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18439
  • 广云杂谈
    2020/10/3 16:17:21
    我可以永远相信网飞和汤浅政明

    带给了我很多感动,我的精神也有所成长,一开始以为是个一般的灾难片,但我还是低估网飞和汤浅政明了,做出来的效果非常妙,看到了许多恶魔人的影子,风格确实很像。人物对于灾难、命运的抗争,为了他人选择牺牲自己的觉悟,这部作品表现得非常棒。能说的东西太多了,心力有限,不作长篇评价。看的过程基本没看评论,刚开始a站看也就爸爸死的那段开了一下弹幕。偶尔看到人说前两集好行,后面拉跨。确实后面偏离了现实类灾难

    带给了我很多感动,我的精神也有所成长,一开始以为是个一般的灾难片,但我还是低估网飞和汤浅政明了,做出来的效果非常妙,看到了许多恶魔人的影子,风格确实很像。人物对于灾难、命运的抗争,为了他人选择牺牲自己的觉悟,这部作品表现得非常棒。能说的东西太多了,心力有限,不作长篇评价。看的过程基本没看评论,刚开始a站看也就爸爸死的那段开了一下弹幕。偶尔看到人说前两集好行,后面拉跨。确实后面偏离了现实类灾难片的风格,不符合很多人的预期吧。但我毕竟去年恶魔人印象尤深,所以还是有心理预期的,反而觉得这样才有意思。我个人并不在乎剧情逻辑严不严谨、人物塑造合不合理,若是文艺赏析都按照一套标准来,所见未深。当然我也尊重吐槽这部作品的人的观点,可能确实不符合他们的胃口。但就我个人而言,它带给我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在此表示感谢。网飞投资出品的动漫一向以大IP为主,比如奥特曼、攻壳机动队、恶魔人,以及此次日本沉没。难能可贵的是,都加以了巨大的精彩的改编,突破了这些题材的边界,使我们看到了与众不同的另一面景色,挖掘了这些IP的潜在价值,我很尊崇这种大胆的商业模式,希望网飞发展得越来越好。

    【详细】
    12890491
  • BadEgg
    2011/4/3 9:10:21
    喋血街头
        港产不可多得的片子,本片始终围绕着情义为主题,将兄弟情义描绘的淋漓尽致,探索着情义与利益间的关系,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他们是如何选择的。
      我很喜欢影片里他们三人骑着自行车比赛的那段,那段贫困而快乐的日子。影片的音乐也是其中的亮点(我认为),那忧伤的口琴声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吹的不是口琴,吹的是忧伤~
    &
        港产不可多得的片子,本片始终围绕着情义为主题,将兄弟情义描绘的淋漓尽致,探索着情义与利益间的关系,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他们是如何选择的。
      我很喜欢影片里他们三人骑着自行车比赛的那段,那段贫困而快乐的日子。影片的音乐也是其中的亮点(我认为),那忧伤的口琴声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吹的不是口琴,吹的是忧伤~
      值得一提的是张学友的演技,在本片里张的演技丝毫不逊于梁朝伟、任达华、李子雄等影帝级的演员。
    【详细】
    4890256
  • 沉默的大多数
    2022/11/5 21:31:56
    动作爆米花

    22年11月回看,有些诧异它竟然是4年前的作品。

    强烈的男性审美和意识,在今天的欧美电影里越来越少。

    因为不是狂热观影爱好者,只是在需要时随便从网站上选择一步,所以最近几年半被迫式看了很多女性主角、题材电影。

    有好

    22年11月回看,有些诧异它竟然是4年前的作品。

    强烈的男性审美和意识,在今天的欧美电影里越来越少。

    因为不是狂热观影爱好者,只是在需要时随便从网站上选择一步,所以最近几年半被迫式看了很多女性主角、题材电影。

    有好有坏,但是挺多不太适合我。

    看到本片一板一眼甚至有些假的武术套路,竟然莫名感动;竟然没有黑人配角,女性角色真的只是引子,熟悉的舒适区。

    真的是受够了奈飞的稀烂动作戏和拖沓剧情!

    以至于对它的创意陈旧都不好挑剔,可以说是致敬银河映像的爆米花同人。

    尤其是点击第二部,发现还是原有的风格后,真是太棒了!

    【详细】
    14744449
  • 2022/1/31 0:56:20
    如果爸爸还在。

    我是长春人。看到第一集,我就哭了。小孩子问我为什么哭,我说这个剧就是你姥爷年轻的时候经历的事情。剧里的房子重现了照片里奶奶家以前的样子。取景地在长春,故事里的拖拉机厂,在我家的楼上就能看到遗址。现在也没有拆,依址而建成了一个文化公园。

    我是长春人。看到第一集,我就哭了。小孩子问我为什么哭,我说这个剧就是你姥爷年轻的时候经历的事情。剧里的房子重现了照片里奶奶家以前的样子。取景地在长春,故事里的拖拉机厂,在我家的楼上就能看到遗址。现在也没有拆,依址而建成了一个文化公园。

    14178304
  • 云城
    2017/7/28 13:32:42
    这不是战狼,这是战哈士奇

    本文首发于电影公众号《云何电影》。

    在七月的观影避雷针上,我说吴京就是不重剧情要拍这种有血性,荷尔蒙爆表的片子,为此我还十分期待,直到今天啪啪打脸,故事可以不好看,可以不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但不可以满布逻辑硬伤,这部电影的硬伤跟《绣春刀2》一样,一而再,再而三的逻辑bug,枉顾现实,充篇意淫,狼是有

    本文首发于电影公众号《云何电影》。

    在七月的观影避雷针上,我说吴京就是不重剧情要拍这种有血性,荷尔蒙爆表的片子,为此我还十分期待,直到今天啪啪打脸,故事可以不好看,可以不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但不可以满布逻辑硬伤,这部电影的硬伤跟《绣春刀2》一样,一而再,再而三的逻辑bug,枉顾现实,充篇意淫,狼是有血性,有纪律性的聪慧生物,这么不带脑子的拍,只能是一部战哈士奇。

    直到现在我也没想明白,明明是一样的主创,这狗屎一样的剧情是怎么编出来的,我从没奢望这个故事有多精彩,只求保持战狼一的水准即可,然而影片后半段一次又一次的对观众智商的羞辱实在是令我出离愤怒了。影片前三分之一都还是不错的,护送于谦老师到大使馆那段,节奏紧张,战争场面写实而惨烈,看得人热血沸腾,然后从冷锋再度返回战区开始救人,整个故事情节开始崩溃,细数一下本片的bug(按时间顺序):1.中国大使馆庇护当地人可以理解,拉着干儿子上军舰我忍了,还拉着他妈,是不是再来个七大姑八大姨的?我翻遍所有新闻也没见过中国军舰协助战乱当地国家居民撤离本国,话说这不是输送难民吗,这些人往哪搁?所以冷锋救了他非洲干儿子,还跑去救他干儿子的亲妈,动机上就逻辑不通。2.欧洲顶级雇佣兵像是一群任性熊孩子。没看出作战多厉害,倒是一言不合就杀雇主,这么任性的雇佣兵还是欧洲王牌?一个武力值爆表的保镖,就是动不动爱杀个雇主,你敢雇吗,专业团队毫无契约精神?而且任务明明是协助找出陈博士,怎么没事就屠杀民众,雇佣兵演出了恐怖分子的感觉,摊手。3.工厂撤离,几百多号人,冷锋一句话就让所有人都走,这里一直未提是去联合国维和军营,让人以为要带着一群人上船,直到出现了UN的飞机,但如果联合国维和可以参与救援,为什么不派作战单位支援呢?4.雇佣兵夜袭工厂,马上就要消灭冷锋的时候,却听了雇主的命令撤军,然后回去就宰了雇主,boss你这么不服为什么还这么听话?而且手下被冷锋杀得时候不是很气愤吗,不是要报仇吗,为什么要留个祸患?以及攻陷工厂后为什么撤退,让冷锋解放了工厂,boss又杀回来,请问这是什么缺心眼战术,喜欢攻城?还有坦克大战,有机枪不用,有炮不用,开着坦克追着碾人,这boss活在冷兵器时代吗?5.赵东来局长,额不舰长,在冷锋视频直播了大屠杀场面后,情绪激动,终于得到反击指令,居然发射了十几枚动辄几百万的“大宝贝”射向了标有友军的战场,导弹不要钱的?也可能这导弹真的便宜,毕竟只打出了榴弹炮的效果。然后还想请教一下发射导弹时那旁边哭天抹泪的官兵是从我是歌手现场拉出来的群众演员吗,就这么黑我们威武雄壮的海军,真的好吗?6.张翰演的富二代,沉迷枪械与战争,实际只会纸上谈兵,真打起来立马尿了裤子,本来是对国内一些天天叫嚣打仗不知道战争残酷的人的辛辣讽刺,这个设计我觉得还挺赞的,结果屁滚尿流打了一仗后,突然就变专业老兵了,杀人手也不抖了,心也不慌了,感情是使命召唤深度玩家,任督二脉突然通了?7.最后要说贯穿全片的线索,杀死余男的子弹,按照剧情来看,就是这枚子弹杀死了余男,那么子弹怎么这么完好,回想一下医生手术取出来的子弹,哪个跟弹头一样完好,子弹就算打在相对柔软的人体上也一样会变形,还有把子弹头削的那么尖当时我就有预感这个子弹头要杀人,果不其然,而且子弹上刻这么多不规则花纹真的不会影响弹道吗,还是步枪子弹,难怪boss打人老打不中,唯一打中的一枪是躲在烟雾中的冷锋,瞎猫碰上死耗子,很可以。撤侨本是一个很不错的彰显我国国威的题材,然而本片却毁在了自己的逻辑混乱上,战胜一群没脑子的敌人,这样的胜利值得夸耀么?

    87011702
  • 海岸风情357
    2021/8/10 13:12:44
    贝肯熊太垃了。别去看。

    带孩子去的,剧情拉胯,极度幼稚,逻辑漏洞太多,道理生硬,因果不通,困得睡着了。

    还问小迪为什么喜欢当特工,你自己不就是一路想当特工吗?

    整个就一又菜又爱玩的熊,没能力又多事,惹麻烦,靠主角光环解决问题。小迪也是无能狂怒。。当特工是遛弯吗?

    竟然还要写厚140个字才能发布。。k的复仇如果能成功就好了。。

    带孩子去的,剧情拉胯,极度幼稚,逻辑漏洞太多,道理生硬,因果不通,困得睡着了。

    还问小迪为什么喜欢当特工,你自己不就是一路想当特工吗?

    整个就一又菜又爱玩的熊,没能力又多事,惹麻烦,靠主角光环解决问题。小迪也是无能狂怒。。当特工是遛弯吗?

    竟然还要写厚140个字才能发布。。k的复仇如果能成功就好了。。

    【详细】
    13784176
  • 熊猫
    2022/1/2 7:41:03
    一上来就这么刺激!大胆谈性,这不羞耻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韩剧天使】 欢迎联系授权转载)

    今年影视剧的流量密码似乎都出现在女性题材上,比如近期热播剧《酒鬼都市女人们》,从豆瓣评分8.3一路飙升到9.1。

    它的出圈,出人意料。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韩剧天使】 欢迎联系授权转载)

    今年影视剧的流量密码似乎都出现在女性题材上,比如近期热播剧《酒鬼都市女人们》,从豆瓣评分8.3一路飙升到9.1。

    它的出圈,出人意料。

    一开始只是将它定义为小制作的TVING原创剧,但仅播出三周后该剧的订阅率递增至榜首,相关视频的点击量也很高,新会员加入用户涨了四倍。

    不是说一定要女性视角,但它讲述的故事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共鸣,以及该剧的剧情让人看着就爽、节奏快、叙事、演员魅力等等也有一定关系。

    因为它的人气高涨,编剧也给到了剧粉确定的消息:将制作第二季。

    期待第二季的同时,咱们先来聊下今天为大家挖到的另一部女性题材宝藏小众剧

    这部剧名叫——

    《都想做好》

    14110780
  • 路人廿五
    2017/11/12 23:02:38
    猫骨拉面四叠半,春宵苦短伪白兰

    又是森见登美彦,更重要的又是汤浅政明,几乎是有资源时就下来看了,不过第一遍只能算是看的颇为酣畅,很多点并没有gai到,这周虽然很忙,但是终于断断续续把本片认真看了第二遍,虽然依然很多点理解不上去,好在也算是下笔有了点底气,也感觉不能再拖了,过来自high的写个无责任长评吧。

    首先我是《四叠半神话大系》的忠实粉丝,不论是动画还是小说原著都看过,可惜算下来也是七年前的事儿了,很多细节

    又是森见登美彦,更重要的又是汤浅政明,几乎是有资源时就下来看了,不过第一遍只能算是看的颇为酣畅,很多点并没有gai到,这周虽然很忙,但是终于断断续续把本片认真看了第二遍,虽然依然很多点理解不上去,好在也算是下笔有了点底气,也感觉不能再拖了,过来自high的写个无责任长评吧。

    首先我是《四叠半神话大系》的忠实粉丝,不论是动画还是小说原著都看过,可惜算下来也是七年前的事儿了,很多细节记不清了。作为四叠半的姊妹篇,《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动画继承了前作大量的特点,包括奔放的画风以及色调,洒脱而有张力的表现形式,甚至部分道具人物都借过来出场,也算是对本片主题的一个映衬吧。

    说到主题,我思考了很久,蓦然回首,发现主题剧里就有:“缘,妙不可言。”(泥奏凯

    以下涉及剧透:

    剧情方面,本片主要将少女一夜的冒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春是女主和李白斗酒,偿还直子她爹的高利贷;夏是旧书市场,二人寻找《窟嚓嚓》的闷热之旅;秋是学园祭上迷你歌剧的试探表白;冬是大战孤独的感冒风暴,迎接爱情的救赎。

    有趣的是,通篇看下来,发现精髓反倒凝结在开篇高潮——女主和李白斗酒这一幕上。李白认为人生只有虚妄,而少女则认为人生充盈着意义。李白认为人终究会孤老一生,少女则认为每个人之间都存在缘分的联系。不知道是讽刺还是因果必然,原本势均力敌的两个论点,却正是因为消极论点的消极而呈现了一边倒的事态。于是在接下来的三幕里,几乎又走了三个轮回。夏夜,消极的孤立善本败给了反垄断的古书市之神小小津;秋夜,孤高的校园特殊事务会长败给了一心寻找惊鸿一瞥的胖次大番长;冬夜,孤独的感冒风暴败给了少男少女悸动的羁绊。

    单纯讨论每个情节基本都有很多惊喜的发现,因为全片的主旨就是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是缘分。所以,像“两杆大烟枪”一样,不相干的人相聚,各自发展,再相聚的桥段比比皆是。全片看完,几乎每一处怪异的设定都是一个巧妙的埋伏和噱头,在后续剧情里得到诠释和回应。也相信每个人看完都有自己的答案,能将各处细节自圆其说。这里也就不沾沾自喜的罗列自认为看到的每个彩蛋了,就简要说一说个人对片子最主要矛盾的理解吧。

    当年看四叠半时,感触颇深也算得益于正值苦苦寻觅真爱而不得的年纪,七年过去,别说脱光,婚都结了许久了,看着把孤独写的这么透彻的片,除了能勾起对往昔的怀恋,偶尔会有些无病呻吟的异国感。不过联想到当年去日本看宁桑的经历,也就不得不叹服原著的受欢迎程度和文学地位了。

    众所周知,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非常有限,人均资源严重不足,东京更是如此,总体感觉就是拥挤(也难怪现在寸土寸金的小户型都喜欢日式装修),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就是把100只老鼠放到一个盆里,结果自然是头破血流。而人更是如此,所以为了缓解这种矛盾,日本人都比较内敛,形象点说就是“尖儿朝内”,这大概也能解释为啥自杀率这么高,犯罪率这么低。即使很拥挤,每个人的内心安全领域却是极强的。当时每天坐地铁公交,大声喧哗的基本都是热情的国人亦或是棒妹,吸烟也是都圈在室外的一块地方,很少见到边走边抽的大叔,除了闹市,都极其干净,每个人走后都像没来过一样,干净到脚下可能都没灰,踹墙一脚连个印儿都木有。家人也是一个很独立的概念,所以也会出现《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这样的协议婚姻,也会出现《四重奏》这种夫妻相敬如宾两年到同床异梦。

    在东京待了一周,最大的感触就是强烈的异国感和孤独。甚至耻感高一点(就是作为一个要脸儿的人),很多时候和别人做的不一样都感觉很丢人,这和异国感又不同,后来去欧洲玩,也是各种不懂,各种丢人,却没有感觉有什么可耻。除了人和人之间的生疏感作祟,大概就是存在感的稀薄。也是拥挤造成了过度的敏感。比肩接踵的环境下,伸个懒腰都感觉能打到人,而在欧洲从来都没有这样的体验。这也就是男主最后脑内一直在开理智的国会,本能的冲动却始终进不了大雅之堂的原因吧,单纯只是怕伤害别人,更是怕伤害自己。

    最后抒发一下个人看完畅快的感受吧,首先,看到四叠半里的种种老段子,“他乡遇故知”的喜悦溢于言表。而全片四大块情节里,最喜欢的莫过于斗酒这一段,尤其是酒的设定,伪电气白兰,给人回味悠长。作为私自酿造的仿白兰地的假酒,名贵程度与奢侈品都不能比,因为奢侈品看价钱,这东西看缘分。这也为原本充满魅力的春宵,再次披上玄幻又神秘的面纱。起同样作用的是四叠半里的猫骨汤拉面,传说中用猫的骨头熬制而成的汤底,奇香无比,店家也只是各种随缘(很难想象这种魔幻的食物化身各种来历不明的地沟油外卖飞入寻常百姓家)。而这两部片则继承了这两种食物的特点。

    伪电气白兰是酒,是不拘束,是可怜春宵苦短而一味奋进的旅程。猫骨拉面是深夜果腹的路边摊,一次次熬制的汤底是定式,命运,逃脱不了的四叠半轮回地狱。喝一杯伪电气白兰,能放大你的一切情绪,包括点滴喜悦,一丝惆怅,都能成为冲破你极端理智到甚至沦为诡辩城墙的洪水,而尽情随波逐流的感受生活。吃一碗猫骨汤拉面,填满的是辘辘饥肠,明天再把今天的日程再来一遍。这大概也就是不论是四叠半还是春宵苦短的男主,原本都在原地打转。也是我在看到本片男主大四时想起自己大一存下来的才能,拍了半天存钱罐,只弹出一句“点滴的积累”时,心中一紧的原由。

    本片再次踩准并踩穿了我的喜好,可惜略微小众的画风,一些需要和四叠半有些连带的细节,以及需要胡思乱想瞎联系的观影习惯,可能造成口碑流失和观影门槛。

    【详细】
    89202332
  • MovieManic
    2021/8/2 22:02:28
    所以吴磊喜欢的Ming到底是不是Gay?

    13724186
  • Dr. Liz
    2020/2/19 13:48:30
    不出所料的垃圾,求求各位大人们别再糟蹋职场剧这个题材了!3/12更新(马邦妮和房似锦竟然共用一个妈)

    说好了不看这破戏了,今天出于好奇心又看了一集。这下真的把我恶心坏了!她是马邦妮还是房似锦?我仿佛穿越了。为什么这个导演拍的女人都是一个原生家庭?女人非要那么惨吗?这是拿男性的有色眼光来拍女人吗?什么重男轻女,什么有个要上大学的弟弟,什么奋斗为了挣钱,成为真正的上海人。这个电视剧真的很肤浅,而且我通过这集已经肯定,这是一个极其瞧不起女性,把女人拍得无比世俗、恶心的人。在导演的镜头里,歪曲了中国

    说好了不看这破戏了,今天出于好奇心又看了一集。这下真的把我恶心坏了!她是马邦妮还是房似锦?我仿佛穿越了。为什么这个导演拍的女人都是一个原生家庭?女人非要那么惨吗?这是拿男性的有色眼光来拍女人吗?什么重男轻女,什么有个要上大学的弟弟,什么奋斗为了挣钱,成为真正的上海人。这个电视剧真的很肤浅,而且我通过这集已经肯定,这是一个极其瞧不起女性,把女人拍得无比世俗、恶心的人。在导演的镜头里,歪曲了中国女人的社会地位,在他的视角中,中国的女人是:恶毒的婆婆、拜金的女子、恶心的小三、泼妇一般的原配、重男轻女的母亲、蛮不讲理的前女友、矫情的女主、脑残的前台女秘书、攻于心计的女销售、辱骂男人的“成功女人”等等等。在导演的审美中,女人就是这些种种嘴脸,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演员哈着他,那么多人在为他叫好!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今天停止更新,因为弃了,不想再浪费时间看它了。

    2/19

    不出所料的垃圾,看了十分钟就看透这帮无良主创的黑心。从创意、人设、事件上都在抄美剧《清道夫》,又没有人家拍得真实有烈度。啥都想讲,啥都讲不透,编剧能不能用点自己的脑子。什么玩意儿?什么年代了,还拍得那么土,干过房产中介吗?且不说在房屋交易之前买家必须要有知情权的基本常识,就连佟丽娅被开除都能向公司获取索赔的好不好。垃圾,垃圾!对于危机公关行业本来可以拍得特别精彩,无奈编剧导演从头到脚low到极点,白瞎了好题材。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拍出真正的职场剧,而不是在别人的垃圾堆里面刨食吃!这种吃相太难看了。另外,52集的体量注定这又是一部注水拖沓圈钱的烂片。台词,表演呀,演员们能不能长点心?别什么烂剧都接,什么傻叉对白都念。坐等此剧扑街。

    2/20

    今天又看了两集,突然感觉一股莫名的恐惧扑面而来。曾几何时,中国电视剧的市场是多么的朝气蓬勃。后来有人看见了宫廷戏的市场,于是一堆乌七八糟的宫斗剧孕育而生,他们挣了钱,宫廷戏也禁播了。没事,这帮人又带着更多的资本来到了玄幻市场,ip,美颜、狗血剧情开始蔓延,后来玄幻剧被禁播了。没事,还是他们,带着钱又投奔到偶像剧市场,各种流量、玛丽苏、小鲜肉争相恐后,结果演员漫天要价,内容浮夸恶俗,脑残粉和水军铺天盖地,后来演员限价了,影视寒冬来了,再后来疫情来了,影视凛冬来了。现在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春天,这些人又把魔爪伸向了职场女性题材的市场,唉,真的为这个题材的前景担忧啊。他们真是资本过后,寸草不生呀!!好不令人害怕。什么时候中国电视剧行业才能拍出中国真正良心的职场剧,时装剧,剧情剧?真是祈祷有良心的制作团队能够带领着中国的影视剧走出冬天,走向真正的春天,让老百姓看到真正符合三观,有道德有涵养的现代剧!

    2/22 更新

    感觉还是一样,都7集了,这剧情越来越看不懂了。首先,我都不知道黄轩到底是干嘛的,现在看来黄轩是做危机公关的,那么他就应该不可能行走于台面之上,他都是帮甲方办一些正常公关公司解决不了的事情,充当私家侦探和黑白两道的职责。很多事情都无法放在台面上来讲。真正做公共关系的公司应该是DL传媒,他们才是在台面上和品牌、媒体、大众、政府打交道的人。但是大家的职责混乱不堪,台上、台下混为一谈。去看看奥美公关、罗德公关这些公关公司都在做些什么?那里每一个职员都是训练有素,高情商、高智商、高学历的人才,他们所处理的每一个case都代表了和他们合作的品牌的口碑和信誉。再看看《完美关系》里面处理的都是什么case,一堆老板都在会议室里坐着空谈,想的都是怎么做人事斗争,这些能放在台面上开会谈吗?宫斗戏不让拍了,你们转到职场上来了是吧。你们这些人应该讨论的是如何为现有客户提供创意,方案,从而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帮老娘们儿老爷们儿去玩弄一个小女孩儿。这样的素质根本就不配从事公关行业,更别提坐上集团董事的职位了。编剧意淫成分太大,胡乱编纂公关行业职场,甚至连基本的职场人所应具备的道德修养都没有,只会哗众取宠。在现实中这些大公关公司根本不可能和黄轩这么一个干危机公关的个人产生竞争关系,更不可能把他请到公司里来。警察会让小偷混混去充当眼线,偶尔会给一些好处费,但是绝对不会给他们发警服的。

    这个行业离大众的生活很远,再加上编剧对公关行业的一知半解,所以编剧能够仅凭网上流传的几个新闻和她浅显的理解就东拼西凑地写了这个剧本。导演更是没有做足功课,胡乱按照剧本拍摄,完成任务。对一个行业没有深刻了解,写出来的东西真是让人作呕,把这个行业里所有的人都给妖魔化、脸谱化,口口声声说什么传媒学院公关系毕业的,出来就弄些鸡毛蒜皮,给明星打个离婚官司,这种猎奇八卦case,想用这些无聊的情节吸引观众眼球,真是无耻透顶,误导观众。

    这摄影、美术、服化道都难看到极点,导演毫无审美,都什么年代了,拍得还是那么拙劣,一个电视剧,还没网大的画质好,一个个大油脸,假发,红嘴唇。还整个老外骑哈雷,佟丽娅这闺蜜也能下得去嘴。什么三观浮夸拜金女,台词也是什么“找男人要找能花几十万买摩托车的”,这样的人物可以有,但是怎么给这导演一拍就那么恶心、恶俗?这江太太老公失踪了,自己放着总裁的位置不当,反而让她一个毫无经验的女儿顶上去,这什么狗血垃圾逻辑?能这样处理危机,让主角登场实在是强行往观众嘴里塞米田共。

    好了,今天先更新到这吧,等待下面更加奇葩的剧情发展。

    村长说的别让你媳妇儿满处乱跑啦,快写书吧,村头的厕所可没纸啦~

    看这戏就这种感觉,因为差,所以看,看它还能差到哪去。

    【详细】
    122742312
  • 夏纪葵
    2009/9/10 20:49:56
    不要让自己的梦中情人和别人结婚,好吗?
    事实上,这是一个有点俗套的故事。
    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一切都明了了的时候,自己终究还是红了眼睛。

    我不知道对茱儿这样的女孩来说,得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对麦克说出埋藏在心底九年的那句“我爱你”,也不知道当她好不容易在球场包厢找到歇斯底里的金米,对她说“让我带着你去跟我的梦中情人结婚”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是看到这里,我却忍不住的哭了起来。

    这是一种错过了的心痛和遗憾。
    事实上,这是一个有点俗套的故事。
    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一切都明了了的时候,自己终究还是红了眼睛。

    我不知道对茱儿这样的女孩来说,得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对麦克说出埋藏在心底九年的那句“我爱你”,也不知道当她好不容易在球场包厢找到歇斯底里的金米,对她说“让我带着你去跟我的梦中情人结婚”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是看到这里,我却忍不住的哭了起来。

    这是一种错过了的心痛和遗憾。

    年少的时候,我们或许都曾拥有过这样一个人。
    他不是别人眼中最好的,却永远是你心里最闪亮的,他对别人来说可以无所谓,对你来说却是全部。你们有着自己的纪念日或者纪念物,你们熟悉对方的每一个习惯和喜恶,你们说着只有对方才能够心领神会的语言,最重要的是,属于你们的回忆全世界只有你们两个人能了解,也永远只属于你们两个人。
    那个时候,你们大概是希望两个人能长相思守的。

    可是,当我们再长大一点的时候,你发现,其实你是不甘心的。这个世界太大了,大到你不再能够专心致志的只观察着身边,这个世界上的人也太多了,多到你坚信一定还会有更好的人可以给你拥抱。
    于是,你选择了离开,选择了放弃,连带着那些两个人的最美好一并清空,然后义无反顾地去寻找所谓的更好的。

    然而,很多年过去了。
    你开始后悔了,你后悔曾经做出的那个自以为是对的的选择,因为你发现,自己再也找不到可以像最初那样深爱的人了。
    或许你还会拾起被自己丢掉的美好时光,凭着它们去寻求另一个人的原谅,可是,既然你已经先离去,又怎么能指望别人会守在原地等你呢?

    走了很久才渐渐明白,这世界上的人虽然有千千万万个,可是真正能够与你彼此心灵相通的总共不过只有一个。
    错过了,便永远不再拥有。

    可是,要怎样才能让永远不知满足的世人明白,只有你抓在手里的,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呢?

    【详细】
    2318815
  • 慕双夕
    2019/7/12 21:31:35
    我想带一人,回云深不知处

    不是专业人士,但就一个普通观众来看,国漫擅长于场景,景物,花草。弱点还是在人物刻画,尤其是动态,还是摆脱不了单薄僵硬之感。

    不过剧中场景真是美呆了

    不是专业人士,但就一个普通观众来看,国漫擅长于场景,景物,花草。弱点还是在人物刻画,尤其是动态,还是摆脱不了单薄僵硬之感。

    不过剧中场景真是美呆了

    10303266
  • 木易光影
    2015/9/6 13:12:33
    《铁在烧》叶祖新:从混世魔王到乱世枭雄
    初识叶祖新,是《步步惊心》里的十爷。这个历史上有名的“草包王爷”、“混世魔王”被天生机灵的叶祖新演绎的“大智若愚”,成了有史以来最“萌”的阿哥。彼时的叶祖新远未像如今这样炙手可热,但于人物塑造上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熟悉叶祖新的人都知道,荧屏之上他多以古装形象示人,无论是《犀利仁师》中个性善良纯真简单的范大同,还是《隋唐英雄》中的银锤小将裴元庆….不管角色如何变化,人物却似乎始终属于“生性
    初识叶祖新,是《步步惊心》里的十爷。这个历史上有名的“草包王爷”、“混世魔王”被天生机灵的叶祖新演绎的“大智若愚”,成了有史以来最“萌”的阿哥。彼时的叶祖新远未像如今这样炙手可热,但于人物塑造上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熟悉叶祖新的人都知道,荧屏之上他多以古装形象示人,无论是《犀利仁师》中个性善良纯真简单的范大同,还是《隋唐英雄》中的银锤小将裴元庆….不管角色如何变化,人物却似乎始终属于“生性简单善良”的范畴。而此番跟王雷、齐奎合演的新剧《铁在烧》,却打破常规,跳出多以虚构为主的古装世界,投身到浓烟滚滚的抗战之中。更重要的是,叶祖新饰演的丁丑娃堪称《铁在烧》中最复杂的角色,他为情痴狂,爱比天大,终究葬送自己的前程,想想亦是令人唏嘘不已。
    《铁在烧》的主创团队在人物塑造上下足了功夫,从葛十三、常二宽跟丁丑娃一出场,短时间内就将三个人的性格特点简单明了的交代清楚。兄弟三人身上各自担负着撑起一条线索的责任,葛十三的满心报复跟机智过人,常二宽的朴实憨厚和意志坚定……明摆着,大哥跟二哥是奔着成大事而来,那么从剧作的角度来看,成就事业是主线索,但缺乏旁枝末节的出彩点,于是丁丑娃毫无疑问就成了《铁在烧》和这段看上去略枯燥的抗战戏的出彩之处。
    叶祖新并未令大家失望,他看似跟随着大哥二哥随波逐流的过程中却始终有着自己的坚持。在大哥跟二哥为投靠共产党还是国民党相持不下时,他决定跟随自己的内心,成为坐拥百十号武装力量的山大王,他不负责民族气节,也不负责奋勇杀敌,他负责的是无论战乱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始终不过时的为爱痴狂。
    丁丑娃像金庸笔下《天龙八部》里的虚竹,梦想着每夜拥着神仙姐姐入眠,任凭世界再多烦扰,唯爱才是永恒。只可惜,梦姑让虚竹功成名就,胡盈盈却以“蛇蝎之心”让丁丑娃身败名裂,而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丁丑娃的单纯和善良。做了汉奸却依旧让人心生怜爱,叶祖新也算古今第一人了。
    《铁在烧》播出近半,葛十三在八路军中混的风生水起,常二宽也在国民党军队里如鱼得水,而昔日的混世魔王丁丑娃如今已经占山为王渐渐变成乱世枭雄。胡盈盈还在为他编制着爱的幻想,时刻耳提面命着想让他投靠日本人……自以为掉进爱情蜜罐里的丁丑娃丝毫没有察觉这场飞蛾扑火的爱情即将给他带来的巨大灾难,他依旧幸福着,欢笑着,幻想着自己跟神仙姐姐的甜蜜爱情。
    如果用敬佩和赞许来形容葛十三和常二宽,那么丁丑娃就应该是唏嘘和惋惜,尽管热播至今的剧集还未涉及到丁丑娃人性的大幅转变,但我们自古知道英雄难过美人关,就算是乱世枭雄,多情丁丑娃亦不例外。
    抗战剧中称不上英雄的一个角色令观众又气又爱又恨,叶祖新功不可没。
    【详细】
    75921106
  • 今言
    2022/1/28 12:46:37
    女人真正可悲的不是被老公嫌弃,而是自己“骗”自己。

    巫毒娃娃,宗教符号,地板下的女尸等等均是转移观众视线的手法。

    恐怖只是外衣,内里其实是:

    一个女人,突然发现爱了自己14年的丈夫出了轨,而后崩溃的故事。于是潜意识里编造了一个死神来夺命,老公为了保护自己,不断地把长的很像自己的女人献祭给死神的故事,来欺骗自己

    巫毒娃娃,宗教符号,地板下的女尸等等均是转移观众视线的手法。

    恐怖只是外衣,内里其实是:

    一个女人,突然发现爱了自己14年的丈夫出了轨,而后崩溃的故事。于是潜意识里编造了一个死神来夺命,老公为了保护自己,不断地把长的很像自己的女人献祭给死神的故事,来欺骗自己,以掩盖老公出轨的真相,最后NM竟然被自己编造的故事感动到要自杀——这就是女人。

    【详细】
    14173251
  • Chassit
    2013/6/14 22:28:56
    凭谁问,廉颇老矣,一饭三遗矢
    这片子我就不想多说了。看题目看阵容全都是怀旧向的,本来期望值就不高,末了也不算失望。但冲着黄日华+曾志伟+梁咏琪+任达华+吕良伟+莫少聪+熊欣欣的阵容,基本分就能给到3星。除了阵容之外这个电影真是乏善可陈,那么最终分数也就是3星吧。

    整个电影主题是怀旧,拍摄手法也是怀旧。那镜头,那配色,那台词风格,让俺恍惚觉得自己梦回80年代,重看电视剧《上海滩》。末了《光辉岁月》虽然跟主题不太搭,
    这片子我就不想多说了。看题目看阵容全都是怀旧向的,本来期望值就不高,末了也不算失望。但冲着黄日华+曾志伟+梁咏琪+任达华+吕良伟+莫少聪+熊欣欣的阵容,基本分就能给到3星。除了阵容之外这个电影真是乏善可陈,那么最终分数也就是3星吧。

    整个电影主题是怀旧,拍摄手法也是怀旧。那镜头,那配色,那台词风格,让俺恍惚觉得自己梦回80年代,重看电视剧《上海滩》。末了《光辉岁月》虽然跟主题不太搭,不过看在时代的份儿上也可以接受啦。

    这个片子比较郁闷的是剧情。看得出来鬼脚七是打算走热血+悲剧路线的,不过节奏安排比较烂,每个桥段又都比较做作,放也放不开、收又收不起,最终就成了“一系列可耻的失败串成一个故事”:

    开幕,靖哥哥押送俩大车,遇风暴。靖哥哥胸有成竹地说:“不怕,往前冲,到沟里就好了!”听起来很简单嘛,大家就冲。

    于是团扑了,还有一个倒霉蛋儿掉崖下……

    接着遇到马贼。小小坎坷难不倒郭大侠嘛,何况这一队人都是牛仔打扮,估计掏出六连发啪啪啪啪就搞定了。

    但是再次可耻地团扑了,郭大侠被俘……

    但是局面还没有发展成绝路,有知府赫然出来把郭大侠保下了!“连亲王都要对我礼让三分”,好霸气,有你罩没关系啦,明显的!

    当晚,知府被灭门……

    那么靖哥哥被安排到黄金峡避难,有曾志伟罩。曾老大嘛,一张笑面,一看就是超靠谱的样子。马贼来要人,曾老大说不许放肆,给我打!转眼就见农民们使出十八般武艺把马贼杀到屁滚尿流。

    但是自己伤亡惨重……

    然后大伙儿开了个会,我靠原来各个背景都不简单啊,有打过八国联军的,有搞过义和拳的,有参加过太平天国的,靖哥哥本人是黄花岗幸存的(时间不太对得上?)。大家商量了一下,说不怕,他们大军打来就打来,我们有地利人和,日死他们!妇女儿童全部转移!其他人布置陷阱!前山放哨!后山伏击!

    镜头一转……
    前山放哨的无用。
    后山伏击的死光。
    布置陷阱的被灭了一片。
    连妇女儿童都死了一大批啊我了个去,不是头天晚上就转移了吗?

    虽然围歼了清兵,我军伤亡也非常惨重啊,地利人和何在!

    中间还有个洋教士看见马贼头目也信教,主动跑过去感化她。

    于是被烧死了。

    还有个相貌超凶的前水军管带前去营救,毅然失败,回来赶伏击也没赶上,吃屎也没赶上热乎的。

    总之大家都很悲愤,决定组织一支敢死队杀进大营灭了满清王爷,把靖哥哥的金子抢回来给起义军买军火。

    于是曾大佬联系了许多江湖豪杰,包括当铺老板任达华,说炸药全都包在我身上了,放心吧没差错!

    次日,任达华被灭门,炸药被抄……

    戏到这里可能演不下去了,只好突然安排一个卖烧饼的老大爷不知从哪搞来一大车炸药,从天而降辅助众义士。

    大家谋划得很好,如何如何夜袭,如何搞掉瞭望塔,如何杀进主帅营。大战略就此开动。

    众义士全部没按计策走,结伙堵门冲,被很有常识的清军突突突突突突……还好刚才从天而降的烧饼大爷当了一次董存瑞,舍身炸开一条血路,顺便把乱入的这个人物也搞掉了,人物阵营正常化。

    接下来事情发展就很突然了:

    义士们胜券在握地杀进大营,没想到清兵如此命硬,死伤惨重。

    女马贼想要独吞靖哥哥的金子,跟亲王窝里反了,胸有成竹地搬出机关枪,然后被团灭。

    亲王志得意满地对众义士展开攻击,频频失手,自己全灭。

    义士们围砍亲王老哥一个,毫无悬念的事儿,居然还被砍翻好几个。

    终于最后义士团投出一次重击,把亲王砍死了,正义战胜邪恶,剧终。

    总的来说,整个剧情就是AB两个游戏人物对砍,每人出手必miss,就这么miss来miss去,最后正义的一方手气略好,赢了。看得人比较窝心……


    全片总结出来的几个定律:

    1、有人牛逼哄哄地说要罩你,千万别去,丫肯定罩不住你。
    2、有人得意洋洋地叫嚣“哈哈你死定了!”别理丫,一路冲杀,丫肯定出点什么岔子把自己干死。
    3、但凡有人砍翻清兵清将并高呼“哈哈我终于报仇了!”瞧着吧,这人三秒之内眨眼便死,肯定死于背后某杂兵开黑枪。报完仇马上就死,何等快意恩仇的江湖啊。

    就这么个片子,您也别太认真,就为了老影帝们去的,看个脸就值回票价了。

    但是最后我有个问题……影片英文标题叫7 Assassins,但是最后那刺客团……他远不止7人哦?
    【详细】
    60651949
  • 慕任客
    2022/2/8 17:23:22
    一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作品

    有别于那位叫青鱼的朋友,本人并非不思异的老观众,甚至没有多少观看网剧的体验,只因得知朋友参与了制作,出于私谊,才首次观看不思异的这部出品。但看完后,我的整体感受却与

    有别于那位叫青鱼的朋友,本人并非不思异的老观众,甚至没有多少观看网剧的体验,只因得知朋友参与了制作,出于私谊,才首次观看不思异的这部出品。但看完后,我的整体感受却与青鱼朋友一样——整体而言,剧组欠缺说好故事的能力。

    ?先说优点吧。运镜很高级,服化道以及环境布置都很精致,体现了团队的用心。演员演技虽未臻至善,但整体尚可,胜却许多如今活跃在大银幕或公仔箱里的知名演员。

    ?但13集看下来,总觉缺些什么,仔细思量,大抵是失了志怪作品的荒诞感和辛辣感。每集所取材的原作,我后来逐一查阅过;无论是这些原作,抑或我过往读过的志怪作品,精髓都在其荒诞与辛辣味道。若剧组一心拍成惊悚、猎奇剧,营造视觉刺激,让观众看得过瘾,这种拍法当然可以,但这显然并非本剧剧组的用意。剧组似乎意在点讽时弊、发人深省,但力度却又太浅,隔靴搔痒,没有辛辣感。而改编后的故事情节又尽在「意料之中」,过于庸常,没有荒诞感,反而很「正能量」。

    哪怕不以志怪作品的荒诞感和辛辣感来要求,仅以普通故事看待,此作依然不算优秀。撇开一些细节上的不足,就剧本的流畅性、完整度和创意而言,个人感觉《思凡》《一诺》《遇仙》做得尚可,其他故事不是太过俗套,就是故事残缺。若论深度,则没有哪一集特别出彩,都流于老生常谈,人物亦大多扁平。这正是缺乏青鱼所谓说故事的能力。

    此外,剧组似乎不谙「意在弦外」「余韵无穷」之道,许多时候叙述描写太满了,这对于志怪作品尤为忌讳。譬如《思凡》一集,我理解剧本希望与原作有异,才加入弟子勾结假国王的情节。但即使如此,她与假国王勾结的画面其实无需直接呈现,这根本是一望而知的事,顶多出现一个弟子奸笑的镜头即可。而且弟子甚至不必专门勾结,单方面借刀杀人即可,若不出现勾结画面则可开放予观众自行思考。再如《遇仙》一集,两个角色的对比早在二人前期的对白和行为中豁然开朗,结尾大可点到即止,许多道理根本无需再出诸人物角色之口,如此反形啰嗦。

    再谈一些细节问题:

    ?首先,每集开头「改编自……」「灵感来自……」的备注,便存在剧透的问题,譬如《羽士以国母骗尼》,一望而知大体情节,早早失去悬疑感。出处的介绍与其放在片头,不如置诸片尾。影视与文字毕竟有异,读书阅文求静知,悬疑感可有可无,所以文题剧透亦无妨;但影视追求的正正是视觉效果,尤其这种志怪题材,悬疑感必不可少。

    ?其次,许多地方显然是妥协的产物,而且妥协到经不起推敲。比如《报恩》,原作结局是梁上刺客仗义出手,「未明,携故囚夫妻二首以示勉」;剧里却将刺客改编成某位不知何处冒出的人,「未明,押张某夫妻二人入狱」。而这位突兀地出现的奇幻人物,竟能天未明(即未经逮捕、调查取证、审讯等在古代社会大部分时候也必要的司法程序)就能直接押夫妻二人入狱(注意不是送官究治。「狱」字古有多解,但「下狱」则只能解作投诸牢狱),有如此本事的,我只能想到锦衣卫与东厂之流,显然都不适用于对付张某夫妻二人。这显然是为抹去原文中刺客报仇的残酷性,却不顾现实合理性。我理解如今影视作品审查之严,但料不至连区区以文字体现的仇杀亦不能容。如果处处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能够上映的就只有党史教育片了。假如杀人报仇作结确实不过审,则至少改成能够言之成理的结局,而不该出现如此大的漏洞。

    再者,有些文史常识必须注意:比如《思凡》,庵堂内对联左右贴反了,依两联末字平仄可辨上下联(据查,此联改自汪鸣相诗「尝为咏春闲暎竹,每因怀古坐当花」,影片中改为「坐当风」)。

    总体而言,剧组意图借短剧辨是非、明得失,并展现志怪世界之趣的精神和心思值得鼓励,但创作能力上还有很大进步空间。三星送上。

    【详细】
  • 142251940
  • 破词儿
    2018/11/3 13:27:44
    一个来自维多利亚的秘密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动荡不安的平行世界。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动荡不安的平行世界。
    9739217
  • 嘤嘤嘤的树树
    2015/6/11 11:24:56
    【剧情向】浅谈《侏罗纪世界》的剧作解析
    浅谈《侏罗纪世界》的剧作解析

         在我还是个小屁孩的时候,我家有一台录像机,父母也是电影迷,经常在家播放一些被翻录的好莱坞经典,童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些恐怖色彩,我依稀记得裹在被子里看《终结者》,《星球大战》,《异形》的情景,当然还有《侏罗纪公园》。

         
    浅谈《侏罗纪世界》的剧作解析

         在我还是个小屁孩的时候,我家有一台录像机,父母也是电影迷,经常在家播放一些被翻录的好莱坞经典,童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些恐怖色彩,我依稀记得裹在被子里看《终结者》,《星球大战》,《异形》的情景,当然还有《侏罗纪公园》。

         因此《侏罗纪世界》一上映当天就刷了两遍,激动啊,振奋啊,好看啊,既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动作科幻大片,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剧情电影和故事写作范本,考虑到目前也是写剧本的,在这里简要对《侏罗纪世界》的故事写作进行一些分析。由于本人记不住英文人名,各位只能看代号了见谅=。=.....

    【第一幕,建置】
        
        电影的开场画面交代了恐龙破壳而出的情景,一部叫做侏罗纪的电影,观众想必都是奔着恐龙去的,因此第一个画面出现恐龙实属必然。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其实是非情节的,通过玩笑戏虐式的鸟脚(恐龙进化成了鸟的梗),电影真正的开场画面迅速转移到了主角兄弟准备告别父母前往《侏罗纪世界》度假的分离情景,而机场父亲“一家人最后的早饭吃不成了”,交代了这个家庭即将濒临破碎。这个除了书柜道具外只字未提“恐龙”的开场,后面会讲到它的深意。

         接下来人物依次出场,孩子要找寻的小姨,是一个类似恐龙公园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满口的数据,工作狂,亲情疏离,都体现出了人物开场时候的状态,当然,也为后面人物的转换做出了铺垫,属于低开高走的人物设置。这一桥段中小姨和宅男程序员关于一件侏罗纪公园的T恤衫的争论,巧妙的将电影和侏罗纪公园1的剧情联系起来。而那个那个程序员宅男虽然是配角,却承担了“先知”的角色,用吐槽暗示了这个世界可能发生的危机。(值得说明的是,似乎这部才看作是正统续集,因为公园23都是发生在b岛的故事?)

         比较有趣的一个角色是那个印度老板的出场方式,自己驾驶着直升机,技术不太熟练(伏笔),对于小姨的管理理念进行纠正,让人感觉这是一个较为正面积极的角色。而这种正面和积极在后面的故事中却会以一种近似于反类型的处理收场,形成了关于主题的讨论和隐喻,这个我们后面再谈。

        《侏罗纪世界》的主角也是故事的反派变异暴龙出现,在这里只是出现了一个局部,以及不断加高的饲养环境,撞碎的玻璃等侧面描写,不仅激发观众的好奇,也成功的与电影的节奏相配合,毕竟这是一部“大片”,正餐总要稍后在出场。

         男主角欧文带着他的迅猛龙小组出场,这里首先用了恐龙训练的情节,让观众耳目一新的同时,也暗示观众,迅猛龙小组在剧情后部的发展中必然经过较为重要的作用。 欧文拯救新来员工的桥段不仅再次强化了欧文和迅猛龙的配合,同时也将人物勇敢机智的品格表现出来。

        而围绕迅猛龙军事化的处理,反派胖子也跟着出现宣讲他的武器化理念,实际上也体现出了电影价值观的争论。(在这一部分中,反派胖子被塑造得过于直接了,有些简单粗暴的直给,某种原因是因为本故事恐龙才是真正的头号阻力,反派胖子只是一个支线情节。但笔者认为也算是影片的一个小小失误,后面还会谈到)。

        在兄弟二人游玩的过程中,还穿插了一些恐龙的游玩项目,除了骑三角龙这种有趣的萌点,以及向侏罗纪公园致敬的“基因动画”外,还完成了故事中重要的恐龙角色的铺垫和展示,霸王龙喂食使用的夜光棒,既是侏罗纪公园的经典传统,在第三幕中也会用到。而沧龙的猎食习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铺垫,是后面关键的问题解决手段。

         至此,第一幕基本完成了人物的亮相以及人物关系的交代。重点是人物关系,主角兄弟中哥哥正处在青春期,对弟弟的态度粗暴,而他们的小姨有是个工作狂,会忘掉外甥的年龄,和男主角似乎是个一夜情炮友,两人也是很生分的。印度老板雄心壮志,反派胖子心怀鬼胎。而那个电脑控制员看上去似乎是个废柴,后面也会在关键的地方闪现。

    【第二幕 ,推进】

        终于要进入第二幕了。 经过了稍显繁琐的建置后,毕竟人物前期是分线的,还有恐龙和科学概念要铺垫,幸好有主题公园的各种猎奇和趣味点。两幕的衔接点激励事件是变异暴龙的出逃。这里的设定为故事定调,不再是人为的科学事故,而完全是恐龙自身的狡猾,利用伪装技能和高超智慧骗过了饲养人员,成功出逃。在这一过程中,是男主人和反派恐龙的第一次较量,用男主角欧文利用汽油味道逃生的情节展现了男主角的光环,也对反派恐龙的能力和凶残进行了亮相。在这里,恐龙的能力并没有完全交代,如何躲过热成像,如何伪装都是后面要逐步交代的。

         恐龙出逃后几个角色的反应产生差异化处理,印度老板和女主角克莱尔此时仍然把恐龙当成展品,要求无伤害的抓捕。作为情节复线的反派胖子打电话,也在暗线上进行了铺垫。

       抓捕行动理所当然的失败,人们才知道了这只变异暴龙会隐形和伪装,并且进一步交代了他的凶残和力量。在这一过程中,主角追问它的基因构成,一方面解释了已经展示的奇观特征,另一方面也对后面的情节继续进行铺垫。(接近结尾时候迅猛龙围剿失败的原因)

        在故事的发展中,是时候把分散的两条人物主线收拢,主角兄弟二人开着圆球去丛林冒险,(里面那个博士似乎是第一部里面的断腿?不确定)遭遇了暴龙猎杀甲龙,成功逃脱。并进入到了早期侏罗纪公园的遗址,修好了越野车。这一桥段的重点是展现了兄弟二人情感的变化,他们开始回忆曾经帮爷爷修车,逐渐的观众认识到,兄弟二人开始变得亲密。

        而另一方面,小姨和欧文决定自己去寻找外甥二人,他们深入到丛林深处,这里一个有点类似动物圣母的情节是克莱尔近距离的进行了梁龙的临终送别。女主角留下了良心的眼泪,也唤醒了观众对于人与动物的关系的反思,不过可能在这里稍显狗血一点。

       与兄弟人物关系发生转变一样,男女主角的情感也在发生转变,女主角变装,在遭遇变异暴龙追击的过程中不用欧文搀扶夺命而逃的反应处理,让观众会心一笑,人物也变得可爱起来。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游离于情节主线的人与人之间的小反应小细节,不仅在这部电影,也在近期的好莱坞大片中起到过屡试不爽的优良效果。

    【故事中点】

        前面形象较为正面的老板决定亲自上阵,开着直升机拿着机关枪去猎杀变异暴龙,刚刚信心满满的炫耀自己是带领士兵上前线的将军,旋即就跌落到翼龙展馆。前面已经说了,这个角色在故事的中点死亡,除了情节需要外,更多的是一种概念隐喻设置,象征了自以为自己正确十足条件便利信心满满的人类,在面对未知事物面前的不堪和荒诞。而翼龙的出逃无疑在故事整体结构上推动了剧情的大发展——恐龙开始威胁到全体游客,公园已经完全失控了。

        至于翼龙袭击人类的情景设置,笔者觉得可能算是全片中一个比较大的槽点,一方面从科学角度(我指的是影片内自圆其说的伪科学),稍微显得虚假,而且街面上的无辜群众显得也有点太多了。不过比较有趣的是那个弄丢孩子的女助理刚说完注意安全就被当成了大鱼被掳走。接着被苍龙连翼龙一起吞噬。这里把苍龙的特性再次强化。(实际上专业人士看到这估计已经能猜出苍龙的作用了)

        为了调节气氛,在翼龙袭击后主角终于从双线合在一起,并用了一切轻松的情感梗,比如是男朋友还是同事,跟着你还是跟着她来调节了剧情的节奏。小姨开始有了责任感,安排兄弟躲进了看似安全的车,兄弟之间也有了真情告白,哥哥回忆童年捉鬼经历,说出了无论何时都会保护你的誓言。观众可以认识到,这次的事件已经让每个人都有了成长。

        而此时,反派胖子安排的私人武装开始接管公司,他提出了让迅猛龙捕捉暴龙的计划。男主角欧文作为恐龙训练师,亲自领衔担当了这次任务。

        应该说男主角带着迅猛龙出击的情节是这一部的大噱头,既是一种概念的尝试,同时也对之前三部电影中迅猛龙智商的交代进行了有趣的升华,应该说比起翼龙来倒是可以让人信服的。而关键时刻,之前已经铺垫过的,变异暴龙基因构成的答案在此时予以揭晓,原来他也是半只迅猛龙,于是一下子计划乱了套。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动作场面外,观众还应该认识到的信息就是,迅猛龙无疑是认识欧文和黑人基友的,而欧文也对自己迅猛龙被火箭筒爆掉感到伤感,人和恐龙是否有真情?既是悬念,也为后面的剧情继续进行铺垫。

        接下来,一面是主要反派恐龙的追杀,一面是次要情节胖子的私人武装开始带走恐龙基因,这些私人武装在剧情中并没有起到关键作用,只能是看作为续集进行的铺垫,等于一条本应更有趣的次要情节写没了,这也是电影整体结构上的一个小败笔。倘若这些私人武装直接对主角和恐龙的对抗产生影响,无疑会让后半部故事的焦点更集中。

           在这再次强调下笔者认为胖子是一个失败的人物,一出场时候,反派胖子的人物设计太简单粗暴,观众已经知道这人不是什么好家伙了,因此坏人过早泄了底,让大家对迅猛龙的应用提早预见到了结局。如果能够让胖子在猎捕失败后再突然暴露出来,可能情节会更加紧凑。简单说,就是这个角色变化和深度不足。

        那个宅男程序员选择留下也是个比较巧妙的情节设置,一方面用一场失败的告白,喜剧化处理面舒缓剧情节奏,让观众歇一口气(越在紧张环境中舒缓一些情绪,越有反差效果),另一方面交代了小人物在抉择面前的人性光辉(这也是屡试不爽的成功经验),同时也为最后解决麻烦留下了功能性作用。

         主角一行人路过实验室的时候,出现了蛇,变色龙,蝾螈等动物,这里也是比较好的细节设置,前面用一些概念勾画了科学概念,这里让观众眼见为实,从而对那个变异暴龙的合理性坚信不疑,美国科幻片之所以看着过瘾,就是十分注重自圆其说的概念设定,比如用树蛙解释恐龙控制自己的热输出,用感知红外解释了恐龙为什么朝人多的地方走,虽然是伪科学,至少让观众在一个虚拟的规则下观看电影。而不是想一出是一出的雷剧情。

        再次是那种屡试不爽的情节转换,胖子刚信誓旦旦,旋即被迅猛龙袭击。逃跑过程中的三维成像双脊龙,也是第一部中有趣的主角,算是一个致敬。主角逃过大厅,被三只迅猛龙围追堵截。

    【第三幕,高潮】

         实际上这部电影后半段的情节已经是螺旋式上升的紧张,因此所谓的情绪和动作场面高潮已经在之前就展开了。但是毕竟本集故事的主要对手还是那只变异暴龙,因此把和变异暴龙的正面对抗无疑是第三幕。

         之前铺垫的男主角欧文和迅猛龙的情感此时得到印证,原来迅猛龙还是站在了人类这一边。迅猛龙和变异暴龙大战,迅猛龙和欧文看上去不堪一击。

         女主角和孩子们躲在一起,小男孩数牙的习惯之前已经铺垫了,他点醒了女主角,女主角也主动而勇敢的进行了突破。还记得侏罗纪公园1吸引霸王龙的夜光棒吗,以及故事之前喂食霸王龙的方式,女主角拿着信号棒跑到了霸王龙围栏前面,穿着高跟鞋跑赢了一只霸王龙(这也是全面的另一个小槽点,不过幸好是在高潮段落,不用理会了)霸王龙撞到了棘背龙骨架,报了侏罗纪公园3霸王龙被棘背龙爆艹的仇。

        正版霸王龙打不过盗版变异暴龙,主要可能是因为手短,眼看就要被完爆了,这时候之前留有伏笔的迅猛龙再次出现。几个连击之后,之前铺垫过的苍龙终于到了该用的时候,一大口走你,总算主题事件完结了。

        好了,看看电影的终场画面吧,还记得电影是怎么开场的么,一个破碎的家庭。到了结尾,起到了照应作用,家庭破镜重圆,家庭,亲情,信任,即使是以恐龙世界作为主角的电影,故事始终把重心放到了家庭,亲情,人物情感和亲密关系上,注重的事角色的情感。这就是好莱坞大片屡试不爽的成功秘诀。

       至于最后的那只霸王龙,是否印证了霸王龙才是正统?

    【四.小总结】
        
        大片之所以是大片,在于其整体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多而不乱的人物设置,稳重扎实的建置部分,交代好任务状态以及虚拟的世界观,而不是一上来就追求感官刺激。

        对于恐龙的概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科学设定,恐龙和角色共同主导了情节的推进,把恐龙的主动性提升,而并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在概念科学上自圆其说,增强了故事的信服力。
     
       人物设定上孩子和青少年是重要角色,亲情和成长贯穿故事始终,小姨是高端大气白领,欧文是炫酷热血糙汉,兼具不同阶层和特征的成年观众,角色符合了全年龄段,全覆盖率。这种主角设定,一定是经过科学的论证和调研的。

       人和动物,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是电影的重点,主角和迅猛龙的信任关系,是之前几部的升华也是一大噱头;在主题上对人类为了追求利益所进行的危险尝试进行了多次反讽和讨论,满满的主流价值观。

        而在剧情上,仍然紧扣三幕结构,稳重扎实的完成建置,经过巧妙设计的几个关键情节节点,一场戏交代完成多重任务,节奏紧凑。经由多次充分铺垫的悬念和伏笔,需要运用的时候顺畅自然的成为解决办法。

        说到问题,主要就是次要情节中胖子以及胖子所代表的势力有些虎头蛇尾,在结构逻辑上有些弱化,此外毕竟涉及到了恐龙公园,有些小的问题不能细琢磨,比如女主角一个高管自己去找自己家孩子把全公园游客不顾,当然这些只是小小的问题,什么都盖不过大恐龙的嗷嗷嗷嗷~~~~

        嗯,基本就是这样,虽然不算是尽善尽美,但是还是很值得深入学习和挖掘的。
    【详细】
    74966483
  • 安集
    2018/8/5 16:24:29
    《血观音》中关于台湾命运的政治隐喻
    里面很多片段一开始不理解,比如Marco和林翩翩私会时一直在喃喃着台湾各县市地名,后面说只是想拿回身份证想要自由,比如为什么Marco这么有魅力同时被林夫人、林翩翩和棠真喜欢,后面发现这个电影其实充满了政治隐喻, 从Marco这条线来说,Marco象征着台湾原住民利益。他的身份...  
    里面很多片段一开始不理解,比如Marco和林翩翩私会时一直在喃喃着台湾各县市地名,后面说只是想拿回身份证想要自由,比如为什么Marco这么有魅力同时被林夫人、林翩翩和棠真喜欢,后面发现这个电影其实充满了政治隐喻, 从Marco这条线来说,Marco象征着台湾原住民利益。他的身份...  (展开)
    【详细】
    9565225
  • 冰蓝兮儿
    2020/5/2 1:29:03
    当年,我们的演绎——致二十年前的青春疼痛和离殇

    尤记得03年,学校话剧社团的汇报演出。我饰演的南生,在支离破碎一地的车祸里,丧失父亲,之后,被林和平领回家里。演播厅的灯光暗下来,我躲到了阴影里,随之一起幻灭的,还有爱情。王菲《彼岸花》的前奏,缓慢,撕裂,浸润着冰冷的孤独。我站在台上,怀抱着一个布偶(不记得是什么了),怔怔站立了一分钟。我变成一座孤岛,在岛中央挣扎,想捞出自己,不被孤寂所溺。记得下去以后,学生们说看不懂,但是食堂阿姨在评论,

    尤记得03年,学校话剧社团的汇报演出。我饰演的南生,在支离破碎一地的车祸里,丧失父亲,之后,被林和平领回家里。演播厅的灯光暗下来,我躲到了阴影里,随之一起幻灭的,还有爱情。王菲《彼岸花》的前奏,缓慢,撕裂,浸润着冰冷的孤独。我站在台上,怀抱着一个布偶(不记得是什么了),怔怔站立了一分钟。我变成一座孤岛,在岛中央挣扎,想捞出自己,不被孤寂所溺。记得下去以后,学生们说看不懂,但是食堂阿姨在评论,演得很好。

    当年我会写:我是一个独身女子。深夜舞台中央,风呼啸着穿过我的灵魂。空荡荡的灯光,凛冽地刺死了我。声响巨大,我倒在一地尘灰里。耳畔寂寞侵袭。耳膜空鼓。回荡着王菲的《彼岸花》。撕裂。悠长。没有尽头。林和平温暖的大手覆上皮肤。生凉。白皙修长的手指。干净充满阳光的气息。(当然,那不是林和平本平的气质,打个比方,乱写一气而已)

    当年的文字阴鸷百倍,如今已然不会熟练运用。那种模仿安妮宝贝的意象,青春狗血的剧情,只属于中二的过往,笨拙而生硬。

    即便这样,二十年来,我的文字仍是偏向阴郁的,不够阳光。哪怕我出了一本书——《那世花开潋滟》,收录了当年的中二小说,也收录了前年的新小说,但纵观写作风格,都阻挡不了那种沉郁气质。

    拿自己说事,是想要告诉国剧导演,如果要用IP,请起码尊重原著的气质。因为那足以影响一批人的不仅仅是这个IP的书名、剧情、角色名,还有根植于文字的思想,作者的写作气质。

    当仅仅只有书名、角色名作为外衣包装,而丢弃了IP气质灵魂的改编,注定只会带来原著粉的黑。

    《七月与安生》之所以成功,是导演和演员尊重了那种撕裂人性的忧伤和激烈,且将那种沉郁气质用演技、镜头和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才带来影视的生命力。

    可是此剧哪哪都不对劲。空自顶着《彼岸花》的名号,来贩卖原著粉对它的情怀,是怀有深深恶意的篡改乱编,是追逐市场与年轻消费的自以为是,是终将被诟病和差评的不知所谓的剧。

    当年的女子,在某人眼里,或许怀抱小狗,坐在农家竹椅上,一支接一支地抽烟,烟雾缭绕,弥漫着青春的狗血。

    125581086
  • 嘤嘤嘤的树树
    2016/1/30 6:29:46
    【技术科普贴】如何7步写出一个有趣的动画剧本
         其实编动画故事没有那么难的,在这里,借着优秀的样本《功夫熊猫3》为例,简要归纳一下写动画故事的方法,无论有没有深厚的编剧基础,只要按照这七步,一定能写出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的。


    第一步,先设定一个有趣而清晰的世界观。
         这里说的世界观不是政治课本上的三观,
         其实编动画故事没有那么难的,在这里,借着优秀的样本《功夫熊猫3》为例,简要归纳一下写动画故事的方法,无论有没有深厚的编剧基础,只要按照这七步,一定能写出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的。


    第一步,先设定一个有趣而清晰的世界观。
         这里说的世界观不是政治课本上的三观,而是说在我们的动画故事中要设定好故事世界独特的运营模式和角色行为规则,而这是我们编写整个故事的基础。我们常说,如果用真人剧就能拍的故事,也就没必要把它动画化了,做成动画,一定要充分发挥动画的视觉奇观性,夸张,变形,打破物理和时空束缚。《功夫熊猫》的世界观核心要素都呈现在在了名字里,“熊猫”东方特有的动物,除了阿宝以外,其他角色也都是动物,故事发生在一个拟人化的动物社会。而“功夫”不仅有东方文化,更是这个故事维系的核心,全部的故事都由功夫概念展开。所以《功夫熊猫》系列的世界观其实也并不复杂:在一个都是动物角色的类东方世界里,讲述一只熊猫围绕功夫所发生的故事。这是编写故事的限定条件,无论之后的情节如何构思,我们要记住,没有机器人,没有外星人,也没有汽车和宇宙飞船。

    第二步,创造一些富有魅力和特征的角色
           真人影片中,角色都是真人演员,因此对人物的差异设定,主要是围绕职业,社会属性和性格等方面,并不用考虑太多的生理学特点。而到了动画的世界里,对于角色的塑造空间无疑变得宽阔,角色会有着更加夸张的外形和技能,以及物理和生物的属性,故事的处理方法可以更加灵活,对编剧的脑洞要求也就更大。《功夫熊猫3》中阿宝多了很多同类,熊猫村的设定,除去英雄主义和父子亲情之外,熊猫憨态可掬,滚着移动,又萌又蠢的特点都被赋予到了众多角色身上,内在性格(传统性格)和外在视觉表现(个性化处理)有机结合,让角色显得富有魅力并且特征鲜明。至于乌龟大师、师傅、盖世五侠因为是老角色,就不多罗嗦了,他们的性格和自己的外形以及生物属性是搭配的,使得群像戏中角色的差异化也很好的体现出来。在《功夫熊猫3》中,反派天煞的设定也很独特,反派是个练气功的,角色贪婪的想夺走他人的“气”,这是人物性格特性,同时也由性格把注意力引到了事件主体上。

    第三步,选定一个清晰的主体事件
           在构思角色的时候,为了丰富人物,每一个角色的设定都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而一部电影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故事时空范围内,选择矛盾突出,因果完整,人物展现充分的主体事件,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故事在讲什么,围绕这个主体事件安排选取细节素材。《功夫熊猫》系列中,3部电影的主体事件都是由两个侧面所结合的,主角的所作所为,以及反派的所作所为,主角的诉求带来了人物的成长方向,例如第一部的想当英雄,第二部的克服恐惧,到第三部的认祖归宗做自己。而反派的所作所为则构成了故事的危机性事件,无论是太郎的出逃争夺神龙大侠,还是沈王爷要统治世界,这一系列的叙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反派推动。到了《功夫熊猫3》中,主体事件也仍然是依赖反派来引出的,天煞,一个500岁的坏蛋越狱了,正因为反派天煞的贪婪,对气的欲望,来构成了整个的电影主线。

    第四步,理清思路,在结构和线索上调整事件
           在前面的基础上,有了世界观逻辑规则,有特色的人物,核心的主体事件,剩下的就是在结构和线索上调整故事,让他看上去更像一部电影的体量。既然是院线电影故事,要遵循三幕剧原则,而在叙事的线索上,则要注意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情节相辉映。《功夫熊猫3》中,一条线索是阿宝找到亲生老爸,回熊猫村认亲,这是人物的情感线,而情节线则是天煞出逃,坏人步步紧逼,最终主人公击败了坏人。作为两条线索的衔接,存在两个重要的结点,阿宝为了打败天煞学习气功而和亲生父亲回到熊猫村,阿宝在熊猫们的帮助下击败坏人,实际上又恰好是三幕剧中幕与幕的衔接点。简单说,一方面讲述故事要考虑完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起因经过结果。另一方面考虑故事的视角是放在谁的身上展开的。

    第五步,填充更生动有趣的细节桥段
             获得了逻辑和框架之后,故事的大致模型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就是选择有趣的生动的故事细节,叙事节拍,桥段血肉来填充框架。这里实际上需要满足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前后桥段之间的逻辑联系,另一方面则是桥段本身要有趣。《功夫熊猫3》中,阿宝和熊猫村民的相处,阿宝教全村熊猫练习游击战,阿宝化身真的神龙大侠在灵界和天煞的最终决战,这些戏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想象力,让故事在细节上精彩异常。

    第六步,修改协调和组合
           由于编写故事的思维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比如人物和主体事件,一定是经历了反复的相互影响才最终确立的。因此修改调整的过程实际上是伴随着上五步而进行的,当确定了人物之后,可以来推敲戏写的符合不符合逗趣的要求,而想出了非常棒的桥段之后,则要反复的来看跟人物的整体走向是否统一。需要调整的还包括了故事的前后照应,例如在《功夫熊猫3》中,阿宝哄过天煞的“你看那是啥”,也许是先作为阿宝解决坏蛋的招式,最后才加到前面师傅的玩笑之中的。反复的修改和调整,让故事看上去更加工整,平衡,具有形式的美感,离成功就又近了一步。

    第七步,用正确的方式把故事写出来
          其使用正确的方法把故事写出来一定是在第一步就开始进行的。正确在这里涵盖了很多边三角四的环节,比如恰当的台词,恰当的细节,恰当的风格选择,这些其实是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与生俱来的天赋,以及反复的修改所完成的。相信只要能够有着良好的态度,及时开始写的很烂,也会朝着优秀的故事越来越近。

          那么问题来了,功夫熊猫3很好看,阿宝也已经成为了真正的神龙大侠,那么如果有第四部的话,又会是什么样的有趣故事呢?
    【详细】
    77542709
  • i姑娘
    2009/2/15 20:27:40
    攻壳机动队笔记
    这果然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多的合成词,代号,典故。

    押井守(和宫崎骏、大友克洋)在日本有三大监督之称。2004年《Innocence》进入了嘎纳竞赛单元,创动画片之先河。
    攻克系列目前包括两部电影版和两部TV版。从故事上,两部电影《GIS》和《Innocence》是故事连续的。TV版的攻克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和《GIG》。


    这果然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多的合成词,代号,典故。

    押井守(和宫崎骏、大友克洋)在日本有三大监督之称。2004年《Innocence》进入了嘎纳竞赛单元,创动画片之先河。
    攻克系列目前包括两部电影版和两部TV版。从故事上,两部电影《GIS》和《Innocence》是故事连续的。TV版的攻克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和《GIG》。




    硅与铬的狂欢节 ---关于Cyberpunk
    原载于大众软件中旬刊,作者是NTRPG的JHVH
    专题

    现在回首上世纪80年代,是个很奇妙的年代。虽然全世界陷入冷战的阴霾,但是美国本土却充满着奇异的乐观精神。这反映在80年代早期的电视、电影,和通俗文化中。那是电子信息技术爆炸的年代,计算机科技日新月异,美国的新生一代也刚刚步入大学的学堂,充满想象力和活力的通俗文艺作品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科技先进的未来。这个时代的美国校园电影,带有在日后看来十分geek的特征,角色经常脱口而出一些拗口的科技名词,计算机和电子科技充斥着全片情节,故事的展开不外乎是阳光明媚的加州大学,天才而富有朝气的大学生,军方颇具冷战色彩的激光武器试验和迷幻特质的电子乐。这个年代也有着自己的问题,日益严重的毒品泛滥,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大张旗鼓公开的向它开战;市场经济的自由带来各种迅速膨胀的跨国企业;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也复兴了西方各国的右翼政治势力;而与我们最相关的视频游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全新时代。

    虽然在1980年,因为缺乏品质监控体系和急功好利,导致雅达利平台的彻底失败,进而影响了北美的游戏产业,但是新兴的任天堂马上就填补了这个缺口。像其他日本大企业一样带着“反噬”的姿态席卷了美国,这也带来当时主流社会的恐惧,在当时的一些流行电影中,经常能看到巨大的日文招牌,忍者和操着母音过多的英语训斥人的日本上司,这也间接影响了我们这篇文章所要叙述的世界。最终,IBM-PC在80年代取得巨大成功,但从ZX Spectrum[1],Commodore 64[2]到Amiga[3]系列的家用电脑,逐渐扩大了个人电脑上娱乐功能的比重,也因为平台的特殊性,日后许多旗帜性的Cyberpunk游戏就诞生在他们身上。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描述的未来世界面貌:阴雨连绵的天气;自然资源耗尽的荒凉地表;巨大的人工都市;毒品,瘟疫和暴力横行;体制森严的寡头强权;游走在网络间的赏金黑客,人们已经将电子科技移植到自己的身体上,他们不再是纯粹的有机体,但也不是机器人,他们往往被称为电子人。(Cyborg)[4]

    什么是Cyberpunk?

    科幻评论杂志《新星快递》的编辑兼作者Lawrence Person这样描述说:

    一个典型的“Cyberpunk”角色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边缘人,他们往往被一个电脑科技和信息流通极为发达的反乌托邦性质的社会所遗忘,整日只关注新鲜科技,他们乐意进行身体改造方便侵入庞大的虚拟网络世界。[5]
    Cyberpunk故事的戏剧冲突,通常来源于黑客,人工智能和渗透入社会每个角落的联合跨国集团。社会科技先进,但也没有达到跨越星系的水平,世界带有后工业时代的敌乌托邦特征。

    拜众多小说和好莱坞科幻电影所赐,Cyberpunk的虚构作品往往也带有部分neo noir色彩。

    最初Cyberpunk指的是一类特定的角色:拥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但是缺乏社会常识和伦理道德的年轻黑客。从字面上理解,它代表技术和极端的个人主义,所以通常引申为“机器所造的无政府状态”或“藉机器来对抗机器的造反运动”

    Cyberpunk所描述的技术手段非常的激进,借由生物遗传技术来达到生物之间的器官移植,甚至包括人的胚胎,技术创造的机器可以“比人更像人” (More human than human--《银翼杀手》)。[6]看过电影《黑客帝国》的人很好理解这种用来控制和支配大多数“常人”的技术。很多通过电子、机械和生物科学的系统科技用来“替代”人体器官的功能,最终采用这些技术的机器零件将取代人的自然组织,将人变成会说话的电脑。[7]

    Cyberpunk融合了技术的高度发达和生命价值的沦丧,它必然营造一个弱肉强食的,自私的未来世界。他用冰冷的理性来预言了一个争求生存,丧失美德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极端社会。也可以看作是对以往文艺作品中那种科学乐观精神的反动。

    诞生

    “Cyberpunk”这个词汇,一般译为“赛伯朋克”,它是由控制论(Cybernetics)+朋克(Punk)组成的。Cybernetics一词含义广泛,最初是代表机器与动物互动,控制与沟通的理论,也有传言他的词根来源于希腊文的“飞行员”或“舵手”,在通俗文化中则泛指电子人,机器人,电子手术等。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83年,作为科幻小说杂志“AMAZING”57卷,由小说家兼计算机顾问Bruce Bethke[8]创造的一篇短篇科幻故事的标题。这篇小说是关于年轻的黑客的故事。据Bruce Bethke自称,这个词汇来源于1980年他所构思的故事的草本,并非是临时的灵机而动,而是作者有意的创造。Bethke意图创造一个带有高科技色彩的朋克文化术语,并且让它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结果“赛伯朋克”很顺利的达到甚至超过了作者的预期。但是这个时候“赛伯朋克”还没有构成日后所蕴含的意义,这个时髦的名词真正开山立派要归功于以撰写“赛伯朋克”和“蒸汽朋克”闻名的美加科幻小说作家William Gibson,[9]他在1982年问世的小说集《燃烧的铬》[10]中就提出了“网际空间”(Cyberspace[11])这个概念,随后他本人和其他的作家才逐渐完善了“赛伯朋克科幻小说”流派,并且对于“赛伯朋克”的末世色彩和反乌托邦概念定下了基调。

    特征

    虽然“Cyberpunk”一词诞生较晚,但是日后构成“赛伯朋克”定义的一些概念其实早就零星出现过。

    1科技发展和人性冲突的负面论调

    未来世界在“赛伯朋克”风格的观点下往往是科技被滥用并且渗透入我们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的,它几乎是不受节制的掌控了生活中的一切社交活动。技术对未来世界是这么重要,但是又不能解决社会的问题,社会充满严重的阶级矛盾,并且地球本身受到了巨大的伤害,自然环境被破坏,吸毒和犯罪不断困扰着求生的人们。

    2人类和机器的界限模糊

    除去标志性的电子人之外,“赛伯朋克”也模糊了具有人性的机器意识和人本身的区分。通过电子化的科技,人性的部分逐渐被机器的部分占据。在一些日本的“赛伯朋克”电影中,显示的更为极端,机器智能取代了人性;或者机器意识占据整个社会的支配者地位,人类退属于游走边缘的流放者角色。而且此类特征也往往显现出一种对于“感知”的重新定义,比如黑客帝国中的矩阵——一个完全不输于真实世界的虚拟世界,人们丝毫感觉不出异常[12],这对于人类的唯心主义哲学提供了某种心有灵犀的对衬反映。

    3大集团对于整个社会的绝对控制

    “赛伯朋克”往往热衷塑造一个对于社会具有莫大权威和控制力的实体,有的时候他是一个单一的集权政府,更多的例子则喜欢用巨大的企业集团。他被描述为在一个文明繁荣后衰落的世界,保存幸存者的堡垒型城市的统治者,通常是个用冠冕堂皇理由采用高压政策的独裁角色。[13]

    4地下世界是描述故事的核心

    “赛伯朋克”在情节上将戏剧冲突的焦点集中到一个意图推翻现有权力进行革命的地下社会——面对高压统治的平民社会,还有一个典型的“反英雄”特色的主角。

    5无处不在的网络化信息平台

    “赛伯朋克”在网络化水平上是高度发达的,人们不需要坐在家里上网,社会的各个角落或者人脑本身都无时无刻不在流通着大量的资讯,而且它又表现出信息的矛盾化和歧义性,让人们对世界的真相认知总处于模糊不清或颠覆的概念下。

    6“赛伯朋克”的视觉艺术风格

    “赛伯朋克”作品在视觉上总是呈现一个充满高度概念化风格和贫民窟肮脏特色的近未来,“赛伯朋克”主题的电影在配色上喜欢单一的冷色调,在装饰上有很多华而不实的元素,比如《银翼杀手》雨夜的城市,亮丽的招牌和鲜艳的霓虹灯管等。由于很难对“赛伯朋克”的艺术主题下精确的定义,此类作品通常喜欢采用哗众取宠的,让年轻人看来眩目的、“酷”的视觉符号。[14]

    “赛伯朋克”的文艺作品受到很多其他艺术流派的影响,因为其风格的黑暗特质,通常与好莱坞的黑色电影(Film noir)相吻合,也经常出现“赛伯朋克”背景的侦探小说和游戏。比如《银翼杀手》,《捍卫机密》(《Johnny Mnemonic》)[15]。但也并不都是带着黑色电影风格,比如迪斯尼的科幻片《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16]),相对来说更为奇异,风格也明朗得多;还有大受欢迎的《黑客帝国》三部曲,具有更多动作片的特质。当然“赛伯朋克”本身也衍生或影响了其他的科幻作品综合流派:将蒸汽机技术架空的幻想风格的“蒸汽朋克”;与“蒸汽朋克”相似的“机械朋克”;利用柴油发动机和石油能源进行架空的“柴油机朋克;”将电子技术更换为生物科技的“生化朋克”及去掉了悲观反乌托邦色彩的“后赛伯朋克”,诸如《蒸汽男孩》[17]、《神秘岛》[18]、《天空上尉与明日世界》[19]、《生化振荡》[20] 和《攻壳机动队》[21]等一堆脍炙人口的动画与游戏产品都能从“赛伯朋克”的衍生物中溯源而上,找到精神上的母体。

    生于文学

    William Gibson在1984年完成的《神经漫游者》[22],曾获得科幻小说奖项的三重冠(“雨果奖”、“菲利普·K·迪克奖”、“星云奖”),被认为是“赛伯朋克”早期最重要的作品。他的小说兼具大气的文笔,对于未来的细致描写和令人着迷的深度,可以说是一部奠定“赛伯朋克”基调的里程碑式的小说。随后他又相继创作了《计数为零》[23]、《蒙娜丽莎超载》[24],组成他的矩阵三部曲(也称蔓生三部曲,原意是波士顿和亚特兰大之间“城市蔓延”区轴的俚语)。虽然“赛伯朋克”刚刚问世的时候被认为是一种进步,对于当时标准的科幻小说“赛伯朋克”较为激进。后来很对评论家展开了关于这种文学体裁是否是一场崭新革命的激烈讨论,有些人认为从60年代开始的“新浪潮”风格与“赛伯朋克”如出一辙的讲究技法和形式,而且“新浪潮”是把科幻小说带入主流文学的推动力之一。“新浪潮”与“赛博朋克”在精神上有其相似点,都是对于科技采用一种不信任甚至否定的态度,整体风格偏向于悲观和消极色彩。而且关于 William Gibson所采用的独特叙事手法,也有好事者找出一些大师级的作品进行对比,在这些前人之中,有一位大师不得不提,那就是菲利普·K·迪克[25]。他的小说经常是关于社会沦丧、人工智能、偏执性和独特的那种客观世界与主观所感知的真实世界之间的模糊界限的主题,对于“赛伯朋克”影响甚大的电影《银翼杀手》就是根据他的小说改编(《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么?》[26]一书)。总之,越来越多的考据证明这种有些文化自省的流派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也不是诞生于某个人的创新,在“新浪潮”主义及其后来的众多小说作品中,作家们对于网络化,科技和社会寓言的省思互相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彼此,从“软”一点的社会化科幻小说到更具学院派味道的“赛伯朋克”,是上世纪60-80年代知识分子们对于现实社会问题的影射。
    “赛伯朋克”也激发了很多不属于创作团体第一梯队的自由作家加入到整个流派的发展中来,像Walter Jon William的《束缚》(Hardwired[27])、《旋风之声》(Voice of the Whirlwind[28]),George Alec Effinger的《重力也无能为力》(When Gravity Fails[29]),这些新派作品不止安于纸上,他们还动用了多媒体手段采用在线杂志的方式发布。90年到开始标榜大量幽默和自嘲的Neal Stephenson[30]开始崭露头角,他的《雪崩》[31],《钻石时代》[32]也标志着所谓“后赛伯朋克”主义的兴起。与所有人不同的是 Stephenson的小说很喜欢用架空的历史背景来描述一个自由化的网络社区,反乌托邦要素被逐渐削弱,强调网络人格与现实的冲突,《雪崩》所描述的巨大的虚拟现实世界“Metaverse”和“Avatar”对于现今的网络更具有现实意义。

    如果你是一名对于“赛伯朋克”颇感兴趣的读者,那么有一些书是值得一读。William Gibson的矩阵三部曲已经引进了《神经漫游者》;Bruce Sterling[33]的“赛伯朋克”诗集《镜影》(Mirrorshades);女作家Pat Cadigan[34]被誉为最好的小说《脑玩家》(《Mindplayers》);John Shirley[35]的短篇小说《热力追踪》(《Heatseeker》),还有Neal Stephenson的《雪崩》。

    影视作品

    好莱坞工业不会忽视时髦的次文化现象,在“赛伯朋克”引起热潮的时候,一些具有敏锐嗅觉的导演抓了机遇,迎合了制片商对市场趋之若鹜的投机心理制作了一批精良的新派科幻片。从较早的《1984》到现在无人不知的《黑客帝国》三部曲,电影逐渐褪去了自身的政治寓言性质和知识分子的警世意味,但是另外的独特部分,像神秘主义和宗教却顽强的缠绕在此类电影的精神轮回上,大概这也属于人类对人性所不确定的部分寻找的某种救命稻草或者避难所吧。

    《发条橙子》[34]
    1971年出品的《发条橙子》作为文化符号在前几年很受大学生追捧,毫无疑问的,《发条橙子》具有鲜明的“前赛伯朋克”印记,包括展现暴力的超现实风格的影像语言,大胆的性暗示特征,对人行为的药物控制和因果业报等等。电影也对后来的“赛伯朋克”产生了启示作用,从那个年代对我们所处的年代作了一次戏剧化的演绎。影片中人物的造型怪异,从街头的帮派斗争,年轻人对长者的反叛,自由意志与强制的行为控制都有一种象征性的企图。[35]虽然颇具社会模型的先驱意义,但是《发条橙子》“朋克”味道太浓,工业技术味道太淡。

    《大都会》[36]
    弗烈兹·朗具有代表性质的作品。这位表现主义的伟大德国导演难以置信的在1927就预言了一个准确的反乌托邦世界,技术带来的革新没有消除阶级和人类的苦难,相反一个集权化的巨大企业集团蓄意的将人类分化为精英和工人阶级,前者住在如同室外天堂的未来风城市里,工人们则住在暗无天日的地下贫民窟里 [37],他们的价值就是受控于机械化的工时制度不断供养上面的人们寻欢作乐。电影带有朴素的共产主义思想,被阶级森严压迫着的劳动者,高高在上享受一切的选民阶层。日本漫画巨匠手冢治虫曾经用漫画创作手法描绘过《大都会》,后被导演大友克洋于2001年改编成气势宏大的动画电影[38]。有趣的是,原著中两个阶层的斗争被幻化为人与人造人之间的战争,机器则是充当被压迫和被损害的一方,人造人玛丽亚也充满着更多人性,这不得不说是现代文化对人的定义产生的某种微妙的改变。

    异形[39]
    这是被“赛伯朋克”文化所钟爱的杰出导演雷德里·斯科特在1979年执导的一部划时代的惊悚科幻影片。在这部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影片里,也出了日后被认为是典型特征的某些元素,比如巨大的采矿船的人工电脑系统“MOTHER”,对船员生命毫不关心的联合公司Weyland-Yutani,作为公司代理秘密培养和运输异型活体的人造人同事。这是一部求生存的电影,空旷而冰冷的飞船如同囚笼,船员们被阴谋安排放进了一只恶魔,却不得不相继牺牲生命试图去驱逐它,到最后只有雷普莉发现了这是一起被安排的阴谋,而冷静的Ash此时凶相毕露,从此到《异型4》,雷普莉也没有对人造人有过好感,即使他们都已经证明了自己对于人类的价值。

    银翼杀手[41]
    你应该知道对于“赛伯朋克”这是一部影响多么大的影片,以至于本文一再提及它的大名。雷德里·斯科特令人惊叹的营造了一个未来的洛杉矶,以至于 William Gibson在观看完影片之后都不得不声言这部电影的布景风格与他《神经漫游者》所设想的未来世界是多么一致。充满巨大的日本艺妓广告招牌,绚烂的霓虹灯,中文和日文作为文化符号不断出现,一个混合着各肤色民族,多种文化杂陈的未来社会。据说这个未来派的洛杉矶是受到“赛伯朋克”影片中的概念圣地——香港的启发,它拥有着工业时代的作风:如同金字塔般矗立在夕阳之下的泰瑞尔公司大楼和不断喷出烧天火焰的烟囱[42],也具有各种贫民窟特色的建筑:充满自行车的基因大道;平民市场风格的动物大街等,它们鲜明却又极为协调得融合到了这个兼具荣耀与黑暗,科技与落后的未来派洛杉矶。电影叙述的未来的领导者是一个天才的科学家泰瑞尔,他通过基因技术再造了次生代复制人替代人类进行危险而辛苦的工作,直到复制人不堪重负起来造反。被镇压以后,这些本来就被人为的限定了器官衰竭限期的奴隶,还要面对恐惧的人类的追杀和灭绝,他们虽然聪明,强壮,好斗,具有人类一切积极的求生遗传成果,但是他们不可避免的只有几年的寿命。当次生代复制人发展到了第六代,这些人造人就与他们的造主分不出二致了,为了避免社会安全上的问题,人类专门成立了一支抓捕和处决权集一身的特殊执法单位——银翼杀手,他们通过一种被称为VK心理测试的方法来区分正常人与次生代六型复制人,一旦发现他们,就马上处决。在故事中这种“处决”被称作无伦理色彩的“报废”。影片中的“反派”,那些人造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为了延长自己的生命混迹于贫民窟,为了接近它们的造物主——那高高在上,对人类和复制人而言都宛如天神的泰瑞尔博士,这些复制人沦为了杀人者与受害者的角色。他们的挣扎是符合理性的,却又是无望的和暴力的。电影探讨了“什么是人?”这一永恒的哲学命题,在影片叙述里,那个2019年的洛杉矶,“纯种”的自然生命是稀少的,并且成为奢侈的商品,人类在冷漠的市井生活中变得颓废又犬儒,美德的丧失和同情心的吝啬使得整个社会群体变得比“复制人”还没有“人味”。影片借用了原著中的Voight-Kampff测试这一辨别人类与复制人的巧妙设计,象征性的体现了复制人在面对一系列变态的虐待问题中表现出来的移情特征,比他们的造主,复制人在道德和情感上的完善是一种有意的反讽。影片的末尾也富涵启示意味,面对陷入困境命悬一线的主角戴卡德,复制人的领袖洛伊的寿命也终于走到了终点,他惋惜生命的价值,拉了戴卡德一把。在雨中,他擎着一只白色的鸽子[43],像一位诗人一样说出了一段偈语似的台词:“我亲见亲历过一些事情,那是你们人类难以置信的,在猎户星旁遭受袭击裹满烈焰的船;伏于谭豪瑟门明耀不息的射线,那些岁月,宛如雨中的啼泪汇入时间的洪流中消失不见,我的末日如期而至”,随后逝去。伤痕累累的戴卡德戴着被灌输记忆的复制人女主角瑞秋选择了流放。门前,戴卡德再次看到莫测高深的搭档盖夫留下的折纸,这是悲悯的祝福?还是暗示追逐羔羊的猎犬也是迷失的羔羊?关于戴卡德是否也如同瑞秋一样是被赋予了“人格”的复制人这个问题,一直在影片的粉丝群里被津津乐道着。《银翼杀手》除去哲学上和美学上的经典地位外,也是新派黑色电影“neo noir”的先驱。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从剧本,选角,艺术概念设计到开拍,都不顺利,历经波折在北美穷酸的上映却并未获得一鸣惊人的成功,但是随着国际化的发行和时间的磨砾,这部影片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小众电影(Cult Movie),在日后的几年里被肯定了它应有的殊荣。1999年,一个电视剧集《全面回忆2070》成为了《银翼杀手》的衍生产品,这部本来是作为电影《全面回忆》副产品的电视剧阴差阳错地加入了《银翼杀手》的虚构世界中,剧集仍旧讲述人类侦探与他的机器同事的故事。情节上关于人造人的权利和人为什么为人进行了再探讨,不过它非常短命,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令人深刻的印象就消失了。

    机械警察[44]
    《机械警察》大概是80后印象比较深刻的“赛伯朋克”形象了,从红白机的游戏到电视台的译制片,当时的人们想要了解这部作品几乎不用费什么力气。《机械警察》属于“赛伯朋克”的次文化现象中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一方面它描述了一个中规中矩的近未来反乌托邦社会,另一方面,除去机器警察这些元素外,电影中的世界几乎与80年代末的美国现实世界的底特律城完全一样。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对暴力的直观渲染是毫不修饰的,以至于影片不得不删减一些镜头,但是它并不是单纯的渲染暴力,虽然有大量血腥的镜头,不过也突显了该片的现实主义风格。3中的大反派OCP公司终于被民众唾弃,濒临破产,反而受控于一家日本公司。《机械警察》还出过不少动画与电视剧衍生产品,甚至还有一款《机械警察》的互动主题影院。

    终结者[45]
    《终结者》系列对于“赛伯朋克”文化的影响力也可称得上位居前列的,州长阿诺营造了一个极为成功的“硬汉”形象[46]。T-800机器人,他们内部是合金的骨骼,能够模仿任何人类的声线,有着令人胆寒的红色目光,力大无穷而又百折不挠。外部则包裹着和人一样的细胞组织,血肉和毛发,如果遭受重创,他们也会流血并展现出骇人的金属头颅。时至今日,大家印象深刻的可能是被誉为系列最高峰的《终结者2》,比起影片1来,这一部特效更多,更“打”,3除了影片最后的“审判日”场面外又有点让人提不起兴致。影片成功之处就是在1里带来了一个恶梦一般的金属骑士,然后在2里这个不放弃追杀的恶魔又变成充满父性特质的保护者,3里又赋予终结者不少黑色幽默特质。关于《终结者》没有必要多说些什么,“I will be back”几乎是人人都会用的一句口头禅。

    黑客帝国[47]
    《黑客帝国》三部曲己经成为了新世纪的影像圣经和文化标志,关于试图解构这部影片的文章太多,它充满隐喻,符号,宗教意义的线索数不胜数。他最为成功的一点是在大银幕上成功的具象化了“Metaverse”的虚拟世界[48],一个和现实一样真实的世界,一个模拟了物理定律和感知体验的数码空间,人人在其中如同生活在20世纪末的现实,上班工作,结婚生子。除了一点,实际上他们都是提供机器能源[49],与矩阵共存的生物电池[50]。电影《第十三层》也曾构建了这样一个命题,我们存在的世界虚拟了一个过去的世界,而我们的世界是被未来的世界所虚拟的,影片的结尾还同样暗示未来的世界也是如此。黑客帝国伴随着世纪末的更迭,集所有流行文化之大成,再加上“酷”翻天的视觉语言和武打设计,故作深沉的剧本和台词,拉上所有的年轻人过了一把“赛伯朋克”的终极体验,此后,最为成功的影响就是人人都对这种虚拟空间的笑话习以为常,“赛伯朋克”的电子化网路不再是少数geek了解的那怪异的,充满亮氖色调和电路的 “格子”世界了,像真的一样,就是矩阵给人们的最新印象。

    动画
    动画作为独立的媒体,在表现“赛伯朋克”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时候具有先天的优势,一样异想天开的笔触,比小说直观,又比电影自由和无拘无束。随着电脑CG 技术的广泛运用,很多动画电影的迷幻特质要远远超过了通过演员真实表演的电影,这也正是“赛伯朋克”所蓄意营造的感官形象。《倩影刺客》(Aeon Flux)是韩裔美国人钟彼得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实验风格动画,在《黑客帝国》大红大紫后,这位导演也参与了《黑客帝国动画版》的制作,人们通过《Matriculated》这部短片又反过来关注他早期的《倩影刺客》,寻找某种一脉相通的灵感。虽然查理兹·赛隆主演了电影版的《倩影刺客》,但爱好者认为这位坚持不出演过激镜头的好莱坞女星塑造的Aeon Flux与动画版的女主角完全是两个人,个性上几乎找不到共鸣。《倩影刺客》[51]是一部后现代“赛伯朋克”,它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乌托邦城市,由一群寡头实行监控式的管理。女主角Aeon Flux衣着暴露,性格风流,身手矫健。她与大反派Trevor可谓爱恨交织的一对,因为动画风格的不统一(这也是它的特色),《倩影刺客》在情节和人物设置上有很矛盾和难以自圆其说的特质,Aeon与Trevor在第一季里还比较中规中矩,到后来两人的关系越来越让人扑溯迷离,他们互相都想杀死对方 [52],却永远忘不了在较量中调情。《倩影刺客》中的Aeon不是不死英雄,相反,她失败的次数几乎和成功一样多。但是在她死亡之后,故事仍然由一个全新的Aeon继续演绎下去,Trevor培养了很多Aeon的克隆体,所以在这部极端的成人动画中,Aeon在解决危机的尝试中,可能死于各种意外。除此之外,《倩影刺客》也具有很多“生化朋克”的特征,大胆的广角镜头和分镜,看起来十分倾斜的线条,都让这部动画充满着超现实主义风格。《重金属》则是早期奇异的一部动画电影,它是与““赛伯朋克”相辅相成的一个分支黑暗科幻流派的代表作。“重金属”本身也是一部可以独立成章的庞大系列,我们说的这一部是 1981年的动画版,这部影片有着喧哗的摇滚配乐和似是而非的科幻元素,火辣的女性角色和肆无忌惮的裸体镜头,说明这部动画的应对层面是面临大学联考的苦闷高中生。因为“重金属”系列的色情意味和薄弱的“赛伯朋克”符号,我们在这里不能详细论述它,但是它在通俗文化中的影响之大却丝毫不逊于“赛伯朋克”的任何一部作品,甚至在《南方公园》第十一季里你还能看到她被戏谑的身影。《亚基拉》[54](也译《超能力少年》)和《苹果核战记》[55]都是诞生于 1988年,可以说它们是标志着日本动画工业从80年代迈入90年代的标志。《苹果核战记》是标准的“赛伯朋克”的设置,但是带有作者士郎正宗的个人印记;《亚基拉》则是大友克洋早期的重要代表作,影片有令人惊叹的构图和流畅的镜头,但是在情节上比较倾向于传统的少年漫画。两部动画都有着强烈的动作风格,哲学意味较为淡薄,但是它们代表着日本的新动画时代的到来。2004年的《苹果核战记》则走得更远,该片和士郎正宗的原著并没有太多的重合之处,可以当作是原著情节线的补充,但是人物设置并没有保留迪娜[56]和普里欧斯那种微妙的关系,片子运用了大量的计算机图形技术,因为预算的问题,导致动画除了迪娜的角色外全部失真,比如说动作捕捉运用的不足和毛发的虚假问题暴露的较多。不过场景和机器的渲染可以说得上精美。故事方面因为类似外传的性质,所以并未从原著中受益多少,又因为线索过多,导致情节有些七零八落的感觉。《苹果核战记》的2004版是一部普遍让人失望的作品,虽然有着技术上的卖点,却导致了很多熟悉细腻和手绘风格的日式动画迷的反感,即便如此,CG技术在士郎正宗的另一名著《攻壳机动队》上却收到了满堂彩的效果。当然,这要归功后者拥有更雄厚的制作实力和资金。押井守在1995年完成的《Ghost in the Shell》同样对原著进行了巨大的变动,尤其是主角草薙素子在漫画中和动画中的性格可谓判若两人。押井守是个很善于拍摄晦涩动画的导演,《Ghost in the Shell》是《亚基拉》之后日本动画在国际市场名利双收的又一案例,詹姆斯·卡梅隆曾经盛赞《Ghost in the Shell》是第一部真正视觉效果卓越,主题上又达到文学高度的成人动画。影片中未来时代的人类更换电子义体已经是普遍的行为[57],日本的情报和反恐单位公安九课的成员草薙素子和巴特参与调查隐藏在网络中的傀儡,此后他们揭开了一系列的阴谋。押井守在这部片子里大胆运用电脑图形技术丰富了图形语言的张力,并且在主题上也触及到了质问人本身这一命题[58]。《Ghost in the Shell》在日后启发了电影《黑客帝国》和《Avalon》等“赛伯朋克”电影。很多观众都会对与片中那精致的香港场景,伴随着日本能乐风格的主题曲《谣》而不断流转的影像印象深刻。[59]2002年TV版的《Ghost in the Shell Stand Alone Complex》[60]推出,这部动画特别加强了原著中大人气的蜘蛛型坦克塔奇克马的戏分,音乐部分由菅野洋子负责。《攻壳机动队》的太过成功带来了 2004年的电影序作《Ghost in the Shell 2: Innocence》[61]。《Innocence》伴随着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奇迹轻而易举的将韩国动画电影《晴空战士》挤出了排名,它鲜艳的色彩伴随着场景的主题毫不吝啬的迸现着,丰富而不杂乱,突破了以往“赛博朋克”电影青冷的色调[62]。影片的主题在“何以为人”的基调上更加大胆地提出了什么是构成人与人格的本质,生命和人造生命,感知与真实的哲学区分。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心灵课题相吻合。片子在绝大部分都是巴特的戏份,通过杀人的玩偶,狗与巴特的重叠和冲突展开沉闷的叙事,直到巴特陷入利用儿童控制的娱乐机器人的重重包围,全片一反之前的压抑和低调,将铺垫出来的爆发力一举宣泄出去,伴随着与傀儡融合的素子终于在千钧一发的态势中出现,影片转入行云流水,畅快淋漓的动作场面中去。在紧密,渐强的鼓声中,影片的镜头剪接和戏剧冲突终于达到了高潮。《Ghost in the Shell 2: Innocence》是一部全面超越前作的动画电影,在商业上还是文化上都取得了盛大的荣耀,直到今日,它仍然是一部最杰出的“赛伯朋克”电影。

    游戏
    游戏部分是“赛伯朋克”文化中最具有小众化色彩的分支。不是说你在游戏中很难看到触及它的元素,而是被泛化和引伸了。基本一切科幻背景的游戏都能找到一些似是而非的印记,但是又难以构成完整的意象。纯粹的“赛伯朋克”游戏在如今基本已经消亡了,因为计算机游戏精英味道的淡去,使他们的本来面目越来越模糊和陈旧。我们先来说计算机游戏的鼻祖纸上游戏。
    较早的桌面角色扮演游戏是“Cyberpunk”系列[63],它主要包括2013,2020和203x版本。他们来自William Gibson、Bruce Sterling等人的文学作品。主要将背景设定在未来21世纪的美国西海岸。书中有详细的内容介绍“赛伯朋克”的术语和推荐书目。规则从早期的角色职业系统过渡到自由度更大的技能点系统。战斗规则很写实,往往一颗子弹就能要了玩家角色的性命,所以扮演者需要小心谨慎和保守的战术。设定中出现了大量标志性的装备,武器和技术,但是毕竟出版于80年代,对于苏联的解体和手机的出现并没有预测到,导致游戏背景和现实脱节成为平行世界,在当时这不算什么问题。 “GURPS Cyberpunk”[64]是采用“泛用角色扮演”系统的另一版游戏,它的出名不止源于规则本身。在1990年美国特勤局曾经突击检查了“GURPS Cyberpunk”的出版公司Steve Jackson Games,罪名是规则书中描述的内容可能涉嫌电脑网络犯罪。这件事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事后Steve Jackson Games上诉成功,但是影响已经无法挽回,索性Steve Jackson Games在日后出版的玩家手册封面干脆印着“本书曾被美国特勤局查封”的字样。“Ex Machina”[65]随着“后赛伯朋克”的热风外加“新人类”主题在2004年登场,它有着Tri-Stat d8和D20两个不同的版本。最后要说一下“Shadowrun”[66],这部游戏来自于出产“MechWarrior”的FASA,它的特别之处是融合了奇幻风格,像是地精,精灵、巨魔和龙等生物,这也导致Gibson本人的反对,“Shadowrun”也出过一些视频游戏,包括最新的在线多人射击版本。

    视频游戏

    银翼杀手
    《银翼杀手》的同名电脑版解谜游戏由维真互动娱乐发行于1997年,它是著名的西屋工作室开发的。游戏正好赶上多重结局流行的时候,所以《银翼杀手》有着六大类12个不同的分支。这部游戏是一部对原著致敬的作品,在美术风格,配乐和演员配音上都与电影相一致,西屋请来了片中的主演西恩·杨和威廉·桑德勒等几位配角来为游戏中的相同角色配音。《银翼杀手》最棒的地方是它完全再现了电影中的洛杉矶,在视觉效果上充满蒸汽,光晕和大雨,某些场景刻意营造和影片镜头相同的透视构图,让影迷们过了一把自已做银翼杀手留连于洛杉矶街头的瘾。招牌和霓虹灯管将画面渲染得五颜六色又富于动感,一眼就能看出就具有“赛伯朋克”的典型风格[67]。游戏的故事也是抓捕“复制人”,西屋很聪明没有在若干年后作出一个仍然是电影情节线的游戏,他们塑造了一个比戴卡德更玩世不恭,喜欢自嘲的“银翼杀手”新人“麦考伊”。麦考伊调查与戴卡德不同的案子,在情节上有交集,但基本上是全新的故事。除了老角色和老地方,游戏也按照原著风韵进行了再创造。玩家可以设置角色的行为模式,让麦考伊变得更温和或富有进攻性[68]。游戏也再现了那个3D照片分析仪ESPER和VK心理测试机,前者是获取线索推荐游戏的关键,后者则是点缀。可惜游戏的解谜部分有些平淡了,无论是剧情还是对话都靠近电影,变得十分cult向。好在《银翼杀手》被引进过,并且进行了汉化,让国内的玩家少了认识它的障碍。

    电脑魔神(CYBERMAGE: Darklight Awakening)
    这是一部大多数人从没听过的游戏,可是相信我,这款游戏被EA引进过。《电脑魔神》是ORIGIN在1995年开发的一款DooM Like游戏。比《系统振荡1》稍晚一些,很不幸的也被它的光芒所盖过。但是《电脑魔神》却是一款这么独特的游戏,尤其是考虑到他出品的年代[70]。《电脑魔神》是一部具有社交和冒险性质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和《系统振荡》系列一样,玩起来很像是RPG。它所设定的背景是一个大社团企业控制的未来社会,复制人的步兵军团,保卫实验室的机器人,进行身体改造的各种恶棍和角斗士都突出了“赛伯朋克”的标志性特征。就连主角本身也被改造成了电子人。可是它也融入了奇幻游戏的要素,比如故事风格[71],角色和魔法技能。主角见义勇为却莫名其妙的被人改造成了电子人,又被社团的复制士兵追杀,然后接受一位号称“大地之母”的女性神灵的委托,与社团争夺“黑暗之光”的控制权而争斗。所以主角也能使用各种光怪陆离的法术,不仅如此,他的敌人也包括僵尸,术士这种理应出现在《毁灭法师》里的玩意[72]。本作融合了奇幻游戏与“赛伯朋克”游戏的风格,有高度工业化的大都会[73],也有哥特风格的古堡。在贫民窟和下水道中你能分别遭遇全副武装的暴徒和脱离现实的怪物,这使得游戏本身的风格非常奇怪,你既是除暴安良的黑暗英雄又是斩妖除魔的白袍法师。但是美术风格统一,色调发暗,未来都市又不乏高亮的氖色,十足的“赛伯朋克”风格。游戏的地图大得惊人,巨大的贫民窟如同迷宫一般,广场的电视广播到处播放着宵禁的通告。你可以在蜘蛛网型的几个区域之间随意进出,让这个游戏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实感,这在当年那个线性室内关卡充斥的FPS年代十分的突出。甚至于游戏可以选择对话,[93]购买武器[94],在夜店搭讪女酒保[95],赌博和在角斗场下注[96],还有广播和电视随处播放[97],在营造社会感的细节上,这款游戏比日後的《杀出重围》还要好!可惜游戏在当时稍显复杂,又有《系统振荡》珠玉在前,便显得悄无声息。现在再来看,一个95年的游戏有这么多的互动,丰富的载具[97]和一个社会化的任务系统,实在很惊人。

    杀出重围(DEUS EX)
    这是最具盛名的“赛伯朋克”游戏。《杀出重围》是《大刀》之后Ion Storm的救世之作,在John Romero昏了头大张旗鼓的在给Ion Storm烧钱的时候,奥斯汀分部的Warren Spector却把一个绝世名作踏踏实实的推到了台前。2000年出品的《杀出重围》属于在当时颇具眼球效应,但却被低估的作品。当年的RPG正好是 “D2”呼风唤雨的岁月,《杀出重围》被当作一款虚幻引擎的FPS游戏来看待,的确用这个标准的话,它的画面并不算爽心悦目,射击感也干瘪得很。但是随着时间的磨砺,这部游戏从小众圈子里不断焕发着新的活力,很多人到2004年才慕名去接触它,一碰就一发不可收拾。凭心而论,我个人认为《杀出重围》所受的评价有些高了。这主要体现它任务和开放性的不足,而且游戏中没有大的分歧点,导致一些关键事件的处理上没有什么不同的反馈,游戏的关卡设计并不算出色,只能说做出了不同通关路径的区分,但是并不特别好玩。当然如果你不用最杰出的开放性RPG的要求去苛责它,那么《杀出重围》的细节可以说很好,情节上也足够让人细细咀嚼了。“DEUS EX”来自于拉丁文“deus ex machina” (从机器中走出来的神),也就是古希腊戏剧中表现天神神降的术语。通常比喻为在危机一刻化险为夷的奇迹,用“DEUS EX”作名字可能暗指游戏中各方的势力都妄图获得神一样的权力统治世界。《杀出重围》并不是第一个看起来像是FPS的RPG,不过它有一个典型的“反乌托邦”背景,2050年的世界被一种称为“灰死病”的致命瘟疫所包围,这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只有通过大财阀Bob Page旗下的公司VersaLife生产的一种纳米疫苗“Ambrosia”才能有效的阻止疾病的扩散。由于这种资源的稀缺,社会变得分化严重,只有权贵和精英分子才能获取这种疫苗,普通的大众变为流浪于街头巷尾可有可无的劣民,控制了“Ambrosia”,也就间接掌控了政治权利。于是国家处于分裂的边缘,军方势力,政府机关和财团勾结在一起,美国和西欧各国都有与之相抗的义军组织出现。在这么一个集合了“赛伯朋克”全部重要特征的游戏里,主角JC Denton跟随哥哥的步伐成为了美利坚合众国反恐联合部的一名探员。他任职的第一个任务就要解决在独立日这天美国分离主义分子劫持“Ambrosia” 事件[98]。基本上,反乌托邦,电子改造,阴谋论,反抗的义军,阴沉的黑暗环境在这部游戏全都出现了。JC Denton是采用第二代纳米技术增强的改造人,他不用通过终端,只要利用脑内植入的“infolink”系统就能网上连线。他的最初身份是类似替政府做脏活的“黑衣人(MiB)”角色,随着故事的发展,一个巨大的阴谋论呈现在玩家眼前,直到最后,你会发现游戏的故事复杂的让人头疼。《杀出重围》里的势力众多,关系又是纠缠牵扯不清,他们大多影射一些现实世界就存在的事物,比如“光照会”(Illuminati)、“12王权秘社(伟大12, MJ12)”,科学家秘密组织“X-51”,连邦应急管理局(FEMA),和AI Daedalus的前身互联网监控系统ECHELON,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游戏的乐趣和存在感。尤其是游戏中存在的各种物品都是模块化,你可以拿起枕边的台灯,商店里的起士条,打开电视和水龙头,还能阅读各种书籍、报纸。除去丰富背景世界,提示隐藏地点和推进情节的信息外,很多书籍是引用真实的小说、文集,所以《杀出重围》的世界观刻画得十分成功,但是NPC系统有些薄弱,分支任务也少得可怜,毕竟游戏中的多数关卡都是纯粹的战斗地图,不能说不是一种美中不足。《杀出重围》在游戏方式上着重提供不同的体验,因为增强型插件[99]和技能系统的分歧,玩家可以发展善于正面冲突的滥强角色;善于从各种险恶环境渗透的间谍型角色,或者干脆利用电脑技术和电子学侵入系统的黑客型角色。游戏中有各种各样的电脑,安全系统和防盗门可以破解[100],他们可以减轻游戏战斗的强度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就提供了游戏丰富的玩法,有斗智的;有斗力的,也有简单直接的凭着工具和技能硬来的办法或者靠着收集信息和支线任务得到密码,获得帮助的“和平社交”玩法。玩家也可以选不同类型的武器技能专精,或者加装枪械模组来加强火力;隐秘性;装填速度等。在这些方面游戏提供的选择远比一个FPS丰富,这也让角色呈现千人千面的可能,增加重复可玩性。这部游戏剧情曲折,含义丰富,不过英文字体较小,看起来颇为吃力,但是信息栏的底色和边框都有着很多备选方案,也称得上是体贴玩家。如果你英文还过得去,又喜欢“赛伯朋克”和阴谋论的话,不碰一碰它颇为可惜。

    无声狂啸(I Have No Mouth And I Must Scream)[101]
    《无声狂啸》改编自Harlan Ellison曾获“雨果奖”的同名“后启示录”互动科幻小说。这款游戏有着浓重的超现实风格和阴暗的故事,让人玩起来十分的不舒服。未来的世界是一个被超级强权们的电脑统治的世界,它们合为一体变成有自我意识的主脑:AM,并毁灭了人类,但是新生的造物主留下了5名幸存者供他消遣[107]。109年过去了,AM唤醒了这5名都有心魔的可怜人类作为他的玩偶[102],他给了幸存者们各一个任务,让他们面对自身的心结去揭开旧日的伤疤,AM强大的可以营造一个虚拟的世界来折磨这些人,从中满足他那病态的复仇感来宣泄憎恨。《无声狂啸》是“The Dreamers Guild”制作的享有最高声誉的游戏,它完全再现了“Cyberspace”这个概念[103],所有的角色所经历的事物都是由AM根据受害者的记忆所制造出来的[106]。因为主题的黑暗,《无声狂啸》是一个令人感到绝望的游戏,即使在过程中人们试图救赎人性的光辉一面,但是带来的反射却更加阴郁和悲观。最后在AM那个扭曲和象征性的内部场景[104],到处都是扭曲的脑沟和金属的机器,游戏的正式结局,失败的幸存者被AM物化成一个蠕动的肉团,不得不依靠AM生存,永生永世的化为电子元件的傀儡[105]。而在完美结局中,幸存者的肉体随着AM的崩溃而消亡,他们的意识融入到电路中去永远监视主脑,避免他的死灰复燃。

    潜龙谍影和掠夺者(Metal Gear Solid系列和Snatcher)
    日本游戏较少触及到现实主义的社会题材。基本上一切商业流行的因素都能在游戏中找到,所以“赛伯朋克”很多标志性的元素如:改造人,未来都市,超级强权和网络科技在游戏中经常出现,不过却并不醉心于营造“赛伯朋克”世界核心的理性主义和哲学论题。所以很难把随便一个SF系或“后启示录”元素的游戏直接牵强的拉进到这个流派来,如果算上数量庞大的Gal Game和改编游戏就更难区分了。基本上无论这些RPG或者AVG都有着“赛伯朋克”的表皮,但骨子里还是主流的类型游戏。因为他们缤纷多彩却不统一的风格,导致本文在涉及日系“赛伯朋克”游戏时叙述的困难。所以我们这里引用的游戏是众所周知带有标注性的小岛个人作品。小岛秀夫在早期的“掠夺者”系列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赛伯朋克”游戏,这部作品呈现了一个人与“掠夺者”相互争夺生存机会的矛盾主干,又杂以主人公Gillian Seed的身世之谜,加上各种科技工具和新神户这个充满未来色彩的城市[108],较好的实现了小岛电影化风格的游戏雏形。游戏虽然有着容貌和体液与人类几无二致的人造人“掠夺者”这个最大的反派角色,不过该作关注的并不是种族冲突和社会阶级的刻画。“掠夺者”的角色更多是被当作一种香艳又危险的发展工具 [110]推动游戏的流程,剧情的主要部分是Gillian 个人与身周人的故事。在这一点,小岛可以说充满了对《银翼杀手》和《终结者》的致敬,以至于发行面向欧美市场的MD CD版,不得不修改“掠夺者”的设定以免惹上版权官司[111]。游戏对于日后《潜龙谍影》的一些核心设计概念起到了铺垫作用。《潜龙谍影》系列则从早期的反战题材逐渐走向“赛伯朋克”色彩越来越多的2和4,从最早的强化骨骼忍者“灰狐”[112]到《自由之子》里的“爱国者”和网络系统试验;4里更是登峰造极,不但出现了“美女与野兽”[113];“左轮山猫”控制的跨国私人军事企业和“月光”型合金装备;而且也把小白脸“雷电”[114]干脆也变成了电子人,这些都是“赛伯朋克”最鲜明的特征。而在矛盾上,从最初的核武器和巨大的发射战车“合金装备”,逐渐变成了意图控制世界的AI和颠覆它们的“山猫”这另一支号称继承了“引导者”遗志的阵营。不得不说小岛在概念上走得愈来越远,虽然很多人依然沉迷于他那充满镜头感的过场,但是系列的最新作4出来后也有人抱怨很多地方过于超现实。《潜龙谍影》在概念上的信息是丰富的,又是隐喻的;规模庞大,细节繁多,让人昏头转向、云里雾里;多少有些故作玄虚之嫌,只有少数孜孜不倦的铁杆才会发掘内里隐含的线索。

    暗影狂奔(Shadowrun)
    《暗影狂奔》系列一共有4个版本的同名视频游戏,除去在次世代平台上最新的连线射击游戏外,Sega Mega-CD版是由日本公司开发的一款互动解密游戏,虽然画质尚可[115] ,但是素质一般,基本上只有单调的事件脚本和早期创世纪式的战斗,玩家很容易就厌倦,而且游戏设计有硬伤,导致自由度过低,金钱和装备取得方法的也十分苛刻、死板。此外,由澳大利亚开发商Beam Software制作的超任版《暗影狂奔》则名气较大,它由老厂Data East发行,在日美两地均推出过。超任版的《暗影狂奔》[116]是一款比较独特的解谜性角色扮演游戏,它的画面并不突出,甚至有些粗糙。游戏很奇怪的采用假鼠标的操作系统,无论是调查,对话还是战斗,玩家都要操纵指针进行互动,这就使得游戏的实时战斗变成纯粹的手指运动[119]。不过游戏的风格十分具有“赛伯朋克”风,情节悬疑感很强,主角在停尸房里醒来几乎忘记了一切,然后玩家需要不断地利用手边的线索在巨大的游戏世界中梳理事件的真相。游戏中的指示少得可怜,这就迫使玩家多交流[118],多探索。使得游戏的早期变成了一个指点式的解谜游戏。玩家获得的道具只有简单的说明[117],因为这种风格,进行游戏的难度较大,玩家必须有很好的条理性和逻辑感。游戏有一些设定比较有特色,比如同伴系统,关键字系统和侵入“矩阵”的“扫雷”战斗模式,在《暗影狂奔》的冠名游戏中,超任的这一版比较受东方人的好评。MD版的《暗影狂奔》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款,它由BlueSky Software开发,是一款开放风格的RPG游戏。剧情的开始部分也很简单:身为影行者(“shadowrunner”)的兄长意外被害,主角闻讯而来为他复仇。不过兄长Michael究竟为何人所杀,他最后执行的任务是什么,他又因为什么被人杀害全都是谜。要想了解这些,只有先开始挣钱。是的,揭开兄长身上的谜团需要钱;抵抗街头帮派的袭击需要钱;军火弹药、电子插件,身体改造也需要钱。玩家只能在危机四伏的贫民窟开始艰难的讨生活,不断获得金钱和 “果报”才能使自己强壮起来,应付调查中的各路人马和谋杀背后的真相。MD版中的矩阵系统和超任版有很大不同,后者是一个不断在虚拟空间中解除ICs和电脑元件的第三人称战斗系统,它的难度更大,需要玩家培养的细节也越多[112]。矩阵中玩家化为铬人,不断与各种ICs和Cpu较量[123],从而攻破系统完成自己的目标。MD版的难度很高,基本上没有钱就寸步难行,玩家必须在报酬和难度都逐渐上升的各种任务中不断深入,完后随意的去触发主线剧情。也因为如此,MD版没有线性的情节推进,玩家的自由度更高,可以说组队和魔法系统都有空间任人发挥,所以带来的体验要强于超任版。在剧情上,MD版只能说是采用纸笔世界观的简单原创情节,不如超任版的故事完整和连贯。双方各有长短,都可以说得上是《暗影狂奔》背景优秀的视频游戏。感兴趣的话,你不妨都找来玩一下。

    系统振荡系列(System Shock)
    《系统振荡1》是Looking Glass Technologies在开发完《地下创世纪2:世界迷宫》后有意创造的一款融合RPG与AVG元素的FPS游戏。在1994年那个时代,3D多边形还属于稀罕物,《系统振荡1》却做到了全3D的环境,有斜面的地形[124]和物理引擎效果。游戏开创了一个惊悚流派的“赛伯朋克”新类型,因为人为的系统入侵活动删除了军方太空站AI的伦理限制程序,AI SHODAN开始了一系列失控的疯狂行为,她屠杀了太空站上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将剩下的幸存者改造成了变异的怪物和电子人,她还把触手伸及到了地球,准备用大功率的开矿镭射炮把地球切成两半。这个危急时刻,SHODAN的始作俑者TriOptimum公司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侵入系统的罪魁祸首,接受电子改造手术刚刚醒来的主角——一个黑客。“大企业”、“敌对的人工智能系统”、“电子改造”、“人为的灾难”和“黑客”,这些标志性的元素《系统振荡1》全部拥有了,除此之外,它还很好的把《异型》中那种在密闭空间面对生存威胁的感觉还原了:主角面对的是一个冰冷又危机四伏的太空囚笼,这里有屠杀后血腥,危险的变异人和机器,还有歇斯底里的SHODAN那无处不在的监视。《系统振荡1》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商业FPS游戏,比如键鼠操作[125],故事驱动的游戏方式,和环境设备的互动,气氛的渲染和紧凑的事件,它也为日后像《杀出重围》这类的“赛伯朋克”第一人称游戏的高起点做了奠基。画面的色调在关卡主题上的区分十分明显[126],它还营造了一个如同《电子世界争霸战》里那样的“电子空间”世界[127],与SHODAN那的决战就是在这里进行的。不过因为游戏的主题小众,加上超前的很多设计,《系统振荡1》在“Doom2”风行的年代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更多的回报。1999年,Irrational和 Looking Glass推出了《系统振荡2》,时隔5年,游戏采用Looking Glass为《神偷》打造的“黑暗”引擎。这部引擎拥有很好的物理效果,用3D技术实现了故事的续作。时间距离1代已经过去了40多年, TriOptimum与全球政府UNN发生了旷日持久的战争,随着双方的精疲力竭和超光速航行技术的问世,两边决定放弃对立联手探索深层空间。于是军方飞船Von Braun作为Rickenbacker号的护卫一起参予了远航。他们在一颗行星找到了一个不断发射信号的蛋形遗迹,没想到反倒引来了和40年前一样的恶梦。本作可以说是《系统振荡1》的全面延续和升级,从系统,故事线到游戏特色都保留了1代的优点,而且大大加强了惊悚元素。由于钢铁狭小的星船空间和颜色的单调,很多人难以忍受2代的这种极端风格[129]。《系统振荡2》允许玩家选择职业,在步兵队;海军和秘密警察OSA三种部门之间选择[128],它们分别代表战术素养、科技与精神能力的区别。游戏将那个危险的AI SHODAN[130]又带回了故事中。由于画面的表现力增强,更多的尸体和怪物让人感到恶心[130],但在可玩性上依然出色。2代保留道具,装备、插件和升级模块的丰富化,破解和入侵电脑也增加了一个更直观的工具[132],玩家可以选择手动进行小游戏或者靠技能自动来做,这在时下很多的RPG也能看到这种设计。《系统振荡2》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续作,尤其在气氛的营造上令人印象深刻,多年以后Irrational开发了大受欢迎的《生化振荡》就是在它精神上的一种延续。

    “赛伯朋克”游戏数量庞大,但是因为年代和题材的原因,很多作品难以归纳进来。像是以小队战术和企业战争知名的《暴力辛迪加》;改编自《神经漫游者》的同名游戏;MicroProse出品的吸血鬼“赛伯朋克”游戏《BloodNet》和维真的《Beneath A Steel Sky》,都是早期具有代表性的。但是随着游戏产业进入2000年以后,“赛伯朋克”文化渐渐退出了主流游戏涉猎的区域,和计算机游戏早期热门的类型一样,划入少数人怀旧的范围之中。当然因为电脑科技的进步,“赛伯朋克”所热衷的一些元素也不再具有魅力,甚至变得古怪。人与机器,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的身影在日益开放的,融合的游戏文化中还是可以经常的看到,虽然主题不再沉闷和黑暗。






    攻壳机动队中的典故解密
    原载于《动漫贩》2004年第一期
    文:Le_cirque_de_k
    责编:ROOKIES
     
         本文将涉及的是攻壳机动队TV版动画中大量出现的文学影视引用。《Ghost in the shell:Stand Alone Complex》(以下简称SAC)在今年的动画领域内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在放映中期即获得文化厅艺术赏Animation部门大奖和东京 2003Animedia公募动画部门优秀赏,8亿日元的投资更保证了其相当高的素质。士朗正宗的原著漫画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已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作为 TV版的SAC,除了较全面的体现原著思想,并使其比声明卓著的剧场版更为丰富以外,还有其他方向的大胆尝试。监督神山键治显然想在他的得意之作中让观众们猜谜,将cyberpunk那部分敏感自省的特性淋漓尽致的发挥。于是在动画中出现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大量引用,使得SAC在故事主线延伸,悬念塑造,思维引导等方面,形成了另一个引人深入的探索空间。
     
    一. 塞林格情结
     
           首先,请一起回忆塞林格(J.D.Salinger)三部作品的名称:《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笑面男》(The Laughing Man),《香蕉鱼的好日子》(A Perfect Day of Bananafish)。大概很多SAC的爱好者立刻就会想起些什么。SAC中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塞林格作品的典故,而笑脸男人更是贯穿全剧的主线。如果你恰好还看过塞林格最著名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下文简称为《麦》),那么隐藏的线索也将渐渐呈现在你的面前。
        《麦》的主人公霍尔顿对麦田守望者的向往,隐隐包含着一种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可当他觉得无法面对现实时,只是选择将自己变得又聋又哑,世界在他的眼中是可疑混乱,“假模假式”的。“麦田守望者”的职责,是阻止疯玩的孩子们堕入深渊。这本书被SAC引用的词句在11集中第一次明显的出现。
          当那蓝色颜料所写的句子出现在镜头中时,估计所有小说的爱好者都会油然而生喜悦和亲切吧!下面我们就来逐条理清SAC中出现的与塞林格作品以及其他文艺作品的联系。
     
    A 霍尔顿与葵
     
         11集最后,形迹被托古萨发现的葵,在消去了几个好朋友的记忆后,给他们留下了纪念品——自己的棒球手套,镜头在怅然若矢的沉重音乐中快速拉近,手套上有蓝色优化颜料留下来的《麦》中的名句“You know what i'd like to be?I men if i had my goddam choice,i'd just be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nd all.”
          当然,这句话是拆开来在小说里出现的。在书第22章,被学校开除的霍而顿回到家中,和妹妹菲比聊天。不过显然当时的他心不在焉:“可我没在听她说话。我在想一些别的事儿......一些异想天开的事”,“你知道我将来喜欢当什么吗?我是说将来要是能他妈的让我自由选择的话?(You know what I'd like to be?I mean if I have my goddam choice?)”虽然妹妹不一定明白他的意思,但是他还是继续念叨:“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得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 ——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相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I'd just be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nd all.)。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
          葵在看管所扮演的角色,或多或少仿如守望者的职责。他引导那些孩子们,避免他们过渡沉迷网络而对自身造成伤害。可正如同霍而顿的守望者无法办任何事,只能去阻止事情的发生那样,葵所做的,也只能是在一旁,默默的守护这这些孩子们而已。
     
    E 红色的猎人帽
         《麦》中曾经多次提到霍而顿自己拥有这么一顶帽子是多么得意——“那是顶红色猎人帽,有一个很长,很长的鸭舌。我发现自己把所有那些混帐宝剑都丢了之后,刚下了地铁就在那家体育用品商店橱窗里看见了这顶帽子,只花一块钱买了下来。我戴的时候,把鸭舌转到脑后——这样戴十分粗俗,我承认,可我喜欢这样戴。我这么戴了看上去挺美。”而在SAC的最后一集,那顶红色的猎人帽更是成为了素子和笑脸男人在图书馆接头的信号,他们在带上帽子的时候都刻意的将其反转了。当然,这么隐晦的引用,假如观者对塞林格不很了解就很难注意到。
          下面再来看看另外两部塞林格的作品。这两部作品都是塞林格“格拉斯”系列的小说,因为里面的人物都以格拉斯为姓,所以如此标志。《香蕉鱼的好日子》(A perfect day of bananafish)写于1948年,可以看做是这一系列的第一本小说。小说很短,也很晦涩。“香蕉鱼”是主人公格拉斯-西莫对一种鱼的称呼。其实,这种鱼是不存在的,只能说存在于西莫的想象中。主人公去过欧洲战场,个性善良,信仰上帝。但其种种举止却被世人认为精神分裂,活在不被理解的世界,大概让他觉得毫无幸福可言,所以他选择了安静的死去。这之前,他和一个小女孩玩的时候,开心的说到了这种鱼,之后他回到旅馆,没有惊动自己的恋人,用布包着枪饮弹自杀了。网上有一句评论,“善良者都是那些内心脆弱的人,因为他们不能欺骗自己的心。”香蕉鱼似乎在这里是一种内心不被外界承认的美好。在SAC中,它出现在12集那位在电子脑中放映超现实电影的导演的故事中,大概是用来表示这位神无月涉导演不被使人理解的无奈是和格拉斯-西莫如出一辙吧。
          而与笑脸男人的“Should I?”这一问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则是那位导演的意识残留在塔其克马心中的一问了。在12集中,塔其克马将校女孩送回的时候,那不得屏幕上出现了来回滚动的沙翁名句“to be or not to be”,仿佛是在对每一个进入这个电影世界的人说:to be,or not to be......似乎是在对那些为电影而着迷,不愿意回到现实世界得人发问。
          在这一集中,素子和这位导演有过一段针锋相对的对话。个人认为是这部动画中相当成功的一个地方——
    “怎么样?”
    “我当然不会说那是个糟糕电影。不过,基本上无论什么娱乐都只是一时的,而且也应该如此,想这种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只是一位迷住观众使其无法离开的电影,不管它是多了不起的东西,只是有害无益”
    “哦,很严厉的批评呢......在这里的观众中,也有人一回到现实就会遭到不幸。如果你把那些观众的梦想夺走,你承担得起责任吗?”
    “承担不起啊。正是在现实生活中拼搏,梦想才有意义.......只是把自己投射到别人的梦想里的话,跟死又有什么两样?!”
    “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啊。”
    “如果你把逃避现实叫做浪漫的话。”
     
          从笔者的观点看来,无论是站在麦田守护孩子们的快乐,还是变得又聋又哑对黑暗闭口不言;是为了反抗世界的不理解而自杀,抑或是将观看电影的人们久久迷惑 ——都是为素子所明确批评的。素子曾经对犯人强烈的表示过对“又聋又哑”的驳斥,也对那前卫导演的ghost做过如上针锋相对的批评,这愈发使她形象变得冷峻鲜明了。而教本编写者洗练犀利的文笔,更在此可见一斑。
          另外一部作品就是塞林格写于1949年的《笑面男》(The Laughing Man)了。小说的内容与第十一集有很多相似之处。一群少年,属于一个课后和星期六活动小组,组织名为“科马齐斯”(Comanches),领队的是一位成年人,被大家称为“头儿”,他给男孩们讲述一个名叫《笑面男》的肥皂连续剧。这本小说,在塞林格的写作生涯中被认为不怎么重要。其中的剧情和SAC各处地方的相似之处以及惹人遐想的地方相当多,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剧中素子曾经提到,9课早已经对这本小说进行了调查。书中笑面男的行为与笑脸男人的行为也多有相似之处,但苏子并不认为这会为笑脸男人事件的解决提供很大的帮助。其与SAC最大的联系,莫过于那个经常用于笑脸男人攻击时使用的logo。而其中笑脸男所戴的帽子,更是让人不自觉的想起霍而顿最爱反着戴的那顶猎人帽。所以说SAC的主线,似乎仍在《麦》这本书中。
        《麦》对读者的影响,可说是相当引人瞩目。读者几乎都成了主人公霍而顿的拥趸,而这些人之中,又有一些成为轰动世界的谋杀事件的作案者。1989年7月18日,一位疯狂的青年在洛杉矶用手枪射死了布莱德.希伯林德21岁的女朋友演员丽贝卡。警察在凶杀现场的祥子里发现了作案用的手枪,染血的衬衫和一本破烂的《麦田里的守望者》。1980年12月8日,约翰.列侬和他的妻子大野洋子正准备走进自己居住的达科他大厦时,一位叫查普曼的男子轻轻的喊了一声:“列侬先生”。随后即扣动了手枪的扳机,他一共开了5枪,四枪打中了列侬。从此乐坛少了一位传奇人物,而这个叫查普曼的男子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踱到一边,掏出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安静的翻阅,等待警察的到来。最后查普曼被控杀人罪,当警察审讯查普曼试图了解他的杀人动机时,查普曼说:“我希望你们都真心的读一读《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非同寻常的书里有很多答案。”1989年,迷恋美国女演员朱迪。。福斯特的美国青年欣克利,为了引起朱迪.福斯特对他的注意,在华盛顿的希尔顿酒店门前,向刚结束演讲的里根总统开了六枪,抓获他的警察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了一本书,从破旧的程度,可以看出这本书被他经常性的翻阅,那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些行为,无一不在让我感受一种所谓“平静的疯狂”,而这些谋杀者的暗杀行为,也与笑面男虽然拥有超A级黑客的水平,但仍然采用暗杀这样的手段的动机非常想象。
          《麦》真是这么富有魅力的一本书么?最后一集,完全失去同事消息的托古萨,面对被隐藏的真实,将《麦》的书从高空扔下,却正表达了其中另一类的怀疑。反叛的霍而顿觉得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可疑的(当然艾利和菲比除外),而觉察到这不完美,就只能选择逃避的态度么?如同笑脸男人退居在一旁观看闹剧的发展?象霍而顿为能够又聋又哑而快乐不已?这都不是正确地选择。答案,都在那书的落下了。
     
    二. 新浪潮
     
          法国《快报》周刊的专栏记者法朗索瓦兹.吉鲁,在1958年,当克罗德.夏布洛尔的影片《漂亮的塞尔其》和让.鲁什的影片《我这个黑人》等一批比较新颖影片纷纷出现在法国银幕上的时候,第一次使用了“新浪潮”这个名词来谈论当时得法国电影。从1958年-1962年的5年间,大约有二百多位新人拍出了他们的处女作,创造了法国电影史,也是世界电影世上的奇迹。
          值得注意的是,新浪潮产生的时期与塞林格创作《麦》处于一个时段,第二此世界大战后,长期制度僵化的社会令青年一代的幻想破灭。整整一代青年人视政治为“滑稽的把戏”。当时的文艺作品开始注意这些年轻人,描写他们。这成为该时期文学艺术的特殊现象:在美国被称作“垮掉的一代”(塞林格可谓是代表人物),在英国被称作“愤怒的青年”在法国则被称作“世纪的痛苦”或“新浪潮”(戈达尔是个中弄潮儿)。在“新浪潮”的影片中,从主题到情节,从风格到表现手法都带着这种时代的印痕。采用这种时代的文学艺术产物作为SAC的暗喻手法,不禁让我联想到士朗正宗原本漫画第一页所写的时间设定,攻壳机动队所处的时代——“各种网路展现在眼前,纵使想让成为光电的意识相同一个方向,但这时代资讯化的程度,仍无法使孤独的个人统合成为复合的个体”。因为电子脑的出现,所带来的社会与个体精神上的动荡,与20世纪60年代人们精神上的彷徨,颇具相似之处。
          导演戈达尔(Jean-LucGodard)的《阿尔法城》(alphaville),《精疲力竭》(A bout de souffle)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出现在SAC第3集“小小的反抗”中,巴特拿起的电影胶带上。《阿尔法城》(alphaville)的故事,和那位意大利青年与jely的关系有着惊人的相似。影片中男主人公Lemmy Caution是戈达尔从法国系列惊险电影中借用的英雄人物,而阿尔法(alpha)城是某集权国家的首都。在阿尔法城,计算机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大型机算计能够自动解决一切问题,一切都在计算机的掌控之下,爱和哭是不被允许的感情。Lemmy来到阿尔法城是为了暗杀该城半是电脑半是人的领袖。但他遇到了设计Alpha 60的工程师的女儿娜塔莎并爱上了她。最后他带她逃走时,身后是正在灭亡的整个城市,而娜塔莎逐渐清醒,最后说出“我爱你”几个词语。从SAC中意大利青年的收藏来看,其乃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忠实拥趸,而他似乎也正是以《阿尔法城》电影剧情为蓝本,要将jely带走并教会她“爱”。另外,同样是机器构造管理的城市,SAC第11集中出现的看守所孩子们在网络上嬉戏的虚拟城市“vitual city alpha”,灵感似乎也来源于这alpha-ville呢。
         从另一个角度看,SAC中最后jely背叛青年的情节又与《精疲力竭》(A bout de souffle)相当相似。电影讲述的是流氓Michel因偷车而受到了警方的追捕。后来他杀了警察,展开一段亡命的跑路生涯。来到巴黎后的Michel 认识了美国女孩Patricia并爱上她,希望将她带到罗马。而最终,出卖Michel的竟就是Patricia。最后,警方找到Michel,将之射杀于街头。jely最后对意籍青年的背叛,与电影同出一辙。jely似乎早已有爱的感情,并在最后关头,说出了一句在任何电影种都找不到的对白。这似乎又是监督的一个伏笔,暗示AI产生自主情感智慧的可能性。而在塔其克马的智慧成长过程中,这种暗示更是比比皆是了。
    大家看到这里,都会多多少少体会监督的良苦用心了。很多细节流露出了监督的倾向以及在SAC中处处渗透的20世纪60年代的时代怀旧感。而由此也能看出,SAC教本撰写人员深厚的文学底蕴,以及把握故事的功底。
     
    三. 将花献给塔其克马
     
          在令翻译头痛的第15集“机器的时间”中,塔其克马们聚在一起滔滔不绝。它们为了自己突飞猛进的智力而烦恼,甚至为了掩饰自己智力的提高,想出要假装低智的表现以瞒过素子观察的方法。其中有一位一直在看书的塔其克马,拿了一本叫做《把花献给艾芝农》(Flowers for Algernon)的小说。这本书是丹尼尔.凯斯(Daniel Keyes)在1959年撰写的一部科幻小说。丹尼尔因此成名,本故事于66年发表了长篇,更是使其获得不仅仅局限于科幻界的拥戴和尊崇。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个智商只有六十八的低能儿——查理,整个叙述也就是查理以第一人称所写的日记。小说叙述了由于先天弱智而受其父母冷眼的查理,从小受到外界的不公待遇,单纯真善良的他,总是单纯的认为世界万物都想当美好。只是他人为自己如果能变聪明,周围得人就会更加喜欢他。于是他成为二位科学家的实验物体,与真正的实验白老鼠——艾之农,共同接受了脑部手术。查理的日记最初是写得一塌糊涂;但随着实验的成功,日记也越来越写的头头是道。小说的引人入胜处,在于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心智逐步开敞,人格逐渐成长的奇妙过程。查理由弱智逐渐变成天才,但生活却从光明落入了黑暗。他发现原来真实社会充斥者焦虑,不安,褊狭,猜忌。而从他人的角度看,原来善良的查理,此时却变得咄咄逼人,敏感离群。这不完全的实验,终究难逃失败的命运,比查理更早进行智力增强实验的白老鼠艾之农首先死去了。不久,智力已增进至比常人还要高的查理,开始发觉他的智能正一日一日的衰退。当在智力攀升至最高峰时,了解到这项试验注定失败,经历种种心情转折,查理的日记开始一天一天的退步了,但他仍继续挣扎,以无比的勇气和毅力面对这一切。可是终于有一天,他回复到以前那种混乱的境地。而他最后所能做的,就只是把花献到艾之农的墓前......
         《把花献给艾芝农》得到科幻界两项至高的荣誉——雨果奖(Hugo)1960年最佳短篇小说和星云奖(Nebula)1966年最佳长篇小说。而其在这一集的出现,也映证着塔其克马们后来的担心。开始时塔其克马为了自己每次出勤实践的机会能够获得经验的增长而兴奋不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AI智力的提高,他们渐渐意识到,智力的增进只会引起素子对他们的怀疑,导致最终失去一切。果然,他们最终还是因为智力过于发达被送回厂家重置了,将失去拥有巴特和寻找小狗的美纪的所有记忆。这不是和艾之农以及查理的命运机器相似么?
        监督在这里使用这本书作为塔其克马未来命运的暗示,总让人觉得有些隐隐的心痛,送给今日之艾之农的花束,亦是送给明日自己的花束。而阅读这本悲伤的小说的塔其克马,是不是也隐隐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终于,这一切的伏笔在25集爆发了。看书的塔其克马在实验室被解体,为真正体会到所谓的“死亡”而高兴。而剩下的三台,想尽办法去保护巴特,可惜他们的武装已经完全被解除,而偶然得到的唯一弹药,也在最后关头无法发射。面对自己的命运,看着面前圣洁的圣女像和一步步逼近的敌人,塔其克马用可爱得让人心碎的声音发出了“神啊,为什么我们如此无力?!”的叹息。如同看到《A.I.》中那面对仙女执着的说着“请让我变成真实的人!”亿万次的大卫,每个观者的心都在这里被紧紧的扯动了。当然,塔其克马们比大卫幸运一点,死去前得到了素子的理解,并如愿以偿保护了巴特。然而,无论他们多们不想忘记巴特,在他们的记忆被清除之后,在他们为了巴特体会到“死亡”之后,又有谁能为他们献上花束呢?
          综合以上SAC所涉及的内容可见,这次攻壳系列的脚本创作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最后一集SAC妙语连珠,各国文学艺术家的名言,作品,思想走马灯一般一一登场,而听起来,这更像是笑脸男人与素子体内的自己自言自语,连站在一旁的荒卷都说自己是“有听没懂”。更不要说神山健治成熟运用的电影化分镜处理和菅野洋子极具电子场景感的配乐了。无论在任何方面,《Ghost in the shell:Stand Alone Complex》都不愧为今年最具冲击力的TV动画。
    【详细】
    169629927
  • 佩佩猪
    2019/3/16 13:17:31
    虽然有点唠叨,我想跟你讲讲心里话。

    看《未来的你》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在听这部电影的故事。

    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故事,它们大同小异,因为世界上每个人的一生也都大同小异。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看到有人说它的情节和《你的名字》有相近之处,于是我去找了找资料,发现《未来的你》这部电影剧本的出现其实还要早于《你的名字》。之所以大家觉得二者有一样之处,大概只是因为先看了《你的名字》而已。

    我忘记了是在

    看《未来的你》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在听这部电影的故事。

    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故事,它们大同小异,因为世界上每个人的一生也都大同小异。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看到有人说它的情节和《你的名字》有相近之处,于是我去找了找资料,发现《未来的你》这部电影剧本的出现其实还要早于《你的名字》。之所以大家觉得二者有一样之处,大概只是因为先看了《你的名字》而已。

    我忘记了是在哪一位导演的一次访谈节目中看到过,那位成名已久的导演很诚恳地说:“我觉得拍电影就是一次和观众的沟通,你的电影就是你要表达的东西,所有的内容都在一个个镜头里了…你的话讲得好不好,就看观众的反应是什么样的…”

    当时他这一番话给我的触动很大,不仅是因为他平实而诚恳的态度让我感受到一种把电影做好,把故事讲好的力量,更为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开始学会尝试以和整部电影对话的方式去看每一部片子。

    那么,如果以这种方式去看《未来的你》,我觉得,我听到了导演努力想讲给观众们的那个故事。美中不足的是,有的情节略显啰嗦。

    其中我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是主人公苏哲遭遇的多次意外和几次自杀…

    如果我没数错的话,跳海、心脏疾病、车祸、浴缸自杀,我们的主人公总共在生死之间走过四遭,仍分别被女主救活、被基友救活。我可以理解这是为了凸显感情问题和工作压力这两件现代年轻人最常遇到的生活问题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但以多次生死之间的转换来让观众理解主角的前后变化,略显用力过猛。

    但这个故事仍然很能触动我,尤其是当小米剪去长发,成为小陆的时候。

    有位先哲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爱情的力量让小米两次变成了小陆,这既让人感动,又让人难过。尤其是悲剧的结果两次都同样的发生,怎能让我们这些常常为感情问题所困扰的年轻人们不感到揪心呢?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眼前人。

    有多少感情是失去了之后才明白对方的好?又有多少伤痕累累的人仍然为爱奋不顾身?我们每一个人曾经都像苏哲,过于重视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对方的付出;我们每一个人曾经也都像小米,全身心地投入爱情,即使像是飞蛾扑火;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听得进去这个故事,为苏哲和小陆安排好属于自己的happy ending…

    《未来的你》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讲给我们每个为感情而烦恼的人听,虽然讲得不那么熟练,可是诚挚得让你怦然动心。

    【详细】
    100461031
  • Jes-clear
    2013/7/10 22:17:07
    看此片必是浪费生命。(剧透)
    要我说看点,唯一的看点就是,觉得不满意导演贴钱你。

    “不满意可报销票款
    为了能得到观众的宝贵意见,关尔导演特别发表了“不满意可报销票款”的声明。《校花诡异事件》在片尾留下了关尔导演的协商报销票款热线13264516091,声称如果观众对本片的故事、剧情质量严重不满,可致电导演沟通并协商票款报销事宜,并请观众在本片从影院下线之前拨打,下线后该手机将停用。”

    上网搜了
    要我说看点,唯一的看点就是,觉得不满意导演贴钱你。

    “不满意可报销票款
    为了能得到观众的宝贵意见,关尔导演特别发表了“不满意可报销票款”的声明。《校花诡异事件》在片尾留下了关尔导演的协商报销票款热线13264516091,声称如果观众对本片的故事、剧情质量严重不满,可致电导演沟通并协商票款报销事宜,并请观众在本片从影院下线之前拨打,下线后该手机将停用。”

    上网搜了下,貌似还没有别的导演这么做过的。我不知道导演的手机会不会被打爆,又或者根本不会有人花钱去看这部电影。
    我觉得,搞创作,首先就应该搞清楚,你想表达什么。一部影片,也必须要让我知道,它想表达什么。只为了恐怖而恐怖的恐怖片,和只为了搞笑而搞笑的喜剧片,或者只为了动作而动作的动作片,在主旨上没有一个深度,我就觉得,不是好电影。
    当然,创作的目的也不一定是为了多么深刻的思想,如果“把一盘白菜炒得津津有味”,即把别人眼中觉得无趣无聊的东西加工成艺术,真的能把“白菜”炒好的,纯粹从技术角度上,也可以叫人佩服。就是说,拍个鬼片,不求思想有多深刻,至少鬼要拍得像个鬼吧,至少要够吓人吧,画个黑眼圈就是鬼了,这是搞笑还是敷衍观众啊?
    反正这部电影,要深度没深度,要技术没技术,逻辑不严密,情节不连贯,演员故作姿态扭捏造作,最后那狗血剧情还是我几年前在QQ空间看到好几个人都转载过的故事啊!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谁抄谁的。

    我自己的逻辑也不严密,我就想到哪说哪了。
    首先,什么叫《校花灵异事件》,和校花有半毛钱关系啊,随便找个漂亮妹子都可以叫校花,故事的发生地点在一座大山里,根本不在学校,女主角是不是校花和这个故事的发生根本没有必然联系,何必给她安个校花的头衔遭人吐槽“这种货色也能当校花”?
    影片里还有N多没交代下文的细节,例如一开始校花在校园里看到那个满脸皱纹没眼珠的鬼到底是谁?女主角被老板娘带进房间时墙上的黑影是怎么回事?还有那个洋娃娃代表什么?还有女主角为什么要嗑药?(坐后面的观众说这片子是教导人们不要乱嗑药,不然会撞到鬼,我笑了)还有什么楼上的假人啊,浴室的头发啊,都是谁在作怪?只是为了吓人才弄出来那么一大额东西,你还讲什么故事干嘛,直接整部影片都讲鬼故事好了:从前,有个小姑娘,闯进一家恐怖旅馆,每天晚上都会看到鬼哦!第一天,她看到洋娃娃会自己说话!第二天,她被塑料人模拥抱了!第三天,她看到浴室盆子里冒出人头!第四天…第五天…最后,她醒来了,发现自己是在做梦!就这么一个毫无意义的鬼故事,导演有本事把它拍得够吓人那也可以吧,偏偏导演又不想单纯拍个鬼故事,鬼都没拍好,又转去拍什么爱情片,只会让人觉得,不知道炒的什么菜。

    还有就是逻辑说不通的问题。
    如果女主角是出车祸到鬼门关绕了一圈,她住的旅馆和那一群鬼全部是真实的,那么为什么最后她醒来后看到旅店的人物全部是医院里见到的人?如果这些人都是活人,那么她看到的鬼,旅店里的那些角色就只是她的幻觉。既然是幻觉,那么为什么又会有一群人,红衣女子、和小男孩玩的小女孩和她妈妈等等那些人,说撞到了鬼?又或者,这群人也是她幻觉里的一部分?那么为什么影片最后交代了老板、老板娘、情侣、小男孩的妈妈是谁,却没有交待那群人是谁?
    提到小男孩的妈妈,还要说一句,女主角是怎么知道那个女人的名字的?李淑佳?突然就从女主角口中喊出来了,这不是搞笑么?
    好吧,可以有一种推论是因为她本来就知道李淑佳的名字,因为她是现实中的那个护士,而旅馆里的一切都是她自己的YY。

    还有那对情侣的问题,他们到底是一开始是人,后来变成了鬼呢(从苗苗闯了三楼被弄成黑眼圈的时候起),还是一开始就是鬼,只是他们没发现自己是鬼,还是这一切都是女主角的YY?
    反正各种说不通的东西,最后一句话,都归于女主角的YY——她神经不正常,在做梦呢。做梦嘛,什么都有可能,什么都可能没有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没有逻辑,梦到哪是哪,对吧?
    真是蛋疼。

    最后那爱情故事也是真让人蛋疼,男主角的那段话,什么事情总是朝好的方向发展的,竟然说了三次,哎哟我的天哪,多么经典的至理名言啊,就算你拿它当中心思想,也不用强调三次吧,况且这算什么中心思想,和所讲的故事根本不搭边,反正我是觉得只是一句安慰朋友的敷衍话,毫无价值。
    摩托车上那一段也拍得太假了,男主角就那么僵硬地说了抱紧我!说爱我!再说一次!带上头盔!那么几句话,女主角就信了把头盔自己带上了。这明显是要出车祸的节奏啊!头盔带得不舒服,所以要给你戴?还是反复要你说你爱他之后提的要求?你信?反正我是没那么好骗的。至少也要找个像样的借口吧。——(至于什么借口,我也想不出来…)

    再就是影片的配乐,一听到那种刺耳的声音就知道有鬼要出现了,问题是…当当当当~之后,鬼并没有出现!这不是自己吓自己么!怀疑是导演拍不出来更多的惊悚镜头了,就拿配乐忽悠观众-_-||
    再说,女主角胆子可真够大的,又怕有鬼,还要深更半夜到处乱跑,为什么?除了“因为如果她不乱跑这鬼片就没法拍了”这个蛋疼的理由之外麻烦导演能不能给她安排个“不得不”到处乱跑的理由说服一下观众啊?

    貌似很多年前去电影院也看过一部国产的鬼片,也是很失望。
    写这影评完全是浪费精力。只是不吐糟一通实在是不解气。
    【详细】
    61552226
  • 杀手里昂Leon
    2017/3/15 22:21:13
    《走出尘埃》,走出音乐类电影的套路
    文/杀手里昂

    《走出尘埃》里的主人公方和平,曾经是一位红极一时的摇滚歌手,由于家庭变故而退出歌坛,成为一名代驾司机,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不知道这是导演的有意设置,还是无心插柳,饰演方和平的演员秦勇,是前黑豹乐队主唱,90年代中国摇滚乐坛的领军人物之一,当时由于父亲病逝,儿子患有感统失调症,在事业巅峰期退出了歌坛选择回归家庭,为儿子做康复陪护。

    《走出尘埃》就像是秦勇前半
    文/杀手里昂

    《走出尘埃》里的主人公方和平,曾经是一位红极一时的摇滚歌手,由于家庭变故而退出歌坛,成为一名代驾司机,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不知道这是导演的有意设置,还是无心插柳,饰演方和平的演员秦勇,是前黑豹乐队主唱,90年代中国摇滚乐坛的领军人物之一,当时由于父亲病逝,儿子患有感统失调症,在事业巅峰期退出了歌坛选择回归家庭,为儿子做康复陪护。

    《走出尘埃》就像是秦勇前半生的一部个人自传。

    从一位摇滚明星变成一位普通人,这中间经历了多大的落差,其实有很多戏剧故事和心理冲突,但是影片并未用过多笔墨去描写这种落差给主人公带来的困扰,而是转而用一种云淡风轻的笔触去记录主人公的平凡生活,从这个蓬头垢面的男人身上早已看不到曾经那个摇滚青年的激情,只有偶尔穿插的几个回忆镜头才能让人回想起他在摇滚乐队时的风采,但这些短短的回忆镜头也很快淹没在方和平每天为生活的奔波操劳之中。

    影片用了大量篇幅来记录方和平的工作与生活日常。在工作中,作为代驾司机的方和平,每天晚上在酒馆等待着喝醉的客人,听着他们的唠叨,对于自己歌迷酒后的疯狂释放也早已麻木;而在生活中,作为儿子的方和平,每天都要照顾患病的母亲,和女友温存一夜之后,第二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给母亲做饭,当母亲丢失之后,他焦急的样子就像迷路的孩子。

    很明显,导演并不是想拍一个作为摇滚明星的方和平,他只是想为观众呈现一个代驾司机方和平,饭馆老板方和平,就像我们生活周围随处可见的大多数平凡人一样,过着见招拆招的生活,并没有太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只要能够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就可以。“梦想”这个词并不太适合方和平,对他来说太过矫情,与他的生活太过遥远,所以,在选秀比赛排练中,选秀节目的大Boss改动他的音乐作品,他都看得很淡然,甚至去安慰同伴不要生气。

    在这个梦想廉价的年代,“梦想”这个词被消费太多太多了,反而成为一碗被熬制太久的鸡汤,失去了原来的味道。而在《走出尘埃》中,梦想被现实取代,梦想转换成了现实中方和平为母亲做的一顿饭,女友为方和平买的一把吉他,梦想在这部电影中不是浮在半空中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它是触手可摸的,是那么的接地气。

    影片最后,方和平和儿子在选秀比赛中同台演出,舞台上的方和平激情四射,充满无限魅力风采,仿佛又回到当年的样子。与其说这是二十年后,方和平对于自己多年梦想的实现,不如说,这是一个男人重新找回自己生活动力的一次证明。对于结局,导演并没有给出一个大团圆结局的套路。我相信方和平参加完选秀节目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家给母亲做饭,他依然还是会选择过普通人的生活,做一个代驾司机,餐馆老板……

    虽然,《走出尘埃》是秦勇作为演员的处女作,但是由于他与角色之间的天然接近,与自己的经历太过相似,这无疑让他对于角色有更多理解。其实,电影中的秦勇大部分都不需要表演,他只要展现出真实生活中的自己就可以了,你看他那饱经沧桑的脸就已经写满了故事。
    【详细】
    84181259
  • 大志的小耳朵
    2017/7/31 9:30:13
    惊诧这部电影如此大胆

    看到前面半个小时,我都还以为这部电影只是在讲一个外星人奇遇记的搞笑电影,后来才发现是批判印度宗教的,如此大胆,怪不得在印度是禁片,可能任何有宗教信仰的人都不适合看这部片。

    这个外星人非常聪明,他有一套非常合理的逻辑,凭着幸运和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小聪明(比如去跳舞的车里找钱,把神贴在脸上防止被打)他在这个外星球上生存了下来。

    看到前面半个小时,我都还以为这部电影只是在讲一个外星人奇遇记的搞笑电影,后来才发现是批判印度宗教的,如此大胆,怪不得在印度是禁片,可能任何有宗教信仰的人都不适合看这部片。

    这个外星人非常聪明,他有一套非常合理的逻辑,凭着幸运和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小聪明(比如去跳舞的车里找钱,把神贴在脸上防止被打)他在这个外星球上生存了下来。

    8709353
  • 天岚的岚
    2022/3/1 19:32:41
    #有啥好看#上影节一票难求的《忍之国》好看吗?
    日本《忍之国》改编自日本畅销历史小说作家和田龙的同名小说。 故事的主线很简单,时值战国,织田信长一路攻下数国,势头正劲。 而大野智饰演的主人公无门所在的伊贺国,是著名的忍者之国。 伊贺的忍者们不仅武艺高超,还是见钱眼开,视人命为草芥的“虎狼一族”,连织田信长都...  (展开)
    日本《忍之国》改编自日本畅销历史小说作家和田龙的同名小说。 故事的主线很简单,时值战国,织田信长一路攻下数国,势头正劲。 而大野智饰演的主人公无门所在的伊贺国,是著名的忍者之国。 伊贺的忍者们不仅武艺高超,还是见钱眼开,视人命为草芥的“虎狼一族”,连织田信长都...  (展开)
    【详细】
    14249216
  • 棒、棒糖的秋天
    2020/11/15 12:42:06
    好看。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真实且紧凑的故事剧情了。没有拖沓,反而使人上头。刘涛和王雷的演技都非常好。

    遗憾的就是有配音,因为我听说剧中的主演自己配音的时候也是用当地的口音去演绎的,但后期又加了配音,感觉让演员的演技的存在感略有下降。不过即使这样,仍然是一部好作品。

    这部剧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真实且紧凑的故事剧情了。没有拖沓,反而使人上头。刘涛和王雷的演技都非常好。

    遗憾的就是有配音,因为我听说剧中的主演自己配音的时候也是用当地的口音去演绎的,但后期又加了配音,感觉让演员的演技的存在感略有下降。不过即使这样,仍然是一部好作品。

    这部剧中所说的是改革开放前后,深圳的变化与发展,还有杜芳一家人在时代的浪潮中所经历的故事。这部剧虽然又红又专,但杜芳和魏东晓的爱情却不古板,甜到让人害羞捂脸,而男女主和他们儿子之间的亲情也非常感人,尤其是有关找蚝仔的剧情。陈大尧虽然一开始并不那么靠谱,但在与蚝仔,杜芳,魏东晓的相处和时代的变革当中,渐渐成长。

    最近看的挺入迷的,就有感而发写了这些。

    总之是一个好作品,非常值得观看!

    【详细】
    12970441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