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命魔术影评

74341975
  • 邵小毛
    2014/7/24 20:37:26
    来,谈谈我看到的成长以及其他

    1、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冯绍峰演的浩汉:

    处事笨拙,待事天真,嘴上尽是些没来由的自信。
    在全盘接受现实之前,去做未尽的尝试,了一些心愿。
    结果,面无表情地看着幻觉破灭、看着曾经的崇高显得荒唐。
    从此决口不再提起。
    灰头土面,努力做出最帅的姿势,和“天真、任性、自以为是”一一挥别:“嘿!后会无期。”

    这是大多数人的成长,没有那么多撕心裂

    1、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冯绍峰演的浩汉:

    处事笨拙,待事天真,嘴上尽是些没来由的自信。
    在全盘接受现实之前,去做未尽的尝试,了一些心愿。
    结果,面无表情地看着幻觉破灭、看着曾经的崇高显得荒唐。
    从此决口不再提起。
    灰头土面,努力做出最帅的姿势,和“天真、任性、自以为是”一一挥别:“嘿!后会无期。”

    这是大多数人的成长,没有那么多撕心裂肺,没有那么多争执哭喊。
    所有的剧烈反应都闷在心里,默默地爆炸、破碎、倒塌,然后消化。
    表面上云淡风轻,顶多一场闷酒、一趟远行或几天大觉。
    醒来后还得洗脸上班。
    这是真实的成长,所谓“平凡之路”。


    2、

    重听了朴树的《我去2000年》,对时代变迁和青春的描写可谓完美,音乐性也无可挑剔,边听边下跪。
    《平凡之路》并没有像当年的朴树那样精致,却牢牢掐中我的泪点。

    曾经,我希望我喜欢的歌手都会永远“像个孩子”,柯本、JimMorrison、张楚、朴树??
    我理解现实残酷,所以希望有人可以真的“永远年轻”。哪怕大家都变成了苦闷的中年人,也还想看着他们保留曾经坚信的那些东西,始终风华正茂、不关心柴米油盐。
    当然,都是些幼稚且残忍的一厢情愿。

    朴树们、张楚们面对着周遭的飞速变化一定是不适应的。他们的天真和才华变得极为脆弱,崇拜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帮助。
    于是他们消失,用及慢的速度适应现实。
    还好今年他们两个又都开始了创作。
    对我来说,这也是《平凡之路》的泪点——他终于走出来、试着拥抱现实。他如我们一般也在实实在在地成长了,而为此所写的歌依然动人。

    平凡从来不是一个贬义词,也不意味妥协。
    平凡就是接受——接受现实,接受自己该有的样子,不被别人的要求或标准左右,用心走好适合自己去走的路。
    平凡是另一种形式的坚持——去他妈的统一标准,去他妈的金钱至上,去他妈的所谓成功。


    3、
    电影里的这一程,几个青年上路,有所求,却没得到任何答案,最后还是各自奔前程。

    出门看世界,最后留在心里的并不是沿途风景,而是跳出生活之后对生活的冷静旁观和理解。

    我常说单纯的旅行很容易,稍有不顺换个地方便可以重新来过。看似“抛弃一切的勇气”,实则“逃离现实的借口”。
    日常则不同,兜兜转转回到原地,还是得面对自己和那些问题。无法逃避,必须和这个漏洞百出的躯体共度一生,修修补补,原地跌倒原地爬起。能将日常过好才是真的强者。


    4、

    回到影片本身。

    电影笑点很密,有些点很怪,笑起来像是苦笑,所谓荒诞。
    开头不太容易进入,旅馆开始节奏便好起来。
    看似松散,但是有一股劲儿始终温和地扯着人往下看。除了开头,对我来说没什么尿点。

    尤其喜欢袁泉一段。她淡漠地讲出残酷的现实,像是说着别人的故事,尽是隐忍和冷静。她站在街边轻轻说出“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声音微弱,却仿佛猛烈一击,鼻子一下子就酸了。
    这样的姑娘,对现实看得清楚,但不愿彻底熄灭幻想。当幻想不得不破碎的时候,也只是安静看着,仿佛能承受住整个世界的坍塌而毫发无伤。

    台词的逻辑上像是自己和自己玩辩论游戏。
    传达严肃的道理,然后嘲笑它。
    努力地建构观点,然后解构它。
    一边煮鸡汤一边倒鸡汤。

    歌曲除了大家之前听到的,还用了万晓利版的《女儿情》。是我曾经无限循环的一个版本,在电影里听到要泪奔的节奏。

    电影标准层面的问题大家都能看出来,但影片结束后我却只能说“喜欢”。
    没有具体的理由,像喜欢过的很多文艺片一样,它制造了一些极为感性的情绪,恰好打到我。
    从导演第一部电影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超出预期。


    5、

    有人说电影是制作幻觉的,应该让观众到电影院里做梦,这样才好卖。
    按照这种标准,《后会无期》不是一个好的商品,造梦又拆梦。

    生活中可供我们做梦的东西很多——偶像剧、游戏、励志故事??为了能把消费者催眠,能力超群的商人们成功地创造着商业奇迹。
    所以像韩寒映后自己说的,让擅长的人去做擅长的事。

    对我来说,喜欢它也许就是因为它没有纯粹造梦,让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同龄人,经历着同样的无奈、消化着同样的遗憾。
    没什么大起大落,时常矛盾满面。
    所以自嘲,嬉笑,或者沉默。
    平凡又不甘平庸。


    6、

    所以,总结出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生活,啧啧。
    就这样不停地挑战生活,再与之言和。



    【详细】
    67562017
  • 小岩井
    2014/10/4 23:15:38
    真的失恋过的人,很难笑得出来
    (不涉及剧透,反正也没什么好剧透的。)


    今天正宅着呢,久在外地的老朋友G难得来电,约我喝茶看电影。大过节的想放松一下,自然选了这部颇受期待的喜剧电影。

    进入影院之前,我期待的自然是 一部笑得前俯后仰的喜剧片,但看完之后,我和G都有点压抑,神情复杂,不是滋味。

    这不是一部意料之中的喜剧片,甚至对于很多失恋过的人来说,很多地方可能真笑不出来。
    <
    (不涉及剧透,反正也没什么好剧透的。)


    今天正宅着呢,久在外地的老朋友G难得来电,约我喝茶看电影。大过节的想放松一下,自然选了这部颇受期待的喜剧电影。

    进入影院之前,我期待的自然是 一部笑得前俯后仰的喜剧片,但看完之后,我和G都有点压抑,神情复杂,不是滋味。

    这不是一部意料之中的喜剧片,甚至对于很多失恋过的人来说,很多地方可能真笑不出来。

    故事的核心,是黄渤的失恋与徐峥的猎艳,然后两人分分合合,吵吵闹闹,最后甚至差点真搞基了...
    黄渤这条线,满腹牢骚,充斥着怨气与戾气,角色本身并不讨喜;
    徐峥这边呢,放浪形骸,没个正经,就是一个猎艳老手的设定。(不过就剧中的表现,很难信服啊...)


    铭心刻骨的失恋有两种,
    一种是双方明明想要在一起,却因种种原因不得不分开。
    一种是单方还想要在一起,却被对方通知你已经game out。

    第一种深情满满,第二种恨意绵绵。

    黄渤饰演的耿浩,明显属于后一种。
    电影中没有具体说明,他们是因什么原因而分开,表面上的原因,似乎是男小三李晨的横刀夺爱。

    耿浩自己总结,前妻是因为喜欢钱才离婚的。这low心态,差反思啊..
    其实亲爱的,我想说真的不是钱的问题,你看看李晨,再看看自己,难道真的不是因为脸吗?

    耿浩失恋(准确来说是被妻子抛弃)后的表现,比较极端,对所有人都恶狠狠,一脸全世界都抛弃了他的怨男气场,酗酒抽烟,蓄意伤人,这眼看不是要住院,就是要坐牢的节奏。好基友徐峥出现了。

    一场散心之旅,耿浩心中有阴霾,怎么可能马上放得开。

    所以前半段耿浩的表现就很欠扁,说话欠,做事面。让人很不痛快,在他又一次对徐峥发无名火导致车祸时,我后面几个女生都忍不住骂了出来,“神经病啊这男人。”

    是啊,男人真正失恋的时候,就是这德行。男人又不能像女人一样扑在闺蜜怀里哭得梨花带雨,一起数落男人的恶行,姐妹们轮番安慰唱歌逛街吃甜品。

    男人这种时候,最怕被人看穿自己的软弱。
    他们只想一个人呆着。

    (想起我的一个好哥们,一次失恋差点都自尽了,可是许久之后才告诉我们,而那时候的我们,只是觉得他比平时沉默了...
    后来他笑着说已经放下了,可是那喝了敌敌畏一般的表情谁信啊...)

    所以耿浩在机场接到前妻要结婚的电话,哭得跟一个三岁的小孩丢了娘似的。可好兄弟徐峥一问,他不能说,他眼泪鼻涕都在嘴边,就是不对兄弟说,这就是男人啊!倔强又可笑的男人!

    他不能说自己没种,自己脆弱,自己在意得跟死了亲爹一样。

    只能装得淡定地自我开解,我妈来电话...

    说句实在话,如果哪个男人遇到这种事能马上看开,不像耿浩那样郁闷,那只能说明一件事,他压根就不爱那个女人。

    看得出来,耿浩对前妻感情之深,放手之难。这趟旅行,他压根就没准备好。所以结尾的看开,在我看来比较扯淡。

    遇到妻子那些年,耿浩必然是无比幸福的,幸福到可以为了她放弃自己的理想,自己曾经的生活,重新开始。

    曾经的穷小子,突然拥有了梦寐以求的爱情,那是什么感觉,我能够体会。明明穷得啥都没有,却觉得自己是世界之王,拥有着世上最宝贵的财富——一个自己最爱的人。


    刹那间失去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我也能体会。就像孙悟空飞上九重天宫,一巴掌被贯穿十八重地狱,享受五百年烈火,五百年冰霜。生生世世, 独自轮回。


    你以为人受伤之后,真的都会学会看开的吗?

    失去爱人这种痛,是什么也治愈不了的,那个结疤,就在那里,就算印退了,你也知道,它在那。

    最后的最后,他们看似恢复了,看似平静了,看似跟所有人一样傻兮兮地笑着闹着融入生活了。

    其实无非是像史铁生那句话一般:

    “有些事我没说,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大过节的,真的不要这样好吗,我是来找乐子的,不是来揭伤疤的。
    【详细】
    71191776
  • 棉花草馍馍
    2010/8/10 21:26:29
    多年父子成兄弟
       这是我小时侯看的电影,多年的记忆里,是一部喜剧。
      后来上了大学,一天晚上因为无聊又在网上找出来看,结果哭得稀里哗啦。看完后,我给我很久没有主动联系的老爸打了个电话……
      我想,和父辈们有过隔阂的人,看过这部电影,大概会和我一样,在大笑之后,热泪盈眶。
       多年父子成兄
       这是我小时侯看的电影,多年的记忆里,是一部喜剧。
      后来上了大学,一天晚上因为无聊又在网上找出来看,结果哭得稀里哗啦。看完后,我给我很久没有主动联系的老爸打了个电话……
      我想,和父辈们有过隔阂的人,看过这部电影,大概会和我一样,在大笑之后,热泪盈眶。
       多年父子成兄弟……
       这部电影是这个意思吧……
       
       年少的时候,不懂父亲,所以只记住了这部电影的喜剧成分……
       慢慢地长大,虽还是嬉皮笑脸的小子,但已经懂得了父辈们的隐忍和艰辛……
       他们和我们,都曾一样颠三倒四,一样横冲直闯,一样爱和年轻……

       爸爸,我爱你。
       
      
    【详细】
    3527488
  • 半山腰
    2016/5/26 1:04:27
    回望80S——变局年代
                       回望80S——变局年代
      
      全知全速的时代正在到来,阅后即焚和不间断现场直播正在悄然覆盖生活。一夜之间仿佛所有夜总
                       回望80S——变局年代
      
      全知全速的时代正在到来,阅后即焚和不间断现场直播正在悄然覆盖生活。一夜之间仿佛所有夜总会都搬到了视频直播间,数不清的漂亮姑娘在镜头前搔首弄姿,能成为网红的人微乎其微。除了空虚刺激的当下,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能容易地打动人心。我们坐在漆黑里窥视荧幕上或者是舞台上别人的生活,而这一天镜头也对准我们,迅速聚焦然后立刻遗忘。
    我们也许会被后来人贴上“XX的一代”之类的标签,可谁知道呢。看不准未来的事,就只好往前走一走,不过90S看80S,基本无关怀旧。
    不懂爱情,就不挑经典得要命的《庐山恋》,说冷一点儿的《街上流行红裙子》和《女大学生宿舍》。
      《红裙子》的定位是个时装片,讲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纺织厂一群女工的故事,电影定位是个时装片,所以也不指望故事多新讲的多漂亮,也就是那个离我们有一点儿远的时代能给我们新鲜感。但是在看电影和排练话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东西:
    为什么那时候的人痛心疾首自己“做得越多,得到的越比付出的要多”?可能是我们现在见了太多泡沫式的轰动,觉得“No pains ,no gains”有一点傻,在这个欺骗说成是包装营销,欺世盗名也能洗白成致富有方的年头,我们当然难以理解80S的良心挣扎。
    演员们在排练的时候也打趣女主角的朋友傻,劳模让给你上大学的机会就去呗,反正第二年劳模也能上,何必再考一年折磨俩人?——对吼,不是有种说法叫便宜不占白不占?有捷径走干嘛不走?现在人多少沾了丛林竞争的气,也理所当然觉得爬上去的人,手没一个干净。But nooooo,80S,良心过不去就是不行,你我知道,天地看着呢。所以不是公平竞争不算数,宁愿两个再辛苦一两年,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对手。
      抛开《红裙子》里头唯美生动,云开日出的“斩裙”镜头,以及现代化建设破土而出的蓬勃画面,就是这些现代人看上去“TOO YOUGH TOO NA?VE”的想法,最为动人的。他们和我们一样,在时代的变局里左右张望,他们还有好多单纯,而我们习惯了抛出表情包:一切都是套路,然后笑而不语。
    《女大学生宿舍》的原作者是咱们武大文学院的老学姐,大学时代凭借此书一举成名,自己操刀改编的电影也相当红火。看名字就知道要讲什么。故事也不新鲜,只不过她们也从这片校园里走出去,不免多了些亲近感。
      要我说改编的神来之笔在于,女主角上老教授的课昏昏欲睡画了张漫画,被教授捡到,走廊黄昏白发,影子再拉长,目光朝远望,最落寞也最精彩的镜头,随后一转,教授在会议上提出改革教材与教学方法,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要。这主旋律唱的多好听多让人舒坦啊。半个月前我校刚刚送走专家团,面子工作不敢含糊终于松了一口气,专家给的意见也是一打一个准,武大是越来越好啦,排名一点点往前靠,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不见得比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轻松多少。
      都是青春片,我们看了好多怀孕打胎,男女鬼混,最后再加一点无知以示青涩纯洁。这个片子里的女孩子们扒着高年级同学讨论会的门,里面说的是当代大学生的定位问题。80S是一个大学生稀少,并且还没那么快派上主流用途的时候,因此他们在给自己寻路;而我们现在是大学生满地抓的时代,我们一样迷茫自己的用武之地。我们平时当然会聊天会谈论,但是没有一部青春片这么讲。
    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第一层是叙述内容,第二层是构成话语主题的一连串事件以及之间关系,第三层是叙述行为本身。在叙事内容上,这两个点的选取都具有时代特征,并且提出的问题长期留存。从叙事行为上来讲,其讲述方法相当自然,即时是那个充满了政治口号与教条的年代,价值观的输出也让人觉得易于接受。
      当然啦,也不是说80S哪哪都好,我们要对现在的种种进行批判。在《红裙子》里头也有一个瞎老头的角色,用箫声拷问着人们,是不是这新时代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我想他不是守旧,不是念念不忘,只是在大潮里走的慢一点,想得多一点的那个人。
      是从淳朴的时代还是从浮躁的时代走来,也许并不是那么重要,每个时代都是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和80S一样,是变革的时代。要想的深一点,可以走的慢一点,但不是随波逐流,畏葸不前。势不可挡的是势,借势而为的是人。
      所以好多年以前有人写过,“长风破浪会有时。”
      顺流弄潮吧。

    【详细】
    79102014
  • 菱垣
    2015/2/24 0:23:22
    【开脑洞】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鬼的名字

    ——谨以此脑洞(和逆天的四颗星)纪念高峰期翻倍的票价——

    线索1:反复出现的一句台词:等了前世,等了今生,值得吗。
    线索2:关键词“轮回”。(七月十五的时间节点
    线索3:魔王和小钟有一样的脸。
    线索4:结尾处小钟跳入魔界火海。

    综合以上,本片不仅是一部烂俗的人妖悲恋片,还是一部蕴含循环模式的烂俗的人妖悲恋片。

    嗯,影片开头讲了th

    ——谨以此脑洞(和逆天的四颗星)纪念高峰期翻倍的票价——

    线索1:反复出现的一句台词:等了前世,等了今生,值得吗。
    线索2:关键词“轮回”。(七月十五的时间节点
    线索3:魔王和小钟有一样的脸。
    线索4:结尾处小钟跳入魔界火海。

    综合以上,本片不仅是一部烂俗的人妖悲恋片,还是一部蕴含循环模式的烂俗的人妖悲恋片。

    嗯,影片开头讲了this world 分为仙、人、魔三界blahblah。人觉得仙是好的魔是坏的,所以还有除妖士这样拉风的职业;然而仙却暗地里和魔达成协议:你们在deadline前修满学分,就可以直接成仙啦。但是线太高根本达不到啊喂,于是魔就去人那边抢免修证明,仙又和人来扁魔。这个学制,哦不,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个弥天大谎。

    而对于我们男女主人公,他们的悲剧在于不断重复某个悲剧。

    等了前世,等了今生,值得吗。——雪天,女鬼翩然而至。但对第一次见面的书生说这句话,很奇怪吧。但如果女鬼是从未来穿越来的,就一点都不怪了。她已经历了所谓“前世今生”。

    结尾处,玉帝对痛失雪女的小钟说:快去轮回,早日升仙。于是小钟怀着升仙的念想以魔物姿态跳火海了。他轮回了,成了魔王。魔王和钟馗有着一样的容貌,长发洁白如雪。他失去了钟馗的记忆,只想着到七月十五修足学分轮回成仙,拼命率魔众自修;被张道人蛊惑,妄图走捷径。后来,钟馗来阻拦他了。

    水中一役,他放大招弄晕了钟馗。看着废墟里黑糊糊的身躯,不知为何他没法给他致命一击;相反,他带着钟馗往水面游去。钟馗苏醒,断了他一臂;瞬间记忆复苏:他是钟馗,钟馗就是前世的他。

    所以就有了后来把所有内功无偿赠送的情节。他向钟馗展示了自己的脸,娇俏一笑:我们很像对不对。

    钟馗那时也懂了。而他们只能继续这命运的轮回,前死后生,先生后死,无止无休。

    另一方面,雪女也在经历自己的轮回。和书生定情后,被暂未恢复记忆的魔王封印冰中,丧失了前世记忆,只余此生的欢好。

    最后,钟馗对奄奄一息的雪女说:值得。——这时的雪女还不懂这两个字的含义吧。待香魂消散,她回到了那个雪夜,看到了没蓄胡须的他。瞬间,她都懂了。找个借口,陪在他身边,问出那个笨笨的问题:
    等了前世,等了今生,值得吗。

    可惜,在她对命运线做更改前,就被魔王以不好好学习搞早恋的理由封印了。醒来时又是一个新鬼。

    他亲手抹杀了他挚爱对他前世的记忆。她苦恋一个为了与她再见而赴轮回却失去对她记忆的人。

    爱的轮回 之 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鬼的名字
    ——这才是本片真正的名字。

    【详细】
    73861151
  • 王俊俊
    2022/10/6 19:41:09
    十月新番,国漫黑马热血来袭
    1、 古龙与金庸、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 他们把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此后,他们的作品逐渐被搬上大屏幕,改编成电视剧,并多次翻拍。 自1971年至2020年,《绝代双骄》影视化作品多达...  (展开)
    1、 古龙与金庸、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 他们把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此后,他们的作品逐渐被搬上大屏幕,改编成电视剧,并多次翻拍。 自1971年至2020年,《绝代双骄》影视化作品多达...  (展开)
    【详细】
    14689221
  • Morning
    2017/11/5 22:57:31
    主动寻求答案和时间的岳慧英遇到了什么?
    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那场校门口,晓光护师的戏。看得我心里一紧,细腻得想哭。这场戏是在岳慧英走出校园过了马路后,遇到电视台扛着机器直接冲上来采访,岳慧英先是强硬的拒绝,主持人不依不饶,在之前的镜头里已经走出的卢晓光,直冲上来抢夺机器,为老师解决麻烦,岳慧英又意识到她的学生会被镜头拍下,于是怒气冲冲的勒令删掉视频。最后电视台落荒而走,岳慧英也拉着卢晓光走远。岳慧英和卢晓光这组师生关系,我理解为正
    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那场校门口,晓光护师的戏。看得我心里一紧,细腻得想哭。这场戏是在岳慧英走出校园过了马路后,遇到电视台扛着机器直接冲上来采访,岳慧英先是强硬的拒绝,主持人不依不饶,在之前的镜头里已经走出的卢晓光,直冲上来抢夺机器,为老师解决麻烦,岳慧英又意识到她的学生会被镜头拍下,于是怒气冲冲的勒令删掉视频。最后电视台落荒而走,岳慧英也拉着卢晓光走远。岳慧英和卢晓光这组师生关系,我理解为正是影片所要强调的互相的,又有不可调和之矛盾的爱。

    后一场是在公车上,岳慧英打电话跟老公抱怨,引出了“王太太”这条线,从这个时候开始田壮壮饰演的老公的叙事线开始推进。卢晓光到站下了车,岳慧英这才意识到,张艾嘉在这里做了一个很厉害的表演,她望着车窗外卢晓光的背影,想要说什么,又想要抓住什么。此时,这个影片的灵魂人物,遇到了人生危机的岳慧英,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在自主的意识下失去了点什么。

    岳慧英是主动的,全片是她要做主迁坟在引起。回头来看校门口的前一场戏,岳慧英有教育公开课,在讲台上将问题的小纸条留给了会被抽答的学生,告诉他们问题就在这里面,她嘱咐大家好好温习功课,然后看了桌上卢晓光一眼。这个情景上过学的人都不陌生,优生有优待,差生自然就是那意味不明的一眼。三场戏内岳慧英和卢晓光的关系发生了一个直达主题的细微转变,很有趣。

    岳慧英的这堂公开课,也有表现。她选了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单讲了两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这首诗很切题,因为这个电影一部分的组成就是田园风格的美术(姥姥家)以及由此而发展的乡村及二三线城市的美术。电影不时的在两个空间里穿梭,饱览了在中国电影里表现很少的此类空间,文念中非常厉害,他的美术真实细腻,又有温柔干净的艺术效果,与影片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完美的统一在一起的,后来姥姥淋着雨拿着照片顶在头上小步跑过的那条土路,这就是美的统一。
    这首诗还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内容,就是岳慧英解释了守拙二字,对于官员办公系统有一个轻轻的讽刺,这也是影片里有的内容。电影里对于办公系统令许多人感同身受繁冗不解的流程的表现,都是和内容很贴切的在一起的,比近几年来在电影里非要生硬的加入嘲讽的要合理许多,它就是表现,没有丝毫小家子气。这一点和引用《海阔天空》与《花房姑娘》也是,几乎是被国产电影用烂的歌曲,这个电影仍旧用得如同人物身上的烙印。两位在女性主义思想的电影里的男性角色被两首歌更加丰富起来,阿达对应的《海阔天空》,他的过去和未来都写在这首歌里。田壮壮的尹孝平对应的是《花房姑娘》,那是全片最鬼斧神工的一场戏,是“突然有一天,我想起来了,是你的脸,是你年轻时候的样子”。

    岳慧英找到了答案了么,不一定。但是她明白了。
    电影里的婚姻都是没有保证的,薇薇因为遗忘的身份证没有成功的领证。外婆和外公岳子福没有结婚证,姥姥和岳子福也没有结婚证,这些最有法律意义的文字都没有,但爱仍旧流淌在其间,成为要守护的事。外公寄给外婆的情书,“院里的昙花开了,原来是这样的美好……”;外公给姥姥的家书,多寄了五块钱做件袄子,姥姥照了照片寄过去给他。还有没有岳子福照片的姥姥,将女书里他的姓名做成刺绣挂在墙上;父亲给母亲的退休贺卡,上面写着,你心头有什么不快乐,是我的错,别跟自己过不去。这些文字留在了时间里,是答案的另一种解释。

    岳慧英一定要迁坟,姥姥一定不迁坟,两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一直在对抗,最后回归到的都是家的概念。岳慧英借由尹孝正之口说出了,人至老年,外婆走了,下一波就是我们。要退休,要告别工作,女儿长大了,要离开自己,母亲离开了,什么都抓不住了。在尹孝正的叙事线里,给了岳慧英很多的答案。姥姥呢,她讲那一年,他躺在棺材里,被送了回来,人死归乡,谁也要不能再把他的坟迁走。不过在影片里,她以前只有一座孤坟和自己的棺材,现在有了微微和阿达。

    那口棺材,阿达躺进去过,要姥姥照相,照片是什么样子,没有看到。但阿达躺下去,闭上眼,急促的欲哭,说好像也没那么可怕。我心里一紧,天,这是岳慧英,也是张艾嘉。
    【详细】
    89061703
  • 李相宜
    2016/1/7 6:19:17
    关于 弟弟 和 安--完整着别人,也完整着自己
    有些距离,挺好。
    有些距离,挺好。
    有些距离,挺好。
    【详细】
    7724221
  • 谷十一
    2011/8/26 12:10:24
    无价之宝???看不出啊····
        话说刚我以为一开始就步入主题了,可是突然冒了一瓶奶粉出来,疑惑···之后发现这是一个广告,至此,我已经大概明白了一些···
        这到底是一部反映现实的片子还是一部有一定特异功能的片子?
     
       为何滑旱冰这么跌跌撞撞却无一点受伤痕迹,还有那个谁屁股
        话说刚我以为一开始就步入主题了,可是突然冒了一瓶奶粉出来,疑惑···之后发现这是一个广告,至此,我已经大概明白了一些···
        这到底是一部反映现实的片子还是一部有一定特异功能的片子?
     
       为何滑旱冰这么跌跌撞撞却无一点受伤痕迹,还有那个谁屁股被扎的这么却依旧那么犀利?

       为何这么多情节都是似曾相识?··

      算了,不问了,问不明白的···
    【详细】
    5077290
  • 饱胀女孩
    2019/2/23 0:46:17
    1.16记单位组织观看电影照相师

    题材很新颖,并且照相这一个核心要素也一直在贯穿,时间跨度很广,大概从70s到现在,而且涉及的问题内容多且广。之前一直有听到过长辈们提及的逃港,这次也见识到了是什么样的一个场景。其实照片,承载的既是一个家庭、一代人的回忆,亦是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回忆。蔡家人实际上都是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人物缩影,蔡家在变化,深圳也在变化,我们的国家也在变化。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都透着一种打破规则的特

    题材很新颖,并且照相这一个核心要素也一直在贯穿,时间跨度很广,大概从70s到现在,而且涉及的问题内容多且广。之前一直有听到过长辈们提及的逃港,这次也见识到了是什么样的一个场景。其实照片,承载的既是一个家庭、一代人的回忆,亦是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回忆。蔡家人实际上都是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人物缩影,蔡家在变化,深圳也在变化,我们的国家也在变化。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都透着一种打破规则的特质,年轻时想打破上一辈的规则,年长时容许下一辈打破自己的规则去试错。仿佛就是时代的改变而给矛我们带来的勇气去创新去试错的机会。老父亲的匠人精神、敢于突破,创新的精神,软实力和自主力的核心竞争力,都是这部片让人意味深长的点。改革的步伐仍在前进,而我们作为国家的生力军,还需不断努力,突破和改变自我,为国家谋求更大的发展。总结:是一部献礼国家改革开放不错的片,除了有些镜头用的特技比较晃,某段音乐很杂不搭,其余我觉得还OK。最后感谢照片,让一切都有了想象和回忆的机会。ps:精神&粮食都不可缺

    【详细】
    9998452
  • 思想起
    2013/9/11 19:53:31
    《大路(The Big Road)》:阿妹救情郎【华语百佳(030)】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3/09/the-big-road.html

    本片是200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华语电影百佳的第30部。

    电影故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3/09/the-big-road.html

    本片是200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华语电影百佳的第30部。

    电影故事很简单,讲述几个筑路工人和两个女孩抵制汉奸、奋勇修路的故事。几个工人在工厂做工时因为打闹被辞退,众人一筹莫展。众人商议如何找工作时,发现一个惯偷,为了让他不再偷,就让他加入到工人中。工人中的带头人是一个孤儿,父母都死在很难走的逃荒的路上,因此他提议大家去修路,于是众人纷纷来到工地当起筑路工人。一天,一个工人生病要被带走,工人们阻止了工头,站在一旁老板因此认识了两个可爱的女孩。这两个女孩在工地附近的餐馆工作,两人都与那几个工人很亲近,经常在一起玩闹。一段时间后战争打响,工人们为了军队运兵决定继续修路。此时老板收受贿赂想让工人停工,就宴请工人们吃饭。不过工人们不肯,老板就将他们抓了起来。晚上吃饭时两个女孩得知工人们去了老板家后就明白了一切,两人就借口陪老板喝酒来到他家中。陪酒期间,两人找到被关押的工人们,一边蒙骗老板,一边给工人带头人送去一把剪刀,此外一个女孩还偷偷溜走去给其他人送信。很快工人们自己逃出来,这时女孩也将老板制伏,而军队和工人们也来到老板家门前。就这样,工人们被救,老板被抓走。而在最后,工人们筑路时敌人空军来袭,两个女孩的其中一个以及很多工人都被炸死。

    这部电影故事很简单,表现的主题也很单一,即反映当时社会的现状,比如汉奸的存在、工人的爱国等等。此外,影片还用大段篇幅描述了男欢女爱,不过只是泛泛的表现男女之情。所以,本片不是一部结构完整、值得思考的大作,只是一部用来欣赏和体会的小品,而且在今天来看还是“过时”的小品。

    至于本片导演孙瑜给本片带来“浪漫主义”,在我来看并没有什么特色,很普通。只是片中人物过于乐观的态度和影片后半部分美剧式的虎口救人,让我感觉本片很不现实。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浪漫主义”吧,因为他与“现实”相反。不过,片中两个女孩过于亲昵的动作却让我很惊讶!通过我仔细观察,发现片中的两个女孩不仅仅是抱在一起,而且还摸脸、摸胸、互相亲脸颊……。这些场景在那个年代的里是不是太露骨了?尺度很大嘛!看来本片导演孙瑜在那个年代的导演中是一个异类,当然他也是很有勇气的,能将人原始的本性表现出来。总之,这部电影在我眼中不浪漫,但却是一部与众不同的影片。

    除了以上这点之外,电影其他方面就很普通,甚至可以说是不及格的。比如,故事空洞没有实质内容,情节跳转过快、突兀,人物性格表面化,多余场景过多等等。在我来看,孙瑜在表现人性方面很大胆也很有想法,但是讲故事的能力实在一般,根本不能吸引观众。

    最后说一下本片音乐,很有味道,我很喜欢。片中的插曲不似现代歌曲那样吵闹、复杂,只是简简单单的曲调,诉说着歌者的心情,比现代流行歌曲更适合聆听。尤其是那首民歌《凤阳花鼓》,比起现在网上各种版本的更符合原曲的意境,看来有些东西还是老得好。音乐如此出色,这都归功于本片作曲者聂耳,他果然是一名才子啊!

    本片演员中两个女孩给人印象深刻。女孩之一的扮演者是黎莉莉,另一位是陈燕燕。这两个女孩都很年轻,在片中都充满活力,所以饰演这样的角色对它们来说没有难度。他们两人最让我惊异的是,身材都很娇小,都非常非常的瘦,根本不能与《神女》中的阮玲玉相比,她们几乎不是一个级别的。这是巧合,还是那个年代的人以娇小为美呢?至于片中其他男演员,只是中规中矩的演出,不提也罢。

    总结一下。这不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但却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但不管本片如何,它已经落后于时代,已经不适合现代人欣赏了。

    黎麗麗

    黎麗麗

    陳燕燕

    陳燕燕

    序列:1130

    大路.The Highway.1934.DVD.X264.AAC.HALFCD

    2013-09-11
    【详细】
    62741762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