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结束了,被“我的眼睛就是尺”的王濛圈粉了。而近期上映的《我心飞扬》讲述了中国第一枚冬奥金牌的诞生过程。那么第一枚冬奥会金牌有怎样的故事?看过电影预告后更加好奇。看过电影后,我认为,《我心飞扬》是一部品质好但不赚钱的电影。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镜头表现和细节等方面都做的不错。在故事情节方面,《我心飞扬》这部电影以大杨扬为原型,对她夺得我国第一枚冬奥会金牌的经历进行了艺术化创作。在九十年代,我国的冰雪运动还不够发达,甚至短道速滑没有国家队的大背景下,电影主人公杨帆面对父亲意外离世、妹妹的不解和母亲无条件的支持下;与主教练秦杉的训练理念有不同想法的情况下;在自己心态起起伏伏,甚至一度曾退役的经历后;终于勇于面对自己的内心,积极训练,到国外学习最先进的短道速滑技术后,在经历过冬奥会先输一局,半决赛意外受伤后,最终夺得中国冬奥会首枚金牌的故事。最感动我的情节是主人公杨帆的第一场哭戏,父亲为了参加自己的比赛意外遭遇车祸离世,而自己为了参加决赛延误了到医院的时间,没有赶上见父亲最后一面;而且,由于带着情绪,比赛失利,只获得了第四名,连块奖牌都没有。这一场哭戏,既有父亲离世的悲痛,也有比赛失利的遗憾,更有没能夺得金牌告慰父亲在天之灵的内疚。在人物方面,其实给我更多感动的人物是秦教练。运动员出身的他,或许也有过夺得冬奥会金牌的梦想,却最终遗憾退役;成为教练员的他勇于挑战自己的师父金教练,力主改革运动员选拔体制;成为主教练后身负夺冠压力。或许秦教练比杨帆更想夺冠,但是却不能亲自上场比赛,同时身负领导重任和自己成为主教练额外的压力。但是秦教练也有自己的缺陷,曾经一度陷入了体能训练的怪圈当中,这可能和他自身的认知和知识水平不足有关,正如他想辞职时所说,外道超越技术对教练员的要求更高,而自己的能力达不到。最终,他在杨帆的影响下,勇于面对自我,继续担任国家队主教练。在镜头表现上,主人公参加比赛时的第一视角是晃晃悠悠的,看起来很晕。这让我想起大杨扬在《可凡倾听》中说到的,短道速滑是滑冰界的F1赛车比赛。这样的设计大概是为了还原短道速滑的第一视角,让我不禁也想要体验一下这种运动。还有一个印象比较深的镜头就是,主人公在夺冠的那场比赛前的蒙太奇镜头,回顾了她一路一来的成长经历,更加突出了这块金牌的来之不易。在细节方面,这部电影做的也不错。比如主人公发型的变化:年少时的短发、长大后的中长发、夺冠时的长发,也代表了主人公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变化。又如每场比赛前的习惯性动作:手贴冰面,再贴一下自己的左右脸。还有就是一些小细节了,比如冰刀的颜色和款式、夺冠时的号码都和故事原型大杨扬一致。而这部电影不赚钱或许也在意料之内,印证了“败也流量”这句话、错过了冬奥会这个热门时机,而且由于故事背景是二三十年前,在布景、服装等方面也要花费更多,可能在成本控制方面做的不太好。在剧情方面,父亲在火车站门口出车祸,总让人感觉不太合理,虽然也理解编剧是想突出父亲离世和杨帆比赛之间的矛盾。电影名字中的“飞扬“既是短道速滑的一种直接感受,也是对主人公和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过程的暗喻,而且也是故事原型大杨扬创办的俱乐部名字。总体来说,《我心飞扬》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积极接受挑战,最终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