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一集了,虽然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真的,这个剧已经达到国产剧的新巅峰了,这就是一个里程碑式作品。关于节奏,没有一丝感觉到网上有些人说的拖沓。描绘草原人民日常生活和一些给群演的镜头,因为演员的长相朴实(没找网红脸)、服化特别真(没有大粗眼线和韩式平眉),而非常有电影感——高级、又有艺术感。
看完第一集了,虽然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真的,这个剧已经达到国产剧的新巅峰了,这就是一个里程碑式作品。关于节奏,没有一丝感觉到网上有些人说的拖沓。描绘草原人民日常生活和一些给群演的镜头,因为演员的长相朴实(没找网红脸)、服化特别真(没有大粗眼线和韩式平眉),而非常有电影感——高级、又有艺术感。
家长里短的确实很现实也很真实,千家万户的真实写照也就这样吧,无时不刻挠拨着那些乱七八糟的神经,很好奇为什么有些人就喜欢看这些,无休止的内耗,无尽的漩涡,不累吗,老看这些,不累也给学累了
建议少拍少看这些剧,也许真实,但很灰暗,不仅没有营养,还有毒素,现实中结局可没有那么美好
家长里短的确实很现实也很真实,千家万户的真实写照也就这样吧,无时不刻挠拨着那些乱七八糟的神经,很好奇为什么有些人就喜欢看这些,无休止的内耗,无尽的漩涡,不累吗,老看这些,不累也给学累了
建议少拍少看这些剧,也许真实,但很灰暗,不仅没有营养,还有毒素,现实中结局可没有那么美好
还有为啥要规定字数,那么多短评怎么发出来的,特码勾起我高中作文800字的噩梦了
很欣慰看到很多评论说了这部剧的低级“心理学”和泯灭“物理学”当做噱头和外衣。且不说这个设定如何,只说拍片子讲究基础行为逻辑。李天母亲被从医院偷走那集,一上来在一楼焦急的要上去见母亲,被拦住,结果到了母亲病房门口,反而一扫之前的焦急不去看打开的病房门内母亲的情况,而是在门口和老苗对着瞪眼半天,然后才扭头去看母亲病床,然后“惊讶”发现母亲不见了,然后高潮来了,
很欣慰看到很多评论说了这部剧的低级“心理学”和泯灭“物理学”当做噱头和外衣。且不说这个设定如何,只说拍片子讲究基础行为逻辑。李天母亲被从医院偷走那集,一上来在一楼焦急的要上去见母亲,被拦住,结果到了母亲病房门口,反而一扫之前的焦急不去看打开的病房门内母亲的情况,而是在门口和老苗对着瞪眼半天,然后才扭头去看母亲病床,然后“惊讶”发现母亲不见了,然后高潮来了,一个中国人面对母亲不见,连续大喊英文“No No No”而且前几句no喊的都不标准,喊的特别像日语发音的naeyi,当然鉴于前几句他那蹩脚英文也能理解,但是中国人本能喊no也是牛了逼了。之后瞬间理智,接着给老苗科普意识犯罪的歪理邪说。一个字,绝。
不认同那就是你对哈,你说的都对
不认同那就是你对哈,你说的都对
季君行、林惜和东门口小分队的友情一度让我非常羡慕,大家一起奔着最好的大学努力,互相支持,为了梦想冲刺,偶尔有点小吐槽,有点尖子生的小烦恼,成堆的卷子,上不完的课,争分夺秒去洗澡。
第十六集。
在后山,小分队拜完狮子看到刘银,轮流自己喊出来自己的烦恼压力、释放的一
季君行、林惜和东门口小分队的友情一度让我非常羡慕,大家一起奔着最好的大学努力,互相支持,为了梦想冲刺,偶尔有点小吐槽,有点尖子生的小烦恼,成堆的卷子,上不完的课,争分夺秒去洗澡。
第十六集。
在后山,小分队拜完狮子看到刘银,轮流自己喊出来自己的烦恼压力、释放的一瞬间,我开始落泪。
被惊艳到了
被惊艳到了
虽说这就是一个俗套的玛丽苏剧情,但是仍然不住地被吸引,为他们的笑容而迷惑。每个女孩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梦,被爱着,不只是一个男人。而在这个故事里不仅有青梅竹马、职场上司、危险特工、可爱学生,甚至还有财阀三世、傲慢明星、温暖作家,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魅力,换做任何一个女孩都会在他们之间犹豫不决。因为,她们想要的不是其中某一个,她们只是都想要而已。
虽说这就是一个俗套的玛丽苏剧情,但是仍然不住地被吸引,为他们的笑容而迷惑。每个女孩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梦,被爱着,不只是一个男人。而在这个故事里不仅有青梅竹马、职场上司、危险特工、可爱学生,甚至还有财阀三世、傲慢明星、温暖作家,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魅力,换做任何一个女孩都会在他们之间犹豫不决。因为,她们想要的不是其中某一个,她们只是都想要而已。
但我依旧觉得她们不是贪心,只不过因为软弱所以才渴望被爱。而我,也是这样的女人中的一个。就好像童话里的王子和骑士,我们幻想的是像童话里一样的浪漫和美好。即使那些粉红色的幻想如同美人鱼的泡沫一般易碎,但,还是憧憬着,想象着,好像这样现实就会变得和童话一样,好像这样我们也变得像童话里的公主一样善良纯洁。
也许,每个女孩心里都住着一位公主和一位巫婆,而决定公主与巫婆的主次的关键应该就在于她遇见的男人是君子还是混蛋。就像这故事里的主人公,她在遇见了那些男人之后也慢慢发生着改变,心理越来越自信,工作也越来越积极,或许这就是一种魔法,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也会变得优秀的奇迹。
所以,即使这是个玛丽苏那又怎么样,它至少展现了一种理想中的梦幻,至少带给我们治愈。这就够了不是吗?
2017.5.11
我想我只能用双线情欲故事来解释这部影片了吧!那么一个女人的性幻想以及性渴望和寄生胎又有多大的联系呢?现实与幻想的交织并没有让影片更有深度亦或者其它!当然影片中关于一些幻想的暗示,隐喻的符号也并没有深嵌入文本的内核,只是流于表面!即使用猫的胸针,跟踪车的车牌,隔壁爱猫的女人来暗示女主角潜意识对母亲的爱恨交织,甚至与母亲难以脱离的关系有怎么样呢?影片如果要将路易/保罗作为克洛伊/桑德拉的投射,需
我想我只能用双线情欲故事来解释这部影片了吧!那么一个女人的性幻想以及性渴望和寄生胎又有多大的联系呢?现实与幻想的交织并没有让影片更有深度亦或者其它!当然影片中关于一些幻想的暗示,隐喻的符号也并没有深嵌入文本的内核,只是流于表面!即使用猫的胸针,跟踪车的车牌,隔壁爱猫的女人来暗示女主角潜意识对母亲的爱恨交织,甚至与母亲难以脱离的关系有怎么样呢?影片如果要将路易/保罗作为克洛伊/桑德拉的投射,需要更加理清能产生这种状况的心理机制,以及这过程的人物内心状况,而不是用"幻想"或者频繁出现的“镜像”就能简单解释的!
陈朵的一首角色歌(《陈朵》)里有这么几句话
“如果我是那清晨绽放的花朵我愿微笑着 为自由而凋落哪怕没有人看到过我就像我没来过别为我难过 那是我的选择如果我一个人走 是最后的选择哪怕粉身碎骨又如何至少证明来过”
听到瞬间破防,这就是米二叔笔下的陈朵呀。人生对于她来说也许本就毫无意义可言,
陈朵的一首角色歌(《陈朵》)里有这么几句话
“如果我是那清晨绽放的花朵我愿微笑着 为自由而凋落哪怕没有人看到过我就像我没来过别为我难过 那是我的选择如果我一个人走 是最后的选择哪怕粉身碎骨又如何至少证明来过”
听到瞬间破防,这就是米二叔笔下的陈朵呀。人生对于她来说也许本就毫无意义可言,人们常念叨的“要寻找人生的价值,有意义的活着”或许在陈朵看来荒谬无比。在她看来吃一次冰淇淋,和朋友逛一次商场,看天上云卷云舒,这些能证明她确实存在的东西才是最珍贵的。对她来说,能够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在不知所求为何,明知人生毫无意义后,选择义无反顾的活着,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同时也是对自由最深沉的表达。
(对于明天考计算机二级的我来说,偷看两集一人是我最后的倔强????)
轻松诙谐,简单下饭。美食、爱情、搞笑。节奏不拖沓,看得停不下来。 很喜欢。
但是结局太差了,扣半星,四舍五入还是给四星。给了两个结局。虽然可以自己选,但是两个都不符合我心愿。而且有讨好观众的嫌疑。不过幸好有番外结局,姑且选择番外的结局吧。
因为太子确实不太可能
轻松诙谐,简单下饭。美食、爱情、搞笑。节奏不拖沓,看得停不下来。 很喜欢。
但是结局太差了,扣半星,四舍五入还是给四星。给了两个结局。虽然可以自己选,但是两个都不符合我心愿。而且有讨好观众的嫌疑。不过幸好有番外结局,姑且选择番外的结局吧。
因为太子确实不太可能选择放弃自己太子之位跟随小小,所以我觉得这里显得太过儿戏,太恋爱脑,所以这里讲得太童话了;而之后二人开店的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确实很真实,懒汉太子什么也不干,也不会干,二人终究还是会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琐事而心累,所以按照最后几分钟太子的表现来看,接着设想下去根本不像喜剧了,而且前后不符合,太子决定了放弃太子之位、在民间从零开始,就应该想到要自己劳动,做好一切准备,既然都放弃太子之位了,为什么后来的表现是一个懒汉?所以这里像一个讽刺,讽刺那些头脑一热陷入爱情的人。但怎么也不符合这个剧前面的风格。前面都是简简单单轻喜剧,突然这样也很奇怪。我不反对现实,但是这里结尾不适合现实。要么显得太假、要么风格不符。结局适合皆大欢喜类的。 这么来看番外结局略胜一筹,但是确实少了些新意。
三星四星中纠结。姑且四星。
我倒是觉得拍的还可以。这部电影我觉得能看到国内企业刚开始在国外得到认可还是较为困难的,后来得到尊重很不容易。
要说是个加长版的广告,我不这么认为,毕竟是真实事件改编的,要不是去查,我没有猜到是哪个公司。
但我觉得败笔的是这么大的公司,在非洲几乎是男主一个人在操作,这个有点夸张了。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版本的问题,字幕太水了,男主的名字都错了,但愿是我看的版本的问题吧~
我倒是觉得拍的还可以。这部电影我觉得能看到国内企业刚开始在国外得到认可还是较为困难的,后来得到尊重很不容易。
要说是个加长版的广告,我不这么认为,毕竟是真实事件改编的,要不是去查,我没有猜到是哪个公司。
但我觉得败笔的是这么大的公司,在非洲几乎是男主一个人在操作,这个有点夸张了。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版本的问题,字幕太水了,男主的名字都错了,但愿是我看的版本的问题吧~
个人觉得还是可以一看的
多出来的假期在家补完几个日剧旧番,凭封面和卡司点开了《热血同行》换下口味。
几集看下来总体感觉一是服装布景的精美程度令人意外;二是剧情层次分明,几条线索的展开始终围绕着有志青年们的护国计划和主角团队的家仇身世, “热血”一直是“热血”,完全没有中途突然变“热恋”的违和感。摆脱了甜腻的人物关系,在大片恋爱脑中显得格外清爽。
剧情虽然无论如何算不上轻松下饭,我这样的历史黑
多出来的假期在家补完几个日剧旧番,凭封面和卡司点开了《热血同行》换下口味。
几集看下来总体感觉一是服装布景的精美程度令人意外;二是剧情层次分明,几条线索的展开始终围绕着有志青年们的护国计划和主角团队的家仇身世, “热血”一直是“热血”,完全没有中途突然变“热恋”的违和感。摆脱了甜腻的人物关系,在大片恋爱脑中显得格外清爽。
剧情虽然无论如何算不上轻松下饭,我这样的历史黑洞甚至要时不时停下来查一下相关背景,但是却也不觉得压抑。演员大都是年轻的新鲜面孔,再配合wuli韬韬的谜之幽默和张弛有度的节奏,即使剧情主线气氛稍微有些低压,还是能在主要情节的推进和艳势番团队的吵闹日常这样的反差交错中get到不少笑点。
史上最猥琐油腻丑陋做作的韦小宝!假太监演成了真太监。上蹿下跳表情夸张,又宛若一只剥了皮的猴子。
和张一山一比,黄小宝瞬间变得清纯可人,陈小宝也格外俊秀起来,更不要提张小宝,周小宝,啊,还有永远最帅最灵气的梁小宝。
茅十八为什么变成了鲁智深?为了突出两人身材反差萌的喜剧效果吗?不明觉厉。
史上最猥琐油腻丑陋做作的韦小宝!假太监演成了真太监。上蹿下跳表情夸张,又宛若一只剥了皮的猴子。
和张一山一比,黄小宝瞬间变得清纯可人,陈小宝也格外俊秀起来,更不要提张小宝,周小宝,啊,还有永远最帅最灵气的梁小宝。
茅十八为什么变成了鲁智深?为了突出两人身材反差萌的喜剧效果吗?不明觉厉。
皇桑出现了!皇桑你造不造自己凸点了?!剧组连一副乳贴都用不起吗?
鳌府是什么鬼?现在编剧和导演的入门门槛这么低了吗?感觉就是扫盲班的级别。
整体感觉,这不是电视剧,是二人转+巩汉林小品。
因为实在受不了双眼辣痛,跑一边透气,结果光听张一山啊啊哦哦的声音都想吐。
暂时先到这里,如果还能支撑看下去的话(可能性几乎为零,不过也可能吐吐就习惯了,谁知道呢),再后续补充。
发表于2015年的小说《平原上的摩西》,有点像中国版的《请回答1988》,勾起了我对东北老家童年的许多回忆。很优秀的一篇中篇小说,借用了西方摩西分海的宗教典故。原定档于今年的平安夜上映,也算是想呼应小说的名字。
由于某种“自信”的原因,电影被迫改名为《平原上的火焰》。火焰?什么火焰?为什么不改成火锅?名字改的
发表于2015年的小说《平原上的摩西》,有点像中国版的《请回答1988》,勾起了我对东北老家童年的许多回忆。很优秀的一篇中篇小说,借用了西方摩西分海的宗教典故。原定档于今年的平安夜上映,也算是想呼应小说的名字。
由于某种“自信”的原因,电影被迫改名为《平原上的火焰》。火焰?什么火焰?为什么不改成火锅?名字改的莫名其妙…不过改了就改了吧,还是很期待这个电影的上映。然而,还是由于某种“自信”的原因,电影终究无缘于2021年平安夜。
我想,如果这个电影改名为《平原上的扯蛋》,然后选择在五一六一或者随便普通的哪一天上映,应该就没有这些破事了。
唉…这样的“自信”,还是不如“不自信”了吧。
五一档虽然有八部(以上)影片,只有《悬崖之上》让我有一种疫情后久违的影迷过节之感,张艺谋的牌子仍然保留着这种号召力。它制作班底、演员、前期宣传物料做得扎实,章子怡也来为张艺谋捧场,而影迷们在线拉片,聊聊电影本身的事。不论电影是好是坏,它让我们发生了有效交流,联结更紧密,就像舒服的春日一般。
其实,电影里也藏着
五一档虽然有八部(以上)影片,只有《悬崖之上》让我有一种疫情后久违的影迷过节之感,张艺谋的牌子仍然保留着这种号召力。它制作班底、演员、前期宣传物料做得扎实,章子怡也来为张艺谋捧场,而影迷们在线拉片,聊聊电影本身的事。不论电影是好是坏,它让我们发生了有效交流,联结更紧密,就像舒服的春日一般。
其实,电影里也藏着一出中美际会的大戏。
影片出现了《淘金记》海报,体现了一段卓别林面包舞场面,任务的密码隐藏在一本名叫《梅兰芳游美记》的书中。作者齐如山记录梅兰芳首次访美的过程。正是在这次访美,梅兰芳结识了卓别林。
这两个细节的选择似乎跟故事本体没有太深联系,也做不出什么过度解读。但是,它可以成为我们推断张艺谋对电影理解的依据。就像《活着》里的皮影戏一样,张艺谋或许有心回归(他所理解的)电影源头,梳理自己的创作理念。
坊间传言梅兰芳喜欢《大独裁者》。有段未经查证的梅兰芳对卓别林的评价:“他在银幕上几乎看不见有欢乐大笑的镜头,至多是讽刺性的冷笑,或者是痛苦的微笑。他的内心活动是深藏不露,不容易让你看透。一种富有诗意的、含蓄的像淡云遮月、柳藏鹦鹉那样的意境,是令人回味无穷的。”
谍战片和卓别林默片的相似之处就在这段话里,整体含蓄、内敛,可以被允许没有圆润的故事,靠情节巧合来制造表演情境。《悬崖之上》的另一溯源,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电影的部分特征亦可追溯至卓别林。从影像和表演上来看,《悬崖之上》符合这样的观感。
《悬崖之上》是一出群像戏,汇聚了于和伟、张译、秦海璐、倪大红、雷佳音等八九位“戏精”级演员。张艺谋接受自媒体采访时也说,“群像戏得找一批会演戏的人。群像戏找新人难度非常大。”
不过,在剧作上《悬崖之上》是表面的群像戏,内里的大男主戏,所有人物(除刘浩存饰演的小兰外)都在给于和伟饰演的周乙递戏。小兰是看完卓别林面包舞的“戏外之人”,更像是导演心中的一方净土。在这出男人(拍的)戏里,小兰是理想,周乙才是现实。所以,这个五一档几部电影,有那么多精彩的表演,只有于和伟一个角色突围了。
为了突出表演,影片用最精炼的台词完成构建:它展现丰富的手上动作和面部表情;一些重点场面像梅尔维尔《海的沉默》,把台词减到最少,以突出影像和表演的表现力;倪大红饰演的高彬查卧底时对周乙的一句话,便交待了余皑磊饰演的金志德的人物性格。
影片也存在多处巧合的发生,这些巧合是网友口中的逻辑硬伤,小兰在火车之间开枪,没有引来士兵(有个鸟瞰镜头粗糙交代了士兵往相反方向行进)。这些巧合,增强了人物的命运不确定性,人物的行进轨迹没有像任务设计的那般严丝合缝,而更能够考验角色的临场心理、瞬间情绪、毅力品性,给予更有层次的表演空间。
这种人物命运的不确定性,也是本片悬念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麦格芬式悬疑空间内,把信息交待完整或许不是重点(比如影迷@陀螺凡达可在豆瓣指出影片缺少一些镜头),张艺谋借着镜头和剪辑,更多是在依靠表演落定每一处悬疑设计,以建立影片的节奏。影片虽有120分钟,它的观感并没有那么长。
张艺谋还有尝试违反谍战片类型规律的迹象,比如加入幽默,金志德和周乙影院门口的一场戏和后续金志德被审讯,让不少观众笑场,看到这里时,那种被悬念牵引的紧张感便被缓和了。
故事则由任务明线和情感暗线组成。影片像《淘金记》一样在茫茫白雪中展开,四个人分药片,交待任务,铺设悬念,为开篇定调,这一段开场同时也交待了四个人不同的情感暗线,由寻子和爱情组成:小兰带着疑惑、表情纯真;楚良是个感情丰富的人;在面对家庭关系上,王郁比张宪臣更稳定。
为了讲好故事,有些张艺谋的早年视觉特征没有变。室内戏昏黄发暗,室外戏白到发蓝,对比鲜明。《悬崖之上》在视觉上可能相对更像《大红灯笼高高挂》,灰色宅邸铺满白雪,两行大红灯笼,凸显了影片核心的戏剧性。只是《悬崖之上》里,有象征意味的红灯笼变得更加隐晦了,也鲜少体现雪和血的对比。
也因此,《悬崖之上》差了“红灯笼”那一口气,它的雪太明,血太暗,明线盛大,暗线羸弱。在情节设计上,寻找子女的张宪臣和细腻的楚良,两个梅尔维尔《影子部队》式的人物,一心完成任务和大义,却因个人情感和动机而付出生命代价。但梅尔维尔的剧作导向的是以歌颂人性懦弱而完成对时代的反思,张艺谋则似乎在暗示观众,在任务和大义面前,个人情感是绝对要被禁止的。
对比《大红灯笼高高挂》,我们会发现《悬崖之上》的另一个弱点。《大红灯笼》从视觉上做足历史空间的营造,让观众信服,因此批判性很强,它讲述的是现实吞噬了理想,锐利得像一把插入黑暗的刀子。而《悬崖之上》历史构建则非常干瘪,哈尔滨仅作为舞台而存在,或许是审查原因所致,它是迟钝的,历史特征不明显,缺少了一种反思的力量。
于是,整部电影表面看起来很坚固,虽然借来了梅尔维尔的样子,因缺少梅尔维尔式的汹涌情感和历史脉络,便也缺少了筋骨,观众随手一推,血肉便散作了一地:部分打破悬疑套路的幽默,拆了谍战的类型规律(金志德);所设计的情感暗线,让人物不符合明线的逻辑(张宪臣);悬念被营造,又缺少某种系统的串联(寻子和爱情)……
谈及这些主观上的创作缺点时,当然不能忽略审查的因素。我可以主观揣测,创作者或许适应了一些审查规则,或者针对审查做了些许调整,因为剔除情感表达最容易过审,而情感越丰富,红灯笼越晃眼,越容易从立场上被审查刁难。
我曾设想过影片的另一种状态:在丰富历史空间的基础上,不展现完成任务的结局,任务目标始终不要出现。编剧全勇先接受采访也曾说过,“故事的重点是脱困,不是执行任务”。于是,乌特拉任务的营救目标便完全成了麦格芬手法,它推进情节的发展,但它存在与否始终不体现,观众便不会再注意逻辑上的漏洞,而更可能会纳闷,给主角派发任务的家伙和任务本身就像《伊索寓言》里的鬣狗,到底是雄的还是雌的?这肯定不是审查官愿意看到的,因为它质疑了任务和共产国际的合理性,甚至让故事走上与主旋律相反的路。
《悬崖之上》里的影院元素也值得重点关注。近几年,影院是张艺谋最重要的展示空间。《一秒钟》男主角只能在影院看到女儿,《悬崖之上》任务只能在亚细亚影院完成。当范伟把污损的胶片像国葬一样抬进影院,“乌特拉任务”的两名幸存者在影院放映的面包舞中相遇……无论是镜头上还是情节上,两部电影都强化了影院的“政治象征”。
把情感隐忍到表演中,把影像做到纯粹,或许是张艺谋想做以及做了三次的事(《影》、《一秒钟》、《悬崖之上》)。但是,如果把影院当作这个时代每座城镇里的庙宇,那张艺谋想做的,或许就不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也离得卓别林和梅尔维尔更远了。
躺了一天,还是爬起来看了最晚一场的《寻汉计》,整个影厅只有三个人,全是汉子。
没想到电影很轻柔,像片中的任素汐,是那种能小声说话绝不大声嚷嚷的感觉。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影片的价值观可能不大好接受,一个大龄女青年因为怀了前夫的孩子,所以要赶紧找一个接盘侠,好给孩子上个户口,全家出动,集体寻汉,结果还真找着了……
躺了一天,还是爬起来看了最晚一场的《寻汉计》,整个影厅只有三个人,全是汉子。
没想到电影很轻柔,像片中的任素汐,是那种能小声说话绝不大声嚷嚷的感觉。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影片的价值观可能不大好接受,一个大龄女青年因为怀了前夫的孩子,所以要赶紧找一个接盘侠,好给孩子上个户口,全家出动,集体寻汉,结果还真找着了……
用荒诞来写真实,这是很难的。对比那些油光水滑的城市爱情片,《寻汉计》里的人物状态,以及他们的挣扎与选择,毫无疑问,更接近我所熟悉的人类——每个人心里都装满了偏见和苦涩,却不轻易说出口,自己消化,自我解嘲。
片中的北京,煦日和风,那些疲惫的、失败的、厌倦了的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面对这阳光闪耀的生活。就像堵车,虽然堵着,但你还得向前努,不能彻底停下来。
这部影片关照的就是大城市里的这群普通人,他们对生活没什么过分的要求,也会在一些崩溃的时刻产生一个卑微的想法:能不能给我一次机会,让我把日子过下去,不管别人怎么看。这种赤裸裸的,蜷曲的,不好意思和外人袒露的声音,让我觉得很动人。
在这个昂扬的时代,我们熟悉的正能量是:不可以!不接受!不妥协!但这个电影说的是,就这样吧,就这样我们也能把日子过好,并且不伤害任何人。这是有些危险的方式,因为在处处都要对立,处处都要战斗的当下,告诉大家还有人选择温和的妥协,这本身就是一种反动。
并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战士,大多数人会在一次次地妥协当中保护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情。在生活的缝隙里,还能有一些温热的东西渗透进来,这就足够了。
这部电影具体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我说不好,但能够这样去表达的,太稀有了。尤其是最近这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