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88434
  • 张小北
    2021/4/19 22:19:50
    大宋宫词——当代女性视角下重构的女性主义神话

    我平时并不看国产电视剧,主要是集数太多,没时间看完。前几天陪着家人看了几集李少红导演的《大宋宫词》,头两集的观感确实不佳,主要是对那种没头没脑的剪辑方式感到诧异,感觉是把起码四五集的内容用社交媒体上那种「5 分钟带你看完 XXX」的方式给剪了一遍。习惯性地上豆瓣查阅,发现《大宋宫词》的豆瓣评分居然只有3.8分。这个分数对于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来说确实是有些拉胯了。从

    我平时并不看国产电视剧,主要是集数太多,没时间看完。前几天陪着家人看了几集李少红导演的《大宋宫词》,头两集的观感确实不佳,主要是对那种没头没脑的剪辑方式感到诧异,感觉是把起码四五集的内容用社交媒体上那种「5 分钟带你看完 XXX」的方式给剪了一遍。习惯性地上豆瓣查阅,发现《大宋宫词》的豆瓣评分居然只有3.8分。这个分数对于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来说确实是有些拉胯了。从我个人观感来说,只要熬过头两集,后面的叙事开始进入到相对正常的节奏后,这个电视剧就会开始变得有些意思了。我对宋史并不了解,对电视剧主角刘娥的了解也仅限于「狸猫换太子」这样的话本传说。而《大宋宫词》将刘娥处理成了一个文韬武略的历史剧大女主,对我这种看戏的路人来说其实无所谓对错,但李少红导演对这种大女主历史剧的处理却是有些意思的。

    从2019 年开始,中国电影就开始出现了一个明确的创作趋势,女性电影开始越来越多进入到主流视野,并不断地在商业和艺术层面获得了认可。这种影视创作趋势也开始在电视剧领域有所体现,而具体到《大宋宫词》,虽然这部剧是几年前开始拍摄的,但也能看出鲜明的女性电影创作风格。

    为什么这两年在国产影视作品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女性主义倾向?一方面和近些年的网络生态有着直接关系,另一方面也和网络用户主体的改变相关。近些年网络用户主体的构成虽然一直持续下沉,但能够在网路上获得关注度的群体,始终还是那些一二线城市中年轻化、受过良好教育、具备充分消费力的人群。在这个群体中,女性在剧集领域又具备独特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因此在近些年的国产电视剧创作中,针对这个特定女性群体的喜好而进行的创作也日渐明显。近些年火爆的「耽美剧」无疑就是市场对于年轻女性群体消费力的一个明确呼应,而持续火爆的大女主历史剧戏也越来越明确和自觉地在创作上倾向于当代女性视角的喜好。

    具体到《大宋宫词》,虽然豆瓣用户对于该剧颇多微词,但如果我们从创作角度来重新审视这部电视剧,还是能看出李少红导演有一个明确思路,就是如何用当代女性视角去重新审视和建构历史中的女性角色和女性力量。

    女性性别意识的自觉提升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社会现实,而电视剧作为一种流行文化产品,自然也会将这种社会现实蕴含其中。《大宋宫词》并不是一个严肃的历史题材剧,而是结合了民间传说和话本故事,重新讲述了一个虚构的「刘娥」。这个完全以当下社会视角去塑造的女性角色,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中,完成了一个女性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所能达到的最高峰——不但拥有了完美的爱情,同时还在权力殿堂上达成了事实上的君临天下。如果只是按照电视剧中所呈现的这个人物,刘娥几乎在世俗意义上和现代意义上都是一个成功的女性。

    当然,我并不知道,也无力去衡量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所应该呈现的样貌。我只能从一个遭受恶评的电视剧中去观察,当代女性想要的「女性力量」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在李少红导演的一次采访中,她曾经提过,「女性的权利从来都不是男性让出来的,而是女性本来就拥有的。」这句话本身是没有错的,女性权利的获取,以及某种程度上的性别平等,它肯定不是能够随着社会进步而自然发生的,它必须要通过斗争才能获得。但这种权利的获取,究竟是某个特定女性在特定环境下的个人传奇,还是普遍性的社会整体结构的变革,应该是女性主义影视作品所力图去呈现的。

    在《大宋宫词》中,刘娥作为一个核心女性角色,经历了一个女性所可能经历的一切社会考验,最后在一个男权社会中,从一个家庭的组织者,成长为一个朝堂的管理者,最后成长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而且在这个逐步获得权力的过程中,她并没有丧失爱情。虽然我并不认可《大宋宫词》是一个严肃历史题材电视剧,但它通过对经典故事的重新打开,并且试图将女性话题放置于历史背景和社会整体结构之中去审视和思考,最后让有心的观众得出的结论也会和当下社会有关联和共鸣。

    《大宋宫词》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宫斗剧」,因为它讲述的并不是一群后宫中与世隔绝的女人如何围绕着独一无二的男性皇帝去展开生存搏杀。不管真实历史上的「刘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在《大宋宫词》这部电视剧中,李少红导演所要讲述的是在一个传统的权力结构和等级秩序中,一个拥有自我力量的女性如何去面对权力和人生的故事。它已经具备一种可能性,就是用当代女性视角去重构女性主义神话,也许李少红导演这一次的尝试并不成功,但中国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力量已经成为一个明确且不可忽视的创作趋势,如果我们能够善意地加以鼓励,那么中国影视作品中一定会持续涌现一些优秀作品,它们将会是中国女性结合自己的群体经验及历史经验,并针对当下中国特定社会环境,去讲述独特的中国故事,其中蕴含着独特的女性观点,并重新定义女性主义的标准。

    【详细】
    134912169
  • 假若真
    2020/8/21 2:37:04
    我们为谁而活
    通篇看下来就一个感觉——替代式的成长。这样的孩子会因足够符合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受到无数的肯定与赞美,可是是否有人问过他:这真的是你发自内心的追求么? 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代下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当然是成功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那些把剧中的母亲奉为伟大的母亲的的呼...  (展开)
    通篇看下来就一个感觉——替代式的成长。这样的孩子会因足够符合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受到无数的肯定与赞美,可是是否有人问过他:这真的是你发自内心的追求么? 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代下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当然是成功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那些把剧中的母亲奉为伟大的母亲的的呼...  (展开)
    【详细】
    12815215
  • sanvalentineg
    2022/4/1 13:33:02
    单纯暴力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

    人类清除计划整个系列的立意其实不算非常新颖。因为在很多电影里面都会有这种需要把社会中一部分人清除掉这么一种思路,特别是当与美国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之后。是否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走这种暴力的极端主义?甚至现在有很多现实中的宗教主义者可能也是类似于这种非此即彼的思路。我更喜欢看这部戏的原因是其中设计很多对立面,这就引发对于人性的思考。这一部里面主要的矛盾点就是美国人VS墨西哥等移民,感觉这就有点像

    人类清除计划整个系列的立意其实不算非常新颖。因为在很多电影里面都会有这种需要把社会中一部分人清除掉这么一种思路,特别是当与美国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之后。是否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走这种暴力的极端主义?甚至现在有很多现实中的宗教主义者可能也是类似于这种非此即彼的思路。我更喜欢看这部戏的原因是其中设计很多对立面,这就引发对于人性的思考。这一部里面主要的矛盾点就是美国人VS墨西哥等移民,感觉这就有点像当时的香港人排挤大陆人一样,感觉新进来的人侵占了原来人的生存空间。最为讽刺的是,印第安人这时候跳出来了,说你们“美国白人”不也是这么侵占我们地盘的吗?特别是农场主的儿子,最早的时候可能对于墨西哥人还是抱有一定的敌意,但是随着剧情的安排,农场里的墨西哥偷渡客救了他们的命,这样才让他改变了观念。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原来认为文化都有独特性,那么就各自保留自己的就好,不要去互相融合。但是他的潜意识还是对于这个墨西哥人有一种嫉妒之情,毕竟从最开始的画面中,墨西哥人露得那一手,就让他有点颜面无存。本片突破了之前的设定,极端主义者把清除日从一天延长到了永久清除。从这个方面来看,放任暴力就像是大堤上的溃穴,一旦你开了这个口子,后面真的是无法想象。

    【详细】
    14311523
  • 桔子树
    2010/10/31 10:01:07
    那些西风背后的故事,你们不懂的……
    因为片片儿说她没看懂,她问我《盗梦空间》都看懂了,但是没看懂《西风烈》这会不会被人笑。我说这个怎么会呢,我也觉得像这种内涵深刻草蛇灰线的反主旋律暧昧深情BL大片儿,一般人想要看懂还是有点儿难度的。
    高导玩儿得深啊,结果在回去的路上我向她解释了一下整体剧情,她于是恍然大悟,感慨道,高群书是牛啊,做着梦就把《盗梦》给攻了。
    以下涉及剧透(有吗?没有吗?呃……)
    其实雇张宁杀人幕后BO
    因为片片儿说她没看懂,她问我《盗梦空间》都看懂了,但是没看懂《西风烈》这会不会被人笑。我说这个怎么会呢,我也觉得像这种内涵深刻草蛇灰线的反主旋律暧昧深情BL大片儿,一般人想要看懂还是有点儿难度的。
    高导玩儿得深啊,结果在回去的路上我向她解释了一下整体剧情,她于是恍然大悟,感慨道,高群书是牛啊,做着梦就把《盗梦》给攻了。
    以下涉及剧透(有吗?没有吗?呃……)
    其实雇张宁杀人幕后BOSS就是向西哥的大舅子(为什么是大舅子,以后解释)。我们可以看出来,向西哥上面有人,而且这人不是一般的有,以至于他可以从甘肃调去湖南省厅,还可以从湖南隔空向甘肃公安厅打招呼。而那位手眼通天的人物,就是此案的终级BOSS,向西哥女朋友的大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某实权人物。
    至于为什么是国资厅的,嘿嘿,没看到高导此片中反复的出现“钉子户”、“拆迁”、“城管”这一类与案件表面上完全无关的讯息么?这就是暗示啊,要知道高群书虽然爱耍帅,但是也不会这么废镜头滴,^_^

    好,只要这个点看透了,后面一切的情节都可以解释了。其实呢,整个故事是这样的,向西大舅子在多年的宦海浮沉中捞到了上亿的资产,而这部分资产正是由被张宁干掉地那个胖子经由香港渠道帮他洗白转移去国外的,如今中央的风声渐紧,向大舅打算洗手上岸,当然要把这胖子处理掉。
    于是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幕后BOSS要亲自给张宁刺杀资料,因为向大舅毕竟不是真正的港派黑社会BOSS,这种杀人放火的事他没有小马仔可用,只能亲身上阵,一失足成千古恨。
    而孙静那BT的前男人,说到这里大家一定就懂了,是的,他就是向大舅。
    没有男人会让自己的老婆年年怀孕年年打胎,这不合常理。真正的真相是孙静只是嫁给了向大舅的一个假身份,他从不打算与这女人天长地久,子女成双,所以也不允许她生产,而孙静最终意冷心灰,爱上了张宁与他分手。
    可是,因为前一次傍上超大款的经历让这个女人在生活中不自觉的贪图享受,这种不自觉的流露与骨子里的不甘心深深地刺激了张宁,间接导致了张宁的悲剧。

    向大舅精心地选择了张宁做他的杀手而不是更专业的麦高,这其实是个一箭双雕地诡计,让他可以同时干掉自己的心腹大患,以及抢走自己女人的那个男人。如果不是张宁拍下了向大舅的照片的话,这几乎是个天衣无缝的计划。可是他失误了,张宁拍下了他,孙静认出了他。
    通观全剧,我们可以发现孙静是一个非常天真愚蠢的女人。所以当她认出向大舅之后,她天真地以为这是一个误会,而当时张宁面临全国性的抓捕,她便借此向向大舅警告并威胁。自然,向大舅表面示弱,并表示只要你们好好躲去甘肃敦煌避过这个风头,我就帮你摆平这个案子。当然,就此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幕后BOSS会知道张宁手上有他的照片。
    麦高刑训逼供要得就直接是照片,可向西审张宁的时候,就只是拢统地追问幕后黑手是哪位。杀手知道得居然比警察还多,这难道不奇怪吗?这正是因为麦高的幕后老板有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线人。

    好,让我们回到逃亡。为什么是敦煌,是啊,为什么是敦煌,天下之大,有钱了为什么不直接躲去国外??
    因为敦煌是向西的故土,向大舅知道向西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那个追捕的任务,于是,这也再一次解释了那个明显是香港口音的女人,为什么会有个甘肃山沟沟里矿上的亲戚。
    当向大舅把张宁和孙静引去甘肃之后,他便精心策划了又一场连环绞杀:让麦高杀掉张宁,让向西除去麦高。
    哦,为什么是麦高,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为什么是麦高?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细节,麦高是一个从来不杀警察的杀手,这说明了什么?是的,这说明了爱。(你们都懂的)
    当然,向大舅对向西的解释是这样的,孙静是他爱的女人,只是因为你懂的原因我不能娶她,可是爱就是爱,爱了就是一生的牵挂,现在她执迷不悟,被张宁这样的人渣骗得这么惨,这人渣就是我的大仇,所以你帮帮我,我要让他彻底死掉,让孙静可以脱罪。

    这要求虽然不合规定,可因为这是来自大舅子的,来自向西最大的后台的要求,所以向西无法拒绝。所以我们会发现向西明明有无数个机会可以干掉那两个杀手,可是他永远在瞄准在追逐,可是他从来不开枪,也从来打不中。因为他在等待,因为当时张宁还没有死。
    其实麦高的存在向西是知道的,他有这个情报,但是没有告诉别人。他一直在给出机会给麦高,因为他当时的处境有些纠结,他当然可以伪装废柴到底,把张宁送给麦高去砍,可是这样他就再也别想抓着麦高,这项任务就会彻底失败。而他最心爱的男孩儿小明哥就在他身边看着他,他无法抑制那种展示的欲望,所以他一定要亲自把张宁抓到一次。
    而另一方面当他把人扣到手上后,向西身为警察又不能亲自下手杀了张宁,所以只有借刀杀人。于是,张宁要求和孙静单独呆呆,这么做梦的要求,向西居然也答应了,为的,就是给杀手空间。

    向西不在乎张宁的死活,但是他在乎孙静的,我们会发现他对孙静有些过度地关注,甚至小明哥把车开猛了,晃着孙静了,他也要紧张一下,那就是因为在他心里,他一直以为这是向大舅喜欢的女人,他得保护好。
    唔,对了,仍然说到这儿了,我们不得不插述一段,有没有人发现小明哥的怒气来得莫名其妙?多大个事儿啊,不就是让你开慢点儿嘛,生那么大的气儿干嘛?而且开车这小事儿跟看得起看不起有半毛钱关系吗?有吗?有吗?
    所以,嘿嘿,大家都懂的。
    小明哥那就是活活儿的不自觉地傲娇啊!萍水相逢一女滴,向西哥你这么关心她干嘛啊?你为了她你针对我,老子开车开得这么帅,你不夸我,你骂我……哎哟,小明哥当时心里得多委屈啊?
    你看,发这么大火不过分吧?

    OK,荡漾够了,我们言归正传。
    起初,杀手劫走了张宁,我们会发现向西并不紧张,他把当前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两个人留在自己身边,让老何和壮汉去随便找着。他还有心情去留心小明哥的车速,他还乐呵呵地与小明哥说“跟他们玩玩儿”,这说明他一点不着急,他甚至不建议老何去追杀手,他说要向上报告,要向市局要支援,他其实就是要给足时间让麦高能干掉张宁。
    可是没想到麦高他们打伤了老何,这个让向西陡然惊醒,而更麻烦的是,杀手们居然劫走了孙静。张宁可以死,可孙静得活着啊,向西到这时候才开始全力地追逃。当然,同时他用了一个无比妥贴的理由把小明哥远远儿地调离了危险的漩涡。(向西哥,你是有多爱小明子啊 ~( ̄▽ ̄)~*)

    其实向西一直到把余男他们一起扣回破警局,他仍然是忠于向大舅的,他把余男和张宁关在一个房里就是赤裸裸的证明。他甚至公开挑衅余男,他说你就是把他们干死,你也逃不掉。这句话完全说明了他当时的心情,他就是希望余男可以发神经把他们都干死,他就能顺理成章地毙了她。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牦牛牺牲了。
    牦牛的死可以说彻底地改变了向西的心理,在那个瞬间,愧疚、悲伤、自责深深地击中了他,让他猛然醒悟,转而忠诚于他身为一个警察的职责。在电光火石之间,他举枪与麦高对峙,他绝不放弃。
    在这个时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四大名捕的警魂在他身上合体。

    于是,麦高退走了,他不得不这么离开,因为他从雇主那里得到的硬性附加条件就是不得伤害向西(真爱啊!)。而这时,他们双枪对举,终有一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你不能死,我不想亡,唯有暂退一步海阔天空。
    而向西在逼退了麦高之后马上返回放掉了余男。
    很多人以为这是一个BUG,其实大谬,这是实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设计,而向西只到此时才真正展示出他的全部才华。你们只看到了向西好像局势尽在掌握似得大声吓唬着余男,要放她走,其实你们都被他这态度骗了。想想看他当时面对什么样的局面,想想看他当时最大的目的是什么。
    当时麦高在暗,余男在明,余男手上有枪有人质,就在张宁的五步以内。原来向西巴不得余男把张宁干死,这种情况当然是很好的,可是现在,向西已经下定决定不让牦牛白死,所以他第一时间挡在了余男与张宁之间。同时了非常狡猾地给了余男一个伪第一选择:你走,我让你走,刚刚那个混蛋麦哥说不要你了,我给你机会去问清楚。
    结果,余男真的上当了,她忘记了她身为杀手的任务,她居然放过了张宁。

    向西此时火力已开自然全开,他把余男放给了小明哥,剩下的麦高哥怎么对付?当然只有用智,所以他要求决斗!
    因为牦牛的死,更因为小明哥的重伤,这时候向西已经是完全状态的警魂附体状态,他不求长命百岁,只求完成任务。我们一定要注意到,他用了一个词:你干死我!
    当一个攻咬牙切齿地说出这个词组,这说明了什么?这完全地,彻底地,绝对以及肯定地说明了他真的豁出去了!他已经不介意牺牲自己干掉麦高,而麦高在发现余男已挂之后,他也不想再管他娘的雇主要求,他只想好好干一场。当然,无论哪种干法向西都不能白干,他必须保证麦高一定会死。
    所以,现在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老何会出现在那里了吧?他当然不会是自己出门散步刚好撞见的,那都是向西的精心计划啊!从前情的暗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向西与老何共事已久,老何办事什么风格,向西哥怎么会不懂?嘿嘿!

    然而,这个故事最后的高潮却不在麦高的死亡而在于向西的电话,那个女人,恰到好处的出现,她告诉向西我们全家要移民了,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走。
    就此,最后一块拼图合上!
    那个女人口中的全家与张宁照片里并不苍老的面容,双重相合,直指大舅子的身份。
    向西当时的表情不是欣喜,不是为难……是震惊,无比的震惊,非常的纠结,非常的恐惧,为什么?
    因为聪明的向西在这个时刻已经隐约猜到了事情的真相,他明白这个电话恰在此时打来绝不是一个巧合。这说明了向大舅在现场有大家看不到的线人,他即使远在千里也知道他的麻烦来了,他不得不全家移民去了。而那个人是谁呢?对,别怀疑,那就是老白蛋。
    向大舅把这样一根废柴送到麦高身边,而且一直的废柴着,我们就要相信他真的废柴到底了吗?不,不要这样,不要这样质疑终极BOSS向大舅的智商。其实老白蛋才是那个在现场不动声色的推进着向西与麦高纠缠的男人。
    最后,在最后的最后,当张宁把那张照片提取出来给向西的时候,向西只是淡淡说了一声:是他!
    是的,是他,一切的起因经过与结果都是因为他!

    忽然感觉《盗梦空间》算什么,高群书但笑不语……

    P.S.1.高导拍继集吧,老何重伤了,牦牛也不在了,就让向西带上明哥儿天涯追凶吧,还是像现在这样,向哥主要负责干,小明哥主要负责二,您就只对帅负责……有问题我给您兜着。
    P.S.2.听说李晨要演《奋斗》了,是演向南么?刚好90度啊……弯了弯了……


    2010.10.31. By 桔子树
    【详细】
    42604418
  • 云飞扬
    2014/11/9 23:58:08
    中国恐怖片是一种特殊亚文化艺术
    恐怖电影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广受欢迎,长盛不衰。作为一种类型电影,虽说主题上有重复之嫌,但却将善与恶、正常与变态、现实与幻觉表现得让人难分难辨。近年来,国产恐怖电影有所发展,并取得一定的票房佳绩。从《绣花鞋》到《孤岛惊魂1、2》,再到《京城81号》,虽说质量上显得平平如水,但依然以不错的票房成绩在恐怖类型电影狭小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而此次由曹霁执导,贾之海、王兮、宋紫菲、李鹤等领衔主
    恐怖电影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广受欢迎,长盛不衰。作为一种类型电影,虽说主题上有重复之嫌,但却将善与恶、正常与变态、现实与幻觉表现得让人难分难辨。近年来,国产恐怖电影有所发展,并取得一定的票房佳绩。从《绣花鞋》到《孤岛惊魂1、2》,再到《京城81号》,虽说质量上显得平平如水,但依然以不错的票房成绩在恐怖类型电影狭小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而此次由曹霁执导,贾之海、王兮、宋紫菲、李鹤等领衔主演的电影《黑月》,则将恐怖看作一门艺术,用导演的文艺气质包装恐怖元素,并摒弃一以贯之地叙事逻辑,凸显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二次元属相的亚文化恐怖片艺术。

    作为福州首部本土惊悚片的《黑月》,已然承袭了福州奇异的故事的历史内核,又显示出特殊的历史底蕴。影片以4个都市青年的爱情与成长为线索,表现出现代人内心嫉妒与怨恨的纠葛与迷失。片中,不管是艾美(王兮饰)与喵喵(宋紫菲饰)的亲密无间,还是刘小海(贾之海饰)与辛磊(李鹤饰)的基友情,以及交叉在四人之间隐秘的情感,都让故事在戏中戏的结构之中彰显,从而表现出一出“罗生门+希区柯克”式的悬疑恐怖情感纠葛。再者,影片大多题材于黑夜,以此制造一种以假乱真的恐怖氛围,片中血腥夸张的画面,惊悚古怪的音乐,扑朔迷离的情节,让《黑月》处于一种高强度紧张的恐怖之中,人物也随着恐怖事件的升级,而塑造出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女性恐怖形象。

    担任并执导该影片的著名电影人曹霁,已然熟悉了中国内地电影发展现状,更熟知电影发展的问题。从6年前的艺术电影《立夏》获得良好口碑,曹霁一直坚持着自己独有的艺术气质。而从艺术片向商业片转变的曹霁,更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自我的蜕变。《黑月》不同于之前惊悚系列恐怖电影,而是注重把握故事的核心,利用“非线性”叙事的方式来架构影片,以此来颠覆和创新传统恐怖电影。再者,影片恰到好处地融入了导演本人的文艺片气质,使得《黑月》透出琳琅满目的血腥之外,一种的文艺的风格凸显无疑,好似一种将恐怖艺术化一般。

    影片《黑月》不仅借助南洋宗教文化,而且大胆地挑战禁忌题材,试图逃脱国内恐怖烂片的厄运。片中,“古曼童”、“养小鬼”、“下蛊”、“女同畸恋”等惊悚元素,将鲜血淋漓断足与猩红芭蕾舞鞋无助纠缠,阴森诡异气氛弥漫,血腥与情色等编织在一起,制造出邪异变态的情节,毛骨悚然的谎言,悬念不断,精彩纷呈。合理的故事,清晰的逻辑,早已让其脱离了见头知尾的俗套,使其独树一帜。

    种种真实、虚构的、记忆中的恐怖元素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黑月》。其剧本显然经过精心的构建与安排。影片中,音乐不仅给演员的动作带来一种微妙的节奏感,而且将恐怖气氛提升了一个层次,在许多场景中,音乐与电影画面融为一体,例如奔跑在走廊上回头惊吓的画面、穿着黑色衣服拖着箱子的场景、坐在水中面对着瞬间变化的手的场景等,而演员的动作仿佛音乐的跳动一般,具有一种节奏感,有利的推动了影片的恐怖气氛。

    曹霁如同一位带有艺术气质的魔术师,一边用自己的文艺气息对自己理解的爱情尽情展示,一边却用恐怖的元素来夸大这种情怀。尽管《黑月》离经典恐怖电影还有很远,但他依然知道了自己做电影的目标,并不断地尝试与突破,这是值得肯定的。
    【详细】
    71851344
  • jingjing914
    2018/5/15 15:10:14
    这不仅仅是科幻剧

    大多人定位这部剧是科幻网剧,但我看到,这部剧里的优秀元素不仅仅是科幻。影片中不仅仅是男欢女爱的故事,更多了悬疑情节,女主母亲意外身亡的原因扑朔迷离,而正直踏实的父亲竟然表里不一,科技造就隐形人的背后又牵扯出多少难言的故事,在男女主携手共同探究的过程中,也让我们倍感烧脑,惊叹起编剧的功底水平。

    为这样的好剧点赞。

    大多人定位这部剧是科幻网剧,但我看到,这部剧里的优秀元素不仅仅是科幻。影片中不仅仅是男欢女爱的故事,更多了悬疑情节,女主母亲意外身亡的原因扑朔迷离,而正直踏实的父亲竟然表里不一,科技造就隐形人的背后又牵扯出多少难言的故事,在男女主携手共同探究的过程中,也让我们倍感烧脑,惊叹起编剧的功底水平。

    为这样的好剧点赞。

    【详细】
    9369169
  • nick
    2008/7/16 21:55:05
    年华穿墙过
    一位17岁的台湾男孩小铁(张永政饰),偕同父母搬离地震灾区的老家来到实境城,废墟中的种种仿佛带有生活的鲜活,故事从这般简单的际遇开始。作为保险业务员的父亲成天沉闷地不发一言,身为家庭主妇的母亲则是个彻头彻尾的话痨,曾被母亲逼迫着学习钢琴又被要求学习计算机的小铁,指尖不断跳跃着音律与字符。

    某次在核电站的教学旅行中,小铁无意中获得了一颗具有放射性的石头,其中具有的魔法令他具有穿越墙壁的
    一位17岁的台湾男孩小铁(张永政饰),偕同父母搬离地震灾区的老家来到实境城,废墟中的种种仿佛带有生活的鲜活,故事从这般简单的际遇开始。作为保险业务员的父亲成天沉闷地不发一言,身为家庭主妇的母亲则是个彻头彻尾的话痨,曾被母亲逼迫着学习钢琴又被要求学习计算机的小铁,指尖不断跳跃着音律与字符。

    某次在核电站的教学旅行中,小铁无意中获得了一颗具有放射性的石头,其中具有的魔法令他具有穿越墙壁的能力。教学旅行的下一站是在附近的博物馆,在那里,小铁遇见了一位藉由电子耳沟通的听障女服务员——诺诺(李佳颖饰)。从此他们开始了他们脆弱而简单的爱情,不过也因诺诺法国前男友的出现而决裂。

    伤心之余,诺诺带着她的躯壳、她的电邮地址一齐失踪了。小铁开始发现发光的石片背后的秘密,于是穿梭在世界的角落,寻找他失落的爱情。在每天的同一时刻,小铁凭借这块石片出现在另一个世界,虽然诺诺始终杳无音讯,但小铁遇到了沉醉于宿怨中的盲女雅红(路嘉欣饰)。二人心生情愫,蒙小铁感念雅红对于父亲和家庭的渴望,他让雅红代替他回到现实世界,体验自己的生活。这种英雄主义的行径破坏了游戏规则,小铁终于失却了这种能力,他摔倒在街上,也摔回了现实。

    多年之后,小铁来到法国蒙马特的著名作家埃梅的纪念广场。随着导游对《穿墙人》小说情节的介绍,并见到穿墙人的雕像,小铁忍不住痛哭。突然间,竟然在街头画家云集的广场,与也顺利到另一个世界的诺诺重逢,但小铁已年届四十,而诺诺却仍只有二十二岁,且说着不同的语言。于是,小铁开始比划起当初跟诺诺一起学习的手语,虽然他们重逢了,爱的感觉仍在,但却已时不我予。

    ---------------------------

    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情节,却有着无处不在的真实,影射着我们年少轻狂的迷惘与懵懂。反观我们的青春期时,是否出现过疑心着父母不够爱自己、关心自己,怀疑着自己是不是父母捡来的,幻想着自己拥有了超能力,或者像少年帕慕克那样,猜测着在墙的另一边是否有另一个自己。那些时候,我们总是不停地怀念和幻想,修正着自己的回忆,以为那才是最让自己放心的生活。

    我以为,片中最为动人的莫过于这句旁白,这几乎是关于生活真谛的全部阐述:
    由于知道一切失去的都继续存在,小铁再也不必担心失去。有另一个世界可以选择,他于是在这一个世界放心地活下来。
    彩色的是现实,黑白的是梦境;唯有如此残忍却精确的区分,才可完成未尽的愿望和实现未曾预料的新奇。在现实中,博物馆中实习的诺诺患有耳疾,总是责备小铁不会替别人着想;在梦境中,墙中患有眼疾的雅红则不止一次地说,原来你也会替人着想。梦境是对现实缺憾的一种补偿;当我们懂得的时候,便再也不必惶惶地担心失去了。

    假如说诺诺是爱情的隐喻,那么雅红的象征意味恐怕正是亲情,是对自己身上反叛性格寻找一个出口。譬如父亲抛弃自己,冷漠的表现,无不是对家庭、家人的渴望。小铁的深情,无可救药地爱上这个类似自己妹妹的女孩;爱到愿意交换一切温柔,代替自己去看看自己的现实世界,一墙之隔,判若云泥。

    正如所有的人一样,爱情的背后总是暗含机锋,抉择往往艰难地存在,小铁依然无法免俗。于是雅红哭喊着问小铁,你明明是为了她才来到这个世界的;如果那个女生再次出现,你到底是选她还是选我?走到这里,对于爱情而言,时间和空间都已经不再是阻隔,可惜仍然有些东西是爱情无法克服的。

    直到后来的某一天,这被摩挲过千百遍的石头完美地嵌回古墙,幻想与现实也各归自位;庄周梦蝶,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自此之后,小铁失去了这种能力。这是不是也意味着,成长也便开始失却了幻想?

    已是四十岁的男子与依然二十岁的女孩,手背上依然烙有标记的痕迹,却相对无言,甚至用相同的语言无法沟通,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凉?故事就此结束。这样的结局给予人们强烈冲击,与全片明艳与蓝灰的金属基调吻合得十分贴切。

    作为一部低成本电影,电影藉由摄影、音效等所展现出现的银幕氛围与视觉效果令人惊叹,各种技巧的综合展现体现了导演对影片的掌控能力。身兼导演与编剧的鸿鸿,提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耐人寻味的剧本、扎实稳定的表演、丰富合理的特效,都成为影片的保障。

    年华穿墙过,穿过吊诡的迷恋;也便是在这穿梭之间,我们都一一成长了。
    【详细】
    14411823
  • ericchung
    2022/4/19 8:40:50
    反传统理念,让人反思宗教是否存在欺骗
    反传统理念的一部作品,成本不高但并不差。 较深刻是黑人牧师得知男主驱魔没任何用处反问他做过什么,得知结果,在临死前告诉他,我当初没打败巴尔班恶魔,我为了救赎孩子而和他作出了交易。就算你之前犯下过错也没关系,但千万不要与他交易,为了战胜他,只要心中以“我”即上...  (展开)
    反传统理念的一部作品,成本不高但并不差。 较深刻是黑人牧师得知男主驱魔没任何用处反问他做过什么,得知结果,在临死前告诉他,我当初没打败巴尔班恶魔,我为了救赎孩子而和他作出了交易。就算你之前犯下过错也没关系,但千万不要与他交易,为了战胜他,只要心中以“我”即上...  (展开)
    【详细】
    14346215
  • 这胖子爱看电影
    2018/2/15 8:49:43
    究竟谁是谁的人质!以自由的名义去杀人,这群富二代是否值得同情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983年的格鲁吉亚还是苏联的一部分,奉行社会主义制度。 铁幕之下,内外隔绝。 囚禁了身体,却控制不住思想。 意识形态的东西随着披头士唱片,美国骆驼牌香烟流入到了当时的格鲁吉亚。 文字凶猛,意识吃人,一群格鲁吉亚的年轻人为了出去看看世界,劫持了一家飞机,企图让..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983年的格鲁吉亚还是苏联的一部分,奉行社会主义制度。 铁幕之下,内外隔绝。 囚禁了身体,却控制不住思想。 意识形态的东西随着披头士唱片,美国骆驼牌香烟流入到了当时的格鲁吉亚。 文字凶猛,意识吃人,一群格鲁吉亚的年轻人为了出去看看世界,劫持了一家飞机,企图让...  (展开)
    【详细】
    9152258
  • 言仔
    2021/9/18 0:40:54
    哦里谢特!
    看的我很憋屈,翻人东西这么理直气壮的吗?二哥这么没脾气?感觉就是很不真实,就算是陌生人帮了忙也应该来句谢谢吧?后面和前面的剧情前言不搭后语的,就真的很莫名其妙啊!我真的觉得妹妹这个角色感觉不这么行,没有看到剧保人,更加没有看见人保剧,这个剧前后矛盾!!!无...  (展开)
    看的我很憋屈,翻人东西这么理直气壮的吗?二哥这么没脾气?感觉就是很不真实,就算是陌生人帮了忙也应该来句谢谢吧?后面和前面的剧情前言不搭后语的,就真的很莫名其妙啊!我真的觉得妹妹这个角色感觉不这么行,没有看到剧保人,更加没有看见人保剧,这个剧前后矛盾!!!无...  (展开)
    【详细】
    13870214
  • 闲人一个
    2021/2/12 22:32:11
    央六看的,没花钱,给个四星权当票钱了。

    年二十九在央六看的,没花一分钱,总体感觉还可以。几个女演员挺漂亮的,男演员也还算帅,剧情不算很好但也不算差,结局还挺不错的。特效、场景虽然有点一点点假,总体还说的过去。动作戏就不怎么样了,但这也是现在电影的通病,本就没抱太大的希望。个人认为本片值三星,冲着几个漂亮美眉,和没花钱的地方,给个四星权当票价吧!??

    年二十九在央六看的,没花一分钱,总体感觉还可以。几个女演员挺漂亮的,男演员也还算帅,剧情不算很好但也不算差,结局还挺不错的。特效、场景虽然有点一点点假,总体还说的过去。动作戏就不怎么样了,但这也是现在电影的通病,本就没抱太大的希望。个人认为本片值三星,冲着几个漂亮美眉,和没花钱的地方,给个四星权当票价吧!??

    【详细】
    13215180
  • 豆粒娱乐
    2019/9/10 15:44:37
    天涯何处是归途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豆狸推荐# 拂乡心 | 文艺/社会/人生/生活/中国大陆 天涯何处是归途 有家不能回的在台内地老兵 只有红包场能寄托他的思乡之情 靠着老兵打赏过活的歌女 处于社会边缘的他们 彼此安慰相互取暖 而家 只能是心中那抹化不去的惆怅 期待指数:???? ?秦海璐执导 常枫、..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豆狸推荐# 拂乡心 | 文艺/社会/人生/生活/中国大陆 天涯何处是归途 有家不能回的在台内地老兵 只有红包场能寄托他的思乡之情 靠着老兵打赏过活的歌女 处于社会边缘的他们 彼此安慰相互取暖 而家 只能是心中那抹化不去的惆怅 期待指数:???? ?秦海璐执导 常枫、...  (展开)
    【详细】
    10479258
  • 一九八四
    2009/2/15 13:48:55
    从牯岭街少年到儒者杨德昌
        只用一部电影就可以让人喜欢上杨德昌。我看了4部,但仍然不敢理直气壮地谈论他和他的电影。因为在我看来,只有当你真正领会一部作品时,才有资格去评论它。否则,任何观点都是肤浅甚至粗鄙的。对于杨德昌的电影,我依然认为自己还缺乏理解它所需要的生活阅历。因此,即便有所感悟也不敢乱下结论。

        但也许是职业
        只用一部电影就可以让人喜欢上杨德昌。我看了4部,但仍然不敢理直气壮地谈论他和他的电影。因为在我看来,只有当你真正领会一部作品时,才有资格去评论它。否则,任何观点都是肤浅甚至粗鄙的。对于杨德昌的电影,我依然认为自己还缺乏理解它所需要的生活阅历。因此,即便有所感悟也不敢乱下结论。

        但也许是职业原因,我最经总是想起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部91年的老片子。有同事说,《牯岭街》的叙事方式很值得新闻写作的借鉴。而我也慢慢觉得,原来很多新闻事件的发生机理都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有不少相似之处。影像作品与文字作品,似乎有了很多的相通点。

        但我认为,影像的表现力要远远强于文字。因为直观的画面和生动的细节更容易激起受众的某种情愫,从而超出作者原本想要表达的内容。巧合的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正是改编自一则短小的新闻,而它的价值却远远超出了这个微不足道的新闻事件。

    孤独的青春记忆

        我相信很多人都能在“小四”身上找到自己年少时的影子,正统的家教、不错的学业、沉默的性格、敏感的心灵……当张震那张稚嫩而羞涩的脸出现在镜头前时,我忽然有一种亲切感,那种神情像极了多年前的我。

        《牯岭街》是张震的第一部电影,那时他只有15岁。没有经验,反而更适合表现小四的青涩。在后来的《麻将》中,张震已经有了些许“风尘气”。而经过侯孝贤的“调教”,他才彻底转变成一个文艺青年。

        在杨德昌冗长的镜头下,“小四”多以沉默、老实的形象出现,甚至很少见到他笑。即使在“山东”被honey的朋友砍倒后,“小四”战战兢兢地去收尾时,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与其他孩子不同,他无法真正与外界相融,他比别人多的,是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与思考。但同时,他也必须恪守自己的准则,做一个老实的孩子,可靠的伙伴。

        但千万不要被他的表面所迷惑。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一个人在想什么,对于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

        “小四”的内心世界并不复杂。知识分子的父亲给了他正统的家庭教育,但现实却远不是那套冠冕堂皇的“仁义道德”。邻居蛮不讲理、幸灾乐祸;学校则惟利是图、师德败坏,“小四”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他困惑,他沉默。

        他有朋友。但小猫是个人小鬼大、颇有江湖义气的早熟少年;飞机老实、木讷,不足为谋;小马具有侠义心肠却养尊处优、以自我为中心。在这些朋友中,他也无法找到共同点。“小四”的孤独也许正在于此,他要承受经验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反差,又无法从朋友身上得到感同身受的共鸣。

        “小四”说话并不多,但他的台词都隐藏在那双沉默的眼睛里。他要成长,要面对太多超出自己生活经验的事情,他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胆怯、好奇与不知所措,只能低垂着头,眼睛里若有所思。有时,你甚至不忍直视那双眼睛,因为它表现了残酷现实对一颗纯洁心灵的侵袭与污染,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挣扎。但“小四”究竟领悟了什么?你只能猜测,却不会知道,只有“小四”才知道。

        即使在小明面前,那双眼睛仍然是沉默的。但这种沉默中,已经有了故作沉稳的一面。感情是对小四最好的抚慰,然而无论在经济还是所谓的“舆论”上,小明都处于弱势。这与小四在现实生活中的弱势没有两样。

        在小明身上,小四清楚地看到了自己。他要小明独立,是因为他自己不够独立;他要保护小明,是因为他自己也需要保护。他把对自己的各种复杂情感都投射到小明身上,即使是刺向小明的那一刀也是如此。

        尽管小四杀人还有着更多的深层原因,但那一刀无疑是对过去的自己的否定。在面对成长中完全不同的环境时,小四不知所措,他不愿承认却又无法改变这一点。因此,他对慢慢倒下的小明说,“你站起来啊,快点站起来啊!”小明还是倒下了,小四的心理支柱也坍塌了。

        在我看来,每个少年身上都有小四的痕迹。因为在我们的成长中,总有一段挥之不去的孤独与无所适从,在我们向外界寻求认同的背后,必然存在着内心的自我否定。因此,小四杀掉了小明,也杀掉了“过去的自己”。

        但即便如此,现实也不会因小明的死和小四的入狱而改变。影片的结尾,当小猫把自己录音带带给监狱里的小四时,狱警在摆弄了一番后还是很不屑地扔进了垃圾箱。这个细节正道出了现实对他人价值的漠视。我想,这不仅是悲剧的根源,也许也是杨德昌的无奈吧。

    故事与背景

        如果单纯地评价一件事情,我们会很容易得出结论;但如果结合背景的话,故事往往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类似于“少年杀人事件”的新闻在都市类报纸的社会版中比比皆是,只是人们往往只关注事情本身而忽略了它的背后。如果对每个类似的新闻事件都做一番剖析,就很容易得出不同版本的“少年杀人事件”。在媒体的报道中,“马加爵案”如此,“杨佳袭警案”如此,借鉴了该片叙事手法的《少年杀母事件》也是如此。

        任何一个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在一个看似极端的故事背后,必然有着复杂的个人、家庭、社会,甚至历史因素。相比各种微小的诱因,一个清晰的时代背景显得更加重要。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发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那时,大陆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台湾则处在国民党的窒息统治中,但那时的台湾已经有了开放之风。“小猫”只是一个够不着话筒的小孩,却因对猫王歌曲的精彩演绎而在酒吧里小有名气,足见“舶来品”的受欢迎程度。

        社会开放,对物质与虚荣的追逐也随之而来。“小四”最经常去的地方,除了家和学校,就是小猫驻场的酒吧,酒吧是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场所,不但没有对青少年说不,反而千方百计吸引他们消费。即便是学校,也已变成一个依附权贵、师德沦丧的地方,在电影中,老师的形象是很模糊的,除了对学生的训斥与辱骂,他们没有任何为人师表的表现,而校长更是冷漠、自私、蛮不讲理。与之相对应的是,恪守着传统道德标准的父亲,生活和事业却屡屡受挫,不仅被政治运动牵连,也被朋友出卖。

        在这些并不宏大的时代背景的背后,还有更深层的社会和历史因素。大陆移民与台湾原住民的隔阂、阴晴不定的政治环境、帮派斗争的雏形,等等,在杨德昌的长镜头下可见一斑。

        放在这些背景下,“小四杀人”的动机似乎就不难理解了。尽管作为一名少年,小四还无法对外界的种种拥有一个清晰的意识,但这种现实对一颗脆弱心灵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在如此解剖这个事件时,小四的形象慢慢鲜活起来,他不再是新闻报道中冷酷无情的杀人犯,而是一个被社会摧残的悲剧少年。

        更重要的是,杨德昌为小四的形象注入了浓厚的知识分子情怀。在看到那篇短小的新闻时,杨德昌也许并不了解主人翁的成长经历。但在编剧时,他必须对故事进行充实。因此,在杨德昌的笔下,小四有了一个籍贯广东的知识分子父亲,有了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有了一群讲义气却无法交心的“哥们”,有了敏感沉默的性格。我更愿意相信这段经历取材于杨德昌本人,不仅因为自身的经历可以使故事显得更真实,还因为,小四若有所思的神态使他很像一个“思想者”,而在杨德昌善于摆弄的长镜头中,处处都是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把一则微不足道的新闻改编成一部教科书般的现实主义影片,可见杨德昌的深厚功力。其实,杨德昌并没有对故事本身做太多改变,而是花了大量笔墨让故事的背景变得清晰。因此,当我再回味这部长达四小时的电影时,感到的是厚重而不是冗长。这也为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不要孤立地看待一件事情,放在它原来的背景下,故事的面目就会有很大不同。

        在很多新闻作品中,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借鉴。记者们更倾向于通过小说的笔法挖掘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和性格来源,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尽管这种方式还存在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读者很喜欢。

        我曾经认为,在新闻写作中,任何一个独立的事件都可以用不超过3000字的篇幅讲清楚。但现在开始觉得,3000字所承载的内容是很有限的,要真正还原一个新闻事件的本来面目,甚至用一篇小说都不为过。然而,新闻报道的特点决定了它往往无法花费大量笔墨去渲染背景,而只能描述事件本身。

        相应地,读者似乎也麻木到只会从单薄的新闻报道中寻找故事离奇而庸俗的一面,而不是关注它背后的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记者和读者构成的大众漠视了新闻故事的主角,就像电影中被漠视的小四一样。

    儒者杨德昌

        我的本意是想说“杨德昌更懂中国人”,因为他的叙事背景通常是东方文化。在东方文化的背景下,杨德昌把中国人的孤独、不安、冷漠甚至尔虞我诈表现得如此自然,这一点让我惊讶。更让人惊讶的是,这种描述竟然由一个台湾导演来完成,而不是大陆导演。

        是杨德昌更懂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吗?不尽然。大陆的文化传统显然比台湾更加深厚,相比同时期的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受过正统文化教育的大陆“第五代”导演,杨德昌不见得更懂中国文化,况且他还有多年留学美国的背景。

        但也许正是这段“留洋”的经历,使得他更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可以从更新的角度看待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这显然影响到了他的叙述方式。

        杨德昌喜欢把镜头架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冷冷地窥视人们的生活,镜头里,人的动作和表情如此自然,仿佛不是在表演而是生活。这种类似于纪录片的表现方式容易让人觉得乏味,但仔细看时却又意味深远。《一一》中,敏敏对昏迷的婆婆叙说每天发生的事情,但很快,她就无法接受生活中表面忙碌下的空虚,“我怎么这么少?我为什么会这么少?”敏敏哭着反问自己的镜头成为影片最具冲击力的画面之一。那么,当我们也每天反省自己的生活时,会不会一样被这种空虚打击得泪流满面?这是杨德昌不动声色的质问。

        杨德昌像旁观者一样叙述每一个故事,他讲得完整而细致,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因此你可以做出不同的解读。

        也许是受国产电影的太多影响,我更习惯于在电影中得到一个完整的故事,获得一个明确的道理,并拥有和其他人相同的观影体验。因为大陆导演更倾向于把情感投射到主角身上,并围绕他构建故事,这种故事的主线往往很清晰,观众也很容易揣摩出导演的意思。因此,当我第一次看杨德昌的电影时,对这种“散”、“慢”的叙述方式颇不习惯,在观看《一一》时尤其如此。在这部被称为台湾最好的电影中,我试图揣摩出杨德昌到底要说什么。最后却发现他什么都想说又似乎什么也没说,他只是把生活的片段剪切后又重新拼接起来,组成不同的形状,让你自己去想。

        其实,所谓的“好电影”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如果非要说出个一二,反而失去了那种韵味。但在电影中,导演的影子清晰可见。在我看来,导演对电影的驾驭应该体现在故事的维护而不是干涉,如果故事中有太多的巧合和偶然,让你“看到开头就能想到结尾”,那必然不是一部好电影。一个好导演的作用应该像一个优秀的足球裁判一样,维持比赛的流畅与精彩,让观众欣赏比赛而不是讨论自己。

        杨德昌个优秀的讲述者,但并不是一个彻底的“局外人”,他将自己的某些特质投射到电影人物身上,从而完成与电影的互动。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的小四、《麻将》中的伦伦、《独立时代》中的小明和《一一》中的简南俊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个儒者的影子。这就是杨德昌。

        这并不奇怪,反而证明导演与电影已经融为一体。杨德昌并不是想通过这些人的命运变化来说明什么,而是通过他们的困惑表达自己的困惑,通过他们的思考表现自己的思考。生活中,杨德昌就是一个儒者,自然有着自己的思索与感悟,不同的是,他的职业决定了自己对生活的体察更加细致,于是,他会很自然地把自己的体验融入到电影中。像《麻将》中的伦伦和《独立时代》中的小明,就是杨德昌在电影中的代言人,尽管不是主角,但他们的思考却贯穿了整部影片。

        最后要说的是“说教”。我谨慎地赞同“杨德昌是一个说教者”的看法,这从两部电影的结尾中可以看出。《麻将》的结尾,台北的晚上,伦伦出去找马提娜,经过一番找寻,两人终于遇见并在街头忘情地接吻……我一直认为,这个结尾有刻意设计的痕迹,“伦伦在没有找到马提娜的踪影后失望地回家”应该是更合理的结果。但杨德昌似乎不想对伦伦太残酷,在失去了朋友之后,杨德昌“慷慨”地给予他爱情,也为他的生活带来一丝亮色。

        《独立时代》的最后,小明和琪琪分手后的瞬间又双双有所领悟,最终相约“去喝咖啡”。这同样是个让我意外的结果。按照杨德昌一贯的犀利,他是不可能为电影设置一个完美结局的,这两部电影却偏偏如此。是杨德昌真正解开了自己的困惑并对生活充满信心?我怀疑。我更愿意相信,是他太仁慈,不想给观众蒙上“现实残酷”的阴影,而巧合的是,《麻将》和《独立时代》正是两部以少年和青年为主题的电影。也许悲观的杨德昌对年轻一代仍抱有希望吧。

        相比之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一一》的结尾则是不着痕迹,浑然天成,让人回味悠远。《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虽是以少年犯罪为主题,却旨在表达对社会的批判,而《一一》更是将目光投向人们的精神层面,在这两个更为宏观的主题上,杨德昌表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并不是说《麻将》和《独立时代》中的杨德昌是不真实的,对结尾的“温馨”处理恰恰体现了杨德昌作为儒者的仁爱之心。但我想,在这个过程中,他是痛苦的,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的小四一样,真实的痛苦。
    【详细】
    16956518
  • 千寻亿选
    2015/4/20 15:41:38
    猩猩王

    嘉禾在李小龙去世后又找到了许冠文,拍摄喜剧电影,票房大卖,一时风头急甚,更有意进军国际,对邵氏形成极大冲击,1933年的金刚(港译齐天大圣)是科幻经典,七十年代重拍,嘉禾也有意引进。此时邵氏虽老,但仍志在千里,打对手仗也不在话下,于是这样一部猩猩王就出现了。猩猩王是由袁和平扮演。另有一说,由于拍摄太辛苦,所以做了两个猩猩王模型,由两人分别扮演。剧情比较水,比较好玩

    嘉禾在李小龙去世后又找到了许冠文,拍摄喜剧电影,票房大卖,一时风头急甚,更有意进军国际,对邵氏形成极大冲击,1933年的金刚(港译齐天大圣)是科幻经典,七十年代重拍,嘉禾也有意引进。此时邵氏虽老,但仍志在千里,打对手仗也不在话下,于是这样一部猩猩王就出现了。猩猩王是由袁和平扮演。另有一说,由于拍摄太辛苦,所以做了两个猩猩王模型,由两人分别扮演。剧情比较水,比较好玩的就是把泰山的剧情也参与进来,而且还是穿着暴露的女泰山,电影现在看起来特技太假,但1977年香港观众在电影里看到香港被摧毁的场景恐怕还是很震撼的。导演何梦华,在邵氏拍过无数部电影,2009年去世,何梦华遗孀叹息何导没有在星光大道上留下手印,林奕华却在文章里嘲笑何梦华只是个交差导演,老板要拍啥就拍啥,并不能因为你资格老就可以留手印在星光大道。说个花絮:有一次拍电影打板,惊吓到那只老虎,结果老虎一个虎爪把板子打烂了。

    【详细】
    7449412
  • 隋混混
    2022/6/29 8:40:25
    佛朗西斯科波拉的Pitch

    So why is it that "The Godfather" is selling more copies than the Bible?You think it's about the drug trade in 1946 New York City. Not at all. It's a metaphor for

    So why is it that "The Godfather" is selling more copies than the Bible?You think it's about the drug trade in 1946 New York City. Not at all. It's a metaphor for American capitalism. The American Dream. The mythic battle for control, okay? What is our opening line? "I believe in America". How perfect is that? And what is American to this undertaker? It's a land of opportunity, and it's a justice system that has failed him. It's Shakespear. It's Greek. Biblical. Epic. Evil versus evil. Fun. "The godfather" is a story about men, and they come together, and they form a bond and they find justice through loyalty, not the fucking law. But at its core, this is a story about family. That's the secret sauce. That is what has captured the hearts and mind of the whole world. You read it and you say"That's my family, that's your family" For Paramount, it's the Corleone family. I know how to make this film. You need an Italian to tell this tale. Four million all-in not including prints and ads, I can do that. He told me to say that last part.

    【详细】
    144831158
  • 册册cee
    2017/12/23 18:56:11
    情节剧透小总结下~

    给看不明白的人,女主就是美国CIA的三重间谍撒奇,法国妹就服务戏菜鸟特工爱上女主还威胁了大卫变炮灰,望远镜应该是知道女主身份的出逃没成功挂了,四妹演的酒保小哥也是美方,所以各种一直在帮女主酒店枪战后还出来善后,女主把想设陷阱借KGB之手干掉自己的大卫弄成叛徒名义干掉,大卫是英方的但理想是忽悠住美俄自己能做柏林幕后大boss让冷战继续下去,so死前才大喊我爱柏林不甘而去,女主一开始就设局给英方

    给看不明白的人,女主就是美国CIA的三重间谍撒奇,法国妹就服务戏菜鸟特工爱上女主还威胁了大卫变炮灰,望远镜应该是知道女主身份的出逃没成功挂了,四妹演的酒保小哥也是美方,所以各种一直在帮女主酒店枪战后还出来善后,女主把想设陷阱借KGB之手干掉自己的大卫弄成叛徒名义干掉,大卫是英方的但理想是忽悠住美俄自己能做柏林幕后大boss让冷战继续下去,so死前才大喊我爱柏林不甘而去,女主一开始就设局给英方MI6和俄方KGB高层看,特工们逐渐都成了牺牲品,名单交给了表匠CIA美方并笑到最后。这个斗争舞台极寒之城指的就是柏林本身。

    音乐配合场景切换很赞打戏漂亮,塞隆姐姐酷到底,一美定位比较矛盾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被聪明误,福利打酱油的索菲亚和四妹,还是值得一看啦。

    【详细】
    9009341
  • 个人观点
    2017/11/13 17:59:24
    时到今日编剧们还不找个地方充值吗?
    受伤了,只能卧床,电视还只剩了一个频道,悲催的只能看这玩意儿,编剧们,咱有点节操行不?当然既然这要求和“世界和平”一样不靠谱,那么,咱有点智商行吗?女主、男主、反派、男配女配,咱不要求都讨人喜欢,但是好歹有个让人疼的吧?没有,包括女主几岁的儿子,也是熊孩子一个。
    女主,倒霉的原配,照理说这是个惹人爱怜的角色,毕竟大多数人还是挺原配的(穷聊女士的信徒除外),但是,婚姻危机没见到她做任何积极的响
    受伤了,只能卧床,电视还只剩了一个频道,悲催的只能看这玩意儿,编剧们,咱有点节操行不?当然既然这要求和“世界和平”一样不靠谱,那么,咱有点智商行吗?女主、男主、反派、男配女配,咱不要求都讨人喜欢,但是好歹有个让人疼的吧?没有,包括女主几岁的儿子,也是熊孩子一个。
    女主,倒霉的原配,照理说这是个惹人爱怜的角色,毕竟大多数人还是挺原配的(穷聊女士的信徒除外),但是,婚姻危机没见到她做任何积极的响应,小三说啥信啥,既然前几集决定为了孩子家庭的完整忍了这事儿,那好歹为了拯救婚姻做点事儿啊。
    男主,大写的渣男,老婆工作忙就偷腥,美其名曰心软——一看就是男性编剧的胡说八道,男人可能疲软,心软那得分人,一次糊涂之后给小三钱,给小三买房,陪小三度过丧母期,他心软咋没多做几项公义,帮帮比小三还可怜的人那,跟别说和老婆吵离了之后被小三几句话笼络过去,又送花又干嘛的,这就是刷上十七八层金漆也改变不了渣的本质啊……
    两人孩子,去小三工作的店里闹骂骂咧咧还砸东西,虽然理解他的心情,但是这是七八岁的孩子该干的事儿吗?好吧,虽然这事儿还能划分的维护母亲维护家庭上去,但是母亲和父亲分居后独自带他因为工作忙难免疏忽,那通闹,妥妥的熊孩子。
    小三,那么朵工于心计的白莲花,怎么就吊死在男主那棵歪脖树上了?她用心的一半就能钓一个比男主强不少的凯子,对男主的痴缠真是——可能编剧早期穷聊剧看多了……
    女主兄弟,找人教训小三,我不是说小三不能教训(虽然这么做不合法,但是解气啊),不过,这一个人也当不成三儿,所以麻烦连男主一起打一顿,别一个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一个恨不得踏上一万只脚让她永世不得翻身,别说那时候男主已经浪子回头了是女的纠缠啥的,凭啥他说撩人就撩人,说想回归家庭人家就得让他干干净净的抽身,您谁啊,地球不是围着您转的吧?
    女主婆婆,挑挑剔剔,钟点工不知赶走了多少,不是坏人,不过几个人能拍着胸脯说喜欢这样的人?
    说到这,我真忍不住羡慕美国编剧们的“流水线”,照着套路来,至少不会把智商暴露无遗……
    【详细】
    8921862
  • 清辞
    2016/2/19 16:09:24
    演员黄轩——气质与演技

    早就想说说他,但感觉是项大工程,还是慢慢写吧。初见黄轩,是《芈月传》的黄歇。我很喜欢黄歇这个角色,但没想到我会因为这个角色喜欢黄轩这个演员。我喜欢过的角色不少,但我有种很奇怪的心理,看了一个特别喜欢的角色会很排斥看这个演员的其他角色,但对于他,也不知是他的哪一点吸引了我,说不清道不明,看了他的一个角色,就驱使着我去了解更多的他。事后发现,这种吸引确实来自于他自身的独特。看大本营的时候,觉得他

    早就想说说他,但感觉是项大工程,还是慢慢写吧。初见黄轩,是《芈月传》的黄歇。我很喜欢黄歇这个角色,但没想到我会因为这个角色喜欢黄轩这个演员。我喜欢过的角色不少,但我有种很奇怪的心理,看了一个特别喜欢的角色会很排斥看这个演员的其他角色,但对于他,也不知是他的哪一点吸引了我,说不清道不明,看了他的一个角色,就驱使着我去了解更多的他。事后发现,这种吸引确实来自于他自身的独特。看大本营的时候,觉得他是一个清秀有点腼腆很讨人喜欢的男孩,温润阳光。看了他的访谈,我惊异于他的气蕴,比我一开始认为的更甚。喜欢读书喝茶,在剧场也总少不了这两样,最喜欢的书是《文学回忆录》,最喜欢的作家是南怀瑾先生,喜欢旅游,曾经揣着不到200欧元突发奇想穷游巴黎,如流浪般在巴黎度过了十五天,至今怀念那里的日子,羡慕三毛式的流浪般的浪漫生活,在泰国拍电影,迷恋于那里的风土人情和安详静谧,即使只有一湾江水和两三处村落也是他心里最美的风景,不惜被晒黑也要有空就骑单车漫游在这样的景色中。他的谈吐和他对每一件事独到的见解令我惊艳,这样不俗的人!熬得八年刚刚好,他的风度气蕴无一不昭显着他多年来的沉淀,即使身在娱乐圈也始终与书与茶为友,骨子里沉淀下来的成熟,不是腼腆,是内秀。不是偶像包袱,是他本就是内敛的人。这样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文艺青年”吧。(访谈可以看《可凡倾听》《鲁豫有约》《星月私房话》听他的访谈很享受)言归正传,女医明妃传热播,有人评论黄轩一直在饰演翩翩公子国民初恋的角色,因为他本身气质就很温润,所以导致他戏路局限于这种角色。有必要说一下,好的演员不会被自己本身的气质拘束,即便他气质再上佳,让他演一个痞子肯定也能信手拈来。黄轩就是这样。黄轩的国民初恋是他红了之后的角色,红高粱的张俊杰,芈月传的黄歇,女医的朱祁钰,所以给大家的错觉就是黄轩一直在演这样的角色,其实黄轩出道七八年这样的角色也就这三个。在这之前,他饰演的角色非常多变。来一发黄轩的迷之气质

    7780988
  • 读英文书雪耻
    2022/9/20 10:09:41
    第二季的剧变

    剧变:

    1、纵深变横向

    2、自然变社会

    3、友情变爱情(明明是小孩!!!)

    4、

    剧变:

    1、纵深变横向

    2、自然变社会

    3、友情变爱情(明明是小孩!!!)

    4、私心变公心(他终究不是黄药师)

    挑刺在于

    1、遗物缺位

    2、多线有点乱

    ----------------------------------------------------------------------------------

    开头挺诡异,中间有点乱,结局很温馨。

    第一季太好看了,后面的难以超越。所以也不苛求作者了。

    【详细】
  • 14659533
  • 喻鸣
    2018/7/11 14:26:50
    当玛丽苏也开始自我阉割

    畏首畏尾还拍什么偶像剧,直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在屏幕上就好啦!

    畏首畏尾还拍什么偶像剧,直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在屏幕上就好啦!

    【详细】
    950766
  • projectcool
    2019/6/8 14:18:49
    新瓶装旧酒
    本质上是反种族歧视的片子,只不过这次不是肤色,而是种族。 鄙视链形成后就很难更正,跟绿皮书一样,前面大量的篇幅都在讲这个。至于什么三大种族,魔法,光灵什么的,基本上只是强塞进去的元素,没有这些元素,故事不好看而已,对想表达的主题其它没太大影响。 格局还是太小...  (展开)
    本质上是反种族歧视的片子,只不过这次不是肤色,而是种族。 鄙视链形成后就很难更正,跟绿皮书一样,前面大量的篇幅都在讲这个。至于什么三大种族,魔法,光灵什么的,基本上只是强塞进去的元素,没有这些元素,故事不好看而已,对想表达的主题其它没太大影响。 格局还是太小...  (展开)
    【详细】
    10228215
  • 造飞机的工厂
    2007/12/12 4:15:04
    令人回味的配角、漏洞的剧情、意味深长的结局
        从《暗算》开始喜欢上了钱之江,也喜欢上了柳云龙。《功勋》刚一“亮剑”就开始“追砍”了,可惜有多少期待就看到了多少失望。老实说,军事和情报什么的,我不是专业人士也不是“发烧友”,所以技术细节上的漏洞我也就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但是稍微用逻辑的思考就能发现太多的漏洞,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不过《功勋》一片
        从《暗算》开始喜欢上了钱之江,也喜欢上了柳云龙。《功勋》刚一“亮剑”就开始“追砍”了,可惜有多少期待就看到了多少失望。老实说,军事和情报什么的,我不是专业人士也不是“发烧友”,所以技术细节上的漏洞我也就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但是稍微用逻辑的思考就能发现太多的漏洞,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不过《功勋》一片也不是完全没有亮点,其中鬼子配角的设计和最后的结局还是让人品出了些味道。《功勋》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非典型性”鬼子和“非典型性”鬼子军队。《功勋》里的鬼子不再是老电影里那种满脸横肉,满嘴“死拉死拉的”的“典型性”的符号化的鬼子形象。而变成了“每天都想着赶紧结束战争,随时打算回家,夹在各方势力之间左右为难,靠着鸦片烟麻醉自己”的迟田少佐;“除了想着为天皇玉碎,还惦记着惠子小姐,极度冷酷,又有些柔情”的黑木少佐;就连东林炮台的小鬼子也不是那种坏的没点“人气”的样子,居然也具有了一些“知恩图报,懂得感激”的“优点”。这些复杂的带着“人味儿”的鬼子形象为《功勋》增色了不少。而“除了惦记着敌人,也惦记着自己人,老想着背后给别的部门下刀子”的“官僚化”的关东军司令部,也让人看出了一些别样的风味。
        当然,最让人受用的还是结局的设计,看似有些“荒诞”,因为英雄既没有抱得美人归,也没有批红花骑大马,在人民的欢呼中与政委热烈拥抱。而是在老百姓的痛骂中跟着“敌人回国了”,提着脑袋打鬼子,到了到了却成为鬼子的一员,跳进黄河也洗不成“中国人”了。这种有些悲凉的结局在最后给了人久久不能散去的回味,就像是扎在心里的一根刺儿,说起来不疼,但是却总也忘不掉。
        令人回味的配角、漏洞的剧情、意味深长的结局。
    【详细】
    1257798
  • 无影
    2010/9/2 21:02:04
    我爱你,但我更爱这世界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小情侣。

    他对她很好。会为讨她欢心准备各种小心思,她生气了会主动低声下气认错,对她种种无理的小要求言听计从,带她去旅行,也会制造各种小浪漫。

    虽然也有嗌交扭计,总也算甜蜜温馨的。

    只是,她上进,从天水围4000/月的sales做到中环的白领;他懒散,大概是家底殷实,只是做一些零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她却有一个家要养,有一个不生性的弟弟,要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小情侣。

    他对她很好。会为讨她欢心准备各种小心思,她生气了会主动低声下气认错,对她种种无理的小要求言听计从,带她去旅行,也会制造各种小浪漫。

    虽然也有嗌交扭计,总也算甜蜜温馨的。

    只是,她上进,从天水围4000/月的sales做到中环的白领;他懒散,大概是家底殷实,只是做一些零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她却有一个家要养,有一个不生性的弟弟,要时常攞钱去差馆保释。然而这时候他却因为闹别扭不听她的电话。

    这时候,有才华、有品味,成熟有魅力又对她偏爱有佳的男二出现了。换你你选谁呢?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不是吗?只是这个他对她说,这个世界好大的,你的中环其实很小很小。说,if you want, you can. 说,做我的助理吧,我带你去巴塞罗那。

    这不是两个男人的竞争,这是感情和世界的竞争,是男人和女人的角力。我爱你,我也爱这世界。选你还是选我自己?你是这世界上最爱我的人,可是如果仅仅依附于你又谈何我自己?

    所以,男孩们,如果你真爱一个女孩,请牵着她的手,带领着她一起走完你们的人生路吧。不要等到,分手说爱你。
    【详细】
    3632509
  • 张大匆
    2022/1/7 8:43:32
    情商低、演技差,“熊孩子”于小彤是怎么把自己作成烂片男主的

    2010年,李少红执导的《红楼梦》刚一上映就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演员念台词就像小学生念书,有感情却不够生活化;肥黛玉、瘦宝钗的反差,看得特别突兀;

    乡村出身的刘姥姥比贾母还要富态......

    众多“创新性”的改编让观众直呼受不了。

    <

    2010年,李少红执导的《红楼梦》刚一上映就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演员念台词就像小学生念书,有感情却不够生活化;肥黛玉、瘦宝钗的反差,看得特别突兀;

    乡村出身的刘姥姥比贾母还要富态......

    众多“创新性”的改编让观众直呼受不了。

    不过于小彤饰演的少年宝玉,却收到不少好评。

    不管是公子哥的扮相,还是顽皮乖张的性格,于小彤都演绎得比较到位。

    14124459
  • 已养成俗女
    2022/6/18 14:40:20
    观后感

    上次看到蔡淑臻姐姐还是在康熙来了讲她的感情,一直觉得台湾女模走影视化路线不过是当个花瓶,摆个样子,最多做到隋棠的水平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但是姐姐让我看到了生命因为时间产生厚度和底蕴,一路从外在做到内在。我看到片尾最后编剧出现了姐姐的名字,没有摆在前面也没有特别标记,就好像她只是编剧团队一员,事实也是。恭喜姐姐,把时间都变成了养分。

    上次看到蔡淑臻姐姐还是在康熙来了讲她的感情,一直觉得台湾女模走影视化路线不过是当个花瓶,摆个样子,最多做到隋棠的水平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但是姐姐让我看到了生命因为时间产生厚度和底蕴,一路从外在做到内在。我看到片尾最后编剧出现了姐姐的名字,没有摆在前面也没有特别标记,就好像她只是编剧团队一员,事实也是。恭喜姐姐,把时间都变成了养分。

    据我所知,台湾演员学院出身的很少,或者他们也不在意出身,而是在意对表演的热情,他们尊重剧团演出,把生活融入表演,再把表演夸大化。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台剧的表演是过度戏剧化的,但是很奇怪,你不会觉得这种夸张会脱离现实。这种夸张是在靠谱和离谱之间,很微妙地保持和谐,我不知道这种感觉怎么用专业术语表达,但是作为观众的我很喜欢。

    最后说这部戏的剧情。和《俗女养成记一样》,这部戏关注社会议题,但却不是直挺挺的摆出来,他像是漫画,先给你冲击力的视觉,再给你嘻嘻哈哈的故事,最后再把真正的观点端上来。他们讲普通人的故事,也讲大环境的议题,没有生硬的结合,只有一气呵成。这两部戏给我的感觉很相似,一样明媚的夏日海岛滤镜,一样设定在台湾南部的小城,一样讨论社会议题,一样有笑有泪,有感动也有反思。社会议题的剧不一定要做的严肃,也不是一定要生活流充满烟火气,反正我是对这种漫画式设计上瘾了。

    【详细】
  • 14461624
  • 夜深忽梦少年事
    2022/9/9 20:43:54
    饭桌修罗场背后的时代苦辣咸背后的隐藏小妈文学

    刚看到《还是觉得你最好》这个挫气片名与抓马的剧情介绍时,第一反应是黄子华又给我整了什么狗血恋情戏码?而带着助养孤寡老人做养老慈善的心情走进影院后,没想到这其实是一个披着俗套爱情的皮,内里却暗藏玄机的港式温情喜剧。场景从头到尾几乎没离开一个“有福叉烧”的家,一张六人饭桌,主创想浓缩的是一个跨越香港新旧时代、独具港式特色的家庭变迁与人生成长故事,极致的“螺蛳壳里做道场”。虽然故事讲得稚嫩,还是能

    刚看到《还是觉得你最好》这个挫气片名与抓马的剧情介绍时,第一反应是黄子华又给我整了什么狗血恋情戏码?而带着助养孤寡老人做养老慈善的心情走进影院后,没想到这其实是一个披着俗套爱情的皮,内里却暗藏玄机的港式温情喜剧。场景从头到尾几乎没离开一个“有福叉烧”的家,一张六人饭桌,主创想浓缩的是一个跨越香港新旧时代、独具港式特色的家庭变迁与人生成长故事,极致的“螺蛳壳里做道场”。虽然故事讲得稚嫩,还是能看出电影真正想表达的不是爱情,而是以来自不同“破碎家庭”重组的三兄弟关系【分别代表70.80.90的代际差异与理念隔阂】隐喻香港颠沛跌宕的城市命运,告诉香港人是时候告别对旧时代的一味怀旧留恋,要走出去,走远些,放开眼界,开阔格局,去接受拥抱更豁达的新狮子山精神。能感受到主创有反传统港片主题与情感套路的新时代思考与理解在里面。所以电影本身7分,我愿意多加1分港片迷情感分。我也不认为这是个“爆笑”喜剧,当然笑位还是很密集,但更多的笑点是懂粤语或有相关生活背景的人get到梗时的会心一笑,感觉粤语地区观众共鸣会更多。比如里面的万物皆可叠字,如果我不是黄子华粉丝会觉得不好笑,但因为知道导演是子华同担??,能一秒领会这是来自子华栋笃笑里的经典梗【情侣叠字昵称之铁达尼极限】,此中彩蛋般的意趣外人不能道也。【就像粉丝跟偶像热恋期也会喊宝宝~铁达尼极限理论对男女关系的解构绝对精彩!】【虽然但是,我第一次听到粉叫黄子华宝宝也是瞳孔地震!】【以下剧透,慎读】我有一个大胆暴言:这是个在老套的爱情亲情故事伪装下,大哥的前女友现女友兜兜转转皆是过客,最后发现他真正深爱的是他美人继母的小妈文学![二哈]大哥身上有很重的恋母情结,老豆作为亲爹却是缺位的,他一直放嘴边念叨的家训是“阿妈话”,阿妈走后他男妈妈一样把屎把尿(字面意思)把两异父异母+同父异母的弟弟拉扯大【书架上一系列《男孩的情绪管理》】,即使二弟大逆不道“勾义嫂”都隐忍没动手,却在弟弟骂“我老母不是你老母”时彻底爆发~这种种迹象如果都不算爱[doge]全片最惊艳的是最后出现的母亲形象,不是传统概念的老母亲,而是烈焰红唇复古摩登女郎,“你以为阿妈说的都是对的?我以前做夜总会喳!”如此霸气、性情,闪闪发光,她是香港光辉灿烂黄金年代的化身,也是大哥记忆里永远美丽性感、永远个性自我的独立女性象征,那额头落下的一吻,瞬间融入维多利亚港海风夜色中,是整部电影最高光时刻,那一刻,爱过这光辉都市的人怎能不真情奔涌,思绪万千。我也喜欢电影中的女性人物塑造,摆脱了传统中式刻板印象,你以为的:“在家吃着饭突然出现的前女友成了我弟现女友,还要住进我家跟我旧情复燃?”“我的网络性感女神竟是大哥私生饭,认识三天就要睡粉同居?”三角六人大乱斗、小红书写手式修罗场;实际上:没有什么雌竞扯头花的俗滥关系,林明祯演的走清纯性感路线的网红女神,传统影视剧里这种人设常常沦为“绿茶”,但这部戏里她毫不傻白甜,是个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洞悉人性的高情商可爱女孩,她不是来破坏这个家,是来加入这个家的,是疏导厘清乱如麻六人关系的润滑剂;王菀之家庭主妇形象与三弟青梅竹马十几年恋爱,却彼此不理解对方的理想,最后在烹饪美食中找到人生方向,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原来我一个人也可以自由快乐不需要与你分享,有玩偶之家娜拉女性觉醒那味了,非常惊喜;廖子妤更不用说,美出了全片高光;邓丽欣是职业女性带一些神经质港女形象,子华以前的经典搭档dodo,ada都是这一型,宛宛类卿??,但可惜她不擅长驾驭喜剧节奏,跟子华太有个人风格的表演不太合拍,反而跟张继聪比较搭。黄子华演绎的大哥,是个几十年不愿走出屋企的传统中年男人,在传承父辈的一套家庭规则体系里运转,约人吃个饭都只想去楼下的沙爹牛肉店,爱发短信和色盲设定也有居安一隅,封闭内心,不敢直接沟通,不愿开放自我的桎梏感,但他温柔,细心,没有油腻爹味,讲道理,有同理心,加上恋母情结,一切表演都很黄子华,而最后的触动点在于他终于接受到人不能不改变,无论是过时的情感还是人生,香港也不能永远活在时代icon的刻板设定里,不会做好吃的叉烧又如何,“老豆做的叉烧也可以很难吃”“别人觉得冇福也冇所谓,懂的人心里知道有福就得咯”“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这洒脱,包容,开放,豁达的人生态度,才是香港精神,也是他想表达的主题。回来的车上,跟好友聊起2018年去香港看子华的最后一场栋笃笑《金盆啷口》,早上在街角的茶餐厅吃饭,伙计告诉我们这是最后一天营业,他们就要闭店了,那些熟悉的、旧日味道与记忆正在消失,但那一天的餐蛋面还是那么美味,每个来来往往的街坊还是彼此谈笑风生聊着家常,一切那么宁静美好,云淡风轻,阳光正好。这才是我怀念的香港,不耽于过去,无惧于未来。此后世事风云变幻,谁曾想如此多难关难过,回首望太平盛世,能偷得浮生片刻欢乐,都算是幻海奇情。

    【详细】
    146391999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