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32241
  • 白小顶
    2009/11/23 12:51:11
    别把山寨当救命稻草——《熊猫大侠》
    片名:《熊猫大侠》(Panda Express)
    导演:王岳伦
    主演:刘桦、邓家佳、阿朵
    上映日期:2009年11月20日
    读家:白小顶
    推荐指数:★★★☆☆☆
    一句话评论,管他“笑点”是否有“笑果”,山寨喜剧就是要把山寨进行到底。

    最近两年,中国的低成本喜剧片在大导演,大制作,大明星的“大片”的夹缝中,逐步演变成两条初具规模的道路:
    片名:《熊猫大侠》(Panda Express)
    导演:王岳伦
    主演:刘桦、邓家佳、阿朵
    上映日期:2009年11月20日
    读家:白小顶
    推荐指数:★★★☆☆☆
    一句话评论,管他“笑点”是否有“笑果”,山寨喜剧就是要把山寨进行到底。

    最近两年,中国的低成本喜剧片在大导演,大制作,大明星的“大片”的夹缝中,逐步演变成两条初具规模的道路:《夜店》、《斗牛》、《倔强的萝卜》等片,沿着“黑色幽默”方向,从形式到内容依然在试图重现《疯狂的石头》的成功套路;而《大内密探零零狗》、《追影》则套用《十全九美》很囧很恶搞的模式,坚持只求搞笑不求质量的态度,把山寨喜剧发扬光大。
    一看到《熊猫大侠》这个片名,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去年大红大紫的《功夫熊猫》,对,这就是山寨喜剧,借鉴和模仿是它生存的基础。借鉴的要是最热门的——风光无限,备受瞩目的国宝熊猫自然要被用来大做文章,并可以引发一系列故事;而模仿的则是最受欢迎的:这回更是全面模仿了自己,不仅保留在《十全九美》中大放异彩的演员,而且依然是一个古代草根故事。
    山寨的特点就是越模仿越强大,虽是新瓶装旧酒,虽说没有原创精神,人家从来都是这么理直气壮,胡闹起来变本加厉,恶搞起来面不改色,明显给人一种“轻车熟路”的感觉,以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而这同样有套路可循。

    《熊猫大侠》的剧情很简单,基本上可以忽略。“习武只为混口饭”的黄老吉,阴差阳错送熊猫去临安,期间发生了一大堆匪夷所思的事件,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搞笑人物。就是这么无厘头的故事线索,千万别认真推敲,通俗易懂就是法宝。
    当然,看山寨喜剧关心的可不是剧情,而是笑点。所以,一定要恶搞。台词要诙谐幽默,与时俱进。所有网络流行语都被一网打尽,“唱的不是歌,是寂寞”,“他妈妈叫他回家吃饭”,“躲猫猫”……这些话被用地方方言“本色”说出,别有一番味道;恶搞桥段更是层出不穷,“想唱就唱”被演绎成“想跳就跳”,“熊猫”被掉包成“草泥马”;“哎呦喂”(LV)一定会流行,这样的恶搞场面层出不穷,真可谓“笑点”密集,充分反应了山寨喜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征。
    为了让笑点更好的爆发,演员也要彻底颠覆,自毁形象。阿朵、何炅、吴佩慈,一个个我们很熟悉的演员,造型夸张,举止大胆,表演出位,好不好先别说,雷不雷人也不无关紧要,这也是一种风格嘛。

    在模仿和借鉴的前提下,无厘头剧情,恶搞桥段和台词,夸张表演,有了这三板斧,山寨喜剧就不愁没人捧场,再弄点漫画烘托氛围,编首小曲调节氛围,也不失对作品的“锦上添花”,反正《熊猫大侠》就是要放低身段,把山寨进行到底。至于有没有深度和高度,至于是否突破,电影可一点也不关心,就像大多数山寨喜剧也都只是满足于在重复中平庸,而不是在模仿中超越。
    套句山寨的话,其实我们看的也不是山寨喜剧,而是寂寞。不过,如果每一部山寨喜剧中都只有这样的“三板斧”,只在这样的层次停滞不前,这些似曾相识的笑料被反复加工后,恐怕到了最后,观众真的只能挤牙膏式挤出笑容了,连笑都没有了,山寨喜剧还能有啥?
    【北京青年报】
    【详细】
    27841332
  • Emma
    2021/6/18 9:31:31
    抉择

    昨晚看抉择,不知道看了几遍,今天才敢来评。我喜欢这一句:未来哪个更适合我们国家,历史会有选择的。身处未来的我们看到了历史的选择,而当时的他们,不知道…唯有坚定心中最初的信念,奋力向前。多想想你最初的目地。

    又让我想起看第一集的时候,那种压抑,挣扎,对未来的迷茫,直击心底挣脱束缚的渴望。

    历史做出了他的选择,向着光的方向大步向前。

    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开太平

    昨晚看抉择,不知道看了几遍,今天才敢来评。我喜欢这一句:未来哪个更适合我们国家,历史会有选择的。身处未来的我们看到了历史的选择,而当时的他们,不知道…唯有坚定心中最初的信念,奋力向前。多想想你最初的目地。

    又让我想起看第一集的时候,那种压抑,挣扎,对未来的迷茫,直击心底挣脱束缚的渴望。

    历史做出了他的选择,向着光的方向大步向前。

    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开太平。

    13617371
  • Jeanne
    2021/2/6 18:45:30
    这个不是大唐明月

    凭良心说,李治和武媚娘的选角都是不错的,一众配角也还可以。男主演的也不错,女主比较差强人意。但是演员都尽力了,他们不是这部剧失败的原因,这个剧最大的硬伤是编剧。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历史考据,从时间点,吃食,服饰,娱乐生活,都完美还原大唐风貌。我因为对小说的喜爱,特别走了一段丝绸之路,去了相应的景点,吃了书里描述的小吃。

    小说

    凭良心说,李治和武媚娘的选角都是不错的,一众配角也还可以。男主演的也不错,女主比较差强人意。但是演员都尽力了,他们不是这部剧失败的原因,这个剧最大的硬伤是编剧。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历史考据,从时间点,吃食,服饰,娱乐生活,都完美还原大唐风貌。我因为对小说的喜爱,特别走了一段丝绸之路,去了相应的景点,吃了书里描述的小吃。

    小说里面的人物都智商在线。正派就不用说了,算无遗策裴守约。裴守约最是洞察人心,有擅占卜之名,曾跟李淳风学习卦相。在小说里面都是见微知著,人家一个表情,就被他算死了。裴行俭的段数,应该是类似与福尔摩斯,一见面就知道你的姓名职业爱好,你觉得,哇,好牛逼,他再揭秘,告诉你说,其实我是这样这样这样推测出来的,并没有什么稀奇。我真的不能接受男主竟然需要用很烂的理由混进去亲自开箱检查,看完了东西还想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想的时候竟然还被当场抓住遣送出去。就算是少年包青天,也不是这个水准。原著里面的反派,也是不容易对付的有智商的反派,有盘根错节的势力,有步步为营的安排。每一次布置都留有后手,有族人利益,世家名声,圣意难测,等等相威胁。就是在各种两难的局势只下,男女主都能杀出血路,步步打怪升级。

    最最重要的是,这部小说的立意本身不是古偶傻白甜,是想靠着正史的边。小说表面上看大女主的剧情,其实是借着女主的经历在烘托男主,最高光的第三第四部,西州部分,写的都是裴行俭如何治理西州,收复边疆,本小说的名称也来源于此,裴行俭在自请出使西州之前的话,“臣窃以为,欲平西突厥之乱,从急而议,其要在于粮草补给,从长而议,其策在于凝聚民心,臣愿以待罪之身,尽筹集粮草、教化边民之责,使圣上恩泽,广施于蛮夷之地,令大唐明月,光耀西域疆土”。这个本不是一个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的故事,从最开始的立意就是在写大唐的高光时刻,大唐的将领们的风采。女主在故事中只是一个大唐的缩影。这个改编,从最最开始,就错了。

    男主和女主,其实都用心了,本子这样,也不怪他们。一个1300万的IP,作者拿了16万,感觉作者拿的这个钱的比例,跟剧情里面原著的比例也差不多吧。希望好的小说,可以碰上好的编剧和剧组。

    顺便吐槽一句,天下第一针,制衣绝技,真的只有我觉得琉璃做的衣服很难看吗,毁了衣服也毁了花。里面普通的衣服都比她做的好看多了。竟然有种,当年看到爱情理发师那种烂片的感觉。里面的群众都在欢呼,好好看的发型啊。我在想,到底是哪里好看????

    本想收笔,突然想到这个标题,风起霓裳,对,这个在碰瓷马伯庸的小说,风起陇西。马亲王的也要拍了,被你们占了一半的名字,人家到底是改还是改呢?高,实在是高!一部改编,祸害两部作品,希望编剧和制作方遗臭万年。

    --------------------------------------------------------分割线--------------------------------------------------------------------

    2021/02/17

    剧情过半,跟原著的雷同,只有男女主名字(女主有三个名字轮流叫,原名分到的戏份其实很少),大慈恩寺琉璃怼众学子(1分钟),斗花会(真正符合原著的只有斗花会这件事,里面的情节就一言难尽了),退婚(也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的),给苏定方画屏风(苏将军一代名将,在剧里连工具人都不算)。2倍速看下来,这些雷同,纯属巧合。关于配角,新增的角色远多于小说原生的人物,编剧倒是挺能写的,对原创的坚持令人既感且佩。想到蓝大去探班剧组,看不出拍的是哪个部分的剧情,还想着蓝大运气不好,正好看到了改编部分。看到剧情才会明白,九成九是看不出啊,原著剧情几乎全军覆没。

    裴行俭儒将之雄,能文能武,定国安邦。文能留名初唐书坛(草隶,行书及章草),改革栓选。武能伐突厥,兵不血刃,引各方归降。裴行俭简直是个宝藏,而且是完全没有人拍过的素材,他自己,他的朋友圈,全是名将名士,所有事迹都可圈可点,但凡走点心,随便拍点真实的历史素材,都是成功的作品。然而,编剧就是喜欢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素材,没有改动的只有名字。好心人,能不能把名字也改了,这样我就了无遗憾了~

    希望不要误导了年轻人,觉得裴行俭就是靠谈谈恋爱名垂青史的。

    --------------------------------------------------------分割线--------------------------------------------------------------------

    2021/03/01

    终于剧终了,到了39集开始,原著的剧情才慢慢引入,虽然拼拼凑凑,支离破碎,但是好歹是原著的情节,看起来莫名的顺眼。于夫人在里面就像是画外音一样,两分钟介绍完所有裴行俭的身世,临海大长公主横空出世。琉璃终于下子人格分裂一般的智商上线,霸气侧漏。事实证明,只要是剧情合理,娜扎也是有很大进步空间的。很明显,没有了编剧的过分参与,剧还能是好剧。不过39集都是这个鬼样子,最后一集也不能挽尊,只是给原著粉些许安慰罢了。

    【详细】
    131952406
  • 飞天PP猪
    2008/12/28 18:36:13
    关于《过界》的几个关键词
    由于看完电影,我整个脑子里和电影一样,没有完整的句子,只得到这几个关键词。

    1.电影内容的几个关键词:
    明星,裸奔,做爱,异域风光。





    2.电影思想的几个关键词:
    放逐,逃避,爱情,背叛,追寻,放弃。






    3.观后关键词:
    公路片,文艺片,话剧。


    李小
    由于看完电影,我整个脑子里和电影一样,没有完整的句子,只得到这几个关键词。

    1.电影内容的几个关键词:
    明星,裸奔,做爱,异域风光。





    2.电影思想的几个关键词:
    放逐,逃避,爱情,背叛,追寻,放弃。






    3.观后关键词:
    公路片,文艺片,话剧。


    李小冉,郭涛,郑则仕。


    先锋,艺术,创新。


    镜头、景别、剪辑、叙述,混乱。


    汽车,投资,广告。


    锈点,蜻蜓,科普知识。


    形式主义,耍花腔。


    深沉,不深刻。有才情,没诚意。


    好像没有编剧。




    【详细】
    1599388
  • 弋辉
    2020/1/10 22:32:06
    一部主题被浪费的反战片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开始电影就把强烈冲突的双方放置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让我平添多了几分的期待和兴奋~剧情开场是OK的,作为前段的铺垫也做得很好!可突然间,剧情就在娜塔莉问了男主那里崩了!之前埋下的许多亮点到最后都是烂尾了!本来女主跟德国小女生之间的故事线就是很好的素材,却没有...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开始电影就把强烈冲突的双方放置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让我平添多了几分的期待和兴奋~剧情开场是OK的,作为前段的铺垫也做得很好!可突然间,剧情就在娜塔莉问了男主那里崩了!之前埋下的许多亮点到最后都是烂尾了!本来女主跟德国小女生之间的故事线就是很好的素材,却没有...  (展开)
    【详细】
    12157253
  • 康康
    2014/10/27 22:07:03
    且听《花咒》:民国风、浪漫调与“轻惊悚电影”
         华语影坛久乏惊悚之风,香港电影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且不用说香港,就是日、韩、泰晚近以来的恐怖电影也乏善可陈。这倒可能不是电影本身的原因,而与一个时代的整体风尚相关。经济学有个“裙边理论”,说街上女生的裙子越短,经济状况便越好;而经济危机时,女子们大多选择穿长裙。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其实或许有着密切的关联。惊悚电影的缺乏,大概也因为今天的
         华语影坛久乏惊悚之风,香港电影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且不用说香港,就是日、韩、泰晚近以来的恐怖电影也乏善可陈。这倒可能不是电影本身的原因,而与一个时代的整体风尚相关。经济学有个“裙边理论”,说街上女生的裙子越短,经济状况便越好;而经济危机时,女子们大多选择穿长裙。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其实或许有着密切的关联。惊悚电影的缺乏,大概也因为今天的中国光怪陆离,观众们也不缺精神刺激了吧。更何况,既往的惊悚电影经典历历,从闪灵到贞子,哪一部都够几晚上睡不着,何必去看新片呢?


    这实在是所有选择惊悚题材的导演,所首先要面临的困难。这一困难,可有突破的可能?《花咒》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这是一部把故事背景设置在1930年代的电影,其间民国风范十足。罗彬饰演的上贺书明洋腔洋调,将早年艺术海归的爱欲与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齐志饰演的上官天则一副军人派头,有板有眼。海归、军队、政府要员、贵族小姐与丫环、花匠不多的几个角色和寥寥几处场景,便一下使“民国范”呼之欲出。显然,那个动荡的年代,无论多少风流、阴暗,都已传作谈资,供后人发挥。因此,民国范恰使《花咒》的“惊悚”有了一个历史的限度,其间出乎常理的演绎成分也在观众的包容之中。本来,惊悚电影不同于生活电影的地方,就在于它的“非日常性”。正是怀着“生活在别处”的愿望,导演带我们走进了一个薰衣草的世界——那真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浪漫,或者与浪漫相勾连的情欲。

      电影最引人注意的画面,莫过于那片极致浪漫的紫色薰衣草花海。这在密云的薰衣草庄园被建构成一处毫无衣食之忧的世外桃源,而桃源里的人们却无一不被情欲所煎熬:贺书明与曲燕敏、曲燕贞姐妹三角恋爱,又与私人医生越界,燕贞有难言之隐,燕敏因爱生恨,甚至连花匠老袁、丫环夏荷都被情欲所控制。漫漫花海包围的古堡,成了被情欲逐渐扼杀的孤岛。如果不是上官云和小妍的介入,这个孤岛就将被情欲的爱恨所彻底吞没。可是,就连这两名侦探,也各自带着情感的伤痕与忧虑。这浓烈而又潜在的“情”成了惊悚之外最大的看点。它与唯美的影调合在一起,让观众的“惊悚”情绪有了极大的缓冲。

      如果说《京城81号》赢在大腕明星的加盟和现实流言的风传,那么《花咒》就恰走了一条迥异的路。它的出色点不仅在于故事讲述得婉转到位,或者时不时来一个插科打诨的无厘头——这本是导演李克龙的长项,关键的是导演在惊悚之间用了大量的唯美元素,包括浪漫到令人陶醉的薰衣草花海、月夜下的德国古堡,精致的上层生活细节,还有注定要受争议的情色片段。试想,一片花海间的情欲,会是一种怎样的视觉冲击?《花咒》就做到了这一点。贺书明和苏岑之间的不伦之举,被大片紫色的、耀眼的薰衣草包围,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王小帅导演的《左右》片末,离了婚的肖路与玫竹在刺眼的大红被单下重新结合。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样也降低了惊悚与推理在观众心间造成的紧张感。

      于是,一部以恐怖为题材的电影,出现了类型的位移。它既是一部爱情片,也是一部侦探片。“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引诱着你步步进入故事之中,让惊悚最终只是观影的视觉体验。换句话说,导演并没有想让《花咒》只是一部惊悚片,他所做的这些“手脚”都是为了让惊悚不那么惊悚,或者说,只是成为一种“轻惊悚”。他的用意,当在别处。

      轻惊悚,是指惊悚电影中混杂着其他电影类型,这些类型使惊悚效果得到缓减,观众从而把目光放在了惊悚之外的另一些元素中,获得更多观影体验。《花咒》就是如此,既“花”(唯美的浪漫与情色交织)且“咒”(恐怖的鬼魂与推理并在),“花”在“咒”前,先“花”后“咒”。比如电影中的血腥场面,多为特技动画替代,可一些流畅的特殊机位镜头,如越轴、翻转、俯拍、侧拍等,却突显了视觉对心理的压迫之感,使人无由地紧张、害怕。这当是继承了自《闪灵》以来恐怖电影镜头语言的优秀传统。限于体制,中国电影的恐怖片很难有实质性进展,但以“轻惊悚”为突破,《花咒》可谓先驱。

      民国范、浪漫调与电影中处处隐匿的“美”,无不构成了对惊悚视觉的缓和。剥去惊悚的外衣,《花咒》娓娓道来的那个故事,把看似甜美的爱情和暗藏危机的诱惑摆置在观众面前,他们终将思考的,不是“鬼”的有无,而是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如何面对那极易受到引诱而丧失自我、伤害他人的人性。用惊悚片来讨论人生,本就有些圆凿方枘,“轻惊悚”更殊为不易。对于这一点,《花咒》是否做足了呢?答案大概因人而异吧。
    【详细】
    71681887
  • isabella
    2022/6/29 11:25:08
    在绝对力量面前 人人若虫豸
    这是今年看过的最精彩的剧集。尤其喜欢英剧这种细腻的质感。 本剧呈现的虽然是改编自真实历史背景下的真实事件,宏大背景下,一点不妨碍主创以抽丝剥茧的手法触及到事件中具体个体人生经历、内在性格的丰富性和饱满度。 随着隐秘的谜底一点点揭晓,让人直呼:“精彩!” 政治的...  (展开)
    这是今年看过的最精彩的剧集。尤其喜欢英剧这种细腻的质感。 本剧呈现的虽然是改编自真实历史背景下的真实事件,宏大背景下,一点不妨碍主创以抽丝剥茧的手法触及到事件中具体个体人生经历、内在性格的丰富性和饱满度。 随着隐秘的谜底一点点揭晓,让人直呼:“精彩!” 政治的...  (展开)
    【详细】
    14483216
  • imzx
    2007/12/9 14:20:47
    卑微的,崇高的....被忘记了的
    凡是与"禁片"扯上关系的更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迷失北京》就是这样一部片子,我指的是没有删节之前,没有更名之前的这一部电影,当它经过GDZJ审查之后,"清洁”之后换了一个叫“苹果”的名字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已经失去了它应该有的味道。新浪网把范冰冰的激情戏格外当作卖点高高挂起吸引眼球,真是一种很拙劣的行为,不过倒也是迎合了一部分人的趣味吧。

    人民币,或者说钞票
    凡是与"禁片"扯上关系的更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迷失北京》就是这样一部片子,我指的是没有删节之前,没有更名之前的这一部电影,当它经过GDZJ审查之后,"清洁”之后换了一个叫“苹果”的名字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已经失去了它应该有的味道。新浪网把范冰冰的激情戏格外当作卖点高高挂起吸引眼球,真是一种很拙劣的行为,不过倒也是迎合了一部分人的趣味吧。

    人民币,或者说钞票,应该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了解人性的东西了。影片的开端就是随着一位性服务工作者的一次习以为常的过场开始的,看着她三下两下脱完,顺口说出一个价钱,我不由得想到了在菜市场看到的那些鱼贩子,从旁边的水盆里抓出一条鲜活的鱼,临时宰杀,除去鳞片等等,干净利落,我在一旁看得有点想吐,对于鲜血和生命我一直保持一种敬畏的态度。当人们愿意因为钱而"弃善从恶"的时候,社会的隐痛就开始曝露在世人的面前,于是曾经认为崇高的东西变得很卑微了,因为它们不值一钱,比如贞操,苹果的好朋友小梅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言,她的经历反映了一个人与命运抗争,最后妥协直到堕落死亡的过程,从当初对客人暧昧的举止极度的反感,到后来因为生存的需要主动投身到那些服务行业里去,当初死命守护的东西一部手机就可以打通了。我相信类似的故事现在也还在各个角落上演着,只是小梅可能是小红,手机可能是首饰。充当着元凶的的,就是钱。在北京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如果你富有,你就可以显得崇高;如果你贫穷,你的命运就很卑微,受人摆布,因为你离不开钱,如果要生活下去。佟大为饰演的苹果的丈夫,就是一个见钱眼开的小人。在发生那一系列的事情之前,他一直做着一份辛苦而且枯燥无味的工作,和老婆生活在一间昏暗的出租屋里面,唯一的乐趣似乎就是发泄性欲。但知道自己的妻子被人侮辱的时候,起初他很愤怒,大有去和老板拼命的架势,这个时候,似乎是整部影片里唯一能体现他作为"丈夫"这个角色的段落,在此之后,想着法子捞钱占据了他大脑思维的全部。自己的老婆被别人睡了又有何不甘呢?12万,一匝匝钞票堆在那摆了又摆,砌成一座塔,压上方便面,不倒,再压上一瓶酒,倒了,完了把钱当枕头美美睡一觉,生活真美好。佟大为饰演的这个角色让人觉得很恶心,比起小梅更让觉得不齿,因为他是明知故犯,如果说小梅的抗争带有无奈和悲壮的味道,那这个清洁工的反抗方式,则是邪恶和无耻的。他对于老板娘那个"以帽还帽"的建议的认同最早的体现了他的病态。

    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特别,有钱人有穷人没有的钞票,穷人有有钱人没有的生育的能力,于是各取所需。lost in beijing,为什么感觉迷失呢?因为自己变得不是自己。社会的失常就是人们行为举止的失态,自我角色的定位变得不确定,于是各种越位(出轨)的事情层出不穷。妓女就是良家妇女的越位,敲诈犯是有妇之夫的越位,他们做着自己本不应该做的事情。

    我是先在豆瓣看过一些评论之后才决定看这部电影的,倒不是因为里面有让人血脉喷张的激情戏,而是因为"影片直接将血淋淋的现实展示给我们看,没有美化,没有掩饰,不再歌舞升平,不再畏首畏尾。正因为真实,才有了力量。 "(http://www.douban.com/review/1253834/),毕竟做爱不能是生活的全部,只能是你人生的一个插曲,更多的时候,人总是应该把感性的本欲的东西搁下,而理性的看待这个社会里的人和事。感觉电影里面有一个情节比较能被引用过来作为对其精神意义的一种概括:林东(梁家辉饰)和安坤(佟大为饰)正在楼顶讨价还价,这时从他们身边走过去一个女孩,几秒之后她选择跳下高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把那两个男人的讨价还价当成是我们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里人们最热衷于去做的事情,而那个轻生的年轻女子就是不知不觉之间被人们淡忘的东西,比如道德。当人们因为赚钱而面红耳赤的时候,很多美好的东西已经离我们而去并且万劫不复了。是看着这个社会下坠后留下的深渊,还是在它纵身一跳之前把它挽留呢?《迷失北京》,讲述的这个发生在京城的故事,又是一剂社会的良药,给幸福的人们一点提醒,给不幸的人们一点激励。

    昨天刚看完《盲山》,最近似乎比较热衷于此类影片。火爆的动作大片或者温情的浪漫爱情喜剧带来的观影快感,如同做爱带来的感觉,是很容易消逝掉的。很久以后,我不再记得那些打斗场面或者甜蜜的对白,仍然还能记起,在那个07年的冬天,看过一部让人心里流泪的电影。

    摘抄来自泰戈尔的一句诗:

    “被我用我的名字囚禁起来的那个人,在监牢中哭泣。我每天不停地筑着围墙;当这道围墙高起接天的时候,我的真我便被高墙的黑影遮断不见了。
    我以这道高墙自豪,我用沙土把它抹严,唯恐在这名字上还留着一丝罅隙,我煞费了苦心,我也看不见了真我。"

                                -《吉檀迦利》
    【详细】
    12552288
  • 緩慢
    2006/10/24 2:31:37
    在精神分裂裡獲得認同
    一、《女王的教室》的平凡

    或許我們不需要對《女王的教室》太認真。它畢竟是一套電視劇。它在每集的開場白時,就將內容定位為「一群小學生對抗高壓的老師」,算是政治正確。而結尾曲的舞蹈則完全與內容不同,俯瞰角(劇中為了強調真矢的高壓,及與小學生的身高距離,經常以低角度的仰角拍攝),色彩鮮艷的便服舞蹈,真矢解開束上頸項的鈕扣、放散頭髮,帶領大家跳舞——舞蹈的姿態強調柔軟(而非伸展)、半圓形的動
    一、《女王的教室》的平凡

    或許我們不需要對《女王的教室》太認真。它畢竟是一套電視劇。它在每集的開場白時,就將內容定位為「一群小學生對抗高壓的老師」,算是政治正確。而結尾曲的舞蹈則完全與內容不同,俯瞰角(劇中為了強調真矢的高壓,及與小學生的身高距離,經常以低角度的仰角拍攝),色彩鮮艷的便服舞蹈,真矢解開束上頸項的鈕扣、放散頭髮,帶領大家跳舞——舞蹈的姿態強調柔軟(而非伸展)、半圓形的動作(而非劇中的硬直繃繃)。都是紓緩劇中沉重壓力的措施。

    但我還是無法對這部電視劇等閒視之。大江健三郎在《為什麼孩子要上學》中說過,在學校裡,每天都有敬拜天皇的時段,大家都習慣把天皇當成神。當二次戰敗天皇認錯,大江的信仰就崩潰了:為什麼神會犯錯?然後他就不再相信整個教育體制,因為這個體制可以如此大規模地灌輸錯誤觀念。他認真地想,為什麼孩子要上學,如果是要追求知識的話,並不需要到學校去。因此在日本,對教育的質疑某程度上與對國家的質疑掛鉤(我是這樣理解《模倣犯》和《禁室培慾I》的),而日本人揮之不去的陰影是,極端的精英主義。

    看了幾集《女王的教室》,至今最明顯的主題便精英主義,弱小而平凡的孩子如何在被滅絕的壓迫下掙扎。平凡就是低級,就是拖慢人類進步的進程;而且平凡的人充滿缺陷(自私、愚昧、變卦、冷漠),如果不變成平凡的一份子,又不去滅絕他們,就會反過來被平凡的人傷害。上一集小學生們發起對抗運動,然後被迅速瓦解,雖然是意料中事,但看著它呈現小孩子的虛偽和變卦,還是忍不住嘆息。而劇中亦尖刻地表現了成年人的無暇自顧、軟弱和愚昧。近年香港社會沉浸於鼓勵中年的文化產品,看見這麼以年輕人為目標的敘事,竟然有時空錯亂之感——它好像來自比《大逃殺》更早的年代。

    如果善意的精英是會同時面對權力中心和平凡的大眾的迫害,那麼這個故事,就是善意的平凡人如何變成精英的過程——關鍵是平凡的人起來對抗。三個小學生主角裡,只有冷艷的進藤光是真正的精英,真鍋由介是代表最低層的渣滓(他同時是天使,因為他每次都主動佔據那個最低級的位置,去免除他人受罰,而自己笑著承受懲處),神田和美則是所謂的典型人物,各種動力在她身上結集起來表現衝突矛盾——她因為最是平凡,所以擁有最多可能性;她的人際黏合力,在強調隔絕的精英主義裡成為最大的武器。

    對了,大江怎麼回答他設下的問題呢——他說,到學校去,是為了認識朋友。其中的曲折推論大家應該去看書。我所想補充的是,只有真正深刻地孤獨(過?)的人,才會如此鄭重地把「認識朋友」當成一個答案。血液雜流的集體與隔絕的個人之間,應該有很多迥異的通行岔道——只是較窄和不知盡頭。

    小學生之間的暴力被放大——因此對人性灰心喪氣也不要緊,別忘了場景是由權力者設定、真矢的惡毒中介作用就好。我已經不滿於只對「人性」大作鞭撻了,要鞭就鞭更多的——人民的互鬥,往往都存在著外在的、隱性的中介,四人互鬥,真矢坐收漁利。接下來我們要看到的這種困獸鬥最是殘忍,但見刀見血的埋身肉搏,可能(在電視劇的語境是「必然」)反而是極端轉化的時機吧。在暴力和血肉的漩渦裡,身份與位置的懸置、擾亂、重組、遺失。如果我顯得太嗜血,是因為我不喜歡提及淚水。

    根據同樣的弔詭,真矢的高壓統治到最後,不免是為了培育真正的反抗者。這是可以預想的,因此這劇是safe play。齊澤克的精神分析說,穿越幻象的其中一個方法是強行打破符號僵局(例如迫回教徒食豬肉),某年輕學人亦不禁時時談到,下墮到極點就可能出現新的轉機;反過來說,強大的壓迫引發更強大的,爆炸性的反抗。在這種前提下,作為觀看對象的文化產品的弔詭在於,如果它把爆炸呈現出來,就可能提供了安心的結局,反而縮減了現實裡的爆炸能量。

    《女王的教室》或許是認真的,但就因本文第一段的那些紓緩壓力的措施,它仍然是平凡的,它並不是《hidden》那樣讓你O著嘴離場。我對這劇最不滿的是它實在很慢,劇情慢,還要一星期一集,我這樣的觀眾只能像幾千光年以外的行星一樣歇斯底里地生滅自戕,自剖又自剖,但下一集還未到。只是我不免是一般平凡的,想做真矢(真的想!)但最後還是那位體育miss,在他人下墮之時,從來沒法袖手投資「更大的爆炸」,出於一種將心比己。這就是我那麼迷《hidden》,還是先寫了《女王的教室》的原因。我還要說,經常在日本流行文化產品裡找到真的很有誠意的(是我太純情嗎?)訊息:像工畫堂出的「發明工坊」(I、II),育成遊戲少女主角,目標對象不見得是知識份子吧,但卻在第一集裡談及同性戀(小case)、地方經濟發展與外來資金進駐的矛盾關係;第二集是政治鬥爭,論及在對民主政治失望的情況下,為何還要理會政治。製作人員真的認真在想,怎麼把那些訊息deliver到對成人世界失望的青少年、御宅族那裡。

    二、別急著感動

    有些想像是有點令人嘔心的,你有沒有看見由中段開始,集集都有真矢老師抱著被同學傷害的和美的鏡頭?這才是劇裡真正的信仰——當你被平凡的同類傷害的時候,真正來保護你的,是那個對你最差的權力掌握者。這是權力者的淫穢想像:既滿足自己施虐的欲望,又被視為救主和至親。有完沒完呀還。

    轉折已經來了,和美給同學每人寫了一封信,然後同學們都嘲笑著撕掉了,由介因此和人打架,混亂之中和美被摔上玻璃窗,腳腕被碎玻璃勁插,流血。咁真矢就黎抱佢去醫療室喇。然後同學們就醒悟了,先由進藤光說要留下來幫和美由介打掃,馬場同學說呢世都未收過朋友既信,然後全班團結了。「全班團結」這種場面我一向抵抗不來(《dead poet society》企上檯那幕睇幾多次都喊),但這次我一點感動都沒有。

    作為平凡人的和美,最大的強項是人際關係;但戲裡令平凡的大眾醒悟的,並不是經驗和交往(表達感情的信是毫無作用的),而是血。也就是說,像和美這種平凡人,無論怎麼努力都沒有意義,除非是作為血的祭獻,才能對同樣平凡的大眾產生影響。平凡、交往、人際、弱者的位置,至此被完全抹殺。這個希望的轉折,令我對這套劇徹底失望,可以收皮。《大逃殺》與這套戲的不同之處其一就是,在《大逃殺》裡,所有的轉變,都是由經歷與交往帶出的,因為血的祭獻在電影中已經被窮盡了、並作為背景,人性是在滅絕之後、超越血的祭獻之後,的重新發現。在絕壁上生長,當年朋友一看完就說《大逃殺》超級青春勵志,就是這個意思。而《女王的教室》,血的祭獻則是關鍵的扭轉元素。若《女王》不是日本極右主義的爪牙,那何防劏雞還神。

    (岔開說句洩憤的話:我都不知為什麼,現在會講理想、善良、正面、希望的人,總是那麼明顯地顯示自己缺乏對現實與作品的閱讀能力。我絕對支持理想、善良、正面、希望,因此非常不想把它們和低智搞混了。)

    《大逃殺》另一個與《女王》不同之處,是「遊戲設計者」的形象。遊戲結束後,主角們見到的北野武非常怪異,並無殺機之餘還帶點迷惘,聽女兒電話時還是個平凡父親。這不算有新意,但總算是把一個高高在上的遊戲者拉下來——沒有高下,就毀滅了那個遊戲設計者的位置,毀滅那個遊戲設計者的崇高位置,就算是毀滅了遊戲設計者。而且,重點不在於這個遊戲沒有了設計者,而是電影設計者通過重新賦予角色意料不到的個性,來毀滅了遊戲的結構,重新突顯在結構以外的人性之豐富可能。而現在看來,女王到最後都會是女王(最多親民一點),她不但是遊戲設計者,而且忠到你不好意思說他什麼。

    現在有很多經歷過風風浪浪、反叛理想庸俗犬儒什麼的人,都已經成為遊戲設計者了。遊戲設計者該做什麼?恐怕還未到我這種黃毛丫頭來說。但我深竊以為,遊戲設計者的反省理應如此——梁文道〈選美〉: 只是,我們為甚麼把一個人投進這樣的處境呢?我們想證明人性的甚麼?

    參見
    http://rhetoricalpain.blogspot.com/2006/08/blog-post_29.html
    http://rhetoricalpain.blogspot.com/2006/08/blog-post_08.html
    【详细】
    10843568
  • Syc
    2008/4/22 14:27:06
    强大的“红星小勇士”
    之前看了漫谈上篇写得很强大的介绍(http://www.acgtalk.com/node/707),对本片肃然起敬,找来一看。
    片头就让我囧了,那首经典的《红星闪闪》歌被改编了,中间加入了一段rap,毛骨悚然。
    我学会了一个新的词,“
    之前看了漫谈上篇写得很强大的介绍(http://www.acgtalk.com/node/707),对本片肃然起敬,找来一看。
    片头就让我囧了,那首经典的《红星闪闪》歌被改编了,中间加入了一段rap,毛骨悚然。
    我学会了一个新的词,“声演”。原来不都说配音的吗……结果超女许飞声演潘冬子,原来的“胡汉三”继续声演胡汉三,原来的“潘冬子”声演潘冬子他爸潘行义。
    这部动画电影的画面质量其实还行,几处地方可以看出一定的功力。但,这似乎不是重点……
    人物刻画是如此形象化……潘冬子是小孩子里面长得最帅的,女主角小兰长得漂亮可人,红军叔叔那脸上恨不得写上一个“正”字啊(后来一个镜头发现他发型也……呃),胡汉三和一帮匪类脸型牙齿什么的没一个可看的。不得不提的是那只不知作何用途的小狗!!一脸熊样啊……囧。
    尺度方面果然时代进步了啊。整一坨牛拉稀特写都出现了,后来胡汉三一脸扎进去,又吐出两口……那个叫啥的小胖孩弹弓时蹲稳了放两个响屁也实在是……此外新编的女主角和若干剧情也符合当今小朋友们早熟的状态。红军也不再是无敌的,匪类也有很强悍的。人还是死伤了好几个。冬子妈直接拿着颗手榴弹“自爆”,那个震撼估计也是原作没有的……
    但是个别正面塑造还是夸张到令人讶异。红军叔叔(此貌似一直人没有名字……)刚出场时,那狙击叫一个帅啊,三枪射断三根麻绳,精准得令人汗颜。后来飞檐走壁,不比武侠片差。潘冬子也是强悍,几处高难度动作轻松自在,什么跳桥,骑圆木飞下坡,走屋梁,等等。为什么屏幕上没有写“请勿模仿”呢?另外那些枪战也真是……虽然有人夸赞难得出现血了,但是,其实大部分镜头还都是没血的,那些人就莫名其妙的倒下……
    影片还是蛮暴力的,不够和谐。但是显然够强大。漫游那篇评论里有一句说得真好:“改编剧本的大大也确实是很果敢的,注白水的地方十足清澈,抖包袱的地方百般刻意,讲道理的时候万分生硬。”看多了国外电影和动漫的,偶尔可以看看这种的换换胃口。
    影片开头题名写着《闪闪的红星——红星小勇士》。莫非还不止要拍一部?……
    http://syc0129.blogbus.com/logs/19547796.html
    【详细】
    13591092
  • 老末
    2011/5/24 14:54:49
    愈近又愈远的乡村
    在中国文以载道的历史当中,乡村从来都是一个幻境。他提供给文人一个独立于功名仕途之外的另外空间,乡愁和归隐是永恒的主题。可是赵本山却从不提供给观众另外的空间,对他而言,乡村空间是唯一性的,他将一个海市蜃楼一样的乡村置于东北的沃野之上,以写实并荒诞并存、抒情与冷酷集于一身的奇特面貌在今日的中国存在着。

    乡村爱情的故事到今天已经拍摄了四部,几乎保持了完全一致的水准,这当然可以证明创作者与乡
    在中国文以载道的历史当中,乡村从来都是一个幻境。他提供给文人一个独立于功名仕途之外的另外空间,乡愁和归隐是永恒的主题。可是赵本山却从不提供给观众另外的空间,对他而言,乡村空间是唯一性的,他将一个海市蜃楼一样的乡村置于东北的沃野之上,以写实并荒诞并存、抒情与冷酷集于一身的奇特面貌在今日的中国存在着。

    乡村爱情的故事到今天已经拍摄了四部,几乎保持了完全一致的水准,这当然可以证明创作者与乡村故事之间的极为贴近的关系,那些故事如同一粒粒瓜子,源源不断从他的裤兜里掏出来,甚至没有哪怕一点可能掏完的迹象。作品当中随处可见的那种从容不迫的节奏,让你不得不相信,只要愿意,这个故事可以永远这样讲下去。还是那几个人,还是那个小村子,还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他们偏偏还是能讲的那样津津有味,这有点像是种庄稼,春种秋收,寒来暑往,四季交叠之中一年又一年重复着,生活原本就是如此,他将你纳入到固缓缓敲响的节奏当中,慢慢的体味安于现状的乐趣所在。所有的喜怒全都可以熬进稀粥,所有的哀乐都可以变成酸菜,再悲催的结果也无非是柳荫下的一盘死棋,过路的看客沉溺其中,半晌过去抬眼一看,下棋的人早已走了。这无疑是种难得的境界,看透了那些大喜大悲不再纠结孰是孰非,只是心安理得跟你唠两段家常,他那里尚在不动声色,你这边早就不禁莞尔,在电视荧屏上,你目睹的不是乡村爱情交响曲,是中国乡村智慧和幽默在现而今的最高形态。

    可乡村爱情交响曲中的乡村又是极不真实的,这个系列拍到第四部,距离现实已经愈发遥远。即便它令你身临其境,手触泥土,如沐田野里的风,闻到炊烟的味道,但有个声音却在告诉我们,这大部分都是假象,尤其是当真正的乡村愈发衰败,愈发冷清,愈发残酷的时候,我们凭什么相信这其中的那些精致的浪漫和美好?乡村里还有多少爱情?还有多少年轻人常年生活在那里呢?没有青春的乡村里面,爱情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或许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年轻人的心是一片片荒芜干旱的焦土,生活的重压之下,婚姻和爱情被朝不保夕的焦虑环绕着,还有多少心安理得的乡村爱情呢?

    赵本山的电视剧,基础仍是二人转,不过我们看到舞台化的精髓被生活化的表象有效掩盖,二人转是一个男女关系,爱情同样如此,女性人物是被动的因素,但同时又是稳定的因素。所以我们看到在乡村爱情交响曲以及其前作乡村爱情故事里面,女性人物永远是貌似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实际则完全掌握着情感的方向,男性人物往往是随性而为,不负责任,与之相对应的女人则是理性与母性的完美结合,她们会包容男人的那些可以包容的过错,同时亦会在心中为自己保留几分,这是乡村爱情故事当中最美好的东西。时代变化多端,人心不古,善良难觅,男人的心坏了或许还有救赎之路,但女人的心就一定不能坏,因为女人要为我们养育孩子,她们能够保持善良和高贵的母性,我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详细】
    4961118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