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奥·麦卡雷(Leo McCarey)的[明日之歌](Make Way for Tomorrow,1937),这部片子是很多影评人心中关于描绘“老年人爱情”的不二选择,而本片在国内找不到多少关于影片及其幕后的相关资料,本篇来尝试填补部分遗憾。以下部分内容来自根据CC版花絮及IMDb资料整合。 一区CC版,合成的法二的部分花絮素材,进行了画质修复。
关于导演 麦卡雷在好莱坞的黄金时代是与阿尔弗雷克·希区柯克、弗兰克·卡普拉齐名的大导,一生一共参与了近200部电影的制作,尤其是在喜剧方面,早期拍摄了不少喜剧默片,曾与著名的马克思兄弟合作了反响不俗的[鸭羹](Duck Soup)。麦卡雷也是奥斯卡常客,比如同在1937年指导的[春闺风月](The Awful Truth)让他拿下了最佳导演,而1944年的[与我同行](Going My Way)更让他次年再次折桂最佳导演,并且拿下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这三项分量最重的奖项,让他成为奥斯卡史上第一人;而之后广大影迷熟知的[金玉盟](An Affair To Remember)掠下四个提名,而且顺势名列美国最伟大的爱情电影的第五位。即便如此,麦卡雷由于后来的车祸事故以及与极右份子的关联从此磨掉了光环,[金玉盟]后再也没有佳作问世,现在很多人都将他遗忘了,将他尘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或更早的黄金时代。
关于影片 改编自小说《Years Are So Long》,奥森·威尔斯谈及这部电影曾说:“那是一部最悲伤的电影制作,连石头都能被感动的落泪(It would make a stone cry),无人例外。”它同时入列了《视与听》杂志评选的电影史上被忽略的75部佳片榜单。 而[明日之歌]作为一部特殊时代下的特殊题材影片,把故事背景设立在1937年的纽约,那是美好过后的纽约,一对老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们住在冰冷的公寓中,故事不复杂,剧情这里就不提了。麦卡雷是爱尔兰天主教徒,几乎他拍的每部影片都会涉及宗教、政治等题材,但惟独除了这部[明日之歌]。影片“灵感”来自于麦卡雷一次生病卧床不起而导致没能见关系亲密的父亲最后一面,留下遗憾,随即产生拍摄一部关于老年人生活状态的边冷话题。[明日之歌]拍的如此纯粹,简直就是生活的横切面,态度也是绝对中立,而老夫妇最后时光的相聚如此淳朴感人,怪不得法国导演Jean Renoir曾称赞他说,在美国好莱坞没有比莱奥·麦卡雷更懂得人民大众的导演。关于演员更是一段不为人知的传奇:片中老夫妇竟然是化妆而成的,男女主角当时不过四十多岁,仅比饰演儿女的演员们大四五岁而已,化妆术十分高超,当然由于黑白片的缘故,观众也看不出太大破绽。个人十分赞赏饰妈妈Lucy,当时仅48岁的Beulah Bondi,她在片中不论语调还是动作,像手颤都拿捏了得。而你仔细观察的话,其实导演麦卡雷也客串了不止一个角色。 影片后半段,不知是否是麦卡雷刻意的安排出了仿佛乌托邦般的友好世界,两位老人最后相聚,先后遇到了多位好心人:汽车营销员以为老人要买车,载送他们去酒店,最后发现他们原是为了搭顺风车,也笑脸盈盈把他们送进酒店;酒店大堂经理亲自帮老人安排座位,请老人喝酒,老人钱不够,而且竟然允许他们“赊账”;老人来到舞池,乐团指挥发现老人跟不上华尔兹的节拍,主动特意为他们改成了舒缓的《Let Me Call You Sweet Heart》,曲子也一直延伸到影片最后。其实我们也现实的知道现实中这些好事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不免唏嘘这些片段。最后老人还是伤感的分离了,但也算是开放式的结局,我们并不知道老人彼此是否再能相见。回望这种题材,在当时令人们都望而却步,因为谁都不愿去看这样一部令人伤感的片子,特别[明日之歌]结尾一反当时普遍的欢乐大结局,也是麦卡雷不顾制片方的压力,不肯妥协坚持的保留了下来的结果。然而最后可想而知,片子赔了钱,派拉蒙随之也与麦卡雷解约。 麦卡雷却不后悔,他一直相信[明日之歌]是他拍过的最好的影片,在同年影片[春闺风月]让他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时,他在台上感谢学院后,说“你们把这个奖给错了影片(You've given me this for the wrong film)。 最后,麦卡雷于1969年逝世,临终之前他说“我真惭愧,活了这么多年,我就领悟了一点,人们应该相互友好对待。”此处的友好,既包括了亲人,也包括了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也许,这句话就是[明日之歌]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