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6477
  • Saloptus
    2006/6/19 12:15:00
    牙:安东尼奥迟到的成长
    “我们的身体中还有另一个东西存在着,我们的经历不是存在于头脑中,而是最小化在我们的系统中,我们的器官里,骨头里,牙齿下,记忆潜伏在我们的身体中,有时,它会代替我们的现实……”
    镜头在安东尼奥第一次自省的低语中铺展开来,一条尽头光明的长走廊。这条走廊的尽头,隐藏着一个答案。在我看来,《牙》这部片子,就是安东尼奥在黑暗的齿槽和血肉之间挤出一条路,一条通向回忆深处的路,来找寻这个答案的过程。在这个
    “我们的身体中还有另一个东西存在着,我们的经历不是存在于头脑中,而是最小化在我们的系统中,我们的器官里,骨头里,牙齿下,记忆潜伏在我们的身体中,有时,它会代替我们的现实……”
    镜头在安东尼奥第一次自省的低语中铺展开来,一条尽头光明的长走廊。这条走廊的尽头,隐藏着一个答案。在我看来,《牙》这部片子,就是安东尼奥在黑暗的齿槽和血肉之间挤出一条路,一条通向回忆深处的路,来找寻这个答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以与牙有关的奇特方式面对了自己,治愈了自己,获得了迟到的成长。
    喜欢导演充斥着指涉的表达,这是我所熟悉的话语——跳跃了现实,却遵从了思维的真实。混沌、闪回、有所取舍又被幻想涂抹修饰,这正是记忆本来的样子。每次回忆,安东尼奥都离自己更近一点,就像将自己层层剥离,露出澄明的真相,从而达到不断的“揭蔽”。

    第一层,治牙?不愿长大的孩子
    伴着撕裂的呐喊一般的音乐,小安东尼奥在地中海明媚的阳光下用石头猛磕自己的一对大牙,带来了开篇以来第一个混杂着鲜血的震撼镜头。当一个孩子无力抵御自卑和伤害时,他选择自伤的方式来与过去割裂。流血的牙齿,红衣母亲的抚慰,把他带向了牙医。随后治牙的经历,让他发现了世界的一个真相。
    暴露在牙医面前的口腔,治牙时任人摆布却无能为力的感受,深入口腔中恣意妄为的手,都让人有被侵犯、被侮辱的感觉。生殖器也不过是身体的另一个开口。所以,被侵犯的耻辱不完全取决于道德,不仅仅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而是无法抵挡别人进入自己的身体。
    安东尼奥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就是母亲治牙的片断,他这样评价当时的感受:“我突然明白了,她失去了不可侵犯性。她把自己暴露给了危险和世界的邪恶,让她可以感受世界的神秘和痛苦。”如果说母亲一切美的象征,这种美将会在现实中被侮辱,被摧残(小波《柔情似水》里的阿兰也说,美丽,就是被侮辱,被摧残),而我们也正是用这种受伤的方式来认识和融入真实的世界。
    这时,在一旁观看的小安东尼奥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恐惧和厌恶,还有一种深切的无力感——“她需要保护。而我只能坐在那里看着她忍受这一切。”怪牙带给了安东尼奥敏感自卑的童年,只有红衣母亲的温柔和尼诺叔叔的神奇一直抚慰着他保护着他。现在,这残忍的画面划开了一个血淋淋的开口,将真实的世界暴露出来。他亲眼看到温存的保护伞被扯得粉碎,美丽被凌辱,亲眼看到所在世界的罪恶和残酷——而他,还是个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创伤,幼小的心灵找不到任何坚实的庇护,于是,他躲进了想象,用规避来进行抵抗:
    “我不想让他有满足感,连一个呻吟都没有。我开始让自己沉思,穿过地板,穿过房子的地基,到达地球的深处,那里没有痛苦,只有一些模糊的轮廓,彩色的星星,妈妈走在天花板上。”
    就像《铁皮鼓》里的小奥斯卡目睹了舅舅和母亲暧昧的关系后,选择永远活在三岁孩子的躯体内拒绝长大一样,安东尼奥也永远留在了童年,永远作那个母亲呵护下长不大的男孩,留在了架空世界。一并带进记忆的,还有红衣的母亲和尼诺叔叔,他们从不曾离开,在他的想象世界陪伴着他,甚至当他已拥有了男人的身躯。安东尼奥成年后的易怒和颓唐,不成熟的心,以致大牙承载的尴尬的生存状态,在这童年的一课埋下了种子。对牙医和病人这种关系的洞察,也是他是情不自禁的猜忌玛拉与牙医鲁卡的最深层原因。
    值得注意的还有片中一个幽默欢快的细节,安东尼奥突发奇想用断掉的牙齿形成的缝隙喷水(“喷射”无疑是男性威力的出口,显见的隐喻),顽皮的用水柱射击路灯、易拉罐和一只无辜的猫。这时水柱的威力极尽夸张,而安东尼奥则为这种孩子气的胜利得意不已——受伤怪牙一直是无能的象征,这时却成为了攻击的武器,他仿佛在想象的狂欢中暂时获得了力量。而这一场景之前,安东尼奥的最后一句独白恰好是“做个父亲”——现实责任的呼唤。
    从这个层面剖析,安东尼奥的哲学教师身份不啻为一种讽刺。情人,窘迫的经济来源都暗示着某种不稳定的关系。他渴望缥缈的激情而逃避责任,他抵触妻子所代表的世俗的琐碎喧嚣却因为无法信任情人而整日喋喋不休,他教导学生领悟人生而自己却迷失其中……还有什么能比哲学教师更恰切的汇聚这些矛盾的,揭示生存荒谬性的因素呢?脆弱孤独的实质与虚张声势的掩饰,内心追求的高蹈和现实境遇的窘迫,频繁的无声内省和更频繁的外化的说教(说教所需要的健康牙齿本就是安东尼奥的缺欠,被打断使修补的要求更迫切,这又是一种尴尬逼仄的状况)……哲学家需要冥想,安东尼奥却只有童年的想象世界;情人和妻子儿女需要男人,而他只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这一切构成了他现实生活的不协调。于是他显得与一切格格不入,充满不满和愤怒。
    牙,是青春期痛感的最初萌动,像柔软的身体中包裹着的,刻有年轮的利刃。出牙的胀痛,换牙的不安,几乎贯穿着每一个人的童年回忆,牙与成长间的映射近于自然天成。
    安东尼奥的一对大牙的意义不止于此,它们可以看作是每个个人与生俱来的独特自我的表征。这对怪牙由于与众不同的醒目而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和接纳,更不要说欣赏。安东尼奥一生都在这种不被认同的紧张对抗之中。
    其实,不被认同的特殊的身份,有时反而是一种保护。人们混杂着鄙视和同情的疏离,带来了安静,自由,甚至是一种弱者的“特权”。小波《我的阴阳两界》中的王二便是如此,虽然因为阳萎被叫做“小神经”,却籍此不被打扰,一直生活在地下室里,不参与地上的争名逐利也无须负担任何责任,落得自在。小孙治好了他的阳萎也弄丢了他的特权,于是他发现自己赤裸裸的重返阳界,不知所措。同样,怪牙使安东尼奥变得孤独敏感,丑化了他,却也保护了他。在治牙时看到世界的真相后,他不但躲进了回忆和想象,也躲进了这颗给他屈辱和庇护的怪牙下面。这对怪牙从此再也不会被换掉,它从特立独行的自我的象征变成了对成熟自我的压抑。

    与童年的经历相对,成年安东尼奥嫉妒之火燃烧而被情人打断了怪牙,再次走向了牙医。成年后借助外力的第二次拔牙是一个自我医治,自我找寻的过程,伴随揭蔽以及揭蔽时的疼痛。
    牙医这个身份在片中扮演了多重角色:1.以施暴的方式揭示真实的启蒙者。2. 世俗舆论的象征,牙医们有着不同的嗜好怪癖,也有着各自的烦恼。每个牙医背后都有一个女人,暗示着构成社会最基本的男女关系。引申开来,可以理解成沉沦而多话的公众对精英知识分子(哲学家)话语权的褫夺,一种强迫的改造。3.治愈者。每个医生和他的女助手给予他建议,一步一步引导他,通过痛感的连接帮助他找回记忆,面对儿时的自己。全部的记忆和盘托出,安东尼奥的自愈也随之完成,于是,空空的牙槽长出了两颗新牙。
    提到回归之路,除了牙医、母亲、尼诺叔叔外,安东尼奥的女儿功不可没。她的存在让安东尼奥逐渐认识到做父亲的责任。带女儿去治牙,就像母亲曾经带她去治牙一样,将这仪式延续下去。这时,儿子和父亲两个身份在他身上重叠起来,对接着过去和未来。
    (题外的发现,所有的孩子都通过“窥视”的方式成长,包括安东尼奥和他的女儿。而“观看”的经验带来的往往是恐惧的传递)
    第二层,神奇?尼诺叔叔的世界
    与尼诺叔叔有关的情节,仿佛游离于现实和回忆,只属于想象,在片中自成一条缤纷的脉络。他的每一次出现,都像一抹散发异彩的强光,照亮了安东尼奥的心。与有真实原型相比,我甚至更倾向于相信尼诺是安东尼奥想象世界的主人,是他内心自救的声音,孤寂童年的朋友,一个启蒙者。如果说母亲代表了温柔和美,叔叔则是缺失的父亲,引导安东尼奥捕获美,燃烧生命的力量。他是世间一切神奇有力的代言人,也是探索神秘的野心的代言人。他告诉他不必为怪牙而羞耻;他教他跳探戈,教他品味女人,唤起他的阳刚和欲望;他给他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当父亲歇斯底里时,小安东尼奥就在这个世界中寻找安全。他躲在柜橱上,看着来访的女客褪下套裙,变成一条长满银色鳞片的美人鱼,融入如水的镜子——“没人来看我的神奇吗?真遗憾。”
    与作为职业类群出现的,在安东尼奥两次治牙中扮演不同角色牙医们不同,尼诺叔叔和母亲是安东尼奥心中清晰独立,根深蒂固的两个形象,一直贯穿了安东尼奥的成长,与他的生命水乳交融。他们一方面是一股庇护挽留的力量,让安东尼奥留恋其中而拒斥现实;另一方面却又是一种温和的推力,参与安东尼奥自我医治的旅程,不断帮助他面对真实,接受成长。也许,真正的爱都是一种两难。
    其实,安东尼奥幻想中的生活根本无法带给他平静,他依然感到无家可归,茫然无措。
    他对后座的母亲说,“我没有家,没有房子,甚至连牙齿都没有,我感到孤独。”
    牙医家中,桦树林铺展开来,他问母亲:“为什么一切都改变了?这是个幻梦。指引回家的路的面包屑都不见了,我迷路了。”
    在香槟中与尼诺起舞,他说:“我的生命中已没有神奇,只有疯狂。”
    人都会变,一切都会变。安东尼奥拒绝改变,想象世界给他的不再是纯粹和神奇,只有迷失。真实和幻想,回忆和现实都没有他的位置,他无处落脚,无所归宿——他需要建议,他需要明白:意识到迷失就是回归的开始,剥离和揭蔽伴着痛苦,但终将通向神奇。他们给了他。
    母亲回答:“丢面包屑是没有用的,到处走走,只有迷了路才会发现新的东西。”(在存在主义者眼看来,迷路是走进自然,走进存在的最佳方式。现代人稠密的计划把旅行的随意和惊喜都剥夺殆尽,我们连迷路的机会都没有。)
    尼诺叔叔则答道:“只有一种神奇,甚至痛苦也是神奇,如果没有痛苦,那你就是迷路了。但如果你懂得,痛苦也能建立某种联系……”

    第三层,嫉妒?渴望占有的爱
    让我们再次踏上那条尽头透出雪白光亮的长走廊,镜头外沉重的敲击声,一下,一下,像是斧头的喘息。直到影片尾声,我们才知道这条贯穿全篇的走廊通往一间杀戮的浴室。在那里,聋哑的牙医肢解了他美丽的娇妻后割断了自己的喉管,鲜血在雪白的墙上,浴缸边,牙医的身上,手上,溅起了一朵朵妖艳的花。
    这个场景几乎联接了影片的全部情感要素:血和疼痛,嫉妒和占有,自卑和怯懦,得不到宣泄的爱,同时是施暴者和病人的牙医。
    如果说第一个给母亲治牙的牙医揭示的世界的邪恶还是一个隐喻的话,聋哑牙医无疑在用爱人和自己的血为偏执的爱注脚。极端的,在沉默中难以找到出口的嫉妒,让他疯狂。这是更为鲜活的一幕,埋藏在安东尼奥的最深处——“我杀了她,那她就完全是我的。”
    片中多次暗示了隐性的嫉妒和猜疑,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欺骗与不信任:聋哑牙医VS娇妻的情人;安东尼奥VS牙医鲁卡;父亲VS小安东尼奥;牙医卡那罗的母亲VS女佣秋塔;母亲VS所有能与安东尼奥相爱的女人……
    嫉妒,源于完全占有所爱之物的渴望。
    “总是这样开始,嫉妒就像野兽一样抓住了我,它的牙齿咬进了我的肉中,然后消失在黑暗的森林里,把血淋淋的我丢在了地上。”
    从仅有的片断来看,安东尼奥几乎是他父亲悲剧的复本。父亲的出现一直是模糊、苍白、阴郁的,歇斯底里的对母亲抱怨着,这是安东尼奥童年家庭的唯一背景色。每个人骨血中都会烙下父母的痕迹,即使你并不想成为他们,甚至厌恶、仇恨他们。因为你的恨将不断的提醒你,将他们的形象在你心中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使你无法摆脱。你一点点长大,他们将慢慢的在你的身上浮现。安东尼奥无疑是恨他父亲的,然而却像他父亲一样,在误解和愤怒中磨损着爱。
    这个悲剧也促成了安东尼奥的恋母情结。安东尼奥与红衣的母亲/恋人的关系,可以视作D?H?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的近似文本。在儿童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必然要走过从依恋母亲到依恋父亲的转变。在儿童的最初之年,由于生存本能和死之恐惧,他们多依恋母亲,母亲象征着温暖,象征着安全,象征着一切与生命有关的要素。而随着其年龄渐长,儿童依靠自己的能力向世界探索。于是,他与母亲的关系便失去了某些与生命攸关的重要性,而他与父亲的关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正如弗洛姆所说:“从以母亲为中心的依恋,到以父亲为中心的依恋,最后再到两者的结合,这一个发展包含了心智健康的基础,以及人格成熟的完成。这一个发展的失败则是种种精神病的基本原因。”安东尼奥父亲作用的缺失,使他自然转向了对母亲的加倍依恋。同时,母亲对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灵的寂寞促使她把这种需要投射给儿子,通过把爱应然的含义和指向与实然的意识分离开来,实现了情感的表达。母亲和安东尼奥的生命是相互占有,相互绑缚的。只有这样,她才能得到安慰,他才能得到温暖。

    片中一个瞬间,整个世界仿佛都消失了,只剩下安东尼奥在浴缸中,黑暗涌过来,他冥思:“第一次放弃是在出生的时候,最后一次是死的时候,这是生命的课程。生命,就是一次次的放弃。”
    迷乱的舞池,他问沾满鲜血的聋哑牙医,“你这样觉得很舒服吗?”
    “开始很好,她完全是我的。接着,她就走了。也许当你完全拥有一个人的时候,她就会消失。”
    答案似乎越来越清晰。占有只能使爱毁灭,不能使之永恒。
    茨维塔耶娃说,“我生活中的一切我都喜爱,并且是以永别而不是相会,以决裂而不是结合来爱的。”——对爱的持续的需要,使我们脆弱;与我们依恋之物分离,使我们长大。而最终,我们要学会以失去的方式拥有,给自己重生。所以红衣的母亲/恋人,在安东尼奥觉醒之后,从他的幻想中离开。
    直到这时,安东尼奥才全然割断了脐带,获得了迟到的成长。

    影片的结尾处,红衣的母亲与安东尼奥相拥而舞。潮湿的夜,温暖的灯光,浪漫而悲伤的音乐。跳舞,代表双向的感受,是借助身体展开的对话,代表着无声的交流,这是尼诺叔叔的心得。玛拉,尼诺,聋哑牙医,最后是母亲,都与安东尼奥有过意蕴各异对舞。这一次的对舞,将是告别。音乐继续蔓延,母亲的那一点红慢慢隐去,对舞变成了独舞,安东尼奥陶醉其中。

    第二天,母亲的墓前(死去的,而非虚幻的母亲),安东尼奥写下 “我要幸福”。地中海明媚的阳光下,他像儿时一样,大大的张开了嘴——用牙齿感受天空,感受光明,感受这一切的重量。
    【详细】
    10535714
  • Gymnopedie
    2021/9/6 22:38:31
    广岛观影

    在广岛的电影院看了滨口龙介的新片,电影中作为影像再现出来的和平纪念公园逐渐跟我记忆中的现实图像相融合,就像这部电影自身的叙事在虚构性和真实性之间自由地游走一样。

    在广岛的电影院看了滨口龙介的新片,电影中作为影像再现出来的和平纪念公园逐渐跟我记忆中的现实图像相融合,就像这部电影自身的叙事在虚构性和真实性之间自由地游走一样。

    13850271
  • oppugnantia
    2021/2/27 22:40:11
    友爱的界限
    1. 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功利心、出人头地虽然常常有不可忽视的负外部性,但如果以环境保护、弱势群体利益,而牺牲后发者的“跃升”的机会,这同样难以持续。 2. 现实是,相当部分的一群人先关注自己、自己的家人,而后才有其他陌生人,哪怕这种“差序”的注意力分配,使得...  (展开)
    1. 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功利心、出人头地虽然常常有不可忽视的负外部性,但如果以环境保护、弱势群体利益,而牺牲后发者的“跃升”的机会,这同样难以持续。 2. 现实是,相当部分的一群人先关注自己、自己的家人,而后才有其他陌生人,哪怕这种“差序”的注意力分配,使得...  (展开)
    【详细】
    1328721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