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佐影评

12222247
  • 御风舞梦
    2020/3/27 0:25:34
    剧情太脑残

    是个典型的负能量电影,完全颠倒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司法制度现状及人文道德,现实的法庭根本就不是那样的,律师和法官关系也不是那样的,夫妻关系,母子关系,母女关系也不是那样的!真是悲哀呀!完全是一部把西方社会金钱至上、“自由”至上的虚假价值观凌驾于中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之上。完全颠覆了我对一个曾经是充满正能量的演员——蒋欣的认识。因为在剧中蒋欣所扮演的女主让我看不到任何一丝善良,因为在中国

    是个典型的负能量电影,完全颠倒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司法制度现状及人文道德,现实的法庭根本就不是那样的,律师和法官关系也不是那样的,夫妻关系,母子关系,母女关系也不是那样的!真是悲哀呀!完全是一部把西方社会金钱至上、“自由”至上的虚假价值观凌驾于中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之上。完全颠覆了我对一个曾经是充满正能量的演员——蒋欣的认识。因为在剧中蒋欣所扮演的女主让我看不到任何一丝善良,因为在中国最大的善就是对家人的善,往往生活中只有自私自利的人才会不顾后果、不顾亲情的人才会去伤害身边的家人。

    【详细】
    12441253
  • 电影头条
    2019/12/27 11:45:56
    靳东,「装X」这碗饭你还没吃够吗?

    装X有三宝:皱眉点头迷之微笑。

    哦,外加自带出场BGM。

    更要命的是,装X不可怕,就怕装X的人自认为有文化。

    巧的是,有一个人,全占了

    眉头一皱,这样比较显深沉。

    装X有三宝:皱眉点头迷之微笑。

    哦,外加自带出场BGM。

    更要命的是,装X不可怕,就怕装X的人自认为有文化。

    巧的是,有一个人,全占了

    眉头一皱,这样比较显深沉。

    12125379
  • Methy
    2021/4/27 22:29:24
    Presence I-V 歌词整理(添加 remix/reprise 歌词)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从第二话开始发现片尾曲rap的部分都是对剧情的总结,所以整理下每首结尾曲的歌词还蛮有意思的 暂时只有第一话的歌词,之后的等官方发布或者日网有人发了再整理,慢慢施工 5月25日更新:确定了是每五集换一轮歌,所以最后就是 I-V 共五首歌 6月16日更新:施工完成 6月23日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从第二话开始发现片尾曲rap的部分都是对剧情的总结,所以整理下每首结尾曲的歌词还蛮有意思的 暂时只有第一话的歌词,之后的等官方发布或者日网有人发了再整理,慢慢施工 5月25日更新:确定了是每五集换一轮歌,所以最后就是 I-V 共五首歌 6月16日更新:施工完成 6月23日更新:...  (展开)
    【详细】
    13508263
  • 楽光
    2022/8/25 21:40:26
    过于注水的剧情与不错的演员

    tvb和大陆合拍剧嘛,特效OK服设OK,但是编剧和剪辑只能用一塌糊涂来形容,典型的剧情不够演员阵容来凑,豆瓣评分5.4分很真实地反应出本剧水平了。30集的剧你居然只给我解决了两件案件,看惯了以前20集精品浓缩tvb剧的我真的觉得这剧注成了汪洋大海,基本上是用3倍速看完的。吴肉那角色仿佛得罪编剧,智商情商双下线,最后爱情线还非得配女法医。前面配失足少女其实还有点拯救和怜爱的高光在的,但后面女

    tvb和大陆合拍剧嘛,特效OK服设OK,但是编剧和剪辑只能用一塌糊涂来形容,典型的剧情不够演员阵容来凑,豆瓣评分5.4分很真实地反应出本剧水平了。30集的剧你居然只给我解决了两件案件,看惯了以前20集精品浓缩tvb剧的我真的觉得这剧注成了汪洋大海,基本上是用3倍速看完的。吴肉那角色仿佛得罪编剧,智商情商双下线,最后爱情线还非得配女法医。前面配失足少女其实还有点拯救和怜爱的高光在的,但后面女法医真的跟这个角色互动不出一点味道来啊,家俊一直把她当查案工具人那样用,最后吹个海风睡上了突然就好了,看得我一脸黑人问号。黄bo的高家朗感情线是比他弟好点,但是黄bo…在这感情线里演得跟公事公办一样,甚至没有跟他妈伍姑娘一起的戏飙得有感情,属于剧情写得有青春气息,但演员没演出味来。主要这个角色身世也太过复杂,亲情,师徒情,卧底的爱恨纠纷对他才是主旋律,爱情这条线对他来讲真的不是重头戏。不过这个角色的服设我还挺喜欢的,bo穿这种私服真的能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出来。梁烈唯的Kenny在这部剧里真的很出彩,看他的第一部戏还是在警犬巴打那,还想着这小伙子演软饭港男演的不错的,没想到在这部里演恐怖分子里也这么出彩。真的是一个演什么像什么的好演员,实力派来的。

    【详细】
    14606531
  • Prufrock的情歌
    2020/8/17 14:44:35
    回望

    周蕾在讨论sentimentality的书中曾援引过席勒的话:感伤是一种对于失去和时光流逝的认知,并在诗歌抒情的想象中得到最完整的表达。现在再看《空镜子》这部快20年前的作品,我们的观看无可避免地是一种回望。全剧的色调都带着一种像褪了色的黄晕,而《空镜子》本身也是一部关于记忆与怀缅的作品,首先离去的是姐姐孙丽,她在出国后的行为越来越难被传统的家人接受,后来马黎明爱

    周蕾在讨论sentimentality的书中曾援引过席勒的话:感伤是一种对于失去和时光流逝的认知,并在诗歌抒情的想象中得到最完整的表达。现在再看《空镜子》这部快20年前的作品,我们的观看无可避免地是一种回望。全剧的色调都带着一种像褪了色的黄晕,而《空镜子》本身也是一部关于记忆与怀缅的作品,首先离去的是姐姐孙丽,她在出国后的行为越来越难被传统的家人接受,后来马黎明爱看红楼梦的奶奶去世,孙家父亲去世,他们居住的胡同也面临拆迁,白塔寺旁的日常生活不再。剧中有很多远景镜头,我们常常隔着车辆来来往往的马路看着孙燕偶遇她生命中的男人们,在林荫大道的尽头看着男女主角们向我们漫步过来。那些属于记忆里的影像渐渐靠近我们,又烟消云散。

    我相信孙丽最爱的男人始终是青梅竹马的马黎明。其他男人对她来说是前进的路标,只有马黎明代表着她的过去。在他们那个胡同的世界里,也只有马黎明明白她的价值观,但他们正因此才不能在一起:他们都不是愿意一生不变的人。所以马黎明声称他坑孙丽美国丈夫的钱是因为太爱她大概也是谎话,孙丽是一只自由的鸟,如果马黎明因为嫉恨和占有欲来行动,他爱她什么呢?他们都是自私的,也因此得以互相理解。我最喜欢马黎明的一场戏是他在车里给孙丽打越洋电话,因为信号不好一直听不清楚,他跳下车跑到路边试图接通,眼睛里写满了焦灼和茫然。也许就在这时候他知道了,他们之间的那条线不会永远坚固下去。

    相形之下,妹妹孙燕的感情世界是混沌的。她模糊地向往过姐姐明媚的生活,万方的原著中也明确地写到了她的性压抑。姐姐精明而美丽,妹妹却总是在自身经验和想象中的完美的差距中迷失。她试图当一个温驯的妻子,扮演过外甥临时的母亲,她在这种尝试中寻求着美满,却总得到一场空。或许孙燕主动追求得太少了,她总是接受着生活给她的安排,可母亲那辈人不也在这种被动中过了一辈子吗?母亲怎么就能熬过来呢?全剧中,孙家父母不知算不算得上和美的婚姻是一条暗线,直到最后也说不清老一辈的感情中有多少委曲求全。孙丽决绝地拒绝过这种日子,孙燕渴望这种日子之外的浪漫,却似乎永远不得其法。马黎明说过,孙燕是个善良的人,她对生活永远有着美好的、理想化的向往,也或许正因为这点,她永远在失望。

    电视剧对小说的结局进行了温情的改写,让姐姐对妹妹最后得到的美满表示羡慕。妹妹和她的第一个相亲对象潘树林终成眷属了,孙家也过上了三代同堂的生活,形成一个看似完美的“家”的坐标。在最后,观众像孙丽一样,是孙燕美好生活的旁观者。整个青年时代都在尽心尽力经营自己的理想生活的孙燕,终于离过上想象中那种充满爱的小日子越来越近。和她一比,孙丽和马黎明倒像是白花了半生在孤零零地漂泊。此处不得不说姜武对于潘树林的演绎给孙燕的幸福加了很多分,毕竟原著中两人的结合和浪漫爱确实没有多少关系。姜武的潘树林是一个有点傻气、直性子、需要女人来照顾的男人,和孙燕曾经渴慕的知识分子理想型实在是南辕北辙,但他也踏实、讲义气、对爱人绝对忠诚,孙燕最后爱上他是可信的。不过这种爱也不再是像她年轻时那样对于姐夫张波崇拜式的爱慕了,这种爱是生根于日常生活的,它更像是孙燕对于父母一代感情的延续——在父亲走后,是孙燕的婚姻使家庭重新完整。

    最近随着《三十而已》的热播,不少媒体人也将目光重新投向了《空镜子》。如果只看剧情走向,同样着眼于城市女性生活的两部剧其实有不少相似之处:婚姻不幸、出轨、单身焦虑,而《空镜子》里面小姨子暗恋姐夫的情节甚至更有狗血之嫌。据说在当年找女演员出演孙丽这种“反面角色”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即使在今天,国产剧中像孙丽这样对性持绝对开放态度、不以固定关系为目标、甩掉过不止一个爱人、光明正大地以自我为中心的女主角依然非常少见,在各种评论区中,批评她的声音也仍然占大多数。(同情翟志刚的可能都要比同情孙丽的多,毕竟性无能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三十而已》的新颖当然不在于它的情节(钟晓芹有些像孙燕 王漫妮就是不那么果断又没有一线户口的孙丽),而在于宣发团队联动微博热搜和短视频平台进行的火热鉴婊打小三运动。在女性的情感和自我意识危机都已经成为各类商家和自媒体再开发的焦虑热点的当下,《空镜子》中道德审判的留白才显得意味深长。剧中几乎所有主要角色都攻击过孙丽,但他们也全都承认,她有可爱迷人的一面。孙丽不惜抛弃一切也要奔向的目的地——美国——也是带有一些时代特色的欲望具体化呈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逻辑中,大学毕业的白领孙丽最开始是令双亲骄傲的美丽女儿,但她的野心却使她最终变成了“抛家弃子”的异数。马黎明的奶奶早说过,孙丽就是生在当代的王熙凤,她绝不会只甘于做某人的妻子或母亲。虽然让孙丽说出那句似乎不太符合她性格的“我真羡慕你”的确代表了一种价值取向,但在阖家欢笑的结局里,她是唯一一个即将远行的局外人。她是和美的饭桌上的缺口,人们大可认为她是永远不知满足的自私者,但她的追求也映出了日复一日家庭生活中的某种空虚。

    许多人都说《空镜子》的叙事是散文诗式的。家庭生活的诗意在于它的易逝,也在于它的永恒——家庭中的人会去世、会离开、会彼此欺骗和背叛,家庭的模式也会更新,但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家庭在一次次所谓的危机之后却依然坚挺地存在着。在剧中,孙燕和潘树林取代孙家父母成为了孙丽所将思念的“家”的港湾;张波发现孙丽不是良配后,立刻和另一位年轻漂亮的女人组成了新的家庭。从《空镜子》到《小欢喜》、《三十而已》,不变的是人们关于家的焦虑与牵绊,也正是这种矛盾的感情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行。现在的家庭剧擅长把戏剧冲突堆得又多又满,或许是因为真正令人难以面对的是这些冲突散去之后的一地鸡毛和虚空。《空镜子》中没有提到孙丽在国外漂泊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张波为什么曾经默许了孙燕照顾自己的生活,也没有讲过从等待着孙燕的婚前,到生出重病儿子的第二次婚姻后,总是徘徊在街头的翟志刚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正因为这些留白,全剧的结尾才不会被当作简单流俗的大团圆。团聚后是再一次的离别,是充满思念和牵挂的漫长日夜。悠长的回忆会渐渐模糊;胡同会渐渐被酒吧喝咖啡的的人流挤满,或者被高楼取代;但林荫大道上会有新的爱人挽着手行走,公交车站旁也总会有年轻的人们等待着奔向更好的生活。

    2020年,孙燕和孙丽也该和许许多多的亲人们一样,因为疫情带来的种种议题吵吵闹闹,也彼此挂念。太阳底下不曾有过新鲜事,琐碎的往事也只有在回忆中才显得完美,这样想来,在孙燕的旁白中落幕的幸福结局或许也有想象虚构的成分,但这又有什么错呢。在全剧的开头,马奶奶念着《好了歌》,正因为忘不了俗世的欲望,我们才是凡人。带一点怀念,带一点渴望,生活的时钟就这样继续转了下去。

    【详细】
    128062850
  • 许亿亿
    2018/2/9 16:01:36
    《活罪无期》网络大电影的诚恳之作
    利益关系:团队工作人员
    上线时间一挪再挪,终于等到了《活罪无期》在爱奇艺上正式上线;
    经历过剧组生活的压力和辛苦,当然是同时怀着担心和期盼看完了整部电影。
    但是我也没想到,
    除了小部分镜头和表演由于条件和经验的限制而略显生涩,
    大部分时间,
    这部电影至少都像一个成熟的院线电影一样吸引着我的眼球;
    并没有故意为电影摇旗呐喊的意思,
    只是这部电影的本身,
    利益关系:团队工作人员
    上线时间一挪再挪,终于等到了《活罪无期》在爱奇艺上正式上线;
    经历过剧组生活的压力和辛苦,当然是同时怀着担心和期盼看完了整部电影。
    但是我也没想到,
    除了小部分镜头和表演由于条件和经验的限制而略显生涩,
    大部分时间,
    这部电影至少都像一个成熟的院线电影一样吸引着我的眼球;
    并没有故意为电影摇旗呐喊的意思,
    只是这部电影的本身,
    包括剧本、拍摄、表演、剪辑、特效、配乐等等,
    都配得上“力荐”这个评语;

    单纯聊聊电影本身;
    电影讲述故事的方式借鉴了诺兰的风格
    非线性叙事,顺倒结合,关键线索掩藏在不经意之中,碎片化的记忆重现
    段落的衔接特效非常科幻
    紧凑善变的背景音乐和剪辑把控着电影的节奏
    让一个悬疑类电影不至于一团迷雾,
    也不至于轻易猜到结局(233我觉得一般人也猜不出结局)
    而是层层推进,有迹可循,
    保持了观影的“爽感”
    光观影体验来说,一大桶爆米花钱还是很值的~

    故事怎么样?
    我的理解是
    安霏是异性恋,而郑媄姗是同性恋,
    安霏把郑当做闺蜜,而郑却把安当做恋人,而且当安对她暴力相向的时候仍存在一种病态的依恋
    郑有M的嫌疑,安有S的嫌疑
    只有安霏找到男朋友,对郑由“侵略性”的暴力行为,
    变成“疏离性”的远离时
    郑媄姗才内心崩溃以至于对安霏产生杀心,让她“永远地”留在自己身边
    情节真是一个细思恐极的东西。
    电影中郑媄姗的台词一直不强,在她发泄报复快感猛击安霏头部的时候也是带着闷闷的沉默
    她的情感是郁结的,有些扭曲的,而外在看起来总是人畜无害的样子
    她和易佛在一起的时候,真是创造了一种奇异的美好幻觉

    易佛的内在是孤独的,害怕受伤害,
    而葛瑞的内在比孤独更多的应该是懦弱;
    所以会选择有S倾向的安霏做女朋友,面对紫依又表现出扭捏的样子
    他越对自己的外在多加矫饰,抱着玫瑰等紫依,办生日派对,
    去施舍,或者是怜悯居然饿着肚子的易佛,越显示出他内心的惶恐,懦弱,
    希望找到朋友、依恋
    于是可以奋不顾身地拥抱危险,找茬芮杰等等

    主要是双线叙事,现实和回忆,当两线交叉,揭示真相时,非常具有冲击力
    还有待你亲自去发现
    再次打call

    PS:有空看一下《活罪无期》的花絮呀,自行搜索呀
    【详细】
    91391054
  • 伍小毛同学
    2022/7/24 17:39:51
    分享一些关于本片的幕后故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根据各种映后谈/制作特辑/采访收集到的信息,分享给和我一样喜欢这部电影的你,日语水平渣如有错漏还请指正~ (本来想等到照生生日的那天才发的,不过今天上班摸鱼的时间太多,写好就先发吧) ??电影是先有了主题曲《night on the planet》,才有的电影剧本。这首歌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根据各种映后谈/制作特辑/采访收集到的信息,分享给和我一样喜欢这部电影的你,日语水平渣如有错漏还请指正~ (本来想等到照生生日的那天才发的,不过今天上班摸鱼的时间太多,写好就先发吧) ??电影是先有了主题曲《night on the planet》,才有的电影剧本。这首歌是因为20...  (展开)
    【详细】
    14533265
  • 电影大观察
    2020/12/7 16:42:58
    推荐给喜欢无脑爽的观众。

    和第一部可以说毫无关系。女主的人设也从普通女孩变成了被选中的孩子,有了通灵能力和火拳超能力。本片导演的风格一直都是猛烈型的,之前拍过《爆头》、《嗜人之夜》,还拍过《致命录像带2》中的邪教题材,都是血浆不要钱系列,骨折断头也是稀松平常。本片的鬼怪也是全程凶猛输出,血浆、jumpscare、重口味特效化妆都不遗余力!印尼恐怖片的视觉奇观到位了,短板依然是故事,可以说完全不管什么逻辑了,从什

    和第一部可以说毫无关系。女主的人设也从普通女孩变成了被选中的孩子,有了通灵能力和火拳超能力。本片导演的风格一直都是猛烈型的,之前拍过《爆头》、《嗜人之夜》,还拍过《致命录像带2》中的邪教题材,都是血浆不要钱系列,骨折断头也是稀松平常。本片的鬼怪也是全程凶猛输出,血浆、jumpscare、重口味特效化妆都不遗余力!印尼恐怖片的视觉奇观到位了,短板依然是故事,可以说完全不管什么逻辑了,从什么《鬼玩人》、《驱魔人》、《潜伏》之类的电影里抽点出来凑一凑,老缝合怪了。一群人求人帮忙的方式竟然是绑架。一群人毫无准备就开始驱魔。反转也比较好猜,前面的暗示足够明显。另外,印尼恐怖片总是有漂亮妹子出演,本片妹子数量还不少,而且放得下包袱,恶鬼特效化妆或是被喷一脸黑血。结尾简直莫名其妙,突然结束,这是还有第三部?

    【详细】
    13039361
  • 又又
    2010/10/25 18:33:03
    【转】人鬼情——一个女人的困境(戴锦华)
    (还没看,四星是期待值)

    女性的主题
         
           一个女性的主题似乎首先是一个关于沉默的主题,它们始终是象喻性的﹕那是“阁楼上的疯女人”,一个被囚禁的、被迫沉默的、只有以仇恨之火将她的牢狱变为一片废墟的女人;关于她的一切和她的阐释是罗契斯特(男人)们给出的,她
    (还没看,四星是期待值)

    女性的主题
         
           一个女性的主题似乎首先是一个关于沉默的主题,它们始终是象喻性的﹕那是“阁楼上的疯女人”,一个被囚禁的、被迫沉默的、只有以仇恨之火将她的牢狱变为一片废墟的女人;关于她的一切和她的阐释是罗契斯特(男人)们给出的,她被命名为疯人,因而永远地被剥夺了话语权与自我陈述的可能1。 那是在古老的中国民间传说中“背解红罗”的少女——在一个国势衰微、战事频繁、皇帝荒淫的年代,为了逃过皇家的选妃,她名不在户籍,因之成为一个无名者;但为了从皇帝的威逼下救出她年迈的父亲,她在金殿之上、众人面前,于背后解开了一个千结百扣的红罗包裹﹕那是强大的敌国的“礼物”,如无人能结,则意味着宣战。结局是姑娘因“救万民于水火”而被选入宫,册封正宫娘娘。依然无名而无语。因了她在男性历史上的瞬间显现,她永远而无言地陷入了她试图逃离的女性的悲惨命运。她的功绩与故事始终在历史的“背后”,点缀在男性故事富丽的画屏之上,成为一个遥远而朦胧的底景2。那是一个在男人们的睡梦中奔去的、全裸的女人的背影, 无声无言,不曾存在,亦不复再现的。在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那里,人类文明之城,是因她而建造、为囚禁她而建造,而女人在其中注定永远缺席的城市3。 无论在中国的、和世界的历史与文明之中都充满了女性的表象和关于女性的话语,但女性的真身与话语却成为一个永远的“在场的缺席者”。一如在中国当代女作家王安忆的长篇小说《纪实与虚构》4中, 对母系世序的追寻会在活人的记忆与口头传说消失的地方的终结,延伸到文字——到文明的断篇残简之中的寻找,其发现只能是男性祖先的身影。
         
           于是一个女性的主题又是一个关于表达的主题。如果说、存在着一种为历史/男性话语所阻断、抹杀的女性记忆;那么女性的文化挣扎便是试图将这无声的记忆发而为话语、为表达。的确,在中国南方的崇山峻岭之中,曾存在过“女书”——一种属于姐妹之邦的文字。在未经认证的传说中,它刚好是一个“有幸”被选入宫的“贵”妃,为了能将重重宫门、森森禁令间、一个女子的种种苦楚言说给宫外的姐妹,创造了这种非女子不能书写、非女人无法辨识的文字5。但这种古老的、 逶迤地在男人的历史——正史或野史外流传的文字终于在当代中国被“发现”并取缔。随着最后几位曾书写女书并歌吟其篇章的的老妇的渐次弃世,女书也正在成为女性世界记忆中的、文人、学者书案间的一个苟存过的奇迹。一如种种传说中的姐妹之邦的“金嗓子”与女人独有的言说方式。生存于文明社群中的女人争夺女性话语可能的努力,常立刻遭遇到所谓的“花木兰式境遇”6之上。 因为我们无在男权文化的天空之下另辟仓穹/另一种语言系统7。这是女性话语与表达的困境,也是女性生存的困境。文明将女性置于一座“镜城”之中,其中“女人”、做女人、是女人成为一种永恒的迷惑、痛楚与困窘。在这座镜城之中,女性“真身”的出场,或则化妆为男人,去表达、去行动;或则“还我女儿身”,而永远沉默。从表达的意义上说,不存在所谓关于女人的“真实”。因为一种关于女人的真实是不可能用男性话语——菲勒斯中心主义的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来表述的;其次,一种女性的真实亦不可能是本质论的,规范的与单纯的。女性的困境,源于语言的囚牢与规范的囚牢,源于自我指认的艰难,源于重重镜象的围困与迷惘。女性的生存常是一种镜式的生存﹕那不是一种自恋式的迷惑,也不是一种悲剧式的心灵历险;而是一种胁迫,一种挤压,一种将女性的血肉之躯变为钉死的蝴蝶的文明暴行。
         
           黄蜀芹的《人?鬼?情》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成一部极为有趣的女性本文。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女性电影”。它是关于表达的,也是关于沉默的;它关乎于一个真实女人的故事与命运8, 也是对女性——尤其是现代女性历史命运的一个象喻。一个拒绝并试图逃脱女性命运的女人,一个成功的女人——因扮演男人而成功,却终作为一个女人而未能获救。毫无疑问,导演黄蜀芹无意于制作一部“另类”电影。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她甚或没有某种女性主义电影的自觉。她接受那种作为颠扑不破的“常识”的本质主义性别观,接受一个女人的幸福来自于、只能来自于异性恋情继起由此“自然产生”的婚姻;但同样直觉地,来自女性体验中的切肤之痛、对女艺术家裴艳玲真实命运的强烈震动与深刻认同,使得影片的每一段落、甚至每一细部,都在质询着本质主义的性别表述,质询着伪善而孱弱的男权社会的性别景观。不是一个自觉的边缘与抗议者的姿态,而是堵死的墙壁上一面洞开的窗,那里显现了别一样的风景——女人的风景9。主人公秋芸显然不是一个反叛的女性,不是、也不会是一个“阁楼上疯女人”。她只是顽强地、不能自已地执着于自己的追求。不是一声狂怒的呼喊,而是一缕 婉的微笑;不是一份投注的自怜,而是几许默寞的悲悯。这是一份当代中国女性的自况,同时也是一份隐忍的憧憬与梦想﹕渴望获救,却深知拯救难于降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重述并重构了的花木兰的故事。
         
         
         
         自抉与缺失
         
           影片《人?鬼?情》有着一个充满魅惑的、同时又是梦魇般的片头段落。第一幅画面渐显后,特写镜头呈现出装有红、白、黑三色油彩的化妆碗。在化妆室的镜中,我们看到一个面目姣好、清秀的少妇(秋芸)入画,她脱去乳色的上衣,包起一头秀发,开始用化妆笔娴熟地勾脸。一道道油彩渐次掩去了女人的面容,覆之以一张男性的夸张而勇武的脸谱,而牵动这张脸谱的面庞使它如此的神奇而怪诞。随着服装师的层层着装,那女人纤细的体型渐渐消失在一袭红袍之中,着冠挂髯之后,女人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钟馗那神奇、丑陋、却毕竟男性十足的造型——一种狰狞,一派浓烈,一份覆在威武与张扬之下的寂寂的哀伤。当钟馗在镜前坐下时,我们看到映现在数面镜中的数个钟馗;迷惑般地,钟馗探身向镜中细看,此时镜中已是穿著乳色外衣的数个秋芸。当摄影机缓缓摇移开去时,时而是秋芸独坐镜前,注视着镜中的钟馗;时而是钟馗坐于镜外,凝视着镜内的秋芸。镜前,秋芸与钟馗互换,镜中,秋芸与钟馗同在。如同步入了一处镜的回廊,如同跌入了梦魇世界。女人?男人?真身?角色?人?非人(鬼)?这无疑是一个跌入镜式迷惑的时刻,——不仅是艺术家的“走火入魔”,而且是一个必须扮演而只能扮演的现代女性的困窘;这无疑是被“我是谁?”这一悲剧式发问攫住的瞬间,但言说与发问之“我”/ 主体具体地界定为一个颇为艰难地试图确认自己的性别身份及社会角色的女人。这不是一颗狂乱的心灵人格分裂的呈现,不是迷乱的内心充满自恋与自弃之情的面面相觑;不是震惊,只是迷惘;不是疯狂,只是一份持久隐痛。《人?鬼?情》的序幕的确给出了一个梦魇般的情境,它是对现代女性生存境况的一次象喻性陈述。在影片的第一时刻,泾渭分明的性别划定与性别景观已显露出其纵横的裂隙。
         
           从故事层面上说,《人?鬼?情》是一个成长的故事,一个女艺术家的生涯。秋芸为一种不能自已的渴望所驱使而投身于舞台,以至她必须撕裂自己的生活,必须付出她全部依恋来成全一个角色,并使自己成为一个“角色”。而从意义层面上说,这是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真实”而“正常”的女人的故事说,秋芸的一生与其说是对男权性别秩序的僭越与冒犯,不如说是一次绝望的恪守与修正。她因之而成了一个成功的女人,同时是一个不幸却并不哀怨的女人。关于秋芸故事的书写与阐释,黄蜀芹并未参照当代中国一个通行的“说法”﹕女人事业与生活(或更为直接地说是合法的婚姻)注定无从两全,并将其呈现为所谓事业/ 幸福彼此对立的女性的二难处境。如果说“女人不是月亮,不靠反射男人的光辉照亮自己”10;那么,在影片中,在秋芸的生涯中,她的天顶上,从不曾辉耀着一轮男性的太阳。秋芸的故事是一个逃离的故事,是一个拒绝的故事;为了做一个子虚乌有的“好女人”,她试图逃离一个女人的命运,却因此而拒绝一个传统女人的道路。她拒绝了女性的角色,甚至在舞台上。
         
           影片中确实包含着一个典型的弗洛依德的“初始情境”,它出现在小秋芸的第一次“逃离”之中。任性的小秋芸终止了“嫁新娘”的游戏,宣称“我不做你们的新娘,一个也不做!”之后,逃开了男孩子的追赶;但她却在草垛子中间撞见了母亲和另一个并非“父亲”(事实上此人才是秋芸的生父)男人正在做爱。她狂呼着再逃开去。然而,作为朴素的女性陈述/自陈,在影片中, 构成了人生的震惊体验的并不是这一场景本身——尽管它确实碎裂了秋芸曾拥有的幸福的核心家庭的理想表象,而是此后对这一场景的社会注释。如果说,这一初始情境确实构成了一种女性悲剧生涯的开端;那么这悲剧并非个体意义上的,而全然是一个社会悲剧。这是秋芸生命中第一次遭遇与第一次逃离,遭遇并渴望逃离女人的真实;也是她的第一次被指认﹕被指认为一个女人——母亲的女儿。这将是一根钉,一个历史与社会的十字架,一种与耻辱相伴随的、随时可能遭到元社会放逐的命运。作为一个社会意义上的女人,构成秋芸生命的震惊体验的,并不是母亲的性爱场景,而是她与男孩子间的冲突场景。当素来环绕着她、宠爱着她的男孩子们忽然成了一群凶神时,她本能求助于男人,求助于在她的生活始终充当着保护者与权威的“小男子汉”二娃,后者显然是她青梅竹马的伴侣。然而真正造成了一种创伤体验的是二娃在片刻的迟疑之后,加入了“敌人”的行列。对秋芸说来,那不仅是伤害,而且是放逐。秋芸绝望了,也反抗了,“当然”地失败了。在她第一次明白了女人的同时,她也明白了男人。这是一个残忍的游戏的时刻,也是一个理想的世界表象破碎的时刻﹕如果依照“常识”,男人意味着力量;那么对女人说来,它可以意味着保护,同样可以意味着摧残与伤害。这一切取决社会与历史的规定情境﹕作为一个女人,你不可能指望在你为你的性别对抗社会时与男人结盟。这是展现在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面前的、经典陈述背后的真实。如果第一次,秋芸只是在震惊与恐惧中奔逃;那么,第二次,她将做出了一个自抉,她拒绝女性角色,为了拒绝女性的命运。当秋芸执意选择舞台时,遭到了父亲的全力反对——那是对一种职业的忧虑,而且是对一个女孩子、女人命运的预警﹕“姑娘家学什么戏,女戏子有什么好下场!不是踫上坏人欺负你,就是天长日久自个儿走了形——象你妈。”做女人,似乎只有两种可预知的命运﹕做“好女人”,因之而成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或“堕落”,做“坏女人”,因之蒙受屈辱,遭到唾弃与放逐。在此,女性,是一个无可逃脱的悲剧角色。尽管投注着同情,这仍然是关于女人的另一个经典表述。它略去了幸福、获救,与这二难推论之外的别种可能。但秋芸认可了,她做出的决择是﹕“那我不演旦角,我演男的。”在这一场景中,一个颇有意味的画面是,精疲力尽秋芸倒在麦垛上,一个只系着红兜兜的小男孩入画,好奇地注视着一动不动的秋芸。此时,画框上缘切去了小男孩的上身,使他裸露的下体在画面中成了一个性别指称。然而,在这里,它传达的决不是一种弗洛依德意义上“菲勒斯崇拜”、或女性的“匮乏自卑”,而只是一个单纯的事实陈述﹕秋芸可以为了逃离女性命运而拒绝女性角色,但这并不能改变她的性别。这一抉择所意味的只是一条更为艰辛的女人的荆棘路。而且这将是一条“生死不论,永不反悔”的不归路。女性的命运是一个女人所无法逃脱的,这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宿命”。
         
           关于女人之经典叙事的绝妙之处(或称之为本文的诡计)在于恰到好处的终结故事。每个爱情故事都会终于婚礼﹕“夫妻对拜,送入洞房!”于是,鼓乐宣天,舞台大幕徐徐落下。或“王子和白雪公主(灰姑娘、拇指姑娘……)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能的婚姻故事永远被留在叙境外的幽瞑之中。而一个关于扮演的故事则永远终止在“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装”11之后;于是男人(无论是真实的或被扮演的男人)的世界,和一个女人的世界便清晰地分置在两个时空之中。在叙述之中,甚至在诸多的花木兰故事中,没有痛苦,亦没有困惑。然而作为一部女性电影,《人?鬼?情》所呈现的世界远没有如此的清晰而轻易。在影片中,尽管小秋芸拒绝女性角色,甚至放弃了女人的装束,以一个倔强的男孩子的外表奔波于流浪艺人的路上;但除却不断的侮辱性的误认(厕所前的悲喜剧),孩子会长大,会成为一个少女,会爱,并渴望被爱。这时她将渴望被指认,被指认为一个女人,这意味着对一个女人的生命与价值(在黄蜀芹那里,她有着明晰的、不可更动的样式——爱情与婚姻)的肯定。当她终于从张老师(这是秋父之外唯一一个如果说不是辉耀她、至少是“发现”她的性别并温暖她的男人)那里获得了这一确认(“你是一个好看的姑娘,一个真闺女。”)时,她将第三次拒绝并逃离。因为这指认同时意味着爱/性爱﹕“我总觉得永远也看不够你。 ”场景再度呈现在夜晚的草垛子之间,秋芸再度在震惊与恐惧中奔去,她的视点镜头中,草垛子再度如幢幢鬼影般地扑面压来。她拒绝了。她恐惧并憎恶着重复母亲的社会命运。然而,这一次她将明白,在母亲(女人)之耻辱的“红字”12的另一面是女人的获得与幸福。作为一个“正常”的女人,拒绝女人命运的同时,意味着承受女性生命的缺失。在《人?鬼?情》之中,扮演行为将索取舞台之外的代价。尚不仅于此。她可以拒绝,却无法逃离﹕作为一个女人,她不仅将为她做出的、而且将为她不曾做出遭到社会的惩罚。她将再度被指认为一个女人——母亲的女儿,一个不洁而蒙耻的女性。她因此而“无家可归”。舞台上的浓烈、灯光眩目之中的张扬,将以舞台下的寂寞、无言之间的放逐为代价。而舞台下的元社会的惩罚甚至出现在舞台上。当秋芸在锣鼓喧天中、在一种麻木的忘我中出演《三岔口》13 口时,平行蒙太奇呈现张老师正在寂寂的夜色里携家小永远地离开她。特写镜头中,舞台上的桌子上出现了一根钉。后台间——舞台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中间地带,无数遮蔽在脸谱下的(男人们)面孔对视着、期待着,镜头将这根钉定义为合谋中的元社会的惩罚。钉子终于扎进了秋芸的手掌。当她忍痛含泪完成了她的角色时,她被无数脸谱包围住了,那与其说是一种关怀,不如说是对惩罚的欣赏与印证。在一个特写镜头中画在一张脸谱的前额上另一张面具被扬起的眉骨牵动着,异样生动而邪恶。而后,所有得手了的“脸谱们”忽然消失了,将秋芸留在这残暴的惩戒与无言的放逐之中。她几乎疯狂地抓起红黑两色的油彩涂抹在自己脸上,欲哭无泪地站在桌子上,向异样低矮的天顶嘶喊着,绝望地摇动着双手。晃动的吊灯在整个场景中投下一片迷乱与凄凉。这正是涉足社会成功之路的现代女性生存境遇之一隅﹕惩罚依然存在,但已不是灭顶之灾;不是示众或沉潭,而只是一根钉——不仅将刺穿你的皮肉,而且将刺穿你的心灵。
         
           作为本文的修辞策略之一,黄蜀芹在秋芸的每一个悲剧场景中都设置了一个傻子,充当目击者——在她和二娃的冲突时刻,在她被人从女厕所中拖出之时,在张老师凄凉地坐在离别的车站上的时候。那是一个男人的形象,也是一个历史潜意识的象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八十中国寻根文学与“第四代”、“第五代”电影共同的修辞策略14)。他总是笑呵呵地、被人群推来搡去,对发生在秋芸身上的“小”悲剧目无所见,无动于衷。
         
           秋芸成功了。她因成就了一个神奇的男性形象而大获成功。但并不如秋父所想望的﹕“只要是走了红,成大角,一切都会顺的”;这成功的代价正是秋芸作为一个女性生命的永远的缺失。在故事层面上,秋芸为人之妻、亦为人之母;但在影片的话语层面上,作为一个女人,秋芸之父、之夫——这两个“正常”女性个体生命史上重要的男人却呈现为本文中的缺席者。所谓“秋父”并不是秋芸的生父,而她的生父则只是画面中的一个“后脑勺”,他从不曾直面于观者或秋芸,他也从不曾作为父亲而被指认。秋芸之夫,则除却作为一幅画面上缘的结婚照里的影象中的影象——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想象的能指、缺席的在场者,便是作为讨赌债者引述的关于“秋芸的幸福家庭”的报道中的一个充分必需的话语角色。他从不曾呈现在画面之中,似乎也不曾“存在”于秋芸的生活中,除了作为一个阻碍——“演男的吧,他嫌难看,演女的吧,又不放心”,——一种磨难,不断地赌博并负债。尽管他是秋芸两个孩子的父亲。作为一个女人,成就一个角色,也意味着自己成了一个角色。她将扮演,扮演在生活的舞台上扮演一个女人,而且在生活中,舞台的角光永远不会熄灭。她在扮演成功的同时,还必须扮演女人的幸福与完满,尽管她将背负着全部重负和缺失。影片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重构或曰消解着花木兰的故事。
         
         
         
         拯救的出演与失落
         
           秋芸是一个多重意义上的女性的成功者与失败者。她表达的同时沉默。舞台上的人生、表演,这无疑是一种语言行为﹕她扮演男人,她以此表达自己,并藉此获得了成功。然而,当她扮演男人的同时,她便以一个男性形象的在场造成了她作为女性角色的缺席。她作为一个女人而表达,却以女性话语主体的缺席为代价。
         
           作为本文的策略之一,秋芸并不是在一般意义上扮演男人。她所扮演的是老中国传统世界中的理想男性表象。她所扮演的第一个男性角色是《长板坡》 15中的赵云。那是万军之中的孤胆英雄,那是经典话语中的弱者——女人和孩子、糜夫人和阿斗的庇护者与救助者。同时,舞台上银盔亮甲的赵云,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老的青春偶象。此后,她将扮演诸葛亮——男性的智能与韬略的象征、关公——男性的至高美德﹕仁义礼信的体现16。于是,秋芸的表达行为便具有了一种扭曲的女性话语主体的意义﹕它是经典男性话语的重述,是对女性欲望的委婉的陈述,同时是对男权话语的微妙嘲弄。因为一个由为女性主体出演的男性形象,一个作为作为女性欲望客体而存在的形象;其本身便构成了一个悖论,一种怪诞的反讽。那是一个因主客体不能分身共存,而注定有所缺失的境况。在《人?鬼? 情》中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张老师出演《挑滑车》17中的高宠——一个和赵云一样的老中国的青春偶象。其时,秋芸和彩旦装扮的少女们一起在台侧注视着他。当他下台来并为少女们所包围时,秋芸第一次流露了怅惘,她悄悄地摘下了扮做萧恩18的灰白的长髯。在下一场景中,她在化状室里对镜簪花、扮做一个彩旦——一个与高宠的形象相般配的女性形象。但它不仅只是一次幻影之恋,而且成了蒙耻的花季中的一个断念。
         
           然而,《人?鬼?情》所讲述的毕竟不是一个欲望的故事。它真正的被述主题是女人与拯救。影片包含着一个套层。作为片中片的是京剧舞台上的《钟馗嫁妹》。它呈现在秋芸人生之路每个重要时刻。但在钟馗与秋芸之间,存在的不是一对主体﹕角色与扮演者间的误识、混淆与镜式迷惑;而是一对因角色与扮者无法同在,而永远彼此缺失的主客体关系。作为老中国的世俗神话谱系中的一个小神,传说中的钟馗曾因才华出众而高中状元,却因相貌奇丑而被废,当场自刎(或触阶)而亡。死后于玉帝处受封“斩祟将军”,领兵三千,专杀人间祟鬼厉魅19。他是中国这个不甚讲究敬畏与禁忌的民族中颇受欢迎的一个介于民间故事与神灵谱系之间的人物。围绕着他的钟馗画、钟馗戏、钟馗小说无外乎两个核心情节﹕捉鬼与嫁妹。后一个故事讲的是钟馗生前曾将妹妹许与书生杜平,死后为鬼,仍不忘其妹终身。因封建时代一个无兄无父的女人只有终老闺中。故备下笙箫鼓乐,于除夕夜重返人间,将妹妹嫁于杜平。在影片《人?鬼?情》的意义系统中,钟馗充当着一个理想的女性的拯救者与庇护者。秋芸,也是影片叙事人的阐释是﹕“我从小就等着你,等着你打鬼来救我。”“我的全本钟馗只做成了一件事。煤婆的事。别看钟馗那副鬼模样,心里最看中的是女人的命,非给妹找个好男人不可。”那是秋芸——一个普通而不凡的女人的梦,一个并非不轨或奢侈的梦。
         
           影片叙事为《钟馗嫁妹》这出戏剧所添加的不仅是电影的神奇与梦幻色彩,更为重要的是,它为这个古老的故事添加了一种它原本不具悲哀与凄凉。它将钟馗呈现为一个在喧闹的锣鼓、流溢的色彩、如歌如舞的表演中独自咀嚼着别一样的孤独与冷寂的角色。作为八十年代中国艺术电影共有的寓言诉求,这无疑是对民族生存状态的某种喻示,也是对当代女性——所谓解放了的妇女、甚或成功的女性生存境况的象喻。而在影片的意义结构中,钟馗作为秋芸/女性之梦的寄寓, 并不是作为一个欲望对象而存在。《钟馗稼妹》中的一对男女主人公,是一对兄妹。兄长的身份,使他成为一个禁止的、而非欲望的形象;作为一个奇丑的男人,他也不大可能成为女性欲念之所在。他同时是一个著名的鬼,他一个非(男)人;如果说,他仍以男性形象出现,那么,他也只能是一个残缺的男人。然而在《人? 鬼?情》中,钟馗却是这个女人的故事中理想男性,“一个最好最好的男人”20,一个伴随了秋芸一生的梦。或许在本文的意义网络中,其旨在表达,一个传统中国女性的理想男性表象、一个“最好、最好的男人”,并不是一位“白马王子”,而是一位父兄。他可以在危难与欺辱面前庇护她,他关注她的幸福,并将成全她的幸福。那不是一份浪漫情感,而只是一脉温情与亲情。那是中国女人对于安全感、归属与拯救的憧憬。由此可能得出的解释是,《人?鬼?情》所揭示的现代女性的困境是﹕尽管名为自由与解放的女人,球芸为自己无名的痛楚所命名的却仍是林黛玉式的悲哀﹕可怜爹娘死得早,无人替我做主21。然而,在此显而易见的是,尽管秋芸并非一个绝抉的反叛者,但她也绝非渴求一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运;除却作为中国女性的文化潜意识中的对于纵向亲情——父母兄弟的重视之外,钟馗作为秋芸/女性之梦,只是一种无奈而绝望的命名,一份朦胧的、 关于拯救的乌托邦(“其实是我自己心里想着该让女人嫁个好男人”)。以男性形象出演的钟馗,只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其间寄寓着当代女性的无名的痛楚、难于界说的境况、无所归属的茫然以及对于幸福与获救的向往。当女性的拯救者,只能由一位兄长的幽灵,一个鬼——非(男)人来充当,尤其是这个非(男)人的拯救者尚须一个女性来出演之时,男权秩序的图景已不只裂隙纵横,而且已分明轻薄脆弱,如一幅景片。
         
           《钟馗嫁妹》的舞台表演首次出现在影片中是在序幕之后的第一大组合段之中。其时,它是构成彼时围绕着秋芸的理想和谐的家庭表象的一部。除夕,乡村野戏台。台上,是出演《钟馗嫁妹》的秋父秋母;台侧是出神地看戏的秋芸和二娃。一切是如此的喜庆祥和。只有在一个推镜头中渐次清晰的台柱上的旧对联﹕ “夫妻本是假姻缘”在暗示着这幅老世界图景的裂隙。《钟馗嫁妹》的第二次演出,已尽洗喜庆完满而为残破。当秋父饰钟馗重返阳间、叩响“家门”,呼喊“妹子开门来”时,台上无人应声,台后乱作一团。如同一个黑色幽默,当兄长、拯救者到来的时候,拯救客体却呈现为缺席,“钟妹”已与人私奔而去。台上秋父/ 钟馗绝望地遮挡着台下飞来的油条、果皮、破鞋,试图独自撑住台面;台侧小秋芸目睹着父亲的惨状,大声哭喊着——秋母/钟妹不知所在,二娃不见踪影。 《钟馗嫁妹》场景的第三次呈现,已不是在舞台上,而是在秋芸与她昔日的小伙伴——男孩子们相遇的小桥边。这一次已是对《钟馗嫁妹》场景的颇为残酷滑稽模仿 ﹕男孩子们把小秋芸逼上了木板桥,而后晃动桥板,泼着水,齐声道白﹕“妹子开门来,我是你哥哥钟馗回来了。”当秋芸胆怯地向二娃呼救,男孩子们的齐声念白变成了“妹子开门来,我是你哥哥二娃回来了。”对此二娃的回答与表态是﹕“谁是你哥哥?你回去找你野爸爸去吧!”于是男孩子的念白变成了欢呼﹕“找你的野爸爸去吧!”此时缺席的已是会带来拯救、安全与爱心的兄长/钟馗。也正是在这一场景中, 当小秋芸被二娃按倒在地上,她绝望的、求援的目光投向无名的远方。在秋芸的主观视点镜头中,第一次出现了作为片中片的、神奇的《钟馗嫁妹》的场景。钟馗提剑喷火,在一片幽瞑与烈焰中力斩群魔。钟馗第一次呈现为秋芸想象中的拯救者。
         
           影片中一个极有意味的叙事修辞策略是,在片中片的《钟馗嫁妹》里,钟妹始终是一个缺席者,兄妹相逢、或出嫁的情景始终不曾出现。于是,一个喜庆的场面——婚礼和嫁妹的事实便永远地被延宕在叙境之外。拯救终于未能呈现或完成。第一次钟馗出现在现实场景中,是秋芸出演《三岔口》,被阴谋和惩罚的钉子刺穿手掌之后,当她在欲哭无泪中绝望中嘶喊时,钟馗在一缕明亮而奇异的光照中出现在后台,一步步走向半掩着的化妆室门边向里望去,伴着凄凉的唱腔﹕“来到家门前,门庭多清冷。有心把门叫,又怕妹受惊。未语泪先流,暗呀暗吞声。”特写镜头中钟馗热泪夺眶欲出。此时,室内的秋芸似乎占据了钟妹的空位。但她身上的男装、被红黑两色涂花面孔,使她置身于自居——化身为钟馗,与吁请——呼唤钟馗的钟妹两种指认之中。于是,现实场景中钟馗——男性拯救者的缺席,与片中片、舞台场景中钟妹——女性的被救助者的缺席,喻示一种古老的性别角色与拯救场景的残损。
         
           影片中,在秋芸的生活场景中,构成与钟馗形象对位的显然是秋父和张老师。然而,仅管他们都在秋芸的生活中充当着父兄的形象,但本文的叙事构成将他们呈现为某种意义上的残缺的男性。在秋母出逃很久以前,秋父秋母的婚姻已然是一个“假姻缘”;他甚至不是秋芸的生父。当秋芸在草垛子间发现了母亲和“后脑勺”的偷情,奔回剧团宿营的破庙时,近景镜头呈现秋父孤独地面壁而卧,显然是在他的视点镜头中,摄影机摇拍残破的壁画上颇具女性美的一条裸臂。那无疑是一个受挫的男性欲念的呈现。他抚育了秋芸,但他终于放弃了她,因为这是成就她的唯一选择。张老师几乎重复了秋父的行为。尽管他曾两次在元社会的性别误识面前将秋芸指认为一个女性,从而庇护了她“做女人”的权力,但他终于必须放弃她。为了秋芸的前程,秋父放弃了他唯一的亲人;而张老师放弃了他“头号武生”的地位,将它作为一个空位、一个礼物留给了秋芸。和秋父一样,他也放弃了自己全部感情之寄寓。他们所能成就的只是她的事业,而不是她的幸福。当男性——经典性别角色中的拯救者与主体缺失之后,传统女性的世界便因之而残破。一个试图修补这幅残缺的图象的女性便只有去扮演——扮演理想男性的形象,但扮演却意味着她甚至不可能同时作为女性主体占有这一客体位置。必须自我拯救、而又无从自我拯救的现代女性,便陷落在一个由扮演与自我的缺席、女性的表达与沉默、新世界的一片空明与旧世界的彻底残破之间的乌有的狭隙里。秋芸/女人与钟馗/男性的拯救者便只能序幕式地于镜内镜外彼此相望。影片的最后一个组合段中,秋芸和 “父亲”相聚在一起;无数烛光投下一片富丽而温暖的色彩。秋芸几乎是沉浸在一种幸福感中设想着﹕“明儿头场戏,你演钟馗,我演钟妹,你送我出嫁。”这是最后一次,秋芸渴望修补一幅关于性别角色的理想图象,她自己出演钟妹以添补这一始终缺席的空位;并凭借父亲使自己在舞台上被指认为一个幸福的女人。然而,这一指认立刻以另一方式再次呈现,但这是一次,是元社会的指认,它指称着一个期待的失落,指称着女人并非真正改变的“第二性”的地位。当秋芸父女沉浸于幸福之中时,一个歪扭的阴影从画左入画,并最终将将那片阴影罩在秋芸身上。是当年接生的王婆﹕“好,你生下来,只看见一张大嘴,哭得有劲,象唱大戏似的。你爸以为是个儿子,等我一看啊,少个那玩艺儿,是个小闺女家。”在元社会的指认中,女性仍是一个残缺的性别。于是,秋芸—一一个现代女性、甚或是一个成功的女性也只能怀有一个素朴的、却乌托邦般的愿望﹕“其实是我自己心里总想着该让女人嫁个好男人。”拯救的希望仍寄寓于一个男人,尽管只是一个残缺的、准男人;话语仍是经典话语,女子于“归”22。影片呈现了一个现代女性的困境,同时以经典话语解构了关于性别角色的经典表象。
         
           影片的尾声中,叙事人终于让钟馗出场与秋芸相对,并声称“特地赶来为你出嫁的”。而秋芸的回答是﹕“我已经嫁了,嫁给了舞台。”问﹕“不后悔?”答﹕“不。”一个不甘于传统性别角色的现代女性,一个踏上不归路的女性。无悔吗?是的。但未必无憾。如果说,钟馗最后出演终于成就了一幅(准)男性的拯救者与女性的被救者的视觉同在,那么有趣的是于银幕上面面相对仍只是两个女人﹕那是秋芸的扮演者徐守莉和出演了全部钟馗场景的、秋芸故事的原型人物裴艳玲。再一次,于不期然之中,它完满了一个女人的故事,完满了一个无法完满的女人的表达。
         
           《人?鬼?情》并不是一部激进的、毁灭快感的女性电影。它只是以一种张爱玲所谓的中国式的素朴与华丽陈述了一个女人的故事,并以此呈现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女性困境。在经典世界表象的残破与裂隙处,墙壁上洞开的窗子展露出女性视点中的世界与人生。在影片的本文中,他人对女性的拯救没有降临、也不会降临。然而,或许真正的女性的自我拯救便存在于撕破历史话语,呈现真实的女性记忆的过程之中。
         
         
         批注
         
         1. 见夏绿蒂·勃朗特《简·爱》中的疯妻子的故事。并参见S?吉尔伯特、苏珊?格巴,《阁楼里的疯女人》,《女权主义文学理论》,p113-125,胡敏、陈彩霞、林树明译,湖南文艺出版社。
         2. 《背解红罗》为京剧、粤剧等诸多南北方地方戏中的著名剧目。
         3. 参见[美] 特雷莎?德?劳拉蒂斯《从梦中女谈起》,王小文译,《当代电影》1988年第四期。Teresa de Lauretis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Women,Cinema,andLanguage,Alice Does\'nt:Feminism,Semiotics,,Cinema,p12-36,Indiana University Press,Bloomington,1984.
         4. 王安忆《纪实和虚构——创造世界方法之一种》,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93年六月第一版。
         5. 参见赵丽明主编《中国女书集成——一种奇特的女性文字资料总汇》中的《序》,p15-17。
         6. Julia Kristeva, About Chinese Womem, ???
         7. 参见〔英〕劳拉?莫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性电影》中的有关论述,周传基译,《影视文化》第一期,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1988年。Laura Mulvey "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Narrative,Apparatus,Ideology:a Film Reader,Edited by Philip Rosen,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86.
         8. 影片《人鬼情》的故事原型来自女艺术家裴艳玲(影片中钟馗的扮演者)的真实人生经历。参见笔者与杨美惠教授(Prof. Mayfair Yang)对黄蜀芹导演所做的访谈《追问自我》,刊于《电影艺术》杂志,1993年第五期。英文稿刊于Positiions???
         9. 1995年4月2日黄蜀芹导演在南加州大学上电影系举行的座谈会上的发言(记录稿)。黄蜀芹导演说:她希望在自己的电影中表现女性的视点,就象在通常有南北方向窗口的房间里开一面朝东的窗,那里也许回显露出不同的风景。
         10. 女剧作家白溪峰的著名话剧《风雨故人来》,描写一对母女作为知识女性的人生经历及她们事业、爱情的二难处境面前所做出的抉择。话剧于八十年代初在北京演出时,于两性观众中引起了相当热烈的反响。其中的对白:“女人不是月亮,不靠反射男人的光辉照亮自己”,曾一度在都市女性中传为佳句。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雨故人来》成为新时期较早出现的女性自觉反抗的声音。《风雨故人来》的剧本收入《白溪峰剧作选》,P137,中国戏剧出版社,北京,1988年10月第一版。
         11. 见乐府歌辞《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装。开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警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清代沉德潜选《古诗源》,p326--327,中华书局,1963 年6月第一版。
         12. [美]霍桑的长篇小说《红字》。
         13. 《三岔口》,京剧著名剧目,为长篇评书《杨家将》中繁衍出的一个小故事。讲述宋朝大将杨建业(老令公)率兵征辽,因粮草不继战败,自尽于彼;杨家派一将前往探察杨建业身葬何处,此将在番邦一小店投宿,店小二是一个忠于宋朝的汉人,误认宋将为番将;而后者则误认店小二为辽国奸细,两相误会,在黑暗中打将起来。最后终于消除误会。原为武丑戏,后改为武生戏。
         14. 在八十年代初中期的历史文化反思运动中,寻根文学、第四代、第五代电影不时以一个傻子来隐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蒙昧或历史潜意识。最为典型的是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第五代导演张泽鸣的影片《绝响》。
         15. 《长板坡》,为京剧著名剧目,取材自罗贯中的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故事为刘备麾下的大将——少年英雄赵云于长板坡与曹操大军孤身苦战,保护刘备之妻糜夫人、其子阿斗;即民间评书中的著名段落“长板坡救阿斗”。
         16. 影片中秋芸出演诸葛亮和关公(关羽)分别是京剧著名剧目《群英会》和《华容道》中的场景。均取材于《三国演义》。
         17. 《挑滑车》,京剧中著名的武生戏。故事取材于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说岳全传》。南宋将领岳飞领兵与来犯的金国军队作战,金人以铁甲连环车(又称滑车)阻挡。宋将高宠只身破阵,以长枪将滑车挑翻,挑到十数辆时,坐骑力不能支倒下,高宠因此被滑车压死。
         18. 萧恩为京剧著名剧目《打鱼杀家》中的主角。取材自中国古典小说《水浒后传》,为诸多的《水浒传》续书之一。故事是梁山泊好汉被朝廷招安之后,昔日梁山泊英雄萧恩携女儿回到家乡打鱼为生。但被贪官污吏逼得走投无路,只得杀了贪官,再次起义。
         19. 参见马书田《华夏诸神》中〈道教诸神〉第四十九“钟馗”,p265—279,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二月第一版。又见宗力、刘群编着《中国民间诸神》一书〈丙编?门神〉中“钟馗”条,引证宋代沉括的《梦溪笔谈?补笔谈》及诸多古代笔记文,记述了唐代画家吴道子为唐玄宗(唐明皇)画钟馗捉鬼图的传说。相传唐明皇自力山还宫后,久病不愈,一晚梦见大小二鬼。小鬼“衣绛犊鼻”,偷了杨贵妃(太真)的紫香囊和皇帝的玉笛,绕殿而奔。大鬼戴帽、穿蓝衣(或曰黑脸、满面胡须,破帽蓝袍),捉住了小鬼,先挖掉了它的眼睛,然后把它擗开吞掉。皇帝文大鬼何神,答曰钟馗。唐明皇梦醒病愈,故命画家吴道子画钟馗像为门神。p231—241。河北人民出版社,石家庄,1986年九月第一版。曾有学者在读解影片《人鬼情》时,引证这段故事,认为可以用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理解影片《人鬼情》和其中的钟馗故事:其中“皇上的病被治好了,至少与三件事有关。这三件事的含义在精神分析的背景中是不言自明的:紫香囊恋物症的对象,眼睛是窥视的器官,玉笛是升华活动的工具。这个梦似乎暗示唐玄宗在潜意识中认识到文化与性的这样一种关系:文明既是一种象征的去势。……影片的潜在意义在于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相互矛盾的关联。秋芸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是以她在生活中的彻底失败为代价的。……这一逻辑以某种方式表现在钟馗这一形象上:一个女性由于她的缺失而对于这一缺失(象征性的去势)不断加以追求。在如此矛盾的关联中,其结果当然是毫无意义和徒劳的。她的成功就是她的失败,她的失败就是她的成功,她也许还不知道,她要打的鬼正是她热烈企求的”。——参见王迪主编的《通向电影艺术的圣殿——北京电影学院影片分析课教材》,p387,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二月第一版。笔者无法认可类似的读解。首先,影片《人鬼情》中的钟馗故事无疑更多地来自民间钟馗戏而非的文人笔记文中的钟馗画传说; 其次,尽管此学者在上文中指出:“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她(秋芸)生活在父法秩序的笼罩之中,这一秩序确定了她的双重缺失和永恒矛盾。可是这一秩序本身很值得我们对它提出置疑”;但读解者的立论却无疑是以男性视点来阐释这个女导演的女性故事。
         20. 在影片中,秋芸在自己家中张贴着钟馗的脸谱,并不顾丈夫、女友的反对执意扮演钟馗,在她对白中说:“妈妈想演一个最好最好的男人。”
         21. 参见曹雪芹着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性烈死金钏〉:“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我虽为你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命薄何!”p331—332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57年十月第一版。
         22. 在上古汉语中,女子居夫家曰“归”,嫁女亦称“归”。在《诗经》〈国风?南山〉中有诗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周易》中有〈归妹〉一卦。
    【详细】
    415017101
  • 圆首的秘书
    2018/11/14 0:30:54
    奥逊·威尔斯和他的另一面

    近日,由美国流媒体巨头网飞(Netflix)投资制作的两部作品悄然上线,它们都和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电影之一”的《公民凯恩》的导演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有关:一部是他的遗作《风的另一边》(The Other Side of the Wind),另一部则是讲述威尔斯创作这部作品背后故事的纪录片

    近日,由美国流媒体巨头网飞(Netflix)投资制作的两部作品悄然上线,它们都和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电影之一”的《公民凯恩》的导演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有关:一部是他的遗作《风的另一边》(The Other Side of the Wind),另一部则是讲述威尔斯创作这部作品背后故事的纪录片《死后被爱》,后者由摩根·内维尔执导,此人也是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离巨星二十英尺》的导演。

    两部作品早在今年9月的威尼斯电影节就已放映,但在国内似乎并未收获太多关注。这也正常,奥逊·威尔斯经常性地被遗忘,或者说,他一直被无数人提及,与此同时一直被所有人忽略。《死后被爱》讲述的就是这个问题,而用威尔斯自己的话说,这就是“《公民凯恩》的诅咒”。

    由于威尔斯生前并未完成《风的另一边》最终的剪辑工作,所以这回网飞放出的,其实是该片当时的制片人连同一系列专家,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根据威尔斯留下的备忘录和一段粗剪完成的片段制作而成的完整长片。应该说,最终的成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奥逊·威尔斯的意图,但它依旧给观众留下了太多幻想的余地——即使40年后的今天,《风的另一边》还是没有过时,正如奥逊·威尔斯的所有作品一样,不仅超越了那个时代,也超越了现在这个时代,以后的时代,犹未可知。

    结局

    奥逊·威尔斯为什么没有完成《风的另一边》?这或许本不该成为一个问题,毕竟历史上有太多导演都没完成他们的遗作。但对威尔斯说,这个问题不仅关乎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也关乎他的一生,关乎他的整个创作生涯。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那么简单——因为没钱——而这背后牵扯出来的“好莱坞恩怨”,却又极为琐碎复杂。

    如果说奥逊·威尔斯的一生有什么悲剧,那一定是他从导演生涯开始就几乎没有拿到过足够的钱进行拍摄。哪怕是在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之后的晚宴上,威尔斯也并没有为《风的另一边》筹到哪怕一分钱:事实上,他在晚宴上为筹钱播放的影片片段很有可能惹毛了一些业内人士,因为这部电影就是在讽刺他的好莱坞同行:片中每一个角色几乎都有现实对应,而整场晚宴又像极了片中的一个场景。这部影片,连带他一生中对资本的控诉、他“票房毒药”的坏名声……种种问题结合在一起,让他永远无法获得财力上的支持,而且时常遭遇“剪刀手”,以至于他最伟大的几部作品几乎都无法以其本意呈现。

    讽刺的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就在奥逊·威尔斯被他遗作的制作经费搞得焦头烂额之时,被称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电影天皇”、一度因筹集不到资金而试图自杀的日本导演黑泽明却变成美国一众新好莱坞电影导演的“香饽饽”(真正凭借莎士比亚作品获得金棕榈的其实是奥逊·威尔斯)。从弗朗西斯·科波拉到乔治·卢卡斯,几乎当时最有名气的几位导演都对黑泽明推崇备至;他们参与制片的《影子武士》(1980)甫一面世,就在全世界获得了追捧,一举拿下当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而此时,距离奥逊·威尔斯因为投资方,即伊朗某皇室成员被革命推翻而失去对《风的另一边》全部素材的控制权已经过去一年,离他去世也只剩下五年时间。

    当然,新好莱坞电影的中坚和旗手也不是完全忽视奥逊·威尔斯,但相比黑泽明,威尔斯获得的那点支持几乎可以说是施舍:比如他本来有机会参与到科波拉的《教父》、《现代启示录》中——请注意,科波拉不是想要为他寻找财力支持,让他拍摄自己的影片,而是让他出演主角,且最终还被马龙·白兰度两度取代。

    时也运也。奥逊·威尔斯,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创作者之一,最终只能在毫无意义的等待中度过他的余生。直到2014年,被雪藏许久的《风的另一边》的素材才得以重见天日。

    起因

    终其一生,奥逊·威尔斯都无法被好莱坞完全接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好莱坞各大制片厂积累了不太好的名声。

    最早与奥逊·威尔斯签订合同的电影制片厂雷电华对奥逊·威尔斯的才能明显估计不足。1941年,与威尔斯同在雷电华旗下的希区柯克拍出了质量平平的《史密斯夫妇》和《深闺疑云》,两部电影足以让公司稳赚不亏。然而他们死活也没有想到,威尔斯在同一年交出的作品就是那部放在22世纪仍然不会过时的《公民凯恩》,一年之后他又拍出了《伟大的安巴逊》。尽管后者当时已经被制片厂出于票房考虑重剪得面目全非,观众仍然不买账,雷电华也因此损失了一笔巨款。

    相比起来,同样被称为电影大师的英格玛·伯格曼中前期创作一直采用传统且大众化的线性叙事结构,从《夏夜的微笑》到《婚姻生活》,虽然影片的调性不同,但叙事的方式大同小异,对观众来说可谓友好至极。伯格曼真正的转型之作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才出现,而那时不管是观众还是评论人,都已经有了充足的美学准备。奥逊·威尔斯则不然。他从处女作开始就完全不使用线性叙事结构,景深镜头赋予观众的自主性,眼花缭乱的机位、极不稳定的构图让人目不暇接,这样的作品显然超出了观众的审美承受范围。又况且,威尔斯的电影中,形式和内容的匹配是内在的、紧密相关的,如果说未经剪辑的版本至少是为未来某个世代的观众准备的,那重新剪辑的版本则是畸形而无法调和的,根本无法符合任何时代的审美标准。

    不仅如此,威尔斯还在1950年被列入了反共的“好莱坞黑名单”,众多莫须有的指控迫使他很难被雇佣,因此不得不前往欧洲谋求生计。巧合的是,二战中一度声援罗斯福竞选总统的威尔斯还曾经考虑过参选1946年威斯康星州的联邦参议员,而该次选举最终的胜出者恰好就是“麦卡锡主义”的始作俑者,约瑟夫·麦卡锡。可以设想,如果当时奥逊·威尔斯赢得了这次选举,整个美国现代史可能就会发生逆转,世界上也可能就此少了一个电影大师。

    尽管受到这样那样的无端排挤,奥逊·威尔斯还是一再回到美国,希望在好莱坞的框架中完成他的作品。这绝非因为某种乡愁和爱国情结;我们与其说这时的威尔斯仍然对好莱坞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如说他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感知很大程度上基于美国这片土地,而对美国诸种问题的展现,客观上也只能通过好莱坞这架巨大的商业机器来实现,哪怕最终的结果会引发财阀震怒(公民凯恩的原型、报业大亨赫斯特就是其中一例)。

    这些情况清楚无误地标示在他的创作履历当中:像《公民凯恩》、《伟大的安巴逊》和《历劫佳人》这样在制片厂中完成的作品都是针对资本阐发,甚至触及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命题;而到了欧洲,威尔斯拍摄的电影就变成了《奥赛罗》、《审判》这种源自欧洲文学的题材。由此可见,作为一个“艺术流亡者”,威尔斯可以说始终与欧洲的政治社会现实相距甚远,而对美国现实过深的介入和超越时代的艺术追求,又让他变成了好莱坞的弃儿。

    欧洲期间,奥逊·威尔斯对他的作品享有绝对的控制权,但很可惜,这并不意味着创作自由;所有的问题似乎都迎刃而解,只有资金问题始终让他无比困扰。为了拍摄自己的电影,“流亡者”威尔斯必须不断拍摄别人的电影来获取资金,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风的另一边》开拍都没有任何改善,直至威尔斯去世。

    2015年,即奥逊·威尔斯诞辰100周年之际,他的几位制片人发起200万美元的众筹,用于数位扫描和剪辑工作,但结果差强人意:众筹发起一个月后,平台宣布延期,并将目标减少至100万;两个月后,众筹金额定格在40万美元。计划再度失败。

    直到网飞出现。

    今日

    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吊诡:最终能让《风的另一边》重见天日的,竟然是以巨大资本进军电影界、被好莱坞强烈抵制的流媒体大亨网飞——几十年过去,好莱坞似乎依旧对此袖手旁观。这就像一个注定没有结局的三角恋:威尔斯终其一生希望回归好莱坞,网飞为威尔斯的遗作挥金如土,而好莱坞甚至各国电影院线都和这个后进的竞争者网飞打得不可开交,电影节则处在一个更为尴尬的位置上,进退两难。

    诚然,如果仅仅从保护创作者的角度对好莱坞口诛笔伐是很不公允的,因为长久以来,好莱坞及其背后一整套商业运作模式一直处于守势,可以说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它的产品既不像绘画、雕塑那样,是只供极少数人欣赏玩味的高雅艺术,也绝不是纯粹供大众消费、随用随弃的工业产品。而在美国这样一个全靠资本运行逻辑维持的地方,奥逊·威尔斯确实不是一座商业富矿。更进一步说,就算放眼全世界,威尔斯又能去哪里呢?欧洲、苏联还是日本?哪个地方能真正让他施展拳脚?恐怕都很难,无论是政治层面还是经济层面。

    事实上,近几十年以来,好莱坞几乎一直处在衰落之中,好莱坞电影作为最接近大众的艺术形式一直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似乎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对其既有格局形成冲击,而每次冲击都会有一批极具才华的从业者像闪闪发亮的鳞片一样从产业的躯体上剥落,成为对抗的牺牲品。网飞和好莱坞的对峙就是最新一次冲撞,前者握有观众、握有资本、握有技术、握有时下最时兴的媒介,而通过今年威尼斯电影节口碑大爆的《罗马》这样的高质量艺术电影,网飞更开始逐渐攫取艺术电影的发行权甚至是“经典”二字的阐释权。这将是一次泰坦尼克撞冰山式的“灾难”,就算好莱坞是一艘无比庞大的巨轮,恐怕也很难不被撞出一个口子。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好莱坞的资本困境又和创作困境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路径依赖决定了好莱坞电影根本上缺乏创造力,无论是手法还是议题,都日趋僵化,其对天才的容忍度只会越来越低;对于经典电影,好莱坞制片厂已经失去了保护和传播的能力,FilmStruck(隶属于好莱坞六大之一的华纳兄弟)即将于今年11月底关闭便是最新的例子。相反,上升期的网飞则是一个新奇的、甚至有些诡异的结合体:它一手靠大众化的商业影像和大数据技术加持来吸引关注、获得利润,另一手又为艺术片提供舞台,为艺术家提供创作自由。这种两全的方法目前看来简直让网飞同时扮演了破坏者和救世者的角色,成为了上帝般的存在。

    网飞到底是上帝还是撒旦,到底会演变成科幻电影中的资本赛博格,还是会成为保护电影艺术瑰宝的正义使者,其实还有待观察。但无论如何,这种超越商业行为的举动,的确值得敬佩。毕竟,网飞只用500万美元,就赎回了电影之神的最后一片魂器。

    彼时

    在纪录片《死后被爱》的结尾,奥逊·威尔斯放声大笑。这似乎是在暗示我们,虽然威尔斯的一生历尽磨难(创作层面),但他本质上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或者从更根本的层面上说,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为了拍摄《风的另一边》,他可以去找伊朗国王的亲戚要钱;他首先需要解决吃饭问题,所以无论是广播剧、演戏,还是转战电视界,他都毫不含糊。而且凭借他的天才,威尔斯完全有能力把所有事情做到业界最好——事实上,他不仅把这些都做到了最好,而且还能反哺电影,将他在电视节目拍摄过程中得到的经验运用到电影中,为他的作品赋予全新的结构和拍摄方式。

    《风的另一边》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既有《伟大的安巴逊》中那种对社会精英阶层的尖锐批评和深度挖掘,也有《公民凯恩》中那种对现实的指涉以及“玫瑰花蕾”式的悬念和谜团,还有《赝品》对艺术本身和纪录片真实和虚构性的探讨,更有一种近乎疯狂的影中影结构和碎片化剪辑手段。一言以蔽之,《风的另一边》不仅是一部遗作,更是一部伟大的作者电影,是奥逊·威尔斯当之无愧的集大成作。

    在这部成片中,威尔斯将各种各样的拍摄手段和介质混搭起来,形成了一种初看起来极为业余,但又完全不可能由业余爱好者拍摄出来的效果;其中有35毫米、16毫米、8毫米几种胶片,又有彩色和黑白两种色彩格式,可以想见,如果当时有手机这种设备,威尔斯也一定会让摄影师抄起来进行拍摄。众多的拍摄格式和人物本来已经足够让人抓狂了,威尔斯还在这个基础上以极为细碎的剪接集合了空间中各种各样的视角,用开头旁白的话来说,这是一部用当时在场的“电视和纪录片制作人,还有学生、评论家和年轻导演”拍摄的影像拼贴起来的“纪录片”——而实际上,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虚构作品,是一部“伪纪录片”。

    无处不在、从不间断的偷窥视角镜头昭示了彼时狗仔队(paparazzi)的疯狂。每一种格式和色彩都被威尔斯用来讽刺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些无处不在的摄像机是对当今监控录像的预言,每一个机位里都自带着伦理意义上的肮脏。观众对摄影机的意识让电影拍摄(filmshooting)的主体意义被高度凸显,使得整部片子具有强烈的自反性。

    以上这些都还只是这部电影最不显著的一个层面。影片当中出现的各种人物,其实都在现实当中有其对应;比如片中的主角,导演杰克·汉纳福德就跟奥逊·威尔斯本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事本身就涉及到汉纳福德难以为电影拍摄筹款的情节,这又与威尔斯在现实中的境遇重合;最有趣的是,本来应该作为男主角原型的导演彼得·博格丹诺维奇因为该片男主角档期出现问题,最终在影片中出演了男主角,也就是说在片中饰演了一个自己,这使得影片进一步模糊了真实和虚构的界限。

    不仅如此,影片中的另一条故事线索,即威尔斯虚构的导演汉纳福德所拍摄的虚构电影《风的另一边》(没错,与威尔斯拍摄的影片同名)也参与到叙事当中,这部虚构电影的放映不断被停电打断,甚至还被威尔斯故意设置的放映顺序紊乱所搅扰,使得我们完全无法通盘理解其内涵。我们所能见到的,无非就是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间看似毫无意义的追寻。

    最终,好莱坞片场式的景片和男性偶人在狂风中坍塌,奥逊·威尔斯晚年的妻子、在虚构电影中饰演女主角的奥雅·柯达以利刃刺向布景,一个硕大的阳具随之倒塌。至此我们才隐约明白,影中影里这种毫无意义的游走和追寻,未尝不是奥逊·威尔斯本人和好莱坞之间关系的隐喻式写照,但悲哀的是,威尔斯对好莱坞的“刺杀”,却只能在电影里,甚至在电影的电影里完成——甚至并未在他生前完成。

    或许笔者误解了威尔斯的意图。不过归根结底,没有人可以断言我们今日所能看到的《风的另一边》成片就是奥逊·威尔斯的全部意图。毕竟,迄今为止,整个世界电影史上,能够具有奥逊·威尔斯那样神级调度和叙事水平的人也是寥寥无几。这也是为何威尔斯的摄影师加里·格莱弗(Gary Graver)在威尔斯过世后曾试图以一己之力剪辑出《风的另一边》却只能以失败告终。“没有奥逊·威尔斯,思路无处可觅”。

    奥逊·威尔斯对电影的高度掌控以及他和摄影师的关系让人想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和他的摄影师厚田雄春:在维姆·文德斯拍摄的纪录片《寻找小津》中,厚田雄春表示自己在小津去世之后无法再与任何人合作,随后便潸然泪下。天才、友谊、默契……当电影大师离世时,他们似乎总会留下相似的痕迹。

    故事结束,时代也结束了。《公民凯恩》成为了美国电影的标杆,而奥逊·威尔斯所经历的一切,也成为了美国电影历史本身。

    【详细】
    97596302
  • 罗宾汉
    2018/5/16 0:41:46
    欧洲难民题材的新突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要比导演上一部《白色上帝》好看多了。欧洲难民题材电影终于打破沉重郁闷的腔调与老生常谈的反思格局,在这位匈牙利导演手中焕发出别树一帜的新颖面貌。凯内尔·穆德卢佐依然追求形式至上的拍摄宗旨,相比起早期作品《性女贞德》里混合歌剧与惊悚片的大胆实验,这部入围去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要比导演上一部《白色上帝》好看多了。欧洲难民题材电影终于打破沉重郁闷的腔调与老生常谈的反思格局,在这位匈牙利导演手中焕发出别树一帜的新颖面貌。凯内尔·穆德卢佐依然追求形式至上的拍摄宗旨,相比起早期作品《性女贞德》里混合歌剧与惊悚片的大胆实验,这部入围去年...  (展开)
    【详细】
    9370252
  • 啊哈
    2021/7/9 10:48:26
    值得一看

    动物本来不该是受人类支配的。首先我觉得万物有灵是真的,我们本该互相尊重。我好能理解米娅对查理的感情,当小白狮崽第一次出现在自己面前,就算心情再烦躁,也难在第一眼去讨厌这个软软糯糯看起来十分想去保护的小家伙。身边没有朋友,青春期的孩子多孤独啊。小白狮的出现化解了米娅的孤独,虽然它身形成长的巨快,但它还是那个粘人的小猫咪鸭。米娅拼尽全力的保护最爱的小白狮,而小白对她也爱之深切。这种感情真的好感人

    动物本来不该是受人类支配的。首先我觉得万物有灵是真的,我们本该互相尊重。我好能理解米娅对查理的感情,当小白狮崽第一次出现在自己面前,就算心情再烦躁,也难在第一眼去讨厌这个软软糯糯看起来十分想去保护的小家伙。身边没有朋友,青春期的孩子多孤独啊。小白狮的出现化解了米娅的孤独,虽然它身形成长的巨快,但它还是那个粘人的小猫咪鸭。米娅拼尽全力的保护最爱的小白狮,而小白对她也爱之深切。这种感情真的好感人(呜呜呜为什么我家猫不是这样的(;`O′)o好在影片最后爸爸站出来了,大猫猫真正自由了。我也好想养狮子啊(不是)太可爱了呜呜呜呜

    【详细】
    13663268
  • 白眉道长
    2019/12/13 12:45:59
    看了《庆余年》,才发现被骗了好多年

    在粉丝啤酒的推荐下,我把《庆余年》目前播出的十几集都看完了。

    作为半个原著党,我认为这是一部优缺点都十分明显的剧。

    首先,它开篇不错,制作精良,情节紧凑,小说中花了不少篇幅描写范闲的童年,而电视只用不到一集的时间就讲完了,给人感觉干净利落,毫不啰嗦。

    其次,它的人物塑造也相当成功,特别是王启年和滕梓荆两个角色,有血有肉,丰满立体,而范闲与滕梓荆的友情也拍得

    在粉丝啤酒的推荐下,我把《庆余年》目前播出的十几集都看完了。

    作为半个原著党,我认为这是一部优缺点都十分明显的剧。

    首先,它开篇不错,制作精良,情节紧凑,小说中花了不少篇幅描写范闲的童年,而电视只用不到一集的时间就讲完了,给人感觉干净利落,毫不啰嗦。

    其次,它的人物塑造也相当成功,特别是王启年和滕梓荆两个角色,有血有肉,丰满立体,而范闲与滕梓荆的友情也拍得真挚感人,可歌可泣。

    12094386
  • WhyYouSoAlone
    2021/7/29 23:28:12
    鬼才编剧

    一口血井,就那么一车子就抽空了,就饱了一个酒吧的吸血鬼。

    还被人害怕的说拿去给其它地方的吸血鬼。

    大boss就全程吹逼,一点实力没有。感觉就像现实社会,你给钱你就是老板。实力0也可以,有钱就行。

    小女主婊里婊气的,好不

    一口血井,就那么一车子就抽空了,就饱了一个酒吧的吸血鬼。

    还被人害怕的说拿去给其它地方的吸血鬼。

    大boss就全程吹逼,一点实力没有。感觉就像现实社会,你给钱你就是老板。实力0也可以,有钱就行。

    小女主婊里婊气的,好不容易死了,又被血井安排了。

    大女主就是那种所有人都可以上,就是你卡洛斯不行。

    卡洛斯就是那种舔狗,舔不到了要报复了,好不容易又要成功了,又被安排了。

    双男主就是那种你有了她你不爱我了,然后各种闹别扭,又和好了,又闹别扭了,又和好了。

    最喜欢的是警探,结果警探第一季居然不杀小男主,关键时刻怂了。

    9王出了三,死了2,一个装文学青年,被杀的像只路人甲,一个爱剥皮,快进看三分钟不到就没了。

    爱剥皮的恋爱观也是复杂,喜欢一个人,就把她安排到脱衣舞厅当头牌,然后允许手下绿自己。我要是女的,我他妈也恨啊。

    【详细】
    13713580
  • 花吃了夏
    2019/11/8 19:34:06
    宁信黄河没有水,不信叔嫂没一腿!

    小叔子太好磕了!又甜又搞笑的一部剧!叔嫂cp锁了!又发现了一部可以追的剧了,真的好喜欢宫家二公子,完全被他的古装扮相惊艳到,未来可期!另外女主也特别漂亮有灵气,男主也好喜欢,还有鱼儿和小三这对cp也超级可爱,宫夫人这个婆婆也笑点十足,目前看到第九集了,希望不要烂尾啊!小叔子加油^0^~加油^0^~加油

    小叔子太好磕了!又甜又搞笑的一部剧!叔嫂cp锁了!又发现了一部可以追的剧了,真的好喜欢宫家二公子,完全被他的古装扮相惊艳到,未来可期!另外女主也特别漂亮有灵气,男主也好喜欢,还有鱼儿和小三这对cp也超级可爱,宫夫人这个婆婆也笑点十足,目前看到第九集了,希望不要烂尾啊!小叔子加油^0^~加油^0^~加油

    【详细】
    10639158
  • 火里有条鱼
    2020/8/21 14:35:04
    谈谈陈阿九

    陈阿九无疑是一个悲剧人物。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温柔善良的阿九正是一位封建社会受害者。

    阿九这个人物首次出场,是和母亲一起看勤丽的影片。片中的勤丽正推推搡搡、形象全无地和女同学打架,而阿九也被这个新时代的少女逗笑了,并且可以说是一见钟情。

    陈阿九无疑是一个悲剧人物。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温柔善良的阿九正是一位封建社会受害者。

    阿九这个人物首次出场,是和母亲一起看勤丽的影片。片中的勤丽正推推搡搡、形象全无地和女同学打架,而阿九也被这个新时代的少女逗笑了,并且可以说是一见钟情。

    也许是出身大家又疾病缠身的缘故,阿九有种独特的雅痞气质。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随性而为但又彬彬有礼:第一次见勤丽家人时从老爹身后钻出来作揖,在饭桌上旁若无人的剔牙;在戏院听戏时忍不住去拉勤丽的手,告白不成引发骚乱向邻座招手道歉;甚至连他捂住心脏颦眉低咳的样子都那么吸引人。

    阿九对勤丽的好是显而易见的,他对这个懵懂又倔强的少女从来没有大声说过一句话,对她温柔又包容。但在一个封建守旧的大家庭里,这份温柔就成了懦弱。面对公婆对勤丽的压迫和刁难,阿九什么也没有做,他也的确什么都做不了,因为父亲才是这个家的主人,而他不过是一个病恹恹的小少爷。阿九这一个生命,这一份感情终究无法和几千年的父权社会相抗衡。

    但是阿九也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反叛着旧社会,也许从看到勤丽影片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不,也许更早,从阿九拒绝了一个又一个父母眼中的完美儿媳人选的时候就开始了。有着开放的思想,从新时代走来的勤丽疯狂的吸引着阿九,因为她和之前间相亲过的封建女子完全不同,她本身就是对封建父母最大的叛逆。

    勤丽最后当然爱上阿九了,这么好的男人朝夕相处谁能不动心呢。就像阿九自己说的,爱情这种东西就像栽种,是需要一点一点栽培的。

    【详细】
  • 12816773
  • lucifer
    2013/7/6 11:54:29
    假发又见假发
    不知什么时候,假发成了恐怖片的经典意象符号了。从贞子到凌晨三点,人们对于假发的运用和想象已经达到了一个极致,所以本片再用假发来制造恐怖就真的没有新鲜感了。不过本片的亮点似乎不在假发本身,因为你看过之后就会惊呼,尼玛,这哪是恐怖片,这分明就是个推理剧嘛!导演的手法也就仅限于一惊一乍了。一会儿给具尸体,一会儿给张烂脸。基本上音乐、慢镜头、停顿的运用都很糟糕,直接暗示观众,下一个镜头注意请捂眼!这和考试
    不知什么时候,假发成了恐怖片的经典意象符号了。从贞子到凌晨三点,人们对于假发的运用和想象已经达到了一个极致,所以本片再用假发来制造恐怖就真的没有新鲜感了。不过本片的亮点似乎不在假发本身,因为你看过之后就会惊呼,尼玛,这哪是恐怖片,这分明就是个推理剧嘛!导演的手法也就仅限于一惊一乍了。一会儿给具尸体,一会儿给张烂脸。基本上音乐、慢镜头、停顿的运用都很糟糕,直接暗示观众,下一个镜头注意请捂眼!这和考试放水有啥区别?难道是怕观众不够胆?
    说到导演,一开始看海报,居然有两个人的名字,都是同姓,心想应该是有点关系吧。看名字似乎是两个女的,难道是姐妹?结果片尾人家打出赵氏兄弟,真是坑爹啊。也要学人家沃卓斯基兄弟(妹)?好歹你也有那个能力啊?
    剧情虽有若干不太合现实之处,比如那个阿夏,她不是圣母啊不是!他就是一个保姆,钟点工啊!可为毛一张嘴全是哲理啊寓言啊!全篇都在启迪男主,推动情节发展.....这钟点工真的只是个钟点工么?而且,一到她和男主对话的戏,两人就分外的文艺啊,真的是恐怖片吗?出戏啊!
    不过推理的设置还算可以,比那些坑爹的恐怖片好太多了!虽然我仍然不觉得这真是部恐怖片。
    演员。。。。戴立忍大叔的演技真好,可,他真的是应该出现在这部戏里的人物吗?跟其他演员格格不入啊!几个新人的表演还算值得赞一下的。
    演员2星,剧情2星,用心1星。
    【详细】
    6150586
  • Lindsay小喜力
    2021/2/27 4:11:36
    这篇短文可能跟这个电影没点关系

    前几天在老家芜湖,照例临走前去看望奶奶跟外公外婆。

    外婆的阿尔茨海默症发展的很快几乎已经不识我。离开前帮外婆理了理头发,和外公道了别,但我走到楼下,习惯性的抬头张望却看见外婆依然站在窗边冲着我笑机械地向挥手,这是她一直以来的习惯,为了多看我几眼,虽然已经不认得我是谁。

    前几天在老家芜湖,照例临走前去看望奶奶跟外公外婆。

    外婆的阿尔茨海默症发展的很快几乎已经不识我。离开前帮外婆理了理头发,和外公道了别,但我走到楼下,习惯性的抬头张望却看见外婆依然站在窗边冲着我笑机械地向挥手,这是她一直以来的习惯,为了多看我几眼,虽然已经不认得我是谁。

    那一刻,我真想返回楼上,紧紧的搂住她,就搂住她。可我没这么做,我还是继续往前走了。我知道 就算多再搂那么一下,我可能就不想走了。回家路上我用得这个病的患者不太感受到痛苦的理由搪塞着自己之前没有常来陪伴她的事实。

    奶奶也是,前几天摔了一跤,万幸没有骨折。我离开她家的时候,她还一定要拖着酸痛的腿脚,下楼送我到她住的小区门口,看着我上车,直到目送载我的车走远。

    她们俩,都八十几岁了。

    我每一次告别,都会尽力的告诉自己,一定还会有下一次欢别。

    子欲养而亲不待。

    有人说,我们这代独生子女 是蜜罐子里泡大的。

    是的,先甜后苦。

    看着周围的亲人一个个老去,最后只能独自承受这份孤独。

    我们在他们毫无保留得爱里长大也意味我们很难回馈他们每一个人同样能量的爱。

    既无奈又沉重,只能期许时光流逝缓步。

    有的时候我会想我们真的还需要再制造下一代吗?其实说白了孩子的诞生,本来就是为了满足人类得各种欲望的,陪伴的需要,金钱交换,地位稳固,代替自己完成愿望,对自己未来会老去的不安。很多父母甚至仅仅只是不知道自己还能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只能留下一个孩子。可是这些愿望未必都能如愿以偿,可还是孩子终归来了。

    父母获得孩子的欲望是立足当下的,而孩子日后所要承受的,是一个他/她父母完全未知的世界。

    希望日后能当父母的都是喜欢孩子,把孩子当朋友的人。

    【详细】
  • 132851134
  • 廾火
    2022/5/10 23:35:29
    国际影帝再演网剧,王景春帮带欧豪的精彩,难掩《对决》的部分不足

    网剧的质量越来越好,是不争的事实。《对决》能够请到王景春这样的国际影帝,绝对是下足了功夫。王景春的上一部网剧《隐秘的角落》堪称爆款,如今再演网剧,绝对值得期待。

    以欧豪的人气来提高网络播放量,以王景春的名气来提升口碑,《对决》这个算盘打得不错。

    网剧的质量越来越好,是不争的事实。《对决》能够请到王景春这样的国际影帝,绝对是下足了功夫。王景春的上一部网剧《隐秘的角落》堪称爆款,如今再演网剧,绝对值得期待。

    以欧豪的人气来提高网络播放量,以王景春的名气来提升口碑,《对决》这个算盘打得不错。

    14390351
  • 她是戈
    2022/6/29 13:31:18
    回南天,5.2分还是稍低了点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前天晚上去看《回南天》线下放映会。去之前,扫了眼,豆瓣评分很低,只有5.2。 四个主角,三种让人窒息的关系,以及无处不在的压抑感。虽然在观看过程中,的确有一些让我不太喜欢的片段,但看完后个人感觉这个片子还是有不少亮点的,5.2的评分还是稍低了些。 先说说不喜欢的吧...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前天晚上去看《回南天》线下放映会。去之前,扫了眼,豆瓣评分很低,只有5.2。 四个主角,三种让人窒息的关系,以及无处不在的压抑感。虽然在观看过程中,的确有一些让我不太喜欢的片段,但看完后个人感觉这个片子还是有不少亮点的,5.2的评分还是稍低了些。 先说说不喜欢的吧...  (展开)
    【详细】
    14483256
  • 昆仑有人衣青衣
    2016/12/12 14:24:37
    简单的快乐
    这部《开心魔法》是一贯的“黄氏喜剧”风格,只是与纯粹典型的贺岁喜剧相比,《开心魔法》更多的是一种温暖的小清新。严格的说,这部电影中并没有真正的挑大梁的人物,吴尊和吴千语在演戏方面都是新人,虽然很努力,却真的谈不上什么演技,也就是个本色演出,胜在这一对俊男美女还够养眼。黄百鸣的表演风格几十年如一日,很多时候都浮于表面,那份夸张放在这种风格的片子里倒是可以忽略不计。闫妮的表演绝对没问题,只不过这部戏中
    这部《开心魔法》是一贯的“黄氏喜剧”风格,只是与纯粹典型的贺岁喜剧相比,《开心魔法》更多的是一种温暖的小清新。严格的说,这部电影中并没有真正的挑大梁的人物,吴尊和吴千语在演戏方面都是新人,虽然很努力,却真的谈不上什么演技,也就是个本色演出,胜在这一对俊男美女还够养眼。黄百鸣的表演风格几十年如一日,很多时候都浮于表面,那份夸张放在这种风格的片子里倒是可以忽略不计。闫妮的表演绝对没问题,只不过这部戏中的“魔鬼教练”角色不如宣传中那样有所发挥,戏份限制了角色的深度,也不够“魔鬼”,倒是很“慈母”。至于吴京,他和闫妮是电影中真正在用心表演的两个主演。那位木系魔法师,华丽丽的打了一回漂亮的酱油,虽然戏少,那酱油却也是醇厚鲜香,味道十足。

    简短评论完其中的演员,再就整部电影来简单说一说:《开心魔法》虽说打着魔幻的旗号,但是比起真正的魔幻片实在是分量不足,片中的特效场面只能说勉强及格的可以划归“魔幻”。整部电影节奏松散,高潮点不足也不够突出。情节上浅显粗糙,魔幻的分量被弱化,倒更童话。

    曾经看过《开心鬼》系列的朋友会在这部电影中看到“开心鬼”系列影片中某些熟悉的情节,不管是几个女生的叽叽喳喳,还是运动场的搞笑,都可以勾起“开心鬼”影片迷们内心的那份温暖的回忆。我相信这些桥段绝对是有心设计而不是无意重复,但是对于没有看过旧时影片的观众来说,这些桥段的设计就显得跟现今的时代有些脱节,不够合拍。

    节奏松弛也好,情节粗糙也罢,黄百鸣的电影风格也早已经被大众熟知,所以走进影院看这部电影的观众也一定没想要从这样的一部电影中挖掘到多少的深意,只是想简简单单、哪怕是浅显浅薄的哈哈一笑,哪怕……这份快乐走出影院之后就会流失许多。也许,这部电影的质量真的不算上乘,但是我至少没看到敷衍,也算得诚意之作,只不过风格所限也就只能如此了。

    至于古仔在其中的表演,几分钟的打酱油时间还被拆开来分散于一百多分钟的电影中,非要分析他的表演如何也太强求了。但是,强求归强求,也还是一定要强调,就算只是这几分钟的戏,他的认真态度丝毫未改,甚至于还专门为自己的角色设计了一套“舞步”。我知道一些古迷并没有将《开心魔法》列入自己走进电影院欣赏的目标,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古仔的戏份太少。即便是我自己,一开始也是没打算去的。只是,后来想……虽然只得几分钟的戏,虽然是“玩玩”的“打酱油”客,也是他几天的用心付出。
    【详细】
    82241016
  • 竹舞风清
    2017/6/20 18:17:43
    成龙电影《醉拳》&《醉拳2》简评

    在成龙壮观浩繁的电影作品中,《醉拳》和《醉拳2》两部影片无疑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1978年,《醉拳》和《蛇形刁手》这两部同由袁和平导演、成龙主演的电影作为香港功夫喜剧片的经典之作,不但确立了这一电影类型的基本模式,而且也奠定了成龙在香港影坛作为武打喜剧明星的地位。从《醉拳》开始,成龙在银幕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象,并

    在成龙壮观浩繁的电影作品中,《醉拳》和《醉拳2》两部影片无疑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1978年,《醉拳》和《蛇形刁手》这两部同由袁和平导演、成龙主演的电影作为香港功夫喜剧片的经典之作,不但确立了这一电影类型的基本模式,而且也奠定了成龙在香港影坛作为武打喜剧明星的地位。从《醉拳》开始,成龙在银幕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象,并由此正式走上他的成功之路。此后的成龙,无论是作为演员还是兼任导演、编剧,都获得了对影片的署名权 ―― “成龙作品”。1994年出品的《醉拳2》,不但上映时好评如潮,而且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当年世界十大佳片之一,加上随后上映的《红番区》也在美国创下不俗的票房成绩,标志着“成龙电影”开始真正地走向世界。同时,《醉拳2》和《红番区》作为第一批在中国大陆获准以胶片形式上映的“成龙电影”,也标志着其对内地市场的成功开拓。

    8615663
  • 小豆米
    2019/6/21 18:21:59
    什么马卡龙少女就是抄袭阿米尔汗的电影

    以为没有人看过《未知死亡》啊?情节全部一个地方不落的照搬,湖南台很牛逼啊,这么正大光明的抄袭,并且演技还没有印度好,当年一部《锦绣未央》都还抄袭别人小说被告吃官司,湖南台你后台够硬还是觉得人家印度人就没有版权了?你把我米叔置于何地 !

    吃屎吧湖南台,简直侮辱我们观众的智商!

    情节照搬还没有人家演的感人,更没有人家阿米尔汗和阿辛的演技好。

    要是有人觉得这部

    以为没有人看过《未知死亡》啊?情节全部一个地方不落的照搬,湖南台很牛逼啊,这么正大光明的抄袭,并且演技还没有印度好,当年一部《锦绣未央》都还抄袭别人小说被告吃官司,湖南台你后台够硬还是觉得人家印度人就没有版权了?你把我米叔置于何地 !

    吃屎吧湖南台,简直侮辱我们观众的智商!

    情节照搬还没有人家演的感人,更没有人家阿米尔汗和阿辛的演技好。

    要是有人觉得这部电视机好看,我TM觉得你眼瞎了!

    原版:男主角的团队找女主角

    10256420
  • 我呼吸的空气
    2012/1/30 16:52:58
    年轻的Renee
    喜欢看“Bridget Jones' Diary”吗?不喜欢那个肥肥的Renée Zellweger 也没关系。因为这儿的Renee 还很年轻,还比较苗条,还比较cute,还比较不做作。(她在同期拍摄的“Nurse Betty” 中也给人以"sweet heart"的印象)。

    男主演Chris O'Donnell 就是当年在《闻香识女人》中和帕西诺言对手戏的男孩。
    喜欢看“Bridget Jones' Diary”吗?不喜欢那个肥肥的Renée Zellweger 也没关系。因为这儿的Renee 还很年轻,还比较苗条,还比较cute,还比较不做作。(她在同期拍摄的“Nurse Betty” 中也给人以"sweet heart"的印象)。

    男主演Chris O'Donnell 就是当年在《闻香识女人》中和帕西诺言对手戏的男孩。

    这部romantic comedy并不平庸。不过度煽情却暖人心,对于婚姻恐惧症描绘得既有趣又有一定深度,有些对白很耐人寻味,演员的表演也自然松弛。


    评分:8 out of 10
    【详细】
    5286307
  • 阿良啊
    2016/3/18 9:52:50
    对这部电影的真实评价
    看到很多人刷一星差评,而且都是在上映之前,不仅让我怀疑评分的真实性。就我个人而言,看过点映后,我认为这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国产爱情喜剧。首先,“女汉子”的题材是之前国产电影少有设涉及,就是这个题材吸引我去看这部电影;其次,赵丽颖张翰的表现都很棒,尤其赵丽颖,之前她在我心目中一直是萌萌的萝莉形象,在电影中完全颠覆了,不得不说,她的演技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女二号稍稍不自然了些,脸略僵;第三,导演的认真可见
    看到很多人刷一星差评,而且都是在上映之前,不仅让我怀疑评分的真实性。就我个人而言,看过点映后,我认为这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国产爱情喜剧。首先,“女汉子”的题材是之前国产电影少有设涉及,就是这个题材吸引我去看这部电影;其次,赵丽颖张翰的表现都很棒,尤其赵丽颖,之前她在我心目中一直是萌萌的萝莉形象,在电影中完全颠覆了,不得不说,她的演技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女二号稍稍不自然了些,脸略僵;第三,导演的认真可见,电影有很巧妙的构思布局,情节没有狗血拖沓的部分,不会让人感觉冗长无趣。遗憾的是,这部电影的宣传实在是不给力,我身边的人大多不知道这部电影。对于这种小成本电影来说,我愿意给五星。希望我认真写的影评能给你们一点启示,不要被恶意评分误导,这部电影,实在值得一看。
    【详细】
    7816329
  • 海鸥马步
    2019/1/5 17:28:17
    “这仍然是一部不完美的电影,但我所有的能力都用上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天津影迷幼儿园,微信号:theaterjoker。天津影迷幼儿园豆瓣小组成立于2007年1月。2007年8月,基于杨德昌等电影大师的纪念放映,幼儿园开启线下活动。青年学生及社会各界朋友不断融入观影讨论,现已成为具有稳定模式的民间电影放映组织。

    本文为2018年一月七日天津影迷幼儿园《轻松+愉快》放映及交流录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天津影迷幼儿园,微信号:theaterjoker。天津影迷幼儿园豆瓣小组成立于2007年1月。2007年8月,基于杨德昌等电影大师的纪念放映,幼儿园开启线下活动。青年学生及社会各界朋友不断融入观影讨论,现已成为具有稳定模式的民间电影放映组织。

    本文为2018年一月七日天津影迷幼儿园《轻松+愉快》放映及交流录音整理。

    9874373
  • 最美遇见你
    2018/10/19 11:53:47
    成长总会付出代价

    很少能看到一部服装和特效都是服务于剧情,从作品的呈现出来效果,让我们知道了还有这样一群人兢兢业业的为艺术而努力,剧中特效酷炫壮观,剧情流畅有深度,导演用这部诚意之作传达的观点也超级棒,英雄的道路,过程艰辛孤独,从少年林动的成长,我们看到了勇往直前的精神,他的前后期变化反差巨大,就因为有了责任和担当,林动真是能忍常人不能忍之苦,年轻人不怕失败,爬起来继续往前走。

    很少能看到一部服装和特效都是服务于剧情,从作品的呈现出来效果,让我们知道了还有这样一群人兢兢业业的为艺术而努力,剧中特效酷炫壮观,剧情流畅有深度,导演用这部诚意之作传达的观点也超级棒,英雄的道路,过程艰辛孤独,从少年林动的成长,我们看到了勇往直前的精神,他的前后期变化反差巨大,就因为有了责任和担当,林动真是能忍常人不能忍之苦,年轻人不怕失败,爬起来继续往前走。

    【详细】
    9714188
  • dac
    2017/7/29 21:08:26
    向真理低头是个幸福的事情
    《十二公民》改编自1957年的美国影片《十二怒汉》,是由北京聚本传媒出品,由徐昂执导,何冰、韩童生、钱波、赵春羊联袂主演的犯罪悬疑片。该片讲述了当代中国一个由富二代“杀人案”引发了最为激烈的法庭智斗的故事。影片于2015年5月1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十二怒汉》是57年...  (展开
    《十二公民》改编自1957年的美国影片《十二怒汉》,是由北京聚本传媒出品,由徐昂执导,何冰、韩童生、钱波、赵春羊联袂主演的犯罪悬疑片。该片讲述了当代中国一个由富二代“杀人案”引发了最为激烈的法庭智斗的故事。影片于2015年5月1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十二怒汉》是57年...  (展开)
    【详细】
    8704222
  • 已注销
    2020/4/12 11:31:57
    吐槽|《我是余欢水》里还有正常的女性吗?

    原文请见:吐槽|《我是余欢水》里还有正常的女性吗?

    家属看得津津有味,我却对近些年风靡的“中年男人危机”这套故事逻辑无感。

    当然了,该剧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原文请见:吐槽|《我是余欢水》里还有正常的女性吗?

    家属看得津津有味,我却对近些年风靡的“中年男人危机”这套故事逻辑无感。

    当然了,该剧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第一,叙事节奏没问题,不注水、不拖拉,直入正题,将中年男人余欢水在家庭、职场、社会中遇到的危机穿插展开,剧情紧凑,高潮迭起。第二,男主演技精彩,微表情到位,情绪转换自然,给角色本身加分不少,丝毫看不出以前角色的影子。第三,个别片段的黑色幽默映射社会现实,好笑中带着讽刺,笑点不尴尬。

    我知道这是个赤裸裸的大男主戏,女性角色都是配戏的。但是!编剧和导演是不是对女性有什么误解?里面的女性角色是在给女性群体拉仇恨的吧。

    1249759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