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514443
  • momo
    2020/5/23 9:49:28
    一些思考和想说的话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刚开始涉及到那段历史的时候,其实自己是带着政治上的担心去看的,但是,其实这是个深陷政治漩涡,却超脱其窠臼的故事。也正因为我本身是中国人,所以感慨颇深吧。军国用美好的东西当作诱饵,普通人却当真了,真正做出了真正能沟通的东西出来,尽管从一开始...  (展开)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刚开始涉及到那段历史的时候,其实自己是带着政治上的担心去看的,但是,其实这是个深陷政治漩涡,却超脱其窠臼的故事。也正因为我本身是中国人,所以感慨颇深吧。军国用美好的东西当作诱饵,普通人却当真了,真正做出了真正能沟通的东西出来,尽管从一开始...  (展开)
    【详细】
    12613214
  • 壹戈
    2019/1/15 9:33:06
    从历史的角度理解《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杨德昌导演是台湾新电影的领军人物,华语电影巨匠,他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大师,人称“台湾社会的手术刀”,大部分电影都是,以影片同时代的台北都市为背景,但1991年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却是一个例外,讲的是1959年前后的故事。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根据真实的案件改编,这个谋杀事件可以看作一个点,主角小四怎么认识女主小明,以及为什么杀了她是一条主线,其他的还有小四的家庭生活,父

    杨德昌导演是台湾新电影的领军人物,华语电影巨匠,他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大师,人称“台湾社会的手术刀”,大部分电影都是,以影片同时代的台北都市为背景,但1991年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却是一个例外,讲的是1959年前后的故事。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根据真实的案件改编,这个谋杀事件可以看作一个点,主角小四怎么认识女主小明,以及为什么杀了她是一条主线,其他的还有小四的家庭生活,父亲遭受政治迫害是另外一条线, “小公园帮”和“217帮”的帮派斗争也是一条线,众多线索和一大帮人物,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格局,看起来就像一个长达4小时的纪录片。如果不能理解导演为什么这么拍,大概率会看不下去,即使勉强看完了,也可能不知道导演到底要表达什么。

    壹戈十几年前看这部电影,是分几次看完的,开始只是觉得主角小四的生活,和自己的青春岁月有像似之处,但看着看着就迷失了,不明白电影里面人物的动机和抉择。后来随着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尤其台湾的一些历史,才慢慢的看懂了一些,然后是看了杨德昌导演的朋友,台湾电影大师焦雄屏的解读,才对这部电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知。

    先理一条主线出来

    民国48年也就是1959年,是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的第10年。1949年有两百多万人一同逃往台湾,他们的后代也逐渐长大进入青少年期,全新的一代人,生活在一个奇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之下。两百多万人来自中国不同的地方,各种奇奇怪怪的方言,巨大的文化冲突,让他们无所适从。

    小四一家是从上海迁往台湾的,但父亲是广东人,一激动就说粤语。父亲是政府公务员,母亲是小学老师,家庭收入不高。小四名叫张震,用的就是演员的名字,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一家7口人住在一个不大的日式平房里,小四和哥哥老二就只能睡壁橱。

    父母都是有文化的人,小四的学习成绩本来不错,但小升初的考试,语文分数意外很低,父亲要求查阅试卷没有成功,小四就只能去建中夜间部读书。这个学校风气很差,学生们惯常逃学打架混帮派,小四的朋友小猫王就是“小公园帮”的成员。

    建中夜间部对面有一个拍电影的片场,小四和小猫王在片场偷看拍片,被发现驱赶,顺手偷了片场保安的手电筒,当作自己狭窄壁橱里的照明灯。可能是经常在光线不好的地方读书,小四的视力不好,家里没钱给他配眼镜,也怀疑是不是假性近视,就让小四经常去学校医务室打针,由此认识了同年级的女同学小明。

    小明其实是一个可怜的孩子,父亲早逝,母亲有哮喘病,在别人家做佣人。母亲把生活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尚未成年的小明身上,让小明的心理负担很重,也显得早熟。她有意无意间总在寻找依靠,经常换男朋友。据说小公园的帮主Honey就是为了她,才和217的前任帮主红毛决斗,Honey杀了红毛跑路了。

    两个帮派的人都紧紧的盯着小明,小四和小明交往就难免惹火上身。先是因为无意中看到了,小明和小公园的滑头在一起,被滑头报复,导致记了一次大过。

    后来小四带着小明在军训靶场玩,被217成员看见,小四第一次为了小明和217打架,以一对四毫不退让。再后来被217报复,围堵在学校,幸亏新来的同学小马给他解了围,小马是马司令的儿子,两人因此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小明的前男友,小公园的帮主Honey回来了,正碰上小明和小四在一起,但Honey并没有为难小四。Honey随后被217的帮主山东害死,小明因此大病一场。

    小公园帮为了给Honey报仇,联合台客帮血洗217,杀了山东。小四参与了行动,虽然没敢动手,但目睹了全过程。这件事情之后,那些平常欺负他的人反而对他很客气。

    小四的父亲被人陷害,遭受政治审查,工作职位丢了,家庭生活更加拮据,人也变得很神经质。

    后来小四因为小明的关系,在医务室和医生护士大闹,被学校教官抓到又要记大过,父亲到学校低声下气的请求教导员从轻发落,被教导员羞辱。小四当场发作,用棒球棍攻击了教导员,然后被退学。这里镜头是击碎了一只灯泡,但后来的对话小四说是攻击了教导员。

    后来小四带着小明去小马家玩,因此让小明认识了官二代小马,随后小明说服了马家雇她的母亲当佣人,就住进了马家,小明又和小马搞到一起了。

    小四又为了小明和小马翻脸,带着刀去学校门口堵小马,正好遇见了小明。小四劝小明不要这样经常换男朋友,会被人瞧不起。小明反而说小四自私,说她就和这个世界一样,是不会改变的,愤怒的小四捅了小明七刀,一边捅一边骂她不要脸、没出息,直到小明倒地死去。

    这只是一条主线,单看这一条线会以为,不过是一帮不懂事的小孩瞎胡闹,但其实小四的暴力转变,家庭和帮派的斗争都有影响。

    帮派斗争

    所谓“小公园帮”是以冰果室为聚集点的一个帮派,他们的成员大多数都是像小四一样的孩子,是政府公务员的家庭,住在日本人留下的平房里。台湾在抗战前就被日本统治了几十年,这段历史参考一下电影《赛德克·巴莱》。像小四这样的家庭有很多,条件有好有坏,但整体来说,比217还是要好一点。

    所谓217是军部对数字的叫法,217帮都是眷村子弟,眷村是为大陆逃往台湾的军人家属,集中建设的房屋,在这里居住的大多数是普通士兵的家庭,人员背景复杂、文化多样,生活也更加艰难。眷村是台湾独有的文化,杨德昌本人就在眷村生活过,台湾政界和演艺圈很多名人都出自眷村。

    217也都是些半大孩子,两个帮派的争斗无非就是为了争地盘,说到底就是为了挣钱,电影里面的核心事件就是在中山堂开演唱会,为了门票钱引起的利益纷争。但这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聚集在一起,总避免不了为女人和面子大打出手,小公园帮Honey和217帮的恩怨,就是因为小明引起的。

    无论是小公园还是217,其实都是不成气候的小混混,但后来血洗217的主力,本省“台客帮”是成人帮派,他们才是真正的黑帮恐怖分子。

    小四倒霉地进了建中夜间部这个垃圾学校,认识了小明,卷入了帮派斗争,很明显的是“近墨者黑”。他的眼睛不好可能是个隐喻,包括他偷手电筒,都是一种渴望,想要看清楚现实,但就是很多事情闹不明白。

    黑帮的打打杀杀对小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家庭情况糟糕,被学校退学前途渺茫,情窦初开又无力为女朋友提供资源,这一切的压力都转变成为一股无名的怒火,最终酿成了大祸。

    再来说说家庭的影响

    家庭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像小公园和217的这些孩子,之所以混社会,都是因为成人世界的无序和混乱,这才是最为重要的根本因素。

    杨德昌在电影DVD的导演音轨里说,创作这部电影的动机,是他对于中学课本里学到的历史表示怀疑,原因就是和自己看到的不一样。他小心翼翼的把众多的历史真实编织在电影里面,没有批判没有控诉,让观众自己去感受。

    国民党政府在逃往台湾之后,几百万人需要安置,要组织生产维持生活,还要时刻提防着大陆这边解放台湾。他们还曾经妄想着反攻大陆,但十年过去之后,无论是政府还是普通民众基本都明白,那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台湾的出路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这是一个整体的迷茫。

    二战之后最强势的美国文化,对全世界都有巨大的吸引力,很多人都向往美国,比如小四父亲的朋友汪狗,就经常感叹美国各种好,小四的大姐也梦想着移民美国,这都是典型的逃亡派思维。少年们在电影院看着美国西部片,在书摊上看美国大兵扔掉的《花花公子》杂志,来自美国的摇滚乐,本来也是美国新青年反叛社会的产物,迅速在台湾掀起了狂潮。

    电影里面小猫王这个人物也是根据真实的事情改编。当时有一个摇滚乐团叫电星合唱团,主唱徐庆复以模仿猫王的声音出名,后来他把自己的演唱录音带寄给猫王,猫王竟然寄了一枚戒指给他,说“没想到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岛上也有我的歌迷”。电影最后小猫王去看望被判了刑的张震,没有见到人,录音带也被扔进了垃圾桶。

    小四的父亲是清廉正直的读书人,不懂得变通,也不愿参与官商勾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所造成的道德困境。汪狗却是很能变通的那种人,他为小四父亲升官,为的是拉帮结派,方便自己捞钱。他不止一次的暗示,小四转日间部的事情,他可能有办法,条件就是小四父亲要批准他的官商勾结计划。小四父亲就是没转过这个弯来,他觉得一码归一码,你帮我是因为我们几十年的老朋友,但违反章程的事情我不干。

    到后来,汪狗为了扫清障碍举报了小四父亲,让他遭受了很长时间的政治审查,导致工作职位也丢了,这一段是对应了台湾的“白色恐怖”历史。台湾的戒严令一直到1987年才解除,大陆和台湾两边才可以探亲访友,之前一直对政治问题非常的敏感,稍微有点蛛丝马迹绝不放过。根据历史记载,台湾“白色恐怖”有接近20万人,遭受过不同程度的迫害,几乎是去往台湾人口的十分之一。

    小四的父母和夏老师关系很好,夏老师一家去往台湾之后,夏老师又单独回上海去接人,结果上海解放了,夏老师和夫人就只能隔海相望,当时像这样的事情是很多的,但这就成了小四父亲的理污点。大陆这边情况也差不多,只要哪家有个台湾亲戚,成分基本就好不了。

    也幸亏是小四父亲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问题,最后还是放出来了,但这件事情彻底改变了他父亲。母亲猜测可能是汪狗为了扫清障碍举报了他,但父亲听到这话却大发雷霆,打死也不愿相信多年的老朋友会这样陷害他。他说:“我们已经够辛苦了,我只剩下你和孩子,不要再吓我!”,然后夫妻两人抱头痛哭。意思就是说如果人心变得这么坏,那这世界还有什么希望。

    那时的人不可能知道,资本主义萌芽之后的道德滑坡,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这个在杨德昌的《恐怖分子》和《麻将》里面,也包括2000年的《一一》,都有着深刻的批判。后来台湾经济腾飞了,成了亚洲四小龙之一,但整个社会的道德问题却更加的严重,杨德昌用电影形容每个人都是“恐怖分子”。

    电影里有两次小四和父亲推着自行车的长镜头。第一次是小四被滑头欺负反而被记大过,父亲在学校和教导员据理力争之后,说人不可能为了自己还没犯过的错去道歉,读书就是要明白一个做人的道理。第二次是他被审查之后,小四这次是真的大骂医生被教官抓了现行,然后父亲只会低声下气的哀求,小四反而爆发用棒球棍打碎了吊灯,然后被退学。回来的路上,小四提起父亲之前说过的话,父亲却心不在焉的说,如果自己戒烟就可省下钱来给小四配一副近视眼镜,什么公平正义、诗和远方都敌不过眼前的苟且。

    小四说这样的学校不上也罢,自己再努力考插班生进比较好的日间部,他是对学校的那些老师和和教官深深的失望了。

    这里有几个典型的场景。一个是在课堂上,老师吐槽英文不如中文简洁,比如“山”这个字,英文单词mountain就太麻烦了,小猫王就问老师,那“我”这个字又怎么说呢,明显的单词“I”要比中文“我”简单,老师罚小猫王在黑板上写100个“我”。这里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老师混蛋,他这是在纠结文化入侵,不愿意放弃博大精深的中文转而去学习英文。

    另外一个典型人物是军训教官,他和任何人的对话都可以瞬间拉扯到大陆,他说他来自青岛,

    青岛好啊,那是德国人建的,尤其下水道很宽大,无论下多大的雨地面从来不积水,而台北只要下雨就会积水。

    这个人物的情绪,代表了迁往台湾的那些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基本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

    这些都是当时的社会问题,成年人的世界全都是贫苦和穷困。中文里的“贫”和“穷”是两个概念,贫是贫苦,是物质和金钱的匮乏;而穷是穷困,是精神世界的问题,不知道这种贫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尽头,不知道未来有什么希望。

    导演是不厌其烦的反复渲染贫穷,比如小四家最小的妹妹,每一次出镜都是在纠结她的衣服小了,扣子扣不上,得用别针别上。大姐到了大学毕业的时候,没钱买新衣服,自己按照杂志上的样子做了一套。母亲总是为了工作和薪水的事情和父亲拌嘴,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师母当年送的手表。老二打台球被217坑了,曾经把那个手表当了,大姐又给钱让他赎回来。小四后来心情烦闷又卖了手表去泡小翠,就是想忘掉小明,回家之后正遇上父亲暴打老二。

    老二知道是小四拿了手表,去217的台球厅赢了很多钱回来,是准备让小四赎回手表的,没想到被小妹提前举报了,老二一句都没辩解,父亲一边打一边大骂“不要脸,没出息”,小四后来杀小明的时候,就不断的重复这句话。

    小四唯一救赎的机会是二姐对他的教导,二姐是虔诚的基督徒,她在小四杀人的前一天还劝小四和牧师谈一谈,而小四放弃了,他去了片场归还了之前偷的手电筒。这也可以看做是一个隐喻,小四已经不想再看清这个混乱的世界,他已经看得够多了,全都是肮脏和黑暗。偏偏小明还在他面前唱衰,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当小四听到这句话之后,就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怨恨。

    小四或许是喜欢小明,但他并不理解小明的痛苦和抉择。可以看出来小明对Honey是有真感情的,她曾经对小四说,其实Honey和小四很像,内心都很老实,外表忧郁平静,只是看不惯周围的一些人和事。Honey死后小明挺过来了,也可能真的是喜欢小四的,但她的心里清楚的知道,喜欢一个人和现实的生活压力是两回事。她勾引小医生,无非就是为了给妈妈看病,她们家付不起医疗费。她后来住到小马家和小马鬼混,当然还是为了母亲的工作,和自己的生活,同样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连一个正常的家庭都没有,其他人又有什么理由指责她呢?

    小四刺向小明的屠刀,并不是单纯的少年的情感困惑,而是对整个社会的反抗。少年杀人事件,其实是成人世界的混乱所造成的结果,这就是历史,杨德昌通过电影重构了一段历史,焦雄屏大师对《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定位,是深刻的史诗片。

    杨德昌说这部电影是送给父辈的电影:

    “他们吃了很多苦,就是为了让我们少吃苦”。

    杨德昌杰作《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
    【详细】
    98966261
  • 半辈子
    2010/6/17 12:37:26
    还是喜欢林岭东
    林岭东的警匪动作戏,少不了飞车场面,尹扬明和黄光亮追车的一场,句点是黄的车撞到纸箱墙从高台摔下,车应该做了手脚,不然出不来“摔撒了”的效果。而随后尹和黄在燃烧轿车爆炸的一瞬间起身跳开,非常惊险,爆炸控制稍出错早爆一秒后果就难说。

    林的飙车戏剪得不快,不碎,其实并不炫,但是场场都紧张刺激,飞车戏和他的动作风格是合的,都是写实的一路。两车在车流中挤撞的场面,非常真实,真实到你不得不怀疑林
    林岭东的警匪动作戏,少不了飞车场面,尹扬明和黄光亮追车的一场,句点是黄的车撞到纸箱墙从高台摔下,车应该做了手脚,不然出不来“摔撒了”的效果。而随后尹和黄在燃烧轿车爆炸的一瞬间起身跳开,非常惊险,爆炸控制稍出错早爆一秒后果就难说。

    林的飙车戏剪得不快,不碎,其实并不炫,但是场场都紧张刺激,飞车戏和他的动作风格是合的,都是写实的一路。两车在车流中挤撞的场面,非常真实,真实到你不得不怀疑林岭东是要特技演员真得开车上路互飙(老林干过这事儿)。

    在暴力的细节处理上,林岭东有一种近乎嗜血的写实需求,比方开场黄光亮三人匕首杀警察,刀抵到警察腹部,镜头不切,就真得捅进去了。林的后辈郑保瑞后来拍戏,在暴力的细节处理上,也有类似的倾向,不过林的暴力细节只在呈现,而郑则有些渲染,像《意外》中的玻璃坠地暗杀一场,特写血浆流入下水道就很典型,更不用提《狗咬狗》之类的尝试了。

    老林的戏其实挺常规的,比陈嘉上陈木胜差不太多,即便是写实的风格,亦不及麦当雄去得尽,但是林有一种小资源做大戏的能力,戏里能看出务实的态度和一些压抑不住的暴力私好,他的故事总是比类型片偏了一点点,情绪激了一点点,拍法实了一点点,而这些一点点加起来,就显出不同。所谓风格,不见得就要是开山的那一派,有这些一点点,也够了。
    【详细】
    3338559
  • 拾荒旅人
    2021/4/12 23:15:35
    什么都想好,什么都没了,很糟糕!

    原著不错,但这片拍很糟糕。

    影片对原著进行了取舍,全部删去了秦大奶奶与细马的故事。其他也进行了改编。如白雀最后其实没有嫁人而是去江南找妈妈,杜小康爸也没死,电影里众人误将桑乔认为是纸月爸情节也是改编的等。同时将纸月提前第一出场。

    改编没什么,但这片节奏剪辑很差。不是什么,就是拍得太赶了。情节像流水账一样,并且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人一些情节还很费解,如蒋一轮与纸月最后的分

    原著不错,但这片拍很糟糕。

    影片对原著进行了取舍,全部删去了秦大奶奶与细马的故事。其他也进行了改编。如白雀最后其实没有嫁人而是去江南找妈妈,杜小康爸也没死,电影里众人误将桑乔认为是纸月爸情节也是改编的等。同时将纸月提前第一出场。

    改编没什么,但这片节奏剪辑很差。不是什么,就是拍得太赶了。情节像流水账一样,并且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人一些情节还很费解,如蒋一轮与纸月最后的分开,纸月爸爸最后的出现等。

    另外流水账情节赶脚的结果是人物情感的营造与我们的共鸣不到,当酝酿我们情绪到时,情节却戛然而止了去急急忙忙赶下一场戏,情感空飘着。对于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也没体现。

    另外,改编问题。我不喜欢里面的改编。对于白雀最后的嫁人结果不喜欢。对杜小康营造最后的卑微与底下状况更是气愤。原著里杜小康是怎么样,乐观积极向上,买东西自然不卑微。影片呈现的根本不是最后的杜小康。

    【详细】
    13387408
  • 浑身反骨
    2008/11/1 13:42:29
    文艺从来不怕穷死,就怕被和谐致死
        我一进某电梯,遇见三个台湾人操着“国语”聊天。突然一人大叫“马拉桑”,然后三人大笑起来,仿佛一起破获了某种密码。《海角七号》这部令人愉悦的电影令台湾人疯狂,票房超过4.3亿新台币,被誉为台湾电影业的一剂春药。
        相对于好莱坞电影的“封闭式浪漫主义”,我把《海角七号》归于“开放式浪漫主义”。所谓封闭,
        我一进某电梯,遇见三个台湾人操着“国语”聊天。突然一人大叫“马拉桑”,然后三人大笑起来,仿佛一起破获了某种密码。《海角七号》这部令人愉悦的电影令台湾人疯狂,票房超过4.3亿新台币,被誉为台湾电影业的一剂春药。
        相对于好莱坞电影的“封闭式浪漫主义”,我把《海角七号》归于“开放式浪漫主义”。所谓封闭,即一电影一世界,关在屋子里喜怒哀乐,没有给现实生活留下一面窗。但《海角七号》不同,导演熟知台湾,更了解台湾人肚里虫子的习性。从“操你妈的台北”的台词,到代表“想放一把火,把恒春烧掉,让年轻人回来建设”,他老实地用了台湾人看台湾的眼光,拍一部台湾人爱看的电影。其实全世界文艺青年都知道,他们那个烂乐队怎么能排练一天就火了起来?但这个无关紧要,因为真实的分子已经弥漫于整个电影世界。
        后现代艺术中,真善美的三足鼎,真为第一位。否则无论多么唯美,多么有教育意义,只能是二流。这个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陆近年的电影没有一流作品。从《英雄》到《疯狂的石头》、《集结号》,都只是讲一个故事,跟现实无关。这反映了大家在真实面前一致地吊诡,一致地畏缩。
        反观台湾电影,真实是一个重要传统。从侯孝贤、杨德昌,到《黑狗来了》、《蓝色大门》等等,说的都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绪。台湾电影最大的敌人是伪文艺片,像《最遥远的距离》之类的。侯孝贤检讨说,是他把台湾电影业带入荒芜,因为大家都跟着他拍个人作品。其实学样却没学好,没学侯大师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却学了一肚子矫揉造作。
        从叙事方式来说,学侯孝贤确实不如学杨德昌。《海角七号》就有杨电影叙事的影子,人物都刻画得非常生动,毕竟魏德圣是杨大师的徒弟出身。再看另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双瞳》,个人认为它是恐怖电影的一朵奇葩,沉郁诡异,价值还需重新认定。它的副导演,也是魏德圣。
        从文化交流看,台湾对大陆基本是单向输出。音乐、文学,电影,我都吸取了很多养分。从这一点,我可能比台湾人还爱台湾。所以我对《海角七号》的商业成功是抱有拳拳之心的。我一度担心台湾电影因为囊中羞涩而枯萎。至今有台湾电影人担心,《海角七号》的成功会让人沉迷于大投资。5000万新台币,折合人民币1000多万,我猜想张艺谋导演会很不屑,看看这些小岛寡民的穷酸相。
        文艺从来不怕穷死,就怕被和谐致死。
    【详细】
    15421125
  • 渡边彻
    2021/9/10 14:04:10
    佛挡众生相

    “轻松、愉快”是在影片中唯一死掉的那个人嘴里说出来的,是在他闻了迷魂肥皂沉睡而后又醒来之后说出来的感受。片子中的八个主要人物,一个卖迷魂香皂的骗子、一个假扮僧侣的骗子、一个不知身份(但大多会被猜测为妓女)的女子、一个管荒地里行道树的主任、一个传福音的傻子和两个警察。

    看起来演员不是什么有名的角色,有可能是素人,但角色外形确实

    “轻松、愉快”是在影片中唯一死掉的那个人嘴里说出来的,是在他闻了迷魂肥皂沉睡而后又醒来之后说出来的感受。片子中的八个主要人物,一个卖迷魂香皂的骗子、一个假扮僧侣的骗子、一个不知身份(但大多会被猜测为妓女)的女子、一个管荒地里行道树的主任、一个传福音的傻子和两个警察。

    看起来演员不是什么有名的角色,有可能是素人,但角色外形确实直接把影片拉出了一个张力。如果说这个片子是现实魔幻,也可以这么说,但是现实魔幻的题材,往往透过现实的真实投射而呈现出来一种「我靠,这是真的啊」的魔幻感,虽然有的时候依靠一些神秘力量和无法解释的设定来撑起魔幻的气氛,但终究没有那么到位。所以说,现实就是最魔幻的,现实魔幻也不再是一种题材,而就是一种真实。反而,商业电影或各种利益相关的电影中呈现出来的美丽新世界,才有可能是一种真正的魔幻。话说回来,本片为何魔幻?先前说到角色的设定,就很莫名其妙,虽然每个人都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但他们的互动却往往不合常理。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故事发生的空间。很明显,冬天、苞米地、废掉的筒子楼、东北口音,即便没有任何直接的展示,但这就是发生在东北某处的故事。那片挨着苞米地的荒废筒子楼群,成为了这部电影的画布。

    说是画布也行、说是舞台也可,总之,这个背景就仅仅是一个背景,承载了故事的魔幻性,凸显了一些荒诞感,但没有和角色有进一步的填色。这个地方好似就生长这八个人,两个骗子天天就在这废弃的地方瞎转悠,传福音的傻子天天在这找妈妈,主任天天看大树,警察天天抓骗子,确实很魔幻,但仔细想想,没有任何逻辑。在苞米地附近的成群筒子楼,看起来废旧,但不会非常老,在东北工业的脉络下,出现这样的房子通常是在八十年代。五十年代刚刚在东北建立大工业体系的时候,工厂还未有这样的财力、技术以及精力去建设这样「豪华」的筒子楼群。为了应对大批从农村到城市工作的新工人群体,盖平房才是最快的解决方法。而这样的楼,通常都是在计划经济发展鼎盛的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才开始兴建的,那时候很多工厂直接在厂区附近盖房子,周边都是农田,围墙一围,就成了工人村。就因为这些围墙,工人子弟和农民子弟还时常在围墙里外打仗,就是因为工业和农业的不平等关系。但是说回来,这些东西衬托了故事中的什么?骗子为何骗人?他是工厂被下岗的工人吗?傻子为何找不到母亲?为何又要传福音?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为何有个主任在管树?他的妻子和警察之间有什么关系?看起来电影就是留下一堆问号,构筑起来一个虚虚实实,好像尔虞我诈、公权力泛滥、男女关系不明、婚姻关系极差、肃杀寒冷、破败荒凉的东北某小镇。

    最后,留在人们心中的是道德,是儒家的也好是佛家的也好,总之,死掉的警察最后穿上僧袍,佛挡众生相。

    【详细】
    138571201
  • Evil
    2016/11/6 1:17:17
    看的是鬼神,读的是人心。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你们好,我是今年的夕。” 方言很出戏,但我笑不出来,因为女孩很认真。 除夕,逐疫疬之鬼也。 简单两个字,却意义非凡。 这么多年,原来我们一直不懂。 贪婪是一种罪吗?当然,可人生来有罪。 农夫与蛇的故事总是反复地上演着, 在欲望面前,良知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被困在...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你们好,我是今年的夕。” 方言很出戏,但我笑不出来,因为女孩很认真。 除夕,逐疫疬之鬼也。 简单两个字,却意义非凡。 这么多年,原来我们一直不懂。 贪婪是一种罪吗?当然,可人生来有罪。 农夫与蛇的故事总是反复地上演着, 在欲望面前,良知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被困在...  (展开)
    【详细】
    8159256
  • Annstand
    2015/10/26 23:23:52
    天冷了,喝碗好莱坞鸡汤吧
    用朋友的话说,这种chick flick(我都叫亲切地称呼它们「少女心电影」??),比较适合闲到哭泣的时候,一个人窝在床上用电脑看,经济实惠还有氛围。虽然有那么一丝丝道理,但最近实在太需要新鲜的「正能量补给片」。所以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在电影开始前几分钟买了场里仅剩的前排票,并,拉上了那一位朋友。

    我们的位置离屏幕只有三米,全程都以仰望的姿态望着主角们的下巴,看到颈椎酸软。不过没有失望,
    用朋友的话说,这种chick flick(我都叫亲切地称呼它们「少女心电影」??),比较适合闲到哭泣的时候,一个人窝在床上用电脑看,经济实惠还有氛围。虽然有那么一丝丝道理,但最近实在太需要新鲜的「正能量补给片」。所以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在电影开始前几分钟买了场里仅剩的前排票,并,拉上了那一位朋友。

    我们的位置离屏幕只有三米,全程都以仰望的姿态望着主角们的下巴,看到颈椎酸软。不过没有失望,好莱坞的「正能量鸡汤」,我们也是毫不客气地喝了一大碗。

    9年前,The Devil Wears Prada里的小菜鸟Anne Hathaway,这次变成了时尚网站的创始人兼CEO Jules(多么紧跟时代的步伐)。实习生,居然是一脸总裁相的Robert De Niro扮演的Ben。所以就说嘛,现在流行“反差萌”。

    Jules性格有点刁钻古怪,估计是继承了Prada魔头的遗风。为了表示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她一定要在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骑自行车。为了显示自己日程超满,她约见员工的时间差一点就精确到“秒”。??

    但作为一个职业女性来说,她是一个榜样。超强的时间观念,直接的沟通方式,务实的执行能力。不是开玩笑,她定期寄送产品到自己家,仅仅只是衣服折叠的方式不太棒,她也会立马赶到仓库解决。

    不仅有自己喜欢又成就感满分的事业,纽约downtown贵到要命的别墅,她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以及一个甘心为她辞职在家带小孩的老公。「我可能不会爱你」最后一集,程又青甜蜜的旁白说,最好的状态就是「拥有热爱的工作,拥有心爱的家,拥有他」。照这个标准看,Jules就是幸福到发指的人生赢家嘛。

    可我们这位人生赢家,事业上不受投资者信任,生活里老公出轨,没时间跟女儿亲近,每天焦虑到根本没法睡好觉。

    看起来她拥有很多,可事实上呢?在商业世界里,她稍稍慢一拍,立马就可能被踢出局;在感情世界里,她一松懈,也自然有其他人填补空缺。况且,sad but true,女性永远比男性贬值更快,无论东方西方。

    所以,酷得不近人情的她也会失控大哭,讲出那个啼笑皆非的担忧:死后连个合葬的人都没有怎么办啊!对啊,对大部分人来讲,孤独太可怕了。

    可这碗「好莱坞鸡汤」并不是要告诉各位女士小姐,「你看,女强人当不得也不好当,还是乖乖做个听话的小女生吧」。恰恰相反,导演借着大龄实习生Ben之口说:

    you are never wrong to do the right thing
    做你想做的,就一定不会错。

    如果你知道导演Nancy Meyers本身也是个超拼的女强人,大概就更能理解她想表达的观点,「Girls,孤独不可怕,没机会做自己才可怕」。

    所以要怎么做自己,怎么在焦虑中坚持?导演把这个重任交个了本片的「正能量担当」Ben。

    一个70岁高龄的独自生活的老头,应该是孤独最高级的拥有者吧,但事实上,他过得还蛮精彩。Ben说,「生活有很多空白,但我知道我要尽快把它填满」。于是他加入实习生项目,活得像个20几岁的年轻人,面试的时候,也是自信无比,

    I still have music in me, absolutely postive about that!

    欧,您真的是老人家吗?怎么比年轻人还热血!

    接受新鲜的事物,创立自己Facebook,谈新的恋爱(恩,没错,被他吸引的老阿姨还不止一个);他也坚持自己老绅士的生活方式,每天西装革履地在互联网公司上班(你懂的,互联网公司)。这个角色既有保守派的忠诚与可靠,又有自由派的开放与包容,完全符合美国人对“完美人格”的想象。

    完美的人都如何处理问题呢?Ben说,超简单,放轻松,找到自己的节奏就好。

    工作太忙?吃饭还是要的,至少得喝点热汤。加班太多?睡觉还是要的,睡不满七个小时的女生更容易胖喔。我想到我最爱的三顺姐也说过,「人生不就那样吗,靠着胆识过吧」。胆识的意思就是,即使知道拿铁的卡路里高得吓人,还是会叫上一杯,顺便记得多糖。

    所以呢,你也别在紧绷着神经,想着下一场考试怎么办,什么时候才能结婚,小孩怎么还不懂事。就跟Ben和Jules一样,有空去公园打打太极,蛮好的??。

    更多影评剧评,有趣推荐,关注微信微博 :)
    微信:Annstand
    微博:Annstand
    【详细】
    76391889
  • 六尾
    2020/12/26 0:58:24
    除了“姬”之外,这部剧还是做出了很多尝试。

    金晨是我一直关注的青年女演员之一,李一桐反而在此之前关注不多。金晨的颜值气质身高能撑得起这么一个“玩世不恭”的女生的形象——高挑,矜贵,一看就不缺物质的都市年轻女性。李一桐演甜妹违和感也很小,只是这个角色或多或少有一些不够有张力,李一桐顺从温柔到位了,但体贴细腻可能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剧情上面,职场部分依然很悬浮,也算是都市剧的通病,但在感情戏的部分,这部剧又难得的很前卫。陆可和男友之间的问题

    金晨是我一直关注的青年女演员之一,李一桐反而在此之前关注不多。金晨的颜值气质身高能撑得起这么一个“玩世不恭”的女生的形象——高挑,矜贵,一看就不缺物质的都市年轻女性。李一桐演甜妹违和感也很小,只是这个角色或多或少有一些不够有张力,李一桐顺从温柔到位了,但体贴细腻可能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剧情上面,职场部分依然很悬浮,也算是都市剧的通病,但在感情戏的部分,这部剧又难得的很前卫。陆可和男友之间的问题是一步步累积发酵的、来自个人人格的内在矛盾,这一部分剧情节奏很快但是叙事逻辑线还挺清晰。沈思怡和姚远之间的分歧也是一样,大家对“不走心”的定位不一样,姚远的自负和沈思怡未被认真对待的伤痕最终导致了他们的分开。两个人谈恋爱到分手节奏明快,没有用一些反人物逻辑的情爱来构筑童话,而是对每个人内在的情感需求做了一些解剖。

    到目前为止两对情侣的感情从如胶似漆到分开,其实反映了一些当代人对待情感的心理——自由恋爱已经不再是琼瑶式的缠缠绵绵生死与共,也不会是甜宠剧里那种你侬我侬,而是更现实的三观是否合适和是否能满足各自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

    两位女主角之间唯有闺蜜之情才合适——虽然很多人希望她们在一起共度余生。

    感情和感情之间有微妙的差别,如果是爱情,沈思怡也并非陆可良配,她霸道贪玩的一面是陆可无法接受的,而对沈思怡来说,与陆可的友情是不用给出承诺也不用唤醒家庭这一不好回忆的,如果变成爱情,那离撕扯也不远了。

    两位女主角之间的相互扶持拍得反而有些悬浮,陆可对于沈思怡的了解和体贴没有表现到极致,所以沈思怡对她的很多付出和在意无法构成逻辑闭环,加上关于两个人共同梦想的职场部分拍得十分悬浮,几乎靠嘴炮输出,两个人之间的羁绊到目前为止反而没有显得多么理所当然,希望后续的剧情里能够将前因后果交代得更加详细。

    剧情节奏和剪切挺快的,像欧美剧,但有些地方又会让人觉得意犹未尽不够连贯,像片段拼贴,但总体是好的尝试。

    这部剧让我看到了国内都市情感剧的一些新的方向,除了“姬”和“双女主”以外,它比那些耽改剧设置的内核做出的尝试明显更加丰富。

    值得被认真对待。

    金晨今年三部剧好像都还不错,我看了《隐秘而伟大》和《了不起的女孩》,前者我个人认为金晨的状态并没有达到最佳水准,但该到位的戏依然到位了,了不起的女孩中的沈思怡对她来说应该是更加契合的角色,她也完成得相当有魅力。

    对今年的她我有几分看到自己看好的演员有在认真勤勉地对待每一个作品的骄傲,即使有些细节仍旧不够到位,也还是无法苛责。

    继续加油吧。

    【详细】
    130831114
  • 介甫
    2009/11/27 23:41:58
    攻壳机动队 主題曲〈謠〉(转)

    在文字的世界里,胡塞尔的小说标举了想像力无远弗届的穿透本事,换到了押井守的电影 “Locus Solus” 就是未来世界里可能发生的罪恶渊薮。

    在文字的世界里,胡塞尔的小说标举了想像力无远弗届的穿透本事,换到了押井守的电影 “Locus Solus” 就是未来世界里可能发生的罪恶渊薮。

    2798275
  • Ikily
    2007/11/23 1:55:55
    电影被“和谐”之后~
    应该说,我还是很欣赏“和谐”这个词的,从这个词的背后,我们在共产党引导下看到了祖国江山的一片大好,社会的欣欣向荣,人民的积极善良~一派和谐的诱人景象,以至于中国内地的民众透过中国内地的大众媒体,所看到影视剧集也是一水的走和谐路线~~每部片都让人感动的热泪盈眶~~完美的广电总局啊~完美的内地审片制度~~~

    收集最近看过的几部“和谐”版电影如下。由于我看到的也基本已经是内地版,原版细节
    应该说,我还是很欣赏“和谐”这个词的,从这个词的背后,我们在共产党引导下看到了祖国江山的一片大好,社会的欣欣向荣,人民的积极善良~一派和谐的诱人景象,以至于中国内地的民众透过中国内地的大众媒体,所看到影视剧集也是一水的走和谐路线~~每部片都让人感动的热泪盈眶~~完美的广电总局啊~完美的内地审片制度~~~

    收集最近看过的几部“和谐”版电影如下。由于我看到的也基本已经是内地版,原版细节未曾亲见,这里记录的都是经由网友们整理的电影前后差异对比,而并不是我原创的~~我只是将这些汇集到一起和大家共同分享,如果大家喜欢请支持盗版~~这些记录也在不断更新中~~

    《色·戒》——导演:李安 编剧:James Schamus 王蕙玲 主演:梁朝伟 汤唯 王力宏
    删减前后对比(原文:http://www.douban.com/review/1233386/):
      (1)王佳芝与梁润生的“生理启蒙课”不止一堂。第一堂课结束后的清晨,王佳芝直接掀开被子起身,正面全裸;第二堂课梁润生还非常戏谑地说,今天觉得你有些反应了嘛!王佳芝说,我不想和你开这种玩笑。
      
      第一次时候给了汤唯脸部特写,紧张,羞怯,不情愿,到后来突然的疼痛和恍然大悟,和反感和略带屈辱,都是很细微的表情,但是汤唯表现得很好。
      第二次王佳芝在上。笑想,其实这些爱国青年对于报国这件事,还是很专业嘛!
      
      (2)钱嘉乐的死亡非常马拉松,每个人轮着捅了他一刀,他都没死;从楼梯上摔下依然没死。王力宏只好挺身而出,拧断了他的脖子。王佳直奔出,楼梯邂逅王力宏,王力宏抬头,血红的眼睛。这一眼,王力宏演得很好。所以事后说他抑郁,很可以理解。
      
      一场非常精彩的群戏,拍得压抑,场景的血腥都抵不住心理带来的残酷。王力宏的第一刀,笨拙而吃力;而后每个人都带着一丝惶恐,但内心的恐惧、愤懑,让他们每人捅下一刀。一刀后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仪式,终于不只是在舞台上杀过人。人心很暗,有很多找不到出口的情绪,人们总能找到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进行释放。
      
      (3)第一场床戏,大陆版捆住手就结束了。足本有鞭抽的戏,虐恋得很有意思。驯服和快感是易先生唯一的追求,感情几乎为零;走的时候,还冷漠地把王佳芝的大衣扔在她身上。当你为承受着身心双重痛苦的王佳芝难过时,却看到她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谁是谁的猎物,谁在为谁驯服,其实毫无定数;
      
      (4)第二场床戏,各种诡异扭曲的姿态,易先生一次一次按住王佳芝的头,跋扈地直视她的眼强,完全强者的姿态。我想易先生的内心一定是充满恐惧的,他必须看着别人的眼睛分别真假,然后才能存活。而在激情后两人紧紧抱住,他的色厉内荏变得好清晰。王佳芝大概也开始逐渐模糊自己的身份和所谓使命,但并不完全自知。想起很早看过的一个电视剧里面说,for women, sex is never only sex,精准。
      
      (5)第三场,也就是在警察局门口接了人,有一段轿车对话之后,大陆版本直接删了个干净,因为下一个镜头接的就是赤裸裸的床戏。但这场是感情饱和度很高的。易先生的沦陷和王佳芝的挣扎。王佳芝哭着一次次地用枕头蒙住易先生的眼睛,易先生也没有反抗,或者说完全无力反抗。这场戏应该是易先生和王佳芝的感情升华。王佳芝说,他比谁都懂戏假情真这件事,在黑暗中只有他知道这一切是真的。在一次次的性爱背后,王佳芝是有感情的,易先生能体会,所以才会一步步放松警惕,放入自己的感情。由于这场戏被整体删掉了,使得后来天涯歌女的煽情环节缺乏必要的感情铺垫,感染力有所削弱。

    《兄弟》——导演:赵崇基 编剧:黄精甫 主演::刘德华 苗侨伟 汤镇业 黄日华 陈奕迅
    香港版和内地版比较(原文:http://hongkongfilms.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835934):
    先談開首,港版的兄弟的開首,先描述結局開槍有人倒下的場面,內地的「和諧化」版本沒有該情節,起始便是以堯與舜童年時的駕車肇禍及林雪飾演的「鬼仔」爸爸慘死的過程。
    但是,令人費解的,卻是結局。
    香港版本的結局,是苗僑偉的堯、陳奕迅的舜及劉德華的警司於果欄處,舜與警司對峙,堯到場向警司解釋其苦衷,希望舜以無污點的情況下接收興隆,接著舜與警司的對峙持續,最後舜與警司也開槍了,然而,兩人沒射中,因為堯以自己的身體檔了兩槍,中槍倒地。接著是場景持續數稍。後來,再次播出苗僑偉的對白,指一張古椅只有譚家的人才能坐,不過該椅子已被放在街邊的雜價攤待售。
    內地版的版本,則十分奇怪。到了對峙極深之時,卻是警司同意了堯的安排,為堯戴上了手拷,然後拿了外套遮蓋手拷,三人一同離開。後來,再次播出苗僑偉的對白,指一張古椅只有譚家的人才能坐,而該椅子仍放在果欄內。
    相比起來,內地版本片長較短,而且結局裡警司的行徑亦十分奇怪。不然的話,看來有點妨礙司法公正?

    《十三棵泡桐》——导演:吕乐 主演:刘欣 赵梦桥 段文博
    被禁映的《十三棵泡桐》到底改了啥?(原文: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945127.shtml):
    ……东京获奖归来、北京媒体放映礼、广州点映、深圳点映,上网搜搜新闻圈内圈外好评如潮……好不容易得到消息3月22号会在北京首映,随后会在各大城市影院上映,还来不及高兴昨天又得到消息说首映被取消了。还没晃过神来再接到消息说被中宣部枪毙了,放映时间无限期推后~……今天上网再搜“泡桐”的新闻时,片方昨日虽然否认被封杀,但承认该片在电影局审查时已经被要求删减数分钟敏感镜头,可谓刀刀见血。并表示该片仍在电影局接受审查,“是技术方面的”。
    一起来看看“泡桐”到底改了啥,改过后的片子还有小说里的味道吗?

    改: 从《刀子与刀子》到《十三棵泡桐》
      
      在一个半月的剧本创作中,刘颖前后修改七稿,“除了导演提意见,还包括制片人、剧组工作人员”。她表示,修改意见主要是考虑剧情是不是有点过于残酷,“这是一部‘青春无志’片,而不是青春励志片,能否过审、得到公映许可证,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剧本送审时,原定的片名《刀子和刀子》被否决,因此吕乐才想出现在的名字《十三棵泡桐》。
      
    删:血腥、敏感镜头不见踪影
      
      从近三十万字的小说到电影剧本,《十三棵泡桐》已经做过大量删减,“尤其是小说中一些太过残酷的东西没有要,以免拍出来的电影很悲惨。”包括小说中诸多街头打架情节,在电影中并无展示。
      
      根据刘颖的描述,从去年8月她看的样片到目前国内预备公映的版本,电影又再度删减了一些敏感片段。包括年轻的男语文老师把少女何凤喊到办公室时,把头放到她腹部停留的三五秒被剪;第二天学生看到自杀身亡的这个男老师被抬出学校的一段也被删掉,以至于观众并不知道这个老师自杀;何凤去班主任的寝室时,发现其床前有自己前男友陶陶的靴子一闪而过的镜头,也没有在公映版本中出现。
      
    增:家庭教育戏份并非刻意暴力
      
      《十三棵泡桐》的女主角何凤生性顽劣,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假小子。刘颖透露,导演吕乐在剧本创作中,执意要加一场父亲打何凤的戏,“他说要找一个能压制住她的人,能对她的行为做出一些规范化的举动。”电影中,何凤被打得口鼻流血,“这段戏不是说家庭暴力,而是她父亲爱她太深,所以后来才为她买了裙子。”
      
      至于电影中增加的学生在厕所扔雷管的戏,刘颖表示是出于增加视觉冲击性和戏剧性的考虑,“从小说文学到电影语言,需要找到合适的改变”。她认为,不管大家对电影好坏褒贬,它的魅力可以打动每一个人:“告诉你青春有美好更有残酷的一面,我们都要正视它。只要是曾经发生的事情,都不要忘记。”

    《盲山》——导演:李杨 主演:黄璐
    在嘎纳放映和内地版的结尾变动:
    原来的结局:“在激烈的拉扯中,绝望无助的白雪梅顺手抄起一把菜刀,朝正在殴打父亲的“丈夫”砍了一刀下去——影片到此戛然而止。”
    而现在的结局是这样的:在智勇双全的公安同志的帮助下白雪梅得到了解救,从车窗中望着抱着孩子追赶的婆婆的身影~
    看过片子的人应该都记得片中白雪梅的“丈夫”洗头的那段情节吧,虽然表现出了“丈夫”的野蛮和白雪梅的愤恨,但那段情节在电影中依然显得很突兀,这就是被“和谐”之后的痕迹。
    还有片头的文字说明“二十世纪90年代初 西北某偏远山村”。然而整个片子里有不止一个地方展现出的背景不可能是90年代初,如果是都是导演不小心穿帮未免有些牵强,有些特写镜头过于明显,比如女主角穿的匡威鞋~~~有人认为这个片头说明是为了方便审查,内涵在于说明愚昧的事情已是过去,现在的中国社会是和谐滴~~而那些“穿帮”镜头恰恰是对此的反讽~
    而事实到底是怎样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结论。

    《出埃及记》——导演:彭浩翔 主演:刘心悠 任达华 张家辉 邵美琪
    又是两个不同的结局~~~
    怎么说呢~原本就很期待《出埃及记》,因为对导演彭浩翔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至少很喜欢他的《伊莎贝拉》。但是等着等着就听说内地不引进了,小郁闷了下下。然后又听说内地不公映但是还是会发行内地版的DVD~~最后发现要禁最好禁得彻底,这个内地版DVD还是不发行的好,免得发现又是个和谐版本的结局让人如此别扭~DVD有粤语和国语两个版本,差别就在于结局原来是不一样的~
    话说回来香港很多影片都会拍两个不同的结局,以此来对应大陆的审片制度,比如经典的《无间道》。这样看来,《出埃及记》也在意料之中了。
    粤语版结局:任达华在升职面试时一直打嗝,没答完问题就眼前一黑。前面的情节中有说有种药是打完100个嗝就会死,显然是被下毒了。
    结局:刘心悠被抓,在审讯室披散着头发低着头,画外音是警察叫她供出全部,她说,我有个要求,要见我的丈夫。警察说,你丈夫都知道了,他不想见你。刘心悠说,我全部说出来。
    换句话说,粤语版是杀男组织大胜,而国语版是警方胜利~~~多么和谐的社会,多么万能的警察~~~

    不过近期看过最搞笑最恶心的电影还是《第三个人》,与《寄生人》情节几乎一模一样。不知道为什么审查时没有发现这个严重的版权问题。那些相似之处我也就不罗列了。这个暂且不说,最搞笑的是台词,一个杀了别人父母的人说自己从小就有理想非常勇敢而且懂得自律。一个刚刚被自己姐夫强奸的少女说强奸也不算什么我解脱了~~~

    我依然有很多想看的片子由于种种原因无缘得见。《南京梦魇》在大陆根本就没有上映,同样题材的《南京》拷贝也是少之又少。《激流中国》这样的写实片在大陆也是依然见不得光,虽然我对日本也深恶痛绝。

    算了~关机睡觉。
    【详细】
    12454921
  • 我觉得还好
    2022/11/5 23:00:09
    还行

    我觉得最大的漏洞是,为什么没人查谁把十年前相关人员集合到陪审团?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一定是司法相关职业。

    其他的,男主觉得自己是领养的错觉,绝对不是一个不认识的小孩能灌输的,那时候不怀疑哥哥,可能还是潜意识不想,还算能解释通。父母也没觉出异样,开始猜测可能是母亲忙于事业,不太关心孩子。但目前看,当妈的还挺关心孩子。也有点违和。

    没警察质疑陪审员怎么选出的,才是最大

    我觉得最大的漏洞是,为什么没人查谁把十年前相关人员集合到陪审团?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一定是司法相关职业。

    其他的,男主觉得自己是领养的错觉,绝对不是一个不认识的小孩能灌输的,那时候不怀疑哥哥,可能还是潜意识不想,还算能解释通。父母也没觉出异样,开始猜测可能是母亲忙于事业,不太关心孩子。但目前看,当妈的还挺关心孩子。也有点违和。

    没警察质疑陪审员怎么选出的,才是最大漏洞。

    【详细】
    14744207
  • -潮生-
    2018/8/12 2:52:03
    夹着尾巴做人

    看了甄嬛传前五集嫌剧情太长看美版,对比发现剧中人物对话和细节才是精髓所在,抽空要看完全集。两天熬夜刷完,剧情有大致了解。片头片尾有甄嬛老年时候的引导,为大部分的删减指明线索。

    甄嬛传里面的皇宫不就是社会么?初来时极度不愿意,后来为了生存不得不学习社会上的规则规矩,否则不要说发展,连生存也做不到。最后,能上位的上位,站错队的惨淡收场,而且人啊,终究抵不过时间、生命。

    看了甄嬛传前五集嫌剧情太长看美版,对比发现剧中人物对话和细节才是精髓所在,抽空要看完全集。两天熬夜刷完,剧情有大致了解。片头片尾有甄嬛老年时候的引导,为大部分的删减指明线索。

    甄嬛传里面的皇宫不就是社会么?初来时极度不愿意,后来为了生存不得不学习社会上的规则规矩,否则不要说发展,连生存也做不到。最后,能上位的上位,站错队的惨淡收场,而且人啊,终究抵不过时间、生命。

    剧中的甄嬛以及驯马女的表现,更像是在传递行尸走肉的人总有自己的信仰,总有自己深信的东西,才能活下去,才能活得舒心。想起刚入这公司时候,主管经常责骂,最近一次被聊天了一个多小时,回位置后后面的小哥哥问我有啥感觉。我回了一句“习惯就好”,结果他笑着低声说“夹着尾巴做人啊”。

    我想每个能在社会上生存下来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为了生存不得不委屈求全,又或是久经风霜灭了心中的一团火。但其实真正能将生存变成生活的,要靠运气、要靠缘分,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的信仰。在很多情况的面前,我们不过都是随波逐流罢了。不过,人要信命,但不能认命。否则在这世上,就真的白走一趟了。

    【详细】
    9584486
  • 那谡
    2021/1/13 21:19:25
    关于BGM

    喜欢Fran 喜欢里面的声音,收集了电影里的音乐歌单 :分享Romainkai的歌单《Pretend it’s a city 假装这是座城市》http:

    【详细】
    13135278
  • 多兰
    2018/7/20 18:17:47
    漫画原著粉报道!!!我找到的那些神还原!(欢迎各位大大补充~~)

    作为一枚漫画原著粉,非常期待这次的改编了,看过之后想说剧组是真的用心了,凭借我的记忆就已经在剧中找到很多神还原的地方了,而且增加了许多细节。比如叶辰希在酒吧喝酒的时候,竟然拿手帕先擦了一下杯口,是总裁才有的小洁癖没错啦。契约的部分原著是叶总直接拍了一张纸到雨涵面前就签了,剧里加了很多生动的幻想情节,也让雨涵更有性格了,不止是一个哭唧唧的逆来顺受的小女生了。阳阳和雅宁每次出场都实力

    作为一枚漫画原著粉,非常期待这次的改编了,看过之后想说剧组是真的用心了,凭借我的记忆就已经在剧中找到很多神还原的地方了,而且增加了许多细节。比如叶辰希在酒吧喝酒的时候,竟然拿手帕先擦了一下杯口,是总裁才有的小洁癖没错啦。契约的部分原著是叶总直接拍了一张纸到雨涵面前就签了,剧里加了很多生动的幻想情节,也让雨涵更有性格了,不止是一个哭唧唧的逆来顺受的小女生了。阳阳和雅宁每次出场都实力搞笑,相比之下是超级甜的一对啦。最后提一下林锦御和宜大小姐,其实原著里本来没他们俩多少事……但是这里加了很多作为反派角色出现了,但是完全优秀啊,气场全靠他们提起来了!宜大小姐每次装扮都是妥妥的女总裁风范,林总啊哈哈哈,口音完全是祖传的有钱人啊啊哈哈哈~。总之,作为原著粉真的是很满足了,放一些我找到的神还原的截图,欢迎大大们补充啦。好啦接下来给大家送上对比图。

    9530556
  • Валентина
    2018/5/12 0:50:20
    写于本季终

    Время летит быстро.

    Howard & Bernadette S05E24 ????

    Leonard & Penny S09E24 ????

    Sheldon & Amy S11E24 ????

    四个大男孩一个个都脱单、成家(此处应心疼一下Raj),他们跟最初几季相比真的是暴风成长。

    依然记

    Время летит быстро.

    Howard & Bernadette S05E24 ????

    Leonard & Penny S09E24 ????

    Sheldon & Amy S11E24 ????

    四个大男孩一个个都脱单、成家(此处应心疼一下Raj),他们跟最初几季相比真的是暴风成长。

    依然记得S07 Howard为Bernadette写的那首歌:If I didn’t have you. 真的是最最感动。

    依然记得Leonard为Penny从北海带回来的??;一直在她身边鼓励她、支持她。

    依然记得Sheldon为Amy神伤那段时光,还有预备求婚的??。

    还有,改变了这些Nerd们的女孩们:Penny Bernadette Amy 真的是善良又美丽。

    看第一季的时候从未想过故事能够发展到今天,连当初看起来”最无情最讨厌”的谢耳朵也能够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女,然后跟她结婚,真的没想到。

    时间真的匆匆过,《生活大爆炸》也陪伴了我们这些观众这么久了。真的感谢??谢谢你为我带来欢笑与感动,谢谢你让我懂得:

    爱,让人更美好。

    无法想象剧终时我会是怎样的心情。也许会是很痛苦的,但也许会是很幸福的。

    电视剧电影真的是一个极其美好的事物,因为它能够留下一些不朽的东西,记录下一个人最最美好的样子。

    真的永远不会忘记。TBBT IS FOREVER.

    【详细】
    9360683
  • 晓雨
    2021/6/8 11:28:03
    第21集《远方,不远》私以为演员台词贴合人物形象方为好

    6月7日,湖南卫视播了《远方,不远》讲的是港珠澳跨海大桥总工程师林鸣在高考恢复后考上大学的故事,非常应景合适。

    但在播出后有些争议,我没有加入那些娱乐组,只能在这里辩一辩了,辩得就是王俊凯的台词,我认为很贴合人物形象,在初看时我也有觉得表达的不合适的地方,但在了解林鸣后却觉得就应该这么演。

    6月7日,湖南卫视播了《远方,不远》讲的是港珠澳跨海大桥总工程师林鸣在高考恢复后考上大学的故事,非常应景合适。

    但在播出后有些争议,我没有加入那些娱乐组,只能在这里辩一辩了,辩得就是王俊凯的台词,我认为很贴合人物形象,在初看时我也有觉得表达的不合适的地方,但在了解林鸣后却觉得就应该这么演。

    一处是林鸣与刘晓发生争吵,刘晓这个演员中气十足对着林鸣一通大吼,林鸣也有情绪却回的一字一句慢条斯理,就感觉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吵也吵得不痛快。这就是两人的差别,林鸣当时虽也是工人但他书生气更重,是一个沉静内秀的人物,和刘晓嘴皮子吵得溜溜的,那不是林鸣。他不会朝刘晓大喊,他的回嘴与其说是对刘晓说,不如说是对自己说,他没有指望刘晓能懂自己为什么放着当时最光荣的职业、不错的待遇、看得到的光明前途去选择高考,他的回答只是“这是我的选择”。他是不被理解的,他的性格也不是激烈的争辩试图去得到别人理解的,就像一棵树,只是默默地扎根。

    另一处是在上大学后,老师点名时,或许有些观众希望林鸣对着老师侃侃而谈,但一个刚上大学的学生,说着自己也没有底气的想象,怎么可能侃侃而谈,他被老师叫起来是激动的,是没那么自信的,是渴望被认同的,所以他的声音在用力在紧绷着,肢体动作也是不自然的向前倾看着老师。

    其余的地方我都觉得台词很舒服,尤其是他回“魏厂长,我觉得您说的很对,有多大能耐办多大事儿。”还有“高考恢复了,我要上大学”声音里的欣喜和期望,都很好。

    我觉得他的演员路是未来可期的,不是看几个动图和不知前因后果的cut就能妄下定义的。

    【详细】
  • 13596775
  • 程弈
    2018/10/25 8:47:58
    《初吻50次》:爱上每一天的陌生人。

    2004年,《初恋50次》上映,该片讲述了情圣男主爱上了一个不断失忆的女孩,后者因车祸患上短期记忆丧失症,记忆永远停留在车祸前一天......今年六一,日本导演福田雄一翻拍自美版的《初吻50次》上映,两大人气卡司长泽雅美、山田孝之加盟。《初吻50次》表达的其实是一个相同的故事,只是改变了男主角的职业......《初吻》甚至连服装和食物都原封不动地照搬原版,有一种“换一拨人”重拍的既视感。如果

    2004年,《初恋50次》上映,该片讲述了情圣男主爱上了一个不断失忆的女孩,后者因车祸患上短期记忆丧失症,记忆永远停留在车祸前一天......今年六一,日本导演福田雄一翻拍自美版的《初吻50次》上映,两大人气卡司长泽雅美、山田孝之加盟。《初吻50次》表达的其实是一个相同的故事,只是改变了男主角的职业......《初吻》甚至连服装和食物都原封不动地照搬原版,有一种“换一拨人”重拍的既视感。如果在天朝,这种程度的“翻拍”可能不会如此平静,但日版《初吻》上映后,确实也收获了一波又一波的好评。复制式翻拍,怎么能拍出新意呢??花花公子大辅是夏威夷的兼职导游,凭着天文学的知识四处撩妹。在夏威夷,他遇见了患有失忆症的瑠依,后者因车祸患上了罕见的古德菲尔德综合征,记忆永远停留在车祸前一天,每天醒来都会忘记车祸后发生的事。大辅决定每天以不同的方式追求瑠依。如果每一天醒来都会失去昨天的记忆,那么应该相信谁?如果你的爱人每一天醒来都会失去昨天的记忆,那你应该感到绝望还是充满希望??除了男主的职业由兽医变成了天文学者,故事其他设定和情节基本照搬原版。导演福田雄一改变了自己一贯“疯魔”的夸张个人风格,努力往这部纯爱电影中添加浪漫因素。星空、夏威夷、麻酱的笑容、海,日本人最喜欢的浪漫因素集中出现,也给影片营造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原版的氛围。日本纯爱片一直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吸引着观众的关注,无论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失忆梗或海岛邂逅梗,一旦披上了“日式纯爱”的外衣,都会蒙上一层纯洁又浪漫的滤镜。

    【详细】
    9724644
  • 伊水河畔
    2020/2/16 15:09:35
    观后感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Valerie(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2256675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Valerie(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2256675此情此景 这部值得一看呀。这部是上部在情感上的递进,上一部是如何在一起,如何相爱;这一部是如何处在一起,如何经营爱情。很多小细节很touching,例如first day的小紧张与期待;一出场的hot tub原来都爱这段;写哪些封信时情绪会更强烈;该不该告诉现男友回信;第一次做女友,everything is for the first time,but he was with her的想法和情绪;最后一垒,拿jumping举例;John的出现emmm很有感觉呐,中间他们弹钢琴come clean这段小清新,everybody called me John untill I met you.;there is no girlfriend guidebook;Everytime you picked her as always;Lara和Gen在树屋里的对话,意料之外,the one get over with his ex should be u;和男二雪中相吻才发现和Peter感情更强烈,kiss the wrong man to let you know who‘s the right guy. ,这逻辑如同,结婚前去恋爱场多练练手

    【详细】
    12260729
  • Shawn
    2018/5/13 19:51:36
    题材还算不错,故事情节有些单薄,主角光环让人觉得有点假。
    一直都很佩服韩国人敢于打破尺度,突破禁忌拍摄这样的题材,敢于直击社会现实与历史遗留问题。在舆论管制被打破以后,韩国这些年的电影质量还是有着巨大的突破的。但对于言论受到严格管制的其他国家的人们来说,想要做到这一点算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使我觉得,韩国电影比韩剧...  (展开)
    一直都很佩服韩国人敢于打破尺度,突破禁忌拍摄这样的题材,敢于直击社会现实与历史遗留问题。在舆论管制被打破以后,韩国这些年的电影质量还是有着巨大的突破的。但对于言论受到严格管制的其他国家的人们来说,想要做到这一点算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使我觉得,韩国电影比韩剧...  (展开)
    【详细】
    9364214
  • Thuggg
    2016/11/4 8:39:15
    观捉迷藏有感而发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给不好的评价,你们有真正看过就评价吗?我在11月1日在上海有幸提前观看了点映场,一场下来,观众的情绪随着情节也在变化,散场之后走在人群中听到别人的讨论,对这部戏的评价都是蛮高的。我在看这部片子以前,特意看了韩国版的,就怕这部片子原封不动照搬韩版,但是出乎我的意料,改动不少以至于整个故事逻辑更强了,本来被吐槽的几个点也都改过了。更加符合了现实。本来只想短短评价的,但是总觉得一部好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给不好的评价,你们有真正看过就评价吗?我在11月1日在上海有幸提前观看了点映场,一场下来,观众的情绪随着情节也在变化,散场之后走在人群中听到别人的讨论,对这部戏的评价都是蛮高的。我在看这部片子以前,特意看了韩国版的,就怕这部片子原封不动照搬韩版,但是出乎我的意料,改动不少以至于整个故事逻辑更强了,本来被吐槽的几个点也都改过了。更加符合了现实。本来只想短短评价的,但是总觉得一部好片子是要给大家分享,而不是随意评个分,写个评价。片中三位主演演技都是蛮有爆发力的,霍建华改了平日里电视剧的画风,据说还是素颜上镜的,边上的妹子还直呼好帅哈哈。这部片子真的能看出霍建华的演技,是有很大的提升,可能也是因为这个角色和对手,很能激发潜质,对于强迫症洁癖以及童年阴影把握的也很好啊,那种纠结,愧疚歉意表达的很好,已经不是外在的表演了而是深入人心的。秦海璐在这部戏里爆发力实在太强,完全融入了那个环境,那个对着镜头笑的镜头把观众都吓到了,惊呼声不断,就好比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演什么像什么。但因为我看过韩版的所以对她的身份已经知道了,对真相的大白不会有什么惊吓,不过我周围的观众们都是倒吸一口气。万茜在电影里有温馨,有同情,有自责,也有愤怒,各种复杂的情绪交集在一起,也是考验演技的角色。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面对危机,在丈夫面前是柔弱的,但是在孩子面前,却成了“女汉子”与头盔人誓死反抗。电影里的后半部分情景跌宕,一个又一个转折紧紧抓住观众的神经,而且评论里说的配音问题,我是完全没有听出来这部戏有配音的地方。以前霍建华的戏一直听的都是配音,没想到原音这么好听,很流畅,不像某些大陆演员对白还像念台词。董子健和霍建华的打戏,霍建华和头盔人的打戏,秦海璐和万茜的打戏,打的真实,完全没有花架子的感觉。打戏镜头很多,看得出来导演花功夫用心了。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虽然被打上了翻拍的标签,但是他证明了翻拍也能翻拍出另一个高度,我也看了很多中国翻拍的电影,这部电影不同以往,值得去看。今天公映第一天,愿票房大卖。
    【详细】
    8156852
  • 冬梗
    2022/7/15 15:37:16
    没啥可说,就是很烂

    男主和女朋友十年长跑迟迟不求婚,是为了女朋友被杀以后不用担着二婚的名头吗,哑女为了不暴露凶手主动选择跟老公在上床的时候杀了他是有情有义吗,女首富为了让老公下台找人勾引他拍车震视频不怕企业形象受损吗,舞团女演员色诱老胖子团长是为了体现团长柳下惠的形象吗,女警一面说男主和死去女友多配多登对一面对男主嘘寒问暖关心吃没吃饭按着手不给出院还向男主倾吐心声是想表现男主

    男主和女朋友十年长跑迟迟不求婚,是为了女朋友被杀以后不用担着二婚的名头吗,哑女为了不暴露凶手主动选择跟老公在上床的时候杀了他是有情有义吗,女首富为了让老公下台找人勾引他拍车震视频不怕企业形象受损吗,舞团女演员色诱老胖子团长是为了体现团长柳下惠的形象吗,女警一面说男主和死去女友多配多登对一面对男主嘘寒问暖关心吃没吃饭按着手不给出院还向男主倾吐心声是想表现男主魅力无边有心理疗愈的潜能吗,前妻打电话打了几个月也不接是想表现男警官投身工作前妻却也不知道发个短信邮件之类的低智商举动吗?

    而且几乎每个主要角色都给安排了满满的身世,女警恐水爸早死,男警官离异有娃,女老板老公家境贫穷吃软饭,女主爹死妈坐牢因为优秀从小被人排挤,女主伙伴从小捡垃圾被人打没饭吃,案件里的人设定悲惨的身世尚能理解,那些警官的设定有必要多此一举吗?为了显的只有男主才是正常人是吗?跟案件就有个几毛钱的关系啊,中间很多过渡情节都没必要,咋的女警回家吃饭就得被自己妈把26喊成30大龄不停催婚啊,那咋不给男主催催长跑十年也不求婚是个女的都会甩了这样的男人好吗?

    总结:此剧厌女无疑,还特别喜欢捧高男性角色。软饭男买了一张一年制学历就能混到让女老板忌惮到人身攻击的地步也真是buff开到最大了。关于人设方面的槽点还有许多,不一一详述了。

    再说说剧情,由于结局还没出来,但播出近三分之二,大致也能推断出这个剧只讲了一个连环案件。对比下看过的摩天大楼性质差不多,摩天大楼16集,通天塔30集,多了差不多一半集数,所以注水也差不多注了一半,像些警官案件之外的剧情真的又无聊又多余,还有案件相关人员的支线太多也没有什么意义,就问特地讲酒馆老板跟心理医生女儿的线有什么意思,保镖看到警官证还要继续刀他们是就想去局里体验生活吗,而且回忆的线太长了,女主角要有,凶手也要有,从小讲到大,回忆的剧情也要有侧重点别搞得跟流水账似的。

    总结:剧情注水,无关支线太多,还有不合逻辑的降智行为。说到降智,真的挺多的,不想写了,随便举一个,相关人落水时间跟男主差不多吧,相关人都能被压压胸口醒了,男主醒不了还得相关人扛着去医院,而且女警第一时间还没发现男主水里起不来,有那犹豫恐水的心理斗争请问就没有路人可以帮帮忙吗毕竟前脚还在堵车哎,而且相关人高中学妹即男主女友为了让她逃命死了不感到愧疚,到了男主这儿救她落水最后没死掉开始醒悟了要全盘托出了,只能说男主女友死的毫无价值,男友作作秀怀念几下毕竟十年了也没求婚,学姐塞点钱安抚家属毫无愧疚,女警还可以打着关心的意图开心上位了,所以说女友活着的剧情也完全可以不要,故事直接从男主女友死了开始呗。

    【详细】
    145151210
  • 程青松
    2016/7/16 19:42:55
    张艾嘉对自己的处女作并不满意
    虽然这次在北京只是一个简单的采访,仍觉得十分荣幸,毋庸置疑张艾嘉是华语电影中的传奇人物。她也是发掘杨德昌导演的伯乐和推手。她自己,在表演、编剧、导演、监制上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蔡琴的《恰似你的温柔》,以主题歌的形式出现在张艾嘉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作品里。

    《青年电影手册》独家专访
    张艾嘉导演处女作《旧梦不须记》(又名:某年某月某一天)


    程青松
    虽然这次在北京只是一个简单的采访,仍觉得十分荣幸,毋庸置疑张艾嘉是华语电影中的传奇人物。她也是发掘杨德昌导演的伯乐和推手。她自己,在表演、编剧、导演、监制上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蔡琴的《恰似你的温柔》,以主题歌的形式出现在张艾嘉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作品里。

    《青年电影手册》独家专访
    张艾嘉导演处女作《旧梦不须记》(又名:某年某月某一天)


    程青松:为什么选择这个故事作为你的导演处女作?

    张艾嘉:正好那一年的金马奖,我是因为《我的爷爷》拿了最佳女主角,在当天庆功宴的时候,碰到了邹文怀先生,他等于以前是我的老板嘛,嘉禾的。邹老板突然间把我叫过去,跟我说“我听说你一直很想做幕后”,我说是,我说我很喜欢的,他说“我现在有一个机会,看你愿不愿意接”,然后就跟我讲他的事情,我真吓了一跳。《旧梦不须记》的导演屠忠训在开拍前过世了,他们所有东西都在那里了,演员、工作人员都签了。邹老板就问我愿不愿意接这个CASE,我有点傻到,可是我说我可不可以看一下本子,然后本子交给我以后,我就说好,我可以接,可是问题是你可不可以让我修改本子,他说可以,然后我就很快地修改了,前后的整个的过程很快的,也没有多想什么,因为年轻嘛,胆子很大,所以就接下来了。

    程青松:您在这部处女作品中你想表达什么?

    张艾嘉:虽然我那个时候年纪很轻,可是我还是比较坚持自己对那个时代的男女的感情的转向,跟那个环境的影响,我觉得我还是接了一下那个时候的气。就是屠忠训导演留下来什么我就用什么东西。

    因为人性是很难改的,那么我们只能在我们只做的这些议题当中,就是看每个年代它自己的转变,然后我们碰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人性的转变也是有变化的,然后以前我们认为不对的事现在可能就是对的。
     
    程青松:拍摄的资金来自哪里?
     
    张艾嘉:嘉禾。嘉禾一向都拍很多的台湾的片子,因为嘉禾一直拍的是用普通话发声的电影,所以它还是会和台湾的电影比较亲密一点,再加上因为当时邹文怀先生当时是从上市出来的,那时候是这么久的拍华语片,一定是普通话的,屠忠训当年也是拍《欢颜》出了名,我相信那个时候嘉禾电影公司一定是希望能够继续支持。
     
    程青松:当初您是自己编剧的还是找专人编剧?

    张艾嘉:其实本子我等于是接过来,可是接过来以后就觉得我很有多的想诠释的角度可能会有一些出入,那我说可不可以把剧本再修一次,然后自己就修改了。

    程青松:拍摄电影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张艾嘉:其实我不知道怎么导。因为之前我是非常喜欢写剧本,写故事,我记得离开嘉禾的时候就写了我的第一个剧本,那个时候我也看了很多很多的片子,就认为自己好像可以慢慢往幕后去发展,那我写了第一个剧本,对于嘉禾来说,也是觉得我每次写都会有自己的画面出现,一直以为真的可以做导演。等我真的到了现场以后,我才知道自己其实是不熟悉的,因为当你用镜头去说话的时候,有太多方式可以做了,那你到底要选择哪一个方式做你自己的风格和你自己想用的语言的时候,你会有一点傻住。因为我们没有受过这样的训练,所有的训练都来自于你的现场经验,所以突然之间会有一点无所适从。

    然后摄影师也很奇怪。我那个摄影师姓周,其实我认识他很久了,并不是因为他拍过什么电影,而是他一直在拍纪录片,又是胡金铨导演的好朋友,那当初我就觉得至少认识,很放心。但后来就发觉我跟他没有办法沟通得很好,他很适合拍纪录片,但不太适合拍剧情片,我觉得当初第一次自己做导演,很多镜位就有些问题,我明明脑子里有想法,就是不知道怎么去跟他沟通,所以那段时间也是磨合得有点辛苦吧,我只能用控制演员的方式去控制整个场面。

    程青松:您的第一部作品的命运如何?有没有上映?上映情况如何?

    张艾嘉:有在港台上映,但你千万不要问我年份的问题,我对这方面的记忆真的是很糟糕。
    在台湾和香港上映后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我记得我当时还出了一个很大的糗。记者招待会的时候我喝醉了,喝醉的原因就是我认为没把它拍好,我自个儿觉得我做的不好,在记者面前我承认说我拍得不好,公司就疯掉了,说你也不用这么诚实吧!我就觉得自己还是胆子太大了,真的是还差一截。当时身边能帮我的人并不多,真的没有什么人在身边说什么导演可以帮你,你自己就这么去做所有的事情,也就这样呈现出来了。所以拍完《旧梦不须记》以后,我停了很长一段时间,回去做演员,那个时候才开始认认真真地在现场去关注其他的导演拍戏,或者对所谓的电影技巧、电影语言,开始认真地去关注。我停了好久之后才去做《十一个女人》。拍摄《十一个女人》电视的整个过程,让我恢复了信心,然后才去拍《最爱》。

    程青松:他的电影处女作是《海滩的一天》,只可惜没有办法采访到他了。

    张艾嘉:那你应该问我。《海滩的一天》怎么开始,包括编剧,我都在跟。我是这部戏的监制。那时候我在新艺城做总监,因为杨德昌拍《十一个女人》,看到他真的是最有才华,所以对他拍电影很有期望。杨德昌就开始弄故事,弄剧本,时间相当久,剧本做好我就推荐给新艺城,新艺城有点担心,然后我又去找中影,中影的老总明骥,非常支持我们。然后我们就变成合作,所以为什么《海滩的一天》到现在为止,修复版都出很多问题,大家都搞不清楚到底版权的归属。

    程青松:原始的拷贝还在吗?

    张艾嘉:现在做了修复版,去年在金马奖的时候放,所以这部电影诞生的的过程我是非常非常清楚的。

    程青松:拍摄这部电影对你最大的帮助人是谁?

    张艾嘉:我不太记得了,我只能说当初促成这个事情发生是邹文怀先生。在拍摄过程当中帮助到我的人不太多,就靠自己蒙吧。

    程青松:别的导演的作品你关注吗?

    张艾嘉:其实这几年我当然是看了很多年轻人的处女作,因为不管是台北电影节,金马奖,还是国外的影展,都有很多不同的年轻人的电影处女作,就看得比较多。

    程青松:对第一次拍片的青年导演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张艾嘉:我自己现在看到的,就华语电影来讲,我有点担心。原因是每个人都在拍自己成长的过程,这种青春片其实是拍得过多。当然我也知道大家第一部是拍自己最熟悉的,最能够掌握的,这无可厚非,但是我觉得如果只是为了市场去拍青春片,还没有真正讲青春中的跟别人不一样的印象,可能就会不停重复一个东西。你比如九把刀吧,我觉得他青春每一个有他自己的风格。只要你能把你的那个定位和你想传达一个什么感受,扎实地丢出来的话,我觉得是蛮好的。

    对话:程青松 张艾嘉
    整理:马文放
    【详细】
    79932801
  • Tokgo
    2023/1/23 23:16:33
    院线大片之外的一股清流

    四星

    扣一星是因为无论如何现在的喜剧片还是逃离不了喜头悲尾搞煽情的场面但是不得不说,第二部比第一部要出色很多了,立意,剧情,伏笔都恰到好处,搞笑但不低俗,说实在的,两个孩子的妈这一段真的是懂的才能懂,毛毛和老鹰的穿插相亲也衔接的很好可以说作为喜剧来看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而缺点也很明显虽然赵大明白情理之中的死了,不是拿错化验单又

    四星

    扣一星是因为无论如何现在的喜剧片还是逃离不了喜头悲尾搞煽情的场面但是不得不说,第二部比第一部要出色很多了,立意,剧情,伏笔都恰到好处,搞笑但不低俗,说实在的,两个孩子的妈这一段真的是懂的才能懂,毛毛和老鹰的穿插相亲也衔接的很好可以说作为喜剧来看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而缺点也很明显虽然赵大明白情理之中的死了,不是拿错化验单又反转的桥段,而喜剧+煽情这种事情已经被这几年的各大喜剧搞的生理不适了但是!!抛开喜头悲尾的桥段,从头到尾的衔接非常好,只能说节奏紧凑整体的剧本节奏都是用心了的,不过也可能是佳佳指导还是比较少的缘故,相对来说还是一个线性的思维也就是说故事暗示有吗?有,有很多,但是通俗意义上的暗示,比如赵大明白让儿子跟着范,但其实通过撞车+住院这种形式有点。。。怎么说呢,可能我描述的不太清楚,就是编排有点不够精致,比如开头躺床上的大爷,亲子鉴定,后面百乔和他儿子,严格一点都算工具人,比如开头的亲子鉴定和后面的小绿完全可以用一个人来出演

    而几次车祸的大哥(第一部也出场的)老婆完全可以是赵大明白的前妻

    岳父的朋友也只是起到了一个“被理解”的作用,如果安排妥当完全可以和岳父以及开头的大爷形成联动

    电影总体的隐喻,暗示是比较少的,深度总体还是比较单薄

    但是,它只是网大!这已经吊打99%的国产院线喜剧了,不带脑子看,还是比较轻松搞笑的,而且第二部相比第一部,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期待佳佳的下一步,能做到更好

    【详细】
    14916728
  • Z-z
    2015/11/16 13:27:33
    繁华的边缘
        在这个似乎一切都在被冲刷和重建的今天,各种流行元素叱咤风云,前卫艺术遍布市场。于是,人们在艺术生活方面,按照个人的喜好和受到的环境影响,有了更广泛的选择空间。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皮影戏,那些依依呀呀的唱词和黄昏后戏台的那一抹特有的清旷之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生活节奏的加快,正逐渐被“快餐”文化所取代。
      &nbs
        在这个似乎一切都在被冲刷和重建的今天,各种流行元素叱咤风云,前卫艺术遍布市场。于是,人们在艺术生活方面,按照个人的喜好和受到的环境影响,有了更广泛的选择空间。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皮影戏,那些依依呀呀的唱词和黄昏后戏台的那一抹特有的清旷之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生活节奏的加快,正逐渐被“快餐”文化所取代。
        影片《一个人的皮影戏》讲述了一个第五代皮影戏传人马千里的申遗之梦。在贫困的大山里已经没有人爱看皮影戏了,老人为了把皮影戏世代传下去,不仅自愿教学生甚至自己四处去请人来学习。某一天,两个不请自来的人,打破了马老头平淡的生活,也唤起了这位泰山皮影戏第五代传人的久蛰的梦想。张教授带来的申遗消息,挑动了村长高喜全的别样心思,马老头被村长的野心和自己的梦想推动着,授课,表演,讲座,收徒……而法国女孩索菲亚,用镜头捕捉了他的起起伏伏。就在老人即将在舞台上表演人生最精彩的皮影戏时,申遗失败的噩耗使得老人不得不回归自己的舞台,独自一人传唱着无人喝彩的皮影戏。
        被誉为“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的皮影戏,曾有过辉煌的过去,如今,面对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皮影正逐家渐面临着濒危的尴尬局面。
    1、传统文化无人问津的尴尬
        拥有悠久历史的皮影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真正能了解皮影价值的人却少之又少,正如影片开头,马老头去各各户请学生来学习皮影时,家长对于其行为的不屑,普遍认为皮影已成为一种过时的东西,现在已经没人看,就算孩子学了也没办法成为一门生存的手艺。皮影的学习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日积月累地磨练,还要在师傅的引导下不断摸索经验和方法,这期间要耐得住“寂寞”。
    但现实情况下,社会上对以皮影为代表的民间非物质文化的认可度还远远不够,出于金钱至上的原则,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学习能带来经济收益的技能,家长们也会送孩子们去学习钢琴、素描、芭蕾舞等作为兴趣爱好,而很少有家长送孩子去学习皮影、戏曲。这些原因导致了非物质文化后继无人。此外,浮躁的社会风气使学习者趋于急功近利,肯下功夫的学徒越来越少。老一批艺术家们如今年事已高,想要传承非物质文化也是力不从心。于是以皮影为代表的一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人技息的危险。
    2、传统遭遇现代的挑战
        作为影视鼻祖的皮影戏,如今似乎正处于“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的地步。电影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将目光从“荧幕”转向了“银幕”。就像影片中提到的,马老头作为马教授来到大学讲台为同学们讲述有关皮影戏时,从同学们的提问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大家真正关心的并不是什么皮影,而是电影,同学们迫切想知道的是电影是如何与皮影不同,又是如何借助皮影发展起来的。
    此外,影片中老人与孙女行为的对比,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老人在表演,孙女在看演唱会;老人在迷茫,孙女在看电影;老人在疯魔皮影,孙女在学校里与同学嬉笑......这似乎也象征了在科技与现代化面前,正如马老头的儿子所说,该死亡的东西,怎么救也活不了。传统手工的皮影文化难以阻挡现代工业的来势汹汹,其最后的命运也许只有走向灭亡这一种选择。
    3、艺术家“艺术心”的纯净
        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老人拍海报的时候,法国人索菲亚说:“艺术就是艺术,艺术不可以功利,皮影不是变形金刚。”
        当马老师、马教授,一个个荣光的头衔加在老人的身上时,马老头渐渐在聚光灯下里迷失了,马老头好像征服了城里的世界,抑或是城里的世界征服了马老头。当拿着“变形金刚”的皮影老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能够感觉到,当年那个在昏暗灯光下不知疲倦地制作皮影的老艺术家的“艺术心”已不再纯粹了。
        史忠贵说,整天想着票子和房子的艺术家不可能产生出一流的作品。因为艺术往往是苦难的事业,不是轻松甜蜜的派对。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笼罩的民族是不可能仰望星空的,也不可能站在人类精神家园的高处。为迎合市场,很多艺术创作者依仗自己原有的才能,忽视艺术师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放弃原本的“艺术心”,投入到经济市场的运作之中。炒作、抄袭、代笔......这些原本被艺术市场所摒弃的词汇近年来也层出不穷。长此以往,即便是真正想要有所作为的艺术家们,处于这样一个社会大染缸中,怕也难以独善其身。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标志,一个国家的文化留存越久、保存越完好,就越能向当今的世人展现出这个民族的文明风采。纵观整个社会环境,以皮影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必然要走向产业化的道路,要进入市场,接受市场竞争的洗礼,从市场中获取新的生命力。
        非物质文化产业化的成功,必将实现传统文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因此,为实现非物质文化产业规模化,必须对非物质文化市场结构进行合理布局,延长文化产品的产业链,合理规划布局。以皮影为例,我们需要对皮影制作、加工、演出等各个环节进行资源要素的集聚和整合,避免分散、零散、封闭式布局以及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可以借助“泰山皮影”这一品牌,利用商业运作、资源重组等手段,经历授权、衍化、升值、转化与再增值的过程,实现皮影价值的不断创新和增值。
        此外,非物质文化产业化还要注重其他文化产业相结合。大众传媒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尽可能客观完整地保存非物质文化,又能提高大众对非物质文化的认知、兴趣与参与,因而就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合作伙伴”。例如,可以将皮影戏的相关信息与纸质传媒相结合,以文字形式保存、普及了皮影知识又通过销售得到经济利益;再如,在保护与皮影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信息传播技术,通过深入人们生活的网络媒体,成为新兴的网络运营模式,与网络媒体互惠互利的同时又保证皮影文化的无损伤。
        即使非物质文化的开发、产业化会遇到许多问题、遭到许多阻碍,但如果不加以努力,很可能被产业化程度极高的主流文化、强势文化所覆灭。
    【详细】
    76602694
  • 春如绣
    2017/10/6 20:27:46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捍卫者》观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根据1937年宝山守卫战改编。 有的电影,已经没有办法只当做电影。 本来已经决定不去看太暴力血腥的题材,今年却不知怎么,看了好几部战争片,钢锯岭、敦刻尔克,都是基于史实,但看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往事,触动还是更强烈。 屏幕上的他们在浴血奋战,屏幕外我的手边还放着冰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根据1937年宝山守卫战改编。 有的电影,已经没有办法只当做电影。 本来已经决定不去看太暴力血腥的题材,今年却不知怎么,看了好几部战争片,钢锯岭、敦刻尔克,都是基于史实,但看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往事,触动还是更强烈。 屏幕上的他们在浴血奋战,屏幕外我的手边还放着冰激...  (展开)
    【详细】
    8850256
  • 蓝天白云
    2021/1/25 22:48:59
    看到很多人都说本来很期待长剑风云是动画电影的
    没想到最后播出变成了需要每周追更的番剧。不过现在看过来说,节奏也蛮好的~ 贺将就是之前那个蕾娜吧?现在已经变成萨导固定下来“圈钱”的虚拟演员,开创这种IP模式也挺有想法的,说不定就能圈一批像我这样的颜值粉呢。这次终于不走什么大宇宙设定了,一开出去剧情拉都拉不回...  (展开)
    没想到最后播出变成了需要每周追更的番剧。不过现在看过来说,节奏也蛮好的~ 贺将就是之前那个蕾娜吧?现在已经变成萨导固定下来“圈钱”的虚拟演员,开创这种IP模式也挺有想法的,说不定就能圈一批像我这样的颜值粉呢。这次终于不走什么大宇宙设定了,一开出去剧情拉都拉不回...  (展开)
    【详细】
    13164216
  • 摇摆de秤子
    2016/4/11 22:45:07
    当初的美好,是回不去的曾经。
    《爱在深秋》,这部片子是冲着我的女神去看的。
    画面很美,女神的风韵犹在,但是却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女神的演技大不如前了,看来演戏是一种技能而不是一种天赋,无论曾经多么优秀,懈怠了自然会变得生疏。
    影片讲述的故事有点老套了,却让我想起了加措仁波切说过的一句话--人生常常是来不及告别就会分离。
    所以,不管故事是杜撰的还是取材于生活,都让我们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吧,因为
    《爱在深秋》,这部片子是冲着我的女神去看的。
    画面很美,女神的风韵犹在,但是却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女神的演技大不如前了,看来演戏是一种技能而不是一种天赋,无论曾经多么优秀,懈怠了自然会变得生疏。
    影片讲述的故事有点老套了,却让我想起了加措仁波切说过的一句话--人生常常是来不及告别就会分离。
    所以,不管故事是杜撰的还是取材于生活,都让我们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吧,因为下一个转身可能就是天涯永隔。
    【详细】
    7849214
  • Leo
    2010/7/19 10:11:52
    偷心大聖眾生像
    隨便翻了翻豆瓣的評論,觀眾真是挑剔。不想對劇情爛不爛,臺詞老不老做評論,只寫一些我對人物的理解。

    總的來說,這部劇節奏比日劇拖沓,但是比港劇大陸劇韓劇的節奏都快。這個節奏我還是可以接受的,雖然有的時候會忍不住拉動進度條。

    夏和傑:主角PS男。孩童時期缺少父母關愛,孤單、寂寞,但是聰明。學生時代常欺負人出位,成年之後靠口智成名。情場高手,但是如他自己所說,他懂的是“談情說
    隨便翻了翻豆瓣的評論,觀眾真是挑剔。不想對劇情爛不爛,臺詞老不老做評論,只寫一些我對人物的理解。

    總的來說,這部劇節奏比日劇拖沓,但是比港劇大陸劇韓劇的節奏都快。這個節奏我還是可以接受的,雖然有的時候會忍不住拉動進度條。

    夏和傑:主角PS男。孩童時期缺少父母關愛,孤單、寂寞,但是聰明。學生時代常欺負人出位,成年之後靠口智成名。情場高手,但是如他自己所說,他懂的是“談情說愛”,而不是“愛”。女主角馬小茜的出現打開了他的真心,於是乎,他重新努力的愛。對世界、人情以及自己有比較清醒的認識,有不少經典的臺詞,是讓我挺喜歡的一個角色。
    ps:他在電影院的自我剖析很精彩。“我毒舌是为了保护我自己;我嚣张是害怕别人看不起我;我自大,是因为我自卑;我花心,是因为害怕付出真心,遭到拒绝;我自恋,是因为我没有自信;我假文艺,是害怕被人家发现其实我很平凡,很普通。”

    馬小茜:理想主義的人,熱心,積極,對現實的殘酷和對自己的內心沒有清醒的認識,扭扭捏捏,龜毛之極。對她這種人沒有什麽好感,但是這個角色確實刻畫得不錯。有人說她造型太爛,在前半部電視劇是這樣。但是我想說這是劇情需要。比較苦的環境下長大的女生,幼年失去父母,對現實懵懵懂懂,她出場就應該是這個造型,如果她懂得打扮她就不是馬小茜。後來換裝以後變得很漂亮,雖然性格還是很龜毛。
    她爲什麽對瑪麗那麼好?因為她小時候沒有父母的保護,需要朋友的支持,最好是像親人一樣的朋友。只有對朋友付出,朋友才可能反過來回報,這種無私的性格就是在這種成長環境里形成的。

    阿曼達:第一名模。漂亮性格好,人品也好,也懂得自己想要什麽。她根本沒有身敗名裂,而是過得更幸福。這個角色沒什麼特點,就是她在萬壽村給馬小茜下跪的那一幕雷到我了,真是高處不勝寒。

    Amy姐:阿曼達的經紀人,我相信她一度把自己當成阿曼達的媽媽了。人嘛,在乎得太多有時就過了線。

    孟成恩:我最喜歡的角色。有霸氣,更有大氣,榜樣!追馬小茜的過程表現出來他是一個心智很成熟的男人:懂得付出,懂得犧牲,也完全尊重對方留有空間。從小被父親高要求得以成才(貌似有很多人是這樣長大的),但是跟父親感情不佳,在劇中得到解決。

    小陀螺:唯一我討厭的角色。咋看很懂事很會說話,但是他不停的爲了吸引關注耍脾氣鬧性子,實際上是一個超級不懂事的小孩。被她媽寵壞了,因為她媽總是覺得虧欠他。

    大帽&瑪麗&園長&阿嬤&舅舅、舅母:調節氣氛的角色,還蠻好笑的。

    ps1:夏和傑追阿曼達的手段,是收買人心的最高端方法。
    ps2:男一號和男二號多次鬥嘴都可以做到威而不怒,值得學習。
    ps3:看到夏和傑的轉變,我還是蠻感動的。這份覺悟是相當的高!
    ps4:孟成恩最後用苦肉計把夏和傑和馬小茜逼在一起,我太感謝他了!不然以馬小茜龜毛的性格,不知道要過幾個星期我才看得到結局。
    ps5:開頭結尾兩首歌都很棒。
    【详细】
    3455127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