的家庭路线呢?我看导演和编剧没有处理好两条路线的关系。
    以小见大本是近年来一部成功影片的基调。不过导演铺陈的不是很清晰,背景放的很大,核心故事又比较苍白。人物,语言,场面都不是很生动。很遗憾。故事没讲好。画面还算清晰优美吧,别的没了。
    【详细】
    1286142
  • 沉冰
    2007/3/1 22:52:18
    《芳香之旅》:谁是谁的旅途
    就像这部影片的名字那样,整部《芳香之旅》就是一次次的旅行。所有人物都是旅人,所有人物都走在路上——走在人生的路上,走在时代的路上;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走在命运安排的路上。
    故事开始于旅行,也终结于旅行。所不同的是,四十年的这次旅行少了憨厚的崔师傅和聪明的刘医生,我们的主人公春芬也由青春逼人变得人老珠黄;四十年前的旅行驶向未知的远方,因为有了对前途的憧憬,春芬的心雀跃而充实;四十年后的旅行驶向
    就像这部影片的名字那样,整部《芳香之旅》就是一次次的旅行。所有人物都是旅人,所有人物都走在路上——走在人生的路上,走在时代的路上;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走在命运安排的路上。
    故事开始于旅行,也终结于旅行。所不同的是,四十年的这次旅行少了憨厚的崔师傅和聪明的刘医生,我们的主人公春芬也由青春逼人变得人老珠黄;四十年前的旅行驶向未知的远方,因为有了对前途的憧憬,春芬的心雀跃而充实;四十年后的旅行驶向老崔的安息之所,因为有了命定的归宿,春芬的心寂寞而坚定。四十年的往事不断在春芬脑海中闪回,仿佛她一直守在“向阳号”上,而崔师傅和刘医生也与她一路同行,不曾离去。
    “向阳号”之旅便是人生之旅。老崔、春芬、刘奋斗在“向阳号”上相遇、相知、痴缠,然后各奔东西,踏上各自的人生旅途。尽管他们的人生之路有或长或短的交合,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片名叫做《芳香之旅》,女主人公又取名“春芬”,导演的意图很明显,欲以时代变迁中的女性人生作为全片主线,两位男士的命运仅作为陪衬。然而,这条主线是如此地苍白,以至于整个故事几乎沦为庸俗电视剧的三角恋模式。片中的人物也许都太“高尚”了,面对命运的捉弄、他人的挑衅,只有忍气吞声、盲目顺从。人物性格一旦被抹平,矛盾冲突也就被消解。而没有冲突何来戏剧。老崔总是为春芬着想,春芬与刘奋斗幽会他还要保驾护航,最终出车祸竟是因为要去接妻子的旧情人;春芬也总是为老崔着想,无论老崔阳痿还是成了植物人,她都毫无怨言地尽着一个妻子的本分,老崔的生活就是她的生活。他们不停张望着别人的旅途,却把自己人生的列车驶向了绝路。
    老崔和春芬一生都在追求表面的完美,比如六十万公里无事故、比如和谐的婚姻,而实质上这样的生活早就畸变成一种病态,总有一天会因微小的变故而土崩瓦解。有时候,人物会因执拗而可爱,也会因顺从而面目可憎。老崔和春芬便是这种小心翼翼、善良懦弱却让人怒其不争的角色。而刘奋斗恰因为他的自私、卑琐而生动鲜活,他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努力抗争,只可惜这个人物的戏份太少,而聂远的表演太过僵硬,刘奋斗只能给观众浮光掠影之感。
    对春芬而言,刘奋斗也是浮光掠影,再美好的记忆也只是生命中一次意外的惊喜。刘奋斗是她人生之旅上短暂同行的乘客,老崔则是她命定的旅伴。刘奋斗让春芬有了梦想,老崔则帮春芬实现梦想。老崔让春芬戴上了红围巾,也让春芬坐了一次火车。只要是春芬想要的,老崔都尽力满足。刘奋斗只是沿途的风景,崔师傅才是春芬的归宿。无论这归宿春芬是否想要,无论这归宿对于春芬是悲是喜,既然和老崔一路走来,那么来路即是归途,她也注定要和老崔携手归去。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在慨叹命运的无常和无奈,只不过在这部影片里,这种无奈表现得更加明显罢了。
    “向阳号”之旅更是时代之旅。导演并不满足于故事本身的深度和广度。在影片中他明确表达了反思时代的野心。那是一个极度压抑个性的时代。人们以喊口号的方式释放激情,以领袖的名义检讨自责和责难他人。整个时代集体的心灵压抑在片中夸张而戏剧性地表现为性压抑,而性压抑又反过来成为整个时代心灵压抑的显著表征。更为可悲的是,主人公春芬习惯于这种压抑,直到心灵麻木,直到她也去压制和她当年极为相似的英子。英子是春芬这一生的转世和投影,她压制英子其实依然是压抑自己。
    影片用字幕明晰地划分了每段故事所发生的时代,并用众多怀旧符号去营造当时的时代感。近年来,这样的怀旧电影层出不穷,这样的技巧也屡见不鲜。影片用手风琴、黄军装和毛主席像章堆砌出六十年代,而后又用剪发头、麦乳精和《卖花姑娘》堆砌出七十年代。行文至此,我不得不提及另外一部类似题材的电影——《孔雀》。《孔雀》或许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但它对时代感的成功营造几乎无人提出异议。怀念一个时代、还原一个时代并反思一个时代,最重要的是营造那个时代的氛围,是找准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时代符号只是为了画龙点睛,而不是一个时代的全部。
    只堆砌时代符号无法复原一个时代,只用几个字幕也无法完成跨越几十年的宏大叙事。
    人生之旅和时代之旅本应水乳交融,因为人生只能是处于某个时代的人生,失去了时代背景,人生就失去了依托;而时代是百态人生汇合而成的时代,没有千姿百态的人生之旅就无所谓时代之旅。而在本片中,这样的故事放在任何一个时代似乎都并无大碍,而影片反映的时代变迁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似乎微不足道。影片中塑造的人物是平面的,营造的时代是破碎的,人物和时代又是剥离的。
    显然,导演的野心是一回事,导演的能力又是一回事。
    自从《孔雀》在柏林“开屏”以后,国内便一窝蜂地去拍怀旧电影,直到这部《芳香之旅》终于无旧可怀。我们需要的是对旧时代深刻的反思和有力的批判,不需要本片这样对过去时光盲目苍白、平铺直叙的怀念。一部和《孔雀》有着相同的演员、相同的背景,连个别主题音乐都要克隆《孔雀》的电影究竟有多大价值。年轻的张静初无力挽救一部剧情、表演和镜头语言都缺乏张力的电影。影片中仿佛能看到她一个人在黑暗中无助地摸索,这种无人指引的摸索的结果只能是平庸的表演。
    举一个例子就说明该片和《孔雀》的差距。同样是张静初,同样是对命运的抗争,《孔雀》中姐姐用自行车带降落伞的段落的冲击力远远大于春芬从垃圾场中开出“向阳号”的举动。本片中这一段落的音响很嘈杂,直到“向阳号”在众人哄笑声中熄火。首先,这是春芬丈夫的车。这表明她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旅途,而且这是一辆六十年代的、已然报废的车。车身上大大的“废”字暗示着被时代遗弃的不仅是汽车,还有开汽车的春芬——那个依然活在对领袖崇拜中、依然活在刘奋斗给她带来的梦境中的春芬。
    这场戏所表现出的颓丧自动消解了春芬这次行为艺术神圣的仪式感。这场戏乃至整个影片都给我们苍白无力的感觉。尽管本片拍出了那么美的田园风光,那么娇艳撩人的油菜花,但色彩的饱满无法弥补影片的干瘪,风景的艳丽不能掩盖故事的苍白。整部影片就像一幅慢慢洇开的水粉画,最后什么也没留下。结尾处春芬的笑容是那样苍白,眼泪又是如此矫情。
    没有结果,好在还有旅程。老迈的春芬依然人在旅途,恍惚间她又回到了“向阳号”上,她仍然是那个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年轻的售票员。或许她根本无需回忆,因为她从未离开,匆匆前行的只是无情的岁月。身处二十一世纪的春芬坐着六十年代的“向阳号”竟是那样和谐,是人们趟过了岁月之河,还是岁月穿行于茫茫人海,一时无从分辨了。
    忽然想起一首老歌,意境竟和这部电影惊人的契合:
    “究竟是我走过路,还是路正走过我,风过西窗客渡舟船无觅处;
    是我经过春与秋,还是春秋经过我,年年一川新草遥看却似旧。”
    2006-2-21
    【详细】
    11292731
  • happyfruit
    2006/11/15 17:12:34
    沉下去,浮起来
    电影里我容易喜欢的还是国产片。命运随胶片的切换流逝,流两三次眼泪,在片尾镜头推近公交车最后一排,张静初笑一笑,又哭,又笑之时,情感就如同她的记忆和微笑,沉下去,浮起来,沉下去,浮起来。
    电影里我容易喜欢的还是国产片。命运随胶片的切换流逝,流两三次眼泪,在片尾镜头推近公交车最后一排,张静初笑一笑,又哭,又笑之时,情感就如同她的记忆和微笑,沉下去,浮起来,沉下去,浮起来。
    【详细】
    109092
  • 易恒
    2006/8/20 18:38:09
    她照顾了他的身体,而他照顾了她的灵魂。
    芳香之旅
    喜欢这个片里的张静初,坚强,隐忍。她的师傅和丈夫则是憨厚老实,――那个时代的人。影片讲了一个两个男人之间的女人的大半生故事,时代从她身边过去而她懵然不觉。退休后的她已落后于时代,而扫墓的举动则是对过去时代,对那时候的他与她,对曾经幸福美满生活的一次回望与复归。――那时代才是她的时代,而今活着的她只是那时代的遗迹,就像那辆展览馆里的向阳号汽车,在没经过那时代洗礼的人们看来,就只是一堆
    芳香之旅
    喜欢这个片里的张静初,坚强,隐忍。她的师傅和丈夫则是憨厚老实,――那个时代的人。影片讲了一个两个男人之间的女人的大半生故事,时代从她身边过去而她懵然不觉。退休后的她已落后于时代,而扫墓的举动则是对过去时代,对那时候的他与她,对曾经幸福美满生活的一次回望与复归。――那时代才是她的时代,而今活着的她只是那时代的遗迹,就像那辆展览馆里的向阳号汽车,在没经过那时代洗礼的人们看来,就只是一堆废铜烂铁而已。时代与主流的价值观变化是何等快,一个孤苦无依的女人如何才能支撑起自己走过那么漫长的一生?成为植物人的丈夫作为符号性的存在,成为人生价值的来源,他是劳模,而她是劳模的妻子,即使时代过去,她还是他的妻子,为丈夫活着,为他昔日的荣誉而自豪,这自豪就支撑起她全部的人生。在漫长的岁月里,她照顾了他的身体,而他照顾了她的灵魂。故事只能这么讲,如果他早死,则她将一生生活于内疚之中;而他变成植物人的结局就使她可以照顾的形式偿还心理的债。若早看他日记,则她的照顾只是感激;而晚看的结果使她的一生都成为一个妻子无怨无悔的奉献。从此片还可看出生活同化和改造人的力量何等强大:曾经天真烂漫崇尚爱情的小姑娘变成了四十年后沉静隐忍而保守的寡妇,谴责起小姑娘的恋爱,忘记了自己也曾有过那样年轻冲动的时候。整个片充满禁欲主义伦理,符合大男子主义男性对女性的期待:她必须为他守寡,从身体到精神上都为他所占有,照顾他成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幸福感的来源。――最后,她脸上浮现微笑,是用他的眼睛看见了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这个片还可以说是讲一个女人如何被男人、也被自己的命运彻底征服的故事,这征服是如此彻底,以至她都不再感觉到痛苦,而是彻底的认同于此,于是有了微笑。
    【详细】
    1067723
  • 小茕
    2006/4/1 11:10:28
    只是当时已辜负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春日迟迟,杨柳风轻,令人不觉心生游意。六朝古诗里最缠绵悠远者,在我还是要数《西洲曲》,所有与江南有关的梦与怨与念与愁,仿佛都化身其中了。
    宛转轻柔,读来又不觉感到孤独起来。一片芳心千万绪,在春日的秋千上,停停荡荡,倚着微风,飘散到很远很远了。
    “当时年少春衫薄”,情万种,日犹长,然而纵使单衫红艳,鬓色如鸦,思君令人老,岁月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春日迟迟,杨柳风轻,令人不觉心生游意。六朝古诗里最缠绵悠远者,在我还是要数《西洲曲》,所有与江南有关的梦与怨与念与愁,仿佛都化身其中了。
    宛转轻柔,读来又不觉感到孤独起来。一片芳心千万绪,在春日的秋千上,停停荡荡,倚着微风,飘散到很远很远了。
    “当时年少春衫薄”,情万种,日犹长,然而纵使单衫红艳,鬓色如鸦,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追忆当日,还不是空空如梦!
    不知怎地,想起了《芳香之旅》,或因片首春晴一般的暖调。深沉的弦乐天然带着一种苍杳的远意,是那个逝去年代的旧事。满屏的金黄油菜花,圆头憨脑的老式公汽,高亢而欢快的颂歌,简素衣衫包裹着的单纯无邪的笑……在那浓郁的暖色光照里,一切成为美妙的堆砌。时代的特征是符号与意象化的,然而令人亲近,仿佛和和煦煦、喜气洋洋的农民画,流淌着实惠、平和的满足与喜悦。没来由地,好像只为着那缓慢的年月,为那并不富裕却事事有念想的生活,而快乐。
    梨花村外,人面如新。那样光灿灿的温柔,倒像宫崎骏式的,像《哈尔的移动城堡》里那片柔软如茵的草地,宛若桃源。
    这部电影里,有太多创作者自以为是的想象。或许他不过借那个激昂纷乱的时代作背景,了却一段何处都有可能萌生的情缘。不论哪个年代哪种人,都或多或少有点绮念,那一点,可以放大成科幻电影里硕白的圆月,夜夜撩人;也可以缩小,小成白壁上一丁蚊子血,旧衫上沾着的一粒饭,无足挂心。
    电影英译名作The Road,本义双关,却显得题大材小。有人批评说这部电影最失败的,是将“性”置于太重要的位置,莫非一人一生,一国一代,可说的惟有这点破事?
    这种意见当然不是不对,但气儿太正,又是一派男人口吻。男人明明知道,却又常常仿佛不知——女人永远讲不尽怨不尽的,是男人。为了那个人,身与心都是甘愿的。女人固然感性与任性,然而对切身世界的要求,又不过是现实与单纯的,本着这种存在感,便不至于令自己堕入虚妄的境地。男人么,连女人的性高潮都能挖空心思地想象,却一边说着性爱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仿佛在旷而远的背景下,只有理论制度、大事年表是确凿的,别的都喑哑而黯小了。
    《芳香之旅》是文绉绉的,缺少治史的严谨与理性。但碰上我这样不问出处、望文生义的观众,也自有其动人之处。大学里,我向来是做文学课的文章比史学课的好,这种禀赋上的差距真不是多听几学期名教授的课便能豁然开悟追赶上去的。
    对我而言,这部电影的苍凉悲哀,乃是见着年老色衰的李春芬,她悍然地蹬着男式自行车,神色坚冷如钢。年轻时鲜莹明润的身体上,尽是岁月滚过的痕迹,结实而钝重的。及至见她对年轻女子的半是敌意半是怜惜,亦教人心酸:
    若只为当时一个闪念,一段情思,
    若只为大雨滂沱的夜晚,倏忽而灭的心火……
    日月如梭,人事暌违,一生一世,草草辜负。

    此情可待成追忆,而可忆的,仍只有明媚车厢里一抹橘色的柔光,与年少时浑茫无知,只候那个人来的自己。

    http://bodhicat.blog17.fc2.com/blog-entry-92.html
    【详细】
    10351414
  • 豆苗西
    2006/3/7 14:14:41
    那个年代的爱情
    <芳香之旅>是我期待了很久的电影,我所感兴趣的并不是影片里大片大片黄得耀眼的油菜花地;也不是因为这个电影里的主角是演艺大腕范伟和张静初.而是电影所讲述的年代,和那个年代里一个平凡女子的爱情,以及她的一生.
     
    七十年代,我刚出生.那时中国的物质平乏,领袖人物是那个年代的明星,全中国人民都是他一个人的粉丝.所以在大家的精神世界里,领袖就是信仰,就是生命,就是惟一.那
    <芳香之旅>是我期待了很久的电影,我所感兴趣的并不是影片里大片大片黄得耀眼的油菜花地;也不是因为这个电影里的主角是演艺大腕范伟和张静初.而是电影所讲述的年代,和那个年代里一个平凡女子的爱情,以及她的一生.
     
    七十年代,我刚出生.那时中国的物质平乏,领袖人物是那个年代的明星,全中国人民都是他一个人的粉丝.所以在大家的精神世界里,领袖就是信仰,就是生命,就是惟一.那是一个没有个性、压抑人性的年代,大家都盲目快乐的活着,穿着款式、颜色一样的衣服;张口闭口说的都是同一位领袖的语录,连思想也是同一位领袖的思想。那个时代是听党的话,跟党走的红色年代;人人都争当先进,争着为社会主义多拉快跑.那个时期的爱情呢,自然也要听党的话,党让你嫁给谁你就要满心欢喜地跟着谁一辈子.
    片子里的春芬是名售票员,因为表现好,被领导派给曾受过毛主席接见的劳模司机当徒弟.她青春、美丽、热情、能干。后来她与经常坐车的下放改造的医生彼此产生好感。那个年代,一个根红苗正的人爱上一个思想有问题的人是需要有很大勇气,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再加上,那个雨夜,他俩的亲昵又暴露在广大工人阶级的面前,这场爱情便以失败收场。医生被带走,春芬差点也因此失去工作,更残忍的是春芬的爱情变成是一生的伤痛记忆。
     
    此后,领导充满关切地让春芬嫁给了师傅,师傅成了自己的丈夫。再后来,丈夫因车祸变成了植物人,春芬一直照顾着他的生活,直到他死去。而春芬已人近中年,一个女人的青春和幸福就这样随着那个年代逝去。
     
    做为女人,我从心里替春芬难过;做为女人,我真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年代。片子为什么取名叫芳香之旅呢,是不是说女人像是花朵,她的一生就是花朵开落的一个过程,春风过春雨落时,她含苞欲放;然后花开绚烂,之后凋落,化做泥土。那些曾经的香气只留在时间的过往里。
     
    【详细】
    1029807
  • Neo
    2006/3/6 23:20:47
    从阿尔比斯山麓到芳香之旅

       是的,刚看完张静初、范伟的《芳香之旅》。
       我想先说说其他。
       给我一双翅膀,我会飞向那里,飞向阿尔卑斯山麓和宫崎骏的世界。一直以来,我都神往于那种景色,记得小学六年级暑假,央视每天上午9点都会准时播放暑假少儿节目,动画片《阿尔卑斯山的少女》便是其一。女孩海基的经历让我惊奇,

       是的,刚看完张静初、范伟的《芳香之旅》。
       我想先说说其他。
       给我一双翅膀,我会飞向那里,飞向阿尔卑斯山麓和宫崎骏的世界。一直以来,我都神往于那种景色,记得小学六年级暑假,央视每天上午9点都会准时播放暑假少儿节目,动画片《阿尔卑斯山的少女》便是其一。女孩海基的经历让我惊奇,而她的阿尔卑斯山麓上外公的木屋更激发了我无限幻想。每天去山上放羊,大片的草地和心醉的湖水让我难忘。若真有乌托邦,对我来说这部动画片里的场景便是。
       宫崎骏的世界里,似乎永远都是这些令我心动的地方,恍惚间,我觉得真实的地球上不再有,神州大地上不会有,倘若时光倒退从前,我的言论肯定会结束我的人生,呵呵。
       我错了,我才明白。
       上周无意间买了本2006第二期《中国国家地理》,策划主题是青海。图文并茂的修正了我的幻想——青海,就连青海,也是我儿时乌托邦的全部景象!
       今晚在电脑上看完我下载的《芳香之旅》,又是一记耳光。
       不说景色了,换角度。这部影片的镜头的取舍和叙事风格乃至情感的推进,我很是怀疑其幕后班底,说实话,很日本的。当然不是不好,相反,而是很不平常的细腻。这一点上在配乐中已有证明,梅林茂和他的团队,受累了。特别是影片最后,让我想起了《岁月的童话》,很温馨、令人动容。
       第六代导演所作的《芳香之旅》,其实是用我们年轻人的心境去努力探寻父辈们成长、躁动、成熟的脉络之旅。完全还原或者全部正确绝不可能,但寻求理解和相互交流的尝试却已然成功。
       曾经我们一味地用“遭遇”一词幼稚地帮爸妈总结过去,其实对于他们而言,“春芬”和“老崔”的故事更像一段难忘的芳香之旅,珍藏于心间。
       对我而言,曾经深烙下来的“阿尔卑斯山麓”似的乌托邦,也慢慢的和稚嫩一起褪去了……
    【详细】
    1029943
  • 小慢
    2006/3/5 1:03:01
    应该鼓励
    《芳香之旅》完全是为着张静初去的,初见主演表上还有范伟,未看时,起初还真真担心了一把,觉得会不会那个“忽悠不忽悠”“打劫不打劫”的影响,对一部原本好好文艺片产生不该有的心理影音。可是结果总是出乎意料的,好像就是因为出人意料,范伟的表演在印象中反而出奇地好,而张静初,则完全不应该那个样子的。不过若说演十六七岁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看到现在,确实如A说还是章子怡在《我的父亲母亲》最为打动人,张静初么,有点
    《芳香之旅》完全是为着张静初去的,初见主演表上还有范伟,未看时,起初还真真担心了一把,觉得会不会那个“忽悠不忽悠”“打劫不打劫”的影响,对一部原本好好文艺片产生不该有的心理影音。可是结果总是出乎意料的,好像就是因为出人意料,范伟的表演在印象中反而出奇地好,而张静初,则完全不应该那个样子的。不过若说演十六七岁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看到现在,确实如A说还是章子怡在《我的父亲母亲》最为打动人,张静初么,有点急于求成了。
    只是小人物的悲欢,经过中国特殊的时代,总能让人唏嘘吧。所以虽然一个朋友坚持说张静初演技并非好,但是这部片子还是值得看,总比什么馒头命案要好。
    中国那么大,事情那么多,为何不是侠客就是特异功能呢?这样的片子无论又多少欠缺,都应该鼓励。
    【详细】
    1029329
  • 于是
    2006/3/3 1:43:24
    前半段,为张静初的装天真犯了几口恶心。哦天,实在是太令人恶心了,那一笑一颦(请原谅我用褒义词)、发痴式的念白、假装小孩一样的笨手笨脚地夸张奔跑。。。。天真啊,是多么难能可贵,导演却允许她这样玷污。

    后半段,为故事的了无生趣犯了几次困顿。哦天,实在是太无趣了,那些密密麻麻的信和日记和一场小小的冲突,就交待了两个人的一生的走向。没有更多可信的、可感的纽带。我是该怀疑自己太不容易被打动了吗
    前半段,为张静初的装天真犯了几口恶心。哦天,实在是太令人恶心了,那一笑一颦(请原谅我用褒义词)、发痴式的念白、假装小孩一样的笨手笨脚地夸张奔跑。。。。天真啊,是多么难能可贵,导演却允许她这样玷污。

    后半段,为故事的了无生趣犯了几次困顿。哦天,实在是太无趣了,那些密密麻麻的信和日记和一场小小的冲突,就交待了两个人的一生的走向。没有更多可信的、可感的纽带。我是该怀疑自己太不容易被打动了吗?

    实在难以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潦草地说故事,为什么我们的怀旧只能这样敷衍于形式主义。

    《芳香之旅》本可以是很有趣的,《美人草》里面尚且有莫扎特和毛主席,《向日葵》里至少有个鲜明的76年地震背景,《青红》对流氓罪的处置让人触目惊心,但这个the road实在是只有一辆空架子的向阳号,让人觉得可惜。我记得当年看《巫山云雨》得到了非常真切的感受,关于年代(非文革,而是长江三江工程期间,但那里保留着非常朴素的生活场景)、关于平凡处境中的人之情爱乃至争取。

    第六代导演诸如贾樟柯在《小武》里表达的愤懑其实也有一番傲气。《盲井》则有一种扎实的面对残酷的态度。而到了最近这几年,似乎这些态度、勇气、乃至愤懑都不存在了。这比什么都令人失望。我们不能因为美丽的油菜花田、古董玩具一般的胖胖公车被拍得很好看,就原谅了这种态度上的懒惰。

    最后,张静初茫然地开着刷上“废”字的向阳号,被围在同样茫然的人群里,我感到,被刷上废字的,岂止一辆车一对婚姻一场刚点燃就熄火的恋爱呢。我这不是在赞,而是在憾。不错的海报图景,仅此而已,缺失整部电影来看,也成立这张海报。

    植物人已经出现在多少文艺作品中了?所以,亲爱的编剧们,让一个主角成为植物人难道这样不可避免吗?因为被多次滥用(懒用),而变成最难用的情节。这让我想到当年和几个小说作者聊天,我们信誓旦旦地说,不能再把主人公写成自杀或是车祸了,太不高级了。

    我们的大部分壮年导演都容易落入对文革青春的怀旧陷阱。但在我看来,出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之外,别的都很失败。失败在于,电影对背景的滥用已经彻头彻尾成了懒惰的借口。曾有人说,文化大革命无异于一次全体性的行为艺术,毛主席形象的种种衍伸符号都累加着这种模式化。所以,哦天啊,拿来一用,就成了三十年后的中国电影之模式化。而且,若以前是政治性的,今天的这种行为趋势只能是蹩脚的商业性(不蹩脚的商业性,我宁可更期待一些)。

    今天的《生活周刊》上有一篇影评文章,题目是《别没完没了的怀旧》,说的几个电影大致我们都可以想得到。大抵也就是无极不是怀旧的了。我在这些个镜头里面,看得到时代对个人命运的痛拧,也就是说,看得到结论,但我看不到某一个个体的魅力,甚至某一个演员的魅力。(梁朝伟的演技好,并不是因为他会抽烟,对吧?同样,不说话不代表你就有演技上的进步了。)

    再来说沉默和隐忍。太多这些怀旧的电影都用同样的结尾来抒情,抒发一种无可奈何、充满感伤的爱情思乡病。但这些人为了爱情做了什么,我们并没有看到。时光荏苒,没错,荏苒,但在一个短至90分钟的电影里,你让每一个人以日记、以沉默、以逃避、以装傻来对付时光荏苒,这显然是给自己找麻烦:要知道,拍挣扎是容易的,拍忍耐是难的。冯小刚说他拍夜宴,就是想说:拍庄严肃穆的大片比拍喜剧片难多了去了。正因为我们有了对隐忍的宽容,我们才越来越无法表达挣扎。表达力量。

    今天陪德国人拍片时,遇到一个重大的难题,我们的拍摄对象太过无趣,以至于没有任何内容可以拍。导演很无奈地说,拍纪录片,你无法去谋划。但事实上,潜台词是这样的:因为纪录片的观众还是希望看到有趣、不同、刺激、有启发性的内容,所以你以不谋划的诚实作业态度就无法完成这次的任务。

    是悖论式的纪录。

    可我感到无趣的是,影像美术可以很棒的电影,被给予谋划的特权,演绎的特权,甚至拥有对那个时代远观和创作的自由特权,却终于还是落到了同样的下场。


    【详细】
    10281685
  • 苗菜头
    2006/2/28 20:46:05
    温暖就行了
        或许是我之前没有了解太多关于这部片子的消息,所以看到了就看到了,居然也被感动了好几次。
        诚然,那个年代,经历过的人当然看得出破绽,挑得出毛病,而没有经历过的人,也大可以表示嗤之以鼻难以理解。
        但是,我要说的是,不管这部片子会不会拿奖,有没有得到
        或许是我之前没有了解太多关于这部片子的消息,所以看到了就看到了,居然也被感动了好几次。
        诚然,那个年代,经历过的人当然看得出破绽,挑得出毛病,而没有经历过的人,也大可以表示嗤之以鼻难以理解。
        但是,我要说的是,不管这部片子会不会拿奖,有没有得到普遍的好评与认同,对我而言,都无所谓,我看中的,就是从中透出的温暖与人性,而我相信,那个年代长大的人,的确能够做到如此善良,如此温暖人心。

    那个活泼天真的春芬,狼吞虎咽地吃着老崔给她的红烧肉和烧鱼;
    老崔将春芬撕碎的刘医生的信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并且按照刘医生的意愿,为春芬买红围巾、带她去坐火车;
    老崔善良地去接刘医生,想让他最后再和春芬见上一面,却最终变成了植物人;
    春芬无怨无悔地接替老崔,开起了“向阳号”,并像老崔那样爱护着这辆车,把它从废品站又扒拉了出来;
    春芬照顾老崔几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倾注了所有心血;
    ……

        至少这些,已经足够感动我了!而演员们的演技,无论是范伟还是张静初,在我这里都已经成功了!也许他们的演技的确还可以提高,但,这种话是局外人从理论上说的,况且,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演员想这样演绎,而我又觉得可以,这就够了。
        当然,在他们的演绎之外,我还自己想到了些什么,这个是属于我的思想,是属于我的感觉,没有必要让更多的人和我拥有一样的感受,因为,他们也有自己体会的权利。

        粗粗算来,春芬的年龄和我妈妈差不多,所以我更愿意从试图了解妈妈的角度来感受这部影片,原来她在六十年代的时候,当时的环境是这样的;原来她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当时的环境是那样的……
        虽然我永远不可能和妈妈感受到的完全一样,但是我为我能对妈妈的生活“断章取义”而感到兴奋,感到窃喜。妈妈生活的年代,我也略知五六,足矣。

    【详细】
    1028954
  • 不夜影城
    2006/2/27 10:35:08
    善良,应该成为爱情之上人类最为珍贵的情感——评《芳香之旅》
    爱情,人类美好的情感,永恒的追求,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更在电影中被演绎过千万次。电影《芳香之旅》也是讲述了一段爱情故事,然而看过之后,最感动我的不是爱情,是超越爱情位于其上的善良,一种人性中最质朴也是最珍贵的情感。

    《芳香之旅》的故事是这样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情窦初开的少女春芬(张静初饰)在长途车上屡屡遇见一个让她心仪的男人刘奋斗(聂远饰),旅途因此变得美好……,当两人终在
    爱情,人类美好的情感,永恒的追求,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更在电影中被演绎过千万次。电影《芳香之旅》也是讲述了一段爱情故事,然而看过之后,最感动我的不是爱情,是超越爱情位于其上的善良,一种人性中最质朴也是最珍贵的情感。

    《芳香之旅》的故事是这样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情窦初开的少女春芬(张静初饰)在长途车上屡屡遇见一个让她心仪的男人刘奋斗(聂远饰),旅途因此变得美好……,当两人终在一个滂沱雨夜得以亲近彼此,命运却将这段可能修成正果的情愫戛然掐灭。惶惑、落寞之下,春芬脸上青春的颜色黯淡了,但内心依然对情爱有着隐秘的憧憬。长途车在崇山峻岭间蜿蜒依旧,春芬的一颗女人心虽然怦怦跃动,但命运再次翻覆,她最后选择嫁给了年长自己许多的师傅老崔(范伟饰)。有了婚姻的春芬,身体却如花苞,从未绽放,直到不能给她肌肤之亲的老崔去世,春芬才恍然明了,肉体上做不到男人的老崔,曾经穷其所能证明,在春芬面前,他精神上是个完完全全的男人……寂寥一生之后,春芬最后释然,每一个年代,每一段经历的情感,都无异令人感怀万千的“芳香之旅”……

    这部片子我是分两次看完的,第一次看到春芬因想去见刘奋斗而与老崔发生争执和冲突,在没有看后段之前,按我的想法,认为剧情应该向春芬离开老崔而与刘奋斗远走这方面发展,进而认为这又是一个讲述老百姓自己在特殊时代普通三角爱情故事的影片,最终的结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回到城市的刘奋斗渐渐忘记当年的爱情,逐渐嫌弃人老珠黄又是来自小地方的春芬,此时的春芬才开始怀念当时“向阳号”上的美好时光和师傅老崔对她的好。事实证明我肤浅了,片子并没有按照这个套路发展,而是从爱情的纠葛转向人性的探讨。老崔和春芬都是不幸的,老崔不但“不行”还成了植物人,春芬不但得不到爱情还得不到与她过日子的人。但他们又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用善良对待周围的一切,当命运把一个个不公平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没有抱怨、没有退缩,而是默默的承担着。老崔没出事之前,对不爱他的春芬百般呵护,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春芬在老崔出事后,挑起生活的重担,接替老崔的工作,还要照顾一个不能自理的病人。此时的影片是一个升华,是一种最朴素最感人的表达,表达一种人间高尚的情感——善良,是善良让他们做了这一切。因为老崔和春芬在做这些之前,完全没有考虑自己会得到什么,却清楚的知道自己会失去什么。如果说老崔的善良还能换来喜欢的人和各种荣誉,那春芬的善良只能换来无尽的孤独和寂寞,但她还是承担着、付出着、坚持着。有人会觉得春芬面对命运的捉弄只有忍气吞声、盲目顺从,人物的个性被抹平,无论老崔阳痿还是成了植物人,她都毫无怨言地尽着一个妻子的本分,老崔的生活就是她的生活,把自己人生的列车驶向了绝路。可我却认为春芬的个性就是善良,命运的戏弄是时代的悲剧个人无法选择,她可以选择的就是用什么去面对,她可以抗争、可以报复,但命运安排给她的丈夫是一直敬仰的、同样善良的老崔,她能伤害他吗?春芬在和老崔的生活中的确没有爱情,但也不应该算是忍气吞声,要知道在那个狂乱的年代能善良的对待他人和被善良的对待是多么难得的事情。我们现在有一种偏见,总是过分的强调个性,的确个性应该被尊重,但也不能过分夸大,更不能为了突出个性当作一种压制别人甚至伤害别人的态度来处世。春芬的一生是孤独的、不幸的,但她对的起自己的良心、对的起老崔、对的起周围的人,她用牺牲自己承受着命运的不公平,没有让这个不公平伤害更多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春芬是伟大的,她的个性也是鲜明和可敬的。

    从更高的角度来探讨善良,我觉得应该从对过去时代的反思所应包含的内容上谈。我很赞成对文革进行深刻的反思,但我们现在所说的似乎都是在破,而很少立,也就是批判的列举的错误很多,树立的很少。我们看到的影片多是文革中带给我们带来的创伤,除政策的失误外,就数人性的泯灭,是人与人关系的大倒退,欺骗、陷害、出卖、争斗,人性阴暗的凶残的一面彻底暴露。这些是应该深刻反思的,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忘记意味着背叛,但我们更应该赞美一些好的品质,毕竟我们还需要它来指导未来。我们不希望以后再发生错的,就应该树立对的,尤其是在最黑暗的时候还闪烁着人性光芒的善良,值得我们树立和赞美。

    再有,目前国产的同类型影片的确过多,确实有“自从《孔雀》在柏林“开屏”以后,国内便一窝蜂地去拍怀旧电影”的趋势,很有投机之嫌。反思是个持续的经常的事情,而不是特指在某个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局限和不完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也一样,需要我们不停的反思。


    ===============
    我的BLOG http://baibo.blog.sohu.com
    【详细】
    10282011
  • 伊莱文
    2006/2/26 21:00:44
    随便说说
    很少看国产片,但这部《芳香之旅》却引起了我一些兴趣。
    相对来说,更喜欢英文名《THE ROAD》我从来都是靠自我喜好来选片看的人。而对片子来说,只要是真诚的,即使可以给我一点感动的,我就可能因为这一点而喜欢。

    有几个细节我很喜欢。最开始范伟饰演的劳模老崔对张静初饰演的春芬颇有好感,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老崔把肉和鱼省下给春芬吃,当时的春芬完全是个纯真的孩子,根本不会注意到老崔的
    很少看国产片,但这部《芳香之旅》却引起了我一些兴趣。
    相对来说,更喜欢英文名《THE ROAD》我从来都是靠自我喜好来选片看的人。而对片子来说,只要是真诚的,即使可以给我一点感动的,我就可能因为这一点而喜欢。

    有几个细节我很喜欢。最开始范伟饰演的劳模老崔对张静初饰演的春芬颇有好感,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老崔把肉和鱼省下给春芬吃,当时的春芬完全是个纯真的孩子,根本不会注意到老崔的苦心和关心。而到后来的保护老崔那辆老式汽车。这也就是一个旅程吧。另外春芬喜欢的那条红色围巾,老崔结婚时穿的衬衣领口,这些带有时代烙印的东西,透过故事,也可以让我们明显感到温暖。
    【详细】
    102828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