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影评

128987336
  • 荷风
    2020/10/7 13:14:07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写在《我叫大连》之后

    《我叫大连》当然也有遗憾之处,导演彭三源曾在采访中提到,医院的戏份占70%,但只拍了三天。于是我看下集,不知是被剪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总感觉素材不够用,情节也像撒胡椒面一样,重点不突出,节奏有点垮,比之上集故事的一气呵成,人物带点黑色幽默的喜感,运镜的讲究,意境的留白,下集的确乏善可陈。但对于某些人诟病的旁白,我倒觉得非常好,邓伦的台词功底强,旁白除了为故

    《我叫大连》当然也有遗憾之处,导演彭三源曾在采访中提到,医院的戏份占70%,但只拍了三天。于是我看下集,不知是被剪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总感觉素材不够用,情节也像撒胡椒面一样,重点不突出,节奏有点垮,比之上集故事的一气呵成,人物带点黑色幽默的喜感,运镜的讲究,意境的留白,下集的确乏善可陈。但对于某些人诟病的旁白,我倒觉得非常好,邓伦的台词功底强,旁白除了为故事服务,更有一种意境在里面。

    12898397
  • 阿喵
    2020/10/6 13:15:40
    火神山你怎么了火神山

    我本来看预告,最期待的就是《火神山》,结果,目前七个剧最垮(个人意见,不接受反驳,反驳就是你对)。

    导演和编剧想要太多了,想讲武汉情况紧迫,想讲火神山的建设,想讲解放军的担当,想讲小汤山和火神山的传承,想讲家国还想讲私情。

    一锅大杂烩,什么都没讲好。

    我本来看预告,最期待的就是《火神山》,结果,目前七个剧最垮(个人意见,不接受反驳,反驳就是你对)。

    导演和编剧想要太多了,想讲武汉情况紧迫,想讲火神山的建设,想讲解放军的担当,想讲小汤山和火神山的传承,想讲家国还想讲私情。

    一锅大杂烩,什么都没讲好。

    火神山的落点应该在一个“建”字。

    十天“建”一所医院,图纸、选址、人员调配、施工中遇到的难题等等,剧里完全没有表现。

    很多观众都在吐槽护士长不断重复防护措施,但这个其实是对的。

    “建”不仅仅只建起一个医院,还应该包括内部的建设,这几年当然就应该有隔离区怎么建立、团队怎么建立协调配合、还有各种操作规程的建立和执行。

    不是说反复提及防护对其他医护人员是不需要的,毕竟一个新型传染病,一开始医护人员防护意识不够,手段和程序不规范是有可能,这时候一位有多年与传染病斗争的护士长参与传染病医院内部建设是非常有必要,而且非常及时的。

    但问题在于全剧只是反反复复地重复这一个点,未免就让人审美疲劳了。

    隔离区的建立只是一笔带过,这么划分的重要性只是在一个三个人的“小会议”上简单提及,这个点本来可以展开讲,联系上当年的小汤山,“传承”的点就能有第二次的升华(第一次当然是火神山建立时,调取的小汤山的图纸)。

    本也来两山之间关系就千丝万缕,“传承”在细节之中就能体现,实在不必这么刻意地插入这么多“回忆杀”。

    事实上我甚至觉得火神山不必过多讲述“救治”,因为整个剧里关于“救治”主题已经太多了,火神山的重点理应落于“建设”。

    至于感情线,就……额……高兴就好吧……

    (以上一家之言,不接受反驳,反驳就是你对哦。)

    【详细】
  • 128961012
  • 2020/10/5 2:23:34
    目前《火神山》单元垮了

    重复了医院救护情节,基本突出不了火神山的震撼。

    以下转载内容:

    原作者:偶脚得偶还可以抢救一下

    原出处:新浪微博

    重复了医院救护情节,基本突出不了火神山的震撼。

    以下转载内容:

    原作者:偶脚得偶还可以抢救一下

    原出处:新浪微博

    【火神山建设不完全手册】

    首先,你需要一个紧急命令:由中建三局牵头,武汉建工、武汉市政、汉阳市政等企业参建,在武汉知音湖畔5万平方米的滩涂坡地上,指挥7500名建设者和近千台机械设备,向全体国人和倍受煎熬的武汉市民立下军立状——“十天,建成一所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救命医院”。

    紧接着你需要北京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在78分钟内,将17年前小汤山医院的设计和施工图纸全部整理完善完毕。然后毫无保留的提交给武汉中信建筑设计院,并由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黄锡璆博士反复叮嘱经验得失。

    你需要中信建筑设计院在1小时内召集60名设计人员,同时设立公益项目,联络全国数百名BIM设计师共同参与,全力以赴投入战斗:24小时内拿出设计方案,60个小时内与施工单位协商敲定施工图纸。

    你需要武汉航发集团,迅速进场开始场地平整、道路以及排水工程施工;同时由两家上市公司高能环境和东方雨虹组成紧急工程建设团队,负责防渗工程、污水处理和医疗垃圾转运设施建设;还要在最困难的时候召唤中铁工业旗下中铁重工,火速增援追赶工期。

    你需要国家电网,260多名电力职工不眠不休24小时连续施工。在1月31日前完成两条10千伏线路迁改、24台箱式变压器落位工作、8000米电力电缆铺设,并按时开始送电。

    你需要亿纬锂能,在电力电缆铺设完成前,紧急提供静音发电车,以解决通讯基站等关键设备的应急供电问题

    你需要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塔、中国电子、中国信科等前后方企业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在36小时迅速完成5G信号覆盖后,还交付了云资源、核心系统的计算与存储设备,并建成与解放军总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

    128941288
  • 传媒樱桃派
    2020/10/3 22:34:28
    救护者:只说很好哭,未免有点太浅薄了

    《在一起》开播后,几乎长在了观众的泪点上。10月2日晚,曹盾执导、朱亚文主演的第四单元《在一起·救护者》上线,而口碑评分也一路攀到8.7。

    《在一起》开播后,几乎长在了观众的泪点上。10月2日晚,曹盾执导、朱亚文主演的第四单元《在一起·救护者》上线,而口碑评分也一路攀到8.7。

    12891298
  • 霖若水
    2020/10/3 12:07:07
    《同行》的导演厉害!

    《同行》的导演和编剧,以一己之力拉低整部剧的档次,可见功力深厚。

    明明是一部高质量的抗疫剧,明明是真人真事,不仅拍得跟假的似的,还硬生生被他拍成不入流的言情剧,导演不一般啊。

    太多槽点了,连我妈都说,这两人是要搞对象。

    《同行》的导演和编剧,以一己之力拉低整部剧的档次,可见功力深厚。

    明明是一部高质量的抗疫剧,明明是真人真事,不仅拍得跟假的似的,还硬生生被他拍成不入流的言情剧,导演不一般啊。

    太多槽点了,连我妈都说,这两人是要搞对象。

    七八十分钟的戏,赵今麦吭哧吭哧蹬自行车就占了10分8分。还有汽车广告,还爆胎,那厂商没把赞助费要回来吗?

    那乐医生哭的,我和我妈都以为是老师死了。结果,他师兄的爸爸。what? 到最后才出两个镜头的师兄!导演,你在那儿跟我们玩剧情反转呢!

    还有,那个突然跳出来的“小油桃”,让他们给带两个桃儿,有什么意义?之后我就一直合计这两个桃儿。这两个油桃咋办?放哪儿?他们俩吃了?之后再买?去哪儿买?那不然扔了?要不烂了可咋整!(你看看,这两个桃给我担心的,一直惦记到变成桃核儿)

    到最后还四个人手拉手。怎么滴?这是要排排坐,吃果果吗?

    再来,每个医院的医生可以随便跑的吗?想去哪个医院,就去哪个医院的吗?那容大夫说跑到乐医生的医院工作,就跑过去了?

    最后,必须说,杨洋真的天生丽质。赵今麦还脸色蜡黄的,杨洋肤色白白嫩嫩的,肤质真好。

    虽然演抗疫的医生,虽然别人脸上都有伤和疲色。但乐医生一直精力充沛,脸上干干净净的、连个红印子都没有。唉,长的好看,真的啥都有优待啊。连护目镜,口罩啥的都不忍心在他的脸上留下伤痕。

    就酱!

    【详细】
  • 12890831
  • 楼文韬
    2020/10/3 3:23:46
    吐槽向

    (10.5更新):

    看完了12集,我本来以为5、6集大概是最烂的了,没想到11、12集还能更烂,整个不像电视剧,像是建军节晚会上的特殊环节——配乐朗诵体制内赞军诗歌。讲真的,解放军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已经够高了,为什么要刻意去拍成这种假大空?这简直是给解放军抹黑。

    题目叫《火神山》,我看应

    (10.5更新):

    看完了12集,我本来以为5、6集大概是最烂的了,没想到11、12集还能更烂,整个不像电视剧,像是建军节晚会上的特殊环节——配乐朗诵体制内赞军诗歌。讲真的,解放军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已经够高了,为什么要刻意去拍成这种假大空?这简直是给解放军抹黑。

    题目叫《火神山》,我看应该改名《伟大的解放军我们的大救星》,火神山完全沦为副线,整个主线跟战狼、超英电影似的,到处都出问题,都有亟待拯救的受难者,然后解放军军医一来,迎 刃 而 解,各种路人甲最多的台词就是,“你们真是我们的救星啊”、“你们来了我们就有救了”。

    我从头开始吐槽,一开始,一个咳得半死的老头,拄着拐杖,在封城的武汉夜晚,街头闲逛。EXme?您这都说了解放军的飞机十一点多才到机场,这上大巴开到失去怎么也得午夜了吧?这老头都病成这样了,还封城期间,还拄着拐杖,大半夜出来干啥?看星星啊还是夜跑马拉松?然后您说巧不巧,解放军的车快到了,他就这样倒在了解放军的车前。

    然后解放军就把他给救了,我都不知道解放军的大巴怎么完成的这个工作。然后解放军带着老头去医院,医院门口的护士态度恶劣“你没看这里这么多人吗没床位滚吧”,然后解放军慈祥的说“同志,我们是解放军海军军医部队的”,护士态度立马180度转弯“赶快急救室在里面”,也不知道编剧想说明啥。然后进去了以后啊,一队解放军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了混乱的大厅,领导开始讲领导话:“我们是解放军,大家放心,我们是来救你们的。”我觉得这时大厅里的病人们就应该鼓掌,必须鼓掌,可惜编剧没恶心到家,没安排这个剧情。

    然后,一开始这个老头就没了。不是人没了,而是这个角色后来再也没出现过,我都不知道这个剧情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结构上的意义吗?没有。这种玩意就应该被剪掉。

    接着,您猜怎么着?武汉本地的医生太差劲了,卫生也不会做,隔离区也不会做,防护服也不会穿,都要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解放军来教,你是不是TMD有病?医院脏乱差,业务水平差,防护意识差,全靠解放军来救,像教小学生一样教本地医护,真的有这种贬低武汉本地医护来抬高解放军的必要吗?

    然后莫名其妙安排一个夜袭老人院的剧情,总所周知,市区到火神山的路上没有山,也没有塌方,更没有一个地处偏僻里面几十个老人孤独等死的养老院,整个剧情生搬硬造。还有,女主角,女护士长,我看她就真的是中国复联之 Doctor Chen,一个人又是护士长,又是军队班联领导,还TMD是主任医师,主持治疗的。我家里医护很多,可能是我见识短浅,可能是军队医护和我们普通医护不一样,我是从没有听说过一个人护士长会去干医生干的活的。

    还有很多细节的台词,是我觉得在那个情况下正常人是不会讲出这种话的,只有低级的戏剧里才会出现的模式对白,比如老人院门口和哭成泪人的护工交流完毕后,护士长说“带她下去休息吧”,您是来客,人家是主场,怎么轮得到你带人家下去休息?请问您要带她去哪里休息?这种“带一个崩溃的人下去休息”根本是低级戏剧里常见的模式对话。包括一开始武汉医院的院长见到解放军,“哎呀你们来了我们就放心了”,这种话属于还没开口观众就能料到的垃圾台词。

    就,难道就没有真实的事件来体现我们解放军军医的伟大吗?哎,您也不是不能编,毕竟这玩意是艺术,但你编的这些事真的蹩脚到极点,整个剧显示出各种不切实际的假、大、空,为了歌颂而歌颂,就两个字,恶心。

    9、10集,《搜索》,还行吧,算真的中规中矩那种,就,虽然不是那种感人向的,而是一种类似刑侦剧一样,各种线索抽丝剥茧,也让我们了解了预防医学工作的困难,剧拍得也有一定的戏剧趣味。最主要是剧情基本上根据天津真实事件改编,整个就显得真实了很多,我觉得11、12集的编剧应该从《搜索》里学到至少一件事:能力差就老实抄作业吧,那么多真实事件在那里,你没这个本事凭空编造,就拿一个真实事件来改,至少得一个真实,观众对真实的东西是有很大容忍度的。

    ————————————(分割线)————————————————

    目前看了前八集集,了不起,这才是中国应该有的抗疫剧。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五六集极差,其他123478集都好看,特别78集有很厉害的电影质感和叙事结构,克制又有力量。

    节奏好,剧情紧凑,演员演技爆表,整个剧真诚感人。不是没有“刻意”煽情的地方,甚至煽情的手法也并不高超,但是,很高明——在最恰当的地方以最恰当的方式,这个煽情就煽得很自然不做作、不生硬。

    一二集开门红,三四集之中还穿插着一点小小的幽默,感觉编剧和导演对戏剧节奏的把控都驾轻就熟;结构方面,感觉并不是那种特别清晰可见的,但是编剧抓住了这部剧的核心,那就是在一起——我们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大家能在一起;我们能聚控制疫情,是因为我们都在一起。围绕这个最具有说服力的核心,把每个人的视角、每件大事小事、每个人物最朴素的愿望串接在一起。

    三四集感觉拍得比一二集还要好,一二集有点匆忙,其实很多人物形象和剧情都可以再往上翻,但是我反而觉得这样的编剧导演了不起,很克制,为了不过分,宁可让它朴素,不会像某爹道剧一样为了制造戏剧高潮而强行硬造戏剧矛盾;三四集就不同了,戏剧手法用得很多,但是一点也不做作,每个剧情和矛盾、紧张和冲突,都非常有说服力。

    五六集,复盘了一下,感觉编剧也有问题。你就说,男主角乐彬,路上还要玩霸道总裁男神人设,这就算了,然后还强行安排一个剧情,要软化冰山美男的心让他变温柔……你可省省吧。

    最搞无语的是,乐彬在回武汉的路上听老师说了一个噩耗,但是画面一切,观众就没听到这个噩耗是什么。我寻思,这还玩啥神秘啊八成是男主的亲人、师长甚至亲密同事因病去世了,我还心里吐槽这剧情过于弱智和俗套。然而我万万没想到,我还是低估了编剧的低级程度,去世的人,是他师兄的父亲。

    What……这个师兄在剧里面没漏过脸,没有剧情人物塑造,观众根本不认识他,你安排他死了父亲……我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仿佛听见导演和编剧在喊:大家快看!死人了啊死人了啊!生离死别,你们还是不是人?你们但凡有点良心,就应该哭!是善良人就感动起!

    问题是,你这个师兄根本不能算是一个“人物”,跟观众非常疏离,就像是一个……你知道他是谁但是你跟他不熟的同事、同学,他爸爸死了,你会“哎呀世事无常啊”,但不会“啊他爸爸死了我好难过啊我好伤心啊”,对吧?

    要命的是导演还把这个当成重点了,结尾来一个男主抱着师兄他爸爸的骨灰和师兄深情对望,还来大特写。我当时就:怎么办,我要不要哭?讲道理现在应该哭了,可是我哭不出来,我好急我真的好急,“想哭但是没有眼泪流出”,欲哭无泪一词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你哪怕安排袁老师去世都比这动人啊,不过可能觉得袁老师去世这个剧情过于让人容易猜,于是编剧说怎么样,我安排了一个你听都没听话没说过的人物去世,想不到吧?

    你想动人,要么,让观众能和师兄感同身受,要么你让观众和男主感同身受,问题你这两个都没有啊,无论你选哪个,都是要你给师兄“加戏”才行啊,观众要了解这个师兄,体会他的难处,感受他所感受才行啊,你啥也没有,就在那里尬感动,尬煽情。

    【详细】
    128893382
  • Elm
    2020/10/2 10:17:12
    滕华涛饶了这部剧吧,我们不想看武汉堡垒

    看到滕华涛执导5-6集的时候心头咯噔一下,感觉特别怕他拍成《武汉堡垒》,看过之后好像还不如武汉堡垒,除了全程出戏之外(男女主好像都在野游啊),先不说刻意煽情还有剧情漏洞,这部分和上海堡垒观感一样一样的,腾导顺带把赞助商都黑了一遍,建议没有备胎,通过性差,路上救援能力差的长安汽车收回赞助费。

    -----

    有人说《火神山》比武汉堡垒这集更差,那

    看到滕华涛执导5-6集的时候心头咯噔一下,感觉特别怕他拍成《武汉堡垒》,看过之后好像还不如武汉堡垒,除了全程出戏之外(男女主好像都在野游啊),先不说刻意煽情还有剧情漏洞,这部分和上海堡垒观感一样一样的,腾导顺带把赞助商都黑了一遍,建议没有备胎,通过性差,路上救援能力差的长安汽车收回赞助费。

    -----

    有人说《火神山》比武汉堡垒这集更差,那能比么,《火神山》这集是没有导演的。。。

    【详细】
    12887224
  • Wy
    2020/10/2 9:45:59
    同行hang不配有姓名

    可能是1、2单元超出了预期的好,昨晚我怀着激动的心和其他同学一起满怀期待地云收看了《同行》,看的确实激动,差点心潮澎湃的没睡着。真的建议每单元分开评分,这水平对不起前面同行(hang)打下的口碑。

    剧情、演技等等不讨论,槽点太多吐不过来,毕竟都有主观成分,怎么讲都有洗地的。我只说

    可能是1、2单元超出了预期的好,昨晚我怀着激动的心和其他同学一起满怀期待地云收看了《同行》,看的确实激动,差点心潮澎湃的没睡着。真的建议每单元分开评分,这水平对不起前面同行(hang)打下的口碑。

    剧情、演技等等不讨论,槽点太多吐不过来,毕竟都有主观成分,怎么讲都有洗地的。我只说事实。杨洋同事做的疾病增长模型每天病例数高高低低,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且就这还小程序实时更新?预测应该是平滑曲线啊!这是我就摆个样子给你看,反正你知道我做了就行了,我管你观众会不会较真,反正审片的不看这个,我糊完差事了事。

    整个剧的细节都充斥着这种态度。袁老师防护服前胸后背都写着袁老师,某主任胸前就写着某主任。群里同事都是x医生,除了主角,配角不配有姓名,名字都懒得编。事实上第一我从未在哪个医院当时的影像里见过这种有姓无名的写法,第二就日常生活来讲,你在微信群里就靠这个称呼,分得清谁是谁?你不得标注XX科XX?小孩叫油桃,包里就带着几个油桃,好我服。怪不得这剧叫《同行》,特别喜欢玩文字游戏,不忘时时从这个词语里拔高点题,升华一下“纵做鬼也幸福”,真是好熟悉的配方,好熟悉的味道。在同行们都在从细节里试图让献礼主旋律不悬浮的努力下,您们成功的把这剧拽成了磁悬浮。您们到底是低级红,还是高级黑?是能力做不到细节准确,还是压根觉得这就是假的,编的演的更假一点无所谓呢?

    【详细】
    12887660
  • 愿读服书
    2020/10/2 6:19:42
    建议分单元评分。

    这样对拍的好的导演公平。《同行》拍的实在是烂,白瞎了这么好的题材。希望后面的几个单元挺住,千万别再垮了。

    目前最喜欢第二单元《摆渡人》,不愧是《天盛长歌》的导演,简单朴实更打动人。以后看剧得先看导演,不能只看演员,切记、切记!

    希望有一天有人出个导演排名榜,把其

    这样对拍的好的导演公平。《同行》拍的实在是烂,白瞎了这么好的题材。希望后面的几个单元挺住,千万别再垮了。

    目前最喜欢第二单元《摆渡人》,不愧是《天盛长歌》的导演,简单朴实更打动人。以后看剧得先看导演,不能只看演员,切记、切记!

    希望有一天有人出个导演排名榜,把其拍的剧列一列,大家以后选剧心里就有数了。

    10月8日补充:各单元排名:

    全部看完个人的观感排名如下:摆渡人、救护者、武汉人、方舱、生命的拐点、搜索24小时、口罩、我的名字叫大连、火神山、同行。

    摆渡人,从头感动到尾。自始至终没有刻意渲染情绪,小人物刻画的真实可信。语言不多但代入感极强。侧面透露疫情蔓延时的场景,更让人可信而感到恐惧。个人最喜欢这一单元。

    救护者,开篇长镜头击中人心,镜头渲染气氛到位。可赞的是,没有刻意突显某一个人,呈现给我们的是群像英雄,点赞。

    武汉人,说实话感动了!知道这是千千万万个社区工作人员的缩影,不仅仅是武汉的社区工作者,全国各地各个城市的社区工作人员在抗疫中付出了太多太多,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们!这一单元演技在线,特别是贾乃亮,演的很棒!另外,吉他弹唱的配乐点睛之笔呀,喜欢这个感觉。

    方舱,个人很喜欢的一个单元,因为这一单元属于春天。老干部靳东演的真好,患者群像刻画的活灵活现、真实可信,处处充满人情味。整个单元情节紧凑。

    生命的拐点,开篇。在有限的情况下能拍到这个程度实属不易,不能苛求像纪录片一样真实完整,已经相当不错了。

    搜索24小时,内容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整个故事链完整。缺点一是太突出某个人的能力,不具备报告剧的特质了;二是没有拍出大环境的紧迫。

    口罩,刚刚看完。完全忘记了这是一部报告剧,完全按照电视剧情节来看的,不知原型如何。感觉中规中矩,没有太大的感触,也许是审美疲劳了。

    我的名字叫大连,上半部拍的出色,可惜下半部的刻意渲染大打折扣,难道上下两集不是一个导演?

    火神山,唉,有点高大空。陈数的太完美的形象反而拉垮了这单元。是不是涉及军队只能这样演?《最美逆行者》也这样,不解。

    同行。可惜了这么好的题材,被此单元的编剧和导演毁了。但客观上讲赵今麦演的相当出色,这个必须夸!

    整体来讲,4星。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剧情和演技,感动一直在,这就够了。

    向所有医护人员致敬!向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也向剧中所有演职人员说声,谢谢!

    【详细】
    128871380
  • 卡比兽QAQ
    2020/10/1 14:46:38
    雷佳音在摆渡人中的表现

    特别喜欢雷佳音在摆渡人这part里的表现,特别的克制,。平凡人的勇敢和热血在他身上就是默默的去做,而不是放声的去喊。这种克制表现得比较明显的地方有比如大雨天准备逃离武汉市雷突然径直的走了回去,果决的逆行不带任何拖泥带水的解释。送饭给到医务时带有大头特色的憨憨稚笨的鼓励。印象最深的还是接近尾声时的两个片段,第一个是雷朝小女孩大喊你爸还活着时他收到了全小区喊出

    特别喜欢雷佳音在摆渡人这part里的表现,特别的克制,。平凡人的勇敢和热血在他身上就是默默的去做,而不是放声的去喊。这种克制表现得比较明显的地方有比如大雨天准备逃离武汉市雷突然径直的走了回去,果决的逆行不带任何拖泥带水的解释。送饭给到医务时带有大头特色的憨憨稚笨的鼓励。印象最深的还是接近尾声时的两个片段,第一个是雷朝小女孩大喊你爸还活着时他收到了全小区喊出的武汉加油,这个时候他的反应是笑着拿出手机录下来,第二个是他看到援鄂医疗队抵达时眼睛里带着希望和笑意的注视着他们。两个片段都让我感受到一种克制的力量,雷并没有大喊一声武汉加油,没有选择爆发他的情感,而是都笑着看着。他更像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在丛中笑的一朵,更像是一个战斗很久士兵欣慰的看着越来越多战友的加入。这种克制也很契合另一位外卖小哥的话,他们都是维持社会运转的普通人,不同的是,在世界都停下来时,他们还在默默的维持着。

    【详细】
    12885414
  • 神湾小月
    2020/10/1 9:19:25
    都是人,谁不怕死呢?

    前两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位院长说的两段话:

    第一集的最后,谭院长说的一段话:

    对任何病毒疾病,都有一个从未知到已知,从了解到防治的过程。
    咱们一起经历过非典,一起经历过禽流感,大家心里都应

    前两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位院长说的两段话:

    第一集的最后,谭院长说的一段话:

    对任何病毒疾病,都有一个从未知到已知,从了解到防治的过程。
    咱们一起经历过非典,一起经历过禽流感,大家心里都应该有数,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冰山露在水面上的部分,只是整个的八分之一。
    同志们,这是一场战争,站在战场第一线的,只能是我们。
    虽然不知道明天我们将会面对什么,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今天,我们该如何准备。
    我们是医生,我们也是战士,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的,抢救生命,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面对这场已经到来的战争,我们,守土有责。
    12885713
  • 象象
    2020/10/1 9:13:11
    亲历者|作为医务人员的家属视角

    单亲家庭,上发热门诊的,是我退休返聘的母亲。

    当时临近新年,我大年二十七回家,那天是很日常的一天,虽然上午我听说了疫情有点紧张特地去买了口罩,下午接到我导师的电话,反复提醒路上一定不要摘口罩。

    我看了一眼,坐的那班车过武汉。武汉的情况,当时医疗圈里也有一些传闻了。于是我在六个小时的旅行里没吃没喝,看着换车站口的奶茶店咽了很多遍口水。

    但我远远没有想到后来的

    单亲家庭,上发热门诊的,是我退休返聘的母亲。

    当时临近新年,我大年二十七回家,那天是很日常的一天,虽然上午我听说了疫情有点紧张特地去买了口罩,下午接到我导师的电话,反复提醒路上一定不要摘口罩。

    我看了一眼,坐的那班车过武汉。武汉的情况,当时医疗圈里也有一些传闻了。于是我在六个小时的旅行里没吃没喝,看着换车站口的奶茶店咽了很多遍口水。

    但我远远没有想到后来的故事。大年二十八武汉封城,我母亲说,那正好在家好好过年吧。她是一名消化科医生,前年刚刚退休,目前返聘在专家门诊,过年期间不用值班。我想也好,窝在家里总是安全的。

    大年三十我在母亲家被封了小区,我作为途径武汉人员,在家里不许出门。我妈收到了医院的短信,说发热和咳嗽的病人已经挤满了她们医院,呼吸科被抽调去了各级隔离病房。北方的冬天本来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咳嗽发热和传染病人无法分辨,各个科室的在职医生均轮流上岗全天在院分流病人。

    我妈说,你好好隔离吧,我得回医院了。

    这一去就是二十八天,十四天工作,十四天隔离。

    ———————————————————————

    我是靠社区和邻居养活的。

    社区给我送来了米和油,邻居分给我了十斤香菇和二十斤白菜。一位我母亲曾经的老患者通过邻居转手递来了一箱牛奶,一篮零散的各色瓜果。

    我妈中间托人捎回来了一大袋口罩,说是紫外线照过的,让我蒸一蒸,在暖气上烘干再送回去。

    因为每人每天只有一个口罩和一套防护服,有多余的就可以去二级隔离区摘下来喝口水。

    我母亲当时生产的时候有点产伤,不太能憋住尿,那她大概就只能一天不喝水了。

    每每想到这个我就会不由自主掉眼泪,然后在贴着新年福字的客厅里酝酿成又一场没有来源纯粹为发泄的号啕大哭。

    我所在的城市确诊病人里,有六个是我妈的诊室确诊的。

    其中两个还逃跑了被公安堵在了家门口。

    一直到六月,我还常常梦到我妈说不回来了住院了,然后突然惊醒。

    ———————————————————————自己的经历讲多了,说说剧。

    这部剧第一集努力日常,隐忍而平淡。

    但我从第一个抢救的镜头就开始恐惧,那种恐怖片里感觉鬼快来了但鬼还没有来的那种毛骨悚然。

    就这一点,我给这部剧打五分。

    我潜意识的情绪就投票了它的真实。

    甚至,现实更严峻,更混乱,更戏剧。

    戏剧到什么程度呢?

    医院发短信问我们滞留在家的医护家属愿不愿意去医院当清洁工。

    因为真的没人干。

    其他的严峻混乱戏剧,和伟大,大家在新闻里应该也都看到了。抗击疫情这件事最伟大的是,它不是某个某个群体的功绩,是千千万万,每一个中国人的功绩。

    尽管从第一集我就憋着泪,但我还想看下去,希望这部剧能够记录一段真实而伟大的历史。

    【详细】
    128851279
  • 马二
    2020/10/1 0:25:19
    《在一起》:抗疫剧这么拍,味太对了

    9月29日,时代报告剧《在一起》登陆江苏卫视幸福剧场。《在一起》参照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集体创作模式,每个单元故事都有独立的编剧和导演,演员也各不相同。

    《在一起》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人物、故事为基础,主要还原小人物的勇敢和平凡。

    首先播出的是《生命的拐点》篇,不到90

    9月29日,时代报告剧《在一起》登陆江苏卫视幸福剧场。《在一起》参照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集体创作模式,每个单元故事都有独立的编剧和导演,演员也各不相同。

    《在一起》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人物、故事为基础,主要还原小人物的勇敢和平凡。

    首先播出的是《生命的拐点》篇,不到90分钟就讲完了一个故事。时间短,节奏快,人物密集,宏大的信息量让不少观众感叹跟不上剧情速度,必须二刷、三刷慢慢看。

    这部剧,开播前笔者尝鲜看过前两个故事,首播后又重看两集,感慨颇多,不吐不快。

    现实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凝聚

    《在一起》是一部集体创作之作。“拼盘”类影视作品,拍好并不简单。相对大银幕而言,呈现在小荧屏的剧集更不容易出彩。

    一来,是篇幅问题。《在一起》共20集,讲了10个故事。于文学范畴而言,这是超短篇概念,很容易跌入展开了收不住的困境。

    二来,精彩程度难把握。影视剧不设置冲突是不成的,只歌功颂德还不如做成“春节大联欢”。然而,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说好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很难。

    《在一起》带来了不少惊喜。它走的是描摹现实的路子,却不给人以刻板印象。说的都是典型故事,又能举重若轻地劈开疏离,使你觉得这就是身边生活。它是对平凡岗位上光热之人的速写,也是难能可贵的文艺报告。在它身上,现实真实与艺术真实高度凝聚了。

    就像《生命的拐点》这一章,就以两组对立冲突为基调,抖擞出了疫情爆发初期武汉江汉医院的众生百态。这一单元,导演是张黎、韩晓军,梁振华编剧,董哲担任文学顾问,张嘉益、周一围、谭卓、张天爱、何蓝逗主演。演得不错,拍得更不错。

    第一组对立,是过往经验和当下现状之间的冲突。主角是一对师徒,前后两任院长。

    老院长张汉清(张嘉益 饰)到医院的第一句话,就是问现任院长谭松林(周一围 饰),“急诊停了吗”。得知急诊仍在办公,更是教训道:“禽流感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啊”。你瞧,短短几句话,“有经验长者”的身份就立起来了。紧接着,就是要不要查传染源的问题。

    江汉医院是传染病医院,张汉清又干了多年的院长,早就洞悉了一切。争分夺秒,人命关天。“遏制传染源,就是和时间赛跑,宁早勿晚。”谭松林想等疾病中心和病毒所的论断,张汉清等不及论断。甚至,他自己就下了论断。这一刻,老同志的宝贵经验就发挥了作用。

    第二组对立,是既定目标和现实困境之间的冲突。主要围绕着陆曼琪(谭卓 饰)展开。

    张汉清要查传染源,要封锁住院部,要诊治急诊病患,靠的是医院里的医护人员。可医护人员不是超人,他们也会被传染,也会担惊受怕。更可怖的是,防护装备的数量远远不够。缺口罩、缺防护服、缺床位甚至缺人。当全城的病患都聚拢到江汉医院,矛盾就出现了。

    但矛盾的发生是有序的,戏剧的逻辑更是自洽的。《生命的拐点》中所有的冲突、所有的对峙,绝非为了让故事好看而设置;而是情感奔涌到那里了,故事才变得好看。

    聚成时代报告的,就是那些活生生的人

    《在一起》是一部“时代报告剧”。这是总局电视剧司新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以较快速度创作,以真实故事为原型,以纪实风格为特色的电视剧作品。这似乎与报告文学相似,但影像所赋予的力量更加直观可感。而聚成时代报告的,就是那些活生生的人。

    人物戏又往往难拍得很,须将那些触动人心的新闻碎片,锤炼成复杂立体的戏剧人物。光抛概念是不成的,角色就成了扁平的符号,“人物说”就成了“编剧言”了。一味“填鸭”更不可取,不能磨灭原型人物的真实故事。就这一点来说,《在一起》勉力了。

    最能彰显这一点的,莫过于《摆渡人》篇中的外卖员辜勇(雷佳音 饰)。《摆渡人》是《在一起》的第二个故事,由沈严执导,高璇、任宝茹编剧,雷佳音、倪妮、张静初和蒋欣主演,通过一名外卖员的足迹,讲述了疫情初期,武汉城里普通人抱团取暖的故事。

    辜勇就是个在工作中奋进挣扎的平凡小人物。他有生活压力,也有七情六欲。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药店员工尚疑惑“怎么那么多人买口罩”时,他已经先知先觉了。机智的他,花了一笔大价钱,囤了不少酒精和口罩,幻想着过段日子赚笔钱。

    但只写“赚钱”那一面,这个角色就“下行”了。随着城里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生、离、死、别,他都见识到了。医院大厅里的一片哭嚎,让他的灵魂战栗了——得尽自己的力量做点事。这一刻,没有盖世英雄,但平凡人迸发出了不平凡的勇气。

    离汉高速的“逆行”之举,是这个人物的高光时刻。最初留在武汉,只为平台春节假期的高额补助。而如今,必然没人再笑他的小心思了。“君子论迹不论心”,大抵如是。小人物是雷佳音的拿手好戏,他是天生自带喜感的演员,辜勇的所作所为却每每令人垂泪。

    文静(张静初 饰)和平小安(倪妮 饰)也值得一提。前者是辜勇的妻子,一个卖面膜的电商主播;后者是偶遇的医生,刚刚毕业不久。与妻子约定好的“回老家”作废了,她虽有气恼却也理解;平小安对辜勇所说的一番“扪心之问”,让她一下子立体了起来。

    至于上文提到的张汉清、谭松林、陆曼琪等角色,更是各有自的味道。张嘉益本是多演“大叔”的实力派,这次将老院长演得又嘉又益。周一围演绎的谭松林一身正气,与柳小可(张天爱 饰)的情感线温暖可感。谭卓又美又飒,脸上口罩的压痕见证着人物的不易。

    其实,剧中的角色,几乎都在现实生活中有原型可寻。张汉清的原型是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人民英雄”张定宇;谭松林的原型,是金银潭医院的涂盛锦医生;辜勇的原型则是滴滴司机王利等4位疫情最严重时期的“摆渡人”……时代记录着他们的平凡而伟大。

    打动人心的,还有切中肯綮的真实细节

    我还想聊一聊《在一起》的细节。

    张汉清拖着一条病腿上楼梯的场景,始终在我脑海中挥散不去。他是渐冻症患者,本不能长期工作,家中的家务妻子从来不舍得交给他做。但在医院里,他是主心骨、定风珠,虽“重伤”却不下火线。焚膏继晷的日夜工作,已然令他的腿不听使唤,爬楼梯更是困难。

    于是,他遣走了陆曼琪,迟疑了半天,一瘸一拐地爬着楼。坚强的人永远不愿向生活认输,纵然有百般不得已想要诉说,也要把一切委屈憋在心里。更遑论,如今正生死关头。

    外卖小哥小帅(朱俊麟 饰)也是真实的身边人。别人都驰车逃离武汉了,他却反其道骑了两天一夜的车返回城中。辜勇问起原因,他自吹自擂说武汉很多人都需要我。却被辜勇直接戳穿:现在呢,接一单平台多给五块钱……一个春节能多赚个两三万呢。

    何其活泼的角色!何其真实的角色!

    疫情面前,的确有舍生取义的英雄,但更多的是这种怀揣善良又有小心思的普通人。还有许清如(吕中 饰)的舐犊之情,毛真真(何蓝逗 饰)的莫名恐惧……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细节,以一种身临其境的在场感,穿透了观众的疫情记忆,展现着真实的你我。

    事实上,《在一起》的相关特质,也和播出平台江苏卫视的自身属性完美契合。自今年暑期档以来,江苏卫视的排播策略便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现实观照。

    《三叉戟》聚焦警察故事,写出了人生复杂感和粘稠感;《局中人》瞄准了烧脑谍战,CSM59城首播收视率就达到了2.01%;《爱之初》与《幸福还会来敲门》都是情感大戏,前者关注当下海归创业,后者则演绎了生活中的平凡故事;刚刚收官的《蓝军出击》,更是以单集收视最高2.78%的优异表现,成为秋季荧屏的一抹亮色。如今,《在一起》又来了。

    几部剧作虽题材各异、类型不同,但都凭借趣味的故事与现实的议题,揽获了观众的青睐。不俗的收视成绩、激烈的讨论热度以及正向价值的引导,也彰显出江苏卫视幸福剧场的深耕品质。未来,相信幸福剧场将继续发力,承载着观众的希冀与期待继续远航。

    【详细】
    128843776
  • Doris-peach
    2020/9/30 21:45:30
    真切的人性,医护人员的恐惧与迟疑,《在一起·摆渡人》

    今天,《在一起·摆渡人》播出了。看完两集之后,感触良多。

    首先说说剧中最出彩的一段戏,就是由雷佳音饰演的美团小哥,载着由倪妮饰演的护士回家。在医院门口,由蒋欣饰演的护士长批评了倪妮,她离开了岗位,在车上,雷佳音似乎对这位护士产生了怀疑,在半路上,倪妮饰演的护士,哭着,愤怒地说:你没有经历过这一切,你没有资格看不起我。我不想每

    今天,《在一起·摆渡人》播出了。看完两集之后,感触良多。

    首先说说剧中最出彩的一段戏,就是由雷佳音饰演的美团小哥,载着由倪妮饰演的护士回家。在医院门口,由蒋欣饰演的护士长批评了倪妮,她离开了岗位,在车上,雷佳音似乎对这位护士产生了怀疑,在半路上,倪妮饰演的护士,哭着,愤怒地说:你没有经历过这一切,你没有资格看不起我。我不想每天上班的时候,看到我的病人死了,我不想看到我的同事们都被感染了,我想活着,我想好好活着。

    这一段戏,反映了在疫情之初,医护人员也产生了恐惧和迟疑,他们知道这个疫情的严重性,也知道每分钟是在与死神抢生命,而防护服缺少,N95口罩缺少,使得医护人员每天要接触到病人的血液,病人的痰液,病人的病毒。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电视新闻报道,我们第一批接收新冠状病毒的医护人员,有着很高的感染率,很多医护人员都感染了,在还没有找到适合的防护方式,没有找到适合的医疗方案的时候,是第一批医护人员的牺牲才换来了之后的医疗方案。可以说,这一批医护人员的牺牲是惨烈的。有多少医生们,有多少护士们,眼看着自己的同事,为了救治病人而牺牲了。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很多医护人员的心理也产生了问题,他们对疫情,对工作,对病人,甚至对于他们自己来说,都产生了迟疑。

    在剧中,由倪妮饰演的护士,最后,又回到了岗位上,她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面对未知的病毒疫情,医护人员也有恐惧,因为他们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但是,我们的医护人员又是坚强,又是勇敢的,他们克服了自身的恐惧,重回战场。

    可以说,《在一起·摆渡人》展现了真切的人性。

    【详细】
    12884817
  • 林奚
    2020/9/30 16:16:02
    在一起:看着看着就哭了

    第1-2集:《在一起之生命的拐点》

    “你先上吧,我打个电话。”

    从张院长爬楼梯的背影开始,无数次湿了眼眶,就是看着看着不自觉地忍不住就哭了??

    第1-2集:《在一起之生命的拐点》

    “你先上吧,我打个电话。”

    从张院长爬楼梯的背影开始,无数次湿了眼眶,就是看着看着不自觉地忍不住就哭了??

    12884438
  • 已注销
    2020/9/30 13:12:43
    想说一下在一起一二集里的细节

    看完在一起的第一单元,觉得整体质感很好,故事节奏也把握得不错,打分的话绝对值得一个90分,不知道那些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人是个什么毛病。

    这里其他不想讲太多,只想说说这部剧里一些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都处理的像拿针在扎观众的心一样,绵密、细微,却又深入骨髓。

    张嘉益饰演的张汉清院长原型是金银

    看完在一起的第一单元,觉得整体质感很好,故事节奏也把握得不错,打分的话绝对值得一个90分,不知道那些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人是个什么毛病。

    这里其他不想讲太多,只想说说这部剧里一些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都处理的像拿针在扎观众的心一样,绵密、细微,却又深入骨髓。

    张嘉益饰演的张汉清院长原型是金银潭医院的张定宇院长,张院长有渐冻症,所以走路不那么利索,编剧和张嘉益都抓到了这个细节,所以呈现出来,这个角色走路缓慢甚至有点艰难。

    剧中有场戏,张院长和同事一起上楼梯,刚迈出第一步就停下来说自己要打个电话,实际上是张院长上楼有些困难,不想被看到,后面一步步挪着走上台阶,那个背影疲惫又坚定,一下就把张汉清院长的坚毅、担当给表现出来了,一场戏立住一个人物,可见主创功力。

    12884588
  • Coquetry-Queen
    2020/9/30 1:17:51
    “1颗星”,看评论可真不舒服

    我的经历:武汉本地人,在最基层的政府部门工作,一个普通的合同工。疫情期间连上79天班。中间就休息了1天。那还是因为上级部门突然更改工作要求,工作量突然上升。我一时没有调节好情绪,以至于引发了过度呼吸综合征。领导让我回家休息,我觉得不严重没有去医院。在家休了1天我就回去上班了。同事都觉得我该多休息几天,但我想让我同事和领导能稍微轻松点。那段时间每次跟社区同事打电话都

    我的经历:武汉本地人,在最基层的政府部门工作,一个普通的合同工。疫情期间连上79天班。中间就休息了1天。那还是因为上级部门突然更改工作要求,工作量突然上升。我一时没有调节好情绪,以至于引发了过度呼吸综合征。领导让我回家休息,我觉得不严重没有去医院。在家休了1天我就回去上班了。同事都觉得我该多休息几天,但我想让我同事和领导能稍微轻松点。那段时间每次跟社区同事打电话都特难受,感觉他们每个人都绷紧了弦,随时要被工作压到崩溃。我是护理专业的,闺蜜三个中2个在医院,1个在社区做志愿者,都是1线。最后我们都平安熬过来了,大家都好棒。

    对这个剧的目前感想:我一点进来就看到几颗1星,一开始我真的满脸问号,后来看了评论就开始难受。给差评的那些人,你们的要求真的好高啊。要真实不煽情的,去看纪录片不好吗?《金银潭实拍80天》了解一下。好多人评论中提到了紧张感,我觉得身处疫情中心,紧张感真的是所有感觉中出现次数很少的了。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量带来的烦躁感,和工作完不成的焦虑感,还有拼命想赶快把事情做完的那种急迫感给代替了。现在疫情好转想坐下来好好看看那些感人的故事,看看其中的小细节,我认为2集一个故事就该着重拍细节,现实生活中最能打动人的就是细节。前两集内容不错。台词正常不突兀,演员表演的也很自然,如果能在多一集,相信应该会表达的更好。后续剧集看预告我相信不会差。

    看完全部20集我再来评星,不过我敢肯定这剧绝对是三星以上的水准,我要立下这个flag。

    10月2号晚加更

    分享几张那段时间的图片吧

    12883897
  • WH的大眼睛
    2020/8/19 8:32:09
    作为一个亲历者的回忆

    时值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作为激励我能坚持到最后的精神力量,也作为对热心留言网友的感谢,在纪念日前夕大幅调整排版,增加期间拍摄的照片。回归作品,影评写在最前,个人回忆写在最后。希望能在大家观影期间,通过一个普通人流水账的亲身经历,更加丰满的了解整个武汉在这段期间的故事。

    时值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作为激励我能坚持到最后的精神力量,也作为对热心留言网友的感谢,在纪念日前夕大幅调整排版,增加期间拍摄的照片。回归作品,影评写在最前,个人回忆写在最后。希望能在大家观影期间,通过一个普通人流水账的亲身经历,更加丰满的了解整个武汉在这段期间的故事。

    【详细】
    12811169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