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有听说泰国翻拍了《王子变青蛙》,本来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期待的。毕竟泰剧给我的感受就是一堆演员在那里叽里呱啦的萨瓦迪卡之类的,唯一的印象就是浮夸、搞笑。
但是我不得不说,这部剧真的打破了我对泰剧的刻板印象,也有人觉得是因为是翻拍呀,但是这次的翻拍真的没有让人感觉不舒服,除去俊男靓女的组合,场景之类的做的都很用心。就前两集的
之前就有听说泰国翻拍了《王子变青蛙》,本来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期待的。毕竟泰剧给我的感受就是一堆演员在那里叽里呱啦的萨瓦迪卡之类的,唯一的印象就是浮夸、搞笑。
但是我不得不说,这部剧真的打破了我对泰剧的刻板印象,也有人觉得是因为是翻拍呀,但是这次的翻拍真的没有让人感觉不舒服,除去俊男靓女的组合,场景之类的做的都很用心。就前两集的剧情来看,剧情紧凑,逻辑严密,主角包括配角的人设很快就立住了,和原版比起来也不逊色。看了预告,个人感觉和原版虽然有不小的出入,但是修改的部分并不会让人不舒服呀,毕竟如果真的是原封不动的翻拍也没有什么意思的。反观泰版做的一些修改反而让剧情更加有意思了,毕竟泰剧也是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的。而且他们也很擅长改编,我认为经典的东西再加入一些不错的创新也是很棒的!
总的来讲,这部泰剧翻拍做的真的很不错,在即使看过原版和了解剧情的情况下,还有让人看下去的欲望。
这个城堡里所有人都死了……屋主可能是被昆特在车上做手脚谋杀,被小女孩看到了父母死在出大门瞬间,留下心理阴影所以不敢出门。但其实到后来他们都因为变成鬼魂也出不去了。昆特杀掉女教师以后又在泳池杀了小女孩和从楼上推下杀了女管家,小男孩是坠马而死,最后昆特也自杀了。女教师是被昆特扼住脖子在卫生间用头撞墙施暴之后企图逃跑最后被昆特抓回来掐死强奸。在学校打来的电话,梦里女主看到男孩掐他脖子撞墙,卫生间的
这个城堡里所有人都死了……屋主可能是被昆特在车上做手脚谋杀,被小女孩看到了父母死在出大门瞬间,留下心理阴影所以不敢出门。但其实到后来他们都因为变成鬼魂也出不去了。昆特杀掉女教师以后又在泳池杀了小女孩和从楼上推下杀了女管家,小男孩是坠马而死,最后昆特也自杀了。女教师是被昆特扼住脖子在卫生间用头撞墙施暴之后企图逃跑最后被昆特抓回来掐死强奸。在学校打来的电话,梦里女主看到男孩掐他脖子撞墙,卫生间的女鬼哀嚎可以应证。除了昆特以外每个人都在夜晚为女主呈现了自己的死象。女主母亲看到的幻想是女主和一只鹤,鹤在西方文化中代表死亡,表示女主最终也难逃死亡的命运。而城堡里的人死后无非是生活在阴阳交界永久的徘徊,男孩踩死了鱼他讨厌这种要死不活的状态,女孩之所以眼神淡定也知道女主口袋里面有苹果也是因为她在死后有了一定鬼魂的知晓一切的能力,她知道所有人是怎么死亡的。城堡里的所有人都生活在阴郁和无聊中,而女主是他们分享这些情绪的玩物而已。
今天北京北部地区下了10年来可能最大的一场雪,漫天飞雪,有一刻觉得世界静寂。
什么病毒、什么疫苗、什么口罩都是虚无。
就是这样一个大雪的夜晚,刚看完二十五二十一第2集
我觉得此剧渐入佳境。
今天北京北部地区下了10年来可能最大的一场雪,漫天飞雪,有一刻觉得世界静寂。
什么病毒、什么疫苗、什么口罩都是虚无。
就是这样一个大雪的夜晚,刚看完二十五二十一第2集
我觉得此剧渐入佳境。
南朋友真的比以前更会演了,他现在可以直接用表情打动我。
讨债的两个男人跟他当面对质那,他演的太好了。克制、成熟,一些破碎的绝望、一种不服输、一种羞愧又一些无地自容。
他没有任何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就是那种无望空芒的眼神直击了你的内心,他不是从前的任何一个角色,南柱赫与白易辰合二为一,如幻境。
两个人打开学校的水龙头变成喷泉这幕,真的神来一笔。我们看过很多偶像剧、知晓许多桥段,但是这样自然、美好会让人切实怀念青春的场景想想其实凤毛麟角。
但是这个画面一出来,这个剧在我心里提升了一个等级。
镜头非常美,如果不能痛彻心扉至少美的无与伦比吧,我想。
两个人牵手在盛夏的星空下跑过,穿过草地、略过绿树,跑过隧道,这一幕我总想起《恋恋风尘》的开头,火车穿过隧道,年轻的我们,只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没有惧怕。
只有年轻才会真的无畏。
那一刻,我垂垂老矣的心突然好想回到过去,回到第一次心动那一刻,那种人生中仅有一次的瞬间,是疲惫生活里为数不多的馈赠。
只是年少的我们并不懂。
最后女生的三句旁白
不晓得因为奔跑还是兴奋
我莫名觉得喘不过气
微风吹来,绿叶沙沙作响
那时正值盛夏时分
虫鸣、夜晚的香气、女孩的笑容,漫天的绿意,片刻的秘密幸福。
心动却不自知的一刻是我们每个人生命里最珍贵闪耀的一刻。
那些一直看不上第二季吹第三季的人是不是看完第三季了?第三季从第三集开始简直就是完全血崩的节奏,叙事一点都不流畅,配音出戏,bgm出戏,连打斗都变成ppt了。。。第二季至少全部维持在一个水准上,没有这么割裂的感觉,叙事上至少流畅没有让人看的不耐烦。第三季尤其最后张楚岚打斗时候那个金光咒的特效我真是醉了(?′ω`? )。。。这要是还能吹那真水军无疑了吧
那些一直看不上第二季吹第三季的人是不是看完第三季了?第三季从第三集开始简直就是完全血崩的节奏,叙事一点都不流畅,配音出戏,bgm出戏,连打斗都变成ppt了。。。第二季至少全部维持在一个水准上,没有这么割裂的感觉,叙事上至少流畅没有让人看的不耐烦。第三季尤其最后张楚岚打斗时候那个金光咒的特效我真是醉了(?′ω`? )。。。这要是还能吹那真水军无疑了吧
到底是什么时候,我们的青春一定要有帅哥美女、打架斗殴又或者是莫名其妙的歌舞呢?到底是谁规定了我们的青春呢?
拍得什么玩意儿啊,学生非得去学生禁入的地方?
跳大神?但凡一个经历过真实校园欺凌的人都知道这种事情对一个人人生的影响,用来做喜剧?找好题材好吗?
喜剧,所谓喜剧,是将生活中那些细微的喜乐扩大化,又或是给出一些个自创的笑话。校园霸凌?建议息影。
到底是什么时候,我们的青春一定要有帅哥美女、打架斗殴又或者是莫名其妙的歌舞呢?到底是谁规定了我们的青春呢?
拍得什么玩意儿啊,学生非得去学生禁入的地方?
跳大神?但凡一个经历过真实校园欺凌的人都知道这种事情对一个人人生的影响,用来做喜剧?找好题材好吗?
喜剧,所谓喜剧,是将生活中那些细微的喜乐扩大化,又或是给出一些个自创的笑话。校园霸凌?建议息影。
有些地方确实还行,值得一看。(譬如闹事打架那段)
所谓高中,有喜有乐,自然是不少阳光微风的。但更多的,应该是一份对高考的奋斗,对未来的希冀,请不要用这种东西荼毒人们的审美观。
所谓喜欢,是对一个人喜欢的小心翼翼,会因为自己的着装看起来土而感到自卑,会因为自己的不优秀而想要上进的。
我想这是喜剧,不应该认真,但我真心看不到有什么可笑的。我们的笑点,到底是什么?
导演想把那份包含青春理想以及现实的无奈立意拍出来,但实在是没能做到,台词、场景设计、画面渲染都不过关。
林青、李悠然人物性格角色都没立起来,几个角色之间的冲突也十分突兀,剧情推动全靠歌舞,尤其主角这个人物压根就立不起来。
嗯,真垃圾。
谁家的青春美颜滤镜八十层?谁家的男神女神面容姣好却造型动作做作?篮球,汗水,试卷,不时的违纪,才是青春的常态。
嗯,真垃圾。
垃圾就垃圾在它选错了题材,拍错了故事,造错了角色。总而言之,不应该出现在荧幕上。
以上,我认为理性评分5.9分。
少年跳跃于笔墨丹青之间,指尖挥毫一撒,以朱砂点睛,威风凛凛的狮子跃然人间,时而怒目圆睁,时而乖巧玲珑,沉着的鼓点,把中华文化娓娓道来……——摘自我自己我微博 【见岭南】观后感西夏瓷闪烁眼泪,抚摸泥土看见自己;泥哇呜哼鸣乐章,贺兰山的风在吟笑。流动的不只沙海还有舞姿。望西北,闯世界,背后有家,什么都不怕——摘自我自己的微博【望西北】观后感多少次为他们哭泣和欢笑 都是
少年跳跃于笔墨丹青之间,指尖挥毫一撒,以朱砂点睛,威风凛凛的狮子跃然人间,时而怒目圆睁,时而乖巧玲珑,沉着的鼓点,把中华文化娓娓道来……——摘自我自己我微博 【见岭南】观后感西夏瓷闪烁眼泪,抚摸泥土看见自己;泥哇呜哼鸣乐章,贺兰山的风在吟笑。流动的不只沙海还有舞姿。望西北,闯世界,背后有家,什么都不怕——摘自我自己的微博【望西北】观后感多少次为他们哭泣和欢笑 都是因为他们是跃然屏幕之外的鲜活的生命 不是神 不是木偶 不是商品 每一次疯狂 每一次油麦 都让我确信生活的美好——摘自我自己的微博【瞰西南】观后感11个男孩走上东行的路,舞一曲佛山的狮,捧一抷宁夏的沙,抚一抹重庆的情,做一段澎湃的梦——摘自我自己的微博【万里归】观后感
1.对她性格的描述和来源用过去资料的方式展现也挺有意思,有说服力。2.多愁善感只会增加麻烦。3.清冷的色调,很合适。4.会独自展示物品,以一个中近景,仿佛赋予它生命。5.音乐的对比,扔别人的东西时美声交响乐,很宏大略欢快;但到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就比较悲伤的钢琴单音独奏。6.情感爆发时的追拉走垃圾大叔的长镜头设计的太好了。坐在钢琴边哭的长镜头也很有力量。7.还礼物开始变得有趣了。8.长镜头声画
1.对她性格的描述和来源用过去资料的方式展现也挺有意思,有说服力。2.多愁善感只会增加麻烦。3.清冷的色调,很合适。4.会独自展示物品,以一个中近景,仿佛赋予它生命。5.音乐的对比,扔别人的东西时美声交响乐,很宏大略欢快;但到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就比较悲伤的钢琴单音独奏。6.情感爆发时的追拉走垃圾大叔的长镜头设计的太好了。坐在钢琴边哭的长镜头也很有力量。7.还礼物开始变得有趣了。8.长镜头声画不同步。9.放CD的那个天黑天亮的转场很高级。10.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小琴和小蜜站在门外,全景,拍的太好看了。这个片子拍的好像我,有很多感触,前几年的我就是很冷血无情,不会留恋任何人任何事,离开了某一区域过了某段时间就也会相应的离开那段记忆的人,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开始有很多以前感觉很复杂的感情,才明白真的爱一个人是不能放下的,也许永远也不能,以前的我确实没有真的爱过除我妈以外的人。我觉得这个片子很有新意的一点,就是她与自己的对抗,自己带来的阻力很大,而不简单是外在压力的压迫,这样的话,很多的情绪就很有爆发力表现力很合理,很多的长镜头我都很喜欢,比如结尾。还有一点就是对于空间的思考很吸引我,题材比较新颖,无论是居住空间还是心灵空间,这些思考我觉得能成为未来热门的话题和趋势。而且音乐也是极简风格,主要以单音为主,这样整体就很和谐融合。关于剧情设置有一点是我没想到的,我原本以为父亲是去世了,没想到竟然是抛下他们离开了,所以和妈妈对话那一段,我真的真的觉得写的太好了,拍的太好了。衣服的设计也很好,就是当时小琴就知道小蜜的角色设定,而观众看到那儿才知道原来小蜜是替代品,她心里其实也明白,是不过爱情就是没办法控制的事情。还有就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感角色,对于归还物品和道歉对我态度不同。嗯……但是我觉得还是欠缺一些什么东西,就是想不到,总觉得解决妈妈对爸爸的情感的那一段还欠一个交代,是和外在压力有关的,应该是给一个结果的吧,起码外化的结果也该给一个。
硬吗?够硬!
看完就一个字,硬!
动作够硬!已经很久没看过这么传统的武侠电影了,现在的武侠电影不是特效就是抠图,像这种一板一眼踏踏实实的武打的几乎没有,大部分都是特效加持,与其说是动作,还不如说是魔法,大家都远程输出好了,拳拳到肉,复杂且精彩的动作交互才是动作片啊。
其次,感觉这片又不仅仅是动作武侠片,因为很多推理元素在里面,以往的动作武侠
硬吗?够硬!
看完就一个字,硬!
动作够硬!已经很久没看过这么传统的武侠电影了,现在的武侠电影不是特效就是抠图,像这种一板一眼踏踏实实的武打的几乎没有,大部分都是特效加持,与其说是动作,还不如说是魔法,大家都远程输出好了,拳拳到肉,复杂且精彩的动作交互才是动作片啊。
其次,感觉这片又不仅仅是动作武侠片,因为很多推理元素在里面,以往的动作武侠无脑吹爆动作戏,这片子感觉在让观众动脑,跟随主角一起破案,代入感还是不错的,剧情够硬!
最后,这个反转,真是够硬!有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好像是为了揭穿而揭穿,不够丝滑,如果最后反转这里再让人意想不到一些应该会更好。
不过这种传统的武侠电影又加了一些新意在里面还是值得一看的。
小时候最喜欢的武打剧,很热血,很正义。小时候最喜欢方世玉了,张卫健年轻的时候真的很帅。
女孩子嘛多少都喜欢甜甜的剧情,所以我很喜欢看方世玉的感情路线,觉得男主女主真的超级配。就是有点虐。还有配角感情戏份也很不错。
还有很喜欢方世玉的妈妈,性格开朗洒脱。他爸爸呢可能就是有点严,家庭气氛不错
不服输的精神,敢于斗争的精神!不错
小时候最喜欢的武打剧,很热血,很正义。小时候最喜欢方世玉了,张卫健年轻的时候真的很帅。
女孩子嘛多少都喜欢甜甜的剧情,所以我很喜欢看方世玉的感情路线,觉得男主女主真的超级配。就是有点虐。还有配角感情戏份也很不错。
还有很喜欢方世玉的妈妈,性格开朗洒脱。他爸爸呢可能就是有点严,家庭气氛不错
不服输的精神,敢于斗争的精神!不错
时间和空间永远是艺术作品取之不尽用的源泉,也是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最迷人的地方。
前段时间在优酷上看了这部国产科幻剧《超密》,看到名字就觉得有趣。超密态(又名超固态)是物质的六种基本形态之一(其余五态分别是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和 时间和空间永远是艺术作品取之不尽用的源泉,也是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最迷人的地方。 前段时间在优酷上看了这部国产科幻剧《超密》,看到名字就觉得有趣。超密态(又名超固态)是物质的六种基本形态之一(其余五态分别是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和中子态),当物质中的电子脱离,所有的原子核聚集起来时,物质的重量会增重十倍乃至数百倍——不能再加压了!再加的话,原子核会释放出质子和中子,而质子也会和电子结合成为中子,差不多就到黑洞边缘了。 一时兴起,也点开来看了。说后悔,也不后悔;说不后悔,也后悔。 后悔的是,特技太山寨,剧情也有些拖沓;不后悔的是,这部国产科幻剧的世界观的设定,竟然挺有意思,是时间和空间双重作用的产物。 一、何为多维空间 首先,用简单的话来解释下什么叫多维空间。 一维空间,就是一条无限长的线,只有长度。没有厚度,也没有转折; 二维空间,可以解释成一张平面的纸,有长和宽两个维度,但没有高度。如果有二维人这种“生物”存在的话,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张不能折叠的纸上画满了小人,他们就在这上面生活; 三维空间,就是我们睁眼看到的世界了,有长、宽和高三个维度。当然,这就是一个空间; 而四维空间是什么?加入一条时间轴。但是,时间轴并非真实可见,所以,这条时间轴只能用虚数坐标来表示。对于四维空间,我们能够感知,却是不可控的。古往今来,任你多有能耐的人,都不能控制一样东西,那就是时间。 斯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里面写到,低于光速的物体就只能在空间(即三维空间)里活动,但如果一个物体超越了光速,就可以在时间里穿梭了。不过,我们低速世界里没有任何东西能超过光速,因为超光速所需的能量实在是太大了。 空间,就这样被置于了时间的控制之下。 二、和时间空间有关的科幻作品 所以,时间和空间既可以被看作是科学的理论,也始终存在于玄学的领域之中。自然而然,相应的小说和电影就出来了。 我们暂时撇开《银翼杀手》系列、《黑客帝国》系列、《机械姬》那种和AI有关的“阿兰·图灵信徒”电影,也不谈《沙丘》这种有着浓浓政治意味和完整世界观的作品。只谈和时间、空间有关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平行宇宙 平行宇宙的概念,这十多年来开始大行其道。《罗拉快跑》、《彗星来的那一夜》、《无姓之人》都是个中翘楚,尤其是最近几年,已经开始有不少二次元作品开始展现平行宇宙的概念了,韩剧《W-两个世界》、在多伦多电影节上大放异彩的《变焦》均是如此。 2、穿越(时间旅行) 或许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科幻的启蒙读物或是影视作品,都是以穿越或是时间旅行为主题的。这里面首推的,当属《回到未来》系列,这三部曲在豆瓣的评分分别为8.4、8.0和8.0。 从理论科学和逻辑合理性来看,《回到未来》系列只能说是及格,因为其对于时间旅行的概念和原理只做了极为简单的解释,关于时间旅行和时间悖论的展现,也只能说是蜻蜓点水。但并不妨碍大家对这个系列的喜爱。 3、蝴蝶效应 严格意义上来讲,蝴蝶效应其实和时间主题是有着密切关联的。但和单纯的穿越不同的是,蝴蝶效应带有更强的哲学意味,因此也更容易受到关注。 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N.Lorenz)在一篇提交给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称,“一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 在以后的演讲和论文中,罗伦兹用了更加有诗意的蝴蝶,因此对于这个效应,我们更常见的阐述则变成了“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混沌学中的一个比喻,误差往往会以指数形式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微小的误差随着不断推移造成了巨大的后果。 而我们生活的世界的不确定性,使得蝴蝶效应这个词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变成了大众词汇——你会发现,蝴蝶效应这个略显诗意的词出现在社交媒体上的频率极高。而同样描述我们所处世界的不确定性的海森堡测不准原则就没那么讨喜了,虽然后者属于量子力学的范畴。 蝴蝶效应才无疑应该是科幻作品的最广领域,因为时间旅行和平行宇宙的概念,都可以被归结到蝴蝶效应之中去。 电影《蝴蝶效应》系列,更像是对这个科学名词的一种解释,在此我们不做赘述。倒是蝴蝶效应衍生出来的无数作品,才应该是真正的科幻迷热爱的。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从满了无力感和恐惧感。 《源代码》,主人公柯尔特·斯蒂文斯上尉(杰克·吉伦哈尔饰)一次又一次地回到爆炸前的8分钟,只为了能够找出炸弹的所在和元凶; 《前目的地》,根据罗伯特·A·海因莱因的经典小说《你们这些还魂尸》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个人在自己生命中的不同年龄段的奇幻经历——而最终他(或者是她)发现,他(或者是她)生命中所有遇到的对其生命轨迹有所改观的人,其实不过是另一个年龄段的自己。他(或者是她)一生是一个死循环,周而复始,如同吞掉自己尾巴的蛇。 日本作家小林泰三的《醉步男》中,身为物理学硕士的小林泰三完全否认了时间的连续性和因果律,将主观性发挥到了极致:世界因我的观察而存在,没有我的感知,则一切都是混沌。 《恐怖游轮》,一次又一次地轮回,但不同于《前目的地》和《醉步男》,多个平行宇宙被放到了同一个时空里,真正做到了烧脑。 只写过8部短篇小说、却部部经典的特德·蒋,为人熟知是因为其作品《你一生的故事》被丹尼斯·维伦纽瓦改编成了电影《降临》,但他还有一部讲穿越和因果报应的小说《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却迟迟未被大众熟知。在这部小说,特德·蒋讲述了数个通过穿越之门的人的故事,结论是:做过的事可以忏悔,可以赎罪,可以得到宽恕,但是过去就是过去,是不可以改变的。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神作《JoJo的奇妙冒险》,从第三部开始,所有的终极boss都和时间有关。第五部的大boss拥有的超能力是能预见短时间的未来、而且可以成功地消解一小段时间,以保证他自己永远都处于命运的巅峰。而和他对决的乔鲁诺·乔巴那的超能力则是让他永远在不断的死亡中轮回,永不能脱离——这并非科幻作品,但实在忍不住想要推荐一下。 4、空间(维度)力学/美学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空间(维度)力学/美学在科幻作品中,也开始占据极重要的位置了。 如果回溯源头,我们会发现,曾经的经典电影《大都会》为未来世界的空间力学奠定了一个黑暗基础——这部弗里兹·朗拍摄于1927年的电影描述了一个反乌托邦的未来(就在2026年,离现在不远了),由大公司集权(科技 + 资本的结合)所产生的阶级两极化的巨型都市。《大都会》中统治阶级的精英们居住在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里,而劳动者和贫民则隐藏在肮脏黑暗的地下世界里,哥特风格和未来主义完美结合在了一起。 《大都会》最最惊人的就在于,其概念意义影响了后世的许多反乌托邦作品——甚至可以说,《黑客帝国》系列、《银翼杀手》系列、《攻壳机动队》、《妙想天开》、《十二只猴子》、《极乐空间》、《环太平洋》……可以说,没有《大都会》,后世的这些电影很可能会逊色许多。到了2010年,克里斯托弗·诺兰用一部《盗梦空间》新建了一种建筑力学。这部神片之中,建筑物被折叠、扭曲、无限地复制,让人惊叹于建筑的内在张力。 三、《超密》算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在《超密》中,有一个人类不知道的四维空间。四维世界的生命体就是超密族人,身体的密度极高,当然,他们是掌管空间的;而在四维空间里掌管时间的,则是时间族人。两个家族征战了数十亿年,你打不过我,我也打不过你。但是,超密族的王子雨霁竟然和时间族的公主时间女王相恋,两人上演了一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时间女王也因此遭到了放逐。 有趣的是,我们生活的三维空间,其实是四维世界的投影,因此在理论上,每一个四维空间里的人在三维空间里都有属于自己的“投影”。而《超密》的世界观更有趣之处就在于,三维空间里的人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投影”而丧失自主意识,但是,他/她和四维空间里相对应的“母体”心灵相通。自然,三维空间里的他/她也受制于四维空间里的“母体”。 写到这里,突然有一种悲凉之情——三维空间不过是四维空间的投影,这个理论一早就有科学家提出过假设。就好比说,先假设有生活在二维空间的纸片人,他们只有平面概念。假如要将一个二维纸片人关起来,只需要用线在他/她四周画一个圈即可,这样一来,在二维空间的范围内,他/她无论如何也走不出这个圈,而且,他/她也根本不能理解我们这些生活在三维空间的人对他/她进行的干涉。 假设,我们真的可以这样去干涉二维空间的生物,谁又能知道,有没有一群四维空间的人在干涉我们这群三维空间生物呢? 在此之前,《移魂都市》和《黑客帝国》系列已经向我们揭示了,其实有一只巨大的黑手(造物主?)在左右我们的生活。往小了说,被控制和左右是这个世界的真相;往大了说,这或许是我们的宇宙的真相! 从《超密》中看出了这样的世界观来,真是一个不小的惊喜。 当然,《超密》的故事绝不可能是个爱情故事这么甜甜蜜蜜简简单单。大结局的时候,因为四维空间的混乱,也造成了三维空间的毁灭。雨霁以死来拯救三维空间,而时间女王发现,其实要想保住空间并且救回雨霁,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牺牲时间——所以,她选择了归零。 零,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所有正数和所有负数的总和。 因为时间女王的归零,整个四维空间仿佛被“重启”了,因此混乱结束,三维空间也随之得以保存。而时间女王也因此不再存在,一切都回到了原点。 就好像宇宙回到了大爆炸之前的奇点。 你还敢说《超密》的科幻不够硬? 四、钱!钱!钱! 但是,不得不说,特效做得太糟糕了! 四维空间,姑且将其称为是天界吧。在我们的想象之中,天界的光应该是柔和的,而不应该是像这部剧里那样的刺眼;天界的生物也应该是温文尔雅的,至少应该像《指环王》系列的精灵族人才对。 这一切,在《超密》中都没有看到。 数次都想掀桌子,就因为那糟糕的特效。 原因大概也能猜到,没钱。 2001年,中美合拍了一部《太空营救》,对外宣称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科技太空科幻片”,且有106个镜头用特技制作。结果呢?投资仅为300万元人民币,且国内电影人对特技很陌生,只能拿到美国作后期,这点钱,使得《太空营救》成为了一部科幻“小”片; 上面是一个反面例子,再举一个正面例子。 邓肯·琼斯执导、杰克·吉伦哈尔主演的《源代码》,2011年在国内公映过,卷走了69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这在当年算是不错的成绩了。《源代码》在好莱坞算是“简陋”的科幻片,属于低成本,但制作成本也是4000万美元。 能说什么?这就是差距。 好莱坞专家毕成功有次还说过,“我们本就不是科技先进国,所以很多科技发展和我们没关系,我们既缺乏科幻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土壤,在具体操作上也很难做好”。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科幻始终是有市场的。有市场,就会有人做。像《超密》这样的网剧,其实我倒是希望越多越好。为什么?因为要足够的多,才能引起足够的关注,才可能有更多的投资方愿意在科幻上面花钱。 五、《无间道》也可以是科幻电影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无间道Ⅲ:终极无间》。 《终极无间》的片头引用了《法华经》中关于“无间”的解释,无间地狱中的“无间”有五种,第一个叫“时无间”,意思是时间是没有间断的,也就是日夜受罪,从来没有停止的时候;第二个是“空无间”,也就是说受刑的时间无间断,空间一样没有间断,不能由谁来替代你的,只有你一个人从头到尾受罪。 《无间道》的三部曲,从1991年刘建明和陈永仁被互派到对方阵营做卧底开始,讲到2004年,陈永仁被杀后的2年。13年间,两人都仿佛身处无间地狱一般被煎熬。 故事在2004年戛然而止,似乎,两人又回到了1991年,重受了一遍时无间空无间的煎熬。 突然觉得,这也可以是一个不错的科幻题材了。 所以,你看,宇宙那么大,这时间和空间,能困住我们吗? 我觉得是不能的,至少,思维是可以跃升到十一维空间里的。
我们从来就只讲述真相——布莱恩·梅 和 罗杰·泰勒
一、温馨提示
在观看这部电影之前,要牢记一条:这是一部关于皇后乐队(Queen)主唱Freddie Mercury的传记电影,不是皇后乐队的传记片,也不是纪录片。Freddie是男主角,Brian May,Roger Taylor和John Deacon是打酱油的(他们的原话),所以这三人的人生经历都不太涉及。
我们从来就只讲述真相——布莱恩·梅 和 罗杰·泰勒
一、温馨提示
在观看这部电影之前,要牢记一条:这是一部关于皇后乐队(Queen)主唱Freddie Mercury的传记电影,不是皇后乐队的传记片,也不是纪录片。Freddie是男主角,Brian May,Roger Taylor和John Deacon是打酱油的(他们的原话),所以这三人的人生经历都不太涉及。
这部电影只讲述到1985年的Live Aid,之后Freddie和Queen发行了《A Kind Of Magic》 (1986), 并在当年完成了乐队史上规模最大最成功的世界巡演,之后是《The Miracle 》(1989), 《Innuendo》 (1991) 。他个人与上个月刚刚去世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来自西班牙的卡巴耶发行了史上第一张摇滚古典跨界专辑《Barcelona》(1988),同名歌曲成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主题曲,成为传世经典。Freddie去世后,根据Freddie生前遗愿,乐队成员整理了他生前录音片段,发行了皇后乐队最后一张录音室专辑《Made In Heaven》(1995),之后三位成员发行了一首单曲《No One But You (Only The Good Die Young》纪念Freddie。
电影之所以选择只讲到Live Aid,大概是因为皇后乐队的成员不想将Freddie最后备受病魔折磨和死亡的痛苦在世人面前再现,这对于他们而言是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拍下去,他们大概会再次彻底崩溃。而Freddie本人当年也是不愿让世人知道自己痛苦的样子,尽管他坚持出镜拍摄MV,甚至是最后走都走不动时拍摄了These Are The Days Of Our Lives。所以这部电影的基调就是赞颂、致敬Freddie的伟大才华和作品,以及真实呈现Freddie的人性。
因为Freddie是在1987年4月被确诊患艾滋病的,如果以1985年结束,就无法涉及后面的命运了。电影就调整了时间线,虚构和修改了故事,能让人在这一部电影中了解Freddie的一生。虽然改动了事实,但这些情节却是Freddie和乐队之后状况的真实提前。
如果想准确了解Freddie和乐队的历史事实,建议观看他们的纪录片,推荐去B站看《Days Of Our Lives》(资深粉游萦大大倾情翻译),前不久刚发行的讲1977年《News Of The World》专辑和巡演的《Queen Rock The World》,Freddie的纪录片《The Great Pretender》,还有很多很多。嗯,别忘了阅读大量的Freddie和皇后乐队的传记,比如Brian May写的乐队3D图片摄影传记《Queen In 3-D》,Freddie私人助理Peter Freestone写的《谁愿永生:弗雷迪·莫库里传 Freddie Mercury: An Intimate Memoir by the Man Who Knew Him Best》、Freddie的“老公”Jim Hutton写的《Mercury and Me》,乐队巡演工作人员Peter Hince写的《Queen Unseen: My Life with the Greatest Rock Band of the 20th Century》,Freddie的第一任男友David Minns写的《THIS WAS THE REAL LIFE: The Tale of Freddie Mercury》、以Freddie生前公开和私下采访谈话编写的《Freddie Mercury - A Life In His Own Words》、和《Somebody To Love - The Life, Death And Legacy Of Freddie Mercury》等。而Q杂志主编Mark Blake写的皇后乐队传记《Is This The Real Life - The Untold Story of Queen》中文版即将出版。由微博网友、资深Queen粉@席虎牙 翻译。
名人去世后,总会有身边的人跳出来写传记回忆录大爆猛料挖黑圈钱,可是读了这些Freddie的传记后,会发现这些他身边的人讲述的Freddie的故事都那么感伤动人,他们在书中寄托的是对Freddie的尊重、敬仰、爱和思念。没有一个人说他不好。
当然,最好的了解Freddie和皇后乐队的方式,就是研究他们的音乐——这是成功饰演Freddie的拉米的经验。
这部电影之所以服装造型道具舞台都神还原,自然是有Brian May和Roger Taylor的保驾护航,他们频频出入片场,尤其在演唱会情节亲自指导。此外,皇后乐队拥有一个数量庞大的档案资料库(得益于某些同志一辈子都不扔东西orz),由御用档案员Greg Brooks掌管,当年的神马奇怪的玩意儿都能信手拈来。更厉害的是,Freddie的私人助理Peter Freestone就天天坐在导演和编剧身边,导演拍了一幕后问;我觉得拉米这段拍得不错,你觉得Freddie会是这样的反应吗?Peter:挺好的……不过……也许Freddie可能会那样……导演:好的!再拍一次!
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就是你的三观。
如果你认为电影只是美国式的理想主义、好莱坞式的虚情假意、平庸、俗套、无聊的家庭伦理片,对不起,你走错片场了,三观不合,无法欣赏。
因为电影讲述的就是Freddie和皇后乐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是传统的、受过良好的家庭和高等教育的英国绅士)。如果你了解这些人,了解他们的音乐,就知道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人,人生经历很简单,没有什么惊世狗血戏剧冲突的八卦,创作作品也就是自己脑子里想一想,洗个澡(Crazy Little Thing Called Love)、做个梦(The Prophet’s Song、We Will Rock You)就成就传世经典的天才,但同时,你能深刻地体会到他们积极上进、努力工作、追求梦想、力争完美,同时也时刻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倡导爱、和平与平等的正能量精神。对不起,这就是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就是教科书上的模范精神——而他们就是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楷模。而“我们是一家人”,也并非口号,是事实。他们就是携手同行、相亲相爱,即使有过迷茫、有过分歧,即使天天在录音室吵架,即使一段时间冷战,但最后都像争吵过的老夫老妻一样,老老实实地回到一起,继续创作和表演的温暖家庭。他们永远都深爱着彼此——Freddie去世27年后,目前仍在进行的Queen+Adam Lambert全球巡演,以及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拍摄这部电影,正表达了乐队对Freddie的爱与思念——若不是他们亲自把关,他们心爱的Freddie不知道会被别人歪曲成什么样子。这部电影也正是乐队献给他的礼物。
所以,不要把娱乐圈、滚圈的所谓习以为常的三观和行为套在Freddie和皇后乐队身上,正如Deacy在电影中说的:Every band is not Queen.
二、真实与虚构,梗和槽点
@席虎牙 之前已经帮大家梳理了一下,请务必在阅读下文之前阅读这篇文章(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03517090199704#_0),本文只是在这一篇的基础上的补充。
1、 Freddie 在希思罗机场搬运行李,背景音乐放的是为了这部电影Smile乐队原班人马Tim Staffell、Brian 和Roger在艾比路录音室新录制的现场版本的Doing Alright,歌词与Freddie当时的生存状态高度吻合。
2、 大家都知道Freddie因为和Tim是Ealing College of Art的同班同学兼室友,认识了Smile,成为天天死缠烂打还出言不逊提建议的乐队最大的“骨肉皮(groupie)”。电影时间太短简化成悄悄跟踪的狂热粉。电影中Freddie观看Smile表演时眼神留恋在Roger和Brian身上,爱意满满。顺便说一句,Tim的演员是演员Tim Roth的儿子。
3、 Tim离开Smile,Brian和Roger反省自身不足,Roger说周末我有更好的事可以做,我可以把她们的名字告诉你,从这里就明显还原了花花的花花本质。Freddie说要加入Smile,Roger说你那牙不行,能看出来Freddie其实是受到了相当大的打击,他对此一直都很自卑。但他后来说他因为多长出四颗牙导致龅牙,却令他音域更广是原话。
4、 Brian在一次校园音乐会上认识了Mary,与她约会,但追求未果。Freddie一直以为Mary是Brian的女友,暗恋Mary近半年,后忍不住弱弱地问Brian,Brian说她不是我女友啊,遂鼓励Freddie与Mary约会。电影修改了情节,是为了强化Mary对Freddie大胆追求自我和梦想的强大的支持力。因为没有Mary的支持,也就不会成就后来的Freddie。Biba那段,Freddie看上了女式的裤子,说又没有标签,男女都可以穿,这正反映了Freddie和皇后乐队不以任何标签束缚自己的精神,他们经常男女式衣服混穿,以雌雄同体、超越性别的形象示人(话说四个男人起了个Queen的名字就说明一切了)。
5、 Queen第一次和Deacy同台演出,电影安排Brian说不清Freddie的名字是有所用意的,Brian介绍Roger是乐队最大牌的成员是事实。当时Roger回到故乡Cornwall俨然以传奇鼓手自居,连海报上都是Roger Taylor and Queen,Roger名字超大,Queen超小,参见Queen+Paul Rodgers和Queen+Adam Lambert的宣传logo。台下立刻有女生尖叫Roger,并且这种场景延续在之后很多现场演出中——这是事实,貌美如花的Roger最受小女生欢迎,他的粉丝(骨肉皮)也最多。
6、 Freddie在车站等队友时电影背景放的Keep Yourself Alive的那几句歌词正是当时乐队状况的真实旁白。
7、 Freddie带着Mary父母和乐队去见家长这种情形大概在当年是常态。他们五个家庭都走得很近,Freddie和Roger后来住一起在肯辛顿市场卖仿古服饰时,Roger的妈妈还曾经过来探望(检查卫生),吓得两个小子提前慌乱收拾一通。Freddie有次去Roger家玩,Roger的妈妈还夸他性感美丽。他们几只的父母也爱相互串门,妈妈们也爱在一起聊聊你家儿子我家儿子拉拉家常。Mary的父母是一对聋哑人,而饰演Mary父亲的演员就是真正的聋哑演员。
8、 几位父母和梅花炯交流问他们的学业,Brian说父母不让他搞音乐——事实。Brian和父亲为此几年都不说话,夹在父子间的母亲几次崩溃,直到1977年Brian请父母来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看演出后父亲才真正理解了儿子。其实他们四家的父母都反对儿子搞音乐:高学历的学霸工作自动找上门,Brian当时博士论文就差最后一稿,实习时研究导弹设计,国家科学实验室已经点名要他了。。。。乐队能当饭吃吗???
9、 在家里聊过去经历时Freddie唱了段Lazy On A Sunday Afternoon ,那句歌词在这里很有深意。
10、在Freddie家中Roger出言勾搭Freddie的妹妹Kashmira,正好又体现其花花本质。
11、Freddie穿着“愤怒是蜥蜴”去见John Reid,被三个路过的光头党骂wanker,是真的发生过。Deacy问Freddie能否把衣服借给他周日去教堂穿:Deacy的妻子Veronica是天主教徒。
12、BBC的Top of The Pops节目中,某个摄影师一直盯着Freddie的下半身看——每个粉丝都明白这个用意,就连当年的媒体也对Freddie的某个部位(甚至包括胸毛)大肆讥讽,认为都是假的。Freddie自然是暴怒。
13、Freddie躺在床上,床上放的那个记事本上就是Freddie手绘的乐队纹章和图标。两只狮子代表Roger和Deacy的星座狮子座,螃蟹是Brian的巨蟹座,两只小仙女是Freddie的处女座,Q字母代表Queen,上面是一只凤凰,不是普通大鸟。
14、Freddie反手弹钢琴,弹出了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前奏——Freddie经常反手弹钢琴,莫扎特也这样,而Freddie当年就被人称作摇滚莫扎特。波米的旋律,在很早以前就有雏形了。
15、Freddie缠着Mary舍不得让她离开去上班,Mary说,如果我被炒了,谁来养活你?这是他俩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当时他俩很穷,住得和电影里一样,把钢琴当床头。Freddie搞乐队只有花钱没有收入,全靠Mary打工养他。此外乐队还依赖Roger和其他成员的奖学金糊口。大家都是互相救济。Mary若丢掉了工作,Freddie就彻底没饭吃了。但是Freddie说了一句我会照顾你一辈子,这就是他之后一辈子遵守的誓言,泪目。
16、求婚的真实时间其实是某个平安夜,Freddie递给Mary一个盒子,大盒子里套着小盒子,小盒子里套着迷你盒子。Mary打开了无数个盒子,发现里面有一枚玉戒指,之后就说了电影中一模一样的对白。但是后来Freddie再也没有提结婚的事情,Mary偶尔提示无果。所以很多人认为Mary是Freddie的妻子、前妻是不准确的。他们只是订过婚,没有结婚。但是Freddie将她视作自己的“法定妻子”,认为他和Mary在一起的那段经历就是婚姻。
17、其他三只闯入Freddie家中报告美国巡演的消息时,Roger叫错了姑娘的名字,大概是确有其事(他太花。。。。)
18、Adam Lambert作为卡车司机出现的背景音乐是Fat Bottomed Girls,作者是Brian。被戏称为摇滚乐史上最伟大的骨肉皮之歌,Brian却说写歌的时候想到的是Freddie。歌曲画面从大巴切入到现场表演视觉效果非常赞,而在大巴中Roger左搂右抱两个美女呼呼大睡,正好又体现他花花的本性。但是FBG这首是1978年发行的,当时Freddie的发型是中长发,不是第一次美国巡演时的长发。电影把这首歌放在这里,为的是突出Freddie的巡演生涯爆发式发展后其感情生活的变化。
19、Paul安排几个人入住,把Freddie安排到最大的房间——现实生活中Freddie也的确是最大牌,什么都要住最好的,Roger有时候就退而求其次住个第二大的,Brian也会这样,不过Deacy似乎一向低调(在电影中被Paul欺负了,Paul,你也不看看本团真正的大boss是谁~)
20、Paul强吻Freddie——其实他是1977年才当上Queen的经理人的,并未参与《A Night At The Opera》这张专辑和波米的创作。但是电影这样的改动能够紧凑突出他的这条线。Freddie的第一任男友是唱片高管David Minns,他说Love Of My Life, You Take My Breath Away是写给他的,不过官方盖章是Mary。所以Freddie对Paul说这首歌是写给Mary的,Paul说:你说是就是。Freddie和Paul貌似有过一段关系,但从未听说过他是正牌男友。而且Queen的其他成员和周围的人非常讨厌他。据说Paul就是靠着和Freddie的这段关系威胁他(MD这个男人太坏了!!!)
21、Deacy没有参与皇后任何歌曲的和声,因为他自称五音不全。但是在舞台上他是有唱的,只是麦克风是被关掉的。当然也有出现技术失误麦克风忘关的时候哈哈哈可怜的炯炯。
22、Freddie在Mike Myers饰演的EMI高管面前放卡巴耶唱的歌剧——Freddie是后来才爱上卡巴耶的,当时他特别喜欢将卡巴耶的唱片带到录音室,放大音量,一遍又一遍地听,沉醉其中。而Jim Beach表示自己爱歌剧是事实。他是上流社会的律师出身,非常喜爱歌剧、芭蕾、艺术品、品酒等高雅文化,并推荐给Freddie。至于John Reid嘛,谁不爱高雅音乐呢~~
23、Jim Beach说EMI高管当年出了平克弗洛伊德的《Dark Side Of The Moon》,里面的歌超长。。。。
24、Kenny Everett拿到波米那张单曲碟的时候看到的是I’m In Love With My Car,Freddie说是另一面——皇后乐队经典八卦:Roger为了让这首歌作为波米B面发行,将自己关在柜子里,队友答应才罢休。为啥电影没拍?难道只是个段子么?
25、Queen是在1985年才去里约热内卢的。电影为了突出Mary作为Love Of My Life的主题,提前到分手出柜的70年代。当年看到Mary描述出柜那段,脑海中无数次想象会是怎样的情景,没想到电影就原封不动地把当事人的台词和场景表演出来,泪崩。
26、1980年代Freddie改变了形象,短发胡子就是当年某一部分同性恋的标志形象,源自美国的Castro地区(而今年电影也在该地区点映,当地已经成为LGBTQ的平权地区,看的人都哭得稀里哗啦)。电影讲到分手出柜后下一个镜头就变成这个形象非常鲜明地跨入到Freddie正式接受自己过着同性恋的生活。(虽然从7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
27、所以We Will Rock You(1977)的诞生也将Freddie的形象改成了80年代,为的是剧情的衔接与流畅。
28、电影从头至尾都出现的几位女性,都是乐队成员的女友(Brian的Chrissy, Deacy的Veronica, Roger的Dominique),后来都成为了他们的妻子(除了Mary)。
29、电影中Freddie和Mary开关灯的事,是真实发生过的,我爆哭!!!
30、Freddie奢华狂野派对时穿的那套服饰,是1986年Queen最后一次巡演时的谢幕装,因为电影无法涉及1985年以后的故事,特地让这套经典服饰出场。有两个人踩着单车,被Freddie拍了屁股,是为了向Bicycle Race的裸女自行车赛MV致敬。
31、Freddie向宾客撒礼物,说金钱无法买来幸福,但是馈赠可以带来快乐,这正是他的人生信条。他非常慷慨大方,花了很多很多的钱给别人买礼物。任何一个与他有点关系,为他做过事的人都会得到他的馈赠。他随身带着一个生日本,记满了他的亲朋好友的生日,他会随时拿出来翻看,以免漏掉任何一个人的生日,因为他会为每一个人精心准备生日礼物。他去世后一个月,Elton John还收到了他的圣诞礼物,因为早在他去世前,他就安排好了。
32、宴会上Paul仗势欺人,让梅花炯不满。Brian吐槽Freddie你是摇滚乐队的成员,不是Village People乐队的成员。VP是美国的一支走夜店风的乐队,全员都是gay,Freddie的警察形象就有点cos他们的形象。Brian在这里提示Freddie,diss Paul,说他不该和Paul混在一起搞这种类型的音乐。Roger嘲笑他养了一个宠物,Freddie说忠诚最重要,还特地问Dominique对不对——这句话非常伤人,因为花花就是很花,当着所有宾客的面指责对方的私生活,还问对方女友,难怪其他三只立马走人,Brian还生气地骂了他一句。Freddie连忙道歉说是开玩笑的,奈何他被Paul拉走了——他骑在Paul的肩膀上,cos了Freddie在舞台上骑在各种各样的英雄人物身上唱歌的形象,比如超人、黑武士、圣诞老人等等。
33、荒诞狂野派对结束后的Freddie一个人在钢琴上弹了几个音,超级熟悉的曲调,但是我就是想不起来是哪首歌了。。。。
明明派对上那么嗨,Freddie为什么事后那么沮丧呢?因为Paul他们一帮酒肉朋友利用组织参加派对的机会,利用Freddie的金钱大肆为自己牟利,Freddie非常愤怒和沮丧。
Freddie骚扰Jim Hutton,被骂后道歉,之后两人促膝谈心一见钟情。这个情节是虚构的,但是虚构中夹杂着大量事实。
Freddie是在1983年年底在一个同性恋酒吧见到了Jim,他是一位理发师。因为他长得像他的偶像,前不久刚刚去世的好莱坞传奇影星Burt Reynolds(伯特·雷诺兹),所以才看上他的(他俩真的真的超级像orz,迷弟太可怕orz)。Freddie以为他买酒为名搭讪,被他拒绝(要他滚蛋orz),因为他有男友,正好去洗手间了。Freddie就乖乖滴滚蛋了。Jim当时完全不知道Queen,更不知道Freddie,即使他男友告诉他的身份,他也毫无概念。之后在1985年3月23日,Jim早已与男友分手,一个人在酒吧时,Freddie又凑过来要给他买酒,勾搭成功。Freddie勾搭成功后的第一句话通常是How big is your dick? (其实他是开玩笑的ORZ)。Jim很不爽。所以电影中Freddie反复提到要给Jim拿啤酒喝,Jim骂Freddie竟然有胆(蛋)骚扰他,Freddie说如果你喝了我的啤酒就知道我有多大胆(蛋)了就是当事人对话的神运用。此外,Freddie的确喜欢穿制服的男人……
Freddie与Jim聊人生的那段并非在现实中不可能。他俩还真的经常会谈心(一起歪在沙发上或者躺在床上看电视聊天),谈谈孤独感,谈谈朋友,谈谈人生中需要的是什么,反正还是蛮深刻的orz。因为电影只讲到Live Aid,他和Jim交往才几个月,没法深入地去表现他俩的感情经历,所以就把日常又深刻的片段浓缩了。乍一看胡编乱造,实际上非常真实深入。
电影后面虚构了Freddie在伦敦找遍了同名同姓的Jim Hutton,找了他两年才找到,其实也算是真实事件的神改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Jim后来才知道,这两年间他是被Freddie和他指派的“小弟”秘密跟踪,最后伺机下手的orz。Freddie不是自己坐着车,就是派“小弟”开车溜到Jim经常光顾的酒吧去偷偷查看他在不在那里(真特么可怕的跟踪狂!!!)然后他会开心地说:看,我男人在那儿!!!(无力吐槽。。。。这和找遍伦敦有啥两样orz)
34、Freddie和大家吵架,Deacy弹了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 前奏贝斯,就灭火了。这让我想起Brian曾经说的一个冷笑话:夫妻吵架时,Deacy一弹起贝斯,就不吵了。在这段争执中,Paul插了几句支持Disco舞曲风的话被骂,其实也体现了后来的Hot Space专辑,Freddie也是受到了Paul的支持走funk路线(Paul当年是贝尔法斯特的DJ),所以梅花更讨厌他。(不过别忘了Deacy好这口。)
35、记者会太神了,完全就是媒体和Freddie的原话,甚至其他三人的表现也是真实复刻。这一段非常非常经典,无论粉丝与否都应该每个字每个字地学习研究,不仅高度还原当事人的话语,还深刻剖析了Freddie的内心。
36、Freddie过得很艰难,突然画面一转but life still goes on的歌声出来,歌词剧情神契合。Brian穿的那件性感粉色蕾丝睡裙就是Brian将当年自己穿的原版睡裙拿出来贡献给了电影(有点绕口ing)。
37、家人闹翻那一场,被很多歌迷质疑虚构。但Brian在洛杉矶首映式上被粉丝询问电影中哪段最真实时,却指出了这一段。他说本来电影最后要删掉这一段,被他极力制止,因为这段就是真实发生过的。I Want To Break Free在美国被MTV禁播,Freddie生气说的那几句都是当时媒体对他的评价,Freddie说我们帮助MTV的诞生却被他们禁,这是事实。波米是第一部将MV用作歌曲商业推广的,Queen helped the birth of MTV。Freddie后来说的那些气话都是原话。但是Queen由此失去美国市场的很大部分原因是Paul从中作梗,拒绝很多宣传机会,一心想让Freddie脱离Queen,被他所掌控。但是Freddie并非乐队第一个出个人单曲和专辑的,Roger早在70年代就出了,Brian也和别人合作。问题不在于solo,在于乐队的凝聚力不强,大家都厌倦和失去信心了。Freddie还说如果没有我你Brian就是天体物理学博士——超级虐,Brian就是失去Freddie多年后重新回到帝国理工,60岁那年以优异成绩拿到了天体物理学博士。
38、这段中Brian说我们是一家人,Freddie当时就爆发了,说我们不是一家人,你们有家庭有老婆孩子,我呢,我什么都没有——这句话是原话啊原话啊原话啊啊啊啊!!!哭得肝肠寸断。由此可见Freddie多么孤独多么害怕,因为性向问题加上当时感情生活的不稳定,他一直处于非常没有安全感的状态——而电影对他这方面的刻画十分到位,飙泪。。。。
39、Mary给Freddie打电话被Paul截下时,Freddie在钢琴上弹的是I Was Born To Love You。
40、雨中,Mary说Freddie你是被爱着的,被我、Brian、Deacy、Roger爱着的,这不是煽情,千真万确!!!这部电影就是最好的例子,暴风哭泣。之后Under Pressure这首歌的歌词也超级契合剧情,跪了。。。。
41、Freddie后来成了Mary孩子的教父,教他学会说tractor和guitar。
42、Freddie将Paul开除的真正原因是他其实早就知道Paul不是好人,而且暗中利用他的财务乱搞,Freddie不是一个爱与人当面交锋的人,他心肠太软。Queen当初对Paul不满意与他解除合约后,Freddie却将他留下当自己的经理人,其中除了他是gay, 对他表面上言听计从可以陪着他一起玩(他太孤独了,时刻都需要人陪伴),还有就是Freddie不忍心开除任何人(他真的真的非常善良,不愿意做让人伤心的事)。但是Paul到后来俨然掌控他的生活,将他与乐队与他人隔绝开来,带着他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他也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这是错误的。电影中Freddie不理会Paul的片段也表现了这一点。最后一次,Paul趁他不在家,带着一帮狐朋狗友,在他家胡闹,把他心爱的Garden Lodge(Live Aid之后搬进去的著名豪宅)搞得乱七八糟,就成了导火索,他一怒之下让Paul滚蛋。Paul就拿了65000英镑,把Freddie卖给了《太阳报》,虽然他并没有像电影里一样接受电视采访,但在当时对同性恋仇视的年代,在除了圈内人士都不知道Freddie的性取向的年代,因为Paul提供的猛料,太阳报连篇累牍地报道了大量Freddie的同性恋生活,把他的所有男友一网打尽,还有和那些男人们的私密照片,其中最可怕的是,提到了Freddie的两个前男友死于艾滋病,说Freddie非常害怕,向Paul倾诉。电影中Freddie的父亲看到报纸上的All Queen’s Men那篇报道就是完美复刻当年的报道orz。当然,最让Freddie愤怒的是,Paul居然还爆料Freddie的现任男友是Jim Hutton。Freddie一直都小心翼翼地保护Jim的隐私,Jim也不希望自己的家人通过媒体知道他与Freddie的恋爱关系,只希望自己亲口告诉家人。Paul之后还恬不知耻地给Freddie打电话,想解释他是被媒体纠缠太狠才让步的,Freddie根本不接他的电话。
43、Freddie和队友讲和的那个片段有好多话都是原话,比如说four aging Queens,比如说dinosaurs等等,非常有意思。
44、Freddie在家里喜爱穿丝质的睡衣与和服,都怀疑电影里拿的是原版货。。。。而且明显看到Freddie家中的中式椅子,他就爱这些东方的玩意儿。
45、一提到艾滋,背景音乐就放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这不就是自己虐自己么,哭~1986年温布利,实际上当时并不知道自己身患绝症的Freddie在现场说,除非我们都死了,Queen永远不会解散,之后就唱这首,太特么虐了!
46、Freddie一个人去医院检查,被诊断罹患艾滋,这也相当真实。当时他就是一个人去医院确诊的,没有人知道他得病。他是后来一个个告诉身边的人的。可见他一个人承受多大的痛苦。最早告诉的是Jim Hutton,当时Freddie说,如果你离开我,我也能理解的。Jim说,但是我爱你Freddie,我不会抛弃你的。所以Jim一直陪伴照顾他到最后。Jim也被感染HIV,但他是2010年因肺癌去世的,Brian还写了一篇动人的悼文纪念他,说他对名利和滚圈毫无兴趣,只是充当吃瓜群众,精心打造Freddie的花园。说他俩放到今天,就是Civil Union(英国2010年还不承认同性恋婚姻),Freddie也一直称Jim是他的老公,他们互赠婚戒,他去世时手上还戴着这枚戒指,和Jim送给他的小泰迪熊公仔一起火化。
47、Freddie和队友一起为了Live Aid排练,嗓子状况不太好,说是vulture’s crotch,这也是他的精妙言论之一。
48、Freddie向队友告知病情这段是将时间线提前到Live Aid之前。实际情况是大概是87-88年左右,Queen全家一起吃饭时,有人抱怨感冒,Freddie伸出一只因为免疫力缺失受伤流血无法愈合的脚告诉他们,你们看看我经受的一切,才使得Queen知道了他的病情。(Jim Beach早就知道了)。其实乐队成员早就隐隐感到不对,Deacy甚至亲自小心地询问Jim Hutton。Jim为了保护Freddie的隐私,违心地撒了谎(你们都那么爱他啊)。但这段对话中大家的反应是相当真实地反映了每个人的性格。特别是Freddie后面说的那些话,希望他们保密,不想打艾滋同情牌,只想创作到最后一刻真的都是原话啊啊啊啊啊啊!!!!!再次暴风哭泣!!!!!最后他抱着大家,说即使你们哭得像个小姑娘,我依然爱你们也许就是原话啊啊啊啊啊啊啊!!!他真的真的很爱这个乐队,爱着Brian,Roger和Deacy。看看 A Winter’s Tale和These Are The Days Of Our Lives的歌词,你们就能体会乐队成员之间深厚的爱。而乐队得知Freddie的病情以后,更是紧紧地保护着Freddie,不向任何外人透露风声,天天向媒体撒谎,直到他去世前一天向全世界宣布自己罹患艾滋,希望大家与他一起抗击这个病魔(他是多么地勇敢无畏——Brian说他完全可以说自己是得肺炎去世的,可是他偏要承认自己得了艾滋引发的肺炎)。到后来Freddie病情恶化,Brian决定暂停他个人专辑的宣传以防他随时不测时,Freddie却说你的个人音乐生涯才刚刚开始,如果我死了正好可以帮你的专辑做宣传555555。。。。
49、Freddie在Live Aid当天才找到Jim自然是虚构的,实际情况是Jim当天从理发店下班回来,Freddie才说要去Live Aid。从来没去过演唱会的Jim一脸懵逼地跟着去了,见证了摇滚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演出,主角还是他男友(这人太幸福了orz)。
更搞笑的是,David Bowie当天的头发就是Jim前几天剪的。Freddie说安排一个人来剪头发,Jim就接到一个预约电话。结果那个神马大卫琼斯半天都不来,Jim急得要下班,打了好几个电话催促(威胁),对方说好好好琼斯先生这就出来了,进店一看,原来是宝爷。Jim不认识Freddie和Queen,却认识时尚先锋宝爷,不过他一句话没说,直到剪完了才跟他确认了身份。Live Aid当天,Freddie在宝爷面前得意洋洋地晒Jim:你还记得他吗?宝爷一脸木然。Freddie急了:谁给你剪的头发???宝爷依然木然……Freddie自从认识Jim之后,不仅自己直要Jim剪头发,还强迫家里人都找Jim剪头发……无力吐槽我大皇后的family business 的光荣传统 orz。
50、Freddie当天并未来得及带着Jim去见家长,但是他带着Jim见过好几次家长。而且电影里父母妹妹与他俩的对话就是原话原话原话!!!Freddie从未当着Jim的面向父母揭示他俩的真实关系,但是父母都心知肚明,对Jim也很好。在Freddie最后一次探望父母时,Freddie的父亲还陪着Jim逛花园,指着一株枯萎的玫瑰花感叹道,这株树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了,Jim不知道他指的是玫瑰还是Freddie。。。。
51、Live Aid每个乐队的音量都是有限的,所以贴了个纸条不许动,电影里Jim Beach做贼似的调高了音量,把贴纸换了地方,导致Queen的音量比其他的乐队大得多,这也是Queen最成功的原因之一,当然,这是事实,只不过调音量的是Queen的御用调音师,不是迈阿密海滩爷爷。
52、Queen上场之前的乐队是Dire Straits,不是从Freddie侧身而过的U2。大概是U2更好认吧~~但电影放了Dire Straits演唱的音乐片段。
53、电影中未收录的Live Aid上的Crazy Little Thing Called Love 和We Will Rock You今后也会发行。
54、Queen在唱了20分钟后下场,到晚上集体结束大合唱之前Freddie和Brian又上场,唱了Is This The World We Created?他们是唯一一支在同一个舞台上两次登场的乐队,可见已经封王了。之后乐队还参加了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的大合唱,就是难以找到炯 lol。Freddie穿着红背心,刚刚在台上尽显霸主地位的他却非常低调不爱出风头,还把话筒让给别人。而且歌词不记得瞎混,基本只会唱歌名的那一句。就这么个大合唱,大家都想尽办法跑到最显著地方唱歌露脸,而他却恰恰相反,正体现了他内敛朴实的一面(果然和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
55、Mary和Jim在台上看演出时,Mary激动地靠向Jim——他俩在Freddie生前关系是不错的,Jim甚至在和Freddie闹矛盾时还跑到Mary那里诉苦。
56、Freddie去世后将豪宅Garden Lodge和一半财产和音乐版权全部留给了Mary,并将骨灰交给她埋葬(这句话有点怪),嘱咐她埋葬在一个只有她一个人知道的地方。所以这个世界上只有Mary才知道Freddie到底埋在了哪里。
57、Freddie留给了Jim 50万英镑,以及与他共同在爱尔兰老家投资建造的房子。Jim一直住在那里到去世。
58、作为世界上最有名的家庭作坊,据说Queen成员和家眷都伪装成了群演……据说包括梅花……据说Brian是Live Aid群演……可是茫茫人海……貌似至今还没有人能找到……
以上就是这些,还有哪些漏掉的欢迎补充。
微信:QueenRockBand里面有好几篇涉及到上述内容的科普文章,大家可以看一下。
最后说一句:拉米·马雷克应该拿奥斯卡。
说实话,连续追到了四季有点累,觉得好像没那么好看了,但看下来发现这一季真的很不一样。
一开始希拉里当选总统的梦,属于是惊到了,怀疑了很久是不是我看漏了哪一集,怎么这么突然?梦醒后也怀疑这是真实的世界吗,怎么好像每个人都不太一样了?
说实话,连续追到了四季有点累,觉得好像没那么好看了,但看下来发现这一季真的很不一样。
一开始希拉里当选总统的梦,属于是惊到了,怀疑了很久是不是我看漏了哪一集,怎么这么突然?梦醒后也怀疑这是真实的世界吗,怎么好像每个人都不太一样了?
《金刚川》注定是一部口碑两极分化的电影,正如人们对七十年前历史事件的不同解读。
倾向人性的观众想看太极旗飘扬。年轻热血的观众想看中国版的解放(苏)。左右分歧之大是很难调和的,如果非要取共同,可能就剩下线性传统叙事。
但金刚川不是线性叙事...<
《金刚川》注定是一部口碑两极分化的电影,正如人们对七十年前历史事件的不同解读。
倾向人性的观众想看太极旗飘扬。年轻热血的观众想看中国版的解放(苏)。左右分歧之大是很难调和的,如果非要取共同,可能就剩下线性传统叙事。
但金刚川不是线性叙事...
以我自己的审美标准,给予《金刚川》非常非常正面的评价。
(我没开玩笑,真的是非常好的评价,在说点啥都得先加上自己的标准,解释一大堆真tm累)
一、相对“高级”的电影审美
就个人趣味而言,金刚川的电影审美是很高级的。影片大胆采取的非线性叙事结构,年轻观众第一印象肯定是拿《敦刻尔克》做对比。但金刚川影片的电影时空更封闭,跨度短,三段时间线是完全重叠的,可叙事视角差异很大,在电影美学上更接近嘎纳双大奖影片《大象》。
个大战争场面中的小人物视角的变换,对战争,对历史是很好的隐喻。个人的生死离别天塌地陷,对他人来说只是一声枪响,一道火光。美学可能不被大众接受,但是有美学的啊。
金刚川的叙事,在全球视野不算大创新,但对国产片而言则是非常前卫和大胆的尝试。考虑起影片的任务属性,敢这样尝试,真艺术家,真正体现出了团队的专业性和基本艺术追求。
当然,审美是一回事,大众是否接受是另一回事,短时间内能否呈现出来又是一回事儿。综合看这种美学也有“取巧”的嫌疑。算起来大象也已经20年前的老片了,普通观众给出的评分也没诺兰高。啥都不说了,诺兰牛逼( '? ' )...
我之所以一通猛夸,是因为比起我的xx或者xx大业这样的春晚电影,金刚川可就太太太太领先了。(其实都是一波人拍的,加起来累计票房也是几百亿的团队,仨月干出这么一个片子,就相当于10天修火神山医院,好不好的,反正也得修啊)
二、深浅适度,浅入深出
作为一部任务作业片,金刚川在影片的意识形态深浅上做得非常棒。(我是认真的!)
我们评价战争片,标准与“普世价值观”呈现挂靠关系。一档战争片无论哪国拍的基本都是讲反战,且不说《野战医院》,伊万的童年也有战争反思啊;二档战争片才全力刻画作战勇猛。其实和战争的历史定性是两个事儿。
作为命题作文,金刚川在主体气质完全符合最主流视野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不畏牺牲,以弱胜强”战斗精神,是一份绝对合格的主旋律作业。
影片很多小细节设置,也留下了能让人挖掘的点,只不过这些挖掘可深可浅。虽然大多数观众关注张译,但这次吴京的角色显然更有深度。吴京的形象有别于传统影视剧中的中国军人,显得更加自由散漫。一口京片子油腔滑调,打仗疯狂,烟瘾大,不遵守上下级规定,部队里面论师徒,这种角色设计不仅是李云龙式的,同样也是桂河大桥式的。
考虑到故事呈现出的角色形象,有历史基础的观众一定能联想到国军过来的解放战士。再想起吴京和张译的师徒关系,刘关张三结义的姓氏设计,人物内容是很丰富的,正经拍长片的话,文戏空间远比战狼和集结号宽阔。
个人最喜欢的是美军段落。
三国演义突出刘关张,那更得写虎牢关前吕布之勇。美军飞行员,特像美国战争片里的人物典型,让人想到出租车司机或现代启示录。作为被战争毁掉的硬汉,正面表现出过硬的战斗素养,也展现了信念的蹦颓,人物非是非常生动的。
吴京和希尔的对峙关系,两边文化差异,脑洞大点的观众可以自己去想他们之前的战争岁月,七八年前,双方没准还一起揍日本人呢,人类的战争可真疯狂啊。
至于俯冲射击是不是在玩儿中途岛或者虎虎虎,牛仔帽是不是奇爱博士,俩人决斗是不是巴顿将军,其实这些点更多是导演个人的电影趣味。当然牛仔帽趣味违背了观众的生活常识。
金刚川既宣扬了爱国主义,但同时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无论左右,充满血腥的电影视听语言至少展现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战争是会死人的,战争带来毁灭。和平生活的宝贵,恰恰是因为牺牲的痛苦悲壮。有悲才能有壮啊。
(对个人的审美趣味来说,故事里面没有“政委”,也没有特别苍白的政治动员口号,却并不影响事实上用血肉铸造的"爱国主义",对这部电影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三、最大的遗憾:第一段落文戏偏弱
在认同现有故事结构的前提下,第1段落缺文戏。
目前看因为没交代好金城战役“最后一战”的前提,后面的全员牺牲意义也被衰弱了。第一段落开始如果稍微轻松点,可以借用邓超的军官角色,交代下终于要停战了,三年总算打完了,最后一哆嗦该回家娶媳妇建设祖国去。总之值得为战的肯定是和平与爱,为了“军功章”的设计缺少人味了。(不知道是不是命题作文的硬性要求,或者怕太不严肃)。毕竟是抗美援朝,战争片里得有平民,朝鲜老人小孩参与一下多好。
其实我觉得第1段落中文戏完全可以一分为2,最开始是喜剧桥段,比如桥没修好的时候来个朝鲜大妈(或者于谦大爷)带着个孙子孤儿,直接认邓超认错人叫爸爸之类。
目前女话务员背后的情感隐线是有设计的,但太仓促,没有突出重点。如果影片把女话务员的我知道老乡的名字单独做一个单元。用最后幸存的战士的视角说,其实我大哥他一直想弄清那女孩叫什么,最后大家都死了,但是这个哥们知道了那个女孩叫什么,第2段落就是难得的一点柔情。
这样美国飞机来了就是观众习惯性的危机降临。高炮的段落就是大高潮决战和牺牲。虽然是分成4段拍的,但是还是符合了一般观众的观影情感规律,每段侧重是不同的。一段只讲一组角色,其他人不要有名字,不要有具体的特写。现在的版本第1段太全,导致观众看第3段的时候就会问为啥又来一遍。
片尾有点裂,最后桥的段落,抗洪式修桥可以放在片头,毕竟最后的高点在牺牲和继续牺牲。最后画符落在唯一活下来的受伤战士,其他人前赴后继就可以了。
至于结尾雕像和老兵采访风格也很跳,破坏了整体电影的统一气质。不是说老兵采访不好,送遗骨回家和采访感人,但和中间奇怪的动画不匹配。
也许补上牺牲角色的生活细节,比如话务员和老乡到底是不是情侣,沾血照片(哪年拍的)和参战前的约定之类,可能对一般观众而言叙事信息交代的更完整。
但说到底,电影这个玩意儿是导演的作品,得尊重导演的风格,客观说高炮段落体现出了导演的真实水准还是很硬的。
四、赶工与取巧,金刚川与普通观众有多远
好多人问在这疯狂吹图啥。其实只看影片的整体效果,我会给一个“还不错”的评价。
但考虑到整个项目仅有三个月的神奇周期,命题作文的绝顶压力,其他主旋律都搞成春晚小品的现状。金刚川能有这样的电影感,这部电影简直炫酷劲爆吊炸天了。
但真正评价电影好看不好看的只能是普通关注,金刚川离普通观众还是有点远。
2020年,大家戴着口罩,周末聚集于电影院,多想看一部正常叙事的传统故事片啊。其实素材是现成的,守桥炸桥夺桥,有一大批好看的战争片儿,南斯拉夫的《桥》《桂河大桥》或《遥远的桥》,甚至《拯救大兵瑞恩》里面的那座小桥。不讨论意识形态问题,来一个简单直给的《战狼》或《红海》式的故事该多好啊。
所以虽然我个人很喜欢,但我完全能理解很多人不喜欢。只要是讨论电影内容,喜欢不喜欢都是很主观的。(热衷于开批斗会和抓汉奸的,那不是电影领域的事)
朝鲜战争过去70年了,说起中美贸易战,电影产业没准是贸易逆差最大的产业了。但愿明年的主旋律档期,能多来几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叙事的电影吧。拼盘儿电影儿一点儿都不先进,根本上不了台面。
其实喜闻乐见的电影我们也有啊,样板戏就不说了,高山下的花环也感人啊。为啥现在只剩拼盘儿了呢?
有点惆怅,不禁让人想起了老艺术家赵丹先生的谢幕赠言......
宝莱坞很喜欢拍一些高种姓人的生活,男女主角一般都是选高种姓人(婆罗门),经常都是去伦敦移民,去美国参加婚礼,结婚之前跟朋友去欧洲旅游......取景经常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有一种脱离现实印度社会的粉饰太平的感觉,很少电影是反应印度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有是有,但是数量理应更多)。
而本片可以说是非常真实的反映了印度社会的贫穷了,电影中的男主人公一家还不算是农村人了,生活
宝莱坞很喜欢拍一些高种姓人的生活,男女主角一般都是选高种姓人(婆罗门),经常都是去伦敦移民,去美国参加婚礼,结婚之前跟朋友去欧洲旅游......取景经常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有一种脱离现实印度社会的粉饰太平的感觉,很少电影是反应印度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有是有,但是数量理应更多)。
而本片可以说是非常真实的反映了印度社会的贫穷了,电影中的男主人公一家还不算是农村人了,生活还不如中国落后农村人的生活,房子没有自来水,屋顶上自建的简陋蓄水池,外接经常损坏的水泵,生活非常不方便,洗衣服竟然在房间中间的地板上直接搓洗,楼梯板好像就是插在墙上的几块薄板,看着怕女主会掉下来,男主的老爸一双脏脚从地板上直接伸进被窝里就这样睡觉了,白天刷牙还要在大街外面蹲着刷,厨房里锅碗瓢盆(不知道是不是要洗的)就放在地上的一个小方格里,水泥地上没有瓷砖看起来全是灰,但是一家人动不动就坐在地板上....真是脏得我要晕倒!
男主牺牲尊严学狗叫在地上打滚就是为了一份几千卢布月薪的工作,后来他又找到一份更高薪的月薪7000卢布的工作,换算成人民币也只有660块!原来那份工应该就更少了,想想就觉得可悲。而且一个人的工资还要养活家里另外三个人,加上他自己四个人!这可怎么活......
一台缝纫机都买不起,还要因为借用别人的被要求分享利润,还要磨破脚跑老远弄一台免费的,还要三番五次求别人还给自己,这种老式的缝纫机现在真是垃圾堆里都没人会去捡,印度人竟然穷到这个地步真是很可悲。
最后他们赢得了那个设计大赛我觉得很假,男主只是缝纫技巧好,但是跟时装设计完全是两码事,以他的学历和人生经历,又怎么可能培养出时尚的美感呢?一个农村人怎么可能设计出高档品味的衣服?导演真是异想天开了。这个结局在现实生活中真是强人所难。
看了这部电影只是让我感觉印度广大穷人的生活真是很惨,那种生活想想都痛苦,有的时候人活着不一定就比死去好。
其实不想上班,只想窝在家里看书写字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不仅仅是我,其实世上女人大多如此。但只是脑子里单纯的想想而已,大多数女人不敢。非但不敢,并且每日还得抖擞起精神,像狗一样拼了命在生存。为什么不敢辞职,为什么明明即使做不喜欢的工作还得硬撑着,原因很简单。用我常常说的一句很恶俗也很难听,很现实也很骨感的一句话,不上班赋闲在家,每个月就是想买几包姨妈巾都得伸手找男人要钱,就连区区这个还都得看男
其实不想上班,只想窝在家里看书写字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不仅仅是我,其实世上女人大多如此。但只是脑子里单纯的想想而已,大多数女人不敢。非但不敢,并且每日还得抖擞起精神,像狗一样拼了命在生存。为什么不敢辞职,为什么明明即使做不喜欢的工作还得硬撑着,原因很简单。用我常常说的一句很恶俗也很难听,很现实也很骨感的一句话,不上班赋闲在家,每个月就是想买几包姨妈巾都得伸手找男人要钱,就连区区这个还都得看男人脸色。罢罢罢,这种日子宁愿死我也不愿意过。于是不知不觉咬着牙就那么一路蹉跎过来。所以罗曼史才放了仅仅两集,却无比桑心的看到那么多质疑的言论,听到那么多吐槽的声音。难道这不是生活本生嘛。我没觉得有半点失真之处。一个女人被丈夫抛弃,没有一毛钱抚养费,除了养活自己还要养活一个在不错的学校念书的孩子。她也没有父母可以依靠,这样的工断女,除了辛辛苦苦打些零零碎碎的散工之外还能倚靠什么,她不悲惨谁悲惨,她不拮据谁拮据。但这种悲惨背后屏幕边的我们还是看到女主明媚的笑容。我觉得很惊喜的是,并不是一般意义的爱情泡沫剧。真的很厌倦那种男主一见女主就天雷勾地火,爱得死心塌地死去活来非女主不可除此之外谁都不行的情爱剧。但其实之前我已经做好了老老实实舔屏不管剧情多狗血多无脑哪怕除了甜甜还是甜甜的剧情都开开心心接受的思想准备。但看完第二集后我深深认可男主对女主的感情,即便男主后知后觉的没感觉到。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他还是孩子时候,遇到一个女孩。如果不是她奋不顾身他早就成了一搓小灰,可面对自责不已的男孩,她不是埋怨而是像太妹一样佯装洋洋得意的说,太好了一年都不用去上学了。又因为这一年的陪伴生涯才开启男主未来的作家生涯的大门。改变男主人生的轨道。这样的女人,谁遇到大抵都会自自然然的倾慕吧。更何况她还那么通透不怨恨。即使面对遗弃她和女儿的男人,也只是淡淡说,那是我孩子的爸爸。没有找他要一毛钱生活费,但也不会因此怨天尤人。而男主做的也真实的让人感动。每一次都会无条件的心软,每一次遇到事情总是会为女主考虑,总会说,好了,你不要做就不做,我陪着你。即使生气到肺炸,也会事无巨细的为姐姐去做。开车门,系安全带。在下属吐槽姐姐土气的时候,他会马上跳出来维护,而不是沉默着任由人去评头论足。因为下属的吐槽,他会带着女主去买衣服。最难能可贵的是,虽然这种带一贫如洗的女主去试衣服去理发店这样的情节在电视剧里屡见不鲜,甚至不过老套的不能再老套。但是这一段真的看着很感动也很窝心啊。因为怕姐姐有负担,所以恩浩先把要姐姐的现状说给前女友,然后还把规劝姐姐换衣服的话授意给前女友。好容易找到的工作,而且同僚和上司都比姐姐年轻,一个比自己年纪大的下属对别人来说总归是负担。即使姐姐再不愿意麻烦别人也被这种规劝给说的心服口服。更何况前女友还说,这些衣服都是残次品,卖不出去了。前男友还补刀说就当是我被出轨的补偿。背着姐姐两人却为八折还是七折进行拉锯战。男主一脸无情的说谁让你伤害过我的灵魂[笑cry]。他若有半点恋爱灵魂的话还被这么多女人抛弃真是完全不科学的见了个鬼。他若对旁的女人哪怕有对怒那的半点点用心,我倒不信哪个女人会出轨成百合,也更不信哪个女人还舍得泼了他身体再去泼他外套[笑cry]衣服试好,男主说,衣服她赞助发型我赞助。这才是爱的真实模样,害怕对方承情有负担,宁愿在她背后默默不遗余力,也静悄悄的不让她知道。现如今这样肯默默付出不让对方知道的男人估计濒临灭种了罢。而她一句话却道破她的懂和感动,她说,你瞒着我悄悄借钱给他了,而且我知道他没有还给你,你已经做的够多了。他总在她看不见的角落注视着她。她转身离开的时候他还是远远看着,担心着,喃喃自语,跑什么跑啊,别摔着。知道她过得不好, 居然这样的惨烈还维持了一年,他的暴怒其实更多源于对自己的生气和愤怒。姐姐你这样了我居然什么都不知道。而对于她而言,他是她心里最小心翼翼想要保护的存在。别人说他帅说他优秀时候她心里不免有很多得意。找工作合格的她唯一想到可以炫耀的人就只有他,无家可归时候唯一想到的还是只有他。不知不觉她世界里就剩下一个他。没办法对这样小心翼翼的情感不动容啊。这样的感情或许并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有点平平淡淡细水长流,但可贵的是故事勾勒出来的是最平和的生活里的感动。所以我很不解为什么才区区两集就听到那么多否定的声音。难道不是越看着困难的,差距越大的两个人打破时间和格局最终走到一起的故事才更加跌宕起伏才更有看头吗。而且真的好久不曾这样,迫切想马上到星期六,迫切想知道下一集,迫切想看见他们两人之间一点点擦出火花,迫切想看见两个类似亲人感情的人一点一点的感受到彼此之间存在的不同于亲情的情感出来。你们不好奇吗。对,说的就是敲着键盘急不可耐打一分的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