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982676
  • ted
    2022/10/6 23:15:23
    精彩的剧情和演技!
    《迷雾追凶》咋看起来是案中案,查一个案件带出30年前杀6个女孩连环杀手“迷雾人”的案件,但细细推敲,其实是一个案件,前面花90%时间叙述的“安娜失踪案”,完全就是为破后面“迷雾人”案件探长精心设计的,, , 首先亮观点:安娜没有死,在她闺蜜哪里。理由:1、开始时提到...  (展开)
    《迷雾追凶》咋看起来是案中案,查一个案件带出30年前杀6个女孩连环杀手“迷雾人”的案件,但细细推敲,其实是一个案件,前面花90%时间叙述的“安娜失踪案”,完全就是为破后面“迷雾人”案件探长精心设计的,, , 首先亮观点:安娜没有死,在她闺蜜哪里。理由:1、开始时提到...  (展开)
    【详细】
    14689219
  • (.????)
    2020/8/18 20:44:54
    吸血鬼日记最终季的感受

    因为完结了,想借着情怀闭眼打五星的。但实在下不去手...日记里我最心疼的角色就是Bonnie。Bonnie真的是三个女主里唯一一个没有内部消化的。C和E都有和D S 有过纠缠。记得异教徒那季所有人都以为D和B死了,两个人在另一个世界(监狱)互相激励对方活下去。B一直在牺牲自己,最后找到方法回到现实中因为啥我忘了。B留下来了,D走了。还有一季也是B和她外婆,B为了E好像死了。但灵魂还在,B看到

    因为完结了,想借着情怀闭眼打五星的。但实在下不去手...日记里我最心疼的角色就是Bonnie。Bonnie真的是三个女主里唯一一个没有内部消化的。C和E都有和D S 有过纠缠。记得异教徒那季所有人都以为D和B死了,两个人在另一个世界(监狱)互相激励对方活下去。B一直在牺牲自己,最后找到方法回到现实中因为啥我忘了。B留下来了,D走了。还有一季也是B和她外婆,B为了E好像死了。但灵魂还在,B看到了她外婆,她外婆救了她。让我最无法接受的就是B好不容易找到真爱Enzo,虽然一开始我压根没有看出两人的火花,但制作人强行配对后面也是有cp感的。??Enzo却死了。我哭了...Bon为了大家牺牲太多了。看到后面Bon说带着Enzo去环游世界。虽然上帝视角我们可以看见Enzo的灵魂在Bon的身边但Bon看不见他啊。却微笑地说着要带着Enzo去旅游。??Bon难道就不配拥有一个正常人结局吗。??最服的是Stefan死了...我真的无语了...好不容易觉得S和C有那么些cp感了。??但是在最后的时候看到Elena苏醒 那些因为意外而离开的人全部回到家人的身边。我止不住眼泪,Elena走向Demon??????。真的挺感动的,Nina能重新回来还给大家一个结局。呜呜呜呜S的离去,C守寡。安慰自己说也许C会和隔壁的K一起生活。(毕竟K有给C寄信)我太天真了对不起。

    谢谢日记陪伴我的这些时间。虽然也够扯的但我还是很喜欢。

    ??????

    Demon 见到Stefan的第一句是"Hello brother "

    Klaus对Caroline说"I fancy you "

    Katherine常说"Better you die than I die "

    羡慕Elena Bonnie Caroline 的友谊

    羡慕Mikaelsons的亲情(大部分)

    Klaus Elijah Rebecca 一直强调的"Whatever it takes "

    128101090
  • 陆冠均
    2017/11/5 0:00:56
    《怪奇物语》之怪物篇:怎样把一个略显老套的故事讲出花来

    有这样一种说法:看完《怪奇物语》第一季后,迫不及待地想看第二季,看完第二季后却没有这种强烈的感觉。

    剔除掉一些主观因素,仅从预留的悬念来看确实如此,第一季结尾时,两个世界的大门尚未关闭,威尔和逆世界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芭芭拉死不瞑目,即便不考虑小11的去向,这也是个没有讲完的故事,而第二季结尾,如果

    有这样一种说法:看完《怪奇物语》第一季后,迫不及待地想看第二季,看完第二季后却没有这种强烈的感觉。

    剔除掉一些主观因素,仅从预留的悬念来看确实如此,第一季结尾时,两个世界的大门尚未关闭,威尔和逆世界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芭芭拉死不瞑目,即便不考虑小11的去向,这也是个没有讲完的故事,而第二季结尾,如果没有最后一个镜头,故事就此结束都没问题。

    因此,把两季共17集看做一个整体会更自然。

    逆世界中有着克苏鲁怪物风格的魔物,由政府培养出来具有超能力的少女……老实说,这些元素放到今天来看都不算新鲜,可《怪奇物语》就是把故事讲得很好看——本文将按照时间线捋一遍该剧的“主线剧情”,不会太牵扯霍金斯小镇的恩怨是非,间或会插入一些注解、分析和个人体会,就当换种眼光与我重新看一遍这个故事吧。

    一切要从霍金斯国家实验室里的神秘实验开始说起。

    8904742
  • 侧耳倾听.
    2018/5/8 14:06:41
    五分给亚古兽。
  • 爱知识的奋星
    2020/12/7 2:03:51
    普通人的观感。

    反复耽误很久,终于在今天半夜去看了一秒钟这片子适合什么人看呢对看电影有一种痴迷对胶片放映有一定的记忆情怀我?主要是看都快下映了,电影票房一直没上去,这片子好歹也金熊提名,又搞金鸡技术原因不上映,前几天看秋菊打官司挺触动我的,想为国师买次单,略强行的请了个不爱电影的二次元室友观看,他的体验就比较差了。。。看了一会就觉得故事太简单,觉得像短片强行拍长片,公路戏让人想到无人区,那叫个复杂。看到中端

    反复耽误很久,终于在今天半夜去看了一秒钟这片子适合什么人看呢对看电影有一种痴迷对胶片放映有一定的记忆情怀我?主要是看都快下映了,电影票房一直没上去,这片子好歹也金熊提名,又搞金鸡技术原因不上映,前几天看秋菊打官司挺触动我的,想为国师买次单,略强行的请了个不爱电影的二次元室友观看,他的体验就比较差了。。。看了一会就觉得故事太简单,觉得像短片强行拍长片,公路戏让人想到无人区,那叫个复杂。看到中端就会想到天堂电影院,那情感叫个丰富,一直担心胶片着火。。。大漠场景感觉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艺谋的大场面调度功力。说实话看完有点不爽的,想着这是啥啊?就这吗,还没开始就结束了??这题材有什么删减的呢??演员的一些台词会感觉有些出戏,就是有种一会家乡话一会普通话的感觉。。。对这部片子的不满以至于直接又看了一个半小时的纪录片,但是所获甚少吧,知道了一些删减的地方,导演对电影的痴心,多线程处理能力,女主都直接“谋女郎”了强调下,没有任何对张艺谋不敬的地方,后人都爬上第五代导演的肩膀上望着远方,只希望这部片子,国师真的拍出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往日电影岁月,十分希望以后未删减版的可以看到。一星敬艺谋,一星敬情怀,一星敬演员。留着的,等删减。

    13038684
  • HOVER
    2016/1/8 22:07:19
    铁血的吸血鬼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微剧透) 等了整整五年终于是等到了动画上映 趁着首映就去看了 不得不说实在是拍的好 动画保持了物语系列一贯的特色 同时作画也是很良心 没有什么过分的崩坏 配乐也是非常切恰 可能因为是要撑三部的剧场版原因 节奏稍微有点悠闲 同时相比原作改了一部分场景内容 最明显的是 .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微剧透) 等了整整五年终于是等到了动画上映 趁着首映就去看了 不得不说实在是拍的好 动画保持了物语系列一贯的特色 同时作画也是很良心 没有什么过分的崩坏 配乐也是非常切恰 可能因为是要撑三部的剧场版原因 节奏稍微有点悠闲 同时相比原作改了一部分场景内容 最明显的是 ...  (展开)
    【详细】
    7727259
  • 孤独的剑客
    2016/8/28 22:41:05
    邵氏二十四部古龙电影总算全部看完,也来说说。
    邵氏的24部古龙电影,有18部都是楚原导演的,除此之外还有华山的《绝不低头》《血鹦鹉》,张鹏翼的《大旗英雄传》,鲁俊谷的《红粉动江湖》(改编自《大人物》),徐增宏的《萧十一郎》(1971年韦弘版)、严俊导演的《玉面侠》(即盗版的《绝代双骄》),虽然邵氏也为古龙的小...  (展开)
    邵氏的24部古龙电影,有18部都是楚原导演的,除此之外还有华山的《绝不低头》《血鹦鹉》,张鹏翼的《大旗英雄传》,鲁俊谷的《红粉动江湖》(改编自《大人物》),徐增宏的《萧十一郎》(1971年韦弘版)、严俊导演的《玉面侠》(即盗版的《绝代双骄》),虽然邵氏也为古龙的小...  (展开)
    【详细】
    8063218
  • 陈子云
    2015/11/7 23:52:35
    诚哥你死的早啊!!!!
    男主如此渣,居然硬生生能弄出happy end,难以置信,莫非社会已经对人渣可以如此包容了么。男主渣点有四:
    看到男主如此没有风度也如此没有修养,居然在那种情景下只会说得出“睡了吗睡了吗睡了吗”,我看着影院的人哄堂大笑但是我却笑不出来。
    男主中期一张债主脸,连最起码的不能把情绪带入工作中的修养都做不到我真的非常怀疑他是怎么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后半段更是魔性,食人之禄忠人之事,
    男主如此渣,居然硬生生能弄出happy end,难以置信,莫非社会已经对人渣可以如此包容了么。男主渣点有四:
    看到男主如此没有风度也如此没有修养,居然在那种情景下只会说得出“睡了吗睡了吗睡了吗”,我看着影院的人哄堂大笑但是我却笑不出来。
    男主中期一张债主脸,连最起码的不能把情绪带入工作中的修养都做不到我真的非常怀疑他是怎么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后半段更是魔性,食人之禄忠人之事,拿了老板的钱还敢如此随性的揭穿假唱,让我不得不担心他们的故事还没完,起码老板不会让他们快乐的完事。
    男主一个面容黝黑的大汉愣是要作小女儿态实在令我觉得别扭的很。
    总而言之,郭采洁说郑恺在床上“一般”那个梗,的确亮了,也实实在在的给出了这部电影最贴切的评价!
    渣男作女如此受欢迎,诚哥没到中国来发展真是太可惜了
    【详细】
    7652363
  • 微信用户
    2022/12/10 23:13:13
    核对表已经在了没什么情况一天比一天冷了

    [cp]#成都# 成都真是一个巨无霸般的存在,没有哪个省份有像成都这样的相对实力。武汉虽强,但还有宜昌襄阳两个副中心,长沙身后有岳阳常德两强,杭州也有宁波紧随其后,郑州身后有洛阳,合肥身后有芜湖,福州还有泉州厦门争锋。只有成都,完全是一枝独秀。人口上看,成都人口2120万,占全省比重超过25%。过去十年,四川人口增长不到300万。而成都一城人口却增长了660万。经济总量方面更不能比。去年,成

    [cp]#成都# 成都真是一个巨无霸般的存在,没有哪个省份有像成都这样的相对实力。武汉虽强,但还有宜昌襄阳两个副中心,长沙身后有岳阳常德两强,杭州也有宁波紧随其后,郑州身后有洛阳,合肥身后有芜湖,福州还有泉州厦门争锋。只有成都,完全是一枝独秀。人口上看,成都人口2120万,占全省比重超过25%。过去十年,四川人口增长不到300万。而成都一城人口却增长了660万。经济总量方面更不能比。去年,成都GDP达19916亿,占全省比重高达37%,乖乖。排名第二的绵阳,经济总量仅有3300多亿,不到成都的零头,至于其他地市,更不用说。成都的领先是压倒性的,身后的兄弟完全跟不上。[/cp]

    【详细】
    14814298
  • 南庭秋
    2007/12/27 16:13:45
    风儿将带着我们飘
        接触阿巴斯的时间不长,却疯狂地爱上了他的电影和他的诗。让人意外的是,他的电影平静地让人不得不摒住呼吸,生怕打扰了那些自在的人们,而他的诗却灵动地像精灵一般,活跃、敏捷,顿悟中蕴含着生活的滋味。然而细想,似乎二者又能共通,阿巴斯是个捕捉者,不论借用的是镜头,还是文字。他的电影镜头是舒缓的,悠长的,人物远远的,融入景物之间,自在地呈现着,似乎和内容没有什
        接触阿巴斯的时间不长,却疯狂地爱上了他的电影和他的诗。让人意外的是,他的电影平静地让人不得不摒住呼吸,生怕打扰了那些自在的人们,而他的诗却灵动地像精灵一般,活跃、敏捷,顿悟中蕴含着生活的滋味。然而细想,似乎二者又能共通,阿巴斯是个捕捉者,不论借用的是镜头,还是文字。他的电影镜头是舒缓的,悠长的,人物远远的,融入景物之间,自在地呈现着,似乎和内容没有什么关系,只有阿巴斯一人在观看着这所有一切,像个画家在野外写生,画上淡山远水,流露出来的尽是画家的情趣;他的诗极其短小,甚至比俳句还精炼,永远只描绘一瞬间,但却能将这一瞬间的发现变成隽永的状态,诗中的动物、植物、生活,都以进行时的时态存在着,没有外物的打扰,只有诗人在远远地观看,从中悟出自然的万般滋味。

        在阿巴斯的电影中,我最喜欢的是《随风而逝》,第一眼看到海报就迷得不行,金黄的麦田,泛白的坡路夹在中间,一个摩托车载着模糊的背影上坡,油画的质感让我误以为是一幅法国乡村风情画,一股诗意泛起在心头。我的观影心态很平静,近两个小时我都没有多少的感触,却在看过之后的一个周都在细细回味那舒缓的镜头和悠长的韵味。

        这可能是阿巴斯最没有情节的一部电影,好多人看完后甚至不知道这个电影在讲什么,这当然有翻译上的原因,能找到的版本很稀少,翻译得不文不白,理解起来颇费力气。然而最主要是因为阿巴斯的电影从来不注重叙事,像所有惯于使用长镜头的导演一样,他钟情的是用摄影机关注生活的原生态,用平淡的细节来做生命最深刻的注解。他的电影颠覆了自格里菲斯以来给电影强加的叙事包袱,摒弃了因果关系和情节结构,将电影的故事化降至最低,在散文式的影像组合中,给了我们一个开放的意义空间,让人去思考,去追问,去自省。

        几个工程师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山村,其中一个成为支撑全片频繁露面的主角,他名叫巴扎,频频开车上山顶的坟地接电话,和小男孩聊天,关注百岁垂死的老人,借牛奶,刮胡子。某一天,他救了被埋在坑里的挖坑人,忽然领悟到什么,就在决定要走的清晨,垂死的老人去世了,他拍了几张送葬妇女的照片,掉头离开。

        似乎每件事和每件事之间毫无关联,无法聚合在一起给人一个明白的剧情。我在观看时一直试图猜测巴扎的职业和他此行的目的,似乎不了解这些就失去了解读电影的基石,就不知从何出发去将整个电影阐释成一个意义相对完满的圆。可是想来想去,我发现我错了,阿巴斯他并没有要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他只是用他的眼睛捕捉了一段生活,这段生活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就是在时间长河里撷取了那么一段,呈现出来,让人们去感悟。

        如果说他有什么要告诉我们,我想那应该是,人生的意义无法穷尽。如果这样理解,那么剧情不成为阿巴斯的关注对象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有了故事自然而然就有故事的结局与意义,既然人生的意义无法穷尽,那又怎能用一个故事就涵盖了它的所有内涵呢?与其将意义紧紧地束缚在剧情的框架里,还不如就四散地张扬开,让人生自在地存在着呈现,让观众自己去寻找意义所在。就像有人在文章里说的那样:“电影像杯纯净水,就那么清楚清晰的摆在那儿,每个人透过它看到的可能都是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生存态度。”

        在他的镜头里,除了主角,所有的人物都是远远地融入背景,成为自然的一分子,大景深的镜头就随着主角的移动而移动,远处的人们模糊可见,构成画面的另一极。阿巴斯从来没有因为注重主角而忽略那些与主角同时在场的群众,因为真实的生活中没有孤立的人,即使那些群众与主角没有关系,他们的存在也包含着一定的意义,这意义同样不可忽视。

        相比《樱桃的滋味》里那跟随男主角似乎永远不动的长镜头,《随风而逝》里阿巴斯的镜头掌控力变得流畅许多。他的长镜头不是塔尔科夫斯基式的诗意,不是小津安二郎式的凝驻,而是一种以生活常态的步调舒缓的流动。山村的人们从容地生活着,老人在街上从容的晒太阳,房东妻子在阳台从容的晾衣服,麦田里的人从容的耕作,连病危老人的儿子也只是在门外静静地坐着,他们不期待什么,只是在生活。长镜头就以从容的步调来附和村民的从容生活,与真实生活保持高度的一致。

        巴扎与村民一起的时候,他也是从容的,可是他的内心明显地浮躁,他有所期待,因而无法心静如水。每次他接到电话,都会急匆匆地驱车赶往山顶,当车子疾驶过麦田间的山路,留下从容耕作的人们和一骑土尘时,这种浮躁更加明显。他显然不属于这个山村,一再地展现出自己的虚无:打完电话后无聊地看屎壳郎和小乌龟,这种无聊是空虚带来的,而空虚是由于一直得不到期待的东西带来的。

        究竟他在期待什么?在影片中可以找到蛛丝马迹,他三番两次地问小男孩那个垂危的老人情况怎样,似乎在期待她的死亡。巴扎等得越来越不耐烦,电话那端的人物催得也越来越急,对于这些村民们毫不知情,依旧自足自乐地生活。这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一种有所求,一种无所求,二者孰优孰劣一望便知,有人说阿巴斯熟谙波斯哲学,我倒有点感觉这“无欲无求“似乎很像中国的道家哲学,心勿为形所役,则不会患得患失,活得也自在逍遥。

        巴扎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死亡是在挖坑人被埋在坑底时,他慌了,原来死亡来得如此毫无征兆,人的生命随时都可能被硬生生掐断。他开车四窜找村民来救人,比任何一天地等待老人死亡都急切,人被送到医院了,他如释重负。原来靠近死亡是如此地沉重,连他这样一个期待死亡事件发生的人都承受不住。他开始动摇。

        巴扎的最终变化应该在和医生谈话之后,那也是我整部影片印象最深的长镜头。医生骑着摩托车载着巴扎,在土黄的山路上慢慢地颠簸,由远而近,由近及远,道旁的麦子熟透了,泛着金黄的光泽,麦浪一滚一滚。阿巴斯的镜头就那么若即若离地跟着二人,看他们随着小坡起伏,时而隐没时而出现,就像在麦田里航行,整个镜头唯美地像一首诗。再听听医生的话语:“如果我对别人没用的话,至少我的生活获得了大部分的时间去观察自然。”“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当你闭上眼睛时,这个世界美妙的风景你将永远看不到了。”我们忽然间就会感受到人生最简单的意义所在,那就是活着去感悟自然,感悟美。

        我想巴扎也一定感觉到了麦田的美丽,活着是如此幸福,自己有什么理由去期待一个生命的消逝呢?终于,他请求医生去给老人看病,彻底消灭了自己的期待,并决定离开村子,带着对百岁老人的祈祷离开,带着对生命的美好想象离开。可是他最后看到的景象却是老人的葬礼,他草草拍了几张送葬妇女悲痛的照片,忽然间也明白了死亡的严肃,死亡对于生命来说是种终结,除非是真的来到眼前,否则不要去亵渎它。生时生,死时死,珍爱生命,尊重死亡。

       看多了复杂的善恶剖析,人们心里都投射了生存艰难的阴影,再看《随风而逝》,灵台忽然一片澄澈,生与死的人生哲学在阿巴斯的电影里饱满而简单,就像电影的名字《The wind will carry us》带给我们的感觉:风带着我们轻盈地飞翔,我们不知道风何时止,我们也不知道我们何时坠落。
    【详细】
    12683213
  • 暖阳
    2022/10/16 13:26:25
    不能相通的人类悲欢

    第9集,依然是不能相通的人类悲欢

    一直觉得君子应该是敏于行而讷于言的。

    这集的男主:你听这首歌的时候,不会感到开心吗?那我替你开心好了,你只需要好好听,并从我这里得到幸福。

    如果不是男主,换一个人来说这种话,会感觉

    第9集,依然是不能相通的人类悲欢

    一直觉得君子应该是敏于行而讷于言的。

    这集的男主:你听这首歌的时候,不会感到开心吗?那我替你开心好了,你只需要好好听,并从我这里得到幸福。

    如果不是男主,换一个人来说这种话,会感觉特别油腻,特别倒人胃口的,可从男主嘴里说出来,就是那么迷人,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前妻的反应不算突兀,这种很文艺很小资的话,如果不是男主,其他人说出来,正常女生,都会,心里咯噔一下,怀疑对方的真诚,好吧,可能是我身边不爱文艺偏现实的人太多了,她们就是这样的啊!像电视里,恋爱大过天的,现实里很少的啊,很多人都觉得,尤其是男性,巧言令色,鲜矣仁啊!

    好好分析一下,也许是男主不一样的表达方式,特别清新,自然,没有矫揉造作的感觉,就是那种天然去雕饰的清新感。

    为什么呢?也许是他那45度仰望天空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转头看向你,眼神温柔而又缠绵,说话语气波澜不惊,莫名有种很撩人的感觉。

    前妻,不屑一笑,哎,不知该咋说,有些女生的确不喜欢这种文艺范啊,觉得对方在编故事骗小姑娘呢。只能说,男主和前妻不适合吧。也许他们一个是理想主义者,一个是现实主义者吧。

    男主和女主更适合,也许是他们本质都偏重理想的原因吧,女主也不是现实型的那种,虽然外在表现,他们看起来很不一样,但本质内核是相似的,所以更能被彼此吸引到,这就是灵魂的吸引。

    放一张男主的图图,感受一下男主那该死的眼神迷离忧郁的魅力

    147091003
  • 雾雨格陵森
    2019/7/27 9:59:55
    比第一部有内涵~看的也爽
    本来是想回顾一下真人版哥斯拉,但是发现了动画~连续看两部,好看~果然动画还是跟那些好莱坞不一样~哈哈 第一部就是很多方面的铺垫,最感动的地方就是男主为了夺回地球的理想与奋斗,果然,有理想并为之奋斗的男生很帅气~哈哈~ 第二部探讨的就多一些了。有代表宗教的“宗...  (展开)
    本来是想回顾一下真人版哥斯拉,但是发现了动画~连续看两部,好看~果然动画还是跟那些好莱坞不一样~哈哈 第一部就是很多方面的铺垫,最感动的地方就是男主为了夺回地球的理想与奋斗,果然,有理想并为之奋斗的男生很帅气~哈哈~ 第二部探讨的就多一些了。有代表宗教的“宗...  (展开)
    【详细】
    10342215
  • 闷葫芦
    2019/4/12 21:30:31
    有个疑问

    石榴姐你好厉害!一棒把男打晕了!好大的力气!你是怎么笨重男人从别墅拖到拆迁老宅!吉雪被一酒瓶打晕了!凶手废话太多了,被抓属于废话多。。。。。吖。。。。。。。。。。。。。。。。。。。。。。。。。。。。。。。。。。。。。。。。。。。。。。。。。。。。。。。。。。。。。。。。。。。。。。。。。。。。。。。。。。。。。。。。。。。。。。。。。。。。。。。。。。。。。。?。。。。。。。。?。。。。。。

    石榴姐你好厉害!一棒把男打晕了!好大的力气!你是怎么笨重男人从别墅拖到拆迁老宅!吉雪被一酒瓶打晕了!凶手废话太多了,被抓属于废话多。。。。。吖。。。。。。。。。。。。。。。。。。。。。。。。。。。。。。。。。。。。。。。。。。。。。。。。。。。。。。。。。。。。。。。。。。。。。。。。。。。。。。。。。。。。。。。。。。。。。。。。。。。。。。。。。。。。。。?。。。。。。。。?。。。。。。

    【详细】
    10109204
  • Maylin_HARU
    2020/12/17 0:49:55
    一份来自圣诞节的情书

    当我打开这部剧看了仅仅几分钟的时候我就被这部剧深深吸引了,因为这完全就是我脑海中的剧情,一本笔记本牵动着男女主两个人,我真的是超爱这种有些魔幻但很浪漫的剧情。这部剧让我想到了我自己写的一个小故事,也是关于书店与男孩和女孩的故事,而这部剧恰好就是如此,所以我立马看了,可以说半天就看完了这部剧,虽然这种剧情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概率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左右,但我还是会相信真的

    当我打开这部剧看了仅仅几分钟的时候我就被这部剧深深吸引了,因为这完全就是我脑海中的剧情,一本笔记本牵动着男女主两个人,我真的是超爱这种有些魔幻但很浪漫的剧情。这部剧让我想到了我自己写的一个小故事,也是关于书店与男孩和女孩的故事,而这部剧恰好就是如此,所以我立马看了,可以说半天就看完了这部剧,虽然这种剧情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概率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左右,但我还是会相信真的会有,只不过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因为每一次当我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我都会幻想我与那个人的邂逅,但事实往往不是我想的那样,甚至是更糟糕,永远没有什么所谓的这些巧合或是为你助攻的好伙计,但每当看到这种剧情我都会忍不住再憧憬一下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或许不可能但或许也很有可能,现实不能帮我实现的,我就用我的笔来实现。

    现实生活中没有达什,我也不是莉莉,但我还是想相信会有这种爱情存在,浪漫且纯粹。

    【详细】
    13061417
  • 疯批美人
    2021/8/22 18:31:53
    生与死,罪与罚《玫瑰行者》年度最惊艳的剧

    网上有位网友说:“看完20集了,我好恨呐!我要是再晚一星期晓得这部剧就可以直通大结局了!!!”

    不得不说,对于这句话,我真正的是深有同感。

    对于一个常年喜欢探案故事浸在刑侦剧里的人,近几年能让我觉得惊艳的大陆刑侦剧不止是十之一二,而是几乎完

    网上有位网友说:“看完20集了,我好恨呐!我要是再晚一星期晓得这部剧就可以直通大结局了!!!”

    不得不说,对于这句话,我真正的是深有同感。

    对于一个常年喜欢探案故事浸在刑侦剧里的人,近几年能让我觉得惊艳的大陆刑侦剧不止是十之一二,而是几乎完全没有。大火的《人民的名义》不是,最近的《扫黑风暴》也不是。而这一部《玫瑰行者》却是一部让我惊喜以及惊艳的剧。

    很久没有写过剧评,现在的电视剧大多故事情节杂,逻辑架构散,情感走向烂,演员浮夸和角色傻白甜我就不说了,反正就是看得很费脑子也就是了。

    然而整个节奏简明快《玫瑰行者》却不是,我喜欢这部剧,很喜欢。

    这两个主演,除了因为年纪在脸皮上有一些些落差感外,这部剧堪称完美。

    首先我得说声谢谢,感谢这部剧把我从霍尊事件的无聊八卦里解救出来了。其次不多说,说剧。

    角色,古灵精怪的女主角,可谓是女版的韦小宝,见人是人见鬼是鬼,大胆聪慧狡黠美丽,配上一个神秘莫测的男主角,主要吧,这两人都不感情用事,都是事业为重,为了达到各自的目地,一步一步的了解,又一步一步套路对方,甚至可以说是即便明知对方有危险,却依然戏假情真吸引了对方。

    不谈情,却又讲情字诉了个尽,这才是这个故事的高级。

    男主角,我猜测是警方的线人。在这个身份下,他一开始就应该知道女主角的身份不简单,但是他更知道自己的身份,从头到尾他都有自己的目标,不为感情所动。可他始终是人,他还是忍不住为了她留了下来。

    他说,我想保护你。

    这一句话,我想他说的时候是真心的。

    因为他挨了那一枪。

    可惜,在历经生死之后,他消失在了她的世界。

    他们最绝的就是他们两谁都不是感情用事的人。其实我倒是很希望他们从此不相遇,那便可避免不相伤。

    再次相见,她甚至没有问过一句:你的伤没事了吗?

    而他却有了未婚妻。

    搞砸他的婚礼,她是有私心的。我从未见过如此隐忍的感情,连那种吃醋时的质问都要假装的。

    “我让你玩结婚?我看你怎么出去?”

    张冼赫,你怎么就觉得她是假装的呢?你不知道有句话叫戏假情真吗?她是出于公事要阻止你和别的女人结婚,可她也是真的在乎你啊。

    你怎么就不能让让她,让她把她对你的在乎说出来呢?哪怕只是一场戏。他们这种似有若无,戏假情真,相爱相杀,在正义与罪罚之间,无法进又无法退的感情实在是太吸引人了。

    再之后,又是新一轮的计划,他计划了杀人,却又一次因为她而放弃。

    可可是他在这世上惟一的亲人。最后,他还是相信她的。 至少,他知道,即便她样样都假,可她对可可却是真心的。

    当他站在窗外看见了她和可可开心笑着的那一刻,他的笑容是那样的明媚,或许到了那一刻从未有过幸福的他才明白,这就是幸福。

    可是幸福来得快,走得也快,他们迎来了新一轮的生死考验?

    老实说,我很希望他们的感情戏能更加出来一点,却又觉得这样就已然很好了。

    至少,在对可可的感情上,他们像极了一对真正的夫妻对自己的女儿的关爱。

    生与死,正与邪,罪与罚,爱与恨都已经在路上,到了最后,等待他们的究竟是生离还是死别?

    爱情从来不是这个故事的主题,不谈情,却又在淡云流水间将情写到了极致,不得不说,这部剧是真好看。

    【详细】
    138161891
  • 我是奈可
    2022/6/8 23:03:14
    英雄和奇迹就是我们爱它的全部?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很少对此类电影有超过300字的感想,但这部电影确实勾起了我的码字欲,要用长评好好抒发一下我的激情。 英雄 无疑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英雄人物,如果故事背景再多涉及一些民族主义的背景,那么绝对可以当作一部美国版”战狼“来观看。可是好莱坞式的主旋律片,有那么一大撮是讲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很少对此类电影有超过300字的感想,但这部电影确实勾起了我的码字欲,要用长评好好抒发一下我的激情。 英雄 无疑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英雄人物,如果故事背景再多涉及一些民族主义的背景,那么绝对可以当作一部美国版”战狼“来观看。可是好莱坞式的主旋律片,有那么一大撮是讲人...  (展开)
    【详细】
    14446255
  • ぐ海纳百川
    2021/11/22 11:14:14
    值得一看

    七月是毕业季,同学的离别是不是带来些许伤感?大部分毕业生还要面临就业的问题,很多人开始了北漂这样的在一线大城市的生活打拼,也有毕业生会继续深造,无论如何,七月是毕业生们面对人生选择的一个月份。

    如果一个毕业生对未来很明确,但是她心中构想的未来和妈妈给她安排的人生有重大分歧,该怎么办?

    七月是毕业季,同学的离别是不是带来些许伤感?大部分毕业生还要面临就业的问题,很多人开始了北漂这样的在一线大城市的生活打拼,也有毕业生会继续深造,无论如何,七月是毕业生们面对人生选择的一个月份。

    如果一个毕业生对未来很明确,但是她心中构想的未来和妈妈给她安排的人生有重大分歧,该怎么办?

    【详细】
    14010155
  • 风姑姑
    2019/3/13 19:23:22
    这届新人太傲娇,难怪你们招不到满意的

    本文同步微信公众号风和日丽(id:singthelife),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同步微信公众号风和日丽(id:singthelife),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详细】
    1004172
  • 小黑
    2020/9/10 0:20:20
    虚晃一枪

    有情绪很强烈的故事引索,情节却如同乌云滚滚风雷大作后的淅淅小雨,但是对与这种题材的作品来说一不小心就落了俗套,全程没有关于爱、恨、家庭、的讨论,仅仅从日常描写男女主生活的状态的镜头中看出他们对于生活的冷漠。好在有男女主角的厌世脸呼应倒也显得和谐。

    最后两分钟的情绪渲染很到位,两个懦弱的人总算有一个先觉醒。女主一拳一拳的发泄就像在说既然我TM都承认这就是爱情了,为什么你不去为我的懦

    有情绪很强烈的故事引索,情节却如同乌云滚滚风雷大作后的淅淅小雨,但是对与这种题材的作品来说一不小心就落了俗套,全程没有关于爱、恨、家庭、的讨论,仅仅从日常描写男女主生活的状态的镜头中看出他们对于生活的冷漠。好在有男女主角的厌世脸呼应倒也显得和谐。

    最后两分钟的情绪渲染很到位,两个懦弱的人总算有一个先觉醒。女主一拳一拳的发泄就像在说既然我TM都承认这就是爱情了,为什么你不去为我的懦弱买单?

    【详细】
    12858208
  • 心已迟暮
    2016/9/3 18:09:13
    条路自己拣 扑街唔好喊

    以前看的时候觉得乔正初好可怜,因为被人威胁而变成这样。但是现在再看,却觉得一切都是他应得的。他被人威胁,一步步走错,陷害阿畅,利用阿富,利用李青云,甚至连阿荣都因他而死,真的不是一句恨错难返,悔不当初就可以解释的。乔正初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认输,为了赢比赛陷害阿畅,为了不留污点同流合污,输了比赛就一路错下去,这根本就是性格所致,天性使然,就算没有高明,也会有其他的诱惑和挑战,谁又确定

    以前看的时候觉得乔正初好可怜,因为被人威胁而变成这样。但是现在再看,却觉得一切都是他应得的。他被人威胁,一步步走错,陷害阿畅,利用阿富,利用李青云,甚至连阿荣都因他而死,真的不是一句恨错难返,悔不当初就可以解释的。乔正初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认输,为了赢比赛陷害阿畅,为了不留污点同流合污,输了比赛就一路错下去,这根本就是性格所致,天性使然,就算没有高明,也会有其他的诱惑和挑战,谁又确定他不会行差踏错呢!为了对付高明,他利用阿富,一步一步让他越踩越深,什么徒弟,不过就是棋子!就连李青云,我也并不觉得他是真的喜欢,在他最失败的时候出现,提醒他有今天都是因为这个女人,而这个女人和他以为毁了自己一切的人在一起,他不甘心,就是因为不甘心,他要报复,李青云也不过是棋子,他说得有多爱,却一次次逼到李青云入死角,利用李青云令阿畅去不到拉斯维加斯,所有一切都比不过他的目标。他妈死的时候他在庆祝,他在大笑,他已经疯了,疯得彻底,阿荣是他最后的良知,可惜……其实不喜欢最后他的自我救赎,要完满这个角色,其实应该安排他吞枪自杀,那样才是彻底的疯癫与完结。第二次看的时候真切感受到了Bobby的演技,两场哭戏真的是入心入肺。那场藤条焖猪肉的戏码,虽然不动声色,却将大哥对弟弟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对弟弟无限包容,忍让,内疚,爱护,终于都做回了大哥的角色。虽然这种老好人的角色不如乔正初那么刺激,但是Bobby真的把握得很好。二十年来都那么衰,但是终于都没有放弃,想通过比赛赢回弟弟,却连女朋友都输了,真的都不知道是赢还是输。对李青云他爱护、信任,却没有乔正初那么刻骨铭心,但是细水长流的感情才真的隽永。私心觉得李青云做朋友好过情人的,最后还是把她还给了阿畅,希望她真的能够珍惜吧。Bosco和杨怡算是不过不失吧,中间看到Bosco被乔正初利用这么对阿畅的时候真的想打醒他,但是人都是要经历才会成长,才知道谁是真的对他好,才会释怀,最后结局算好的。Benz这个万年绿叶做润滑剂做的很好,他最爱的baby honey,他最爱的始终都是乔正初,当时他让李青云回到乔正初身边换回阿富的时候,真的觉得他好自私,其实人也都是自私的,不过他的自私都是为了别人,可惜他的死都没有令到乔正初醒。他和蓝小茵的互动很好玩,郭少芸是亮点。如果他没死,这对错位的欢喜冤家应该很开心的。最后,其实整部剧就应征了一句话而已——条路自己拣,扑街唔好喊。所有人都要对自己选择的和做过的事负责。

    【详细】
    80711032
  • camera roll
    2020/2/19 18:04:05
    非常讓我驚喜的黑色無厘頭喜劇
    〈江湖無難事〉是一部非常讓我驚喜的黑色無厘頭喜劇,比之前預想的要有趣很多。應該來說是台灣商業片中的良心之作,也許放在賀歲檔票房會更大賣一些。 邱澤的表演又是一次突破,沒有想到他這麼適合黑道的裝扮。而且這次還有全裸(不是重點!)不得不感嘆他這幾年的角色真的是演...  (展开)
    〈江湖無難事〉是一部非常讓我驚喜的黑色無厘頭喜劇,比之前預想的要有趣很多。應該來說是台灣商業片中的良心之作,也許放在賀歲檔票房會更大賣一些。 邱澤的表演又是一次突破,沒有想到他這麼適合黑道的裝扮。而且這次還有全裸(不是重點!)不得不感嘆他這幾年的角色真的是演...  (展开)
    【详细】
    12275215
  • 和光掠影
    2020/1/7 16:02:28
    英年早婚、低调又努力,舍前程维护爱人的任嘉伦,活得有点帅气

    今天小编拉着一个朱一龙的粉丝,给她讲了一个小时任嘉伦的好。末了我说“希望此生能看到任嘉伦走花路,此心慰矣”,对方却给我浇了一盆冷水:“他走花路可不容易。”

    01.举步维艰的“花路”

    粉圈有个说法:红过的明星几乎不会再大“爆”(走向顶流那种);结了婚的几乎不会大“爆”。

    很不幸,这俩条件,任嘉伦都占了。

    2017年,任嘉伦以一个不到2万粉丝的小透

    今天小编拉着一个朱一龙的粉丝,给她讲了一个小时任嘉伦的好。末了我说“希望此生能看到任嘉伦走花路,此心慰矣”,对方却给我浇了一盆冷水:“他走花路可不容易。”

    01.举步维艰的“花路”

    粉圈有个说法:红过的明星几乎不会再大“爆”(走向顶流那种);结了婚的几乎不会大“爆”。

    很不幸,这俩条件,任嘉伦都占了。

    2017年,任嘉伦以一个不到2万粉丝的小透明身份,搭档景甜主演了《大唐荣耀》。《大唐》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视剧,单单广平王手里的一柄太阿剑,就价值40万元人民币,其服化道之精致,可见一斑。然而《大唐》热映时遭遇劲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所以《大唐》彼时虽然很红,但总差那么一口气。

    12151502
  • 舜壹
    2014/12/5 10:16:41
    从时辰未到到唯有业随身-电影《大只佬》中的佛教因果律探析
    早前轰动全城的龚如心遗产诉讼官司宣判后,获判胜诉的华懋集团召开记者会。席间有人向华懋代表龚仁心先生提了一道罕见而有趣的问题:「是否觉得天有眼?」。龚先生听后想了一想,回答道:「可以这样说,这都是中国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未报,就是时辰未到。」
    这句话虽然耳熟能详,但却包含了颇为珍贵的一些文化记号。笔者无意对诉讼作任何分析和评价,但龚先生的回答,令笔者想起七年前香港一出罕有地以佛教因果
    早前轰动全城的龚如心遗产诉讼官司宣判后,获判胜诉的华懋集团召开记者会。席间有人向华懋代表龚仁心先生提了一道罕见而有趣的问题:「是否觉得天有眼?」。龚先生听后想了一想,回答道:「可以这样说,这都是中国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未报,就是时辰未到。」
    这句话虽然耳熟能详,但却包含了颇为珍贵的一些文化记号。笔者无意对诉讼作任何分析和评价,但龚先生的回答,令笔者想起七年前香港一出罕有地以佛教因果内容为主题、包含了相近因果讯息内容的电影《大只佬》。
     
    1. 从《大只佬》谈起
     
    《大只佬》2003年上映,在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获最佳电影、最佳编剧等殊荣,是香港一出饶有成就的佛教电影。故事的主角大只佬「了因」当时35岁,在30岁前曾是五台山石窟寺的武僧,当年因为一个名叫孙果的逃犯,无故把自己的好友小翠杀死,孙果杀了人后潜藏山中,了因盛怒难消,决心报仇,於是到山上穷寻孙果。直到山峪断崖无法跨越,盛怒下乱棍打树,却错手击毙一只小鸟。他惊愕之下,坐在小鸟旁,思考了七日七夜。七日七夜过后,他突然得到看见因果的神通力。他看到鸟儿的前世今生,又认为自己已无法再做和尚,於是脱下袈裟,离山还俗。还俗之后,他过著生活毫不检点的生活,自甘堕落,以「享受」人生。直至有一次,他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女警李凤仪。李凤仪前世是一个杀了很多人的日本士兵,但她今世却乐於助人,品性善良。了因眼看李凤仪背后的日本兵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意识到她即将受苦死亡,踌躇之间决定尝试出手相救,以将李凤仪的命运改变。可是,经过两次努力的营救后,李凤仪身后的日本兵影像仍然出现,大只佬终向命运低头,向李凤仪说出真相后,扬言自力有限,无法改变因果的内容。

    李凤仪知悉后无法接受事实,沉沦数天后重新振作,并深信自己无法逃离命运的法规和困限中,故而她希望珍惜自己必死的机会,去帮助了因引诱孙果出来,以解开了因一直以来的心结。最后,李凤仪上山找孙果,结果被杀,头颅被割掉,挂在树上,了因知悉后上山寻找李凤仪,在日本兵影像的重现下,成功找到李凤仪的尸身和头颅,头颅出现后,镜头对焦了了因的痛苦呼喊反应,了因再次因盛怒乱棍打树,更执意要杀死孙果。这时突然出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了因,并与自己有一番跳跃在回忆和现实时空间的对话,对话中段两人更大打出手。直到了因拿起断木,大喝一声,要杀死对方之际,他心中念头一闪,突然觉悟,呆了片刻,并扔开断木,盘膝而坐。
    然后,两人再次对话,对话完毕,对方消失。镜头这时再显示了因拨开树枝看李凤仪头颅的一幕,了因继而展露微笑,脱下俗衣,换上破袍,留山等待孙果。五年后,了因与孙果相遇,他并没有把孙果杀死,反而趋前向他拥抱包容,并把他带下山,自己则穿上新的袈裟,重做和尚,至此便告剧终。
      

        曾经有不少学生,看完此片后,认为「看不明白结尾部分」、「结尾部分过於抽象」、「剧情不合情理」等,他们看完一次《大只佬》,未必能即时领会电影要带出的讯息,亦难以即时察觉戏中呈现的佛教因果特色,对於要从错踪复杂的剧情中处理深邃哲理的他们而言,这种困难是无可厚非的。但假如就这样判断这出戏最大的重心再於凸出「怨怨相报何时了」、「要了断因果」等主旨的话,未免流於表面。要知,有深度的电影岂止看一次可白,假如我们多花一点时间,静心、深入一点观察剧情的发展,以及每段情节所表达的背后动机,就会了解到创作者如何运用高明的手法表达佛教抽象的概念。


    笔者认为,此戏用了很短的时间,辐射出最少两项佛教因果理论中的重要命题,那就是因果与宿命的关系,以及念的重要。
     
    2. 因果与宿命的关系
     
    要先讨论因果与宿命的关系,可从龚先生的话说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我国自古深入民心的一种单纯因果观念。在这种观念之中,因和果的关系,受到道德制约,两者存在此有彼有的相依关系。在佛教的「四种缘起说」出现之前,中国人已经普遍相信一种单纯的善恶因果报应论。《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老子》第79章:「天道无亲,常予善人。」都强调行善可得天佑的道理。

    表面上,这种想法能够从根本上公道地计算和分配到每人的回报所得,然而,假如一个好人,不幸发生了意外失去生命,这种简单的因果论就会立即失去支持。诚然,善有苦报、恶有乐报的现象,自古以来更是常见之事,那么,作善未得祥,或作恶未受殃,甚至「积善而致庆」、「积恶而殃集」的情形,可以如何解释?中国人以固有的思想传统,并吸纳了佛教业感缘起论、一切有部的四缘六因五果系统的基本内容,有智慧地加入「如果未报,就是时辰未到」这种「未熟观」,把善恶因果观的不足完善起来。东晋的慧远 (334-416)提出〈三报论〉(载於僧佑,《弘明集》,《大正藏》,第52册,页34bc),明确指出业报分为今生做今生受的「现报」、来生受的「生报」,及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才受的「后报」,系统地把「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迟与来早」的意义统整起来。
    在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而言,这种说法固然可以作为际遇不公的解释,但我们再把焦点扩阔一点勘察,会发现这些说法,似乎只单纯地从「因-果」的时间关系上著力,并没有处理到两者内容是否存在必然性与关连性的问题。因为假如「因-果」两者的内容存有必然性的话,那么它很容易就会堕入宿命论的困限之中,例如电影里。很多人以为佛教的因果论是「宿命意识」的一种演绎,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假如前生所作导致今生必然会受某种特定报应的话,那么修行的价值就会受到严厉挑战,难以解释后天旨於灭苦而依之修行的法道的意义,不合符佛教强调修道灭苦的根本精神。
    对於因果的时间关系,《大只佬》一戏当然有所展示,例如警犬前生为追杀犬只的男孩、印度师兄弟的多世积怨,同为今生显报;而对於因果内容的关连,它同样有所处理。何以见得?我们不妨从了因「出家-还俗-出家」的行为中,推断一下他的心理变化,以找出答案。


    2.1了因的「出家-还俗」
     
    了因当天把小鸟打死后,看到因果,然后还俗。他看到甚么?为何还俗?这在电影的最末部份,与心魔互相质问中交代出来。心魔问他,看到因果之后,他做了甚么?了因回答:「我知道因果是公道的,但再也做不了和尚」随后他反问心魔,也就是另一面的自己。心魔回答:「看到小鸟前生所作事,为何轮回做畜生,为何给我打死,该死!看到小翠前生做了甚么,该死!看到孙果前生做了甚么,知道他应该打死小翠。…」原来了因在树下的七日七夜间,不但看到因果,也凭藉这种神通,看到小鸟、小翠和孙果前生所发生的事。他把他们今生的际遇比配前生的经历,然后发现因果是公平的,不偏不倚。但是,对白中的「知道…应该」是重要文字,隐含著了因对因果现象的一种潜在评价,那就是人力无法脱离因果运作的支配,连果报的发生,包括其如何发生和发生了甚么内容,都是根据前生所作而「应该」出现的,所以,前生你杀了甲君,今生不论任何情况,你都会被甲君杀死。既然如此,前生所作,今生所受,互有借还,似乎真是公道的。
    这么说,他因乱棍打树而误杀小鸟,也是命定的了。既然如此,继续修行只会让他活在「无法为小翠报仇,亦无作用於为小鸟忏悔」的拘囿之中,自然不会有任何意义,因果是公道的,公道得我们不能用自力作出任何影响,所以,他作出了决定:「我知道因果是公道的,但我再也不能做和尚」。
    然后,了因还俗,还俗后五年间,他干了甚么事?这从李凤仪在警局与了因对话中交代了:「你今年三十五岁,三十四岁扮宝药党行骗,三十三岁扮乞丐行乞,三十一岁在地盘做黑市劳工。」而了因当时的身份,更是男妓暨脱衣舞男,从「向佛」到「卖淫」这种极端生活模式的转变,必然是缘自外物对自心心态的深切冲击所致:那小鸟无论如何都会死,所有事物都是注定的,任凭你干过好事或坏事,这因果关系都不会改变。即使他继续修行,他的一生都已经注定了,世界一切事物的发生,就在因果循环的设定中公平地运作。
    他看到被枪杀警犬的前生、他看到印度兄弟的前生,更加相信因果内容受到命定的绝对支配,在这个阶段中,了因深深相信因果等同宿命。

    在电影中其中一幕,亦能看到他这种心态的端倪。有一次,他受召提供性服务,在雷雨交加的晚上,他赤裸裸地站在窗台前吸著烟,思量著李凤仪的前生今世,他深深相信因果力量的不可改变,但内心的善念促使他突破心理困限,决定向李凤仪伸出援手。这一幕,他轻轻地叹说一句「只此一次」,正式向冲击因果,踏出第一步。

    於是,了因再次偷渡到香港,向李凤仪展示自己的神通力,并讹称想借助这种力量拯救即将遇害的警员。李凤仪接受并提供协作,可惜的是,了因在大战印度人和勇擒飞天擒蟧后,虽然救回李凤仪一命,但日本兵的影像仍然出现在李凤仪背后,这一刻,他意识到因果等同宿命的这种原理,实在无法透过人力去作出任何改变。

    正当李凤仪以女朋友的身份握著了因的手,甜蜜地以为一切危机经已解决时,了因突然向李凤仪说出真相,并强调「不会再做任何事」,因为「做甚么也不会有用」。李凤仪不明白也不愿接受事实,了因表示,「日本兵不是李凤仪,李凤仪不是日本兵」,还谓「只是日本兵杀了人,李凤仪就要死,这是因果法则。」前一句点出了佛教的「无我观」,不同世有不同的自我感,个人主体有不断变化的连续性,但不代表有一个「自我」的灵魂在跳跃,正如寄居蟹的肉身(我们的精神生命体,即佛教所称之「业」)从甲壳去到乙壳,而甲壳却不等如乙壳,只是由业变化和生成的暂居体,两者间的连系只是一种精神生命上的业力。显然,了因此时对因果内容发生的必然性,采取了肯定的态度。他终究认为,人力始终无法影响业力的运作,无论他救李凤仪多少次,都无法改变李凤仪必遭恶报的命运。

    李凤仪知道自己前生是杀人无数的日本兵时,无法接受自己要承受前生种下的苦果,因而感到极不合理,极不公道。佛教的因果观,当然不止於这么单纯,亦非完全以今生为起点视角,去评量今生所得是否公平。不过,未真正了因的了因,只冷冷地向李凤仪说,「因果是公道的,但我再做不了和尚」,向命运低头,向因果低头。

    后来,了因与文、武师父在大排档吃饭时,讨论起李凤仪。过程中,了因突然生发一种灵思,就是如今善良的李凤仪,一直在做善事,这是否意味著,她正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人可以靠后天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么?文师父认同了因的这种想法,了因突然豁然开朗,他知道自己无能力改变命运,但至少李凤仪正在努力,因此,他心中的结得以暂时解开。
     
    2.2了因的「还俗-出家」及「一念相应」
     
    因为有神通,看到因果的了因,一直深信前世因种出今世果,前世种了恶业,一生一世也无法弥补,还有可能继续带给下一世。他并不肯定一个人善良能否为自己改造命运。可是,这时候看通的不是了因,反而是李凤仪。李凤仪认为,人终究一死,既然要死,为何不好好地把握当下我们仍能自主完成的事?於是她跑到孙果匿藏的山上,引来孙果的谋杀。孙果的确把李凤仪杀死,并把她的头颅挂到树上,尸身则埋在黄土之下。了因得知消息,赶到山上,拉出李凤仪的无头尸身,了因激动万分,高声哭喊。正当他竭力寻找她的头颅之际,了因再一次看见日本兵的影像在旁边的树上出现。他知道李凤仪的头颅应该被挂在这处,便趋前拨开树枝,看到她的头颅,了因有何反应?相信看过此剧的观众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了因更形激动,并再乱棍打树,喊著要杀孙果。可是,我却认为,了因的反应是,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平静,而且看著李凤仪头颅,展露微笑,一刹那间,他觉悟了。

    是吗?剧情真是这样吗?

    观众可以思考一下,电影中了因表面上拨开两次树枝看到李凤仪的头颅,但事实上只是一次,这是编导一种特别的表达手法。在「第一次」时,事实上那一刻他并没有看到孙果,更没有跑上山与自己的心魔对话,只是他在一刹那间,应於一念,一念间,短暂而充满矛盾、激动、变化、自觉、复杂的境界,突然变得澄明,「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正是顿然开悟、刹那一念相应之脱胎换骨状态。那么,如何知道了因只看过一次李凤仪的头颅?大家不妨看看,了因与心魔互相攻击时,他的脸上伤痕累累,血迹斑斑,但「第二次」看李凤仪头颅后发出微笑时的脸皮,却是与刚寻找完李凤仪尸身时只有轻微污秽的脸皮吻合,这就证明,了因的脸根本没有流血,有流血的所在场域的活动,是乃正处「念」间,是「念」在发生作用。就此,我们不妨大胆推断,原来由他「第一次」看到李凤仪头颅的激动开始,直到他「第二次」看到李凤仪头颅的平静为止,这一段长达十多分钟的内容,是编导对他刹那间一念相应的具体描述,都是「念」的一种具体展现。不单如此,笔者认为,这个「念」字更是贯穿整出电影的「戏眼」,这将在稍后分析。

    好了,把这些部分都给厘清后,接下来就只剩下一个问题,就是了因究竟「明白了」甚么。这既是了因最后留山等待孙果的动因,也是他「还俗-出家」决定的根源,更是全剧要交代的因果内容的最高层次。

    结尾留白永远是成功电影用以画龙点睛的方法。显然,编导对《大只佬》所下的功夫,实在匪浅。我们无法在剧中找到了因「悟」的答案,但既然留白,想像和讨论空间多了,我们何妨大胆估计一下答案以满足我们的渴望?


    事实上,这一出戏,由始至终,纠缠在了因「悟」与「不悟」间,都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因果的真切了解与否。上面已分析过,由他打死小鸟、盘坐树下七日七夜开始,他已深信因果等同於命定,人力无法改变因果律的支配。虽然他曾期待李凤仪以今生的善良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她最终也死於非命。观众可能会问,这不也印证了因果律等同於命定论么?结局李凤仪不仍然要死?不错,可是,从了因与心魔对话之中,点出了他觉悟的端倪:「如是因,如是果,昨日因结成今日果,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佛,只著力一件事,当下种的因。」在这番说话中,了因醒悟了「当下种因」的重要,也就是佛家所说「重业轻报」的一种指导理念。
    「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一句指出,人力的确无法抗衡因果律中业报生成的力量,但这并不代表因果律就等同於宿命。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去抗衡、突破业报力量,过去所作所为,已成历史,不可能改变。可以改变的,是过去历史聚合而成的宿业,在今生发生的作用,我们如何去调整自己加以面对,如何操作当下我们可以操作的一切心境、活动、决定、反应和期望,以对待这种宿业?因果循环的系统中,一件事的发生,绝非单一的原因所导致,由於此生彼生的无常原理,因果不能被量化,也不能被质化,众多因加以无量缘,引发出一个结果,但这个结果并不就永远地停留为一个结果,它同时将会是未来结果的其中之因,如是,因果相依相承,环环而扣,却又无分彼此。那么,过去宿业既已发生,我们自然没有力量去改变过去所发生的事,但今天我们著力於当下所做,即便今生生发上世苦果,至少我们已调整、装备好今生的一切,能较消极、放弃一切的态度来得积极,果若真要受报,所承受的苦痛亦必然较小。
    就以李凤仪为例,她前生是日本兵,残杀中国人成性,罪大恶极,人人皆愤而切齿,论因果,他今生该没有轮回做人的资格,不过,既然他今生做人,并成为李凤仪,也就是说这个日本人在前生多世,大概又是善良的人,尺度上仍有做人的本钱,这或是一种定业。李凤仪虽然善良,但今生的李凤仪不就可以把日本兵罪大滔天的恶业泯除,她仍然要惨死,只是,因为了因的介入,李凤仪由原本给印度人杀死,变成给飞天擒捞害死,再变成给孙果杀害,她的死已由没有价值的普通被杀变成有意义的遭受遇害,这不就是人力在因果律所设定的困限中,发挥了自身最大的影响力吗?她的善良驱使她从不明不白的惨死中,变成坦然的面对生命、促成了因觉悟的牺牲,那今生积下的这股业力,不就在人力的干预中改变了向度吗?李凤仪的死的时间、地点、形式及意义,都完全改变了,这样的改变,令大只佬体会到,即使因果关系是存在的,但今天的果未必要完全归咎从前所种下的因。因果之间仍存在一些变数,而这些变数就是由今天的修为而形成,足以调整最终果报的生成内容。也就是说,人力不能改变发生过的历史,但能够左右业报生成的影响,当下种的因,重点在於它拥有不可思议的承前启后作用。顿时,了因对因果律有一种新的观感,个人努力的因素有助调整过去种下业报的招受程度,因果律给了因的启示,至此达到明朗:今天我们生活在世,不该为过去而苦,也不应为将来而忧,乃是要把握当下,活在当下,悟在当下。因果业报,就是要我们在当下中活出一种真生命,活出属於自己生命里的真如。

    因果律,也就在这种实相的演绎中,成功脱离宿命论的误区,提取到一个高层次的境界。「了因」之所以有这个法号,正正就是了因了解因果的过程。了因当日虽然看到因果,但却未了因果,无法在因果论上确立正信。反而因为自己看到因果而无条件肯定了自己对因果的看法,执於无法再出家修行。从心魔一战的对话中,他把当日正反两面看法和盘托出,就是这一次的体会,了因明白到他从前自以为理解的因果律,原来并不透彻。在大彻大悟之后,他决定再次出家继续他的修行。了因与孙果,「了解因果」与「承受酸果」,这对极端名字的设计,不是偶然,都是编导刻意向观众提示角色命名原因之所在。


    2. 「唯有业随身」
     
    在大乘唯识系统中,决定业报的异熟生与异熟果(即第八识),支配了招感果报的内容。我们知道,无论早期佛教或大乘佛教,对业都有种类的划分。就实践形式而言,可分为「身业」、「口业」、「意业」,这主要是人类种种心态和行为的归类,再配合十恶而应用和诠释。就性质而言,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无记业」指的是不善不恶、无意生发之业因,这类业因具有较多的道德元素。就体性而言,可分为「共业」和「独业」,也就是众生共通或独自所造之业因,能招感自己和他人受报之业。就效度而言,分为「定业」和「不定业」。「定业」即「决定之业」,而非「注定之业」,它指当我们立心做了一件事,这件事是善是恶,也会引发我们将来招感果报,强调的是一种「有心为之」而足以引发「果报」的业因。也就是说,因果律的运作程式是「既定」的,但果报的内容并不是「注定」的,仍要视乎我们在「决定」的前提下所做的种种行为,而招感哪些相应的果报。或者我们会问,「定业」必招果报,这不是「注定」吗?不错,定业具有必然性,好像你一拳打在物件上,必然受到物件的回击。然而,这并不表示你一定会感受痛楚,或必然感受哪一种痛楚,原因要视乎你这一拳打在甚么物件上。显然,打在凹凸不平的石上,回击力所造成的痛楚,比打在平墙上倍大很多,打在平墙上,又比打在海绵上更形痛楚。而假如打在沙包上,不但未必感到痛楚,而且还可能生起快感,甚而变成一种可以练成强健体魄的乐趣。如此,我们可以把这种决定「打在沙包上」的动作,理解为「作善事」的比喻。当然,感受的痛与不痛,物件质性只是其中一个因素。物件是否牢牢系固、出拳的姿势是否正确、出拳的过程中有没有受外在环境的干预,甚至你出拳一刻的心理状态,都决定著你受到物件反动的不同结果。而即使受到物件反动,痛苦的出现亦未必是即时的,可以是逐渐的,可以是后来才生并发症,亦可以由始至终完全没有痛楚,这视乎业的性质和程度。由是,出拳会让物件有反动,是既定的,但物件如何反动,却不是注定的,业果的生成,究竟受到我们当下的决定、心识形态、修行精神的影响而有所改变。
    在佛教因果律的道德层面而言,恶业必招苦果,善业必招乐果。在大乘《法华文句记》卷10里,甚而强调「定业亦能转」,认为「心不犹豫,发愿净信修行,则现世恶报及来生,得以佛菩萨之力转其定业,不使受苦果,而速证无上菩提。」表明众生所作「定业」,假如属性太恶,如日本兵,则李凤仪难以逃避苦报。但若发愿净信修行,则会得佛菩萨之力去扭转。当然,这里强调的是以宗教为本位,是力求连「定业」里的既定性也给削弱的一种想法。
    「不定业」的意思正与「定业」相反,指「非决定之业」,即造成一件事前,并没有立心的思量与考虑,甚至和「无记业」的性质相近,是「无心而为之」。例如电影中李凤仪开枪误杀警犬,非有意为之,故果报较轻,因果律的运作原则既非「既定」,果报的内容亦非「注定」。因此,「不定业」并不存在「既定」的元素,反而是「受果不定」,业因性质较为依赖於自主选择所为。所以,这种「不定业」的作成可能未必招感结果,或招感结果的时间仍不肯定。由於「不定业」的造业者并没有经过立心思量和考虑,故它为业报运作程式提供很高的自由度,「不定业」中所蕴合的不肯定性和不稳定性,却更加凸显了「一念」的重要,同时由於不定业包含很多可能的结果,促使修行实践、为良行善的价值得以合理地提高。
    就以《大只佬》中的印度兄长为例,他前生给师弟暗算而丧命,折射出今生再与这个师弟结缘结怨的命运。今生因为种种缘故,他迁怒於师弟,并矢志将他杀死。事实上,由他与师弟结识、交往、交恶直到厮杀,每一阶段的决定,都是在「不定业」的环境下发生的。例如他们交恶后,他因事生发杀害之念,便假扮外卖送递员闯进师弟看守的工厂大厦犯案。这一刻,其师弟纵有被杀之定业,但师兄却无杀人之定业,杀人与否,是不定的,完全取决於他当下一念的决定。结果,他选择把师弟活活的打死了,但两人的仇怨并没有因此而终结,反而再度升华成宿世的定业:两人再次种下恶因,并延续累积前生的宿业,带到下一生继续缠绕。
    原来,杀人者以为杀人是仇恨的终结,在佛教而言,这反而是宿世仇恨的延续。
    在仍取决於个人当下决定的不定业场域下,师兄选择杀害师弟、警察(四眼仔),并因张警官穷追猛打的迁怒,选择继续杀戮行为,这些行为的决定完全是可以选择和避免的,但他为妄念所蔽,无法醒觉,最终被打至重伤,继而被抓,更险些被张警官怒杀,这个结局,完全是他在种种不定业的关次中,一次又一次累积出来的现报,最终必须承受顺现定业之结局――他无法再获得选择的机会。
    对此,其实早在佛陀时代,便已有记载。《盐喻经》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使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谓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寿命甚短。…犹如有人以一两盐投少水中,欲令水咸不可得饮,於意云何?此一两盐能令少水咸叵饮耶?」答曰:「如是。」世尊:「所以者何?盐多水少,是故能令咸不可饮。」…「犹如有人以一两盐投恒水中,欲令水咸不可得饮,於意云何?此一两盐能令恒水咸叵饮耶?答曰:「不也。」世尊:所以者何?恒水甚多,一两盐少,是故不能令咸叵饮。如是。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东晋僧伽提婆译:《盐喻经》,《中阿含经》卷第三,《大藏经》,第一册,页433a-434a。)
     
    经文指出,假如我们不作善业,不修身不持戒,就好像把盐投在少量水中,盐的咸度会过浓,饮而难咽。相反,假如我们修心发慧,就如把盐投在恒河中,却饮之无味。这个例子,既凸出修行的重要,同时令因果律成功地脱离宿命论的拘囿。以行善修身为水,以盐为过去之恶业,以饮水为所作业报,三者互为因果,亦互相影响,笔者将这种比喻称为「稀释论」。
    在佛教中,「宿命」称为「宿住」,「宿住」是一种过去生命受报差别的总称,指的是已发生之历史事实,本质上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在不定业的原则下,它并不必然地导致未来的特定内容的发生。可以说,宿命在业力推动下,会为下世塑造定业。但各人的宿命不同,定业便不同,命运也就殊异,这就是电影中李凤仪所说的「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的道理(原文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出自《龙舒增广净土文》)。但不定业和后天人为努力,加上偶然性环境因素的影响,左右了果报出现的内容,这就表明了「因果具有既定性但不具注定性」的原则。
    对此,今天我们去理解,当然不必一定要出家剃度才能增加这种「盛盐之水」的份量,但只要在平常生活中,立身修心,以善为旨,其实已具「稀释」作用了。重点在於我们如何拿捏我们的人生,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天堂和地狱其实是同一个地方,我们选择用怎样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的人生,去取舍自己的抉择,这都决定著我们身处场域的最终性质。
    综上而言,可以见到佛教对实修的效用能产生的变化,持肯定态度。
     
    3. 善恶苦乐只是主观世俗的定义?
     
    在大学中与学生讨论《大只佬》和佛教因果律的特色,很多学生都很有思辨力,他们用「善恶只是主观世俗的定义」,去质疑佛教因果论说的客观性。事实上,佛教对於业报和因果律之论调,长期以来掺入「善恶」元素,这些元素背后乃依据人类的心理动机而展现。「善恶之因」和「苦乐的报」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前者受道德价值支配,依社会变化而调整;后者是一种感受的认知反应,随个人感官而殊异。不过,原则上「主观性」与「因果现象」并没有冲突。我们知道,感知现实的程式是「感受→定义」,我们是先有了感受才为这种感受选取一个词语来定义。那么,苦乐的感受是确切存在的,只是两者在定义上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业报运作焦点始终集中於感受而不在定义,都是在身、口、意背后的心识层面上起作用。「定义」对感受性的内容并没有左右的能力,举例说,甲君今生是非不分,喜欢胡乱挖苦别人,宿业久积,下世假如轮回为人,报应身上未必同样给人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挖苦,因为两者(上生被挖苦者和今生的甲君)对这种行为的「苦感」未必相同,故可能今生乙君会因失言而惹上官非,或遭到口舌之祸…等等。那就是说,即使善恶、苦乐的本质乃因人而异,但因果现象只会倾向循感受去追纵报应,善恶、苦乐的不同定义,对於一个人受报的方法和当下的感受,并不具支配与附从关系,因此,苦乐的主观性与业性,两者不存有冲突。
    从这推断,无论用质化角度去剖析因果律,抑或用量化角度去评量业报关系,都似乎无法完全把因果律的不可思议本质描述出来。这就正如上述我所举的例子,当我一拳击在石墙上,因为拳击的力度和石墙的硬度,在刹那间产生了回击力,回击到我拳上,造成痛楚感受,这与力学的行动和反应(Action and Reaction)的原理相似。纵然我们可从力学角度去衡量行动力度有多大,亦可计算反应力度有多大,但我们不能以量和质这两方面,精确说出我们感觉痛楚的全部内容,充其量只能透过「程度的描述」去缩窄形容的范围,如说「痛」、「很痛」、「极痛」、「刺痛」。但这些都无法让人准确拿捏到「痛」所处的位置和真切感受,只有拳击者自己知道,正如禅宗常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道理一样,是一种自然感受的法则,不存在可以计算的效用。佛教所强调的因果业报,实际上就是以这种义涵为起点的。
    顺带一提,佛教以「自作自得」阐述因果的运行法则,到了中国后,经过中土志怪小说的宣传后,这种色彩已为「业力祸及他人」的思想所取代。后来三言两拍的流传(如〈沈小官一鸟害七命〉、〈月明和尚度柳翠〉等典型因果篇章),更让民众了解这一套经过中国化的因果观念,亦让具有「业力祸及他人」色彩的中国因果观更加流行於民间。而《大只佬》一戏,表现的是却「自作自得」的因果特色,可以说更贴近於因果的早期面貌。
     
    4. 九十刹那与一念
     
    以下引用上文的例子谈谈「念」的概念:我们打了一拳出去,这个动作虽然会引发很多不同结果,但回溯缘起,这一记出拳的背后,却是由我们的「念」操作主导的。佛教所说的「十恶」、「三毒」、「三业」等行为果报的发生,实际上也源於这一「念」。事实上,全剧对於这个「念」字,一直有细心的塑造,而且暗扣不放。何以见得?我们可以分别从电影中角色的「对白」和「行为」两方面探讨。
    角色的「对白」:
    「一念之间,人命在你手」李凤仪转身擎枪时了因说。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了因回答张警官问题时说。
    「我是你心中的佛,恶念的你是如斯可怕。」戏末了因与心魔激战,「两人」在这个「念」的景观中,盘膝而坐,并进行的对话。对话中,了因心中的「恶念」从身上抽离,并呈现在他面前。他意识到因果的重点在於当下。在当下一念中,要么海阔天空,要么堕进地狱。以上四处,正是电影接力点出「一念」的戏眼所在。
    至於电影里哪些情节体现了「一念」之重要?实际上是很多的。例如:(一)了因当年见小翠被杀,镜头捕捉了他激动哭喊的表情,这时候的了因,眼神充满杀意,内心动了杀念,这一杀念,也促成他后来错手把小鸟杀死的后果;(二)印度师兄与师弟结怨,触起杀念,把师弟杀死,中途更增添了杀死警员四眼仔的恶业,最终被捕,并承受杀伤多人的果报,故延续了来生承受苦报的顺次业。可见,种种的事情也因其一念起动而生成;(三)张警官对印度犯人一直恨之入骨,了因制服印度人后,张警官见之,瞋恚之执生起杀念,一时忘记自己身分,执起炮枪欲将之了断,却被了因一手挡著,就在刹那间,张警官杀念顿灭,如忘忽忆,清醒过来;(四)了因看到李凤仪头颅,在瞋恚与觉悟之间,进入一念之境,始觉与本觉随即相应,战胜心魔而达到开悟等等。以上所引的例子,都是电影对「念」的描划情节。
    在佛教中,「念」有心念的意思,亦作时间单位,借指瞬速的时间:一刹那为1/75秒,速度如电似火。而念,则由90刹那构成。计算之下,一念生发的时间只为1.2秒。每一刹那都包含色相、感受、觉知、意向、意识的变动和生灭,每一念都产生无数可能的结果。所以说,一切唯心造,念就是心识活动的一种决定作用,当下种的因,根源就在当下生灭的念,说到底,其重点乃在於我们如何操作、能否操作。
    这也是我常常跟学生说,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千万不要做决定,就算做决定,也千万不要立即落实。原因是,很多时,我们在杂念缠绕时,所做的决定都会是意气之事,都会是错误的。知乎此,即使我们不能临崖勒马,让自己消除瞋恚,但至少知道自己正处瞋恚之时不宜作任何决定,这压根儿也能有效减低做错事的可能。
     
    5. 余论
     
    5.1 一脉相承的因果律
    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当年慧远〈三报论〉(334-416)云:「现报者,善恶始於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又云:「心无定司,感事而应;应有迟速,故报有先后。」(载於僧佑,《弘明集》,《大正藏》,第52册,页34bc) 明代冯梦龙(1574-1646)《喻世明言》-〈沈小官一鸟害七命〉:「积善逢善,积恶逢恶。仔细思量,天地不错。」直到今天龚仁心先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未报,就是时辰未到。」我们见到,中国传统的因果思维自古至今总是一脉相承的。佛教传入后,其核心不但没有受影响,反而增加了人为力量的元素,变相增加中国因果律的内在积极意义。《大只佬》拿捏这个抽象的核心思想,用一百分钟精要地表达,就佛教电影而言,其表现已是十分难得。
     
    5.2 续集的可能
    《大只佬》到最后了因觉悟而重归佛门,做到真正「了因」,这是一个很圆满的结局。然而,假於要为《大只佬》构思续集,可以进一步把「业力」的概念形象化,更加凸显「所造之业必於现世或来世招感相应之结果,但这结果并非有特定内容的指向」的命题。可以考虑让觉悟后的了因获得「视看一念未来两路」的神通,比前更进一步,此亦不为过。张警官、教师(汤宝如) 都是可资继续叙述的角色,主题亦可放在印度兄弟的关系上,例如印度兄在狱中因事而死,其与师弟再度轮回为人,并在信任与出卖之间再度纠缠,了因因种种因素而再涉入他们的旋涡之中,最后把两人的恩怨化解,真正救赎他们於无间地狱之中,等等。
     
    5.3 电影内容与佛教相关的元素
    最后简单谈谈电影内容与佛教微妙对应的一些元素,估计这些元素是编导刻意贯注的。此中包括(一)了因和孙果的名字,附有电影主题的说名,也具有构思者的暗示;(二)印度兄弟来自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三)了因三十岁前是和尚,二十九岁因看到因果而还俗,佛陀二十九岁因四游感悟而出家;(四)了因因观鸟而看到因果,佛陀小时候於农祭中同样因看到飞鸟吃虫而悟通无常;(五)了因坐於树下七日七夜,佛陀亦曾坐於毕鋍罗树七日七夜并成就觉悟;(六)了因迷悟之间与心魔战斗,佛陀树下冥想亦与摩罗对抗;(七)从计算而言,了因第三十岁至第三十五岁这六年间,属於「看到因果但未了因果」的还俗期,佛陀在同样的年龄阶段,进行了苦行生活。
    当然,对应未必要做到内容一致,但多少有些点缀的心思,增加耐人寻味的果效。
    【详细】
    722513379
  • 满囤儿
    2020/10/21 15:52:35
    敢说真话的《山花绽放》戳穿了衣锦还乡的虚伪
    文/满囤儿 最近,家乡题材成为了国产电影的一大热门。前有国庆档期的《我和我的家乡》票房口碑双丰收,后有10月20日上映的“匀芽奖”优秀影片奖获得者《山花绽放》。与《我和我的家乡》的喜剧短片拼盘不同,《山花绽放》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剧情长片,对“回报家乡”展开了更深层...  (展开)
    文/满囤儿 最近,家乡题材成为了国产电影的一大热门。前有国庆档期的《我和我的家乡》票房口碑双丰收,后有10月20日上映的“匀芽奖”优秀影片奖获得者《山花绽放》。与《我和我的家乡》的喜剧短片拼盘不同,《山花绽放》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剧情长片,对“回报家乡”展开了更深层...  (展开)
    【详细】
    1292721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