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的我觉得本格推理的天敌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真的,在如今查查监控可以让很多踪迹无所遁形的年代,可以用仪器验出很多线索的年代,警察破案不靠法医法证,靠记者和民俗学家推理,它就,不合时宜。
本剧倒也努力地找了平衡,像几个案子大部分时间都没有现出的命案,就给了名侦探推理和勘察的机会,但即便如此它也很奇怪,因为终究要发生命案的,而命案发生之后,警官不勘验现场,不去找证人录口供,不去和同事交流,跑去和俩热心市民玩推理杀,这真的不是在闹着玩?甚至有时候前不久刚刚明说“这片区不归我管”,转来就带着热心市民进现场了……你就是说一万遍名侦探,那潘教授和傅记者也是热心市民啊!
所以这事真的很倒错,我都已经很努力地给自己洗脑,这种推理剧看的就是推理,不要抬杠,可是,9012年了它就是不讲这套了啊,什么杀人机关,密室谜题,玩得越复杂物证就越多,至于你说这案子大部分都没法找警察……别闹了,那都死人了啊,怎么可能不找警察哟。
所以我就真的,一边洗脑这是本格推理,一边满脑袋问号。
不过这个剧有一点好:这种类型的作品本身主打故事,人物塑造并不是最下功夫的,所以人物形象都是关键词,比如说潘教授是名侦探,名侦探的特点她全有,傅记者呢,看他老爹就知道他是男主了,易sir是警察、出身不错,阿玉就更模糊了,剧中为了突出形象,给主角加了标志性动作,这个方法不能说不好,也不是无效,就是有点出戏。所以既然人物塑造不是最重要的,感情线也就没有很重,至少前半截大半截都是一直在跑案子,这点比较可喜。
更新:这最后一案感情线起来之后槽点也多了。按理说这种名侦探某某类型的作品,感情线都是辅助,主角身边如果有类似恋人位置的角色,这个角色也必然是辅助,就像美雪之于金田一,小兰之于柯南,但是本剧就非得在这方面另辟蹊径搞两女一男三角恋,而且,一个人看到房间里冒火,能冲出来直接扑到门口心上人的怀里,这是什么脑回路才能编出来的桥段,正常人在此环境下只可能夺门而出狂奔三十米,这是生理本能好不好啊。然后玉记者果然来了,果然醋了……这着实有点过于刻意了。这三角算算年龄,傅记者剧中明说是42岁,潘教授推算一下应该是35左右,阿玉好像没明说,但是看人物履历应该是30左右——这仨人的年纪,不说怎么年富力强,至少感情戏应该爽快点,不应该用狗血当有趣吧?
还有啥要说的,啊对了——《震惊!如果全剧组女演员都得罪了化妆师,会发生什麽?》真的,本剧女演员的妆容咋回事,基本上都是大白脸,荧光色的口红,连上了点年纪的都是荧光口红,感觉唯一逃过了荧光粉口红荼毒的是潘教授,但是,潘教授那一字大粗眉,那是真的太好看了,经常镜头一转我就只记得她的眉毛了。也太出戏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