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影评

14753499
  • windy天意晚晴
    2019/12/21 16:45:54
    《第二次也很美》收官:婚姻越往后,越靠一个人

    由王子文、张鲁一、于小伟、于明加主演的都市情感剧《第二次也很美》完美收官。虽然剧里的大结局很美好,可是生活中却很难有这样的结局。

    由王子文、张鲁一、于小伟、于明加主演的都市情感剧《第二次也很美》完美收官。虽然剧里的大结局很美好,可是生活中却很难有这样的结局。

    12112266
  • momo
    2021/5/26 13:05:06
    任嘉伦的演技进化之路

    我推测任嘉伦的演技进化,大概是三条线狄仁杰-大唐-天乩是一条线秋蝉-锦衣是一条线不说再见-暮白首-蓝焰突击是一条线2020年的两只动物以来,是以上三条线的综合,表演风格已经趋于成熟以上三条线中,第一条是基本无技巧,纯靠体验,个人认为天乩虽然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在人物塑造上,有些抓不住重心,人物显得有点飘,基本上就是当前市场上比较平均的人物塑造水平。大唐的人物之所以成功,是得益于角色和他本

    我推测任嘉伦的演技进化,大概是三条线狄仁杰-大唐-天乩是一条线秋蝉-锦衣是一条线不说再见-暮白首-蓝焰突击是一条线2020年的两只动物以来,是以上三条线的综合,表演风格已经趋于成熟以上三条线中,第一条是基本无技巧,纯靠体验,个人认为天乩虽然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在人物塑造上,有些抓不住重心,人物显得有点飘,基本上就是当前市场上比较平均的人物塑造水平。大唐的人物之所以成功,是得益于角色和他本人的贴合和人物特质本身的现实感,而在仙侠剧中,这种优势就不具备了,他或许也是感受到了瓶颈,所以开始明显的转向。第二条线则不必说,大家都能看出两部剧的表演存在一定的同质化。这个时期方法的痕迹很明显,我个人其实很喜欢这种表演方式,但我一直对这两部剧的表演评价不甚高,大概是因为我觉得其中少了他本人的表演风格中最动人的部分,痕迹重不重反而并不是最重要的。方法的探索自然是必要的,但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次,大概也会泯然众人。所幸他并未满足于此。第三条线应该是最出乎大部分人意料的。暮白首可以说让广大观众大跌眼镜,这是他开辟新路的决心,但转向如此彻底,大概是从不说再见就已经开始了,等它播出就可以验证表演风格更接近锦衣还是暮白首,我猜是后者。其实这条路线的重心并不是喜剧,而是生活化,三部剧各有其侧重,核心都归于生活。暮白首的问题是,在一部依旧没有逃脱古偶窠臼的古装剧里追求喜剧演法和生活化,要考虑观众的接受度。虽然这种风格在从前的港片中常见,但并不是当前大陆市场的主流。不过,无论这三部剧本身的探索是否成功,其成果已经反映在动物剧里,是绝对值得肯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蓝焰突击应该也会是一部完成度较高的作品。第三条线的探索是在他最沉寂的18年后半-19年,如今反观,正是这个时期拉开了他和普通演员的差距。很显然他从未放弃过对表演风格的思考,在这个名利场中浮沉,能够有这样平稳的心态,勤恳演戏的同时,一直在思考,在转变,在提升,哪怕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成果,我扪心自问,也不能宠辱不惊至此。尤其,他的每一步探索都看不到市场的反馈,所以这个过程是非常孤独的。用手机把监视器画面全部录下来,恐怕也并不只是因为令人无奈的剪辑,而是自我反思的方式。在演员这条路上,他远比大多数人所想的要有热情,有天赋,有思想,否则不能支撑这种孤独的探索。看完动物剧,我可以彻底理解他在锦衣宣传时的无奈。大家所赞美的已经是17年的他,如今的他早已告别那个状态很久了。所以他反复强调,今天的他很大程度上不会再选择这种表演方式。20年的动物剧让我对他当前的水平有了重新的认识。这部剧的表演即便也离完美有一定的距离,但最令人欣喜的地方在于,他的表演风格开始固定,这表明上述探索的过程已经基本完成。在一部最容易模式化的大众认为的“霸道总裁”剧里,他没有套现成的模板,彻底放弃了秋蝉锦衣式的套路,回归到了自然派的风格,这自然是得益于第三条线的积累。而方法派的积累则反映在面部、肢体、节奏控制等细节上,虽然大唐时的他在这些方面已经不乏精彩的表现,但如今显然又不是大唐时的境界了。而正如微博剧评所评价的,他的面部肌肉控制已经相当优秀,在同龄演员中,他的眼神和面部肌肉的配合,始终如一的自觉,稳定的输出,都是独树一帜的。以上两点结合,才造就了我总结的他的表演所兼具的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精致的细节。肢体和节奏感在此不多说,重点说一下台词。个人的看剧体验中,一直非常重视台词,我也必须说台词依旧是他目前表演中唯一的短板,这一点毋庸讳言,当然对照组是他其他方面的能力。他的声线虽然经常被说不适合唱歌,不适合说台词,但听了这一段时间以后,我还是挺喜欢的。有特色,有辨识度也有可开发的空间,在我看来并不是那种“无法拯救”的声线,虽然在爆发力上可能会吃亏一点,但经过继续开发,在声音条件上达到七八十分应当不是难事。从最近各种场合的“声音演出”来看,我确实也能明显感觉到进步和开发,所以这方面值得继续期待。(乐若的广告一开始点开不太相信是他自己,这确实是真实反应)而台词的节奏方面,其实从大唐时期就不错,只是大唐的台词需要爆发力的场合比较多,这一点大概也是非科班共同的弱点,显得稳定性较差,这一点在动物剧里,我可以给八十分。而大家诟病的气声,前后对比的话,确实可以视为他对人物的特殊设计,恰当与否可以商榷,作为观众的话,我确实也不是很喜欢这种设计。当然我也注意到,这可能也是他说台词的一种习惯,动物中后期已经克服得比较好,一生一世的片花里,仿佛痕迹已经不明显。我始终认为,台词方面,适当的批评是必要的,这也是演员需要获取的观众与市场的反馈。同时我的观点是,几乎没有一个演员可以做到十全十美,比起千篇一律的配音,我更愿意听演员本人不完美的原音。当然,那些说他不会说普通话的评论,建议各位潜在观众和任国超本人直接忽略。事实也证明,在动物剧中,任嘉伦的原声对于人物塑造的完整性绝对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好的部分有很多,在此就不夸了,以示督促,希望能尽快看到任国超的古装原声剧。动物剧让人惊喜的另一点是,进入2020年以后,他开始越来越乐于分享他在剧本选择、角色塑造上的心得。他对顾川的设计,应该超越了很多非常熟悉他的粉丝的认识。我对演员能力的判断,更多取决于这些用脑的部分而不是技术层面。而这种能力其实并不取决于学历、文学修养等等,而更多与天赋、灵气和生活经验有关。当然也很显然,国超各方面的修养并不差,但他最大的宝库显然是生活本身。只有一直在思考的演员,才让人觉得有期待感。最后说一下我这个观众的心路历程。由于与本人的专业方向相关,从大唐荣耀开播就知道了这部剧以及任嘉伦本人,但当时一直对这部剧嗤之以鼻。疫情期间跟随母上看了些锦衣,始终觉得有些过誉。现在来看,不是国超的问题,主要是本人对剧的审美和大部分观众不同。于是抱着极为苛刻的眼光看了大唐,不得不承认,放下专业的立场,忽略略水的剧情,这部剧整体尤其是男主角色的完成度是相当高的,无论是设定还是完成度,在我这里都是近年来古偶top,当然也是出于我本身的特殊情结。只能说,任嘉伦确实让人真香。这一年多来,断断续续关注,秋蝉和暮白首由于种种原因,剧的完成度都不高,我也没有看完,但我也一直在期待他2020年以后的原声演出。两只动物虽然不是完美的剧,但全方位展现了他目前的能力,尤其听他谈角色谈剧本,更是惊喜。或许我现在是粉丝,但本人作为粉丝,向来比一般观众苛刻数倍。以上的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但自认完全客观,虽然并没有表演领域的专业背景,但对自己的审美极其自信,这个评论区确实是有点看不下去,所以贡献观剧史上第一篇长评给国超,本来只想仅自己可见的。

    【详细】
    135702715
  • 布鲁斯橋
    2022/11/6 21:51:59
    放映周报《乱青春》导演李启源专访

    青春短暂,而其混乱的美丽是许多电影试图挽留的元素。导演李启源的新作《乱青春》呈现的是三个花样少女之间既混沌又清澈的情欲,她们在喜欢的边界穿梭、踟蹰、游荡,就像电影开场,Angel在趋于凋零的向日葵花田逡寻着什么,而迷蒙的光在天际吞吐闪烁。

    台湾历年来有为数不少的电影皆以女性情愫为题,揣摩同性间游移

    青春短暂,而其混乱的美丽是许多电影试图挽留的元素。导演李启源的新作《乱青春》呈现的是三个花样少女之间既混沌又清澈的情欲,她们在喜欢的边界穿梭、踟蹰、游荡,就像电影开场,Angel在趋于凋零的向日葵花田逡寻着什么,而迷蒙的光在天际吞吐闪烁。

    台湾历年来有为数不少的电影皆以女性情愫为题,揣摩同性间游移的关切与依恋,从早期的《国中女生》、《我的美丽与哀愁》、《美丽在唱歌》,一直到近年来的《蓝色大门》、《爱丽丝的镜子》、《刺青》、《漂浪青春》、《渺渺》、《花吃了那女孩》等。近期即将上映的《乱青春》同样探测处于青春期的女孩们彼此对待的方式与纳藏的心结,片中凸显了时间、记忆与爱的流动感。在时光的复沓里,有愈来愈多的回想从四方浮游而至、愈来愈多致密的心思被拆解。最终,这些歧异的视角将如何缝合起来?

    《乱青春》舍弃传统的线性叙事,打造了风格强烈的电影语言,繁复地交互编织记忆与现实。时间不再固着于过去、现在这种既存的界定方式,导演大量采用「预示」的手法,使得过去式变成现在进行式。过去与现在穿插、并置再现,模糊了时间的绝对性,也使得记忆渗透入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潜伏的陪伴关系,继续与当下互动。记忆因此苏活,在心之舞台上反覆搬演,在每一次的排演中,都可能添增、删减局部细节,也可能恣意窜改其中的情节。

    本片采用多线并行的时空架构,多次前后采取不同的叙事观点,重现同一起事件。它慢慢地点缀、填充、修饰那个时空脉络,邀请剧中角色和观众共同进入,根据当下情境改写成属于自己的脚本。你就不再只是被动的讯息接收者,而能够潜入那些细细碎碎的缝隙里,或许,在某个边缘地带遇见自己。

    自认为从未离开青春期的李启源对「青春」这个题材敏感,2005年拍摄完成的《巧克力重击》描述的是一群着迷于街舞和嘻哈音乐的青少年,彼此较劲,蓬勃地舞弄着青春的斗志。李启源同时也对大人与青少年之间表达爱的方式感兴趣,《巧克力重击》的主角巧克力和他的父亲从一开始生硬的对峙,直到慢慢体解对方的处境,从而开启沟通的可能;在《乱青春》当中,Angel和阿咪皆身处于一个崩解的家庭里,和父亲之间隔着一条无形的沟渠。从《巧克力重击》、《乱青春》、《烟》(《台北异想》短片之一),乃至下一部作品《沉默的爱》,反覆演绎的,无非是那种语言到达不了的爱。在李启源的观察中,东方社会的男性普遍无法舒坦而自信地表露自身的关爱,父亲这个角色尤其如此。所以Angel和阿咪的父亲最后都黯然地哭了,似乎唯有这般,才能寻获一丝救赎。

    本期【放映头条】专访导演李启源,听他阐述如何透过影像语言表现流动的时间、记忆与爱,以及剖析其作品中一再上演的亲子关系,并分享跨国制作团队的合作经验。

    导演认为女性的感情跌宕而有层次,而《乱青春》揭露的正是高校女孩美丽而混沌的私密情感。近几年,台湾陆续有几部电影亦处理了女性情爱的游移与暧昧,如《蓝色大门》、《漂浪青春》、《花吃了那女孩》,就主题而言,《乱青春》如何与其他类似题材的影片进行区隔?

    我的电影有毒。(哈)在电影里演出的三个女孩,她们的家人看过后,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不敢跟自己的女儿讲话。电影里的情绪太真实了,他们以为自己的女儿就像那个样子。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她们不是那个样子?如果碰到那种情境,她们为什么不会是那个样子?我们每一个人又为什么不会是那个样子?故事是虚构的,但情境是真实的。故事里的人物,带我们经验他们所经验的,所以我们是Angel,我们是情绪障碍的父亲,我们是夏日的暴雨,我们是枯萎的向日葵。《乱青春》是女性情感的纪录片。

    您说「这是一部关于时间、记忆与爱的电影」,在影片中,我们看到这三者似乎都是流动不拘、可以(自由)移转,甚至跳跃的,请问这是否反映您对时间、记忆与爱的观感?

    时间不断流逝,记忆不断被修改,爱与不爱似乎也不是那么绝对。当我们说「过去」如何如何,哪里来的「过去」啊?不过是现在的我们,对发生过的事,又重新诠释一遍罢了。一切都是现在进行式,一切都是你现在这个人的进行式。早上妳被同事的咖啡洒到衣服,于是妳对他昨晚陪妳加班,不再感激了。夜深人静,妳听到萧邦,妳想念初恋的情人,其实当时妳也不见得那么爱他。记忆多么的不可靠,而电影呢,电影就像这么样的一个东西。电影是记忆,电影是梦,电影是现在进行式的艺术,在电影院里你没有办法倒带,你只能出去小便。

    《乱青春》打破观众习以为常的线性叙事,采用多线并行的时空架构,并大量使用「预示」的手法,导致过去式变成现在进行式,请问为何会采取这样的叙事策略?

    所谓「预示」,就是先让观众看到事件的结果,然后再一次次的回到事件的开始。随着故事中三位女孩关系的改变,她们对事件的看法不再相同了,我们对事件的解释也改变了。宇宙间的人事,没有一样是单纯的因果关系,加加减减,离随机也不远了。观众藉由不断参与、渗透(我多么喜欢「渗透」这两个字)演员的故事,而主动的建构了自己的生命经验。在东京影展,有位中年女子,电影散场后,红着眼眶,拉我的手说,我拍出了她的青春。我想并不是因为她与剧情有相同的故事,而是她的青春经验,经过与演员相互冲击,而有了回声。更有趣的是剧中三个演员,拍摄完成一年半后的现在,当记者问到她们角色的个性时,她们的说法和一年前拍幕后记实时,又不一样了。很明显的她们以现在的经验在投射那个她们曾经扮演过的角色,无所谓对不对或好不好,因为随着《乱青春》的拍摄结束,三位女孩也脱离了青春期。她们再也回不去那个状态了,只有她们青春的影像,会在电影里留下来。

    在写作剧本的时候,是否已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抑或是初步拟定一个比较开放性的剧本,再视演员的情绪、现场的氛围加以发挥?

    不只有完整的故事和情节,连对话我都不许她们更动一个字。但她们要如何彼此互动,要如何讲话,我并不加入太多意见。我不知道这样算不算「开放性的剧本」?演员拍戏时的个人情绪,对我没有多大意义,我也不感兴趣,但我必须引导她们进入情境,等她们进去后,她们会以最自然的方式说话,走路,哭泣或搞笑,这才是我要的。有时这样的过程很累人,如果环境的气氛对,当然对我的「催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拍电影之前,您就已投入写作,请问您如何将文字转换成影像?这两种创作媒材的感染力以及说故事的能力又有何不同?

    影像是很暧昧的东西,往往要靠音乐来定性,否则会像没有锚的船一样漂走。俄国的爱森斯坦早在1920年就发现这个事实,所以创造了蒙太奇。一个面无表情的男人的脸,紧接着一张小婴儿的脸,让观众觉得他是慈祥的;如果接的是飘扬的红旗,观众会觉得他是革命青年。这些虽然是剪接的伎俩,但恰好也说明了影像飘忽不定的个性。我不会作曲,否则我会先写音乐,然后将旋律转换成影像,这比文字转换成影像,要直接了当得多。说来有趣,我从来也没有将文字转换成影像过,刚好相反,当我脑中闪过什么意象时,我企图用文字捕捉下来。我没办法用脑中的意象去感染人家,得到拍片所需要的资金,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把文字写得像我脑中的画面。不过即使如此,经过文字转化的过程,影像的意义又开始质变了,两者互相辩证,没完没了。

    文学和音乐一样,是门能自给自足的艺术,但电影不是。电影很难单靠影像支撑,就算是默片,还是得加字卡,配音乐。如果一部电影能将影像和文学、音乐调配得当,它的感染力是很惊人的。如果电影做不到这一点,那我宁可选择文字创作,虽然这是个充满偏见的媒材,而且对所谓「忠实传达」这回事,我也充满疑问。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后来却开始质疑文字是否能够精准传达讯息与情绪,为何会有这样的转折?

    文字本身并不如我们所想的,是个透明的工具,它隐含了许多种族和性别歧视。看看中文如何书写少数民族:匈奴、羌、狄、羯......,动物性十足,不是吗?而当中原的政权需要与少数民族结盟时,那种带有野兽意味的书写,就改变了。西方也好不到哪里去,历史(history),竟然完全是男人的(his)故事(story)。我想从直立猿人到现在,人性基本上没什么改变,改变的只是我们对自己的看法,而文字的演化恰好提供了这样的线索。像这样一种工具,我常好奇,在传达日常生活讯息和情绪时,自动过滤了什么?瞒混了什么?又自动衍生了什么、栽赃了什么?这样的情况,应用到戏剧效果,我发觉当演员的肢体和他的语言之间,发生歧异时,正是戏剧张力最强的时候。试着想想这个画面--当一个女人看着男人的眼睛说我恨你,可是她真正的意思是我爱你,是不是远比她直接说我爱你,强悍得多?也许我该去问问小四的学生,这该算是映衬句呢,还是目的句?

    您曾提及,拍片时会希望语言尽量精炼,转而透过演员的肢体表演去呈现内心的情感,但在《乱青春》片末,阿咪却是透过一段赤裸的口白来表彰其情欲,为什么这个桥段会选择这样的呈现方式?

    阿咪借了小步的雨伞、笔记、IPod、面膜、靴子、维他命B......最后连男朋友都借走了。阿咪真的爱小步的男友吗?并不!她把小步的男朋友当成像雨伞、笔记、 IPod那样「小步的东西」来喜欢。她描述和小步男朋友做爱的细节,不是恨,而是出于对小步的爱。唯有那么长时间的,在罪恶感折磨下,难以启齿的坦白,才有办法让小步体验到她对她的爱。而小步最后吻了她,因为她不忍阿咪不断的重复脏话自责。这种爱多么曲折,当年Angel选择向她告白的方式,她拒绝,这次小步领悟到了那种痛。在这里我选择让阿咪独白,就像听广播剧的说书,它所营造的想像,远比实际的画面来得凶猛。这里的一长段独白,我不让演员更动任何字,因为我把它当音乐用。我写的时候有一定的节奏,有点像听Rap,没有人真正在乎内容,重点在语音带来的节奏感。

    本片延揽姚安琪、李律、廖千慧三位年轻演员,她们各自吸引您的特质为何?就表演训练而言,您个人比较注重的是什么?在拍摄现场,您似乎偏好即兴表演,这部分是如何与演员进行沟通、磨合?

    安琪是个奇怪的女孩,我从她十七岁时就认识她了。她告诉我很多奇怪的故事,我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她自己编织出来的。她有小女孩的稚气和天真,另一面却又比我成熟得厉害。她老是嚷肚子饿,连续几天只吃苹果裹腹,我们每次出去吃饭,她就吃炸鸡,不论西式中式日式,她就点炸鸡。我喝啤酒,她啃炸鸡,然后一边告诉我乱七八糟的事。她说她是害羞内向的人,我觉得她是疯子。她是那种导演不要求,她就会随便乱演一气,但碰到了她的导演,她可以给出非常纯粹的东西。她是天生的演员。

    千慧长得像邻家的可爱小妹,让人不会防备。但是她的心思细腻到连她自己都会抓狂。有时我开个玩笑,她可以难过好几天,然后跑来跟我讲,然后又被我骂一遍,她的专长仿佛就是跟自己过不去。这种性格与长相冲突的质地,令我在角色的塑造上,有个很好的著力点。

    李律呢,她很另类。所有我们在八岁前应该都会的玩意,她一个也不会,比如说骑脚踏车、弹铜板、游泳等。事实上直到拍《乱青春》,她才踏出过台北市,之前她最远的地方只到过台北县。但如果你以为她是那种乖乖淑女,你就错了,她不高兴时会骂人家「靠杯」。拍戏时,我和摄影师都被她的脚踏车撞过。拍落海的一场戏,还得我亲自下海拉着她游,我问她为什么不能自己游?她说她怕鱼。

    说是训练表演,其实就是陪她们扮家家酒(虽然我不能在研究所的开课名称上填「扮家家酒」)。每周八个钟头,大家在里头玩,玩久了,就有感情,玩high 了,戏自然就来了。不会玩的演员,通常很无趣,也没有想像力。有些科班出身的更糟,连走路都不会了。小孩玩家家酒,不需要沟通、磨合,没那么严肃,你只要捡根树枝给他们就好了。在他们手里,树枝是宝剑,是锅铲,是预防针,是鸡腿。我的工作在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要玩什么,把他们带到那个情境去,然后让他们放心,我不会落跑,就这样而已。我的戏都是这样拍的。

    Angel和阿咪都身处于一个崩解的家庭中,她们的父亲一个永远沉默不语、一个则是搞不清楚女儿的喜好,为何会设定这样的家庭背景?而Angel和阿咪的父亲最后都不由自主地落泪了,您想传达的是什么样的亲子关系?

    三个女演员,有两个来自单亲家庭。我的周遭也有许多破碎的家庭,而且我现在想想,破碎的家庭可能还多过正常的家庭。这些破碎的家庭大部分是男人搞砸的吧。我对男人一点同情都没有,因为我是男人,我晓得那是怎么一回事。鹿特丹影展有观众问我,为什么电影里没有母亲?我说有啊,三个女孩就是母亲,不管她们几岁,她们都是这个荒凉星球上唯一的安慰。男人就不用谈了,他们不管几岁都是小孩。有些小孩自闭,有些小孩自私,说着好像在讲我自己一样。其实也没错,如果我有小孩,我也可能是那个样子的糟糕父亲。东方的父亲,不会跟小孩讲话,更不会说我爱你。男人的情绪到了十六岁以后都瘫痪了,但不是没有爱,在最后的一点泪光中,我们看到了救赎。

    片中的场景不少皆带有凋敝、毁弃的气味,像是腐朽的公寓、干枯的游泳池、秘密洞穴里的浴缸、莲花池旁的废车场,请问当初为何会设定这些场景?是否企图与青春以及角色心境进行对照?

    美学上,我不喜欢那种太不食人间烟火的景物。那种风景卡片式的美景,永远也不会出现在我的电影中。我不是说我非拍废墟或垃圾堆不可,而是场景必须有种意思出来才好。比如说一位住在白河的朋友,带我看遍白河的莲花,我告诉他太漂亮了,我不能用。然后就在马路旁,我看见了废车场。更妙的是,一堆废铁后面,又有个莲花池。我看着看着意思就出来了--青春既美又丑,既温柔又粗糙,既抒情又暴力。光拍这个,想想就很过瘾。电影开场的向日葵花田也是,我们等到繁花开尽后,某种腐败的味道来了,才去拍。青春只是漫漫人生中的一个特例,它不是个正常的状态。它是万物必然走向衰败、凋蔽过程中的一个反动,因此我找的场景,多少带有冲突性。场景这东西很微妙,有时它的故事性更甚过演员,我可以接受一个不是那么灵光的演员,但我没办法忍受一个没有感觉的场景。

    这部片的摄影师李奥纳多?瑞特?亨瑞奇(Leonard Retel Helmrich)透过「单摄电影技法」(Singleshot cinema)开创出相当诗意而瑰丽的影像风格,请导演谈谈合作源起,以及拍摄过程中如何与摄影师沟通。

    《乱青春》写完时,我开始伤脑筋摄影师的问题。时间、记忆与爱是流动的,因此我必须创造一种流动的视觉语言,来呼应我的主题。由于摄影机必须不停的移动,因此摄影师手持功力必须非常厉害,而且他还必须能配合我的要求,不能干扰到演员的情绪。最重要的,必须快,因为我只有拍摄18天的预算。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位美国的朋友,搞纪录片的,说有一位荷兰的纪录片导演,要来台湾参加纪录片双年展,并寄给我一片Leonard拍的《月亮的形状》(Shape of the Moon)。一看大乐,因为他不仅拍出故事,还拍出了诗。等他来台湾后,我们花了一整天聊,他给我看他发明的「单拍仪」,我说你来当我的摄影师,我们让大家见识一下,这玩意用在剧情片的威力,说不定你可以在台湾设厂量产。他被我说动了,五个月后,在完全不知道剧本的情况下,与我一起拍摄了《乱青春》。

    Leonard Retel Helmrich过去的拍摄经验都是以纪录片为主,这回是他初次为剧情片掌镜,这样的背景在拍摄《乱青春》时会擦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因为他拍了二十几年纪录片,到过许多国家,大部分时间他根本不懂当地语言,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唯一能依靠的,就是直觉。而我片子正是这么一种拍法,虽然我写下每场的情境,但我不知道演员会出来什么东西。因此他的纪录片背景,在我们拍摄时便很管用。当年轻演员的灵光乍现,他一个单拍,就抓到了我剪接时所需要的各种镜位。特别是碰到怪异天气时,我更可以大胆和演员一起玩,完全不必担心镜头,结尾时两个女孩在海边跳舞,和在废车场打架的戏,就是这样无预警的下起大雷雨,而我们在大雨中完成拍摄,一个镜头单拍完成。我特别记得有两场戏,冰淇淋店和安琪家,拍着拍着我发觉摄影师在哭,我担心手持摄影机晃动太厉害,还特别过去拍拍他的背。他告诉我虽然不知道演员在说什么,但是情绪的感染力还是很强。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工作气氛下,如期完成我们所有的拍摄工作。离台前,他说我们再来合作一部吧。这是我听过的最棒的赞美。

    《巧克力重击》和《乱青春》这两部片皆有跨国合作的工作团队,《巧克力重击》的幕后班底包括摄影师Lawrence Schweich、艾美奖音效剪接奖得主Michael Lyle,《乱青春》除了摄影师Leonard Retel Helmrich外,亦邀请相当活跃的日本电子音乐大师半野喜弘(Yoshihiro Hanno)负责电影配乐,能否请您谈谈为何偏好跨国合作,并分享跨国合作的经验?

    台湾电影的专业人才,就那么几位,做来做去,就是这么几位。久而久之,东西都很雷同,风格也相去不远。混血是为了变异啊。

    跨国人才的合作,说起来容易,协调起来是一门很大的功夫。幸好我有一位了不起的制片,她让所有事情如期发生。我每次在拍片现场,喊第一声Action,都会怀疑这到底是不是真的。电影是一个团队的产物,团队的工作气氛很重要,有时甚至很私密,有点像秘教的氛围。不管是演员、美术、摄影、收音,都会不吝惜的给出最好的东西来。这时候我的眼睛里只有集体的目标,没有国籍、肤色和语言的差别,我什至忘了有外国人这回事。直到现在妳提出这个问题,我才突然惊觉,我的收音师Mark是美国人,摄影师Leonard是荷兰人,一个掌管现场声音,一个掌管现场视觉,竟然都不懂中文,不知道演员在说些什么,然而《乱青春》就这么言之成理的拍出来了。

    导演曾提过对改编诗很感兴趣,因为诗的语言暧昧、歧异,血缘与电影较近,《暴暴鼓》这部作品就是与诗人夏宇合作的电影,请问这部片目前的执行进度如何?另外,也请谈谈您的下一部作品《沉默的爱》。

    《暴暴鼓》目前是个灾难,因为我们两个人写出了完全不同的脚本,除了人物的名字,没有一样东西相同,连当初讲好的情节,也离题了。

    我倒是比较想谈《沉默的爱》。在这部片子里,我不想让演员讲话。因为我一直觉得我们活在一个很嘈杂的环境里,从电视到立法院,每个人都声嘶力竭在吼,但谁也听不见谁。我希望观众进到电影院来,起码可以享受九十分钟的宁静,在静默中体验爱。

    最后,请导演给《放映周报》的读者一个非看不可的理由。

    没什么电影是非看不可的。不过假如像许多看过的人说,看完《乱青春》后,人变得不一样了,而且感觉回不去原来的自己。我想那倒也是很异类的经验,不是吗?每个人一辈子至少都该有一次这样的经验。

    【详细】
    147478320
  • 乐扬
    2013/6/18 15:55:18
    你饮下 那最后的一杯酒了吗
    以前的我,对于这种武打电影没有多少兴趣,总觉得这种片子不就是打来打去,然后最终拼个胜负,来个灿烂的结尾。
    可是这部片子我有喜欢的少年,于是我便成为影院里的那渺小的一个。我以为我对这片子其他的部分应该不会有关注的成分。可是当我真正被某些片段感动到时,我才体会到电影的价值,《光辉岁月》的传奇。
    刚开始时,在那片大漠上的厮杀,就给我强烈的刺激感,仿佛就是那样的一个场面,在孤漠中的英雄终将扬剑
    以前的我,对于这种武打电影没有多少兴趣,总觉得这种片子不就是打来打去,然后最终拼个胜负,来个灿烂的结尾。
    可是这部片子我有喜欢的少年,于是我便成为影院里的那渺小的一个。我以为我对这片子其他的部分应该不会有关注的成分。可是当我真正被某些片段感动到时,我才体会到电影的价值,《光辉岁月》的传奇。
    刚开始时,在那片大漠上的厮杀,就给我强烈的刺激感,仿佛就是那样的一个场面,在孤漠中的英雄终将扬剑而起,只因为心中的信仰。
    在循序渐进的剧情中,我见识到了李炜的所扮演的安乐的成长,原本该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该在黄金滩中跟自己心爱的姑娘安守一生,可是由于身处乱世中,哪能由自己的心意呢,也或许全身的英雄血也在蓄势待发,而安乐和柳絮之间的爱情就是这部电影里温暖的存在吧。
    因为兄弟们的死亡,那一群人也最终踏上了跟那人同样的道路,他们之间的义气和扶持就体现了这部电影的初衷,他们所历经的岁月虽然带着血的洗礼,可是那也该是他们心中最光辉的一段记忆。
    而在真正进行打斗的时候,场面宏大,硝烟四起,烽火映出的脸庞上写满了不屈,他们奋发的身影是一片片火光中吹起的烟,一点点地渗进骨血里。他们眼眸中所散发出的光芒,像是那晚未现的星星,终归闪亮在结局。
    最后的惊险时刻,安乐的力量完全被柳爷的死所激发出来,当他抱着炸药冲上教堂的那刻,他便不再是那个只会躲在别人身后被保护的少年,人,终究会成长,尤其是乱世中的少年郎。
    当一片都风平浪静之后,那晚的夜幕浓绸的散不开,就像这些萍水相逢人之间的情谊般,江湖人最将义气,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最后有没有像说好喝了那剩下的酒,不过这些事,这些岁月他们也终将不会忘记。
    I will never forget these days of glory.
    【详细】
    6111752
  • 熊猫同学
    2022/10/13 9:03:26
    《雅典娜》 视听和话题高开,可惜完整度和落点低走

    《雅典娜》

    听说威尼斯场刊最低分?有我特别喜欢和特别不喜欢的地方。

    前半段惊艳完整是因为超强的场面和镜头调度能撑起开篇话题的厚重;然而后半段崩塌是因为剧作对人物不理解、对素材洞察得太浅太直白。

    开场长镜头写实且情绪

    《雅典娜》

    听说威尼斯场刊最低分?有我特别喜欢和特别不喜欢的地方。

    前半段惊艳完整是因为超强的场面和镜头调度能撑起开篇话题的厚重;然而后半段崩塌是因为剧作对人物不理解、对素材洞察得太浅太直白。

    开场长镜头写实且情绪强烈,这种情绪里观众一定会往当法国的现状去想。但不知道作者是否一定要去做古希腊悲剧式的东西,片子越往后边去运镜越精致、演员走位精准、交响乐配乐越来越满,风格越来越舞台化。一直到影像上的舞台化写意表达和写实的素材和场景相冲突。这么一来,作者到底是给观众点空间,引导他们去探究文上透露的暗涌般的社会问题?还是让观众继续沉浸在舞台化的视听当中?最后作者给的导向变成了:人物为情节服务,情节为舞台化的形式感服务,之前隐藏的暗流似乎都不重要都可以舍弃了。最后明明白白地给你一个很具体的非黑即白的答案——(这点剧透不说了,想知道去看原片或者在下面问我)。该点明的地方不点明,该留白的地方不留白,那么我们思考的空间在哪里?不留给我们思考空间,它的广度在哪里?如果不在乎广度,那开篇给那么多和社会相关的信息干嘛?如果开篇给那么多和社会相关的信息,那是不是应该负责人地把它们讨论好?如果只为了讲那一个小问题,那就讲那一个小问题就好了,不要开那么多让观众期待度太多的东西。高开低走让人失望。

    我一直认为一个现实题材的作品应当严谨精准,光讲完情节并不完整。和导演参演的《悲惨世界》在现实社会的洞察力上还是差好远甚至不是一个级别的。

    好吧,除此之外,它的场面和影像仍然是相当优秀和值得学习的。

    14702952
  • ...
    2018/8/5 23:03:50
    受益良多,满满干货

    我是第一次写剧评,因为看过这个节目后,真的是很震撼,收获了很多东西,所以想记录一下。

    面试官都是行业精英和翘楚,他们经历丰富,见解深刻,评价犀利,因此给出的点评对于我们这些求职者都是难得的珍宝,让我们可以了解面试的整个过程,正视求职过程中的各个问题,对于自己未来的求职很有指导意义。

    我通过节目所理解的,面试官最看中的,主要是两方面,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首先,工作能力,

    我是第一次写剧评,因为看过这个节目后,真的是很震撼,收获了很多东西,所以想记录一下。

    面试官都是行业精英和翘楚,他们经历丰富,见解深刻,评价犀利,因此给出的点评对于我们这些求职者都是难得的珍宝,让我们可以了解面试的整个过程,正视求职过程中的各个问题,对于自己未来的求职很有指导意义。

    我通过节目所理解的,面试官最看中的,主要是两方面,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首先,工作能力,要求应聘者对于应聘岗位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包括应聘的公司(企业文化,价值理念,行业,市场,产品,)和所要应聘岗位的具体内容,工作流程,以及自己对于该岗位的工作目标和职业精神的深入理解;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再就是要能够有良好的执行能力去完成工作。其次,职业道德,尊重面试官,要对于企业有较高的忠诚度以及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外,还有就是求职的心理要调整好,对于自己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知,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骄傲自大,好高骛远。

    通过这个节目,我还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是,面试官都是行业资深人士,千万不要想着糊弄过去,一个人到底是不是“有料”,有没有真才实学,求职目的是否真诚等等问题都是有着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

    总而言之,通过观看这个综艺节目,我的感受是,还是要努力提升自己,专业知识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再就是要用积极的态度,踏实诚恳,务实勤干。这样在求职时,就能有底气,获得自己心仪的岗位。

    【详细】
    9566619
  • 快乐银杏
    2017/12/28 13:20:32
    年轻真好!
    一、和妖猫传、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三部电影两天看完的,整体来说,机器之心最不违和。怎么说呢,就是整体协调,三部片中最喜欢这部,就是罗志祥如果找个更年轻一点(同样要帅)的来演就好了。罗和欧阳娜娜相差岁数太大,实在不像相差十岁以内的样子。 二、欧阳娜娜演的怎么样我不...  (展开)
    一、和妖猫传、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三部电影两天看完的,整体来说,机器之心最不违和。怎么说呢,就是整体协调,三部片中最喜欢这部,就是罗志祥如果找个更年轻一点(同样要帅)的来演就好了。罗和欧阳娜娜相差岁数太大,实在不像相差十岁以内的样子。 二、欧阳娜娜演的怎么样我不...  (展开)
    【详细】
    9023215
  • 北copy
    2021/7/17 5:26:09
    一个有关地外生命干预人类生死轮回的猜想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要是看作人死后轮回新生的过程能解释得通。当然也肯定不乏其他的解读,欢迎交流。 女主由于女儿的去世生活失去动力,在女儿生日这天萌生了轻生的想法,但最后还是没有勇气面对死亡。并遇到了愿意载Lisa一程而对她“出手相救”在逃杀人犯。可是半路杀人犯身份败露,便在车上...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要是看作人死后轮回新生的过程能解释得通。当然也肯定不乏其他的解读,欢迎交流。 女主由于女儿的去世生活失去动力,在女儿生日这天萌生了轻生的想法,但最后还是没有勇气面对死亡。并遇到了愿意载Lisa一程而对她“出手相救”在逃杀人犯。可是半路杀人犯身份败露,便在车上...  (展开)
    【详细】
    13683255
  • 妙介子
    2022/9/2 12:14:11
    随性且真挚——《名侦探柯南 零的日常》
    今天聊聊日剧《名侦探柯南 零的日常》。 片名名探偵コナン ゼロの日常 / Detective Conan: Zero's Tea Time (2022)。 《名侦探柯南》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漫画和动画片之一了,柯南已经赢得了许许多多观众的心,其周边产品更是渗透进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很多粉丝来说,柯南...
    今天聊聊日剧《名侦探柯南 零的日常》。 片名名探偵コナン ゼロの日常 / Detective Conan: Zero's Tea Time (2022)。 《名侦探柯南》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漫画和动画片之一了,柯南已经赢得了许许多多观众的心,其周边产品更是渗透进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很多粉丝来说,柯南...  (展开)
    【详细】
    14623237
  • 彼岸花开
    2019/12/1 21:11:16
    剧评

    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记得当时还挺喜欢看的,说起来也奇怪,小时候不都是喜欢一些帅哥美女演的偶像剧吗,但是我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莫名的非常喜欢看这个电视剧,可能真的是演员演都特别好容易入戏被吸引吧,剧情也很好,有悬疑破案也有轻松搞笑也有感动,看的很过瘾,男主角太能说了,我那时可佩服他了,总之是个不错的电视剧

    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记得当时还挺喜欢看的,说起来也奇怪,小时候不都是喜欢一些帅哥美女演的偶像剧吗,但是我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莫名的非常喜欢看这个电视剧,可能真的是演员演都特别好容易入戏被吸引吧,剧情也很好,有悬疑破案也有轻松搞笑也有感动,看的很过瘾,男主角太能说了,我那时可佩服他了,总之是个不错的电视剧

    【详细】
    12067158
  • 杰瑞
    2015/11/21 16:15:24
    我怎么看到的是北上广都没眼泪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刚开始看到这个片名的时候觉得是一部青春励志的片子 ,犹如马伊琍多年前的奋斗。很长时间没看过马伊琍的影视了,看朱亚文的剧还像是从红高粱知道他的。 对马伊琍和朱亚文的演技还是认可的,不过看了几集不得不说北上广这部片子是不是剧情有点狗血了。我觉得亲密的剧情就是可吐槽之一,刚结婚的年轻的小夫妇是很亲密,但片中是不是太过了。都知道现在观众看剧的眼光原来越挑剔了,视频下面马伊琍的胸都成了一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刚开始看到这个片名的时候觉得是一部青春励志的片子 ,犹如马伊琍多年前的奋斗。很长时间没看过马伊琍的影视了,看朱亚文的剧还像是从红高粱知道他的。 对马伊琍和朱亚文的演技还是认可的,不过看了几集不得不说北上广这部片子是不是剧情有点狗血了。我觉得亲密的剧情就是可吐槽之一,刚结婚的年轻的小夫妇是很亲密,但片中是不是太过了。都知道现在观众看剧的眼光原来越挑剔了,视频下面马伊琍的胸都成了一些人的吐槽点,网络越来越开放,网民越来越多,观众说啥的都有。但剧情确实让大家吐槽的一大堆,故事完全不现实,什么北上广不相信眼泪 看十多集 感觉一直都很顺风顺水啊,薪水报酬还那么高 哪里有挫折 哪里有眼泪.
    不过朱亚文饰演的赵晓亮风趣幽默。有些剧情也是让人啼笑皆非。但是希望导演以后拍剧还是不要糊弄观众,还是多拍一些有质量的片子
    【详细】
    7665369
  • 心路飞扬
    2021/2/10 16:33:48
    一部宗教色彩较浓的电影,有很多的宗教隐喻。另外与现实的勾连,我觉得这是一段人们现实照进信仰里的映射
    一群女子神般崇拜一个男子,一起祷告,一起劳作,一起生活,生活有条不紊。男子就像神般给予这群女子信仰的力量,让她们依附与他,好像从来没有生过怀疑。一开始与这名男子在一起的女子老了,男子就又从以前一起的女子所生的女儿里再挑选女子前去宠幸,整个就是一出乱伦的闹剧...  (展开)
    一群女子神般崇拜一个男子,一起祷告,一起劳作,一起生活,生活有条不紊。男子就像神般给予这群女子信仰的力量,让她们依附与他,好像从来没有生过怀疑。一开始与这名男子在一起的女子老了,男子就又从以前一起的女子所生的女儿里再挑选女子前去宠幸,整个就是一出乱伦的闹剧...  (展开)
    【详细】
    13208214
  • 悬浮颗粒
    2006/10/14 16:28:03
    其实还不错
    电影是DANNY LEE风格,一个硬汉警察,有个无理取闹的上司,还有一个要破的大案,这个警察一心要替天行道,在黑白道之间艰难前行。李sir自己拍的电影很多是这种风格,虽然很喜欢,不过观众看多了会腻的。
    不过此片由于有了周星驰演的boy而有一点温情和喜剧的特色。boy与张警官之间那种从戒备到信赖的关系也让人会心微笑,尤其是结尾boy和张铁柱之间的打闹,让人感觉到在警察僵化体制的压抑之后,还能感
    电影是DANNY LEE风格,一个硬汉警察,有个无理取闹的上司,还有一个要破的大案,这个警察一心要替天行道,在黑白道之间艰难前行。李sir自己拍的电影很多是这种风格,虽然很喜欢,不过观众看多了会腻的。
    不过此片由于有了周星驰演的boy而有一点温情和喜剧的特色。boy与张警官之间那种从戒备到信赖的关系也让人会心微笑,尤其是结尾boy和张铁柱之间的打闹,让人感觉到在警察僵化体制的压抑之后,还能感觉到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喜悦。
    【详细】
    1081215
  • 苏案
    2015/2/3 23:09:21
    当大陆剧百花齐放时湾湾在往傻白甜的大道上一路狂奔

    一个月前,当我结束了为期较长的烧脑活动后,迫切需要一些不费脑的东西来放松放松。 几经挑选后,我就点开了这部台剧。已经忘了台剧是什么时候在大陆销声匿迹的了,最后一步有水花的台剧应该是《我可能不会爱你》。看来一二十来集后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台剧会日渐式微了,如今我们有被人诟病手撕鬼子的抗日剧婆婆妈妈的家庭剧嫔妃斗得乐此不疲的宫斗剧剧情不怎么接地气的现代偶像剧和古装偶像剧,品种丰富虽有烂品也有精品,但

    一个月前,当我结束了为期较长的烧脑活动后,迫切需要一些不费脑的东西来放松放松。 几经挑选后,我就点开了这部台剧。已经忘了台剧是什么时候在大陆销声匿迹的了,最后一步有水花的台剧应该是《我可能不会爱你》。看来一二十来集后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台剧会日渐式微了,如今我们有被人诟病手撕鬼子的抗日剧婆婆妈妈的家庭剧嫔妃斗得乐此不疲的宫斗剧剧情不怎么接地气的现代偶像剧和古装偶像剧,品种丰富虽有烂品也有精品,但是湾湾这么多年了,依旧走在女主傻白甜男主狂霸拽的大道上而且愈发极致。当第一集女主在街头遇见男主被人追杀而自己就包围着车阵中间于是被男主抢了摩托车顺带拉着一起逃亡女主在摩托车上死命捶着男主时我的尴尬恐惧症就已经开始发作了,当又有一群人围住男主下一秒却鞠躬喊他少爷并且轮流被男主扇巴掌骂”不要叫我少爷“时我只想仰天长笑三声,当男主去见他黑道老大母亲开口叫”妈咪“而他妈开口喊他”小飞飞“时,我只想说我没有看过这部剧。然而,令我不可思议的是,据我了解,这部剧貌似目前在湾湾的人气挺高的,尤其是我上面提到的男女主,以至于加戏加到《我的宝贝四千金》中的其他三千金都变成了背景板,所以湾湾人民对这种黑道少爷和平凡女主的霸道总裁爱上我剧情是真爱?可是我觉得这对的剧情简直是羞耻万分,男主设定没有谈过恋爱是个恋爱白痴追人还需跟班助攻可是突然就深情起来,女主为了男主一句莫名其妙地话整整纠结了十集啊十集,男主的小跟班跟着男女主插科打诨混戏份每集的出现时长是其他千金的N倍,最让我无力吐槽的是男主的妈,作为一个黑道老大喊男主”小飞飞“喊女主”宝贝“连亲家都没见过就直接上门提亲整天想着让她儿子和儿媳妇发生点什么,这是黑道老大,哦呵呵呵呵。我还一直很好奇贴吧里面在追这部剧的人,因为剧情失衡现在大概只剩男女主角的爱好者在看了,看她们为男女主抱了亲了就激动万分,还YY各种男主吃醋梗,我想知道,她们的平均年龄有没有十五岁。我会在这里长篇大论,是因为所谓的主角中有我的一个墙头,是的,没有特殊原因的话谁特么看这么羞耻的剧。好不容易我墙头这次从角色造型人设到搭配的妹纸我都非常满意,结果特么地居然变成背景板,都是前面男女主加戏份造成的因为这是边拍边播的剧。一周五集约200分钟,前面三个星期我的墙头出场时长不知道有没有20分钟,要不就出现在别人的嘴里要么就是在主场景里修电表修水管,目前剧集过半他和他的妹纸的剧情还没有开始,碰面加起来不超过五次。每天花五分钟拉剧情的我也是醉了。

    【详细】
    73671029
  • 东邪卖桃花
    2018/8/27 17:41:29
    法医会通灵,是因为他专业!

    这个夏天的网剧好不热闹,宫斗还没决出最终出道选手,“法医秦明”又换着面孔刷着我家的大屏幕。作为原著粉、推理小说迷、《迷室》系列游戏(就是原名The Room,之前大家好像管它叫《未上锁的房间》那个系列,最近网易代理了新作,起名字叫迷室,我觉得还挺好的)高段位选手,自然是不会错过。两个不同导演、不同编剧、不同演员阵容的秦明都看了,值得说道的是这部秦明原作的亲儿子《幸存者》,也是在看这部网剧的时

    这个夏天的网剧好不热闹,宫斗还没决出最终出道选手,“法医秦明”又换着面孔刷着我家的大屏幕。作为原著粉、推理小说迷、《迷室》系列游戏(就是原名The Room,之前大家好像管它叫《未上锁的房间》那个系列,最近网易代理了新作,起名字叫迷室,我觉得还挺好的)高段位选手,自然是不会错过。两个不同导演、不同编剧、不同演员阵容的秦明都看了,值得说道的是这部秦明原作的亲儿子《幸存者》,也是在看这部网剧的时候,我不止一次联想到了其他的推理小说和《迷室》游戏。

    这部戏被吐槽地最多的就是原创的“通灵戏码”,这里的“通灵”是字面意思,作为学了先进科学医学知识的秦明,真的在和灵魂对话,而且每一次都有。说实话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还是有点懵的,仿佛自己在看《包公案》。在这部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侦探小说形式的经典名作中,每次有冤案,被害人都会变成鬼魂飘到包大人面前叫屈。但秦明小哥哥长得那么帅,本来认真专注地对着尸体,把眉头皱成月牙,还有点像美少女战士,没想到却成了浓眉大眼的“包公”。不是约好建国之后不许成精的吗?

    9619623
  • 郑大少
    2022/5/21 20:26:47
    闹腾有余,精致不足

    闹腾,太闹腾了,符合当时绝大多数港片的气质,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绝大多数的香港电影人都擅长投机取巧,大智慧有限,小聪明不断,好的点子和桥段经常互相借鉴,难听点叫抄袭!叶德娴和邱淑贞的贪财耍宝母女二人组隔年就被移植到《新少林五祖》;而张学友的致命绝招无敌风火轮也很快就被星爷发扬光大;然后张敏的失忆梗又完全是赌神附体,咦,我是谁?哦,我是黄莺!本片的最大贡献就是把颜值巅峰期的张敏及

    闹腾,太闹腾了,符合当时绝大多数港片的气质,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绝大多数的香港电影人都擅长投机取巧,大智慧有限,小聪明不断,好的点子和桥段经常互相借鉴,难听点叫抄袭!叶德娴和邱淑贞的贪财耍宝母女二人组隔年就被移植到《新少林五祖》;而张学友的致命绝招无敌风火轮也很快就被星爷发扬光大;然后张敏的失忆梗又完全是赌神附体,咦,我是谁?哦,我是黄莺!本片的最大贡献就是把颜值巅峰期的张敏及邱淑贞最大尺度地呈现在大银幕上,绝对正点,额外加一颗星,勉强把成片拉到及格线以上。不可否认,东方好莱坞时期的香港电影,经典作品不少,但粗制滥造者更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市场是民主开放的,滥竽充数的很快就被时代淘汰,好莱坞制霸全世界,韩国电影走出国门,电影是门生意,也是艺术,好的作品都需要潜心创作,从而构建一座能够涤荡心灵的精神桥梁。

    14409550
  • 最美的时光
    2017/5/19 16:35:20
    一场旅途中的较量
    何宇明(黄晓明 饰)一心扑在工作上,只希望能存够了钱,迎娶身在洛杉矶的女友,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痴心付出等来的却是女友决定同他分手的消息。怎么也想不通的何宇明决定远赴洛杉矶,找女友当面问个清楚。就这样,他加入了名为“好莱坞冒险之旅”的旅行团。
      佟大为被大鸟抓住后轻轻放到地上开始尬舞时的表情跟动作好搞笑,让他一直保留在我印象中中规中矩的表演形象有了新的认识,看的很开
    何宇明(黄晓明 饰)一心扑在工作上,只希望能存够了钱,迎娶身在洛杉矶的女友,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痴心付出等来的却是女友决定同他分手的消息。怎么也想不通的何宇明决定远赴洛杉矶,找女友当面问个清楚。就这样,他加入了名为“好莱坞冒险之旅”的旅行团。
      佟大为被大鸟抓住后轻轻放到地上开始尬舞时的表情跟动作好搞笑,让他一直保留在我印象中中规中矩的表演形象有了新的认识,看的很开心。
    赵薇的发型我很喜欢,那种装蒜的气质也很喜欢,因为后来有看拍摄花絮,原来她也知道她自己很装蒜的样子,哈哈。
    黄晓明呢,怎么说,还那样吧,没有惊喜,一路平平,据说学生时期喜欢赵薇,也算圆了他的一个少年时代的梦吧。
    【详细】
    855031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