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56201
  • '﹎|零¨ヰ
    2019/12/13 23:06:23
    马尔科姆是打酱油的吗

    布里格勒和女主查理还有马尔科姆在车里的对话有点看不懂,只说合同什么的,女主提到还是喜欢马尔科姆小时候,就是说她们是认识的,女主的存在是没人知道(后来警长才查到女主过来的),那为什么马尔科姆去女主查理房间要拿枪,马尔科姆是保护女主还是帮女主找用冰弹杀了女主父亲的凶手报仇的,如果是帮女主的,为什么女主要自己单独行动找凶手?凶手是故意留下线索让女主找到自己的,目的是杀女主,因为这是合同的第二部分,

    布里格勒和女主查理还有马尔科姆在车里的对话有点看不懂,只说合同什么的,女主提到还是喜欢马尔科姆小时候,就是说她们是认识的,女主的存在是没人知道(后来警长才查到女主过来的),那为什么马尔科姆去女主查理房间要拿枪,马尔科姆是保护女主还是帮女主找用冰弹杀了女主父亲的凶手报仇的,如果是帮女主的,为什么女主要自己单独行动找凶手?凶手是故意留下线索让女主找到自己的,目的是杀女主,因为这是合同的第二部分,但后来凶手把枪弹夹弹出看来是没打算杀女主的。最后把了手机号码给女主,感觉还可以有第二部,因为雇凶手的人还不知道是谁?

    【详细】
    12095262
  • 半辈子
    2010/6/28 19:57:39
    赶工货
    邵氏的市井小故事,棚内搭个景,大小影星拉过来露个脸,拍起来应该很快,典型的流水线戏,成本极低。

    程刚在邵氏的导演里,用镜是很突出的,他又能编剧,戏看起来不幼稚,已经难得了,更了不起的是他的武侠片局部拍得甚至很有风格,与张彻等人的粗糙赶工比起来,要胜出一筹去。

    但程刚的几部戏看下来,大抵上会觉得他在故事的呈现力上突出,也愿意在细节处用心雕琢,但是似乎无甚野心,甘做片场制下
    邵氏的市井小故事,棚内搭个景,大小影星拉过来露个脸,拍起来应该很快,典型的流水线戏,成本极低。

    程刚在邵氏的导演里,用镜是很突出的,他又能编剧,戏看起来不幼稚,已经难得了,更了不起的是他的武侠片局部拍得甚至很有风格,与张彻等人的粗糙赶工比起来,要胜出一筹去。

    但程刚的几部戏看下来,大抵上会觉得他在故事的呈现力上突出,也愿意在细节处用心雕琢,但是似乎无甚野心,甘做片场制下的小导演,古装戏,民国戏,滑稽片,拍的很杂,有什么就拍什么,表现也无法保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

    当然了,片场制下的大导如李翰祥、张彻,也不是想做就做的,与邵家的亲疏,在票房上的成就,都有关系,也可能是想做而不得。

    本片大约来自程刚平素里积累的一些边角余料,没什么主线,又不像邵氏的分段戏,故事有点讲哪儿算哪儿的意思,也就是个赶工片,后半段儿剧情拖沓,踏步不前地纯拖时间,倒是一众影星在戏里客串有点意思。
    【详细】
    3369415
  • 阿点在摆烂。
    2016/3/17 22:25:01
    或许范实最遗憾的,是并没有好好的守护着秀玉,让她独自离开这个世界。



    喜欢是什么?

    喜欢是听到好听的音乐,猜想你喜欢,于是买好了卡带,在放假的时候带回来。喜欢是悄悄地站在你的窗台下,听你放的歌,直到灯灭了才离开,看着星空和你说晚安。喜欢是在你讲话的时候,偷偷地看你,然后把你说的话都记下来,帮你做你想做的事。喜欢是以为你喜欢的是别人时会吃醋,发现只是个误会时在一边乐得傻笑。喜欢,是在你最难过的时候,在你旁边,告诉你,我会在你身边守



    喜欢是什么?

    喜欢是听到好听的音乐,猜想你喜欢,于是买好了卡带,在放假的时候带回来。喜欢是悄悄地站在你的窗台下,听你放的歌,直到灯灭了才离开,看着星空和你说晚安。喜欢是在你讲话的时候,偷偷地看你,然后把你说的话都记下来,帮你做你想做的事。喜欢是以为你喜欢的是别人时会吃醋,发现只是个误会时在一边乐得傻笑。喜欢,是在你最难过的时候,在你旁边,告诉你,我会在你身边守护你一辈子……


    喜欢你,虽然你不知道,但是我依旧愿意守在你身边,为你做任何事,甚至替你做你没完成的事。


    ///

    范实

    因为憨厚老实,范实在学校里被说成是哑巴,其实只是因为外面的世界没有秀玉而已。劝说德开船带秀玉去没去过的地方,为让秀玉获得奖品召集朋友设法暂停比赛,花时间把船舱布置得像电台一般……为了秀玉他什么都可以做,做她的双脚,带她去想去的地方。

    你看范实的笑脸,开心的,真挚的,悲伤的,痛苦的,一眸一笑,全是为了秀玉。当以为秀玉喜欢医生时的生气又无奈,发现只是一个误会时笑得合不拢嘴。他享受和秀玉独处的时间,害羞且窃喜。情窦初开的小男生,哪会什么浪漫,拿着专门制作的牌子,兴奋地想要去找那个他心心念念的人,可是等待他的,是那在海里再也不会说话的冷冰冰的身体。

    或许范实最遗憾的,并不是没告诉秀玉他喜欢她,而是并没有好好的守护着秀玉,让她独自离开这个世界。



    秀玉

    每个朋友的故事,都有一个主人公一直被爱着,秀玉就是那个受宠爱于一身的人。她是不幸的,天生残疾,母亲早早去世,父亲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她也是幸运的,四个好朋友都如此爱护她,心甘情愿做她双脚,被三个男生以不同方式喜欢着。而秀玉本身,也不气馁,活泼,开朗,一心希望在脚好之后,离开小渔村,去做一个DJ,因为音乐不用走路也能传播。

    然而,命运总不能如人愿,秀玉并没有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那一天,她从范实口中得知,她的脚永远都不能治愈了,或许加上她与医生的传闻,父亲对她的怀疑,朋友对她的误解等等,多重打击的她跑到了海边,哭着想念着死在海里的母亲,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投身大海,香消玉殒。

    秀玉没能成为电台DJ,没看到朋友们的愧疚,不能知道范实对自己的喜欢,更没有机会告诉范实,我的相机里都是你,其实我喜欢着你。


    爱情最美好的,是你喜欢的人,正好也喜欢你。爱情最痛苦的,是我们都深爱对方,却从此天人一隔。在磅礴大雨中那隔着雨伞深情的亲吻,是范实对秀玉隐忍包容的爱。一头扎进海中,即使离开了这个世界,还是想要等到那个人,只有那个人,那个给自己承诺的人,才能放心的跟随他的步伐。

    那张时隔23年才送到范实手中的卡带,揭露了秀玉的心。想了很久才写上的“my love”,日历上记录着一心等待的人的名字,还有那个想念的人……那份纯情,想好好的存在卡带里,放给你听。

    ///


    友情

    小渔村五个年纪相仿的孩子,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好朋友。好不容易等来了暑假,小伙伴们终于聚到了一起,诉说着这个学期的所见所闻。男生女生均无话不说,为朋友不惧长辈的责备,一句号召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拼尽全力为你完成。说好的,四十岁还要和年少时一样,见面时无拘无束,友谊第一。

    不知怎么的,到底是谁有了私心,友谊走到了破裂的边缘。是妒忌,是猜测,是不信任?太阳下山前的树林里,争吵的声音打破了宁静。一切都来得太快,还没来得及道歉,你已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因为不理智的话,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结果。吉子,狗德,山石,秀玉,范实,曾经说好的四十岁还要见面呢?你怎么就舍得离开我们?!

    最后,只想为你做的事情,就是给你一个葬礼。播放着你生前爱听的歌,带上你喜欢的山花,把你安葬在靠海的山边。

    记忆中17岁的你的脸,在仅存的那几张合照里呈现的。把你放在钱包里,去到哪里都要带上。在23年后再次听到秀玉声音,恍如隔世,啊,像是预知了未来一样,一瞬间解除了多年来的心结。你看,17岁的你,依旧鲜活的活在我们的心中。


    四十岁之约,我们来了,我来了。你还在这里,我们依然很想你,想念你的友情。


    —————————————————————————————————————————

    在煎熬中等了两个月,终于把《纯情》看完。在看了多份预告,包括showcase,采访等剧透后,多多少少猜到了整部电影的剧情。当然,在担心电影的重点是否都被透露的时候,也看到已经看过电影的人说,高潮并没有被透露。所以我安心的,等来了《纯情》。


    电影的开场,很难撇开私心,因为我确实为了都暻秀而看的《纯情》。从电影开拍之前,听说都暻秀为了更好的贴近电影人物而去学习潜水,美黑,健身,并剪去厚重的头发,将耳后的头发剃短。预告中,我看到了乡下小伙子范实,被日光晒得黝黑,穿着土不拉几,而在戏中那场在海底救秀玉的场景,活动自如,也不知他花费了多少苦工在学习潜水之上。

    身为一个爱豆,能够丢弃爱豆最看重的形象包袱,让人不少人疑问:他真的是爱豆吗?

    17岁长什么样?专心与秀玉说话,却被秀玉捏走脸上灰尘而打断的停顿;在狗德不愿意打开引擎时一把推动机关的调皮;抓鸡被鸡吓到时的一脸惊慌;不同时候在秀玉窗台下表露出来的悲喜,雨伞kiss时专注而深情的眼神……他用他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神态告诉我们他就是主人公范实,一个憨厚老实却对秀玉一片丹心的17岁的范实。

    在那么多个范实的场景中,我最喜欢的有两个地方,一是范实发现秀玉偷偷的去了别处,于是在原地等到了秀玉回来后,满心愤懑却又带有些许无奈和宠溺的表情变化;二是,吉子狗德带着范实到诊疗所,范实和医生吵架时的爆发,在被秀玉打了一巴掌后,眼中透露的是从震惊到失落,把感情挥洒得淋漓尽致。

    第一次看都暻秀演戏,是在《没关系是爱情啊》里,当时的我不知道他是谁,只是由心的感慨这个孩子演技真不错。后再到《CART》对泰英一角的诠释和《记得你》让人毛骨悚然的李俊英,这些并非主角却比主角还要耀眼的角色都由都暻秀去塑造。我坚信,只要他有足够的努力和野心,有朝一日也能登上更大的舞台吧。

    金所炫,印象中她还是《拥抱太阳的月亮》里幼年的王后,那时很瘦,却也相当漂亮。一晃多年过去,妹纸已经长得亭亭玉立,出落大方。为了演好渔村姑娘,同样晒黑皮肤,穿着土气的衣服,但是,17岁的金所炫演17岁的秀玉再好不过了,可以更好的去理解角色,贴近角色。

    另外几个演员,除了山石的性格刻画较少之外,我更喜欢胖胖的狗德,从不吝啬的表达对秀玉的喜欢,动作搞笑一点也不做作。


    这部电影,它让我想起了我的初恋,想起了我的友情。雨伞kiss和海底里的那场戏拍得特别唯美。故事搭配90年代的几首有名的歌曲,例如《take on me》,特别是《dust in the wind》,在秀玉的葬礼上让人感到无限悲伤。然而,电影篇幅较长,导演想要把友情和爱情在本部电影中端平,却又无法端平,导致剧情稍有拖沓,强调友情而削弱了男女主角的爱情线,有点与片名《纯情》背道而驰。前半段故事起伏小,让人觉得有点沉闷,后半段的设置了多个泪点,但泪点之中穿插了太多别的内容,情绪就此打断,不能使观众的感情爆发。另外,故事没交代23年后秀玉的信件为何人寄出(于我猜测是吉子),秀玉的死来的太仓促,也太轻率等等。


    至于电影总体,满分10分给7分,要求不要太高噢!
    End…
    【详细】
    78163222
  • 葫芦x
    2017/12/31 14:36:01
    第六集彩蛋整理!

    部分内容由豆瓣用户启发或提供,真心感谢!如有遗漏,欢迎补充。如有差错,请多指教。

    部分内容由豆瓣用户启发或提供,真心感谢!如有遗漏,欢迎补充。如有差错,请多指教。

    【详细】
    903273
  • 古意凝风
    2021/11/1 11:10:40
    《猪迪克之蓝海奇缘》观后感
    10月31日,和朋友一起去看了猪迪克之蓝海奇缘的北京点映场。观影前还收到了周边文具(很用心,谢谢!) 蓝色的海洋让方块脸的小猪都变得可爱起来,因为到晚了一分钟,错过了前情故事,带着疑惑观影,过程中渐渐进入电影的世界观,这是个有些梦幻设定:可以变身的黄色豆包精灵,...  (展开)
    10月31日,和朋友一起去看了猪迪克之蓝海奇缘的北京点映场。观影前还收到了周边文具(很用心,谢谢!) 蓝色的海洋让方块脸的小猪都变得可爱起来,因为到晚了一分钟,错过了前情故事,带着疑惑观影,过程中渐渐进入电影的世界观,这是个有些梦幻设定:可以变身的黄色豆包精灵,...  (展开)
    【详细】
    13965217
  • 米猪头
    2016/4/20 10:48:06
    你想要的世界是你所想要相信的世界
    当你发现你面前一直在交谈的人你却想不起来她的名字,当你发现前一分钟还在做一件事情下一分钟却想不起来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自己是个怪胎。你所习惯的必定是写个字条来提醒自己。因为你所见的你所记忆的也许不是真实的,就如同一句台词所说:“记忆是会被扭曲的。它只是一种演绎,而不是记录。”

    导演处理故事的手法颇有意趣。如同标题《记忆碎片》,画面都是片段式的,甚至还会看到重复的画面。就如
    当你发现你面前一直在交谈的人你却想不起来她的名字,当你发现前一分钟还在做一件事情下一分钟却想不起来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自己是个怪胎。你所习惯的必定是写个字条来提醒自己。因为你所见的你所记忆的也许不是真实的,就如同一句台词所说:“记忆是会被扭曲的。它只是一种演绎,而不是记录。”

    导演处理故事的手法颇有意趣。如同标题《记忆碎片》,画面都是片段式的,甚至还会看到重复的画面。就如同在听一卷磁带,将磁带前进,然后倒带至前一曲再前进,再到带至更前再前进,直到全部事情真相大白。正是这样反复强调的片段让你一直想要看到最后欲罢不能。也正是这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在强调电影最开始要秉持的一个观点:事实才是可信的,记忆是会幻化的是不可信的。

    但屏住呼吸看到最后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这都是废话。你所依赖的事实也许是经过篡改的事实,毋论是身边人或者自己。人所有的主观意识会支配所谓的事实,就如同人会潜意识将自己想要忘却的记忆抹去,也会要将自己所不愿相信的事实篡改。因为,你所相信的世界只是你所想要自己相信的世界。

    但从故事本身也许远没有那么吸引人,但是这种叙事的手法却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详细】
    7859509
  • 4869
    2023/1/8 21:48:34
    《叫我郑先生》| 我走过你走过的风景,那样算不算与你相伴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老了,你爱的人一个一个离你而去,你将如何度过余生?孤独是每一个人的最终命题,希望这部影片能够给你答案。——文:4869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老了,你爱的人一个一个离你而去,你将如何度过余生?孤独是每一个人的最终命题,希望这部影片能够给你答案。——文:4869

    【详细】
    14882101
  • 完美动物
    2012/5/13 16:13:34
    很好的西部片
           我去内蒙的时候很喜欢那种荒野中骏马驰骋的感觉,这部片给了我那种西部男人的感觉,大口肉,大碗酒,心里装的是亲情和责任,这才是真正地男人。
        《骆驼客》个人感觉整部电影线条诠释的还不错,驼把式的责任感和心胸广阔,戈红和二尕子的两小无猜,朦胧爱情,驼队的风吹雨晒,骆驼客
           我去内蒙的时候很喜欢那种荒野中骏马驰骋的感觉,这部片给了我那种西部男人的感觉,大口肉,大碗酒,心里装的是亲情和责任,这才是真正地男人。
        《骆驼客》个人感觉整部电影线条诠释的还不错,驼把式的责任感和心胸广阔,戈红和二尕子的两小无猜,朦胧爱情,驼队的风吹雨晒,骆驼客的责任心,都无比的令人难于忘怀。尤其是喜欢二尕子偷看戈红后被戈把式教训的时候,众人嬉笑问他看到了什么,二尕子一脸纯真的微笑:"看到她在画眉"。哎,纯真的少年啊!如今的物欲横流,都市男女谁能见到如此纯真的少年?
         传统的东西很少了现在,可是传统的不一定比那些高科技的差,就比如片中的弓箭和洋枪,科技是把双刃剑,造就了中国社会如今这么多令人作呕的食品、医疗安全问题。
         骑马、射箭、喝酒、摔跤令人向往!
    【详细】
    5426473
  • 一人之夏
    2016/10/30 16:46:58
    人来人往,最后能得到什么呢
    场景不多,主要人物也只有这么几个,但每个人都刻画的那么鲜明,好几个人身上都能看到我自己的影子。整部剧看下来,感觉就像是一个人在耳边平静地讲着故事。
    非常喜欢单纯善良的孙燕和痴情又特实在的潘树林,到后面斗小偷的时候都有点不敢往下看,生怕再出什么事,只希望他们俩能就这样平淡幸福的过下去。
    如果孙丽和马黎明、孙燕和潘树林这两对一开始就结婚了,日子会过的怎么样?可能生活就这样吧,注定要遇到一个
    场景不多,主要人物也只有这么几个,但每个人都刻画的那么鲜明,好几个人身上都能看到我自己的影子。整部剧看下来,感觉就像是一个人在耳边平静地讲着故事。
    非常喜欢单纯善良的孙燕和痴情又特实在的潘树林,到后面斗小偷的时候都有点不敢往下看,生怕再出什么事,只希望他们俩能就这样平淡幸福的过下去。
    如果孙丽和马黎明、孙燕和潘树林这两对一开始就结婚了,日子会过的怎么样?可能生活就这样吧,注定要遇到一个一个过客,只是有些人能不忘初心,属于自己的终会得到,另一些人经过岁月的洗礼,也会成长起来。
    【详细】
    8150245
  • frozenmoon
    2017/8/29 11:05:16
    谁的生活不曾经历过困惑、颠簸和解脱

    (文/杨时旸)

    又怪异又治愈。这就是《非典型孤独》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你很难说这部美剧讲述了什么,即便它似乎有一个清晰的主题,一个患有“高能自闭症”的18岁男孩儿遭遇了自己的青春期。有关自闭症和孤独症的美剧并不鲜见,但大都悲戚或者悲壮,而《非典型孤独》却无底线无节操地耍贫,充满讽刺和揶揄,到处夹杂着有关性的段子,看到最后,却慢慢地发现,某些温热的东西开始在心中流淌,那些满不在乎和

    (文/杨时旸)

    又怪异又治愈。这就是《非典型孤独》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你很难说这部美剧讲述了什么,即便它似乎有一个清晰的主题,一个患有“高能自闭症”的18岁男孩儿遭遇了自己的青春期。有关自闭症和孤独症的美剧并不鲜见,但大都悲戚或者悲壮,而《非典型孤独》却无底线无节操地耍贫,充满讽刺和揶揄,到处夹杂着有关性的段子,看到最后,却慢慢地发现,某些温热的东西开始在心中流淌,那些满不在乎和调侃其实才是真正的尊重,从而把那个自闭症的孩子剔除了患者身份,他不过就是个普通人,偶尔说点怪话,时不时造成点尴尬,可想想,谁又不是如此呢?大家都有病,不是吗?

    如果非要找个熟悉的美剧类比,那么或许可以把《非典型孤独》理解为《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的“前传”,确实,这故事里的男主角萨姆,怎么看怎么像谢耳朵——与世俗格格不入,一身怪癖,极端聪明、执着又呆萌,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对男女关系懵懵懂懂。

    萨姆到了18岁,仍然清瘦,孤僻,不敢与人直视,只有一个朋友,热爱谈论南极洲和企鹅,饲养一只乌龟,努力接受心理治疗,被焦虑的父母环绕,被疼爱他的妹妹照顾。可他毕竟也在长大,终于一头撞上了每个人都躲不开的青春期。他寻找爱情,获得爱情,被爱情伤害,也伤害他人。当然,他在遭遇了性,这个普通人都难以捉摸的东西,对于萨姆来说,更加麻烦,它成为了一种催化剂,让他长大,认识自己,面对自己,接受自己,更重要的是,他在经历了一切混乱之后,似乎在一点点摆脱那些与生俱来的症状,慢慢地融入人群。

    这部美剧穿插着大量的独白和呓语,这个苍白的男孩儿自顾自地念叨着所有想法,他的不解,他的迷惑,他的希冀,他的愤怒,他的欲望,这样一来,一切都变得有趣起来,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视角去注视这个困惑的男孩儿,通常意义上讲,他是一名患者,他无法藏住心里的想法,无法像绝大多数人那样沟通,比如,他不懂得暗示,不明白委婉,别人都觉得他难以招架,只有他那个善良的女友觉得这是坦诚,她对他说,“我爸妈不在家,你或许可以过来找我。”但萨姆不太理解这其中的奥妙,去问他的朋友——一个自以为风流倜傥的geek,对方告诉他,那是暗示他有关性的事情。于是,萨姆就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去问那个女孩,她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这样令人尴尬的事有很多,但时间久了,这些原本啼笑皆非的尴尬却生发出另一种情境和反问,所有人,所有“正常人”,每天拐弯抹角,似是而非,人们封闭自己的想法,隐瞒真实的内心,然后说出某些让彼此觉得得体的语言,维系一种虚假的关系。这算不算一种“症状”?从这个意义上说,萨姆作为一个自闭症患者,对于周遭世界的深深的不解,却变成了一种独特的对比,它得以让人们反问自己,自己是不是每天也都陷于某种意义上的荒诞与虚妄。长久以来,我们的视角都被固定在“大多数”和“正常人”的身份中,对于萨姆这样的人,无非是猎奇和讪笑的态度,但时间久了,却发现,自己身上需要被讪笑的内容并不比那个“病人”要少几分。

    这个故事的成功在于,它并没有只聚焦于这个“患者”,萨姆是主角,但不是绝对的主角,换句话说,他并不是一切,即便他的家庭因为他的特殊情况,不得不做出应对,但家庭成员中的每个人也都在处理着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的困惑。萨姆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这个家庭成员中每个人的内心。

    从外部去观察,从整体上做判断,这是个其乐融融的家庭,除了萨姆,他们还有一个努力上进,聪明漂亮的女儿。作为女儿,作为妹妹,凯西一直觉得自己的这个家庭普通也令人安慰,但很快,她就意识到这个家庭并非没有裂痕,比如,她后来才知道,自己小时候,父亲曾经离家出走了一段时间,只不过日后所有人对此都闭口不提罢了。当父亲发现自己的儿子永远不可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与自己亲密相处,和自己嬉笑打闹,那种难以名状的压力和绝望足以撕裂所有人,所以,他的离家出走无法用道德判词进行指控。这个悲戚又绝望的部分,在故事中是以短暂的背景出现的,由此,在向人们提示,这个故事也在慢慢地转换视角,镜头从对男孩儿萨姆的注视,缓缓摇移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脸上。

    爸爸走过了那段不堪,如今变成了一个笨拙又本分的男人,而妈妈,却在默默经历着一场悄然而至的中年危机。她最重要的角色,其实不只是母亲和妻子,还是儿子的“护士”和“陪伴者”,但有一天,儿子突然告诉他,他应该自己去买衣服,而不是再穿妈妈随便买来的T恤,对于母亲而言,孩子的长大,是心绪复杂的过程,不只是欣慰,还有恐慌,自己满腔热忱被抽空了释放地点,自己的意义被突然取缔,她存在的价值还剩什么?为孩子筹备一场party,为闺蜜们做做头发,还有,就是去参加和维系那一场场自闭症儿童妈妈的聚会,彼此诉苦,赞叹,鼓励和互相八卦,除此之外,她的生活就只剩下去面对巨大的空洞。未能免俗,她选择了一场婚外情作为填补空洞的捷径,那是一个和他们的生活完全相悖的男人,她所在的那个中产家庭,谨慎又妥善,总是充满计划,但那个酒保,只活在当下,他成为了一个绝望主妇生活中的强心针。故事至此,人们就会明白,每一个人都在微笑的脸和假装不在意的轻松姿势背后,努力挣扎。女儿在权衡,一边是更好的高中,一边是自己友谊和刚刚展开的爱情;萨姆的那个心理医生,表面上看起来对一切尽在掌握,但实际上,自己的感情也一触即溃……更不要提萨姆自己,一边在和疾病缠斗,一边开始对青春中突然来临的爱与性的本能不知所措。有个爱他的女孩,他却觉得自己爱上了心理医生,又或者,他根本不知道到底什么是爱情。

    你看,所以说,这根本不是一个区隔了常人和病人的故事,这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在破碎,而每个人都在重组。人们都遇到了生活里的一段颠簸,每个人都在寻求一种妥善的方式试试到底该如何度过。总体上说,这是一个温情脉脉的故事,它用一种自嘲和幽默的轻拿轻放的姿态呈现了原本可以想见的凝重主题,无法摆脱的怪异疾病、中年危机和青春困惑,还有那些永恒的困境,性与爱该如何处理,人和人又该保持怎样的距离,家庭成员之间如何可以让彼此不被熟悉窒息又不让彼此疏离。生活轻巧地为人们设下严酷的谜题,我们只能遍寻谜底。

    萨姆在经历了摸索,探求,挣扎,尝试以及经受过伤害和被伤害之后,最终慢慢变得柔和,他脱去了帽衫,穿上了一件礼服,和女友敞开心扉,他似乎懂得了爱情和生活到底包含着怎样的意义,即便那感受朦胧又模糊。但是,谁不都是如此吗?谁能说得清爱情的形状,谁能描摹出生活的轮廓。你看着萨姆一点点敢于和人直视,看着他一点点能够明白旁人的感受,就会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美妙的变化。萨姆不只是一个病人,他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缩影。谁的生活不曾经历过困惑,颠簸和解脱。

    (本文首发《北京青年报》)

    【详细】
    87812759
  • Comel
    2013/1/26 12:50:10
    过年氛围的变迁
        离春节越近,黄健中《过年》中的片段就愈加印象深刻,其中最典型的是一大伙人聚餐的场景了,看似和和气气,实则各怀鬼胎。当然影片说的只是一家人,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我却清楚感觉到过年的气氛也逐步向电影般发展。虽然我的家庭还是和和气气,但影片的氛围却始终弥漫着整段春节时期。而这也是我越来越不喜欢过年的原因,也是让我更加怀念童年的过年的原因。
        离春节越近,黄健中《过年》中的片段就愈加印象深刻,其中最典型的是一大伙人聚餐的场景了,看似和和气气,实则各怀鬼胎。当然影片说的只是一家人,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我却清楚感觉到过年的气氛也逐步向电影般发展。虽然我的家庭还是和和气气,但影片的氛围却始终弥漫着整段春节时期。而这也是我越来越不喜欢过年的原因,也是让我更加怀念童年的过年的原因。

        小时候,过年应该是小朋友最向往的时期,因为有时间可以玩,可以买新衣服、新礼物,还可以收利是钱,但最最好玩的还是放鞭炮。虽然后来鞭炮已经在城镇杜绝了,但小时候玩鞭炮的场景还是历历在目。那时基本上每一个夜晚都可以看到无数的烟花和听到断断续续的鞭炮声,一到了第二天就会发现街道两旁全堆满了红色的鞭炮纸,而走在路上的小孩子就喜欢玩这个,例如抓起一把撒向对方然后迅速溜走,或抓起一大堆跑到楼顶往楼下洒,到处都飘着红色的纸屑,浓重的火药味在空气中弥漫,或许在不下雪的南方,这算是南方打“雪”仗的独有方式吧。不过现在,鞭炮只能去农村玩,虽然还是可以炸鱼,但稀稀拉拉的炮声完全没有童年的气氛,我还是更怀念那时偷偷把点燃的鞭炮藏在路边纸屑下吓唬路过的朋友,哪怕结果会被人追几条街。

        跟现在过年买年货不一样,当时都是自家合力做糍粑、春卷、糖环之类的小吃,大家一边一边聊天,气氛很融洽,而孩子就在一边捣蛋,把面粉捏成各种奇形怪状拿去油锅炸,边做糍粑边偷吃。不过很遗憾的是现在大家都不做了,或许跟姑姑们的出嫁有关,现在家里就几个人,也就宁愿花钱买而懒得动手了,只可惜现在没有什么机会去品尝当初的味道。虽然现在过年也吃好吃的,但却失去了过年的年味。

        不过难得延续的算是客家的风俗了,现在过年的某些习惯还是跟儿时一样,例如年初一男性不洗澡,家里卫生也不能搞,这个算是“守财”吧;年初一到年初十期间,晚上的客厅是不能关灯的;年初一到年初八期间,一天只吃两顿饭:一顿是早上十点,是早餐,一顿是下午三四点,是午餐,其他时间不做饭,饿了只能吃零食;除夕当晚不能过早睡觉,必须要到了年初一才能睡觉,现在还记得有一次除夕,我跟弟弟奶奶看明珠台播放霍普金斯主演的《势不两立》一直到凌晨三点(辛苦老人家了)……这些客家风俗我也不知道典故,但小时候还是觉得相当有趣,现在过年比较有感觉的也算是重复这一风俗了,感觉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

        或许小时候之所以觉得过年很好玩,还是因为可以啥都不管的缘故,当时可以呆着房间看一整天的《鲁宾逊漂流记》而没人管你,而现在客人来了不及时出去寒暄倒茶招呼客人都会被认为没有礼貌,即使跟该客人没有一点交集。现在年纪大了,就必须参与到你不愿意去的交际,即使那一场场交际的意义仅仅只是为了互打人情牌。

        以前家庭大聚餐都是坐成两桌,大人一桌孩子一桌。而不知道何时起,我已经坐在大人那一桌上接受诸位长辈的谆谆教诲,而耳朵却听着弟弟妹妹那桌的欢声笑语。长辈们甚至是毫无关系的长辈都会动辄对你指手画脚,肆意评价你的行为、目标,但他们却不愿意理解甚至去聆听你半句话。于是过年在心目中也逐渐变成了人生的另一场考核了,看你的成绩,看你的人际关系,看你会不会做人,看你事业如何……童年的过年印象是红色的,随着年纪的增长却逐渐变成了灰色,哪怕大街小巷都播放着贺年歌曲,却依然感觉不到儿时温馨的街道,反而会觉得街上的寒风真tm冷。
    【详细】
    57551584
  • 擦声无声
    2009/3/4 14:22:10
    田亮安以轩爱相随 《牛郎织女》借古喻今
    ——我看见过你了两次了?
    ——在哪?
    ——在壁波岩,在那可以看见人间。

        这是一段田亮和安以轩领衔主演的神话剧《牛郎织女》中的台词,田亮扮演的牛郎与安以轩饰演的织女,两情相悦,私定终生。在荒废破败的山洞中草草地建立起家庭,有模有样的过起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恩爱自然不用多说,否则织女怎么会放下天庭的仙女不做,甘愿下凡与牛郎相偎相依
    ——我看见过你了两次了?
    ——在哪?
    ——在壁波岩,在那可以看见人间。

        这是一段田亮和安以轩领衔主演的神话剧《牛郎织女》中的台词,田亮扮演的牛郎与安以轩饰演的织女,两情相悦,私定终生。在荒废破败的山洞中草草地建立起家庭,有模有样的过起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恩爱自然不用多说,否则织女怎么会放下天庭的仙女不做,甘愿下凡与牛郎相偎相依。纯真的恋情大多建立在这般简朴的生活基础上,不急功近利,不过急过躁。苦的时候相互搀扶一起挺过,甜的时候一起分享。

        可是两个人的命运终究逃不过分离,这是他们必须面对的考验。在人间要面对天庭王神的不断挑衅,织女如若不归天庭,她至爱的牛郎与一双儿女将陷入危难的境地,假如自己回去,除了要承受除去仙位的生理上折磨,还得接受用不得离开天庭的痛苦。神的权利超越一切,贬低了爱情,尤其是人、神的爱情。爱情是没有错的,谁爱谁都是不犯罪的,错是的现世俗规,错的是繁缛礼节。待到织女牛郎委屈的承认相爱之错,在天庭获得一年七夕一会的机会,人间早已被他们的爱情感动并且接受祝福,天庭里的神们才恍然明白原来爱本无错更不该用罪的名义来诉说。如果以死为终点,那些从来不信的事,都即将或者已经发生。例如那样一段的“人神恋”,例如牛郎织女那段天上人间,生死相随的爱情。

        此次拍摄牛郎织女这一在中国对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神话传说,以守望、思念、含蓄、真挚为主要宣泄点,集中体现在对伦理道德与精神信仰的重视上。古典美学中对于爱的精神阐述,也通过剧情中虚构的三界中的人和事一一展示,向观者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凝重、含蓄、忠贞的人性道德理念。天上、人间、生灵三界的人性大爱更是对和谐传统价值观的一次回归,让每个观者对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爱情观、道德观给予重新审视,在倡导和谐社会的新世纪也极具现实意义。
    【详细】
    1791841
  • momo
    2019/1/19 22:58:25
    男人从不需要懂事,但女人需要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惊悚、紧张、变态扭曲的同时,也有露骨的血腥。 女主角科洛·塞维尼,同时也是制片之一。可以说,这是她努力多年的作品。在影片中,赛维妮的表演极为出色,脸上总是挂着不快乐且充满防御心的表情。坚毅的眼神有时教人害怕,但处境却让人十分同情。 而饰演女仆的克里斯汀·斯图...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惊悚、紧张、变态扭曲的同时,也有露骨的血腥。 女主角科洛·塞维尼,同时也是制片之一。可以说,这是她努力多年的作品。在影片中,赛维妮的表演极为出色,脸上总是挂着不快乐且充满防御心的表情。坚毅的眼神有时教人害怕,但处境却让人十分同情。 而饰演女仆的克里斯汀·斯图...  (展开)
    【详细】
    990625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