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仙侠剧的粉丝,若非作为海外党追《声入人心》第一季时看到YouTube上海外博主追《陈情令》,好奇心起,看一群外国人怎么追中国仙侠题材追得声泪俱下,也不会误打误撞遇到这部作品。结果呢,一入陈情误终身,三刷连续剧,一刷动漫,原著读了两遍,这才觉得可以慢慢梳理一下所得。
1. 情感线
贯穿全剧的中心人物及事件是魏婴和蓝湛的同性情感发展。电视剧改编和原著有比较明显的差别。书中,魏婴在献舍归来之前,对于蓝湛,是比较单纯的仰慕和好奇,并非至交。他一直没能读懂蓝湛对他的关心——蓝湛两次想带魏婴回云深不知处,“带回去,藏起来”,魏婴都不得其意,一直认为蓝湛对他的离经叛道深恶痛绝,还说二人永远都是不欢而散,可能真不适合做朋友。而蓝湛在经历了不夜天围剿失去魏婴,才终于在沉重打击下不顾立场也不再遮掩,十六年重逢之后对魏婴百般维护,彻底弃世俗眼光于不顾,直到魏婴在日日相处中也终于看清楚自己的内心。
原著对魏婴重生之后情感的心路历程描述极其细腻,读来精彩纷呈,完全可切实感受并体会到人物是怎么点滴心动、自我怀疑、试探、纠结又担心害怕的情感抛物线。这其中的关键点可总结如下:
1. 义城之战结束后,蓝湛慨叹宋岚和晓星辰的命运,陪魏婴饮酒后喝醉(书中蓝湛的第二次醉酒)。二人游戏中魏婴经历了情感的初步变化,开始心动
2. 金陵台后,蓝湛当众护魏婴,弃名声为不顾,魏婴在震动中实现了第一次情感的质的飞跃
3. 从云深不知处到重返乱葬岗,二人一路走来情感稳步升温,夹杂魏婴的种种暗自试探与心理纠结
4. 乱葬岗再次共赴生死,战后随众人重返莲花坞,魏婴终于确认了自己对蓝湛的心意 ,完成情感的第二次质的飞跃
5. 离开莲花坞后,得知金丹真相的蓝湛第三次醉酒,魏婴试探蓝湛心意却担心不如所愿,各种懊悔懊恼
6. 观音庙在蓝大提示下魏婴终于明白蓝湛十六年来的滚烫心意,当众表白。
这其中魏婴终于明白自己心意的一幕尤其精彩,在莲花坞外当年师姐在下面等待的大树,他也像小时候一样从树上跌落,看树下那个披着一身月光的人是不是会像师姐一样伸开双臂,用温柔如水的白色包围他,保护他。我读到这里非常感动,只可惜电视剧因题材限制,不能拍进去。
书中二人的情感发展过程幽回曲折,进进退退,跌宕起伏,细腻动人。一个蓝湛介意魏婴说“谢谢你”的小细节都有无数细腻的片段推进和心理暗示,种种描写不输经典文学,藏与露都水到渠成,人物的前后行为都环环相扣,所有的意料之外也同时是情理之中,极令人称赞。
2. 最好的爱情
因题材限制,电视剧不能够把耽美的同性情感拍明确,故改为了知己情。这样的限制反而使改编攀升了一个层次,升华了二人的情感。首先电视剧在第一世中为二人设立了共同的人生追求——锄奸扶弱、问心无愧,强化了各自理想主义的一面,也使得之后的彼此倾慕和共同经历有了可依托的赤子之心。否则,即使如书中的真挚情感,也很难脱离题材限定的巢臼,只是单纯的因为少年相遇的美好于及之后命运的安排。如此设定,魏婴对蓝湛的情感端倪在第一世中便可有所展现。比如他在失去金丹后修习诡道,从乱葬岗出来后与江澄和蓝湛重逢,满身失落,用冷淡和戾气对待蓝湛的盘问,再对比他给江澄的坦荡兄弟拥抱;射日之战后魏婴醒转见到蓝湛,心结未解,眼神躲避,二人之间超越朋友界限的微妙尴尬;之后魏婴回到莲花坞失魂落魄,一切都无法再像从前一样,对未来和自身的情感都一片茫然。这里有个细节改编得很有味道。书中本来是江澄讲师姐未尝不可嫁给金子轩,因为她喜欢也没办法,所以魏婴才去问师姐一个人为什么会喜欢另一个人;剧中则是魏婴碰到蓝大,受规劝,对被迫选择的这条诡道更加自惭形秽,之后才去问师姐这句话。这个安排为提问增加了一层似有若无的隐含意义,再加上之后白凤山围猎处他再见蓝湛的欣喜,得知蓝湛也视他为毕生知己的震撼震动,让人不得不确认二人在第一世中便已心意相通。然而性格不同,命运作弄,即便生死与共也还是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分叉口,但他们其实在内里是一样的热血少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首乐曲中彼此烘托缠绕的最和谐的两个旋律。
剧中依照知己之情进行对第二世进行的改编也同样精彩。因为要描述的是知己情的推进,所以把书中魏婴确认心意(即莲花坞金丹真相)之后的所有情感跌宕拿掉了,把蓝湛第三次醉酒的一些细节拿到了义城之前,让魏婴直接体会到了蓝湛十六年来一直纠结的有悔和对他的各种宠溺,不仅要偷鸡刻字,把魏婴小时候玩过的恶作剧都做一遍,醉中也还毫不犹豫护他周全。再后来二人在金陵台共进退,蓝湛面对天下的质问坦然和魏婴站在一起,告诉他“一条独木桥走到黑的感觉,还真不差”。至此,铺垫结束,重生归来的魏婴对蓝湛的感情也终于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二人在云深不知处完成了彼此认证。这里,本来在观音庙蓝大才终于向魏婴描述的蓝湛过往被提前了,魏婴在嗟叹中与他的命运达成了和解,也终于明白了蓝湛对他最深层次的理解与支持。这一集(第43集)是全剧我最喜欢的片段,蓝湛着便装,手提两瓶天子笑进门,看到魏婴和蓝大叙话,伸手把天子笑递给魏婴,面色似喜非喜,宁静祥和。在这里,二人终于心照不宣,镜头语言展示出“问心无愧”的灵魂对话,在静谧的雪夜完成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最高情感映照。
剧本此改,可谓妙极。爱情并不难描绘,但这样好的爱情却万里挑一,归根结底是这二人在精神上的高度和谐,不仅是爱人,更是灵魂知己。从少年时期锄奸扶弱的共同理想,再到经历各自的劫难,在一个原本方正的仙侠世界里,各自突破了正与邪的鸿沟,超越了孰黑孰白的质问而终又回归最初的赤子之心。两个人尽管修炼道路不同,却可同护道义,逢乱必出,真正做到了心系苍生。这样高度的灵魂和谐要求双方都有足够内涵与能力可遇强则强,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仰慕,也不是一个对另一个的依赖。蓝与魏感情并不仅仅停留在相互理解的程度,而是真正的生死与共,互为依靠,强大到可与全世界为敌,“一条独木桥走到黑”。他们就像木棉与橡树,根茎在大地中紧紧相连,枝叶在伸向天空,在云端执手高歌。这样的爱情,早已超越性别,无畏生死,无所禁忌。对我而言,这是《陈情令》的最迷人之处。
尽管电视剧因审核限制不能拍摄同性恋情,但书中的各种情感细节在剧中是被展示、被暗示的。从“忘羡”的歌名,到百凤山二人第一次互道知己后微妙的尴尬无言,到二世中蓝湛看魏婴的各种宠溺的眼神特写,一次又一次执著而深情的对视,一切该有的情愫都有,眼波流转中,凝望不语时。这便极大的丰富了原本二人情感的层次,不仅有日常相处的爱恋,更有灵魂高度的知己,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层次,享受不同的激荡。这种解读的多元性,是好作品的一个标杆。
而这个剧中增加的知己情和之下不能言说的暧昧,正是这部作品最吸引人之处。我之前写过一篇《东方式情感表述》,从《卧虎藏龙》到《一代宗师》,东方式情感表达中最迷人之处便是这种酒到微醺,花看半开的趣味。原著本是类型作品,不必也无需提炼言外之意的艺术;但电视剧因诸多限制,反而不得不另辟蹊径,把情感的表达提炼、升华并拿捏得准确无误,才能既过得了审批,又对得起原著。这个剧本的改编,这些不必言明的剪辑细节和镜头特写,让观剧如入宝山挖矿,怎么赞扬都不为过,这也是我给本剧五星评分的一个主要原因。
3. 伏笔安排
另一个原因是故事伏笔的安排。
我第一次刷剧是到第18集才真正看进去的。那一集江澄失去金丹后被魏婴和温宁救到夷陵,魏婴翻尽医书,终于找到了给江澄移植金丹的办法。本来毫无求生欲望的江澄在得知魏婴骗他有救之后终于肯从床上起来吃饭了。他夹起魏无羡做的鸡肉,说“真难吃”。
这个对话吸引到了我。江澄说“真难吃”,而不是好多天没吃饭饿极了沾到食物后欣喜若狂的“真好吃”。这个小细节符合他和魏婴兄弟俩日常互怼的相处方式,也十分贴切地表现出来这个人活过来了,能吃出不好吃,还能讲出来。这是对生活有要求看得到明天的人才会讲的话。这个对话的细节,精彩。
从这里开始比较细致地观看情节的安排,我发现原来很多伏笔的安排都极有耐心。不仅仅是关键性的伏笔,比如金光瑶,之前和蓝大的种种小交好为今后的长远谋算打下了基础;还有很多小的辅线,比如绵绵、苏涉、蓝思追,在这样的长篇里都非常完整自成一线,不仅起到了各自的情节推进作用,还保持了脾气秉性人生选择的前后统一。尤其苏涉,并非一个简单的扁平配角,他的前因后果均有苦衷和自圆其说的立场,虽不赞同,却可被理解。这是下了功夫的。
当然,最吸引人的伏笔还是魏无羡重返人间,一个长长的回忆杀之后,蓝湛对他的态度变化。之前有多么对抗,之后就有多么依恋。我不相信没有人看完最后的诀别,看完羡羡那个无比灿烂的笑容后,不想回到开始对比一下蓝湛刚认出魏婴之时的默默激动。这简直就是一个魔力的闭合环(海外的精简版改成了正序,就丧失了这个闭合环),进去了就很难出来,让人一遍遍去琢磨和体会蓝二是什么时候开始对魏婴心动的,而魏婴又是什么时候开始认真的。这种首尾呼应,精彩。
还有一处非常动人的伏笔是江澄为救魏无羡才失金丹。这是通过上帝视角在最后才揭示的,剧中江澄没有提及,也无人目击,更无从说起。这个命运的捉弄,为江澄这个本已复杂的人物加入了新的性格层次,也为魏无羡悲凉的自我牺牲添加了一点暖色。
在情节本身已充满起伏层次丰富之时,写作的艺术反而在藏。藏多少,怎么藏又怎么露,精彩。
4. 表演及人物塑造
本剧另外让人惊艳赞叹之处则是人物的塑造。不仅主演形神兼备,几乎每位主要配角都立体而丰满,表演准确动人,让人忍不住想要细细品味。
魏婴(肖战)
魏婴是《陈情令》的灵魂人物,他承载了这个故事最高的精神诉求和价值诉求,也是遭遇了最多打击却依然能保持赤子之心的一个理想人物。肖战的表演非常清晰地刻画了魏婴的三个阶段:少年求学的无忧无虑,神采飞扬;青年时期面对人生的种种打击,愤世嫉俗而被命运无情碾压;转世归来终于获得心境的成熟,在看清一个残破不堪的人间之后与命运达成和解。肖战的帅是这个人物吸引人的第一要素。但在帅这个表皮之下,我非常惊讶他表演的准确,他对人物理解的深入,和对情感投入的把握及变化性。比如哭戏,他得知江澄失了金丹、与师姐一起伤心的哭,在血洗不夜天与全世界为敌哭了笑笑了哭眼眶发红发狠的哭,师姐殒命后他看众仙家抢夺阴虎符笑到青筋迸裂哀天地不仁的哭,彻底心死跳崖,与蓝湛诀别凄苦微笑的哭,每一场每一种都大有差别,有极力控制情绪的不忍,有诸多感受交织的复杂,有收有放有层次,还极为自然,与人物当时的处境动作十分贴切,没有刻意表现的痕迹。笑戏同样——少年时的无心无肺,青年时心事重重却在师姐面前短暂的释然撒娇,转世归来旧地重游的沧桑。笑脸相同,心境不同,于是呈现出来的眼神嘴角细节便截然不同。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这么年轻、非科班出身表演经验也不算多的一位年轻人,把这么复杂而立体的一个人物彻底演活了,各个角度,各种姿态。不夜天大战那场重头戏更是拍到体力竭尽,给出所有。在屋顶与百家舌战,被万千诋毁却百口莫辩,笑中带泪哭中含恨。在终于等来蓝湛后,却是与毕生知己生死对决。而冲向师姐的一路则是慌乱、无能为力,肝肠寸断。肖战把魏无羡被逼至极境的各种悲恨交织绝望心死表现得丝丝入扣,细腻而又炸裂,前后十几分钟的剧情简直就是一辆情绪的生死过山车,也看得人眼布血丝,成疯成魔。肖战说他拍完有一段时间无法出戏,果真如此。魏无羡的热血,是要人交出自己,剖开心扉,爱与痛都摆到镜头前赤裸裸呈现出来,直到筋疲力竭。这一场戏中他的表现堪称2019电视剧表演的最高峰。
之后的事情真让人遗憾。太多莫名其妙和众口铄金,怎么那个打着正义旗号的百家声讨场景从剧中溢出到了现实?这跟他作为演员这件事又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为什么他一个演员,要为2千多万非亲非故粉丝们的种种不可控行为负责买单?这是天底下哪门子的狗屁逻辑?
魏婴的人物曲《曲尽陈情》中有云“流言任在前,丹心犹热何须来辩,世事皆千人千言千面。”真没想到,肖战竟然活成了魏无羡!
戏里戏外,肖战之后,再无魏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废话少说。作为观众、消费者,我只等着看他更多的作品。他应该走向大银幕,他有这个实力。
蓝湛(王一博)
蓝湛这个人物第一次看真觉得他面瘫,冷漠还没什么台词。除了帅,一无是处。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他的种种闷骚一点点神光乍现。原来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此丰富,冰山表层的下面也是一团热火,而且温度极高。这种个性组合实在太有趣了,再加上武功高强,所向披靡,这是个万分有故事的男同学。
蓝湛的闷骚基本都是通过眼神戏来表现的。这位含光君在书里剧里均寡言少语,不动声色,能用两个字讲的话绝对不会用四个字。少年时碰到魏婴是强忍心中奔腾的草泥马,必须遵循家教,严正端方,不苟言笑,极少有除了生气之外的其他生动表情;之后随着命运的峰回路转,重遇魏婴后他整个人都松弛下来了,各种温柔的小眼神小表情挠得人心里头直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剧中表现的默默吃醋的一些细节,比如前期气魏婴为了保护绵绵胸口留下烙印,后面不喜欢温宁跟着魏婴等,不仔细品根本不着痕迹,完全不影响剧情推进;而一旦留了心眼专注细节,便会生出冰山寻宝的乐趣,越寻越多,越寻越深陷坑底,进入魔咒循环。
王一博剧中有两场哭戏,跟肖战的各种哭戏又有极大不同,哭出了新次元。 一场是穷其道雨夜放走魏婴,从此正道诡道殊途;一场是在莲花坞终于得知魏婴失了金丹的真相,悔恨悲痛交加。这些人生与命运的巨大悲恸,以蓝湛外刚内炙的性格和端方雅正的家教不能放开情绪发泄,不能有肢体语言,但也不能刻意地无动于衷。王一博那不动声色的一滴泪,胜过万语千言。而细看这两场戏,处理上也还是有所差别的。穷其道雨夜,蓝湛面对魏婴“孰强孰弱,孰黑孰白”的质问无以言对,在大声呼出“魏婴”后音轨切入了雨水打在避尘之上的叮咚声,那是他自小至大秉承的正统价值观正在经历的狂风暴雨之击。他放走魏婴,望向他已消失不见的背影,一滴眼泪夺眶而出,而嘴却紧闭,睫毛微微颤动。这时他依然在克制,直到终于无法控制情绪,才放下伞,扬起脸,任由大雨冲刷而下。这里的泪是诀别之泪,与魏婴诀别,也与自己曾经的价值体系诀别。
莲花坞金丹真相一场,蓝湛听温宁讲述换丹过程,扭脸看温宁和江澄的对话,双眼泛红,表情震惊,之后再转向怀里的魏婴,默默落泪,深呼吸压制情绪,嘴角微微地抽动,眼泪不断下落;听温宁讲完,咬着牙狠狠砸下避尘,面露凶色,再压情绪,眼眶又红,含泪扶起魏婴离开。这里的流泪则是心疼,疼魏婴剖丹之苦,恨自己之前的误解,痛感溢出屏幕,可谓最内敛的肝肠寸断。
王一博对蓝湛的拿捏是准确的,前期的紧和后期的松对比之下相得益彰。他的那种冷不是靠服装道具砸出来的,更不是靠语言姿态装出来。他本人的气质和蓝湛得到了非常完美的结合,体现出的是一种神秘的、不着一物却动人于无形的表演魅力,基本承包了本剧的全部情趣担当。王一博遇到蓝湛,蓝湛遇到一搏,何其有幸。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剧中有三位演员都可归入“无表情式表演”派:除了王一博的蓝湛,还有于斌的温宁和孟子义的温情。于斌的温宁不是完全无表情,而是动作比较小,有种小动物的萌,这个处理吻合温宁缺三分灵识,后又成傀儡鬼将军的设置。孟子义则是真正的毫无表情,基本上一个瞪眼生气的惊恐脸贯彻始终,乏于变化。好在温情可仅作为一个个扁平配角人物存在,只要推动了剧情,其他也就不强求了。
只是没想到王一博,一位96年出生的偶像歌手,可以在“无表情式表演”的设置下把眼神戏做到位,竟如此到位,也是让人刮目相看。后来看了一些拍摄花絮和对肖战和王一博的采访,大致是说他跟随着肖战的表演,在对手戏中带出真情实感。可见表演中演员之间默契(chemistry)的重要。一位好演员可以激发对手戏演员的表现井喷,所谓高手过招,火花四起。真希望这两位可山高水远,还有再次合作的机会。
江澄(汪卓成)
江澄的人物设置很令人唏嘘。他是魏婴的兄弟,却也是刺下最后一剑直接导致魏婴坠崖的“凶手”(书中魏婴并未死于江澄之手,但江澄也还是最终讨伐乱葬岗的主力)。江对魏的感情非常复杂,既有兄弟手足之爱,又有从小到大样样都比不过的不甘,还有他母亲自小便给他灌输的未来家主与家仆之子之间的阶级鸿沟。魏婴与江澄的亲密是不平等的,因为他“欠江家的”,江澄对他的期望也是辅佐、振兴,不要惹事。这与魏婴“锄奸扶弱”的人生理想并不相和,尤其他年少气盛时做事情不考虑后果,江澄是从心底里怨他连累江家的。对比江澄与蓝湛,一边是暗含回报的亲情,一边是真正与他棋逢对手的灵魂知己。魏婴走向蓝湛的路,同时也是他离开江澄、叛出江家的路。江澄对此终生耿耿于怀,故在观音庙,他说出了自己最大的心结便是魏婴食言,终没能在身边辅佐他重振江氏。
这样的江澄,一生都活在夹缝里,抑郁不得志。魏婴二世归来后,江澄每次出场都是气呼呼的,对金凌如此,对魏婴更甚。这是一位典型的缺乏语言表达艺术的钢铁直男,即便是想表达关心,也都得用骂的方式。而他本可是个很温暖的人,有温柔的姐姐,亲密的兄弟,教导有方的父亲,显赫的仙门家世,却因为原生家庭(主要是父母不和,不得父亲喜爱而造成的安全感极度缺乏)造成的阴影,另外就是有限的个人能力,在面对巨大的人生变故后完全被命运的洪流夹裹,毫无还手之力。观音庙一场,金光瑶在打斗中故意言语刺激江澄,讲出来却都是实话。江澄在百家针对魏婴之时但凡表现出一点不为所动的气度,大概针对魏婴的风头就不会那么强,这二者也未必走向最终的决裂。但另一方面,他与魏婴的阶级不平等,他意念上的不平衡,也注定了年轻时“云梦双杰”的誓言也只能停留为美好的理想,一旦走出云梦与血淋淋的现实对抗,很快便支离破碎。
汪卓成在莲花坞金丹真相一场的哭戏表现很棒,哭得大张旗鼓、山崩地裂,很成功地烘托了蓝湛的克制与克制不住的恨。 他在少年听学期间的表现也不错,对魏婴粘着蓝湛有各种翻白眼和揶揄不屑的小动作。这个人物的最终塑造定位是令人生气,但并不可恨。尽管矛盾不可调和,但他对魏婴的兄弟情是真心实意的,无论是少年时一次又一次给魏婴的胡闹收拾烂摊子,还是在乱葬岗与魏婴的假决裂,他只是看不到他没法达到的境界,心境上、灵魂上。所以他急、他痴,他的牺牲特别让人唏嘘,也让人心疼。这份可怜,汪卓成也演出来了。
薛洋(王皓轩)
《陈情令》中除了魏婴和蓝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第三位人物应该是薛洋。反面人物千千万,但像薛洋这样彻头彻尾完全不在乎面子的小流氓还真挺少见的。他坏,因幼年时受到的不公可以无原则无限度的报仇,在恨的心魔里无法逃脱。他也可怜,因为再残忍的杀戮都不能缓解他自小受到的伤害,他就像一个溺水的人,越痛苦越残忍,而残忍的行为却只会进一步加重他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晓星辰就是一抹照进黑暗里的阳光,薛洋抗拒却又无比渴望向往。
薛洋就像人在情感游戏中所有负面情绪的化身,强烈地渴望爱却无法爱,不会爱。他靠近晓星辰的方法就是欺骗他、控制他,让晓星辰做他才会做的坏事。这份绝望的渴望并没能让薛洋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却把晓星辰彻底摧毁,连残存的灵识都支离破碎无法修复。薛洋最后发疯发狂的一场戏与他之前的满不在乎形成了鲜明对比,他手里攥紧的那一粒糖,却让人恨他不起来。
我觉得薛洋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他始终是那个受了伤的倔犟的孩子,用玩世不恭和残忍毒辣来作为他对抗一个冰冷绝望世界的武器。如果魏婴是纯粹的光,那么薛洋就是人性里纯粹的暗角。他本有同样滚烫的温度,但是很可惜,命运过早剥夺了他的机会,他没有得到过光。
王皓轩作为一位新人演员,对薛洋的诠释基本准确,尽管有些时候在镜头前有点用力过猛,但可以理解。他的表演是可信的,有记忆点的。
金光瑶(朱赞锦)
金光瑶是另外一个可怜人。
不幸生于娼妓,不被生父认可。绞尽脑汁步步为营,哪怕登顶巅峰也日日活得如履薄冰,要在身体里暗藏琴弦自卫以防万一,没办法还不得以娶了自己的妹妹,这哪是人过的日子啊。
但是像大哥聂明决那样,跟金光瑶说你不该如此、不必如此,我觉得也做不到。金光瑶一出生就肩负了给母亲创造未来、改变命运的使命,他人生的唯一追求就是认归金氏,攀登权力巅峰。没有权力,他就没办法阻止别人当面侮辱他是娼妓之子。人活一口气,在他那种境地,又有他那样过目不忘机敏圆融的能力,难道他真可以选择一条不同的路吗?
魏婴走的是一条路木桥,金光瑶又何尝不是如此啊。换个视角,金光瑶就是忍辱负重,终成大事的一代枭雄。如果把剧情修改一下,金光瑶上位后真正做到了改天地,护人世,把仙侠世界经营得清清白白,然后再让十六年前真相重现,那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不可能的两难抉择——手段重要,还是目的重要?人性由行为界定,还是由动机与结果界定?
如此,蓝大对金光瑶的信任与扶持,才有更值得信赖的基础,甚至可能超越魏婴和蓝湛一线,更为复杂无解。当然这恐怕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朱赞锦演得非常好,儒雅气质之下内心活动丰富。看访谈,这位讲话慢慢的,看起来阳光而清爽的年轻人竟然又是一位非科班出身的新人,简直让人惊叹这是什么神仙剧组,哪里找到了这些神仙演员?!
金凌(漆培鑫)与蓝愿(郑繁星)
金凌是师姐的儿子,魏婴给起的字“如兰”,当时江澄还揶揄魏婴为什么要像姑苏蓝氏。蓝愿是蓝湛带回云深不知处抚养的,字为“思追”——“思君不可追”。这两个后辈,寄托了魏婴和蓝湛对彼此的仰慕与思念,都是父母双亡,长在仙门世家,然而家教不同,脾气秉性差异极大。
金凌生在最为显赫的兰陵金氏,是家主的不二继承人,但日常被揶揄“有娘生,没娘养”,没有要好的同龄玩伴,又有江澄这样一位总板着脸的舅舅,养成了暴躁好胜又骄矜的“大小姐脾气”;但也像他舅舅江澄,金凌其实是个热心人,小孩子行事也非常单纯,无论是从江澄鼻子底下救莫玄羽,还是在义城同思追和景仪一辈同生共死,他就是习惯了非端着个架子,好让人别看轻他。但这孩子心里其实很扭曲,黑着脸的舅舅见到他永远是呵斥,疼爱他的小叔叔却原来是江湖的最大黑手,他也不能给父母报仇,无论魏婴还是温宁也都是被害者。他小小年纪,怎么才能面对这些无处诉说的冤屈和愤懑呢?百家逃出乱葬岗一幕,他见温宁和蓝愿叙旧,内心无比气愤,却又理不清讲不出,委屈地哭到脸都变形。可叹金凌不仅没能“如兰”,还一出场就被魏婴和蓝湛双双教训,金光瑶倒台后兰陵金氏的重担还得压到他身上。忘羡之外,我觉得金凌是全剧最让人心疼的一个角色。
相对照的,蓝愿尽管身世凄惨,几被灭族,但因很小就被蓝湛带回云深不知处抚养,寄托了对魏婴的思念,反而备受关爱。蓝愿生性平和宽厚,遇事不慌,脑子动得也快,在蓝家小辈里明显脱颖而出。同样是百家逃出乱葬岗一幕,别人见了鬼将军温宁上前都害怕,他却可应付自如(大概也有血缘关系)。同样的父母双亡,蓝愿的气质就是平和质朴,这是典型的童年幸福、家教良好的家庭才能养出来的孩子。他自己也说“我过得很好”,平和满足。
对比魏婴和蓝湛的主线,金凌和蓝愿这两条辅线的对照也十分有趣。这两人初见面也是在对抗情形中(大梵山脚下蓝湛破缚仙网),之后数次争吵对立,但也终于达成了生死过命的交情,将在后忘羡时代里撑起这个仙侠世界的半边天。
漆培鑫和郑繁星的表现也都可圈可点,尤其郑繁星,演唱会上自己表现不满意还哭鼻子呢,真是个孩子,但镜头前表现得却非常好,气度风采盎然。
江厌离(宣璐)
宣璐的师姐并不惊艳,她温柔温婉,但一开始无甚记忆点,就如书中描写一样,在人群中不是令人回头的那一个。直到她对魏无羡的呵护一点一滴渗透到人心里,尤其在百凤山护羡羡一幕,无比刚勇,简直叫人拍案称绝。在那样一个男权的体系和设立之下,师姐这样一个柔弱的存在,连武功都没有,却在压力面前不卑不亢有理有节,给予了魏婴最高的保护。有至亲如此,何其有幸。
我想没人能不爱师姐吧,师姐是全世界最好的师姐,师姐也是全世界最美的师姐,越看越美,金子轩怎么配得上!
所以后面的曲折才尤其令人难过。师姐的人物曲叫《意难平》,我最喜欢这几句:
无别无离
无忧无怨
可还闻得一声阿羡
5. 江湖大义
《陈情令》中的江湖大义很有金庸的经典武侠小说风采。正邪两道,本来泾渭分明,但所谓的人间正道,却总因权力的腐蚀堕落成为虎作伥的始作俑者。先有温氏,后又金氏。按照书中的路子,很可能再发展下去,今后会是聂氏,无可幸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魏婴在少年求学时便提出的问题才更有意义:灵气是气,怨气也是气,为什么不能为我所用?之后他修诡道,蓝湛劝他“此道损身,损心性,古往今来,无一例外。”其实细细分析,为什么诡道损心性,主要还是因其为捷径,无须多年苦练基本功结丹,一般人皆可修炼。而捷径走多了,就像权力的巅峰会对人性产生腐蚀一样,自然会想要滥用。一旦滥用成为习惯,便很难再说所谓初衷。所以无论正道邪道,方法本身并不是毁损心性的的原因,而是缺乏监督为所欲为的巅峰状态。只不过邪道容易甄别,而正道因“正”的掩盖,坏得更为隐蔽。
从这个角度看,才能理解魏婴和蓝湛的少年理想“惩奸除恶,无愧于心”是多么得珍贵。尤其魏婴修诡道后,遭遇无数诽谤不公,却并未如同薛洋或金光瑶一般,要么屠戮正道,要么步步为营。他救温情温宁是对“惩奸除恶”理想的实践,之后叛出江氏在乱葬岗苦苦支撑是对“无愧于心”信念的坚持。魏婴如果依了江澄,为了云梦江氏的振兴而牺牲了温氏,那才真有可能攀上权力巅峰,损害心性。他没这么做,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依然“一条独木桥走到黑”。书里剧中都没有去写魏婴的伟大,却展示了很多他迷茫、失落,自我怀疑的细节,比如再见蓝湛,蓝问他将来如何打算,他却反问还有什么其他路可给他走;与大婚前的师姐见面后回到乱葬岗,摩挲着莲花坠,前尘往事涌上心头,落泪自问“魏无羡,你真的还会做同样的选择吗”。这些细节不仅反映了魏婴当时面临的艰苦境地,更凸显了他这个人物的真实性,一个本没想成为英雄的不羁少年,却在命运的推搡中坚持了理想,不管愿不愿意,终是活成了英雄的模样。
而蓝湛的了不起,则是他终于能够看破江湖正邪的真相,突破了最强劲的正统束缚,直面本心,以执剑之身,陪着修诡道的魏婴一起“独木桥走到黑”。在云深不知处雪夜谈心,魏婴终于明白世人不在乎真相,人们只需要一个靶子为自己的正义和正道提供佐证,面对这种无力感,蓝湛弹“忘羡”默默传达“我信你”;观音庙金光瑶说出了魏无羡不容于江湖的真相,即为什么理想在现实面前总是被无情碾压,因为“侠肝义胆放浪不羁”会到处得罪人——当普罗大众都在不黑不白的灰色地带挣扎时,一束光如果近在眼前,还非要照出人身上的暗影,那么光便是邪魔外道,注定短命。这番话应是使蓝湛深受震动的,于是才有了剧中不与魏婴归隐江湖,而是担起仙督之责的选择,为其守一方洁净天地,让他可以继续无羁,继续理想主义。这一改编,亦深得江湖大义。
所以什么是道?何又为义?
道就是赤子之心,无惧毁誉,不问得失;义则是守赤子之心,镇八方妖孽,死生不离不弃。
人为什么要吃那么多苦、受那么多罪去追求理想,不就是为了这样一个有道有义有情的江湖吗?然而我们终于要面对的悲剧,则是理想的江湖其实是一个永获不得的大同世界,终究只存在于想望里,信念中。我们在少年时可能都是魏无羡,可一旦入了江湖,却大多慢慢活成了江澄、苏涉、金光瑶,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在九九八十一难后成为蓝湛,为信仰守护终生。但即便如此,也恐怕“问灵十三载,等一不归人”才是人生常态。
这才是忘羡真正的意难平!
这也是忘羡的最珍贵之处。
6. 遗憾
说了这么多《陈情令》的优点,但它毕竟不完美,第一遍看过了1/3才真正领悟了其中之味,这未免有点太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电脑特效不够惊艳,尤其第一集开头百家抢夺阴虎符,后期效果过于粗糙,很难让人抱一颗严肃的心态正视之。不过这个缺点很快就被优秀的服化道和绿水青山的实景给弥补了,再加上演员们的普遍高颜值,留住观众不难。二是铺垫不足,虽然从第二集末尾就开始了长长的回忆杀,但前两集的莫家庄并不够出彩,尤其对于没有仙侠系统知识背景的人来说,入戏着实有点困难。这里,如果说书人能一开始就设立一下五大仙家的初始格局、各自特色与道义诉求,并透露一些“江湖传言”,先把魏婴和蓝湛这二人貌似对立的逸闻讲两段,对没读过原著的观众而言可能理解起来就更为容易。
所以很庆幸我从18集看出了趣味,且一发不可收拾,虽然晚了一年,但想想我读红楼可是晚了两百年,这并不妨碍我对宝黛的热爱。
所以,感谢《魔道祖师》,感谢《陈情令》,感谢郑伟文、陈家霖导演,感谢林海老师,感谢制片人杨夏。有剧如此,人间幸事。
******************************
树下落英纷纷
此刻是梦还是真
偕行云游后
世外江湖
皆是据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