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98504
  • 兔草
    2022/10/25 11:53:42
    野梨树:回归故里与蚂蚁婴孩

    都说《野梨树》是锡兰的自传,我却觉得它更像一种反省与追索。看作品年表,《野梨树》诞生于2018年,依导演的年纪推算,这不是他的早期作品,也非他的晚期风格,只是处于中间态的驻足回望。不过,我们心知肚明,他应该早已经为这棵树准备了很久很久。

    通常,一个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应该是他个人的自传,这样说来,《野梨树》似乎迟到了许久。看的过

    都说《野梨树》是锡兰的自传,我却觉得它更像一种反省与追索。看作品年表,《野梨树》诞生于2018年,依导演的年纪推算,这不是他的早期作品,也非他的晚期风格,只是处于中间态的驻足回望。不过,我们心知肚明,他应该早已经为这棵树准备了很久很久。

    通常,一个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应该是他个人的自传,这样说来,《野梨树》似乎迟到了许久。看的过程里,一个问题反复涌上心头,这个男主角真的是锡兰吗?还是说这是少年不得志的那个锡兰?而现在,锡兰早已是誉满天下的名导,他很清楚,他的一生会像帕慕克那样被人记住,而非如电影主人公那样被遗忘。 看有的人的作品,你会觉得很好,精美、灵巧,可你知道那个人的生活距离你十分遥远,但锡兰,他和我们这些小镇青年拥有同样一种困境。我以前觉得小镇青年是真的指小镇,但在辽阔的中国土地上,我觉得除了北上广深,所有地方都有一种小镇的枯竭感。不是因为武汉是湖北省省会我就能感觉到自己处于生活的某种中心。自二十岁离家远游,边缘人的身份就刻在了我的眉间与骨头上。 整部电影实际上是围绕“回归故里”这个大概念展开的,迪迪埃·埃里蓬恰好也以此为题,写了一本书,里面提到“当我和母亲进行每个季度一到两次(时常次数更少)的通话时,她总是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闪烁其词,以太忙为借口,并保证过一段时间就去探望。其实我无意履约。从家里逃出来之后,我没想再回去。” 对此,毛姆也说过类似的总结——“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来说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的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合,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性和癖好,从而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在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像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

    镜头内外

    毋庸置疑,锡兰是一位摄影大师,抛开所有的剧情与台词,整部电影即使是作为单纯的风景画也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开头,落魄的男主角迷茫的坐在店里,镜头是从窗外拍的,窗户上浮动着海港风景。我很喜欢土耳其的港口,它让我想起我的家乡——长江与码头。每年回到老家,我总要去长江边走一走,走到血液里充满了江水的因子。镜头再荡开一笔,追随着男主角走,中景切近景特写,男主角锡兰有一张忧郁的脸,你看到他浓密的睫毛与歪下来的嘴,会觉得这个年轻人没法过上什么好日子。 特写镜头后切大全景,对比,这个运用没什么,不过听说这个是大疆无人机拍的?锡兰很擅长大远景的拍摄,我觉得这也有赖于土耳其的地貌,之前看卡帕多奇亚奇诡的地理结构,觉得这是电影的加分项。 土地,土地,土地。不得不说,土地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况且农耕文明本身也是很多文明的底色。我幼时并未在农村生活过,缺乏乡村经验,这几年倒越来越觉得大自然的好处。 看到有人诟病锡兰的对话太多,正反打镜头太多。但我却觉得锡兰在拍摄时并不如他们说的那么单调,仅以一个场景为例。男主角在路边偶遇小时候暗恋过的女孩,镜头一开始的确是很平常的正反打,但到后来,数度穿插了女主角的面部特写以及野地里树叶的黄色光影。那种特写是自信的,起码是对自己掌镜能力与演员演技的一种自信。我摄影水平极差,只能欣赏,无法自己拍出那种美轮美奂的镜头,所以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镇住了。女孩太美了,有一种罕见的异域风情,而周围的一切也太梦幻了,像不存在的乐园。而女孩说的故事是悲惨的,她无法离开自己的命运,无法像男主角一样去外面读书,她最好的命运也不过是成为一个珠宝商人的妻子。

    因为接受了视听语言的训练,于是也惦记上了导演的转场。有时候用物件,有时候用颜色,有时候是声音。锡兰的转场也是灵巧而美丽的,尤其是几个超现实接现实再跳切超现实的段落,不仅不觉得突兀,反而给我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啊,原来我喜欢的锡兰先生不仅仅是现实主义大师,也是超现实的灵巧绘者。特洛伊木马与井中掉死的环境堪称经验,而河边雕像手臂的坠落也是幽默的神来之笔。

    意向

    锡兰的电影里也是藏了各种细节与意向。电影文学化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即意向的表达,其到底是庸俗的,还是独特的?手法与表现方式是什么?在这部电影里,脸上爬满蚂蚁的人留给我很深刻的印象。 电影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是祖父说给锡兰听的,说其父亲小时候被放在田野旁边,脸上爬满了蚂蚁。这个故事在最初出现的时候让我很迷惑,这要表达什么呢?而在小说里,多次出现代表的就是强调,所以当父亲睡着,梦境中再次出现自己婴孩时期童年风景时,我终于理解了这一切,原来父亲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人啊,他一辈子都在不断的被忽视,而所谓的博彩与烂赌只是希望逃脱,只是一种对日常生活的反叛,不是真的想要那么做,而是一种无可奈何。 肤浅的人看问题是肤浅的,所以他们认为所有的错都是父亲的品性不佳与儿子才华不足,但往深了看,造成这一切的根本是什么,是没有别的选择。是即使你对生活有所期待,而你最多能做的就是不去东部教书。 片子里还有一幕,主角锡兰去当兵了,那里冰天雪地宛如末日战场。在土耳其或者在当下我们这片土地,年轻人的选择是那样的少,要么公务员,要么996,理想,不存在的。有时候想起自己初期的写作与出版那么顺利,我想的并不是自己有多少才能,而是觉得这只是一种偶然的幸运,而大面积的生活是无法选择与无可奈何,就像我现在这样,这才是常态。说功不唐捐也是开玩笑的。 锡兰看见父亲的脸上爬满了蚂蚁,吓得半死,以为父亲死了,结果父亲醒来,摸了摸蚂蚁说自己已经习惯了。看这一幕的时候,我觉得父亲的脸好熟悉啊,这怎么这么像塔可夫斯基呢,我简直怀疑锡兰故意找了一张这样的脸。 真的,没有人能不爱锡兰,没有人。塔可夫斯基与契科夫的混合体。虽然不可能有两位大师那样神乎其神的才华,但已经摸到了那个神圣的门槛,就像我们之前评价双雪涛那样,有大师之像。大师又不是平地变成大师的,即使是李安也要抱着伯格曼放声哭泣。

    宗教与现代思索,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

    宗教絮絮叨那段我倒是挺喜欢的,因为我挺喜欢在小说里放宗教与希腊神话,宗教与神话其实就是人类的元故事,元叙事,是所有人类困境的原型。这里的讨论有趣在于锡兰加了个现代冷笑话,说是一名信徒受戒的时候把IPHONE手机甩了出去。 神爱世人吗?菩萨天际低眉是因为看透人间疾苦吗?神能解决现代灾难吗? 2020年后全球被瘟疫笼罩,而在2018年最让现代人担心的是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信仰不同吗?显然也不是。锡兰或许试图想要讨论这个问题,不过我又觉得这个问题有一点不符合电影的核心主题。

    作者电影的任性

    独立电影和作者电影的概念还不一样,我倾向于把作者电影归类于有明显导演风格的。实际上《野梨树》和《大象席地而坐》都是这种。 你说这两部电影可以删一部分吗?可以把片长缩短吗?其实完全可以,但问题是,导演是要用这部电影表达自己的看法,问题不在于谁看,谁来看。前几天看王安忆的《小说六讲》,里面乱七八糟讲了一大堆文学技巧,作者本身的写作故事,但在我看来只有一个核心思想是厉害的,王安忆说关键是“信”,你信这个东西,那你就能做一辈子。文学本身真的完全是虚无,我已经没有当初一开始那么大的虚荣心了。虚荣与虚无对比,显然我这个人至爱是虚无,因为凡事看穿了就是如此。你大声问问自己,自己的小说和电影真的能有几个人喜欢吗?这就是我爱锡兰的地方,他很大声的告诉你,或许就只有你爸把你那本破小说集当个宝贝珍藏,其余的时候呢,你的书在书店里一本都卖不出去。

    直视人生的惨烈,再决定你要做什么。

    昨天看张献的戏剧集,他在前言里说,决定一个人发展的是选择“不做什么”而不是“做什么”。 所以我一直说胡波是可贵的,而我在锡兰的电影里再次认出了这样的可贵。 有一种电影是让人爽的,有一种电影的让人不爽的,很显然,锡兰的电影是后一种。 三个小时的观影时间内,我数度产生头昏脑涨赶紧离席的想法,但最后,我还是坐下来了,看见结尾那幕,看见父与子席地而坐,忽然觉得一切都很安静,像一篇俄国小说。 哦,原来锡兰要说的东西太大,太深邃了,甚至一部电影无法承载。不过他在努力,并且没有轻视他的观众。 看完《野梨树》,我大致意识到自己想拍什么样的电影长片了,不过这种话说出来也是让人笑的,我现在没钱也没那个能力(摄影、剪辑水平太低,入门都谈不上)。而没有钱的导演就需要一个人干完一个剧组的活,显然我做不到。不过,黑泽明说,你还可以写,先把剧本写出来,然后我们再等,等一个时机。也许永远等不到,但我曾这样想过。 又想起电影里,年轻的锡兰与成名作家的对话,他身上那种不可一世与自以为是,我在很多20多岁的人身上也看过,我也曾经如此,可我现在30多岁了,我更喜欢那个老作家的话,他说:“关键是你坐下来,开始写。”老作家还说,教书是个不错的工作,至少你有业余时间写作。我们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写作是赚不到钱的,我指我们这种任性的写作。而另一种写作是成功学,成功学很好,但我们可以选择不归顺成功学。 所以锡兰会成为我人生路上的地标吧,事情就是这样,胡波也是我的一个地标。当你走进荒漠,困住了,以为人生是一个迷宫,你回头看看来时路,那是你脑海里流淌出来的地图,里面有许多的地标。每当你承受不住诱惑或者是无法接受失败的打击时,你跪下来,想一想他们,事情或许就清楚了。 P.S. 草草写点想法,但真正的观影与阅读是反复的看,是一遍又一遍琢磨,等闲下来的时候再好好拉片写更详细的笔记吧。最近的感觉是看一遍就写书评与影评会稍微有点草率,而真正要把吸收的东西变成自己的,需要反复的拉片分析。看书也是,足够经典的小说就应该反复的看,不然也很难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始终记得什么是创作者,什么是评论家,真正搞创作要吃的苦远比做一个普通的文艺爱好者要多。是耕地,是掘井,是建造房屋,这也是锡兰想告诉我们的吧。

    【详细】
    147224700
  • 秋叶一水
    2012/6/15 9:49:37
    【评】2012喜上加喜:一篇值得回味值得观赏的喜剧片
            第二次看喜上加喜,是在影院,片子重新做了剪辑,海报也和香港上映的海报不同,个人感觉大陆的这还版海报设计更好,色调也较柔和。曾志伟这几年的电影不多,不过每部都能给人不小的惊喜。
             至今还忘不掉
            第二次看喜上加喜,是在影院,片子重新做了剪辑,海报也和香港上映的海报不同,个人感觉大陆的这还版海报设计更好,色调也较柔和。曾志伟这几年的电影不多,不过每部都能给人不小的惊喜。
             至今还忘不掉 72家租客 里面他和张学友“斗”的场面。可惜这次粉丝见面会黄宗泽、和何韵诗没有来,可能是他们比较忙吧,老人家不忙,我是看邵氏电影长大的,这次看到了邵音音,毛舜筠,广州、深圳好多影城都有走场。
            影院中看港产的喜剧片,有种别样的欢乐。而对于喜剧片,其实无所谓剧透的,只有亲自到荧幕前才能感受到。冯淬帆还继续演老爸的角色,这个老头在这次新潮了一把,影片一开始就成了微博红人,做了一辈子天气预报员的他,老了老了还辉煌了一把。
            黄宗泽在这部戏中戏份大大增大,他与何韵诗演对手戏,这部戏中观众见证了他的成长,而他的演艺也在剧中展露的淋漓,那个高材生犯罪天才bosco哥,现在竟然变身成有些伪娘调调的妖娆哥。
            这里面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华语男星成长的身影,从文章到陈坤。可惜这部电影当中没有了谢天华等人,少了很多身影。不过故事本身却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喜欢曾志伟监制的片子,他和黄百鸣这几年一直都在斗,其实从观众的角度来讲,我们看的是电影,而电影制片人的争斗对整个电影市场来说也是一种竞争利好机制。
            曾志伟把港产群星喜剧电影做了一个突破,如果你还觉得是一部大杂烩的喜剧恶搞片,那你就大大的错了。虽然说也是群星戏,不过主线是清晰的,脉络是明显的。人物故事情节发展也是高潮起伏的。
    话说回来,这部电影的主角的名字,设计的太搞笑了。有姚明 、郭美美、郭晶晶、郭富城、郭靖….等等
           冯淬帆是 郭家的精神领袖,大家长,同时又是老小孩,他和邵音音的老年斑那些年那段插曲,又让人欢喜,又让人感动。
    而黄宗泽与何韵诗两个新生代明星的感情戏,是这部戏的主线,故事围绕着这对“未婚先孕”故事展开。
            或许这也意味着TVB新老交替的一个信号吧,看到毛舜筠,她是真的老了,不过依旧风情依旧,尤其是看到她和曾志伟的那群激情爆笑cos秀那段,简直笑死了。一个女强人,一个家庭妇男。
    港产喜剧片的精髓在每个细节当中,没有传统大陆的恶俗喜剧那种让人作呕的笑点,为了搞笑而搞笑。这几年大陆电影的确在崛起,无论从制片的规模,还是数量,都远超前几年,但可悲的是在这个暑期档,全部打起了内耗战。
            狗血的恐怖片,连个鬼都没有。脑残的喜剧路线,动不动就是中了五百万,从去年的巨额交易,到今年神马四戒,我觉得都不如叫五百万好了。
    最后吐槽一下吧。
    如果你看过2012喜上加喜,如果你恰好要去影院看电影
    如果你想轻松一下,换了一下,喜上加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即便是看帅哥,黄宗泽、也值了
    如果你没看过,
    那一定要看了,
    【详细】
    54661610
  • negallee
    2016/5/4 16:41:37
    场面大了,创意少了
         由于前两部票房很成功,连连刷新票房纪录,所以再接再厉继续推出第三部。
         场面比前两部大了,群众演员明显增多了,什么坦克大炮直升机也都用上了。片头还去了巴黎取景,港督、女王、美国总统都出模仿秀了。可是创新却明显的减少了。
        &
         由于前两部票房很成功,连连刷新票房纪录,所以再接再厉继续推出第三部。
         场面比前两部大了,群众演员明显增多了,什么坦克大炮直升机也都用上了。片头还去了巴黎取景,港督、女王、美国总统都出模仿秀了。可是创新却明显的减少了。
          本部剧情还是很搞笑无厘头。金刚在巴黎度假被暗算,在埃菲尔铁塔跳伞,用鞋子做助推器,被鲨鱼一样的潜艇抓住,还以为又是一部创意无限的电影,但是实际上创意已经用完了。去警察局偷钻石,用的是镜面反射,喷气滑板逃脱。第二次偷钻石时候,用的还是上一部已经出现的单人喷射机,无非多了飞进地铁的情节。
          还是三人老搭档,客串的多了个许冠英。倒是那个小光头很可爱啊。
    【详细】
    7880423
  • ardew
    2021/3/18 9:26:01
    《甄嬛传》是近些年来,中国大陆拍得最好的电视剧,没有之一

    《甄嬛传》是近些年来,中国大陆拍得最好的电视剧,没有之一。它的美版说明了一个道理,也让本人非常骄傲,那就是并不是美剧一定就好,《甄嬛传》是只适合中国节奏的电视剧。可能马上有人要喷我,有啥资历作此评价?本人可以算是甄嬛的脑残粉:看过小说原著和2遍以上电视剧。在美国学习电影电视并于近几年在好莱坞工作。我接触过很多剧作方面的学习和工作,研究的也基本都是美剧和美国电影。中国的很多脑残剧看不到2集就放

    《甄嬛传》是近些年来,中国大陆拍得最好的电视剧,没有之一。它的美版说明了一个道理,也让本人非常骄傲,那就是并不是美剧一定就好,《甄嬛传》是只适合中国节奏的电视剧。可能马上有人要喷我,有啥资历作此评价?本人可以算是甄嬛的脑残粉:看过小说原著和2遍以上电视剧。在美国学习电影电视并于近几年在好莱坞工作。我接触过很多剧作方面的学习和工作,研究的也基本都是美剧和美国电影。中国的很多脑残剧看不到2集就放弃了。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对甄嬛传的喜爱就尤为明显。其中我觉得值得我反复研究,包括去看小说,就是因为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回归美版甄嬛传,和原版电视剧进行一下对比和分析:美版6集,每集90分钟,采用倒叙,年老甄嬛回忆一生,脉络清晰,看过的都知道甄嬛的故事基本说清楚了(后面剧透):不幸进宫,三人成姐妹,避宠后因缘分获宠被妒,抓余氏吓丽嫔。失子失宠,复宠斗倒华妃。被皇后害禁足,产女离宫。甘露寺结缘果郡王,不得已回宫自强。被迫误杀果郡王成终身之恨,搬倒祺嫔、陵容和皇后,助弘时为太子。为雍正掘坟墓,助乾隆登基,让果郡王之子归宗。眉庄和温实出有子交代了。宁贵人也基本保留。浣碧嫁于果郡王后殉葬,孟静娴产子后毒发,交代草草。人物上——美版甄嬛的因为情节压缩堆砌,人物塑造大打折扣,“甄嬛”角色,故事说得不痛不痒,甄嬛之所以开始变得工于心计是因为她受了太多苦难委屈。好莱坞的故事模式也是所有主角开始都要受苦,常人无法忍受之苦。甄嬛的苦来得晚而且不够痛。第一个最大痛苦是失子失宠,失子情节基本保留,可是后面怎样因为悲痛失子进而失宠却不清楚,只有简短一段皇上问甄嬛伤疤“嬛嬛美貌岂可辜负”,碰了一鼻子灰走了。她痛失孩子而爱人丈夫无动于衷,她痛心他的凉薄寡情,她第一次真正的感到无依无靠。而且后来眉庄警醒她,她被打被羞辱的情节也大大删减,她被罚跪了很久,她身上的痛才能转为她自强的动力。只有她够苦难,观众才能产生共鸣,才能同情她,为她后期反扑感到兴奋。其二,她的父母被害被流放是至关重要情节,她不能保护家人,却反而连累甄氏一族,这种悲痛对于这个孝女是极致的,是摧毁性的。要么逃避,在甘露寺我认了,最后逼到绝境,我就得毫无底线牺牲自己去拯救家人。这个痛对角色塑造上太重要啦,这也是甄嬛这个角色成功的很重要原因,她考虑太多周围人的得失,所有她终究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关于她和“皇上”情节基本保留,尤其前面杏花微雨皇帝假称果郡王而结缘甄嬛。可是皇帝的多疑和无奈没法表现也没办法。不能接受的是——“果郡王”的情节被剪得稀碎!甄嬛戏水初遇没了,桐花台聊夕颜没了,同船渡赏荷花没了,吹笛配惊鸿舞和庆生送荷花看起来像尊皇命,而救下有孕甄嬛像受求于浣碧。终于自己主动做了件贴心的事儿,送女儿画像并通告住处所在,接着甄嬛高热不退住在府里,就看他支走所有人开始解外衣。。。我看得这叫一个汗⊙﹏⊙b 真替甄嬛捏把汗。退完烧,还赶了一次猫,就到了夜雨吹笛甄嬛被感动。我满心欢喜,期待“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如何翻译!结果甄嬛就一句:我来啦。。。本人无力吐槽。而后所谓最快乐的日子连段蒙太奇都没有,就直接到了果郡王要出远门,后来就报死了,怀孕甄嬛说没人能保护我了,我要给这个孩子个名分,保全要保全的人,回宫!回宫夜宴只见过一次,珊瑚手串送了,然后就上演毒酒悲情离别戏。没有合婚庚帖和结发的情节,“终身所约,永结为好“和”和你永远是我唯一的妻”说不通联不上啊!!我觉得老美会感觉明明甄嬛cheat on皇帝,和皇帝弟弟有affair,最后这个弟弟却对嫂子说你是我唯一的妻子!!! It doesn't make sense!!!!至于浣碧和王爷就更加奇怪了,本来电视剧里显而易见,因为甄嬛和果郡王的都删了,浣碧更没了。掉小像浣碧表白时甄嬛说“这丫头瞒我蛮得我好苦啊”听起来像是真的!关于人物剪辑上,我觉得只能再大胆放弃更多的人物情节,而保留重要情节和最主要人物,哪怕余氏投毒不要,吓丽嫔也不要,重要的挫折是要留下的。哪怕最后宁嫔不要,果郡王和甄嬛的情也要表现明白。而且所有关于两情相悦之类的全部翻译成了“deeply in love",说实话真是情节配不上字幕给的love这个字。情节上——美剧的情节节奏快,主要是通过多线索、快发展、快剪辑完成的。甄嬛传其实并不太适合,因为一部1小时drama通常有5个ACT,5-7个甚至更多storyline。前5分钟,主要人物冲突表现清晰。这一集90分钟的电视剧更像电影,而电影一般三个ACT,起承转合,每三十分钟一件大事儿,逐步推进。这些美剧电影的套路甄嬛传完全没用上,只是故事不停发生,失去了原有的节奏,也没能剪出美剧的节奏(因为线索也不够加上台词也不适合)。其实如果美国人重新拍,还是可以做出适合美剧的模式的,但是会完全失去台词本身的美感。这也就是我说为什么甄嬛传只能是适合中国节奏。有些地方美版剪得也很聪明,比如甄嬛执意离宫,皇帝问甄嬛有什么说的,甄嬛含泪诉出《诀别诗》。可是美版甄嬛之三叩首,皇上就知道她什么也不想说了。其实剪得很聪明,也能表现甄嬛之意已决,可是少了很多情愁。中文诗词、象征借喻、半白半文言语风格这些成就了本剧,也注定了无法适应美剧。翻译上——这一直是中国观众最挂念的,看得出翻译确实下了大工夫,语法句法过硬,总体也是合格的。但犯了电影翻译一大忌:每句翻译过长,来不及时就看。我是能听懂中文看英文,还觉得英文长,我要按暂停键来看英文翻译,相信美国人长时间也会跟不上或放弃。究其原因是为了保留中文半文言特色,翻译采用了书面英语而非口语化英语。这是明智的选择,但我们知道中文本来就简洁,同样的内容,英文翻译要比中文所占篇幅大。当更加简洁的文言要被翻译成更加长的书面英文,就要有所取舍了。不然美国人就会失去兴趣。说实话,如果真能用Jane Austen作品语言或是宫廷语言翻译出来也是很美的,可以增色,可惜这些长长的英文是很明显不具备这些特色,挤入短暂的中文对话,看起来累。还有几个问题:公众嫔妃等级翻译:每个等级有自己的翻译还不错,但是提前不交代明白,回头美国人都糊涂了,而且随着晋级升位,她们的名字称呼也变了,这对美国人无疑是个大挑战。Concubine Wan别人后来叫她Concort Xi,菀贵人变成熹妃;Attendent Ye变成了Noble Lady Ning,叶答应变成宁贵人,不是一点点的变,主角还好都知道是Huan,配件就费劲啦,而且我觉得美国人应该看这些宫里女人长得很像。能不能为了美国看懂舍弃中文封号,统一用姓做称号,或者放如括号什么的。住处翻译:住处的翻译直接用、拼音,这些拼音在美国人看来是没有含义的,记住谁住哪儿并不容易。我翻译过好莱坞大电影制片公司Studio的剧本,有些要意译的东西即使失掉很多含义,也还是要尽量意译。比如存菊堂Cunju Hall完全可以翻译成Chrysanthemum Hall,因为眉庄爱菊,这样很容易联系到角色。还有碎玉轩开始甄嬛住,后来眉庄住,这个很容易糊涂,Suiyu也没有意义,用Jade Flower啥的有意思单词会让外国人比较容易记。还有翊坤宫等等这些小主的宫殿都被用汉语拼音翻译的。其实字幕翻译有时该省就省。最后吹毛求疵地说美国人的语言特色,原句中文虽然多用半文言,但是每个人根据背景教育不同还是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叶澜依就很通俗直白,英文翻译就不需要那么雅那么长。浣碧也是。这些角色其实正好给字幕进行缩短的机会。华妃要跋扈泼辣,语言要简洁有力,翻译一长一啰嗦没失去了人物风味了。而且也不用那么多不常用的词,不然贱人分别用到了Shrew,Wetch和Bitch,我觉得Bitch就很好,简单通俗,搞那些不常用的词虽然可能准确,但是失去了对话的力度。当然有一个词的翻译太扎眼,不吐不行啊→_→“惊鸿舞” Flying Wild Goose!!!! 后来皇后形容陵容“冰上飞燕” Flying Swallow of the Ice",可能on the ice更好,但瞬间觉得完爆甄嬛的飞野鹅!“Dance lightly like a startled wild goose"翩若惊鸿!!!真是震惊啦,被Startle啦!“Huan Huan, you have given me a dragon and a phoenix of good fortune."嬛嬛,你给了朕一对龙飞呈祥。“XXX and XXX are deeply in Love. It must be passion wine for conjugal bliss.“ 老美知道这酒到底干嘛的不?皇上和惠贵人两情相悦,这自然是成全花好月圆的欢喜酒。“Two phoenixes on the wing"凤凰齐飞最后有个惊喜,矫情翻译的很好hypocrite,如果那句经典的"贱人就是矫情“没有删掉,不错的翻译应该是”Bitch is such a hypocrite!" 哈哈

    【详细】
    133263714
  • 毒舌影评
    2018/5/17 19:25:19
    新片推荐|《青年马克思》一定要看国配版!

    9374181
  • 妙介子
    2020/8/7 21:05:44
    精致考究的美工布景——《格蕾特和韩塞尔》

    精致考究的美工布景——《格蕾特和韩塞尔》

    精致考究的美工布景——《格蕾特和韩塞尔》

    12781275
  • 喵喵喵喵
    2020/12/25 17:16:27
    有皮相没骨相,《了不起的女孩》不咋样

    …………看评论补一个想法…………

    我批评得不一定对,我也只看到14集,毕竟还有那么多好剧等我看。

    但那些评论有得看就不错的,让我看到20-26的,我真的忍不住“吐槽”!

    你们是上帝!!你们是观众!!你们是顾客!!

    这部不好看别的呗!惯着这些人干嘛?我可以给你推荐一百部剧的!再说,这剧也就是

    …………看评论补一个想法…………

    我批评得不一定对,我也只看到14集,毕竟还有那么多好剧等我看。

    但那些评论有得看就不错的,让我看到20-26的,我真的忍不住“吐槽”!

    你们是上帝!!你们是观众!!你们是顾客!!

    这部不好看别的呗!惯着这些人干嘛?我可以给你推荐一百部剧的!再说,这剧也就是对外噱头有点姬,是真的没把剧情写好!

    让我看到20-26集的,有种过日子,过过就好了,别离的感觉。何必呢?30分钟一集,20集都浪费你600分钟,一天的时间了!

    人看话剧,30分钟不好看都有走人的,骂的。古代都有退票的,你也花了会员的钱吧!

    你们是上帝呀!

    …………正文…………

    明年主打女性题材的爱“姬”艺已经打响了“百合”第一枪--《了不起的女孩》播出了!

    只可惜,枪有点哑了。

    小糖人的制作、传闻中购买的《绯闻女孩》的版权,只所以用传闻中《绯闻女孩》是因为故事跟它绝对是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了不起的女孩》已经播出十几集,热搜寥寥,讨论寥寥,也基本凉凉。

    有皮相,没骨相,刻薄一点说,这部剧真的不咋样。

    【1】人物不咋样,剧就不咋样

    13081833
  • Jackey Chang
    2018/9/12 11:41:54
    这部影片代表了盗墓片的新高度

    作为一个盗墓题材影片的爱好者,最近看了《斗墓占花魁》,感觉盗墓片终于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那么我现在就来类比一下盗墓片的各个阶段。

    作为一个盗墓题材影片的爱好者,最近看了《斗墓占花魁》,感觉盗墓片终于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那么我现在就来类比一下盗墓片的各个阶段。

    9647236
  • 一路小清兮
    2019/10/9 12:13:25
    你这么好看,居然没火~

    在十一长假的最后一天,小兮意外地看了一部美剧,是一天一口气看完了一季。

    我不禁地感叹,这是什么神剧,太爽了,没有火没道理啊。

    看片名以为是灾难片,肯定有科幻片的宏大特效场面,然后就是各种救灾,各种人性光辉,吧啦吧啦。

    No!

    第一集就很火爆,主演之一的年轻力壮的帅哥型男消防员在完成任务后,回来途中,是的,就在大马路上,看到一位

    在十一长假的最后一天,小兮意外地看了一部美剧,是一天一口气看完了一季。

    我不禁地感叹,这是什么神剧,太爽了,没有火没道理啊。

    看片名以为是灾难片,肯定有科幻片的宏大特效场面,然后就是各种救灾,各种人性光辉,吧啦吧啦。

    No!

    第一集就很火爆,主演之一的年轻力壮的帅哥型男消防员在完成任务后,回来途中,是的,就在大马路上,看到一位辣妹,他们在路边完成了车震,是的,在消防车上。omg,这简直颠覆了我对消防员的认知,毕竟我们国家的救火英雄太太太伟岸。

    然后,他每到一处就会跟报警的异性打炮,第二集还把他的心理咨询师给睡了,天了个噜。

    如果你以为这就已经很刺激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剧情相当紧凑,一集至少有三个事件,各种元素都囊括其中,悬疑,灵异,惊悚,爱情,家庭,搞笑,一点都不杂乱,那叫一个大呼过瘾。


    【详细】
    10563443
  • 林U同
    2018/9/14 20:56:26
    与《红色恋人》的两三事

    前些天趁着下班后的闲暇时间,独自一人去了中国电影资料馆,剧场那天放映的影片是《红色恋人》。那座电影院几乎每天都会挑选一些颇有年代感的国内外经典作品予以放映,电影票价很亲民,十元一张。

    之所以去看《红色恋人》,吸引我的是张国荣和他在电影中的身份——共产党人。看之前我有顾虑,这样一个身份赋在一张风情万种的脸之上,是否存在一些违和感?担心看得过程会跳戏,生怕被他一个眼神带到另一部电影里

    前些天趁着下班后的闲暇时间,独自一人去了中国电影资料馆,剧场那天放映的影片是《红色恋人》。那座电影院几乎每天都会挑选一些颇有年代感的国内外经典作品予以放映,电影票价很亲民,十元一张。

    之所以去看《红色恋人》,吸引我的是张国荣和他在电影中的身份——共产党人。看之前我有顾虑,这样一个身份赋在一张风情万种的脸之上,是否存在一些违和感?担心看得过程会跳戏,生怕被他一个眼神带到另一部电影里。可转念一想,革命本就是一番浪漫的事业,豆瓣上有人评价张国荣为“史上最浪漫的共产党员”,是不是最浪漫不得而知,但有点我确信,张国荣的确让人对共产党人的形象有了新的认知。

    电影情节并不复杂。主要人物有四位:张国荣(剧中名为靳)与梅婷分别饰演共产党人,泰德·巴勃考克扮演一个外国医生,陶泽如扮演反派(后面称其为特务头目)。

    电影发生在三十年代的上海。梅婷在一个雨夜敲响外国医生家的门,谎称自己的丈夫(张国荣)生重病需要医治,外国医生心生怜悯,与她一同前往。诊断后发现,张国荣身负重伤,外国医生说第二天需要梅婷来医院取药。第二天外国医生没能等到梅婷,他带药去到昨夜的地方,然而人去楼空,自己反而被特务们当做共产党人被抓,后因其与特务头目为故交才被释放。此时外国医生醒悟,梅婷和重病的张国荣都是共产党人。

    外国医生被释放后心生怨气,因为梅婷牵连他暂时被停了医生的职位,但他发现自己非但没置之不理,反而爱上了梅婷。几番周折,外国医生又与梅婷相见,他向梅婷表达爱意,梅婷婉拒,她向外国医生道出她与张国荣之间的故事。原来梅婷是在张国荣的一次公开演讲中被张国荣的气度不凡所吸引,心生爱慕,而张国荣本身身患重病,一颗残留在脑中的弹片会使他的脑神经出现病状,产生幻觉,他误将梅婷当做深爱的妻子,而其妻子早已逝去。

    某次张国荣发病,他当着梅婷的面,喊的却是已故妻子的名字,梅婷觉得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她离张国荣而去,主动投向特务头目,而其实梅婷正是特务头目寻找九年的女儿,梅婷假借认父的名义,实际是想接近亲生父亲,然后杀死他,梅婷在走之前为张国荣留下一封信,信中告知张国荣实情,即便张国荣将她当做亡妻,但她仍旧爱着他。

    梅婷杀父成功,也因此被捕。张国荣认为愧对梅婷,他决定救出被捕的梅婷,而方法就是以人换人,用他与梅婷作交换。交换那天天降大雨,这对革命恋人太久没能相见,梅婷与张国荣在雨中相拥,而她也早已怀了身孕。

    梅婷产下孩子那日,亦是张国荣剧中被执行枪决的那天,最终,梅婷因难产而死,张国荣死于乱枪之中,梅婷产下的女孩由外国医生抚养。

    看电影的时候有个小插曲,电影进行到大概三分之一的时候,画面突然跳到最后张国荣和梅婷在雨中相拥去了,在场的人包括我都感觉到情节不对。过了一两分钟画面中断,剧场一片漆黑,一些人的呢喃之声清晰可闻,但大部分人又在屏气凝神,等待电影恢复。此时,我能想象放映员在倒腾影带忙碌的样子,过了一会画面恢复正常。所以你看,其实跳戏的不是张国荣,而是放映机或者影带。

    事后我才得知,观影过程遇到的放映事故,实属破天荒,有人在网上感慨“久闻大名的小西天放映事故终于被我遇到了,这辈子值了!”。想想自己也是误打误撞,可遇不可求的播放故障突然降临,当时不得知,事后不免回味。

    《红色恋人》让我感慨:爱情真的是很玄妙的存在。电影里张国荣爱着死去的妻子,梅婷爱着张国荣,外国医生爱着梅婷,交织如网的爱情最终结局怎样呢?梅婷在雨中抱着张国荣时问他,你真的爱过我吗?张国荣什么都没说,忘我地在雨里吻了梅婷,临走前他对梅婷说,“一定要给孩子起个好听的名字。”

    他们终究是彼此相爱了。

    外国医生曾在雨里对梅婷说,“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一次比一次用力,一次比一次大声。最后他放不下这份爱意,成为了那个孩子的养父,他爱那个孩子,一如他爱着梅婷。

    电影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这样一句台词:

    男人直到爱上一个女人,才真正变得成熟。

    现实中女人往往对成熟体贴的异性心向往之,然而在不少女人眼里,男人又像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何为成熟,何为不成熟?人人答案各异。但或许,在遇到真正愿与之长久的人之前,成熟与否都是借口。不爱的人,再成熟也枉然;爱的人,不成熟亦偏爱。

    说远了......

    有一件事我还是后知后觉。看完电影回家,在豆瓣电影查找关于《红色恋人》的评价,有人在短评里提及,那天亦是张国荣的生日。如此想来,一个特别的日子,一次意外的事故,这次观影的体验又多了几分温情和怀恋。

    62年前,世界多了一个他。

    你在那边,过得好吗?

    96502135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