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591471
  • 水墨薄荷
    2012/2/7 5:34:04
    他在笑-----此篇只是插曲的歌词而已
    小时候看就很喜欢 如今再看更被两人间那些简单的小细节打动 。喜欢这样的故事 这样的爱情


    插曲的名字叫《他在笑》 也是吴倩莲唱的哦
                        &
    小时候看就很喜欢 如今再看更被两人间那些简单的小细节打动 。喜欢这样的故事 这样的爱情


    插曲的名字叫《他在笑》 也是吴倩莲唱的哦
                                 --看了歌词也是那样的甜蜜、窝心

    听到他在笑 像春天的雨飘 柔情和蜜意 相信只有我知晓
    听到他在笑 像春天的雨飘 就是密云和骤雨都不重要
    看到他在笑 像秋天的破晓 圆圆红日暖 将那光线去普照
    看到他在笑 像秋天的破晓 就是淡然回望他心在跳
    暖意使孤单 随即解冻 笑意使心窗 盖上一片朦胧
    能重遇他仿七彩的一个梦 爱意似花的气味随美梦播送
    听到他在笑 像冬天的雪飘 柔情和蜜意 相信只有天知晓
    听到他在笑 像夏天的花蕊飘 就是夜长无月光都不重要
    看到他在笑 甚么都不缺少 是谁明白我 给予真正的需要
    看我心内笑 甚么都不缺少 夜静默然凝望方知这是爱
    就在别离时候深深感受爱
    【详细】
    5295575
  • 句号_。
    2018/11/6 23:01:41
    飓风暴风雨的袭来便是风眼中宁静的前奏。-「飓风奇劫」

    个人特别喜欢灾难片,此片拍摄了部分飓风席卷破坏的场景然后结合了抢劫旧钞的情节,剧情还算是紧凑,在烂片10月中已经算是不容易的了,至少情节还算能吸引你的眼球,特效也算是对得起观众,但主角光环确实夸张的有些明显,女主蛮有范,但一到抢劫就会上演劫匪内讧的情节什么时候可以改进改进,怎么变成千年不变的定律了呢?拍个脑袋都能想到接下来的剧情走向,剧情还是需要丰满,还有逻辑性需要更加的紧致些,作为爆米花电

    个人特别喜欢灾难片,此片拍摄了部分飓风席卷破坏的场景然后结合了抢劫旧钞的情节,剧情还算是紧凑,在烂片10月中已经算是不容易的了,至少情节还算能吸引你的眼球,特效也算是对得起观众,但主角光环确实夸张的有些明显,女主蛮有范,但一到抢劫就会上演劫匪内讧的情节什么时候可以改进改进,怎么变成千年不变的定律了呢?拍个脑袋都能想到接下来的剧情走向,剧情还是需要丰满,还有逻辑性需要更加的紧致些,作为爆米花电影也算是合格了。

    【详细】
    9746212
  • 迷路的麋鹿
    2021/2/20 18:46:11
    芯机人与人类

    前8集观后感,有感触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丢猫的笑话,虽然早就看过,就是男人抱着猫走了七条街八条巷子扔了猫,到了晚上,猫都自己回家了,他却还没找到家打电话给老婆让猫去接他,这个笑话就是讽刺这个人啊,实在是太笨了,记忆连猫都不如还要去丢猫。其实人类就是很弱嘛,跳出剧情来看,人类的嗅觉不如狗,听觉不如猫,力量不如同体型的绝大多数动物,真要比较起来,人类就是弱爆了。还有一个地方是李遥和大哥吵架,当大哥

    前8集观后感,有感触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丢猫的笑话,虽然早就看过,就是男人抱着猫走了七条街八条巷子扔了猫,到了晚上,猫都自己回家了,他却还没找到家打电话给老婆让猫去接他,这个笑话就是讽刺这个人啊,实在是太笨了,记忆连猫都不如还要去丢猫。其实人类就是很弱嘛,跳出剧情来看,人类的嗅觉不如狗,听觉不如猫,力量不如同体型的绝大多数动物,真要比较起来,人类就是弱爆了。还有一个地方是李遥和大哥吵架,当大哥知道那几个有意识的芯机人被制造出来就是为了陪伴李遥的时候,他离开了芯机人家庭。他们说如果我已经有了意识却还要绝对服从于人类,那我干吗还要有意识呢。看到这里突然领悟到,连机器人都知道有了意识之后,他就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该是谁的所属物,他有自己的思维就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生活。依然是跳出剧情来看,绝对服从的关系在现实中不在少数,养的宠物、奴隶社会的奴隶、孩子、伴侣,多的是想要完全掌控他人人生的人。就连剧里的反派要开启奇点的理由也是:一个有意识的芯机人是无价的。他觉得掌控一个没有意识的芯机人已经满足不了人类了,他想要的是芯机人有思维有感情却依旧被人类完全掌控。说到底人类就是喜欢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感觉。(说到这里要为李遥开脱一下,虽然有意识的芯机人是为了李遥被制造出来,但是他们一直是家人的相处模式,李遥对大哥的想法也是非常尊重,而大哥当年的离开也并不是要反抗奴役,是一种你叫我往东我偏要往西的叛逆行为。)但是,芯机人有了意识还会遵守阿西莫夫三定律吗?会绝对服务人类吗?乔家男主人买家务型芯机人原本是要带孩子做家务的,后来他连工作也交给芯机人来做,一开始他说要自己开车回家因为喜欢驾驶的感觉,随着对芯机人的信任他也开始坐后座了,他越来越依赖芯机人。剧里也多次展现芯机人抢人类的饭碗。这还只是没有意识的芯机人。那么当芯机人拥有了自主意识,因为依赖芯机人而越来越弱的人类会有什么下场呢?说到这里,剧里有一个设定真是太出乎意料了,大哥出场,我本来在想他会伪装成人类或是伪装成低级芯机人在工地搬砖,做些机械性的工作,没想到,他在工地当了总监,在监督人类干活,这个设定真是妙啊。现在是超级想知道半人半机的李遥在人类和芯机人之间要如何自处,如何平衡两个种族的关系

    【详细】
    13264931
  • 2021/8/16 9:57:52
    美国版菊次郎的夏天,and more

    机缘巧合,2021年8月10日在纽约的AMC (林肯中心) 看了C'mon C'mon试映。看电影的时候也并没有做笔记,所以情节,细节会有偏差。但还是想尝试从我自己的角度大概写点文字,以此纪念我的,菊次郎的,Jonny的夏天。

    故事极简介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孩子,一个

    机缘巧合,2021年8月10日在纽约的AMC (林肯中心) 看了C'mon C'mon试映。看电影的时候也并没有做笔记,所以情节,细节会有偏差。但还是想尝试从我自己的角度大概写点文字,以此纪念我的,菊次郎的,Jonny的夏天。

    故事极简介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孩子,一个母亲,和一个叔叔。孩子是一个独孤的孩子,爸爸因为情绪问题(精神疾病)被强制隔离。母亲是一个无奈的母亲,一个人要拉扯一个非常具有自我思想的孩子。叔叔是一个复杂的叔叔,未婚,职业是用播客-热爱倾听孩子和世界的声音。电影讲述了这个叔叔带着这个孩子去纽约玩耍 - 在这过程中 - 解开了这三个人的心结。

    电影整体的思想非常像菊次郎的夏天,但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内容上会有很大的区别。在电影里,这三人之间充斥着那种成年人之间非常深刻的爱,恨,与矛盾(即使其中一个是孩子)。在东方文化,这些感情会在行为中表现出来,会通过行为解决(妈妈喊你吃饭了)。但在西方文化中(特指电影中),他们会十分直接,露骨得对话(妈妈会像对待一个成年人一样袒露心扉得与孩子道歉,沟通)。电影从矛盾开始,以和解结尾。

    电影目前是黑白的。在试映后的问卷中,他们还问了黑白是否合适等问题。不排除之后会改。

    城市背景是纽约。

    三个主角的演技都爆裂,情绪处理都是恰到好处。

    机缘如何巧合

    一个同事偶然提到自己有4张C'mon C'mon试映的票,然后热情满满的4个人就在放映前一周决定一起去看。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试映,外加地点在林肯中心,所以额外期待。然而在电影放映前两小时,鸽子们渐渐表明身份。最后在电影开始前一小时,经过一番犹豫,单我一人从城市的最东边,穿过中央公园,在一个31度的夏天傍晚,走去了西边的电影院。

    我本以为此试映想必逼格很高。然而坐下后,就被前排400斤重的黑人大哥那无法名状的廉价香水劝退。当时晚上7点,我还没吃晚饭,心中有着随时走人的想法。

    但电影还是够硬核,硬是让我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了90分钟。

    核心情节简介

    孩子和叔叔的矛盾

    一. 在孩子家,一个周六的早晨,妈妈出门了。叔叔被巨大的声音吵醒,成年人那暴躁又隐忍的味道,在他身上淋漓尽致。他下楼看到是孩子在那放着音乐。孩子总喜欢吵闹,大人渴望安静。他暴躁,但又小心得与孩子交涉。那脆弱的平衡,仿佛他的自尊随时都会被打破,释放他心中的怒火。孩子显然不想照顾他的情绪,两个人不在一个频道的交流,更是让人屏住呼吸。但最终孩子调低了音量,一场矛盾,露出尖尖角,又下去了。

    二. 在纽约的一家生活用品店铺里。孩子想要买一个会唱歌的牙刷,欢欢乐乐,吵吵闹闹。但叔叔明显讨厌这种发出毫无意义噪音的东西,拒绝了他。随后叔叔就在店铺里随便走了走,就找不到孩子了。他从淡定到慌张,步伐加快各处寻找,那种成年人的淡定转而变成‘坏事了’的心态表演的很赞。就在他焦急到顶点时,孩子从角落跳了出来吓他。他那一瞬间的惊吓后,有那么半瞬间的喜悦,和随之而来的愤怒。他愤怒作为成年人被玩弄,愤怒自己差点丢了这个孩子,愤怒孩子给自己带来那种焦虑感。随后,他想要送孩子回家,不想再相处。

    三. 叔叔决定提前把孩子送回家,他收拾了孩子的行李,打的去了机场的路。路上孩子说肚子疼,叔叔实在没办法,于是他们在

    四. 纽约繁忙的大街上,叔叔在通话工作上的事,孩子在一边走,边上是形形色色,匆匆忙忙的纽约人。叔叔的脚步随着工作的电话慢慢停了下来,孩子被人流带走了。叔叔突然发现(演帝开始表演了)孩子不见了,慌张得,顺着人流跑,逆着人流跑(非常真实),大声呼叫,无济于事。他就这么焦急的找着,这时候孩子逆着人流跑回来了,哭了,内心十分委屈。他以为,叔叔不要他了,抛弃他了。他跑进了一个公交车,生着闷气。叔叔跟着进去,摸摸安慰。

    孩子和妈妈的矛盾

    妈妈被生活琐事所困,还要照顾一个小孩,一个问东问西,非常有想法的小孩。时不时,也就不耐烦,偶尔也就独裁一下。孩子不满妈妈时不时的独裁,认为自己没有被尊重和理解。妈妈觉得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苦。

    妈妈和叔叔的矛盾

    他们的矛盾与他们去世的妈妈有关,具体的情节没看明白。电影一直回放他们妈妈在病床的片段,叔叔在妈妈身边,孩子的妈妈躲在另一个房间。

    他们的和解

    孩子以为叔叔在路上抛弃他了,十分难过和生气。回家后,叔叔给孩子妈妈打电话,询问如何让孩子原谅他。这时候妈妈给出了一套十分成熟,标着1,2,3的攻略。很明显,妈妈曾经无数次用着同样的办法与孩子沟通。就这样,三个人各自都曾经存在的矛盾,在一个晚上,大家一起沟通,和解。

    关于孩子的思考

    我成长过程中,关于小孩的画面,总是需要父母,或者老人追着喂饭。有事无事就大哭。即使18岁成年人,也被大人当作小孩。大人们从小用 “哄”,“骗”,“吓” 来控制/保护小孩。但也不全是这样。我有见过在伦敦郊区研究所EBI带着2,3岁小孩上班的研究人员,小孩非常安静。我也在LA的一个超市遇到过一个大概初中的孩子,非常自信得体的问我这个陌生人借一下滑板遛一遛,然后1分钟后还给了我。小孩大抵出生时都是类似的,不同的是大人与他们的互动。我们是继续把孩子当成一辈子的巨婴,还是从小平等,互相理解?这之间的度,具体的操作,是需要每一个即将或者正在,或是已经成为父母的人思考的。

    菊次郎的夏天,孩子和大人都得到了和解,但他们并没有沟通,只是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但在这部美式的作品,孩子和大人平等对话,宣泄,最后和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这里也非常的明显。

    写在最后

    电影结束后,明亮又闷热的城市已然天黑,并泼着雨点。一场电影,恍如隔世。这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很难的。看电影的时候大概总能让人想起一些人,而那个人,有时候隔着半个地球,也会发来关心。人与人之间,偶尔的关心,理解,大概是可以得到的。但更难的是,在我们无意识的做事,按部就班生活的时候,也能理所当然的去理解身边的朋友,家人。在我们走在起起伏伏的人生道路的时候,也可以一直被人理解和善待。

    一个夏天的雨夜纽约,大抵该是如此。

    【详细】
    138003073
  • 谋杀游戏机
    2014/11/12 12:37:02
    对话诺兰:爱是宇宙终极答案,电影无胶片是耻辱
    见到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前一天,华纳的工作人员悄悄建议我:“明天着装最好简单一点,不要穿花哨的衣服。”这还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对谈要求。不仅如此,对方还嘱咐道,诺兰不喜欢被打扰,所以采访时不要有打字记录等动作,不要进行摄影摄像,不要掏出手机,访完也不要提出握手、拥抱、合影等要求。采访过程中会有一名工作人员面朝我,像拳击赛一样举一块纸板提醒我剩余时间。“还有,最好让诺兰感觉到,中国记者很专业。”她补充
    见到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前一天,华纳的工作人员悄悄建议我:“明天着装最好简单一点,不要穿花哨的衣服。”这还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对谈要求。不仅如此,对方还嘱咐道,诺兰不喜欢被打扰,所以采访时不要有打字记录等动作,不要进行摄影摄像,不要掏出手机,访完也不要提出握手、拥抱、合影等要求。采访过程中会有一名工作人员面朝我,像拳击赛一样举一块纸板提醒我剩余时间。“还有,最好让诺兰感觉到,中国记者很专业。”她补充说。

    第二天到了现场,诺兰已经坐在桌旁,艾玛-托马斯也坐在他的右手边。艾玛是诺兰的妻子和多部影片的制片人,两人出席同一场合时,总是那样相敬如宾。譬如艾玛很少凑到丈夫的身旁,只是站在远处眼含笑意地望着他,像个不争风头的合伙人。甚至,艾玛连姓氏都没有改叫诺兰。

    而克里斯托弗-诺兰,这个被无数影迷奉为当今最具才华的导演的英国绅士,外表平平凡凡,甚至有着与名气极不相称的质朴:一身并不笔挺的黑色旧西装,衬衫领子无力地塌进外套里,一双红袜子不合时宜地从沾满泥土的鞋子里露出来,胸前别着一枚纪念英国一战阵亡将士、闪闪发亮的红色徽章。他头发凌乱,脸上略带倦容,但有着谦和的微笑,淡蓝色的瞳孔清澈得让人不敢凝视。我也因此领悟,面对这样一位导演,的确不该穿得花枝招展;而在他本人有着很强亲和度的情况下,那一连串压力山大的要求其实是一种敬畏的自发约束。

    《星际穿越》是诺兰献给四个子女的一份深情礼物。作为诺兰首次中国行唯一深度专访的媒体,我也有幸当面聆听他讲述了幕后故事与创作心经。这个44岁男人以视觉影像传达了当今最前沿的科学理论,让千万普通人第一次看到了黑洞的样子,然而他使用的技术手段却和他本人一样返璞归真:要拍宇宙飞船和机器人,就真的造出一架可以飞起来的宇宙飞船和一个会走路的机器人;要拍玉米地、沙暴和冰山,就真的跑遍全球找到实景;要拍虫洞和黑洞,就用计算机按照科学理论模拟出画面,然后真的呈现到演员们的舷窗外。不仅如此,他还继续担任着胶片电影的坚定拥护者,以及3D电影、数字电影的激烈抵制者角色。他说,“如果未来连选择都没有的话,那将是一种耻辱。”他还鼓励编剧新人,“只要人类继续生存,就要相信会有源源不断的好故事产生。”


    关于《星际穿越》:
    与《蝙蝠侠》是两种不同挑战 即便是宇宙问题最终也归结为爱


    新浪娱乐:《蝙蝠侠》系列是建立在已有作品基础之上的,而《星际穿越》是你重新回归原创剧本,哪个创作时更得心应手一些?
    克里斯托弗-诺兰:《蝙蝠侠》系列的好处在于,它已经有了完整的架构,所以观众对背景都很了解,但确实我不得不尊重原有的角色设定。《星际穿越》是另一种挑战,我们限定自己,想让影片在科学上具有可行性。因此我邀请科学家基普-索恩担任了本片的顾问,我们一直在一起讨论各种科学细节。每部电影都有受限的地方,就看创作者自己想达到什么程度了。

    新浪娱乐:你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都是没有完整家庭的,《星际穿越》里的男主角更是承担着从“家的缺失”到“家园的失去”的重负。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设定?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家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通常做什么事情都会与家产生关联。我不知道总体而言我算不算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星际穿越》还是对全人类的未来有乐观态度的,主角们也都很乐观。

    新浪娱乐:您的太太此次担任了影片的监制,你们是怎样协助对方的?包括您也多次和自己的弟弟联合编剧,与家人一起工作会让你感觉更舒心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很喜欢与熟悉的人一起工作,无论是家人还是长年合作伙伴,因为对彼此很熟悉,容易沟通和理解。也因为这个原因这次我还是选择跟华纳合作。我不必担心其他的一些问题,大家的劲儿都往一处使,都是为了讲出一个好故事。

    新浪娱乐:我认为《星际穿越》和你以往很多电影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花了很大篇幅去描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尤其是父亲和女儿之间的。这与你自己当父亲了有关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觉得会有关系吧,我有四个孩子,库珀式的父爱中有我私人的一面,也是我拍摄这部电影的出发点。这是一场饱含情感的漫长旅途。

    新浪娱乐:你真的相信爱是一切的终极答案吗,即便是诸如宇宙终极这样的宏大问题?
    克里斯托弗-诺兰:毋庸置疑的是,爱是一切人类问题的终极解决途径。我觉得这部电影探讨的一个有趣问题是,科学至今还没有解析和量化人类情感的途径。我始终觉得宏大和微小是可以结合起来的,因为再大的问题最后也会回归到我们是谁、我们之间靠什么维系等简单问题上。


    关于技术坚持:
    很多电影用3D拍都是浪费 只有数字没有胶片将是一种耻辱


    新浪娱乐:《星际穿越》涉及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你却用比较传统的技术手段去呈现它。为什么依然排斥CG?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认为无论特效再怎样复杂,也无法复制出真实的感觉。从成本上讲,CG其实更贵。拍摄时实景是很有帮助的,演员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当时的情境。

    新浪娱乐:地球上的外景可以找,那外太空的呢?毕竟有些景象是目前还无法真实寻找和观察到的。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们的确需要把复杂的宇宙理论转化为观众可以看懂的可视化图像,因此在科学家的帮助下,我们用电脑模拟出它们应有的样貌,然后渲染出来,就跟真实发生的一样。比方说黑洞,我们就写了厚厚一沓纸的研究,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人如此精确地呈现过它。

    新浪娱乐:怎样平衡科学严谨性,和对于观众而言的可看性?
    克里斯托弗-诺兰:普通观众第一次看是不可能深入理解这些理论的,我们只能希望观众感受到效果。举个例子,当你看007的爆炸场面时,你不必明白爆炸的原理是什么,你只需知道爆炸的威力。我相信观众可以感受到我们建立的世界,而不必知晓其中的运行原理。

    新浪娱乐:拍《盗梦空间》时您拒绝了片方发行3D版本的建议,这回呢?为什么表现宇宙空间最好的形式是IMAX而不是3D?现在3D电影在中国特别盛行。
    克里斯托弗-诺兰:3D更多是把空间缩小,让观众感觉就是在一个很小的电影院里,东西都扑到眼前来。但对于非常宏大的宇宙来说,3D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反而是2D能够让你感受到更大的尺寸。我认为IMAX是能呈现出最多画面内容的。拍不拍3D还是要取决于电影吧,就现在来说,很多电影用3D拍都是浪费。

    新浪娱乐:听说你还亲自去各个电影院检测IMAX效果好不好?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觉得作为导演,必须清楚电影最终呈现在观众眼里到底是什么样。你不能只在你的小工作室里看完就完事了,必须亲自到电影院里,和普通观众坐在一起,看看效果究竟怎么样。

    新浪娱乐:你认为胶片会退出历史舞台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认为胶片不应消失于历史,因为它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技术,并且跟现在的数字影像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至少两者应该同时存在。我觉得未来如果连选择都没有的话,那将是一种耻辱。

    新浪娱乐:现在世界上还有一些导演是坚持拍胶片的,比如您和昆汀-塔伦蒂诺。跟昆汀交流过胶片问题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交流过,就在几个月前我们还在讨论这件事情,因为我们希望能够阻止生产胶片的柯达公司倒闭。转向数字是完全错误的,但可惜近些年绝大部分人都在这么做。我们希望能够延续胶片技术,让喜爱胶片的人继续创作下去。


    关于故事创作:
    不要把结构和故事分离开来 电影成功使我一直保持创作自由


    新浪娱乐:你对物理学感兴趣吗?平时会主动研究黑洞之类的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其实我对物理并没有兴趣,有科学家来帮助我呈现细节。我小时候对太阳系怎么运转有兴趣,但也没有去进一步深究。我觉得对其他专业领域保持一段距离对导演来说反而比较好。

    新浪娱乐:你的所有作品都很难以某一类型来定义,对拍摄类型片就丝毫没有兴趣?
    克里斯托弗-诺兰:类型片是一个很方便将观众带入剧情的方式,能让观众有明确的观影期待,但我的确喜欢把不同类型片的元素混合起来,希望能给大家不同的体验。

    新浪娱乐:美国主流观众对新类型影片的接受程度怎样?即便是奥斯卡的评选,也经常是偏向平庸和保守的。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不知道,人们经常谈论学院的口味什么的,但我也不知道学院有什么口味,因为我自己也是会员之一。我只知道自己的喜好,不知道其他6000名会员的喜好。奥斯卡每年都不一样,结果不能代表所有会员的选择。

    新浪娱乐:为何你一直都很重视叙事结构的创新?现在电影技术越来越发达,好的故事却貌似越来越少。如果请你为一名编剧新人提供一些建议,你会告诉他什么?
    克里斯托弗-诺兰:如果让我提建议,我会说不要把结构和故事本身分离开来,它们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我看过许多结构很花哨,故事却一团糟的电影。世界上所有故事的内核可能只有几种,但形式却是千变万化的。只要人类继续生存,就要相信会有源源不断的好故事产生。

    新浪娱乐:很多导演都说,随着影片投资规模的加大,他们可能越来越难以随心所欲地拍摄自己想要的电影,而是要受制于出品方约束、票房考虑等原因。你有过这样的困惑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目前还没有,因为我的电影投资越来越大,是基于我的电影都很成功的前提下。我在创作上一直都很自由,所以当我面对可以随便发挥的机会时,我也会很亢奋地想完成到最好。


    关于电影口味:
    无法避谈伟大的《2001:太空漫游》 最欣赏的中国电影是张艺谋《菊豆》


    新浪娱乐:哪些电影给了你灵感来创作这部《星际穿越》?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无法避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构思电影时不能假装它不存在,那的确是一部非常伟大的作品,对我以及许多导演的创作都有很多启发,比如斯皮尔伯格的《第三类接触》。我对电影最早的记忆之一也是我父亲带我去看《2001:太空漫游》,看到人类向宇宙最远处前进,那时我就想,如果我有机会,一定也要拍一部关于宇宙探索的电影。1983年的《太空先锋》也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

    新浪娱乐:在发布会上,你说最欣赏的中国电影是张艺谋的《菊豆》,为什么?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对这部电影绚烂多彩的画面印象很深。还有出殡那场戏,是西方世界从未见闻过的场景,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新浪娱乐:跟阿方索-卡隆探讨过拍摄太空的技术问题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他跟我还不太一样,就我所知,他用了很多CG。在他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之前我跟他说,不好意思我没看《地心引力》,因为我自己太空题材的新片还在进行中,他也表示理解,哈哈。


    (文/何小沁)
    【详细】
    71884497
  • 全员母亲复活节
    2018/9/12 21:56:09
    Ruth到底是如何看待不公的?

    我很少见到想Ruth这样一个弱势而积极角色

    她善良,在和好友道歉这件事上她把自己的姿态摆得极低,在开展新的人际关系时她是去先主动offer友好的一位,替别人求情也是她;她宽容近乎懦弱,导演朋友再怎么待她不好她也能原谅;她积极,不想辜负自己的想法总要去试一试,然后被别人辜负;她坚强,你知道她的演艺梦有多难实现。

    然后她被放在这样一个男权世界——women

    我很少见到想Ruth这样一个弱势而积极角色

    她善良,在和好友道歉这件事上她把自己的姿态摆得极低,在开展新的人际关系时她是去先主动offer友好的一位,替别人求情也是她;她宽容近乎懦弱,导演朋友再怎么待她不好她也能原谅;她积极,不想辜负自己的想法总要去试一试,然后被别人辜负;她坚强,你知道她的演艺梦有多难实现。

    然后她被放在这样一个男权世界——women are abused by the male-dominated society. Ruth的性格直接把这个事实用极度humiliating的方式撕开给人看.她为什么不断的被导演欺负?她为什么还不断的凑上去?她不觉得自己的处境非常尴尬么?追梦比自己的尊严还重要?

    如此卑微的被对待,又如此积极地去坚持。这样冲突的特质集中在这样一个女性角色上,我被吸引着看下去,她是怎么做到的?更直接的说,我想要去同情她,我在倾慕她的积极。

    不公是很容易产生悲愤和绝望的。为迎难而上我懂,忍住悲愤是另一种坚韧么?我通过大家都可能遭遇的普遍的不公处境与剧集产生共鸣,剧中的不公表现以演员与导演为形式的男女权的不公,就我生活而言,我遇到教师与学生,父亲与子女之间,老板与员工之间的不公,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处于上位者的直男滥用他们手中的权力,用言语用命令满足自己的性情,根本看不到他人的感受,这一点又和剧集格外相似。又对她始终不变的生活态度感到不可思议——她好像根本不会产生悲愤。

    当是遇到不公时我多半当时会懦弱,事后又不停地想,先愤后悲,我想要不顾后果,疯狂报复,毁灭。所以,Ruth到底是如何看待不公的?


    【详细】
    964875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