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062500
  • 肖浑
    2009/9/13 16:25:06
    生活的悲情不因为它的起伏,而因为它的平静。
    《空镜子》在我看来绝对是国内电视剧里面的极品。


    昨天看最后一集,虽然我希望有个欢乐的结局,结果也果然是如此,却没有了之前的那么多感动。
     

    这片拍得完全跟文艺电影似的,几乎每集都会出现的街头远景镜头,女主角的旁白,还有音乐和对白,完全没有一般电视剧的狗血和虚假。
     

    最后一集,潘树林小女儿在家遇歹徒,要一般电视剧,可
    《空镜子》在我看来绝对是国内电视剧里面的极品。


    昨天看最后一集,虽然我希望有个欢乐的结局,结果也果然是如此,却没有了之前的那么多感动。
     

    这片拍得完全跟文艺电影似的,几乎每集都会出现的街头远景镜头,女主角的旁白,还有音乐和对白,完全没有一般电视剧的狗血和虚假。
     

    最后一集,潘树林小女儿在家遇歹徒,要一般电视剧,可能就出人命了,再怎么也得出现人质警察对峙的局面,可光就是小女孩对着歹徒一句依依呀呀的话,镜头一闪,事情就完了。老父亲去世,老母亲一晕,在女婿的怀里嚎了两下,镜头一切,又完了。从不故意渲染悲情,隐而不发,光这就很不容易了。
     

    一切都是我们的生活,但经过选择以后,那些压抑得让人烦躁的部分舒缓平静下来,成为漫长生命里的背景。生活的悲情不因为它的起伏,而因为它的平静。


    两姐妹是那么不一样。姐姐漂亮又聪明,但充满野心;妹妹平凡善良,安乐知足。两条人生轨迹并进。姐姐得到了各种各样的男人,这些男人还都很优秀,姐姐也得到了让很多人包括她的妹妹羡慕的生活,可她永不满足,到最后回到原点。妹妹遇到的都是平庸的男人,他们的缺点那么明显,可妹妹没有更多的选择。她多么渴望一段真正的爱情,她默默地喜欢姐姐的丈夫,等姐姐离婚后反反复复酝酿对这个她认为很完美的男人表白,而他们的故事也就终止于表白那一刻了。


    姐姐和妹妹每次的争论,都是两种对立的人生观的交锋,但到最后总要回到姐妹情深。我心疼妹妹,多么希望她能幸福,我也理解姐姐,她想要的东西太多,以至于在冒险途中迷了路。两种极端的性格和人生,结果都没有带来真正的幸福。


    但是生活中总有快乐。姐姐的快乐,在于她的征服。妹妹的快乐,不在于什么,只因为生活本身。


    姐姐的生活那么丰富精彩,她的男人们,要么因英俊俏皮可以让女人心旌摇荡,要么因气质涵养可以让女人安稳依靠,要么干脆是异国的多情少年郎。而妹妹遇到的,要么是阳痿而阴郁的小男人,要么是暴躁没文化的粗男人。女人都渴望爱情,可她们两个,也许都看不到真正爱情的执守。


    妹妹再是善良可爱,最后也是让人心疼的不幸小女人。当她和那个曾经不满现在又不得不结合的男人在家具店遇到了以前的姐夫,眼里仍然闪过了那一丝恍惚的辛酸。之后她恢复了惯常的欢乐,安于现状的归宿,同时也对那叫做爱情的东西死了心。幸福,是不是就开始于知足与妥协?


    幸福和快乐是不一样的追求。姐姐追求的是现世的快乐,妹妹追求的是长久的幸福。在“性”这个问题上,姐妹俩的差异尤其明显。姐姐坦然追求,并且开导妹妹,妹妹却处处回避。结果,姐姐的爱情,也明显比妹妹要丰足。善良的妹妹在开朗的笑声背后其实是无比压抑的,这使得她的人生过于苍白。知足能够得到幸福还不一定,但压抑一定无法得到快乐。


    妹妹叹息,难道人生就这么过去了吗?她不甘心,但也并无办法。她从不主动追求什么,只是接受着外界的施予或者强加,最多只是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如此一来,姐姐的态度反而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如果妹妹能向姐姐靠拢一点,她的人生也就不会这样悲情了。

     
    在姐姐和妹妹两个方向,我们选择自己的人生。更多,其实是无可选择。我们循着本性或自觉或不觉地向前或停滞,但路的尽头总是无法看清。要追求精彩就不免要承受得到失去反反复复跌跌宕宕的阵痛,要追求安心就不免要承受一成不变苍白无趣心如死灰的不甘。看完全剧,我们也许都会喜欢妹妹,但仍觉得她这样还是比较惨一点。


    所以导演才弄了那么多远视平抑的镜头,两个人在街边说着话,我们远远地看着听着。汽车在我们的视线里来来去去,他们俩若隐若现,好像稍不留意就会不见踪影。我们旁观着他们的生活,其实也是在旁观着自己。我们似乎在尽力让生活朝自己所想的方向前行,但总是无力控制,轨道总要偏移,偏移到陌生的地点。


    照镜子的时候我们也许能够安稳一些,有时候却也恍惚不安,当我们感觉不能确切把握镜中那个人的时候。而镜中人也只是那一刹,多数时候,我们看不见自己,像个盲人行走在世界上。
    【详细】
    23271779
  • yxydbt
    2017/2/6 16:34:07
    从院线版被阉割的结局到……好吧我也不知道这是到哪了

    这个片子,今天算是正式下档了。先吐槽一下这惨兮兮的排片量吧,本来我以为只有我家这种缺乏文艺鉴赏力的四线城市没有排片,谁知回了北京以后我还是跑了十几公里才找到一家有排片的影院,可能是导演本人政治倾向的缘故吧。连豆瓣这种地方都有那么多的人在本片页面提反服贸的事,我只能表示,在这片土地上,傻逼浓度只会稀释而不会为零。

    进入正题说电影,首先建议大家去@电影健忘村的官微看一下放出来的完整版

    这个片子,今天算是正式下档了。先吐槽一下这惨兮兮的排片量吧,本来我以为只有我家这种缺乏文艺鉴赏力的四线城市没有排片,谁知回了北京以后我还是跑了十几公里才找到一家有排片的影院,可能是导演本人政治倾向的缘故吧。连豆瓣这种地方都有那么多的人在本片页面提反服贸的事,我只能表示,在这片土地上,傻逼浓度只会稀释而不会为零。

    进入正题说电影,首先建议大家去@电影健忘村的官微看一下放出来的完整版结局。尽管官微把这称作“第二结局”,然而,大家看了之后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第二结局”跟院线版结局相比只是补了一些镜头,少了秋蓉最后的旁白,而并没有重拍或是另加镜头的痕迹。所以换句话说,院线版结局其实是阉割版,而这个第二结局才是完整版。完整版结局中的关键点是秋蓉最后烧掉了所有村民的记忆茧,这才符合故事发展的脉络嘛,如果按照院线版秋蓉在旁白里所说的“我帮助所有村民回了魂,只是删除了朱大饼那段的记忆,大家会原谅我这点小私心的吧”,村民们怎么可能认她当村长并为其歌功颂德?如果大家真的回了魂,大家怎么可能不记得自己的名字还需要她给所有村民重新命名?所以院线版结局的出现,应该是为了适应内地影片不能没有正面角色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阉割。

    理解了这一点,片子的逻辑就能说得通了,秋蓉在田贵当政期间,是通过记忆茧发现的忘忧神器的秘密,现在换她当政了,她深知自己的村长之位是怎么来的:记忆茧就是一个炸药桶,是对她村长宝座的最大威胁,所以记忆茧是一定会被烧掉的。历朝历代的更迭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得位于农民起义的朝代(如汉、唐、明),立国初期往往轻徭薄赋、吏治清明,因为他们深刻了解获得农民支持的重要性;得位于武人擅权的朝代(如晋、宋),往往重文轻武、武将地位低下,因为他们明确知晓枪杆子中蕴含的力量;得位于忽悠的朝代,往往严守宣传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因为他们对洗脑……

    说多了说多了,我想说的是秋蓉当政期间,记忆茧被烧掉、村民被忘忧一直控制下去,是一种必然,这与当政者本人的个人因素无关。田贵是个坏人吗?并不是,他对村民进行控制的目的只是想找到回魂,帮助自己恢复失去的记忆,他甚至可能都想过:“找到回魂以后我也可以用回魂帮村民们恢复他们的记忆啊,这样我找回了我的记忆,村民们也回到了我给他们使用忘忧前的状态,一切又回到最初的起点,世界安稳岁月静好,这样有什么不好?”但人一旦通过不受约束的权力和搞个人崇拜,尝到了其中的甜头,便很难不忘初心了。毕竟,人性使然。然后,有志于改变这一切的人,便萌发出建设一个可以改造人性的乌托邦的念头,然后,就有了忘忧,有了田贵,有了秋蓉,有了健忘村……所以,改造人性从来都是一种悖论,致力于改造人性的那些完美的人(如果真的有这种人的话),在改造完其他所有人的人性后,自己反而会从完美的改造者退化为与被改造对象被改造之前一样有瑕疵的人,领导一切的这个人有了瑕疵,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承认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承认不受约束的权力是必然导致腐化的,这是现代社会思考一切问题、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之一。然而,就是有人不承认,非要希望大家都去感动健忘村、非要希望靠建设一个天天学习村长的组织就能领导村里的一切,呵呵。

    【详细】
    8341133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