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播出的扶贫剧《山河锦绣》高开低走,剧集并没有像《山海情》一样在网上引起热议。我以为是世界杯的热播冲淡了观众们的追剧热情,可当我看到第八集过后渐渐发现:编剧僵硬地带入了大量的时代事件,农村取消农业税、特殊乡村教师入编、农民工进城打工等时代背景将人物淹没,外在的政策因素逐渐成为了剧情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人物在缺少铺垫的情况下一头融入了时代发展的大潮中,缺少了人物内心挣扎与矛盾的表演,就像足球运动员一直在场上倒脚,却始终未能成功将球踢进人的心里,因为场上缺少了该有的对抗与冲劲。《山河锦绣》主要讲述了村支书赵书河、村长柳大满和在政府工作的好友国文克服家族恩怨、落后思想,经过不懈努力,终使家乡柳家坪摆脱贫困的故事。李乃文扮演的村支书赵书河在剧中是一个一心一意为村民着想、敢于和落后思想斗争的完美村支书形象。可成也在此,不完美也在于此。赵书河大部分时间里充当了配合上级政策实施的执行者角色,他在帮助村民脱贫的过程中,身上的矛盾点并不突出。赵书河遇到的最大阻力当属和与赵家互不通婚的柳家人——乡村教师柳秋玲结婚。这一情节设置既反映了赵书河打破赵家村和柳家坪两村恩怨的决心,也映衬出了他的果敢和与其他村民的不同。赵书河一开始建设水坝的愿望与好友国文副县长不谋而合,这一愿望展现了赵书河为村民着想的主观积极性。可从后面的剧情发展来看,赵书河完全变成了支持上级政策落地的工具人角色,他在面对上级政策时鲜有个人纠结与矛盾,无论是改种试验小麦,还是配合柳大满说服南方的老板在柳家坪建设水泥厂他都没有犹豫,他在十二集之前唯一不满上级政策的一次是消极对待政府的退耕还林政策,因为退耕还林会让村民耕地减少,使村民更加贫穷。总之,赵书河在剧中大部分时间里只有一个人物特征——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尽管赵书河工作期间与村主任柳大满也产生出了许多矛盾,可这些矛盾都是在执行上级下派的扶贫任务中产生出来的,柳大满经常成为了与赵书河观点不同的对立面,我们没有在赵书河身上看到的丰富的人性特点在柳大满身上得以呈现。柳大满的小气而不失厚道、爱财而不自私、冒进而不慕虚荣让他比赵书河显得更为丰满,更接地气。编剧通过赵书河和柳大满的对比反映出了两种不同的农村发展思路,从这一点来说,编剧的想法无可厚非,只是赵书河的角色塑造还可以更多面一些。而剧中的另一主要角色国文为了修建水坝以免除水灾,坚持不懈地向上级要资金、要政策,可数次碰壁,甚至因此影响到了他的仕途。国文除了比赵书河与柳大满更有大局观、更有文化外,再没有更多的个人特点。此外,国文寻求支持修水坝的剧情过于拖沓,而他在对柳坪村的水泥厂建设有环境担忧之后竟然同意了水泥厂的开工建设,后来水泥厂造成环境污染、土地减产、村民患病的悲剧,国文本可以一开始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可编剧为了达成后面的戏剧冲突牺牲了国文的人物合理性。剧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三位男主角,而是一直撒泼害人的村民柳满囤兄弟。编剧将赵家村和柳坪村两村恩怨争斗的大部分矛盾都集中在了两人身上,两人讹人要钱、阻挠赵家村人搬迁、破坏赵家人新打的水井,几乎所有坏事都与两人有关,两人完全成了扶贫推进工作道路上的绊脚石,甚至因此盖过了三位主角的风头,可这也使得两兄弟的人物形象彻底扁平化。乡村教师秋玲则是另一个彻底扁平化的角色,在缺发工资的情况下,她为了村里的孩子能继续有学可上,任劳任怨地坚守在教师岗位上,将退学的学生一个个拉回到学校,之后又辛苦考编,虽然考编失败,终因政府特殊的入编政策成功入编。编剧塑造这样一个一心扑在乡村教育事业上的完美教师形象并不够吸引人,我们很少从她身上看到人物的矛盾与挣扎,即使她和赵书河领结婚证时父亲也并没有反对她。前面十二集里我看到的柳秋玲身上最大的亮点属于她在无法一人教授三十几名不同年级的学生时不惜得罪乡里管教育的老干部,并最终在乡长的帮助下使得自由闲散的老干部也不得配合她加入到辛苦的乡村教育中。这一情节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因为万一没有乡长帮忙,她可能往后会处处受到这位老干部的掣肘,她会陷入一个人面对乡村教育工作的绝境,我们会为这个角色感到担忧。总之,观众想要看到的是人物在脱贫困境中的矛盾与挣扎,主要人物在扶贫工作中的思想蜕变、经验和教训,以及人物在重获动力后主动找寻到脱贫方向的艰辛。这样我们才能够与人物共情,为他们的脱贫工作担忧,在他们找寻到新方向后我们才会与他们一同欣喜。换言之,从人物出发推动剧情发展,剧情基础才会筑牢,为了堆砌事件而去捏造人物只会让人物渐渐失真,让剧情陷入坍塌。有时候,足球比赛可能全场都没有踢进一个球,可依然不失为一场赏心悦目的比赛,因为场上并不缺乏对抗,我们会看到场上队员在对抗中跌倒后又爬起来的模样,我们好像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我们会为他们的斗志叫好。电视剧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希望能够从演员的表演中看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