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真的是个好演员,可惜中国好演员很多,好的导演不到五个。整出戏看完不禁怀疑剧本莫不是话剧直接搬过来,除了黄渤所有人的表演都是情绪,那叫一个用力啊,看着都累。人物的转变和行为毫无逻辑可言,全片有四十分钟是非常直白的说教,所有的纷争和背叛似乎都是为了说出某句似乎很牛逼的台词,仔细推敲却又因为莫名其妙的剧情疯狂打脸。为什么阴天还能晾鱼干;为什么扑克牌能当货币还不存在找零问题,麻将打多了么;为什么天上掉下那么多鱼;为什么不烧树要烧船,为什么不偷偷烧要告诉所有人老子要烧了;王宝强玩命嘶吼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疯了;为什么不自己偷偷去求救然后直接带救援队来…
大概是想要弄一个荒诞魔幻的氛围,啊,魔幻,大抵烂片都是以此为借口,因为魔幻很难拍,拍好了百年孤独,拍不好就逐梦演艺圈。因为魔幻与现实太过模糊,元素占比很难把控,多了就是扯淡,少了吧,就跟恶意穿帮似的。几百年前古人就说写东西要凤头猪肚豹尾,但一出戏里头明喻暗喻塞了一大堆,却呈现出一种猪头蛇肚脑袋大身子小的畸形效果。如此一来,那似乎代表团结又似乎暗讽疯狂的制服,倒像是自我埋葬的丧服。
主角除了是黄渤演之外没有丝毫讨人喜欢的地方,给人一种还没有构建好就开始蕉泥座人的疏离感。孤岛上可能出现的危机都是不存在的,一群都市人在这里可以轻轻松松活下去,营养危机,食物危机,疾病野兽,不存在的,连快手都有,还怕没饭吃。
最后,黄渤还是我最喜欢的中国演员。
—————————————————————分界线—————————————————————
原本只是看完电影忍不住拿手机打的几句牢骚话,实在没想到居然被这么多人看到,刚好这几天忙完统一做一些补充。(黄渤的每一部电影我都看过,因为实在是太喜欢渤哥了。)
之前说的比较散,我先说下之前那段话的主题:《一出好戏》的世界观崩坏和逻辑不自恰。不想浪费时间的可以关掉了。
(关于评分,俺的预期感觉大概五分,可惜没有两星半这个选项)
主流论调都觉得这是一部“魔幻现实荒诞喜剧”,嗯,你开心就好。
我猜魔幻现实是人们对于《百年孤独》的赞美,因为他们想不出别的辞藻去形容这本书。诺奖的颁奖词里有这么一段话:“加西亚·马尔克斯所创造的的世界是一个微观的世界。它以纷乱喧嚣、使人迷惑的现实描绘,反映了这个大陆令人信服的财产与贫困的现实。也许不仅如此,这是一个宇宙,人类心灵与历史的动力结合在一起,不时冲击着混乱的界限——屠杀与繁衍。”如果你觉得马尔克斯牛逼是因为他讲述了屠杀与繁衍,那还最好也别看我废话了。
作为一个没读过太多书的人,我觉得百年最孤独的是无止境的战争、瘟疫、死亡、饥饿。所有经历过这些磨难的人民才是令人信服的角色。
这出戏最让人不舒服的问题是世界观的构建。合格的作品,无论电影还是小说,一定是有内在逻辑的,无论他看上去多么不合理。而优秀的作品会构建一个逻辑自洽的世界,通过大量的细节和氛围来掩盖那些不合理的东西,让观众和读者不会太在意那些奇怪的地方。为什么之前IP那么火,现在中国也没玩儿出一个像样的。因为IP不光是流量加标题,而是丰富的建制和设定。世界上有这么一种类型电影,百分之百烂片,影史上大概很难找到第二种了,那就是“仙侠”。其实《蜀山传》还不错,可以说是绝唱了。
以指环王为例,这个看起来非常不符合好莱坞大片的电影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一方面是故事扎实,另外制片组对世界的构建功不可没。丰满的设定和紧凑的故事让人无暇去关注为什么这个角色是长耳朵,为什么这个大胡子这么矮。因为观众在看得时候期待的就是精灵和矮人,魔法和剑,世界观是满足观众期待和幻想的东西。
这出戏却没有世界观,也没有内在逻辑,所有网上的分析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意淫。以前在电影学校拍片的时候经常会故意设置一些自以为很牛逼的东西,还美其名曰隐喻。后来发现在观众看来那就是穿帮,就是没逻辑。那时候不知天高地厚,把舍不得的《存在与虚无》拍成了短片,心想老子怎么这么牛逼。结果被老师一顿骂,现在想来那玩意儿还不如拍一坨屎好。好导演和导演的差别不在于他的讲了什么,而在于他用什么方式去讲。说什么,想什么,那是哲学家的事儿,可我们不会把黑格尔称为最伟大的导演或是编剧。黑泽明是伟大的导演不是因为他说教了什么,或是弄了多少形而上的东西,而是因为他用镜头用事件用表演用美术用一切电影语言去讲故事,牛逼的故事。
魔幻就是魔幻,现实就是现实,如果真的存在魔幻现实这么一种主义,那么一定是先构建现实,然后推出魔幻。其实哪怕是真正的魔幻电影,诸如加勒比海盗,星球大战,中土系列,他们做的第一步仍然是构建现实——属于他们这个世界的现实。达斯维达上来就捏着卢克的领子说我是你爹,向西斯臣服吧估计不会有如今这么成功。弗罗多用微波炉把指环王溶解显然也不会是这番效果。
一群人漂流到荒岛,他们的困难到底是什么?只有当他们面临真正的困难的时候,他们的抉择才有价值。这三伙人过得有滋有味,到底纠结什么呢?汤大爷拍过一部荒岛余生(豆瓣8.5),没什么说教,没什么隐喻,就是一个男人如何在岛上活下去的独角戏(他还有个幻想的排球朋友),他如何取火、他如何寻找食物、他如何搭建避难所、他如何不让自己疯掉。他崩溃过,他放弃过,但是面对现实,他选择活下去,并且抗争。影片所有的细节都在一点点构建这个世界,一点点深入,导演用了两个半小时讲这个故事,他一点儿也不着急表达自己的心里话。
这出戏的快手和天外飞鱼(确实水龙卷会把鱼卷上天,但扔下来的时候通常分部很广,不会只集中在方圆二十米内,你可以说这是美术的锅,但美术也是电影的一部分)就类似于加勒比海盗里的战列舰,跳得不能再跳,这简直就是在说“我是导演派来救你们的”“我是编剧派来推剧情的”。
而整部电影给人一种:导演只是想说这些话而已,所有的情节也只是为了引出那些说教。
黄渤真的是非常优秀的演员,以至于他敢在电影里有那么长的说教。且不论编剧脑子里进了多少水,如果仅凭说教就能改变一些,那朗诵90分钟《爱弥尔》凭什么不能得戛纳。
这出戏太着急了,他太想告诉观众一些东西了,太过直白地把人物符号化了,除了“黄渤主演”的金字招牌之外没有任何吸引或者说服观众的构建。所谓世界观其实就是让观众相信他所看到的这个故事所做的一系列努力,这也是学生短片和许多烂片的通病,观众只是觉得演员在演,而不觉得这是个令人信服的故事。如果观众不相信的角色的动机,那么也很难被这个角色感动。
几乎所有有脑子的导演都在琢磨的一件事情是:我怎么让观众喜欢,或者相信我的角色。这出戏里的角色既不讨人喜欢,也不令人信服。当然有人说这是故意产生的荒诞效果,嗯,我年轻的时候也是这么打算的,结果被几个评委指着鼻子喷了一个小时。我很感谢他们的批评,因为他们说的很有道理,影评人并不是多余的东西,就好比某点评网站一样,你可能做不出来那道菜,但你若是不喜欢吃还是有权利喷他并给他差评。我相信大部分觉得某廉航不舒服的人都不会造飞机或者运营航空公司。
最近网上也出现了许多牛逼哄哄的解读,这是大家的爱好,谁也没法拦着,不过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讽刺。因为同样的解释放到《逐梦演艺圈》上会显得更牛逼。之前恰好有个影评公众号以同样的手法解读了毕导的纯洁心灵,其本意就是讽刺,那篇影评叫啥名字忘记了,还挺有趣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
魔幻现实只不过是别人词穷的吹捧,马尔克斯在受奖时如此说道:“面对压迫、掠夺和歧视,我们的回答是:生活下去”。那就是拉美的现实,那就是马尔克斯的孤独。无论多么魔幻的作品,只有它是现实的,才能够打动人。迄今为止我看到过最魔幻的片子是一部叫《八戒娶亲》的网大,我看到过最现实的片子,叫《天地玄黄》。
电影的类型有很多,概括下来就两种:好看的,不好看的。(听说Netflix最近更改了评分系统,用户只能打喜欢和不喜欢,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