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礼赞影评

10225710
  • 热奋斗
    2013/6/16 20:45:30
    守护心中的世外桃源---【光辉岁月】影评
    大漠深处,宁静峡谷,马车碾过山路的声音,在小小的谷内连绵不绝的回响。人们在黄金峡安详宁静的生活着,没有战争的纷扰,没有尘世的喧闹,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完美。也许正因为这世上没有真正的完美,所有总要有些什么事情让它破灭、消失。
    峡谷的另一端,一行人马正在荒漠风暴中艰难地行进着,这狂妄的风暴着实庞大,笼罩了所有的车马部队,也开始慢慢地向黄金峡谷那边前进着。
    从此,黄金峡的生活不再安静。风暴的
    大漠深处,宁静峡谷,马车碾过山路的声音,在小小的谷内连绵不绝的回响。人们在黄金峡安详宁静的生活着,没有战争的纷扰,没有尘世的喧闹,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完美。也许正因为这世上没有真正的完美,所有总要有些什么事情让它破灭、消失。
    峡谷的另一端,一行人马正在荒漠风暴中艰难地行进着,这狂妄的风暴着实庞大,笼罩了所有的车马部队,也开始慢慢地向黄金峡谷那边前进着。
    从此,黄金峡的生活不再安静。风暴的到来让这里的人们意识到:他们其实从未离开过那些刀光剑影的日子,于是,一场更大的风暴开始酝酿和实施。在经历了惨痛的杀戮后,人们开始反抗、开始争夺、开始保护自己的家园。
    这就是【光辉岁月】故事的梗概。
    从一开始的漫天黄沙席卷而来,到最后的诛杀亲王,每一幕打斗的场景都让人觉得热血沸腾。当刀枪摩擦的声音以及人们的怒吼在耳边响动时,瞬时觉得身上的细胞都打开了,血液都在倒流。
    【光辉岁月】是一部武打片,片中几乎都是男演员,而且大部分都是以前在港片中看过的前辈。也许是因为对于他们之前在港片饰演过的角色有很深的印象,所以这部片子显得亲切许多,烈和猛也更深了一层。英雄必有美人作伴。片中为数不多的女演员以及其中的部分感情戏给整部片子添了些柔情。柳絮和安乐的纯恋,带些稚气和青涩;猫老板和细帘的爱,带些隐约和深刻。这些爱中有细腻,有阻碍,有豪情,也有英雄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虽然这是一部武打片,其中的很多台词却很精致和耐人寻味:“一个人只要下定决心,就没有什么难的。”“爱她,就不要用你的想法做事。”影片也有着丰厚的历史韵味,除了故事背景建立在清朝太平天国运动后这一段特殊时期,片中慕白吟诵的【破阵子】一词,猫老板的台词中广泛引用的历史典故,减少了武打片的粗糙和野性,添了些文学色彩,让人在激动振奋时,又可以从这些历史片段中感受人物的内心的想法。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是陶潜的名句。从古到今,多少厌倦了世事纷扰的文人墨客、政家官宦,渴望着有这样一方宝地,能满足自己脱离尘世的愿望,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抛下前尘往事,清心寡欲的过着恬静的乡村生活。尽管黄金峡的人们决心不问世事,可正如铁云说的那样:“没有国,哪有家?”他们最终还是要为他们梦想的生活去杀敌拼搏。
    世外桃源不是只有娴静的细水长流,在你“采菊东西下,悠然过南山”之前,你需要为你想要的生活付出轰轰烈烈、金戈铁马的代价,才能在浮浮沉沉后,更用心的去体味田园生活的潇洒和内心的淡定,更好的去守卫你心中的世外桃源。
    【详细】
    60971068
  • Mr 刘光灿
    2020/1/4 9:50:19
    中国太缺这样的电影!

    个人觉得中国目前是电影输出大国,国人三观不正。电影《宠爱》是个什么鬼!让我们都回家养猪吗?三观严重不正。期待电影《狐踪谍影》这样热血沸腾的国产电影。很多人在诋毁一部正能量的片子,无非就是他还在处于三观不正的阶段。希望中国再出这样的好电影。我们老百姓爱国情怀随时都在。希望不要再像宠爱哪样教坏孩子的三观。

    个人觉得中国目前是电影输出大国,国人三观不正。电影《宠爱》是个什么鬼!让我们都回家养猪吗?三观严重不正。期待电影《狐踪谍影》这样热血沸腾的国产电影。很多人在诋毁一部正能量的片子,无非就是他还在处于三观不正的阶段。希望中国再出这样的好电影。我们老百姓爱国情怀随时都在。希望不要再像宠爱哪样教坏孩子的三观。

    【详细】
    12143158
  • 云之东
    2014/10/5 0:14:28
    《战神》之陈思诚:战为不战,神为救人!
    云之东/文

    从《士兵突击》开始关注陈思诚,当年的成才一直还历历在目,在那部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寓言的电视剧里,陈思诚的努力与演绎,让成才成为最不可忽略的士兵之一。

    有意思的是,此后陈思诚的表现都真象是修剪了枝枝蔓蔓的成才,他没有借着成才所带来的光环频频接戏,而是和成才一起沉淀下来,不但严格控制接片数量,尽力保证参演的每部电视剧都有好的质量,还开始进军幕后,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
    云之东/文

    从《士兵突击》开始关注陈思诚,当年的成才一直还历历在目,在那部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寓言的电视剧里,陈思诚的努力与演绎,让成才成为最不可忽略的士兵之一。

    有意思的是,此后陈思诚的表现都真象是修剪了枝枝蔓蔓的成才,他没有借着成才所带来的光环频频接戏,而是和成才一起沉淀下来,不但严格控制接片数量,尽力保证参演的每部电视剧都有好的质量,还开始进军幕后,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实现了口碑收视的双赢,“疯子”程峰成为年度最受观众欢迎的电视角色之一;今年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北京爱情故事》上映后,又以单日破亿的成绩创下情人节电影票房新纪录。

    《战神》作为他今年播出的首部电视剧,确实有着不小的期待,作为他《士兵突击》后的首部担纲主演的军旅题材电视剧,很想看看8年时光,把成才磨成了什么样的军人。

    结果陈思诚没有重复,演绎了战争年代一位草莽与军人气质兼备的游击队队长龙大谷。不同于过往李云龙等霸气十足的草莽军人形象,陈思诚饰演的龙大谷,多了几分痞气,多了些鬼点子,还卖起了萌。尤其他与王丽坤的感情线,当两个人喊着“兵痞子”和“疯丫头”对戏时,场面总带着讨喜的萌感。很少有军旅电视剧把两个主角之间的感情拍得这么有喜,见过生死相随荡气回肠,再见“兵痞子”和“疯丫头”这有趣又一波三折的感情延伸,甚有几分战争里的小清新感。

    在战争戏部分,龙大谷号称“战神”, 他的痞气之下是勇气,是智慧,是担当,他说:“当领导的,没办法,有了功,它一定是都是兵的;犯了错,我们扛!”“只要胆子有,子弹溜边走。”“当神不过是为了救人,战是为了不战!”没有豪言壮语,但字字铿锵有力。陈思诚把这个痞气又接地气的抗战英雄刻画得真是入木三分,分明让人看到这个英雄在看似吊儿郎当之下的有所谓,对祖国的热爱,家园的热爱,对兄弟的热爱,对爱人的热爱,让观众跟着他的热爱一起,经历战争的洗礼,经历情绪的起伏,感受他的情与义,他的乐与怒,也感受他的痛与苦。让观众感受到战神的奥义,不是好战,而是为和平而战,为养育我们的土地而战。龙大谷,无疑将成为陈思诚塑造的又一个经典角色。

    整部电视剧制作得也十分扎实,没有神化更没有雷化,龙大谷有过生死边缘的遭遇,也经历了兄弟们的牺牲与别离,夜袭飞机场和智取运输队等战争戏份,据说取材于真实战役,确实场面宏大又注重逻辑,显得更加真实,也更加感染人。

    有了用心的制作和一帮优秀演员的加盟,《战神》的收视率一路高走,从开播之日到10月1日的数据显示,《战神》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一直高居csm50城市黄金剧场电视剧收视榜首,并将贵州卫视送入收视前十的位置。事实证明,高质素的电视剧永远不缺观众,好演员一定会得到观众的喜爱!
    【详细】
    71191159
  • 蛮蛮
    2020/5/23 13:50:18
    这是一部文艺片啊!
    1星,拍的不好。很多年前有过一个故事版的《火狐一号出击》,这部新作品名字一样,但剧情完整度还不如几十年前的那部作品,作为一场国际很知名的大营救行动。政府的方案,军方的执行,国际各关系的态度,在这部片子里没有丝毫的体现。 导演反而想用文艺的方式来诉说这场危机营...  (展开)
    1星,拍的不好。很多年前有过一个故事版的《火狐一号出击》,这部新作品名字一样,但剧情完整度还不如几十年前的那部作品,作为一场国际很知名的大营救行动。政府的方案,军方的执行,国际各关系的态度,在这部片子里没有丝毫的体现。 导演反而想用文艺的方式来诉说这场危机营...  (展开)
    【详细】
    12614215
  • 未来事务管理局
    2017/7/8 18:00:38
    时空旅行为什么难拍?《逆时营救》是个值得思考的案例
    这次国产科幻电影的尝试,到底哪儿出问题了?科幻迷们这么说。

    过去以“科幻”作为宣传词的国产片,常常都会先引发一阵期待,然后却多以失望收场。这一次做出这种尝试的,是之前期待并不算太高的《逆时营救》。出乎我们的预料,这次虽然影迷评分仍然不高,但上映一周超过 1.7 亿的票房似乎做出了正面的回应。

    为了得到科幻行业的专业意见,我们采访了科

    这次国产科幻电影的尝试,到底哪儿出问题了?科幻迷们这么说。

    过去以“科幻”作为宣传词的国产片,常常都会先引发一阵期待,然后却多以失望收场。这一次做出这种尝试的,是之前期待并不算太高的《逆时营救》。出乎我们的预料,这次虽然影迷评分仍然不高,但上映一周超过 1.7 亿的票房似乎做出了正面的回应。

    为了得到科幻行业的专业意见,我们采访了科幻影评人电子骑士、科幻作家陈楸帆、科幻评论家兔子瞧、科幻小说作者高小山,未来局派出了影视创作总监邓韵、科幻研究者宇镭、小说编辑东方木、科技编辑毕庖,为大家呈现站在科幻创作角度的看法和分析。

    我们关心的是:尴尬之处在哪里?什么因素让影迷群体评分不佳?又是什么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以及,我们距离第一个既叫好又叫座的科幻电影,还差多远?

    感觉:片子总体评价如何?

    看了片子,第一感觉很重要,那么作为科幻行业从业者,感觉如何呢?

    陈楸帆 | 科幻作家:尝试是正确的

    当前国产科幻片里,卡司已经是顶配,场景、动作都可圈可点,这步棋走的是非常类型化的一个路线。经历过不合格、刚合格的片子,才能出来一部还不错甚至优秀的片子,从不及格想要直接考一百分,不是容易的事。

    宇镭 | 科幻研究者:是个稳健打法

    《逆时营救》作为一部合格的科幻片,对中国科幻会有自己的影响。中国科幻电影从这个相对成熟的科幻套路开始,是相对稳健的做法。中国的背景怎么结合科研主题、未来特效,怎么反映中国人特有的亲情、友情、爱恨情仇,都是要一步步走的。可以说,它并不是拍给那些饱览西方科幻电影的科幻迷看的,而是给不特别在意科幻题材的大众市场看的。

    86521034
  • 大王猴木猴
    2019/5/15 21:15:14
    萌就一个字,别的没有了
    首先,星星都给宝可梦们! 皮卡丘做得太太太太好了,毛茸茸的皮卡丘看着就让人想疯狂Rua、疯狂撸、疯狂吸!嗯~那水汪汪的大眼睛,那肉感十足的小脸蛋和小肚子,那晃动的长长的尾巴,那圆乎乎的小爪子!救救我,我快要被萌到窒息了!!!! 小贱贱的声音配上皮卡丘,嗯……倒不...  (展开)
    首先,星星都给宝可梦们! 皮卡丘做得太太太太好了,毛茸茸的皮卡丘看着就让人想疯狂Rua、疯狂撸、疯狂吸!嗯~那水汪汪的大眼睛,那肉感十足的小脸蛋和小肚子,那晃动的长长的尾巴,那圆乎乎的小爪子!救救我,我快要被萌到窒息了!!!! 小贱贱的声音配上皮卡丘,嗯……倒不...  (展开)
    【详细】
    10182217
  • Self-made Man
    2021/7/17 22:51:01
    看过1000部电影后,再次偶遇我人生中看的第1部电影

    爷青回啊…这是我人生中看的第一部电影,也是我小时候最爱看的一部电影。那时刚上小学不久,家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接着有了第一台VCD光盘播放机,以及第一张VCD光盘——就是这部电影的哈萨克语配音版,现在想来片名被译作????????再合适不过了。对于一个在牧区长大的小孩子来说,电影绝对算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时李连杰在屏幕里的英姿,对我幼小的心灵造成的震撼可想而知。可能也是因为当时光盘比较少,

    爷青回啊…这是我人生中看的第一部电影,也是我小时候最爱看的一部电影。那时刚上小学不久,家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接着有了第一台VCD光盘播放机,以及第一张VCD光盘——就是这部电影的哈萨克语配音版,现在想来片名被译作????????再合适不过了。对于一个在牧区长大的小孩子来说,电影绝对算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时李连杰在屏幕里的英姿,对我幼小的心灵造成的震撼可想而知。可能也是因为当时光盘比较少,这部电影被我翻来覆去看了不知多少遍,直到光盘磨损严重,电影再也无法播放。今天刷豆瓣时,偶然刷到这部电影的剧情简介,觉得似曾相识,再一看剧照,所有关于这部电影的记忆都被激活了…当然一定要再看一遍!然而曾经带给我无数次欢笑的电影,这一次居然让我落泪了…电影中,当阿杰找到师傅的藏身地,兴奋地敲开门时,师傅却假装生气地关上了门,拉了窗帘——紧接着手忙脚乱地将他为养伤熬的草药藏了起来…师父将阿杰赶走后,遭遇危机时,在遗书里交代阿珍想办法把自己的遗产交给阿杰…

    师父和阿杰的关系更像是一对父子,互相扶持,却也互相不肯示弱;可以为对方拼命,说话却只有直来直去,甚至冲突不断…虽然片尾他们看起来完美和解了,像一对老朋友,但这是共同经历了一场生死大战后的结果,真实生活中的和解,远没有这么畅快淋漓吧…

    我已经看过1000多部电影了,重看人生中看的第1部电影,除了满满的回忆感之外,还看到了年幼的我无法理解的部分——人物关系。不知下次看时,还能看到什么?

    【详细】
    13685635
  • 布鲁斯橋
    2022/11/6 21:51:59
    放映周报《乱青春》导演李启源专访

    青春短暂,而其混乱的美丽是许多电影试图挽留的元素。导演李启源的新作《乱青春》呈现的是三个花样少女之间既混沌又清澈的情欲,她们在喜欢的边界穿梭、踟蹰、游荡,就像电影开场,Angel在趋于凋零的向日葵花田逡寻着什么,而迷蒙的光在天际吞吐闪烁。

    台湾历年来有为数不少的电影皆以女性情愫为题,揣摩同性间游移

    青春短暂,而其混乱的美丽是许多电影试图挽留的元素。导演李启源的新作《乱青春》呈现的是三个花样少女之间既混沌又清澈的情欲,她们在喜欢的边界穿梭、踟蹰、游荡,就像电影开场,Angel在趋于凋零的向日葵花田逡寻着什么,而迷蒙的光在天际吞吐闪烁。

    台湾历年来有为数不少的电影皆以女性情愫为题,揣摩同性间游移的关切与依恋,从早期的《国中女生》、《我的美丽与哀愁》、《美丽在唱歌》,一直到近年来的《蓝色大门》、《爱丽丝的镜子》、《刺青》、《漂浪青春》、《渺渺》、《花吃了那女孩》等。近期即将上映的《乱青春》同样探测处于青春期的女孩们彼此对待的方式与纳藏的心结,片中凸显了时间、记忆与爱的流动感。在时光的复沓里,有愈来愈多的回想从四方浮游而至、愈来愈多致密的心思被拆解。最终,这些歧异的视角将如何缝合起来?

    《乱青春》舍弃传统的线性叙事,打造了风格强烈的电影语言,繁复地交互编织记忆与现实。时间不再固着于过去、现在这种既存的界定方式,导演大量采用「预示」的手法,使得过去式变成现在进行式。过去与现在穿插、并置再现,模糊了时间的绝对性,也使得记忆渗透入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潜伏的陪伴关系,继续与当下互动。记忆因此苏活,在心之舞台上反覆搬演,在每一次的排演中,都可能添增、删减局部细节,也可能恣意窜改其中的情节。

    本片采用多线并行的时空架构,多次前后采取不同的叙事观点,重现同一起事件。它慢慢地点缀、填充、修饰那个时空脉络,邀请剧中角色和观众共同进入,根据当下情境改写成属于自己的脚本。你就不再只是被动的讯息接收者,而能够潜入那些细细碎碎的缝隙里,或许,在某个边缘地带遇见自己。

    自认为从未离开青春期的李启源对「青春」这个题材敏感,2005年拍摄完成的《巧克力重击》描述的是一群着迷于街舞和嘻哈音乐的青少年,彼此较劲,蓬勃地舞弄着青春的斗志。李启源同时也对大人与青少年之间表达爱的方式感兴趣,《巧克力重击》的主角巧克力和他的父亲从一开始生硬的对峙,直到慢慢体解对方的处境,从而开启沟通的可能;在《乱青春》当中,Angel和阿咪皆身处于一个崩解的家庭里,和父亲之间隔着一条无形的沟渠。从《巧克力重击》、《乱青春》、《烟》(《台北异想》短片之一),乃至下一部作品《沉默的爱》,反覆演绎的,无非是那种语言到达不了的爱。在李启源的观察中,东方社会的男性普遍无法舒坦而自信地表露自身的关爱,父亲这个角色尤其如此。所以Angel和阿咪的父亲最后都黯然地哭了,似乎唯有这般,才能寻获一丝救赎。

    本期【放映头条】专访导演李启源,听他阐述如何透过影像语言表现流动的时间、记忆与爱,以及剖析其作品中一再上演的亲子关系,并分享跨国制作团队的合作经验。

    导演认为女性的感情跌宕而有层次,而《乱青春》揭露的正是高校女孩美丽而混沌的私密情感。近几年,台湾陆续有几部电影亦处理了女性情爱的游移与暧昧,如《蓝色大门》、《漂浪青春》、《花吃了那女孩》,就主题而言,《乱青春》如何与其他类似题材的影片进行区隔?

    我的电影有毒。(哈)在电影里演出的三个女孩,她们的家人看过后,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不敢跟自己的女儿讲话。电影里的情绪太真实了,他们以为自己的女儿就像那个样子。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她们不是那个样子?如果碰到那种情境,她们为什么不会是那个样子?我们每一个人又为什么不会是那个样子?故事是虚构的,但情境是真实的。故事里的人物,带我们经验他们所经验的,所以我们是Angel,我们是情绪障碍的父亲,我们是夏日的暴雨,我们是枯萎的向日葵。《乱青春》是女性情感的纪录片。

    您说「这是一部关于时间、记忆与爱的电影」,在影片中,我们看到这三者似乎都是流动不拘、可以(自由)移转,甚至跳跃的,请问这是否反映您对时间、记忆与爱的观感?

    时间不断流逝,记忆不断被修改,爱与不爱似乎也不是那么绝对。当我们说「过去」如何如何,哪里来的「过去」啊?不过是现在的我们,对发生过的事,又重新诠释一遍罢了。一切都是现在进行式,一切都是你现在这个人的进行式。早上妳被同事的咖啡洒到衣服,于是妳对他昨晚陪妳加班,不再感激了。夜深人静,妳听到萧邦,妳想念初恋的情人,其实当时妳也不见得那么爱他。记忆多么的不可靠,而电影呢,电影就像这么样的一个东西。电影是记忆,电影是梦,电影是现在进行式的艺术,在电影院里你没有办法倒带,你只能出去小便。

    《乱青春》打破观众习以为常的线性叙事,采用多线并行的时空架构,并大量使用「预示」的手法,导致过去式变成现在进行式,请问为何会采取这样的叙事策略?

    所谓「预示」,就是先让观众看到事件的结果,然后再一次次的回到事件的开始。随着故事中三位女孩关系的改变,她们对事件的看法不再相同了,我们对事件的解释也改变了。宇宙间的人事,没有一样是单纯的因果关系,加加减减,离随机也不远了。观众藉由不断参与、渗透(我多么喜欢「渗透」这两个字)演员的故事,而主动的建构了自己的生命经验。在东京影展,有位中年女子,电影散场后,红着眼眶,拉我的手说,我拍出了她的青春。我想并不是因为她与剧情有相同的故事,而是她的青春经验,经过与演员相互冲击,而有了回声。更有趣的是剧中三个演员,拍摄完成一年半后的现在,当记者问到她们角色的个性时,她们的说法和一年前拍幕后记实时,又不一样了。很明显的她们以现在的经验在投射那个她们曾经扮演过的角色,无所谓对不对或好不好,因为随着《乱青春》的拍摄结束,三位女孩也脱离了青春期。她们再也回不去那个状态了,只有她们青春的影像,会在电影里留下来。

    在写作剧本的时候,是否已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抑或是初步拟定一个比较开放性的剧本,再视演员的情绪、现场的氛围加以发挥?

    不只有完整的故事和情节,连对话我都不许她们更动一个字。但她们要如何彼此互动,要如何讲话,我并不加入太多意见。我不知道这样算不算「开放性的剧本」?演员拍戏时的个人情绪,对我没有多大意义,我也不感兴趣,但我必须引导她们进入情境,等她们进去后,她们会以最自然的方式说话,走路,哭泣或搞笑,这才是我要的。有时这样的过程很累人,如果环境的气氛对,当然对我的「催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拍电影之前,您就已投入写作,请问您如何将文字转换成影像?这两种创作媒材的感染力以及说故事的能力又有何不同?

    影像是很暧昧的东西,往往要靠音乐来定性,否则会像没有锚的船一样漂走。俄国的爱森斯坦早在1920年就发现这个事实,所以创造了蒙太奇。一个面无表情的男人的脸,紧接着一张小婴儿的脸,让观众觉得他是慈祥的;如果接的是飘扬的红旗,观众会觉得他是革命青年。这些虽然是剪接的伎俩,但恰好也说明了影像飘忽不定的个性。我不会作曲,否则我会先写音乐,然后将旋律转换成影像,这比文字转换成影像,要直接了当得多。说来有趣,我从来也没有将文字转换成影像过,刚好相反,当我脑中闪过什么意象时,我企图用文字捕捉下来。我没办法用脑中的意象去感染人家,得到拍片所需要的资金,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把文字写得像我脑中的画面。不过即使如此,经过文字转化的过程,影像的意义又开始质变了,两者互相辩证,没完没了。

    文学和音乐一样,是门能自给自足的艺术,但电影不是。电影很难单靠影像支撑,就算是默片,还是得加字卡,配音乐。如果一部电影能将影像和文学、音乐调配得当,它的感染力是很惊人的。如果电影做不到这一点,那我宁可选择文字创作,虽然这是个充满偏见的媒材,而且对所谓「忠实传达」这回事,我也充满疑问。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后来却开始质疑文字是否能够精准传达讯息与情绪,为何会有这样的转折?

    文字本身并不如我们所想的,是个透明的工具,它隐含了许多种族和性别歧视。看看中文如何书写少数民族:匈奴、羌、狄、羯......,动物性十足,不是吗?而当中原的政权需要与少数民族结盟时,那种带有野兽意味的书写,就改变了。西方也好不到哪里去,历史(history),竟然完全是男人的(his)故事(story)。我想从直立猿人到现在,人性基本上没什么改变,改变的只是我们对自己的看法,而文字的演化恰好提供了这样的线索。像这样一种工具,我常好奇,在传达日常生活讯息和情绪时,自动过滤了什么?瞒混了什么?又自动衍生了什么、栽赃了什么?这样的情况,应用到戏剧效果,我发觉当演员的肢体和他的语言之间,发生歧异时,正是戏剧张力最强的时候。试着想想这个画面--当一个女人看着男人的眼睛说我恨你,可是她真正的意思是我爱你,是不是远比她直接说我爱你,强悍得多?也许我该去问问小四的学生,这该算是映衬句呢,还是目的句?

    您曾提及,拍片时会希望语言尽量精炼,转而透过演员的肢体表演去呈现内心的情感,但在《乱青春》片末,阿咪却是透过一段赤裸的口白来表彰其情欲,为什么这个桥段会选择这样的呈现方式?

    阿咪借了小步的雨伞、笔记、IPod、面膜、靴子、维他命B......最后连男朋友都借走了。阿咪真的爱小步的男友吗?并不!她把小步的男朋友当成像雨伞、笔记、 IPod那样「小步的东西」来喜欢。她描述和小步男朋友做爱的细节,不是恨,而是出于对小步的爱。唯有那么长时间的,在罪恶感折磨下,难以启齿的坦白,才有办法让小步体验到她对她的爱。而小步最后吻了她,因为她不忍阿咪不断的重复脏话自责。这种爱多么曲折,当年Angel选择向她告白的方式,她拒绝,这次小步领悟到了那种痛。在这里我选择让阿咪独白,就像听广播剧的说书,它所营造的想像,远比实际的画面来得凶猛。这里的一长段独白,我不让演员更动任何字,因为我把它当音乐用。我写的时候有一定的节奏,有点像听Rap,没有人真正在乎内容,重点在语音带来的节奏感。

    本片延揽姚安琪、李律、廖千慧三位年轻演员,她们各自吸引您的特质为何?就表演训练而言,您个人比较注重的是什么?在拍摄现场,您似乎偏好即兴表演,这部分是如何与演员进行沟通、磨合?

    安琪是个奇怪的女孩,我从她十七岁时就认识她了。她告诉我很多奇怪的故事,我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她自己编织出来的。她有小女孩的稚气和天真,另一面却又比我成熟得厉害。她老是嚷肚子饿,连续几天只吃苹果裹腹,我们每次出去吃饭,她就吃炸鸡,不论西式中式日式,她就点炸鸡。我喝啤酒,她啃炸鸡,然后一边告诉我乱七八糟的事。她说她是害羞内向的人,我觉得她是疯子。她是那种导演不要求,她就会随便乱演一气,但碰到了她的导演,她可以给出非常纯粹的东西。她是天生的演员。

    千慧长得像邻家的可爱小妹,让人不会防备。但是她的心思细腻到连她自己都会抓狂。有时我开个玩笑,她可以难过好几天,然后跑来跟我讲,然后又被我骂一遍,她的专长仿佛就是跟自己过不去。这种性格与长相冲突的质地,令我在角色的塑造上,有个很好的著力点。

    李律呢,她很另类。所有我们在八岁前应该都会的玩意,她一个也不会,比如说骑脚踏车、弹铜板、游泳等。事实上直到拍《乱青春》,她才踏出过台北市,之前她最远的地方只到过台北县。但如果你以为她是那种乖乖淑女,你就错了,她不高兴时会骂人家「靠杯」。拍戏时,我和摄影师都被她的脚踏车撞过。拍落海的一场戏,还得我亲自下海拉着她游,我问她为什么不能自己游?她说她怕鱼。

    说是训练表演,其实就是陪她们扮家家酒(虽然我不能在研究所的开课名称上填「扮家家酒」)。每周八个钟头,大家在里头玩,玩久了,就有感情,玩high 了,戏自然就来了。不会玩的演员,通常很无趣,也没有想像力。有些科班出身的更糟,连走路都不会了。小孩玩家家酒,不需要沟通、磨合,没那么严肃,你只要捡根树枝给他们就好了。在他们手里,树枝是宝剑,是锅铲,是预防针,是鸡腿。我的工作在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要玩什么,把他们带到那个情境去,然后让他们放心,我不会落跑,就这样而已。我的戏都是这样拍的。

    Angel和阿咪都身处于一个崩解的家庭中,她们的父亲一个永远沉默不语、一个则是搞不清楚女儿的喜好,为何会设定这样的家庭背景?而Angel和阿咪的父亲最后都不由自主地落泪了,您想传达的是什么样的亲子关系?

    三个女演员,有两个来自单亲家庭。我的周遭也有许多破碎的家庭,而且我现在想想,破碎的家庭可能还多过正常的家庭。这些破碎的家庭大部分是男人搞砸的吧。我对男人一点同情都没有,因为我是男人,我晓得那是怎么一回事。鹿特丹影展有观众问我,为什么电影里没有母亲?我说有啊,三个女孩就是母亲,不管她们几岁,她们都是这个荒凉星球上唯一的安慰。男人就不用谈了,他们不管几岁都是小孩。有些小孩自闭,有些小孩自私,说着好像在讲我自己一样。其实也没错,如果我有小孩,我也可能是那个样子的糟糕父亲。东方的父亲,不会跟小孩讲话,更不会说我爱你。男人的情绪到了十六岁以后都瘫痪了,但不是没有爱,在最后的一点泪光中,我们看到了救赎。

    片中的场景不少皆带有凋敝、毁弃的气味,像是腐朽的公寓、干枯的游泳池、秘密洞穴里的浴缸、莲花池旁的废车场,请问当初为何会设定这些场景?是否企图与青春以及角色心境进行对照?

    美学上,我不喜欢那种太不食人间烟火的景物。那种风景卡片式的美景,永远也不会出现在我的电影中。我不是说我非拍废墟或垃圾堆不可,而是场景必须有种意思出来才好。比如说一位住在白河的朋友,带我看遍白河的莲花,我告诉他太漂亮了,我不能用。然后就在马路旁,我看见了废车场。更妙的是,一堆废铁后面,又有个莲花池。我看着看着意思就出来了--青春既美又丑,既温柔又粗糙,既抒情又暴力。光拍这个,想想就很过瘾。电影开场的向日葵花田也是,我们等到繁花开尽后,某种腐败的味道来了,才去拍。青春只是漫漫人生中的一个特例,它不是个正常的状态。它是万物必然走向衰败、凋蔽过程中的一个反动,因此我找的场景,多少带有冲突性。场景这东西很微妙,有时它的故事性更甚过演员,我可以接受一个不是那么灵光的演员,但我没办法忍受一个没有感觉的场景。

    这部片的摄影师李奥纳多?瑞特?亨瑞奇(Leonard Retel Helmrich)透过「单摄电影技法」(Singleshot cinema)开创出相当诗意而瑰丽的影像风格,请导演谈谈合作源起,以及拍摄过程中如何与摄影师沟通。

    《乱青春》写完时,我开始伤脑筋摄影师的问题。时间、记忆与爱是流动的,因此我必须创造一种流动的视觉语言,来呼应我的主题。由于摄影机必须不停的移动,因此摄影师手持功力必须非常厉害,而且他还必须能配合我的要求,不能干扰到演员的情绪。最重要的,必须快,因为我只有拍摄18天的预算。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位美国的朋友,搞纪录片的,说有一位荷兰的纪录片导演,要来台湾参加纪录片双年展,并寄给我一片Leonard拍的《月亮的形状》(Shape of the Moon)。一看大乐,因为他不仅拍出故事,还拍出了诗。等他来台湾后,我们花了一整天聊,他给我看他发明的「单拍仪」,我说你来当我的摄影师,我们让大家见识一下,这玩意用在剧情片的威力,说不定你可以在台湾设厂量产。他被我说动了,五个月后,在完全不知道剧本的情况下,与我一起拍摄了《乱青春》。

    Leonard Retel Helmrich过去的拍摄经验都是以纪录片为主,这回是他初次为剧情片掌镜,这样的背景在拍摄《乱青春》时会擦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因为他拍了二十几年纪录片,到过许多国家,大部分时间他根本不懂当地语言,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唯一能依靠的,就是直觉。而我片子正是这么一种拍法,虽然我写下每场的情境,但我不知道演员会出来什么东西。因此他的纪录片背景,在我们拍摄时便很管用。当年轻演员的灵光乍现,他一个单拍,就抓到了我剪接时所需要的各种镜位。特别是碰到怪异天气时,我更可以大胆和演员一起玩,完全不必担心镜头,结尾时两个女孩在海边跳舞,和在废车场打架的戏,就是这样无预警的下起大雷雨,而我们在大雨中完成拍摄,一个镜头单拍完成。我特别记得有两场戏,冰淇淋店和安琪家,拍着拍着我发觉摄影师在哭,我担心手持摄影机晃动太厉害,还特别过去拍拍他的背。他告诉我虽然不知道演员在说什么,但是情绪的感染力还是很强。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工作气氛下,如期完成我们所有的拍摄工作。离台前,他说我们再来合作一部吧。这是我听过的最棒的赞美。

    《巧克力重击》和《乱青春》这两部片皆有跨国合作的工作团队,《巧克力重击》的幕后班底包括摄影师Lawrence Schweich、艾美奖音效剪接奖得主Michael Lyle,《乱青春》除了摄影师Leonard Retel Helmrich外,亦邀请相当活跃的日本电子音乐大师半野喜弘(Yoshihiro Hanno)负责电影配乐,能否请您谈谈为何偏好跨国合作,并分享跨国合作的经验?

    台湾电影的专业人才,就那么几位,做来做去,就是这么几位。久而久之,东西都很雷同,风格也相去不远。混血是为了变异啊。

    跨国人才的合作,说起来容易,协调起来是一门很大的功夫。幸好我有一位了不起的制片,她让所有事情如期发生。我每次在拍片现场,喊第一声Action,都会怀疑这到底是不是真的。电影是一个团队的产物,团队的工作气氛很重要,有时甚至很私密,有点像秘教的氛围。不管是演员、美术、摄影、收音,都会不吝惜的给出最好的东西来。这时候我的眼睛里只有集体的目标,没有国籍、肤色和语言的差别,我什至忘了有外国人这回事。直到现在妳提出这个问题,我才突然惊觉,我的收音师Mark是美国人,摄影师Leonard是荷兰人,一个掌管现场声音,一个掌管现场视觉,竟然都不懂中文,不知道演员在说些什么,然而《乱青春》就这么言之成理的拍出来了。

    导演曾提过对改编诗很感兴趣,因为诗的语言暧昧、歧异,血缘与电影较近,《暴暴鼓》这部作品就是与诗人夏宇合作的电影,请问这部片目前的执行进度如何?另外,也请谈谈您的下一部作品《沉默的爱》。

    《暴暴鼓》目前是个灾难,因为我们两个人写出了完全不同的脚本,除了人物的名字,没有一样东西相同,连当初讲好的情节,也离题了。

    我倒是比较想谈《沉默的爱》。在这部片子里,我不想让演员讲话。因为我一直觉得我们活在一个很嘈杂的环境里,从电视到立法院,每个人都声嘶力竭在吼,但谁也听不见谁。我希望观众进到电影院来,起码可以享受九十分钟的宁静,在静默中体验爱。

    最后,请导演给《放映周报》的读者一个非看不可的理由。

    没什么电影是非看不可的。不过假如像许多看过的人说,看完《乱青春》后,人变得不一样了,而且感觉回不去原来的自己。我想那倒也是很异类的经验,不是吗?每个人一辈子至少都该有一次这样的经验。

    【详细】
    147478320
  • 沐依沐
    2014/9/25 13:28:36
    爱的保镖
    晚上跟着某女看了几集李幼斌主演的《爱的保镖》,很不错的电视剧,估计跟我跟某女都喜欢李幼斌有关。好几年没有看李幼斌的剧了,没有想到几年不看,已经不再是印象中的那个李云龙的形象,两鬓斑白,时间是一把杀猪刀果然不错。

    当时就是冲着老演员看的,看到李幼斌和李菁菁演的那对麻辣老夫妻就像是身边的最熟悉的那对老夫老妻,有着争吵,但在微妙的动作之间又能看到爱意。有时候会觉得只有李幼斌才能够演出那种拳
    晚上跟着某女看了几集李幼斌主演的《爱的保镖》,很不错的电视剧,估计跟我跟某女都喜欢李幼斌有关。好几年没有看李幼斌的剧了,没有想到几年不看,已经不再是印象中的那个李云龙的形象,两鬓斑白,时间是一把杀猪刀果然不错。

    当时就是冲着老演员看的,看到李幼斌和李菁菁演的那对麻辣老夫妻就像是身边的最熟悉的那对老夫老妻,有着争吵,但在微妙的动作之间又能看到爱意。有时候会觉得只有李幼斌才能够演出那种拳师的气势,他站在那里就是一张很好的招牌。

    估计唯一的缺点就是剧情不太紧凑,说一件事儿老是扯不完,就那个匾的事儿就不知道扯了多久。随意看了几集,有边看边写长微博的习惯。

    最触动的有两点。

    一点估计就是剧中提及到的“互联网思维”吧!比如武馆的经营模式的转变,之前一直都是传统的经营方式,后来利用微博营销营销之类的看着挺有趣的。

    第二点就是体现在夫妻的关系上。我看的这几集,李菁菁所扮演的李幼斌的老婆不仅不支持她丈夫的事业,还联合外人来打击她老公。看来夫妻齐心真重要。马云跟他老婆就是极好的例子。

    另外,这部电视剧格局有点小。剧情反反复复看着有点闹心,剧中老是没事扯师兄弟这根线,而中华武魂精神表现地不是那么明显,最期待的这根线啊就被这样弱化了。个人而言,比较喜欢里面提及到的“柳杨拳”的祖训,一曰慈,二曰俭,三曰敢为天下先,诚信、侠义、坚韧,不急功,不近利,尊自然,法天地,上善若水,利而不争,施恩不图报,受恩记心间。因为我看得不是很多,也就是随意看看,这个在那个考研究生的小胖的身上体现地较为明显,尤其是他离开的那一段,看得时候有想哭的冲动,李幼斌的眼神太到位了,是他一贯的内敛深沉、含而不露却霸气外露的表演风格。

    说句实在话,这是一部很正能量的剧,只是在精神层次上挖掘地不太够,但是这种题材很少。刚开始看到李幼斌的造型,还以为是民国时期呢。

    最后复制一下这个剧的片尾曲的歌词。


    静静地在心底想着你
        用心的最深处
        勇敢的伸出手拉起你
        我不愿让你孤独
        看着你慢慢地去付出
        用心的最真处
        渐渐地体会到你的感触
        用我心的最痛处
        在心的深处
        藏着我对你彷徨的思念
        多想一直陪着你从今天到永远
        看着你慢慢地去付出
        用心的最真处
        渐渐地体会到你的感触
        用我心的最痛处
        在心的深处
        藏着我对你彷徨的思念
        多想一直陪着你从今天到永远
        在心的深处
        你一直在我心深处
    【详细】
    71101165
  • 孤烟
    2016/11/21 21:21:34
    融入生活智慧,直戳百姓痛处
    生孩子,看似夫妻两个人的事,但往大了说却是一个大的不能再大的社会性话题,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80后,甚至经历了几次给自身带来极大影响的“变革”——我们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出生的八十年代国家开始计划生育,等我们这一代人长大、娶妻、生子,又迎来二胎政策,是否再要一个孩子,成了摆在很多小两口面前的世纪性难题。
    所以这时候《嘿,孩子》来的恰逢其实,人人都关注的生子话题让这部剧有着很大的广度,导演杨亚洲的
    生孩子,看似夫妻两个人的事,但往大了说却是一个大的不能再大的社会性话题,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80后,甚至经历了几次给自身带来极大影响的“变革”——我们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出生的八十年代国家开始计划生育,等我们这一代人长大、娶妻、生子,又迎来二胎政策,是否再要一个孩子,成了摆在很多小两口面前的世纪性难题。
    所以这时候《嘿,孩子》来的恰逢其实,人人都关注的生子话题让这部剧有着很大的广度,导演杨亚洲的功力则让这部剧有着相当的深度。看完《嘿,孩子》前20集,感慨良多。
    电视剧,特别是家庭伦理剧肯定是来源于生活,经过提炼之后又高于生活。和以往的家庭剧相比,这次杨亚洲的野心特别大,以生孩子为切入点,通过角色设定和剧情编排将这个点恣意放大,就如一颗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上面枝繁叶茂、下面盘根错节,说的是孩子的事儿,实则反映整个家庭生活、乃至整个社会,更可贵的是面面俱到的同时绝不是假大空,每个角色、每处剧情都是导演对生活的观察、总结、提炼,融入了生活的智慧,直戳老百姓的痛处,其结果是,观众不再是看客的身份,更是亲历者、参与者。
    电视剧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故事写好,让人欲罢不能。《嘿,孩子》给我的感觉是人物驱动故事、故事映射现实,剧中的角色设计实在是太棒了,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应该是先确定了角色,之后剧情的得来便水到渠成。剧中方大爷有两个闺女一个儿子,这是一个在一二线城市很典型也很普遍的中产大家庭,方大爷老伴去的早,一人独居小院,三个子女情况各异,大女儿失独,想再要一个孩子始终没有,在丧子之痛中走不出来;二儿子不务正业,偏偏攀了高枝娶了电台金牌美女主播,走在备孕要孩子的路上;三女儿老夫少妻,丈夫和前妻育有一女,两个人决定当丁克族。三个小家庭的设置,紧扣“孩子”这个主题,同时涵盖了面对生孩子这个问题上,最为普遍的几种情况,想要孩子的怀不上、准备要孩子的思前恐后,还有享受当前二人世界而不想要孩子一族。
    一家人原本平静、和睦的生活被老头子想抱孙子的想法给搅碎了,大家开始情绪失控,陷入了无尽的争吵、挣扎和烦恼中。这不由惹人深思,要孩子就这么困难吗?孩子真是个麻烦吗?答案是否定的,生孩子是家庭生活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人伦的展现,同时还能起到维护家庭平稳、维系夫妻感情的作用,通过剧情介绍也能看出,尽管剧的前半部分略显深刻、沉重,但结果却是几个小家庭在要孩子这件事上“目标达成”,结局圆满。
    《嘿,孩子》从方大爷召集的一场家宴后步步升级,围绕孩子引发更多话题性和思考。大女婿作为不孕不育专家,一边向患者介绍借卵生子,一边反对自己妻子借卵生子的计划,这是传统观念和现代医学的碰撞;二儿子方乐的状况,放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普遍,小两口看似过着小康的生活,但买房变成负资产,生孩子和工作的矛盾,加上生活的压力让人不那么有安全感,这是当下年轻人面对结婚生子时普遍遭遇的困境。虽然这部剧讲了很多生养孩子的困难,但核心观念还是积极的一面,两个人组成家庭之后还是应该有孩子,孩子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推动生活前进的主动力。在我的老家东北,有很多年轻人都不想要孩子,从这方面来说,《嘿,孩子》具有现实意义,可以给观众做正面引导。
    最后想赞一下演员,几个主角把各自的角色诠释的很传神,一直觉得,最好的表演是演员看起来和角色合二为一,没有表演痕迹,这部剧中的演员们基本都做到了,之前看新闻说郭晓东和蒋雯丽两人的对手戏有不少临场发挥,作为“过来人”两个人肯定是为角色融入了自己生活的经验和智慧,才能演的如此真实,这也是值得年轻演员学习的。
    【详细】
    81881475
  • espana
    2020/9/13 9:43:32
    灵魂不过是一堆生物化学信号
    男主醉心于将人类思维和记忆移植到机器人上时,女主曾经对他灵魂拷问,“那我们呢,我们经历的一切,也只是那些生物化学信号嘛?” 影片的最后,男主不仅成功复活了女主,三个孩子也都回来了。甚至复制了自己,将机器人作为自己的分身继续进行项目。 我想,对于女主的问题,答...  (展开)
    男主醉心于将人类思维和记忆移植到机器人上时,女主曾经对他灵魂拷问,“那我们呢,我们经历的一切,也只是那些生物化学信号嘛?” 影片的最后,男主不仅成功复活了女主,三个孩子也都回来了。甚至复制了自己,将机器人作为自己的分身继续进行项目。 我想,对于女主的问题,答...  (展开)
    【详细】
    12863215
  • 黄彤彤
    2016/2/19 6:10:18
    失眠夜看有些评论莫名气愤
    首先,改编改编改编懂吗?想看跟原著一模一样的就再去把书刷一遍,在原著基础上改得更符合史实有哪里不合理嘛?冲着这个打一分,呵呵。其次,崛起风格显然跟裂变不同,但真的有这么差吗?直观感觉上裂变可能更为厚重,但是人物刻画是不是过于理想化了,商鞅和秦孝公简直是伟光正化身,(当然我是很喜欢的,两人把我迷得不要不要的,最后几集从头哭到尾)而崛起的人物有优点有弱点我觉得丰满多了。此外,当看到衣衫褴褛的张仪在朝堂
    首先,改编改编改编懂吗?想看跟原著一模一样的就再去把书刷一遍,在原著基础上改得更符合史实有哪里不合理嘛?冲着这个打一分,呵呵。其次,崛起风格显然跟裂变不同,但真的有这么差吗?直观感觉上裂变可能更为厚重,但是人物刻画是不是过于理想化了,商鞅和秦孝公简直是伟光正化身,(当然我是很喜欢的,两人把我迷得不要不要的,最后几集从头哭到尾)而崛起的人物有优点有弱点我觉得丰满多了。此外,当看到衣衫褴褛的张仪在朝堂上侃侃而谈,不会感到豪气顿生吗?看到王上连声“先生教我”,不会深受触动吗?看到路上情人言“寡人不知如何轻握你手”“如此便好”,不会顿时柔情满肠吗?看到犀首张仪老年偶遇对饮回首昔日之峥嵘,不会生出英雄迟暮的凄凉之感吗?如果不会,好吧,可能我们不在一个频道上。
    【详细】
    777932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