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剧最大的感慨就是:编剧老师的三观杠杠的正
主要谈谈93组和22组的这对母女
愿意为孩子豁出命去的母亲很多,但戴思瑾的信念才是最正的,“豁出一条贫瘠的命又有什么用呢?”她跟上了改革开放的潮流,放弃铁饭碗下海,从捣腾衣服开始,越做越大成
看完这部剧最大的感慨就是:编剧老师的三观杠杠的正
主要谈谈93组和22组的这对母女
愿意为孩子豁出命去的母亲很多,但戴思瑾的信念才是最正的,“豁出一条贫瘠的命又有什么用呢?”她跟上了改革开放的潮流,放弃铁饭碗下海,从捣腾衣服开始,越做越大成了“戴总”,收购钢材宾馆,投资月子会所……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财富,让女儿衣食无忧地长大。等路远方长大了,有母亲创造的财富,她可以不必为糊口而只为自己的热爱工作。
路远方自幼看着母亲辛苦打拼、白手起家,养成了她雷厉风行的性格,以及对工作的全心投入。她和前夫的情节,一开始以为难道要落入“豪门娇妻带球跑,深情霸总千里追妻”的俗套?……好在结局是路远方很果断地拒绝了前公公拿信托基金威逼利诱,她的底气,不仅来自于母亲为她创造的财富,让她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养好儿子,更来自于见证了母亲的奋斗史,让她有独立的人格,可以不依附男人,依旧生活得精彩——这样的情节真的比那些“外表大女主,实则靠男人”的假大女主剧好一万倍。
还有两个细节值得点赞:
1. 章楚江提到了未婚妻小雪,这个细节说明了戴思瑾和他只是生意合作伙伴,没有发展爱情线,呼应了“不依附男人”的观念。
2. 杜可心的独白似乎暗示着夏志雄和杜可心最后离婚了,编剧不让绿茶小人得志,作为观众我相当满意哈哈哈。
牺牲与否是妈妈的自由,妈妈只有先把自己活好了,才能养育好孩子
路远方坚持和《生斗士》作者(还特地塑造成了个长相猥琐的大叔)撕到底的情节,除了表现她对作品的坚持,更是价值观的体现:《生斗士》认为妈妈天生就该牺牲、就该伟大,代表的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绑架和禁锢,是一种隐形的剥削和奴役——这是这部剧想要批判的。牺牲,不牺牲,妈妈有选择的自由,不是旁人可以论断的。不是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才是好妈妈,妈妈自己先活出一个丰足的生命,才能给孩子树立好的人生榜样;先把自己建立好了,才更有能力养育好孩子。剧中戴思瑾后来在国外再婚,路远方怼夏志雄“难道我以后带着儿子就不谈恋爱了?”都体现了单亲妈妈也能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有追求自己感情的权力。
少一颗星是因为有些地方人物心理转变过于生硬和表演过于浮夸了,比如08组陈兰青到机场把广播煽情把专家拦下来,比如22组杜可心看路远方直播看哭,艾米和路远方莫名其妙成朋友了……
推荐给即将迈入婚姻和考虑要孩子的观众,是一部选材真实,三观很正的剧。
写在前面
因为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开了弹幕,导致观影心情受挫。很多人总纠结在这个可能吗?陌生人跟你说话你不害怕吗你一个女的?美国没有摄像头吗?这不可能那不可能的,真是影响心情。然后我就把弹幕关了,太气了,好好一部电影被弹幕弄得趣味全无。
首先,请不要在再以你身处的社会环境对另一种自己没体验过的事情做任何评价,没有经历过自然就没资格评价,就算评价了,也毫无可信度。都是一些二
写在前面
因为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开了弹幕,导致观影心情受挫。很多人总纠结在这个可能吗?陌生人跟你说话你不害怕吗你一个女的?美国没有摄像头吗?这不可能那不可能的,真是影响心情。然后我就把弹幕关了,太气了,好好一部电影被弹幕弄得趣味全无。
首先,请不要在再以你身处的社会环境对另一种自己没体验过的事情做任何评价,没有经历过自然就没资格评价,就算评价了,也毫无可信度。都是一些二手信息和被植入的观念和想法。美国人很爱跟陌生人说话,美国公共场合没有摄像头(因为他们觉得侵犯人权),美国没有支付宝等手机付款(个别地方也可以支付宝付款但很少,如洛杉矶星光大道上的丝芙兰可以用支付宝)
其次,观影是一个而整体的体验。你觉得不可能发生的事只是对于你狭小的世界而言,你没有想象力不代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没有想象力。每个人都是拿自己为度量衡来衡量别人或者电影中的人现实不现实,本身就是一种片面的做法。世界上有很多人的生活本身远比电影多彩,电影只是镜花水月的展现了一部分而已。你的世界太小了,容不下别人的世界比你多彩。这个世界七十亿人,在你这个小粒子这里概率为零的事情,怎么就不能在另外七十亿分之一的粒子身上发生呢?
聊聊电影本身
首先 电影本身故事架构很像爱在三部曲,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这部电影自己的精彩。因为我本人偏好这种类型的电影,类似的还有《已是香港明日》也很不错,观影体验好看的轻松自在画面好看音乐好听看男女主角走走路聊聊天,已经很是满足。
我可能是少数看这部电影不是因为美国队长的,我没看过美国队长的系列电影,但是这部电影里面,他还是很出色的,至少颜值出色,并且也是他自己做导演拍的。路人看这部电影就是两个穷困潦倒两个跌入谷底的男女在中央车站邂逅的故事,男女主都很好演的,女主在后来跟男主卸下防备后和盘托出自己老公出轨发现邮件里的一切还要装作什么都没发生那一段我看哭了,我觉得她演得很好至少让人觉得她之前的戒备和不信任陌生男子都是有理由的,她这个角色赢得了观众的信任就在这一段独白中。
爱上却不上床的感情,总是最高级,让人回味无情并可以在后来的回忆中不断美化对方。
永远不要失去对于浪漫的想象,因为你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遇到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你。
爱会消失,但浪漫不会。
喜欢这部电影的真的可以看看《已是香港明日》,我觉得很ok。
说句题外话,为什么我说这样的故事会发生,因为这个故事就切实的发生在了我身上,一样是在纽约,一样是陌生人,一样都是在落魄时期却共同度过了最美好的时光,甚至一样的在路边走不动的时候随便推门进去算了十块的命,你说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可它确实就那样生猛的发生了。后来,我们称之那一些列的巧合为命运本身的安排。
好无聊的在家待着就刷个剧,还蛮好看的。我这么挑的人都觉得还可,键盘侠就闭嘴吧,真牛b就自己花钱拍一部,只会打嘴炮有意思吗
说实话,在国产玛丽苏和翻拍主题里,这个主题还是很有趣的,而且和一相比,古今融入感更强,毕竟一的仁显痕迹有的重……我觉得虽然算不上顶级,但逻辑和故事都比较通畅,虽然演技稚嫩,但也不真的算蛮好。
冲鸭魏大勋,一人两角不错不错~
好无聊的在家待着就刷个剧,还蛮好看的。我这么挑的人都觉得还可,键盘侠就闭嘴吧,真牛b就自己花钱拍一部,只会打嘴炮有意思吗
说实话,在国产玛丽苏和翻拍主题里,这个主题还是很有趣的,而且和一相比,古今融入感更强,毕竟一的仁显痕迹有的重……我觉得虽然算不上顶级,但逻辑和故事都比较通畅,虽然演技稚嫩,但也不真的算蛮好。
冲鸭魏大勋,一人两角不错不错~
吴宇森的电影,亦或是一切电影,都离不开背叛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背叛源于自私,自私源于原罪般的欲望。这欲望在《喋血街头》里,化为了纯粹的对金钱的贪婪。穷苦的生活是对金钱欲望最原始的启动装置,在未曾背叛友情的人眼里,穷苦的日子所拥有的快乐正是值得珍惜的。而在背叛者心中,穷苦没有快乐,快乐只能从富有中获得。梁朝伟在电影中饰演的角色,其实也处于背叛的一端,他捍卫了友情,却
吴宇森的电影,亦或是一切电影,都离不开背叛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背叛源于自私,自私源于原罪般的欲望。这欲望在《喋血街头》里,化为了纯粹的对金钱的贪婪。穷苦的生活是对金钱欲望最原始的启动装置,在未曾背叛友情的人眼里,穷苦的日子所拥有的快乐正是值得珍惜的。而在背叛者心中,穷苦没有快乐,快乐只能从富有中获得。梁朝伟在电影中饰演的角色,其实也处于背叛的一端,他捍卫了友情,却背叛了爱情。唯一没有背叛任何人的张学友,最终背叛了自己。可以说整部电影里演技最为精彩的就是张学友,不管是在香港的街头,还是在越南的街头,张学友都为观众奉献出了拼命的表演。吴宇森在《喋血街头》中的野心颇大,但他对故事的掌控力沦为庞大背景的奴隶。电影最后汽车和自行车的闪回镜头,是电影的一大亮点。吴宇森想要说的再多,也走不出背叛这个没有边际的主题之坑。
《终端》自从在“小李子”的《华尔街之狼》中惊鸿一瞥的性感小辣妞“罗比”以DC“小魔女”的身份红遍大江南北之后,其演技便一路开挂。这部影片要不是其奉上灵动的演出,略显单一的故事线即使用再多灯光、剪辑这些软技术的辅助都会显得有那么一丢丢索然无味,一个复仇的故事因为有了她诸多配合场景的造型出现都感觉鲜活了许多,就连字幕组也情不自禁的兴趣盎然起来,将每场字幕的颜色进行了与之相得益彰的匹配,尤其是她在
《终端》自从在“小李子”的《华尔街之狼》中惊鸿一瞥的性感小辣妞“罗比”以DC“小魔女”的身份红遍大江南北之后,其演技便一路开挂。这部影片要不是其奉上灵动的演出,略显单一的故事线即使用再多灯光、剪辑这些软技术的辅助都会显得有那么一丢丢索然无味,一个复仇的故事因为有了她诸多配合场景的造型出现都感觉鲜活了许多,就连字幕组也情不自禁的兴趣盎然起来,将每场字幕的颜色进行了与之相得益彰的匹配,尤其是她在剧中与《谍中碟》系列御用IT男“西蒙.佩吉”这位老戏骨碰撞出的火花,让诸多桥段妙趣横生更让诸多本来精彩的对白有了更漂亮的演绎,这部电影也适合大部分爱美的女孩子看,“罗比”不同造型的出场你可以不考虑故事情节,研究一下穿着搭配、了解一下眼线的品牌、分析一下唇膏的色号也是一次投己所好的乐趣。QJ
该片在两个半个小时的时长里没有一句废话,叙事流畅、步步反转,最后将这个残酷事实的真相抽丝剥茧地展现给观众。
表面上这是印度人权律师钱德鲁帮助社会底层百姓打赢官司、讨回公道的故事,实质揭露了在种姓制度下各阶层之间的残酷压迫。
这是一段被人遗忘的历史,是泰米尔土著居
该片在两个半个小时的时长里没有一句废话,叙事流畅、步步反转,最后将这个残酷事实的真相抽丝剥茧地展现给观众。
表面上这是印度人权律师钱德鲁帮助社会底层百姓打赢官司、讨回公道的故事,实质揭露了在种姓制度下各阶层之间的残酷压迫。
这是一段被人遗忘的历史,是泰米尔土著居民被排斥在印度四大种姓之外、被称为“不可接触者”的残酷历史。钱德鲁站在法庭上为各位高高在上的大法官以及权贵勾结的警界联盟“讲述”这段历史。在真实的事件中,钱德鲁这场人权官司打了整整十年,漫长的取证和诉讼,最终赢来了胜利的曙光。
本片片名《杰伊·比姆》就是比姆万岁的意思,比姆是印度上世纪50年代贱民出身的伟大改革者,既是印度宪法之父又是印度第一位法律部部长。在当时的印度社会,种姓制度、司法体系和作为执法者的警察,共同编制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这张网看似维持了社会的民主和自由,但却是有条件和相对的,他们心照不宣的压迫和奴役作为“不可接触者”的贱民。因此比姆曾说,只要一个人没有实现社会自由,法律所提供的自由对他就是没有用的。这句话深深影响了钱德鲁,他一生致力于为贱民阶层伸张正义,为印度种姓制度的废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就已经出现反对种姓制度、出身不能决定能力和阶层的论调。印度佛教的兴起更是诉诸一个人人平等、没有分别心的世界。但是人性幽微,当权者不肯放弃手中的特权,神解救不了世人,自由和平等需要法律的维持。在影片中,得到钱德鲁帮助的社会底层百姓献上花环,钱德鲁却躲开了,他说,“我是人,不是神,我不需要花环”。
被朋友推荐看的,说实话这种电影它套路就是那个套路,我这么没脑子的都能顺着猜出剧情,所以说就是看看罢了。都是为了对方做出的牺牲和抉择,没有谁对谁错的说法。假使五年前俏俏告诉李行她的病,又会发生什么呢?李行还会不会因为一边照顾她一边奋斗出现在的成就?这都说不准的啊。我看着他们两次分手呢,总觉得是恋爱中的一点小矫情,反正分分合合他俩还是爱着对方的。感动得痛哭流涕我倒不至于,可能我的情感经历不是很丰
被朋友推荐看的,说实话这种电影它套路就是那个套路,我这么没脑子的都能顺着猜出剧情,所以说就是看看罢了。都是为了对方做出的牺牲和抉择,没有谁对谁错的说法。假使五年前俏俏告诉李行她的病,又会发生什么呢?李行还会不会因为一边照顾她一边奋斗出现在的成就?这都说不准的啊。我看着他们两次分手呢,总觉得是恋爱中的一点小矫情,反正分分合合他俩还是爱着对方的。感动得痛哭流涕我倒不至于,可能我的情感经历不是很丰富没法儿体会到那些吧(好吧是没有感情经历……)最后俏俏为李行读那本纪念册的时候我觉得是最打动人的地方吧。喔,对了,蒋劲夫这波我是服气的
很早很早之前看过这部电视剧,印象最深的就是方宝莲和黄崇明这一对。他俩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原来的方宝莲是一个很善良,很正义的人,而黄崇明根本不爱方宝莲,最后在别人的推推搡搡之下,两个人竟然就这样可以结婚了,也是令人目瞪口呆。不知道为什么,看到方宝玲和黄崇明两个人吵架,特别是黄楚明打方宝莲的时候,我特别的想笑。他俩总给我一种莫名的效应,特别是最后黄崇明和方宝莲再次相见的时候,依然给我一种非常想笑
很早很早之前看过这部电视剧,印象最深的就是方宝莲和黄崇明这一对。他俩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原来的方宝莲是一个很善良,很正义的人,而黄崇明根本不爱方宝莲,最后在别人的推推搡搡之下,两个人竟然就这样可以结婚了,也是令人目瞪口呆。不知道为什么,看到方宝玲和黄崇明两个人吵架,特别是黄楚明打方宝莲的时候,我特别的想笑。他俩总给我一种莫名的效应,特别是最后黄崇明和方宝莲再次相见的时候,依然给我一种非常想笑的感觉。可能是黄崇明说话总给人一种喜感。然后是林敏君和绍华。林敏君就是一个只会哭,只会哭,头脑简单的没有用的妇女。不喜欢这样的软弱的女人。而少华令我最气愤的一段就是在他,而少华令我最气愤的一段就是在他明明看到自己的亲儿子在自己眼前,却还将他推进了监狱。这样的父亲实在是太过分了。另外的林嘉佑,王英杰,叶灵,晶晶,我觉得都是挺好的角色,都是敢为了自己的爱而付出的。我个人不太喜欢林嘉佑和叶灵在一起。我更赞成王英杰和叶灵在一起,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王英杰那种体贴和暖心的关系更适合叶灵。如果我是她,我一定会选择王英杰。最后林敏君还是选择了邵华,放弃了在她身边多年的老朋友,个人感觉这个选择可能并不是最好的。但她既然决定了,我想她也做好去承受很大压力的准备。这么长的剧集拍下来有点拖拉,但总体来说有些内容还是挺好的,给三颗星。
近期看的最开心最畅快的一部剧。
演员没有包袱、演技自然;混血脸一本正经地搞笑不仅没让观众出戏、反而散发出一种反差萌和喜感。
重庆和摩洛哥实地取景,就冲这一点就比90%的网剧甚至上星剧要用心了。
有趣的场景切换,有一
近期看的最开心最畅快的一部剧。
演员没有包袱、演技自然;混血脸一本正经地搞笑不仅没让观众出戏、反而散发出一种反差萌和喜感。
重庆和摩洛哥实地取景,就冲这一点就比90%的网剧甚至上星剧要用心了。
有趣的场景切换,有一幕女主闺蜜说完“一把火烧了”后镜头马上切到女主家里舅舅点燃地上的一团火;
导演还偶尔玩一玩一镜到底的长镜头,男二送火锅那一段行云流水、观众看的也很过瘾。
看完第五集,是我低估这部剧了。这哪是什么沙雕中二玛丽苏?这是赤裸裸社恐人的真实写照啊…果然喜剧的内核还是悲……卜冠今哭戏的感染力还是一如既往的优秀。
加斯帕·诺一向以惊世骇俗的题材和影像挑衅着观众的容忍底线,今年这部新作没入围戛纳竞赛,而是去了相对低调的“导演双周”单元,依然引起了强烈的关注。相比起前几部大胆咋舌的作品,这部新作相对不太惹人反感,还意外地具有现实意义,作为一部禁毒宣传片来看也未尝不可。影片开头就放完所有演职人员名单的做法算是有点不走寻常路,接下来采访形形色色的舞蹈表演者的场景带有强烈的纪实意味,很难辩识到底是真的采访还是虚
加斯帕·诺一向以惊世骇俗的题材和影像挑衅着观众的容忍底线,今年这部新作没入围戛纳竞赛,而是去了相对低调的“导演双周”单元,依然引起了强烈的关注。相比起前几部大胆咋舌的作品,这部新作相对不太惹人反感,还意外地具有现实意义,作为一部禁毒宣传片来看也未尝不可。影片开头就放完所有演职人员名单的做法算是有点不走寻常路,接下来采访形形色色的舞蹈表演者的场景带有强烈的纪实意味,很难辩识到底是真的采访还是虚构的台词,让观众误以为这是一部介绍舞蹈乐团的纪录片。无独有偶地,这部跟卢卡·瓜达尼诺的《阴风阵阵》一样,均采用舞者作为叙事的核心人物,而且都有发生在排舞室里的场景段落。这部作品有一个精彩绝伦、值回票价的序幕:在色彩斑斓的地下舞蹈室里,固定长镜头拍摄众多舞者轮番上阵,大显身手的比“舞”,配合着强劲节奏的音乐,制造出血脉喷张的气氛,再次让观众误以为是一场舞蹈比赛的现场实录。但当音乐停了下来,我们才发现这只是一次彩排,然后摄影机开始跟随着角色在这个仿佛与世隔绝的舞蹈室里自由穿梭。如果不是影片开头提示这是一个发生在2006年的故事,很难从人物与环境感受到时代背景,这一点跟《阴风阵阵》里刻意渲染时代氛围感的表现手法不太类似。我反而觉得这部作品像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那部一镜到底的《俄罗斯方舟》,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密闭空间里,镜头跟随着角色在博物馆/舞蹈室里逡巡,只不过这部《高潮》并没有用一镜到底的90分钟长镜头挑战观众的忍受力。尽管如此,这次的长镜头算得上是加斯帕·诺作品里最多最复杂的,最后那个长达半个多小时的运动镜头算是一次效果不俗的大胆尝试,我觉得难度跟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里面那个3D长镜头不相伯仲。360度不停旋转、彻底上下颠倒的镜头设计让观众感受到剧中角色喝下混入迷幻药饮品后神志不清、精神错乱,乃至癫狂失控的情景,其后舞者们匪夷所思的自残、血腥、暴力、乱性行为的刻画算是导演一贯嗜好的重口味与恶趣味标志,不过这回导演似乎充当了一次禁毒宣传代言人,令观众彻底体验到迷幻药对身心的巨大危害,甚至对有子女的家长来讲更是当头一棒!也许是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缘故,我觉得影片的叙事部分略显单薄。灯光色彩、舞蹈和音乐的部分可以给满分,充分彰显了导演的作者标签特色,然而舞者之间的交谈片段和对白充斥着极其无聊的男性荷尔蒙色彩,互相嫉妒与勾心斗角的女人。人物角色的刻画也比较浅薄,酷儿角色的设计只是惊鸿一瞥,却遗憾地没有太多延伸。最关键是“舞蹈”这个要素没能给叙事情节上发挥出太多推进作用,或者产生任何联想空间,仅仅只是展示舞者的精湛舞技,实在有点浪费。这一点来看《阴风阵阵》反而做得比较好,撒旦献祭与舞蹈紧密相连,在影像上不断制造出惊悚悬疑感。也许是年龄的关系,加斯帕·诺这部新作显得比以往要成熟些,逐渐摆脱掉以往过于沉溺的自恋意味,开始将作品的触角伸向现实世界,主动勾探出或有或无的社会意义,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