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03496
  • 蜷在贝壳里的猫
    2019/4/23 22:44:10
    如何直面死亡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天使来过人间,她终究需回到天国; 魔鬼来过人间,他终须受到应有的惩罚; 而平凡的我们啊,生老病死贪嗔痴,无一幸免。 最让我们难过的不是垂垂老矣的逝去,而是还未展开新生命却就要离去的不甘心。 中国人对于死亡总是避之不谈,所以每每看到这样的片子,心里虽然知道这是自...  (展开)
    天使来过人间,她终究需回到天国; 魔鬼来过人间,他终须受到应有的惩罚; 而平凡的我们啊,生老病死贪嗔痴,无一幸免。 最让我们难过的不是垂垂老矣的逝去,而是还未展开新生命却就要离去的不甘心。 中国人对于死亡总是避之不谈,所以每每看到这样的片子,心里虽然知道这是自...  (展开)
    【详细】
    10132216
  • 陈大痣
    2020/12/31 13:50:06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世界向右,索金向左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微信公众号:[Anttitune] 在2020年这场世界瞩目的美国大选中,川普不负众望地败选了——但其实这么说不太合适,因为作为败选总统,川普的得票数仍高居史上参选人第二,甚至比第一次当选得票数还高;当我们满心欢喜地以为这是“大多数人的胜利”时,其实对同样多的人口来说,川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微信公众号:[Anttitune] 在2020年这场世界瞩目的美国大选中,川普不负众望地败选了——但其实这么说不太合适,因为作为败选总统,川普的得票数仍高居史上参选人第二,甚至比第一次当选得票数还高;当我们满心欢喜地以为这是“大多数人的胜利”时,其实对同样多的人口来说,川...  (展开)
    【详细】
    13098260
  • 至少有十年
    2015/12/11 11:12:44
    美国人的童年,我亦感同身受
    之前看了《像素大战》,其场面之精彩,剧情之幽默,对童年之留恋让我记忆犹新!本片走的路线属于万圣节这类,动画做的非常逼真,可惜里面的怪物我一个都不认识。。。两部影片相比较,明显《鸡皮疙瘩》处于下风,因为前者更好的表现了每一个人儿童时期的英雄梦——在虚拟的世界里所向披靡,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现实!反观本片,特效是加分的,但剧情比较弱,不论是男女主角的爱情还是男主和小伙伴的基情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亮点是
    之前看了《像素大战》,其场面之精彩,剧情之幽默,对童年之留恋让我记忆犹新!本片走的路线属于万圣节这类,动画做的非常逼真,可惜里面的怪物我一个都不认识。。。两部影片相比较,明显《鸡皮疙瘩》处于下风,因为前者更好的表现了每一个人儿童时期的英雄梦——在虚拟的世界里所向披靡,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现实!反观本片,特效是加分的,但剧情比较弱,不论是男女主角的爱情还是男主和小伙伴的基情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亮点是斯坦这个人物是比较成功的,有性格!当怪物出现时,如果小伙伴们能用自己的方式打败它们肯定精彩万分,不过里面的怪物太恐怖了,小伙伴也只有逃跑的份了。。。
    【详细】
    7687274
  • 血与冰激凌
    2018/11/15 11:03:16
    格林德沃与莱斯特兰奇

    《神奇动物2:格林德沃之罪》终于在前作诞生的两年后,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部影片无论是从内容的信息量上看,还是从塑造人物角色的复杂刻画上看,都有比上一部《神奇动物在哪里》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放弃了《哈利波特》似的单纯讲述一段时间内,主角视角下的冒险故事,反倒是在前一个小时中,用多线叙事、

    《神奇动物2:格林德沃之罪》终于在前作诞生的两年后,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部影片无论是从内容的信息量上看,还是从塑造人物角色的复杂刻画上看,都有比上一部《神奇动物在哪里》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放弃了《哈利波特》似的单纯讲述一段时间内,主角视角下的冒险故事,反倒是在前一个小时中,用多线叙事、交叉剪辑的方式来完成故事的整体架构。作为故事的核心,克雷登斯是推动所有叙事线的发动机。前作中,他的背景与身世被揭开,默默然的身份让他成为一个具有潜力的种子,悄然种植在整个《神奇动物》系列之中——不仅拥有惊人的破坏力,同时他还兼具着神秘的身份。

    而《神奇动物2》的所有人都在帮助克雷登斯找到他自己的身份,除了黑暗大魔头格林德沃。此时,克雷登斯成为了希区柯克剧本中的那一个“麦高芬”,纽特寻找他、魔法部寻找他、格林德沃需要他···当克雷登斯最终在法国与各路人马相聚的时候,火药引子也燃到了尽头,最终的大战一触即发。

    9762685
  • perfidia
    2020/12/12 23:52:19
    《农奴》叙事结构与视听语言分析

    目前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六十年代初的中国电影发展中存在一个“隐抑的电影新浪潮”,代表影片包括《舞台姐妹》、《早春二月》、《农奴》、《小兵张嘎》、《林家铺子》等。在政治意识形态的主导下,苏联和欧美的电影潮流对“十七年”电影的创作施加着程度不一的影响,李俊导演的反映西藏农奴遭受惨无人道的压迫以农奴制改革的电

    目前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六十年代初的中国电影发展中存在一个“隐抑的电影新浪潮”,代表影片包括《舞台姐妹》、《早春二月》、《农奴》、《小兵张嘎》、《林家铺子》等。在政治意识形态的主导下,苏联和欧美的电影潮流对“十七年”电影的创作施加着程度不一的影响,李俊导演的反映西藏农奴遭受惨无人道的压迫以农奴制改革的电影《农奴》就是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欧美国家电影影响的一部经典之作。

    1. 政治意识形态的叙事结构

    “十七年”电影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中国大陆拍摄的一众影片。囿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国际环境,这一时期中国对苏联、好莱坞和欧洲的一些电影潮流的态度是各异的。这一时期中国电影无疑受苏联影响最深。拍摄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具有“人民美学”的电影是这一时期中苏电影人的共识。其实这种倾向在上世纪30年代的左翼电影运动和国防电影运动中就可以窥见。受历史和现实的影响,电影《农奴》在叙事上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

    影片以农奴强巴和铁匠之女兰尕反抗农奴制压迫为主线,在单一时间线中穿插若干倒叙段落,将主要人物的生平遭遇一一道来,通过三次摔下农奴主朗杰推动故事叙事。一摔朗杰是强巴遭到管家和少爷羞辱和毒打,逼迫强巴当马骑的时候,此时的沉默是强巴的反抗,在下一个长镜头里,强巴咬破了自己的舌头。第二次摔朗杰是强巴赤脚背着朗杰在满是鹅卵石和砺石的河滩上行走,最终因体力不支倒下的时候。在这一段落,白白胖胖的少爷和黑瘦虚弱的强巴形成鲜明对比,镜头从水流与砺石、强巴的赤脚和蹒跚的步态以及少爷朗杰之间反复切换。在这里叙事时间的延长让观众感到河滩更加漫长,与强巴脚部特写相穿插,极大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强巴倒下后醒来后见到了兰尕口中的“金珠玛米”(汉译:菩萨兵)。遭遇了无数非人遭遇的强巴被护士们悉心救治,还有了一双新鞋,当强巴被扶上马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下跪,当然这里更多的应该是感激的成分,但是我们还可以看出农奴制对强巴的影响是深入骨子里的。非人的待遇与平等的身份相对比,如果说第一次强巴摔朗杰是反抗意识的星星之火,那么这次则成了燎原之势。但是这还不够,强巴在此时还不敢和农奴主真正的对抗。第三次摔朗杰,是在背朗杰逃跑的过程中,这次同第一次一样是刻意为之,两人滚下山坡并扭打着,朗杰中枪之后,强巴像踢死鱼一样把他踢下山坡,至此强巴实现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自由。

    《农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藏族取景的影片,也是第一部完全由藏族演员出演的电影。电影于1964年上映,这时距离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仅仅过去了五年时间,所以这部电影的影像本身就具有十足的史料价值。影片融记录性和故事性于一体,电影在藏地取景,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湍急的雅鲁藏布江和庄严的喇嘛庙,力求还原现实的风土人情给予影片很强的现实感。另外,影片中所选用的演员皆为经历过农奴时代的人,尤其是少年强巴,他的身世本身就与影片中主人公的身世极为相似,父母双亲皆被农奴主迫害致死,自己也饱受压迫。其自身相似的遭遇使得他的表演毫无痕迹更加真实。影片的真实性还体现在影片的服化道方面,电影中农奴褴褛的衣衫是电影剧组在藏地用新衣服找昔日农奴换的,所以我们在观影时很难感到违和,这些细节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自然。

    《农奴》在叙事上受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在解放军的感召下,以强巴为代表的万千农奴鼓起了反抗农奴主的勇气。从刚开始强巴母亲去农奴主家还债到强巴奶奶含辛茹苦抚养强巴长大再到强巴所见证的那段吃人的历史,一家人的遭遇影射的是整个被压迫的社会。叙事视点的转移为电影的高潮不断蓄势。影片最后翻身农奴把歌唱是符合大众喜爱的“人民美学”的,强巴解放后第一句说出的“毛主席”也印证了这一点。

    2. 《农奴》视听语言分析

    导演李俊在这部影片中镜头语言运用的相当成熟,恰当的视听语言推进了故事叙事也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农奴》采用黑白胶片摄影,明暗对比强烈的光线处理是影片的一大特色。黑白的色调具有浓厚的历史厚重感,也正好呼应了平叛以前西藏广大人民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影片中的强巴和铁匠肌肤黝黑甚至具有金属的光泽,恰到好处的光线处理使整部片子具有了版画一般的质感,影片前半段的基调一直都是阴郁压抑的,而解放军出现后则换成了一种明快的影调,摄影在这里很好的配合了《农奴》的叙事节奏。

    李俊还很强调电影化的叙事手法,蒙太奇运用十分合适娴熟。影片开头,小强巴父亲被农奴主打死,农奴主喊道:“叫他的女人把三代欠下的债,连同收尸税一起送来,要不就让她把鞭子送回来”农奴主把鞭子狠狠摔在地上,同时给了鞭子一个特写,当镜头拉开时,鞭子已经放在了强巴家的地上。小强巴咬破舌头后,他的脸上叠印了波光粼粼的雅鲁藏布江江水,江水流过,代表着时间的流逝,江水之中又叠印出了成年强巴棱角分明的脸。时光如流水,两次叠印使得苦难的生活多了一些诗意和悲悯。还有上文中提到的强巴第二次背朗杰的镜头切换。影片里一个感人至深的镜头,小强巴饥饿难耐偷吃寺庙贡品被僧人惩罚后,强巴的奶奶去寺院替小强巴赎罪并祈求护身符,老人在回来的路上颤颤巍巍,踩着小河的石头过河时不幸摔倒,甚至连剧烈的挣扎都不曾有就趴倒在了浅浅的小河里,镜头一转转向了奶奶手里攥着的泡在水里的护身符。电影中饰演奶奶的演员当时只有20几岁,通过化妆化成了古稀老人的模样。拾雀卓玛把老年人的体态动作还原的十分到位,演员的演技无可指摘。经历了一辈子压迫最后却在浅水中死去,这种悲剧性无疑也得力于视听语言的加持。

    影片中许多视听细节也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意味。其一是强巴的师傅坐在大佛手心的镜头,这里的特技摄影使用的非常成功,在巨大的掌心里人显得很渺小,大佛的侧脸与拿着摇曳灯光的两人形成鲜明对比。灯光集中在金色的掌心上,四周则是无尽的黑暗,这似乎是讲“苦海无边”,一层指向宗教教义,一层暗指农奴生活。

    3. “十七年”电影与外来影响

    130522850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