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6581
  • 南风
    2018/8/19 13:30:32
    电影背景叙述中的问题

    一开始叙述电影背景时,旁白说道 为了阻止韩国与朝鲜统一后成为亚洲强国,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进行全方位施压。

    我想说,这是在说梦话么,阻止韩朝统一主要是考虑朝鲜半岛乃至全世界的政治平衡而已,韩朝即便统一了,有什么资源有什么能力能一跃成为强国?即便是亚洲强国也不是能够随便说说的吧。

    电影其他部分不想评价了,没什么可评价的,韩国也会出烂片我就有点平衡了,至于姜东元和郑雨

    一开始叙述电影背景时,旁白说道 为了阻止韩国与朝鲜统一后成为亚洲强国,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进行全方位施压。

    我想说,这是在说梦话么,阻止韩朝统一主要是考虑朝鲜半岛乃至全世界的政治平衡而已,韩朝即便统一了,有什么资源有什么能力能一跃成为强国?即便是亚洲强国也不是能够随便说说的吧。

    电影其他部分不想评价了,没什么可评价的,韩国也会出烂片我就有点平衡了,至于姜东元和郑雨盛为什么会选择出演这么没水准的电影我还是觉得挺疑惑的。这两个演员我一直都很喜欢,希望下次好好选片吧,不要再接这种影响自己口碑的电影了。

    【详细】
    9602271
  • 能骚则骚
    2023/1/31 14:49:26
    君子和而不同,论张屏和兰珏的相似性

    张屏,一介升斗小民,两袖空空的卖面士子,无父亦无母,不知出身几何,但沉迷破案的推理小能手;兰珏,礼部侍郎,温柔君子,却身负血海深仇,暗中筹谋势要为父平反,心中一腔热血却总被这官场浑水拖累。一个耿直坦荡、一个持重怀柔,两个人处事为人的方法截然不同,何况阶级地位不同,原本是不可能有交集的两条平行线,却能在几次完全敌对的案件破解的过程中有来有回,打成平手,在这种互相忌惮的情况下张屏、兰珏能引为知己

    张屏,一介升斗小民,两袖空空的卖面士子,无父亦无母,不知出身几何,但沉迷破案的推理小能手;兰珏,礼部侍郎,温柔君子,却身负血海深仇,暗中筹谋势要为父平反,心中一腔热血却总被这官场浑水拖累。一个耿直坦荡、一个持重怀柔,两个人处事为人的方法截然不同,何况阶级地位不同,原本是不可能有交集的两条平行线,却能在几次完全敌对的案件破解的过程中有来有回,打成平手,在这种互相忌惮的情况下张屏、兰珏能引为知己,自然脱不开二人本性之中那些相似之处在这其中起到的作用。兰珏第一次见面过后对张屏的唯一的评价就是“愣头青”,没想到和王侍郎一起调侃张屏的时候却被王侍郎驳了一嘴,说张屏分明就是十年前未入朝堂时兰珏的样子,没挨过社会毒打的他那时候也是如出一辙的直楞,俩人回忆起最初见面的场景,还真让我品出了一点“五十步笑百步”的嫌疑。在未被事实磨平棱角前,兰珏也曾是那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模样,如今身陷朝堂,他变了吗?没有,正因为张屏就像一面镜子,他身上倒映出了兰珏从前的模样,不事权贵、心无旁骛地一头扎进案子里去追查真相,无需因对方身份高低而迂回求全,只追求一个公平和正义,做纯粹的人,做光明磊落清清白白的正人君子,这些恰恰也是最初的兰珏梦寐以求的。可惜的是,与无父无母心无所系的张屏不同,他早早被剥夺了这种横冲直撞的权力,罪臣之后,群狼环伺,充满危机的生存环境让兰珏被迫变成自己并不喜欢的样子,可他内在是不曾变过的。明明张屏为洪罗找到珠子,破坏了他的计划,搅了他精心设下的局,兰珏却依然愿意在面摊前仗义执言,慷慨解围。个中缘由,自然不光是出于打探对方底细的需要,更有一份对张屏自谋生路的欣赏,毕竟,他靠卖字画在宁安城勉强为生的时候,也不会想到自己能有如此达官显贵的今天吧。淋过雨,所以也愿意为他人撑一把伞,让兰珏愿意出手相助的不止是张屏这个人,更是自己心中那份是非分明,要坚守正义的初心。同样的,张屏在查案时能无条件地对疑点重重的兰珏伸出援手,他所展露出的,这份真挚到几乎能冒傻气的善良,不也正是兰珏为父平反咬牙坚持到如今的根本原因吗?君子和而不同,殊途同归,亦敌亦友的兰珏与张屏,就像同一块玉佩上不同的两面,一面未经打磨,生砺粗糙但锋芒毕露,难掩美瑜本色;另一面柔和温钝,君子内秀,却能在平平淡淡之中得见胸中真章,这样的两个人相遇,拿到伯牙子期的同款剧本也是迟早的事,谁说死党相遇第一面不能互相找茬了?以智会友,反正两个人都要查案,来来回回的打交道,总会慢慢相熟的。

    【详细】
    149531031
  • 一不小心
    2019/7/18 23:39:46
    不满的从来不是改编,而是改编的烂

    小说改编为电视剧百分之九十九都会有改编,有的小改,有的大改,有些改的好,有些改的烂。譬如《河神》,这部剧甚至可以说改的比小说还好,弥补了小说的一些不足和bug。也有细微处有改动,总体尊循原著,整体质量非常高的,比如《琅琊榜》《17版射雕英雄传》。当然也有改的非常烂的,比如《道士下山》,剧情崩坏,人设崩坏。

    而九州缥缈录这部剧问题就是很多不必要改的地方乱改,导致剧情不和谐甚

    小说改编为电视剧百分之九十九都会有改编,有的小改,有的大改,有些改的好,有些改的烂。譬如《河神》,这部剧甚至可以说改的比小说还好,弥补了小说的一些不足和bug。也有细微处有改动,总体尊循原著,整体质量非常高的,比如《琅琊榜》《17版射雕英雄传》。当然也有改的非常烂的,比如《道士下山》,剧情崩坏,人设崩坏。

    而九州缥缈录这部剧问题就是很多不必要改的地方乱改,导致剧情不和谐甚至会与剧情产生冲突。

    首先最开始的问题就是关于吕归尘的身世,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把从6岁开始去龙格真煌那,改为出生。这样的设定将他们父子后来的感情进展弄的非常非常突兀生硬。生父成为了他杀养父的仇人,却又把他们父子感情弄成那么生硬的转进。

    还有就是许多人物的改变,这里我必须提一下江南。说实在的,江南小说剧情并不是我看过最好的,但他人物刻画真的一流,缥缈录的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令人印象深刻甚至着迷的人物了。如果说剧情因为剪辑和电视表现手法不同?但人设又何必乱改?

    那个那个说出"尺水之深,终不可越,却只能空帐惘遥相望"的深情又温润的公子,那个如同李后主一般的百里煜何必改成一个只会摇波浪鼓的制杖?

    而那个散漫而精明,轻佻又稳重,淡泊飘逸,内心疏狂,喜欢抽着烟,如同一个老狐狸的息衍呢?这个雨中弹箜篌,却又笑道“既已没人听,又为什么有人要弹”便抛下箜篌,走入雨幕洒然离去的人。这个为了苍生独自一人去刺杀雷碧城,向他们宣战的天枢宗主。却总也带着一点孤独,因此他对苏婕妤有感情,却也十分克制。他居然成了一条舔狗!?这样的改编真的比那个息衍好吗?

    还有姬野,那个孤独而倔强的人怎么成了一个狗腿子?他一生奋勇向前,执着无畏。羽烈王一个烈字正是象征他的刚烈。他即使被一群人打的鼻青脸肿也要腿下使暗招。他抱着必死决心,背负十二把长刀去劫法场。他一无所有,于是倔强的靠自己去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的人居然成了个狗腿子。后面自己还要强调他是雷云正柯的跟班?比赛还是被放水的?抱歉,你们说原著党高贵也好,说苛刻不允许改编也罢,这里我真的不接受。话就摆在这了,这个改编很没必要!很烂!

    目前看至此,只见取其糟粕,去其精华。很多人说书粉不许改编,我笑了,既然不能更上一层楼,还倒退了,那为什么要跟着某些粉丝吹?即已见过阳光,却还叫我追逐黑暗?不可能。

    看看最近这几集,人物一个比一个愚蠢,行为一个比一个不符合逻辑,一个比一个弱鸡。还说改编好的一定是成天看偶像剧的演员粉吧。

    【详细】
    103181094
  • 墙镶尸首
    2010/9/5 12:44:36
    懷舊情懷無法掩蓋劇本和演員的失敗
    well... 該怎麼說呢,郭子健導演是我很留意的一位導演。無他,上一部作品打擂台在懷舊勵志和劇情推進上取得了非常好的平衡,令人對他的新作充滿期待。

    可惜我的期待在電影開始沒多久就開始分離崩析了。

    有人提過開始時的特技效果欠佳,這其實不算什麼大問題,就算是荷里活的製作裡,愛情懷舊片也不見得需要什麼特技。

    這部電影最突出的問題是劇情的不合理。

    well... 該怎麼說呢,郭子健導演是我很留意的一位導演。無他,上一部作品打擂台在懷舊勵志和劇情推進上取得了非常好的平衡,令人對他的新作充滿期待。

    可惜我的期待在電影開始沒多久就開始分離崩析了。

    有人提過開始時的特技效果欠佳,這其實不算什麼大問題,就算是荷里活的製作裡,愛情懷舊片也不見得需要什麼特技。

    這部電影最突出的問題是劇情的不合理。

    ×下面是嚴重劇透×

    一開始,衛蘭的父親去世時留給衛蘭的遺言已經非常令人驚訝。根據遺言,父親希望衛蘭親手停止冷凍裝置,將冷凍了二十年的因為車禍昏迷的母親JM召回世上。問題是,身為儀器的創造者之一,父親沒有理由不知道貿然停止儀器,會對被冷凍的JM造成如何的影響。但是他為了給女兒一個「驚喜」,居然讓女兒毫不知情,且不具有醫學知識的情況下停止儀器 -- 其結果直接導致了JM在劇終的疑似身亡。再怎樣魯莽,也不會拿自己心愛的人的生命開玩笑吧!

    之後JM的父親狄龍的反應也是一絕,當他得知女兒復活之後,居然沒有將女兒送進醫院觀察,反而是要求衛蘭照顧JM,並且提醒她「你媽媽好難搞的!」。要知道,他們把JM冷藏,原因就是JM出了車禍,以當年的醫療技術無法醫治,才無奈為之的。現在JM復活之後,居然絲毫沒有打算立即送醫救治,反而讓衛蘭獨自照顧,那萬一有事情才打999嗎?

    片末,黎明為了給JM驚喜,秘密安排了演唱會給JM私人欣賞。JM一邊欣賞一邊慢慢地低下了頭... 然後黎明,狄龍,衛蘭等人作垂頭喪氣狀。喂喂!一般人看見自己的愛人失去反應,第一反應應該是什麼?不是應該衝過去看看發生什麼事,然後馬上報警嗎?為什麼他們全都以為JM死掉了?如果JM早就聲明自己身患絕症,醫生宣佈還有兩天命而已,那這種反應就很合理,但是現在沒有醫生檢查過JM的狀態,憑什麼大家就要全都天真地以為JM死掉了?

    類似的情節重大不合理之處還有很多,例如黎明忽然找回舊時同窗合奏,JM突然對關係已成水火的私家偵探的兒子大發母性...etc。我也沒打算逐一列明。

    情節的不合理之外,演員的表現同樣不濟。JM的演出我算是受夠了,除了招牌的笑容能打動人心之外(well,人家正職是模特...),其他各個場面需要展現的悲傷,驚訝,感動等等表演均乏善可陳。看起來就像缺乏表情的木偶一般。 而衛蘭的表演只能有稚嫩才能形容,連讀台詞都彷彿拿著劇本照本宣科一樣。黎明裝嫩的演出其實和他以前的表演一脈相傳,他的演技那可是有口皆碑地。。。嗯哼,我就不多說了。總之如果和一眾年輕演員比起來,黎老闆算是勉強能交貨了。

    唯一例外地奪目的角色是李治廷,或許是角色的演出比較單一 -- 只需要扮型扮cool追女仔,加上其他討好的外型和歌喉,令他和JM的戀愛場面相對比較耐看。

    片中加入了大量八十年代的代表場面和物品,舉凡卡式機,Boy London,張國榮,鏡子反射陽光等等情節都很具有懷舊情懷。某些場面的處理也直接向八十年代致敬,例如JM和李治廷的中秋煲蠟就加入了當年MV的拍攝手法,黎明在DIsco的thriller演出也在向MJ致敬。這些作為調味是沒有什麼值得挑剔的,但是個人覺得不能因為有了調味品,就忽視主菜的味道,不然吃起來就像滿江紅的水煮魚,但是魚片是臭的。。。

    從片名的Frozen聯繫到劇情裡JM被冷凍,到最終和黎明的復合,很明顯導演希望帶出一段感情即使被時間分隔,有情人終歸能再續前緣。這段主題的確很八十年代,而且有潛力打動習慣了速食愛情的志明與春嬌們。可惜劇本的不濟和演出的欠佳,令這部電影無法達到本來有機會有的成績。

    希望郭導演再接再厲。
    【详细】
    36441557
  • 李银华
    2010/6/17 23:29:15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乡愁
        上了一学期的《纪录片编导》课程,老师留的期末作业是从主题、结构、剪辑、音乐角度赏析汤湘竹的《山有多高》。片子老师在课堂上放过一遍,我又温习了一遍,有点触发,写下来,顺便为考试打打草稿。
        从主题来讲,影片融合了亲情、友情、乡愁、生命等多元素,整合了中国文化最能传神达意的资源,再加上温馨的画面、干净的
        上了一学期的《纪录片编导》课程,老师留的期末作业是从主题、结构、剪辑、音乐角度赏析汤湘竹的《山有多高》。片子老师在课堂上放过一遍,我又温习了一遍,有点触发,写下来,顺便为考试打打草稿。
        从主题来讲,影片融合了亲情、友情、乡愁、生命等多元素,整合了中国文化最能传神达意的资源,再加上温馨的画面、干净的镜头、撩人心弦的音乐,使得整部影片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民族文化气息。
        亲情,在影片中表现为汤湘竹与父亲、汤湘竹与儿子、父亲与叔叔、父亲与姑姑等之间的关系。汤湘竹突发奇想拍纪录片,是因为即将出生的儿子和患中风躺在医院的父亲,汤湘竹想让自己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也是想记录下生命的晚年,一个生命将要诞生,另一个生命随时可能离去。在诞生与离去之间,导演也想收获一种别样的感觉。当汤湘竹抱着自己的儿子时,他才了解到父亲的心,决定只要父亲能走得动,就即刻带父亲回老家,圆了父亲的思乡梦。汤湘竹对于儿子的感情,对于像我没有儿子的人是体会不到的。可是,我却能够想象一个年轻的父亲手抱着小小的孩子,心中是如此的激动与新奇,一个新的生命就在自己手掌中,从此以后你就要看着这个小生命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成长,这是何等的骄傲与自豪。孩子趴在床上,父亲不厌其烦的教儿子叫“爸爸、爸爸”,小儿子却不“听话”,奶声奶气地说“妈妈、妈妈”,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大家都被儿子滑稽的声音逗乐了,生命如此可爱,叫你如何不去爱他,呵护他。然而,汤湘竹对于父亲的感情却是很复杂而出奇的。历来,儿子对于自己父亲的感情是很复杂的。父亲辛辛苦苦养大了儿子,长大后的儿子却拥有了自己的世界;儿子对父亲的爱,儿子是不愿意用言语来表达的;从叛逆期走来的儿子不愿向父亲服输,但又不想过分的让父亲输给自己。当汤湘竹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与父亲像朋友一般谈心时,汤湘竹便在河边与父亲聊了起来,谈到自己祖母的不幸、祖父的去世,不会游泳的父亲硬说要“自己一个人从金门游到大陆来”,见祖父最后一面。或许这就是真正的亲情。如何用语言,来展示它,我犯了愁。
        说到友情,可以说,片中涉及最少的就是亲情了。在汤湘竹与弟弟陪同父亲会江西老家的时候,父亲执意要插入一个行程安排,那就是去看望自己的恩师。父亲由于大家所共知的历史原因回到台湾,多少年过去了,汤老先生还记得自己的老师,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事情啊。两人虽然都已经白发苍苍,但对于多年前的事情还是记忆犹新。汤老先生说话的时候,老师总是不怎么说话,只是一味的点头,我想老师是太感动了,这么多年了,还记得我,我这老师当的也太幸福了。临走时,镜头绕着老师转了一圈,最后透过老师的背影,来拍摄远去的汤湘竹与父亲。尽管步履蹒跚、脚下颤颤巍巍,两人的友情却值得我们敬畏;纵然两人说着,“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下次再见”,可能再也没有下次了,岁月滚滚,有谁晓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对于这历经沧桑的老人来讲,见此一面,已足矣。
        乡愁,在本影片中,展现的是最多的一个主题。影片刚开始,汤湘竹就从自己的名字讲起,“湘竹”意思是,湖南人在台湾生的,名字中就寄托了父亲的乡愁。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原本答应回老家探亲的归期一推再推,家里的亲人一个个老去,伯伯更是到死也没有见上父亲一眼,“思念亲人再相见、期盼海峡早日统一”。父亲对家乡的思念是如此的深切,汤湘竹跟着父亲的乡愁回到湖南,迎面而来的“湘”字,却引不起自己的太大感觉,父亲有父亲的乡愁,汤湘竹有汤湘竹自己的乡愁。汤湘竹从小是在秀峦尖石长大,那里有汤湘竹对自己生命源头的记忆,然而那里不过是漫长人生中的一个驿站。因此,汤湘竹有这样的感慨,“如果每一个人对于生命源头的记忆算作是乡愁的话,那么我的乡愁在哪里?”回到湖南老家,看到所有的人都姓汤,汤湘竹觉得很有趣,但又担忧,不知道儿子有没有这样的机会。然而,汤湘竹的父亲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兴奋,这都不像老家了,人都去世了,早已物是人非了。乡愁是寄托在人身上的,一旦人逝去,乡情就不在了。可能,在许多流浪在外的人看来,故乡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是儿时最美好的回忆,现实当然是残酷的,许多人就在心底里坚守这份心灵的净土。
        生命这个话题,在影片中,是一个隐形的线索。父亲的突然中风,让汤湘竹感觉到害怕,害怕父亲的生命会终止;儿子的出现,让汤湘竹惊喜万分,新的生命的诞生。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延续的过程,有生有死,汤湘竹夹在其中,心中肯定倍感纠结。一边是自己的父亲,一边是自己的儿子。然而,幸运的是,父亲的中风好了,儿子也顺利出生。爷爷与孙子在一起,爷爷唱歌,孙子打节拍;孙子在跑步,爷爷在追赶,一幅绝美的天伦之乐。
        结构上看,导演从自己开车上山讲起,那里的秀峦很像自己记忆中童年的尖石,那里的孩子有自己熟悉的味道。接下来讲到父亲的乡愁,从给自己取名为“湘竹”到父亲患病,从回到江西老家到赣州姑姑家。中间穿插着儿子的出生。到最后,是父亲探亲归来,儿子长大,爷爷与儿子在一起,嬉戏,玩耍。乡愁贯穿其中,父亲的乡愁、自己的乡愁、父亲乡愁梦的实现,自己乡愁梦的淡化。
        剪辑上来讲,剪辑师费了很大的心血。按素材来说的话,大概包括,父亲生病住院、出院;儿子出生前、出生后;回江西老家探亲;回赣州姑姑家探亲;汤湘竹与父亲聊天;汤湘竹父亲与孙子一起玩耍。本来繁杂的素材,让剪辑师剪辑的清晰明了。环环相扣,整部影片并没有出现剪辑的硬切效果,而是采取的无缝剪辑,让人感到佩服。从开头的父亲为自己取名为“湘竹”,意为在台湾出生的湖南人,接下来的镜头便是在台湾出生的儿子,医院里妻子的B超,发现肚子里的儿子一切正常,将消息告诉父亲,却得知父亲生病的消息,镜头转到父亲这边,父亲病好后,去医院看望孙子,给孙子洗澡的时候,接到汤湘竹给父亲洗澡的镜头,洗澡完,理发,顺理成章的询问父亲,回大陆有什么心愿,接下来就是在路上的镜头。面对父亲的乡愁,自己没有感觉,想到的是自己的乡愁,秀峦尖石那里是自己童年记忆的源头,父亲曾经在那里做检察官,到那里参观之后,思绪回到姑姑家,一起吃饭,然后又转到老家情况,欢迎仪式结束后,汤湘竹的父亲开始上坟,然而导演采取画外音的方式,把画面切换到汤湘竹在台湾教儿子的情况,然后又是钢琴的画外音,插入父亲拜访自己老师的镜头,与老师拜别之后,镜头通过空镜头转移到在姑姑家的情形,然后又是分别,这时候说到多年前,叔叔写给在台湾父亲的书信,接下来是汤湘竹与父亲的对话,最后,影片在爷爷与孙子一起在运动厂上玩耍而结束。
        声音上来讲,汤湘竹老师是侯孝贤导演的御用录音师,所以,汤湘竹老师对声音特别有感觉。通篇来讲,本部影片包括的声音有同期声、画外音。画外音包括有音乐声、朗读书信的声音、话外导演的声音。影片刚开始,汽车行驶之后,悠扬的钢琴声便由远及近飘扬过来,钢琴声渐渐低下去,出来的是汤湘竹老师的醇厚的声音“秀峦像极了我童年记忆中的尖石,这里的孩子有我熟悉的气味”,钢琴声再次升高,缓缓的节奏,如流水潺潺,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乡愁如那钢琴的旋律,悠长悠长。在汤湘竹老师带父亲去探访早年工作过的检查站后,汤湘竹感慨到“尖石对于父亲而言,不过是漫长人生中的一个驿站,对我而言,确实生命记忆的起源”,渐渐的,苍凉的二胡声音扬扬洒洒的飘荡过来,影片的情调变得动情传神,儿子的故乡与父亲的故乡是不同的,他们的乡愁也是不同的,作为儿子的汤湘竹,尽最大能力去汲取父亲乡愁所蕴含的源泉。这段苍凉的二胡声中,就有汤湘竹这样的寄托。父亲回老家时,父亲坐上乡亲们自编的轿子,响起的是轻快的笛子的声音,表现了父亲回家时喜悦的心情,十多年没有回故乡,这次见到故乡的人,心中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在父亲上坟以后,汤湘竹的“如果每一个人对生命源头的记忆算作是乡愁的话,我的乡愁在哪里?”说完之后,切进来的是二胡的音乐,有些忧伤,有些苍凉,显示了导演当时的心境。在汤湘竹与父亲的聊天中,父亲说,老家都不像是老家了,老家的人都不在了,这时候响起的音乐是,稍显低沉的钢琴声,画面是父亲那茫然的眼神,向江边望去,整个老人家心里的思绪随着琴声越飘越远,淡淡的忧伤。音乐的出现每次都选择在人物感情即将爆发的关节点,渲染情绪。
    【详细】
    33393539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