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2021年五一在b站刷到金士杰老师的演技爆棚的视频剪辑里,才看到这个纪录片的。金老师饰演的老兵,在山坡上回想起迎面而来的侵略者和背后同仇敌忾的战友,这个场景极大的触动了我。
再看这真部纪录片,我体会到的不单单是老兵群体对这段历史的不能忘却以及现实生活的不堪。金老师饰演的老兵,起码得到了当地(导游等人)对他抗战老兵的身份的认可。还能够通过这个身份得到基本的收入(诚然,老兵在片中表示,我不是为了钱)。事实上,有远远多的老兵,即便是共产党领导的下的队伍的老兵,在现实生活中也未必受到重视,甚至是被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外界和“寿则多辱”的老年人尴尬现状而导致自己的老兵身份不被人所知,即便是自己的亲属。
甚至是普通的老年人,又有多少年轻一辈会主动去和他们攀谈,了解父辈、祖辈的过去呢。看着老兵苟着身子,迟缓地走出宅院,院子的右侧还放着一辆破旧的人力三轮车,我一下子就想着了我的祖辈,太像了。同样的腰早已直不起来,同样的蹒跚,只是剧中的老兵,是去看望早已逝去的战友,而大多数的农村老年人,是日复一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为子辈、孙辈的我们,而何曾知道眼前这个佝偻的老人,经历的是日本的侵华,土改,三年饥荒、甚至还有子辈的早逝等等。只是现在,他们早就消失在烟海之中了。我自己更愿意拓展这部片子到普遍的老年人群体上,作为国家视角去关注他们经历的大事件的沧桑,作为后辈来关注他们在大事件里的个体,家庭的命运的沉浮。这个的普世意义,可能更大。也具有连贯性(说不好我们这一代人,也将经历如收复tw,民族复兴或者经济危机等大事件,后代人又是否愿意静下心来听我们的故事呢?)。
但回到片子本身,我其实觉得出于现在的zz宣传环境需要,片子甚至zz过分地夸大了抗日战争对每个个体的心理上的印记(但我承认,抗日战争对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意义无与伦比)。作为参与抗战的老兵外,同时这些人同样也经历了朝鲜、印度、越南等事件(即便没有亲身参与),同样经历了人民公社、大跃进、wg等大事件,这些大事件真的产生不了相同甚至更大程度的心理印记吗?我是存疑的,更倾向于出于zz宣传的必要,暂时选择性忽略了这些事件对人的心理的影响。
而还有另外一个点,我更认为我们的父辈、祖辈更加的豁达,而这种豁达,体现在他们不会更多地回首以前的生活几何,而是更庆幸自己还能生活在这个时代,看到这个时代的变化。可以体现在他们更愿意承担责任,生育下一代。而我们更加瞻前顾后,因为小事而心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