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31925
  • 迷宝
    2017/7/15 22:09:05
    (7.26更:论烂尾)真·亦舒女郎,就算背29块9包邮的包也是亦舒女郎

    1

    马伊琍的一句台词写得太妙,当然她把撒狗血撒到掷地有声的样子也演的好。

    她大闹前夫公司,一把扯掉漂亮实习生的项链,实习生辱她没教养,众人围观,尴尬。

    子君却理直气壮:

    “等你到了我这个年龄,你就会明白,相比起你的婚姻和你的家庭,教养,根本是不值一提的东西!”

    1

    马伊琍的一句台词写得太妙,当然她把撒狗血撒到掷地有声的样子也演的好。

    她大闹前夫公司,一把扯掉漂亮实习生的项链,实习生辱她没教养,众人围观,尴尬。

    子君却理直气壮:

    “等你到了我这个年龄,你就会明白,相比起你的婚姻和你的家庭,教养,根本是不值一提的东西!”

    一地鸡毛的现场,一句话给拢住了。

    失格家庭妇女固然命悬一线却不自知,但她也有她的逻辑自洽。编剧妙。

    未逆袭前的子君,只这一句,就给这个角色点了题。

    那时的子君,外人看不堪,自我却膨胀,内核里藏着慌张,焦虑,疲累与苦楚。像每个认不清自己又难以克服自己的疯狂女性一样,她只能向外界反弹。

    编剧对子君们,有洞察,有体恤,更有宽容和怜悯。

    既然后来要让她变化,那就要把变化前的不堪写到极致才好。

    独立女性看到此处,会觉得人生狭隘,可悲可叹;被糖水灌坏了的小朋友也许会认为这样无任何美德的女人有什么资格成为女主角呢;原教旨书粉看到这里大概也会弃了。可只求戏作的足够好看的你我,大概会因为这句台词而决定彻底追下去。

    2.

    马伊琍演得真没挑头,完全可以被大众理解的俗气,有时候反应慢半拍,是为愚蠢,有时候又反应快半拍,是为轻浮。原著写35年前的香港,与社会脱节多年的主妇的那嘴脸,移植到现在的上海,辅以轻喜剧呈现,女主角合格过关。

    又一句词写得妙。

    子君先去万宁卖化妆品,对真实世界的凉薄与无理有了最初的感知,却在身累心累中意外地萌发出了理性的种子。后来又去高级服装店面试,靠朋友的支援,以及以前当阔太太时的知识积累,她找到了比预想中好一点点的工作,和自己的价值。回家后,她对着做饭阿姨的炫耀。那一刻她该是真心高兴的。转头遇到略讶异的先生。

    她说,以后只会恨他,把他当作敌人。

    他说,对不起。

    她淡淡说,我不接受。

    那瞬间的表演很自然,很好。

    那一刻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勇气与淡漠,是理性的种子滋长结出的第一个果实。

    记得原著写女主刚开始感受真实世界这部分也是写得好。真实世界残酷而生动的大幕在罗子君眼前缓缓拉开时,她自己也慢慢地从假的塑料花开始变成一棵真正的植物。十五六岁时候我看原著,虽未经历过所谓的真实世界,却也开始与女主角惺惺相惜起来。

    3.

    袁泉的形实在不输众人推崇的港剧黄金时代港女。她眼角有皱纹可眼睛里她有泉水,不是现下流行的胶原蛋白脸,却线条极美,自有一番铁骨铮铮的嶙峋。

    她的感情线和那些职场桥段我没太大兴趣看。事到第十九集,贺涵的光源氏养成性人格已经展露无疑,为之后的感情冲突铺路,唐晶这个人物,也有一点让人期待。

    唯一值得讲的是袁泉的形。

    我常在三里屯,在国贸甚至望京soho看到这样的女性,瘦兮兮的样子,走路带风,一秒钟可以职业化地微笑起来,一秒钟又回归无表情。我去的瑜伽教室也有一位某A记咨询公司的女孩,她总是匆匆来又匆匆走,每个动作都做得精准,她总是第一时间把该调动的肌肉调动起来。我和她们其实气场不合,因为和她们讲话我常要调动起全部的懒散脑细胞,她们也抱怨也八卦也常说想辞职想云游四海,但公司生活才是她们最得心应手的环境。那种被公司社会驯化过的人种,用袁泉的脸为她们代言,服。

    她们看过亦舒吗?或许有或许无,她们一定没时间看这些国产剧,我跟她们讲起这部电视剧里的咨询行业,她们会淡淡一笑不做评价,真亦舒女郎从不会炫耀自己在做什么。她们一定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外力去为自己励志,她们是在都市丛林锻炼出的蕨类,人生残酷,自己需强大这些道理,在她们那里已属浅显的陈词滥调了。

    所以我说一些书粉们把港女作为审美的原教旨其实大可不必,开司米、三个骨的裤子和午夜飞行香水那是上世纪的符号,现在京女沪女的模样,早已是另一番更值得看的天地。

    子君的妹妹子群的演员找的也好,时刻忧心忡忡的样子,她说,“姐姐你是养尊处优,过过好日子的人,你还年轻,你还漂亮,可我呢,这些年的忧愁和伤心,都是写在脸上的呀!”底层女性的自知,对命运彻底屈服后的顺从,台词写的好,演得也好。是否和原著贴合,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4.

    中学时看过一点亦舒,一部分的价值观被影响过。

    譬如,冷暖自知就足够,不要真的在乎不相干的人。既不要在乎他们的言行,也不要揣测他们眼里的自己。这世界上的人种类太多,而他们中和自己真正有关系的又少之又少,少花点时间去判断别人,接受度高一点,自己便快乐一点。

    譬如,一个女人,经济上独立,这根本不是什么伟大的选择,是都市丛林里普通女性为自保而天经地义的原则。多依赖别人一些,就多被别人控制一些,今天轻松一些,明天便会加倍地辛苦一些。

    譬如别把自己当作故事里的女主角。会有一些小概率的事情发生,比如黄玫瑰,她始终一生为感情为自己而活。但那始终是故事,是万分之一的人,把自己当作罗子君,当作九千九百九十九个普通女性的一位,自己的故事便会更顺理成章一些。

    譬如,无论是很多很多的爱,还是很多很多的钱,这不是什么选择题。事实往往是,你有了其中一个,也就连带着有了另一个。当然比爱和钱更重要的,是结构清晰,人格完整的自己。

    譬如值得捍卫的事情太少太少,对任何人任何事无须太执着。一个一个偶像都不外如此,喜欢过亦舒,被她影响过,然而她始终是她,她现在的作品糊了但以前的作品依然那么好,而她的作品被改编,有好奇就去看,顺心意的话与人讨论,不顺心意的话就搁置一边,娱乐产品而已。

    亦舒的作品里最重要的部分,是未必所有人会清楚的这些价值观,并不是三只骨的裤子和午夜飞行香水,所以当我看到那些教你如何把自己打扮成为一个亦舒式女郎(一定要用女郎这个词,而不是女性女孩或女子,好做作呀)的文章,由衷觉得那是个悖论——

    一旦你亦步亦趋地跟着做了,你便不再独特,也就脱离了低头走路的亦舒女郎的实质。就像如果你想策划一场跟着《孤独的美食家》里的五郎去过的餐厅去打卡的旅行,那你就脱离了原著精神的实质,舍本逐末地成了一个被束缚的旅行者。

    一朵玫瑰始终是一朵玫瑰,真的亦舒女郎哪怕没看过亦舒,哪怕生活在2017年的北京上海,她都是亦舒曾经想写的那种人,哪怕她穿阿依莲,背29块9包邮的包,她也是。

    这是我个人对亦舒价值观的理解。

    5.

    说远了,再说回电视剧的改编和未来的剧情。(我看到第十九集了)

    觉得尚可一看的原因除了演员过关,另外还在于它基本还原了《我的前半生》原著里最精彩的故事和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价值观。

    单纯到愚蠢的子君在遭遇了背叛后,众多力量的拉扯之下,一点点萌发出理性的种子,变得强大而理性,完成了她该完成的社会化。能把这个过程完整地拍出来,就是大成功了。

    原著的后半部分我忘记了,只记得女主角做陶器获得赏识,与一知音当艺术家去了,我觉得并不好,女主角光环太明显便失去了现实意义,矛盾冲突也没有前半部那么明显吸引人。要我选择,我宁愿觉得还是看贺涵这个光源氏养成计划爱好者和一张白纸的罗子君能有什么发展。

    想来编剧大概会照顾舆论多一点,让女主角的感情道德政治再正确一点吧。剧情过半,众人的感情走向尚不明显,但伏笔处处,精彩台词和群戏一集也能出现好多处,想想就算拿来和近年的日剧横向对比,也算是佳作一部了。

    -------7月16日更------

    6.

    看到第22集,想谈谈剧中的男性角色。

    我一向对把“三观正”挂在嘴边的人敬而远之。从现实概率上讲,“渣男”往往还比“暖男”更有趣些。

    每个感情上的“渣男”,或许只是得了感情上的软弱病,或许是做了愚蠢决定的普通人,又或许终于参透人生变个轨道的试炼者。在这各有千秋的渣男里,原著里的涓生(剧版中的俊生)显然就是个做了不够正确的决定的普通人,亦舒和编剧对他都是有足够体谅的。

    他是个踏实勤勉的普通人,于爱情于婚姻索要的,不过是加班到深夜能为自己倒上一杯热水的温柔,和能给予自己力道恰当抚摸的避风港。他不怕负担,甚至不怕过度被依赖,只是对非理性和愚蠢的子君有种本能的抗拒。当子君离婚后渐渐成长,却发现温柔的臂中人未必能真正同甘共苦。从这个角度上讲,他也是被命运嘲弄了一把的可怜人。

    雷佳音演得过关,一张太普通也不够聪明的脸为他加分。黄金大劫案里他的角色却很勉强,他没有市井气。

    贺涵是原著没有的角色,靳东的形好,但他实在有种党/干部的脸,开口就讲道理的设置在他那里有时候会令人出戏。就像一个有情怀的坏人会有悲剧感一样,正面角色也该有点邪气才够动人。靳东并没有让这个角色很动人。但编剧对角色是下了工夫的。“唐晶是我的一个作品,我不忍心亲手破坏她的完美”,这是他的心里话,也给他点题。

    另,我不觉得所谓“闺蜜抢一个男人”是什么烂梗,烂不烂,要看具体写得好不好。三角恋是都市情感戏里最好看的平地生波,如何狠狠地挖出三个人性格的弱点,不偷懒地写对白,设置情节和关系,再能不落低俗,戏就够好看。

    打架和巧合都是低劣的套路,小时代里用撕对方头发来抢男人的桥段是烂梗,一个萝莉养成爱好者、一个业已成熟、完美却脆弱的前实习生,以及一个尚待成熟、强韧却生动的职业女性,这个三人组,就让人期待。

    老金是让人熟悉的角色,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真人物,是现实中离婚带孩女性能找到的最完美的再婚对象,也应该是编剧写得最不费力的一个。

    但要体现亦舒精神,女主角就不能和这样的接地气男性最终走到一起。他太不费力了,也太无趣了,他并不是能在思想上引领自己的人,所以不会对他有感觉,和不应该和他在一起。这简直是亦舒式的政治正确。

    所谓有钱人烧出来的臭毛病,还是应该得一得的。

    子君的感情观已经脱离了温饱阶段。

    ------7.25更----

    7.

    自从薛甄珠的口红从正红变成粉红,整出剧就急转直下走向烂尾。

    一出情感剧的烂尾,有些是值得被原谅的,比如《昼颜》式的烂尾,编剧写出轨,各种细节写了个爽,出轨后的种种也架构得不错,几次修罗场让观众也过瘾,然而最终为了政治正确而强行收场,像一套大餐只有餐后甜品结得不够妙,直齁嗓子,但前菜主菜都足够用心,环境立意也够好,创意也新鲜,那就够了。

    又如《追忆潸然》和《四重奏》(对不起我只看过日剧)式的烂尾,从开始到最后都是俊男美女讲金句,无数个小场景搭得极妙,十分适合许多人的截图式观剧法,但看着看着就觉得隐隐不对劲,编剧要传达的价值观在哪里呢?为什么要写这出剧呢?果然到最后,烂尾了。因为编剧收不住,他懂得起承转,偏偏不懂得合,价值观根基不够,只好喊几句口号,死两个人,蒙混过关。这是次一等的烂尾,是编剧的能力问题,也倒可以原谅。

    然而却无法原谅《前半生》式的烂尾。

    很难想象,一个团队为了凑集数,多赚十集的钱,亲手把好不容易塑造出的角色,搭建出的价值观体系给一一毁掉。毁的方式是如此低等和拙劣,那是抱着一种如何的自暴自弃的勇气才可以做得到的事。

    所有人都在不知所谓地围绕着狗血剧情打转,所有对白都在比《贤妻》还low的价值体系里缠绕不休。

    贺函对白光说,我还不如你,比起你来,我就是装。陈俊生说,那我就是怂。

    看到这段时,我确定编剧已经在乱写了,整个价值体系已经坍塌掉了。亦舒写的所谓城市新中产的自尊,已经被毁掉了,迈入了一种“有钱人都活得太累太装,无产阶级最轻松最真实,好好过日子才是唯一的正经事”的叙事模式,太low了,这是比他们穿阿依莲和红配绿大衣可怕一万倍的事情。

    薛甄珠莫名其妙地死了,但她的死真的有必要吗?除了拖了半集剧情之外。而且她死之前还对唐晶说了那样不堪的话,还响起了莫名其妙的感人音乐,整个都在乱来了。编剧亲手把自己写出的一个可爱生动的角色毁于一旦,我写过小说,我难以想象是什么样的动力驱使她这么做,我都替她疼。

    不懂的看客在扯三观,为了究竟是真爱还是友情道义重要吵起来,但编剧导演不会不懂,他们当然知道如果写得用心一点细腻一点,就不会煽动得起来那么简单粗暴的情绪,但他们偏偏就是这么做了,即便烂尾了也有足够的讨论度,这是聪明人做坏事,尤其令人无法忍。

    呼,好久没有这么认真地看过和写过一部电视剧了。《黑暗中的十个女人》那么绝赞的剧,想写个剧评都拖半年最终放弃。看来我真的是低估了自己对亦舒的情愫。

    就这样吧。无法言喻地失望。四星改两星。

    【详细】
    86695868
  • 天天美剧吧
    2022/11/13 18:51:12
    美到发光!网飞王室名剧驾到

    谁能想到,一部电视剧,能搅弄得英国王室鸡犬不宁。

    不过,网飞就爱干这种事。

    在2016年,网飞斥重金1.3亿英镑打造了王室名剧《王冠》,故事主角便是当时仍在世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单集成本1千万英镑,仅仅首季就出现7000套戏服,各种场景、着装、首饰全都是1:1高度还原,精美程度令人惊叹

    谁能想到,一部电视剧,能搅弄得英国王室鸡犬不宁。

    不过,网飞就爱干这种事。

    在2016年,网飞斥重金1.3亿英镑打造了王室名剧《王冠》,故事主角便是当时仍在世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单集成本1千万英镑,仅仅首季就出现7000套戏服,各种场景、着装、首饰全都是1:1高度还原,精美程度令人惊叹。

    如此巨制的《王冠》,当然也受到了英国王室的关注。

    据女王的孙女尤金妮公主的说法,伊丽莎白女王、安妮公主都看过此剧,而且也确认了对这部剧的喜欢,“我奶奶看了这部剧,真的很喜欢。”

    14761499
  • 楥一
    2011/2/20 23:13:16
    宫锁心玉VS步步惊心 恶俗与实力之较量
    当兔年蹦蹦跳跳的来的时候 我知道 这一年的荧屏 铁定不会安生

    芒果台是我一直比较喜欢的电台 当然 这是实话 至少比那些cctv来的

    动人 当然 正是因为这样的“动人” 它一直持续的 翻拍 翻拍 排到你没办法用自己正常思维看下去 渐渐接受芒果意识开始 我边不再去追它一手制造的电视剧了 真的是 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那个让我一直稀饭的芒果 现在貌似变味儿了这样的顿悟
    当兔年蹦蹦跳跳的来的时候 我知道 这一年的荧屏 铁定不会安生

    芒果台是我一直比较喜欢的电台 当然 这是实话 至少比那些cctv来的

    动人 当然 正是因为这样的“动人” 它一直持续的 翻拍 翻拍 排到你没办法用自己正常思维看下去 渐渐接受芒果意识开始 我边不再去追它一手制造的电视剧了 真的是 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那个让我一直稀饭的芒果 现在貌似变味儿了这样的顿悟 要从 《宫》 说起

    2011年开年 最最伟大的是我们的于姐 抢占了穿越剧首战大陆荧屏的先机 貌似真的是黄金时段啊 现在家没事的人都看 都追

    我呢 也是手贱 点开了第一集开始看 为什么会点开 综合几大因素吧

    第一 众多明星云集 杨幂 冯绍峰 连TVB里的 郭羡妮 邵美琪 等等都请来了 可见于姐不笨 懂得投观众所好 喜欢看明星脸

    第二 穿越热 现在正值穿越热 穿越的题材 已经被写烂了 写透了 当然 这正好培养了一大批穿越迷 以供于姐“使用”

    第三 就是我刚刚说的 黄金档 新年假期 在家闲的发毛的人数不胜数 有个新剧 你别管别的 大家都有新鲜劲

    第四 芒果台 芒果台的粉丝不在少数 只要是芒果台播出的电视剧 只要你差的不是太离谱 它就是有收视率


    正是因为这四点 于姐的 宫 浩浩荡荡的上映了 我相信 在这个 只要收视不要问为什么的年代 她成功了 这部剧 我相信会创出一个收视新高 别看他懒成那样

    好了 讲了这么多宫 该回过来讲讲步步惊心了 说实话 这部剧 先前四点都没有 因此 不禁让人捏把汗

    你说说 这样 它怎么热的起来?! 但是 这部剧有他的特点

    第一原著粉丝多 不能不说 原著的成功 为电视剧的开播挣了很多分 尊重史实 结构紧凑合理 这些 我尚且不加评论 但是 这个出书并且畅销排成电视 怎么着也比 那些东拼西凑的剧本强吧 期待期待

    第二 因为宫太失败了 看到底 人们只想知道晴川跟没跟八阿哥 一起去游御花园 真的不是浪得虚名 所以 为步步惊心的开播创造了一部分人气 大部分人还是想看 正常点的剧作的

    第三 不论从服饰 还是拍摄从剧照宣传看来 比宫要华美细致的多 这也是一大看点吧 而且演员中 也不缺明星 刘诗诗虽然没有杨幂那样受人关注 但是不能否认 她在演绎事业上 也很认真 勤奋 用功 那种纯天然的气质 不像是非主流 大眼美女 但是有她独特的韵味 这才是中国美不是么 吴奇隆 郑嘉颖 刘松仁 也是值得关注

    虽然不知道步步惊心什么时候开播 但是 就这年头这个宫这么一搅合 相信它的收视不会低 当然 最后是能紧随宫之后播出 这样 对比效果会更加明显 呼呼 只要拍的不烂 应该会增色不少吧


    期待吧
    【详细】
    46591268
  • Nuyoah_54
    2017/7/16 17:19:04
    恋爱地图 上海篇

    发生在上海老弄堂里的一场无望、青涩的暗恋 爱瞌睡的高中女生和来自日本的年轻房客。

    学他漆红自己的自行车, 难过的时候学他用自行车一下一下撞击红砖墙;一点点的黏贴他撕碎的明信片,查找日文字典,拿几个生僻的词去问他,想知道女朋友写给他什么让他好笑又伤心;看着他干净的白衬衫会有一丝悸动 ,他教她打棒球的时候的开心和羞涩;因为男孩的女朋友是卷发,她也去烫了一头不适合自己的小卷,蹩脚地找

    发生在上海老弄堂里的一场无望、青涩的暗恋 爱瞌睡的高中女生和来自日本的年轻房客。

    学他漆红自己的自行车, 难过的时候学他用自行车一下一下撞击红砖墙;一点点的黏贴他撕碎的明信片,查找日文字典,拿几个生僻的词去问他,想知道女朋友写给他什么让他好笑又伤心;看着他干净的白衬衫会有一丝悸动 ,他教她打棒球的时候的开心和羞涩;因为男孩的女朋友是卷发,她也去烫了一头不适合自己的小卷,蹩脚地找他搭话,最后却是妈妈在他面前粗暴的把自己的头发拉直,十分难堪;但是这些他都不知道,一直到他离开。最后女孩说出的那句te quiero,她告诉他是西班牙语再见的意思,他乘着出租车远去的时候也用这句话回应着她,却看不见身后那个哭泣的女孩了。

    一年以后男生再回到上海,才从开西班牙咖啡馆的朋友那里知晓,te quiero是我爱你的意思。

    男生终于知道那个小女生不敢让自己知道的爱恋了。他去了女孩家,那里却已经拆迁只剩废墟一片。(十几年前还没整容的李小璐样貌身形神态都满满的少女感啊)

    恋爱地图·上海篇

    【详细】
    8671469
  • 珺先生
    2016/11/2 0:18:35
    讲道理,《驴得水》真不是什么好电影
    【一】

    “《驴得水》是今年最佳国产影片。”恩,这是我今年听过最好笑的笑话。类似这样的追捧已经多到令人肉麻的程度,感觉有必要出来唠唠,因为它真没你们说的那么好。

    不可否认,这部电影的立意确实犀利。全片火力全开,对知识分子加以无情的讽刺与鞭挞:先是空饷的利诱,继而是官威的压迫、再是枪声的震慑。让他们的丑态一览无余。随着故事的推进,强权体制和异化环境将电影里每个人所珍视的东西
    【一】

    “《驴得水》是今年最佳国产影片。”恩,这是我今年听过最好笑的笑话。类似这样的追捧已经多到令人肉麻的程度,感觉有必要出来唠唠,因为它真没你们说的那么好。

    不可否认,这部电影的立意确实犀利。全片火力全开,对知识分子加以无情的讽刺与鞭挞:先是空饷的利诱,继而是官威的压迫、再是枪声的震慑。让他们的丑态一览无余。随着故事的推进,强权体制和异化环境将电影里每个人所珍视的东西诸如尊严、美、理想和勇气一一剥夺和摧毁……

    这显然是很多人追捧《驴得水》的原因。然而这样一部看上去“言之有物”的电影,表达的方式堪称灾难,追求“物”的企图心也过于明显。

    说它表达失范倒不是嫌弃它满是话剧腔不够“电影”,我对电影本体性没有过于执着的追求。电影剧作结构本身就戏剧式、小说式、散文式结构之分,可见其对于姊妹艺术的借重。很多带有明显戏剧风格的电影也不乏成功之作,像《十二怒汉》和《杀戮之神》皆在此列。

    《驴得水》的致命伤不在其电影改编的缺陷,而在于它违背了艺术创作需要提纯和过滤的基本规律,与其说它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一场粗暴的人性丑恶实验与展览,极易引起观众的生理不适。

    欣赏这部电影尤其是后半段的观感,就好像有个人在摁住你的头,让你不容拒绝地细看人性的种种丑恶,还不无得意地问你:“我是不是很深刻?”这种拿“深刻”当大旗,堂而皇之地冒犯观众的做法,也能博得满堂彩。只能说明我们对于电影“深刻”的需求已经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

    【二】

    创作者对于“深度”的刻意追求,集中地体现在剧作风格的突然转向上。上半场还是一出讽刺喜剧,下半场就成了人间悲剧。有评论为这种“不按常理出牌”鼓掌叫好,殊不知影片前后风格的分裂即削弱了喜剧讽刺的力度,又减轻了悲剧结局的分量。

    忽视故事的整体建构和人物内在的运行逻辑,沉溺在架空的时空背景中玩弄概念和符号,其结果就是那一声枪响——拼了命地想制造意味深长,却掩盖不住的刻意空洞。如果说《狩猎》结尾的“回马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驴得水》里的枪响则刚好相反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外”;两相对比、高下立见。

    “喜剧可以分很多种,有的是人物言行可笑,有的是事情可笑,有的是这事情背后的逻辑和道理可笑。”冯小刚曾经表达过类似的意思。《驴得水》的笑点在表层是一些无足可观的“荤段子”,这在段子手辈出的年代实在不算新鲜。

    “为了圆一个谎去撒更多的慌”本是一个百试不爽的经典喜剧情境,可惜本片未能一以贯之。尤其是人物撒谎的动机经不起推敲,像张一曼后半段尽管备受凌辱,依然隐忍放弃反抗的人设基础就很不牢靠。明显是为了荒诞而荒诞,为了批判而批判。

    【三】

    《驴得水》谈不上是一出好喜剧,更不会是一出好悲剧。

    仍以博得了许多观众同情和泪水的张一曼为例,很显然她在这部电影里的悲剧色彩最为浓重。毕竟影片前半段小丑式的群设到后面男人全部开了挂似的黑化,就她一个陡然升华成了受苦受难的圣母。这种在生活上放荡不羁,心灵特别纯洁美好的反差人设本身就自带强烈戏剧冲突,所以也尤其容易出彩。

    可只要稍加审视就会发现,我们对于张一曼的同情,更多的是出于对她苦难遭遇的恐惧。那些彻底丑化的男性角色,那些用特写镜头反复强调放大的受辱镜头。真正的怜悯,是你愿意走近剧中角色,和她一同承担、一起面对。可《驴得水》的类文革式图景只想让人逃避。

    高明的悲剧往往是悲戚和愉快的结合。《驴得水》只是让人难受,并不能给观众提供情绪的净化和随之而来的快感。这种“快感”并不是以别人的痛苦为乐,而是朱光潜先生所强调的悲剧要和观众保持一种“距离感”。《驴得水》自以为高明的打消了这种距离,专心致志的给观众喂食“暴行”。

    从这儿岔开一句,我国的分级制度真的要尽快提上日程了。这样一部满是粗口、荤段子和施虐场景的电影,好多小朋友被带进来当合家欢喜剧看。这比电影里所呈现的灾难要严重的多。我也强烈怀疑大部分就是想来看个乐的观众家长,能予以孩子们多么正确的指导。

    【四】

    最后,我真的不太理解,为什么很多人这么喜欢张一曼这个角色。也许是因为其他角色都太不讨喜了吧,校长女儿又没什么存在感,她就成了唯一的寄托与出口。可事实上,这个角色前半段不过是个任性幼稚的女文青,后半段则沦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希望这个描述不会引起部分读者的误会,因为这绝非我的主观评判,而是这部电影的真实呈现。从铜匠回来“反杀”开始,在创作者设定的悲惨命运面前,张一曼基本丧失了个人意志,由疯到死,不过是走完固定流程而已。

    “睡服”是本片的一个亮点,也是很多人喜欢张一曼的原因。但一些评论因此扯到女权主义上去,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先搞清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张一曼“睡服”铜匠主要是她本来就有“性”趣,帮着学校继续吃空饷是顺把手的事情,否则剧作上难以逻辑自洽。第二、张一曼最后受到侮辱直接原因是铜匠打击报复,但她如果不想继续把慌圆下去,这个报复不能成立。

    编导“憋坏”的地方就在于把原本两件事混成了一件事。张一曼因为这件事上的小过失,受到了另一件事上的大惩罚。也是说张一曼绝非罪有应得,但她一定程度上又是咎由自取。不得不承认,这个情节设计很有意思,是我唯一肯定这部电影的地方。

    【五】

    由着自己的性子,想睡谁就睡谁。不考虑“灵欲难分”的人类终极矛盾。睡完面有遗憾略带深情的说句“对不起”,这要是换成男的,就是标准的“渣男”判定。其实,人无所不在枷锁之中,哪里又会有绝对的自由呢?性也是一样,这是张一曼幼稚的地方。

    言谈间当众反复暗示调侃和自己约过炮的男同事“硬不起来”,行为上借着给刚“上岗”的男同事培训的机会,上下其手。这要是换成男的,百分之百构成性骚扰。这是张一曼任性的地方。

    所以那些觉得张一曼高扬了女权主义大旗的人们真的省省吧。送你们一句话:不含任何自省精神的女权主义,都是伪女权主义,不过是另一个极端的男权或者说特权主义罢了。
    【详细】
    81542564
  • 司马狂
    2021/3/28 13:49:30
    细节讲史实

    别看这部剧外表是一部古装剧,其实他的骨子里,就是一个纯粹的悬疑推理剧。并且是和香港推理剧常用的桥段,非常相似的类型,只是把故事的背景放在了古代,加上悬疑推理的情节简单了一些,就变成了这样一部古装剧。

    四个主人公的设置,有些参考四大名捕的感觉,故事呢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于是乎,

    别看这部剧外表是一部古装剧,其实他的骨子里,就是一个纯粹的悬疑推理剧。并且是和香港推理剧常用的桥段,非常相似的类型,只是把故事的背景放在了古代,加上悬疑推理的情节简单了一些,就变成了这样一部古装剧。

    四个主人公的设置,有些参考四大名捕的感觉,故事呢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于是乎,这部剧就看着很像是一个杂乱的拼盘。故事的缜密性上其实有待商榷,中级大BOSS的出现,那种黑化的过程明显就很突兀,甚至有些不合理。而原本的反派,突然就一下子变成了最重要的救世主。你倒是在前面演绎故事的时候,塑造一下人物的复杂性啊,可惜没有。一切的人物反转,说来,它突然间就来了,不给你任何准备。

    必须夸一句的是,有些细节还是很靠谱的。比如,皇帝微服私访的时候,品茶。那茶确实是茶汤,完全符合史实。

    【详细】
    13349421
  • 养胃o
    2021/5/1 20:38:15
    心惊

    感觉好久没有看剧和电影了。这段时间一直在忙于工作,我全部被吸引着看完了,看了评论大家都说这电影好差好差,但是它给我的震撼好大,我在想为什么会这样。

    我是小学老师,工作性质特别基层,特别规矩,每天热热闹闹,忙忙碌碌。猛的一看这种探险,惊悚,传奇的电影,有种被惊到了的感觉,甚至产生了后怕。看来我们每个人的世界真的都是习惯而已,我被这电影一吓,居然觉得从前讨厌的工作也变得可爱起来了,因

    感觉好久没有看剧和电影了。这段时间一直在忙于工作,我全部被吸引着看完了,看了评论大家都说这电影好差好差,但是它给我的震撼好大,我在想为什么会这样。

    我是小学老师,工作性质特别基层,特别规矩,每天热热闹闹,忙忙碌碌。猛的一看这种探险,惊悚,传奇的电影,有种被惊到了的感觉,甚至产生了后怕。看来我们每个人的世界真的都是习惯而已,我被这电影一吓,居然觉得从前讨厌的工作也变得可爱起来了,因为这电影里的世界和人实在是太他妈可怕了,呜呜呜

    【详细】
    13517227
  • oskarl
    2020/7/12 7:51:08
    一些看法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很有感触的一个电影,观影过程中,内心一直在高速跳动,最后也莫名其妙的眼睛湿润。 跳动是因为青少年时期那段日子莫名其妙的惊慌,眼泪是因为现在壮年时期回想而莫名其妙的感慨。电影以一名少年的角度而渐渐前进,那个眼睛,呼吸,心脏的每一刻跳动,都把我拉回我的少年时代。...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很有感触的一个电影,观影过程中,内心一直在高速跳动,最后也莫名其妙的眼睛湿润。 跳动是因为青少年时期那段日子莫名其妙的惊慌,眼泪是因为现在壮年时期回想而莫名其妙的感慨。电影以一名少年的角度而渐渐前进,那个眼睛,呼吸,心脏的每一刻跳动,都把我拉回我的少年时代。...  (展开)
    【详细】
    12720253
  • 张楠
    2020/5/8 21:46:42
    龙少爷

    2020-5-8 优酷视频

    成龙与王员外家的发小阿牛都是大户人家 成龙不爱学习不喜欢背古文经常趁父亲不在跑出去玩 街市上遇到雪梨一见钟情 成龙与阿牛为追求雪梨设局英雄救美 成龙与阿牛互相出卖而打起来 成龙在父亲带领下去阿牛家道歉 阿牛送成龙怀表带他玩火枪

    程公公与手下倒卖国宝 副总管陈慧敏看不下去卖国勾当拒绝同流合污 程公公怕他报官追杀

    成龙与阿牛用火枪

    2020-5-8 优酷视频

    成龙与王员外家的发小阿牛都是大户人家 成龙不爱学习不喜欢背古文经常趁父亲不在跑出去玩 街市上遇到雪梨一见钟情 成龙与阿牛为追求雪梨设局英雄救美 成龙与阿牛互相出卖而打起来 成龙在父亲带领下去阿牛家道歉 阿牛送成龙怀表带他玩火枪

    程公公与手下倒卖国宝 副总管陈慧敏看不下去卖国勾当拒绝同流合污 程公公怕他报官追杀

    成龙与阿牛用火枪去打山鸡遇到陈慧敏被程公公和手下打伤 陈慧敏趁机逃跑 程公公不想多生事端放走二人 成龙放风筝写信给雪梨 风筝飞走成龙追到破屋被程公公手下再次发现 程公公在王员外劝说下放走成龙 王员外是买国宝的中间人

    成龙与队友在踢毽子比赛中夺魁 成龙在媒婆指引下去岳王庙找雪梨 陈慧敏躲在庙里被发现 成龙阻止两个打手与二人打在一起 乡亲们帮忙 程公公手下来到阿牛家中要杀陈慧敏被成龙阻止 几个手下因为与陈慧敏是多年老友看不下去而反水 程公公独自把王员外抓来 成龙最终打败程公公 王员外把国宝交给国家

    四个村抢金蛋 一场混战 最终成龙抱得金蛋那年的雪梨很黑还有婴儿肥

    【详细】
    12578490
  • 小羽
    2022/6/15 10:52:01
    不管想要表达多宏达的社会议题,请先把基础常识讲清楚

    看完(其实看了1-2集就想说了)觉得纳闷,这么高的分数怎么来的?

    对,你是悬疑推理剧(的外壳),请先把悬疑推理的故事逻辑和基本常识写清楚

    对,你想表达各种宏达的社会议题,请抓柱重点深入探讨,不要只聊表面

    对,你想设

    看完(其实看了1-2集就想说了)觉得纳闷,这么高的分数怎么来的?

    对,你是悬疑推理剧(的外壳),请先把悬疑推理的故事逻辑和基本常识写清楚

    对,你想表达各种宏达的社会议题,请抓柱重点深入探讨,不要只聊表面

    对,你想设计一个“非常规”的男主,请最起码把男主的基本情况解释清楚

    我不想多说警方办案的诸多漏洞(连搜证不戴手套都有),也不想多聊每个案件当事人贴标签式的人设(像没有生活的学生的想象),台词、演技也都不赘述。

    我就单说男主方毅任(有剧透)。在这个最最重要的角色身上,编剧有多草率、多莫名其妙!

    一、方毅任的病。

    他到底患了什么精神疾病?有哪症状?症状的规律和原则是什么?

    这对于理解男主行为、推动剧情的发展、以及最后男主的改变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整季看来下,这些问题全都没有交代清楚。

    一会是交流障碍,一会是躁郁症随时发狂,一会又像双向情感障碍,感受不到其他人的痛苦。

    因为没有人物行为的“原则”,导致观众没办法判断此时是该出于对患者的同情、还是对作出改变的欣慰、还是对特殊才能的惊叹。

    男主的同事说过,他得的是:亞斯伯格症

    其实只要抓柱这个病的最大特点——“社交障碍”,就能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

    一个“社恐”警察,和一个“社牛”记者,一起行动探案,非常有对比、有火花,有爆点有笑料有眼泪。

    这样,最后男主需要去劝女儿,向记者求教说话的方法,才能起到升华的作用!

    社恐想要学者社交,满嘴跑火车的记者开始学习说实话……

    就因为混乱的人设,和没有规则的行为,导致这个结尾变得毫无意义,平淡如水

    (男主有惊人的记忆力这点其实也可以大做文章,但是编剧只是像填缝剂一样塞在剧情的角落里,让人一头雾水)

    二、方毅任的家庭

    男主的家庭情况,可以说是整起案件的导火索,至关重要。但是导演、编剧交代的不清不楚。

    首先,一个精神病患者想要结婚生子,本来就不容易。能愿意和他成家的,一定不是普通女人,但是他的妻子,就是一个脸谱化的“好老婆”,和平常妻子没有区别。这怎么可能呢?

    结婚前妻子就已经知道男主有这些精神疾病了,但是从家庭装修、家居布置、女儿的养育方式上,一点也没看出来,这个特殊的家为了家庭幸福做出了什么预案和改变?

    这些人物背景的bug,让观众对人物个性的把握更加没了头绪,也让我觉得编剧和导演没有认真对待故事,连基本的常识都懒得去琢磨,匆匆忙忙只想表达自己有多热衷于为社会弱势群体大声(然而也表达的像流水账)。

    三、父女的感情

    让我最不能理解的,是女儿对父亲的感情!

    如果父亲一直埋头工作,为什么女儿那么那么爱父亲?不应该敬而远之吗?

    男主离开家回忆的时候,全是女儿和母亲的画面。如果这时候全是父亲和女儿的画面,就合理很多。能表达出他爱这个家,爱女儿,只是不知道怎么交流和沟通……可惜,没有。

    如果只是因为父母离婚,为什么女儿那么那么恨父亲?

    天底下离婚的父母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孩子都恨父亲,那还了得?编剧应该不会是想表达这样错误的观念吧?

    从剧情看,男主的妻子是一个通情达理温文儒雅的女人,那么离婚以后,妻子是怎样理解丈夫的?妻子是怎么安慰父母离婚以后的女儿的?统统没有交代,上来就是恨之入骨。为什么呢?都怪精神疾病吗?(女儿的精神疾病是遗传还是环境塑造,也没有交代清楚)

    不知道为什么爱,也不知道为什么恨,大结局给人的感觉也就索然无味了。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亲,你是悬疑推理剧,你的观众可能是一群最聪明的观众,至少是准备好迎接一场头脑风暴的观众,然而……你就给个这?

    【详细】
    144562257
  • salvio
    2017/9/24 21:08:44
    周末消遣。
    How i became the best? By old tradition way -- I earned it ! working for 50 years.And now the young people just want what they want fast , they want it now .. that's not how the way it works.
    How i became the best? By old tradition way -- I earned it ! working for 50 years.And now the young people just want what they want fast , they want it now .. that's not how the way it works.
    【详细】
    8829191
  • 南泉
    2018/4/8 20:15:02
    你可能没看过《如来神掌》,但你一定知道柳飘飘和火云邪神!

    我最近看了1982年邵氏的《如来神掌》,在当年这也算是一部巨片了吧,里面有各种各样“有创意”的武打设置、比如什么“鼓声打破你的魂”,“琴声震出你内功”之类的。这部电影翻拍自60年代的粤语残片,所以女演员的扮相充斥着一股奇怪而老旧的戏曲风……当年邵逸夫和张彻就是看这类粤语残片不爽才想着推出《大醉侠》、《新独臂刀》之类的新武侠电影,结果八十年代邵氏电影斗不过嘉禾,邵氏自己也开始

    我最近看了1982年邵氏的《如来神掌》,在当年这也算是一部巨片了吧,里面有各种各样“有创意”的武打设置、比如什么“鼓声打破你的魂”,“琴声震出你内功”之类的。这部电影翻拍自60年代的粤语残片,所以女演员的扮相充斥着一股奇怪而老旧的戏曲风……当年邵逸夫和张彻就是看这类粤语残片不爽才想着推出《大醉侠》、《新独臂刀》之类的新武侠电影,结果八十年代邵氏电影斗不过嘉禾,邵氏自己也开始拾起原先看不上的玩意儿拍得不亦乐乎,除了《如来神掌》、还拍了《天蚕变》,赚钱是蛮赚的,但真是一部恶俗过一部,放今天和电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大概是一个档次的。

    9283583
  • Heal
    2022/9/23 23:42:58
    法治进行时专题:十岁儿童私定终身引发的血案

    再一次验证了【两男一女一导师】+【超能力学园】这种设定在青少年市场有多能打,所有诞生于二十一世纪的这类作品都应该给哈利波特和火影忍者付创意版权费,甚至连五条悟和夏油杰在结局处的回忆杀画面都跟卡卡西带土琳的少年三角有八分像,正反双方男一号相爱相杀到literally断臂的剧情连宇智波佐助看了都要说声谢谢勿cue。

    再一次验证了【两男一女一导师】+【超能力学园】这种设定在青少年市场有多能打,所有诞生于二十一世纪的这类作品都应该给哈利波特和火影忍者付创意版权费,甚至连五条悟和夏油杰在结局处的回忆杀画面都跟卡卡西带土琳的少年三角有八分像,正反双方男一号相爱相杀到literally断臂的剧情连宇智波佐助看了都要说声谢谢勿cue。

    五条悟因为能力设定过于逆天,严重破坏战力平衡,震场效果堪比邓布利多加麻加辣版,以至于根本无法被编剧安排亲自下场打架,因为一旦真的亲自下场了就会让观众有种“反派这几个杂鱼为什么还没有一秒死光”的错位感。

    玉藻前大姐你到底是来干嘛的呀!特级咒灵欸!全球限定发行十六个欸!都化好妆上镜了起码放个声光效果一流的大招让观众过过瘾再走啊!就这么急着打卡下班吗!

    总之,这种炫技片存在的意义大概就是用来告诉世人“当今世代作画预算无上限的动画到底长什么样”,用来消磨时间倒的确是合格的作品。

    PS:尽管早些年经历过《龙与虎》中学生恋爱结婚生子(还生了三个!)的天雷时刻,但是看到本片两个十岁儿童在游乐场上掏出钻戒私定终身一口一个要结婚的画面我还是觉得……我是真的老了,我不应该在这里,我应该在土里。

    【详细】
  • 14666676
  • Heathcliff
    2021/6/19 21:22:23
    除了批评渣男和歌颂女权,想再唠点儿别的

    看完电影,没有对男主人公很愤怒,也没有对女主人公太同情。看了看网上的评论,大部分或在骂渣男,或在赞扬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诚然,男主人公的作品其实都是妻子的,他一直享受着妻子的才华给他带来的荣誉,除此之外在婚姻上还有些渣,经常出轨各种各样的女人,但这种悲剧的不正常关系是属于夫妻二人的,是整个家庭的,把夫妻二人任何一者的行为分开来单独评价都是不恰当的。<

    看完电影,没有对男主人公很愤怒,也没有对女主人公太同情。看了看网上的评论,大部分或在骂渣男,或在赞扬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诚然,男主人公的作品其实都是妻子的,他一直享受着妻子的才华给他带来的荣誉,除此之外在婚姻上还有些渣,经常出轨各种各样的女人,但这种悲剧的不正常关系是属于夫妻二人的,是整个家庭的,把夫妻二人任何一者的行为分开来单独评价都是不恰当的。

    首先,女主人公无法取得属于自己的荣耀,这种悲剧是时代性的。在那个时代,女性是不收人重视的,女性作家想要实现一番成就是十分艰难的。剧中那个穿着黑裙子,调侃着购买自己作品的全是亲戚朋友的女作家,对女主人公说 “Don't do it”,姣好的面容和精致的妆容透着憔悴和失意。出版社的编辑言谈中透露出对女作家的不在乎。丈夫占妻子的名的确不对,但那不只是他的错,而是时代的错,连妻子本人都在时代的压力下妥协了,总是说着自己不在乎出名之类的话,有认命和妥协的意味。

    其次,这种代笔行为的开始,妻子是被时代逼迫的,但也有个人的因素,有她丈夫的因素。她爱着自己的丈夫,不愿同他分开。在争吵后,男人说“我们分开吧”,她说“不能没有你”,第一次提出了“我帮你修改”的建议。妻子或许出于对丈夫的爱,自己选择了代笔这条路(当然其中也有时代的压力)。而丈夫,就像他说的,“帮你揉背,给你端茶,给你做饭,帮你带孩子”,而且“你是有才华的作家这一点多少次害得我想死”。要说丈夫完全没有付出,没有忍耐和牺牲也是不对的。要维持这种畸形的关系,他们想必需要更艰难的磨合,和对对方的包容和爱吧。

    他们在代笔这条路上走了几十年,直到诺贝尔奖这个荣誉砸到了他们头上。这个荣誉太大,举世瞩目,更是对个人成就的巨大肯定。这个荣誉撬开了这种畸形的关系,妻子渴望着得到本该属于她的世人的认可。但在相濡以沫几十年之后,他们彼此都变成了彼此的生命,谁也离不开谁。到了这种时候,正名、荣誉甚至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了。他们老了,死亡威胁着他们;他们有了家庭,有了女儿和儿子;在诺贝尔奖这样大的荣誉下,他们不能不在乎外界的评价。到底怎样选择才是正确的,谁又说得清呢?如果丈夫没有心脏病突发去世,妻子也许会揭露事情的真相,拿回属于自己的荣誉。但当一切尘埃落定,她也可能会因为夫妻间的伤害,家庭受到的巨大影响和世人的不堪言论而伤心后悔。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无所谓对错,而是个人的选择了。

    电影全程都十分吸引人,夫妻之间的相处信息量很大,关于诺贝尔奖的一切也十分吸引我(以前完全没有看过很有意思有没有!)。另外,这部片子让我不断地想到,当我老了,生活将会是怎么样的,我和我的爱人会是什么样的状态。时间和生命,谁都战胜不了,谁都无法逃避啊。

    【详细】
    136201244
  • 小西瓜
    2017/12/9 19:55:07
    近年来最好看的台湾剧
    《玛丽苏遇上杰克苏》里刘以豪在苏州拍戏时,剧组里面和年纪相仿的演员们朝夕相处,下戏后常聚一起玩。最常一起做的就是打桌球,他常和经纪人以及其他演员一起竞赛,没想到技不如人,输了很多宵夜和早餐。
    而因为在苏州长期拍戏,第一次来大陆拍戏的刘以豪更见识到当地外卖的厉害,不仅又快又丰盛,更能轻松用手机支付,出门都不用带钱包了。因为在大陆太习惯用手机支付,刘以豪回到台湾请朋友聚餐时,常常发现只带了手机出
    《玛丽苏遇上杰克苏》里刘以豪在苏州拍戏时,剧组里面和年纪相仿的演员们朝夕相处,下戏后常聚一起玩。最常一起做的就是打桌球,他常和经纪人以及其他演员一起竞赛,没想到技不如人,输了很多宵夜和早餐。
    而因为在苏州长期拍戏,第一次来大陆拍戏的刘以豪更见识到当地外卖的厉害,不仅又快又丰盛,更能轻松用手机支付,出门都不用带钱包了。因为在大陆太习惯用手机支付,刘以豪回到台湾请朋友聚餐时,常常发现只带了手机出门而没带钱包,只能尴尬地让朋友代付。这样萌萌的男朋友给我来一沓儿好不好。
    【详细】
    8974236
  • 甄子
    2017/1/16 17:09:31
    悬疑依然是导演长处 "一美"表现让人毛骨悚然
      M·奈特·沙马兰凭新作心理恐怖电影《分裂》回归,该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詹姆斯·麦卡沃伊表演强势,深入探究了骇人听闻的"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留下了一个让人回味无穷、讨论不休的结局。   (关于是否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一点,感谢评论“sean”的回复:“不是真事...  (展开)
      M·奈特·沙马兰凭新作心理恐怖电影《分裂》回归,该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詹姆斯·麦卡沃伊表演强势,深入探究了骇人听闻的"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留下了一个让人回味无穷、讨论不休的结局。   (关于是否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一点,感谢评论“sean”的回复:“不是真事...  (展开)
    【详细】
    8295219
  • sitemap