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16253
  • 白日梦枕貘
    2019/5/14 19:02:46
    犯罪地带人人相护,永远走不出贫困(深度剧透)

    本片讲的是一个女孩和自己良心斗争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街区一个阶层如何走出自己的困境的现实写照。

    奥罗拉生存的街区

    女孩生存的区域叫做下九区,是新奥尔良有名的治安混乱的黑人聚集区。

    当年(2005)卡特琳娜飓风席卷新奥尔良,很多人家破人亡,政府也一直没拿出真正的行动来复兴这个地方

    本片讲的是一个女孩和自己良心斗争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街区一个阶层如何走出自己的困境的现实写照。

    奥罗拉生存的街区

    女孩生存的区域叫做下九区,是新奥尔良有名的治安混乱的黑人聚集区。

    当年(2005)卡特琳娜飓风席卷新奥尔良,很多人家破人亡,政府也一直没拿出真正的行动来复兴这个地方。本来这个地方就不是一个安定富裕的地方,经过灾难变得更脏更差。而十几年过去了,这里正在慢慢变好,但是也仍然是犯罪的高发区,生活在这里的人人自危。

    一条工业运河把这里划分为两个区域,一边热闹繁华,一边破旧落魄。

    10180479
  • 一横
    2016/7/24 19:04:51
    基本逻辑不通,烂片
    整片前面大部分给人的感觉还是挺喜剧的,也没有多大的问题。讲的是:一个长得丑的,满脸伤疤,大龅牙的片场助理菲菲,爱上了男明星凯,整容成凯德女友佩儿,行李代桃僵之际,将佩儿杀了。某一天,假佩儿接到整容医生的电话,威胁曝光她整容的秘密,这儿整容医生只知道整容的事,不知道杀人的事,然后假佩儿欲从肉体上清楚隐患,也把整容医生杀了灭口,这儿整片的主线。但有几个逻辑问题:1.整容医生给菲菲整成佩尔,并且是相当于
    整片前面大部分给人的感觉还是挺喜剧的,也没有多大的问题。讲的是:一个长得丑的,满脸伤疤,大龅牙的片场助理菲菲,爱上了男明星凯,整容成凯德女友佩儿,行李代桃僵之际,将佩儿杀了。某一天,假佩儿接到整容医生的电话,威胁曝光她整容的秘密,这儿整容医生只知道整容的事,不知道杀人的事,然后假佩儿欲从肉体上清楚隐患,也把整容医生杀了灭口,这儿整片的主线。但有几个逻辑问题:1.整容医生给菲菲整成佩尔,并且是相当于重新造了一张脸,他怎么知道菲菲替代了佩儿,知道佩儿是假的,除非他是合伙人。开始大半截以为佩儿(此时还没有表明佩儿是假的)也就做了一些微整形,什么鼻子,屁股,胸,嘴唇,眼皮之类的,后来接到医生的威胁,将这个秘密公之于众。这儿也讲得通,至少他知道这个人是谁,明星嘛,有的也怕自己整容曝光。但是,剧情告诉我们的是,这都特么换了个人,医生能知道他的病人整了容之后去把正主儿替代了;如果不知道,他怎么用菲菲的照片去要挟,剧情自相矛盾。 2.菲菲以前作为片场助理,认识吴大志的老婆。那个时候他老婆还没怀孕,结果吴大志的老婆认出菲菲的时候已经快生了,这至少过了一年。但真佩尔又是怎么回事,一年前菲菲李代桃僵,把佩尔杀了,一年后佩尔从酒店衣柜爬出来呼救,这好大一个BUG,呼救的是僵死吧。这酒店也是醉了,一个尸体在酒店衣柜一年没有人发现,住了一年的客人也没有人发现,这是荒村野店吧。 个人认为,把后面的剧情砍了,佩尔就是佩尔,不应该出现菲菲这个角色,就是某一个大明星,整容后被医生威胁,意图杀死医生的事件,中间穿插一些吴大志这个角色,增加搞笑成分。 演员负责演戏,导演不管剧情逻辑,这导演还跑到中国来捞钱,丢人丢到中国了。好歹张静初还是有那么一丢丢名气,接片前都不看一下剧情?导演也是,看到不对不会改。看点还是有,医生身材不错,雯雯身材也OK ,搞笑也还行
    【详细】
    8006770
  • 黑夜的茧
    2022/5/9 21:50:17
    我们都是偶然敲开别人家门的孤儿

    整个观影过程就像是打开了主人公日记本的某一章,一切从外面看波澜不惊,但人物的内心满是风暴,也许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这样。影片的台词设计很用心,每次看都会有新发现。黑白画面也并不只是流于形式,不仅赋予影片一种冷峻的美感,还能将观众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角色间细腻的情感交互。黑白就是每个人内心世界的样子,没有色彩,只有明暗,绝望与静谧相邻,孤独是永恒的旋律。喜欢影片中的一些

    整个观影过程就像是打开了主人公日记本的某一章,一切从外面看波澜不惊,但人物的内心满是风暴,也许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这样。影片的台词设计很用心,每次看都会有新发现。黑白画面也并不只是流于形式,不仅赋予影片一种冷峻的美感,还能将观众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角色间细腻的情感交互。黑白就是每个人内心世界的样子,没有色彩,只有明暗,绝望与静谧相邻,孤独是永恒的旋律。喜欢影片中的一些比喻。我们不都是来到这个世界上、偶然间敲开了别人生命大门的孤儿吗?在那之后,我们看似是一棵棵独立的树,但都通过一些隐蔽的管道牵绊共生着。这种联结很脆弱,不讲道理,有时甚至让人崩溃,但我们不能失去它,因为总会有一些瞬间,所有的情感共振,我们得以分享片刻满足,觉得生命值得。未来的答案想必也蕴藏其中。你只管放手长大,我会帮你保存好这段回忆。好暖的台词,但也透着一股忧伤,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一切都是不会再有的经历了。影片的美好结尾像个童话,给人一种宽慰与可能的希望。也许一切都不会那么美好,但我们还是要给自己打气,就像片名:c'mon, c'mon。

    【详细】
    14388486
  • 九段
    2016/11/1 8:22:35
    秀才怎么会沦落到拍这种垃圾一样的东西的地步?
    自从吕秀才一角,喻恩泰的表演能力已经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我们也十分期待他的美好时光到来。
    然而,客栈里喜欢的不喜欢的都火了,吕秀才却跑去读书了。
    我想,或许这个秀才才是真的志向远大,毕竟,人家后来读的是博士嘛!!!
    可惜,从此再也没有见到秀才博士有什么惊艳的表现。
    偶然见到这部垃圾电影的时候,第一时间来看了下豆瓣,发现评价很少,也都不错,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就看了。
    怎么说
    自从吕秀才一角,喻恩泰的表演能力已经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我们也十分期待他的美好时光到来。
    然而,客栈里喜欢的不喜欢的都火了,吕秀才却跑去读书了。
    我想,或许这个秀才才是真的志向远大,毕竟,人家后来读的是博士嘛!!!
    可惜,从此再也没有见到秀才博士有什么惊艳的表现。
    偶然见到这部垃圾电影的时候,第一时间来看了下豆瓣,发现评价很少,也都不错,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就看了。
    怎么说呢?对有关剧情、表演、逻辑之类的话题进行讨论都属于侮辱自己的智商。
    我只是在遗憾,喻恩泰这样一个原本很有前途的演员,如何沦落到了今天这步田地?
    凯奇大叔饥不折食我理解,秀才博士?你呢?
    看了这部垃圾片恶心了一晚上,劝君注意身心健康,远离烂片吧!别看,恶心!!!
    【详细】
    8152339
  • 淡漠
    2021/4/24 9:14:20
    该给主旋律电影一个机会了

    特效是真的不行,其他方面还行,大总统徐世昌好像有个地方台词说错了,结果片方也没纠正,算硬伤吧,总体看的话,电影还可以,主要是谁看这种电影是把它当成大片看的啊,有些人真当自己看的是阿凡达呢?人家革命者的爱情不比那些无聊的情情爱爱高的多了去了?并不是只有特效和酷炫的视觉效果才是电影,现在的人该稍微长点心了,多看点有骨头的电影,涨涨志气!

    特效是真的不行,其他方面还行,大总统徐世昌好像有个地方台词说错了,结果片方也没纠正,算硬伤吧,总体看的话,电影还可以,主要是谁看这种电影是把它当成大片看的啊,有些人真当自己看的是阿凡达呢?人家革命者的爱情不比那些无聊的情情爱爱高的多了去了?并不是只有特效和酷炫的视觉效果才是电影,现在的人该稍微长点心了,多看点有骨头的电影,涨涨志气!

    【详细】
    13499174
  • 偏爱斑布
    2022/9/15 18:20:23
    真相是复数形式出现的

    边看边记录:

    不知道是故意烘托气氛的还是没掌控好,这色调一直也是太昏暗了,就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感觉——如果后期能亮起来,那就是刻意为之,那还不错。(后面确实明媚多了)太讽刺了,人家洲际导弹看招生简介他爸说是成人杂志,真服了,对自己儿子的心一无所知啊,而且还从来没站在他角度上想过问题感觉Ella演的那个记者好像就是挺不得志的。竟然说了ella这个梗噗哇,二十六分钟终于开始教练发威了,

    边看边记录:

    不知道是故意烘托气氛的还是没掌控好,这色调一直也是太昏暗了,就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感觉——如果后期能亮起来,那就是刻意为之,那还不错。(后面确实明媚多了)太讽刺了,人家洲际导弹看招生简介他爸说是成人杂志,真服了,对自己儿子的心一无所知啊,而且还从来没站在他角度上想过问题感觉Ella演的那个记者好像就是挺不得志的。竟然说了ella这个梗噗哇,二十六分钟终于开始教练发威了,这不就是废柴教练被挑衅然后用实力证明自己之后小崽子们就乖乖听话的剧情嘛Ella戴眼镜好帅呀高教练和儿子的相处模式还挺好的,喜欢,虽然多数这样的关系都存在于很久不见的离婚家庭。吴记者采访人的方式有点犀利有点易立竞的感觉啊。她其实是想挖掘出当年高教练的秘密吧,算是两条线。每次反复强调一句话的时候那就是一个预警,证明后面肯定出事。比如这句“明天还有比赛”。最能跑的那个腿废了,真无语打药这里看着好难受,就想起之前中国那个长跑冠军、冠军教练了,是不是拍他的原型啊?但他后来就是用了违禁的方式,这样很容易葬送运动生涯的。长跑就是要坚持,这太考验人性和耐力毅力了,太可怕了。不会有太多人去关注这些特殊人群的但是他们是值得去关注的。我之前高中同桌就是长跑运动员,特别不容易,为了训练有时候甚至还要延后生理期呢。几年、十几年如一日的训练,不间断,耽误好多事,受好多伤,为了什么呢?所谓的荣誉吗?我靠吴记者够狠的呀,最后还是不顾人情世故报道了真实情况啊?但是也太有隐瞒了吧?这也有点太故意博人眼球了吧?因为一个报道,所有之前的全推翻重来,我喜欢这样的剧情,欲扬先抑么,既然已经重整旗鼓一次了,而且成功了,所以怎么会担心第二回呢,一般到这里才是电影的高潮和真正的开始。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不可怕,能站起来第三次是最牛逼的。“但是每个人看到的真相都不一样啊”——这句话真是挺戳人的,让人不禁想好多。记者、新闻从业者,这个岗位就是与众不同的,就是很重要又很容易走错路的,就是很难的,需要的素质非常高的。十年前的一个夸张报道,导致一堆人的人生发生了改变;十年后,这份迟来的良心不安和道歉,还能起到作用吗?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这个事情,带我们去还原真相和当下的那个夏天。“真相是以复数存在的”——这句话也戳我心了,吴记者好多话都发人深省啊。最终的结果不是小说,不尽人意,但是终究也是生活。

    我觉得还行啊,怎么评分那么低?

    【详细】
    146511008
  • 苍耳
    2015/10/20 19:35:37
    别再说沈澄是大陆公安了

    《终极无间》这电影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时至今日,只要看到或听到沈澄是大陆公安的说法,我头上就会出现几道黑线。想当初这部电影上映,我还处在年少无知的中二时代。电影没看就被班上传阅的各路影视杂志轮番剧透。评论无一例外,都提到沈澄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公安。真正看无间3是在大学礼堂,带着被剧透了的先入为主的观念。然而整个片子看下来,总觉得哪里不对。寒假里买碟在DVD上观摩,看到沈澄贩军火那段,被路过瞥了一

    《终极无间》这电影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时至今日,只要看到或听到沈澄是大陆公安的说法,我头上就会出现几道黑线。想当初这部电影上映,我还处在年少无知的中二时代。电影没看就被班上传阅的各路影视杂志轮番剧透。评论无一例外,都提到沈澄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公安。真正看无间3是在大学礼堂,带着被剧透了的先入为主的观念。然而整个片子看下来,总觉得哪里不对。寒假里买碟在DVD上观摩,看到沈澄贩军火那段,被路过瞥了一眼电视的老妈一语惊醒梦中人。不由得发出一句:“寡人悟到了”的感慨。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而沈澄究竟是何方神圣,仔细看电影,自然会得出结论。事实上,全片并无哪句台词说明沈澄是大陆公安。姑且让大家以为他是吧。但种种蛛丝马迹却显示出影子兄的背景并不简单:1. 和刘健明关系不错的张SIR调查过陈俊,而陈参加了保龄球队,他的调查结果是“租房给陈俊的那间金菊投资有限公司,名下有三个上千尺的物业。公司由一个叫沈澄的内地人所持有。”公司和物业,这都是实打实的东西。而沈澄这个名字却是假的。真人早就因为犯事儿被抓进去了。能够冒名顶替被官方抓进去的人,并且在香港这种寸土寸金之地坐拥好几家物业(这还是查出来的),兼且贩卖军火。这是普通大陆公安、普通卧底能做到的么?——而普通卧底什么样,请参考杜琪峰《毒战》中的刘队。2. 沈澄的弟弟沈亮,这厮狐假虎威牛逼哄哄的嘴脸令人印象深刻。但他的出现绝不仅仅是为了让观众爽而被打成猪头,想想他说的话:“我们在内地的关系是你无法拒绝的!”“我们在内地有几十家夜店,全都是各省有力人士关照的。有·力·人·士!到时候你们的货就会畅通无阻。我们谈的可是十一个城市的生意啊!”有人认为沈亮装B,在我看来他既没有装,也没有演。这样的目中无人是他本来的嘴脸、惯常的样子。那么沈亮为何如此嚣张?所谓you are what you say,原因要从他的言论中找。正因为沈亮个性浅薄,他的话反而有极高的可信度:无法拒绝的关系,几十家夜店,各省有力人士……这要什么程度才能做到?有这种背景的人,岂止一个钉子没碰过,当然是被众人一路巴结追捧。连沈亮这个跟班都如此狐假虎威,那问题来了,沈澄是何方神圣?3.杨锦荣,众所周知此人眼高于顶极度自信,用冰冷的微笑藐视一切,警局同事在他眼中犹如浮云。能让杨另眼相看的人只有两个,一是陈永仁,一是沈澄。前者他从警校那会儿就开始念念不忘。后者呢?仅仅一个大陆公安就入得了杨sir法眼?答案显然是No。杨会对影子兄刮目相看,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影子兄能力确实非比寻常,所谓英雄惜英雄。第二,沈澄的背景,就像黄sir所说:“不简单”。我们都知道保安科的行动非常神秘,但片中也不止一次提到保安科是搞政治的。杨锦荣曾经轻描淡写地吩咐属下:“上个月抓的两个台湾人,下星期出院。台湾当局一点表示都没有,上面会派公安来办引渡手续。那个公安老板跟我很熟。那些大人来到,免不了去吃海鲜,买lv,好好招呼他们吧。明天去澳门跟老大们讲,晚上一切活动由他们安排。”这个情节我当初看的影院版里没有,显然是被删掉了。虽是蜻蜓点水,却透露了保安科“高大上”的任务。有人会怀疑那个公安老板是沈澄,我不认为是。理由很简单,公安boss,有头有脸的人物,没必要用假名,也没必要像沈澄一样贩军火,偶尔还得亲自出动干见不得光的事。但是,这个情节告诉大家,杨锦荣和内地一些大佬联系密切,结交不乏重量级人物,从侧面暗示了沈澄的背景。如果注意到的话,杨锦荣在陈俊事件后休了个大假。按说休假不去马尔代夫也是欧洲,而杨竟然去北京。这个地点真够特别。难道是参观名胜古迹去了?4.比起沈亮的狐假虎威,影子兄从头到脚散发一种不怒自威指点江山的气质。第一次出现在警局,也就是沈亮被扁那次,沈澄似笑非笑地说:“你们香港警察效率可真低。”——这句话很耐人寻味。在我看来它并不是指眼下的小插曲,而是隐约嘲讽警局至今拿韩琛毫无办法一事。当刘健明负隅顽抗垂死挣扎时,沈澄第二次出现在警局,并大喝一声:“铐起来!”霸气外露,完全是命令的口吻。警局的人却并不表示诧异。这说明了什么呢?答案或许要从下面的第5点来找。5.贩军火的当天,重案组正在开会,先是保安科科长杨锦荣推门进来劈头一句“今晚行动取消”把黄警司的鼻子气歪。紧接着顶头boss梁sir进来重复杨锦荣的意思,说这次行动不是那么简单,并以重案组有纪律问题为由让他们留下来调查——可见这事背后别有隐情,牵涉甚大,大到连重案组都被蒙在鼓里,唯有搞政治的保安科和警局最高层梁sir知道内情。回想第三部开头,梁sir也出现过。当时他和刚接受完调查的刘健明在一起,并对刘说:“都过去了。”看过第一部的都知道,正是梁sir指名刘去查内鬼——如果刘被证明是内鬼,可想而知梁sir会颜面扫地。这就是他亲自过问刘建明的原因。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警局内部再发动一次清除卧底行动不是不可能,但要重新调查刘健明,可能性几乎是零。梁sir本人不会这么做,更没有哪个属下会去拂高层的面子。事实上,在最初的剧本里,梁SIR被设定为MARY(郑秀文)的父亲,也就是刘建明未来的老丈人,一手提拔刘的就是他。还记得第1部里他和刘打高尔夫球的情景吧?按编剧的讲法:“警队中的职位升迁,有时就在一个很随便的环境里闲谈过关。”后来之所以取消了起初的设定,是因为编剧觉得即使没有这层关系,这种事照样做的出。但是,全剧结尾,杨挂掉后,梁sir又出现了,并且说办公室装了探头云云,说明他对这次的内鬼调查是知情的。而这次清除内鬼计划的主要执行者是杨锦荣,为何杨的调查会继续?想想沈澄那句威风八面的“铐起来!”,可以大胆推测,警局高层必定承受了外部施加的压力,这压力正是来自推动这次调查的沈澄。否则,警局八成又和以前处理黄SIR雇凶杀人事件时一样,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措施。连梁sir都不能不买的帐,影子兄的背景绝不是简单的大陆公安。说了这么多了,大概有人还会说以上纯属我脑补,为此我还留了一条重量级的证据,来自麦兆辉的访谈:沈澄(陈道明饰)究竟是公安还是黑帮卧底?答:不清楚。沈在片中是个神秘人物,但他的身份确实不太清楚,连编导麦兆辉都说:“到最后观众可能仍不知他到底是公安还是黑帮的卧底,因为我们也不想交代清楚,只给了一些暗示,因为如果说清了,政治上可能有点儿敏感,通不过审查。”这就是影子兄的真实身份如此扑朔迷离的原因。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如果你还是对影子兄的身份摸不着头脑,那么,请回顾一下片头被抓的两个台湾人。这二位是台湾军火商。请注意,这个事件并不是孤立的,不要忘记影子兄也在走私军火。而片中提到,真正的沈澄参过军。这个细节也是耐人寻味。请结合沈亮这句话来理解:“国家需要财富啊!”再看看杨sir提到台湾人时说的:“台湾当局没有反应。”杨扯到了“台湾当局”。对比沈亮之前说的“国家需要财富”。由此可知,贩卖军火并不完全是个人行为。影子兄的生意,不光是做给自己的哟!背后水很深……和前两部不同,《无间3》是寰亚和天津电影制片厂合拍的。当年可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布会开在人民大会堂不说,主创人员还到央视的《艺术人生》做了特别节目。只能说是编剧的瞒天过海技术比较成功吧。之前有影评谈麦庄《窃听风云2》里锦哥的身份。个人认为那部片子在主要思路上是最接近终极无间的。限于篇幅就不讨论了。总体而言,无间3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细节,彩蛋很多。暂时就不列举了。与前两部相比,第三部放进了很多技巧和暗示,但它的缺陷也在此:技巧有余,情感不足,最大的问题出在主干上,正是这些缺陷,让它缺乏前两部那样的情感震撼力。例如杨锦荣的死。还记得当时影院中发出一片诧异的声音。不知道是不是编剧觉得杨触犯了七宗罪中的傲慢,不得不死,抑或这个情节是为了说明手段不能玩太过,否则会引火烧身。但在我看来,这更像是强行发便当。尽管我认为陈永仁那样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以法律为准绳的做法无疑是追求正义的根本途径,但杨锦荣紧跟形势身段灵活目的大于手段的行事风格,却更符合现实的逻辑。说实在他这种人当特首都有可能。简直死的莫名其妙。以前有个神人说杨之所以要死是编剧为了让他和陈永仁合葬——除了这个我真想不出更牛的理由了。特么俩人死期都一样。在我看来,无间3最可挖掘的角色就是影子兄和杨锦荣。假如这一部像第二部那样重新分配戏份,重点刻画沈和杨,效果应该好得多。可惜导演并没有这样做。除了刚才提到的审查问题外,大概还受制于戏外的人际关系——平衡六大影帝。试想,在前两部已经获得诸多荣誉和口碑时,抛开主要“功臣”让他们给新角色当绿叶,除非导演想把影帝给得罪光了。甚至连维持角色一贯性都很难,还得给他们求变,也就是所谓的“突破”,结果便是:第三部除了韩琛和黄sir外,刘健明和陈永仁的人设双双崩塌(别提那精神分裂患者和那糟糕的吻戏)——不是每个人都有王家卫的本事,让2046和花样年华的周慕云截然不同却又一脉相承。不过我认为无间道的编剧不该为此负责,该负责的是演员。基于各种原因,无间3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即便如此,它还是不乏亮点值得一看。倘若没有第三部,这个系列是称不上完整的。最明显的一点是,如果没有3,第一部结尾(港版)那句“寿长乃无间地狱之大劫”就欠缺说服力。阅尽沧桑的沈澄说,事情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情。可最后他也说,他们还是改变了一些事情。这时,国旗和区旗飘扬在浩园的坟墓上。有些事情没变,有些事情已然变了。P.S. 有兴趣的同志们可以去豆瓣《窃听风云2》的页面查看那篇名叫《你的命,锦哥操盘》的影评。虽然结论我不甚同意,但大体推测无误,哈哈

    【详细】
    76333894
  • 小高達
    2021/5/8 16:11:11
    说说我自己的 花牌情缘:

    说说我自己的 花牌情缘:

    第一次接触《小仓百人一首》和和歌并非 这部电影或动画,在2018年的时候,在网上认识了一个日本女网友,她是一个自闭症患者,但是她喜欢和歌和歌牌,我当时唯一有过接触的是动画电影《名侦探柯南:唐红的恋歌》,处于对日本文化和《小仓百人一首》的兴趣,我在认识那位妹子第一天就在网上购买

    说说我自己的 花牌情缘:

    第一次接触《小仓百人一首》和和歌并非 这部电影或动画,在2018年的时候,在网上认识了一个日本女网友,她是一个自闭症患者,但是她喜欢和歌和歌牌,我当时唯一有过接触的是动画电影《名侦探柯南:唐红的恋歌》,处于对日本文化和《小仓百人一首》的兴趣,我在认识那位妹子第一天就在网上购买了刘德润老师写的《百人一首》中文赏析书籍。那位有自闭症的日本妹子当时比较失落,我就经常陪她聊《百人一首》和和歌,鼓励她,最后她人也慢慢乐观向上了,在家附近的商城里面找到了工作,她还会去家里附近的和歌兴趣组织玩,但是她打不过那边的小学生。

    然后我在2018年下半年去日本京都旅游的时候购买了 和歌(内附朗读的CD),至今放在家里没有拆开过,之后我看《百人一首》书籍的速度很慢,在2019年时我开始接触并观看了《花牌情缘》电影3部曲,然后我结识了现在的日本女朋友,她是一位传统的昭和大和抚子,虽然不精通《百人一首》但也是学过的,这个时候我又开始重新拿起《百人一首》的书籍并决定系统的学习,除了读刘德润老师的中文赏析书籍外,我还同时安装相关APP并查阅日本自己对《百人一首》的专业解析资料、历史背景乃至旅游朝圣等等。

    今年初有一次和日本女朋友吵架闹分手,后来严重到拉黑了,后来互相实在放不下,我有一天期间发了2条《百人一首》中的2首和歌:

    77 瀬をはやみ 岩にせかるる 滝川の われても末に 逢はむとぞ思ふ 崇徳院

    97 来ぬ人を まつほの浦の 夕なぎに 焼くや 藻塩の 身もこがれつつ 権中納言定家

    发过去后立马把她感动了,然后....然后我们就复合了,我要感谢《小仓百人一首》、和歌,以及《花牌情缘》,之前书里面的100首我已经全部学完了,偶尔在2刷这部电影后,写下了这段。

    【详细】
    13533947
  • 诗酒趁年华
    2014/9/23 21:33:37
    骗子的两面人生
            自作孽不可活,一步错步步错。Chester因为诈骗客户的钱而遭追杀,而后在酒店失手杀了私家侦探,因为妒忌Rydal吸引自己的老婆Colette而对其下手,并因此引发与老婆的争执造成Colette掉下台阶摔死,在机场又设计陷害Rydal被捕,“你不该陷害我是杀害她的凶手”,Rydal给Chester的电话
            自作孽不可活,一步错步步错。Chester因为诈骗客户的钱而遭追杀,而后在酒店失手杀了私家侦探,因为妒忌Rydal吸引自己的老婆Colette而对其下手,并因此引发与老婆的争执造成Colette掉下台阶摔死,在机场又设计陷害Rydal被捕,“你不该陷害我是杀害她的凶手”,Rydal给Chester的电话里已经提醒了Chester自己犯的错误,最终Chester命丧土耳其。

            看完影片思考了几个问题:

            Rydal为什么一直注意和帮助Chester MacFarland夫妇,是Rydal 自己说的看Chester像自己的父亲,还是因为迷恋上了Chester的老婆Colette,抑或两者兼而有之?
            Rydal为骗共处的女大学生,不好讲自己喜欢Colette,所以说自己注意Chester MacFarland夫妇是因为看Chester像自己的父亲,事后却显示出Rydal对Colette非常在意,最终迷恋上了Colette;但是也不能排除Rydal说的有可能是事实,一是Chester本人首先注意到Rydal一直在注意他,二是Rydal的信件和照片显示他确实在意自己的父亲,而且父亲的照片与Chester有一些相像。

            Rydal和Colette睡过没有?
            Chester一直猜疑自己的老婆Colette和Rydal睡过,但是Colette在Chester酒后闹事后没有承认,Colette是三人中最诚实最不会说谎的人,Rydal最后在咖啡店和Chester的对话里说自己睡了Colette应该是为了激怒Chester承认自己的罪行,但是也很难完全断定。

            Colette的真名是什么?
            Rydal在土耳其的咖啡店问Chester要Colette的照片,问Colette是不是她的真名,Chester没有回答。根据推断Colette应该她的真名,因为Chester在死之前声明自己的本名就是Chester,被追杀的也是Chester,所以Colette没有必要在失去护照前被迫改名。

           Chester死之前为什么帮Rydal开罪?
           这个问题值得思索,是两个骗子最后惜惜相惜?在同类面前不必伪装也伪装不了,反而彼此之间可能还有一丝真诚。还是因为他们都真实的爱上了一个女人?Chester虽然忌恨Rydal,但是最终被他的爱感动。抑或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还有Chester死之前那句“让你失望了”是什么意思?没有虚伪行骗到底还是没有尽到一个假父亲的职责?

           影片的最后Rydal应该已将Chester作为一位父亲对待,弥补了缺席父亲葬礼的遗憾,也将至爱Colette还给了Chester。
    【详细】
    71081659
  • 横山侯隆
    2017/9/15 17:52:55
    真是可惜脸了
    我已经洞悉日本漫改纯爱映画的套路了。宣传片基本上已经把所有精彩部分剪辑完了,正片剩下的就是一堆狗屎。片方就靠着这一分钟的精彩瞬间和男女主的颜【一般是男主】诱骗观众看两个小时的狗屎。pとjk豆瓣4.8我都觉得高了,最多两分,还是冲着龟梨和也的颜打的。剧情可以给负分...  (展开)
    我已经洞悉日本漫改纯爱映画的套路了。宣传片基本上已经把所有精彩部分剪辑完了,正片剩下的就是一堆狗屎。片方就靠着这一分钟的精彩瞬间和男女主的颜【一般是男主】诱骗观众看两个小时的狗屎。pとjk豆瓣4.8我都觉得高了,最多两分,还是冲着龟梨和也的颜打的。剧情可以给负分...  (展开)
    【详细】
    8814217
  • 牙冰块儿
    2013/7/16 18:31:52
    killing season
    塔拉沃尔塔的口音学的好重。影片的背景是波塞尼亚战争和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凡是说到屠杀,即便是杀了一个人也要加个大字吧。
    影片涉及到的战争和宗教元素本身是富有争议的话题,故事把大环境下的战争浓缩为两个人之间的战争和复仇。了解这部电影还要多多读读波塞尼亚战争的背景。还是不太明白故事中两个人物冲突的背景和原因。美军不是来波塞尼亚救援和调停的吗?那为什么特拉沃尔塔扮演的波塞尼亚人要报复美国人。塔拉沃尔塔的口音学的好重。影片的背景是波塞尼亚战争和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凡是说到屠杀,即便是杀了一个人也要加个大字吧。
    影片涉及到的战争和宗教元素本身是富有争议的话题,故事把大环境下的战争浓缩为两个人之间的战争和复仇。了解这部电影还要多多读读波塞尼亚战争的背景。还是不太明白故事中两个人物冲突的背景和原因。美军不是来波塞尼亚救援和调停的吗?那为什么特拉沃尔塔扮演的波塞尼亚人要报复美国人。
    【详细】
  • 6165201
  • FirstLast4ever
    2022/5/3 15:57:08
    看完S3E4 到看完S3E7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第三季的剧情终于有点进步了。S3第一集把S2的一些男女朋友关系都推翻了。之后两集又说不出的感觉,奇奇怪怪的。案情很精彩,元素丰富,但是对于我来说,案情不重要,我总是希望警长快点向小妹妹下手。小妹妹Astrid的特殊体质,3季可以“勉强”接受手和手的触碰,还惊讶到嘴张辣..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第三季的剧情终于有点进步了。S3第一集把S2的一些男女朋友关系都推翻了。之后两集又说不出的感觉,奇奇怪怪的。案情很精彩,元素丰富,但是对于我来说,案情不重要,我总是希望警长快点向小妹妹下手。小妹妹Astrid的特殊体质,3季可以“勉强”接受手和手的触碰,还惊讶到嘴张辣...  (展开)
    【详细】
    14374258
  • 小猪快跑
    2022/5/13 21:52:15
    在烟雾消散之后的光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评《羞辱》 在挥舞的高举的旗帜之下,激昂的宣讲便民众的拳头变得愈发有力,涌动人群中不断此起彼伏的呐喊,整齐划一的似乎在宣泄着什么,因为一次简单的维修工程,揭开了民族的裂痕,想要重新组装的连接的管道,被无奈的一击铁锤击垮,本就不牢固的沟通,也变得破碎不堪,...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评《羞辱》 在挥舞的高举的旗帜之下,激昂的宣讲便民众的拳头变得愈发有力,涌动人群中不断此起彼伏的呐喊,整齐划一的似乎在宣泄着什么,因为一次简单的维修工程,揭开了民族的裂痕,想要重新组装的连接的管道,被无奈的一击铁锤击垮,本就不牢固的沟通,也变得破碎不堪,...  (展开)
    【详细】
    14395253
  • 宇文宙
    2013/3/31 11:02:51
    充满浓郁台湾乡土气息的童趣故事
    短篇讲述了一个充满浓郁台湾乡土气息的童趣故事,世界观有点像虫师+百鬼夜行的感觉,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片子能获得2013东京国际漫画节最高奖动画短片并不意外。但是3D建模的人物略嫌生硬滑稽,表情和动作都不够自然,假如全部用手绘的效果或许会更好吧。最后那首闽南语儿歌很动听很有感触,你听的时候会让你回想起已然逝去的纯真童年吗?
    短篇讲述了一个充满浓郁台湾乡土气息的童趣故事,世界观有点像虫师+百鬼夜行的感觉,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片子能获得2013东京国际漫画节最高奖动画短片并不意外。但是3D建模的人物略嫌生硬滑稽,表情和动作都不够自然,假如全部用手绘的效果或许会更好吧。最后那首闽南语儿歌很动听很有感触,你听的时候会让你回想起已然逝去的纯真童年吗?
    【详细】
    5827160
  • 放空才能领悟
    2019/2/13 16:23:16
    别被名字骗了,这部电影不恐怖,还特别搞笑!

    阿飘飘发现自己有个坏习惯,就是非常容易被奇特的电影名字吸引。

    但是阿飘飘也有个好习惯,就是无论这部电影如何食不下咽,我都会看完之后分享,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瞎瞎不如一起瞎。

    今天,阿飘飘又找到一部名字长的有点古怪的电影,一口气看完之后没想到竟然还不错。

    阿飘飘发现自己有个坏习惯,就是非常容易被奇特的电影名字吸引。

    但是阿飘飘也有个好习惯,就是无论这部电影如何食不下咽,我都会看完之后分享,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瞎瞎不如一起瞎。

    今天,阿飘飘又找到一部名字长的有点古怪的电影,一口气看完之后没想到竟然还不错。

    9972320
  • Mr. Sang
    2022/7/19 4:06:33
    二刷后基于几处细节的猜测(大量剧透,看过的来)

    这个片子有这么几处,不像是bug,但按照明线解释不了的东西。

    1,最明显的自然是李俊老婆自杀事件出现在片尾剪报中,暗示案件有蹊跷。

    2,李俊大闹警局为什么要硬绑架女儿在车里,还在手臂上刻字

    3,李俊和陈仪的无数次重叠射击动作有深意么?

    这个片子有这么几处,不像是bug,但按照明线解释不了的东西。

    1,最明显的自然是李俊老婆自杀事件出现在片尾剪报中,暗示案件有蹊跷。

    2,李俊大闹警局为什么要硬绑架女儿在车里,还在手臂上刻字

    3,李俊和陈仪的无数次重叠射击动作有深意么?

    4,恶魔的出现,以及片尾镜中方礼信的出现有深意么?

    以下,把片子情节捋一下,稍作解读,希望能把这几处细节串起来。

    按时间顺序,电影中最早发生的事情应该是方礼信杀死母亲和哥哥,欧阳剑当时办这两个案子,没查出来。李俊资历比黄欣还老(李若彤演的那个废柴),合理推测,此时经常越权办案的李俊,很有可能已经注意到这两个案子的问题,甚至有一点怀疑到方礼信。

    方礼信是谁招进警队的,不清楚,不离谱的猜测,是欧阳剑可怜这个小孩子,并且被年轻的方礼信洗脑,做起了方的大哥哥。

    李俊老婆因抑郁症自杀,从片尾李俊桌上的剪报本看,无论剪报本是方礼信的还是李俊的,都说明这个案子不简单。李俊很有可能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恶,是超过自己想象的是恶魔,精神压力陡增,一年后出警时发生幻视,看到恶魔,当时黄欣在场。这之后李俊被停职。

    这件事发生在屠夫案之前,还是屠夫案和魔警案之间,我没注意到。从魔警案后,李俊大闹警局时他还有警灯,警局里的人对他还算尊重来看,魔警案时李俊应该是刚停职不久。尤其是陈仪在屠夫案时是年轻的女大学生,这之后才可能加入警队,而陈仪显然是知道和尊敬李俊的,所以可能比较合理的猜测是,屠夫案先发生,然后的四年间陈仪加入警队,与李俊有重叠,以及发生了李俊老婆自杀事件,然后是魔警案。

    所以重捋时间线:方礼信母亲、哥哥的案子——》方礼信入警局——》方礼信一边做警察一边做屠夫——》陈仪出逃、屠夫案发,李俊在职但没在现场——》之后四年的某个时间点李俊老婆自杀,李俊看到恶魔,失控,被停职——》然后是魔警案,李俊破釜沉舟大闹警局,被关入精神病院。

    魔警案,也就是影片当下故事的17年前,此时已经停职在家的李俊决定带女儿大闹警局,此时为什么女儿手臂上有刻字?比较武断的猜测是,李俊当时知道自己大闹是破釜沉舟,此后可能会和女儿失散,所以刻字方便失散后相认。但这个猜测并没必要,不突兀但对剧情有帮助的理解是,不管这个“hate”是李俊刻的还是他女儿自残,李俊当时的家庭内部氛围极差。李俊已经对女儿的成长有了极差的影响,恶已经在他身上了。也就是说,妻子的离世,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这是暗线交代的,明线没强调。为什么用手铐也要带女儿去警局?做见证?不知道,也可能是不放心女儿自己在家。

    hate,仇恨,这或者是女儿对李俊的仇恨,或者是李俊想给妻子报仇。另外一个合理的推测是,作为神探的李俊,即便没有明确的怀疑到警局内部的大恶魔方礼信,也绝对是意识到了自己身边有巨大的恶,而自己老婆的自杀,很可能事出蹊跷。说不定方礼信也意识到了警局内的神探对他的威胁,做了这个案子对李俊进行恐吓,也很可能就是为了把李俊压垮,李俊果然就魔怔了。

    注意,李俊老婆自杀的时间点到底在哪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李俊和方礼信在警局的重合时间,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他们互相之间没有彼此意识到对方,没有角力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大概率是交过手了,并且以李俊大败,精神崩溃告终。这之后的情节,其实是方礼信的赶尽杀绝和李俊的绝地反击。

    17年间,方礼信一直在培养复仇组织,以便陷害李俊是复仇神探们的幕后老大,又或者引他到西村,诬陷为屠夫。这个方案应该是随机应变的。雪茄可能是在这个时间点放的,也完全可能更早。同时,他还在一直跟自己的幸存者谈恋爱,洗脑和培养陈仪。他对陈仪的行为,应该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一种对自己过往罪恶快感的重温,对被虐者的进一步变态的控制欲吧。

    而李俊,精神病院关五年,出来后在桥下故意把自己推理到的一切都写出来,放风吓唬凶手,逼凶手来搞自己。连伊恩结也写上、画上,就是给凶手看的。这里我有一个推测,就是明线上,这17年方礼信在警局内外非常忙碌,而李俊,对李俊来讲,至少是出院后的12年,在做什么没讲。但从后面李俊对警方一系列老案子的熟知程度,甚至在西村现场可以瞬间叫出死者名字,他对于警方资料显然是有渠道一遍遍查看的。李俊虽然被官方排挤,但警方内部没有尊重敬佩这个传奇的人么?没有愿意帮他的人么?一个更重要,对影片情节有决定意义的推测,李俊会不会在这12年的准备中,已经知道了陈仪是当年的幸存者?

    我推测他是知道的!根据如下。首先,这个信息是警方对外保密的,处于对受害者的保护,内部接触这个案件的人,能够看到这个案件资料的人都是知道的。更重要的是,从影片表现出来的内容看,李俊一直在跟陈仪强调,他跳渠遇到陈仪是偶然的,而实际上,李俊在跳渠前等了很久,仿佛是在等陈仪,而且他知道陈仪是神探,是有能力推理出投尸地点的。另外,李俊一上来就以车坐满了为由,营造了和陈仪独处的机会,电影无数次交代了,李俊是知道自己看到的是幻想的,他非常清楚后排三个位置可以坐人。在车上,李俊大谈自己高尚的动机,一辈子是警察,说实话,很像是在表演给陈仪看,获取她的支持。后来李俊跟踪光头,也是主动给陈仪打电话,并且在车站等陈仪一起上车。其实请大家回想一下,李俊整个所谓的办案过程,就是一个争取陈仪的过程。李俊成功的关键点,是陈仪听谁的,陈仪认为谁是屠夫。所以我有理由推测,李俊一早知道陈仪的特殊身份,也因为他其实早知道对手是方礼信,知道陈仪的重要性。

    还有个细节,这个细节其实非常值得玩味的,是电影一个小高潮。即李俊公车跟踪光头时,一直跟陈仪强调,让她把她老公叫上。而方礼信得知陈仪和李俊在一起跟踪光头时,表情是诧异和在快速思考的,他的几个卧底在警局的伙伴,也多少表现了不安。这其实是李俊对方礼信的一次人质绑票示威。方礼信的回应是,坐在他俩后面,并且故意提醒李俊,那个女司机就是他们的女领队,又问李俊,你女儿在哪。这是方礼信对李俊的反人质绑票示威。

    然后我们要说一说陈仪和李俊开枪动作的重合有没有深意了。这里需要稍微拉开一点,提一下这个电影的主题。除了打怪物时自己也会成为怪物之外。还有一个主题,就是小心自己的心魔,怪物最擅长的就是对人心魔的操控和利用。欧阳剑是个好大喜功的人,所以他非常容易被方礼信操控。年轻的冤案后人们,因为仇恨被方礼信利用,去杀人放火,当枪使,最终死得好惨。这是方礼信这个怪物对人性的操控。而李俊这个为了打怪物而成为怪物的人呢?他手中无枪,却从头到尾让陈仪帮他开枪,到最后他对陈仪的洗脑完成,最终由陈仪杀死了方礼信,李俊手中还是没枪的。

    陈仪被操控,她的心魔是什么?这个电影还是稍有暗示的。陈仪也是神探级别的,她的智商是没问题的,但她的情感因为曾经的被绑架虐待的经历,而存在弱点,简单讲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陈仪第一次在魔警案发布会上听到李俊说屠夫案是冤案,然后在神探案中又看到了神探们准备为屠夫案伸冤。他理智上,至少潜意识上是猜到了很多东西的。但当方礼信吼她回家,又给她系鞋带之后,就顺从了。典型的被巴掌和甜枣操控。他在情感上,因为不幸经历产生的弱点,恰恰是方礼信玩味的快乐,也是李俊看重的机会。李俊与其说是在破案,不如说是要在陈仪面前演全套,最终目的,就是让陈仪杀死方礼信,完成自己对妻子的复仇。

    李俊第一次看到怪物,是在妻子自杀之后,此时他看到的是方礼信身上的恶。第二次看到怪物时,方礼信死了,烧死的。在熊熊大火中,升起了怪物,开枪却没打中,跑掉了。这个恶,与其说是方礼信身上的,还不如说是他自己。他在完成了复仇或者除恶计划之后,意识到了自己的恶。这个镜头已经完成了电影主题的表述,即恶是不死的,他只会随着人们的恶行,在人们之间转移。

    最后的剪报本大概率是李俊以前留在警局的,也就是说他从欧阳剑办方礼信母亲案件时就注意到了蹊跷,并且一早就把妻子的自杀当做与方礼信相关的案件来处理。当然小概率也可能是警局同事把方礼信那里搜到的东西交给他,如果是这样,那也就成了方礼信的供人书,母亲,哥哥,和李俊的老婆,都是我方礼信杀的。无论是那种情况,这一幕都意味着,李俊和方礼信的搏斗,远不止李俊大闹警局后的17年,而是从方礼信第一次杀人就开始了。而李俊在与方礼信长期的搏斗中,思维模式,心理状态都在不停的趋近方礼信。即便他不停的提醒自己,成为怪物却是难以避免的。

    以上,欢迎讨论。

    【详细】
  • 145223846
  • 鸡汤癌早期
    2021/12/9 11:15:29
    从失范视角看《黄石》的草蛇灰线

    在观看《黄石》的过程中,有这样一部分是我不喜欢也不太理解的,即导演几乎在每一集都用了许多镜头来刻画农场里那些牛仔的群像。

    起初,我以为这不过是要传达一幅田园牧歌式的人文景观:一群男女牛仔,跑马场上的教诲与争执、谷仓里的棋牌笑语和吉他、日复一日的农场工作,和西部粗犷壮丽的自然风光完美交融在一起。少则怡情,但随着剧情的开展,此类

    在观看《黄石》的过程中,有这样一部分是我不喜欢也不太理解的,即导演几乎在每一集都用了许多镜头来刻画农场里那些牛仔的群像。

    起初,我以为这不过是要传达一幅田园牧歌式的人文景观:一群男女牛仔,跑马场上的教诲与争执、谷仓里的棋牌笑语和吉他、日复一日的农场工作,和西部粗犷壮丽的自然风光完美交融在一起。少则怡情,但随着剧情的开展,此类镜头越来越多,虽很多时候我都是以快进的方式略过这段,但我也忍不住开始思考,编剧为何在此大费笔墨,以至疑成败笔,删掉这部分会不会更好?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这群牛仔背后是一条清晰的线索伏脉全剧,也是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待黄石农场的存在价值。

    不妨先从李普开始,作为初代的牛仔,也是身上带有Y烙印的人。他的故事很简单:多年前,因其不幸的家庭遭——父亲是一位典型的白人垃圾,常年家暴妻子,某天在家暴中失手杀害了妻子和次子。而作为长子的李普积蓄的不满和恐惧爆发,将父亲爆头并本能地畏罪潜逃。直到本剧的主角之一达顿在其谷仓中发现了可怜的他,并在相互确认后,达顿给予了他人生的第二次机会,即:我不在意你的过去,只要求你未来永远对农场效忠。至此,双方达成了默契和交易,并在往后,李普和达顿在心理上也滋生出了情同父子的关系。

    随后,其他牛仔的故事也相继展开并大同小异:有刚从监狱出来的爱弹吉他的沃克,有因受朋友帮其孙子重回正道之托而进来的吉米,以及本季在路边抽烟遇到的孤儿混混卡特。无一例外,这些人连同李普都有着一种共性: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是美国社会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因失范而越轨的群体缩影。而黄石牧场作为传统的老式中产阶级的小农场主代表,一方面在与大资产阶级的倾吞和剥削中斗争,极力保持美国民初这样极度崇尚个人自由主义、自食其力、安于劳作、自我平衡、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小农场主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是这样的生活方式为那些被大资产阶级剥削排挤在社会边缘越轨的、迷茫的群体提供了第二次机会和庇护,使得他们能有尊严地生活下去并找回自我。

    失范作为社会学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涂尔干的《自杀论》中,他用失范这一概念描述当社会规范和价值相互矛盾、冲突或社会规范与价值相对脆弱时,在个人和社会中都会出现的混乱状态。涂尔干认为,失范是越轨的主要原因。在他看来,人的需求本来是无止境的,但是社会可以控制人的欲望。社会通过社会规范、社会輿论、道德意识等,在人们心理上形成定的社会压力,在一定压力下,人们会在满足需求的手段和目标上寻找到平衡点。在社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社会能够有效的调节人们的内心需要。但是如果社会被诸如城市化、工业化或战争等打乱时,社会规范、道德意识等就会产生混乱,社会对个人的影响力也就会降低甚至消失,而变化的社会又会使得人的欲望不受约束,使个人的需要不受限制,从而产生失范。在这种状态下,社会中缺乏可以依据的规则以及道德标准,个人在失去控制的需要面前,往往就会选择越轨行为。继涂尔干之后,默顿发展了失范理论,也即紧张理论。默顿把失范看成是“规范的缺席”,即人们对现存的社会规范缺乏广泛的认同,从而使社会规范丧失了控制人们行为的权威和效力。这种理论认为,获取财富是社会衡量成功的主流标准,但是获取财物的手段对于不同阶层的人而言却是不同的。那些几乎没有受过教育、经济条件差的人很难用合法的手段获得金钱和其他成功的标志。当他们无法用合法的手段实现社会所认可的成功目标时,就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愤怒等紧张情绪,于是造成人的一种失范状态,这就有可能使他们以犯罪的手段去实现成功目标。

    可以说在一开始,黄石牧场的主人们就在一种战斗之中。最开始我以为这样的战斗是和印第安人的,其实不是,印第安人代表的是过去,也可能是黄石农场主的未来,即他们的土地很可能像曾经白人从印第安人手中抢走那样,被大资产阶级倾吞和占有。因此,尽管和印第安人在同一块土地上生活总避免不了摩擦,但是他们有种微妙的惺惺相惜,因为他们都知道彼此不是对方最大的敌人。

    那黄石的敌人是谁?

    米尔斯在《白领》一书中写到:“一如路易斯·哈克所说,美国的农场主既是美国资本主义起飞的工具,又是这一起飞的殉葬品。作为一种工具,其剩余产品使得躲在高关税之后的工业建设成为可能;而作为殉葬品,他要为受保护的产品以及高利息和运费付出更高的代价。”其实,这里并不是结局,农场主除了要应对农产品本身价格的暴跌产生的损失,还要面对土地高昂的税收和费用,那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将土地转手他人,让大资产阶级的利益集团来运作,将黄石开发成大都市、旅游胜地、赌场等,无论哪种形式,这都会给资本带来巨额回报,当然也会给当地的政客带来政治资本。而这也正是《黄石》每集片头那压抑的色调和音乐里描绘的在牛群四散的西部土地上大搞基建开发的场景。

    回到话题的伊始,黄石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平衡社会,并有着充分的自由,能为人提供有尊严的工作,这恰恰是失范社会里越轨的人所需要的。不妨从吉米的故事说起,一开始的笔墨虽然不多,但是一个待业在家、迷茫死宅、嗑药上瘾的失足青年形象跃然纸上(这里不得不说演员也选得较好,该演员在《逍遥法外》中饰演的变态也很传神)。我们对吉米的角色很容易产生共情,是因为这样的角色在现实社会中,譬如美国或者日本这样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但是社会分层极度撕裂的社会里,可谓是一抓一大把。在现实生活中,虽无详细论证,但不妨把结论定是美国是一个割裂的社会,一方面是灯塔,是民主自由和极度的繁荣,另一方面饱受犯罪、毒品、种族、就业等问题阴影笼罩。简单说,这是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导致的苦果,民主和自由属于权力精英,他们阶层居于社会顶层并愈发牢固,流通性降低,困苦和迷茫属于底层的大众,中间的中产阶级,也是本片我认为黄石应该归属的基层,在不断被蚕食,他们中的很少一部分会流入到权力精英(或称统治阶级),很大一部分会沦落到底层,由此社会结构的形态也在不断变化,我不敢妄言现在的美国社会结构是怎么样的,但是至少它看起来不再像是“橄榄形”。就拿剧里的人物来说,除了父亲达顿坚守阵地外,子女们根本不在乎黄石的去留,他们关注的是自己在有生之年的福祉和发展,这本身没有什么对与错。但是在失去土地,或者失去生产资料后,虽说这辈子的吃穿不愁,但是他们的后代命运一定是大相径庭的,如贝丝或杰米者,他们能融入精英文化,他们是新的中产阶级,为大资产阶级服务,也能获得不错的声望,子女或多或少能继承其精英生活方式并有望再跨越一些阶层,这也是为什么贝丝能云淡风轻地说出,等她父亲死了,她就把股份卖给四季。而对于像凯斯,乃至农场里众多别无他长的个体来说,他们将遭遇的打击是致命的,他们及子女的社会地位很有可能会一落千丈,并在马太效应的放大中坠落深渊。资本对底层的剥削让人喘不过气来,导致最后的出路寥寥无几,大多数人都像李普教训卡特所言一般,刚开始,你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然后是工作,你小偷小摸,频繁进监狱,开始吸毒,最后要么是杀了谁获得一辈子牢狱生涯,要么饮弹自尽。

    但我们想象下美国民初社会时的农场,继续借用米尔斯的描述:“在这里,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政治道德家托马斯·杰弗逊的思想珠联璧合,他们共同塑造了小业主们关于自然和谐世界的意识形态。……与欧洲不同,美国的中产阶级是以小业主这样一个庞大的阶层步入现代历史的。在美国,资产阶级(The bourgeoisie)出现于城市形成之前,并外在于城市。马克斯·韦伯曾写道,在欧洲农村,“生产者先于市场”;大批农民占有土地,并依据古老的传统依附于土地。其牢固的程度,纵使用后来的法律也无法把他们改造成美国人眼中的农民企业家。然而在美国,市场则先于农业生产者。欧洲和美国社会结构方面的历史性差异之一,体现为成群的农民和分散的农场主之间的差异,这也是欧美两大陆的中产阶级不同特征的显著结果。在那边,他们开始只是市中心一个不起眼的阶层;而在这里,他们一开始就是一个人数众多的自由农场主阶层。纵观整个美国历史,人数众多的农场主始终是独立的中产阶级的主要构成。……由于没有封建的传统,没有官僚的国家机器,绝对个人主义者被罕见地置于这个自由社会之中。这个社会似乎是自我运作的,而生活于其间的人们似乎也是自我造就的。个人自由似乎是社会秩序的通则,而这种个人自由本身又赋予了安全。在这里,一个自由的而非受剥削的人,一个独立的而非受传统束缚的人,面对着一片大陆,牢牢抓住了它,并用它创造出无以计数的商品。”

    和剧中描绘的几乎无几,抛开无处不在的战争,黄石本身就是一个“桃花源”一般存在的大同世界,不仅在于其壮阔的自然风光,更在于“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勤者有其劳”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个体的幸福感很重要。

    虽然都是在底层,都是以体力劳动为主,但是农场和在工厂有着很大的区别。比如城市里的外卖员,你只是平台系统上成千上万中的一员,你必须要按照平台下达的指令安排行径路线,并且为了效率最优化,每个外卖员都必须争分夺秒,有的甚至不惜违反交通规则危及生命安全。于是乎,成千上万的外卖员像工蚁一样忙碌地穿梭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川流不息,没有太多时间喝水、吃饭,没有时间和他们的客户(点外卖的人)有效交流,没有时间欣赏风景,没有太多的劳动成就感。而掌控他们的平台像母蚁一样什么都不用做,就有源源不断的利润滚来。又比如,在工厂流水线上的各种工人,他们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不同的是他们彷佛也是流水线上的零件一般,需要非常熟练配合生产线的流动,在这期间,也几乎没有社交、没有个人发挥的空间,也谈不上成就感,因为很多人甚至从没见过自己生产的物品全貌,他们只是负责某个零件的某个环节而已。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希望外卖员和流水线工人能最大程度地将“自我”排挤出去,尽可能地变得理性,冷冰冰的、机械的样子,这是“科层制”与生俱来的要求和特点。进一步来说,不仅是外卖员和流水线工人,连同许多其他大型机器里的白领一样,科层制统治着我们的世界,一切向效率出发。

    在黄石,至少结构是比较扁平的,也没有那么多的社会规训,人的自由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更可贵的是,同样是体力劳动,在农场里的喂马劈柴,是幸福的。一方面,他们能感受到自力更生带来的尊严感,这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是全域的,而不是将一件事情分割成许多环节然后进行无数重复 ,前者一方面让你有了大局观,因此你可以适当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调节,另一方面,你能时刻关注进展和变化,树木的开花结果、牛羊的生老病死都能让人产生成就感、挫败感和其他丰富的情绪,感情在劳作中得以舒展,而不是冷漠和麻木。再者,这里有充分的社交,美丽的自然,这些对于人类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需求。黄石为这次越轨“破碎”后的人提供了第二次机会,让他们能慢慢拼凑自己,找回自己,这是一种治愈的生活方式,或许这才是黄石的价值所在。

    但在这里,并不是要为黄石辩护,“桃花源”再美,往往却都很脆弱。黄石诺大的农场,其产出和所供养的人群,似乎并不是很多,至少在大资产阶级眼中,远远不够。换句话说,如果全世界都按照黄石这样的方式来生活,那我们的效率和创新会不会大大降低,那么庞大的人口谁来供养?虽然目前看起来人类并没有要停止疯狂繁衍的意思,也并没有停止将地球每一滴都榨干为己所用的行为。黄石虽美,也如空中楼阁一般,与现世格格不入,在剧中,他们还有各种方式去战斗和捍卫,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桃花源一旦被人发现,那一定是它走向毁灭的开始。

    【详细】
    140554938
  • 图宾根木匠
    2010/10/28 11:33:28
    《西风烈》:必奇?神马?男人装
    (南方网专稿,转载须注明出处。)

    看预告片,我认为这是一部《老无所依》式的杀手公路电影。
    看过十五分钟后,我认为这是一部大陆山寨版的《不可饶恕》。
    再看十五分钟后,我认为这是植入必奇的大型OTC广告。
    再再看十五分钟后,我认为这是有关城管、拆迁和钉子户的《新闻调查》。
    再再再看十五分钟后,我认为这是呼吁保护藏区野马的电影版公益广告。
    最后,我终于明白了,
    (南方网专稿,转载须注明出处。)

    看预告片,我认为这是一部《老无所依》式的杀手公路电影。
    看过十五分钟后,我认为这是一部大陆山寨版的《不可饶恕》。
    再看十五分钟后,我认为这是植入必奇的大型OTC广告。
    再再看十五分钟后,我认为这是有关城管、拆迁和钉子户的《新闻调查》。
    再再再看十五分钟后,我认为这是呼吁保护藏区野马的电影版公益广告。
    最后,我终于明白了,《西风烈》什么都不是,就三个字:男人装。

    当然,男人不是不能装,有诗为证:人靠衣裳马靠鞍,男人不装不好看,山楂树下装纯情,西风烈里扮硬汉。再说了,电影嘛,不就是男人在大银幕上装男人女人在大银幕上装女人或者男人在大银幕上装女人女人在大银幕上装男人以及男人女人都在大银幕上装怪兽怪兽在大银幕上装牛逼的游戏?翻开一部世界电影史,满纸写的无非是个“装”字。

    《西风烈》里男人装的并不完美,夏雨、吴京还算本色,既不跌份,也谈不上太出彩;段奕宏比《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白净多了,整体感觉还不错;倪大爷的演技和角色设置都很扎紧,但脑袋上那顶美式西部牛仔帽过于刻意了,总让我有《断背山》的出戏感觉——对我这样一个三俗直男来说,如果断背者不是美型男,可想而知内心有多煎熬;比较雷人的是高导的御用演员张立,这位奥特曼先是来了场鲁智深掀房顶的戏(以后拆迁队都应学习此项技能),然后便是在紧张对峙时恰到好处的拉了场肚子好让倪大爷介绍并特写了必奇,然然后又对着身上那件爷爷留下来的从抗美援朝一直穿到今天的破毡子发了通忆苦思甜,然然然后,奥特曼便穿着这身金甲圣衣被打得口吐鲜血一命呜呼——看来是没电了。

    不过结合片中那些处处隐藏的批判现实主义细节,奥特曼倒也不显突兀。连个人毛都找不到的地方,唯有“最牛钉子户”还在坚持;全城都拆迁了,段警官只问城管和拆迁队的去向;倪大爷驳斥昔日战友只一句“你全家都是领导”……我想,这已经足够了,电影院里东风呼啸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西风烈了一回,虽然压不倒东风,但它蕴含的力量却不可限量。不管编剧兼导演高群书有没有这样考虑,反正你可以用一套反讽的逻辑自洽的把整部《西风烈》看完——照这个逻辑来看,荒无人烟的中国西部小镇上竖着的“必奇”广告牌顺理成章,穿金甲圣衣的奥特曼纵使没有消灭怪兽也死得重于泰山。

    继续沿着批判现实主义的戏剧逻辑推演下去,偏执狂般的硬汉搏斗也可算是某种“不屈的抗争”吧!有诗为证:这个世界太黑暗,只好装X给你看,只要审查能通过,处处机锋藏心愿。

    必须指出,装也有副作用:在男人们硬起来的同时,女人们却伪娘了下去。对余男来说,她的苦大仇深心狠手辣满腔痴情全都似是而非且莫衷一是,估摸着是爱上吴镇宇了?不过她的情感路线太诡异,说是女人心思也太牵强,只好算作伪娘。杨采妮阿姨则接过了苦情打胎的大陆女演员戏路,不远万里来到青海,只为保胎生子——这明显不是正常女人思路,看来也是一伪娘。再者,杨阿姨对余高妹说自己每年怀孕每年流产,My Lady Gaga!那还植入必奇干什么?还是植入毓婷吧,也算宣传了计划生育政策。

    最后那场警署决战气势恢弘,吴蜀黍先是搞来了海量的炸药不停的营造梦境坍塌之感(顺便祝福下Selina和俞灏明),接着便不知从哪里调来了一群神马,以万夫不挡之勇猴在马肚子下闯进了警署(吴蜀黍还捎带着洗了个澡换了个发型),一时间,小马奔腾众声喧哗,人能死马不能死,低碳环保的理念被宣扬到了最高潮!

    倪大爷那爆头一枪吊销了所有的善恶对决期待,打Boss的快感被反讽的黑恶趣味彻底扼杀,同样恶趣味的辅警吴京原地复活算是给解决他的编制问题留下了一缕曙光。当然,《西风烈》的叙事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那场山洞戏,我原以为埋着马家军的什么宝藏机关,搞不好夏雨变身成印第安纳?琼斯余男变身成劳拉,但虚晃一枪后什么都没有,敢情这个山洞隐喻着女性子宫?算是后现代语境下全球化飘浮能指的一次反形而上学镜像话语的后结构主义意识形态批判吧。

    总的来说,拍成这样,《西风烈》可谓是杀出了一条血路,在贵国电影大量弱智并粉饰现实的当下,《西风烈》用苦心积虑的空间营造开创了警匪片的艰难生存之道,片中的动作场景设计也比较成功的与大众文化接轨,堪称大陆第一部(准)类型片意义上的现代枪战动作片。跟电影比,《西风烈》有诸多不足;跟国产电影比,《西风烈》实属上品。

    男人装吧装吧不是罪,对电影人而言,不论男女都要敢装会装并持之以恒的装下去才好,今天装硬汉,明天装领导,后天装流氓,大后天装李刚,装的越多,中国电影就越繁荣。正所谓:神马皆浮云,必奇非灵丹,男女都会装,电影才好看。

    我擦!写了这么多诗,可以申请下届鲁迅文学奖了吧?
    【详细】
    42031978
  • King
    2016/10/13 8:42:28
    花牌情缘 下之句
    标题虽然有“情缘”的之样,可是片中的情感线更多是回忆和暗恋,还有没真正发展到恋爱阶段。 继上部千早等打入全国大赛后,新却决定不再玩花牌了。故事以千早、太一去探寻新为开始。 影片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太一质问千早究竟是为什么玩花牌,事实上女王也问过新,女王说她...  (展开)
    标题虽然有“情缘”的之样,可是片中的情感线更多是回忆和暗恋,还有没真正发展到恋爱阶段。 继上部千早等打入全国大赛后,新却决定不再玩花牌了。故事以千早、太一去探寻新为开始。 影片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太一质问千早究竟是为什么玩花牌,事实上女王也问过新,女王说她...  (展开)
    【详细】
    8127215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